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生请辞信范文

2024-07-27

学生学生请辞信范文(精选6篇)

1.学生学生请辞信范文 篇一

前信大学生俱乐部

连云港前信大学生俱乐部简介

2011年,应广大学生们的迫切需求,由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刘永辉,杨明等号召下,在连云港,一种新型的中介模式——前信大学生俱乐部成立了。前信大学生俱乐部引取了各周边地区众多大学生俱乐部的成功管理经验及培训模式。“俱乐部”的运营模式是以全心全意为大学生们找兼职,全职。独具慧眼的为企业找员工为平台。“俱乐部”是这个平台的组织者。让每一位大学生不再是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可以顺利的走向好的岗位,让每位大学生在上学阶段出色的锻炼,磨炼自己,让其做个真正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每一位大学生都是我们的上帝

我们存在的价值就是服务给客户,顾客满意率是衡量我们努力的唯一标准,我们始终追求“0”投诉率,良好的口碑效应会使我们在行业中迅速崛起。

选择前信俱乐部的四大优势

1.前信大学生俱乐部优势一------价格合理

加入过大学生俱乐部的同学们肯定知道价格不菲,一年都要近200元,而且又找不到好工作。在此,前信保证价格合理,绝对不会乱收费。

2.前信大学生俱乐部优势二-------服务第一

前信大学生俱乐部有自己专业的外场人员,会给每一位前信顾客一份满意的工作,全心全意的为您们服务,不会有来新客户而冷落了老客户。

3.前信大学生俱乐部优势三-------锻炼客户

前信大学生俱乐部每月不定期会举行一次前信会员(AA制)聚餐,远足,K歌等聚会,锻炼每位前信会员社交能力与胆量!

4.前信大学生俱乐部优势四-------随时换

如果有工作不满意,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调换,第一时间为您解决您的不快与不满。不像有的俱乐部会把好工作给新会员,我们前信会一视同仁。

我们的目标

成为大学生们最受欢迎的俱乐部。

俱乐部流程

客服预约: 先联系客服QQ:290203288、191368668(客服人员会与你们详谈)

付款签约: 正式加入前信大学生俱乐部后会签一份合同,这是给每位前信会员的保障,付款支付现金与支付宝打卡等。

我们的宗旨

诚信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之下,我们将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守法经营,严守行规,遵循市场竞争规则,推动行业进步,树立行业典范。

前信大学生俱乐部中每一位签约工作人员都应本着“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在俱乐部和整个社会中谋划求进步和发展。对待客户我们应该诚实守信;同事之间、朋友之间,我们都应该真诚相待。

服务

“尊重客户,一切为客户着想,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我们要不断改善和提升服务水平,深度洞悉客户需求,持续改善客户满意度,培养客户忠诚度。

我们的服务不仅是面对客户,在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同样也要树立一种互相服务的意识。

创新

创新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首先从观念开始,没有观念创新,就没有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工作中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陈规陋习。不断创新是我们工作的重要部份。

高效

面临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格局,“把握时机,迎接挑战,以效益致胜”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战略准则。

我们要不断改进工作:降低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提倡苦干加巧干的工作作风:辛勤的工作可能产生平常的结果,而智慧的工作可能产生卓越的成就!

我们的口号:

服务永无止尽

2.学生学生请辞信范文 篇二

“微信”通过其最具特色的语音聊天方式成功传递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平白的文字叙述衍生的生疏感, 同时借助网络传送, 突破距离的限制, 甚至能与国外好友使用微信对讲。除此之外, “微信”运用最新的位置基础服务 (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 功能, 使用户不仅能够基于原有QQ, 人人等交际圈保持与旧友的联系, 还可以“查找附近的好友”, 还能“摇一摇”, 搜索到附近陌生用户, 扩展自己的交际圈。

这一系列的发展, 受到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众多网友青睐, 用户数从零到亿, 微信用了433天, 通过调查, 微信以74.6%的占比位居“大学生最喜欢的通讯工具”第一位。其次是QQ和新浪微博。微信的很多优势促进了其快速发展, 但过快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影响大学生的发展, 本文将会对大学生如何认识和使用微信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微信对大学生所带来的积极的影响

1、微信扩大了大学生的“朋友圈”。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在大学生中传播开来, 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腾讯利用之前“QQ”通讯软件为“微信”铺路, 将界面和操作简化, 而从注册到添加好友以及绑定手机或QQ这类服务顺应甚至引领了现在通讯软件的潮流, 使很多用户体验到即时通讯软件带来的便捷。大学是学生们交流十分密集的场所, 从初入校园懵懂的大一新生参加的各种社团活动到日益成熟忙碌的毕业生考研或者求职所需, 时时处处需要交流。腾讯公司便瞅准了通讯功能这块大蛋糕。与QQ相比, 除了简洁, 微信更加私密, 为用户提供更多私人空间。比如朋友圈的评论只有共同的好友才可见, 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微信”没有显示自己是否在线以及浏览好友朋友圈的次数等等, 这一系列的功能都贴心的保护了现在大学生们越来越强的自我空间意识。

