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考试卷5则范文

2024-06-29

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考试卷5则范文(精选10篇)

1.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考试卷5则范文 篇一

2018-2019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3)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1分,共15分)

1.国庆期间某班历史学习小组要参观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A.北京周口店 B.陕西西安 C.浙江余姚 D.云南元谋

2.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

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你能从下列哪个选项中找到证据()A.元谋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5.涿鹿之战是传说中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大统一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传说中交战双方是()A.黄帝-炎帝 B.黄帝、炎帝-蚩尤 C.蚩尤-大禹 D.蚩尤、炎帝-黄帝

6.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清朝 B.夏朝 C.唐朝 D.商朝

7.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熟汉字是()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甲骨文

8.春秋时期最显著地政治特点是()A.征战激烈,加剧分裂趋势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9.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不属于春秋时期中原霸主的历史人物是()A.晋文公 B.楚庄王 C.秦穆公 D.周厉王

1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1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A.春秋争霸战争 B.战国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13.公元前 1年的某一天,嬴政在宫中大宴群臣,举国一片欢腾,他们最有可能是在庆祝()

A.灭六国,建秦朝 B.商鞅变法成功 C.灵渠的开通 D.长城的修筑

14.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戍守长城的农民因雨误期

B.陈胜吴广杀死了押送他们的军官 C.戍边农民的极力鼓动 D.秦朝的暴政

15.成语“破釜沉舟”表现楚霸王项羽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那次战役()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16.材料一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 公元前 年,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

一、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二、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三、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四、……奖励军功,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若你是材料二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项措施表示欢迎?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当今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大潮中,商鞅变法对我国的改革有什么启示?

17.材料一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了一个绝大的影响。—-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孔子是什么时期哪个学派的创始人?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孔子在教育方面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两项即可)材料二 如图所示

写出材料二中四位代表人物的派别

墨子:________ 孟子:________ 庄子:________ 韩非 :________

请你将材料二中的人物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①顺其自然—________ ②依法治国—-________ ③民贵君轻—________ ④兼爱非攻—-________。

18.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感受历史,走进历史。时空穿梭,历史老人带领我们回到秦朝。

材料中“秦王扫六合”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假设你是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丞相”,你主要负责管理什么?

除了“丞相”以外,秦朝中央政府还有哪些重要的官职?其分别负责管理什么?

如果你是秦朝的一位商人,在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你只能用什么钱做买卖才算合法?

假设你陪同秦始皇登临泰山,他要求你在泰山为他立碑刻字赞颂他的功绩,并使用秦朝统一后规范的文字。那么,你使用的书体是什么? 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元谋人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 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 .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解答】题干给出了时间:距今约

万年和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等信息,设问考查对应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 万年

万年,他们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会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几十人群居,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故选 . 3.【答案】D 【解析】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答】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是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的,故、可以排除.在原始农耕社会里,北方种粟、南方种植水稻,这是由环境因素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雨量充沛,适合水稻种植;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北方天气寒冷,不适合水稻生长,只能种粟.故排除,符合题意,故选 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和半坡氏族社会文明.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出现,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 故选 .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涿鹿之战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 故选 .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夏朝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夏朝的建立.

【解答】随着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约公元前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禹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故选 .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

【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汉字. 故选 .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

【解答】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故选 .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

【解答】①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②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③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④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 故选 .

1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五霸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选项 都是春秋五霸的霸主. 周厉王是西周第十位国王,不是春秋五霸的霸主. 故选 .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封制.

【解答】“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选 .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故选 .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建立的知识点.

【解答】公元前 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正是秦朝君臣庆祝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历史. 故选 .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解答】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故选 .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巨鹿之战.

【解答】公元前 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破釜沉舟成语由此而来.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 故选 .

16.【答案】 1 为了富国强兵;秦孝公.;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支持;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要重用人才,同时还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依法治国.

【解析】本题以商鞅变法为切入点,考查了商鞅变法的目的,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对我国改革的启示,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 1 由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支持商鞅变法的人物是秦孝公.;若我是当时的新兴地主,我会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措施表示欢迎,因为这项措施有利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封建贵族可以通过建立军功而获得土地和田宅.;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该措施这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当时的农民支持商鞅变法.;据材料“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可知,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改革是变革旧秩序、旧制度的一场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改革要重用人才,改革必然遇到重重阻碍,必须坚持不懈,要有牺牲精神,要强化依法治国.

17.【答案】 1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仁”;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两项即可);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庄子,法家,孟子,墨子

【解析】本题以钱穆《国史大纲》和诸子百家的图片为依托,考查孔子的儒家思想和教育思想成就以及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他又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因材施教”.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孟子》,主要思想是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观点.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庄子》,主要思想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以柔克刚,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创始人,其作表作是《韩非子》,主要思想是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墨子》,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孙武是春秋末期兵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著名的军事思想.;;;【解答】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我国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材料一“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了一个绝大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又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等,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符合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据上述分析可知,主张①顺其自然的是道家的庄子;主张②依法治国的是法家的创始人韩非;提出③民贵君轻思想的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 主张④兼爱非攻的是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

18.【答案】 1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事务.

