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设计》优秀教案

2024-12-22

《运动与设计》优秀教案(精选17篇)

1.《运动与设计》优秀教案 篇一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海阳四中

牟岩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热力环流形成及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气的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明确人类活动应趋利避害,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应用

2.理解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及风力、风向的判定 3.学会对等压线图的判读。教学难点: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教学方法:

采取边讲解边画图的方法,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难懂,要想让学生弄的明明白白需要下一番功夫。本节内容涉及到初中和高中的物理知识,更不好懂。要想讲好、讲透真不容易。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让我们欣赏一下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同学朗诵。白天,当我们面朝大海,风是从哪里吹来的?请同学们欣赏这幅照片,分析少女的头发被风吹拂起来此时盛行什么风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发生的条件是什么?这节我们就来完成这个问题的研究-------大气的运动。展示学习任务及学习方法

学习大气的运动,就先从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开始。板书 一 热力环流

现在让我们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1.假设地面上A、B两点,分别受热、冷却,根据热胀冷缩原理,A、B附近的大气将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

(受热处空气由于受热膨胀,密度变小,空气将上升向周围扩散;冷却处的空气由于冷缩,空气密度变大,将下沉。)

2.由于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由于空气的上升向周围扩散,使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变小,形成低气压;而对应的高空由于空气的不断流入,空气密度相对增大,形成相对于周围同高度大气层的高气压;同理,冷却处,由于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而对应 的高空,空气密度相对较小,形成低气压。)

3.同一高度处,由于高低气压的差异,空气在水平方向上又将如何运动?

(在同一高度,由于高、低气压存在,导致空气在水平方向上,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小组讨论,呈现一组答案,老师总结)

小结:大家观察,刚才所绘制的两条垂直方向上的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及两条水平方向的大气运动,就组成一个“圈”,这就叫做大气的“热力环流”。大家一起归纳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请大家完成导案上的问题(结合课本P38第一自然段)1.根据地面冷热状况绘制热力环流图

2.大气的运动按方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平常所说的风,是指大气______运动。

学习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那么可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热力环流应用于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的热岛环流。

根据下图信息,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分别绘制此时的盛行风。(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导学案上画)

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分别绘制此时的风向,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于海洋,陆地上为热源,根据热力环流成因,盛行海风。)

那么,开始上课展示的少女面朝大海的长发被风吹拂,此时盛行的是—海风,应发生在一天中的白天了。夜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降温慢,成为热源,根据热力环流成因,盛行陆风。

随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城市的“热岛效应”,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绘制城市热岛效应的环流图。(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导学案上画)

探究:根据所学热力环流知识,为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应如何进行合理布局?如果想植树造林呢?

刚才学习了热力环流,在热力环流图中有两支水平运动的气流,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也就是近地面风和高空风,通过观察发现,不论是近地面风还是高空风,大气都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说明在水平方向上高、低气压间存在一个力,这个力叫什么名字,它对风的形成又起着怎样的作用?除此之外,风还受哪些力的影响?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板书)结合课本(P39)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1.气压梯度: 2.气压梯度力

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促使大气由____气压区流向____气压区。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受一个力、3 1.受一个力①由高压指向低压②垂直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hpa1006低压等压线10081008高压1010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 受两个力、2、受两个力的作用(高空中的风)风向与等压(hpa)***610081010地转偏向力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北右南左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受三个力

3、三个力(hpa)***610081010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形成一个夹角(斜交)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相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的风(北半球)的作用下风的形成,给出风向的判断方法。直接跟一练习,并用冬季风图进行讲解,加强学生风向的画法和风向的判断的训练。本节小结:

形成热力环流海陆风应用城市热岛环流山谷风近地风高空风大气运动水平运动—风成因及风向分析 之后做当堂检测题。

当堂检测题

(一)选择题

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甲图中盛行海风时,对应乙图中的时间段是

A 16时至次日8时

B 8时至16时

C 18时至次日6时

读图回答3-4题。

D 6时至18时

3.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如果仅考虑城市热岛环流,则厂址的位置不能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A 市区

B 郊区

C 远郊

D 农村

(二)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下题。

1.N地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

2.M、N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探究:

资料:山谷风的成因

谷风山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弱时,山区白天地面风从谷地吹向山坡;晚间地面风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环流。形成机制:白天,山坡空气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增热强烈,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迅速降温,而谷地中同高度空气冷却较慢,因而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

练习:

1、地面因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下面图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2、(2013浙江高考题)拉萨河流城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下题。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 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 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 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2.《运动与设计》优秀教案 篇二

今天梨园屯和干集两镇相较:梨园屯镇规模仍不如干集大, 人口仍不如干集多。总体经济水平差别不大。近代, 梨园屯名气远远超过干集, 甚至一些历史学家也将发生在干集、蒋家庄的历史事件误为梨园屯, 这与梨园屯发生的那场旷日持久的教案有关。

梨园屯的民教矛盾起于拆庙建堂之争。教案的详细经过已有方家专文论及, 不再赘述。笔者就这一教案的特殊性作一浅析。

1.西方势力特别是教会势力从一开始就介入庙堂之争, 并直接引发民教矛盾;之后又多次给地方政府施压, 干预地方司法, 袒护教民。传教士斯格瑞格勒受教民请求, 提出分割玉皇庙、义学及土地等公产;并亲自出面, 梨园屯的“头面人物们同意分庙产。接着得到了冠县知县的批准。”[2]说明洋教士亲自出面, 梨园屯的“头面人物们”才同意分庙的。此后, 传教士梁多明在庙基上建教堂, 这就违反了《中法北京条约》及总署关于外国人在华传教的有关规定, 此事导致了民教冲突的开始。光绪十三年 (1887) 春, 传教士费若瑟又在庙基上扩建教堂, 民教矛盾进一步升级。到了光绪十五年 (1889) 十月, 法使又依据方济各会山东主教马天恩的要求, 坚持按照同治年间所立分单, 在原庙基上建堂。在此期间, 汉教民众数次拆堂建庙。1890年法国公使李梅多次催促山东政府“妥速完结”梨园屯一案。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梨园屯教案自始至终都有西方势力特别是洋教势力插手, 地方官在他们的重压下, 为平息事端免不了袒教抑民。

2.由于处理教案不力, 洋教势力不断向清政府施压, 致使山东巡抚和冠县令不断易人;而且在审断梨园屯教案中, 官员多少都有个人意识、情绪在其中;洋教势力的干预时急时缓, 也影响了地方官员的正常审断。甚至同一位官员在不同时期, 对梨园屯教案的审断也出现前后矛盾的结果, 如何士箴等人。在处理教案过程中, 地方官员有惧怕洋教势力, 袒教抑民者, 如韩光鼎、何士箴 (前期) 、李秉衡、洪用舟、福润、曹倜等。也有仔细分析案情, 从时势及民教长期共存角度出发, 以实际情况断案者, 如任道镕、何士箴 (后期) 等人。这些官员毕竟受过儒学真义的教化, 面对教会势力和汉教民众, 这些人还没有完全忘记一个基层官员最起码的职责——民之父母, 尽管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3.十八村绅耆开始就受到洋教势力的压力, 同意分割梨园屯庙基等公产, 正是这一妥协埋下了祸根。洋教士在玉皇庙基建教堂, 绅耆们始料未及, 转而置身家性命不顾, 进行顽强抗争。致使文生王世昌等六人入狱, 人们称为“六大冤”。之后, 当各级地方官均站在教会一边, 并对绅耆们“晓以利害”时, 他们退却了。

4.梨园屯教案的复杂性, 同当时意大利、法国争夺在直东交界一带的护教权有关。除冠县十八村外, 直隶的飞地尚有邱县十八村、临清十八村等, 这种特殊的地理区划使直东交界一带的护教权很难截然分开。如梨园屯最早的奉教者是到直隶威县赵家庄教堂奉教。十八村是天主教方济各会的传教区, 而直隶威县是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区。方济各会传教士多属意籍, 但是意籍山东主教马天恩主张教区应由法国政府继续保护。意、法两国为争夺这一带的护教权, 导致梨园屯教堂频繁更换教士, 这也是梨园屯教案旷日持久的原因之一。当然, 教会要占据的是玉皇庙——汉教民众奉祀最高尊神的场所, 就这一点而言也很难达到目的。在华北各地, 教会占据其他场所多能遂愿, 然而占据庙产时往往不能得逞。

5.十八魁崛起后能坚持与教会势力抗争, 同梅花拳 (义和拳) 的声援密不可分。当地方官员屈服洋教势力, 与十八魁为敌时, 正是十八魁同梅花拳众一起, 发动了针对洋教势力的冠县蒋家庄起事。

光绪二十四年九月, 清兵到沙柳寨搜寻梅花拳首领时, 顺手摭拿村民牛肉, 因此与沙柳寨村民发生冲突。梨园屯教案民气压抑太久, 清兵又到沙柳寨抢百姓牛肉。二者最终导致冠县、威县等直东交界一带拳民聚集, 情绪难以控制。阎书勤、姚文起、赵三多等于1898年10月在冠县蒋家庄树起“助清灭洋”大旗, 揭开义和团运动大幕。《重修威县志》载“二十四年秋沙柳寨义和拳民赵三多率拳民扰乱城东一带村庄。先是冠县梨园屯村义和拳民与天主教民因庙地起争端, 激成事变”[3], 对义和拳首义的时间和原因作了准确记载。冠县蒋家庄首义应该是梨园屯教案和清兵到沙柳寨摭拿牛肉共同促成的。

梨园屯教案因其特殊性, 变得旷日持久, 特别是“十八魁”崛起后, 带领广大教民与洋教抗衡, 并得到赵三多及直隶梅花拳众的支持, 把抗教斗争不断向前推进, 并共同发起冠县起事, 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大幕。

参考文献

[1]道光十年修.冠县志[Z].卷二建置志

[2]狄德满.梨园屯教案和义和拳的起源[J], 义和团研究会通讯总第16期, 1992.