“微信”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保护隐私, 更在于它扩大用户的交往圈子。“摇一摇”, “附近的人”等功能都有助于查到自己感兴趣的朋友, 它用网络的一层“薄纱”清除了大学生心里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和障碍。同时, 大家都可以邀请自己的朋友进入同一个聊天小组, 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可以在讨论组里认识更多朋友的朋友, 通过讨论和聊天, 大学生间接地接触到不同的人, 扩展了视野, 利用很多小游戏也增进了和朋友间的感情, 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

2、支持了大学生的移动学习, 培养随时随地的“轻学习模式”。

通过“微信”, 大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周围的人, 也可以订阅很多公众平台, 例如财经、政治、文学、娱乐、体育等等。这些平台会每隔一段时间推送相关的信息供读者阅览。公众平台像一个大的超市, 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知识水平较高, 在选择以及发布信息的过程中突破了环境的限制, 锻炼了信息过滤甚至自主学习和输出的能力。这些信息使得大学生随时随地毫不费力的获取天下事, 因为自主订阅, 已经有了喜好的筛选, 相比电视和报纸这些传统媒体, 微信的公众号更有针对性, 节约了信息资源和不必要的财力。其次, 大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查阅浏览, 利用起了零星时间使得大学生活更加充实, 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经济实用的消费需求。

微信软件完全免费, 用户只需要负担通讯所产生的流量的费用, 如果在wifi的环境下, 可以说是完全免费了。这就凸显出相对于打电话发短信的优势。交流的双方联系好之后, 无论是语音还是视频都可以带来与电话短信相同, 甚至更优质的用户体验。特别是社团活动密集的大学生群体, 学习或者社交都要需要即时交流, 而“微信”就是极好的选择。

而且越来越多的商户通过公众号的方式推送给用户很多优惠活动的通知, 大学生可以及时获取折扣信息选择自己的消费。微信红包、微信支付等一系列的功能的普及使得在微信上消费变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电子化交易省去了使用现金的繁琐。更加便利也更加安全。

二、微信为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1、沉迷于其中, 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微信是一种极其便捷的社交载体, 在时间和地点上都不会受到限制, 给了人们极大地交往自由。但是这种便捷的社交方式已经十分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 有项数据调查显示, 30%的大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熄灯后仍然进行微信的交流, 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睡眠;25%的大学生在老师上课的课堂上频繁的掏出手机玩微信刷朋友圈, 极其的影响到了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学习的效率, 形成了一种不好的风气。

同时, 一些大学生的自制能力特别的差, 对网络的依赖性特别的强, 喜欢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寻找自身的存在感, 而忽视了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 脱离了现实的社会群体, 所以说, 大学生过度的使用微信会导致正常的学习生活无法进行下去。

2、沉迷于其中, 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微信产生的本意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社交平台, 但是, 正是因为微信等这种新媒体发达才会导致现实的交往变得不那么重要, 大学生过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在微信上将会阻碍他们现实中正常的人际交往。有资料显示, 如今大学生有50%以上都深受着微信的影响, 他们逐渐的成为了微信控拇指控, 这将会极大地影响到现实中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感情。

同时, 甚至更有一部分人直接用虚拟的微信社交替代了现实的人际交往, 在同学与朋友的聚会上, 每个人都玩着自己的手机, 一个个冰冷的手机隔开了人们愉快的现实交往, 这种聚会哪有快乐而言。沉迷于虚拟的复杂的网络交往, 将会导致大学生失去最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 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沉迷于其中, 影响大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在当今这个网络自由和信息爆炸的时代, 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影响力极强,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者和被传播者, 其中很多的信息都没有经过过滤与筛选, 作为大学生, 还没有步入社会, 社会阅历较少, 辨别信息好坏的能力较弱, 稍不注意就会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 价值观的取向就会出现问题, 甚至会影响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歧途。

在网络这个虚假的环境中,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虚假的身份, 信息的传播不受任何制约与监督, 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 进入这样一个没有人认识的新领域为所欲为, 其道德感与责任感也将会极大地缺失。

三、使用微信时如何趋利避害

1、加强自控意识, 严格自我约束。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 人们的注意力更加难以集中, 微信多元和密集的信息会容易让大学生沉溺在肤浅的娱乐中, 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必须自律, 严格控制上网的时间, 为自己设定整块的时间学习, 不能边学习边使用微信通讯或者进行其他娱乐活动。

