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

2024-07-31

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精选12篇)

1.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 篇一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广东顺德容桂新地中学:赖伟军

摘 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集成性、多样性、交互性等特点,通过人机互动操作,改变普通的接受性学习,倡导接受、体验、发现、探究和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向创造意识转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 多媒体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效率

创设情境 拓宽视野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学音乐欣赏课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教材或简单的课件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整个教学都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都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分别,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被灌输的对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集成性、多样性、交互性等特点,通过人机互动操作,改变普通的接受性学习,倡导接受、体验、发现、探究和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向创造意识转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从中学音乐教材中看,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它涉及到乐曲欣赏、器乐欣赏、曲艺欣赏等内容。在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器乐欣赏中,又包括了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吹打乐、丝竹乐、民乐重奏和民族管弦乐等五种;在曲艺欣赏中,还涉及到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和舞剧音乐等。从中学生的自身特点来看,他们具有不同的个性差异,加上年龄和知识水平差别,对音乐的感悟程度也不同,因而对音乐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要想让学生了解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必须要运用多媒体来辅助音乐欣赏教学。多媒体是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它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使教师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深刻的变化。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运用多媒体教与学的实施,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产生一次革新,并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欣赏水平。

一、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集成性,创设情境。音乐的多元性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式、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以中国民歌为例,各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单单靠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显然是杯水车薪,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运用多媒体的集成性,老师可以把搜集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不仅学会了一首歌,而且了解了这个民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如:在教材中涉及到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会在教学一开始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视频去领略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了解风俗、服装等,并结合影、音、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歌曲的内容和风格特点。

二、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简化教材。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学过程不仅能给出结论,而且能演示其变化的过程,可以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虚幻了的形象变得具体形象,利用多媒体模拟和演示一些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过程,还可以调整画面的大小和演示过程,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在初二教材京剧《戏曲大观园》的教学中,我精心制作了“走进京剧”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在课件中首选用节奏感强、优美动听的通俗音乐——戏歌《唱脸谱》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京剧行当的学习环节中,插入了生、旦、净、丑各种行当人物的精美图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总结概括各种行当的特点,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在京剧唱腔的讲解中,先播放西皮、二黄的唱段表演视频影像,通过聆听,让学生分析研究总结出两种唱腔的特点,鲜活的人物造型、生动的唱段表演,使知识的传授做到深入浅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京剧唱段精品欣赏环节中,插入了“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智斗”的唱段视频影像,在聆听唱段的同时,欣赏到了演员精湛的表演技艺,唱、念、做、打,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大大加深了对唱段的理解,又巩固了所学的京剧知识。演员出神入化的表演,为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切身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美妙。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三、利用多媒体的信息化,拓宽学生视野。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更深入的欣赏音乐。特别是使用了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那人性化的设计,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时间。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所用的教学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琴、歌纸等,很难将它们溶于一体,老师往往在操作中顾此失彼。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课程中的运用,可以把所需信息集中到计算机中,进行编辑,操作简单方便,图像清晰,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从而加大了课堂信息传递的容量,使用上课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信息量,大大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中手忙脚乱,教具一大堆反复搬运的尴尬场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另外,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及老师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为教学提供了更宽阔的前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帮助提高了四十五分钟效率,拓宽了学生视野,使学生智能得到空前的解放。

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的课程整合,为教学寻找新的途径。老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模式下,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型人才的成长。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或活动项目,引导帮助学生开展音乐欣赏、音乐演奏、演唱、问题解决。学生可随时随地以个人、家庭、或同学组成小组协同学习和工作,进行网上音乐搜索、欣赏、学习、获得指导、发表音乐信息或社会音乐调查、模拟实践音乐活动等。网络信息时代的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由以往的单一教学评价体系转变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为多元的教学评价系统。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对学生音乐发展的评价,对教师音乐教学的评价,对网络信息音乐教学环境的评价是以教学对象为对象的一种系统观察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在学习成就上的变化,以定量的、定性的标准进行价值判断,在评价功能上应重视音乐学习能力评价、音乐学习过程评价、音乐学习创新意识评价、学生自我评价、音乐学习形成性评价。

五、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及时反馈。实践证明能否及时处理好教学与矫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方式,实现信息交互,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及时快速反应,对学生提供的答案能做出逻辑判断并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实现人机对话。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与学生“一比多”的问题,既能做到集中教学又能因材施教。交互式教学模式,既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理想环境,同时,又优化了课堂教学,检测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中学阶段的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技术性、艺术性、科学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将音乐欣赏的教学资源、教学要素以及教学环节等各个层面,与信息技术整合。对其进行重新分类整理、优化组合,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从音乐中去感知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可以引申为“心赏”,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用心来体会,同时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使学生主动去获取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实际效果。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审美中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让中学的音乐欣赏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欣赏课。另外,在音乐欣赏课程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施以不同教学方法,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并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探索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

2.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 篇二

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 享受音乐, 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但在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以学生所报专业为主, 音乐课周课时少, 学生不重视。受传统的音乐素质课程影响, 音乐老师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 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地学, 老师机械地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普遍存在学生对音乐欣赏课表现出不太感兴趣的现象, 也就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缺乏, 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也难以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作为职校的音乐老师, 我们该如何发挥音乐欣赏课的作用呢?我觉得要想改变这个现状, 除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外, 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让学生与音乐沟通。这是对传统音乐素质教育的补充, 也是职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全新尝试。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中, 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去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 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1. 了解学生的特点, 将通俗流行音乐和音乐欣赏结合, 激发学生与音乐沟通的欲望和兴趣。

众所周知, 针对不同的欣赏群体和欣赏内容, 达成的标准也是不同的。职业高中阶段的学生青春前卫, 对时尚潮流有一定的敏感力和较好的接受能力, 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想法, 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如果教师所选的教材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喜欢听唱通俗流行的歌曲, 那么我的音乐欣赏课就从学生喜欢的东西入手, 引导他们“爱上”欣赏课。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下挖掘教材, 选择歌曲, 组织好上课内容。例如:我在上欣赏通俗歌曲课时, 首先让学生对比欣赏导入, 然后从通俗歌曲的发展开始引导学生从不同年代的通俗歌曲节奏、旋律、歌曲的内容、创作背景、表现的音乐情绪、情感等方面提出问题, 因为学生喜欢通俗歌曲, 所以他们也就乐意针对老师的提问去思考讨论, 最终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 学生自己也通过分析感受得出了什么样的歌曲适合职高学生阶段。再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牧歌》时, 我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通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知道了蒙古族人的三件宝:草原、骏马、蒙古长调, 再去欣赏《牧歌》, 更易理解作品, 感受体验其意境。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 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 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 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

