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智慧型教师

2024-08-14

学做智慧型教师(共16篇)

1.学做智慧型教师 篇一

学做一个智慧班主任

今天把《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这篇文章看完了,前半部分看的比较仔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的东西,而且运用到自己的班里也确实好,大家就是大家,善于积累,善于应用。后一部分还要抽时间再仔细的读完。

看了前半部分,感受比较深的是:班级名片。当别人提到自己所带的班级时,都会说,某某班的什么很厉害,这样无形之中也会给学生带来自信,同时也会影响到班里的其他事情,在其他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再有一点体会比较深的是,班主任切忌,在班里千万不要孤军奋战。在教室里时,老师的孤独的,学生有许多的“同盟“,这样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在气势上多少的会弱一点,同时学生的背后站着的也是学生,这也就让他们在心理上有壮胆的效果。所以在和学生谈心或者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最好是能站在对自己有利的位置上,可以是在办公室,也可以在许多的老师面前,这样,在环境和气势上都会给学生一个很大的暗示。

在班主任做决定时,要给自己留后路,千万不要把路给堵死了。刚开学时,班里有一个学生家离得学校特别的进,但是到校基本上都是最晚的,要求过他很多次,但是不是很起作用,有时在班里,我会直接告诉他,明天务必不能迟到,如果迟到,就会叫家长,等等的话,可是,明天他还是按照他自己制定的时间到校,这也让我很头疼,同时也很难解决,也是没有给自己留一个后路,以后要加上一句话:特殊情况除外。这样就有一个缓冲的时候了。

在书上看到,看完书后,要写一些自己的感想,或者记一记自己的收获,这样在以后可以以备不时之需。所以简单的写一写自己想写的文字,其实读书也好,写文章也好,也是重在坚持。持之以恒。

2.学做智慧型教师 篇二

他是一个为了学生愿意付出所有的老师, 一个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的老师!他, 28岁时就获得“全美最佳教师”的称号, 3次受美国总统及夫人邀请带学生作客白宫;他的教学经验被多次录制成广播、电视节目在全美播出;他的故事被好莱坞拍成了真人电影《热血教师》, 令全世界教育者为之鼓舞;他的55条班规风靡全球。

或许, 我们成为不了罗恩·克拉克, 但我们可以学习他的品质及教学风格。好的教育其实没有国界。

一、让枯燥的课堂生动起来

课堂上, 30罐牛奶放在桌子上。克拉克跟学生约定, 如果学生能集中15秒听他讲课, 他就喝下一罐, 于是, 由学生计时, 时间到了就喝。学生专注地看着他, 喝到第14罐时, 他看上去要吐了。他这样折磨自己, 只因为他当时的班里, 33个学生个个调皮捣蛋, 没有人听他讲课。面对他那因为过度喝牛奶而痛苦不堪的面部表情, 学生鸦雀无声。从那天起, 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

刚当老师时, 克拉克没有一点教学经验, 也不是科班出身, 他凭着直觉教着那些10岁的孩子。他想尽一切办法让课堂变得有意思:他把枯燥的历史知识编成用RAP的曲调唱出来;他边打着响指边手舞足蹈地唱了起来……其实只有15秒的时间, 但就是这15秒, 让整个一堂课充满了活力, 学生很兴奋。

上课时, 他有时候会站在课桌上, 有时候会用奇怪的穿着吸引学生……总之, 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课堂变得有意思。他以此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信仰, 他想尽办法创建了自己的学校。如今, 他的学校已经成为全世界教师的进修“圣地”。迄今为止, 来自33个国家和美国45个州的14000名访问者造访学校。他向来访者展示了150多种可以活跃课堂、调动情绪的用品。

我们无需疯喝牛奶, 无需玩另类, 可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有激情, 让教学有创意, 使课堂活起来、有趣味。

二、好的教学好比撒在药上的糖

“我小时候很讨厌药的味道, 奶奶在喂我吃药时常常会在药上撒一些糖, 这样我就不那么抗拒吃药了。做老师也是这样, 艰苦的学业好比苦药, 老师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好比那撒在药上的糖。”克拉克在演讲报告中动情地说道。

现实中, 他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演讲会现场, 克拉克是个极度活泼的人, 如今40岁的他, 忽而冲下讲台, 站到椅子上, 忽而躺倒在讲台上, 忽而又唱又跳, 忽而扮起鬼脸。克拉克所讲的自己在哈莱姆学校的教学经历, 更是令人唏嘘。

一天清晨, 克拉克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难题, 并在每一名学生桌子上摆了一个气球和一支马克笔。当学生好奇地走近教师, 克拉克说:“谁能在两分钟内在气球上写下难题的正确答案, 就可以把气球放在屁股下坐爆。”所有学生都热情高涨地投入到计算中, 但只有两名学生答对, 他们在其他同学羡慕的目光中享受着坐爆气球的快乐。当其他学生央求克拉克给他们一次机会时, 克拉克坚持不给。他强调:“美国教育存在一个缺陷, 为了让孩子更加自信常常降低标准, 这导致在日后工作中许多人缺乏努力工作的精神。”克拉克要教给他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坐爆气球。第二天, 这种游戏式的教学继续, 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答对, 享受了坐爆气球的快乐, 但是没有一名学生再来恳求他额外给予机会。不仅仅是坐爆气球,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克拉克花样百出。克拉克会故弄玄虚地让学生扮成詹姆斯·邦德, 带上太阳镜, 随着间谍片的诡异音乐, 蹑手蹑脚地走进拉紧窗帘的教室, 然后突然打开灯, 照亮黑板上的数学题, 由此开始自己的讲课。抑或, 克拉克还会告知学生要带雨伞上课, 因为那天会下雨, 教室可能漏雨, 然后师生躲在教室的一角撑着伞学习着以雨为主题的相关数学题。

克拉克先生的语录:“教师必须让教育变得有趣, 通过各种办法把课上得有声有色, 把教室变成一个孩子们想来的地方。”建议老师们谨记并依此而行。

三、课堂上永远不要背对学生

克拉克对一名好老师的标准有着自己的诠释。首先, 他认为好老师永远不要背对学生, 即使是板书时。克拉克当场示范自己的书写姿势, 面向学生, 抬起胳膊, 在目视学生的情况下在黑板上默写。“或许一开始有些别扭, 但时间长了就没有问题了。”克拉克强调, 教育的本质就是沟通, 一堂好课80%以上的时间要不断与受众进行眼神交流。其次, 克拉克坚决反对老师坐着不动, “老师要四处走走, 就当教室里充满灰尘, 要不停地走, 去擦灰尘。”他认为,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 克拉克认为一名好老师上课时, 胳膊要有60%的时间保持在腰部以上的位置, 永远不要把手插在口袋里, 因为那样会显得很懈怠。