2、设定目标, 有计划的使用微信完成学习工作。

大学生在微信上可以获取很多有益的学习信息, 但是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被一些娱乐性强, 但是功能性弱的消息吸引, 最后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无意义的娱乐中。因此设定目标十分必要。明确自己在微信中需要获取的信息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在获取过程中思想开茬, 按时完成任务。

3、辩证的看待问题,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新事物的出现开始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便利和不一样的体验, 例如“微信”此类的通讯软件, 使我们充分的与他人交流和世界交流, 但是不能贪图其时尚的通讯方式而忽略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方式。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 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也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我们要提高防范意识, 懂得保护自己的隐私, 防骗, 防止谣传。

4、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引导。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 学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较之前也应该发生转变, 大学生逐渐由之前的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接收者, 其主动性有了大大的提高, 主动性的提高应该伴随这个人素质的的提高, 因此, 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建设, 培养网络时代、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对于微信这个新媒体时代的产品而言, 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去利用这一工具, 而不要被这一工具所利用, 成为时代发展的牺牲品

摘要:微信作为一种当下最热门的信息传播的媒介, 它突破了传统通讯方式单一的局限, 集成了现有的众多的通讯方式的优点, 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与使用。但是, 微信自身所带的一些功能又具有双刃剑的性质, 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 通过了解了微信在大学生中间的使用状况以后, 本文将会探究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应该如何的趋利避害。

关键词:微信,影响,探究

参考文献

[1]焦艳会.浅议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传承, 2 0 1 3 (09) .138-139.

3.学生学生请辞信范文 篇三

一、微信的含义及特点

微信是一款能够实时发送文字、图片、语音以及视频, 支持多人实时聊天的应用软件, 同时微信还为用户提供了公共平台、朋友圈以及消息推送功能。用户仅仅通过“摇一摇”、“扫描二维码”、“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就能够对好友进行查找与添加, 并对公共平台进行关注, 而信息内容可通过朋友圈进行分享。微信能够支持多种语言, 支持的数据网络包括了2G、3G、4G以及Wi Fi无线局域网络, 版本多样, 包括有安卓版本、i OS版本、Windows Phone版本、诺基亚S40、S60V3、S60V5版本等, 其传播具有虚拟性、即时性、精准性、私密性以及裂变性, 其特点在于:第一, 微信应用资费低廉, 用户可以完全免费地使用微信的所有功能;第二, 微信消耗的后台运行流量很少;第三, 微信提供的沟通手段具有多样化, 即保证了沟通的实时性同时也使用户获得了身临其境的现场感;第四, 微信提供了用户个性化的体验, 能够满足用户多种个性化需求, 满足用户进行一对一交流的同时也可实现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 同时也可以自由地选择文字、图片或者视频进行交流;第五, 微信使社交关系实现了分层, 将用户之间的联系分为了熟人、半熟人、工作、开放以及陌生人的立体化、全方位社交网络;第六, 平台具有独特性, 微信与其他交流软件相比, 发展了平台化功能, 实现了沟通、社交与平台化的长链条产品形式, 更加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微信环境对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一) 微信打破了高校学生工作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桎梏

由于微信在信息传递上具有即时性, 因此能够使高校学生工作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从而为全天候、无缝隙、多维度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成为了可能。微信仅仅依靠手机等移动终端, 通过电信运营商网点或者Wi Fi热点就能够进行实时的文字、语音与视频的传输, 由于通信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加上信息的即时性, 从而为双方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体验。即便在下班后, 高校学生工作者也能够与学生通过微信进行交流, 这很大程度地延长了学生工作开展的时间, 而随着微信多人语音功能的推出, 也为高校虚拟团体、虚拟班会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同时微信分散传播的特性也改变了高校学生工作中学校、教师原有的中心地位, 使其变为了平等的参与者, 而通过微信点对点的同步交流以及丰富的可切换交流模式, 也使高校学生工作体系变得扁平化, 不仅提高了沟通效率, 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愿, 同时也降低了交流的成本, 提高了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效率。

(二) 微信丰富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高校学生拥有个性化的追求, 同时也具有自我展现的心理需要, 而微信则刚好能够满足高校学生的这一特点。由于微信采用的是准实名制, 其虚拟性以及熟人交际圈的私密性能够让高校学生放下心防, 敞开心扉, 主动进行沟通交流, 并晒出喜怒哀乐, 表达困惑或者不满, 发表他们对事件、现象、事物的看法与感悟等。而高校学生工作者就能够通过微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 包括心理、思想以及生活、学习等, 并解答他们的困惑。由于微信能够保证沟通的即时性, 对文字、语音短信、图片和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传递进行支持, 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群聊, 因此为用户带来了现实感与临场感。而微信的这些优势也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提供了更多地在工作形式与工作方法上的选择。如利用微信开设“微课堂”, 从而增加学习宣传上的覆盖面与感染力, 在与原有理论学习载体结合的基础上, 通过微信在线上和线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教育。“微课堂”的内容应丰富多彩, 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例如“微讲座”、“微党课”、微艺术”和“微国学”等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 在微信提供的平台上进行观看、收听以及互动咨询, 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能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 微信增加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学生参与性