圆形方孔半两钱.;;小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统一全国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解答】 1 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如果是秦朝的一位商人,在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你只能用圆形方孔半两钱做买卖才算合法.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假设陪同秦始皇登临泰山,他要求在泰山为他立碑刻字赞颂他的功绩,并使用秦朝统一后规范的文字,应该使用小篆.秦灭六国以后,还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推广使用.

为促进文化的交流,

2.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篇二

16、(1)孔子、西汉

(2)商鞅变法、郡县制

(3)蔡伦改进造纸术

17.(1)秦朝:郡县制 ;

(2)C(1分)

(3)水稻 或 粟(1分)

(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2分)

3.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考试卷5则范文 篇三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2分)“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2分)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A.黄帝 B.禹 C.舜 D.启

3.(2分)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A.炎黄战蚩尤 B.皇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4.(2分)如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

A.涿鹿之战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国人暴动

5.(2分)《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吴王夫差

6.(2分)夏王朝制定的历法称为()A.阴历 B.阳历 C.公历

D.夏历

7.(2分)如果你有兴趣写一部《中国暴君史》的话,你会按顺序依次把下列哪些暴君选上()

①纣王 ②夏桀 ③周厉王 ④禹。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①③

8.(2分)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其中的“诸侯”产生于()

A.奴隶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9.(2分)下列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A. B. C. D.

10.(2分)夏朝之亡最主要的原因是()A.长期战争,国力衰落

B.残暴统治,失去民心

C.国家机构的建立 D.地理位置不佳

11.(2分)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12.(2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A.

司母戊鼎 B.

鱼纹彩陶盆

C.

甲骨文 D.

冰裂纹瓷器

13.(2分)如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A.陶器 B.瓷器 C.青铜器 D.铁器

14.(2分)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在长江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课堂上,同学们对都江堰的作用做了下面推断,参考如图,你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

A.防洪排水 B.水运 C.防洪灌溉 D.蓄水防旱

15.(2分)“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6.(2分)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以下文物中,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有()

①青铜面具②青铜立人像③青铜神树④四羊方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2分)将都城迁到殷(今安阳)的商朝君主是()A.汤 王 B.盘庚 C.纣王

D.帝辛

18.(2分)商朝又叫殷商,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它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最终在一场大战中,由于军队阵前倒戈,他走投无路自焚而亡。这场大战是()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D.牧野之战

19.(2分)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20.(2分)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这种文字(见图)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晋朝

21.(2分)西周的都城在今()A.河南登封 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

D.河南洛阳

22.(2分)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C.实行分封制 D.压迫奴隶和平民

23.(2分)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是()A.维系分封制的稳定 B.方便贵族享乐 C.树立奴隶主对奴隶的权威

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4.(2分)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

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

D.诸侯内乱 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5.(2分)李白的诗《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先后顺序是()①韩国

②赵国

③魏国

④楚国

⑤燕国

⑥齐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④①②⑤⑥ D.④⑤①②③⑥

二、材料题(共三个小题.26题12分,27題18分,28题2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俑生和方士活埋。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什么?他的言论被整理成了一本什么书?(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请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这个史实作一个简单的评价。27.(1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七雄,谁都知道以秦为最强。然而当其初年,实以秦为最弱。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2)材料二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3)材料三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和作用是什么?

28.(20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材料二

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

材料三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依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2分)“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分析】本题考查世袭制的建立。重点掌握夏启继承地位的史实。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2.(2分)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A.黄帝 B.禹 C.舜 D.启

【分析】本题考查了大禹治水与建立夏朝。

【解答】相传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大禹治水与建立夏朝。

3.(2分)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A.炎黄战蚩尤 B.皇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

【解答】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4.(2分)如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

A.涿鹿之战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国人暴动

【分析】本题考查国人暴动.

【解答】周厉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导致了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出镐京。因而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国人暴动。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著名暴君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5.(2分)《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吴王夫差

【分析】本题考查卧薪尝胆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本题关键词是“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就是历史上“卧薪尝胆”的典故。相传吴越争霸时,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勾践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经过长期准备最终灭掉吴国。后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典故和历史人物再现的认识能力。

6.(2分)夏王朝制定的历法称为()A.阴历 B.阳历 C.公历

D.夏历 【分析】本题考查了夏朝的历法。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已有历法了。

【解答】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已有历法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夏王朝制定的历法称为夏历。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夏王朝制定的历法称为夏历。

7.(2分)如果你有兴趣写一部《中国暴君史》的话,你会按顺序依次把下列哪些暴君选上()

①纣王 ②夏桀 ③周厉王 ④禹。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暴君。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桀建行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的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暴君商纣修筑豪华宫殿园林,施用炮烙酷刑,镇压人民;周厉王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百姓怨愤,导致国人暴动,大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不是暴君。根据朝代更替顺序②①③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知识。

8.(2分)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其中的“诸侯”产生于()

A.奴隶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

【解答】“烽火戏诸侯”是周幽王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戏耍诸侯,导致周朝灭亡的故事。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诸侯的产生、义务。

9.(2分)下列图片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西周森严的等级制度,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西周时,周王以下的诸侯、卿大夫、士是享有各种特权的贵族,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周王之下等级最高的是诸侯。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周分封制。

10.(2分)夏朝之亡最主要的原因是()A.长期战争,国力衰落

B.残暴统治,失去民心

C.国家机构的建立 D.地理位置不佳 【分析】本题考查夏朝之亡最主要的原因.

