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面对两难,理性选择(精选5篇)
1.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面对两难,理性选择 篇一
小天莺听见一个老人在叫卖“一根羽毛换取两个虫子”。就忍痛拔下一根羽毛换了两个虫子,美餐一顿。第二天,妈妈带着小天莺飞翔于天空,妈妈说:“等你羽毛丰满了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小天莺虽点头,但心中仍惦记着虫的美味。第三天它一狠心拔下三根羽毛换了六个虫子,吃得非常高兴。以后,它成了老人的常客,不久,小天莺发现自己飞翔的本领远不如从前,但出于吃虫的欲望,它继续拔毛换虫。直到有一天它再也飞不起来了……小天莺羽毛没了,老人也不见了。最后它悲惨地含恨而逝。
许多事物只能满足人的一时欲望,但有的人为它付出的代价却太惨重。有理性的人需要认真掂量啊!请以“欲望与理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 篇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家都有梦想,但是理想要高雅一点,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现在有些年轻人有不太好的倾向,理想是赚大钱。当然可以赚钱,但是要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袁隆平还表示,他“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
——《光明日报》,10月18日
②互联网时代,“有趣”成为“95后”择业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95后”最向往的职业排名是:网红、配音员、化妆师、游戏测评师和cosplayer(角色扮演玩家)。“95后”选择创业的人群中,46%的人会选择海淘、自媒体等新兴互联网创业项目。
——《人民日报》(海外版),11月22日
③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拟题目,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三则材料都在讲述同一个话题,那就是青年人的择业观念。材料一是袁隆平院士对青年择业的期望,他希望青年要向前看而不能专门向钱看,“向前看”意味着志趣高雅、胸怀远大;可以赚钱,但同时也要服务社会、造福百姓。材料二阐述了95后的择业观,“有趣”凸显出他们择业要符合个人意趣的特点。材料三是马克思的择业观——既要符合自身利益,又要有益于人类的幸福,即将自身利益和人类利益完美结合。
立意时,考生可以围绕一则材料,如围绕材料一写择业当志存高远,心怀天下;围绕材料二写择业当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满足自身需要;也可以综合三则材料,写我们择业时既不能只顾自己,陷入精致的利己主义泥潭,也不需要完全公而忘私,不恤己身投身光荣伟大的事业,而是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和两全。此外,立意时若选择择业要结合自己利益和人类利益,结合现实材料,分析如何做,写出深度,让文章具有实践性。
【正确参考立意】
①择业当志存高远;②选择“有趣”,方可“有为”;③青年择业,当利己利他;等等
【偏题立意】怎一个“有趣”了得(围绕材料二批判95后的择业观,全盘否定个人兴趣在择业中的意义)。
【佳作赏析】:守本心,见真我,何惧未来?
《庄子》中“辨乎内外之分,定乎荣辱之境”写出庄子心中那不为世间纷扰乱心怀的圣人之心、天籁之境,意思是,无论世俗是如何态度,我们只是坚守自我,不改本心。近日一则关于大学生从事“卖猪肉、做保姆”等低技术水平职业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激烈讨论,我却从中发现这35名研究生的做法,颇有守本心、见真我,庄子笔下的一点“圣人”之境。
许多人都认为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具备了丰富的学识,他们应该承担社会的重担,应该扮演符合大众一贯认识的精英人士的形象,让他们去做卖猪肉等低技术含量的职业是莫大的浪费,极端的不合理,是教育的失败,因而对此百般批评。然而我认为,从他们的身上恰恰反映出教育的成功。所谓教育,不应只是为了培养一些所谓的高端人才,让他们利用丰富的学识来做那些所谓“体面”的工作。教育正如伏尔泰所言,应是“以知识来启发人的心智,开拓人的思想,使人讲文明有修养有品德,成为一个人格上独立、思想上健全的人”。这35名大学生,他们并没有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那些看似低下、卑微、令人看不起的职业,他们有自己的标准,自己的判断,如屈子笔下的“苏世独立,浊而不流兮”的橘,他们守住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守住了本心,“辨乎内外之分”,未被世俗左右。同时,他们不仅认识到卖猪肉等职业并不低贱还将之付诸实践。在此过程中,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实习完后却并未抱怨与后悔,反而有了很多的收获,他们并没有因公众舆论对他们的指责、非议而后悔,有的只是以自己的本心去体会观察,这正是“知乎内外之境”的真实投影了。综观全过程,我想他们已在接近庄子的“圣人”之境了,而这恰恰就是教育使他们能有如此平等的认识,健全的认识,独立的人格。他们已经成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有人说,青年人从事这些低技术含量的职业,是一种资源浪费。