微信的虚拟性、私密性让微信社交变得具有现实感和临场感, 同时又避免了因面对面交流产生的紧张。因此, 学生在微信中交流更加能够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想法, 也更加容易敞开心扉。同时, 由于微信交流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即时性, 操作更加便捷, 所以很大程度地减少了沟通与反馈的成本, 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生工作中来, 减少学生的反馈惰性。此外, 通过微信多媒体属性依托, 高校学生工作者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打造各种集娱乐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教育产品, 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选择, 做出决定。

三、微信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 5W 模式的提出与实现

著名的传播学5W模式由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 5W模式也被称为拉斯韦尔方程式, 5W模式包括了五个要素, 即Who (谁) 、SaysWhat (说什么) 、In Which Channe l (通过什么媒介) 、To Whom (对谁说) 以及With What Effect (取得的效果) 。由于高校学生工作属于信息传递与交互的过程, 是学校工作者通过媒介进行一定内容的传播并获得预期结果的过程, 因此高校学生工作也具有传播学的五个方面, 也正是这五个方面的紧密联系与相辅相成使高校学生工作成为了一个整体, 5W模式正是在微信环境下进行地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创新, 它从五个方面着手, 对微信所造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应对策略。

第一, 强化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 (Who)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是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主导者与实施者,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素质的高低对高校学生工作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微信环境下, 强化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 应要求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拥有坚定的整治信念, 实现教育理念的创新, 同时提高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媒介素养, 在面对不同媒介各种信息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此外还需要提升整个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创新能力, 从而应对复杂多变的微信环境。

第二, 实现高校学生工作方法与内容的创新 (Says What) 。首先, 可利用微信来进行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形式政策课程以及主题班会等以全新的面貌进行开展。例如, 思想政治课上教师可充分利用微信的实时性与互动性, 实现传统教学与微信教学的结合, 在课前将有关社会热点问题发布在微信上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与看法。其次, 可利用微信对高校学生进行发展指导, 对高校学生的发展指导即是对学业、就业、心理以及活动等方面的指导, 其主旨是对学生关心与服务, 对高校学生所面临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发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等。由于微信的互动性, 可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答疑等。再次, 还可利用微信对高校学生事务进行管理,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包括学校课堂外的工作以及与学生有关的非学术性工作, 如日常生活管理、行为规范管理、职业辅导、心理辅导等, 同时还包括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学生评定、学生资助、学生宿舍管理、学生社团管理等等, 高校可通过微信建立自上而下的微学校、微学院、微宿舍等, 从而实现各层级的信息传递与直接对话, 进而提高学生事务的管理效率。

此外, 还可构建校园微信公众平台 (In Which Channel) 、强化高校学生的教育指导 (To Whom) , 同时以人为本, 重视互动和反馈 (With What Effect) 。如山东大学就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同时还建立了学校、职能部门以及学生社团的微信平台体系。

四、结束语

总的说来, 通过5W模式的提出, 为微信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途径, 为应对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传媒所带来的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朱建良.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研究[D].宁波大学, 2013.

[2]董磊.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生工作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4.

4.学生学生请辞信范文 篇四

作为一个新的媒体营销方式,微信为品牌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相较于其他媒介,微信因更强的粘性和更精准的目标定位,成为了企业继微博之后的又一营销利器。[1]据腾讯公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的数据显示,微信和We 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5.00亿 (活跃定义为发送 / 接收消息、登录游戏中心、更新朋友圈),同比增长41% 。[2]2015年央视春晚首次开放社交媒体直播,并首次选择微信作为互动平台,其中微信摇一摇及抢春节红包一度引发全民狂欢,当日的微信互动总量达110亿次。[3]微信建构的是以熟人为基础的关系网络,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微信帐户订阅微信公众号,并进行内容的阅读、分享及互动。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会主动通过媒介接触和媒介消费来满足其个人心理及社会需求,因此用户对于社会化媒体的使用行为习惯也反映出其背后的动机需求。很多学者都在研究中揭示了社会化媒体的使用动机。Lee等(2010)[4]通过对移动社交媒体的研究发现,除信息搜寻之外,娱乐消遣和社交交往是最为主要的两大动机。Ko等[5]发现高社交动机的用户更易于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Nov(2010)[6]等提出人们对娱乐消遣的需求是促使他们在社交网站上不断上传和分享图片的根本动力。同样,赵玲、张静[7]也验证了娱乐消遣、社交互动、人际交往对微博用户的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因此假设:

