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2024-08-22

全纳教育培训学习心得(精选14篇)

1.全纳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篇一

全纳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残疾人在社会上是一个弱视群体,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语言交流、行走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们渴望别人的关心、他人的关爱、更多人的理解。对于在学校上学的残疾儿童更是应该受到关心、关爱,他们中有肢体残疾、有视力残疾、还有听力和智力残疾,他们虽身体有残疾,旦是意志坚强,在学校对残疾儿童的帮助、旗残联和旗民政对其家庭的帮扶、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大力支持下,我乡6—15周岁适龄11名残疾儿童中除一个脑瘫(重度残疾)之外,其他10人全部入学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我乡的10名适龄残疾儿童中除一人在盟聋哑学校上学之外,其他9人都在我乡小学上学,其中有2人属于视力残疾、2 人属于听力残疾、5 人属于肢体残疾、1 人属于智障残疾,这些残疾儿童都是家庭条件不好,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而且还有几个学生的家长也是残疾,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能正常上学,学校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学校领导班子主动与全乡在校残疾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在金钱、物质方面给予残疾儿童以最大扶助,与此同时,旗残联在得知我乡残疾儿童的这种情况后主动找到学校,残疾儿童情况核实后,给每个残疾儿童定做了一套校服,多种学习用品,同时又把我乡残疾儿童的帮扶任务分化到旗环保局,本学期我乡已有三名残疾儿童得到旗环保局定点帮扶资金200元/人,现已经发放到残疾儿童家长手中,在学生及家长的心中的感触是非常的大,使每一位家长增强了对生活的信心,感到了社会对他们这些弱视群体的关爱,学生更是对以后的 1

生活、学习充满了信心,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着积极的作用。

学校在对于全纳教育这方面也是非常的重视,教育局也多次下达各种通知,要求各学校要做好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并与各学校签定目标责任书,将各校的全纳教育纳入到年终考核中,对于全纳教育我校也是高度重视,在学校开学之前就组织全乡的老师下到全乡各村屯入户,逐户调查0—18周岁残疾儿童,并录入微机存档,并针对6—15周岁的适龄残疾儿童做好动员上学工作,将适龄残疾儿童也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学校还多次的召开领导班子会,商讨从学校的角度如何对在校的残疾学生进行更好、更细心的照顾,学校还在每学期班主任安排上侧重对残疾儿童的考虑,选用有爱心、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老师来担任残疾儿童的班主任。班主任更是从每个残疾儿童的实际考虑,将视力、听力有残疾的学生安排到班级第一排,尽可能的减少残疾学生由于听不清或看不见所带来的不便。

学校教务处也是要求班主任在教学环节中坚持“一体教学、个别教育、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的原则,一方面老师从思想品德上教育正常学生,发动全班学生都来帮助残疾学生,使残疾儿童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注重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树立“身残志坚”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学校和老师又要针对每一个残疾儿童的身体特点,提供特殊的教育方案和服务,使残疾儿童在学校学习能够 像家一样舒心、老师教学能够像家长一样细心。随班就读学生虽然是比较特殊的个体,但是不应该因其特殊而失去或减少与正常儿童充分交流的机会,因此学校在开展各项工作中都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积

极地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帮助随班就读儿童,班主任选择在学习上优秀、生活中有爱心的学生成立互助小组,在另一层面上对残疾儿童在学习、课间、上放学时进行帮助,使正常学生和残疾学生成为合作的伙伴,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参与的效果,老师和学生要侧重教给残疾儿童学习和生活的方法,他们更早的融入到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来,减少残疾儿童及其家长的后顾之忧。

学校还不定期的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特殊教育活动,校长带领广大老师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使全校每一位老师都了解特殊教育,都来关心残疾人,同时 学校还利用主题班队会、板报对学生进行宣传。学校还在各村屯书写永久性标语等形式在社会进行宣传,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残疾人,关爱弱势群体的氛围。

学校还组建特殊教育领导小组,每学期举行1-2次例会。确定我校随班就读规划,制订随班就读各项政策;每月举行教研活动,学校安排分管领导负责随班就读学生个人档案建立,随读生学籍管理及定期检查工作,本校随班就读教师考评及奖励。