这是真的吗?我想正相反,在那些尚未被开发的领域,往往含有巨大潜力,青年人完全可以用他们丰富的知识去开拓本行业的发展空间。如袁隆平院士从事农业培育出杂交水稻;屠呦呦坚守底层研制中药发现青蒿素;大学教授李保国入贫困乡村帮太行山区脱贫。这些院士、教授们都是在最平凡的职业中成就辉煌的事业。从教育的世俗意义上来看,他们从事这些职业,同样是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责任 篇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1.审原材料——此一模作文属于“话题型”材料作文,作文的核心话题是“利己和利他”。原材料以老子名言引出“利他“精神,然后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贤人“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之境界,即,融利己于利他之中,完成自他二利。最后是现代不少人的狭隘甚至错误观点: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审情境限制——本次命题的情境限制是“班会发言稿”与同学们交流,班会是学校的德育教育主阵地,班会场合发言目的,不能止于思想观点的争鸣,关键是促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发言主题要积极向上,有正能量。演讲稿发言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入心。好的演讲稿发言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审驱动任务——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是: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联系实际”就是要求所写作文不能只说空话、套话,要求文章有真我、真生活。
4.对标“双核心”——“双核心”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考场作文不是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立意,尤其是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意和指向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立意,往往是立意。这次作文过度张扬利己的立意,比如原材料中“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尤其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都有违“双核心”。比如,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核心素养中的“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健全人格”等。而“善利万物,处下不争”、“自利利他,胸怀天下”、“利他就是的利己”,“只有利他,才能利己”、“利他而生利己,无我而成大我”等才是立意。
【佳作赏析】:利他之水润己之心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趋行于人世的轨道,览遍群山的卓尔不群,方能领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奥秘。以利他为善良之初,方为植根于内心的修养,胸怀天下的超然之始。
以利他之水,养举世之正气。许多时候,我们总是过迟地意识到奇迹曾经就在我们身边。但这并能阻挡利他主义者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每个人都是一粒小小的种子,渴望冲破桎梏,迎接崭新的日光。贝索勒与普鲁斯特关于定比定律各抒己见,相互争执了十年之久。在普鲁斯特的演讲中,他指出: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他没有否定贝索勒的努力,在“利人”同时也正是“利己”。为何不能说“利他也是利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利他”正是活水源泉,带来了“利己”这一渠清泉。
以利他之水,养有根之木。世上万事万物,向来都不是绝对的。倘若别人都在承受苦难,幸福也不会落在一个人的头上。由此可见,每个人都不应只是“利己”,更因“利他”,为集体着想。这样方可在路过的每一处风景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印迹。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而我们做人的格局正恰恰是我们未来的那张锅。或许你不曾在意,但一滴雨露便可唤醒一株顽强的生命,一句温馨的话语便可使人心生善意,迷途知返。有根之木须利他之水,方可枝繁叶茂,无限荣象。
以利他之水,胸怀天下。当今的世界是发展的,相互融合的。同样如今的中国也需要我们这一代人走好脚下的长征路,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一个胸怀天下的人必定不会被时代所抛弃。能够融入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定是那些善于“利他”的人,而后“利己”的“爱人”仁者,更是“兼相爱,交相利”的互利共赢的合作者。没有人能够脱离他人而独立驰骋于时代的疆场。修身正心,从自己做起,“养吾浩然之气”。不是水的载歌载舞,卵石何以臻于完美。有利他之水,何愁不能滋润干旱的土地,绽放灿烂的心花。同样,没有“利他”的胸怀,何以成就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从“小我”中脱离,关注人类的“大我”,才是真正的“利己”之道。
