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的关键——执行力

2024-07-27

安全生产的关键——执行力(精选15篇)

1.安全生产的关键——执行力 篇一

搞好安全生产关键要提高执行力

安全是电力生产永恒的主题。”“安全隐患无时无刻不在,安全生产之弦一时一刻也不能放松。”这种辩证的安全管理思想,不仅是我工区长期坚持的安全管理思想,更是广大干部职工心中的安全生产理念。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要大力提高执行力。执行力问题是美国职业训练发展中心创始人费拉尔•凯普提出的。他在《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从诚实、执行、责任和敬业等方面对员工的素质进行了阐述和说明。他认为,员工执行力的高低是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的,每个人都必须执行企业的决策,想尽办法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不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看似合理的借口。要实现企业年初确定的安全生产目标、任务,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全局上下形成团结一致的执行力。当前,电力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要保证安全生产稳定、职工队伍稳定,任务艰巨,头绪繁多,困难较多,如不振奋精神,开阔思路,统一步调,提高执行力,目标就难以实现,任务就难以完成。要知道,全年的安全目标,成就于锲而不舍的执行力之中,舍此别无他途。搞好安全生产关键要提高执行力,执行力高低决定着各项安全措施落实的程度。执行的过程就是抓安全措施落实的过程。再高的目标,再好的措施,如果不坚决执行,就会落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执行首先要服从,服从就是没有任何借口地按指令去执行。服从是执行的第一步,是落实的前提。局部服从整 体、个人服从集体是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一种大局意识。需要职工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时候,每个职工都可以推心坦言,各抒己见。企业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职工则必须坚决服从,认真执行。没有这种大局意识,安全生产的计划、措施都是无法落实的。搞好安全生产,提高执行力与每个职工都有关系。首先,关键在领导干部,因为,提高执行力不仅仅是一般职工的事,领导既是安全生产决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而且是典范的执行者。安全生产各项决策和规章制度要有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其执行力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其他职工的积极性和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因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谨、科学、负责的态度,对安全生产决策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地、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其次,提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管理班组要先行。管理班组是工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在安全生产决策和执行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好的管理班组能够弥补工区决策的不足。再次,其他所有职工都应把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一个职工不论在什么岗位,进行一项任何作业,都要以火焰般的热情履行好本职岗位的职责,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表现了一个职工的工作态度。选择责任,执行规章制度,这是对每个职工的起码要求。安全无小事,把看似简单、平凡的事做好,就很不简单,它显示了对工作负责的精神,显示了高尚的境界,显示了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工作的责任感、责任心。安全工作就是不找任何 借口的执行,只要我们的全体职工都大力提高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各项安全措施就会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工区的安全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求我们做到懂规矩、守纪律、负责任,并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在成绩面前,我们既不能沾沾自喜,掉以轻心,也不要背负沉重压力,要保持平稳的心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存在的不足,要按既定的“规矩”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的形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把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作为生命线来抓。继续深入开展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不安全行为作斗争。要树立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观,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全面排查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组织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方案,落实预防措施,做到有措施、有监督、有改进、有反馈,将安全生产工作形成闭环管理。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安全”的安全文化价值观,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特别是要抓好运行班组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建设一支懂规矩、守纪律、负责任、并有良好安全习惯的职工队伍。提高执行力,还要掌握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用制度规范我们的工作,用制度界定我们的职责,用制度评价我们的成绩。我们将根据全局“三标一体化”工作的启动,将以前的质量管理文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重新整合修编,将“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思想灌输到每一个职工的头脑中,融入他们的工作中,真正落 实到行动上。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求职工遵章守规,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安全生产中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所有的人为责任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归根到底都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没有保证“两票三制”等各项安全措施在生产现场的百分之百执行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强化工作过程中的执行意识,严格按照规矩办事,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提高执行力,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确保生产执行的过程中,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加大对安全责任的考核力度,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使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使大家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和工作转变,从而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我们要以《把信送给加西亚》书中的罗文作为执行的典范,倡导执行力与执行文化。利用执行文化的磁场效应,来磁化、感召职工,使职工在企业这种群体压力下,利用自身的从众心理,加强个人执行力,逐渐让所有职工从意识深处习惯并认同工区倡导的执行观念和执行方式,促使每一位职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并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使我们这个团队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执行文化,使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完整地执行。

2.安全生产的关键——执行力 篇二

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 执行力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不管这个企业处在多好的商业环境, 其战略多么正确, 只要执行力不强, 绩效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

要真正理解“执行力”

大部分人对执行力会有一个比较通俗的理解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是比较简单的解释, 其实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大得多。执行力是指通过一套有效的系统、体系、组织、文化或技术操作方法等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执行不力”是企业的通病。其实“执行”就是“做”, 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层次去理解“执行力”, 一是个人执行力, 另一个就是企业执行力。

个人执行力整体上表现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 对于企业中不同的人要完成不同的任务, 需要不同的具体能力。

企业执行力整体上体现在企业执行并实现企业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

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近来有研究表明, 在企业成功的要素中, 决策占30%, 执行则占60%, 其他要素占10%, 所以很多企业纷纷开始进行执行系统建设及加强对执行者的培训, 但其中仍有不少问题。

1. 不知“执行力”为何物

有些企业把执行力曲解为权威或权力, 高层管理者说了算, 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可下面的人要么干起来不得力, 要么没事干, 而高层管理者却疲于奔命, 执行效率不高。

2. 管理制度不合理

有些企业的管理制度“朝令夕改”, 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 领导层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 没有认真的论证就仓促出台, 致使制度时常更改, 让员工们无所适从。这是企业当前面临的最为普遍的执行问题。很多企业都有这样一种困惑:我们有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员工和正确的战略方针, 但为什么效益就是不够理想?这其实就是与没有合理的执行系统有关, 导致执行不力。再好的东西如果不能执行下去, 它就等于零。所以企业在设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让员工更好的工作, 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提高员工工作的能力。企业给员工更多的应是提供方便而不是约束, 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负担。制定制度时一定要实用, 有针对性。

3.工作中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

在这方面, 一般的企业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人监督, 二是监督的方法不对。前者只要做了, 做得好与坏没人管, 或者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哪些部门去做, 职责不明确, 所以无法考核。常见的如企业中的管理真空或者管理重叠问题, 导致有事情的时候没人负责。后者是监督或考核的机制不合理, 使监督乏力或没有形成真正的监督。

4.企业文化没有一致的认同

现在企业家大都很注意企业文化, 也不乏投巨资建设企业文化的。但是成效各有不同, 很多企业文化只是形象工程, 没有深入人心。长此以往, 企业文化就是一纸空文, 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提升执行力的对策

1.明确角色定位

要真正推动企业执行力建设, 首先需要明确执行是企业组织里的系统工程问题, 需要科学的系统。一般可以把执行分成三类:一类是对高层管理人员的, 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制定清晰的战略、提炼和传播能激励与约束行为的企业文化、建设合理健全的企业制度制衡和控制体系、从宏观层面创造较好的大环境以及全员的精神导引和形象塑造、用好关键人才”。第二类是对于中层管理干部的, 他们的任务是将高层制定的战略展开并具体化, 做好各部门间及外部相关单位的协调, 完成将各类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企业价值实现的职能。中层干部的重要职责之一是选用合适的人将其放到合适的职位上去, 并提供必要的资源, 帮助其完成工作。这项工作做好, 才是真正有效率和效益的执行。第三类是对于基层执行者的, 他们的工作是执行、执行、再执行, 用心去做事。

2.建立绩效与结果考核辅助

企业的管理制度从初创时期的建立和不完善, 到成熟期逐步建立和健全,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企业的行业、规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差异, 使企业管理制度有较大差异, 没有哪个企业只要照搬别人的先进管理制度, 就可以在竞争中稳操胜券。管理制度也要随着企业具体情况而做出对应的调整变化。绩效管理是一个事先承诺与事后兑现的循环。企业战略落到实处的一般做法是将战略通过计划指标和绩效考核指标“科学地”具体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通过绩效考核等制度来进行督促检查工作, 使每个岗位职责分明, 不断增强凝聚力,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这样, 才能使绩效考核有实效。

3. 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目标

企业的战略和目标是企业面对激烈的变化、严峻的经营环境, 为求得长远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 是企业愿景的总体体现。企业目标是企业发展远景明晰化的结果, 一个优秀的企业, 执行力必然是很强的, 但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 也是需要明确的、能够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实现的战略和目标, 同时这个战略和目标还应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企业目标应具有具体性、决定性、连续性、集中性和激励性。细节决定成败, 所以建立的目标必须经过精心设计, 把目标、责任人、完成时间等各细节具体化, 并要制定出具体方案, 在方案中可同时把员工的责任具体规定, 把考核内容也可添加进去, 使员工能尽职的努力完成任务。在这个环节要避免在下达任务时是豪言壮语, 在完成不了的时候是胡言乱语。管理者要做到前期策划和明确分工, 责任承担等, 做到凡事必有人负责, 凡事要追踪到底, 凡事要举一反三。

4. 提升员工的整体执行能力及员工的工作意愿

要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执行水平, 一方面在招聘过程中, 要挑选具备较强执行能力的员工;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进行持续的职业化训练, 主要是通过执行能力培训和对职业能力运用的考核来实现。职业化训练不仅包括执行能力训练, 还包括很多其他职业技能的训练。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意愿,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要从满足员工的需求开始, 人的需求是有差别的, 是动态的,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需求不同, 但是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可以从文化氛围、成长空间、收入水平、福利环境、法律环境等几个方面去测量, 我们要做的工作实际上也是三点: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 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与执行力

“执行力”建设实际上是企业一种向心力文化的建设。实际上“执行力”的基础是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企业文化, 一种“敬业、责任、高效”的企业文化。要在职工中大力培养快速反应、雷厉风行的执行意识和“言必信、行必果”的工作作风, 克服拖拉、懈怠的不良习气。要建立健全考评、考核制度, 将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具体化的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到企业各项工作之中。要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提高执行的透明度。要加强督察力度, 进一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增强执行效率和质量。要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执行者的专业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 增强执行能力。

确立明确的目标, 并让所有的人都清楚地了解。确定评判工作任务的客观标准, 要达到最起码的刚性要求, 需要对完成目标所有的工作进行分解, 同时把责任也分解下去。

3.提升执行力:学校发展的关键 篇三

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学校的执行力。执行力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优化学校管理效能、实现办学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是一所学校的治校之魂。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升其执行力。