2.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设情境, 融入音乐欣赏。

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 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动态刺激比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因此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戏曲欣赏《京剧》, 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不喜欢, 甚至抵触, 我用FLANSH制作了课件, 播放京歌《唱脸谱》的同时, 屏幕上滚动着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 在画面与音响的恰当结合中, 学生开始有了学习的欲望, 我适时地提出问题, 引导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京剧展现的风格特点和感人的唱腔, 学生也能自发地用自己的思想去构思表达国粹带给他们的收获与感想, 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

3. 注重职校专业特点, 给学生一个与音乐沟通展示的平台。

我们学校开设了计算机、数控、机电、幼师等多个专业, 为了让学生更乐于与音乐沟通, 我在上音乐欣赏时, 将音乐课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进行音乐教学。计算机、数控、机电专业的学生有绘图课, 学生有一定的绘画能力, 在给这些班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 然后要求他们根据对作品的理解画出意境。如:欣赏古琴曲《流水》时让学生准备好画笔、纸来上课, 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 把涓涓山泉小溪、奔腾的江河与大海的画面绘于纸上。幼师专业的学生不仅能画, 还能根据对音乐的理解随音乐翩翩起舞, 个别班有特长的学生还能用书法或者是自创诗歌来表现《流水》所表达的情境内涵,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能激起学生对作品理解的兴趣, 还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勇于大胆地来表现音乐。

3.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 篇三

作为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在小学接受的音乐类型有限,比较单一,对音乐作品的体会也较肤浅,不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心中所想。对音乐的欣赏,有相当大部分初中生仅限于流行音乐,这样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欣赏课当中,如果不从教学手段与方法上进行变革,中学生的欣赏水平就会停滞不前,与高中音乐课无法接轨,就会顾此失彼,事与愿违。对于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欣赏教学来说,不可能每节都上多媒体课,是不现实的。

那么,怎样在音乐欣赏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来感受音乐,不要让音乐作品在中学生心目中成为古董。因而加强引导,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是刻不容缓的。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提高鉴赏力。

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听”,听的能力是靠时间积淀,否则欣赏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面对农村音乐教学的现状,我们只能从基本做起,逐漸培养学生“听”的习惯。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养成的。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首先要向学生阐明这些音乐作品是从古今中外挑选出的音乐珍品。通过感受理解这些作品,能够很好的陶冶情操,使学生们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放松娱乐,更是为了树立高尚的人格。

音乐教育离不开“听”。唱歌、演奏乐器、识谱等等均离不开听觉的主导,因此,音乐教育必须立足于听,在此基础上学习音乐其它方面的技能。就是说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听音乐的方法。训练与培养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的方法与过程,不仅对于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

初中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从而才能引导学生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

在音乐欣赏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我挑选了一首贴近农村生活的民乐合奏曲《丰收锣鼓》,以此作为欣赏课的突破口。从“听”入手,使学生由浅入深的听;听的懂的听。由于农村学生前期接受音乐知识较少,首先让学生联想听后的场景,再分段聆听,每聆听完一段,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表演把该段欣赏内容呈示给大家,之后其他同学点评,以此类推达到欣赏效果。在本节课中我把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现放在首位,让他们在听、想、说、做、评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力求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主要通过“听”“演”等要素,让学生从中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本节课我依据乐曲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感知规律来设计这节课,主要环节是:

音乐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聆听乐曲——小组讨论、表现,活跃气氛——同学点评,参与表现——教师小结,教学评价

二、引导想象

在音乐欣赏课中,可以运用想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创造性的进行音乐欣赏,激发学生的自由想象力。我们知道,想象就是一种创造过程,而音乐欣赏中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就要靠想象力去再创造。想象在音乐欣赏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想象,听完一首乐曲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没有想象就谈不上什么欣赏。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呢?首先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要选择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的作品,这一环节至关关键。在选择作品的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展开想像。例如曲目《百鸟朝凤》、《天鹅》等,这些曲子都伴随着很多的场所,我们要吧想象在那样的场景中,是多么欢快与轻松,如果我们没有想象,不用心去体会其中的情感,那这首音乐曲子对你来说也便没有了味道。

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兴趣、需要的基础上,遵循中学生年龄、心里特点及审美、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欣赏,将经典、通俗作品进行对比欣赏,体验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和表现力,从而感悟音乐内在情感,激发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基于农村中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所以在选取音乐欣赏作品时,应选浅显、贴近生活、容易被接受的音乐作品,不要让学生在欣赏时感觉摸不到头脑,听不懂,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去接受。

同时要与时代相结合,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中获得情感体验。选择的乐曲可最初是通俗、流行音乐,逐渐过渡到其它音乐类型。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间的良好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但是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给出大致的方向。

4.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 篇四

在中学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除进行唱歌教学和乐理、视唱、听音教学外,还必须使学生更多地接触音乐,获得有关音乐方面的一些常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更好地领会音乐、演奏音乐、欣赏音乐,扩大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一、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意义

第一,欣赏音乐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不仅理解了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而且还获得了有关表现内容的音乐手段的知识,并了解这些表现手段与作品的关系,从而受到作品艺术形象的感染,使思想受到教育。如欣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就会丰富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就会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欣赏音乐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知识。首先会学到音乐知识,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眼界,认识大量的音乐作品,丰富他们的知识范围,并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欣赏音乐的能力及习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记忆力。此外通过音乐欣赏,还能使学生对历史、文学、戏剧、社会生活、各地人民的风俗等等有所了解。因为欣赏的作品必然会联系到这些方面。

第三,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帮助了他们更好地、更有表情地去演唱歌曲。学生在音乐课上所获得的各方面的知识,帮助了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欣赏的作品,所以,音乐欣赏和唱歌、乐理三方面是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总之,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而且可以丰富知识,活跃思想,启迪智慧。

