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必须加强

2024-12-08

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必须加强(共12篇)

1.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必须加强 篇一

文章标题:浅谈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要创建和谐企业,而创建和谐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是创造以人为本、上下合力、团队精神和内外和谐,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做到企业内外的和谐。[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帮

您找文章]

一、企业文化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层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设计而提出的,并为企业普遍接受的有关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职工行为等一整套价值观准则。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礼节和仪式、文化网络五个要素构成的。其中企业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英雄人物是把企业价值观人格化且本身为职工们提供了具体的楷模。礼节和仪式是公司日常生活中的惯例和常规。文化网络是组织内部主要的联系手段。企业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企业之基础,只有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才能推进企业内外的和谐。

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有:

1.导向作用,指企业以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指引企业职工向企业生产与经营的既定目标努力奋进。

2.凝聚作用,指企业和职工的相互吸引力,具体的说是指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

3.激励作用,指激励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规范协调作用,指约束人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整体的价值标准。

5.效益作用,指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取得最好的效益,这种作用就是企业文化的效益作用。

二、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和谐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是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使企业与客观环境动态平衡,不断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并使之不断和谐。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顾客关系,良好的顾客关系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内涵,为处理好顾客关系要做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商贸关系,指妥善处理好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遵循互惠互利原则,为经销商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为经销商提供适宜的商品,为经销商提供信息服务;社区关系,指支持社区公益活动,为社区提供服务,维护社区环境;政府关系,指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坚持遵纪守法,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新闻媒体关系,要做到熟悉新闻媒体这一工具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主要是指员工关系,员工关系处理得好坏,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劣。首先要注意不断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与此同时尊重员工的人格;其次提倡双向交流。

三、加强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注重以人为本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组织的基本思想和理念。价值观的确立是企业组织在决定企业的性质、目标、经营方式和角色做出的选择,也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历史积累,它决定了企业经营行为的基本方向。

1.坚持以人为本,极大地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它是以尊重职工的人格、劳动价值、尊严和权利为前提的,因此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企业兴衰的关键。首先要确立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其次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价值,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再次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员工培训,提供给员工更多的发展空间。

2.坚持顾客至上,实现企业与顾客共赢

顾客至上是塑造企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原则。沃尔玛“顾客至上”的原则可谓家喻户晓,它的两条规定:“顾客永远是对的”、“如果错了,请参照第一条”,在沃尔玛的顾客关系哲学中,顾客是员工的“老板”,沃尔玛的毫不犹豫退款政策,确保每个顾客无后顾之忧。

3.坚持民主管理,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心理互动的过程,是通过共同体验、共同感知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达到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目的。因此,在内部要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要坚持四项原则:双向原则——双方互相传递实现信息互动;平衡原则——坚持双方平等,相互尊重;整合原则——在整体规划下,将沟通过程的各相关部分进行有效综合的原则;有效原则——通过双方的沟通行动取得预期效果。在外部也要坚持四项原则:实效性原则——把握时机及时传播;适度性原则——指要掌握好火候,不要过度;真实性原则——宣传要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实话,不能违背事实,过分渲染;

多样性原则——在媒体的选择上,传播方式上,内部编排上,要坚持灵活多样,生动活拨,丰富多彩。

四、认真学习引进国外先进企业文化

建设企业文化要坚持吸收、借鉴和以我为主相结合。许多著名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它的企业文化。如:沃尔玛公司是全球五百强企业,它之所以有这样显著成绩归功于沃尔玛非常先进的企

业文化。总结沃尔玛的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关系,伙伴同仁。沃尔玛与员工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同仁关系,沃尔玛的每位员工实施其“利润分红计划”,同时付诸实施的还有“购买股票计划”、“员工折扣规定”,“奖学金计划”等等,员工们在沃尔玛的激励下,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顾客至上,保证满意。沃尔玛毫不犹豫退款政策,确保每个顾客永无后顾之忧,对每一位初到沃尔玛的员工都被谆谆告诫:你不是在为主管或经理工作,你们只共同拥有一个老板,那就是顾客。

3.与供货商,共生共荣。沃尔玛始终把建立同供货商利益共享,共生共荣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这种三赢关系一方面使顾客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使供需双方共同发展。

4.自有品牌,全新感受。到过沃尔玛的人,对沃尔玛的山姆国货精选,常用五金工具、药品、化妆品自有品牌有一种全新感受,认为是集沃尔玛品牌是平价与优质于一身的商品。

5.天天平价,始终如一。为实现低价,沃尔玛尽可能降低产品进价,降低营业成本,把损耗降至最低,同时实现采购本地化,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系统地加以研究和建设,企业环境建设,企业价值观塑造,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要不断引进学习国外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把我们的企业建设成为世界上一流的企业。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要创建和谐企业,而创建和谐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是创造以人为本、上下合力、团队精神和内外和谐,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做到企业内外的和谐。

一、企业文化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层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设计而提出的,并为企业普遍接受的有关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职工行为等一整套价值观准则。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礼节和仪式、文化网络五个要素构成的。其中企业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英雄人物是把企业价值观人格化且本身为职工们提供了具体的楷模。礼节和仪式是公司日常生活中的惯例和常规。文化网络是组织内部主要的联系手段。企业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企业之基础,只有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才能推进企业内外的和谐。

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有:

1.导向作用,指企业以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指引企业职工向企业生产与经营的既定目标努力奋进。

2.凝聚作用,指企业和职工的相互吸引力,具体的说是指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

3.激励作用,指激励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规范协调作用,指约束人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整体的价值标准。

5.效益作用,指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取得最好的效益,这种作用就是企业文化的效益作用。

二、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和谐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是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使企业与客观环境动态平衡,不断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并使之不断和谐。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顾客关系,良好的顾客关系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内涵,为处理好顾客关系要做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商贸关系,指妥善处理好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遵循互惠互利原则,为经销商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为经销商提供适宜的商品,为经销商提供信息服务;社区关系,指支持社区公益活动,为社区提供服务,维护社区环境;政府关系,指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坚持遵纪守法,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新闻媒体关系,要做到熟悉新闻媒体这一工具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主要是指员工关系,员工关系处理得好坏,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劣。首先要注意不断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与此同时尊重员工的人格;其次提倡双向交流。

三、加强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注重以人为本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组织的基本思想和理念。价值观的确立是企业组织在决定企业的性质、目标、经营方式和角色做出的选择,也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历史积累,它决定了企业经营行为的基本方向。

1.坚持以人为本,极大地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它是以尊重职工的人格、劳动价值、尊严和权利为前提的,因此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企业兴衰的关键。首先要确立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其次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价值,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再次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员工培训,提供给员工更多的发展空间。

2.坚持顾客至上,实现企业与顾客共赢

顾客至上是塑造企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原则。沃尔玛“顾客至上”的原则可谓家喻户晓,它的两条规定:“顾客永远是对的”、“如果错了,请参照第一条”,在沃尔玛的顾客关系哲学中,顾客是员工的“老板”,沃尔玛的毫不犹豫退款政策,确保每个顾客无后顾之忧。

3.坚持民主管理,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心理互动的过程,是通过共同体验、共同感知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达到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目的。因此,在内部要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要坚持四项原则:双向原则——双方互相传递实现信息互动;平衡原则——坚持双方平等,相互尊重;整合原则——在整体规划下,将沟通过程的各相关部分进行有效综合的原则;有效原则——通过双方的沟通行动取得预期效果。在外部也要坚持四项原则:实效性原则——把握时机及时传播;适度性原则——指要掌握好火候,不要过度;真实性原则——宣传要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实话,不能违背事实,过分渲染;多样性原则——在媒体的选择上,传播方式上,内部编排上,要坚持灵活多样,生动活拨,丰富多彩。

四、认真学习引进国外先进企业文化

建设企业文化要坚持吸收、借鉴和以我为主相结合。许多著名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它的企业文化。如:沃尔玛公司是全球五百强企业,它之所以有这样显著成绩归功于沃尔玛非常先进的企业文化。总结沃尔玛的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关系,伙伴同仁。沃尔玛与员工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同仁关系,沃尔玛的每位员工实施其“利润分红计划”,同时付诸实施的还有“购买股票计划”、“员工折扣规定”,“奖学金计划”等等,员工们在沃尔玛的激励下,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顾客至上,保证满意。沃尔玛毫不犹豫退款政策,确保每个顾客永无后顾之忧,对每一位初到沃尔玛的员工都被谆谆告诫:你不是在为主管或经理工作,你们只共同拥有一个老板,那就是顾客。

