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工作七条禁令

2024-06-24

公务员工作七条禁令(精选6篇)

1.公务员工作七条禁令 篇一

江苏省保安联防等公安辅助人员七条禁令

一、严禁通风报信。

二、严禁殴打、侮辱群众。

三、严禁殴打、体罚违法犯罪嫌疑人。

四、严禁挪用、侵占涉案财物。

五、严禁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

六、严禁参与赌博。

七、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酒后驾驶机动车。

保安联防等公安辅助人员违反上述禁令的,予以清退,收回制式服装、装备、标志和相关证件,并不得重新聘用。

对保安联防等公安辅助人员违反上述禁令的行为,所在公安机关主管领导和分管民警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一经发现,予以纪律处分。对指使保安联防等公安辅助人员违反上述禁令的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一经查实,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开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禁令自二OO三年三月十五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禁令不一致的,以本禁令为准。关于《江苏省保安联防等公安 辅助人员七条禁令》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适用对象

本禁令适用于公安机关直接管理使用的保安联防、社区保安(辅警)、交通协管员、户口协管员,以及聘用的驾驶员、打字员、勤杂工、停车场管理员、门卫等公安辅助人员。

保安服务公司招聘的保安人员,纳入保安联防序列的物业管理企业参照执行。

二、有关条款说明

1、禁令中的“通风报信”,是指将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过程中,有关行动部署、案件情况等情报信息泄露给相关单位和个人。

2、禁令中的“吃、拿、卡、要”,是指利用职权或冒用公安机关名义,侵犯群众和单位利益的行为。

3、禁令中的“工作时间”是指工作日的上班时间和早晨、中午,以及其他执勤、值班、备勤时间。

4、禁令中的“酒”,是指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等含酒精的饮料。

5、禁令中的“酒后驾驶机动车”,是指任何时间酒后驾驶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

6、禁令中“造成严重后果的”,是指①因通风报信,对案件侦破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涉案犯罪嫌疑人逃脱等后果的;②因殴打、侮辱群众,导致其伤残、死亡等后果的;③因殴打、体罚 违法犯罪嫌疑人,导致其伤残、死亡等后果的;④因挪用、侵占涉案财物,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⑤因酒后驾驶机动车交通肇事致人伤残、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引起群体性事件后果的;⑥因违反禁令,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7、禁令中“分管民警”,是指所在单位具体履行对保安联防等公安辅助人员教育、管理职责的民警。

8、禁令中的“主管领导”,是指所在单位具体分管保安联防等公安辅助人员工作的副职或正职领导。

9、禁令中的“纪律处分”,是指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对党员民警和党员领导干部给予较重行政处分的,由有关党组织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2.反腐禁令下的公务员生态 篇二

2014-01-21 13:47阅读(51501)评论(118)

我国民间对公务员有这么一句顺口溜:工资基本不动、吃喝国家特供、名牌自有人送,住房基本靠贡。说的就是公务员享有的高福利,让普通老百姓羡慕嫉妒恨。但自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公务员的福利减少了,日子没那么好过了。

近日有媒体就“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在全国随机抽取了100位公务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受访者都表示中央禁令对其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之前可以收到一些购物卡、烟酒之类的礼品,现在很少收到了,多数人表示“公务员不好当”。超六成公务员认为“禁令”一刀切,受“禁令”影响,个别公务员称考虑离职。

但公众认为这是一种“矫情”,媒体评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叫好,说“公务员本就该不好当”、“怨禁令严苛准备离职,别拦着”,甚至有评论称“期待„禁令‟让公务员辞职如潮”。网友更是跟着起哄,问“怎么还不辞”,“我愿意跟你对调”,云云。

还有多少公务员在享受高福利?

不能怪老百姓这种“幸灾乐祸”的心态,公务员原来那种隐性福利和灰色收入确实太招人恨了。在较长时间里,公务员享受着“超国民待遇”,当人们面对远远超过购买能力的高房价望洋兴叹时,发现有公务员住着各种自建房、保障房、经济适用房,甚至还有每月只用交几十块钱的“公租房”;当人们慨叹工资涨不过物价,消费支出越来越大,税却越交越多时,发现公务员只需交很少的税,因为他们纸面上的工资确实不多,但他们的生活水平却不低,每月发的,别处供的东西用都用不了;当人们说看病贵,生一场大病让一个家庭返贫时,发现公务员还在享受全额报销的公费医疗;当人们讨论社保资金吃紧,需要延迟退休来缓解时,却发现有一个群体不用交养老金,却可以在退休时拿到比他们多得多的退休金……所以,禁令之下公务员收入减少而老百姓叫好,是长期以来公务员享受的高福利、高保障与我国整体社会保障不完善的情况下,百姓心理不平衡的一种反映。