特殊教育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特殊教育又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如果缺乏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随班就读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必须对普通教育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理论及技能的培训。普通教育教师掌握必须的特殊教育知识、形成一定的特殊教育能力能使随班就读的孩子真正受益,保证随班就读工作不流于形式。从而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普通教育教师掌握一定的特殊教育方法和技巧不仅能应用于特殊儿童身上,也能应用于普通儿童身上。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因此我校还针对各班级存在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情况,学校还定期对部分老师进行全纳教育的培训,使我们广大老师能对残疾儿童进行更好的教育,更多的关爱,从而使我乡在校的残疾儿童能够念的起学、能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念完九年义务教育,并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学到一门实用的技术,争取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一技在手,能够自食其力,为家庭分忧,为社会分忧,做社会上一个有用之人。

古迹中心校2010、10、30

2.全纳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篇二

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我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 并且分别指导, 确定他们努力的方向。如学生孙某, 身体有残疾, 尽管个子很高, 但我一直把他安排在第一桌, 他遵守纪律, 但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有时学习喜欢装样子。但我并没有揭穿他, 而是抓住时机, 趁他做数学题的时候, 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热情地表扬了他, 并且在精品班会的阶段性总结《励志奋进, 超越梦想》环节中, 将他学习的身影投射在大屏幕上, 并配上解说词———“学生孙某听力不佳、高度近视, 学习困难重重。记得他上学期数学成绩仅仅16分, 但他并没有放弃, 本学期在数学老师的鼓励下, 凭着自身执著坚韧的品格, 他坚持学习, 专心听讲, 期中考试数学得了64分。在与困难搏斗的过程中, 他享受着快乐。”全班同学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也极大地鼓舞了他学习的信心, 曾经一度想辍学的他, 在初二期末考试中, 名次比前学期提高了10名。

在学生的心目中, 班主任只要和家长联系, 就意味着“今夜有暴风雨”, 但我用自己的具体做法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我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写成“喜报”的形式, 向家长交流学生在校情况, 如学生张某———“尊敬的张某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张某乐观开朗, 人小志气大, 凡事不甘示弱, 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在班级召开的精品班会上, 张某作为主持人, 嗓音洪亮, 表现出色, 圆满完成了任务。在团委举行的演讲比赛上, 张某在班级预赛上胜出, 并代表班级参赛, 在演讲过程中他声情并茂, 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为班级争了光。提出表扬, 特此通告。但美中不足, 您的孩子由于外语基础薄弱, 一直影响整体成绩, 望早想良策, 尽早解决, 使孩子成才不是梦!”接到喜报, 家长不仅感受到孩子成长的喜悦, 还明确了孩子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3.全纳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篇三

关键词:教育2030;行动框架;总体目标;策略方法

总体目标、策略方法、具体目标和指标

(一)总体目标

“确保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机会”

11.2030年总体议程承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SDG4),提供所有层次的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描绘了“教育2030”新的关键性特征,这在本行动框架中得到充分体现。

12.确保所有儿童、年轻人都有机会获得和完成至少12年免费的、由公共资助的、全纳、公平、有质量的小学教育与中等教育,其中至少有9年义务教育,学校以外的儿童和年轻人也应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有质量的教育。确保学习机会的供给,让所有年轻人和成年人都能够获得实用的识字和计算能力,使他们成为充分参与社会的积极公民。鼓励提供至少1年的免费、义务、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13.确保教育本身和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和全纳,应对在教育入学、参与、维持、完成以及学习结果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排斥、边缘化、不平等、弱势和不公平问题。应规划并实施变革性的公共政策,以保障全民全纳教育,回应多样性学习者的各种需求,应对各种形式的歧视和各种复杂的形势,包括各种紧急状态,以免影响受教育权利的充分实现。由于促进性别平等是“教育2030”的另一个核心特征,本议程对基于性别的歧视和弱势群体给予特别关注,要确保没有一个人掉队。只有这一点全部实现,教育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14.确保教育足够优质,使所有层级和背景下的学习结果都具有相关性、公平性和有效性,是受教育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至少有必要满足学习者对有质量教育的需求,让学习者发展基础的识字和计算技能,为将来的继续学习和开发更高级别的技能奠定基础。这需要相关的教与学的方法和内容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求,由高素质、有经验、报酬丰厚、有上进心的教师教授,运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并由恰当的信息通信技术支持,同时获得有助于学习的环境的支持,而这种环境是安全、健康、考虑到性别因素、全纳且资源充足的。