3.《运动与设计》优秀教案 篇三

摘 要:为了分析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运动学参数与成绩的相关性,发现与抓举成绩显著相关的运动学指标,并建立与抓举成绩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采用德国Simi Motion 9.01三维录像解析系统,对2013年全国举重锦标赛15名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48~58 kg)成功的抓举动作进行三维分析。结果显示:1)提铃伸膝阶段髋变化幅度(r =0.438)和提铃伸膝阶段杠铃上升高度百分比(r =0.436)与抓举成绩呈低度显著正相关;提铃伸膝阶段杠铃上升高度(r =0.627)、发力阶段躯干变化幅度(r =0.597)和杠铃垂直速度最大值(r =0.571)与抓举成绩呈中度显著正相关;提铃引膝阶段杠铃前后摆动距离(r =-0.626)、杠铃最高点杠铃与肩关节水平距离(r =-0.644)、下蹲支撑阶段时间(r =-0.500)和发力阶段时间(r =-0.627)与抓举呈中度显著负相关;2)抓举回归方程Y =104.550-80.741χ1+291.721χ2-2.350χ3-0.359χ4 +24.832χ5(χ1:铃最高瞬间杠铃与肩关节水平距离,χ2:伸膝提铃杠铃上升高度,χ3:伸膝提铃杠铃前后摆动距离,χ4:伸膝提铃躯干变化,χ5:惯性上升杠铃上升高度)。

关键词:抓举;女子;运动学分析;相关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G8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3-0078-05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natch performance and kinematics parameters, find out the kinematics indicators influencing snatch performance, and establish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snatch performance, we adopted the German three dimensional video analysis system Simi Motions 9.01 to analyze the snatch movements of 15 women weightlifters (48-58 kg)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National Championship 2013. Results: 1) At the phase of lifting barbell and stretching knees, the rangeability of the hip and the percentage of the height of barbell lift had minuent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natch performance; the height of barbell lift at the phase of lifting barbell and stretching knees, the swing distance of the barbell at the phase of preparation, the rangeability of the trunk at the phase of exerting force, and the maximum vertical speed had moderat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natch performance; the parallel distance between barbell and shoulder joint, the time of the crouch supporting phase, and the time of force-exerting phase had

举重是中国奥运会优势项目,尤其是女子小级别。抓举在举重比赛中首先进行,其成败至关重要。相比挺举,抓举是考验运动员技术的环节[1]。目前关于女子抓举动作的运动学研究,只是探讨了优秀运动抓举特点[2],或比较了优秀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的差异[3],或成功与失败动作的对比[4]。未研究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成功抓举技术运动学指标与成绩的相关性。鉴于此,本研究现场三维拍摄了2013年全国举重锦标赛上(48 kg、53 kg、58 kg和63 kg)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成功的抓举动作,分析影响运动员抓举成绩的运动学参数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将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和完善抓举技术,丰富我国女举技术理论。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全国举重锦标赛上15名小级别,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等级均为健将。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2167±195岁,体重5476±572 kg,本次研究受试者抓举平均成绩为10120±738 kg。其中48 kg级4人、53 kg级4人、58 kg级3人、63 kg级4人。[FL)]

3 讨论

3.1 运动学参数与抓举成绩相关性

前人的研究证实了抓举各个阶段运动学参数的规律及特征,本研究从运动学参数与抓举成绩的相关性角度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与成绩呈显著相关的运动学参数,而与成绩不呈显著相关的参数不在此次讨论范围内。

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抓举的提铃伸膝阶段运动员需把杠铃提升至膝部,杠铃重心尽量贴近人体重心,进而减少提铃时刻重力矩,为后面的提铃引膝做准备。该阶段人体利用伸膝、伸髋的力量使杠铃获得一定的初速度和适宜的高度,是后续发力的必要条件,同时要求运动员躯干与地面的相对角度不变,目的是为后续阶段力量传导提供基础。本研究发现,该阶段髋关节变化幅度与成绩呈低度显著正相关(r=0.438),而躯干、膝关节变化幅度未发现类似的结论,说明了提铃伸膝阶段髋关节伸展幅度的重要性。另外,提铃伸膝阶段杠铃上升高度百分比和杠铃上升高度均与成绩呈显著相关。抓举要求杠铃上升有一定的高度,以往的研究强调在发力和惯性上升阶段杠铃上升的高度,有利于下蹲支撑的完成[5],但未分析过在提铃阶段是否同样重要。本研究发现提铃伸膝阶段杠铃上升合适高度同样影响抓举成绩。

[JP2]提铃引膝阶段运动员需伸髋、展体和屈膝来完成,由于引膝和送髋使杠铃重心和人体重心接近,继而减小了重力矩。该阶段人体膝关节的前引和回屈使大腿前群肌重新拉长,为膝关节伸肌群发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另外,人体躯干、髋关节通过快速前屈后伸增加杠铃的上升动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提铃引膝阶段杠铃前后摆动距离与成绩显中度显著负相关。抓举强调“近”,如杠铃重心前后摆动距离小,说明整个提铃过程(杠铃)阻力臂小,15名受试者距离平均值仅为0.02 m。[JP]

发力阶段要求运动员在伸髋、伸膝肌群被拉长后,迅速缩短。该阶段时间要短,目的是充分发挥出肌肉的爆发力。同时,需要运动员积极蹬腿,充分伸髋、伸躯干,耸肩、提肘和提踵,进而延长人体对杠铃的做功距离,增加动能,使杠铃获得较大的向上运动速度,获得适合的高度,为下蹲支撑阶段提供有力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发力阶段受试者躯干变化幅度(r=0.597)和杠铃垂直速度最大值(r=0.571)与抓举成绩呈中度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结果认为该阶段躯干变化幅度相比髋、膝关节角度变化更能影响抓举成绩。而杠铃垂直最大速度越大说明动能越大,人体作用在杠铃上有效功越多。

惯性上升阶段运动员身体已开始屈曲向下,此阶段,需要双手对杠铃施加向上提拉的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此时杠铃也对人体提供一个大小相同的向下的方作用力,有利用与人体快速下降到杠铃之下,为下蹲支撑提供基础。本研究认为,杠铃最高点杠铃与肩关节水平距离(r =-0.644)和发力阶段时间(r =-0.627),与抓举呈中度显著负相关。说明,相比其他运动学参数,发力时间短、最高点杠铃贴近人体将是影响成绩的关键指标。

下蹲支撑阶段是运动员通过杠铃惯性上升的过程,使人体迅速下降以便缩短杠铃上举的距离,同时双臂需迅速支撑杠铃。在保证人体支撑的稳定前提下,需充分屈膝,缩短杠铃的行程。本研究显示,下蹲支撑阶段时间(r =-0.500),与抓举呈中度显著负相关。这吻合了下等要“快”的要求。

3.2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通过建立抓举成绩与运动学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了解影响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比赛)成绩的运动学参数,对科研工作者研究及教练员针对性训练有一定指导意义。

本研究建立的抓举成绩回归方程为Y=104550-80741χ1+291721χ2-2350χ3-0359χ4+24832χ5(Y: 抓举成绩,104550:常量,χ1:铃最高瞬间杠铃与肩关节水平距离(m),χ2:伸膝提铃杠铃上升高度(m),χ3:伸膝提铃杠铃前后摆动距离(m),χ4:伸膝提铃躯干变化(°),χ5:惯性上升杠铃上升高度(m)。决定系数R=0980,p=0023<005,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度好,方差分析P<0001,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意义。[JP]

对回归方程回代分析(表13)显示,15名受试者预测成绩为9957±711kg,回归模型预测成绩与实际抓举成绩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无显著差异(P=0762),进一步说明建立的抓举成绩与运动学参数回归方程有效。但本研究针对的是女子小级别优秀运动员,此方程可能不适合大级别或非优秀运动员。另外,鉴于样本量限制和体重对成绩的影响,本研究未能建立不同级别回归方程,未来需进一步的论证。

4 结论[HTSS]

4.1 提铃伸膝阶段的髋关节变化幅度大、杠铃上升高度百分比高,提铃伸膝阶段的杠铃上升高度高、杠铃前后摆动距离小,发力阶段的躯干变化幅度大、杠铃垂直速度最大速度大、杠铃最高点杠铃与肩关节水平距离短、下蹲支撑阶段时间和发力阶段时间短是影响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成绩重要的运动学参数。

4.2 建立的抓举回归方程为:Y =104550-80741χ1+291721χ2-2350χ3-0359χ4 +24832χ5(χ1: 铃最高瞬间杠铃与肩关节水平距离,χ2 : 伸膝提铃杠铃上升高度,χ3 : 伸膝提铃杠铃前后摆动距离,χ4 : 伸膝提铃躯干变化,χ5 :惯性上升杠铃上升高度)。

参考文献:

[1] 董晋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评价和诊断体系的研究与建立[D].太原:山西大学,2010.

[2] 李建英,季跃龙.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举重冠军抓举技术的运动学参数特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7):60-62.

[3] 王向东,任景萍,徐文泉.不同水平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参数的对比[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6):573-576.

[4] 何茂贵.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特征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5] 王举涛.中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与诊断体系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 2012.

4.篮球运动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的学习机会和平台,使其将知识学习、实践经验、习惯养成、能力培养统筹起来,最终促使其综合能力形成,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给学生以自学自练的时间和表演的平台,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去尝试、去感受、去创造,体会不同的乐趣。

二、教材选择

根据高中男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要求,从兴趣出发,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协调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展现同学的青春活力,并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学习篮球技术中的行进间上篮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过程

1、身体预热部分:以篮球活动为主体,并通过游戏对抗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技能部分:学习篮球的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技术,重点解决该技术中的持球时机、步法等,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3、恢复心律部分及评价:采用结合篮球的一些练习,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使学生进行充分的放松。

四、教学特点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篮球专项活动和有对抗性质的持球游戏活动,再加以教师语言的调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2、学生自主:在学习技能部分,分为六个小组,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的平台。

3、分层次教学进行提高:设立提高组,使学生中接受能力比较强的能够在掌握教师所传授的部分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五、课前预计

全课练习密度预计:45±2%平均心率:135±5次/分。

5.《运动员进行曲》教案设计 篇五

题名称:《运动员进行曲》。

型:音乐欣赏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

指导思想:本教学始终以《音乐程标准》未为依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为主线,以综合性的直观教学为手段,以丰富的教学活动为表现形式,以突出音乐审美为目的,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节拍、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享受参与音乐实践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本是欣赏曲目。《运动员进行曲》是一首雄壮有力,富有朝气的进行曲。它的旋律热情奔放、跌宕起伏,非常有动感,本教学是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情绪特点,了解音乐的主题旋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尝试用不同的表演方式创编音乐。

三、学情分析:

本所针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本册教材的大半,演唱

和欣赏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他们之前的学习中我发现,尤其针对于欣赏,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教师引导的得当,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往往超出老师的预想。

在以往的教学中,当学生听到一首乐曲时,他们能够用各种各样的词组,描绘出丰富的画面,他们的语言感染力总是常常打动我的心。所以在本的教学过程中我安排学生对所听到的音乐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深对运动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演唱主题,快乐编创,增强节奏感。

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运动员进行曲》的情绪和音乐特点。

本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通

过聆听铜管乐合奏《运动员进行曲》,感受其雄壮有力的情绪特点,了解乐曲的主题旋律。通过教师的引导,创编不同的节奏为乐曲进行伴奏。

五、教学重点:

体会音乐的情绪和感觉,进行编创节奏的练习。

六、教学难点:

三个声部的节奏能够准确合奏在一起。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

八、教学流程:

圆角矩形:激趣导入,引入题

《运动员进行曲》教学设计

圆角矩形:快乐欣赏,畅所欲言

圆角矩形:简单歌唱,增进了解

圆角矩形:布置作业,知识拓展

圆角矩形:发挥想象,热情编创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题

师:同学们,老师上之前,想跟大家做个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队列展示。全体起立,向左转,向右转,原地踏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同学们走的太棒了,咱们再来走一遍吧。(老师不喊口号,同学们步伐混乱起来)

师:这位同学,你来说说,你为什么笑了?