3.与供货商,共生共荣。沃尔玛始终把建立同供货商利益共享,共生共荣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这种三赢关系一方面使顾客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使供需双方共同发展。

4.自有品牌,全新感受。到过沃尔玛的人,对沃尔玛的山姆国货精选,常用五金工具、药品、化妆品自有品牌有一种全新感受,认为是集沃尔玛品牌是平价与优质于一身的商品。

5.天天平价,始终如一。为实现低价,沃尔玛尽可能降低产品进价,降低营业成本,把损耗降至最低,同时实现采购本地化,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系统地加以研究和建设,企业环境建设,企业价值观塑造,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要不断引进学习国外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把我们的企业建设成为世界上一流的企业。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要创建和谐企业,而创建和谐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是创造以人为本、上下合力、团队精神和内外和谐,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做到企业内外的和谐。

一、企业文化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层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设计而提出的,并为企业普遍接受的有关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职工行为等一整套价值观准则。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礼节和仪式、文化网络五个要素构成的。其中企业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英雄人物是把企业价值观人格化且本身为职工们提供了具体的楷模。礼节和仪式是公司日常生活中的惯例和常规。文化网络是组织内部主要的联系手段。企业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企业之基础,只有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才能推进企业内外的和谐。

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有:

1.导向作用,指企业以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指引企业职工向企业生产与经营的既定目标努力奋进。

2.凝聚作用,指企业和职工的相互吸引力,具体的说是指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

3.激励作用,指激励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规范协调作用,指约束人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整体的价值标准。

5.效益作用,指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取得最好的效益,这种作用就是企业文化的效益作用。

二、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和谐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是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使企业与客观环境动态平衡,不断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并使之不断和谐。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顾客关系,良好的顾客关系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内涵,为处理好顾客关系要做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商贸关系,指妥善处理好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遵循互惠互利原则,为经销商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为经销商提供适宜的商品,为经销商提供信息服务;社区关系,指支持社区公益活动,为社区提供服务,维护社区环境;政府关系,指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坚持遵纪守法,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新闻媒体关系,要做到熟悉新闻媒体这一工具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主要是指员工关系,员工关系处理得好坏,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劣。首先要注意不断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与此同时尊重员工的人格;其次提倡双向交流。

三、加强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注重以人为本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组织的基本思想和理念。价值观的确立是企业组织在决定企业的性质、目标、经营方式和角色做出的选择,也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历史积累,它决定了企业经营行为的基本方向。

1.坚持以人为本,极大地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它是以尊重职工的人格、劳动价值、尊严和权利为前提的,因此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企业兴衰的关键。首先要确立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其次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价值,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再次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员工培训,提供给员工更多的发展空间。

2.坚持顾客至上,实现企业与顾客共赢

顾客至上是塑造企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原则。沃尔玛“顾客至上”的原则可谓家喻户晓,它的两条规定:“顾客永远是对的”、“如果错了,请参照第一条”,在沃尔玛的顾客关系哲学中,顾客是员工的“老板”,沃尔玛的毫不犹豫退款政策,确保每个顾客无后顾之忧。

3.坚持民主管理,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心理互动的过程,是通过共同体验、共同感知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达到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目的。因此,在内部要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要坚持四项原则:双向原则——双方互相传递实现信息互动;平衡原则——坚持双方平等,相互尊重;整合原则——在整体规划下,将沟通过程的各相关部分进行有效综合的原则;有效原则——通过双方的沟通行动取得预期效果。在外部也要坚持四项原则:实效性原则——把握时机及时传播;适度性原则——指要掌握好火候,不要过度;真实性原则——宣传要实事求是,讲真话,讲实话,不能违背事实,过分渲染;多样性原则——在媒体的选择上,传播方式上,内部编排上,要坚持灵活多样,生动活拨,丰富多彩。

四、认真学习引进国外先进企业文化

建设企业文化要坚持吸收、借鉴和以我为主相结合。许多著名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它的企业文化。如:沃尔玛公司是全球五百强企业,它之所以有这样显著成绩归功于沃尔玛非常先进的企业文化。总结沃尔玛的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关系,伙伴同仁。沃尔玛与员工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伙伴同仁关系,沃尔玛的每位员工实施其“利润分红计划”,同时付诸实施的还有“购买股票计划”、“员工折扣规定”,“奖学金计划”等等,员工们在沃尔玛的激励下,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顾客至上,保证满意。沃尔玛毫不犹豫退款政策,确保每个顾客永无后顾之忧,对每一位初到沃尔玛的员工都被谆谆告诫:你不是在为主管或经理工作,你们只共同拥有一个老板,那就是顾客。

3.与供货商,共生共荣。沃尔玛始终把建立同供货商利益共享,共生共荣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这种三赢关系一方面使顾客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使供需双方共同发展。

4.自有品牌,全新感受。到过沃尔玛的人,对沃尔玛的山姆国货精选,常用五金工具、药品、化妆品自有品牌有一种全新感受,认为是集沃尔玛品牌是平价与优质于一身的商品。

5.天天平价,始终如一。为实现低价,沃尔玛尽可能降低产品进价,降低营业成本,把损耗降至最低,同时实现采购本地化,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系统地加以研究和建设,企业环境建设,企业价值观塑造,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要不断引进学习国外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把我们的企业建设成为世界上一流的企业。

《浅谈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源于,欢迎阅读浅谈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2.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必须加强 篇二

由于一些企业质量责任意识不强、信誉水平不高, 我国部分工业产品存在标准水平偏低和实物质量不稳等问题, 导致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产品质量信誉问题时有发生。

《指导意见》指出, 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一些企业的质量责任主体意识淡薄, 企业质量工作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工业产品品牌培育迟缓;三是质量信誉的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薄弱;四是工业产品标准发展滞后, 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五是市场监管和出口商品质量水平有待加强;六是对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规划和协调不足, 难以形成合力, 突破性解决影响质量的重要问题。

《指导意见》指出, 将加快我国工业标准的制定、修订, 开展对标和达标工作,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 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开展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研究等工作, 全面提升我国产品标准的总体水平。

工信部将会同行业协会开展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对标工作, 重点对比我国工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主要差异, 并进行标准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审查。达标工作将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提高采标率水平, 稳定提升产品质量。

3.加强标准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篇三

【关键词】专业教学标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24-04

【作者简介】韦晓阳,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00120)中职出版事业部副主任,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材建设、信息化教学。

近年来,中职教育经历着由规模扩大向质量提高的重大转变,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一个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教学标准作为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依据,是评估教育教学的主要标尺,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中职毕业生的重要参考,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高度重视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工作,于2012年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截至2014年12月,共制订并公布涵盖16个专业大类的230个专业教学标准,其中第一批公布95个,第二批公布135个。

笔者作为教育部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与了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工作。本文将在介绍专业教学标准制订背景与过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其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及特点,并就实施应用给出建议,以期帮助更多中职战线的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了解专业教学标准的意义与内容,共同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力量。

一、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的背景与过程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而实施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具体举措。通过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推动专业教学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育部于2012年5月、12月分别下发的《关于成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2〕19号)和《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是整个制订工作的主要依据。

前者明确了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机制,开发工作分为领导小组、专家组和行业工作组三个层面,按照严格的工作流程进行分工协作。领导小组由教育部及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等单位有关领导组成,主要负责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质量监控等。专家组由行业、企业、院校等单位专家组成,主要负责确定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原则、规范和框架,指导行业工作组开展制订工作,以及专业教学标准的审定、统稿等组织工作。行业工作组由机械、交通和工信等44个行业(专业类)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行业企业专家、地方教研力量和中高职一线骨干教师等组成,按照统一规范和要求,具体承担相关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各工作组共深入12600家企业和6000多所学校开展调研工作,共召开500多次制订工作会议,参与制订工作的专家达5700人,其中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1700余人。他们明确了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原则、内容要求、编写框架,以及审定流程与审定标准等。专业教学标准制订期间,还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等精神,及时调整制订工作方案,使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能够贯彻最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精神,保证专业教学标准的时效性。