【解答】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因而夏朝之亡最主要的原因是残暴统治,失去民心。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更替.

11.(2分)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分析】本题考查了战国七雄。

【解答】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为燕、齐、楚、秦。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战国七雄的方位。

12.(2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A.司母戊鼎 B.鱼纹彩陶盆

C.甲骨文 D.冰裂纹瓷器

【分析】本题考查商朝的青铜文明.

【解答】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故选:A。

【点评】准确识别图片信息,把握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是作答此题的关键.

13.(2分)如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A.陶器 B.瓷器 C.青铜器 D.铁器

【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解答】邮票中的器物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2分)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在长江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课堂上,同学们对都江堰的作用做了下面推断,参考如图,你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

A.防洪排水 B.水运 C.防洪灌溉 D.蓄水防旱

【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水多的时候,可由飞沙堰渡过,流入外江,可以防洪;水少的时候,水为飞沙堰阻挡,内江水流充分,可以抗旱,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大型工程的作用.

15.(2分)“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

【解答】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铜业。

16.(2分)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以下文物中,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有()

①青铜面具②青铜立人像③青铜神树④四羊方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星堆”文化。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解答】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有①青铜面具②青铜立人像③青铜神树。四羊方尊的出土地点是在湖南省宁乡市。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故选:C。

【点评】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17.(2分)将都城迁到殷(今安阳)的商朝君主是()A.汤 王 B.盘庚 C.纣王

D.帝辛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盘庚迁殷的知识点.

【解答】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和水患,曾几次迁都。到商王盘庚在位时期,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故选:B。

【点评】本题以商朝迁都到殷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盘庚迁殷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8.(2分)商朝又叫殷商,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它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最终在一场大战中,由于军队阵前倒戈,他走投无路自焚而亡。这场大战是()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D.牧野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朝灭亡的知识点。

【解答】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军队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王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故选:D。

【点评】本题以商朝的灭亡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牧野之战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9.(2分)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分析】本题考查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失去民心,大量士兵阵前倒戈,这是商朝牧野之战战败的主要原因。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重点掌握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

20.(2分)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这种文字(见图)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晋朝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字的演变。

【解答】题目中的图片即是甲骨文。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准确识记甲骨文出现的时期。

21.(2分)西周的都城在今()A.河南登封 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

D.河南洛阳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都城。

【解答】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长安。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重点掌握西周的都城。

22.(2分)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C.实行分封制 D.压迫奴隶和平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解答】世袭制是夏朝开始,一直影响到清朝的制度,商朝和西周共有。西周建立后,为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制的实行,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分封制是西周开创的政治制度,是西周与商朝在政治上的最大不同。故选:C。

【点评】注意对每个朝代重要政治制度的识记.

23.(2分)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是()A.维系分封制的稳定 B.方便贵族享乐 C.树立奴隶主对奴隶的权威

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

【解答】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是,维系分封制的稳定。西周礼乐制度在当时起到教

化民众、凝聚宗族、巩固统治的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尊老观念、家族观念和亲情观念的形成。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西周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的目的是,维系分封制的稳定。

24.(2分)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

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 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诸侯内乱

【分析】本题考查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解答】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戏耍诸侯,导致周朝灭亡,可见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故选:B。

【点评】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更替,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

25.(2分)李白的诗《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先后顺序是()①韩国

②赵国

③魏国

④楚国

⑤燕国

⑥齐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④①②⑤⑥ D.④⑤①②③⑥ 【分析】本题考查秦灭六国的顺序。

【解答】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

二、材料题(共三个小题.26题12分,27題18分,28题2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俑生和方士活埋。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什么?他的言论被整理成了一本什么书?(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请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这个史实作一个简单的评价。【分析】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思想主张、《论语》和焚书坑儒的相关史实。

【解答】(1)根据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可知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仁”,或“为政以德”。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2)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俑生和方士活埋。”反映的史实是焚书坑儒。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个史实作一个简单的评价,言之有理即可,如这虽然有利于统一思想,但是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失。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还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故答案为:

(1)“仁”,或“为政以德”。《论语》。

(2)焚书坑儒;这虽然有利于统一思想,但是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失。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7.(1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七雄,谁都知道以秦为最强。然而当其初年,实以秦为最弱。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2)材料二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3)材料三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和作用是什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解答】(1)据材料一“战国七雄,谁都知道以秦为最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