生:因为我们走的越来越乱

师:为什么会乱呢?

生:因为老师没喊口号

师:下面我播放一段视频,我们看看为什么真整齐?

(播放视频)

师:为什么视频中没有口号,走的却很整齐?

生答:因为他们是按照音乐的节奏走的。

师:回答的太棒了。视频中的音乐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像这样雄壮有力的音乐,拍子为偶数拍的乐曲都成为进行曲。今天老师带来了另外一首曲子,请同学们听一听。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由学生感兴趣的亲身体验引导他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快乐欣赏,畅所欲言

请同学们完整聆听一遍音响,体会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第一遍对音响的聆听,对音乐的总体情绪特点有了初印象。】

2分不同的主题来听赏,听后畅聊自己的感受。教师把截取好的不同音乐主题按照顺序播放给大家听,播放的同时教师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向学生传递音乐的信息。在每个主题欣赏过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样做不只吸引学生听赏的注意力,同时也开发着学生对音乐无穷的想象力。】

3再次完整地聆听乐曲,并请同学们加上肢体语言来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加深对乐曲的印象和理解。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的快乐。】

(三)简单歌唱,增进了解

对各主题旋律的演唱和之前的“说”穿插进行。【设计意图:有说有唱的方式更符合学生活泼的年龄及性格特征。】

演唱前温习音阶的演唱。【设计意图: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有时容易掌握不准音高,音阶的练习可以帮助他们建立音高的概念。】

演唱各主题旋律。【设计意图:用于欣赏的乐曲,让学生演唱主旋律,可增进学生对乐曲的更深了解。】

(四)发挥想象,热情编创

1启发学生为音乐编创不同节奏的伴奏。将全体学生分为三组。老师出示三声部节奏(模仿乒乓球运动的节奏:“嘟”“乒乓”“乒乓”),并解释节奏包含的意义。在学生清楚了解之后,由三组同学合奏三声部节奏。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自己编创的节奏,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怎样用运动项目作为编排节奏的材料,怎样将这一运动过程编排成不同的三声部节奏。】

2学生自己创编节奏。老师请学生自行创编节奏,以组为单位,开始之前教师要将要求讲解清楚,要求是:a编创不同于乒乓球的运动,譬如跳水等;b编创不同于老师的节奏;小组编创好之后要进行实践练习。比一比看哪个组编创得最精彩,表演得最准确。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编创,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运动项目多种多样,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项目为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

3请小组同学展示他们编创的节奏,老师给与及时评价。

(五)布置作业,知识拓展

大家下后,可以自己搜集一些有关运动的乐曲进行听赏学习,譬如《冲出世界》(香港XX东亚运动会主题曲)、《手指运动》等。

老师在此时还应点出,希望同学们通过本的学习,能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强健体魄。

【设计意图:通过其它运动类乐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十、板书设计:

运动员进行曲

前奏

队伍行进……

主题一

舒展运动……

主题二

奋力拼搏……

主题三

斗志昂扬……

十一、设计特色:

(一)充分显现“欣赏”特点,区别于唱歌

在音乐的日常教学中,通常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唱歌,这类主要

以教授学生学唱新的歌曲为主;一类是欣赏,这类则是让学生以听、欣赏,感受音乐氛围等为主。目前在音乐类的公开中欣赏很少。所以本的特色在于,开发教学中的价值洼地,寻找区别于“唱”的其他教学方式,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激发学生创造力,充分挖掘想象潜力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在本进行一多半的时间点,选择让学生进行编创节奏的练习,对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开发和更深一层的挖掘非常有帮助。节奏的编排不是以简单的“答答”为材料,而是以运动过程中的“嘟”“乒乓”(乒乓球)等仿声词为创编材料,在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紧扣音乐主题,增强基本功能力

6.运动中心天然地基设计与应用 篇六

某运动中心位于体育中心内部东侧。建筑物为三层混凝土框架结构, 设置地下室2层, 地下负一层为游泳池, 占地面积约2880m。该基坑开挖深度约为8.6m, 场地地势较平坦, 地下水位接近地表。该工程场地的基础应采取何种方案才能达到安全、经济且施工快速的效果是建设单位关心的主要问题。2

2. 场地地质情况

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分为人工填土层、冲积层、坡积层、残积层及基岩。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强风化岩、中风化岩及微风化岩。

地下水埋深1.80~2.50m, 场地内地下水水量丰富, 补给来源主要是靠大气降雨, 有一定的侧向补给。场地地下水在弱透水层中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对钢结构物具弱腐蚀性。

3. 地基强度计算

天然基础的地基强度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Pλ为地基强度;γ为基础底部持力层的容重, 水下取浮容重;γ0为基础底部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容重;2a为基础宽度;h为基础底部的埋置深度;c为基础底部持力层的粘聚力;Aλ、Bλ、Dλ为与基础底部持力层内摩擦角φ及危险度λ有关的函数, 0≤λ≤1;当λ=0时, 表示地基处于临塑状态, 当λ=1时, 表示地基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根据地质资料, 本工程的持力层有以下二种: (1) 粉质粘性土, N=15击; (2) 粉质粘性土, N=8击。根据地质资料的土工试验及以往同类工程的经验, 各持力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及其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具体计算如下:

(1)粉质粘性土,N=15击:

c=40k Pa,φ=20°,浮容重γ=8.0k N/m3,γ0=8.5k N/m3, 2a=3m, h=2m,则:

λ=0时, Aλ=0, Bλ=3.06, Dλ=5.66;

λ=1时, Aλ=1.70, Bλ=6.4, Dλ=14.84;

计算得出,Pλ=0=278k Pa;Pλ=1=743k Pa。

取粉质粘性土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98k Pa,地基安全系数最小为k=3.75。

(2)粉质粘性土,N=8击:

c=30k Pa,φ=18°,浮容重γ=8.0k N/m 3,γ0=8.5k N/m 3, 2a=3m, h=2m,于是:

λ=0时, Aλ=0, Bλ=2.73, Dλ=5.31;

λ=1时, Aλ=1.27, Bλ=5.26, Dλ=13.10;

计算得出,Pλ=0=206k Pa;Pλ=1=513k Pa。

取粉质粘性土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75k Pa,地基安全系数最小为k=2.93。

可见持力层满足承载力要求。

4. 地下室抗浮设计

4.1 荷载计算

考虑工况:建筑物已建成,在暴雨天气,地下水位升至地表,上部荷载仅考虑结构自重。底板板厚500mm,需要抗浮区域的建筑结构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每层结构自重按10k N/m2。则结构自重为P=0.50×25+4×10=52.5k Pa,作用于底板底面水头为8.0m。水浮力f浮=1.05×8×10=84k Pa,所需的抗浮力f抗浮=84-52.5=31.5k Pa。

4.2 抗浮锚杆设计

本工程锚杆按永久性锚杆设计。设计参数如下:

(1)锚杆杆材采用3Φ32,三级钢筋。单根锚杆抗拔力设计值为400k N。

(2)锚杆成孔直径150mm,孔深12~14m,入中风化岩不小于3m,或入强风化岩及以下岩层不小于6m。

(3)锚杆孔径灌注M20的水泥砂浆。

(4)柱下基础及电梯井基础内锚杆间距1.6m,按摩池基础内锚杆间距2.4m,其它位置锚杆间距4.4m。

4.3 抗浮锚杆验算

(1)杆体承载力验算

锚杆杆材采用3Φ32,三级钢筋。杆体承载力Nk=3×400×804.2=965kN,单根锚杆抗拔力设计值N=400kN,杆体安全系数k为2.41。满足规范要求。

(2)杆体长度验算

以钻孔ZK6为参考地质条件(该钻孔基岩埋藏较深)。锚杆长12m,依次穿过6.4m的可塑状粉质粘土、2.5m的硬塑状粉质粘土、3.1m的中风化粉砂岩。锚杆的极限抗拔力F=uΣqsiklsi=3.14×0.15×(30×6.4+50×2.5+400×3.1)=733k N,满足设计要求。

(3)锚杆承载力验算

地下室面积约2880m2,打入抗浮锚杆313根,基本是均匀布置。则单根锚杆控制面积S=2880/313=9.2m2,单根锚杆所能提供的抗浮力f=400/9.2=43.5k Pa,满足抗浮要求。

5. 现场监测

5.1 仪器布置

选定了三个位置测定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分别为电梯井大承台下、一般的承台下和地下室底板下面。埋设仪器承台在基础中的位置。

5.2 测量仪器与方法

试验采用孔隙水压力计测试基底的水压力,采用土压力计测试基底的土压力。

5.3 测试成果

从2004年6月10日埋设仪器,6月16日测量第一次初值,至2005年7月21日总共监测了27次。

5.4 测试数据分析

从测试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出,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施工初期到结构封顶,此期间,孔隙水压力较小,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在主体施工期间,水位处于缓慢上升状态,最大的为编号2055,到主体封顶,水压力大约相当于3m深的水压,可见此时水位基本处于底板标高位置,主要是因为此期间一直在抽水,因此水位没有上升。从压力盒数据可以看出,土压力数值基本与孔隙水压力计一致,说明在施工期间,土压力盒实际测试到的主要是水压力,也就是说上部结构传给基础底板的压力被浮力抵消。第二阶段是主体施工结束后的一个月,此时土压力盒和孔隙水压力计都反映出读数增加很快,且表现出相同的增长规律,主要是由于该期间基坑回填,逐步停止抽水,水位上升所致。到2004年12月初,基坑回填完毕,水压力读数接近于底板上6m水位的压力。而底板离地面约7m,说明此时地下水在地面以下1m的位置。第三阶段是2004年12月至施工结束,地下水呈现缓慢直线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春夏降雨变化,地下水位出现小范围上升或下降。

