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深入实施阶段小结(共9篇)
1.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深入实施阶段小结 篇一
对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的反思
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学校
刘家根
根据课题研究的计划,在九年级实施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通过对课题研究与实施,有许多关于课题的一些感想和认识,现将自己在课题实施过程关于“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作一个阶段性总结与反思。
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在学生学习新课内容之前要进行预习,预习的依据是由教师编写本课题的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找出学习中存在的困惑,老师收集批阅后,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经过讨论、老师指导、讲解,帮助学生学习。按照此模式一步步的进行,应该对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在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思维能力的提高上有帮助,从而在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正确的使用预习案,发挥其在课前预习中的作用,课题实施一段时间后结合学校举行的第一次月考,在第八周给本届学生进行了“九年级化学学法指导讲座”,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学习的应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好“预习案”进行课前的预习。
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感觉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于预习案使用的目的和作用认识不足,学生把“预习案”当作课外作业和任务来进行使用,再加上每节课后的巩固练习,使学生感觉到课后的作业量大、负担重,却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逐渐淡却,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降低,学习成绩与前几届学生相比没有觉得有多么大的改观。究其原因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反思:
一、预习案的设计变成了问题的罗列或内容习题化。
问题或习题的设计缺少问梯度。有些问题显而易见,缺乏引导学生思考的力度,有些问题的提出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预习部分的难度就很大,学生根本无法入手,从而失去了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要使导学案能真正成为学生预习的目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要有利于学生开放思路,开阔视野。好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教材难点、重点突破,有利于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导”的顺畅、“导”的精彩,最大限度地发挥预习案的作用。因此,预习案中的问题应该结合课题中将要学习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中的真实性问题,问题的提出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考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但有利于学习新知识,还会生成新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二、预习案的使用没有及时进行三查反馈
由于预习案的使用没有及时进行三查反馈,这样对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课题结束之后在下课题学习之前一天将下一课题的预习案由学科学习委员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也将这些预习案当成作业,有些学生甚至在没有对课本进行阅读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想象或经验写完,至于是否符合要求、正确与否,就不再管了。而教师则是对学生完成的预习案进行批阅,记录并发现问题,然后上课进行讲解、订正。而这种讲解订正则是根据课前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成的,缺少了对学生存在的近共性问题的讲评、个别学生出现问题的辅导讲解。因而,有许多学生认为老师发下来的预习案就是课后作业而按照作业来处理了,没有真正地起到预习案课前预习的作用。因此,对于预习案的使用,一方面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清其作用,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预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学习的基础和达到的学习目标来认真、如实的完成;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前要及时的批阅,发现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所存在的近共性问题,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根据该学习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有针对性对进行有效的渗透、集体讲解与个别辅导讲解相结合,这样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预习了,学习的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能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与创新能力。
此外,预习案的设计与使用过于僵化,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简而言之,我们在实施课题研究时,要以学生为本,贴近生活,创新思想。课堂教学应该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创新能力。
2.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深入实施阶段小结 篇二
如何实施初中数学创新教育,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都是创造之人。”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我们要把这种潜能转化成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就应该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那么,如何实施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构建基本的数学关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现实生活,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有关数学的实际事例,说明数学与人们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中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的激情,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时,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如“人与指纹”、“国家与国旗”等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学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门、窗扇都只安装两个转轴,等等。这样由生活情境引入数学知识,学生就会感到亲切实用,自然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增添了动力。