4.高考冲刺作文题目预测及 篇四
一本好书,我们往往先把它买下来,然后抛诸脑后;一首好诗,我们总是先把它收藏起来,然后再难想到细细地咀嚼它、品味它。我们似乎占有了很多东西,但是它们却从未真正丰富过我们的心灵。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莫让占有取代心性
“书非借不能读也”,袁枚早在自我的借书记中便曾提出这样一句话。
的确,无论于书于诗,我们都愈发显露一种占有的本能,可在把他们买下、收藏起来后,却总抛诸脑后,再难想到细细地咀嚼、品味它。我们似乎总在占有,占有了很多东西,可它们却从未真正丰富过我们的心灵。
我们占有,却将“占有”这一过程作为了书籍、诗歌的最终目的。或作为物欲大行其道、感性生活踪迹难寻的快节奏生活的一种金钱的代偿机制,或作为一种现实中价值难以确立的窘境中难得的主体价值快感,亦或仅仅将好书标榜为一种阶符号、所谓“文化”象征,以此包装自己空虚的无处可依的孤寂魂灵,我们用占有,满足内心的虚妄价值感,本出于理性生活的感性平衡,却也因过度占有,忽视了所占之物。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也就是说,我们用“物”的表象价值取代了其之为“物”的涵养价值,偏执于“物”之一端,而忽视了其“仁”之心灵一端。
王开岭曾说:“我在现代人轻薄的裙摆中窥见的是诗意的贫乏和溃败。”就本质而言,其皆出于我们这种束之高阁的惰性。多少装饰华美文艺的书店充斥着蜂拥而至的“顾客”,《百年孤独》作为畅销书摆在多少人的书架上。可又有多少“读者”愿真正静下心来,走进布恩迪亚上校百年一轮回的孤独?《我与地坛》中史铁生的苦与泪与恨与悔,夹以生命回溯的人生宇宙观,又有多少人能感同身受?《红楼》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字字辛酸与血泪,又真正扣动了多少心灵,而非停留在“四大名著”收集齐全的书架上积灰?
我并非批驳“占有”,而是反对“占有在阅读“感性体悟中的上位。这种“占有”,实际只是一种错误的“拿来主义”,一味拿来,却始终只停留在外表上的碰触,拥有,无法化作
自己的东西,真正汲进其骨髓,与之合而并一。其便永远为物,为包装,为不属于主体的次要废物。
书与诗需要对话,平等的,温柔的对话,而非由上而下、居高凌下的占有与弃置。孔子也曾“忧道而不忧贫”,他所担心的不是无法占有,而是无法得道。他主张的“自愿贫穷”,也可理解为一种“自愿舍弃”,关键在于一种超越,超越物质多寡,占有与否的是非,由此秉持人之主体性,主动地“好学”,“求学”,其好学之心至,便成“仁”,便为一种“不厌不倦不弃”之心,其“见于行”,便成“道”,故而关键在“学”、在“行”,空有书籍却无法成之以好学之心,行之以仁人君子之意,便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道”,与超然物外而我心自足的充盈心境。
能够占有固好,不能拥有亦无妨。关键是品读,细嚼,与作者,与人物合而化一,真正用“心性”走进文字,走进诺奖得主笔下“茶壶的世界”,细细品读,正如简·奥斯丁用细毛在象牙上细细勾勒一样,真正地从人物的一思一行,一叹一默中品悟人生,触碰心灵,跨越百年而不灭的文学之火,以读绵延之。
莫让占有代替心性,莫让忙碌成为心灵的铁栅栏。莫让诗与书,莫让年微与崇高,莫让平庸与伟大,在外界信息狂降与心灵的浮躁怠惰中丧失其应有的光芒。
5.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尊严” 篇五
尊严:①尊贵庄严。②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一个普通的名词“尊严”,今年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新京报》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尊严论’”,《京华时报》发表的第一篇“报告解读”,大字标题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此语甫出,很快就成为众多媒体报道的对象。诠释“尊严”一时成为一种潮流。
阅读这段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诠释你对“尊严”的看法。请以“尊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不得脱离材料的范围和含义,不得宿构。
【范文1】尊严
太阳依旧是那么的温暖,阳光遍布在每一条大街小巷。在那喧嚣的城市里配着那条人来人往的步行街,街两旁商铺云集,好像集市似的,人头攒动,繁华得很。今天,喧嚣声被一个“老乞丐”打破了。他是属于那种随遇而安的过客,暂时瞄上了这条喧嚣的街,看上了这里人山人海的,随即定居下来,他把家安定在了这个叫做“和谐”的步行街。
自从他的到来,这条街似乎变得更加喧嚣,每个人看到他都会去揣测一下他的身份,接着抱怨几声,瞟一眼这个衣着不整,肮脏兮兮,长发遮脸的“另类”,然后大跨步的走出了我的视野……
正当我痴痴的望着这不和谐的景象时,一个小朋友闯入了我的视线,小朋友手里攥着十元钱,刚刚低下头,想将十元仍入乞丐的碗里时,只听旁边穿着西装革履的人大声呵斥:“你脑子进水了?你不知道这都是骗人的?他们一点都不可怜,也不值得你同情!”,“爸爸,你在家里总教育我做好人,做好事吗?我这不是做好事吗?……”“你……?”“你给我拿来!”小朋友手中的钱被“西装”夺走,小孩儿又从兜里拿出一个百元的,“我要给!”,“再给他钱我打你!”“你敢!”“看我怎么收拾你,否则,我这个当爸爸的尊严往哪放!”