H1:用户娱乐消遣的动机越强,则对微信公众号的分享行为越有正向影响。

H2:用户社会交往的动机越强,则对微信公众号的分享行为越有正向影响。

前人的研究还表明,人们喜欢通过在社交网站中分享知识来获 得同龄人 的认可和 赞许 (Hew和Hara,2007[8]; Maus s ,2002[9])。涉及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刘行军、王伟军[10]通过对14名被访者访谈内容的分析,发现自我呈现是微博信息传播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除了自我认同以外,赵越岷等人[11]得出利他主义对个人信息的公开具有影响。蔡剑、詹庆东[12]也发现自身需求、利他动机是影响研究生群体信息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假设:

H3:用户利他主义的动机越强,则对微信公众号的分享行为越有正向影响。

H4:用户自我认同的动机越强,则对微信公众号的分享行为越有正向影响。

二、问卷设计与收集

(一)问卷设计

本文的微信公众号指所有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帐号的推送内容,包括服务号和订阅号,微信分享特指用户利用“发送给朋友”功能或“分享到朋友圈”功能实现的共享动作。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用户的个人基本信息,研究构面的衡量问项 (包括:娱乐消遣、社会交往、利他主义、自我认同,参考了Le ung和We i,[13]Korgaonkar和Wolin,[14]J ohn和J e nnife r[15]等人的量表)及用户微信使用情况(包括:微信使用年限、微信使用频率、公众号使用时长等)。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之所以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大学生群体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流用户。[16]同时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便利性,本研究将上海交通大学的全日制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问卷基于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开展,问卷的正式调查时间为2014年11月初。

三、数据分析及结果

(一)基本特征描述

问卷设有两道甄选题,分别为:请问你是微信用户吗?请问你有关注过企业微信的订阅号或服务号吗?两题皆回答 “是”的被试,本文判断他是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因而保留。同时,剔除填答不完整的问卷后,本研究最终保留的有效问卷为267份。样本的构成情况如下:在性别方面,男生124名 (46.4%),女生143名(53.6%);在学历方面,本科生172名 (64.4%),硕博生95名(35.6%)。本研究所获样本的微信使用情况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使用经验来看,使用年限为1- 2年、2- 3年和3年以上的用户比分别为44.6% 、33% 和13.5% ,这说明受调查的大学生群体已经具备较为稳定的微信使用习惯和态度,有利于进一步的研究。从活跃水平来看,关于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频率,超过1/3的用户(34.5%)每天阅读多次,23.6% 的用户每天阅读一次;关于阅读时长,0- 10分钟居多(39.0%),其次为11- 20分钟(36.0%)。可见,微信阅读的碎片化特征,这是基于移动终端载体的特性及阅读方式的改变,相比于基于PC的阅读方式,更简短、迅捷,也更为碎片化。

(二)分享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检验大学生微信使用的分享动因。 本次问卷中关于动机的量表涉及四个维度,共设16个问项。 通过对问 卷进行信 度分析可 知 ,Cronbach's Alpha值为0.810,大于0.7,说明样本的整体信度很高,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有意义。

如表2所见,分享行为与娱乐消遣、社会交往、利他主义、 自我认同均为显著相关。从Pearson值来看,娱乐消遣、社会交往、自我认同三者处于0.4- 0.6之间,为中度相关,利他主义处于0.2- 0.4之间,呈现弱相关。由此推断,大学生群体在微信公众号的分享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于社会交往方面的需求满足,之后依次为自我认同、娱乐消遣、利他主义的驱动。

(三)分享行为的阶层回归分析

本研究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号分享行为与个人特征、分享动机和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本研究将分享行为作为因变量,以个人特征、分享动机和使用行为作为自变量,进行阶层回归分析。在回归之前,首先将性别和学历这两个离散变量转换为虚拟变量。

分析表明,个人特征(第一阶层)对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号分享行为不具有显著的解释力(△R2=.001)。这表明大学生群体的微信分享行为基本不会受性别、学历的影响。在控制个人特征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分享动机变量(第二阶层)的投入能够显著提升模型的解释力 (△R2=.302***)。其中, “娱乐消遣”(β=.159,p<.05)、“社会交往”(β=.297,p<. 001)和“自我认同”(β= .224,p< .01)均显著影响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号的分享行为。在控制前两类因素影响的情况下, 分享行为变量(第三阶层)的投入对模型的解释力有显著的影响效果(△R2=.013*),其中仅有“微信公众号阅读时长” (β=- .092,p<.05)能显著影响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号的分享行为。根据改变的解释方差大小,本研究也可断定分享动机因素对分享行为变异量的解释力远远高于使用行为,而个人特征对分享行为无显著影响。综上可得,除H3假设不成立, 其余假设皆成立。同时,用户对于微信公众号阅读时长越长, 则越不容易产生分享行为。

备注. *p < .05;**p < .01;***p < .001;性别(男 =0;女 = 1);学历(本科 = 0;研究生 = 1);