要提升学校整体“执行力”,即提升整体系统中校级、中层、教研组、教师等各级人员的执行能力,必须解决好“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人”、“把事做正确”的问题,把执行变为自发、自觉的行动。

一、 目标明确

计划与执行谁更基本,谁更重要呢?其实管理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复杂过程,任何环节都是管理价值链上的一个部分。学校规划、学校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更为复杂一些,因为:

第一,学校的战略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目标的。

第二,学校的战略目标可能由于人、财、物等资源不能够到位而迟迟不能付诸于实施。

第三,存在行政权威和技术权威的冲突,这对战略目标的实施会产生争议。因为学校的专业性质比较强,所以各个层面的分权比较复杂,层次越高,技术权威的权重越大,制约性也就越大。

第四,执行过程中需要微观革新的情景多,由此生成的冲突也很纷繁,所以这种情况就容易使人习惯性走回头路。

所以要树立并坚定一个观念,如果把计划战略比作是充满智慧的智者的话,那么执行就是胆识俱佳的英雄了。如何形成一个明确的目标呢?陶行知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战略发展是“学校之所以立之大本”,是师生的“共同约言”,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一项规章制度如果经过全体教职工反复酝酿、讨论和修改,就会变成大家的制度,能够增强大家的主人翁意识。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师生集体的行动纲领和“施工蓝图”,它可以通过对共同奋斗目标的有效设定来体现全体师生的根本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有了自身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规划,就能够激励并凝聚全校师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努力工作,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可以说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和适切的目标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内部驱动力。

在实施过程中,让教职工积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就能强化教职工的责任心,进而转化为内部工作动力,提升执行力。

二、 结构合理

执行可以概括为“用正确的人,完成布局,把事情做正确”。完成布局就是在执行开始前就搭好组织的制度平台,在适当的组织、战略规划和工作制度范围内有效地做事,把事做好。

1.用正确的人,包括识人、用人、培养人和激励人等几个基本的活动

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备执行力强、认真负责、全身心投入等品质,领导者要慧眼识英雄,在关键的岗位上用关键的人,这样就会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保障,让执行落到实处。从组织上讲,提升执行力的要旨在于强结构、用对人。学校校长要挑选具有执行力的人组成中层团队力量,余世维教授说这样的人如果有自动自发、注意细节、为人诚信、具有创意、求胜欲强、对工作投入、乐于学习、善于分析应变等特性,简直就完美了。

2.完成布局,制定完善的运行体系,建立一套从上而下、相互渗透、科学合理的执行监控系统

运行体系包括组织体系的建设,如组织结构、职能分解、岗位设置、工作分析等;包括组织有效的运作体系,比如岗位职责、权限设置、信息传递通道等;包括奖惩机制等。健全与优化组织,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是发挥组织效率的基本措施。

3.制定完成计划必需的控制流程

要把事情做正确就需要运作流程,就是制定各个部门要完成的目标和计划,以及完成这些计划的控制程序。比如,完成任务时间进度、信息反馈的方法、监督检查的工作方式等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要加入不同层面的不同能力的要求。

4.对关键的工作流程实行简洁、实效、指导性的监控

如果样样都去控制,就如同没有控制。面对学校繁多的事情,执行者不可能用很多时间和精力对所有事情的所有环节都进行监控,实际上这样做也容易被误认为“权力霸占”,这就要求确定“关键”,并对关键的流程实行简洁、实效、指导性的监控。

5.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

对教职工理解信任、和蔼可亲是一个学校管理者应具备的品质。采用公平、公正、合理、以人为本的监控系统,尊重教职工、相信教职工,从教职工的心理、情感出发,能让教职工消除“被束缚”的心理,善意接受管理,积极投入工作。

三、 制度严密

在管理实践中,制度也是执行力赖以提升的基础。所以,在强化和提高领导执行力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制订好严密可行的规范的合理的制度,通过制度来加强对执行者执行工作的管理和激励,把执行制度和执行流程逐渐规范化,最终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进而提高执行力。否则,整个过程或者是制度执行的过程就可能出现偏差。

1.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

比如“上班期间一律不准外出”,这样的制度我觉得不符合实际、不是以人为本,学校制度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校情和地域特点,要考虑老师的可接受性,要适应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的制度才有利于强化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2.制度的执行要严肃

管理的灵活或许是一种艺术,但是制度的灵活则往往是一种灾难。虽然制度切合实际,如果没有执行好或者是执行有偏差,那么任何好的决策或者目标都不可能成功。制度制定以后关键在于执行,所以要严肃学校的制度执行力。

3.刚性制度和柔性人本相结合

在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公平性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管理者要以心换心,以真情实感来打动教师,以有效的人文关怀鼓舞促进教师发展。

4.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考核

要定期地检查考核常规工作,不定期地检查考核内涵性工作,避免执行人员投机取巧,以确保执行的稳定性,防止执行的“虎头蛇尾”。

5.引入“优胜劣汰机制”

如能实行竞聘上岗最好,其考核要与上级的督导和平时的考核挂钩。同时,每年进行一次民主测评,对执行不力、做不出成绩、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和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轮岗和换岗,从而调动中层干部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生活在当今时代,试图以“以不变应万变”来管理我们的学校是行不通的,学校教育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会被现实所淘汰。

四、 有效沟通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避免传递信息不到位或传达错误引发工作被动;及时收集并反馈信息,协调内部资源来有效解决问题,纠正出现的偏差和错误,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和有效开展。

提高执行力的必需因素是高效的沟通,“只有沟通好了,才能谈得上管理”。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学校的管理沟通是指学校管理者与学校成员之间的信息、思想和价值等方面的互相传递、交流、回馈和共享。学校管理沟通的主要目的是在学校管理者和成员及其相关人员之间建立信任、达成共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沟通贯穿于学校管理以及其他所有教育实践的全过程。

比如,在学校的发展目标管理方面,学校管理者既要和学校老师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还要激励员工去实现目标;学校管理者既要和老师一起对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督,还要面对不确定因素所导致的焦虑进行有效的控制等等,这些活动本身就是沟通。

比如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一位教师遇到的问题也可能就是另一位教师的困惑,教师之间需要沟通,学校领导要及时协调,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提高实现课改目标的信心。同时,学校领导应给予及时的指导,无论这件事情在学校看来是不是重要,只要教师遇到困难,学校领导就应该及时出现在教师面前。只有让教师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思路,教师才会想办法执行下去。

良好的沟通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校组织氛围的形成,有助于个人和学校组织做出决策,有助于学校成员协调工作、共同学习,有助于激励提高士气。所以沟通不仅是学校管理的灵魂,还是学校提升执行力的肥沃土壤和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吴鑫.影响中小学执行力提升的原因及对策.丽水学院学报,2009(3).

4.执行力关键:人的速度与用心 篇四

企业管理的真正核心,不外乎“人",唯有人可以贯彻、执行领导人的思维,可以推动规划的发展策略,可以达到设定的业绩目标,因此,用对的人是落实执行力的第一要务。而执行力的关键则在于执行的速度,以及执行的用心。

“你上星期的报告里面有关孩童市场调查的计划建议,我认为额外增加部门的支出,希望贵小组能够深入了解,我已经把它删除了。”“诸副总”面带怒色地瞪大眼睛,直视坐在长长会议桌那一端的“苯经理”,再没有第二句话。这个由苯经理团队研究了3个月的案子,就此消失在公司的记录里,一如往常地从会议桌上丢出来的企划案。

台湾大学国际企业管理学系教授汤明哲丢出这样的一个小故事,要每一位身处组织管理链的人都想一想:

1.苯经理为什么会让吃紧的人力,花3个月的时间进行企划案的研究?只因为当初诸副总丢出一句“希望贵小组能够深入了解”的话?

2.诸副总以语言暴力取代沟通协调,对象是他自己延揽进来的优秀经理人,而目的在于彰显自己的权势管理,对于组织的运作会带来什么影响?

3.高阶主管的习惯性强势表态,显然是该公司的企业文化,苯经理在加入这个团队之前或是任职一段时间之后,应该也了解这种非人性的管理,为什么他还会继续留下来?

在思考上述问题的答案之前,先了解此一个案的关键命题:这是一家业绩良好、利润丰厚的顶尖大企业,对员工的绩效奖励从来不吝啬,公司高层深信,唯有透过强势领导、明快决策,才是长此以往的求生之道。

恶性管理执行出奴才文化就实际情形分析,苯经理在执行上司交待的工作,既认真、又彻底,愿意牺牲个人休闲及下班时间,而且以身体力行要组员跟着一起来,做出超越上司期待的成果。这家公司“严肃”、“精确”的企业文化,一向都让员工有这样的认知。

“这样就是最有执行力了吗?这样就能得到竞争力吗?”总是丢出一堆问句给学生的汤明哲,又一连丢出了两个问句。

根据包熙迪(Larry Bossidy)与夏蓝(Ram Charan)在《执行力》(Execution)一书中强调,“执行是一种纪律,是策略不可分割的一环”,“执行是企业领导人的首要工作”,“执行必须成为组织文化的核心成分”,这家公司和苯经理在每项细节上都做到了,可是,汤明哲却点出,在这个案例中诸副总因为是总经理重金挖角过来的人,被视为公司的未来明星,无条件接收总经理满脑子的空想,在会议桌上再以121头加油添醋一番,背书总经理的无理构想,“执行”了高层的思维,会议之后则直接丢给苯一经理去执行,要求属下在规定时间之内交上来,及至3个月后看到报告,又直接否决。“这应该归类为„恶性管理‟行为,苯经理则是„奴才式‟的执行,完全无助于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汤明哲说。

汤明哲认为,企业管理的真正核心,不外乎“人”,唯有人可以贯彻、执行领导人的思维,可以推动规划的发展策略,可以达到设定的业绩目标,因此,“用对的人”,是落实执行力的第一要务。在前述个案中,该公司总经理重金挖角来的诸副总,原本是设定他成为组织里的A级人才,第一手执行董事会的营运策略,换句话说,赋予这样的A级人才一个发挥的天地,只可惜,这个诸副总竟成为多数同仁口中的“猪”头上司。