还有, 他认为学校的氛围很重要, 好老师要是一名快乐的人。“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克拉克曾经在1000名学生中对此进行调查, 在智慧型、创造型、快乐型这几个备选项目中, 大多数学生的选择都是快乐型。一个快乐而充满激情的课堂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他也因此一直践行着快乐教学的理念。

四、热爱教育, 有教育信仰

观看真人电影《热血教师》, 片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鼓励及和家长的沟通无处不体现着教育的智慧, 无处不在述说着教育的责任, 无处不在阐述着教师的教育信仰。一位教师说:说心里话, 当我看完这部影片时, 有种想哭的冲动, 这是我观看反映教育题材的影片中, 唯一一次有如此震撼的心灵感受。我想, 正是因为对教育的信仰、对学生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目标始终如一, 成就了克拉克和他的学生的卓越。如果让全体教师都看这部影片, 就会发现其实教育信仰就在这一个个细节当中———正是凭着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激情, 克拉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自己的激情传递给他的学生。课堂上, 学生的专注让人感动。

一个好的教师就像一架功能强大的望远镜, 通过他, 学生可以看到更远处、更精彩的外部世界;同时, 好老师又像显微镜, 在他的帮助下, 学生可以更深入地观察自己的内心, 发现自己身上从前被忽略和掩盖的光芒, 将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扩展到最大限度。

五、建立班规

克拉克建立了著名的55条班规。在《55条基本规则》中, 克拉克详细介绍了他集礼仪修养、纪律守则和做人原则于一体的班规。不少教师在看了此书后深受鼓舞, 尝试着跟着学。有的在克拉克的网站上留言说:“我照着这么做了一年, 学生考试分数从来没有这么高过, 它给我的课堂和教学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变化。”这些规则起作用的原因, 是因为它们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克拉克说:“我所知道的是———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明确, 收到的效果就越好。无论是纪律还是学习。”批评者通常以为学生会讨厌这么多规则, 但克拉克坚持认为, 学生喜欢确切地知道哪些事情有利害关系, 以及在特定的情境下该如何做。

有人说, 成名师太难。我赞同一位老师的感言:这一辈子我大概不能成为名师, 但是我会走在名师的后面, 欣赏他们种植的风景, 也未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惬意。

摘要:著名教育家罗恩·克拉克的教育理念在世界教育领域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作者在文中简介了罗恩·克拉克的一些教学风格、教育理念, 倡导“热血教师”, 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

3.“学做教师” 篇三

我想,于漪老师的这句话与其说是一种谦逊,不如说是她对教育的热爱、敬畏和尊崇。这平白朴实却内涵丰富的话语,不知感动和震撼了多少年轻和年长的同道。面对这样一位在耄耋之年仍铿锵行走于教坛的前辈,我们无不肃然起敬。

学做教师,需要我们坚定育人信念。于漪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尽管她曾有过调到高校和从政的机会,但从未有过转行的念头,就是在“文革”期间遭遇打击也不改初衷,为了教育事业虽九死而不悔。她认为,教师的责任大于天,一肩挑着学生的今天,一肩挑着国家的未来。她站在为学生成长、为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让自己的生命和肩负的教书育人使命结伴同行。学做教师,要像于漪老师那样不负祖国重托,坚守育人使命,抛却功利念头,心无旁骛培育莘莘学子,丰润教育生命,实现人生价值。

学做教师,需要我们真诚热爱学生。于漪老师说,每个学生都是国家的宝、家庭的宝,就是再差的班级她也能带好。这是师爱的最好诠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之爱是无疆大爱,不分贵贱,不论优劣,一视同仁。无私奉献,爱生如子决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师者内心情感真诚自然的流露。教师之爱公平地撒播于每个孩子心田,如春风化雨,催绽桃李芬芳。

学做教师,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教学。于漪老师所以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在于她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锤炼。她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教学技能。每次上语文课,她都力求打破平铺直叙的套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时代的海水在课堂流淌”,带给学生深刻的体验。于漪老师课堂教学的深刻思想、精湛语言、丰富信息常常引得听课者啧啧称赞。她认为教课不是简单地传授技能,而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情感熏陶熔为一炉。学做教师,就要像于漪老师那样,既是老师,又甘当“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反思,不断锻造师能,改进课堂教学,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把课堂打造成师者用生命歌唱,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学做教师,要像于漪老师那样,在心中准备“两把尺子”,一把量别人的长处,一把量自己的不足。如此不断完美自己的人格,才能为经师,为人师,成为如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所言的: “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学做教师,是教师一生的事业。

(作者单位:宁远县实验小学湖南永州 425600)

4.学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篇四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广办中心中学 瞿建安

2014年7月24--25日,我有幸参加市教育局培训中心举办的为期二天的广水市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听到了教科院专家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代建勇老师的班主任能力提升与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也从多方面给我们讲解了有效教学的概念,怎样才能有效教学,并结合课例组织设计提问,引导讨论其有效性。接着就是武汉市洪山中学教学校长叶芳老师给我们讲的创设高效课堂文化系统,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使学生持续学习的愿望更强烈,使课程教学变得更高效。第二天又听了湛卫清老师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有关问题及反思和王一凡老师的教师职业规划与未来。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教师要真正实现自身专业化的成长,首先就要从学会反思做起,这是教师成长的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然而在我们中小学教师中,目前存在的最为严重的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教师没有写教学随笔的习惯。很多教师写反思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应付学校检查。反思的内容大而化之,缺乏实质性的东西。至于该怎么反思?反思些什么?很少有教师真正去思考、去行动。

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阶梯,是一个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必经之路。苏霍姆林斯基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就是因为他勤于动手,坚持不断反思。他一生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他的教学日记积累了无数本。

我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一个教师只有做到了勤思勤动手,才能不断超越自己,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更完美。

5.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篇五

教师首先要贵在一个“爱”字——修师爱。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也说:“我的教育不为领导,不为职称,不为荣誉,只为着我乐趣本身。”是啊,我相信每位教师对学生都是冲满着爱的。不久前,我看到一位台湾女作家写的一篇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她写道:“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又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母亲对学校的一种期待,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母亲的未来。当然,更重要的是国家的重托,因为孩子终究是民族的后代。我深知:教师的爱是良知和责任,她能承受重托。教师的爱又不完全等同于母亲的爱。她不能一直搀着孩子“走路”,也不能把孩子抱在怀里,而是把孩子装在心里。他要学会洞察孩子,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给予他及时的关爱。要给他们提供情感的支撑,真情会孕育力量,这种关爱是细微的,是延续的。

教师注意一个“宽”字——修师能师技。

6.一辈子学做教师(小编推荐) 篇六

学校今天请了一位专家来讲座,8:00我准时来到会议室。只见一位四、五十岁的、头发有些花白、身材偏瘦但精神饱满的老人已坐在前面。他就是市教科所的王际海主任。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讲话没多久,我就发现王主任是个思路清晰、思维非常敏捷的人。我观察他多数情况下并不看稿子,一个观点常常是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理论深刻并紧紧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很多例子就是我们教学中常遇到的。我想,这才是一们真正的了解教育的学者。所以我静静地坐在后排,细细地聆听着,用心地记录着。