二、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明确了专业定位、培养规格,以及实施的途径办法,按照统一框架分专业编制,每个专业教学标准均包括15个部分: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入学要求、基本学制、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主要接续专业、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及要求、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实训实习环境、专业师资、其他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至七部分,主要涉及专业定位,编制时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试行)》(2010年)为上位标准,严格按照专业目录编制,目录外专业未纳入本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与专业目录中对应条目的描述也基本一致,体现了近年来中职教学改革的延续性。其中,“入学要求”主要为“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基本学制”主要以3年为主,个别艺术类专业如“舞蹈表演”“杂技与魔术表演”等,考虑人才培养起始年龄低、周期较长,“入学要求”为“小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基本学制”为6年。“培养目标”的出发点为“坚持立德树人”,体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这一教育根本任务;落脚点则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既与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一致,也与中职近年来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相一致;同时概括性地描述了专业面向的行业企业与岗位群。如机电技术专业对应行业企业和岗位群为“面向制造类企业”,“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一线工作”。“人才规格”分为“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两部分,是专业目录中专业简介“职业能力要求”内容的细化和完善。特别是在“职业素养”的要求上,除通用素质素养外,着重突出产业文化、行业主流价值观、职业态度与行为规范等具有行业产业特色的职业素养。如机电技术应用等工科类专业提出“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现代服务业类专业要求具有“客户服务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医护类专业要求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等,体现了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相融合。

第八、九部分(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及要求),是专业教学标准的核心内容,规定了每个专业具体应开设哪些课程,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应达到的教学要求,对规范学校课程设置、保障基本教学秩序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按照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类。其中,公共基础课包括必修的德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和历史,以及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选修课。公共基础必修课的课程标准由国家统一制订,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这些课程,切实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目前,这类课程标准正由教育部组织统一修订(或制订),特别是历史课的设置,将结束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没有统一历史课程的状况。专业技能课采用专业核心课加专业(技能)方向课的课程结构,专业核心课针对职业岗位(群)共同具有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是不同专业(技能)方向必备的共同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为例,该专业面临的电子电器行业具有规模生产、技术密集、产品更新快的特点,学校教学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升级换代,要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最新技术的同步更新是不现实的。因此,专业建设立足“基本”和“基础”,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面向行业的通用技术基础与能力,并为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显得尤为重要。该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组的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专业核心课“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认同度分别达86%、79%,位居各专业课程第一、二位。与专业核心课主要解决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相对应,专业(技能)方向课则主要解决学生就业的岗位针对性,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联系更紧密,设置相对灵活,变化也相对较快。专业技能课还包括校内、校外的实训实习,如认识性实训、教学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训实习形式。

第十至十二部分(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是专业教学实施建议。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三年制学校的总学时为3000~3300学时,公共基础课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专业技能课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特别值得予以关注的有两点,一是除少数对实践时间有特别要求的专业,绝大多数专业的顶岗实习时间,由过去的一年改为半年,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这样既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又体现了中职学校学历教育而非单纯岗位培训的办学属性。二是选修课教学时数原则上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为学校开设特色课程留出了空间。教学实施建议主要体现近年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教学评价建议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多元化,如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生产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等。

第十三、十四部分(实训实习环境、专业师资),是专业教学资源配置建议。由于教育部对专业仪器设备装备和教师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专业教学标准中概要性地列举了开设本专业必须配备的3~5个校内实训室的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配置,要求校内实训室应有真实性或仿真性,校外实训基地应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师资在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标准》基础上,突出对“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

第十五部分(其他),是对极少数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做出的补充说明。如船舶驾驶专业建议采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的教学方法”,学校“可按天或半天开课”等。

三、专业教学标准的主要特点

此次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的公布试行,填补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化的空白,是教育部首次系统、全面地为规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而制订基础性教学管理文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专业教学标准体现了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相融合的教学改革精神;课程设置上将就业导向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比重,较好地处理了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例如,高新技术引起传统制造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从以往以“机”为主转变为“机电结合”,以“电”为主,加强了控制类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开设,以适应机械行业大型生产流水线普遍采用自动化控制的新趋势。

(三)打破学科体系,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工作任务。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基于广泛的调研工作,改变过去以学科体系为基础设置课程的做法,调研形成的“工作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为专业标准的制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业(技能)方向与岗位群之间的匹配度更高。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有一定梯度,考虑了中高职衔接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在课程结构上,从公共基础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到专业核心课的“商务软件”,再到专业技能方向课的“文字录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专业核心课的“电子商务客户服务”到专业技能课的“客户关系管理”,与高职的“消费者心理学”和“大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有效衔接。

(五)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加强实训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专业教学标准在实训实习的安排上系统性更强,目的更加明确,形式更加多样,实训环节间的衔接更紧密。使实训不仅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而且由原来的“课程+实训”的依附式,转向各实训环节系统关联、功能深化的相对完整的体系,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综合化改革上进一步推进。

四、对专业教学标准实施应用的建议

实施好专业教学标准,对引领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专业教学标准的规范性与适用性、灵活性之间的关系。由教育部组织制订的专业教学标准是具有一定刚性要求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也差异很大,必然需要在统一的标准框架下,充分考虑地方区域特色和学校自身特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体现的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精神,以及开足、开齐、开好公共基础必修课,建立科学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含顶岗实习)教学时间比例等要求,具有比较强的刚性。地方、学校则在具体课程内容的地方化和特色化建设、选修课设置、教学实施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通过结合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和区域文化特色,提高专业教学标准执行的适用性。

其次,要处理好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实施之间的关系。此次开发的专业教学标准,着重解决了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问题,明确了各类课程所占的学时比例,但并未配套开发相应的课程标准,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仅限于一两百字的概要描述,尚缺乏对课程的具体要求。应对这个问题,一是国家正在加紧修订(或制订)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不久的将来,可能出台这类课程的具体指导性文件。二是可以由地区组织开发相应的配套课程标准。三是可以参照“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这批教材与专业教学标准同期开发,是对专业教学标准中相对宏观的课程内容与要求的微观具体化。

4.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必须加强 篇四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内容摘要: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企业的发展靠的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不断创新,而创新则依靠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又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本文阐述了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重要手段,提出了如何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核心 竞争力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兴企业管理理论。目前,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广泛兴起研究和建设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热潮。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研究在企业管理理论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标志着现代企业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企业质量文化含义:

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它分为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

1、物质层:是指看得见的东西,大到房子、机器、产品,小到用

品、招牌等。它通过企业的经营环境、职工的精神面貌、产品、服务的质量形象所表现,是质量文化的表层。

2、行为层: 是指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经营活动。它通过企业的质量组织、质量标准、质量法规、质量我体系所表现,是质量文化的显层。

3、精神层:是指共同目标、价值观、企业道德、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氛围等。它通过企业职工的质量意识、质量观念、质量精神所表现,是质量文化的核心层。

二、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将不可避免地与世界同行业的强手去较量和抗衡。国内有关专家学者通过深入研究市场竞争的发展形态发现,国内外许多大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正在从以往一厂一店单枪匹马的孤军奋战状态转向“合作竞争、结盟取胜、实现双赢”。这种“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新模式,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也可以减少交易成本,联手追逐更大的市场和利润。一个企业要想在这种新的竞争模式下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质量文化障碍,做好质量文化沟通,达到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融通,进而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

2、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要。

质量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在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产品的市场地位、价格、销售量及产品自身的质量文化含量起着重

要的作用。一些世界知名企业与其说是在经营产品,不如说是在经营文化。文化是企业的底气,缺乏底气的企业是没有后劲、没有境界的企业,也是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企业。任何一家想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依靠质量文化的力量来带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3、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重大的提高作用。美国知名管理行为科学和领导科学权威约翰〃科特教授与其研究小组用了11年的时间, 就企业文化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力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的总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公司员工增长、公司股票价格和公司净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682%、282%、901%、756%,而忽视企业文化的公司则分别为166%、36%、74%、1%。不难看出,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所以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巨大推动力。

三、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主要反映为五个作用。

1、凝聚作用。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像一根纽带,把职工的追求和企业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

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2、激励作用。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协调作用。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形成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

4、约束作用。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

5、塑造形象作用。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四、现阶段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员工质量观念淡薄

员工的质量观念落后缺乏群体意识,缺乏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大质量观念、不能充分理解质量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无法从企业的高度来看待质量文化,而是仅仅以个人的角度来定义质量文化。

2、质量文化得不到战略层的高度重视,宣传推广不力

质量文化要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得到企业战略层上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质量文化建设在中国企业得到的重视不够,究其原因部分单位领导对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对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意义认

知不深,没有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企业文化建设, 这种短视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企业不愿意化大力气去宣传推广,从而使员工无法理解企业的质量观念,导致企业员工质量观念淡薄。

3、企业所处环境没有大质量文化观念

大质量文化观念是在质量范围的扩展过程中提出的。质量的范围从产品、服务、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质量拓展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质量。质量服务的领域正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延伸,由主要针对企业向政府机构和非赢利组织延伸,由普遍化质量功能性服务向个性化差异性质量增值服务延伸。而目前,部分企业对大质量文化缺乏感受,只局限于对自身产品、服务质量的建设,与社会需求不完全相符,因此,收效甚微。