错误命令导致负面执行力“一个猪头老板给你的烂命令,经理人或员工还要本着„执行力‟去逐一执行吗?”汤明哲表示,这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可是,到底有多少一线经理人能够站出来,向上司大声说„这是个烂想法‟?”副总经理或一线经理人,被定位为公司的A级人才,因为是大老板自己挖来的,自然在理念上要和资方完全契合,不应该有任何反对的意图。

A级人才是每家公司致胜的武器,通常只占全体员工比例的1.5%,以韩国三星集团(SAMSUNG)的做法,资方愿意付出等同于一位普通员工的3倍薪资,以猎取到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为三星集团效命、执行经营理念,如此该集团的超强竞争力,自然无庸置疑。汤明哲要问问台湾的企业,“哪一位老板愿意付出这样的高额薪资?”多次参与《执行力》读书会,他总会问席间的各公司代表,至今仍然没有答案。

台湾的企业主一方面抱怨员工不够优秀,执行力低落;另一方面却又不愿承认自己付出的诱因其实并不诱人,或是即使高薪挖角进来,也难保不会被企业文化或公司派系“干掉”。资方把多数资源集中在全力托负的A级人才身上,而另一端仅有1O%的C级人才,却让人资部门花了很多的精力在排解“生产力不彰”、“心情低落”的细微问题,几乎忽略了组织内部最为忠坚、比例最高的B级人才。

汤明哲表示,组织运作最重要的执行力来源,唯B级人才是论。B级人才资质中上,没有坐领高薪,不必花费资方的额外成本,心怀“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善于随时投入竞争态势,苯经理的团队一点都不笨,他们时时以达到单位业绩目标为人生大事。

据此分析,汤明哲建议企业高阶管理阶层,在思考执行力够不够、好不好之前,先重新检视自己用的“人”对不对?对于A、B、C级人才的关注比例与资源分配正不正确?是什么样的人在中间了解、协调,这位关键人士得到的人事管理讯息,又是不是完全透明?老板本身又能不能听进去他的建言?“执行力的氛围环境,唯有靠大老板自己塑造!”

速度、用心是执行力的关键今年以来,以“执行力”为尚的管理论述,不可讳言也产生了些许负面影响,有些企业经理人把管理焦点锁定在执行议题上,甚至认为策略、规划、布局等前瞻性的构思都不必了。汤明哲指出,这不仅是严重错误,而且还会影响执行落实的速度,“执行的速度,以及执行的用心,是执行力的二大精神”。

他以发生在超市的一个小场景为例:二位消费者,在大卖场的货架之间徘徊,想找一罐高蛋白质含量的洗发精,很高兴刚好看到一位服务人员在另一边整理货架。

“请问,我想找一罐高蛋白质含量的洗发精,请问可以在哪里找到?”

服务人员的反应可能有下列几种:第一种:理都不理消费者,继续整理眼前的货架。

第二种:瞄消费者一眼,冷冷丢出一句话:“不知道”。

第三种:客气地回答消费者:“请你走到第三个货架,左转到横排第五个矮柜,算过去第八个篮子,你就可以看到洗发精专柜。”

第四种:服务人员立即停下手上的工作,聆听消费客户描述产品,随即带着对方到洗发精货架,拿下一瓶高蛋白质洗发精给消费者,同时说:“我想您会想要挑选蛋白质含量高的产品,应该是对发质保养非常在意,我再推荐您另外一种优氧的产品给您试试,可以让您的秀发更美丽。”

上述服务人员的四种反应,汤明哲说,问遍所有的管理经理人,大家都会说:“我要有第四种反应的服务人员”,因为有第四种反应的服务人员,贯彻执行主管教导的热忱、用心、积极、主动,是最高理想的客服人员;但是,回到现实社会,每一个人也都经验丰富,在大卖场里最常遇到的,大都是第二种,或是第三种的客服人员。

5.安全生产的关键——执行力 篇五

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丰富的内涵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三者之间与企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在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想始终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从不断提高企业学习力、创新力和执行力入手,改善员工心智,用企业愿景和共同价值观统筹公司发展,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培育适应煤炭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培育执行力文化,才能建设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

一、学习力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学习,是古老、永恒的话题。所谓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总和,是指会学习、学得快、用得好所体现出的一种能力,是人的能力素质诸要素中最具价值的部分,是能力素质的核心,不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个人能力的提高,无不依赖于学习力的支撑。学习力作为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人们获取生存发展、体验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和重要本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提升学习力是企业提高全员素质、实现员工全面发展,推进构建和谐矿区进程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要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引领全体员工将提升学习力作为学习型企业建设的重要

内容,倡导全新的学习理念、持续的学习动力,建立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动力机制,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视野,用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将学到的新知识、获得的新信息,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和经营管理,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实力,创造出更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实现学习力的功效最大化。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期和国有企业改制攻坚的转型期,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必须要有适应发展变化的创新能力,学习力已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通过激发个人的学习能力来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使员工在学习过程当中都成为主角,共同体验享受学习的成果。

二、创新力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企业依然如此。企业的生命力源于企业的创新力,一个没有创新力的企业,难以在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创新力是学习型企业的动力之源,以学习力提升创新力,以创新力增强企业发展力,牢牢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全新的理论认知,创新的思路举措,崭新的实践成果,全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永恒的发展动力和持续的智力支撑。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超越和发展。要建立激励机制,让

创新成为员工的努力方向,形成人人想创新、事事能创新,时时可创新的浓厚氛围,把创新思想纳入到企业经营管理,落实到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成为各部门改善工作、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从而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纵观先进企业的发展道路,无一不是沿着科学发展的轨迹、不断创新发展的历程,自强、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支撑。实施机制创新,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建立起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企业的发展空间才能更为广阔;实施技术创新,各类技术人才不断增加,技术力量更加雄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大为增强;实施管理创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运营科学,企业的发展势头才能更为强劲。企业具有了品牌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文化优势和强大的开拓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永远充满活力、效益逐年攀升、发展前景更为喜人。

三、执行力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要想保持长远的发展,提高了学习力,增强了创新力,还不能说这个企业具备了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尚缺少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执行力。所谓执行力,是指企业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也是企业完成任务、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能力。如果说管理和战略是企业运行的规则和发展的目标,那么执行力则是使这些规则分解落实,从而实现战略目标的最终手段。执行力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执行力,无论战略蓝图多么宏伟或者组织结构多么科学严谨,都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更谈不上进步和发展。因此,只有提高执行力才能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提升企业执行力,首先要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规范内部运行机制,达到标准化。其次是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执行技能,一方面是要培养具备较强执行技能的员工,另一方面是在企业内部进行持续的职业化训练。再次是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意愿,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从企业文化、员工成长空间、职工收入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为切入点,要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环境为落脚点去满足员工的需求。

建立规范化的企业管理体系,是提升企业运作效率的工程,是提升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企业决策人员、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管理体系是否与企业发展相匹配,构成企业执行力的主要因素之间是否相互协调,从而不断调整企业管理思路并建立相应的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过程。执行力是否有效,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因素,他们抓落实的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普通员工是决定因素,是提升执行力的主体力量,执行力只有渗透到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当中,使每一名员工都能深入实践执行力,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的执行合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安全生产的关键——执行力 篇六

Huangyili2010-5-27

年底年初,很多服装企业开始总结招商的成果得失,并开始筹划新一轮的招商工作。有很多企业发现,在以往的拓展招商过程中,投入很大、渠道策划很周密、团队配备也很强大、但渠道拓展的效果甚微。

他们中间有的斥巨资请了营销咨询公司进行渠道规划、有的花大价钱进行广告传播、有的高薪聘请了一流的经理人。但在具体市场拓展过程中,总是困难重重、麻烦多之又多。一年多下来,钱花了不少,新的客户资源却没获得几个。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通过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客户基础不差,投入也很充分。关键在于招商的执行力不足。

即便有很好的渠道策略、有很大的广告支持、有精干的经理人,如果在招商实施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非常卓越的执行力,那么所有的基础可能都打了水漂。因为服装的招商工作是一个机动性很强、充满变数又兼具博弈性的变幻过程,需要我们的服装企业具有捕捉市场机会的敏感度、达成双赢的谈判力、促成合作的沟通力„„

要在充满变数的招商过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必须让整个销售团队形成招商过程的执行力。

针对整个招商过程,以及大多数企业在招商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其实只要抓住四个关键点,就可以让那些已经做了大量前期投入的服装企业在招商过程中形成卓越的执行力,在整个销售中赢得“金银满钵”。

第一招:工具先行,让业务人员能按图索骥说服经销商

国内很多服装企业在具体市场企划过程中往往在明星代言、广告投放等方面投大把钱。而具体落实到业务人员跑市场与经销商洽谈的工具上,大多仅做一本以平面设计为核心工作的招商手册,好一点的企业会加上一本产品手册。这种在传播上不啬投入,而在招商工具浅尝而止的行为,就如同百步之行止于九十九步。明星代言、广告投放固然是传播,但是招商工具更是与经销商直接交流的形象窗口,对于经销商而言更直观的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实力、理念。

招商工具也并非仅止于宣传的招商手册或者服装产品手册。它更是一套能够供销售人员与经销商进行沟通的武器,除了纸质媒介还包括电子文本、互联网等手段。它可以弥补业务人员业务素质上的差异性,供业务员在与经销商谈判时能按图索骥,按照工具的指引来说服打动经销商。

好的招商工具应该让经销商有为之一振的感觉,看到精心策划的形式、内容就萌发与公司进一步接触的冲动。同时也能弥补业务人员个体素质上的差异看着画册、图表、挂板、PPT就能娓娓道来,真正点到经销商的心里去。

第二招:培训跟上,实现团队业务能力标准化

虽然在渠道拓展过程中有多种具体的招商手段,但是人员推广始终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落地执行手段。人的力量,仍然是决定招商顺利与否的重要因素。就像上文提到的一样,在团队作业中,个体的业务素质、能力是存在差异的。

要保证团队业务执行的绩效,必须让团队的业务素质达到标准化水平。即将团队中所有业务人员的素质提升到一定水平高度。

在服装招商中,必须对招商作业团队进行严格培训,从穿着礼仪、标准语言到销售过程经验进行系统化灌输,提升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打造招商团队的业务素质,锻造出一支能够打“硬仗”的队伍,是服装企业在招商过程中形成良好执行力的组织保障。