一上午他讲了许多我们常挂在嘴边却又常容易忽略的话题。比如教师读书的意义,赏识教育,教学相长……让人听起来感觉既熟悉又新鲜。尤其是在讲到教师专来成长的问题时:“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十年、二十年下来,有人成了名师或专家,有人依然是教书匠。路,就在脚下……”一次次让我陷入沉思:现在我该给我的学生什么?我能给学生什么?真的,做一个按时上下班的老师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做一个赏识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值得回味的童年的优秀教师。

7.向侯仁之院士学做地理教师 篇七

一、让地理回归本来面貌——历史地理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随便翻开一本地理教科书,所涉及的内容不外乎某地区当前的地形、天气、资源、交通……总之是该地区现在的面貌,而对于该地区的过去只字不提,似乎地理没有过去,只有现在。那让我们看看侯仁之先生是怎样讲地理的,下面仅举华北平原和北京城的规划两例。首先看看他讲华北大平原是怎样形成的:“在遥远得难以年月计算的古代,从泰山的极顶西望,如今那一片平原,原来正是一片浊浪翻滚的浅海……从太行诸山之中,有无数的大小河流,携带了大量的沙石泥壤,滚滚东下,注入了这一片浅海……时间永无停留地前进,黄河和其它诸流也从无止息地把所携带的泥沙注入海……只有这一片浅海,却一沙一砾地慢慢淤垫起来,从西而东,山脚下的三角洲渐渐向海中伸张,终于浅海不再是浅海、泰山不再是孤岛,一片大平原渐渐具备了近日的雏形”。再看看侯仁之先生如何讲北京城:“元大都城的平面规划,在中国历代都城的设计中,可以说是最近似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关于帝都建设的一种理想。这个理想见于《周礼考工记》……简单地说,叫做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元大都城虽然不是正方形,而正北一面也只有两个城门,不是三个城门。但是总的来说,城内主要建筑群的布局是合乎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的。不过,它又结合了地方的特点,有所发挥就是了。”如果没有读此文章,是万万不知原来北京城是帝都建设的一种理想,而笔者仅仅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如果在呈现一个地理现状时,穿越时间的隧道,让它一点点回归本来面貌,这将是多么有趣,那眼前的事物也不仅仅是如此而已,而是注入了鲜活的历史情感,想必一定会“知之愈深,爱之弥坚”。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一个重要的分支,课程内容确立的一个重要来源即是学科本身的知识,所以历史地理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理应得到体现和应用,这是毫无疑问的。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历史地理的方法既符合学科本身发展的规律,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理的前因后果,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走进身边的地理——关注乡土地理知识

地理无处不在,地理就在身边,侯先生非常关注身边的地理。他自从1932年进入燕京大学,其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京度过的,他关注身边的地理这一点体现在他钟情于北京,而钟情于北京这一点体现在他众多文章中关于北京城的研究最为瞩目。他关注爱护北京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因此成为中国申遗第一人,正是他的努力使北京的许多古建筑得以保存下来。他关于北京的研究“北京海淀附近的地形、水道与聚落——首都都市计划中新定文化教育区的地理条件和它的发展过程”、“北京都市发展过程中的水源问题”、“论北京旧城的改造”、“试论背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三个里程碑”等一系列文章对现代北京城市规划的意义不言而喻。“迎接北京建城3035周年”一文中他提出“北京建城的时间可以上溯到30个世纪以前……因此武王伐纣在十一年,当无问题。”从而考证出北京建城在武王伐纣即公元前1045年,真正知道了北京的年龄。

地理教学中应该加入身边的地理知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探索课程持续发展的机制,组织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为身边的地理最为学生所熟知而且学生也最为感兴趣,地理应当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中小学地理一科,应注意乡土地理。所谓乡土地理(Geogrophische Heimark Kunde),就是研究接近儿童及少年生活的地理,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出发,由此可即小以喻大,由近以及远,见微而知著,其势顺,所以用少力而进步比较快。”乡土地理以自己居住的地方作为基础,学习成效大。身边的地理比较容易使学生实地解决其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并可使之切实记忆,与自己接近地方的地理在心理上有更深切体味,还有关于和自己居住地方接近的事物研究,可为将来研究更远地方的事情或更抽象的事物作充分准备。

三、实地考察——切实地学以致用

早在侯先生求学于燕园时,他的导师顾颉刚就非常注意实地考察。1936年夏,侯先生参加了与共学会所组织的黄河“后套水利调查团”,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集体野外考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训练。而且侯先生“就我个人来说,我之受益于颉刚师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给了我以实地考察的机会。”侯先生还特别提到顾颉刚带领全班同学进行一次长途的调查实习,他“根据这次考察所得,终于写成了一篇题作‘明代宣大山西三镇马市考的论文,刊登在《燕京学报》上。”侯先生继承了顾颉刚实地考察的传统,他以后的对于北京和西北沙漠地区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做出的。而且他在自己的教学中也非常注意实地考察的作用,“在现有的教学水平上,这一次的实习对于过去一年的课堂讲授也是起了一定的巩固和消化作用的。最后,同学们也确实在复杂多样的地理现象里,吸取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作为下一阶段理论学习的基础。”实地考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深入掌握地理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考察可以收集大量的感性材料,与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实地考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8.智慧型教师文章 篇八

教师一般被称为“教学工作者”,我认为这是对教师的最低要求。而优秀的教师则是在不断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表现为“补充教材”、“更新教材”。

在变革教育传统的过程中,总会提出一些教育隐喻或教育口号。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如有些教师以为新课程不重视教材,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

坏的教师各有各的坏,但好的教师总是有相同的好——绝不“照本宣科”。如果教师不打算让自己成为“照本宣科”的坏教师,就不得不做一件事情:调整、补充或重新开发教材。

调整教材是教师的权利,不过,正式发行的教材往往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有些教材可能隐藏了一些错误或缺憾,但很少有教材会败坏到“一文不值”的程度。教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并“利用”现有的教材。

“吃透”意味着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而不是“伸手不见五指”。教材一旦被教师“吃透”,则这份教材在教师的心中已经“明朗透亮”,而不是“一团漆黑”。有些教师“吃透”之后甚至可以“背诵”教材,虽然没有必要建议每个教师都能够背诵教材,但教师应该对教材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吃透”教材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利用”教材首先可以表现为“调整”教材,即保持教材的总量不变,只是变换教材中各个教学单元的顺序。只要不至于引起学校管理上的混乱,教师是可以调整教材的。“利用”教材也可以表现为“整合”教材。“整合”不只是调整教材的顺序,而且是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

“利用”教材还可以表现为“解读”或“解构”教材,即教师引导学生尽量解释和发掘教材背后的意义,或者以怀疑、批判的方式使原有的教材显露另外的意义。

若教师发现有的教材比较单薄,或者发现在现有的“课本”之外,还有相关的有意义的材料,教师就可以将相关的教材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