五、如何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广泛宣传, 强化员工质量意识。

提高对企业质量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成功建设企业质量文化的前提。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要通过学习、培训、宣传等多种形式,强化广大员工质量意识。在员工质量意识教育和培养方面,着重进行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竞争规律的教育、符合性质量和适用性质量区别的教育、职工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双重特征的教育。

2、领导要高度重视质量文化建设

加强领导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上下功夫,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所具有的战略意义,从而提高领导干部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并在企业领导中形成共识。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费根堡姆博士指出:“公司领导是质量成功的关键。有力的质量管理的领导对形成质量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当今的竞争趋势已经不是单靠个人在质量上的努力所能决定的,而是要有一种环境,在公司内建立一种框架,使每个员工都积极投入质量改进活动中去。因而,公司的质量领导的作用倍加重要。”企业的各级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应高度重视质量文化建设,没有决策者的认识、决心和力量,就没有真正、持久的质量文化。为此,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要不断学习和导入先进的经营理念,提出要求和目标,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使全员深刻理解质量文化的内涵,协调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企业领导的“示范效应”、“权威效应”。这样才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运行机制,以独具特色的质量文化战略、优质名牌产品,塑造企业物质文化的良好形象,占领市场,创造辉煌的业绩。

3、逐步培育、构建全社会的大质量文化

目前,建立企业质量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理解和认同,但要全面提高决策质量、经济增长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特别是要提高众多小企业、个体生产经营者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还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弘扬、倡导和构建大质量文化,使各行各业、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消费领域的全体社会成员都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思想,逐步形成人人“关心质量、诚实守信、追求卓越、创造完美、服务社会”以及“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的 社会风尚,以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必须加强 篇五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甚至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持续严峻。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持反腐倡廉,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之一。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失德”现象较为普遍,致使一部分群众由此对党的先进性、对党的政治合法性、伦理合法性产生了质疑。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长期、有效地执政,保持其政治上的“合法性”和道德上的“合理性”,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使党在道德方面也成为民众的楷模。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

第 1 页 位的现实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受到了来自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价值观念以及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严重挑战。特别是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以后,经济建设发展不平衡性、利益分配多元性对党员价值观、道德观带来了严峻考验。有些共产党员没能经受住资产阶级价值观及其颓废道德观念侵蚀影响,导致个人主义膨胀,公仆意识淡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使党内出现了形形色色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赃枉法、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等严重违背共产主义道德的问题。这些不道德甚至违法现象,严重败坏了社会道德风尚,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特别是由于大多数党员与人民群众生产、工作、生活在一起,其道德好坏,直接影响社会公德和社会风气,也影响着党的形象,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特别是

第 2 页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滑坡、沦丧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群众对党的先进性、对党的政治合法性、伦理合法性产生了质疑。这种状况对于党执政地位的巩固极其不利。换言之,新时期党员道德建设问题已关系到执政党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能继续走下去的重要问题。

二、提升党员个体道德水平是共产党人道德建设的根本

(一)党员个体道德状况决定党的整体道德形象

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的性质的直接体现者。所以,党员的道德形象,不仅是个人形象,而且关系党的整体形象,党要坚持自己的先进性,就必然要求每一名党员在自己的言行中体现先进性。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保持“两个先锋队”性质,永远保持先进性,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党员是否具有党性。具体讲,广大党员

第 3 页 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宣传者、教育者,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带头人,肩负着治国的历史使命。他们的道德素质和言谈举止,都是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最直接的体现,不仅关系到自身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高低,而且关系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甚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二)提升党员个体道德水平的路径探讨 按照道德养成的一般规律,党员个体道德水平的提升,需要通过加强自我修养、强化制度约束等途径来实现。一是加强党员自我修养。道德是诉诸人的内心的一种力量,作为执政党党员来说,其道德水准远在社会总体道德水准之上,具有较强的道德自觉意识。加强理论学习,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执政的规律,形成良好的道德认同感,是共产党人道德修养的最基本要求。强化公仆意识,陶冶勤政

第 4 页 爱民的道德情操。党员在有了正确的道德认知后,还要强化公仆意识,陶冶勤政爱民的道德情操。这是执政党党员道德修养的必要途径也是最终目的。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来说,党的性质、宗旨及其执政地位要求他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献身,要体察民情,解民之所苦,急民之所难,这是执政党获取民心、得到民众支持所必不可少的的条件。

(三)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表率作用 首先,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具有定向效应。要保证决策的正确,给人民群众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除了需要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德。其次,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具有示范效应。道德修养高尚的领导者,以自身的品德在组织内部甚至外部产生强烈的影响力。反之,品德低下,作风恶劣,道德败坏的党的领导干部所造成的负面效应也特别突出,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

第 5 页 歪”。最后,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具有凝聚效应。全社会看党员,党员看党的领导干部,党员领导干部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就会在全党、全社会成为大家所尊重的核心人物,即常讲的“德高望重”。同时,养成崇高的道德品质,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凝聚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因此,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升党员道德水平的关键。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自身道德修养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联系起来,陶冶道德情操、磨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坚持高风亮节,永葆浩然正气,为全党,为全社会,为全国人民做出道德表率。作为党的各项制度也要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起到实实在在的监督和约束,第 6 页 即形成强有力的道德他律。

三、党风廉政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党的生死存亡

(一)党风廉政建设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基础

党风问题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而腐败的存在必定严重损害党风。腐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权谋私,反映到思想作风上,就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反映到学风上,就是不思进取、专营私利;反映到工作作风上,就是搞形式主义、虚假政绩;反映到领导作风上,就是搞官僚主义、任人唯亲;反映到生活作风上,就是贪图享受、腐化堕落。反映到文化意义上,腐败是对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否定,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否定,故而,加强党风廉正建设对强化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至关重要。而党员是党的一切活动的主体,党员素质和作用发挥在相当程度

第 7 页 上支撑着执政党的执政,直接关系到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程度的高低。政党执政“合法性”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人民对执政党活动的认可度。

(二)党风廉政建设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

执政党要有效执政,必须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扩大党对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影响力,把执政党的根基牢牢扎在社会之中。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主线,贯穿于党的各方面建设之中,决定着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党的各方面建设则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的建设水平的综合体现。党员又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帮助群众了解掌握党的政策,使党的决策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赞同、所接受,并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并且,党员又是人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正确与否,不仅体现

第 8 页 在党的纲领、政策中,更体现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活动中。人民群众更多的是通过身边党组织、党员干部、党员的具体活动来了解党、认识党的。党员的状况直接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着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从而最终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三)党风廉政建设直接影响着执政党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很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障碍、创造条件。改革的过程就是调整利益的过程,这触及到千家万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里,我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在协调整合社会利益方面,执政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度,这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执政党协调兼顾利益的难度越大,越需要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与信任。这就严重地考验着党和人民群众

第 9 页 的坚强团结与血肉联系,检验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政治威信和人心凝聚力。反腐倡廉建设对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强化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必须抓好这项工作,我们要深刻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经验,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6.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必须加强 篇六

酒钢宏兴炼铁厂

张秉伟

酒钢宏兴炼铁厂按照集团公司的有关要求,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把全厂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能否践行科学发展观,能否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统一布署与安排。高标准高质量地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既推动了生产经营任务的全面完成、指标的持续优化,又加强了职工队伍建设。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酒钢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下发后,炼铁厂党政领导班子就提出,必须要立足铁厂实际,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切实有效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围绕中心任务,实现指标持续优化的需要。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实现指标优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炼铁厂的中心任务。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以一个精神、六个文化高度诠释了公司发展历程、发展愿景与体系要求,既具体可行又切合实际。炼铁厂近年来提出经营炼铁的管理思路,其目的就是围绕中心任务,推动炼铁科学发展。应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使炼铁厂开展工作更富有指导意义,在建规建制、强化基础管理方面目标更为明确。铁山精神是酒钢建设、发展、壮大的主线,是几代酒钢人扎根戈壁的真实写照。目前集团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更为严酷,铁山精神所赋予的时代内涵尤为重要,这是当前炼铁厂立足实际、苦练内功,严格按公司要求全面完成生产任务,实现指标优化的信念与支撑。而企业文化建设则从制度、执行、团队、品牌、安全、诚信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细化与明确,它既回答了炼铁厂从上到下怎么做、如何做的问题,又是企业正视困难、破解难题的助推器。通过实践企业文化建设,炼铁厂无论是在强化基础管理,还是在思想认识上都有较大的突破与提升,其对生产经营任务的支撑作用更显重要。