第三招:流程规范,让招商过程有条不紊、目标明确

服装企业要让整个招商过程有条不紊而卓有成效,需要对整个招商流程进行制度化规范管理

首先,通过系列的执行表单、规章制度,把招商执行过程纳入一个严谨的体系中,而非各个业务人员单兵作战,东打一枪、西打一枪。让外派的业务人员及时反馈市场拓展信息、汇报工作进度,并对其工作进行指导。

加强流程规范管理,可以让业务人员在招商过程中,严格按照目标,最大化的发挥出个人能力,将外派市场工作过程的弊端降低到最低程度。

其次,加强业务人员的业绩考核和过程监控。让业务人员围绕目标经销商进行拓展,而非为了完成指标盲目拉人头凑数。

曾经有一家内衣企业在苏州开招商会,因为对业务人员考核指标不明确,过程监控不严格。导致业务人员邀请的到会的人员成分极其杂乱,真正来洽谈加盟的经销商少之又少,大多是乘机来游玩的。其中一个负责上海郊区的业务人员,为了凑足人数指标,跑到松江拉了一群老年人,给企业造成损失不说,还影响了招商会的秩序。类似的招商“插曲”在服装企业,尤其是刚刚启动招商工作的服装企业在其渠道拓展过程中时有发生。

有效的过程监控,能够对业务人员拓展的目标经销商进行初步筛选,牢牢锁定目标经销商,将劣质、缺乏意向性的客户淘汰掉。

第四招:招商会环环相扣,临门一脚套取“真金白银”

在操作过程中,很大一部分企业都会采用招商会,来进行最后的统一促成。用招商会来聚拢人气、促成签约确实是有效的招商形式。很多人都将它比喻成招商过程的临门一脚。

然而,这临门一脚成功与否,意义非凡。它意味着渠道预算的投入能否最终达到效果,决定招商成败。

为了踢好这决定成败的临门一脚,建议必须对招商会进行环环相扣的流程设计:

招商会地点选址

尽量营造一个半封闭式的会议环境,让与会的经销商能一门心思的参与会议与业务洽谈。

切忌将招商会地址放于市中心,出入流畅、交通便利,这样目标客户可能随时因这样那样的情况离开会场。

会议流程、氛围营造

招商会过程中一定要让你的目标经销商感觉到财富在时时踊跃的气息,尽量

营造出积极热烈的气氛。

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必须对会议流程进行策划设计。有些服装企业正是因为对招商会流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形成排队交钱的的踊跃气氛,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招商效果。

谈判的流程设计

整个招商会必须为其核心环节:合作谈判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要在一个晚上或者两个晚上完成对经销商的合作促成,就必须对目标经销商进行包干制责任划分,将具体任务压到业务人员个人上。同时根据公司岗位层级,安排不同的洽谈波段,以不同的主次、波段性的对经销商进行密集轰炸,达到说服目的。

最后不要忘了,组建一个“啃骨头”小组。对具有优质资源,但意向性不强,立场不坚定的经销商进行集中公关、单个突破。

当然,在招商会之前,不要忘了制定统一的谈判语言,加强招商队伍战斗力。最后,仍要提醒一些服装企业,渠道拓展的招商工作,除了在前期基础工作上大量投入,必须加强企业的招商执行力。没有招商执行力,一切的前期投入将徒劳无功。

7.安全生产的关键——执行力 篇七

2012年11月22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建筑市场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 》 (下称“征求意见稿”) , 直指行业肢解发包、违法分包、拖欠工程款等乱象, 希望各界在12月22日前提出立法意见。

此前, 诸如上海市、青海省、贵州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等地区已经依据建筑法出台了各自的地方性法规。此次“征求意见稿”以行政法规的形式, 从全国范围内对建筑市场进行深度规范, 与此前同类法规相比, 内容上更加详尽, 涉及面更广。其对政府相关部门, 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等单位的责、权、利作了框架性规范, 并出台了处罚细则。

一、“征求意见稿”规范了行业乱象

(一) 严惩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干部违法插手工程建设行为

随着各类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和范围日趋扩展, 工程建设相关领域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之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行政审批事项繁多、程序复杂, 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 需要经过发改委、建委、国土局、规划局等十几个部门的四十余项审批, 覆盖招投标、征收搬迁、竣工结算、工程审计等各个环节。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违规腐败问题, 有的甚至日渐升级演化为一种行业性“潜规则”。用一些业内人士的话说, “只要有公章的地方, 就有存在灰色成本的可能”。

此次“征求意见稿”对政府违法干预工程建设的现象进行了严格立法规范。

其第五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人员核发资质、资格证书的, 明示或者暗示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承包给其指定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明示或者暗示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购买其指定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 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迫使建设单位压缩工期, 因压缩工期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 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规定, “违反本条例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对建设工程实施活动实行地区、部门限制或者非法干涉的, 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准予行政许可的, 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条例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为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 严格控制工期, 禁止随意压缩

曾有媒体报道, 在外企承包的某项工程中, 中方施工人员加快了进度, 提前完工, 本想求得表彰奖励, 却遭受了外企的处罚。外企的理由很简洁明了:工期规划是按照技术要求和施工能力经过精确计算才确定的, 每一天的时间都有科学依据。现在提前完工不是当时规划设计有问题, 就是施工中间不遵守合同要求。

事实证明,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并不仅仅停留在逻辑上。京沪高铁计划工期由60个月调整为41个月, 随之而来的是开通半个月时间先后发生五起列车停运的故障, “甬温线”动车事故更是给所有人敲响警钟。按规定, 城市砖混结构建筑的设计年限应不少于50年,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设计年限应不少于70年, 但现今我国房屋建筑的实际使用寿命一般为25年至30年, 无序压缩工期、忽视施工细节被指为罪魁祸首。

建筑工程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关系着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更应慎之又慎, 然而任意压缩工期的行为却屡禁不止, 缺乏实质性问责机制。此次“征求意见稿”对此问题做出严格规范。

其第七条规定, 施工许可证和开工报告应当包括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名称和建设工程名称、合同工期、合同价款等内容。且应当与依法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一致, 并在施工现场向社会公众公示。

其十五条规定,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双方当事人,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约定工期。建设单位不得任意压缩工期。确需压缩工期的,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和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并支付因缩短工期增加的相关费用。经论证, 压缩工期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 不得压缩工期。”

其第三十条规定, “违反本条例规定, 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工期的, 责令改正, 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 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 严禁拖欠工程款和劳务费

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 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更关乎行业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自1985年至2010年, 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40多倍, 建筑业增加值增长60多倍, 但其产值利润率简直低得可怜:近几年平均利润近2%-3%。加之全球经济大环境和我国在房地产市场方面宏观调控的双重压力, 本就较低的行业利润率在新形势下变得更加“钱”途渺茫。若没有工程款, 工人工资保障又从何谈起, 建筑企业又该何去何从?长此以往, 对于行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此次“征求意见稿”对劳务费用结算、劳务用工信息共享制度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其第十八条规定, “施工单位应当依法与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企业签订劳务合同, 并按照合同约定与劳务企业核定劳务量, 结算劳务费用。

施工单位或者劳务企业应当依法与所聘用劳务人员签订合同, 并按月足额支付劳务费用或者劳务人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国家建立健全建设工程劳务用工信息共享制度, 鼓励施工单位、劳务企业对所聘用劳务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 建立健全劳务人员技能培训和从业经历档案。”

第第三十一条规定, “违反本条例规定, 施工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与劳务企业核定劳务量, 结算劳务费用的, 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 处应付金额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 施工单位或者劳务企业未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约定向劳务人员按月足额支付劳务费用或者劳务人员工资的, 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 处应付金额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二、执行是关键, “征求意见稿”仍待补充

建筑市场的很多问题都有普遍性, 类似肢解发包的现象和问题早有禁令, 却是屡禁不止;还有一些可能需要的是引导, 而不是一罚了之, 问题不一定在于制度的缺失, 关键在于执行到位与否。

为了规范建筑市场, 我国早就制定了《建筑法》和《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建筑法》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 限定发包单位将招标发包的建筑工程发包给指定的承包单位。又如, 《招标投标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 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

然而法规在前, 建筑市场的“痼疾”却未曾真正解决。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曾指出, 整顿规范建筑市场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此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规则, 意在规范建筑市场中肢解发包、拖欠工程款、政府干涉建设工程等问题, 然而仍有缺陷和遗憾。因其初衷是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却并没有从源头上制定解决方案, 杜绝上述问题的发生, 对于监督及执行方面亦未有明确的规定。在此情况下, “征求意见稿”实施后能否发挥其应有效应成为了未知数。要根治建筑市场的乱象与问题, 不能仅仅治标, “治本”才是关键。

建筑工程与公共安全息息相关, 因此工程项目最重要的就是质量与安全保障。一项调查表明, 绝大部分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层层压价。

推行工程低价中标本意无可厚非, 但由于实行过程中政策不配套、监管不到位, 从而引发了互相压价竞争, 使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压缩再压缩, 其不但使施工企业陷入了恶性循环, 还对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了隐患, 更为成为拖欠工程款及工人工资的“正当”借口。典型的买方市场, 导致建筑企业竞争异常激烈, 发包单位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将压级压价作为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 承包单位为了自身的生存, 便在价格上做出妥协, 甚至有低于社会成本价的情况出现。

《招标投标法》虽规定低于成本价的, 中标无效。但实践中, 以具体投标企业的成本来认定, 带有太大的主观性, 导致很多低于成本的投标也中标了, 为规避压价问题, 可就“征求意见稿”第十三条关于工程造价控制条款予以完善, 在第二款后增加一款, “对低于成本价的认定, 不以投标企业的具体成本为参考, 而以社会平均成本价为准。”

此外, 对于拖欠款顽症, 还可增设以下条款: (一) 项目资金没有到位的, 在立项审批时, 不予立项。如果审批机关违反此条给予立项的, 对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予以严厉的行政处分, 如:降级、撤职等。

(二) 项目资金的使用, 采用监管支付, 严格专款专用。并且, 为杜绝财政部门或银行等出具虚假的资金到位证明, 应立法严格处罚。

无论是针对政府、国有, 还是民营、合资, 一律坚持此原则, 这样才可能从源头上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 对工人工资做出保障。