(2)材料二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商鞅和秦孝公。(3)材料三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统一度量衡。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是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商鞅实行的这些措施,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故答案为:(1)商鞅变法。(2)商鞅,秦孝公。(3)统一度量衡。

(4)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作用: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商鞅变法。

28.(20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材料二

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材料三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依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及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

(2)本题主要考查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及孟子的政治理想。(3)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4)本题主要考查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解答】(1)据“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消除贵贱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据“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可知,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

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道德规范;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仁政”。(3)据材料三“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知,“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是构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的发展。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如崇尚爱国、仁爱、诚信、正义、孝道、和谐等应继承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等要进行否定。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采取极端的态度,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故答案为:(1)局面:百家争鸣。墨家:墨子;法家:韩非。

(2)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主张“仁政”。(3)构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的发展。

(4)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如崇尚爱国、仁爱、诚信、正义、孝道、和谐等应继承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等要进行否定。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采取极端的态度,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4.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四

崔 新 强

一、试题评价:

1.总体评价:命题依据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试题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际,杜绝难、偏、怪题,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

2.题型及特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共五道大题,29小题。

认真答题; 3.卷面干净整洁,书写规范; 4.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

从取得的成绩方面:一部分学生学得比较好,知识落实到位,个别学生因基础和落实问题,分数不太理想。

三、问题原因分析

教师问题分析:

(1)教学手段不够先进,不能充分调动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考试中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方法还要给予指导,让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与方法。

(3)课下对学生督促力度不够,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4)检查力度不够,平时应多用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

学生问题分析

(1)复习时间太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太扎实,有许多基础知识记记忆模棱两可;

(2)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审题,不能按要求答题,导致失分;

四、日后改进措施: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要重点突出,讲清来龙去脉,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学中注重平时单节课的积累,做到日清月结。

(2)重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避免走弯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

方式的转变。

(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4)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注意随时总结一些小专题,比如这次考试涉及到的唐朝的开明政策、两代皇帝的治国措施等。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5.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考试卷5则范文 篇五

本次考试为七年级学生第二学期第一次历史考试,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历史答题的方法,学生在答题和解题中暴漏一些问题,所以对本次考试要做一个彻底的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为学校外面的人根据上课进度而命题。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分为选择题、列举题、判断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五个答题,共22个小题。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列举题有2个小题,期中第16题7分,17题5分,共12分。判断题分2个小题,其中第18题6分,19题8分,共14分。材料题分为2个小题,其中20题14分,第21题15分,共29分。活动与探究题为22题,15分。

本次试卷考试范围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从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至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考试的内容为我国古代的历史,考试范围不大,但是内容很复杂。

择题考查知识点的覆盖面比较广,很大程度上依托了历史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的具体知识点和具体表述,注意移情设景,整合课程资源。选择题整体答题较好,其中第3、6、8、12、14题出错率较高,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第14题考查隋唐的战争及对应的成语,一综合灵活运用就分辨不清了。(2)历史时代特征把握不准确,如第8题,对于古代战争把握不准确。(3)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欠缺,如3、6、12对材料和选项就理解分析不到位。(4)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弱,如3题,同时体现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不透彻。(5)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差,尤其是结合知识点就蒙了,体现在14题上。

列举题,考察隋唐的繁荣和古代的历史知识。其中第17题,学生答题较好,说明学生对于古代的知识掌握比较透彻,但是有的学生容易写错字,导致失分,学生不仅要记住知识点,还要记清楚怎么写。第16题,考察战国的形势,学生答题很差,很多学生能记得战国七雄,但是要在地图中标识这些国家,学生就很容易出错,得分率就很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战国七雄把握很好,但是对于地图的把握却很欠缺,说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注重把握地图。以后在教学中要灌输学生政史地不分家,对于历史中出现的地图,学生也要正确的识记。

判断题,主要考察早期的政治和春秋战国的文化。这题学生答题较好,得分挺高,但是也有一些问题。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类型的题目,所以答题格式不好,不会很好的答题,答题混乱。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判断题答题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材料分析题,第20题考察隋朝修建大运河及其影响,第21题考察宋代的内容及其影响。第20题,学生答题较好,说明学生对隋朝大运河学习较好,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其中第1小问,学生回答,但是由于审题不清楚,三个问题,学生答不全,得不到满分。第二小问是考察学生对变法内容的理解,考察对地方的管理,很多学生就没有答出来,甚至把大运河的内容都写出来,也没有答到知识点。第三小问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学生答题较好。最后一问,考察变法的影响,学生答题较好,说明学生课后复习的较好。第21题考察古代制度。其中第一小问考察制度的演变,学生答题较好,但是有的学生容易写错“科举制”,说明不够仔细。第二小问,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的材料的理解,根据材料和学过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判断是考察分封制,所以答题较好。第三小问和第四小问主要是考察分封制的作用,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答出来并不难,答题情况较好。

6.七年级历史下册社会期中试卷 篇六

一、单项选择(2×20共40分)