二、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话很有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巧安排,问题进行巧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单纯的讲解,把解题过程程序化,这样学生只能见到一具僵硬的逻辑外壳,而思考的权利被剥夺了,思维的潜能并没有被激发出来,往往得不到思维的真正乐趣。为此,在教学中要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模式,变“传授”为“探究”,变“讲解”为“台作”,充分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尽早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总结规律。例如,我在新授“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节课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和圆等几何图形,并叫学生动手操作,不断的变换图形位置,从而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即旋转180。后,与原来图形完全重合,从而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重视学生的数学活动,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具体地说,在开展一个数学活动时,一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学生观察一个物体或一种现象,或者操作某些学具。第二,学生在研究所观察的物体或现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中的不足。第三,老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们推荐活动,学生可从中作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学生在选择中有较强的自主性。第四,这一活动可以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并保证这些活动在整个学习进程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第五,学生每个人都记录活动过程。例如在苏科版《展开与折叠》这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将学具中的平面图形折叠成几何体,然后观察讨论所折叠的图形的形状(柱体),学生回答问题非常踊跃,能得出以下几种结论:上下两个面是平面,上下两个面互相平行,上下两个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的个数同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都是长方形等等,他们所回答的问题都比较准确,同学之间能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然后再让学生先想象将柱体展开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再动手操作,同自己想象的结论进行比较,最后回想一下操作的过程。这样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环节;最后让学生总结出直棱柱的概念及其展开图。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不要去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应该给所有学生均等的机会,尊重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理解方法,要留给他们足够的思考的空间,要营造适用他们发展的环境,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发挥他们创造潜能的机会。这样才能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从课堂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活力,体会到人格尊重和平等,他们的学习体验才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这种宽松氛围下所有学生的参与都是积极的,思维都是活跃的。这样不同的人才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创新是学生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质量作后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质量。在“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敢于创新的气魄,使之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错析教学”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
3.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深入实施阶段小结 篇三
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这该如何实现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提问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种,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好课堂提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该从哪儿切入提问,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在教师的随堂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同时,我还经常深入同事们的课堂,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并经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如何让自己的提问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让缩短自己和名师之间的距离,我从网络或是杂志上搜寻了名特优教师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视频,一句句的学习,以使自己的进步更快一些,更大一些。
在自己的课堂中,我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我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是这么做的:(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教师允许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教学更科学。
4.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深入实施阶段小结 篇四
一、勤于收集实践资料
符合教学规律的经验必定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教学实践资料也是提炼教学经验的基础。在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对研究作、验证、提炼,概括有关现象,才能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日常实践中和平时研讨活动中,我校都很善于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以及汲取他人优秀的经验,为提炼经验成果准备大量直接经验素材和间接经验素材。在日常中,认真设计课堂练习,对后记深入反思;积极参加每一次的研讨活动,认真撰写听评课笔记,每人都有着2至3本的听课笔记;深入反思研讨的数学课例,都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撰写了案例;认真学习数学专题讲座,例如参加林兴校长讲座《例谈心理效应在课堂练习设计中的应用》,并详细记录;等等。我校组成员都很重视实践资料的收集,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法,对个案的深入思考,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其中所蕴含的规律.二、精心提炼实践经验
实践经验要经过提炼,使之符合于教学规律,上升到教学理论高度,才能更好地指导于今后的工作。研究的每一步成果乃至最终成果的展示,无疑只凭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过程性材料是不实际的,我们将这些成堆的材料浓缩成“阶段性小结或、阶段性研究、个案分析、终结性研究”等形式,这些过程性材料的撰写,既借鉴和继承别人的经验,又结合自己的研究发展创新,提出自己独有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使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推广性。我校数学“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经过深入研究,在广泛探讨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五字法则”、“八字策略”、“八个标准”、“十个原则”:A有效练习设计,力求“真·精·趣·新·活”:从实际情况出发,务实求真;从落实四基着眼,少而精练;为调动参与着想,生动有趣;以“新”吸引思考,独特创新;为提升思维助力,灵活多变;B有效练习的设计内容——突出主体,提高实效:基本练习,突出实效性;综合训练,突出灵活性;扩展创新,体现发展性。C有效练习设计“十个原则”: 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自主性原则。D有效练习的标准:重点突出,具有基础性;突破难点,具有针对性;纵横联系,具有综合性;激活思维,具有开放性;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扩展延伸,具有应用性;动手实践,具有发展性;新颖有趣,具有激励性。随着研究成果的提炼,组的科研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了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升了意识和水平,不断改善行为。更注重数学练习的设计,更注重数学活动内涵的挖掘,让充分地体验和探索,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让学得经松,学得愉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有了提高,逐渐向“学习型”和“研究型”转变。
三、分类整理条目清晰