造成安全质量隐患的除层层压价,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建设单位任意压缩工期。此次“《征求意见稿》”虽对任意压缩工期做出了严格规定, 然而未明确合理工期。其第十五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双方当事人,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约定工期”。但纵览建筑行业立法, 与工期相关的仅有《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全国市政工程施工工期定额管理规定》等规定。实践中压缩工期比比皆是, 但原有规定无从救济, 对工程安全危害甚大。

对此, 建议“《征求意见稿》”在第十五条关于工期规定的条款中增加一款, “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应制定合理工期范围, 在评标时工期低于合理工期范围的, 应定为废标;在合同里工期约定低于合理工期范围的, 该约定无效。”

除却从源头上制定解决方案, 监管也是规范建筑市场的有效手段之一。全国在建工程数量持续增长, 在建筑市场繁荣的同时, 也为建筑市场监管工作带来压力。如2010年在建工程数量为55万个, 比“十一五”初期的28万个增长了96%, 接近翻了一番。2011年, 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在全国各地开工建设, 28个城市的地铁也在集中建设, 工期紧、任务重都给建筑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 具有资质等级以上企业总数超过10万家, 从业人员高达4300万人, 注册执业人员超过100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各类企业和从业人员, 要落实每个市场主体的法定责任, 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也给监管者带来了很大挑战。

8.执行深度营销的关键 篇八

深度营销作为一个系统的营销战略,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将系统中各个环节做扎实,以全方位的系统战谋求区域突破,执行应是深度营销落地的重中之重,否则深度营销的导人将无法完成区域战略战术的有效分解与实施。

明确执行的有效因素

深度营销的核心在于将区域市场的营销工作做实、做深,对区域的营销平台进行优化,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与投入产出精益化;建立、完善最大化、合理化的渠道网络,并以专业的顾问角色提升成员忠诚度;在市场攻势与维护中寻找重点、亮点与突破口,以实现区域的有效复制与整体滚动提升。

抓人:人是营销执行中的第一要素,重点分为内部的员工和外部的客户,员工为区域深度营销推进跟进者,客户为区域深度营销的执行者,只有双方拧成一股绳,形成系统的合力,才能保证区域市场的持续增长与竞争力。

员工:强化制度落实,以完善的激励与惩罚制度来督促约束;根据营销职位进行素质的分类强化培训,以专业技能提升环节执行力;提升员工的目标执行力,从计划的制定、目标的分解、环节的落实等方面来全程控制;抓典型员工,以优秀员工形成榜样力量,对差的进行末位淘汰,形成内部良好的团队氛围。

客户:明确客户分类,做好客户全程跟踪记录;增强情感,做好与客户的关系处理;加强沟通,形成层次分明的拜访计划;做好预警,通过拜访、数据分析来增强对客户的资信管理,及时造血换血;持续提升,通过订货与网络会议及时提升客户的经营理念与专业技能。

抓事:在落实好人的执行能力后,就是要抓应该去做的事,在整体深度营销的模式下,结合区域特点分解好品牌传播、营销战术、销量提升的策略,保证各项营销策略与整体深度营销的对接吻合,以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分明。

阶段性营销策略的制定:从整体营销战略出发,结合区域产品的阶段(导入、发展、成熟、提升),做好年度目标确立,分解出淡旺季、重大节日与新品、老品的促销对接,使每月执行工作明确。

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制定:三级市场日益崛起,针对一、二级市场与三级市场的消费差异、渠道差异来制定不同的执行工作内容,使深度营销在区域中的渗透更具有实效性,同时保证了市场整体的稳步前进;

品牌持续性的传播焦点:深度营销从整体营销战略出发,不再是短暂的卖产品、做销量,而是以品牌赢市场,在进行产品概念、卖点导入传播时更要注重品牌的持续性传播,每一个阶段的市场攻略应如何嵌入传播?

渠道价值链的有效提升:从渠道网络的开拓到完善提升,在每一个阶段针对渠道网络现状作出有效的执行,比如从渠道网络成员的资料建立到产品的铺货、终端形象、促销推广、经营提升等等。

抓指标:在所有执行工作中,指标落实状况为衡量执行工作的重要参数,以指标来加强执行力度,重点要做好年度指标到月度指标到渠道指标到人员指标的理性分解,做到可望而可及,重点考核的指标为目标额、销量额、回款额、费用额、完成比例、效益比例,使员工与客户在执行中有得指引,并以有效的激励政策来产生执行的驱动力。

对于指标的执行要做到在例会中每月检核、表先进、找亮点、找差距,在内部员工与渠道成员之间形成有效学习与竞争,做到指标真正落实,从而激活区域市场的执行活力推进整体区域执行的复制与推进。

细化执行的实效程序

“市场是走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深度营销更要求每一个营销人员要深入市场一线,真正了解市场、深入基层才能保证有效执行。一线的执行将更好的发现问题、寻找突破、联络感情、锻炼队伍,也是深度营销模式落地,将区域做扎实的必由之路。

只有抓好执行中的各个珍珠点,才能串成亮丽系统的珍珠项链,才能保证由点到线到面层次递进,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到区域:真正深入到各区域市场市场,特别是最好的与最差的,做好各区域的市场调查,了解市场的状况,了解竞争对手动向,了解自己品牌的地位,了解渠道成员的真实经营状况,为营销工作的执行搜集到第一手资料,在详细的资料信息反馈中迅速找到差异与突破,增强区域市场攻略的实效与市场反应的快速响应,在激烈竞争中凭借真实的区域市场信息以速度快、策略准来抢占先机。

到产品:根据渠道成员沟通与区域销售报表,了解产品系列的销售状况、库存状况,协助渠道成员制定针对性的产品策略,利用什么产品来上量抢占市场份额,利用什么产品来实现利润,通过什么策略来使库存达到正常的比例,使渠道成员能在经营上理清思路与提高经营能力,重点要抓好产品的卖点、价格、促销三方面的战术制定。

到终端:决胜终端毋庸置疑,关键要看终端执行的力度与方法,深度的终端执行不仅仅限于硬终端形象与软终端服务的提升,而是从终端的细节抓起,以细节执行取胜终端竞争,强化促销导购的素质与执行力,制定终端抢占第一位置、第一销量份额的目标,紧抓品牌终端网络中的标准化形象建设,强化各种物料的视觉表现,形成不同类型终端陈列、卖点表现、终端价格、终端促销、终端库存的标准化操作模式,以此为标杆强化执行,在执行中强化终端的细节创新,进行亮点复制。

深化执行的关键层面

深度营销首先是建立在不同区域市场的整体提升基础之上,区域的整体提升决定了在做好执行点与线的基础上要形成面的层次递进,以标准化的渠道建设、信息反馈、市场亮点来整体推进,以整体递进形成区域快速复制滚动,形成区域市场的一体化提升与竞争力。

推基础基础是区域市场深度营销执行的第一要素,只有学会了走才能跑,在执行中形成标准化推进,才能将工作做到更深更透,具体表现在对渠道网络的扫街行动与专业拜访(提升网络运营点与操作力,强化成员忠诚度)、日常工作的信息反馈(工作计划、客户信息、市场回款销量、竞争对手状况)、执行的标准化程序推进(到区域、到产品、到终端)、终端的标准化模式推进(位置、陈列、物料、促销、价格)。

推创新:在整体营销变革与终端乏术的环镜下,创新成为企业在区域营销中的取胜法宝,谁先突破瓶颈形成亮点,谁就抢先一步赢得市场先机。创新建立在对标准化基础推进上的提升,是全员营销中的一个主推点,需要企业营销人员在强化执行的同时善于观察与思考,善于从终端细节与区域模式上找差异亮点,如家电市场在竞争中形成的产品展示牌巡游、格兰仕针对三级市场的大蓬车行动。

推效果:市场效果为推基础、推创新执行的必然结果,要在整体的渠道网络中善于利用效果的榜样力量来影响面的执行。将执行基础、创新所形成的效果提炼成一种亮点、一种模式,形成文字照片的生动资料在渠道网络中传递推广,利用销售人员拜访与效果市场的参观来再次强化渠道网络执行,形成整体区域市场执行的活力与热情,便于终端网络维护提升,更有利于寻求销量的持续增长。

执行力已经成为市场营销环节的关键因素,更多企业在追求市场执行力的热潮中,更多的应将执行力落实到一线行动中。深度营销应作为区域战略营销中的一种深化模式,应成为强化区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柱,更应注重在执行中推进,方能与初衷不背道而驰,方能谋求区域市场的第一。

(作者系赢天下策略机构首席顾问)

9.安全生产的关键——执行力 篇九

中共文成县委书记吴开锋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构成,是人们变革实践的产物,是对实践工作提炼出来的有助于实践发展的有益做法,并约定俗成要求大家共同遵循的规范,它具有一定的长期性、稳定性,并有着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平时所说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意思就说在我们社会实践中,制度无处不在。像我们平时工作中,几乎每一个单位、乃至每一项工作都会出台相应的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但是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有些制度“打在纸上、贴在墙上、说在嘴上,就是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的尴尬现象,从而使办事拖拉扯皮、人浮于事、工作流于形式、工程进度慢于计划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制度的疲软变味的现象呢?当然,这不是制度不好,也不是制度过时,而是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导致制度执行的搁浅、空转、走样和变形。

由此可见,开展工作,依靠制度是根本保证,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执行力又是一种纪律,一种作风,更是一种合力。所以我认为“转作风优环境” 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只有让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执行意识,想执行、会执行、真执行,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制定制度的预期效果。

那么如何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我认为三个方面是关键:

首先,执行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是公权力的执掌人,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执政者,其行为、思维方式影响甚至左右制度在这个地方、这个单位、这个部门的的执行。什么叫领导?李瑞环同志曾有这样精辟的论述:“领”就是带领,就是走在前边,干在前边,身先士卒,“导”就是引导、教导。只有“领”好了,“导”才能起作用。所以,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领导干部必须把自己摆进去,自觉养成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的习惯,增强自觉执行制度的紧迫感,亲自抓、具体抓,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在执行制度方面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和主导作用,把执行制度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执行制度贵在领导带头、贵在率先垂范。