推动炼铁厂科学发展的需要。炼铁厂明确提出将“安全、长寿、低耗、优质、高产”作为炼铁厂生产经营方针,指导生产经营管理。这一指导方针既符合经营炼铁的管理思路,又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也是完全正确的。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使炼铁厂在贯彻这一指导方针的过程中,要求更加明确,措施更为具体,推进更为得力。酒钢企业文化所涵盖的一个精神、六个文化,是炼铁厂落实“安全、长寿、低耗、优质、高产”方针,积极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求实创新的客观需要,是形成凝聚力、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需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做支撑,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深化改革和调整,炼铁厂职工队伍构成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炼铁厂现有职工805人,平均年龄34岁,职工队伍结构逐步优化:35岁以下的青工550人,占职工总数的68.3%;文化程度明显提高,中专(技校)以上人员达318人,占职工总数的73.9%;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以上的人员达122人;操作岗位中高级工以上人员达322人,党员人数为210人。炼铁厂职工队伍中“70后”、“80后”已成为职工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其年青而富有朝气,如何尽快培养一支能团结进取、技艺精湛、堪当重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合格员工队伍,是全厂的当务之争,这就需要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来启发人、引导人、凝聚人,使铁山精神成为新一代员工拼搏奉献的共同理念,使六个文化成为约束职工、激励员工成才成长的载体。

二、明确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把握总体目标。炼铁厂企业文化建设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方针,把握一个总体目标,来加以推进。即必须把铁山精神作为核心理念来加以宣贯;必须使铁山精神牢牢地根植于全体炼铁人的行动中,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富有炼铁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具体要求是以职工队伍建设为重点,培育核心价值理念;倡导风清气正,构建和谐健康的工作作风;以建规建制为契机,强化基础管理上台阶;以遵章守纪为抓手,塑造员工良好文化习惯,造就一流团队。

把握主要内容。企业文化作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最核心、最根本的功能就是解决企业中生产要素最积极的因素——人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问题。纵观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点,也是企业文化核心内容的根本和灵魂。所以炼铁厂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铁山精神为核心理念,把团队文化建设放在首要位臵,也即将其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来布署,这是因为只有把人这个要素做活了,其他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自然会迎刃而解。

把握四项原则。一是立足实际,致力于构建个性化的企业文化。铁山精神是全体酒钢人共同的理念,而六个文化相对于各单位而言则是各有侧重,所以建设个性化的企业文化至为重要。而实现个性化就必须立足厂情,实事求是,客观审视炼铁厂的企业文化现状,来加以推进。二是高举铁山精神的旗臶不动摇,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是对酒钢创业建设、改革发展之路的精辟概括,融铸了不同时期酒钢员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近一年多来,酒钢经济效益虽然取得可喜成绩,炼铁厂在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同时,指标也取得持续优化,但就炼铁厂而言还应该看到面临的困难不少,降本增效的工作与上级要求有一定差距。在倍感压力的同时,铁山精神所传承的那份信念自然成为全厂职工苦练内功的精神支柱,而要取得突破与持续发展,我们只有把六个文化加以细化和创新,才能寻求突破。三是贯彻系统化、层次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能凭空想象一蹴而就,它是企业的“铸基”和“铸魂”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积累、完善、提高过程,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搞好整体设计,分步推进,分层次落实,必须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管理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实践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只有上下戮力同心,协调动作,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为此炼铁厂制订下发了《炼铁厂企业文化实施细则》,系统性、分层级来开展工作。四是树立“管理者首位”思想,坚持要求管理技术人员率先垂范。为了高质量高标准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炼铁厂在工作伊始就明确要求各级管理技术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带头思考,带头实践。坚决杜绝铁厂各级干部“文化缺位”,要求他们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并善于集中职工群众的智慧,调动起全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投身于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去。

三、强化措施,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详安排、广动员、层层深入。一是启动快。在集团公司关于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安排意见下发后,炼铁厂就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进行研究布署,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了详尽的宣贯计划与符合炼铁厂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细则、企业文化愿景、企业文化活动内容,做到了早筹划、快启动、详安排。二是动员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建立厂领导动员联系点制度,四名厂领导按照联系点分工在全厂7个党支部9个作业区805名职工中进行9场宣讲,就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及其作用作了讲话,确保了动员的广泛性。三是坚持层层落实。炼铁厂要求各部门、作业区及党支部按要求必须相应地制订实施办法和推进计划,建立考评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从检查落实情况来看,效果比较好。四是抓的紧。厂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不定期对各部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进度、开展情况及效果进行督促检查,召开有关专题会议交流开展情况,对进度慢的和不符合要求的部门提出批评,并要求整改,促进了建设进度按计划推进。五是覆盖全。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宣讲与安排要落实到每个班组、每位职工,对因公出差和休假的人员都要进行相应内容的补课,确保总体推进。

抓学习、促认识、领导带头。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全厂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推进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了全厂职工服从服务于企业发展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尤其是厂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是通过学习与培训,使职工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每位职工日常学习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落实规章制度的具体反映,也是制度文化、执行文化、安全文化得以升华的充分体现。二是通过学习与培训,使各级人员深刻认识到,真实地反映高炉操作参数,诚实地服务下道工序,既是高炉生产秩序稳定顺行的基本要求,也是炼铁人践行诚信文化的最好体现。三是领导带头学。通过学习,使班子在创建“五好领导”班子方面措施更为得力、主动与积极,从而有效地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四是领导班子狠抓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突出了“四个大讲”,即:大讲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大讲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大讲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步骤,大讲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使企业核心理念、安全理念、经营理念等人人皆知,并融入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为卓有成效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宣传、树典型、营造氛围。一是立足改革,搞好企业形势宣传思想工作。炼铁厂坚持将铁山精神、六个文化建设与炼铁厂目前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坚持同炼铁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起来,采取4场专题动员会、10余次理论辅导,正确导向,引导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安排。二是立足教育,搞好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工作。围绕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和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班前班后会、支部党员大会、“四长”会、厂领导深入基层辅导、组织座谈会以及谈话交流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普遍性或倾向性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分析,找准问题根源,分门别类进行梳理汇总,及时予以解决答复。三是立足身边的先进典型,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按照公司党委要求,认真开展党员“五高”活动,以塑造党员新形象,积极开展“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和“党员先锋岗”活动,做身边群众的好榜样。两年来,共涌现出优秀共产党员41名,其中1名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共评选14人,其中1名同志被集团公司党委确定为先进典型;表彰奖励10个工种、48名青工技术比武先进个人等等,他们既是全厂职工学习的榜样,又为炼铁厂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抓结合,重实践,切实推进。一是坚持企业文化建设同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炼铁厂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伊始,就明确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根植于实践,同开展的各项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扎实推进。第一,通过岗位评先争优活动,提高高炉关键岗位—工长的操作技能,截止目前本已举办6期,累计参与336人次。其次,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在职工中营造出比技术、比操作、比贡献的良好氛围,现已累计获得集团公司劳动竞赛奖励75000元。第三,通过各种竞赛和培训,使职工快速掌握了高炉停(开)炉技术、分装大批重多环布料技术、重负荷休风技术、降料线喷补、冷却壁修复、炉体灌浆等技术,高炉指标进步明显。涌现出杨彦峰、李万忠、毛金玲、王峰、白建光等一大批高炉生产业务尖子和骨干,为炼铁今后的发展积蓄了后劲。第四,通过开展“抓指标进步,破发展难题”主题教育,使多项困扰炼铁生产的瓶颈问题得以突破。第五,通过坚持拜师学技活动,发挥班组长等生产骨干“传、帮、带”的作用,实施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机制,2010年组建师徒对子74对;同时组织有经验的管理、技术人员编写培训教案,参与岗位的班务会、实践交流会等活动,引导职工理顺作业程序,清晰作业环节,加快新职工、技能水平差的职工成长速度,为炼铁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注入了活力。第六,通过坚持岗位练兵活动,做到了培训工作覆盖全员,多层次、多专业,与时俱进,不断满足高炉生产需要。截止2010年5月共开办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14期,涉及班组长管理、职工技能、安全、环保、质量体系等方面的培训,培训人数达1096人次。93%以上职工取得了职业技能鉴定证书,高级证持有率达到50%,并有18名同志被聘为技师。二是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与技术创新、推动指标进步相结合。为了把文化体系的要求落实到生产技术进步的每一个环节,炼铁厂企业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中心任务来做文章,使企业文化建设夯实有力。第一,通过开展技术交流,提高团队技术技能与素质。相继组织了炉缸维护、铜冷却壁、煤粉添加剂、煤粉混合喷吹、高炉整体优化技术等多场交流会;先后邀请了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研总院等专家进行现场交流和指导,为炼铁技术提升、管理技术人员技能提高搭建了平台。第二,在高炉稳定顺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技术创新,跟踪前沿炼铁技术,采用分装、大批重技术、重负荷休风技术、热喷补技术等技术创新项目,促进了炼铁生产经营的快速优化。第三,结合制约瓶颈,稳步推进技术创新项目。目前,高炉整体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高炉喷吹兰炭粉应用研究、提高烟煤配比攻关、1200℃高风温技术应用研究、高炉降焦攻关、高炉长寿技术攻关、提高入炉焦丁比实现焦炭资源合理利用、高炉喷吹干熄焦工艺除尘灰应用研究和3号高炉煤气布袋除尘卸灰系统改造等一系列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使炼铁生产指标优化取得了显著效果。三是坚持企业文化建设同强化制度建设相结合。炼铁厂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制度建设、制度创新贯穿于日常生产管理的全过程。首先,持续完善了40个管理技术岗位的岗位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明晰、各司其职。其次,理顺和细化管理程序,先后制定和完善绩效考核、生产组织、高炉护炉、行政管理等51个管理办法和相关管理制度,使炼铁厂各项管理逐步按制度化、程序化开展工作;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讨论、制定安全、工艺技术、作业标准等操作规程 75个,逐步规范岗位职工作业行为,实现按章操作、标准化作业。其三,在职工考核分配上实行“效益决定,分灶吃饭”,做到责任落实、目标一致、导向明确,惩罚分明,推动生产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四是坚持企业文化建设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第一,抓紧抓实党员教育培训、党员民主评议等工作,实现以建促学,以学助评。其次,有效开展“党员承诺制”、“党员先锋岗”、“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党员结对帮扶等工作。实现党员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机统一,党员短期示范作用与长期性成效有机融合,以点带面,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第三,严格落实炼铁厂党委对全体党员提出的“九项要求”。一要全体党员挂牌上岗,接受职工监督,树立一名党员一面旗臶;二是设立9个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成立党员科技攻关小组,选择课题,制定推进计划,深化主题教育;四要党员带头参加劳动竞赛活动,引导和带领职工多做贡献;五是要求每个党员每年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解决一项生产难题;六要每名党员带一名徒弟,加快培养生产骨干;七要每名党员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八是要求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违章,实现安全文明生产;九是要求把优秀职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先进职工。