6. 结语

7.《运动与设计》优秀教案 篇七

关键词:跳远;女子运动员,腾起角;踏跳速度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女子跳远成绩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突破了7M大关,不仅仅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还在世界上田径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说明进一步向世界水平逼近大有希望,这与广大的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分不开,但是在这一乐观的趋势下,我们也应该看到诸多不足。与世界顶级高水平的运动员相比,我们国家运动员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我们国家田径领域的人才缺乏,跳远成绩也还处于相对停滞和下滑的趋势,因此如何保持我国女子运动员成绩逐步上升和促进水平不断提高,是我国跳远理论与实践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中外女子的跳远参数比较分析,以探明影响我国运动员技术参数的重要因素,并在训练中提出建议,并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8.《运动与设计》优秀教案 篇八

1.教学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在中国近代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所进行的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与艰苦探索,进而在刻苦学习、努力成才的同时,把个人的成才成功与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复兴联系起来,自觉地响应时代的召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好,上课。

当鸦片战争击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着“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70多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和艰苦探索。

上节课我们跟大家介绍了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它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虽然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并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这次课,就让我们继续追寻历史足迹,看看继农民阶级之后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洋务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我们先来明确这样一个概念,什么是洋务?中国人原来称外国人为夷人,跟外国人打交道称为夷物,所以近代有一本书叫《筹办夷物始末》,但是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时,外国人提出抗议,称我们为夷人是对我们的贬低、歧视,应改称我们为洋人,以后的公文中,一切与外国人交涉的事物都统称为洋务。这是洋务这一概念的由来。洋务运动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如林则徐、魏源开始睁眼看世界;在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列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官僚见识到了洋枪洋炮的厉害,认为要平内乱御外辱就必须引进和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因此人们把这样的一场运动称为洋务运动。洋务派官僚在中央以奕新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大员为代表。因此19世纪60年代,掀起了一场挽救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就此拉开序幕。洋务运动历时30余年,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是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1895年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签订,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二、洋务运动所兴办的洋务事业。

1、兴办近代企业。洋务运动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五个: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下设有福州船政学堂、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和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枪炮厂。以洋枪洋炮代替了旧有的鸟枪、抬枪。通过洋务运动清朝的军队用了2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的军队500年才完成的由冷兵器向火药兵器的过渡。举个例子:1864年平定太平天国,收复南京的时候,湘军还在放箭,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军已经开枪,起到了一定保卫国家的作用。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以官办为主,不具备近代化企业的性质,或者说不是近代化企业。近代化企业是资产阶级企业,应该是商人办的、私人办的。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政府对私人办的企业大力扶持,甚至工厂国家可以半卖半送地给你,我们呢?都是官办,举个例子:江南制造总局的总办,正五品,上班跟上朝似的,闲人闪开,肃静回避,厂长顶戴花翎的去,工人上班不好好干,迟到了,先给你50大板!贪污腐化、营私舞弊等各种官场陋习通过洋务派而被大量扩散与所有近代化企业之中,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民用工业的兴办是为了解决在兴办工业的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奇缺、原料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

为什么资金困难?制造洋枪洋炮需要购买大型的机器设备,也就是说洋务派的军工企业自身不具备造血机能,养活不了自己,军工企业所生产的枪炮弹药是直接供应给清朝的各支军队去使用而不是拿到市场上去做军火生意,也就是说它生产的产品就是产品而不是商品,自己不能盈利。这样的军工企业要想长久办下去只有一条,政府要给他大量不间断的投入,清政府当时拮据的财政状况,往这无底洞填大把银子力所不能及。

为什么原料燃料供应不足?当时的燃料主要指什么?煤。中国缺不缺煤?不缺!山西世界著名的煤海。关键是什么?我们没有近代的机器采矿业,只有小煤窑,这就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为什么运输困难?交通运输业落后,没有铁路、没有轮船。为此,在求强的同时,洋务派进而提出包括采矿、冶炼、纺织、铁路、电讯等行业在内的近代民用企业试图以此来实现欲强于富的政治理想。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洋务派聘请外国人操练军队,逐渐建立起一支新式陆军,并在20年的时间里,建立起一支拥有大小军舰80余艘的近代海军。北洋水师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洋务运动中花销最多的项目,同时也耗费了李鸿章毕生的心血。1875年朝廷任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四艘炮船,开始了清朝向国外订购军舰的历史。不久,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因为在对英国订造的军舰不满意,经过反复比较后,李鸿章向德国造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1881年,李鸿章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派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志远、靖远、来远。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同日颁布实施《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当时在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六的海军舰队。但是北洋水师自成军以来到甲午年间,6年间不但未添一舰也未填一弹,船只也没有很好的维护,海军经费被慈禧太后拿去修颐和园了。慈禧太后共挪用了二千五百万海军军费。这样一来,北洋水师老矣,当时军舰争雄于海上,主要是比航速和射速,北洋水师的平均航速是14.5节,日本联合舰队是18节,联合舰队主力舰吉野舰的航速高达22节,另外就是射速,日本军舰一分钟开五炮,北洋水师五分钟开一炮,速射炮是新兴事物,速射炮出现的时候,海军军费被拿去修园子了。更具戏剧性的是,吉野舰本来是大清订购的,定金都交了,最后没钱只得退货。英国一看,这一艘军舰砸手里,皇家海军也不需要就像日本兜售,打折卖给你,你要吗?日本当时多穷的一个国家,没有钱,明治维新时1868年,洋务运动是1861年,没有钱怎么办?日本明治天皇捐了30万银元,那会儿的银元是硬通货,不像现在日元不值钱。我们当时慈禧太后过一个生日,花费白银600万两,600万两是一个什么概念?定远、镇远一艘是625000两,老太后过一个生日,北洋水师远东第一流的铁甲舰能买11艘,老太太一个生日的花费再造一个北洋舰队不成问题。慈禧60大寿正直甲午海战开打之时,大臣翁同龢上书慈禧要求寿诞从俭、节约公众开支、补充前线军费,慈禧当即不悦说到谁要是让我一时不快乐,我就让他一辈子不快乐,四下噤若寒蝉,没人敢再吱声。你说都是君主,这个人素质怎么差别那么大呢?日本的各级文物官吏也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捐出来,日本皇后把自己的首饰都捐出来,估计以后头上只能插樱花了,然后发行爱国公债,老百姓踊跃购买,甚至有女学生去卖身,然后把钱捐给国家,就这么买的军舰。快速巡洋舰吉野舰,让日本买去成了吉野号,此舰后击沉致远号,在甲午海战中具有决定作用。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主要由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类人才,二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物、西医等专门人才。三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培养新式海军人才。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先后派遣留美幼童及官费留欧学生200多人。图:第一批留美幼童。图:容闳,中国留学生之父,是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位毕业于国外的留学生。1954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留美幼童之所以能够成行,跟这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同时在第一批留美幼童中有这样的一个身影,看照片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我一说名字大家就知道了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他也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洋务运动所兴办的新式教育只是培养了一些专门人才,没能建立起近代教育体系,出去了几批幼童,一百多人没学完就全给找回来,后来陆陆续续派了一些留学生,比如说去英国学海军,但问题是就出去这一点留学生,绝大多数的中国读书人还在干吗呢?四书五经科举八股的还在干这个。所以没能形成近代教育体系。

严复,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翻译了《天演论》,他从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学院毕业,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是他的同学,伊藤博文回来当了日本的首相,严复一辈子最高做到天津水师学堂的总教习,无官无品。为什么严复不能做官呢?学历不够啊!学历怎么不够?有的留学生是美国的博士,那没用,你是中国的进士吗?博士管什么用,你连一个举人都不是你怎么能做官呢?所以这一帮留学生回来只能做事不能当官,回来的人还得捧起四书五经来,从头看,从头考。能考上的估计也不多,你想他整天念英文华盛顿将军传,现在来这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肯定有抵触情绪,只有做事的,很少有做官的。

三、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洋务运动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扩张。如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就把美国的旗昌公司给挤垮低价收购了人家12条轮船,这是中国自有外交以来最辉煌的胜利。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遣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为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在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不再被当做奇技淫巧受到排斥,而是被视为模仿、学习的对象。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这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洋务派不敢也不愿意对清王朝的政治制度做任何真正的改革。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说,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发展起来的。

二、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他们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学堂、海陆军、在设备、技术、管理、训练等方面都要依赖外国人。

三、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枪炮、轮船往往质量低下。即使是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管理大多也是由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没有多少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这次课就讲到这里。下课!