补充教材实际上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它并不改变教材的原有内容,只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教材。这种只“增加”不“减损”的处理教材的态度显得比较保守,也因此而比较平稳、安全。虽然“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等观念在中国教育界已经提倡多年,但“教教材”、“考教材”的传统很难说就已经完全消失。这样看来,“补充教材”的方式既能够保证教师不至于“照本宣科”,又能够让教师减少考试的焦虑。

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构成了教学的关键要素。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那么,这样的教学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更新教材”也可以视为“补充教材”的形式。它意味着教师用新的教材替换所有或绝大部分教材的内容,而“补充教材”虽然也更新了教材,但以维护原有的教材为前提。

“更新教材”是先做“减法”,再做“加法”。没有必要期待所有的教师都有更新、更换教材的能力。教材的开发与编写需要专业的素养和额外的时间。一般教师缺乏专业的训练,也缺乏额外的时间。但是,总有一些教师,他们凭借自己宽广的阅读面和丰富的经历,大量提供补充材料。只要这些材料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意义的,那么,这些材料就可以进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

中国曾经有过多次教育改革(或教育实验),其中很多教育改革实际上只是“教学改革”,也就是“教学方法改革”。

从教学改革转向教材或课程改革,这里面隐含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对教师来说,以往的教育改革常常显示为教学方法的调整,却不知道真正应该调整的首先是教材。如果教材错了,教学方法无论如何调整,终归是一种微调,甚至会“助纣为虐”。也可以说,如果只改变教学方法而不改变教材,至多只有“正确地做事”的效应,而且很可能是正确地做错误的事情。方法是对的,方向却错了。教材改变意味着首先保证“做正确的事情”。显然,“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智慧型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学识底蕴和人文涵养。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感悟的教师,才能使自己的智慧不断滋养壮大,形成新思路、新方法。如果说传统教育的内核是知识,那么未来教育的视野应该是智慧。所以教师一定要摆脱传统禁锢,转变教育观念,鼓励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又要善于从周围生活以及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去汲取营养,获得信息,学习知识。

有人把教师比做“蜡烛”和“春蚕”。“蜡烛”、“春蚕”之美不仅内在地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美,而且能驱动教师在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同时不断更新发展,它是智慧型教师不断进步的动力。这个过程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有失败、有挫折;有收获、有甜美;有失意、有痛苦;有希望、有欢乐。

9.智慧型教师演讲稿 篇九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说过这样的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因此,做一个智慧型教师尤其重要。智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全部能力,集中体现在他所具有的思想与观念的创新能力、获得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方法及使用方法的能力、掌握技术与技术实践的能力、承担外界压力与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体现在他的个人意志品质、性格、气质,体现在他对自己的准确评价、他对人生的策划、自我管理、经营人生的能力,体现在他对事物的评价、美感与审美意识。

我认为做一名智慧型教师,首先需要主动学习,不断学习。教师的学习应当是持续的学习。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赢得教师的持续发展。其次,是教学实践。如果说,学习是一个人成为智慧型老师的前提的话,那教育教学实践,则是教师获取智慧的必要载体和重要通道。因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仅会逐步形成教师外在教育教学行为的不断改善,而且会对教师内在素质修养的提升起到催化作用。正如每人各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每人就同时拥有多种思想。只要我们相互之间多交流,多探讨,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我们也一定能够取得和许多的教育家一样的成就.再次,要学会反思。教师的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其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不断进行自我诊断与自我修正的过程,也就是通过连续地自我追问、自我剖析、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从而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飞跃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只有实践而没有反思,那是很难有进步与发展的,更别说能体现教育教学智慧了。

记得一次区角活动时,两个幼儿为了一个玩具争了起来。由于活动时间临近结束,我没有出面干涉。在讲评时,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并组织幼儿讨论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都举起小手。然而,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我谦让,让别人先玩。虽然我进行了引导,但仍没有幼儿讲出别的办法。我诧异: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吗?要知道,他们还只是五六岁的孩子!无可否认,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它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假如我们的教育只能使孩子违心的谦让,那它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我决定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伤害别人。在启发下,幼儿提出,可两个人一起玩、轮流玩,也可用交换、竞赛等方法确定玩者。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汪旭美想玩朵朵手上的玩具,就拿了自己的书去跟她交换。朵朵当时正玩得起劲,没有答应。汪旭美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书一页页翻给朵朵看,还不停地介绍自己的书怎么有意思。终于,朵朵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换。

看着满心欢喜的两张小脸,我忽然觉得,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生活智慧吗?当我们的孩子运用这些智慧轻松自如的面对生活时,他们肯定会更快乐、更自信。我想,这也是教育对多元化世界的一种应答。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需要“用智慧去读懂每一位孩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曾将一把石子递给杂货铺老板“买糖”,杂货铺的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 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他没有以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我认识到智慧型教师需要在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形成,也需要我们教师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去发现孩子们心中那无数的梦想。我愿做一个智慧的引导者,为把他们引向健康快乐的成长之路,轻轻扬起小仙女的神奇魔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倩

2011年4月篇二:教师演讲稿 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各位老师好!

我是来自潘店乡小的一名特岗教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生命就是书写一个故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自觉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从事教师职业就是把教育作为自己故事的主旨,并用生命的最大段的篇幅来展开书写。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生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如何做好老师,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及话语。那么我想说的是:“教师应践行三业三心:教师是一个职业,应持一颗平常心;教育是一项事业,应尽一份责任心;育人是塑造灵魂的伟业,应怀浓浓之爱心。”这段话看似简单,长久坚持做起来并非那么容易!拥有一颗平常心,责任心来对待我们的学生,他们是父母的儿女,是我们的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明天!使我们工作的一面镜子!折射给我们的正是我们工作成绩的展现!

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的信念是教书

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人们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良好的教育是开启美好未来的钥匙,是希望的垫脚石。少年时接受老师的教育,筑起了美好未来的希望,而如今怀着无比崇高的敬意走上了这三尺讲台,用自己所学所教回报于社会。教师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要时刻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第二,作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句话我在大学的时候天天可以看到,如今毕业了,我步入了教师行业,正在履行我的职责。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给学生教授知识,很多时候我闷得行动远远比我们的嘴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我们尽力是自己做到最好!为学生祈祷模范带头的作用!《史记》中也曾经记载:“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国外有教育家说过:“为了是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光荣,教师应该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另外,教师还应该具备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做学生的百事通。陶行知先生说过:“出世才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认得一生要活到老学到老,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就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

爱心和信任的。老师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我们不应随意为学生贴标签。学生本就是一个儿童,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但是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不应因为一次的错误而贴上一个不雅的标签!我们应发扬学生的个性,并巧妙的化解学生的错误行为!使认识到自身错误的同事可以学到新的技能。学生是很在意老师与之说话的方式和措辞的,有事老师批评学生事项让他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学生却有逆反心理,不乐于接受,其实也有可能是老师的措辞不恰当而造成的矛盾。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用唉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通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