二、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措施

欣赏音乐大致要经过“知觉欣赏”(即感性的初听与初步认识)“情感欣赏”(体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及辨别作品的性质)“理性欣赏”(深刻感受,有条理地理解欣赏内容及其表现手段)的阶段。

第一,初步欣赏,使学生获得大致印象的阶段。欣赏前教师必须注意组织教学,使学生欣赏音乐时保持完全的肃静,这不只是为了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而且也是为了养成学生控制自己的能力。全神贯注地、寂静无声地听音乐,才能领会音乐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肃静地听音乐,也是尊重表演者,尊重作者,尊重其他同学的一种文明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如果学生不安静,教师就不要进行欣赏教学,使他们知道在欣赏音乐的时间,破坏安静是完全不容许的。在听音乐时必须让学生运用想象力主动去感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要对被欣赏的作品作简短的介绍,简要说明欣赏曲目的标题、作者姓名、主题内容,然后让学生完整倾听一遍,获得初步的印象。

第二,对欣赏的教材进行解说分析的阶段。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内容、情绪及性质,就要讲清这些内容是以什么方式表现的,并让学生弄明白乐曲的结构及其特点。这种分析应该是形象生动的,使学生能更自觉地、更清楚地感受音乐。学生理解了教师的分析,就能主动地注意观察乐曲中怎样运用表现手段的技能、乐曲的特点。这样就有助于;他们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教师在分析乐曲时,不仅要把各种表现手段加以说明,更主要的是准确说明内容与表现内容的手段(感情内容、主题思想、音乐形象、表现因素)。学生欣赏音乐总希望从各种音乐中听到有趣的故事和具体情节的描写,这种心理要求是很自然的。但教师必须向学生说明,听音乐没有听故事那样详细、具体。音乐不是重于情节的描写,而是重于思想感情的表达。虽然音乐也叙事、写景,但事和景也是为了引起情的深入,因事兴叹,触景生情。“会景生心,体物得神”是情景。事物交织在一起的。所以欣赏音乐应注意这一特点。

第三,深入欣赏的阶段。在进行了复听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并补充讲解,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活跃。不仅要学生自始至终注意听音乐,而且要鼓励他们积极回答有关欣赏课上所感受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感想。这样才能了解学生是否得到了收获。音乐欣赏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是很广泛的,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安排。要和欣赏教材紧密联系,根据欣赏内容突出重点。在欣赏中教师还可以简单地叙述自己的感受,藉此来帮助学生,指导他们的思维与想象。教师在讲解和分析时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讲故事绝不可单调而枯燥,应该先用生动的、学生感到有趣的材料。

参考文献:

[1]官思渡著.有效教学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2]高瑞兰.更新理念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J].教育教学论坛,2011,06.

[3]陈煜.从审美角度谈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1.

★ 简历几个基本要素

★ 试论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

★ 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 培养阅读能力的体会

★ 孩子的交往能力如何培养

★ 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 音乐教学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学科论文

★ 音乐教学论文: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感知音乐的不同方式与观念艺术论文

5.浅谈音乐欣赏课中的体验教学 篇五

美妙的旋律,和谐的音符,可以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徜徉辽阔的音乐空间,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深刻的体验方式,学生就会进行艺术殿堂。在职业中专音乐欣赏教学中,笔者尝试用体验式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获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准确地体验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由情感而引起。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情感体验,唐诗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比拟,他是描写人对于情感的最基本的体验,是植物和动物所少有或没有的生理体验。而音乐创作的初衷正在于让欣赏者和自己有一样的或相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共鸣。因此,准确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首要要求。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个主题:如罗西尼《霍拉舞曲》。我们自然会从这由弦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泼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这是由于快速引起的生理情感反应。又如鲁丁的《江河水》,我们听到这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心头涌起。这是由于缓慢的速度引发的最基本的生理反应。又如波.肖邦《C小调练习曲》,当在钢琴上响起了下面这个在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这是由于音乐本身的动态美给我们以直观的情感体验。以上是无标题的音乐给我们的较直观的音乐感受,这些音乐本身就存在着较容易理解的音乐内容和模式,欣赏者对它们的情感把握是一般人很容易做到的;对于有歌词的歌曲,欣赏者更容易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去把握音乐的情感内涵。

二、深刻地体验音乐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侯,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课堂实?表明:深刻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一个基本要求。例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这一段音乐时,学生听完后,我让大家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①回忆的、依依不舍的。②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③充满深沉的情绪。④欲言又止的。⑤远方的倾诉。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音乐是描写祝英台通过抗婚失败后,和梁山伯的最后相见,言语中流露出哀伤的、酸楚的、依依不舍的情感,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再如,在欣赏《牛车》,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回答出以下几种答案:①沉重的。②悲伤的。③艰难的,缓慢的。这些情感的表达,与内容也比较吻合,这是穆索尔斯基曲、拉威尔配器的《图画展览会》的一个纯情景的音乐,学生的答案分别从各个侧面反应了音乐的内容。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

6.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 篇六

摘要:阐明了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如音乐文件播放快捷方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等,并指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容量较大、知识面较广的课程。除了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外,还需要讲解音乐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风格、乐队组成以及作品的曲式分析,展示乐曲谱例及相关图片等。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些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的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尤其是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极大地缓解了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优于传统教学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主流辅助手段。音乐文件播放快捷方便

音乐欣赏课需要播放大量的音像资料。传统存储媒体是录音磁带和录像带。由于我们每一堂课所需的音频或视频素材不可能恰好在一盘磁带上,即使是,所需播放的顺序也不可能就是磁带上存储资料的顺序。上课时,要找到我们所需的音乐作品或重复播放

摘要:阐明了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如音乐文件播放快捷方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等,并指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容量较大、知识面较广的课程。除了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外,还需要讲解音乐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风格、乐队组成以及作品的曲式分析,展示乐曲谱例及相关图片等。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些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的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尤其是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极大地缓解了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优于传统教学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主流辅助手段。音乐文件播放快捷方便