9.综合活动:运动会 教案教学设计 篇九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体育的魅力,同时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及班级的凝聚力。

二、活动准备

(一)、策划。

1、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班内同学讲座可以设立哪些比赛项目,可以是正规

的体育项目,也可以是因地制宜的项目。如:踢毽、跳绳、拔河、托球等。请体

育老师指导制定运动会的程序,绘制秩序册和报名表,

2、运动会前准确性备好比赛器械。

3、聘请体育老师当总裁判。请卫生老师到场以备学生在运动中跌伤。

(二)、文案

1、动员全班同学写班歌歌词、设计班徽(并附带设计说明书)。

2、创作运动员誓词及本班运动员入声时的广播词。

3、整理同学们刻苦训练的事迹等。

(三)、竞标

1、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2、同学们在评议中要注意分类进行比较、筛选。

3、把评选出的班徽制成胸卡,在入场式时每人佩戴。

(四)、展示

评选出来的代表作品,要在运动会上充分展示。会后征求大家的意见,集体

修改。

教学后记

10.《运动与设计》优秀教案 篇十

1.教材分析

“探究鸡翅的结构与运动的关系”是苏教版教科书8年级上册中的一个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组成。该探究活动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使其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增加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但教材中并未给出正确的鸡翅解剖方法,或是较简易、适合初中生进行解剖实验的方法。对于初中生而言,也从未使用过解剖工具。这些不足造成了实际操作的困难,使学生很难得到科学的结果。

2.学情分析

在小学科学课程以及生活知识积累中,学生对于运动系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探究实验中,以鸡翅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在7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7年级下学期还具有多次参加科学探究实验的经验,这就为本次的探究奠定了基础,也大大增加科学探究的成功率。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从未使用过解剖工具、也未进行过解剖实验,这会影响学生对鸡翅的解剖,也会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完成探究实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了解伸肘、屈肘运动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鸡翅的结构与运动的关系”的探究活动,加深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体验、分析和观察实验活动,提高自身进行合理推测、观察、得出结论、表达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解释一些相关生活现象。

3.情感目标

(1)意识到通过探究、观察可以获得科学的事实和证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能说出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能完成“探究鸡翅的结构与运动的关系”的实验。

2.教学难点

能完成“探究鸡翅的结构与运动的关系”的实验。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学生活动:多次重复上课起立的过程,体验这一运动过程,并和同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身体的哪些结构参与?1 min后全班交流,教师将学生的有关回答写在黑板上,如,骨骼、关节、肌肉等,同时引导学生对这3种结构进行针对性的探究。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猜测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

2.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学生以4人/组,讨论小组想探究的问题,并写在老师提前发放的工作单上。3 min后,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都由全班同学进行自由評价,最后师生共同帮助每个小组修改提出的问题。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评价的能力。

(2)做出假设。引导学生根据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作出假设。在这一环节中,着重强调作出的假设可以错误的。

(3)制订计划。在学生进行制订计划之前,教师需要讲解解剖工具的使用和鸡翅如何解剖。通过这一指导,可降低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困难,也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本探究中制订的计划:

①探究骨骼与运动的关系:a.两手捏住鸡翅两端,向内、外做伸缩运动。b.先用镊子夹起翅上的一块皮肤,用解剖剪剪开一个纵向开口;再把解剖剪剪尖向上挑起,沿翅的纵轴将皮肤剖开。c.左手拿镊子夹住皮肤,右手用解剖剪剪断翅中区域的骨骼。d.用两手捏住鸡翅两端,向内、外做伸缩运动。e.观察鸡翅是否能完成伸缩运动。

②探究骨连接(主要是关节)与运动的关系:a.两手捏住鸡翅两端,向内、外做伸缩运动。b.先用镊子夹起翅上的一块皮肤,用解剖剪剪开一个纵向开口;再把解剖剪剪尖向上挑起,沿翅的纵轴将皮肤剖开。c.左手拿镊子夹住皮肤,右手用解剖剪剪断鸡翅上的关节。d.用两手捏住鸡翅两端,向内、外做伸缩运动。e.观察鸡翅是否能完成伸缩运动。

③探究肌肉与运动的关系:a.两手捏住鸡翅两端,向内、外做伸缩运动。b.先用镊子夹起翅上的一块皮肤,用解剖剪剪开一个纵向开口;再把解剖剪剪尖向上挑起,沿翅的纵轴将皮肤剖开。c.左手拿镊子夹住皮肤,右手用解剖刀刮干净翅中上的所有肌肉。d.用两手捏住鸡翅两端,向内、外做伸缩运动。e.观察鸡翅是否能完成伸缩运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把制定的实验计划写在工作单上,并在小组内谈论并完善实验方案。

教师在学生制订计划的过程中,进行巡视,对小组进行制订计划的指导,让学生注重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实验步骤的具体可行以及个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等。

④实施计划。各小组按照制订的计划,在25min内完成实验。

3.展示交流

按照小组上讲台用实物投影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完毕后,接受班级其他学生的提问质疑,以及合理的评价。在课后本小组还可对此次实验方案进步修改,使得课堂的知识在课后能得到延伸。

通过学生的展示、互评,师生共同总结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率,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正确评价他人的处事方法。

4.整合提升

出示“人伸肘、屈肘运动”示意图,学生讨论伸肘、屈肘运动的过程和原理。结合学生的表述,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了解运动的过程,强调是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运动。

出示各种运动系统结构受伤的图片,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这部分结构受伤,运动就会无法完成。通过这一环节的讨论,让学生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使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河海中学)

11.《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十一

⒈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2)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状况 (光滑、粗糙程度) 、小纸盒的重量 (对地面的压力) 等因素有关。

(3)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归纳概括、合作探究的能力。

⒉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2) 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跟小纸盒的轻重有关。

(3) 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科学地表述自己对摩擦力大小的理解。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乐于合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对比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及物体重量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⑴弹簧测力计、小纸盒、钩码、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砂纸。

⑵两本逐页交叉在一起的书、多媒体课件;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⒈ 游戏导入

师:昨天, 我在清理书本时发现两本书是这样的 (两本书像洗扑克牌一样逐页交叉在一起) , 我想请一位同学上来帮我把这两本书分开。

师:知道为什么抽不出来?当两本书像扑克牌洗牌一样一页页交叉在一起后, 就有了一种神奇的力——摩擦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

板书:摩擦力

⒉ 认识、感受摩擦力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摩擦力, 但摩擦力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呢?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摩擦力是怎样的?

生1:搓手时的一种力。

生2:摩擦运动的时候的一种力。

师:这些都是你们的看法。看科学书上又是怎样描述摩擦力的呢?打开书本79页, 快速阅读课文。

师: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 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 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板书:运动与摩擦力

师:原来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板书: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师:摩擦力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摩擦力可以感觉得到吗?

生:运动、接触面。

板书: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师:首先, 我们把手按在桌子上, 轻轻地用力往前推, 注意不要让桌子发出声音来。说说看, 你们的手有什么感觉?

生:很热, 我感觉有种阻碍我的手前进的力。

师:现在大家把手拿起来, 在空中做这个动作, 对比一下, 两次运动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摩擦力大一些, 第二次好像没有。

师:第二次不是没有, 而是很小。还能用什么方法感受到摩擦力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感受摩擦力。

师:这几次感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吗?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生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重量有关。

生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运动速度快慢有关。

板书: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重量、运动速度……

⒊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原因

师:同学们预测一下, 它们跟摩擦力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生1:接触面越粗糙, 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 摩擦力越小。

生2:物体重量越重, 摩擦力越大;物体重量越轻, 摩擦力越小。

生3:物体运动速度越慢, 摩擦力越大;物体运动速度越快, 摩擦力越小。

师:同学们的预测结果是否准确,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到底有没有关系?

师:你能根据老师桌上给出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吗?你想怎样设计实验呢?老师这儿有一个对比实验的提示:

(1) 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 实验中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生:我们小组认为不变的条件是运动的方式、物体的重量;改变的条件是接触面光滑程度。用砂纸代替粗糙的接触面, 而桌面代替光滑的接触面。用弹簧测力计钩住纸盒分别在光滑与粗糙的接触面运动。

师: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我们还统一用砂纸代替粗糙的接触面。老师有一个温馨提示: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慢慢拉动放在光滑 (粗糙) 接触面的盒子 (装有4个钩码) 。读取数据时, 视线和指针相垂直;同时最重要的是记录数据。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最先将你们的发现跟大家一起分享呢?

生:通过测得的数据, 我们发现物体间接触面光滑, 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 摩擦力大。

师:其他小组的发现也是一样的吗?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如:行走、滑板车等。

师:接下来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重量有没有关系, 该怎样设计实验, 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不变的条件又是什么?讨论并填写好书本“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

根据学生回答, 用课件展现出实验步骤:

⑴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慢慢地拉动放在光滑接触面的盒子 (装有1个钩码) 。

⑵读取数据, 读数时视线和指针相垂直。

⑶记录数据。

⑷按照上面的顺序依次测出1个、4个、7个钩码的摩擦力。

师:这一次你们的发现又是什么呢, 谁来说一说?

生:我们发现物体重, 运动时摩擦力大;物体轻, 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师:是的, 物体越重, 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 运动时的摩擦力越小。

由于时间关系, 这堂课我们只能研究这两个因素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其他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去研究。

四、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 大家对摩擦力有了一定的认识。想一想, 生活中摩擦力是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课件展示一些与关摩擦力有关的生活情景图片, 如汽车行驶时在水坑中打滑、鞋底花纹等, 并对其进行逐个分析。

师:观察这辆自行车, 想想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力, 你有什么好办法?

五、教学反思

本课是通过学生的合作、活动, 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一节课上下来, 能按事先的设计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力求落实以学生为本, 以活动为中心,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提供充分的指导和精心选择有结构的材料, 关注探究技能的训练, 让学生全面有效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课的导入部分, 我从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出发, 利用与摩擦力有关的小实验导入, 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 很快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两本书逐页交叉在一起, 让学生感受越拉摩擦力就越大, 无论怎样都拉不开, 疑问随之产生。

做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时, 一开始选用的是桌面和地面作为接触面, 但做出来的数据很接近, 很难说明问题, 于是重新选用桌面和比较粗糙的砂纸作为对比实验的材料, 这样一来差异比较明显, 学生更容易得出实验结论。

12.《运动与设计》优秀教案 篇十二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热力环流等基本原理。

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2.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温室效应”。3.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4.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3.近地面风向确定方法。教学难点 1.大气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

3.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方向的影响。

3.教学用具

课件、讲义及补充材料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我们在第一章中学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探索了内部圈层,也了解了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几个呢?大气圈作为地理圈层之一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重大。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学生讨论)山顶上的气温比山麓低。

山顶上的气温为什么比山麓的气温低些呢?这跟大气的受热有关系。【板书】大气的受热过程

同学们知道近地面大气的组成成分都有哪些吗?

是的,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其中干洁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其次是氩、二氧化碳和臭氧等。

【提问】大气是怎样受热的呢? 【投影展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

【读图指导】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阅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及教材“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思考: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3.读图理解并说出大气的保温原理? 【总结讲解】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使地面增温。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太阳暖地面”。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因此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地面暖大气”。4.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了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大气还大地”。

【教师总结】

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

根据同学们读图学习及老师的总结可知,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可归纳如下表:

【提问】冬天,晴朗的夜晚为什么比阴天(多云)的夜晚冷? 【学生回答】因为阴天(多云)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较温暖。【提问】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太阳辐射强,而为什么气温低? 【学生回答】青藏高原大气稀薄,虽然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但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大气保温性差。

【归纳】 晴天:大气保温作用弱;阴天(多云):大气保温作用强。空气越稠密,大气保温作用越强。

【承转】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而月球是没有大气层的,月球表面的温度变化跟地球表面比较,哪个变化要剧烈些呢?