从学生时代一步步到教师这个岗位上来!需要我们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新时代的学生需要我们多多的开动自己的脑筋深入学生中去帮助他们更快乐,更轻松的学习!只有学生有兴趣了才能愉快的步入课堂与老师同进步!学生快乐了满意了我们对自己的教育成果也可会心一笑!笑过之后继续前进!教育之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争做学生喜爱的教师,家长认可的教师,学校需要的教师,党和人民满是的好老师!老师们,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了民族的教育事业,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瑰丽的仁爱之心展开华丽的篇章书写平凡的生命故事吧!篇三:读《智慧型教师的诞生》有感 读《智慧型教师的诞生》有感

氤氲书香,智慧成长

——读《智慧型教师的诞生》有感

每天,当我沐浴着晨风踏入校园之时,学校门口映入眼帘的便是发人深省的校训: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一行刚劲有力的文字,督促着我们全校师生。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科技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无不需要教师,特别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我们唯有摆脱社会纷繁芜杂的诱惑,与书为伍,静静地吮吸书香墨韵,才能有资格继续站在讲台上。

毕业之时,我曾用单纯的情怀去设计桃李满园,用年轻的心热情地去描绘锦绣前程。可是,经过了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教学经验是积累了,内心却越是胆怯了。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说过这样的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是啊,正如吉诺特所言,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如此的明显。《学记》曰:是故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啊!那么我这一桶水够满吗?再满的水,如果不补充,不是也有被舀完的一天吗?成为怎样的老师才能无愧于学生呢?我陷入了沉思。

终于,我在学校图书馆翻阅书籍时,和《智慧型教师的诞生》这本书相遇了。细细读来,醍醐灌顶,仿佛大海中的船只遇到了岸边的灯塔,它为我后来的为师之路指明了航道。让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教育的真谛,书中每个章节都给了无尽的启示: 智慧型教师的概念解读为我打开了通往智慧型教师的大门。

智慧型教师的历史寻踪带我沿着先哲的足迹去探询教育智慧的真谛。

智慧型教师的现实素描让我透过一位位名师的平凡生活,看到了他们的智慧人生。

智慧型教师的动态生成让我明白了教师是是钥匙,是拱顶石,是地图的图例,是音乐的和声。

是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学者文豪,不是科研巨人,而是踏踏实实的智慧型教师啊。智慧型教师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努力,每个教师都可以成长为智慧型教师。

我自知目前离智慧型教师的境界还相差甚远,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我突然决定我要努力向书的作者学习,向书中介绍的智慧型教师们学习,借助榜样的力量,见贤思齐,努力提升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智慧型教师呢?我的第一点感悟是:有爱,才有智慧。

要成为智慧型老师,首先要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要爱自己的学生。有了坚定的职业信念才能使教师摆脱功利的诱惑、教书匠的困惑、漂浮无根的惶惑,使平凡的工作得以升华。在我们的学校,广大教师每天都是随车潜入校,润物细无声般地工作,这是因为: 我们深知:教师的爱是一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最高尚的爱。

我们深知:教师的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一种无私的爱。

我们深知:教师的爱一种神圣的爱。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当我们内心充盈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大爱之时,机房维修变得不再烦琐;备课改作变成了我们的兴趣;学生的课堂捣乱变成了思维的闪光;教研进修变成主动的爱好。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形容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但我认为,当我们捧着一颗爱心而来,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我们收获了学生的成长;同时我们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他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成为一名爱心教师,还要成为有内涵的智慧型教师。

我的第二点感悟是:开学习之源,才能增长智慧

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在工作之余,继续开学习之源了,才能源源不绝地吸收更多养分,滋养学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不可能慷慨解囊。

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

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教育学生。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是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时代的孩子,是聪慧的,是创新的。他们闪着智慧的奇思妙想、妙语连珠常常让我震撼不已,他们带着好奇的连串问题有时让人招架不住„„这些,都让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迫切的需要拓展视野广泛学习。

我们不仅要去钻研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领域,我们还要涉猎古今名著、中外;我们不仅要捧起纸质的书籍,我们还要钻研电子书;

我们不仅要汲取知识,我们还要领悟、升华知识。

我的第三点感悟是:尊重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成就智慧型教师。

曾经有段时间,我经常上网观摩省内信息技术名师边楚女老师的课堂教学录像,感慨佩服之余,数次在自己课堂上进行模仿教学,每每效果不甚理想。总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同样的教学案例,教学风格,到我的课堂,却总是收效甚少呢?

《智慧型教师的诞生》书中有这么一句话点醒了我:智慧在本质上是高度个性化的,没有完全相同的智慧,每个人的智慧都深深打上自己的烙印的。

边楚女老师的教学风格源自于她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累积,在她的课堂上看似随意的提问探究,里面包含了她积累了多年的教学智慧。

我终于明白了,要想成为智慧型教师可以借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分析,但是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那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要先尊重自己的风格。每个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妄自菲薄。经年累月的课堂教学会默默地留下很多宝贵的经验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它,重视它,发展它。我们应该深入挖掘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而不是彻底否定自己,盲目模仿。世界上,没有两朵一样的玫瑰,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老师。

有了这个自信后,我便不断地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自我关注,自我分析,自我总结。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告诉我们,教师职业的智慧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无限度地激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真理的热爱和追求;机械单向的知识传递和训练不是智慧的教学,启迪心智的师生辩论和引导才是智慧的活动。

在氤氲书香中增长教育的智慧,在三尺讲台上积累教学的经验,在学习探索中形成独特的风格,我坚信,只要我们爱学生,爱教师职业,爱教育事业;只要在不断学习探索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我们都可以成为启迪学生心智的智慧型教师。

10.做智慧型的“懒”教师 篇十

一、授之以“欲”,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材的优势,发挥自身的特长,用幽默、风趣、传神的语言创设和谐、温馨的课堂环境,从课文导入到引导学生感知文本,都能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只有教师教得有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教学第二册《小松鼠找松果》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讲故事——读故事——演故事——谈故事(谈体会)。“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想法。”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不仅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而且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因素。一堂课是死气沉沉,还是欢声笑语,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表现力。低年级学生的直观思维占主导,他们尤其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动作。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既考虑内容的趣味性,又注重传授方式的新颖性。我的一个眼神、一个滑稽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夸张的手势都可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将专注的目光投向我。教师也可以运用实物、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从直观的形象中获取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此外,教师可以抓住孩子喜欢做游戏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

二、授之以渔,做“知识建构型”教师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有的教师一上讲台就“忘”了学生,讲得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虽然听得认真,但思维没得到训练,成了课堂的应声虫、活道具,表面看上去,这样的课堂气氛热烈,但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训练,学生来不及思考,教师便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了,教师不是在引导,而是在拽着学生往前跑。这种表面看上去的“高效”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低效”的教学活动,违背了有效教学让学生学会、会学、学好的初衷。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是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習的能力。我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这一课时,并没有用过多的语言,而是设置了一个问题贯穿教学始终:丹顶鹤美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自己找,自己读,自己体验,逐渐感受到丹顶鹤的美丽。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变成“发动机”;教师要逐步学会智慧指导,要学会“懒”教学,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索、体验。