音乐欣赏课需要播放大量的音像资料。传统存储媒体是录音磁带和录像带。由于我们每一堂课所需的音频或视频素材不可能恰好在一盘磁带上,即使是,所需播放的顺序也不可能就是磁带上存储资料的顺序。上课时,要找到我们所需的音乐作品或重复播放某一音乐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磁带进行快进或快倒,这往往会因为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素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另外,影碟机和光盘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虽然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播放的音乐素材,但音乐欣赏课分析音乐作品往往需要播放音乐作品中的某一片段,使用影碟机仍然会明显感觉到不便。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以上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通过利用计算机播放器的数字计时和播放进度条可轻松、快速地对任意一个文件进行快进、快倒、片段播放等操作,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无限次地重复播放,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剪裁,自己制作出所需的音乐片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播放和处理音乐文件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节音乐欣赏课往往会同时用到录音磁带、录像带和光盘,在上课之前不得不派学生将录音机、录像机、影碟机、电视机和音响等设备搬到教室,下课后又得将这些设备搬走。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只需带上教案和存储课件的光盘或移动硬盘等即可。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展示大量的文字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通过板书和教师口头讲授,但由于板书的容量有限,且书写比较费时费力,有很多内容不得不忍痛割爱。这种尴尬局面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会存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较大,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授课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字信息,有效地扩大了教学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从而能够有精力更为集中地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细节。

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感知好。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更好地引发同学们的音乐想象,把握音乐形象,激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以声音为其物质材料基础,音乐中的任何一个声音都不会有确定的含义,不可能对某一客观实体或它的运动过程做出规定性的、明确的、不容误解的描述。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语言不可能代替音乐,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对音乐的解释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将音乐与非音乐的因素相结合,就可以实现通过音乐来描述外部世界的目的,它们带给人的认识功能便会大大增强。如:与文字标题、诗歌结合的歌曲,与人体动作结合的舞蹈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歌剧,与电影画面相结合的电影音乐。因此,如果我们利用编辑软件给音乐配上生动的画面、图片或字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了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与创造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固然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尤其是音频、视频素材的采集整理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重复使用,下一轮上课前不必再整理众多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只需打开课件即可快速熟悉讲课内容、完成教案编写,进而轻松地完成备课。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真可谓“一劳永逸”。

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难免会存在一些缺陷,这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会被发现。任课教师只需在课后根据课上学生的反馈情况对课件进行调整或修正,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互动性,使课件设计越来越完善。由此看来,使用多媒体课件上音乐欣赏课可以使我们获得越来越理想的课堂效果。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生的学习

一些复杂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往往涉及图形、图像制作软件,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和课件制作软件的操作,单独完成困难较大。这就需要多位老师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使教师们在课件制作中得以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由于一些积件式课件信息量大,教师只能选择部分内容应用于教学。对于拥有校园网络系统的学校而言,可以将这些课件放到网络上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其他内容,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提倡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否则很难体现出自己的意图和教学特点,只能充当“课件放映员”。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终究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非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内容,我们应该根据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和媒体的特性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补充。第三,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所以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授课进度,突出重点和难点,否则即使是精心制作、功能全面的优秀课件,也容易使学生造成严重的“消化不良”。第四,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教师既是课件的操作者和使用者,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件能非常清晰地体现教师的整体思路,但由于所有的内容和走向都是事先设定好的,所以它在教学中显得比较被动,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的播放会使学生变成看客,多媒体教学也就成了讲稿演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课件以外自身主导性的发挥以及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调节。

7.中学音乐欣赏课教法初探 篇七

一、关注音乐欣赏前的引入

任何音乐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在欣赏课中, 教师如果精心设计好语境,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 就能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振奋的心理状态, 并将其注意力引导到音乐作品的意境之中, 从而让学生在这种音乐意境的氛围中感知、体会和理解音乐作品。引入课题的方法很多, 可以用提问、讲故事、多媒体图像等。而恰当的情境设计可以营造与乐曲相适应的气氛, 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欣赏音乐, 因此合理的引入, 能够使学生比较快地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

二、重视音乐欣赏之聆听。

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 欣赏教学的每个环节更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的分段听、有分析评论的听、复听等, 都是以听为本。因此, 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 在聆听中感知、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我通过不同班级的教学实践, 体会到采用提问法和对比法进行聆听是引导学生主动感知、积极探究的可行方法。

(1) 提问法, 就是在听赏作品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在欣赏民乐合奏《将军令》时, 听赏前我提出了几个已准备好的问题, 请大家任选其中一至两个问题思考、感知。即:乐曲的情绪如何?有哪些乐器组 (或具体乐器) 演奏?听后有什么感觉?经过多个教学班进行实践, 学生听一遍乐曲后纷纷举手回答:乐曲的情绪热烈、气势宏大;是吹管和打击乐器演奏 (有的甚至说出了具体的乐器名称) ;听后感到置身于一种热烈而又喜庆的场景中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聆听, 虽然问题很简单, 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 也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 充分发挥了学生审美功能的直觉力和知觉力, 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效果很好。

(2) 对比法, 这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是听的深入, 对学生来说, 唯有对比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比, 聆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乐、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 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 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 (即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 。如欣赏丝竹乐《紫竹调》时, 在提问法听的基础上, 与《将军令》进行情绪、风格、力度、演奏乐器的对比, 学生积极地回答《将军令》风格粗犷, 吹打乐器;《紫竹调》音乐细腻、轻巧、优美由弦乐器组和吹管乐器组演奏;然后要求学生分段细听《紫竹调》, 并进行各段演奏乐器、旋律变化的分析对比, 学生们更踊跃地回答:第一段主题音乐是合奏, 第二段是笛子独奏, 第三段是二胡独奏, 后两段与主题相比较曲谱变密了, 它们都在主题的基础上加进了许多音来。此时我会不失时机地讲述新课内容, 使学生在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加上了理论知识。通过对比法聆听, 不仅使学生对《将军令》和《紫竹调》这两首作品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 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同时,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更主要的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不仅课堂气氛更活跃, 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唱、奏音乐欣赏曲目之主题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 但让学生熟悉、背唱音乐的主题或主题片段, 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更是欣赏作品的动力。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 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引导学生听之前先唱主题, 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 使学生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准确辩认主题并感知其重复和变化, 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 从而更好地获得音乐体验。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第九 (自新大陆) 交响曲》时, 让同学们唱一唱、奏一奏欣赏曲的主题和片断, 能够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与感受, 从而使学生的音乐思维得到充分的调动与发挥。

四、培养音乐欣赏之想象创造

“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 根据音乐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 它是由情而动, 由感而发的具有抽象性、模糊性等特点。因此, 通过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 培养学生想象的独立性、广阔性、创造性和新颖性, 从而达到音乐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流动着的音响艺术中进行创造性想象呢?