研究促进了的专业化成长,通过实验和深入研究,我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渐渐地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的习惯,能力和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正确率明显提高。随着数学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做好平常实践的点滴积累与反思,在不断推敲研讨中,提升对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的理性认识,不断丰富内涵,经验提炼成果。我们将对研究成果进行分门别类整理,更好地为今后的数学所借鉴,我们从理论性成果和应用型成果两个方面进行整理。
1.理论性成果: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的优秀设计、案例与反思、、研究等。林兴校长《让课堂练习在多重转变中精彩生成》发表《新》CN刊物,研究成果讲座《例谈心理效应在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中的应用》在县级好到好评;郑木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课》在连江县岗位培训、泉州实验进行课例展示,受到好评;谢仍旺老师《年月日》在连江县开放日活动中展示,精彩的练习设计得到好评;邱丹主任论文获市一等奖;吴海燕老师《四个“变奏曲”让计算更鲜活有效》获市三等奖;组成员撰写论文30余篇,案例、反思等30多篇,汇编《成果》一本。
2.应用性成果:提炼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提高练习有效的原则和方法,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在日程实践中加以推广,例如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五字法则”——真·精·趣·新·活;“八字策略”——突出主体,提高实效:基本练习,突出实效性;综合训练,突出灵活性;扩展创新,体现发展性;“八个标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纵横联系、激活思维、循序渐进、扩展延伸、动手实践、新颖有趣;“十个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以及撰写实践案例、录制实践光盘、有效课堂练习题汇编等,成为日常实践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
5.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深入实施阶段小结 篇五
贵阳37中 杨燕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化学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为化学教学创造了新的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因其既有存储量大、准确性高、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又有图文并茂,集文本、图表、动画、视频、音乐于一体,生动形象的优势。
首先,我们在化学听课、说课上使用了多媒体,不仅让学生看到了清晰、正确的化学实验,而且通过创设科学学习的情境,通过精美图片、声音与文字的结合,刺激学生感官,能让学生在特定的化学学习环境中迸发出无比的热情,满足其不同的学习需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使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合作精神等素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
其次,多媒体在教师导课时可通过投影播放一段与主题有关的视频,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有所了解,且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海水资源的利用这单元时,我们先播放一段关于海水净化的原理及经过、结果的录像,并且介绍海中丰富的矿藏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使学生对海洋知识产生了强烈兴趣。多媒体计算机以其强大的功能,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向学生诠释其中的奥妙,展现化学教学中基础知识,模拟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演示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结构,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不言而喻。然而,因为我们尚处于探索阶段,问题与不足也日益凸现。在我们实验的过程中,主要发现如下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1、多媒体使用技术不足,能力不够,需要提高操作技术。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理论研究、技术进步、硬件发展,实践应用关系紧密。它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是一种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教师使用多媒体不是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简单的鼠标操作,而是先从思想认识、操作技术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努力培养创新精神,使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改创新相结合,从而使其更具创造性与实用价值。而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部分教师只会简单的幻灯片放映,没有处理一些小故障的能力,从而导致课堂的不可控制性,甚至中断。这当然达不到整合,相反,老师被多媒体所驾驭。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思想认识上先得以提高,然后在多媒体操作技术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2、存在的认识误区。
使用多媒体的确可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画图、板书等程序,且能够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快教学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如果教师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课堂信息量过大,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进度过快等情况,究其原因不外乎教师对恰当使用多媒体认识不足,只图减轻工作量,认为反正我已讲过了,也给你展示过了,而根本没注意学生的反应或接受效果。而且过于依赖多媒体,造成了滥用,未能体现因“材”制宜,灵活处理。
3、角色把握不当,人“机”位置倒置。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不自觉的把自己变成了多媒体的“操作员”而非课堂的组织者,处处被多媒体牵着走,失去了主动性,从而使得人“机”本末倒置。
4、课件制作多、乱、杂
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未能做到“短小精悍”,而是纷繁复杂中,结果使课堂变成“电影院”,教师变成“放映员”,学生变成“观赏者”,既没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未体现创造性和趣味性,从而失去了使用多媒体的根本目的。
6.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深入实施阶段小结 篇六
阶段性小结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或制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迅速而准确的接受新的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无疑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课程标准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长虹教育立体机的使用也给我们实施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组的成员积极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与情境教学的有效整合问题,在情境教学方面,着重研究解决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情境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大胆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积极配合课题组课题研究,完成子课题研究任务,我们子课题组成员做了一些大量的课题研究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撰写子课题研究计划。
子课题研究计划有我们子课题组长吕超一负责研究制定,共分四大部分:
1、指导思想,2、主要内容,3、主要措施,4、实施步骤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子课题研究的风向标。
二、加强了理论学习。
“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子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当代数学教育界的名家的著作和网上有关资料,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提高了理论素养,有力地指导着课堂教学。