实行各项反腐禁令和规定以来,公务员拿到的各种购物卡、礼品等隐性福利是少了,但显性福利还在。在养老金制度还没打破双轨制,大部分公务员还享受着公费医疗,很多公务员食堂吃饭仅仅是象征性的一元的时候,公务员依然高福利的代名词。所以,在公务员抱怨收入减少嚷嚷着要辞职时,一名六旬老者近日,在网上劝诫说,如果“俯下身来”比比下岗职工,比比农民工,“你们就是幸运儿啦”!

不过,话说回来,不是所有公务员都有灰色收入。公务员也分清水衙门和油水衙门,分领导和普通职员,福利待遇和灰色收入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待遇确实不高。去年9月,一名叫“乡镇公务员”的网友在湖南一知名论坛上发帖,晒出了一份每月发放工资的银行存折照片,一年工资收入不到3万元,最低的一个月仅为775元。虽然有一些网友认为此存折不可信,并要求其晒出其他“灰色收入”,但也有不少网友跟帖认为这反映的是真实情况。

还有一个在中部某省的市分局工作的公务员发帖称,他们每月工资卡上就是1000多,再扣去医保、公积金等,就剩798块。说到福利,也就是每个月大概190多块的工作补助,1块6一天的外勤补助,一年3个节发200购物卡罢了,年底再发400的年终奖金。

但一些部门确实“富得流油”。他所在的城市房价不到2000,但有部门年终奖连续四年是5万到8万,他们平时的工资和各项津补贴、过节费加起来也是普通部门的1.5到2.5倍。

就在上述调查中,100名受访者中有64名公务员觉得“油水多的部门收入也少了,自己也平衡了”。随着改革的深入,行政审批的简化,政府权力更加缩小,公务员的油水可能会越来越少。

实际上,在中央发出“禁令”之前,公务员的工资就偏低,只是因为有这样那样众多的福利存在,收入低的问题显现不出来。中央“禁令”发出之后,公务员收入低的问题开始猛然凸显。2013年5月底《人民日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58%的基层干部认为目前的待遇低。

有人提出,公务员待遇低会逼得他们去贪腐,提出高薪养廉。但这些年来只要一提公务员加工资,舆论就会出现声讨,就是人们默认公务员有很多看不见的福利和灰色收入。如果工资全部显性化,社会保障待遇统一,廉政建设有保障,老百姓也就不会对公务员那么看不惯了。

公务员上班还是“一张报纸一杯茶”吗?

央视曾采访路人,问公务员的形象是怎样的。大家的回答基本是„喝茶、看报、很清闲‟、福利好、稳定。

作为公务员,在当今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中,明面上是“人人艳羡”,实际上苦乐不均。抛开工资待遇不说,单说工作强度,是“有人忙死,有人闲死“。上述这位某省的市分局公务员说,他们局“有200多号人,但是也就是只有不到100人真正做事,其他的都只是发工资的时候出现一下罢了。”

近来不断曝出的公务员吃空饷事件,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许多人呆着也没事干,所以有不甘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的人就出去打工,但这丝毫不影响部门运转。

但也有许多政府部门实际上长期人手紧张,但由于公务员退出机制落实不畅,在公务员编制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很多地方不得不采取从下级机关借调方式解决。

大部分公务员其实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轻松,总体来说工作量还是挺大的,有的工作经常是“五加二”、“白加黑”,辛苦不堪。

公务员最为公认的好处就是稳定,在就业压力大的当下,有个稳定的职业确实是一种优势。但对年轻人来说,实际上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公务员这个工作偏重于行政职业能力,换句话说,长期做这个工作,工作人员以前所学的专业会逐渐弱化,逐渐变得没有专业技能,所以有些公务员曾无奈地表示,不是不想辞,而是不知道离开以后还能干什么。