四、结语

(一)分享动机的构成和社交互动的重要性

众多研究表明社会化媒体的分享动机是多维的,本次研究证实,大学生群体对微信公众号分享行为的动因依次为: 社会交往 > 娱乐消遣 > 自我认同。这表明社交动机在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也符合社会化媒体的社交定位。在微信平台上,我们可以发现用户双向互动的频率更高、连接的范围更广,这显示出社会化媒体使信息传播趋于对称,人际关系趋于扁平化,这或许可以解释大学生群体更热衷于使用社交媒体来满足社交需求。

娱乐消遣作为第二大主要动因,说明信息的娱乐性对于社会化媒体更广泛的传播具有直接影响,这也与社会化媒体本身的媒介属性相关。微信集文字、图片、语音、“摇一摇”、漂流瓶、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于一体,加之使用的易用性、简单性、移动性等特点,有利于传播休闲娱乐的信息。但这也可能引发对于社会化媒体“娱乐至死”的担忧,对于这一点,本文认为娱乐需求的实现途径可重在内容的丰富性,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而非停留在形式层面。

微信的朋友圈是一个生活舞台,而在朋友圈的任何行为,包括分享行为在内,都可看作是用户的“自我呈现”,因此从阅读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到发生分享到朋友圈,分享行为本身就表明了用户的态度及在微信上的个人形象。这可以解释大学生之所以通过分享行为来实现自我认同的需求。在信息分享动机的研究中,社会心理学家普遍提到利他主义的作用,[17]但在本研究中未发现其对大学生微信分享行为的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对于一款社交软件,用户的使用心理更多的是从利己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单纯从利他行为中获得满足。

(二)社交驱动型的微信阅读

在使用行为方面,本研究并没有发现微信分享行为与微信使用年限、微信公众号阅读频率的显著关系,这表明社会化媒体具有低门槛进入的特点,微信用户无“资历”之分。本研究还发现,微信分享行为与微信公众号的内容阅读时长呈现负相关,即用户阅读微信公众号的时间越长,越不愿意去分享。一方面,这揭示出分享行为一般产生在微信阅读的浅阅读阶段,由此推断大学生在社会化媒体的使用环境中已养成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更看重社会化媒体使用的便捷性和其内容的精练性。另一方面,有一项针对于青少年群体微信阅读的研究结果表明,[18]社交动机远远高于信息获取动机。虽然研究主体和研究内容略有不同,但本研究也证实大学生群体在微信上的阅读行为是以社交为驱动,也就是说,用户使用微信公众号进行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社交而非阅读本身。从这个意义来看,用户基于在微信朋友圈里的分享来实现和朋友之间点赞、评论等进一步的互动和沟通。

5.学生学生请辞信范文 篇五

关键词:信管专业,实践能力,云南农业大学

一、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由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专业整合而成的一个新专业,1999年正式招生。目前我国97%以上的高等院校均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信息管理类专业,历经十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方面越来越应用于管理学知识的范围,信息网络的发展对管理技术等方面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对于信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同时,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对该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全过程地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努力构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切实强化实践教学。

二、信管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分析

信管专业培养目标强调将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掌握计算机信管理论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信管专业就业率低,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专业本身

一是信管专业课程设置随着该专业归属学院不同而异。通过调查发现,信管专业在有些学校归属于经济管理学院,而在某些学校归属于信息工程学院,在不同学院归属下课程的设置,专业的课时安排不同。二是在信息工程学院下的信管专业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主,甚至在某些二流大学中上的是计算机的课程,可所有编程类的语言考试全都以考查课为主,这就使得某些以考试为目的的学生不努力学习,造成他们编程类的语言没有学好,管理类的科目也不注重,最终误己。

2、学生自身

一是沟通能力差。信管专业的学生除了从事技术工作外,就业范围也包括企业策划、营销和其他岗位,这些岗位需要综合素质高、适应复杂竞争环境能力强,能够和客户进行良好沟通的学生。良好的社交和沟通能力是这些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但高校环境以学习为主,交往面单一,社交能力得不到锻炼,导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较低。二是就业期望值过高。信管专业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趋向于以大城市、白领、高薪等条件为择业首选。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的人才需求虽然很旺盛,却难找到信管专业毕业生。

三、地方院校信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及缺陷

信管专业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系统安全维护的能力等。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企事业单位在生产运作、经营管理、战略决策方面的信息化需求进行规划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设计和开发出一个能够在企业或政府部门运作的信息系统。就目前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来看,离这一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为使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信管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就必须切实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专业定位及培养方向不明确