三、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我们组的成员进行了Word使用培训、qq的运用以及PPT的制作培训、网上资源的下载、修改和使用培训,现在我们组的成员已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上网查找资料、下载资料,使用qq接收和发送资料,使用qq群进行交流等。
四、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学习和促进,实行资源共享。
我们组成员根据分工,多次进行集体备课,每人精心主备了四节课,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说课、教学反思等内容,并且进行集体评议。在集体备课中,组内成员取长补短,每位老师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
五、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研究是为了运用,我们组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精心备课,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设计多样性、具有针对性的情境创设,并且围绕数学情境问题进行积极探究和交流,并且设计数学情境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六、撰写论文,总结提升。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每人结合自己的子课题撰写两篇论文,送到区、市教育局进行评选,我们课题组进行结集处理。通过论文撰写,提高了我们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写作水平。
七、努力方向。
当然,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子课题还不够深入,实施应用信息技术体现得还不够明显,研究时间短暂,下一步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努力,争取更研究的更深入、更扎实、更有效,有力的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颍东区向阳中心校数学课题组
7.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深入实施阶段小结 篇七
————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谈心得体会
中大外国语学校方涌波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让学生学会,学好,又要让学生会学,达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让40分钟的课堂达到“高效”至关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九年级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何谓“高效课堂”?
何谓“高效课堂”?是不是教师把该学的知识都交给了学生就算“高效课堂”?或者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达标练习顺利完成就算“高效课堂”?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
二、如何落实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一)合理分组与科学操作
1、优化学生组合,合理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大组(每组6人)。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A、B、C三层学生,每层有2人,然后,又按上述的分组原则,将每个大组划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3人,A、B各任小组长,两人分工合作。同时A兼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座位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对桌坐”。并且,座位编排兼顾了对桌互补,邻桌帮扶,这样利于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
2、加强小组管理
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说明,并对学生进行集体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时给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和责任,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随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
3、教师进行有效的帮助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好的加以表扬或奖励。
4、及时性激励与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
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A、B、C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5、10、15、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优化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群有着良
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但是,笔者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独立思考。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2)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
(3)善于倾听。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说,许多教师能做到,但让学生学会倾听可能大多会忽略。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可在听的过程中,明晰他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自己。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4)动手实践。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
2、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
(1)讨论自学
对于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布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和要求告诉
他们,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如⑴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⑵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
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成果。⑶两两组合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这样能体现合作的灵活性、时效性。⑷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能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⑸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比较宽松自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需要组长做好调控。⑹分工合作式:小组成员合作之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实践,再把合作的结果进行汇总。这种分工合作式在新课程体现非常明显,如《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镶嵌》等章节,一人进行记录,另三人进行实验,互相配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较快得到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
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必要时进行讲解,随时对自学进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进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励。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集体的智慧。
(2)测试竞赛
当学完某个单元后,由各小组自己进行相互检测。各小组成员按知识点共命一份测试题,抄写几份,上课时组与组之间互换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对方批改。老师根据每组试题的质量、互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出示课前准备的竞赛,评出名次,最后按名次给出该小组课堂活动成绩。