此前有报道指出,如今不少基层公务员的“职场个人幸福感”相对偏低。一位网友说:“公务员的工作很程式化,每年能想到的工作就是那些,变化的东西太少,每天都是早八晚五的。”还有网友写道:“在这里待一辈子太可怕了。”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钱钟书笔下这句反映婚姻的名句,如今用来形容当下公务员的生态再适当不过了。这边有公务员嚷着要辞职,那边有很多人挤破头想要进来。以刚刚落幕不久的2014年国考笔试为例,尽管招录人数比上一年减少千余,但仅仅19538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录取名额,却依旧吸引了152万报考者,缔造了新的记录。据权威统计,国考考录比例已经从10年前的23:1上升到2014年的77.8:1。

可以想象,在如此激烈的国考竞争中,要想脱颖而出,势必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乃至金钱。因此,最终从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考取公务员的幸运者,自然对公务员这个职位抱有巨大的心理期待,加之自身工作时间较短,职务上的提升抑或政治目的短期内无法实现,自然也只有把目光投向并不高的工资收入上,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心理落差”让成功胜出的佼佼者们难以承受,由此产生抱怨或者发发牢骚也就不足为奇了。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半难念的经,每一种职业背后都有心酸、苦恼等不为人知的一面。年轻公务员抱怨待遇不高且枯燥乏味,就像四川泸州市那位28岁的副镇长一样,毅然辞职好了。有人对公务员死板的工作方式不适应,想“尝试不同挑战”,或对狭窄的晋升空间失望。这些都是正常的自主择业,不必大惊小怪。

200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试行)》,公务员辞职有了政策法规依据,有了可走可留的选择。可以预见的是,“禁令”之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务员辞职。

3.公务员工作七条禁令 篇三

2014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笔试培训公务员禁令

淮北中公教育(huaibei.offcn.com)

公务员因禁令离职有助于“纯洁队伍”。

去年一年,从中央到地方各项禁令不断出台,2013年也因此被称为“禁令年”。一些分属各系统不同级别的公务员,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为官不易”,在失去隐性收入后,一些人甚至考虑离职转型。(1月9日《新京报》)

读此消息,有一个感受叫做“大浪淘沙”。这些年,公务员考试年年暴热,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法制日报的报道曾披露,相当多的报考者直言不讳,进入行政机关,薪酬高且旱涝保收、社会福利亦非常人可比,可进可退,可以获得更多的预期机会,做得好就做下去,做不好再改换门庭。而所谓预期机会中,除了那些明摆着的好处,说白了还有比如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衍生出的吃拿卡要等“潜利益”多多。现在禁令十面埋伏,“围追堵截”,“预期机会”已如落花流水,当初冲其而来者,如今去意萌生,恰如纸包不住火。

吸引一些公务员的“预期机会”,恰恰是现行制度的弊端。而冲着异化的权力理念而来的人,在公务员职位上能是合格的公务员吗?从这个角度看,今天在失去隐性收入后,一些人不想再干而要离职,实在是一件大好事。这对公务员队伍而言,让那些不愿“公务”而只想以公谋私者出局走人,也是“纯洁队伍”、“清理门户”,而对党政机关,不但有助于裁减冗员,亦有利于重塑形象。

“禁令年”带来大浪淘沙,又是正本清源:做官本就不容易,做官更是“苦差事”。所谓“官不聊生”,官员会受到反贪部门、媒体以及民众的越来越多的监督和压力,这也是一个国际惯例。更何况在我们国家,做官其实就是做公仆。既然选择了做公仆,就意味着鞠躬尽瘁。在平常时节,就是廉政勤政,无私奉献;在危急关头,就是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在利益面前,就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了这样的“在前”、“在后”,才具备了做公仆的资格。

做官本就是“苦事”,就意味一万个付出的根据,却没有一个“补偿”的理由,就意味做官即不许发财,做官即不许官商勾肩搭背,做官即不许兼做老板„„简言之,做官即不准“× ×”是雷区。做官本就是“苦事”,做官就必须接受“吃苦”,这不是愿“接受”就“接受”,不愿“接受”也可以。而若是又不想辞去公职,又不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反要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那就必须用党纪国法严惩不贷。厘清这个理念,极具现实意义。(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

——来源:淮北中公教育(huaibei.offcn.com)

4.公务员工作七条禁令 篇四

【背景链接】

2012年8月18日,中央电视台就“奥数热”做了专题报道“被异化的奥数”,再一次向公众展现了异样的“奥数热”。随后,2012年8月21日中央电视台公布了北京市教委的四种举措,严令禁止奥数与升学挂钩。

