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悟总结

2024-09-08

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悟总结(共19篇)

1.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悟总结 篇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

在还没放假的时候,我就计划这个暑期去广东打工,顺便了解一下这个社会,体验谋生的辛苦,为以后大学毕业找工作打基础!最终7月5日学校放假了,我独自踏上了南下广州的列车,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煎熬,终于来到了这个令我向往的地方。

刚到广州站下车,便遭遇了暴雨的侵袭,好在避的及时才没变的狼狈不堪,最终是走到了地铁里通过地下才走到了目的地。接下来便是找工作,找工作颇有戏剧性,一切好像是被安排好的一样,变故是如此的大!无论去哪个工厂人都已招满,只怪学校当初放假放的迟啊!一连三天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真让人沮丧啊,只到此时我才知道找一份如意的工作是如此的难,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走了很多地方,通过看到的和听过的,我才发现:这次的打工之行是对的,及时的!无论这一个月能挣多少钱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又学到了一些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这个社会,以及对毕业之后找工作的这个问题的思考。

最终,我转战来到从化,据说从化是广州市里最穷的一个市,不过这里比起贫困地区还是很好地的。我得到的工作是在门市部里看店,在这里跟我们北方石油很大差别的,比如在我们口里的门市在南方来说叫做档口。还有人们口里讲的粤语,听在耳朵里就是活生生的天书!还好我口里说的普通话人们都是听得懂的,当看到我的面貌特征的时候就知道我是北方来的“靓仔”,然后说着我能听得懂的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还有就是饭菜问题了,跟我们北方人的口味真是不一样,肉食都是比较生的,到我的嘴里都是咬不动的。饭桌少不了的米饭让习惯馒头稀饭的我吃的毫无精神。在慢慢适应了初时的生活之后,开始了我的工作。这个工作是个很无聊的事情,基本上每天都是一样的等待。等待着顾客的到来,期待着能卖出去一点货,这锻炼了我的耐心,也让我明白了生活的不容易。

总结如下:

此次打工之行,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

我发现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庆幸我有两个无价之宝,他们是健康的身体和我的双手双脚,拥有了健康的身体便拥有了精力,还有当我身无分文时,可以用双手去创造我想要的一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脚天涯海角任我走!先前的那些来自于经济方面的自卑感全烟消云散了,我还年轻年轻就是资本,经济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精神的富有才是欣慰的!没有什么困难是困难,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三年之后工作,房子,面包这些东西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变成现实的!

从第一天面试到最后一天辞工,我觉得做人这个问题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做个好人会让我们受益终生的。无论一个人走到哪里,都不要去做违背道德和违法犯罪的事做一个正直诚实守信的堂堂正正的人,与人交往时行为举止大方!

还让我明白了在以后工作的时候所要注意的地方

(1)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

在学校时,我们的时间观念很差,比较散漫,上课迟到早退无非是扣分,也不怎重视。但走上工作岗位就不同了。对于迟到早退的处理方法是狠狠的经济处分。如果一个月你迟到或早退几次那这个月就白干了,我深有体会,一定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

(2)对待上司同事等以和为贵

对待上司我只想说一点,上司因为是头头儿,架子是有的,平时总是因为一些事训斥员工,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大的委屈都要忍,千万别较劲,反思一下自己,上司生这么大气肯定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如果出来走社会这一点气儿都受不了,无疑你是一个庸人!有句话说“胸怀是冤枉撑大的”,现在的80后、90后大多没什么本事还受不了委屈,所以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真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要学会忍耐,明白什么时候该忍什么时候该争!

对待同事要与他们和谐相处,心平气和的对待他们,他们需要你的帮助时,尽力去帮,还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多交朋友,出了门你才会知道多个朋友多条路。

一个月的打工社会实践结束了,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我深深地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朋友,同事以及网友,谢谢他们!来到这里,我从你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工作上的东西,也得到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很感谢你们!我的第一次打工是成功的,我知道了“经历了才知道可贵”!这些经历我将受用一生!

2.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悟总结 篇二

下面以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拥有好心情》为例, 谈谈如何创设学生的“自我感悟空间”。

《拥有好心情》这一单元主要是教育学生初步认识自我, 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以宽容、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在《人人都有烦心事》这一小节关于小明个子长不高的例案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同一主题、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以获取大价值的感悟空间

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 调整学生的多种感官, 老师先以故事的形式描述一组数据, 让学生从数据的比较中得到结论。

数据:影响世界的八大矮子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身体的高矮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做思想的巨人。

这时候, 教师因势利导, 让学生把明白的道理对文中的小主人小明去说说, 让他再也不用为自己的身高而烦恼, 下面是几位同学劝说小明的发言:

蒋仪:俗话说得好, 浓缩就是精华, 买鞋做衣你也比别人更省钱, 这不是更好吗? (欣赏自己, 换位思考)

黄婧:个子矮有什么关系, 你看著名的文豪鲁迅先生也仅仅只有1.58m, 他不也成为一流文豪吗?人人皆知的小品演员潘长江不也成为了红遍全国的明星吗? (树立榜样, 对比思考)

叶芷诺:小明, 要学会为自己喝彩, 因为你也是一道风景, 哪怕矮人一等, 让可恶的身高见鬼去吧!张海迪曾说过:“轮椅让我矮三分, 我让人生步步高!”拿破仑、鲁迅、邓小平他们都不高, 但是他们同样是伟人。 (出示名言, 自醒思考)

王黄婕:小明, 不要再为你的身高而烦恼了, 古今上下矮个子伟人不胜其数。拿破仑个子不高, 只有1.62m, 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 怀着一颗向上、乐观的心, 当上了一位深受人民爱戴、在战场上奋死杀敌的英雄大将军, 后来又成为至尊无上的帝皇, 当人问起他的身高时, 他乐观地说:“我的一半身高都放在我的智商上了。”所以你一定要学习他乐观向上的精神, 相信成功就在你眼前。

通过这样的发言, 应该说是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触动了学生自卑的琴弦, 那些患有自卑心理的同学将在教师的引领下, 在同学的带动下变得活泼、乐观、向上。

二、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获得真真切切的感悟空间

内容:《走出烦恼》一节, 小兰又为爸爸吵架的事情而烦恼着。

师:如果你是小兰的好朋友, 你会怎么劝说她呢?

学生发言实录:

黄婧:我会把爸爸妈妈原来结婚时的戒指和互赠的“新郎、新娘”的胸针轻轻为他们戴上, 饱含深情地说:“爸爸, 妈妈你们还记得你们结婚时那一脸的兴高采烈、春光洋溢的笑容吗?你们是那么地恩爱, 那么地幸福, 可不要因为这点小事把我们这一幸福的家庭拆散了呀!”

罗丹睿:细心体贴他们, 主动做家务, 给他们端杯热茶、唱个歌、说上几句俏皮话或讲上一两个笑话, 逗他们开心, 从心里化解矛盾。

彭希文:用老妈的手机给老爸发一条短信, 上面写:孩子他爸, 对不起。再用老爸的手机给老妈发一条信息:孩子他妈, 我也有错……

教风一转, 补进教师角色转换的自由, 进一步磨砺孩子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师:孩子你永远无法理解大人的感情, 我和你爸的路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 生活在一起只有更加痛苦, 而没有幸福。孩子, 你就放手吧, 让我们分开着过, 但请你相信, 我们对你的爱永远不会变的。

此时此刻出示警悟性话语:请记住, 自己是个坚强的孩子, 要学会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并且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突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强调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和研讨的活动过程中, 拓展感悟空间

课程改革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指出, 教师应该成为教材的再创造者。据此,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 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设计成了这样一个问题。

师:奥运火炬的传递就在昨天经过了咱们遂川 (播放一段奥运火炬的传递录像) , 老师曾是遂川站火炬传递者的第一候选人, 可因为种种原因, 我没能选上, 当传遍世界的火炬经过我们遂川时, 我都快郁闷死了, 有谁能安慰安慰我?

罗丹睿:虽然你没有成为火炬手, 但是你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为奥运出力, 做好你的本职工作, 当好你的校长, 将来为我们中国培养更多更出色的火炬手。

彭希文:您虽然没成为火炬手, 但无论是哪一个中国人传递奥运火炬, 都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黄婧:刘校长, 传递奥运火炬的机会虽然离你而去, 但火炬仍然在你我的心中传递, 您什么也没有失去!我们还是为有您这么一位好校长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王黄婕:今日火炬未拿到

明日再来夺金牌

你是我们的好校长

泉小师生爱戴您

刘校长, 这是我送给您的诗, 祝您拥有好心情, 拥有自信心, 您在我心目中如山的地位永远神圣高大。

廖家杰:刘校长, 虽然您没有成为火炬手, 但是火种早已在您中点燃, 我回去会做一支火炬送给您作纪念 (第二天他果真把一支精美的火炬送到我的办公室) 。

3.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悟总结 篇三

9月来了,北京林业大学的吕圣典、李若愚总算松了口气,他们刚向学校提交了各自的暑期环保社会实践成果。与此同时,中国农林大学的李进耀也在埋头为实践报告做最后的修改。这个开学季,许多大学生都向所在学校交出了漂亮的暑期答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以环保作为暑期实践主题,他们通过实施调研和考察走访,了解当地环境变迁,思考这片土地上的环境问题。实践不仅完善着这些年轻人的知识结构,提升着他们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少同学感慨,环境保护事业和我们的实践一样,需要借助社会多方力量。

寻找帮手,依托课题,

使实践更高效更有针对性

游说环保厅、走访地方环保局、探路地方人民政府,吕圣典和他的10多个同伴开始了在西藏自治区的环保社会实践。他们要研究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的垃圾处理问题。这群在西藏人生地不熟的年轻人奔走了一日,总算取得自治区环保厅开具的介绍信。