()1.下列属于我们与生俱来的社会角色是______。

A.学生

B.服务员

C.中国人

D.舞蹈家

()

2、有一天,在放学的路上,李丽看见二个持刀歹徒正在对一名妇女进行抢劫,这时李丽最恰当的做法是

A、绕道走开

B、上前与歹徒进行搏斗 C、马上去找人并报警

D、找个地方马上躲起来

()3.人行横道线从“跳石”到“斑马线”的发展历程说明了规则

A.有着悠久的历史

B.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C.是不断完善和更新的D.前三种说法都不对

()4.对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______。

A.没有圆规和尺子是画不出方与圆的 B.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规则

C.做任何事都要先学好数学

D.做任何事都要的有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5、晚晴家境清贫,主要靠爸爸在外地打工维持生活,她每天都要帮妈妈分担不少家务,在一次课堂上因体力不支睡着了,老师将她批评了一通。此时,晚晴的最佳处理方法是 A 息事宁人,道歉了事

B 保持沉默,任其责备 C 先行道歉,待机说明

D 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6、《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______。

A.保护未成年人的教育权

B.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C.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D.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7.以下不是律师的工作职责范围以内的选项是______。

A.提供法律咨询

B.代写法律文书

C.担任代理人

D.给被告定罪()8.青春期健康的自我意识的特征包括_____。

①自尊、自强

②自立、自律

③明辨是非

④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益友和诤友就是

A 正直、宽容、见多识广、敢于给自己提出批评意见的人 B 奉承、背后诋毁、夸夸其谈者 C 当朋友犯错误时,包庇纵容者

D 当朋友犯错误时,不直截了当地指出他的错误,帮助其改正者

()

10、李丽的邻居张大叔是个残疾人,他每月可以从当地政府那里领到230元钱,这是政府给他发放的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养老保险

()

11、唐朝有位大臣叫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于世。当时的皇帝把他称为自己的一面镜子,并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里说的“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意思是

A 我们可以借助社会这面镜子,通过的别人比较,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B 如果善于观察别人,就可以知道他的优点的缺点

C 我们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人,这样可以区分他们的各自特点 D 我们的身边人不同的镜子,不同的镜子对我们有不同的反映

()

12、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三大原则是

(1)沟通与理解(2)诚信(3)讲哥们义气(4)尊重与平等 A(1)(2)(3)

B(2)(3)(4)

C(1)(3)(4)

D(1)(2)(4)()

13、下列规则大都属于不成文规则的是

A 法律

B 校规

C 社区公约

D 风俗

()

14、兰兰在商场买了一瓶名牌洗发水,回家后发现是假的,这时若兰的最佳选择是

A 返回商场,和售货员理论一番,要求巨额赔偿

B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C 就当吃了个哑巴亏,索赔太浪费时间和精力

D 以后不再到这家商场买东西

()

15、宁宁所在学校的大门口不远处刚建成了一条交通要道,学生上学、放学过马路的时候很危险,并且最近已经发生了好几起交通事故。宁宁想改变这一状况,你认为她可以采取

(1)写信给当地的交通部门反映情况

(2)写一篇报道给当地报社,引起社会的关注

(3)向校长反映情况,建议校长在校务会议上讨论这一问题,寻求解决方案(4)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5)自己做一个“禁止通行”的木牌立在交通事故发生地点 A(1)(2)(3)(5)

B(2)(3)(4)

C(1)(2)(3)(4)

D(1)(3)(4)(5)()

16、理解的基础就是要:

A.以自我为中心

B.有一个开放的自我 C.忍气吞声

D.与人沟通()

17、托尔巴说:“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有贡献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下面所列,不属于保护环境具体行动的是:

A、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

B.搞好学校、家庭的环境卫生

C.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D.爱惜一草一木()

18、下列有关自由与规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由就是无政府状态,没有任何规则约束

B既然要自由就不该有规则 C自由要以规则为前提和保障

D规则要以自由为前提和保障()

19、下列权利中,不属于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是:

A.受教育权

B.著作权

C.选举人大代表权

D.监督权

()20、2001年4月10日,开封市物价局和交通局应部分出租汽车经营者的要求召开了一次听证会,会后允许出租汽车经将起步价下调等,这说明:

A.我们只能一成不变地遵守规则

B.我们不仅是规则的遵守者,也是制定者

C.公共场所应遵守公共规则

D.有些规则没有严格约束,可以不遵守

二、连线题(每组1分,共10分)

1.改变人类生活的时代发明

2.紧急救险的求助电话 ①农耕时代

A.电话

①110

A.火警 ②工业时代

B.汉字激光照排

②119

B.匪警

③信息时代

C.宇宙空间站

③120

C.医疗急救 ④太空时代

D.电脑互联网

④122

D.交通事故

⑤光与电的年代

E.印刷术

⑤114

E.市内电话查号台

三、简答题(共15分)

1.列举交通规则、体育竞技规则和法律的共同点。(2分)