7.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必须加强 篇七

一、突出重点, 细化管理, 加强质量效益年和创新型企业建设

1. 精益求精抓好质量管理。

一是要加快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着力完善质量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建设, 加快制定《质量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做到质量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要强化质量精细管理。要以提升油田开发质量为目的, 充分发挥射孔质量跟踪组、压裂质量监督组、停躺井恢复组等职能小组的职能作用, 重点抓好修井作业质量的监督检查, 切实提高油田开发相关作业质量;要以工程质量确认为重点, 分级评定各类施工队伍, 加强工程项目设计、入场物资检验、现场质量监理、隐蔽工程验收和第三方认证等环节的监督检查, 以及做好质量安全登记备案和入厂产品质量抽检工作;要以提高物资供应质量为目的, 严把物资入库验收关, 加大出库复查、定期检查、分批监测、质量跟踪管理力度, 统一采购供应和出入库验收程序, 确保物资质量;要以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为目的, 实现岗位工作标准化。三是要加强质量管理监督检查。要坚持动态检查和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每月进行质量标准落实情况检查, 建立质量通报制度, 设立质量举报电话, 推行“零缺陷”管理, 确保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同时, 要重点加强质量管理培训教育, 切实使干部职工全面掌握质量问题预防、改进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2. 多措并举提升综合效益。

一是要加强财务管理。加大“四级核算”力度, 在各采油队实行单井成本核算, 强化分析原油操作成本、管理费用等可控费用超支原因, 适时对成本费用进行监控, 切实提升经济效益。二是切实抓好审计、计划、招标工作。加大工程审计力度, 降低建设成本, 提升投资效益。狠抓计划管理, 提升计划管理服务生产的能力和水平, 坚决杜绝无计划、超计划投资现象, 保证投资效益最大化。特别是要加强招投标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招投标工作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杜绝规避招标、假招标、不招标等现象。这一点要引起招标战线上有关同志的高度重视, 确保各项招投标工作依法依规进行。班子成员任何人不能给招标办打招呼、说人情, 要切实用好、用规范手中的权力。三是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加强项目前期评审、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价, 着力理顺工程项目决算程序, 强化投资计划管理, 切实提升投资效益。四是加大增收节支力度。充分发挥机修厂、井下作业大队等单位的修旧利废、增收节支职能作用, 确保完成全年增收节支任务。进一步加强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等非生产性费用的控制, 加大控制的力度和深度, 坚决杜绝超范围、超标准、超预算行为的发生, 实现以降本促增效的目的。

3. 解放思想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

一是要用创新思维做好资源接替。科学制订长远开发规划, 着力在加强区域研究、提高采收率上寻求新的出路, 着手解决上产速度快, 油田开发欠账大的问题。要以注水促增产, 加强注水工艺研究, 提高水驱增油效力, 确保实现稳产增产。二是要用创新思维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强化产学研结合,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采油厂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和科技支撑型转变。三是要用创新思维加强科学管理。要在干部管理上求突破, 今后, 干部管理必须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老观念, 坚持在实践中培育、锻炼、使用、成就人才。结合“百名青年才俊”培养计划, 着手建立人才开发长远规划。要在“四定”工作上见实效, 按照“精简后勤、扩充一线, 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思路, 严格按照岗位职责配备专门人才, 做到人适其岗、岗适其人、人岗相适。

二、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加快推进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作为一个新的管理理念, 是我们对照标杆找差距, 振奋精神谋发展的有效手段, 也是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管理理念和最佳管理方法。

1. 一丝不苟发挥好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

一是要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标杆管理知识培训活动, 让广大干部职工认识标杆管理、支持标杆管理、投身标杆管理, 力争形成“处处立标杆, 时时对标杆, 人人创标杆”的良好氛围。二是要统筹协调, 兼顾各方。要注重收集活动开展中的各类信息, 加强分类指导, 确保问题、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好所管单位的标杆管理推行工作, 确保全厂标杆管理工作同步推进, 有序实施。三是要明确目标, 持续推进。确保通过2-3年的持续努力, 使少数指标达到集团公司内领先水平, 部分指标接近或达到行业内先进水平, 多数指标稳定保持在行业中上游水平。

2. 科学具体地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一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采取专题调研、协调推进等多种方式, 加强对各单位标杆管理情况督促指导, 确保推行工作有序开展。二要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对于已经制定的工作目标, 坚决杜绝有计划、无落实, 开空头支票等不良现象。三要建立考核兑现机制。科学制订考核方案, 细化考核管理, 将对标管理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科学考核, 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单位、各部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做到奖优罚劣, 促进标杆管理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四要建立健全后评估机制。标杆管理要通过长时间的模仿、学习、总结、提升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将其实施效果进行及时评估, 确保实效。

3. 脚踏实地抓好对标管理。一要科学树立标杆。各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对近年来取得的基本经验进

行科学系统的归纳总结, 提升凝炼, 找出好的经验和做法, 树立厂内标杆, 并在全厂进行学习推广。外部标杆方面, 采油厂准备选择坪北油田和长庆油田采油三厂作为标杆进行学习。二要突出重点落实对标工作。勘探开发、注水等方面, 要围绕钻井工程、新井投产、技改增油、注水增油等方面进行对标, 促进技术质量大提升。三要抓好达标、创标工作。要根据对标活动成果, 建立健全各类管理体系, 不断总结对标经验, 巩固对标管理成果, 推广对标管理先进经验。要不断修改完善对标管理计划, 优化对标指标, 促进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三、凝心聚力, 激励士气, 汇聚建设200万吨油田的强大合力

1. 与时俱进抓好企业党建工作。

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优势。要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要围绕建设200万吨以上油田的主题, 把企业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 创新开展党的建设活动, 动员广大党员在建成200万吨以上油田的关键时刻大显身手、再立新功。