“介绍信的用处真不小哩。”吕圣典感慨,他们在浪卡子县一些乡镇的调查因介绍信而顺利不少,例如申请查阅环保局有关资料等。

前往四川省海螺沟景区开展生态摄影的李若愚一行,除了争取当地林业局的支持,以了解当地森林保护情况并获得一些拍摄便利外,还寻求企业赞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是,对于生态摄影至关重要的拍摄设备该从何处寻?带着项目策划书,李进耀和同学拜访了成都市内多家大型摄影设备营销店。磨破嘴皮、连遭婉拒之后,他们终于收到一家影像设备直营店抛出的橄榄枝。

“同学们完善的项目策划书说服了我。”这家直营店负责人邱先生表示。一方面,学生们的环保主题与企业文化相契合,另一方面,学生们对项目后期的作品巡展等策划充分,让邱先生感受到诚意与能力。

企业借此传递品牌文化,学生从中锻炼自我,双方实现共赢。这家直营店向李进耀提供了3台价值两万元的单反相机,学生们则在巡展中以赞助商和友情合作商的形式宣传企业。

为使调研更具科学性,赴内蒙自治区古科尔沁地区考察农村环境问题的李进耀一行,还申请科研机构提供专业指导。

这支团队申报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4年暑期农村调研活动。这既为团队带来小额资助,也使调查针对性更强。李进耀说:“我们告诉村民,这是清华大学农研院设计、提供的调查问卷,希望了解农村真实情况,为制定农村政策作参考。许多村民特别愿意支持。”

“我们在近年的实践中发现,大学生们越来越懂得寻求帮助、借力社会各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项目主管张静蓉说。她多年负责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张静蓉表示,不少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动用校友等人脉资源,主动联系环保局、企业和科研机构,寻求资金、服装赞助或专业指导。

这不是一场勇者空手套白狼的冒进。因为,它不仅缘于大学生群体敢闯敢拼的韧性,更是他们智慧的体现。大学生在完善项目方案的基础上,尝试挖掘与各方诉求的契合点,吸引众多合作者和优质资源。

从义愤到理性,从稚嫩到成熟,

我们在实践中成长

在学生们看来,与其说暑期环保社会实践是对他们能力的一次锻炼,不如说是一场全方位的洗礼。它拓宽了学生对环境事业、社会的认识,也暴露出他们的不足。

以吕圣典带领的西藏考察团队为例,为了一份介绍信,这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领教了一份社会经历——碰软钉子。

出发前,他们请学校老师支招,怎样使调查事半功倍。老师的锦囊妙计是,获得当地政府部门开具的介绍信。“但我们事先并未咨询清楚,该找哪个政府职能部门开具。”吕圣典感慨,他们社会阅历浅,对政府部门的分工和运作机制知之甚少,几次找错方向。“当时不免抱怨各方踢皮球,现在想来,如果多些了解,估计能少花不少冤枉功夫。”吕圣典反思,加之他们不太懂得如何与对方打交道,常常陷入被动。

而对李进耀来说,调查活动刷新了他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出发前,他对当地村民环境意识的预估本就不高。但实地走访后发现,在这个地处偏远的村落,人们的环境意识极弱,仅停留在“空气好树木多就行”的层面,根本不了解环保生活的重要意义。村子里基本没有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垃圾也没有统一处理。

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曾义愤填膺:环境教育何在,环保投入何在?然而,深入调研后,学生们略有所悟:“只给村民做环境宣讲是很难落到实处的。”村民对此重视度低、参与热情不高,村子里的环保主要靠当地村委等领导带头做。同时,村里经济水平落后,环保投入难免捉襟见肘。

在西藏的一个乡镇,吕圣典也经历了从愤懑到理性的转变。镇上出资,将垃圾统一回收的业务连同一台用于运送的拖拉机,承包给一位居民。但承包者为了节约柴油支出等,私自将每月5次垃圾收集,缩减为两三次。义愤过后,吕圣典了解到,一方面,当地地广人稀,监管难度大;另一方面,居民们环境意识淡薄,垃圾往往被随意丢弃,不少垃圾箱形同虚设。

“环境治理是一项非常考验智慧的综合性工作。”吕圣典对环保工作的难处有了些体会。当地环保部门既需要制定更完善的监管制度,避免“好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也要推敲更有针对性的宣教方案。仅就这两个问题,吕圣典和同学们就在调研报告撰写过程中,为了提出更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而绞尽脑汁。

据了解,直叹“环保部门委实不易”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他们在各地的暑期调查实践中,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剖析和走访,认识到环保工作的复杂性。一些学生反思,自己往日一股脑把问题归咎环保部门,实在片面。环境问题涉及诸多部门,往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少学生表示,调查实践后,当看到媒体有关河道污染等的报道时,他们少了几分愤青思想,多了些理性思维。

组织者怎样打造实践平台?

一个好的实践平台,可以将大学生的热情最大化,并使之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正能量。那么,这样的平台应该如何打造?

找准切入点,实现双赢

在许多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被纳入学分考评体系,受到师生们的重视。北京林业大学等学校独立组织学生,以实践小队为单位,开展项目申报、专家评估等,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机构则找准学生社会实践的切入点,借力开展农村环境科普。“大学生有热情、有精力,我们能提供经验支持,二者联合开展活动,可以实现双赢。” 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负责人张静蓉说。活动主办方提供环境科普材料和技术指导,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开展调研与科普活动。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暑期农村调研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帮助青年学生体验式参与到中国农村问题调查研究的整个过程,增强对中国农村的了解,提升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注重自我总结,创新提升

“我们不仅在增量,也在提质。”张静蓉这样总结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活动近年的新变化。这项活动始于2007年,每年举办一次。除了不断扩大科普范围,主办方和参与学生也在努力提升其效果。例如,他们逐步尝试细分受众,并针对受众群体特点,采取不同的科普策略。今年,大学生们的科普重点就放在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上。

清华农研院也在不断总结历年活动经验,努力提升活动成效。针对前两年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例如,非涉农学科专业学生对问卷理解不透彻、影响调研成果等,主办方今年组织学生,就问卷内容展开培训和解释,务使学生深刻领会问卷意图和调研方向。

北京林大也另辟蹊径,以学生实践活动牵线,将当年为学生提供支持的部分企业和科研机构,纳入下一年学生实践基地推荐名录,开展深度合作。

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与技能,活动也借此拓展平台、不断提升。正如一位活动组织者所说,只有不断自我完善的活动平台,才能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

建反馈机制,让研究成果落地

吸引学生参与的一大重要法门,在于建立反馈机制,让大学生的研究成果落地。

以往,不少大学生实践成果众多,却只付之一纸活动报告,或被收录进论文集,未能反馈给当地政府,给予实践和决策参考。有学生觉得可惜,也有的讽之以“自娱自乐”,没了调研的干劲。

对此,清华大学农研院将学生暑期农村调研成果整理筛选,将优秀成果汇集出版或进一步整理为政策建议报告,积极为国家和地方“三农”问题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近年来,一些优秀学生调研报告还被收入农研院主编的《“三农”决策要参》,报送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成果落地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调研的价值,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一位学生表示,他格外严谨地对待调研中的每一处细节,做到精益求精。“因为,每一个细小的数据,都可能为推进我国环境事业

助力。”

4.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悟收获 篇四

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悟收获1

xx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宝贵的业余时间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学生要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在这之前也是不怎么懂得的。但是,经过这次的xx实践活动,我竟然领悟到了—些我以前所不明白的东西。

首先,假期里,我们的时间相对的充裕了许多。我们被允许做更多的事情。所以这种假期的实践活动就成了我们的选择。因为它既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更大的—一个世界,又可以让我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最重要的是,当我们投入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快乐。当我们I用自己的能力去实践,去帮助别人时,这种快乐别人是没有办法体会的。

人生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但是我相信,这种实践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想起了一句话,人的成就是决定于他怎么利用课余时间。所以,一段有意义的人生。实践一定是最最值得我们来体会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悟收获2

实践,就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做饭,虽说用不到什么理论知识,但它确确实实是一种实践,一种社会实践。因为这是一个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步入社会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虽然实践的这几天并不能算得上是酷暑,可以说是比较幸运,可以在屋子里工作,但屋内烘热的空气有时还是会把自己弄得喘不过起来,一活动起来很快便会汗流浃背的,一会衣服就湿透了,才干了一天,就已经腰酸背痛,甚至有第二天不想干的想法。但我很快发现自己的想法是不正确的,虽然累,但我始终都牢记着这次实践的目的,再累也应该坚持。因为我知道这就是考验,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毅力水平。想到这些我就会觉得自己浑身又充满了力量,在接下来的几天中那种想放弃的想法就很少出现了,当时就觉得充满精力充满奋斗精神能够坚持才是一个中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在这短短的几天中我碰过壁,流过汗,但我却成长了。

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我们更多的了解了社会,我们的这些体验不仅为我们的现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知识,更为我们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打下了基础。希望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七天,对于人生而言或许并不算太长的时间,但在这七天中我却得到了人生最宝贵的经验,这几天将使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这些天来,虽然付出了很多汗水,也感觉很累,但从这次实践中我的意志力得到磨练。我慢慢的开始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希望我们能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我们也真忠告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涵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悟收获3

暑假转眼之间即将过去,在暑假里,我参加了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让我深有体会。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是今后工作的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的不同,从中所学到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要在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公司,我的职务是销售助理,工作是整理合同、统计销售情况、做记录会议、接电话、开发票等,虽然与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但是与数字的接触让我能在今后的学习实验中更加的仔细谨慎。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公司,尤其是合同、发票中的数字一定得检查仔细,数字绝对不可以错。

一旦错了,这不象在学校里老师打个叉然后改过来就可以了,在企业出错是要付责任的,这关系着企业的效益。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竞争的浪潮中,企业要时时保持竞争状态,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这样,企业会对每一个员工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就行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在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