2.列举21世纪的教育主题。(2分)

3.作为未成年人,七年级中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请你列举未成年人应该履行的义务5项。(5分)

4.分析下列校规制定的原因?(6 分)①教室规则?(2分)

②考场纪律?(2分)

③课堂纪律?(2分)

四、综合与运用(18分)

1、有一在对500名中学生的一份调查中显示,有76%的同学表示在穿衣问题上与父母发生过争执,其中两位女生在“备注栏”内的补充回答颇具代表性。一位女生这样写道:我喜欢打扮得前卫时尚些,可父母总是看不惯;另一位女生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我说穿这么多一活动就会感到热,可妈妈说穿这么少出门会冻着。

在“选择课外读物”的调查中,有超过70%的同学回答与父母之间存在矛盾。家长们常常禁止孩子阅读与功课无关的课外读物,或者最多能放宽到允许孩子阅读名著。许多同学则认为阅读各类杂志报刊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放松精神、利于学习。(摘自《生活时报》)(1)、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分歧称为什么?产生这些分歧的原因有哪些?(4分)

(2)、你认为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这些分歧会对家庭关系产生什么影响?(2分)

(3).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解决与父母产生的分歧?(2分)

2、目前,北京市约有300-400家送餐公司和3万家左右的餐厅,每年约消耗亿只快餐盒,数量非常惊人,小型餐馆、送餐公司以及街边食摊等,基本上都使用非环保餐盒的发泡塑料快餐盒,这种快餐盒既破坏土质又污染水源,对子孙后代的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应杜绝使用这种快餐盒,保护环境从我做起。(1)、北京市政府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你认为北京市政府应该如何杜绝发泡塑料餐盒的使用?请你出一些金点子。(5分)

(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保护我们的环境,你认为我们中学生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请说出行为与其意义,占5分)

五、心灵感悟(7分)

学生罗某和李某放学时发现通往学校的道路旁边的烟囱发出刺鼻的气味,经过他们调查,最后发现是村民的小冶炼厂排出的废气是主要污染源,罗某说:“向学校老师和镇环保部门等有关部门报道。”李某说:“算了,我们不要多事,这是大人们的事。”

你认为两者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六、活动探究(10分)中学生滥消费现象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生活中某些不良倾向开始抬头,并有形成风气、日益蔓延之势。在这种背景下,滥消费之风在校园悄然兴起,许多中学生被卷入了这股不正之风之中,难以自拔。中学生滥消费不仅影响了学习生活,甚至还诱发了一些治安事件,使许多家长惴惴不安;同时也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对此,全社会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我们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请你观察生活,针对你周围的中学生滥消费的现象,按照所学的撰写调查报告的格式,写一份有积极倡导性的书面报告。

要求:1.自拟题目,格式正确,用词恰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200字左右; 2.报告中不能出现自己和同学的真实班级与姓名,可用××代替。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占40分)

1-5 CCDDC

6-10 BDAAB

11-15ADDBC

16-20 BBCCB

二、连线题

1、①---E

②---A ③---D

④---C

⑤---B

2、①---B

②---A ③---C

④---D

⑤---E

三、简答题

1、都具有强制性,人人都必须遵守。而且都需要有人来履行监督的职责。

2、让青少年学会共处,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

3、未成年人义务:保护环境、努力学习、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共秩序、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同学……

4、①保持教师环境干净、整齐、安静。②维护考场秩序,保证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可信。③保持上课正常秩序

四、综合与运用

1、(1)代沟。原因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接受的教育不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不同…..(2)负面影响,造成子女与父母之间相互不了解,不能及时沟通思想,甚至于产生严重的隔膜,不利于家庭的和睦

(3)答题要点: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助于消除代沟。

2、(1)环保性质的行为。金点子:如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让大家认识到这种快餐盒的危害性;从源头入手,查处这些非环保产品生产厂家;研制开发新型的环保的可回收的快餐盒,如纸板材料的快餐盒

(2)如喝完饮料后将瓶子放入垃圾箱,拒绝使用一次性快餐盒与一次性筷子,禁止乱投弃废旧电池,不要将垃圾倒入水中,多多进行环保宣传等。

五、心灵感悟

罗某的说法正确,李某的说法错误。2分

因为关心社会,人人有责。从表面看,许多事情与个人的利益没有明显的冲突,也没有什么成文的规则赋予我们过问每一件事的义务。但实际上,这些事情所反映的问题,损害了国家、集体财产和公共利益,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而最终不利于所有人的生存和发展。关注这些问题,努力寻找或建立这些问题的办法或规则,体现着公民应有的责任心和规则仪式。人人都担担起这份责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言之有理即可)

7.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考试卷5则范文 篇七

2014-12-4

一、试卷总体情况

本学期期中试卷就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知识点多且灵活,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有所帮助。本次考试,其中七一班及格率为78.6 %,平均分为35.5分。七二班及格率为77.5%,平均分为32.7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