首先我让学生对作品的情绪进行充分的体验, 即在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等音乐要素感知的基础上, 对作品的情感, 情绪做出判断;其次, 要求学生对音乐的风格、体裁进行体验和判断;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判断进行大胆的想象。如在拓展欣赏《瑶族舞曲》时, 我先不说出曲名而是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音乐, 让他们感受整个音乐的情绪及其变化。通过听赏音乐请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和画面的联想。有的学生感受到是节日跳舞的欢乐场面;有的学生谈了更细的体会:认为该曲描绘的是婚礼前的准备、举行热闹的婚礼和婚礼结束的整个过程;还有的学生认为此曲表达的是坐在船上游玩、与惊涛骇浪搏斗, 战胜风浪平安归来的整个过程。虽然学生们没有按作曲者的原意感受, 但对该曲的情绪、曲式结构等在整个思考过程及画面展示中, 得到了充分的理解与体验, 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对此, 我给予了充分肯定。待学生第二遍听赏音乐时, 我要求学生, 根据曲目和提示对优美流畅的旋律进行更深的感受和体验后, 开展更深、更细致的想象, 使学生的想象更趋完美;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 而且也使学生随着想象的翅膀飞翔, 塑造出更多更完美的音乐形象, 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还使学生获得了美的享受。

五、延续音乐欣赏之表现

在欣赏音乐时,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表现意识, 也要让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音乐形象或想象意境, 用多种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才能使音乐欣赏达到更深更广的层面。“体验是参与的前奏, 参与是体验的归宿, 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该音乐的理解来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表现形式。比如, 我在引导学生体验琵琶独奏曲《阳春白雪》时, 不仅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等诗句描绘了如身临其境的琵琶声诗词及琵笆曲的意境, 还让学生随着音乐击拍、踏脚、拍手, 做各种即兴动作等, 进而使学生产生更广泛的遐想,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深刻感受并创造表现出更形象的意境。

总之, 教师有意识地探究多种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 就会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之中, 体验到参与和创造音乐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也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音乐欣赏产生兴趣, 在音乐欣赏学习中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 也锻炼了集体的合作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 通过感知、探究、实践体验更能浸润人的心灵, 陶冶人的情操, 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理容.《古典音乐欣赏—器乐篇音乐启蒙教育丛书》.南海出版公司, 2004.4.

8.浅谈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培养

音乐课是中学课程教学内容之一,肩负着教授学生音乐知识的重任。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是学习音乐知识的大好时光,因此,对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搞好中学音乐教学的需要,也是中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那么,应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掌握较多的音乐知识

掌握较多的音乐知识是提高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础,如果中学生不具备相应的音乐知识基础,要想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也是天方夜谭。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采取措施。

对于教师来说,要努力教授学生较多的音乐知识,不仅需要自身掌握过硬的音乐知识素养,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对于前者来说,教师要努力学习音乐专业知识,深化音乐知识的研究,最基本的要对乐理和音乐背景方面的知识精通,这样才具备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对于后者来说,就需要教师虚心向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学习,通过各种良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必须从自身着手,原因在于,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如果自己不认真去学习,是不可能真正地培养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的。作为学生,一方面要真正意识到音乐欣赏能力对自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习惯等去尝试新的音乐能力培养方法。只有思想上重视、行为上努力,学生自主提升音乐欣赏能力的积极性才会有效增强,这对于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有着极其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让学生丰富自身文化修养与生活体验

文化修养与生活体验也是培养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音乐作品的创作来自于生活,学生只有从生活中找寻灵感才能真正地感悟到音乐的魅力,也就能相应地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了,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生活。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来自于生活,比如,苏教版八年级第一单元中的《青藏高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作品都是从生活中得出的。要做到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生活,比如,在让学生演唱《青藏高原》时,可以让学生边演唱边闭上眼睛去想象高原的美景,在这种想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感悟到音乐中的生活元素,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2.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音乐。音乐教学本身就是开放的教学形式,对此,教师可以经常性地把学生组织到郊外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在生活中感悟音乐的机会,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比如,在让学生欣赏苏教版中学教材中的《天堂》这首乐曲时,就可以采取郊外教学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寻找自己心目中的天堂,进而配合音乐的词谱去感悟《天堂》的美境。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音乐灵感,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总之,要想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在掌握较多的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生活感悟能力,特别是要让学生具备音乐与生活结合的能力。通过长久的训练,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桂华.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J].大家,2011(11).

[2]黄爱文.浅谈音乐欣赏[J].当代教育科学,2007(Z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

9.浅谈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 篇九

一 中国古代的乐器

中国古代的乐器,相传在公元前三千年伏羲氏创造了琴与瑟,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一千年;公元前2500年颛顼时期造出了鼓;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而到了夏、商、周时期,则为三代盛行铸钟,尤以周代为最,且分为特钟和编钟两种;周代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发明的乐器也多,如馨、搏、竽;秦代主要是造筝。从西域,沿着丝绸之路传来的乐器有:琵琶、箜篌、羌笛、胡笳等。据统计,中国的民族乐器多达1000余种,共分为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四大类,具有风格各异、演奏形式 多样的特点。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河北吹歌、西安鼓乐、舟山锣鼓、新疆十二木卡姆和西藏弦子等。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唐代伎乐人乐舞图》真实展示了1000多年前庞大的宫廷乐演奏的情景。

二 古典音乐乐器音色

古人在演奏乐器时特别讲究氛围,必定先焚香沐浴,净心调神,这与佛教文化似出一源,体现了中国乐器的深邃性和高贵不可亵渎性。中国的古乐器是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屡屡不绝,余味无穷。

中国乐器的音色历来注重个性化,强调不可替代性。凡是在历史上被淘汰或没有得到长久传承或普遍使用的乐器,大都是因为其音色与其他乐器相似。如瑟因其音色与筝和箜篌相近而几乎绝迹,排箫因其与洞箫相近而失传多时。因而好的乐器都有各自的品性特征。