2. 坚定不移地抓好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要全面落实“三重一大”有关要求, 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 形成既有明确职责、又有积极主动配合的良好氛围, 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近期采油厂已经出台关于“三重一大”管理有关规定, 我们要自觉执行, 确保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三重一大”是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管控的重点, 是一条不可碰触的红线, 班子成员要自觉遵守, 任何人没有特权, 没有例外。二是落实好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把民主生活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为领导班子沟通思想、增进团结的有利契机, 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重点抓好党的政策、制度学习, 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

3. 突出重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要严明党的纪律, 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 加强对党员干部执行政治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 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规范和强化对拟提拔干部的廉政考察, 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二是要转变作风, 认真治理庸懒散问题, 严肃处理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等行为, 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引发重大事件或造成重大损失的, 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 必须严肃追究责任。三是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 丰富教育内容, 进一步增强廉政教育实效。要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十五条禁止性规定”等规章制度。四是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着力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 确保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

4. 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职工群众。

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扎扎实实做好群众工作, 脚踏实地维护群众权益, 把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记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各生产单位负责人要把职工正常轮休、生活物资保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亲自来抓。必须全力解除职工后顾之忧, 了解掌握职工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虑, 切实抓好兴源西区、兴源新区等职工住宅工程建设, 逐步解决绝大多数职工的住房问题。必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真正汲取职工群众智慧力量, 对职工群众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采纳, 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8.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必须加强 篇八

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生命线,员工是企业的主要人力资本,员工对企业是否具有归属感,将极大地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可见,在当前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坚持全方位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奠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基础

作为一名政工干部,首先自身素质要过硬,既要当好指挥员、辅导员,又要当好宣传员和战斗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一要提高忠诚可靠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具备争创一流的工作意识,具备强列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二要提高科学广博的知识素质,主要包括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以及具有广泛的生活知识和交际知识等。只有掌握科学理论精神实质,才能保证工作不会偏离正确轨道,只有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广泛汲取各种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才能使自己干有目标,动有准则,提升工作水平;三要提高全面综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善于调查研究,向改革要思路,向实践要办法,坚定地同职 工一起,化解矛盾,克服困难,推动问题的解决,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群众第一的观点,深入基层,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管理的重心是员工,员工安则企业安,所以企业的各项工作必须坚定群众第一的观点,努力为群众诚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首先,要从实际入手,展开研究调查,通过沟通谈话,问卷走访等形式深入研究不同时期各个员工的心里认识和思想意识,依照其情绪的不同和行为的体现,研究其思想活动形态,分析有可能出现的不足,根据相适应的解决措施,提高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的预见性;其次,要注意和员工的交流,了解员工的建议,同时细致解决。还要主动换位思考,和员工进行思想交流,帮助员工解决难题,办实事,办好事,在实际的帮助员工提升其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要善于总结分析资料。对于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动态都要在心底建立一个“动态整理磁盘”,定期进行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活动,主动跟进解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加强运用别致可行的新方式,不断融合,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长期以来,从延安到北京,从战争到和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以贯之的,没 2 有大的变化。这种僵死的、静止的状态,应当引起反思,图谋改变。

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感情,明白事理的个体。它的内容主要是说服教育员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想要获得效果,提升工作的吸引力,最关键的前提就是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法,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载体,采取立体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教育,把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扩展为讨论式、演讲式等双向互动形式教育,环境感染式教育;其次要宣传先进典型。用职工身边的先进人物来教育职工,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感和亲切感,逐步在职工队伍中培养形成先进群体,使他们成为实践先进思想道德的先行者,成为职工群众学习仿效的楷模;当然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更是不容忽视的。与各种真实有效的工作活动结合起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陶冶情操,提高觉悟努力,从而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四、加强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调动全员积极性,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氛围

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是千百万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启发人的创造力,激励、鼓舞人们前进,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很多,情况又多种多样,要紧紧围绕着调动员工积极性这个主要任务,使思想政治工作开展 3 得更加富有成效。重点当然是要把行政、工会、共青团及其他方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形成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为广大员工开展寓教于乐、愉悦身心的精神文化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去,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过程中,使员工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从而营造和谐的氛围。

9.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必须加强 篇九

只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 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新的体制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建立起来,旧体制也不可能马上消 失,难免产生摩擦和碰撞。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出现体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 套等薄弱环节,这就为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如果不及时坚决纠正和采 取相应防范措施,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就会滋长蔓延起来,发展下去必然祸国殃民。因此,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

只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保证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对外开放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些腐朽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采取“两手抓”的办 法,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活 动”,从而坚持开放的正确方向,保证开放的顺利进行。

10.加强标准化建设 提升管理水平 篇十

——***供电公司“四个中心”建设工作汇报

根据省市公司安排和部署,我公司按照“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实施、扎实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四个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即:客户服务中心、电费管理中心、电能计量中心、抄表中心,深化营销“五分离”工作,规范营销管理,努力提高集约化、精益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一、基本情况

***地处河北南部,太行山东麓,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全县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共有***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供电公司***年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一流县供电企业。全县境内拥有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4座,35kV变电站14座,主变***MVA;35kV线路***km;10kV线路****km;辖区高压客户***户,低压客户****户。公司下设八部一室一工会,辖***个供电所,现有正式职工***人,农村电工***人,2010年购电量***亿kWh,售电量***亿kWh。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严格落实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机构。为加强对“四个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公司成立了以经理任组长,主管副经理任副组长的标准化“四个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营销部,负责“四个中心”建设组织实施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营销部主任兼任。

二是抓好组织学习,制定实施方案。为切实做好标准化“四

管理水平的目的。

四是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我公司坚持把标准化“四个中心”作为不断提升企业优质服务的重要的实践过程和手段,通过标准化倡导一种积极向上优质服务的文化,更是让标准化这个“种子”在营销的“土壤”中生根、开花、结果,使人员素质提升,使工作变得清晰、透明、简洁和规范。

三、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四个中心”建设 公司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努力加强“四个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软硬件建设水平。

1、客户服务中心建设方面

客户服务中心使用面积200m,营业面积106平方米,环境舒适、宽敞明亮,营业大厅配置了方便客户了解用电常识和办理业务的大型电子滚动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及宣传资料,上墙公布“三个十条”“电费电价”“高低压业扩流程”“服务监督台”等项目。营业大厅还配备了客户休息处、写字台、饮水机、便民服务用具等,极大的方便了客户。按标准要求还设有档案室、更衣室、VIP大客户接待室等场所。营业大厅现有员工8名,设班长一名,负责营业大厅的日常管理和疑难咨询服务,另设收费岗、业扩报装岗、业务咨询岗等。按照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要求,前年实行了“95598”与营业大厅分离,成立了“95598”呼叫中心,使用面积***平方米,配备了***名工作人员和4条中继线,其中一条打国内长途,24小时受理客户的业务咨询、信息查询、投诉举报和故障报修服务,从受理业务、派单处理到回访客户全部实现了闭环管理。

外勤办公室等。使用面积450平方米,基本满足各类计量装置的校验、检定等工作。电能计量中心设主任1人、班长1人、计量外勤2人、内勤4人,检定人员全部取得《计量检定员资格证》,实现定责、定岗、定员,对电能计量装置和电能信息采集终端强化过程控制,实现全过程管理。电能计量中心按功能划分为:收发室、客户休息室、耐压室、电能表智能表库、电能表互感器检定室、计量外勤室、主任办公室等。区域划分合理,营造了现代管理氛围。

电能计量中心现有三相0.1级12表位电能表检定装置1台,三相多功能电能表0.1级12表位电能表检定装置1台,三相电能表0.1级12表位耐压走字检定装置1台,单相电能表0.1级24表位电能表检定装置1台,全自动互感器检定装置1台,装置全部实现微机化管理,所有的校验点由计算机自动设置,并同时保存校验数据。为达到现场检验率和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周期受检率100%,购置0.05级电流互感器现场校验装置1台,PT二次压降及综合误差校验仪一台、相位伏安表一台,满足了电流、电压互感器的现场检验。

电能计量中心建立了电能计量装置的电子档案,实现了电能表运行位置的跟踪管理和各类计量资产帐、卡、物的实时动态管理,使电能计量装置从购入、内部流转、运行直到报废的全过程,实施了闭环式的管理,使计量装置每个环节都处于系统的监控之下。

计量中心于2007年8月15日取得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专项计量授权证书。为巩固计量授权成果,我中心严格

立了组织机构,进行了人员配备;完善了基础设施,宽敞明亮的核算室,划分为五区一室。核算工作区配置核算专用计算机与核算服务器网络交换速度为1000Mbps;加强业务管理,制定了岗位职责,明确了各岗位工作标准,重新规范了工作流程。