实践让我知道世上没有专门为你设定好的工作,永远只有你去适应工作,而不是让工作来迁就你。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多虚心向同事请教,最忌不懂装懂。多听听人家的意见,多看看人家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多主动思考自己又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并付诸行动,少谈论他人的是非及一切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对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力求做到最好,应该想着如何提高工作的质量而不是如何给自己减轻负担。只有这样才能算作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社会的进步靠人才,经济的发展靠人才,但什么样的人算是人才呢?我们怎样才能成才呢?首先是修身。品德是评价一个人的关键,更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德才兼备才可称为真正的人才。小到关怀备至、乐于助人,大到虚怀若谷、大义凛然,都体现着品质和德行的光芒。其次是求学。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是为才。所谓真才实学,求学才能成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积累中坚持不懈,坚毅自强。最后是扎实。实践中有这样一句话——越具体越深刻,在我心中激起阵阵涟漪,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把每件事做到具体细致才能刻骨铭心。

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悟收获4

从校园走出来的那一刻,我们便肩负着这样或是那样的责任和重担,这是我们这个年龄该有的一样东西。有一句名人名言这样说道:“在学校能学到的只是人生知识的5%,而另外的95%则完全依靠我们去在社会中去实践。”的的确确,我们可以想想,学校的书本上有讲到我们应该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洪流中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做好接人待物吗?没有!是的,我们要想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立足于不败之地,必须去亲身努力实践,感受到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的到的那种不一样的崇高。

在冷瑟的寒风中,便开始了我的寒假实践之一:在我们家乡,有着一年一度在正月十五闹红火过“社火节”的传统。正直今年是龙年,全县的人们在体育场里,举行声势浩大的节目表演。主旨在于报告全县人民,各镇各乡在这一年里的丰硕成果。由于参演人数众多,所以每乡镇都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去帮助他们抗旗头和标语。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做起来并不是那样的一帆风顺。早晨8点准时集合,然后便是在县城主干道上抬上旗头和标语一直到体育场。由于那天的风比较大,大家都是面红耳赤的直哆嗦。我们扛的是4人一组的旗头,但是竹竿较细,在风大的情况下可以把竹竿压弯,这便需要我们去用外力把它扶正。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场面,是我近几年没有遇到的。冷风刮的面颊像刀割一般,手则是冻的麻木没有知觉,眼睛里基本都是黄色的被风刮起来的尘土,简直跟挖土窑洞的人差不多了。在这期间,我们几个人曾开玩笑说:“再也不干这事了,挣得这钱真是不容易”。的确是这样,等这一天的节目表演结束后,我回家洗头时,用了两遍洗头膏都没有起沫,可想而知这是怎样的艰苦。虽然这只是小小的一次锻炼,但是让我亲身感受到了钱的来之不易,这也只是表面的,物质上的。更深层次的我们可以想到如果我们不去做这些,我们在家里可以舒舒服服的,那么肯定会有其他人去做,那我们就比别人幸运吗?也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享受,但是我们必须要有基础,有一定的经济来源让我们可以奢侈那么一段时间。而今的我们大家,都是学生,经济来源也基本是父母,我们都20几岁了,在上个世纪已经可以独立了,在外国已经可以独自过活,但是,这里还是中国,教育方式和文化的差异让我们迟一步进入社会,去了解它。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本来就不多,更需要我们去做,并且去做的好。

在离开学还有一段时间里,做了自己在寒假里的第二次社会实践:我当了一次售货员。我们学营销专业的也就是去做销售,本来心里设想的面对顾客要微笑,然后利用所学的那些《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里面的知识去应用于实际,但这也只是设想,等自己亲身去体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是多么的离谱。做的是零售,所以顾客也比较多,可以说是薄利多销。来来往往的不只是需要我们有冷静的头脑,更重要的还有一颗平常心态和热情心。记得在一次销售过程中,由于顾客买的东西比较多,等卖完东西时顾客看了我一眼,我也同样用疑惑的眼神对视着,等待了两秒多钟,他说:“我需要一个塑料袋!”这时的我,突然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是自己的服务不周到,更是自己想的太少,没有急顾客之所急。如是在日后也出现这样的毛病,岂不是失去了一大批的顾客源?这是我对那件事情后自己的感悟,也是对日后工作时对自己的警示。应该为顾客多想,因为顾客就是上帝!还有一次由于顾客比较多,找零时,顾客买了1。5元的物品,给了我5元,我想的找3。5元时,顾客突然给了我5角,当时我便不知所措了,其实也蛮可笑的,只是小小的加了五角,我便不知道找顾客多少钱,我慌张了几秒。最后总算草草收尾。

5.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感悟 篇五

我们被安顿在了51团中学宿舍,冲水厕所、独立洗浴,条件比我预料的要好。收拾片刻,团队成员便开始着手准备明日实践相关事宜,其中,我参与了科技支农、教育帮扶两个实践活动。次日一早,在我院团委书记孙敬礼及指导教师蒋松的带领下,我们先后来到44团9连、13连走访养殖农户,蒋松老师针对畜主提出的问题做出专业解答,并详细的为其养殖场饲养管理提出建议。在9连,我们发现,由于人们对人畜共患病的了解少之甚少,该连大部分人都得了布鲁噬菌病,针对此现象,蒋松老师立即开展人畜共患病的相关讲座。在这里,基本每一家都以饲养畜群为生计,却因为当地专业技术较差,农民知识相对薄弱,导致人畜共患病情况直线上升,让我不得不认识到,这里是多么需要我们,心里偷偷萌生了想扎生南疆的想法。

第三天,我们来到51团8连,通过与“访惠聚”工作组的领导交流协商,教育帮扶组决定在此开展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由于去年我院实践团队在8连开展过帮扶活动,并与8连建立了长期联系。今年,我们主要针对小学生们开展教育帮扶。我从未见过这样一个课堂,二十平米的屋子坐了50多个孩子,小到两三岁,大到八九岁,一张张被灰尘浸满的脸蛋却遮盖不住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这里的孩子基本不会讲汉语也听不懂汉语,我用蹩脚的维语介绍了自己并说明了此行的目的,得到孩子们热烈的欢迎。通过以汉语教写、作业辅导、舞蹈教学三种方式更加拉进了我们与孩子们的距离。活动中,我们与孩子们相互交流、一起做游戏,并赠送了300余件爱心文具。通过将近一周的努力,我们联合第三师51团8连“访惠聚”工作组,组织排练了一台小型的文艺表演,此次文艺表演得到当地领导、“访惠聚”工作组成员和村民的赞扬。相聚总是短暂,离别悄然来临,看着孩子们可爱的笑脸,真的不忍心和他们道别,我只能像安慰他们一样安慰自己,我们明年再会!

6.大学生社会实践绿色环保感悟 篇六

7月7日,我们在北江中学附近对北江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和随机问答,发现大多数的同学都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都不怎么清楚,不了解平时生活中一些小问题或小细节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发现大家的环保意识不够强烈,心中有“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水是生命之源,一滴一毫且珍惜”的观念,但实际行动相对较少。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环保知识点的传播,使大部分同学了解到当前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之一就是保护环境,并知道当前环境保护的几大问题:如保护水源、保护森林、保护生态平衡、净化空气、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增长环保知识等。

7月8日,我们走访了多家村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加强了与村民之间的联系。之后我们在村子里派发环保的宣传单,并解释了我们此行的目的`。我们发现多数人知道环境污染这回事,但他们觉得与他们无关,只要政府的相关部门做好有效的防治及治理措施即可。显而易见,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及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素养是人的现代素质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人们的环境素养这件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对人们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我们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主题活动,让他们了解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解决环境污染的迫切性。

7.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悟总结 篇七

改革,永远在找路的路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一直困扰着笔者,特别在广西名师工程一期培训结束后,笔者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格格不入。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中认为:解放,不是一种恩赐,也不是一种自我实现,而是一个互动过程。由此推知,要真正实施课程改革,使教育真正能够提高国民素质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必须把教育场域中涉及的要素解放出来,尤其是把教师和学生从传统观念和行动束缚下的教育场域、教育体制、教育氛围中解放出来,首先是解放教师。

教育是一个以世界为中介,人作为不完善的存在,意识到自身的不完善,并试图变得更完善的过程。教育互动的驱动力,发动机是教师,所以教师的解放与否关系到教育目标和愿景能否实现。教师要从价值观的高度认识自我,并把学生当做可塑造的人来看待,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从关注学生的成绩转移到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让其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将培养学生人性完美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题,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育场域。

同时,教育的和谐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爱”,这个“爱”包含爱自己,爱学生。只有爱自己,才勇于解放自己,也只有解放自己,才能解放学生,解放学生实际是用教师的爱温润学生的身心。最后,灌输式教育是师生之间矛盾的根源之一。交流互动才能让学习更具真义,只有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验证教师启思的真实性。教师不能替学生思考,也不应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真正的思考,即对现实的思考,通过交流互动会更有成效。

而作为教师,要真正解放学生,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质和人格呢?读了 《被压迫者教育学》这本书,笔者深深认识到,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内涵发展,让“爱”、“创新”和“担当”的元素在学生的血液中流淌。

第一,培养人文主义意识。自由是人性完善的条件之一,人文主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作出了伟大贡献,它主张要发展“人”,尊重人的个性和人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发展。学生只有具有自由意识,才能有创新学习、交流思想的原动力,有了这一原动力的学生才能在成长的路上持续健康地放飞理想,追梦前行。

第二,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该书提倡的对话式教学,需要的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探究。该书认为,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努力,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追求双方的人性发展。教师的努力应当对人及人的创造力深信不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教师不仅要主动扮演学生的合作伙伴,而且要努力引导学生成为其他同学的合作伙伴,要引导学生从教育过程中的单向知识受体、旁观者、听众等角色转变为教育场域的主人,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创造教育的 “发展史”。