15.受教育权自出生那一刻开始,贯穿人的一生。因此,终身学习的理念①为“教育2030”提供了指引。为了弥补正规学校教育的不足,必须通过非正规途径提供更大范围、更加灵活的终身学习机会和充足的资源、适当的机制,以激励包括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非正式学习。

(二)策略方法

16.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教育目标,很有必要动员国家、地区和全球的力量,致力于:

?誗实现有效和全纳的合作伙伴关系;

?誗改善教育政策及其发生作用的合作方式;

?誗确保高度公平、全纳和有质量的全民教育体系;

?誗为教育调动充分的财政资源;

?誗确保对所有具体目标进行监测、跟踪和评价。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育2030”的目标和议程,我们开发了一套策略方法,用以监测“教育2030”的进展。吸取全民教育和千年发展目标的经验,各国应投资并开发创新的、基于证据的、有回报的方式,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参与、学习和完成有质量的教育;特别要关注在各种情境中都很难实现该目标的群体。此外,针对每一项具体目标的指示性策略,该目标项下都有描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策略尽管具有通用性特点,但仍需要会员国政府加以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境和优先发展要求。

强化政策、规划、立法与制度

17.许多国际标准制定工具可以保障基本的受教育权,包括条约、公约、协议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工具以及具有政治和道德约束力的建议与宣言[1],均为保护无歧视、无排斥的受教育权奠定了坚实的国际规则框架。应采取由政府领导下的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评价模式,确定履行责任的方式,保障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为有质量的教育的实施和可持续提供基础与条件。

18.在新议程实施中,应重点聚焦教育体系的效率、效能和平等。教育系统应该接触、关注和保护那些现在被排斥在外或者被边缘化的人群。同时,为了保障有质量的教育和有效的教育结果,政府应该完善教育制度,确立并改进恰当、有效、全纳的治理和问责机制;确立并改善质量保障系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透明且有效的财务程序和机制,以及组织管理策略。另外,要确保获得动态、及时、可应用的数据。必须利用创新和信息通信技术来强化教育体系,传播知识,提供信息渠道,促进有质量、有效益的学习,提升更为有效的服务供给。要依靠南南合作和多边合作加强体制建设,并根据国家和区域情境做出相应调整,以共享最佳实践。

重视公平、全纳和性别平等

19.根据整个2030议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开发或改善跨部门政策和规划,以打破剥夺成百上千万儿童、年轻人和成年人教育与优质学习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枷锁。应在国家层面设立相关、现实的中间基准与基石。必须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组织结构和资金战略的变革,以改善被排斥儿童、年轻人和成年人的状况。基于实证的政策和策略,可以通过相应项目来消除成本的制约,如现金转移计划、学校三餐/营养和健康服务的供给、学与教的材料和交通服务、第二次机会/重返计划、包容性的学校基础设施、教师在全纳教育领域的培训、消除有排斥性的语言政策等。为检测教育中的边缘化程度,应建立消除不平等的目标,以及监测这些目标的进展情况,所有国家都应收集、分析和使用分类数据,根据给定的人口群体的具体特征解读数据,确保这些指标能够检测出消除不平等的进程。

20.为了确保性别平等,教育系统必须果断行动起来,减少来自社会和文化态度、实践与经济地位的偏见和歧视。政府和合作伙伴需要审慎处理性别敏感的政策、规划和学习环境,教师培训和课程监测过程中主流的性别问题,减少教育组织内部的性别歧视和暴力,以保障教学和学习对女童和男童、女性和男性都能产生同等影响,减少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促进性别平等。在所有情境中,特别是冲突和危机中,都应采取具体的措施来确保教育组织内部女童和女性的个体安全。