三 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特点

1.旋律与和声:

中国古典音乐虽然很早已经掌握七声音阶,但一直偏好比较和谐的五声音阶,重点在五声中发展音乐,同时将中心放在追求旋律、节奏变化,轻视和声的作用。中国古典音乐好像是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2.场面与气势:

中国古典音乐似感情流露,委婉缠绵、细水长流,很多是独奏或者“琴瑟合奏”“琴箫合奏”,场面不大,让欣赏者仔细品味、得以慧悟,如同知己之间的交流、密闺之中的私话。3.听觉与领会:

中国古典音乐是心灵的艺术,讲究天人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有混沌不清的感觉,感到不好懂,但静心凝听股股韵味幽然而来,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微妙含蓄、意味深长而难以言达。

不难理解,中国的古典音乐犹如中国的茶,它的味道、意境是那样的幽玄,内涵是那样的博大精深;它与其他音乐都有所不同,是在舒缓中隐含着激情,是在平淡中深透着真挚„„

四 中国古代文化与古典音乐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记谱方法是用宫商角子羽这些文字来记谱的,包括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有谱的,在儒家文化统治的时代,艺人一直处在三教九流的最底层,所以那些中国古典的个种艺术形式都只是用一种文学的形式流传下来。这样的历史背景直接导致中国古典音乐与中国的诗词歌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许多古典音乐的意境只是存在于某一特定的自然境界和生活场景中,也正是这种独特性,才影响了经典古典音乐的独创力和影响力。因此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音乐的融合成为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一个特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清明》,刘禹锡的《竹枝歌》,柳永的《蝶恋花》,王维的《阳关曲》《陇头吟》,秦观的《鹊桥仙》等。其中有的作为民歌在民间长期流传,有的则被琴家所吸收,以琴歌形式被保存了下来。

五 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仔细品赏音乐表达的感情及意境 对优美的音乐作品,任何文字的诠释都是苍白无力的,文字难以完全具体地表达或描述音乐那丰富多彩的内涵。因此,要深入理解音乐那美妙的意境,必须细心、反复地听辨旋律,体味其中奥妙,唤起我们对某种情绪、某些画面、某个生活片断或者是有关故事的理解和联想。当古琴、古筝、笛子、二胡、琵琶、大鼓等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自你的音箱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地感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山、水、落叶、冬雪„„那是千古的生命里的一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觉,那是你从未领略过的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十面埋伏》是中华古典音乐的精华部分,传统琵琶曲之一,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是一部以历史背景为创作原材料的古典名曲,全曲分十三个段落,三个部分,环环相扣,气息相通,整首曲子宛如天成,气势滂沱,紧张处飞鸟禁声,游鱼沉底,杀气腾腾。《十面埋伏》是琵琶曲中的精华,领悟了《十面埋伏》的全部,琵琶曲中的种种玄机也就昭然若揭了。而当你明白了琵琶,领悟了琵琶,那么你也将站在琵琶拨动的弦间窥见音乐最深处的奥秘,音乐的灵魂是不分彼此的。胡琴和横笛不同的只是地域和音色,而它们承载都是演奏者最动心、最动听的灵魂声音„„而且领悟了《十面埋伏》中的意境就不难领悟《平沙落雁》中的“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当然也就可以领悟《高山流水》中知音难觅人生无欢的悲伤。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不仅来源于音乐的音 响,也来源于与音乐相关的文化和具体的形象。《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琵琶古典音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除音乐因素外,乐曲还渗透一下及方面的文化知识:《春江花月夜》是根据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具有中国古典音乐美的特征,标题借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诗句,具有古诗典雅的神韵,《春江花月夜》的音乐优美,清新,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唐代同名诗中“潾潾碧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的诗句,好似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卷。它的审美意境同中国的山水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石涛的《秋江面景》等,可以丰富音乐的想象。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如电子琴,管弦乐合奏,民乐合奏,使我们可以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音乐与诗歌的意境相辅相成,增强了对音乐的审美感受。

《夕阳萧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乐曲采用渔民和樵夫对话的方式,题材集中精炼,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中悠然自得的神态。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使人形象地联想起渔樵生活的情景。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是根据汉代以来流传的同名叙事诗而创作的琴曲,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首杰出的古典名曲。原诗作者一说为蔡文姬,但《后汉书·蔡琰传》中未见记载,故难以定论。其音乐为唐人传谱。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乐曲以十分感人的乐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土的深沉思念及骨肉离别的痛苦感情。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中国传统音乐中,同名异曲、异曲同名的现象很多,乐曲各个版本的历史渊源与流变往往需要艰苦的考证。比如,《汉宫秋月》就有琵琶曲、二胡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不同版本。

此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阳春白雪》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和《白雪》,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姓庐,名莫愁。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乐曲产生的年代没有确切的史料可以说明。唐代显庆二年(657年)吕才曾依琴中旧曲配以歌词。《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周六5,6节

谈 谈 如 何 欣 赏 中 国 古 典 音 乐

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号:

名:

指导老师:1202314053

10.浅谈音乐欣赏中的策略运用 篇十

【摘要】音乐欣赏是教师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也是幼儿感官、想象、记忆等各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多实践、多反思,把一些好的策略运用到自己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来,让幼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让自己得到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欣赏策略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221-02

音乐欣赏,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它是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开阔幼儿音乐眼界,接触更多音乐作品,愉悦感官,丰富音乐经验,发展想象、记忆、思维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