三、“瘦”之以渔,做“简约”型教师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一个重要理念。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许多教师动足了脑筋,但是,却不乏这样的现象:过于追求形式化的东西,占用了不少课堂时间,但少有实效。有的课吹拉弹唱,热闹非凡;有的课又画又演,活泼有趣。可是,当追问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关于语文的知识,却少之又少。虽然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我们更要思考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简简单单才是真,简约才是美,语文课的“根”在于语言。

学习语言的方法体现在讲、读、思三个方面。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文章的多种美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语言是根本,品读课文的语言是阅读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对于教师来说,不要只追求课堂表面上的光鲜,不能本末倒置,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将教学引到文本阅读上,引到语言文字的品读上来。低年级的课文虽然比较简单,但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语言积累的初始阶段,非常重要。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复述,激发想象,启发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追求课堂的有效性不是神话,当我们在思考是给予学生“鱼”还是“渔”的时候,课堂效率就在我们不断思索的过程中慢慢提升;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适当“懒”一些,智慧一些,学生就会更加勤快、更加聪明、更加独立。

11.做个智慧型数学教师 篇十一

有幸在暑期参加了江苏省组织的小学数学网络培训,对于我而言真是聆听盛宴,受益匪浅!首先我观摩了余振兴老师教授的《笔算除法》和王艳玲老师教授的《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这两个节课给我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两位老师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让孩子的主体地位发挥的淋漓尽致,余老师在出示完例题后,给了学生时间独立思考,并请同学上黑板板书自己计算过程并讲讲解题思路,再请其他同学来说一说是否听懂了黑板上同学的发言,这样不仅考察了黑板上同学的掌握情况而且还检查了座位上的孩子是否在认真听讲,真是一举两得呢!然后于老师让同学之间进行互相提问、质疑,直至解决这节课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真的是做到了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让孩子真正经历探索过程、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点和王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王艳玲老师在教授新课时,不仅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孩子们探索问题的时候,王老师拿着本子在做记录以便课后的总结、反思和总结。两节课有条不紊,有理有据,值得我们借鉴。

这两节课真的让我在反思中思考着,想想自己平时上课时候,总觉得孩子们还小,不敢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以至于学生在课后再做练习的时候没有我想看到的效果,这点以后在教学中得及时去改进。

还有幸聆听了丁杭缨和朱玉宾两位大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研究,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们两位的教学思想也是深深的影响着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丁老师认为教育的源点是培养人,使儿童智慧化,不仅仅是让儿童知识化,应该把孩子培养成独立思考、面对未来,具有智慧的创造者。朱玉宾老师一句话点透数学的真正内涵-----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要教生活;数学即哲学,数学教学要教哲学;数学即文化,数学教学要教文化;数学即做人,要教做人;两位专家的教育思想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内心深处。对我的专业发展与成长规划也是影响深远。

我想我会利用暑假生活好好给自己充充电,多读读新课程标准,多读读教师发展成长的书籍,在新课改中提到的双基到四基的转化中继续摸索,继续前进,充分理解与体会四基的重要精神,注意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加强自身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应用。

12.做智慧型教师 创建高效课堂 篇十二

三文联区强力推行“24字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

做智慧型教师 创建高效课堂

2011-03-26 19:01:33|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听张四保主任课堂教学改革专题报告有感

三文联区东文明徳小学卜建琴

“听君一堂言,胜读十年书”。这是我在2011年2月10日倾听了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讲座后的最深感受。

在专题讲座会上,张主任首先客观、认真地分析了太谷县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原因及课堂教学改革的历程,接着用具体的教学实例给教师们传授了“改进教学实现师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有效方法,最后告诉了教师应明确的先进教学理念。

我听了张四保主任讲座后,明确了“知识是学会的,不是讲会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明确了“教师应做好的三件事是自强、育人、教书。”;明确了“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学生学的东西越少,备课越到家,课堂上学生思路越清晰,收获就越大。”。

通过听讲,我豁然开朗:要想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师生负担,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学生入手,变讲堂为学堂。从管理入手分好学习小组,采用捆绑式评价,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对学生做好理论上的培训。一是从教师入手,变教案为学案。他们采用的是“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播、分层训练、拓展延伸”24字教学模式。在专题讲座会上,张主任对24字教学模式所包涵的含义进行了详细解读,对“新授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等四种课的教学环节进行了具体指导。在听讲过程中,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的教学,正如张主任所说,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课堂上是热热闹闹,学生却是似懂非懂,茫然无知。听了他的讲座,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与缺憾。

13.如何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篇十三

关键词:转型;换位思考;自我发展

怎样才有可能尽快转型?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做一个明白的教师,为每个学生打开心窗

明白于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明白身为教师的职责,更要明白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想得到什么……明白了学生的所欲所求,就不难将学生归类,因材施教了。学校没有“差生”,而只有“潜能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是教育的最大成功。采用少批评或不批评、多表扬和多鼓励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自尊、自重,使其产生自我上进的动力。

二、做一个开明的教师,让学生喜欢你、信任你

“做喜欢学生的教师,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是一个开明的教师,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喜欢,取得学生的信任。

每接一個新班级,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是记住全班学生的姓名和长相,并且在一周内保证对号入座,决不张冠李戴。记得我班一男生,在开学后的第二天,我叫他帮我去提点水擦讲台,他一听没立刻答应,而是反问我:“老师,你怎么记得我的名字?”我立刻告诉他,报名时我就注意你了,因为全班就只有你一个人在“家长栏”里填写了母亲的名字,我觉得你是个需要特别关爱的人。他一听眼里充满了泪,飞快地提桶打水去了。后来证实该生单亲,成绩不怎样,从上学至今我是第一个能在开学第二天叫出他名字的人。其实我叫得出的名字何止他一个,而是全班近六十个。而这一点却让他激动不已,从而彻底地信任老师。

三、做一个明智的老师,助推每一位学生自我发展

怎样做一个明智的老师?曾有人这样说:能鼓励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与“探究”的教师才是“大师”、明智之师。我想:明智之师就在于教师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关键处给予助力,变“抱他走”为“看他走”。教师再爱学生,也无法替代学生学习。教师应该把更多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唤醒学习主体、点燃学生激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上来,即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明智之师。

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适时随地换位思考,尽快地学会转型,做一个真正明白、开明、明智的新型教师。

14.做智慧型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十四

其次,智慧型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不但在学生的质疑问难中对答自如,而且在学生的批评建议中从容不迫,显示出高度的教学智慧。