信管专业是综合性、边缘性、系统性的交叉学科。它的学科体系主要综合了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及信息管理学几个部分。其课程既有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管理类的课程,也包括信息经济学等经济类课程,还包括程序开发、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等的计算机信息类课程。这种特点往往使得高校在专业培养上定位不明确,专业特点得不到最大发挥。一些地方院校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身院校的特色,制定适合自己院校信管专业的教学方案,专业发展方向还不明确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并且对毕业去向无所适从。经过调查,部分学生反映通过找工作感觉到:他们既难以胜任信息处理类型的信息管理工作,也达不到工商企业所需要的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更无法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IT行业竞争。

2、教学内容与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同步

信管专业是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该专业跟随网络时代的脚步,其教学课程内容必须要经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并由此方面的教学专家研究决定对该专业的学生开设什么科目,何时开设,而现在大多数的学校只是按照教育部规划安排的课程来讲解,课程得不到及时更新,从而导致学生所学课程滞后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毕业后进入企业面临着既要工作又要学习新知识的双重压力。

3、实验教学单一化,依附理论教学,缺乏相应的教学监督机制

该专业有一定的上机教学实践,目的是让学生将在平时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但是大部分学校学生在上机练习时,按照实验参考书上的步骤照搬照做,不独立思考完成,导致上机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书写实验报告时,照抄实验书上的操作结果,敷衍了事。另外,由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课时有限,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课程,在平时的讲课只可能传授大概,讲的不深入,学生也学得不清楚。

4、实践能力培养的侧重点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

信管专业是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每一门学科本身就包含了许多核心课程,不同高校该专业课程设置的侧重点目前存在着较大分歧,这对如何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开设信管专业的高校中,注重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校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网络技术能力,因而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相对较强;而注重管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校更愿意培养学生的事务信息处理能力,但是计算机技术能力相对较差,毕业后只能从事计算机之类一般的维护工作,造成学校之间培养信息管理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尽相同,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因此,不同学校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力不同,在企业中从事的岗位也不尽相同。

四、信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改善就业质量。实践能力,泛指人们在从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中具备的能力;对实践活动进行组织、谋划、实施的能力;也是人们运用知识,有目的、有意识改造世界的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信管专业的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既偏向于计算机又偏向于管理,对这两个方面都不精通,这就使得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口工作。此外,该专业还要求有相应的实践经验,而校企之间的合作就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一个很好的平台。

五、提高地方院校信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管专业学生既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又能独立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开设的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生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一定软件开发能力,同时拥有管理之类的知识作为基础。

1、完善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结构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要兼顾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又要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和激励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激发学生对技能的吸引、专注和全身投入,提高学生的自律、自理创新能力。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教学资源是必须的。

2、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凝练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课程特色

作为一个地方性综合高校,信管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云南省的中小型企业从事企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结合云南农业大学本专业的现状,专业发展方向可考虑确定为培养在管理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中层次管理人才。

3、学生对实践能力应该有一定的认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依赖于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没有进一步的创新探索和研究精神,对实践能力更是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养成为考试而学习的想法,毕业后也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4、加强校企合作,做好实训学习

目前云南农业大学该专业学生的实习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许多学生不注重过程只是一味的追求结果,从而就没有达到教学的效果。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和专业相关的企业取得联系,尽可能建立合作关系,将企业建成学生的实习基地,更多地创造培养应用能力的条件和环境。

六、结束语

信管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平常授课时要注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应该关注网络技术、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信管专业的教学步伐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脚步,教学模式应该借鉴先进经验,结合专业和地方院校特色,构建适宜该地方院校的信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袁红:提高地方院校信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研究[J].办公自动化(办公设备与耗材),2012(8).

[2]李成标:信管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2(8).

[3]秦必瑜、田杰: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23).

[4]黄继平、张兴兰:信管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5(8).

[5]孔晓荣、孔祥斌:网络环境下信管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3).

6.学生学生请辞信范文 篇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智能手机作为一种融合了电脑与手机功能的电子设备逐步走入普通人的生活。随着智能的手机的不断普及,微信作为一种崭新的沟通交流方式,逐步取代了电话和短信,成为一种流行的交流方式。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智能手机上运行的聊天工具,可以通过运营商的网络或wifi通信来发送信息,信息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等。目前,微信在全国已获得了超过3亿的注册用户,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为重要的手机应用之一。

随着微信用户数目的不断增长,微信公众平台对普通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这是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人必须关注到的趋势。将微信平台应用于大学生职业指导领域,极大地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对象、内容和功能,满足大学生就业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发挥网络的交互性优势,为大学生与学校、用人单位之间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同时实现资源共享、个性化辅导与咨询就业指导。为了更好地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我们可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互动工具,最大化把相关职业指导信息传播给服务对象。