第三,培养反思、批判和 “爱”的意识。 缺乏对世界、对人的挚爱,交流就不能存在,创造与再创造的行为,若不倾注爱是不可能实现的。 爱同时是交流的基础与对话本身。对人的信任是对话的先决条件,能够把对话建立在爱、谦逊和信任基础上,交流就变成一种水平。同时,学生如果没有反思批判意识,就没有追求新目标、创造新业绩的内在动力,他们迟早要回到原点,甘于平淡,只追求眼前功利,不拥有远大的抱负。所以,要真正解放学生,保持持久的活力,必须培养学生的反思批判意识。

二、课改在于创新:百花齐放春满园

广西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自2012 年秋季实施以来,通过几个学期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新课改的艰难,也深刻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同时也总结了一些新课改的经验。百色市属于老少边山地区,新课改本来就已经落在后头,加上各种资源配备不齐,新课改存在许多问题与困难。要想紧跟时代脉搏,作为推行新课改主体的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一)历史教育的现状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国的历史基础教育现状是:学校教育仍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学生死记硬背,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要求;教育观念相对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课程选取过分强调学生学业成绩;教学方法上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缺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多元化,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忽视了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育人,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严重的压制,教育局面死气沉沉。

(二)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借鉴

1.西方盛行的三种主要教育理论

在西方,教育改革也全面铺开并已取得了一些成就,改变学习方式的讨论在广泛而形式多样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多种成型的理论。其主要包括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罗拉诺提出的整合学习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豪尔·葛德纳提出的多种智慧理论,以及在葛德纳理论的基础上,由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纳德·萨洛维和罗伯·史登柏格等人发展起来的情商理论。乔治 ·罗拉诺认为,那些能将他们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过程中的人能得到最好的成果。因此整合教学法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和学习障碍,以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此发展出快乐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他相信每个人的学习速度通过恰当的方式可以比目前认为的正常速度提高2~5倍,关键在于重塑学习环境,将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转为巧妙而艺术地参加课堂活动者。豪尔 ·葛德纳提出的多种智慧理论认为人的智慧可以分为七大类:语文的智慧、数理逻辑的智慧、感觉空间的智慧、动作灵敏的智慧、音乐的智慧、人际交往的智慧、认识自我的智慧。传统的智力测验和知识性的考试无法体现出孩子多方面的智能。而情商理论认为人们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才是人生成功的关键。这些教育理论的出台,进一步否定了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模式。

2.个体学习类型有很大差异

在长期的教育研究过程中,理论工作者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类型。有些学生属于视觉学习者,喜欢看照片或图表;有些人则是触觉学习者;有些人是偏重文字印刷的,通过读书就会轻而易举地学会东西;有些人则是群体相互影响学习者,在与其他人相互影响时会学得最好。

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而亲身经历其掌握率会高达80%。如果孩子们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他们几乎能学一切东西。然而现代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习类型的差异性,把每个人都以同一种方式来对待。在传统的教学和考试中,难以发现众多学生的多元智慧和能力。

(三)新课改下课程理念、教学目标的变化对学习方式的变化提出了新要求

广西高中新课标实施始于2012 年,其出发点正是看到了中国教育模式的弊端并借鉴了西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成果而做出的积极回应。教育要改革,课程要先行。这次课改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教育反思的体现。

1.新课程的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教学目标的变化

与以往课程改革不同的是,这次课改在教学目标上提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首次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提出,充分显示了这次课改以人为本、以学习过程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要求历史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和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科学精神。

3.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变化归根结底还要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来实现。所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新课改在学习方式上要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识记的现状,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讨、体验等活动凸显出来,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兼顾学生学习类型的差异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笔者在新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生解放”为主题,大胆改革,主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如下。

第一,确定高中历史行动对话教学的模式为 “四新历史教学法”,即创设新情境,引用新材料,诱导学生自主解决新问题,构建新思想新思维。

第二,依靠集体力量,同年级内几位教师分工协作,共享课改实践的创新成果。

第三,解决操作规程的问题,为了避免出现“走新路穿旧鞋”的怪圈,提高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我们制定了“四新历史教学”的一般流程为“2515”模式,即课内20分钟自主合作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5分钟提出问题困惑,15分钟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并总结知识规律。

第四,研究并编写与“四新历史教学法”相适应的学案。学案是否有利于有效解决问题,是否顺应时代脉搏和新课程改革理念,是否适应学情是此时值得认真考究并着力解决的。为此,笔者克服传统学案存在的“狭隘性、单一性”的毛病,遵循“新情境,解放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新理念,确定以下模式:

第五,总结修正。对完善并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笔者一共召开四次总结反思会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五次修正,这期间还面向全年级学生进行了教学问卷调查。学生反馈的意见亦是教学模式修正的重要参考。

这一改革的意义在于创新,创新的意义在于有生命力,笔者的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在于课堂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手段多元化中解放了学生,发展了学生。

三、成果应用和推广:“大珠小珠落玉盘”

“四新历史教学法”实施3年来,与其说是历史教学改革的3个春夏秋冬,不如说是百花齐放的春天,笔者从中收获了课改实践的累累硕果。

2012年秋,“四新历史教学法”起步;1个月后,推广至高一历史备课组;当年10月举行的百色市高中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中,笔者指导的廖红标老师执教《一国两制》一课获得一等奖,并在同年12月份举行的广西高中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中斩获第1名;从2013年起,陆续推广至全校3个年级的历史备课组,收效显著。在全市统考、全区学业水平考试和全国高考中屡获佳绩。

2013年12月在广西新课改后高中历史的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中,廖老师所教的6 个班368 名学生中有325名学生获得优秀等级A级,其余为B级,A级率高达88%,合格率100%,所在年级有971 名学生取得A级,A级率高达72%,创造了百色市省级水平考试成绩的历史新纪录。

笔者所教的班级历史科成绩在近3 年5 次全市期末统一考试中,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均遥遥领先于全市同类班级,几乎囊括全市的前10名。

“四新历史教学法”在全市和全广西影响逐渐扩大。2012年举行的百色市高中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中,笔者被聘为评委,并在总结会作总结发言,反响热烈。同年笔者被聘为百色市文科综合组组长,主持整个百色市的文科综合教学改革工作。在2014年12月举办的百色市高考研讨会上,笔者亲自给全市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四新”历史示范课,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赞誉。2012年,笔者被评为广西优秀历史教研员,笔者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广西历史同行的认可。2014年,作为广西名师培养工程的学员,笔者代表本组在上海上了一节“四新”历史教学示范课,得到与会历史教师的好评。

摘要: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作者从“学生解放”的角度,并结合自己参与三年高中历史新课改的教学实践及其效果,认为要解放“被压迫者”的学习力,创新教育改革,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8.实践中感悟 感悟中创新 篇八

一、挖掘乡土素材,为学生构建实践的平台

我是主抓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真组织教师研究、学习,多次下乡进行讲座。农村小学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四大领域彼此联系、学科间彼此渗透、形成整合,利用好本地优秀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走了入社会,了解家乡的物产、家乡的风俗习惯、家乡的英雄人物、家乡名声古迹等。让学生写调查報告,课上交流、总结,课后完善、充实,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我们利用当地资源,开设校外活动基地:有果园、蔬菜大棚、养殖场等,让学生参观,写观后感、学习、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创新精神。

二、走进生活,营造科学的选题氛围

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探究社会的强烈欲望。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灵性,把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及时地与教师交流,形成自己的研究专题和活动主题。如:《我是校园小导游》、《我可爱的家乡》、《传统的节日》等一系列主题的确立,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做起来学生非常感兴趣,教育性又非常深刻,让学生有事做、有话说、有问题去研究,开启学生智慧的闸门,学生充满朝气、活泼、乐观向上。

三、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实践舞台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尊重学生走进生活。学生的思维不同,立意不同,确立主题的形式也不同,实践的方式、途径、体验也是不同。鼓励学生充分展示个人的实践成果,对于过程和成果的展示有“汇报交流”、“辩论会”、“才艺展示”等。充分引导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了、成熟了、会做人、会做事,孩子的能力提高了,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营造广阔的空间。

四、滋生灵感、求异创新

在实践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不要满足于书本知识。孩子们也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在学生实践中设计活动形式是多样的,有调查、访问、查资料、录像、拍照、画画、写日记、出手抄报、设计宣传画、设计游戏、歌舞表演等等。学生能够做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观点鲜明、有奇特创新想象力,也懂得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意识。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是锻炼了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亲历亲为、充实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实践中直接获取经验课程。学生亲自参与、尝试、经历、体验、分享,过程是艰辛的,收获是喜悦的。在成果展示会上,学生发言是积极的,跃跃欲试、得意洋洋、信心十足。因为这些是孩子身临其境的,所以孩子们自信、快乐,自我得到满足。实践中学会成长,跌倒了再爬起来,做生活的主人。孩子们有了集体的参与、有独立调查研究、有奇异的思考,学生的总结、完善、充实、在提高,实践课一定会给学生自我实现目标的机会。

9.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感悟 篇九

7月初,抱着这样的一种想法,我有幸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建测学院组织的到安远县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建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青春九十年报国永争先”,根据共青团江西省委、校团委的统一部署,建测学院特意组建了一支14人的社会实践重点队(包括4名指导老师)前往赣州安远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安远县位于江西南部、赣州市东南部,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县。出发的那天,阳光明媚,天很蓝,山也很绿,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新,对于一个从小在华北平原上长大的孩子来说,这样秀美的景色着实令我感到惊讶。

到了安远县孔田镇后,我们先是为安远的十万英烈进行了默哀,而后又面对党旗进行了庄严宣誓,铮铮誓言显示了同学们振兴赣南苏区的坚定决心。

7月2日下午,我们一行十几人走访了村中的孤寡老人,并为村里的留守儿童献去了暑假期间一份特殊的关爱,我们给孩子们讲故事,帮孩子们拨通在外打工父母的电话,还与孩子们一起唱起少先队队歌,帮他们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最后大家还赠给了孩子们一些书籍和文具并不忘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