听到叫骂声和争辩声,人们停止了脚步,驻足观看。乞丐将脸上的长发用手捋到一边,一双浑浊的眼睛,顿时发出夺人的光芒。西装好像发现了什么,头也不回,转身快步消失在人群里。过了一会儿,又悄悄回到附近,向这边张望着。
小孩儿,似乎并没有放弃这个给钱的念头,他紧紧的握着那张钞票,挣扎的汗水浸湿了它……我不知道,随后他们又说了什么,小朋友终于费力地将钞票扔进了碗里。
那个蓬头垢面的乞丐目睹了这一切,他瘫坐在地上的身体靠着自己的蛮力硬撑起了手,颤抖的拿着那张潮湿的钞票,无奈地笑了笑,放回了小孩的手里。
“孙儿?!”“你是……?”“爷……爷”
只看见小孩呆呆地怔在那里……被爸爸远远地呼唤、催促,临近一把拽走。“儿子,那人跟你说了些什么?”那孩子边回头边问:“爸爸,他说是我爷爷,是真的吗?”“那是骗你的……”
我被这一幕幕惊呆了,从兜里掏出了那崭新的十元钱放在了他颤抖的手中,他看着我,笑了笑,用他那颤抖的身体向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说了声“谢谢……”看着老人的鞠躬,望着小孩傻傻而又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酸酸的,我在心里说:老人家,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课!
范文: 昨天.今天.明天
题记:弱国无外交——
昨天
可曾记得,七十年前的那场战争?是我们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的战争,是我们丧失主权的屈辱之战,是我们开始被列强不断压迫的战争,一场让我们开始签下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战争。那就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是耻,也是国恨;我们难以忘怀,想一想当时英国佬贪婪而又得意的奸笑,再想想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卑微低下而又忙于奉承的嘴脸,以及他们当时惊恐的神情。心里不免燃起了难以平息的怒火,因为我们国家的主权遭到了破坏而我们却无力反抗。我们的心,能安吗?这,是家仇。
我们铭记于心的还有那侵略者在我国国土上的肆意妄为,他们的日益猖狂。使我们多少人流离失所,使我们多少人妻离子散,使我们多少人不得不远离家乡远离祖国,漂泊它乡,使我们有家不能回,亲人却不能见。使多少人成了有家的流浪汉,心里顿时充满了愤懑。我们的心不平。当时我们可以求助于谁?没人愿意帮我们这个没有尊严的羸弱不堪的中国。我们没有外交,没有朋友,没有尊严,有的只是屈辱。
今天
21世纪的今天中国,是这样的.不平凡。是一个让我们骄傲令我们自豪的家。记得,我们加入了wto,我们成长成了拯救世界危机的头号功臣,我们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实现了我们允诺给世界的诺言——世界给我一个机会,我还世界一个奇迹。这见证了我们中国的成长,无一不让我们华夏子女为之自豪。我们,不曾离开;我们,寻求发展;我们,不断成长,我们谋求幸福快乐地幸福而尊严的生活。
如今的中国,我们不再懦弱,不再受人欺凌。没人敢在小看我们。没人敢再欺负我们中国。我们的综合实力和各项事业在发展,我们在变得日益强大。
今天,我自豪,我们中国的尊严在21世纪的世界得到了最大的实现。
明天
【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面对两难,理性选择】推荐阅读: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作文素材12-15
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鹳鸟》寓言12-08
山东高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09-09
江苏高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10-17
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幸福家庭12-13
预测高考作文题目:成长的烦恼09-27
2022年云南高考作文题目预测01-31
2022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终极绝密预测07-13
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无需太多(附)12-17
高考作文题目预测:立着,却不靠着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