同时,北京市教委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称,北京市历来明确反对并禁止在义务教育阶段举办任何形式的学科竞赛,2003年,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管理行为的通知》。2009年,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治理利用培训机构选拔学生干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秩序行为的意见》。2011年,市教委再次下发《关于禁止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通知》。

明确要求严禁将奥数成绩作为小升初的入学条件。

而据央视网报道,针对社会高度关注的奥数热现象,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接受央视独家专访时透露,教育部也将推出四项措施标本兼治“奥数热”,并接受社会的举报,对于违规行为将严查。

【模拟题】

十几年来,叫停奥数之声不断,奥数却屡禁不止,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近段时间,教育部与北京市教委相继推出举措整治“奥数热”,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近几年,屡禁不止的“奥数热”俨然已经从高中教育下延到了学前教育,在小升初的教育阶段尤为突出。教育部与北京市教委相继推 出举措整治“奥数热”,正是看到了“奥数热”给中国教育带来的麻烦。

“奥数”应该展现的是数学的理性之美,对孩子进行奥数的学习和训练可以让儿童了解到更广更深的数学世界,培养孩子更具个性化的数学思维,以及自身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对于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挖掘孩子数学素养和锻炼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在中国,奥数却被却被异化成了抢占优秀教育资源的功利性工具,这对于现阶段教育资源严重不均的中国来说,非常不利。

第一,限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据调查显示,只有大约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习奥数,而大多数的家长却忽视了这个早已在科学界达成的共识,硬性地把孩子送往奥数培训班,完全不顾孩子的兴趣。这不仅给孩子带来沉重的负担,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对于小学生来说万分艰难的奥数上,导致了孩子很难在其他兴趣特长上一展身手。

第二,给家庭带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奥数培训班,动辄上千元。有很多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家庭不甘落后便趋之若鹜,加入了送孩子上奥数培训班的大潮中,结果是让惨淡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第三,个别名校以奥数成绩作为招收学员的凭证,除了进一步助长奥数培训异样之风外,还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奥数”之所以会热,究其原因是“功利”二字;“奥数热”之所以屡禁不止,还在于其背后绵延长久的利益链条。

中国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已是不争的事实,城乡之间、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公办与民营学校之间。对优秀生源的争夺与对优秀师资的争夺,成了“奥数热”持久不灭的底薪。

首先,学校为了优秀的生源对有着“奥数”专长的学生大开方便之门。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进展,逐渐取消了奥数成绩参与 高考加分。为了推行义务教育免去了小学生升初中的入学考试,改为按照区域范围就近入学。如此,学校尤其是名校为了辨别招收优秀的学生,奥数便成了考核的标准。

其次,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为了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选择硬件设施好、师资力量强大的名校无疑是作为孩子正式教育的最佳选择,而名校以奥数作为入学选择的标准,不受地域所限的“优惠政策”自然很有诱惑力。为了升学,奥数培训便成了家长手里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后,社会培训机构追逐经济利益的结果。社会培训机构正是看准了奥数能作为小升初“通关凭证”的商机,便大做广告,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一些名校为了生源也与社会培训机构通力合作,举办各种比赛和测试,如此,名校选择了优秀生源,社会培训机构赚取了金钱,各取所需。

最后,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缺乏问责制度。“奥数热”之所以会久禁不止,很大程度上在于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推出的整治举措往往空有口号,没有行动。“干打雷,不下雨”让“奥数热”背后掌控利益链条的人看到了漏洞,而没有一个明确的官员问责制度则加重了这一行为。

“奥数热”十年之久,已成顽疾,要彻底根除需从长计议,但当下也应该逐步退出举措加以遏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解决。

第一,进一步推进教育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完善体制漏洞。在社会上,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引导良好的教育风气,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营造适合现代素质教育的氛围,积极转变应试教育中死板的“为考试而学习”的思想。

第二,统筹区域、城乡、名校与普通学校的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各部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并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偏远地区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善校区硬件设施,完善教师的福利保障制度。试点推进教师轮岗制度,均衡师资资源。

第三,相关部门应多措并举,坚定执法之心,确立官员问责制度。治理“奥数热”虽说要从教育体制本身上寻根,但目前也是可以适当推出一些措施来缓解;推出举措后,要坚决执行,对待违法乱纪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与制裁。确立负责官员,在问责制度下,保证谁管理谁负责。