1、选择题共20个,共占20分。错误较多的有:2小题、4小题、5小题、7小题、11小题、18小题、19小题、20小题,主要是动植物细胞结构部分的内容,理解性较强,学生掌握情况不好。

2、填空题10分,由五个小题组成,第1、4、5题做错误较多,愿因是学生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理解的不好,、细胞核结构与功能、染色体等抽象,学生理解的不到位,做错的较多。从答题的效果看,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稍差,还需要继续加强。

3、识图作答题15分,比较动物与植物细胞的占10分,这也是考察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试题,学生做的比较理想。

三、反思及措施

过这次考试,我发现了学生的一些普遍问题:

1、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表达不准确,叙述不清,词不达意等,错字较多,必须在以后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不能认为这只是语文老师的事。

2、对做过的熟题学生也没做好,这说明我在前面评讲练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学生的掌握情况,或者说忽略了学生的掌握、巩固情况,有时只对对答案,有时只顾自己讲,以后我必须改变方法,尽量多让学生多说、多做、多练习。

3、我还要在今后注重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落实,不能满足于我讲过了、强调过了,忽略了学生。所以在今后我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生物知识加强理解。★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加强生物学专业术语的要求。

★加强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考试卷5则范文 篇八

语文质量分析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七年级语文命题,严格依据义务教育教材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参照近年中考语文试题模式,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重视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

二、试卷及试题分

(一)试卷结构

本套试卷分为“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块,共24小题。全卷120分,时间150分钟。

(二)试题分析

1、语文积累与运用(33分)

第1题,注音、字形判断。(3分)第2题,找错别字。(4分)第3题,词语解释。(3分)第4题,找病句。(3分)第5题,词语理解。(3分)

第6题,选句填空。(共8分,其中第1到第5小题是按原文填空,5分,第6小题是写关于以爱国为主题的古诗,2分,)以上几题75%的学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错误较少。

第7题,名著导读(2分)本题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得分率相对较低。

第8题,读材料写宣传语(3分)因为学生做个类似的练习,本题学生的得分率相对较高。

第9题,仿写句子。(4分)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题学生的得分率相对较低。

2、阅读理解(共37分)文段选自《孙权劝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10题,解释加点的字,(2分)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本题学生的得分率相对较高。

第11题,用现代文翻译句子。(4分)本题学生的得分率相对较高。对古文把握到位。

第12题,结合吕蒙“辞”“就学” 分析吕蒙性格特点。(2分)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本题学生得分率较高。第13题,从吕蒙“就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中,谈启示。(2分)本题学生得分率较高。

第14题,(2分)理解课文结构及过渡句的作用,本题属送分题,学生都能答对。

第15题,(2分)概括文段主要内容,部分学生不认真读文审题以致答错。

第16题,理解句子。(4分)此题出错率较高,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结合文章 内容来谈。

第17题,主观题,也属于变相的评价文章人物的精神。(3分)大部分学生对文意理解不全,答题点不足。

第18题,理解句子,(3分)大部分学生对文意理解不全,答题点不足。

4、记叙文阅读(13分)选自课外 第19题,给文章拟标题(2分),大部分学生没有理解文意,标题拟得不恰当。

第20题,理解文段意思(2分),部分学生对文段意思理解不全,答题点不足。

第21题,结合文章理解句子语意(2分),大部分学生对文意理解不全,答题点不足。

第22题,考查全面理解文章内容(2分),大部分学生理解不全。

3、作文(50分)——请以“难忘那段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能认真审题,内容充实完整,书写工整。

(2)文章评阅中出现的问题:

①审题不认真,拟题时内容不完整,表意不明。

②文中材料缺乏新颖性,时代特征不突出。

③多数学生书写不认真;

④大部分学生作文内容不充实,缺少真情实感。

⑤多数学生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部分段落层次不分明。考生得低分的原因:书写潦草,错别字多;字数不达标;语病较多。

三、考试成绩

参考856人,平均76.1分,红分人数 人

优分率18.8%,及格人数 人,及格率%最高分 分,最低分 分。

四、整改措施。

1.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书写训练。进一步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落实。

2.在综合性运用板块,教师要对学生作专项训练。注重对学生答题技巧的训练。3.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抓实文言字词,让学生能熟背原文,对字词解释熟记于心,对句子翻译轻车熟路。教师还要对文言句式作适当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

4.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字词的积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对学生答题技巧的训练。

5.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督促。

6.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对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审题、结构„„作专项训练,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

9.七年级上历史期中考试卷5则范文 篇九

七年级历史试卷

注:

1、全卷满分l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所有各题答案均写到“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A.秦朝的驰道 B.秦朝的灵渠 C.战国的都江堰 D.隋朝的大运河

2.为了解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小龙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通过这本书他可以探究 A.唐太宗的虚怀纳谏 B.唐玄宗的选贤治吏 C.武则天的多谋善断 D.康熙帝的文治武功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据此推断唐朝三位重要皇帝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唐玄宗、武则天、唐太宗 B.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C.武则天、唐玄宗、唐太宗 D.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 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