一、做好活动前期的生活经验准备,为欣赏音乐作品打好基础

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离不开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因此,丰富幼儿有关的知识经验是幼儿对音乐产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教师在进行欣赏活动之前,应了解幼儿在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是否欠缺,如有不足要设法组织一些活动,如让他们观看图片,给他们介绍有关知识、讲讲故事甚至外出参观等,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懒羊羊减肥》活动之前,给孩子们讲了故事《贪吃的小老鼠》,让他们知道贪吃又不爱运动会变成大胖子,以及胖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不便,同时又给他们看了一些肥胖危害的图片。这样在活动中老师不用过多提示,孩子们就能表现出胖子的特征,而且很自然的想到要去减肥,还想出了减肥的很多方法,这对他们在B段自己创作运动图谱很有帮助,大大降低了创作难度。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让幼儿更好的感受音乐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良好的情境与氛围,才能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才能自然而然地将幼儿带入到音乐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活动的目标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通过气氛渲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情为之而动,联想为之而生。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懒羊羊减肥》,活动前布置了一个羊村的场景,孩子们刚进入活动室马上就被它吸引了,自然而然地将幼儿带入到音乐的情境中,孩子们在这种氛围中想象和联想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以故事情节贯穿始终,便于幼儿理解音乐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或是描述的某种场景,有的适合幼儿去理解,有的则不太适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根据音乐特点和幼儿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或自编故事,帮助幼儿在音乐和故事情节、角色间建立一定联系,实现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故事要尽量做到,内容短小、角色与情节不宜过多,情节与音乐特点贴切,便于幼儿理解。有了故事后幼儿对音乐会有初步的印象,再欣赏音乐就很容易进入情境之中,这样既能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又能将幼儿带入音乐情节之中。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懒羊羊减肥》,根据音乐的变化创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羊,它的名字叫懒羊羊。因为吃的太多,又不爱运动变的很胖很胖。它一步一步的走,走的很慢很慢,实在走不动了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它抬抬这只胳膊抬不动,又抬抬那只胳膊也抬不动,抬抬这条腿抬不动,又抬抬那条腿还是抬不动,它累的摊到在椅子上。它打了个嗝,又打了个嗝,“不行太胖了,我要减肥!”于是它活动活动身体,开始做运动。它觉得这样还不够,于是它又去爬山,它爬了一座又一座,一座又一座。在声形并貌的讲述之后幼儿很自然的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了解音乐中的变化,这种方法不仅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而且让幼儿渐渐的对音乐感兴趣,喜欢上音乐欣赏活动。

四、巧妙设计图谱,让幼儿直观的感受音乐

图谱是音乐活动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适宜的图谱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直观的再现于幼儿面前,实现音画沟通,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特点的理解。在音乐活动前,教师应先细致地分析及研究,通过对音乐特点的认识,有意识地设计图谱,图谱中符号的数量、变化次数、行数要与音乐曲式结构相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图谱的作用是将抽象的音乐直观的再现于幼儿面前,起到促进学习的目的,而不应因图谱的繁杂,使幼儿在头脑中进行新的符号转换,使学习更加复杂,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尽量将图谱直观化、简洁化、生动形象化,使幼儿便于理解。另外图谱的运用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发挥幼儿自由探索的主体性,达到通过教师教,逐渐过渡到幼儿主动地学的目的,有效的帮助幼儿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懒羊羊减肥》,事先反复听反复琢磨音乐的特点和结构,根据音乐编好故事后再琢磨什么样的乐句配什么样的图谱,尽量做到将图谱直观化、简洁化、生动形象化,使幼儿便于理解。活动中发现有了图谱幼儿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音乐,而且教师还能很好的退位,让幼儿自己看图谱去表现音乐。

五、运用肢体动作,让幼儿尝试去表现音乐

活泼好动,善于表现是每个幼儿的特性。因此,待幼儿理解、领悟音乐之后,我们就应该根据音乐的性质和特点,设计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的旋律、内涵、曲式结构等,引导幼儿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懒羊羊减肥》,两次活动我都让孩子们动了起来,他们都很开心。不同的是,第一次活动时,我是单纯用游戏的形式,带着他们用动作去感受音乐,由于游戏的分量偏重,所以活动中孩子们只顾跟着我玩,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少了,更无法做到自己去表现了。第二次活动中,我编了个故事,让他们根据故事先感受音乐,然后出示图谱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音乐,最后再让他们看着图谱听音乐去表现,一步一步的增加难度。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再去创造、想象,进而感受、理解,最后尝试表现音乐。

11.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 篇十一

关键字: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1

一、引言

每个人刚出生时都没有审美能力,是伴随着生活实践不断的培养起来的,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不能缺少审美教育。说到审美教育其方式多种多样,而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欣赏教学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音乐欣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热爱、感知、理解、欣赏音乐美的能力。欣赏是一种精神活动,下文结合自身体会,粗浅的谈谈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供参考。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关科学研究的结果显示,人在听到悦耳音乐的时候会刺激大脑皮层,同时神经系统也会变得十分兴奋,外在表现为精神焕发。对于小学阶段而言是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审美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经常让学生欣赏音乐的美,同时通过唱歌练习让学生得到身心的美的熏陶。

2.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

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的左脑负责逻辑思维,右脑负责形象思维,因此,也有人将右脑形象的叫做音乐脑,从中可以看出创造能力与音乐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思维的梳理,有效而平衡的发展了左右脑,提升了学生的智能素质[1]。

2.3丰富学生的情感。

音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感艺术,它能够通过人们的听觉直接作用到内心当中,这个过程不需要任何媒介来辅助,直接让人产生情感。喜怒哀乐是音乐的表层情感表达,更高一级的音乐情感表达则体现在审美与情理等方面。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能够极大的丰富他们的情感,同时也能够为提升审美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学生的情感丰富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2]。

三、运用音乐本身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的美在于它的本身,而许多教师刻板的在教学中强调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和情感内涵,让学生被动接受这些音乐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当运用生动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音乐及背景知识,随后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艺术的体会和艺术要素的运用,从而了解作品的艺术之美。课堂上应当尽量用音乐本身去阐述音乐知识,同时还可以进行多个作品的同时欣赏,通过比较和联系,了解他们的审美特质和不同的处理方法。

音乐欣赏教学应当更注重“听”本身的重要性,因而可以让学生听着音乐进课堂、起立、问好以及坐下等。教师可以通过演奏、录音播放等形式放来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同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学生练习环节,让学生能够跟着音乐律动起来从而更好的感受音乐、激发学习兴趣[3]。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音乐素质、乐感的培养