实践过程中,我们深知老人们真正缺的不是钱,不是物,而是心灵上的安慰。所以当实践队员们在孔田镇上魏村探访村里的孤寡老人时,不仅为他们带去了一些生活慰问品,而且还陪老人们一起谈心和聊天,帮助老人们化解内心的寂寞。

在7月2日,我们还走访了村中居住的老红军。在村民魏大爷家里,我们一起聆听了他讲述的自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些经历。魏大爷是当年志愿军某炮兵部队的一个班长,衣衫单薄的他曾与战友们冒着刺骨的严寒趟过冰冷的江水,也曾与敌人近距离地拼过刀,更曾用高射炮去面对敌机的疯狂扫射与轰炸。魏大爷说,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因为那时的战斗异常的惨烈,有的战友为了掩护自己还光荣的牺牲了,他会永远铭记着这股战友情。

此外,在7月3日,大家还走上孔田镇上魏村的大街小巷,为过往的村民发放各种宣传手册。并主动为上魏村开通了该村的官方微博,方便该村村委会日常工作的进行……

虽然这次下乡实践活动只有短短的两天,但确实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大家搞的“微说服务秀”活动,充分结合了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和民间流行的说唱艺术形式,将枯燥的政策宣讲和科技知识等通过各种巧妙的手段生动地为村民展示了出来,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

当然,这次活动也花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从前期的搜集资料、PPT的制作,到后来的布置现场和登台献讲,大家通力合作,互帮互助,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条,最后不仅得到了带队老师的肯定,就连我们自己都不禁感到了一丝惊讶。

这次的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加的成熟和自信,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很多事情我们不去尝试,不去经历,永远不会知道我们的骨子里还会有那样的潜质。我想,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己应该更大胆一点,多尝试一点,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下乡”挂职锻炼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这次的下乡经历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身为一名大学生身上所肩负的重任,同时在基层活动的经历也让我进一步认清了现实。我们的想法还都过于理想,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醒的定位,那就是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基层才是我们报效祖国,展现才华的舞台。

10.感悟大学生活,参与社会实践 篇十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11届康复(2)班梅兰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迈入大学,我们跨进了社会的门槛。从第一步起,我们便每天在感悟大学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在这里,有“仁”的爱心;在这里,有“法”的约束。这就是我们的校园——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都拥有同一个梦想:学好自己的专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到这里,首要任务是仍然是学习。做人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嘛!我们要持之以恒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性,学以致用。诚信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在考试时,我们要“养诚信之德,做无妄之人”,要对自己负责,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在学习之余打打工,勤工俭学的方法也是可以的。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学有余力,丰富阅历,增长经验。但切记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我们要坚持以学业为重,打工不能放弃学业,要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可以去锻炼磨砺自己。

社会在不断进步,时代在不断发展。网络发展的步伐也随之高速奔腾着。作为90后的我们对“网络”这个词并不陌生,很熟悉很熟悉,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接触过这类东西。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奇异玄幻,我们不能迷恋于网络,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电脑是人创造出来的。”在网络言论方面,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要360°全方位思考:不能盲目跟风,要“三思而

后行”。在网上交朋友已成为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请谨慎交友,趋利避害,毕竟我们的生活阅历仍然不足,不容易揭开坏人脸上的“面具”。

最后,养成良好习惯是很关键的。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的一生。中国古代圣人就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西方苏格拉底也讲过:“美德即知识。”我们要做文明的使者,提高修养,加强防范,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们要遵循大学生行为准则,不能因为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就丧失了勇气信念,要相信自己,不能“借酒消愁愁更愁”,做到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他人则要用宽容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多学会换位思考,你会发现你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更美了。当然,学会保护自己也非常重要,出门在外怎能不加强防范呢?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11.分层教学实践与感悟 篇十一

关键词 目标 活动 评价 辅导

一、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教学目标分层是以学生分层为前提的。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分为.三个层次:(下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中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上层同学请教;上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分层教学以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的成功与否。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不断壮大的目的。

教学是按预期目标改变学生行为的过程,分层次制定目标,就是要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明确要学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或目标,以及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程度或目标。例如:在进行《分组后能直接提取公因式(一)》一颗的教学时,我将教学目的分成三个层次提出要求——(层次学生要求掌握分组的基本方法:了解使用“分组”这种方法的依据是观察题目,分组后能提取公因式的可以进行分组;"理解掌握分组的过程——先分组、再提公因式。层次学生要求掌握分组的技能:分组的原则是保证题目在分组后还能继续进行分解因式;"在分组后,能灵活运用其他方法解题。.层次学生要求能总结并运用分组的常见规律:各组每项系数绝对值之比相等。"各组每项主元的指数按降幂排列。这样设计,就能适当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教学活动进行分层

教学是教师依据学习的原理原则,运用适当的方法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教育目的的活动。最关键的是要把课堂教学设计好。分层次地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针对学生实际,施行因材教学

对于A层次学生,在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多关心、多鼓励、多面批、多提问、多板演、多巡视,让他们有足够的理解时间及练习时间,在基本概念以及运算方面都能过关。对于C层次学生要加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可能的情况下,适时适度地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让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配合教师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帮一辅导。运用梯度例题、设计变式训练以及一题多解、一例多练等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角边角”公理的运用时,可以在课本的例一之前加上一道引例。课本的例一是这样的:层次的学生可以不提醒运用引例,让他们在求证的过程中,自己通过已有知识摸索出这一思路,然后自己总结出结论。这样处理,可以将课本的例一的难点分化,也可以帮助学生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消化理解教学内容。

(二)活用教學媒介,便利分层教学

由于分层教学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仅有的一堂课内教学时间会显得紧张,利用投影设备、幻灯片来显示例题或者习题,可以节省书写黑板所需的时间,使教学过程紧凑。投影可以显示各组不同难度的题目,充分利用投影、幻灯,让它们有效地为各层次学生服务。

分层辅导,要让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需要,为各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要求和形式的辅导。

三、根据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及补漏。美国提倡的“掌握学习”教学实施程序值得一提:诊断性评价,团体教学,单元形成性测验,已掌握者自主或帮助未掌握者,再次测验,给予认可,进入下一单元的循环。这种观点比较注重于通过测试对学生进行检查、评价。在这一问题上,我比较赞成通过适当的练习、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取最新的分层依据,让有所提高的学生能进入更高的层次,获得更适当的教育,也就是赋予分层教学以能动性。这也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形式上来分,可以有课堂分层次练习评价,也有课后分层次练习评价,和分层次测验评价。这些评价可以在教学进程中任何时候进行,但更多的是通过单元或章节结束时进行现成的测试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这样,有利于鼓励顺利达标的学生向高一层次的目标努力,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要求。然而,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这几个方面是必须注意的,教学评价由测试和评价组成,缺一不可;测试内容必须按不同的层次设计。评价必须按照教学目标进行,不能要求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同一层次水平;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要求学生每个星期做一次自我小结,总结学习情况,提出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进步的地方,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四、根据课外辅导进行分层

教师要做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莫不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就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课外习题的难度。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悟总结 篇十二

一巧用“培植土壤法”

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讲的“要产生伟大的科学家, 需要产生伟大科学家的土壤”。而我要说“要促进读、悟, 需要促进读、悟的土壤。”如何培植读、悟的土壤呢?需要老师的努力。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为目标。其二要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关键。其三要以尊重学生的读、悟, 来体现差异性为保证。只有在这样的土壤里, 让教师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 才会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围绕读、悟展开;学生才会有时间、有机会, 有胆识去读、去悟。同时, 教师一方面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创设出浓郁有语感的情境, 使学生不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读、悟;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去营造一种情境。

二巧用“鼠标点击法”

让学生通过读来整体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是我们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直都在做, 效果却不好。我在尝试了“鼠标点击法”后感觉不错。下面就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和大家探讨一下。《挑山工》《小音乐家扬科》都是长课文, 这样的长文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去读, 去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我在《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是这样做的:在学生通读全文后, 我便开始点击。一击:读准生字, 写出文中的新词。这有两大好处:一是学习生字, 二是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二击:用文中的内容借该新词和“扬科”说一句话。这有三大好处:一是由于说出了语境, 词义便自有所悟;二是促使刚才没认真读书的学生为了能说而主动再读书;三是促使能说者为了与别人不同而主动去探索更好或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三击:选择黑板上的新词连起来说一段连贯、完整的话。到这时, 课文的主要内容便水到渠成浮现在每个学生的脑中流溢于每个学生的口中, 不仅使写扬科的几件事自然流露, 而且扬科的人物形象也有轮廓, 为实现“长文短教”迈开了一大步。

三巧用“选择激励法”

选择,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和适合的方式, 是学生的兴趣爱好, 实际需要的产物。由于选择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其学习活动再也不是在“指令”下进行, 再加上是自己感兴趣的, 自然有决心想方设法去弄懂它。下面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途径”来谈谈选择对促进读、悟的作用。

1. 选择学习的内容

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学习的内容, 教师若挥着同样一根指挥棒, 必然会导致有人撑死而有人饿死。如《花潮》的第四小节, 在理解了写花如潮的典型句子后, 可以这样设计:文中写“花如潮”的句子还有很多, 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 运用刚才的方法去读, 读懂后讲析并读给大家听。这种让学生择其所需, 择其所好“求读去悟、读中见悟”的自我探索发现模式不正是我们要追求的吗?