A.禅让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5.唐太宗之所以被西北各族尊称为“天可汗”,主要是因为 A.唐太宗用武力打败了所有的少数民族 B.唐太宗的和亲政策建立了双方友好关系 C.唐朝强大的国力与开明的民族政策 D.唐太宗主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6.右图的两位历史人物反映了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的民族是 A.吐蕃 B.回纥 C.南诏

D.7.2008年5月,胡锦涛访日期间,参观了保留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唐招提寺。该遗产是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它的设计兴建者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戚继光 8.人称“诗仙”和“诗圣”的唐朝诗人分别是①司马迁 ②李白 ③杜甫 ④白居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河北民歌《小放牛》中唱到:“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是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扎了一道沟”。实际上赵州桥的设计者是 A.李冰 B.李春

C.郑板桥 D.鲁班

10.右图是一幅中国古代政权分布示意图,反映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和谐共处 B.四分五裂 C.政权并立 D.肝胆相照1.我国7世纪初有一项伟大水利工程,经过历代修治,至今仍然发挥着运输作用。这项水利工程是

11.“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屠洪刚的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人物是

A.寇准 B.岳飞 C.杨业 D.戚继光 A.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在夜市开店,通宵做生意 C.和朋友们在茶馆品茶 D.讨论关汉卿《窦娥冤》剧情 13.“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元宵节

14.2011年4月底,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发掘,它对研究宋代海外贸易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市舶司 C.行省 D.宣政院

15.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西夏 B.定都大都 C.统一蒙古 D.建立元朝 16.元朝为了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建立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八旗制度 D.设立三司

17.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回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最早形成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8.隋朝的历史与秦朝相似,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结束了之前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②统治因残暴而灭亡

③都开辟了京杭大运河 ④都对匈奴进行了征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19.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佛学的重要典籍的是()A 《马可·波罗行纪》 B 《大唐西域记》 C 《西游记》 D 《徐霞客游记》

20.在封建社会里,汉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为皇帝,而少数民族则另有称呼,吐蕃的首领被称为()

A 单于 B 可汗 C 赞普 D 头人

21柳宗元诗云:“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其中“文皇”指的是()A 唐高祖 B 唐高宗 C 唐太宗 D 武则天 22.隋唐时期政府实行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

A 树立皇帝的威信 B 选拔门第不高而有才华的人参政 C 加强对教育的管理 D 禁止贵族做官

23.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的是()A 贞观之治 B 开皇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和同为一家12.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市民,不能做到的是 ..

24.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25.下列工具中,哪些是唐朝时候创造的?()

①耧车 ②水排 ③曲辕犁 ④筒车 ⑤翻车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⑤ D ③④

26.武则天统治时期,最值得我们肯定的是()

①大力发展生产 ②加强武氏家族的统治

③重用有才能的人 ④重用酷吏,打击政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7.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设置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尚书省

28.唐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

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机构是()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开封府

29.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必须经过()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邗沟 D 江南河

30.下列科技成就在唐朝末年出现的是()

①火药应用于军事 ②赵州桥的建造

③雕版印刷业比较发达 ④开凿大运河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二、改错题:找出错误并做简要更正,每小题2分,共10分。31.在唐朝,先由尚书省起草政令,再交给其他部门审核与执行。

3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元朝四川地区。

33.蒙古人铁木真建立起元朝。

34.《秦王破阵乐》中的“秦王”指的是秦始皇。

35.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三、材料题:1小题,共15分。

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秋色满苍梧。”

——李白:《哭晃卿衡》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学而优则仕”,“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

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这些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 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它改变了无数底层学子的命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的晁衡是日本留学生。他来唐朝学习时还有一个什么身份?(2分)

(2)与此同时,唐朝学者也纷纷到世界各国去交流与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唐朝时期对

日交往的一个重要事件。(2分)并说出唐朝文化对日本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4分)

(3)材料二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哪一朝代创立的哪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2分)创立这种制

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2分)这种制度是按什么标准进行操作?(3分)

四、小作文题:共15分。

37.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东汉末年至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举南迁;唐末至五代十国,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举南迁;南宋时期,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举南迁;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民工涌进城市,流向东南沿海。2007年4月,东莞市政府将在东莞工作的外来人员统一更名为“新莞人”。

10.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篇十

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以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现实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于一体的试卷。但是,这次的卷子,侧重考察第一单元的内容,第二单元的内容所涉及的面还不够广。难点还不够明晰,所以,有写好生甚至考满分。由于这是半期考试,所以,试卷总体比较简单,低分率低,各个班级的平均分都在40至60之间。

下面,我将分别对这次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题是选择题,共计4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8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课课通),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2、其次,是判断题,这一题相对比较简单,都来源与课本,但是,这题最严重的问题是错别字很多。这说明学生读书还不够认真,及不良的学习习惯。

3、为非选择题,共计55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第33小题,很多学生在回答第二小问时思路还停留在第一小问上,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上一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下一篇:未来就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