【投影展示】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月球,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高;夜晚没有大气逆辐射对月表的保温作用,月面温度低。地球,白天,大气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太高;夜间,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过低。月球表面温度变化比地球大。

【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人们可以解释地球上的许多现象,并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运用到农业生产活动,降低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产量。(1)请同学们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请你举例说出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学生回答】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指导】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利用烟雾防霜冻;

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承转】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不同性质的地面温度是不同的,这会对大气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使地面增温,大气层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二、大地暖大气

地面通过地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层增温

13.《运动与设计》优秀教案 篇十三

口语课教案设计,教学对象为有一点汉语基础的初一学生,请按45分钟安排教学计划.小李:你喜欢运动吗?

小孙:喜欢,我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网球。小李:你网球打得怎么样? 小孙:还行,你喜欢什么运动?

小李:打篮球、踢足球、游泳,什么运动我都喜欢。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习和掌握特指疑问句用法以及有关爱好的句型

sb.喜欢sth./do sth.吗? sb.最喜欢的是sth.Sb.喜欢什么?

2.学习和掌握程度补语,如:v.+得+adj.;动宾短语,如:“打篮球”“踢足球”用法,并且能在实际交谈中表达运用

3.学习并了解“什么”周遍性主语句的几种表达方法。

4.理解并掌握“运动”、“打”、“喜欢”“ 最”、“都”、“吗”、“得”等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5.了解有关运动项目的词语,如打保龄球,打棒球,打乒乓球等。

二、教学过程和步骤及课时安排

1.复习上节课内容(7分钟):

方法:做课后或补充练习,检查回家作业并对重点进行补充练习2.学习新课的步骤:

(1)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先讲各类句型,包括是非疑问句、特指疑问句用法及其肯定或否定回答句式(10分钟)(2)生词、短语学习:领读单词;解释名词“运动”、程度副词“最”“都”,动词“喜欢”、讲解动宾短语:v.+n.(10分钟)

(3)串讲课文(7分钟)

包括:

1、周遍性主语句(只需意会),疑问代词“什么”“谁”“哪儿”等可以表示周遍性肯定或否定。

肯定形式:.....都

举例:她什么水果都喜欢;

哪儿哪儿都是人;等等 否定形式:....都/也不 举例:他什么人都不喜欢; 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等等

2、列举事例讲解程度补语:v.+得+adj,并能提出“打”“踢”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足字旁,代表分别用手和用脚。

3、除了“打篮球”“踢足球”“游泳”,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点到即止),(4)教师领读,学生跟读(3分钟)

(5)学生分角色朗读,纠正学生错误(3分钟)3.巩固复习:(5分钟)

a.通过课后习题,巩固重点知识点 b.布置回家作业

三、理解内容

重点句式

1、“我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网球”

注意:运动是上位概念,打网球属于运动系列,是下位概念

可以通过中译英“what do you like best among sport?”以及举例让学生了解这一概念。

重点句式

2、是非疑问句,在陈述句句尾用上语气助词“吗”,可以适当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练习。

四、重点词语短语

1、喜欢 喜欢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做动词

2、“打”

注意“打”有多个义项,“打篮球”的“打”,不同于“打人”的”打“,一个是运动方式、一个是打架行为,学生必须将两者区分开来

3、“最”

14.《运动与设计》优秀教案 篇十四

2010年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共计8道题, 本题为第4道题目:运动木棒长度计量装置。为了让更多的电子制作爱好者和即将参加电子竞赛的同学们对本题理解得更加清楚, 笔者将原题引用如下:

(1) 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运动的棒体长度计量装置。实现单个木棒长度、累计长度和木棒个数的计量、显示和语音播报。其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

(2) 要求

1.基本要求

(1) 具有运动木棒单个长度、个数、累计长度的显示功能;

(2) 具有运动木棒单个长度、个数、累计长度的语音播报;

(3) 长度测量误差≤1cm。

2.发挥部分

(1) 具有存储数据自动回放功能;

(2) 长度测量误差≤0.5cm;

(3) 具有木棒反方向运动计量功能, 实现相应长度、个数扣除;

(4) 创新性。

3.评分标准 (见表1)

4.说明

(1) 棒体采用直径约3cm的拖布杆制成, 长度5~20cm。

(2) 滑槽采用表面明光滑的板材制作, 长度约为50cm。

(3) 单根木棒通过滑槽的时间小于3s。

(4) 长度计量不容许使用光栅尺。

二、制作过程

大赛题目在网上公布后, 全体队员集中讨论, 认为本题以单片机为控制和运算核心, 与平时经常进行的单片机电路设计关系密切, 这正是我们擅长的部分, 所以选择本题。本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制作部分:

(1) 运动传感器或长度传感器的设计; (2) 语音电路的设计; (3) 滑槽的制作; (4) 键盘与显示电路; (5) 软件算法的设计。

对于语音电路我们仅做过演示实验, 并未制成实际的应用电路, 所以感到一些棘手, 但其余电路都在平时的训练中多次运用, 难度不大, 所以还是很有信心的。

这几部分完成之后再进行联调, 就可以得到完整的测量系统。

1. 运动传感器设计

对于运动传感器或长度传感器, 首先要设计传感器的方式, 我们选择了红外光电对管, 如图2所示。红外对管在木棒没有通过时, 发射端发射红外光, 接收端导通, 传感器输出低电平;木棒通过时遮挡光线, 接收端输出为高电平。将电平信号输入给单片机, 结合定时器就可以得到木棒进入和滑出的时间。如果安装多组红外对管, 并设定好距离, 就可以测出木棒运动通过固定距离时的时间, 这样就可以算出平均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信息, 从而计算出木棒的长度。

市场上有售光电开关的, 但收发间距通常只有1cm左右, 无法安装在宽度大于3cm的滑槽上。所以选择自己制作。最初我们选择制作光电对管的阵列, 如图3所示。

这样通过计算光电对管被木棒遮挡的个数就可以直接得出木棒的长度, 但是这样做工比较复杂、费时费力, 增加成本;考虑到木棒本身运动的特性, 我们选择用设计算法单片机让单片机计算木棒运动的平均速度和通过的时间来计算木棒的长度。光电对管个数决定了计算的精度。我们选择安装4组红外对管如图4所示。

这里需要补充一下, 红外对管的发射管是透明的, 接收管是黑色的, 安装的时候, 接收管要反向安装, 这样灵敏度会和接收的距离会大大提高。如果接收管是正向安装, 即正极接高电位, 负极接地, 测量的距离大概为1~2cm;而反向安装可以达到4~5cm。可以交流调制方式提高灵敏度, 但是接收部分需要解调, 增加复杂性。限于制作的时间比较紧而接收管与发射管距离比较近, 我们的发射管一直处于常通状态, 虽然比较耗电, 但是这样可以及时接收到木棒通过的信号。红外对管选择Φ3mm规格的。

2. 语音电路的设计

语音电路方面我们采用了ISD系列录放芯片, 参考电路图如图5所示。

本题中仅应用到语言播报的功能, 因此我们事先录下“1、2、3、4、5、6、7、8、9、0、十、点、厘米、木棒长度、是、总长”等语音片段, 根据测量值选择对应的语音片段进行读取组合, 并连续播放, 这样就得到了连贯的语音。

使用时, 将图5中的A0~A7改为接8位的拨码开关一端, 开关的另一端全部接地, 开关用于设置录音的地址。利用该电路进行语音的分段录音;录制好以后, 将单片机的7个IO线接在A0~A5、PLAYL (电平触发放音) 上, 进行语音片段的选择和播放即可 (见图7) 。

3. 滑槽的制作

滑槽我们选择了装修用的线槽, 宽度大概5cm, 安装好光电对管后, 中间滑动的部分大概3cm宽, 刚好可以容纳下一根木棒。在设计制作的时候, 我们分别测试了横截面为圆形、V形和U形的滑槽, 发现U形的槽最便于安装制作长度传感器。安装红外对管时, 用电烙铁就可以烫出一个圆孔, 将发射和接收管正对着安装。电源供电线可以埋在侧面。这样也比较美观。

为了让滑槽更美观和实用, 我们把滑槽设计成可以改变角度的斜坡, 这样可以方便的改变木棒的速度 (见图6) 。

4. 键盘与显示电路

这部分电路由两个按键控制数据回显和语音开关的控制;液晶模块LCD1602显示运动木棒单个长度、个数、累计长度等多项功能 (见图7) 。

5. 软件算法设计

软件设计流程如图8所示。其中长度设计的算法如下:

每对光电开关之间的距离设定为3cm。木棒经过时, 对应的接收管输出高电平。因此, 从第一对光电管的电平变化可以得到木棒进入的时间, 从第四对则得到木棒完全离开的时间, 每对开关管的输入变化都可以得到木棒经过该对开关的时间, 这样可以得到木棒在经过S1、S2、S3的时间, 可以求出平均速度 (还可以算出加速度) , 则木棒的长度=平均速度×经过的时间。

木棒的长度用三段距离求解的平均值, 至于是否求加速度, 则需要根据测量精度进行考虑。在实际测量中, 我们发现不求加速度也可以满足发挥部分的精度。

另外, 考虑单片机定时器的启动和定时器定时结果的获取会消耗一定的时间, 我们根据实际测量的结果对软件算法进行了一定的修正, 即速度快于某个值, 需要将结果减小一点, 如减小0.1mm;如果速度慢于这个值, 则需要将测量结果加大一点, 如增加0.1mm。这需要根据实际测量情况进行校正。

制作完成后, 我们将拖布杆锯成长度不等的木棒, 如6cm、12cm、18.5cm等, 并精确测量其长度;让木棒通过滑槽, 并改变滑槽的角度来改变滑落的速度, 根据系统显示结果与实际长度比较, 误差基本小于0.5cm。如果木棒在外力作用下太快, 则测量结果可能会超过0.5cm, 但仍然小于1cm。

木棒长度测算的C程序部分代码如下:

int v0, v1, v2, s0, s1, s2, s_average;v0表第一次测量时的速度, s0表第一次测量的长度, 其余类推。s_average表示平均长度。

int t0, t0_start, t0_end, t1, t1_start, t1_end, t2, t2_start, t2_end, t3, t3_start, t3_end;t0为通过第一对光电管的时间, t0_start为进入第一对光电管的时间, t0_end为退出第一对光电管的时间, t0=t0_end-t0_start, 其余类推;s_adjust为需要调整的参数;这些时间由主程序查询定时器的计数值得到。