其三,智慧型教师必须有科研智慧。要掌握较高的科研理论,要有较浓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兴趣,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其四,智慧型教师要有管理智慧。不但要有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的智慧,而且还要有管理学校、管理校园的智慧,并在管理中不断显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其五,智慧型教师还要有创新智慧。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提出新观点,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果,能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走出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智慧的课堂要求有和谐的人际环境。课堂上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老师对学生应该真诚地表扬,热情地激励,公正地评价,善意地批评,诚恳地指点;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友善地相处,平等地交流;学生对老师应该地坦诚地尊重,但不盲目地迷信。

智慧的课堂,要求我们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让课堂呈现创新的活力。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但也要防止盲目的创新一味的生发随意的自主和形式的整合。因此,在智慧的课堂中,老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计,灵活诱导和推波助澜。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探索者、实践者和发现者,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和本领,而且学会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努力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5.学做智慧型教师 篇十五

所谓“智慧型教师”是指通过教育科研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寻求教育实践活动所必需的教育智慧,从而具有高情商、高智商、高效能的一类教师。

一般认为智商基本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我们在承认这一科学事实的同时,强调实践出真知,特别是教育活动方面的“智商”能力,更是由教育实践活动造就的。教师的智慧与其他职业人群的智慧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智慧。作为专业素养的智慧型教师之智慧可以用“一体三维”来概括。

所谓“一体”,指智慧型教师是具有智慧人格的生命主体。教师专业素养的现代性突出地表现为,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有一个合理的主体性认同,有一个“无过无不及”的自觉把握,这种主体性是师生主体间性中的教师主体性,它既要求教师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又要时时警惕和克服自身主体性的膨胀,特别是恶性膨胀,这就涉及教师人格问题。做到恰到好处!做到“无过无不及”,正是智慧型教师解决自身主体功能问题的智慧。人的主体性可以理解为作为自己生命主体的人的功能属性。在以能力为本位的当代社会,智慧型教师生命主体之人格性就突出地表现为与具有解决自身主体功能性的智慧人格相连。

所谓“三维”,是充实和具体体现“智慧型教师”生命主体和智慧人格的三个方面,分属心理学三分法的知、情、意领域。

从“知”方面讲,智慧型教师是具有理性观念之智慧的教师。理性观念是教师的主观认识、思想观念,属于康德所说的“纯理性”。教师的“纯理性”对于教育实践具有一种“前定”的效果倾向,即有怎样的“纯理性”,便会产生怎样的实践倾向,“纯理性”发挥着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西塞罗曾精辟地论述过理性与智慧的关系,他说:“当理性发展成熟和完善,便被恰当的称之为智慧。”这就是说,智慧是一种成熟的和完善的理性。“智慧型教师”成熟和完善的理性观念,主要表现为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方法等有正确而又深刻的理论洞察,这里边既包括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更包含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反思。教师在理性观念方面的智慧,是这两者相互作用而“转识成智”的结晶。

从“情”方面讲,智慧型教师是具有“人本取向”之智慧的教师。目前对教育活动中的“人本取向”尚有不同看法,对教育是“以人为本”还是“育人为本”尚有歧见。笔者认为,教育的“人本取向”贯彻的是“人是目的”崇高的人文精神。当然应承认“人既是目的又是工具”,然而,人为工具的一面终究是为“人是目的”服务的。教育的“人本取向”主要是以学生为本,它不但建筑于理性认识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扎根于师生的情感关系中。

从“意”方面讲,智慧型教师是具有执著精神之智慧的教师。“执著”原是佛家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本文所谓“执著精神”,是指智慧型教师坚持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为之作坚持不懈的努力,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精神。“执著”在现实生活中大有被排除在“智慧”之外的意思,因为它意味着不能超脱,不会“脑筋急转弯”,因而,“执著”非但不是“智慧”,相反的却是“愚蠢”,然而这只不过是过分世俗化的理解。无论在教育的理想世界,还是在教育的现实场景,看似“愚”的执著终究是教师的一种智慧,而且属大智慧,因为若没有它,崇高的教育理想无法实现,人性教化的现实问题无法解决,因此完全可以说执著精神是智慧型教师专业素养中看似“愚”而实为智慧的意志品质。

“智慧型教师”是一种教师类型。“教师类型”与“教师角色”是有着一定联系但又不一样的概念。一般地说,“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职业定位,而“教师类型”则是教师在其职业定位中表现为心性行为的某一类的形象标识,这些形象标识作为一种“隐喻”,往往隐匿着某些特定的思想理念和内在根据。如历史上流行的“园丁型教师”、“设计师型教师”等,就属“教师类型”,而不作为“教师角色”。

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当今社会和教育的转型期,这种核心因素已不是过去所强调的知识、经验和某种特定文化,而是具有隐喻性质的“智慧型教师”“一体三维”之“智慧”。它所隐匿的思想理念和内在根据是,在“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必须靠也只有靠“智慧”去统帅和处理知识信息,必须靠也只有靠以“一体三维”之能力为本位的“智慧人格”去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否则便会陷入师生一道被知识信息和教育教学任务压得近乎窒息的无奈和困惑之中。

教育史上最为典型、影响也最大的两种教师类型是“园丁型教师”和“设计师型教师”。园丁型教师所隐匿的思想理念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它认为教育是儿童天赋本能自发的、自然生长的过程,教师只能作为“自然的仆人”参与教育过程,就像植物生长一样,只需从旁提供阳光、雨水等适当的条件,儿童便能自长自成,教师对学生内在的干预会破坏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在卢梭的自然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命题中反映最充分。设计师型教师的思想理念则是以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赫尔巴特反对把人交给“自然”、引向“自然”,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对学生的刻意求工,以达到把学生塑造成教师“事先预料未来人的目标”。凯洛夫教育学承袭了赫尔巴特的“刻意塑造论”,另外加强了所设计的“理想人”教育目的中的意识形态色彩。

园丁型教师和设计师型教师各自的思想理论基础,在历史上皆作过教育学贡献,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看更是如此。比方说,根据园丁型教师理念,父母也可以是教师,而且可能是比学校教师更好的教师,教师甚至可以泛化至“保姆”;根据凯洛夫设计师型教师的理念,“社会”是最高位的教师,代表社会先进思想的阶级及其政党中的任何一员,均可以成为按崇高的教育目的去设计、去塑造年轻一代的“教师”,但这种“塑造”往往容易成为不顾学生特点的“捏塑”。这就是说,园丁型教师和设计师型教师虽都强调了“教师类型”,但在实际上并不强调教师专业,甚至还淡化了教师专业,造成了非“教师角色”的人,也可成为教师的教师“半专业”或非专业的后果。

智慧型教师则不然。首先,它肯定教师是一个专业,强调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最具作用力的智慧,必须经长期而艰苦的包括教育科研在内的学习、探究和实践中的修炼、反思才能形成和获得;第二,它面对知识信息社会,把作为专业素养的教师生命主体中“成熟的理性”、高尚的情操和执著的意志归结为教师的智慧人格;第三,在思想理念上,既信奉智慧统帅知识信息、智慧人格引领心性行为,同时又广泛吸收包括园丁型、设计师型教师思想理论基础在内的中外教育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不拘于一家一说而博采众长,着重于批判性继承基础上的现代性转化。