二、微信公众账号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的机遇

1. 微信的开放性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一个开阔的平台

大学生处在一个知识更新快、信息量交流迅速的文化氛围中,所受传统束缚较少,容易形成新的观念和看法,他们的创造力,接受新事物能力增强。近年来,以web2. 0为代表的网络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随着大学生电脑拥有量的增多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学生对网络新技术的探索为他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体验。许多大学生已经习惯于利用网络检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利用空间日志、微博等2. 0工具与他人交流互动,并乐于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人分享。网络新技术正在渗透大学生的生活,并影响着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加工的方式以及信息传播的范围,这些影响又将会对他们的学习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渗透。因此,网络化的信息时代里,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就应紧贴时代的变化,充分应用多功能大学生职业指导微信平台可通过网络更新最新的职业信息以及最贴近市场变化及时传播给求职者和企业,突破了以往存在的诸如场地、信息发布等的局限性,实现了“即刻传递”,为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开阔的平台。

2. 微信公众账号发布信息是进行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便捷手段

目前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仅限于开个会,作个报告,介绍一下形势,宣传一下政策。没有后续的跟踪,更没有利用现代网络化时代,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平台、如博客、微博、微信、专题网址等技术策略有力推介职业指导。其实,随着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范围的扩大,失业持续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瞬息万变,使传统的职业指导难以满足宏观势态发展的要求。但当前职业指导方法技术多数局限在单一的岗位匹配、简单的信息发布,以及直接创造和维持就业岗位上,信息化程度不高,更新不够及时,且信息采集不够全面、规范。网络化的信息时代里,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就应紧贴时代的变化,充分应用多功能的电子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更新最新的职业信息以及最贴近市场变化及时传播给求职者和企业。在目前的“新媒体”时代,各种沟通交流手段层出不穷,博客、论坛、QQ、人人网、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各自红极一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逐渐取代电脑成为大学生身边最为活跃的电子设备,微信则由于其费用低廉、交流方式多样化等优势逐步取代其它交流手段。如果把微信当作高校进行就业指导的载体,微信方便快捷的优势将得到全面发挥。借助微信便捷的客户关系管理,高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大量丰富的信息发送至学生的手机,以最小的成本将信息传播至学生。同时,学生也不需要按时到学校指定的地方进行咨询,而是打开手机就能获取信息和寻求帮助,也节约了学生的时间成本。

3. 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将微信平台应用于大学生职业指导领域,可以极大地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第一,通过微信网络平台建立发挥整合资源,将企业优秀的资源运用到职业指导工作中,通过在平台建立就业虚拟市场,学生都能通过平台了解最新就业指导动态,阅读相关的就业指导文章,观看网上就业指导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全社会、多功能的服务窗口,扩大大学生人就业途径。第二,利用网络方便快捷、覆盖面广、资源丰富等特点,满足大学生就业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发挥微信网络的交互性优势,为大学生与学校、用人单位之间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推送即时信息,同时有效收取师生、用人单位的反馈和意见,迅速解答疑问,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与咨询等。第三,微信平台还可以极大地贴近职业指导服务对象的生活内容,实现个性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使微信平台成为大学生身边的职业指导专家。

三、微信公众账号为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带来的挑战

1. 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性为大学生职业指导增加了难度

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指导存在着一种狭义的理解,产生这种误解与职业指导单纯追求“就业率”的功利化目标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受制于获取信息的渠道、手段和载体。例如,职业指导信息的网络化上,高校没有统一的规划、经费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这块工作。其实,实现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职业指导信息的全面把握和正确应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职业指导信息网络化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良莠不齐、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也可会导致大学生求职成功率不高甚至有被欺诈的可能。

2. 微信公众平台等信息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对现有体制就业指导模式的冲击

在职业指导信息的合理应用上,缺乏对职业指导信息进行科学分类与整理,没能为大学生准确、有效地利用各类信息提供便利,这样使得学生所获得的招聘信息有限,缺乏更多的就业机会。由于大学生各自的异质性,每个个体从微信公众账号接收到的信息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如果不能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这些不良信息和教育者所发布的正确信息掺杂在一起,将会对大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削弱甚至抵消就业指导的良性效果,面对众多“社交网络”的冲击,高校的就业指导出现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弊端,其自身改革速度严重慢于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节奏。造成接受教育的主体———大学生的自身意识与其教育环境的严重脱节。目前,高校对于如何在微信等“社交网络”主宰全球信息传播的环境下改革自身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开展,将会在未来面对更多的冲击。

3. 微信公众账号信息传播对高校就业工作者的媒体素养提出新要求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者一旦注册了公众账号,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其本身就必须同时身兼教育者与媒体的双重职能。基于微信平台操作的简洁性和易用性,高校工作者的媒体素养,特别是其运用创新能力,在一定的字数或一段时间的语音之内正确、清晰地发布信息的能力的发挥决定了高校通过微信公众账号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成败。

摘要:微信公众账号作为一个开发平台,以其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平等性、互动性等优点而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生职业指导信息化,需要高校就业工作者加强自身的媒体素养,更好地发挥微信平台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作用。

上一篇:13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下一篇:党会缺席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