2. 选择学习的途径

由于语文知识具有多角度性, 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个性化, 因此, 在读、悟的过程中不能一刀切。如通过读《草船借箭》的第2节来“悟”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这样做:选择一种完成。 (1) 给每句对话加上提示语。 (2) 在每句对话前加上“ (谁) 心想—”。结果很明显, 不管学生是加了提示语还是加了心里话, 都是围绕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特点展开。这正符合今天的“注重学习过程”论, 巧设途径, 让学生达到“殊途同归”的理想境界。

四巧用“对比反差法”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 一比就明了”, 把原句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 从而达到减缓坡度, 易于体会的效果。下面就选择两点来谈谈我的拙见。

1. 换一换表达方式

语文语言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传出的情, 表达的意会有变化。我们可以利用这点来帮助学生切实地读、有效地悟。如《开国大典》中的“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对于理解这句话和读好这句话, 有一定的难度, 而换成这样——这庄严的宣告和雄伟的声音,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遍了全国, 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将它和原句放在一起读一读, 那么这句所表达的全国人民的心情就会自然流露, 声韵美、节奏感和磅礴的语势就会溢于唇齿。

2. 调一调叙述顺序

有的句子按原句理解很难让学生真正读、悟, 而调一调叙述顺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为了整个班——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改成“为了整个部队, 为了整个班, 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一读, 便觉得别扭。正是这“愤”“悱”的关键时刻, 教师启发学生悟懂“调”后缺乏从小到大的语势。

五巧用“点拨催化法”

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时, 我认为教师的点拨也是少不了的, 只能是孰多孰少而不能是舍此取彼。因为读悟的培养不是学生在黑暗中盲目摸索,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发展。同时, 教师的巧妙点拨有助于读悟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本人的两种尝试来举一反三。

1. 导之以填空式

有的内容, 由于受学生各方面的影响仅凭读很难达到悟。这时我们不妨设计一个填空为其“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如《花潮》中“心如潮”和“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的理解就很难, 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填空题:人们之所以能在_____的春光是________的赏花, 是因为人们生活在________的社会里。因此, 在回来的路上, 大家纷纷议论, 他们在议论着________, 议论着________议论着________……大家心潮澎湃, 概括地说也就是 (心) 如 (潮) 。接着来个“趁热打铁”。引出“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 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表达的情意, 这样便水到渠成了。

2. 导之以“学路式”

虽说读悟是现在阅读教学中说得最多的词, 但一味地放任学生去读去悟, 往往是事倍功半, 尤其对于一些读悟层次高的课文, 学路的指导很有必要。如《花潮》一文, 是一篇文辞优美、蕴意深刻的散文, 据此特点我创设了以下“四部曲”——分辨见闻和联想——理解词语——根据 () 读懂 () ——读出体会。然后让学生选择句子去读悟。这样, 学生就会有路可循, 达到“同路殊获”。

鉴此, 即使自主感悟是新时期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但还是能从平常的设计中得以实现, 有时“老歌新唱韵尤长”。在刚刚倡导读、悟的今天,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为学生“铺路搭桥”, 让学生在保证源头有活水来的氛围里通过揣摩、体验, 达到自读自悟, 最终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当然, 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协助员”。

参考文献

[1]周一贯.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经典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

13.中学生社会实践感悟锦集 篇十三

中学生社会实践感悟锦集

邙山是中原名山,荟萃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社会文化,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基地综合实践。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却使我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有感于这五天我们在邙山实践基地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特作感悟以记之。

回想在这五天里,我与同学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体验、一起实践,经历了学校和家庭中前所未有的人和事,开阔了视野,增添了见闻,真正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由见学到实践,从直观体验到思想领悟,我认识很多、学习很多、感悟很多、学会了很多。

其一,信任被摔

在摔与被摔之间,我也曾犹豫过,我想信任我的队友,可他们信任我吗?一次又一次的询问,但最终能够选择信任并通过信任,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一个团体之间应该要互相信任,信任是人生的基石;

其二,爬逃生墙

也让我明白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如果没有在最下面让你踩着肩膀的同学,如果没有在最上面拉着你上去的同学,又有谁能够爬上4.2米高的毕业墙呢?又如何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呢?而最后的成绩也凝聚了全班同学的努力。

其五,高空拓展

综合实践感悟

让我明白战胜自己是才是最大的胜利。在一切艰难险阻面前,最大的困惑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一个人的内心,只有克服内在的自我恐惧,才能战胜外在的一切。很多时候,或许在下面看着很可怕,但是只要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惧,一切就都迎刃而解。成功亦是如此,假如不去克服一路上的艰难险阻,有该怎样获得成功呢?

其四,定向越野

定向越野,则是凝聚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有人说“人生似定向,定向似人生”。是啊,越野定向与人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唯一不同的是越野定向有明确的目标,有着地图,而我们的人生,没有目标,没有地图,一切都要靠自己,只有让这个目标明确了,让这份地图清晰了,成功才会张开怀抱去迎接你。总之,迎接你的,则只有一扇紧闭的大门?——那意味着失败。而野外拉练,则让我们领略了邙山的秀丽风光,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在这为期五天的实践里,我们共同创建了一个团结的集体。劳累时的一声问候、沮丧时的一句鼓励、困难时的一句鼓励、困难时的一次援手,都使我们感受到温暖和感动。

14.小学生实践活动感悟 篇十四

舟山第二小学三⑶班 王新铖

星期一,老师带我们去舟山实践基地参加活动。我上了陶艺、建筑设计、木工等课。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建筑设计课了。

在建筑设计课上,老师要求我们在八十分钟内用吸管和别针做一座房子,必须要两层,而且每层必须要承受三百克木板的重量。听到这些要求后,我立刻和另一名同学组合在一起,开始设计房子。我们先用四根短吸管搭在一起。接着,我们用两根长吸管按对角线交叉,把正方形固定了起来。我们照着这个图案做了六个。正当我们要把这几个图案拼成一个正方体时,难题来了,怎么把这些图案拼起来呢?我们对着这些吸管,想了好久好久。这时,我看到了别针,我灵机一动,心想:可以用别针连接呀!于是,我把想法说给了我的“搭档”听。他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就立刻和我把图案拼成了一个正方体。但是,我们用了五十分钟才拼成。我说:“我们必须节省点时间了。可是怎么节省呢?”于是,我们又想了好长时间。这时,他说道:“我们可以用两个短吸管插在里面,直接当两层呀!”我说:“好的。”于是,我们把两根短吸管交叉,插了进去,把一层楼分为上下两层。这下好了,只差屋顶了!我们把四根长吸管用八枚别针固定在了一起。这样,房子就做好了。到了试验阶段,我非常紧张,生怕我们辛辛苦苦做的房子承受不住木板的重量。我们小心翼翼地把木板放上去,紧张地把手拿开,房子“巍然不动”。啊!我们成功啦!我们是小小建筑师啦!

15.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与感悟 篇十五

一、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养成积累的习惯

作文是将生活中的所感所悟外化为文字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和悟的来源就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素材,这些素材既可以是学生的真实生活,也可以是文字记载的读物,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还可以是电子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作文的第一步,就是积累素材。学生的头脑里到底有多少“库存”,决定着他的作文有多少可用的素材。那么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积累。

1. 课前两分钟,课下十分功

两分钟,对于一节课来说不算什么,如果把一节课开始的两分钟留给学生,就是一个新的局面了。布置给学生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每堂课开始前由一名学生为全体同学先做一个简短的演讲。这个演讲的内容由学生自己课下完成,要求学生按照时间限制,自己寻找演讲素材。起初的演讲可以是课外读物和杂志上的现有文章,学生摘抄下来作为演讲内容。接下来要求的演讲内容就是学生自己写的一点东西了,一点激励的话,一点考试的心得,一点失败的教训,都能拿来演讲。

学生在寻找演讲素材的时候,要浏览文章,寻找适合演讲的段落和内容,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这是一个阅读的过程,阅读不同的文章寻找演讲素材,读过多少,就对多少文章有了印象,从而完成初步的积累。接下来自己写出来的演讲内容,无论是心得,还是教训,都是思想的凝聚,情感的外化,是学生花费时间融注自己的心力而完成的,短短的两分钟,实际上已经就是一次小小的习作训练,学生花费的功夫远远超过了这个有限的时间。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考习惯都会得到培养,不要小看这两分钟,这是滴水之力,可以穿石的。

2. 做一本名言美句集锦

初中的学生刚刚脱离小学老师的扶持,他们对自己应该做什么还会觉得手足无措。让每个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做好目录,要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在目录里排序,把鲁迅、罗曼·罗兰们搬到可以看得见的地方,在笔记本的内容里摘抄下这些名人的名言警句或者是他们的名篇名段,并编好页码,把这个任务作为一个长期的语文作业布置给学生。教师只做指导者,检查员,定期对这个作业进行检查。可以集中在一个时间里,对学生的笔记本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这个过程,学生要摘抄,就要读书,这是一个材料积累的有效途径,名人警句,美文片段,这是多么优秀的素材!