……

v0=3/ (t1_start-t0_start) ;每对光电管距离3cm

v1=3/ (t2_start-t1_start) ;

v2=3/ (t3_start-t2_start) ;

s0=v0*t0;

s1=v1*t1;

s2=v2*t2;

s_average= (s0+s1+s2) /3;取平均值

……

这里可以得到多种速度, 如v0=3/t1_end-t0_end;根据需要选用即可, 如有必要还可以计算加速度, 读者可以一试。

三、调试过程

先进行各部分电路的单独制作和测试, 之后整体组合进行综合调试。

调试过程首先发现整个电路的电源需要较大功率。原本用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的5V电源, 发现连接整个电路后工作电压降为4.3V, 后来改用单独的5V开关电源。

我们将拖布杆锯成长度不等的木棒, 如6cm、12cm、18.5cm等, 让木棒通过滑槽, 并改变滑槽的角度来改变滑落的速度, 根据系统显示结果与实际长度比较, 误差基本小于0.5cm。如果木棒在外力作用下太快, 则测量误差可能会超过0.5cm, 但仍然小于1cm。我们在程序中, 针对不同的测量速度进行了修正。

在完善数据回显功能时, 我们发现89S51单片机的内存容量过小, 需要扩展外接存储器, 但改电路板设计就会延误时间, 于是采用更换芯片的方案。选用内部扩展存储器的STC单片机, 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于语音电路声音过小的问题, 我们又设计了用LM386的简单的功放电路, 让语音听起来更加清晰。

四、实际参赛过程

实际参赛中, 评委针对我们的作品提问了一些硬件和软件设计的问题, 对我们的解决方案做出了肯定。但是对于软件进行的长度修正, 有评委认为修正方法过于简单, 因此被减去一分。对于测量方法和滑槽的制作等方面, 评委认为有一定的创新性, 给予加分。

我们在参赛中发现, 对于滑槽的制作, 有些参赛队制作了固定速度的传送带, 根据传送带的速度来计算木棒的长度, 因此, 对于评委快速移动木棒的动作, 检测往往出现误差, 并且评委认为按固定速度的算法是不符合题意的, 因为题目没有规定木棒的速度是固定的, 所以得分很低。

我们看到其他参赛队的作品, 有的电路板包装在很漂亮的外壳中像台仪器;有的使用128×64的中文液晶;有的滑槽装有垂直的支架;有的在发挥部分中, 将测量木棒的长度延长到30cm等, 拓展了我们的思路。

五、参赛感悟

(1) 合理分配参赛时间。分配安照大赛的进度安排和实际制作的步骤, 第一天上午, 确定题目并思考设计方案;下午, 任务分工, 并开始进行模块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当晚11点多睡觉, 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进程。第二天, 几个模块的联合调试, 同时专人攥写设计报告。第三天, 联合调试并作出改进措施, 这一天比较关键, 需要通宵进行。第四天, 根据制作的进度, 完成设计报告、作品打包等工作。

(2) 要正确理解题目。如本题在赛场实际测试中, 部分参赛队制作了传送让木棒在传送带上匀速运动, 评委认为思路过于狭窄, 不符合题意, 即木棒的运动速度应当是变化的。

(3) 赛前的充分准备和训练必不可少, 而且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越来越新颖, 使用的器件也较多, 需要多做准备。如语音电路, 在赛前我们仅做过演示实验, 缺少实际的电路和编程训练, 这部分电路花费的时间较长。

(4) 参赛过程的时间是非常紧张, 因此要分秒必争, 但是也不能过于劳累, 偶尔需要让身体休息一定时间。比赛之前一定要休息充分。

15.《运动与设计》优秀教案 篇十五

关键词:棉花;移栽机;结构设计;运动轨迹

中图分类号: S223.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387-02

收稿日期:2014-04-08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支持计划(编号:112102210207);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编号:2012GGJS-248)。

作者简介:余东满(1977—),男,河南邓州人,博士,副教授、机械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机械装备设计研究。E-mail:yudongman@126.com。棉花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业战略物资。棉花幼苗的移栽能够带来苗壮、苗齐、成活率高等优点,大幅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国内农机部门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类型的棉花移栽机,但目前还没有建立棉花移栽机的统一分类标准,业内将其划分为3类:(1)按秧苗的栽培方式,可划分成裸苗移栽机与钵苗移栽机;(2)按自动化程度,可划分成手动移栽机、半自动移栽机和全自动移栽机;(3)按栽植器的机械机构,可划分为钳夹式移栽机、吊篮式移栽机、挠性圆盘式移栽机、导苗管式移栽机和鸭嘴式移栽机[1-3]。受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土壤类型、气候特征等各项条件的不同,各类棉花移栽机推广均有难度。2011年,在河南省农业厅棉花办的资金支持下,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阳市利民农机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攻关,研发制造了适用于河南区域棉花种植要求的新型棉花移栽机。对新型棉花移栽机的关键部件,配苗机构进行了深入分析[1-2],新型棉花移栽机的盘式配苗机构取得国家专利,授权号为201120453652.2。2013年,我们根据南阳市使用棉花移栽机棉农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对移栽机的结构做出较大改进,同时为实现棉花移栽机“零速”投苗的要求,研究了栽苗器的运动轨迹。。

1棉花移栽机结构要求与投苗方式

棉花移栽机的动力选用了华中地区农村广泛使用的小四轮拖拉机。棉花移栽机的设计既要结构简單、操作方便,又要求工作过程平稳可靠,移栽效率高[2]。具体的设计要求如下:(1)整机的操作性好,结构力求简单,操作人员无需复杂培训,即能上手操作。(2)移栽后的棉花苗体保持直立,秧苗损伤率低,株距与深度可调。土壤适应性好,小巧灵活,适宜在中小的黄土地作业,移栽速度快。为了保持投放到穴坑中的棉花幼苗处于直立状态,运用了“零速”投苗方式。

2棉花移栽机基本结构

棉花移栽机是一套组合式装备,一般包含动力机构、苗盘机构、喂苗机构、秧苗传送机构等[3-5]。本研究设计的棉花移栽机主要由主体、支撑架、投苗机构、秧苗架、曲柄摇杆机构、栽苗器、地轮和传动系统等部件组成(图1)。小四轮拖拉机带动整个机构前进,依靠地轮以及链轮传递动力,偏心装置的运动带动移栽器做圆周式运动。通过人工配苗的方式将秧苗喂入,棉花苗体放入配苗盘后,移栽器在接近运动的最低点位置打开,就能完成秧苗的种植。机架采用方形框架,结构简单。该机作业时,拖拉机带动移栽机前行,地轮与地面接触滚动产生动力,通过链传动,按一定的传动比关系,分别将地轮动力传递给投苗机构和曲柄摇杆机构,实现定距挖穴、准确投苗、秧苗栽植、浇水等功能。

牵引架总成由悬挂横梁、悬挂与拖拉机连接机构、地轮总成与悬梁连接机构、移栽器总成和悬梁连接机构组成,其各部分零件均与悬挂横梁通过U型螺栓固定。地轮总成由地轮、地轮轴和地轮机架组成。地轮轴端有链轮进行动力传动,通过改变地轮上的链轮齿数,即可改变移栽机传动比,从而改变株距。地轮机架上端为移栽深度调节装置,其主要部分为丝杠,通过旋转丝杠可以改变悬挂横梁与地面的相对高度,从而改变移栽器与地面的相对高度。

3栽苗器运动轨迹分析

秧苗移栽机的核心是栽苗机构,即栽苗器。栽苗器的机构特点与工作方式最能反映移栽机的工作过程。棉花移栽机的栽苗器结构简图如图2所示。

作业过程中,拖拉机与移栽机的牵引支架相连,在拖车动力的作用下向前方做直线运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投苗圆盘随着圆盘主轴的转动而做周向运转。投苗圆盘的组成分别是偏心圆盘和主动圆盘,二者以相同的角速度同步转动。曲柄连接主动圆盘与偏心圆盘,形成一个曲柄连杆动力机构。吊篮与曲柄以铰接形式相连,因此在运动过程,吊篮能够处于近似垂直状态。当吊篮移动到上部正中位置时,工作人员将秧苗投放到吊篮中间,吊篮移动到接近地面水平位置时,鸭嘴形状的机构在凸轮外力的作用下打开。吊篮处于最低位置时,鸭嘴机构的张开幅度最大,秧苗在重力作用下掉入穴坑中。吊篮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继续移动,即将离开土壤时,鸭嘴机构保持开口状态,秧苗与鸭嘴机构完全分离。鸭嘴体在凸轮压力和弹簧绷紧力作用下,缓慢合紧。吊篮运动到牵引支部位时,鸭嘴体完全合紧。当吊蓝重新移动到正上方空间时,操作人员将秧苗投入,完成移栽过程的操作。

图3是吊篮的运动特征和轨迹图。吊篮的运动状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吊篮在拖拉机牵引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和吊篮围绕旋转中心的圆周运动。将圆盘的中心设置为系统原点,水平运动方向为坐标系x轴,垂直运动方向为坐标系y轴,建立吊篮运动过程的方程。

x=v车t+R盘cos(ωt)(1)

y=-R盘sin(ωt)(2)

其中,参数v车是拖拉机的运动速度,R盘是吊篮的旋转半径,ω是吊篮旋转的角速度。

nlc202309040045

将上述的(1)式和(2)式分别对时间求一阶导数,能够获得吊篮的运动参数方程。

vx=v车-R盘ωsin(ωt)(3)

vy=-R盘ωcos(ωt)(4)

令λ=R盘ω/V车,则吊篮的运动轨迹受λ取值影响。

如图3所示,当λ>1时,吊篮的运动沿轨迹Ⅰ;当λ=1时,吊篮的运动沿轨迹Ⅱ;当λ<1时,吊篮的运动沿轨迹Ⅲ。

按照“零速投苗”原理[5],即秧苗植入穴坑后,应当保持垂直状态,此时,苗根要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速度降为零。当λ=1时,秧苗根部在与土壤接触处,应与土壤保持近似静止,相对速度接近于零,这个时候栽植的幼苗直立度最好。但实际工作中发现,在λ=1时,C点是运动的最低点,吊篮的鸭嘴体投放秧苗后,鸭嘴体与苗体没有未完全分离,因此λ=1并不是最优选择的投苗时机。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把取苗时机选为λ>1时。从图3中看出,A点处吊篮的鸭嘴体处于打开状态,秧苗与穴坑土壤接触时鸭嘴体的张开幅度最大,当运动到最低点时,秧苗没有从吊篮的鸭嘴体处分离,到达B点处后秧苗与吊篮的鸭嘴体完全分离,然后鸭嘴体在外力作用下缓慢合紧。