实行了电量电费集中核算、统一打印发票。电费管理中心统一打印发票,各供电所到电费管理中心领取发票,按发票金额向客户收取电费。开展电价管理及稽查工作。及时现场核实高、低压客户用电类别、执行电价、定量定比,定期组织电费电价专项检查,定期召开电费电价分析会。

日常工作强化职责,落实考核,建立、健全了各岗位的责任、管理、考核办法,并严格考核。针对电费管理中心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公司组织人员按照《县供电企业标准化电费管理中心标准》对电费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自查,电费管理中心基础设施配置、人员配置其岗位设置及职责分工符合《河北省电力公司县供电企业标准化电费管理中心标准》要求,拥有完善的电费管理业务工作流程及监督稽查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电费管理模块符合省公司统一要求,电费电量已全部实现集中核算,并且在电费管理中心集中统一发行票据,、月度电费回收率达到100%,经查,必备条件、人员组成、规章制度建设、工作流程均符合标准要求。

4、抄表中心建设方面

***电力局抄表中心以提高营销集约化、精益化、专业化管理水平为主线,以建设标准化抄表中心为目标,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推动营销业务“五分离”工作向纵

11.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必须加强 篇十一

沈秀法(开化县农科所)

《开化黑木耳》和《金针菇》两部省级地方系列标准,先后于1999年6月11日和2000年10月25日顺利通过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审定。“标准”实施一年多来,开化黑木耳、金针菇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均有了明显提高,标准化效应开始显现。实施食用菌标准是项细致复杂的工程,涉及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和各部门和环节,只有严格把关,才能使标准充分发挥作用、产生效益、体现质量水平。

首先,实施标准要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对质量标准的认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农业思想的束缚,广大干部和菇农往往就生产而生产,视野局限于生产数量,传统的、粗放的生产方式和经营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许多干部和菇农之中,甚至有的干部和菇农错误地认为,他们生产食用菌几十年来没有标准也同样卖了出去。而忽视了当前及今后食用菌市场日趋激烈的质量竞争,即标准化竞争,忽视了品质的提高,致使食用菌发展出现一波三折。所以必须转变观念、依靠科技,加强食用菌质量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菇耳的生产质量,应将加强食用菌标准化建设作为振兴食用菌产业的重要举措。

其次,实施标准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宣传工具广泛宣传食用菌标准化的意义、作用和内容,及时总结食用菌标准化典型经验,通过比较效益来引导广大菇农学标准、用标准。强化食用菌标准宣传和抓好对菇农的培训,是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菇农标准意识、保证菇耳生产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快“标准基地建设”,扩大标准影响,一方面可在重点乡镇和产区建立标准示范园,在大户中设立示范户;另一方面在重点乡镇农技站设立黑木耳、金针菇标准技术推广组,形成县、乡、村户三级技术推广网络。通过培训和宣传,使广大菇农熟练掌握科学、先进、规范的高产栽培技术,使标准化的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第三,实施标准要加强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基层干部、广大菇农和经营者是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的主要力量,是最讲求实际的,所以,应十分注重用典型来引路。通过示范园的带动,既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又提高菇耳的品质,使示范园既成为样板园,又成为技术推广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课堂。实践证明,抓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可以促进标准内容的落实,使标准化充分发挥作用,达到实施标准化的目的。

12.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制度 篇十二

一、指导思想:

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為本的方針,牢固树立“責任有我,我必負責;安全有我,我必安全”的安全理念,切實加強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地位,逐步建立和完善質量标准化体系,通過突出重點,以點帶面,穩步推進,推動公司質量标准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從根本上保證安全工作的持續、平穩发展。

二、组织领导:

為加強質量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公司成立领导小組。組長:朱雷

副組長:张建禄

办公室主任:唐东杰

成員:王建忠、李华银、杨文君、谭建军、马金荣、陈兴平、王成文

下設質量标准化办公室(以下简称质量办),办公室設在安检科,具体負責質量标准化协调管理工作。

公司建立开掘、机电运输、通風、地測、調度五個質量标准化专业組。专业組設在各系統科室,各科科長兼任专业組長。各专业組指定專人具体負責本专业質量标准化工作的协调、达标规划及实施、資料整理等工作。

各区队成立相应标准化领导小組,具体負責本單位的質量标准化工作。

公司質量标准化领导小組职责:負責公司質量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檢查落實。

質量办职责:負責公司达标规划,标准化文字材料的收集、汇总上報,标准化學習、培訓、宣傳和檢查費用的審核,所需装备、材料的审核,标准化獎罰及日常檢查。

各专业组职责:負責本系統質量标准化的規劃、監督、實施、考評和有關材料的上報。

各區隊質量标准化小組職責:落實本單位質量标准化計劃的實施。

各類質量驗收員職責:負責标准化的日常監督和抽查

三、本質量標準化思路、具體要求:

工作思路是:鞏固、消缺、提高、延伸

具體要求是:

1.建立質量标准化體系、完善質量标准化規章制度、考核辦法,完成與集團公司質量标准化接軌。

2.井底車場、東西軌道大巷、瓦斯抽放硐室中央變電所、中央水泵房達到精品工程,其他已完成和在建工程達到特級質量标准化礦井。

3.按施工區域、專業管理的要求,對各單位進行文明施工責任區劃分,做到分工明確,對號入座。由工程、機電、通風部門負責制定今年質量标准化年、季、月工作計

劃。

4.每月15日前,各系統科室將下月質量標準化計劃報質量辦,質量辦統一匯總后,提交公司經理層研究,隨當月計劃一並下發,各單位按計劃實施。

四、檢查評比辦法和標準:

1.檢查標準:各專業組依據《內蒙古自治區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及考核評級辦法》制定相應的檢查表格和日常檢查處罰標準,并報質量辦以文件形式印發。

2.檢查與評比辦法:

1)采取定期檢查與動態抽查相結合,定期檢查作為考核的主要依據,動態抽查發現的問題按日常檢查處罰標準執行。

2)每月的30、10、20日為質量標準化檢查日,由各專業系統的科長親自安排,區隊主要負責人陪檢,檢查結果以雙方簽字爲準,要求檢查設點上遲上線,用數據說話。當天全部檢查確有困難,或遇雙休日可以順延。

3)各專業組必須完善各種原始資料和數據,以備檢查。各專業組必須把當月的各種資料審核簽字匯總後交安監科存檔,每月的23日召開一次各專業組長會議,對各單位標準化工作進行綜合評定,按照評定結果由質量辦給予相應的獎罰。季末最後一個月,如遇集團公司檢查,以集團公司驗收結果為標準。

五、質量標準化獎罰:

為充分調動各單位搞好質量標準化工作的積極性,加大質量標準化工作考核力度,實行質量標準化風險抵押金制度。

1.抵押範圍

公司領導、業務生產科室、區隊管理幹部以及相關質量驗收員。

2.抵押標準(月)

1)公司總經理2000元,公司生產口副總經理1600元,公司其他副總經理1000元,付總工程師、安監科長1000元。

2)業務保安生產科室:安監科副科長800元,工程技術人員300元。

3)開拓隊、掘進隊、抽放隊、放炮隊、監測隊、通風隊、機電隊、機運隊隊長800元,副職600元,技術人員300元。

4)系統可使分專業指定的質量驗收員100元,質量辦工作人員100元,井下安全檢查員100元,開掘區隊質量檢查員100元。

3.兌現辦法

1)實行月考核月兌現。全公司實現月達標規劃,兌現月風險抵押的100%。月出現一個系統不達標,兌現月風

險抵押金的80%;月出現兩個系統不達標,全公司不兌現風險抵押金。

2)區隊(地測科、調度室)月考核達不到規劃等級,取消該區對隊干及質量驗收員當月應得獎;月評定區隊不合格時,沉淀區隊風險抵押金50%;有一個區對達不到規劃等級,取消系統科室應得獎50%;專業系統內有兩個及以上區隊不達標,取消分管公司領導、系統科室領導應得獎的100%。

3)集團公司或上級驗收時,礦井不達標,沉淀不達標單位質量標準化抵押金100%,沉淀公司分管領導、系統科室、質量辦抵押金50%,全公司不兌現風險抵押金。

4)系統職能科室必須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進行驗收、評比,如檢查驗收、評比不負責任,經安監科抽查與實際不相符的,除報請公司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外,沉淀責任人員風險抵押金100%。

5)系統科室不按規定時間組織驗收,施工區隊不參加驗收或驗收后不履行簽字程序,且不能說明正當理由的,當詢該項工程視為不達標,相關人員風險抵押金按不達標處理。

六、其它要求

上一篇:《文化苦旅》下一篇:梦想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