其次,执行制度,督查落实要常抓不懈。在平时工作中,一个再好的制度,如果督查落实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制度的执行力,影响整个工作目标的实现。可以说,对督查工作的重视与否、督查工作质量高与低,对一项工作、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工作局面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抓好督查落实工作,而且是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项长远的决策、制度,不能因领导者的更迭而经常变化,不能重开始,轻结果,而使开头热、中间冷、最后悄无声息,虎头蛇尾。我们要提倡的是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干,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直至抓出成效来。执行制度贵在落实、贵在坚持。

关于这一点,近年来我们文成县也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我们推出的重点工程项目问责制、“周二谈心和事日”制度、乡镇全面推行的全员驻村制度、乡镇和县直经济部门主要领导工作情况周报制度等等,这些制度都是为了改进政府服务职能,疏通民意反映机制、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解民忧的创新制度。这些制度的实行,深受广大老百姓的拥护和好评。好制度,就要真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就十分注重这些制度的执行力,始终把提高执行力放在党委、政府工作首位,狠抓督查落实。县委督查室会同相关部门周周一督查、次次发通报,并通过催报检查、联合督查、定期检查、“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各界人士现场视察、公开评议、媒体监督等形式强化督促检查,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逼进,紧盯不放,让自觉遵守制度成为广大干部的一种习惯、一种常态,切实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从目前来看,效果明显。

再次,执行制度,评判权要交给群众。干部执行能力如何,群众最有评判权。因为,执行力提高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群众,行政执行只有得到群众理解、支持,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群众监督更是政府提高行政效率、依法行政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效的监督制约,对强化干部执行力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要把发言权、监督权和评判权交给群众,让群众参与我们的各项工作监督落实,充分体现了工作为民的宗旨。去年,我县创新工作机制,推出以“公开承诺、媒体监督、群众评议、自动问责”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重点工程问责制,把评判权交给群众,有力促进了各级各部门工作作风的转

变和行政执行能力的提升。具体地说,就是在项目建设开工前,项目责任单位“一把手”通过电视、广播、新闻中心、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和政务公开栏上分别以工程“进度表”、“倒计时”、“军令状”等形式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逾期接受免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监督事与监督人、专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由社会全程监督。在工程结束验收时,组织社会各界采用“走访调查、网络问政、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考察和评议。这一做法充分将制度的执行臵于阳光之下,把问责的主体交给群众,交给民意,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让群众真正行使了知情权、监督权。在这强有力的行政与社会舆论共同监督下,制度执行力大为提升,相关项目全部如期按质保量完成。从这一工作经验来看,作为我们县一级地方党委政府应该把执行力建设作为一项“阳光工程”,积极主动地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将执行力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配套措施向社会公布,把执行力建设过程的监督权和成效的评判权,交给服务对象,交给群众,交给社会,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同时也提升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度。执行制度贵在群众参与、贵在社会监督。

10.安全生产的关键——执行力 篇十

×月×日召开的全区“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自治区党委发出鼓舞人心的动员令,在全区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要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富民强桂新跨越。这是一场思想上的大变革,更是一场实践上的大行动。但改革从来不会一蹴而就,改革必须经历阵痛,必遇阻力,需要改革者有锐气、有勇气、敢担当,做到善用政策,执行有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一定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掀起一轮思想大解放热潮。我们改革开放的目标、路径及着力点在各级党代会上已很明确。有关人士指出:“我们不缺思路,不缺目标、不缺政策文件及方案,但最关键还要看有没有强大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什么?它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对于一个地方而言,执行力是各级职能部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决策部署所表现出来的力度、所代表的形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各级党政机关和职能机构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是服务基层、联系群众的纽带,承担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指导及管理职能,地位非常重要、责任非常重大、作用不可替代。其工作不平、干部作风、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改革发展的稳定全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 1

到党委、政府的威信和形象。

长期以来,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发扬优良传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履行公仆责职,爱岗敬业、忘我工作、默默奉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在争取国家政策、资金、项目和上级部门支持等方面下了大功夫,取得了新成效;在服务基层、服务大局上采取了新举措;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取得了新突破,提升了地位,扩大了影响力。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了新形象,群众拥护、部门满意、上级肯定,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无止境。面对我们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基本情况,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双重压力,赶超跨越的任务极为艰巨,唯一的出路是解放思想不停顿,深化改革不犹豫,扩大开放不松劲。可预见,谁的思想活,谁的办法多,谁的措施全,谁的力度大,谁就会在这场竞争中抢得先机。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区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我们要着力抓好投资、工业、城建、农业、旅游业、教育、卫生、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在抓重点工作中,我们既要发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真干实干苦干,也要继续解放思想、善于改革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还要善于解决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重点难点

问题,努力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坚持不懈的把服务发展大局作为永恒责职。善于站在发展大局上找准着力点、切入点、结合点,把用好、用活、用足政策作为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一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真正能够解决地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策划一批能够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项目建设,在赶超跨越中再获新支持,为拓展发展空间再创新机遇。

当前,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执行理念,以实干的行动推进落实,通过深入开展“学用政策抓落实,强化执行促跨越”行动,对上级支持发展的政策进行一次集中梳理,弄清哪些政策需跟踪落实、哪些需深化拓展、哪些政策需配套完善,哪些需要积极争取、哪些需创新突破,把政策体规和落实到制定发展规划、强化工作措施,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切实把政策学习好、运用好、落实好,着力在用好政策上实现赶超跨越。

11.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制度执行是关键 篇十一

【关键词】党的作风;建设制度;执行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领导十三亿多人建设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执政党,党的作风、形象和人心向背都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前途命运。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紧抓党的作风建设,就抓住了新形势下党建的一个重要环节,抓住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了拒绝腐败和抵御风险的重要切入点。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作风,制度执行是关键点

当前,我们的党纪法规日趋完善,有关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规章制度日益完备,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党员干部作风状况不断好转。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方面,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2008年山西临汾溃坝事故、三鹿“毒奶粉”事件、黑龙江鹤岗火灾、河南登封矿难、深圳“9·20”火灾等一系列重大事故拉开的“行政问责” 以及由网帖拉开的“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武汉经济适用房“六连号事件”中造假公职人员一个河北邯郸“特权车”内蒙古阿荣旗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丽洁的“豪车门”等“网络反腐”,发现了一大批问题官员。这暴漏了一个严重问题:被追究的官员,问题的发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一反面折射出上层重视,效果就有,另一方面折射出法律制度一定程度的虚置。

2009年因贪污贿赂、犯渎职侵权罪被立案查办的8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包括广东省政协原主席陈绍基、浙江省纪委原书记王華元、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等。以及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党组书记康日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总经理陈同海等央企高管大案要案的查处,充分体现了中共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 同时表明了中国的反腐败力量在加强,但也透露出各种制度落实的不到位和不建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被查处的高官们的成长也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就近年来贪腐案件来分析,人数、案件之多,职务之高,金额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并且仍在呈现滋生、蔓延的高发和多发态势。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考验着我党从严治党的能力。

“徒法不足以自行”, 有了好的法律制度是实现社会法治化的重要一步,更为重要的是法律制度的精神和规定要得到贯彻和执行。由于我国以官为本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权力集中、重权力的分工合作而轻制约与制衡以及民主程序制度还不完善等体制和机制方面上原因,造成法律制度制定了不少,但由于操作性不强,或衔接不严密,效果大大折扣。因此,要贯彻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从体制和机制入手。一是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程序保障机制。无程序则无正义。为此,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权力产生程序、权力启动程序、权力运行程序和权力控制程序。二建立和完善是权力收制约与监督的制度运行机制。十七大明确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制约的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有序表达机制。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均能够有和法通畅的表达通道,使公众有平等的权利得以进行公开的协商,对话辩论和博弃,进而在此共识基础上,通过立法实现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之间的界定,以有效保障公众权益实现和国家权力的高效运行。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作风,制度创新是推动点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面对这一系列重要的环境变化和形势冲击,在改革我国体制机制的同时,我们的相关制度建设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证完成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任务。

当前的制度创新,应该着力于从制度上防止权力的滥用,最起码的一条就是,有资源分配权的人不应该有优先选择权。这就好比是在分一块蛋糕,切蛋糕的人应该最后一个拿,这样才能保证分得公平。

一是要在内容上创新。要根据党的作风建设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制度建设的内容,使制度建设的重点与党风建设的突出问题保持同步。比如,针对法院“执行难”的顽疾,《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的意见》出台。据悉,该意见,以分权制衡为核心,其中,分解执行权力、分设执行机构、执行法官轮岗等多项措施乃全国首创。将执行权分离为执行启动权、执行实施权、执行裁决权、执行监督权,分别确定由不同部门组织行使,分权制衡。规定法院一般干警在执行岗位满8年后必须进行岗位调整。

二是是要在程序上创新。要根据现代管理是法制管理、规范管理的要求,注重过程,强化程序,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比如在干部录用、晋升过程中,强调按照规范程序操作,公布职位,凡进必考、凡晋必考,民主评议,任前公示,制定严密的干部录用、晋升的规范程序,这样选出来的干部过得硬,群众也信得过。又比如,在领导决策程序上,积极做到两个必须,即凡重要工作及人事任免,必须报领导办公会集体讨论;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举措,必须调研、研究先行,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按规范的程序办事,可以增强在操作过程中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力度,避免在决策、干部任用等工作过程中出现大的失误。

三是要在形式上创新。要充分认识党员干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积极创新,建立方便群众、方便社会服务需求的工作制度。在探索建立“一门式”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进“管办分离”,要按照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的要求,完善业务受理权限,加大政务工作的公开力度,做到所有的事物办理事项、流程、政策法规和办理时限全部公开,一目了然、公开透明。

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客观需要和有力保障是加强党政制度的建设。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作者简介】魏平娟,女,陕西宝鸡人,法学学士,中共宝鸡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法学理论与实践。

12.安全生产的关键——执行力 篇十二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 而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对提高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至关重要。何谓执行力?执行力就是将战略与决策转化为实施结果的能力, 对个人而言, 执行力就是按照领导的意图把事办成的能力。如何提升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 以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呢?笔者认为, 要想提升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 重在企业应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个人综合素质, 形成具有企业特色、“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以及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2 分析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不强的几种主要原因

(1) 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管理不重视, 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 安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2) 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 制度流于形式, 岗位责任分工不明, 职责不清; (3) 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不强、个人综合素质较低; (4) 企业没有有效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