第四,规范奥数培训市场与学校自律并行。对于市场行为要善于监管,违法的就要查处、追究责任。同时,校方要严于自律,遵守国家规定,不私自与社会培训机构举办各类奥数比赛,抢夺社会教育资源,这样只会加剧地区之间教育的不平衡,从长远来看,于己于人都绝不会是一件好事。

5.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意见七条 篇五

一、加快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 1.明确关闭对象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3.落实关闭责任和目标

二、严格煤矿安全准入

1.严格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和生产能力核定 2.严格煤矿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准入 3.严格煤矿企业和管理人员准入

三、深化煤矿瓦斯综合治理

1、加强瓦斯管理

2.严格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

四、全面普查煤矿隐蔽致灾因素

1、强制查明隐蔽致灾因素

2、建立隐蔽致灾因素治理机制

五、大力推进煤矿“四化”建设

1、加快推进小煤矿机械化建设

2.大力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和自动化

六、强化煤矿矿长责任和强化劳动用工管理

1、严格落实煤矿矿长责任制度

2、规范煤矿劳动用工管理3.保护煤矿工人权益

4、提高煤矿工人素质

七、提升煤矿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科学化水平

1、落实地方政府分级属地监管责任

2、明确部门安全监管职责 3.加快煤矿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4、加快煤矿应急救援装备建设

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

一、必须证照齐全,严禁无证照或者证照失效非法生产。

二、必须在批准区域正规开采,严禁超层越界或者巷道式采煤、空顶作业。

三、必须确保通风系统可靠,严禁无风、微风、循环风冒险作业。

四、必须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监控系统有效,瓦斯超限立即撤人,严禁违规作业。

五、必须落实井下探放水规定,眼睛开采防隔水煤柱。

六、必须保证井下机电和所有提升设备完好,眼睛非阻燃、非防爆设备违规入井。

6.公务员工作七条禁令 篇六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问题:高校外卖禁令,从何抓起

2018国家公务员笔试已经落幕,考生们即将进入下一个重要环节:面试,要想在面试中一举成“公”,必须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云南中公教育专家在此特推出2018国考天天练栏目,本栏目将给大家呈现时下的热点事件和问题,希望考生们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之旅日日“高升”!【热点预测】

如今,外卖成为不少大学生解决一日三餐问题的首选。然而,广西外国语学院却公布了一项外卖禁令,引发同学们热议。对外卖下禁令的高校还真不少,你怎么看? 据中新网9月23日消息,江西南昌理工学院对全校学生、校内所有食堂和食品经营店下发了一则通知,自9月22日起,要求校内所有食堂及食品经营店,一律不得提供和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并严禁外卖进校。

日前,广西外国语学院发布《关于不允许一次性餐具、餐盒进入校园的通知》。通知称,11月1日起,为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卫生,学校将禁止外卖及一次性饭盒、塑料打包袋进入宿舍。

而关于大学对外卖的禁令,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据北青报2015年11月报道,北京已至少8所高校禁止外卖进校园。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及北京理工大学也禁止外卖员骑电动车入校,外卖员送餐入校只能步行。

【中公解读】

因为外卖软件的兴起,其方便快捷、选择种类多样的特点也深受年轻的人喜爱,所以一时之间各大高校随处可见外卖小哥的身影和吃完外卖之后留下的白色垃圾。而且还有些高校认为,外卖的兴起助长了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在河南工业大学,一女生楼便出现了这惊人的一幕:2名女生从6楼垂下长长的“绳索”,把外卖大妈送来的外卖小心翼翼吊上楼!所以国内一些高校陆续出台了禁止外卖、打包食品进校园的禁令,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卖来源太多,无法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二、使用一次性餐具引发的环境环保问题;

三、外卖人员骑车进校园引发的交通、治安等问题。

但是一禁了之并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因为与外卖选择多,方便等特点相比,学校食堂则有更多的缺点:种类少、服务差、排队时间较久等。

所以想要在校内禁止外卖,培养同学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引导大家培养环保意识,各大高校还需从食堂管理的源头上抓起。比如:对食堂进行翻新装修,完善就餐环境,引入社会力量,丰富菜品,提高供应量等。

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红河中公教育信息网

上一篇:习总阅兵讲话心得体会下一篇:帮扶单位扶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