通过音乐本身的欣赏和分析,要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中的情绪、乐器、曲式结构等的感知、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地区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情绪,学生从欣赏和分析中能够逐步形成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进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作品往往都是中外有名的音乐著作,这对学生来说往往存在距离感,因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时代精神较强的作品进行教学欣赏,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乐感是一种感受、理解并表现音乐的综合能力,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感知作品内容,并能够结合作品进行联想,能够真切而深刻的感知音乐中形象的能力。总之,教师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学生音乐素质、乐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五、运用多种活动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感知美和鉴赏美的基础上进行表现和创造美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和升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歌曲演唱、角色扮演等,并在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什么样形式、情绪、声音以及乐器等使演唱和表演更加完美。此外,在教学中要多创造一些学生参与、练习音乐的活动机会,可以让一些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让每个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培养自信心与合作精神。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带一些自认为好听的音乐资料进行课堂欣赏,还可以在教室中开辟音乐园地等形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审美能力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4]。

六、做好课前准备,注重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的应用

为了有较好的音乐欣赏效果,充分的课前准备十分必要,对于同一作品可以运用图片、录像、幻灯片以及挂图等多种资料来加深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电教技术已经走进了课堂之中并获得了欣喜的效果。计算机网络使得在课堂上寻找、播放音乐歌曲、视频资料变得十分便捷,这样的工具给学生们的音乐欣赏提供了优美的背景画面,也得到了较好的意境效果。学生理解音乐也变得更加容易直观,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教师的教学也变得更加清晰有趣,画面感十足,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共鸣[4,5]。

七、結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前进,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欣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激发学生审美兴趣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审美乐感和感知美、理解美的能力,并且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人格。

参考文献:

[1]曹秀娟.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2.(09).

[2]李宇飞.科学的评价是促使学生进步的动力---小学音乐学科评价初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01).

[3]李飞飞. 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张盼杰.刍议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07).

12.如何上好一堂中学音乐欣赏课 篇十二

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重要性,措施

一、音乐欣赏课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音乐欣赏课是从音乐课程中所分离出来的。近几年, 随着新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进度的加快, 众多中学开办了音乐欣赏课程, 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从而实现学生文化素养整体性提升的最终目的。音乐是一门艺术, 其形式、内容、风格、演奏技巧千差万别。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精神的寄托。不同的音乐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音乐荡涤了人的灵魂, 触碰到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位。当人们的情感与音乐作品的情感达成共鸣时, 人们内心的情感色彩将会在音乐中得以晕染, 其思想境界将上升到一个高度, 这个高度决定了行为的高度。因此, 音乐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也是深远巨大的。对于中学生来说, 一堂好的音乐赏析课可以激发其音乐赏析的热情, 提高其学习兴趣, 丰富其情感世界。此外,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领悟力、想象力、赏析能力会实现较大的提升。在音乐赏析中, 学生对音乐类型、演奏方式、曲调风格等都能够有充分的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学生音乐知识的汲取面更加的广泛, 其对音乐热爱的情愫在原有基础上得以进一步加深。由此可以看出, 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对于中学生的学习及成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措施

(1) 选取适宜的欣赏曲目,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传统的音乐赏析课中, 教师对欣赏乐曲目的选取大多是依据个人喜好。因中学生与教师的欣赏水平存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教师所喜爱的曲目对与学生来说却是生涩难懂的。因此, 教师在欣赏乐选取的过程中, 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对该年龄段学生的理解力、欣赏力和领悟力有充足的了解, 选择学生所熟知的、欣赏价值较高的一些音乐曲目, 比如莫扎特的《小夜曲》, 贝多芬的《第三命运交响曲》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曲目将学生的思绪带到了浓烈的演奏氛围中来, 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拉近了音乐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 学生的思绪徜徉于灵动的乐海之中, 学生对音乐的陌生感随之崩塌。在反复的乐曲欣赏中, 学生音乐的赏析能力大大提升, 其音乐鉴赏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师在曲目选择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 同时还需将所选的曲目与学生的情感世界相结合。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发育及心理发育的起始阶段, 因此, 教师需为学生选取积极向上且情感色彩浓重的欣赏乐, 使得学生的情感与音乐情感产生共鸣, 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加深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此外, 欣赏曲目的选择还需具有时代性, 对于中学生来说, 流行曲目受到其高度追捧和热爱。因此, 教师应结合学生这一心理, 在音乐欣赏课程中, 适当的融入一些流行元素, 以此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 加强学生对音乐赏析课的喜爱。教师可以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 教授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打拍子的技巧。学生在多变的节奏中, 能够很好的体会到乐曲节奏的美妙变化。

(2) 实现“演”与“听”二者的有机结合

在传统的音乐赏析课程中, 教师将学生固定在座位上, 保持良好的坐姿, 仔细的聆听所播放的曲目。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大大的限制, 音乐欣赏课的氛围因此被凝固, 刻板无趣的氛围使得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产生了无聊、慵懒、抵触的心理。因此, 笔者建议, 在音乐赏析的课堂学习中, 教师应当允许学生选择适宜、舒适的聆听姿态。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曲目的节奏演绎不同风格的肢体动作, 边听边唱、边听边舞、边听边演奏等方式都可被教师所采纳。例如在欣赏《天鹅湖》曲目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曲目的理解, 演绎出天鹅湖中天鹅高傲、纯洁的特征。在音乐欣赏结束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刚刚所倾听的曲目结合自身的情感因素对曲目中的思想情感进行生动具体的阐述, 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提高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领悟能力。教师要想活跃音乐赏析课的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师可以采用模拟伴奏的教学方法。教师针对下一堂课中所要欣赏的曲目内容及节奏特色, 要求学生自行制作打击乐器。再或者,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交响乐团的队形进行排列, 让学生担任演奏乐器的职能, 在学生的面前张贴乐器名称, 安排一位学生扮演指挥官。一切安排妥当之后, 教师播放音乐曲目, 学生根据指挥官的指挥和曲目中的乐器演奏, 使用肢体语言模拟现场演奏。对于硬件设置较好的学校来说, 可将模拟演奏变为实际演奏。教师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 可以使用摄像机等视频录制工具, 将学生的课堂表现拍摄下来。课下将短片放映给学生, 让学生知晓自己的课堂表现。在趣味性十足的重放中, 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更加的准确, 其对曲目情感的领悟更加透彻。与此同时, 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喜爱程度更加的深入, 这种心理有助于学生音乐赏析水平的提升, 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也随之轻而易举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霞.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的艺术处理[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3 (06)

上一篇:棋牌大赛策划下一篇:八年级物理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