3 提升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的几种有效措施

(1) 电力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并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要想提升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非常关键, 只有参与企业安全管理的领导者, 才能拥有把控全局的视角, 并且做出正确的决策;只有领导重视, 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牢固树立“严、细、实”的工作作风,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执行力, 并持之以恒, 狠抓安全生产管理, 消除事故隐患, 才能达到预防事故、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无数血的教训已经证明, 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忽视安全管理、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以及管理失误所造成的。也就是说,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不够、不强, 安全管理不到位, 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甚至玩忽职守, 知法犯法, 草菅人命。

(2)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尤其是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有些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合理、不完善, 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些企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表现为分工不明, 职责不清, 工作过程中相互推委, 出了安全生产事故相互推卸责任。可见这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大打折扣, 企业没有执行力, 再好的目标、计划都无法实现, 再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应用。因此, 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使安全生产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易于执行实施;对安全生产职责的划分要系统、全面、清楚, 具有可操作性, 要明确到每一级机构、每个岗位、每位员工, 避免安全生产管理出现真空、漏洞、脱节和不合理的管理重叠、扯皮现象。这种安全管理模式和管控方法, 使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大大提高。

(3) 应该提高企业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企业员工个人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执行能力, 个人综合素质越高, 执行能力就越强, 反之亦然, 很难想象一个个人素质低、能力差的员工能指望有多强的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 就算有这份责任心, 但没有执行的能力, 其结果也是徒劳, 尤其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个人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效果和水准。由此可见, 提高电力施工企业员工个人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呢? (1) 在企业人员招聘上要严格把关, 多招聘一些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2)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 (3) 打造一支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强的优秀团队和培养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型人才。

(4) 电力施工企业要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多层次的复合体, 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组成, 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形成具有企业特色、“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应提倡对人的“爱”与“护”, 以“灵性管理”为中心, 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以表现对安全生产的态度和敬业精神, 使员工养成从“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的自觉性, 使企业安全管理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生长土壤”, 让每个员工牢记:“安全在我心中”, “安全就在我的身边”。

(5) 企业安全管理应有监督、考核、激励机制, 且责、权、利要均等。一个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强弱, 需要有人监督、考核和评价, 且要有激励机制, 通过考核评价和奖罚措施来促进执行力的提高, 良性循环, 否则, 脱节的管理就无法使执行力得到提高;并且奖罚要分明、恰当和及时, 如果考核奖罚执行不严, 那企业的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 企业的威信将大大降低, 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严重受阻。另外, 安全生产管理的执行力还与员工的责任心密切相关, 可谓态度决定一切, 只有牢固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有极强的敬业精神, 才能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才能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同时, 责、权、利也要均等, 光有责任心而没有权力, 一切都是空谈, 更谈不上执行力;具备前两者, 而没有利益可言, 那也不现实, 只有责、权、利完美结合, 相辅相成, 激励机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安全生产管理才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6) 要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重点是施工风险控制和过程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不应只停留在会议、布置、安排等空谈上, 也不能走过场, 而要落到实处, 要扎扎实实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并对整个过程进行风险控制和预防, 也就是安全管理从上至下要有执行力, 要责任到人, 管理到位,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要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对安全管理执行不到位、没有落到实处和存在事故隐患的, 要督促纠正和整改, 必要时要采取强有力的处罚措施。通过落实各项安全预控措施, 并抓好过程管理, 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确保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

(7) 要想提升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力, 要纠正两个错误观点和做法。 (1) 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结果固然重要, 但结果取决于过程, 只有通过对整个过程的预防和管控, 安全管理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才能有满意的结果, 才能达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否则, 将会事与愿违, 造成安全管理混乱, 给企业带来安全隐患。 (2) 安全管理层次过多, 程序繁琐。企业安全管理层次过多, 管理流程繁琐, 将会出现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相互推卸责任、扯皮现象, 大大削弱安全管理执行力, 安全生产管理将会出现漏洞, 造成管理失误, 甚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4 总结

13.房地产调控政策强化执行两大关键 篇十三

我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认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2年3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在今年的七大工作任务中,“坚定不移贯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赫然在列。由此可以看出,中央对于房地产调控的决心坚定,绝不会动

从2011年“国八条”出台,到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方向一直“非常明确”,一方面控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控制房价上涨,一方面发展保障性住房,满足市场刚性需求。

本轮房地产调控实行一年半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两个明显变化,一是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基本被挤出了市场,二是房价涨幅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城市房价下调。调控成果初步显现,需要巩固调控成果,不能放松。与以往的房地产调控不同,本轮调控的政策重点已经发生了转向,从注重房地产业的经济功能转向注重社会功能,强调提供居住产品。从长期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会变成一个投资市场,这要求房地产业从资本属性回归到社会属性上来,抑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的政策方向不会动摇。

虽然房价调控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部分城市房价偏高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促使房价反弹的因素依然存在。由于国内投资渠道相对有限,在通胀的背景下,各类资金更热衷于投向房地产,将其作为资产保值升值的重要手段。在尚未有其它措施替代的情况下,如若放松调控,被迫离场的投机资金会卷土重来,将引发房价的强烈反弹,进而再度加剧资产泡沫集聚的风险。近期,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流动性紧张的状况会有所改善。只要流动性增加,就会有相当部分资金通过多种途径流入房地产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放松调控,势必有更多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造成房价反弹,增大通胀压力,使调控成果前功尽弃。

三是房地产资金过度聚集、对实体经济形成“挤出效应”的基础仍然存在。2003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价上涨过快,导致很多企业、机构和个人纷纷利用各种资金投资房地产,通过投机炒房获取高额利益者大有人在。在利益驱动下,大量资金抽离实体部门,向房地产领域过度集中,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使得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艰难复苏的实体经济“失血”,给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实体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带来负面影响。目前,这种“挤出效应”的基础并未完全消除,一旦放松房地产调控,房价、地价出现反弹,必然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再次冲向房地产领域,造成泡沫进一步聚集,而实体经济则会进一步萎缩。这种资源的严重错配,将给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带来冲击。

四是房地产行业调整尚未取得显著进展。十几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很快,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张。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超过8万家,但多数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高度依赖贷款和民间融资,发展方式粗放,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行业秩序仍待治理和规范,行业调整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发展阶段看,单纯依赖数量扩张的空间已经不大,迫切需要逐步提高行业集中度,优化行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行业竞争能力。

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一匹烈马,有着强烈的内生驱动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收紧缰绳才把增速减缓,一旦稍有放松就会反弹。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于关键阶段,市场供求呈现僵持博弈的态势。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微调,应当将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与价格两个指标作为重点关注的信号,当市场业已形成交易量连续回暖、房价涨幅探底回升的趋势时,必须审慎决策微调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切勿轻易动用增加货币供给的工具,让千呼万唤出现的调控效果被货币大潮“淹没”。今年将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强化执行年。依笔者看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强化执行须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以强有力的政策确保调控的强化执行。中央的房地产调控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就是要让房价出现较大的跌幅。欲达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之功,必须要尽最大努力打击投机、抑制投资、引导需求。

从实践来看,限购、限贷政策是实践证明了的打击投机、抑制投资的有力政策,唯有不折不扣地执行,甚至继续深化和加强限购、限贷政策,才能确保房价合理回归。除此之外,出台房产税也能最大限度地打击投机、抑制投资

其次,强化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房地产调控及保障房建设的执行。将加大力度督促地方政府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大力度坚决杜绝地方政府任何救市行为。总理多次强调要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毫无疑问,总理所指的房地产调控成果是指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地价普遍下跌、高价商品房成交大幅下滑、一线城市房价开始下跌。而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果,不仅源于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制定得到位,更源于地方政府在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的执行。

故此,欲达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之功,必将加大力度督促地方政府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大力度坚决杜绝地方政府任何救市行为。据此,笔者以为,中央或将出台针对房地产领域的最强调控问责制,对于没能完成房地产调控目标的地区,其最高行政长官及房地产主管领导或将受到降职或更严处分。

而作为中央房地产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房建设一直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温总理多次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故此,笔者以为,中央或将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责任,将当地保障房建设情况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

14.厉职作为竟升食品安全法的执行力 篇十四

新版《食品安全法》以新理念、新特征、新内容、新方要、新机制、新要求、新标准亮剑, 充分体现着党和国家以国计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核心理念及亲民、为民、扶民、健民的核心思想。要执行、要全面执行, 要普及、要全面普及, 要落实、要全面落实, 将新版《食品安全法》落地、落实到餐桌上、菜盘里, 保证吃得放心、吃出健康。以法规矩国人吃得安全, 全面贯彻新版食品安全法, 是需要全员、全层面、全方位同一认悉、同一步调, 自主且高效作为、倾心智为、公爱心为, 方能落地、落到实处。笔者认为, 要全面、有效, 具体、高效, 实在、诚效的贯彻落实新版《食品安全法》, 需要的是悉新富理, 总结提高, 着眼市场, 同一号令、同心竟为,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 层层行正能量、行行尽职能, 人人当先锋、个个勇担当。要在各自的岗位上规范、垂范、示范, 用忠于职守、倾力使命, 跃升《食品安全法》执行力的功力, 保证健康发展的常态, 在国政、方要与民生、安全间架金桥、畅政理、卫民安。笔者就厉职竟升食品安全执行力, 说几点粗意。简曰“七化”。即:

理念端正职能化。聚焦《食品安全法》之核心是法治国人食品安全。即吃得放心、吃出健康。现号令竟施、执行在际, 需要各层面、各部门竟心厉职, 把本级、本单位, 本岗位与本人摆进去, 用新法之矩、立法与执法之理念统一到新政、新法要求的高度。悉前识新, 从理念上树立全局观念、大局观念, 端正人生观、价值观, 彻底改变个人认知与标的的距区, 单位与单位、岗位与岗位间的隔区, 执行和与相关标准配套不对称或盲区, 与属地、厂商勾搭的犯区, “利益、权力”保护的禁区, 私心利欲的欲罪区等。端正依法从政、岗位作为、且积极主动, 配合、合力作为的思想, 用端正的理念以及在其统导下的行动, 自觉作为并着力探讨与提出破解带倾向性问题的见树, 总结与提供成功的经典, 规范、垂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用多一个点子、多一个解法, 多一份主动、克一个难关, 激一份合力、兴一股正气的道理, 去吾、去探, 去作、去研, 亲历、主动, 协力问效的常态化之念、之举, 规矩、规范行业、岗位与个人行为的职能化。这是悉法之举、护法之措, 执法之规、严法之纪。唯有理念的职能化, 或者说职能岗位的理念化、常态化, 方能奠定执法之理论基础、规范执行的思想基石, 方能推促其执行力跃升的内应力。理端则行正。