(三)、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笔者坚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关注,精神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帮助,拉近了笔者们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交流教与学的意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以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三、如何评价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尽管“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但笔者还是有不少的收获!从教师层面看,由单纯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组织、反思课堂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从学生层面看,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做,而是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勇于实践,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所收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措施使后进生收益很大,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独立思考与群体智慧交合的成功,让孩子们品
尝到了自我发现的乐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笔者自己也真正的体悟到“教”与“学”的乐趣!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8.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深入实施阶段小结 篇八
《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2012年新乐中学申报立项的区级普教科研课题。2012年12月进行了开题,在学校教科室及纳溪区教培中心专家的指导下,课题组主研人员加强了里微年学习,转变观念,提高了理论水平,大胆进行实验,在2013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课题开展情况
(一)课题组所有成员率先学习高校课堂的相关理论和课堂模式。
课题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教研活动共同学习“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和视频,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尤其是关于有效、高效教学的理论,掌握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学科管理的相关理论,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并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构建了“自主合作”高效课堂的策略 ①促进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的策略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速度,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处理学生自学与教师引导的关系等。
②促进学生高效地合作学习的策略
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进行合作学习的指导,实施合作学习的监控,开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处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等。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策略
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2.“自主合作”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
我们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索一套比较科学的“自主合作”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
(二)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一节课的语文教研活动,确立一个单元的主备课人,组内成员积极开展讨论,并注重研究内容几个方面的探讨,特别是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如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做学问;同时也鼓励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谈经验、讲困惑等。
(三)组织组内教师人人赛课活动。
每周确立2个上课教师,赛课内容可自选,上课之后组内教师积极开展评课,针对“高校课堂”的“高效”教师们各抒己见,使每一个上课教师每赛一回课都是一次成长。
(四)学校专家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研究方向。由学校教科室牵头,组织主研人员定期学习
二、阶段性研究成果: 1.通过设计问卷调查,深入各年级课堂了解到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寻找到了起点。构建了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初步体系;(1)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2)有效地改变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低效状态,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还学生以“血色”与活力。
(3)帮助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一是独立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二是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提升;三是辅导点拨及时精当,做到要言不烦;四是对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管理科学规范,能够优化教学系统的结构。把教师从繁重的低效或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教学生活的质量,促使教师走上一条教学自由之路。(4)改善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2.开展了课堂高效教学策略专题教研活动,公开课、展示课、研讨会、案例、论文。3.收集了典型案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等。4.探索了指向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备课、上课方式研究。a、高效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2)恰当处理教学材料(3)自主选择教学行为(4)精心组织教学形式
(5)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 b、实施高效的教学过程策略
(1)创设情境,营造利于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2)围绕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做学问
(3)围绕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体验(4)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发现、创造 c、实践个性化的学生评价
三、具体的实施效果。
1.初步建立了课堂有效教学体系
课题组在认真研究了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规范课堂教学环节。2.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013春期和2013年秋期期末考试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成绩有较大进步。名列该年级前列。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课改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
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附:课题实施以来研究成果一览表 序号
作 者
成果名称
成果 类型
日期
颁奖部门或 发表刊物
备注
黄家英
《走一步,再走一步》
公开课
2013年秋期
新乐中学
一等奖
黄家英
新乐镇优秀教师
2012年秋期
新乐镇
黄家英
《七年级语文课件开发与课堂效率研究》
课题
2012年 泸州市
三等奖
黄家英
《七年级语文课件开发与课堂效率研究》
课题
2012年
纳溪区
二等奖
黄家英
2016级5班经典诵读
2013年秋期
新乐中学
一等奖
黄禄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及对策》
论文
2013年3月 纳溪区
一等奖
黄禄蓉
新乐镇优秀教师
2013年秋期
新乐镇
黄禄蓉
2014级4班经典诵读