有了这些素材,写作文时就有了可炊之米。在摘抄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写下对这些摘抄内容的体会理解,即便是只字片言都不要小觑,这是思想的火花,是被我们称之为灵感的东西,在作文教学中是可遇不可求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这些思想的火花,学生写出来的文字就带有他们自己的感情,为作文注入了灵魂。

3. 日记周记,一事一记

日记,周记,是语文教师留给学生的一种最常见的习作训练。可以积累素材,可以练笔,还可以洞悉学生的思想状态。刚开始时,学生会把一天的活动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像流水账。那么,语文教师就要在布置日记周记的时候,多费些心思,把批阅的工作做得细致一点,帮助学生删去那些无关紧要的文字,只留下重要的、具有“发展空间”的事件,指导学生学会挑选重点,记下这一天、一星期里,对自己影响最大、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按照记叙文六要素的要求,详细地写下来。这样,一个素材就形成了。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让他对这件事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风雨兴,蛟龙生———提高作文的能力

积累的内容达到可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就可以把它诉诸笔尖,形成自己的文章了。但是教会学生这个过程,让学生能够写作文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滴水之力有了,灵感的火花也迸发了,真正下笔,五花八门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因此,有了积累,还要学习如何使用这些积累进行作文。

1. 片断练习,化整为零

作文中少不了对人、对物的描写。人的描写又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至于物,我们习惯上说写景状物。在中学课本中,许多课下练习有改写、扩写、仿写这些片段练习的内容。我们可以化整为零,把这些相应的描写以片段的形式,和课下的写作练习结合起来,作为课堂上的实践环节来完成。一篇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座山,片段描写就是一个个的小丘,山高望而却步,小丘则可以轻松跨越,可是将小丘叠加其高度与山比起来却伯仲难辨。因此,片段习作的练习对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较低,更容易接受。

2. 仿写训练,学习技巧

素材有了,但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扣题,还是要有技巧。课本的范文为我们提供了多么经典的样本,我们不妨通过仿写练习,让学生学习作文的方法技巧。可以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可以模仿文章的表达方式。如有一位学生写《童年趣事》就模仿了《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经典句型,语言顺畅,文字优美,很有趣味。这样的练习,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引导他们试着写出自己的风格,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3. 课堂批改,鲜活实践

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老师会发现学生的问题,认真的老师会逐一给出修改建议。认真的学生也会仔细看这些修改建议,而多数学生可能只是扫一眼,甚至看也不看就将作文本丢在一边,这样老师就等于做了无用功,学生的作文能力还是不能提高。还有的老师采用面批的方法,对个别问题比较多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但这也只能对一个学生有作用。因此,为了能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不妨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一起在作文课上商讨,做一回作文修改的专题课。这样,无论是文字层面的语法错误,还是技巧层面的描写不生动,或是谋篇布局的失误,都在课堂上集思广益的讨论中无处遁藏。同时,学生发现别人文章中的问题,由此产生了成就感,又牵动了对作文的兴趣,还可以推己及人,在对照中发现自己的同类问题,这比多少理论灌输都有效果。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的变化。这个哲学观点用在我们的作文里,体现的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积累,形成积累素材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已有的素材进行习作练习,进而具备良好的写作的能力,这无论是从语文能力的角度,还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都是有益的。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日常教学,引领学生学会积累,形成积累的习惯,指导学生使用素材,进行写作实践,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初中作文教学,积累与运用

注释

16.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与感悟 篇十六

[关键词]语文 初中作文教学 积累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头脑还停留在小学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和被动的接受这个层面上,没有形成主动思考的意识,更没有独立写作的能力。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日常教学,引领学生学会积累,形成积累的习惯,指导学生使用素材,进行写作实践,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一、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养成积累的习惯

作文是将生活中的所感所悟外化为文字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和悟的来源就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素材,这些素材既可以是学生的真实生活,也可以是文字记载的读物,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还可以是电子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作文的第一步,就是积累素材。学生的头脑里到底有多少“库存”,决定着他的作文有多少可用的素材。那么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积累。

1.课前两分钟,课下十分功

两分钟,对于一节课来说不算什么,如果把一节课开始的两分钟留给学生,就是一个新的局面了。布置给学生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每堂课开始前由一名学生为全体同学先做一个简短的演讲。这个演讲的内容由学生自己课下完成,要求学生按照时间限制,自己寻找演讲素材。起初的演讲可以是课外读物和杂志上的现有文章,学生摘抄下来作为演讲内容。接下来要求的演讲内容就是学生自己写的一点东西了,一点激励的话,一点考试的心得,一点失败的教训,都能拿来演讲。

学生在寻找演讲素材的时候,要浏览文章,寻找适合演讲的段落和内容,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这是一个阅读的过程,阅读不同的文章寻找演讲素材,读过多少,就对多少文章有了印象,从而完成初步的积累。接下来自己写出来的演讲内容,无论是心得,还是教训,都是思想的凝聚,情感的外化,是学生花费时间融注自己的心力而完成的,短短的两分钟,实际上已经就是一次小小的习作训练,学生花费的功夫远远超过了这个有限的时间。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考习惯都会得到培养,不要小看这两分钟,这是滴水之力,可以穿石的。

2.做一本名言美句集锦

初中的学生刚刚脱离小学老师的扶持,他们对自己应该做什么还会觉得手足无措。让每个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做好目录,要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在目录里排序,把鲁迅、罗曼·罗兰们搬到可以看得见的地方,在笔记本的内容里摘抄下这些名人的名言警句或者是他们的名篇名段,并编好页码,把这个任务作为一个长期的语文作业布置给学生。教师只做指导者,检查员,定期对这个作业进行检查。可以集中在一个时间里,对学生的笔记本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这个过程,学生要摘抄,就要读书,这是一个材料积累的有效途径,名人警句,美文片段,这是多么优秀的素材!

有了这些素材,写作文时就有了可炊之米。在摘抄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写下对这些摘抄内容的体会理解,即便是只字片言都不要小觑,这是思想的火花,是被我们称之为灵感的东西,在作文教学中是可遇不可求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这些思想的火花,学生写出来的文字就带有他们自己的感情,为作文注入了灵魂。

3.日记周记,一事一记

日记,周记,是语文教师留给学生的一种最常见的习作训练。可以积累素材,可以练笔,还可以洞悉学生的思想状态。刚开始时,学生会把一天的活动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像流水账。那么,语文教师就要在布置日记周记的时候,多费些心思,把批阅的工作做得细致一点,帮助学生删去那些无关紧要的文字,只留下重要的、具有“发展空间”的事件,指导学生学会挑选重点,记下这一天、一星期里,对自己影响最大、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按照记叙文六要素的要求,详细地写下来。这样,一个素材就形成了。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让他对这件事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风雨兴,蛟龙生——提高作文的能力

积累的内容达到可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就可以把它诉诸笔尖,形成自己的文章了。但是教会学生这个过程,让学生能够写作文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虽然滴水之力有了,灵感的火花也迸发了,真正下笔,五花八门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因此,有了积累,还要学习如何使用这些积累进行作文。

1.片断练习,化整为零

作文中少不了对人、对物的描写。人的描写又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至于物,我们习惯上说写景状物。在中学课本中,许多课下练习有改写、扩写、仿写这些片段练习的内容。我们可以化整为零,把这些相应的描写以片段的形式,和课下的写作练习结合起来,作为课堂上的实践环节来完成。一篇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座山,片段描写就是一个个的小丘,山高望而却步,小丘则可以轻松跨越,可是将小丘叠加其高度与山比起来却伯仲难辨。因此,片段习作的练习对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较低,更容易接受。

2.仿写训练,学习技巧

素材有了,但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扣题,还是要有技巧。课本的范文为我们提供了多么经典的样本,我们不妨通过仿写练习,让学生学习作文的方法技巧。可以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可以模仿文章的表达方式。如有一位学生写《童年趣事》就模仿了《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经典句型,语言顺畅,文字优美,很有趣味。这样的练习,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引导他们试着写出自己的风格,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3.课堂批改,鲜活实践

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老师会发现学生的问题,认真的老师会逐一给出修改建议。认真的学生也会仔细看这些修改建议,而多数学生可能只是扫一眼,甚至看也不看就将作文本丢在一边,这样老师就等于做了无用功,学生的作文能力还是不能提高。还有的老师采用面批的方法,对个别问题比较多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但这也只能对一个学生有作用。因此,为了能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不妨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一起在作文课上商讨,做一回作文修改的专题课。这样,无论是文字层面的语法错误,还是技巧层面的描写不生动,或是谋篇布局的失误,都在课堂上集思广益的讨论中无处遁藏。同时,学生发现别人文章中的问题,由此产生了成就感,又牵动了对作文的兴趣,还可以推己及人,在对照中发现自己的同类问题,这比多少理论灌输都有效果。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的变化。这个哲学观点用在我们的作文里,体现的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积累,形成积累素材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已有的素材进行习作练习,进而具备良好的写作的能力,这无论是从语文能力的角度,还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都是有益的。

17.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悟总结 篇十七

-----模块一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与实验稿比较,新修订的明确三个维度、一个目标。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想象力”。•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语文而言,如何尊重儿童天性,发展儿童的个性,启迪儿童的灵性,诱发儿童的悟性,激发儿童的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对当代教师的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倍增,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就能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全神贯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这种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要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却很不容易。我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往瓶子里投,让学生观察石子投入瓶子后水的变化使得学生对“一个一个”理解更加形象化,看着水渐渐升高。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做一回小科学家,让学生从理解课文体验到认识真理的快乐。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立见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言语表达能力,从学生们富有个性的回答中,可见淡淡的探究氛围正在形成。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逐步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乐学的良好心境。从而有助于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锻炼、培养、提高。

18.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悟总结 篇十八

发展快不快,关键看生态。结合实际,在工作中,我们要牢固建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兼顾环保、经济、社会3者关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生态环境保障。下老乡有丰富的龙滩库区水面、独特的花衣壮文化及两省3市交界的区位优势等资源,在下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将以浙江经验指点实践,把农村的垃圾、污水、粪便集中高效处理、绿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

农村污水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尽量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

不能接入的,通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对刚刚清算终了的龙滩库区水面,严格依照计划并以集体经济投入为主发展养殖业。村落绿化的目标是村在林中,同时还要注意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起步阶段,可以通过美丽庭院、美丽街巷建设,从细节入手,突出花衣壮特点,寻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明为特点的美丽乡村。

2要解放思想凝聚共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

在浙江大学的X节集中授课中,X位专家、教授课堂中无1不提到浙江大学的创新、浙商的解放思想理念及浙江人的务实吃苦精神。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大众从X年代开始进行乡村治理,在310多年的建设进程中,都以“法无制止便可为”的思想发展民营经济和乡村建设,在发展进程中发现问题后,法律法规及政策出台制止后才停止不干。从而才有今天的温州经济、义务国际小商品市场及中国乡村建设样板。