据有关研究,中国大陆缺乏“教师专业”的概念意识,这与国际上“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同趋势有较大距离。造成这种现状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园丁型”,特别是“设计师型”教师理念的消极影响。按“理想人”定式加工式的“塑造论”占主导地位,不仅迫使学生失去了教育生活中的生动、活泼、主动和个性发展,而且令教师失去了真正的教育智慧,失去了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创造性追求。

从我国教师队伍的现实情况看,教师中属于“园丁型”的不多,大多数属“设计师型”。如果说“园丁型”教师类型属偏重于“方法”的一种教师类型,“设计师型”教师类型属偏重于“权力”的一种教师类型的话,那么“智慧型”教师类型则属于人格型的教师类型。从文化学角度看,如果说自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暗示中外文化不同,中国文化向“仁”的方向发展并形成“仁”文化,西方文化相对而言属于“智”文化的话,那么作为人格类型的智慧型教师则是摆脱了单一特色文化的束缚,而属兼取中西文化之优长的“仁”“智”融合的开放型人格。智慧在当代是超越一切社会角色、超越所有知识信息的人之灵魂。教师拥有了它,并将它作为一种人格来塑造,便能成为具有专业智慧的教师,成为灵活运用中外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和深刻把握个人实践反思的创造型教师,成为既解放学生又解放教师自身的教师,成为“转识成智”能适应和挑战信息社会的教师。由设计师型教师、园丁型教师转换为“智慧型”,是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型,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从理想型走向理想与现实结合型,从“权力型”、“放任型”走向人格型的教师类型。这种“教师类型”的转换意味着教师专业素养新的要求和提升,意味着教师主体智慧人格之当代性的确立和拥有,意味着知识信息社会的需要,意味着教师教育、教育管理在理念上、机制上需要发生的变革。在此意义上应该认为,“教师类型”转换是历史维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知识信息社会正热切呼唤智慧型教师大范围、大批量诞生。

16.浅谈如何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篇十六

关键词:智慧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35-001

叶谰先生在论述智慧型教师的特征时认为:“智慧型教师具有把握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况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机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教师在后天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环境中,经过磨练与感悟而逐渐获得的。教师可以通过提高素养来科学教学,在课堂上机智应对来巧妙化解,适当地放弃权利,轻松教学,争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一、提高素养,科学教学

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素养作为自己的奠基石。课堂上学习内容的科学性是首先要确保的。如今,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大部分的老师已经更新了观念,对课本知识了如指掌,对新课程的理念烂熟于心。但是有些老师却会因为对教材的理解不深,钻研不透,而出现一些科学性错误。

在一位年轻老师执教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课堂上,有一个游戏环节:一个口袋里放了若干个球,6个同学上来摸球,摸到红球就算胜利。游戏结束,6个人都没摸到红球。教师问:“6个人都没摸到红球,说明了什么?”一个学生马上回答:“里面肯定没有红球。”老师肯定地点了点头:“是的,里面确实没有红球。”然后把球展示给大家看。这个过程就是个科学性错误:口袋里没有红球——推断结论——6个人都摸不到红球;反推:6个人都没有摸到红球——推断结论——口袋里没有红球。正推过程是正确的,这个反推过程却是错误的:6个人都没摸到红球,并不能断定里面是没有红球的,其中存在的一种可能是里面有红球有其他颜色的球,但是6个同学却都没摸到红球。

因此一个智慧型教师的首要条件是专业知识要扎实。只有在对教材钻研透彻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才能科学地进行教学。

二、机智应对,巧妙化解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敏感性,是教师在教学情景中特别是意外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综合能力。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课堂上一旦思维被打开就什么都敢说。他们的回答会和老师的“预设”大相径庭,更令老师不知所措。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

在《比较数的大小》一堂课上,听到这样一个片段:老师问:“老师想买一个MP3,国购和一商场都有,型号和质量都一样,但价格不一样,老师该去哪个商场买呢?”然后出示价格:一商场298元,国购302元。一个学生说:“我觉得你应该去一商场买。”老师很开心,接着问:“理由是什么?”另一个学生举手了:“一商场便宜啊。”可这时,又有小朋友举起了小手:“我觉得应该去国购买。我妈妈说国购的东西好,买东西就要在国购买。”答案超出了老师预设范围,老师解释:“老师已经在前面说了两个商场的质量是一样的……东西不存在好坏。”这时又有小朋友附和:“那还有假冒伪劣商品呢。”老师做着苍白的辩解:“我们现在不讨论哪个商场的东西好,我们要比的是价格。”……

这位老师设计了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选购商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商品的价格来选购商品,从而掌握新知。但是现在的家长在选购商品时,很多都信奉:“便宜没好货”、“东西越贵越好”。因此出现了刚才的那一幕。而老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脱轨”却是那么力不从心,没能很好地处理这个环节。其实学生是把他真实的生活经验告诉了大家。老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进行生活上的教育: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不是东西越贵越好。通过教育可以让学生转变观念,用几句话再回转到本节课的主题“比较数的大小”上。

因此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老师,还要在学生偶尔的“脱轨”以后,快速反应,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学生拉回到课堂的主题,巧妙化解课堂上的突发状况。这既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更有可能成为课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三、放弃权利,轻松教学

课堂上,老师通常会依赖自己的权利让学生跟随着自己走,做学生学习的主宰者。而在现代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只有师生之间洋溢着相互尊重和轻松的气氛,才能开启孩子的心扉,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一堂复习课上,我让学生进行了竖式计算题的计算。但经过校对答案、统计正确率,结局惨不忍睹,错误的类型五花八门。我严厉批评了了学生,并把典型错题放在投影仪上让他们说错在哪里?应该怎样订正。可没有几个人愿意发言。我知道刚才的音量可能把有些孩子的想法给吓回去了:“刚才老师的态度有点不好,不用害怕,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小丽站了起来:“老师,我能不能猜猜他们的想法?”我缓和了一下表情:“行!”小丽指着一道题:

403

- 158

________

255

开始猜测:“小淳,你在做这题的时候,肯定是这么想的:‘3减8不够减,得向十位借1,十位上没有得借,得再向百位上借。这时个位上能借到10,变成13减8等于5,十位上变成10减5等于5,百位上4借掉1剩下4,4再减1等于2。’”小淳微微地点点头,其他小朋友则聚精会神地听着小丽的猜测。小丽则继续分析着:“你应该这样算……”我微笑着朝小丽竖起了大拇指:“你真厉害,连小淳的想法都知道。还能帮助她纠正想法。”小朋友们热烈地讨论起来:“这题我来猜猜看……”

上一篇:党员干部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心得体会下一篇:招商加盟协议书(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