履职尽责使命化。新版《食品安全法》, 是上上下下悟政悉市、亲民近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硕果, 是民心所需、大局所势。要执行、要不折不扣的、不走样的贯彻落实, 所在行业、所在部门、所有人员, 可以说都是执行与坚守的主力军、生力军。需要的是走出办公室到实地、到一线去组织践行, 领悟她的全局性、目的性;需要的是带着新问题、新矛盾, 新情况、新标准, 到法与需的结合部上求解, 揭示其规律性与规定性;需要的是置身地气环境、心入地气主体问道, 品味其真实性、战略性;需要的是在广博竟取的过程中, 细化岗位职能、强化本行业职责、精化本层职业标准, 竟力倾心的改变喝茶看报的待、听之任之的庸、不急不慢的懒、私心欲求的违、推三阻四的避、指指点点的挑。等等。这些表现在行道上的不端之处, 不克不解, 任其环节不畅、中间梗塞、边界隔距是绝对制约其执行的, 是绝对影响、甚至危及执行质效的。由此说, 层次、岗位占位拥政为民的高度履行使命, 强势职能责任全方位的使命化, 多层、多元、多岗位的职能使命化, 是立体、合力执行的真正动力。唯此, 方能见新功、见法新力、见其真谛。

职守问责常态化。职守是问责的律条, 问责是执守的鞭功。就推行新版《食品安全法》而论, 举国上下、畅贯层层、功效人人, 构成一个都在其中、都居功过的格局, 无论在什么环境条件下, 势在常态、势在必行。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不履职竞责就会殃及全局, 一个家庭、一个个人不悉执法, 就会让人们步入食不放心、吃不安全的境地, 一个企业、一个商家若不严格循法, 就会影响信誉、甚至危及发展。面对执法的大课题公众、执法的大势彰显的今天, 需要任何单位与个人的职守、坚守, 需要任何单位与个人接受问责和发挥问责的职能作用, 这个双重、双职是必循、亦必须步入常态化轨道永循的。实事说明, 一个品类的缺失、一个岗位的失察、一个行业的疏违, 引发的一个黑洞、一个团伙、一个伪系统等, 总是先从一个个、一次次的失真、失德、失职、失守、失察的环节或偶发的恶性, 而连发、递进的不轨行为中成“势”、成“害”成“灾”的。这个职守离位、问责偏向的后果背后会有大头娃娃、集体中毒、残害生灵、危及健康的恶果出现。由此说来, 职守与问责既包括了当事人、当事部门、当事单位、当事企业, 又包括了职能机关、职能部门、职能行业、职能机构。唯有双双多层的职守问责, 和自主的扪心自问, 方能问出成效。这也是笔者重笔, 职守不职、问责不问这个在某些单位不同程度、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是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最大障碍之一, 理应自戒、力除, 还职守问责常态化面貌, 以其常态化规范国人安全的餐食, 服务国人的健康生活。

监督调控系列化。说到监督调控, 笔者在去年参与遴定全国军用物资供应单位时深有感触的是, 几个入选单位共同特点之一是从选料到出成、到供应诸多环节的系统监控。这是她们保证品牌质量、保证高标准入选的关键。联系屡屡出现在一些单位、食企、餐饮上的不安全或危及生命的问题, 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者自违、执者失察、用者无拒。若在全盘运行中有一处亮灯, 问题就会禁止, 更严重的问题是监者助违、掺和其中。这个让监者失去了人味、产品放任了品味的问题存在, 是不安全食品及产品出现与存在不安全问题的祸根。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告诫人们, 任何一个单位与部门、任何一个层面与机构、任何一个企业与环节, 都要奋力监督、勇于监督, 且善于与敢于理性监督, 形成国家、职能机构, 省市与职能部门, 单位与执法单位、内部与内部监管, 依法监督、依职监督, 依标监督、依品监督的格局, 创造保食品安全不失环节、作食品行业不失品味、加工食品品牌不失调控, 且都在监控之中、都在调控之列。监督自上而下的层次、调控方方面面的环节的有机缝合的整体性、系统性, 及层层、环环的发力与给力, 方是推动食品安全的约束力、自治力。不失层次、不失环节的监督调控, 是提高食品安全法执行力的有力功力。功在严察、力在放心。

普及宣育质效化。普及健康知识教育与普及执行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智育, 是孪生兄弟、是互为作用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深耕、资本市场的形成, 对民生、对食品安全的贯彻是机遇、更是挑战。面对现实, 需要强化宣传力度, 用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方法, 创造执法的基础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强调强化宣传的重点, 因人适法, 要强调宣传普及实效, 分类宣育;要强调创新宣传普及形式, 完善机制, 强调宣传教育的层次性、广泛性, 既要抓好行业主管部门的自育与积极参与宣传, 正向法律法规及配套标准的正向性;又需要将此列入民生、列入学育、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 正向科学知识、法律知识、生活常识的普及性;尚需要畅通网络、依托媒体, 配合研讨、讲座、专题等多形式的入心入脑宣教, 多源汇流正向、合力求证实效性;更需要单位、社区等的因人、因需, 且有针对性、长期渐近宣传, 以及从娃娃抓起的系统教育、从中老年教启的习俗调正;更重要的是执法与企事业单位两个端位的强制性教育, 创造配合执法的前提条件。普及教育, 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主流渠道, 亦是严正执法的基础。由此说, 各级各层面的重点与长期使命, 唯有坚持、长期, 方能夯实执法、守法、护法之基。教育是必循之策。循之有益、益在国民。

15.对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探讨 篇十五

【关键词】电力企业;执行能力;电力安全管理

引言:电力企业的各工作部门和部门内的企业相关人员针对电力安全管理职业中进行工作的能力,就被称为是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这也是电力安全企业在安全管理这方面的重要环节。由于最近这些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迅速,电力企业也迅速壮大,电力企业就受到了足够的关注,但是电力行业被称为高危行业,是因为一旦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危险,所以需要对整个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严格的监控,提高执行力,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1 对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影响的主要因素

首先就是相关的电力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合格,制度存在漏洞会使危险直接发生。一套成熟系统的管理制度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朝着更安全的方向前进,也会为企业员工提供安全的操作环境;但是,有相关一部分的企业都没有正确认识到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对员工进行过多的约束和评定,甚至根本没有成形的评定标准和制度,就算有些企业有相关的约束员工的制度,也没有定期进行严格的考核。这样松懈的态度会使员工的工作环境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也会使员工持有松懈的工作态度,容易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纰漏,埋下安全隐患。

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已有一部分的企业和厂商构建起了安全管理制度,但却没有真正的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制度在实施这方面力度不够,也就造成了安全管理制度虽然合用但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内部的员工对制度重要性也认识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度的收效甚微。另外一点,有些企业没有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条列,也没有相关的安全培训制度,对安全方面的培训不到位。

对于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最近这些年,我国逐渐有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规范,但是,对于规定的执行和理解却成为这之中的短板环节,相关的技术规范以及执行力度不够,或者说不够有力,一些企业工作人员在安全管理方面没有足够的素养和認识,距离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也就致使事故发生率升高。

2 强化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有效方法

2.1强化安全管理制度

在执行岗位制度的时候要做到严格,这是提高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最基本的一点。只要将违章违规行为、失职失责行为整顿到位,就能够做到将员工的自身利益和岗位要求融合在一起,也为员工自身提供多一份的保障,同时促进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另外,还可以将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奖惩制度联系起来。足够强硬的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对企业的管理和安全氛围的形成有大益处。企业及时奖励业绩突出、乐于奉献的员工,适当的对安全措施做得不到位的员工做出相应的惩罚,以此树立积极的典型代表,引导员工向规范化操做,安全化操做靠拢。同时,企业内部还应该建立相关完善的监督体系,相关机制,将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有效的监督能够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漏洞,并针对这些不足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相关人员配合解决在工作过程中种种不足和较为薄弱的地方,提高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执行力。

2.2提高电力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执行力度

构建较为全面的人员执行力的基本保障关键在于完善相关方面的制度体系。所以,电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构建和执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体制,准确清晰的注明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并加大监督的力度。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应选出一名主要负责人,根据不同的岗位划分的不同的职责分出相应的责任制度,避免发生事故相互推脱责任,在平常的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准则。依照国家的相关文件指示,安全责任由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依据自身所起的作用将承担的责任层层分解,确保责任的划分清晰明确,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层层有责任,由此来提高每名员工的责任意识,使整体员工的责任意识都达到一个高度,也能够体现每名员工在整体中的作用,进而增强员工的主动性。

2.3强化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其一,构建良好的氛围,这种氛围是指对执行力进行强化,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说的就是在这个企业运营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可以代表这个企业本身的一些特征,员工能够认同接受并自觉遵守的工作准则和行为规范,甚至包括成形的思想。而今,大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视企业效益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发展之路缺乏助力,不能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产品,这也会使企业员工对安全管理方面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思想松懈,最终造成管理工作的软化、出现纰漏,安全程度降低,然后导致事故的发生。其二,电力企业要定期接受上级组织的安全培训课程。通过课程和培训,也能够达到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预工作。定期在员工内部举行知识技能大赛,及时发现存在员工中的普遍问题并进行解决,也可以达到鼓励员工对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视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深刻意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最终促进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的显著提高。

3 结语

电力飞速发展的脚步已经达到了无人可阻的地步,电力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同样惊人。电力作为一个高危行业,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也同样受人关注。对电力安全管理,一直以来都有着争议的声音,却都在表明电力安全的问题不可忽视。但现如今却有许多企业不把电力安全管理当回事,本文强调了安全管理过程中执行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几个提高执行力的方法,意在强调安全管理的执行力至关重要,也为电力企业的执行力的提升提供借鉴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忠东.论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管理的研究[J].管理锦囊.2013.02

上一篇:家长会发言稿《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下一篇:家长学校建设材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