2013年秋
新乐中学
二等奖
黄禄蓉
《议论文阅读》
2013年秋
新乐中学 一等奖
杨国容
2015级3班经典诵读
2013秋
新乐中学
一等奖
杨国容
2015级3班艺术节
2013年春
新乐中学
一等奖
杨国容
《台阶》
公开课
2013年秋
新乐中学
一等奖
杨国容
《说明文复习》
公开课
2013年秋
新乐中学
一等奖
谭清宇
纳溪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2012年秋
纳溪区
谭清宇
《春酒》
公开课
2013年春
新乐中学
一等奖 16
李雪莲
《大自然的语言》
公开课
2013年秋
新乐中学
一等奖
李雪莲
新乐镇优秀教师
2012年秋
新乐镇
李雪莲
2015级1班经典诵读
2013年秋
新乐中学
二等奖
4.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讲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他们“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四、下阶段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1.构建“自主合作”高效课堂的策略 ①促进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的策略
包括: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如何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速度,如何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处理学生自学与教师引导的关系等。②促进学生高效地合作学习的策略
包括: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指导,如何实施合作学习的监控,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如何处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等。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策略
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2.“自主合作”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的课堂?我们将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一套比较科学的“自主合作”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
(二)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探索中学课堂教学如何契合素质教育精神、如何适应当前新课改理念,以及如何适应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继续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通过“构建‘自主合作高效课堂’”课题研究,为素质教育注入活力,构建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更科学、更高效课堂教学。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尽快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通过“构建‘自主合作高效课堂’”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培养一批乐于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和勇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型骨干教师。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通过“构建‘自主合作高效课堂’”课题研究,为学生自由发展搭建一个平台,培养一代乐于自主学习,懂得与老师和同学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者。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尽量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通过“构建‘自主合作高效课堂’”课题研究,把师生都从满堂灌输,题海
9.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深入实施阶段小结 篇九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课题研究
阶段性小结
2016年1月
数学课题研究组
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我组参与研究的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深化开展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思想和行为的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创设—探究—发现—应用—创新”的教学规律,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
本阶段通过研究,我们组教师逐步转变了教育理念,把课题研究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广大学生从数学学习中享受快乐,学会探究,学会猜想,学会转化,学会应用,并引导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的科研,课题组成立开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一节好课的标准》、《课堂教学论》等,这些学习使我们明确了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其解读、《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形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每个成员撰写了有关创设教学情境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反思随笔,制作了精美实用的课件,还在学校公开上了公开课,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课后和校内所有的数学老师及其主管教学领导通过自我反思和集体评议的方式共同探讨课中的得失,收获颇丰。
二、认真组织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自本次小课题活动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成员的具体工作;确定每周一下午利用两节课后的时间进行研究,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在实施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协作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前期的小课题研究阶段中,我们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老师们送课下乡,同时还邀请了其他学校骨干老师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工作。
四、存在困难。
1、课题组成员首次尝试小课题的集体研究,教学设计阐述中比较注重过程讲述,教学实践多,缺少理论支撑,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不善于书面积累素材,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足。
3、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4、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生活——数学——生活”的数学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
五、解决思路。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研究成果。
2、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3、加强多媒体在本课题中的使用,使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现代化手段为教学的辅助作用,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丰富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深入实施阶段小结】推荐阅读:
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08-28
聚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构建智慧高效课堂07-02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11-09
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08-20
高效课堂阶段性小结09-22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8-28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12-19
浅谈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09-09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