深入反思,我们在展开多项工作特别是重大工作时,经常出现各部门、各级干部都是1定要找到法律法规及文件政策根据后才去落实、实行,如果没有找到明确的根据宁可不去落实,秉持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不作为线路,从而致使好多机遇在大家寻觅根据的进程中已悄然逝去。其次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就没有乡村振兴的延续健康发展。实事求是的讲,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广泛参与到各项工中来,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行的成败。为此,我们要捉住农村社区的3大关键群体——党员干部、妇女和青少年,广泛深入地展开宣扬发开工作,激起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社会营建乡村振兴利大家、弄好振兴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3、要有“敢闯创”的创新精神。

此次浙江之行,耳闻目睹,浙江民营企业家的“敢闯创”和基层干部敢想敢干、敢闯敢闯精神无处不体现,就是这样的“敢闯创”、务实的浙江精神,才是浙江经济发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此,在下步的乡村振兴工作上,我们将在组织振兴上重点突破。在党委班子层面:我们将全力抓好本身建设,在民生工程、乡村治理等方面大胆作为,党风带政风,构成“善创新、敢担当、勇作为”的干事环境;

进1步发挥党内民主、“3重1大”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群策群力、群策群力,构成“团结实干、奋发有为”的工作环境。在村级班子层面:选优支部书记这个关键人,配强村“两委”班子这个关键事,明年是村”两委”换届年,我们将重视品德第1,素质唯先,将1些思想先进、能力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班子队伍中。加强对村“两委”的管理,推动“两诺两评”管理制度,将工作细化、量化,实现可比较、可评价,提高村“两委”干部履行力等。

4、要突出抓好产业支持。

19.在反思与实践中感悟、成长 篇十九

一、尴尬的帮助

1.成长历程

2005年, 我从普通教师提拔为教研组长, 角色发生了变化, 工作性质也变了, 从班级管理到全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 很多教师的教学资历比我长, 教学经验都比我丰富, 该如何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一时间觉得无从下手, 顾虑重重, 畏首畏尾, 工作陷入困境中, 我的情绪也非常低落。当领回“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棋类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等课题时, 我制订了初步的研究方案, 并要求教师做大量的观察记录和开放课堂活动, 每次我都亲力亲为, 制订了写观察记录的步骤, 示范写观察记录, 所有活动都积极参与, 只要教师说不会, 没搞过, 我就自己写, 搞得既忙乱又无头绪。我非常吃力地带领年级组教师研究, 也自认为解决了教师的问题, 但奇怪的是, 在日常工作中, 搞课题的教师并不是很主动地去研究和实践, 而总是处于跟随状态。

2.反思

在教科研工作中, 课题研究存在着自上而下的现象, 对于这些研究教师是否需要就很少考虑了。通过反思我发现, 自己前面的帮助, 其实并没有真正解决教师的问题, 也就更谈不上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了。课题研究除了让我发现问题之外, 还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管理的目的:不仅要解决教师的困惑, 更要使教师逐步获得自我成长的动力和能力。

3.实践体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 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教研组长同样不仅是一名幼儿教师, 也是年级组中教师业务水平发展的指引者。于是我暗暗下决心, 给自己定了三年规划:一是认真参加自考, 在三年之内将本科课程攻读下来;二是要以自身过硬的业务素质来带动一批教师, 无论市区说课比赛、公开课评比, 还是教师基本功大赛、幼教年会论文评比, 都积极投入, 终于获得市“教坛新秀”的称号;三是以课题为龙头, 带动教科研工作。我承担了幼儿园四个课题组的组长, 四个课题是“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棋类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在活动中发挥幼儿生命的灵性”, 每个课题从方案的制订、计划的实施、课题研讨会的开展、结题会的成果鉴定, 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展开。在每次课题研讨会中, 我把主动权交给普通教师, 通过谈感受—找问题—想办法等几个途径, 层层深入, 剖析实验课题中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起初教师们不太愿意讲, 我请年级里的骨干教师打头阵, 渐渐大家思绪如泉涌, 讨论氛围异常热烈。

经过实验初期、中期、终期的层层深入, 课题研究显出它的效果和价值, 而且三个课题顺利结题。三年规划的落实让我的业务工作逐渐走上了轨道, 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慢慢地也找到了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

二、放手后的喜与忧

1.成长历程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 幼儿园教研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我的身份由年级教研组长转变为幼儿园大教研组长, 面对18位教师确实有点不知所措, 教育常规如何检查?如何一对一指导?诸多的问题一一呈现。刚开始, 我还踌躇满志, 用以前的一套模式来进行指导, 半个月过去了, 我发现工作效率低, 工作成效一般。园长、业务园长对我及时进行了指导, 让我放手, 主要抓个别。在吸收了过分干预的教训后, 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不知何时以何种方式“出手”, 逐渐出现了“放”的局面。

2.反思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目标, 如果我们把总目标比做金字塔的顶端, 那么其底座就是全年级教师的个人目标。目标有着引向作用, 要发挥年级中每个人的积极因素, 把每个成员都纳入正常教学的轨道, 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人人都有一个奋斗目标, 但这个目标也不是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化等变化。在教育实践中, 根据教师业务水平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强弱, 提出阶段性不同的要求与目标, 分层引导, 分层发展。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突破、有进步时, 及时上报园部, 给予教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 树典型, 发挥激励作用。分层发展让教师们找到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3.实践体会

在工作中我实行放手, 支持教师进行自我管理, 各成员各司其职, 避免互相扯皮, 提高工作效率。两个层次分别如下:

(1) 骨干教师。在做好各项保教工作的基础上, 在自己的优势领域进行研究, 逐步积累, 从理论到实践都能在园内形成一定的权威, 并能在幼儿身上显现出来, 逐步凸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和个性化的研究。在工作中, 帮助他们出点子, 压担子, 把他们推到工作的第一线。把改革的试点放在他们班里, 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公开课, 促使他们深入钻研业务, 提高教研能力。骨干教师在年级的参与式学习与培训中起到引领作用。

(2) 年轻教师。在做好常规教学的同时, 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要勇于创新, 精读书、勤摘记、常反思、共研讨等成为她们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徒结对式的教学观摩, 一帮一或与骨干教师结对学习, 让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教师学习他们新颖的教学方法, 形式灵活、方便, 能有效促进年轻教师成长。

三、管理者角色的再定位

1.成长历程

如今我是另一所大型幼儿园的业务副园长, 全园有16个班、30多名教师, 我意识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每次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学什么、怎么学、怎样组织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我想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进行“问题即课题”的小型研究活动, 事实证明, 行之有效。例如, 利用每次巡视去发现一日活动中值得喝彩的细节, 去发现一些需要不断调整的问题, 请教师们坐下来思考:今天哪儿没做好?下一步要怎样改进?从哪些方面入手?真正从实际问题着手去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行为。在听随堂课中, 先以年级为单位听, 推出一堂质量较好的课, 再请两个年级教师一齐听, 最后全园教师听“优质课”, 达到“一课多研”的目的。又如, 大家在制订主题目标时, 总觉得关于“创造力”方面的目标很难把握。于是, 我们一改“一人讲众人听”的方法, 组织一个“你眼中的创造力”的活动, 引导教师从最熟悉的事情入手, 寻找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创新成绩, 这样一来, 教师不仅对创造力的表现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而且也在反思自身成绩优劣的过程中体验了自尊与自信。

2.反思

身为一名业务水平较强的管理者, 必须做好合作研究者、指导者、服务者、协调者、评价监督者、探索者的角色, 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园本教研。园本教研必须倡导一个“实”字, 务实、真实、实在、实事求是、实话实说, 静下心来凝视每个环节、每个问题, 尽可能一个一个地去发现、去研究、去解决。从目前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重说教、轻体验”着手, 解读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把握重点;依托课例, 剖析比较, 解决难点, 真正从新课程理念出发, 变革教学形式, 提高活动效率。

3.实践体会

业务副园长工作重心是关注一日活动的过程。推门课、预约课, 关注教师课程实施情况, 观摩班级一日常规活动的执行情况, 及时收集亮点、发现问题, 客观公正地评价, 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和谐的师幼观、儿童的发展观。

(1) 从选择到理解。

每学期我们多次组织年级组教师进行专题研讨沙龙, 针对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惑, 从主题目标制订、内容选择、活动组织等方面开展教研组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形式有竞赛、智力问卷、研讨、现场诊断等, 气氛热烈宽松。

(2) 从多元到整合。

我们还将园本研训与日常教研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开展生成型培训, 即根据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及难点及时进行研讨。我们对“如何创设主题墙”进行研讨, 每班教师制作了电子幻灯片从各个方面对主题墙进行了阐述, 在观摩中大家又有了新的领悟。

(3) 从执行到创造。

园本研训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还在于通过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 “一课多研”也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就是在这样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 教师获得成长, 教育行为得以改进。今年, 五大课程组分别通过分析教材, 设计教案、实践尝试、修改再实践的一课三研的方式, 推出了数节优质课。

通过一些举措, 教师的智慧火花得到激烈迸发, 教师的创造活力得到有效激发。“知识”和“能力”在集体中流动起来, 大家思想和技能都得到了交流, 感情加深了, 合作融洽了, 心情开朗了, 精神愉快了, 形成了一个既有自主又有合作的学习氛围, 并涌现了一批善于思考的学习研究型教师。近两年来, 幼儿园有2人被评为市骨干教师, 有3人评为市教学能手。教师个人获奖20多人次, 其中, 仅论文与优秀教案在区级以上获奖或公开发表的就有100余篇。

当前, 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命成长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 已成为研究管理的全新角度。在这种环境中, 管理者、教师、幼儿以蓬勃的生命状态存在和交流。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 教师面临着挑战, 管理者也同样面临着挑战。园本教研把我和教师们联结在一起, 我愿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捆绑式发展, 得到共同成长和提升。

摘要: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以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之路为线索, 通过一则则亲身经历过的实践案例, 反思剖析自己的思考与再实践后的体会, 充分验证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关键词:反思与实践,成长,培养,教师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七年级上英语作文练习下一篇:二甲医院复审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