4棉花移栽机技术参数

移栽机研制后,在河南省南阳市红泥湾镇进行了移栽试验,结果表明,棉花移栽机技术参数为机车动力13~20 kW,株距30~39 cm,行距40~80 cm,深度3~8 cm,單株注水量 0.2~0.8 kg。该装置可以实现棉花移栽,移栽过程中,能够完成挖土、移栽、浇水和压土等多项作业,种植均匀、深度和株距可调、种植效率高。

5结论

棉花移栽机主要由主体、支撑架、投苗机构、秧苗架、曲柄摇杆机构、栽苗器、地轮和传动系统等部件组成。移栽器整体安装在牵引臂上,随着地轮及主机向前运动。地轮的运动通过水平的锥齿轮传递到竖直的锥齿轮轴,带动投苗圆盘的圆周旋转运动,完成投苗动作。移栽器的总成包含牵引臂、挡板、圆盘、偏心轮、凸轮、连杆机构、鸭嘴和弹簧等部件。试验结果表明,把取苗时机选为λ>1时,秧苗与穴坑土壤接触时鸭嘴体的张开幅度最大,适宜投放秧苗。本试验研制的棉花移栽机可以实现棉花移栽。

参考文献:

[1]杨民,王笛,郭成献. 新型棉花移栽机的配苗机构设计[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923-20924.

[2]刘家平,王笛. 曲柄摇杆式移栽机的研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39(30):15041-15042.

[3]张为政,王君玲,张祖立. 悬杯式蔬菜移栽机的设计[J]. 农机化研究,2011,33(8):104-106.

[4]李志鑫. 棉花移栽机栽植机构的分析,设计[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4.

[5]王君玲. 蔬菜栽植机栽植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6.刘锦涛,黄万勇,杨士红,等. 加气灌溉模式下稻田土壤水溶解氧的变化规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2):389-392.

16.《运动与设计》优秀教案 篇十六

1.通过在方格纸上平移、旋转的方式用七巧板拼组鱼图,加深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平移、旋转等知识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观察、再操作、后交流反馈。在交流反馈中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

3.让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拼组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感受并体会平移、对称、旋转在拼组图形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利用平移、对称、旋转等方法拼组鱼图。

教学准备 自制PPT、方格纸、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图片复习近平移、对称、旋转等知识。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得到的吗?

这节课我们将应用图形的变换知识解决有关七巧板拼鱼的问题,同学们感兴趣吗?(板书课题)

2、认识七巧板。

师:七巧板是什么?你们了解吗?

出示七巧板图片,教师进行相关介绍。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个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3号和5号、一块中三角形7号、两块大三角形1号和2号)、一块正方形4号和一块平行四边形6号组成。

作为传统的玩具七巧板,不同的七巧板拼法将会显现出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当然还可以拼成各种动物、植物、人物、建筑等等。

2.出示学习目标。

3.自学

1.课件出示例4上的图片

师:请观察例4中的情境图,说说例4的具体要求。

2、出示自学指导

(1)按题意要求,用七巧板拼组鱼图。

(2)温馨提示:鱼图只是一个外形的轮廓,要先判断出每块板平移、旋转后所在鱼图中的位置,并标出序号。

三.组织交流(学生自主交流,老师点拨指导)

1.展示标序号鱼图。

师:你能把自己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展示一下吗?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组鱼图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2.组织说一说

说一说每板块是怎样平移和旋转的?

① 板1和板2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向下平移1格,再向右平移9格。

② 板3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11格。

③ 板4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1格。

④ 板5可以先绕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9格。

⑤ 板6可以先绕右边的锐角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向上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9格。

⑥ 板7先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向下平移6格,再向右平移11格。(方法不唯一。)

教师小结:在对图形进行变换时,要多角度考虑,不要以为一个图形只能通过一种变换的方式得到,一个图形可以通过一种或两种方式得到,还可以是多种变换方式的组合。

2、组织反思

师:请孩子们回顾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板书: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

四.巩固应用

完成87页“做一做”,并组织交流。

汇报展示:请学生到投影仪上展示。

(交流时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 每幅图是怎样平移、旋转的。)

17.《运动与设计》优秀教案 篇十七

我国竞技体育蓬勃发展, 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除了看到运动员在比赛场上获得胜利时光辉的瞬间以外, 我们更要关注运动员自身素质的发展。因为竞技运动员由于其生理等原因不可能永远从事竞技运动, 那么当他们不能为竞技体育运动服务时, 他们除了少部分继续在运动队中从事教练员、科研人员、队医、管理人员等职位外, 绝大多数的运动员面临着第二次重新选择职业的问题。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一篇文章, 关于前女子举重冠军邹春兰退役后, 在一家浴池当搓澡工的事情。邹春兰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水平, 退役后无法拥有新的生活技能, 而不得不去从事只需要低级劳动的搓澡工。可见, 解决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 不仅仅是为优秀运动员的第二次择业提供一个手段和平台, 更是提高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整体素质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辽宁省优秀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逻辑分析法

在掌握丰富详实的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认真的归纳、分析, 得出结论。

1.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多篇, 并阅读了大量体育教育方面的书籍和文献。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优秀运动员所在运动队文化教育的历史沿革状况

优秀运动队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 利用社会制度、发挥举国体制、创造优异成绩的一个群体。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 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运动员大都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 进行文化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需要;现代竞技运动不仅是体能和意志的角逐, 更是科学技术的较量。不断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文化素质, 是实现科技引入、运用和物化过程的需要;运动员终将面临第二次就业的选择, 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 是解除后顾之忧、稳定队伍的需要。由于优秀运动员是国家正式职工, 担负着攀登竞技体育高峰的繁重任务, 难以向同龄人一样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体育系统只能自己办学, 因此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就应运而生了。

2.2 辽宁省优秀运动员就学现状

2.2.1 在役运动员就学现状

非成年在役运动员, 依照其年龄和学习情况, 分别被安置在小学及初中、高中各年级就学。这一学龄段的运动员其最大特点是文化水平“先天不足”, 年龄、思想、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教学中虽然使用普通中小学教学大纲和教材, 但由于各方面条件受限制, 比如学习时间严重不足, 获得知识途径比较单一等, 因而完成教学任务相当困难, 致使在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不能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为以后学习留下隐患。

2.2.2 退役运动员文化现状

退役滞留的运动员, 多处于竞技体育人才塔式结构的塔基和中间部位的“半成品”。统计表明, 这部分运动员运动成绩不突出, 文化成绩上虽有69%的人已获得大专文凭, 但与社会要求相比, 实际文化水平却还很低, 知识面狭窄, 更缺乏操作能力。这种知识与技能水平, 导致他们择业时与社会偏重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趋向形成较大反差, 安置、就业困难重重, 进而使优秀退役运动员滞留积压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长期占据人事指标和享受工资、住房及其它福利。长期以来这种退役滞留状况不仅影响新队员入队, 也影响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辽宁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3.1 学训矛盾突出

运动员的首要任务是训练比赛, 因此, 教练员挤占运动员学习时间的现象时有发生, 特别是有些运动队由于项目的特点, 经常外出训练, 使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受到一定影响。在读大专、本科的运动员这种问题更为突出, 由于不能上课, 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学习进度, 毕业时由于完成不了学业, 不能毕业, 拿不到文凭, 给他们二次就业带来了很多困难。虽然现在实行了学分制, 优秀运动员的学习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本科生延长为4~6年, 但年龄较大的待分配的运动员的就业还是受到了影响。

2.3.2 竞训目标与教学规律的矛盾

文化教育, 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 强调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 而运动是为了训练和比赛, 不可能像全日制学生那样专心致志地学习。运动员由于每天从事大运动量训练, 很难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老师部署的预习、复习内容, 要达到全日制在校学生的文化水平有很大困难。其次, 运动员不像全日制社会学校的学生那样, 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他们的压力以及关系他们的前途命运乃是运动训练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这都导致他们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对提高他们的文化成绩有较大的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我省优秀运动队中大龄运动员居多, 并且学历多集中在中专、中技和初中学历, 这与社会的发展完全不相适应, 从而二次就业的难题还会困扰着大多数退役运动员;在硬件方面我省教学机构相对完善, 教学设施齐全, 但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还亟待解决。役运动员因为年龄问题存在文化水平“先天不足”, 并且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 而成年在役运动员由于面临就业压力对文化学习比较重视。辽宁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练员挤占运动员学习时间, 训练规律和教学规律不一致等方面, 导致学训矛盾突出, 且在教学质量方面和运动员的学习意识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3.2 建议

3.2.1 探索并建立适合运动队特点的文化教育体制

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新办法。并且根据优秀运动员训练竞赛的特殊性和体育比赛所具有的淡、旺季特征, 灵活调整学期安排, 避开比赛旺季, 充分利用夏训、冬训期间运动员较为集中的时间上课, 使之有别与普通中学的教育模式, 减少缺课。

3.2.2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目前我省都设有体育学院, 对那些长期在外训练的运动员来说, 如果条件允许, 可到当地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学习或聘请当地院校教师上课, 所学课程考试合格后, 本省体育院校应予以承认。

3.2.3 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运动员, 应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 要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再者, 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应该有专门经费, 还可利用寒、暑假采取让教师到高校进修等措施,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3.2.4 编写适用教材

在参照国家统一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运动员学习的特殊性、可行性、实用性, 编写一套适用与运动员文化学习的中小型教材。S

摘要:本文对辽宁省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目前我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训矛盾突出, 文化学习时间少, 学生难以系统掌握知识以及竞训目标与教学规律之间存在的矛盾。因此, 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强化学生和教练员的学习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教学改革, 构建我省优秀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旨在为提高辽宁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辽宁省,运动员,文化教育学习,现状

参考文献

[1]唐正萍, 朱晓军, 张祝斌.江苏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学生刊.2005 (12) :122-124.

[2]李杰凯.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实问题及改革的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报, 2002 (3) :1-4.

[3]晏扬.从“邹春兰悲剧”反思竞技体育之弊[N].中国青年报, 2006 (3) .

[4]国家体委.国家体委关于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深化改革的意见[Z].1993.

上一篇:安徽省网络课程中心下一篇:护士资格考试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