21.鉴于残障人士在获得有质量的受教育机会上面临巨大挑战,且缺乏有效干预数据的支持,应特别确保残障儿童、年轻人和成年人获得有质量的教育、学习的途径和结果。

关注质量和学习

22.提高入学机会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改善教育和学习的质量及其相关性。教育机构和活动必须资源充足、确保公平,各项设施必须安全、环境友好、易于使用;有足够优秀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合作的教学方法,书本及其他学习材料、开放的教育资源和技术都必须无歧视、以学习为导向、对学习者友好,考虑具体情境和成本收益,所有的学习者(无论是儿童、年轻人还是成年人)都方便使用。应合理规划教师政策和规范,确保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获得充分赋权,得到充分雇佣,报酬丰厚,经过良好训练,有专业资质,积极主动,并平等、有效地分配到整个教育系统中,得到资源丰富、高效率和高效能治理制度的支持。需要建立并完善优质的学习评价制度和实践,包括对投入、环境、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相关学习结果必须在认知领域和非认知领域予以充分确认,并作为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继续接受评价。有质量的教育包括技能、价值观、态度、知识的发展,这些能够帮助公民享有健康和丰富的生活,做出有智慧的决定,回应当地和全球的挑战。关注优质和创新,也要求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

促进终身学习

23.包括成年人在内的所有年龄段的群体,都应享有学习和继续学习的机会。自人出生那刻起,各种情境和所有层级的教育中的全民终身学习,都应该通过组织战略和政策、资源充足的项目,以及地方、区域、国家和国际层次的坚定合作等方式,深深植入教育系统中。这需要为所有年龄段和所有教育水平的个体,提供多元和弹性的学习途径、入学点和再入学点,加强正规和非正规结构之间的联系,通过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认可、合法化以及认证。终身学习也包括通过公平、渐进的方式获得有质量的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以及高等教育和研究,并对相关的质量认证给予应有的关注。

24.需要采用专门的措施,增加财政投入,满足成年学习者以及数百万儿童、年轻人、成年文盲的需求。此外,要为所有的年轻人和成年人(尤其是女童和女性)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够达到相关的、公认的实用识字和计算水平,并获得生活和体面工作所需要的技能。重要的是,应该采用横跨教育、科学和技术、家庭、就业、工业和经济发展、移民和融合、市民、社会福利和公共财政政策的跨部门方法,确保成年人学习、教育和培训机会的供给。

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教育

25.自然灾难、流行疾病、动乱及其所引起的内部和国境边界变动,可能会伤害到整整一代人,导致他们无法接受教育、为其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的复兴作贡献。危机是阻碍人们获得教育的主要障碍,它将使全民教育目标的进展出现停滞甚至在某种情形下倒退。紧急情况下的教育需要获得即刻保护,传授救生知识和技能,为受到危机影响的人群提供心理支持。教育也需要为儿童、年轻人和成年人提供可持续的未来,教给他们避免灾难、冲突和疾病的技能。

26.因此,各国必须开发出全纳、能够做出响应的、弹性的教育制度,以满足危机中的儿童、年轻人和成年人的需求,包括内部安置人员和难民。关于防范、准备、能做出回应的原则,以及已经确立的国际指导方针,如突发事件中的跨机构教育网络(Inter-Agency Network for Education in Emergencies,INEE)的最低标准,应成为规划和应对的指导思想。教育部门的规划和政策应能够防范风险,并包括回应处于危机中的儿童和成年人的教育需求的措施;要能提升安全程度和灵活性,促进社会融合,致力于降低冲突和自然灾难引发的风险。应加强所有层次的政府和民间机构降低灾难风险、开展和平教育、适应气候改变,以及紧急状况准备和应对的能力,确保从应对紧急状态到恢复的每一个阶段,都能降低风险,持续开展教育。要完善国家、地区和全球的紧急状态与战后重建的应对机制,以获得更安全、更公平的教育制度。

27.利益相关者应尽全部努力,确保教育机构受到保护,成为免受暴力(包括与学校相关的基于性别的暴力)的、和平与自由的地区。应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冲突地区的妇女和女童,确保学校和教育机构以及她们在接受教育的途中免受攻击、强迫雇佣、绑架、性暴力的威胁。必须采取行动,终结那些攻击教育机构的人和武装群体被免于惩处的现状。

注释:

①就本质而言,终身学习植根于学习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涵盖了人们的全部年龄段(儿童、青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女童和男童,女性和男性)的生活背景(家庭、学校、社区、工作场所等)中的学习活动,而且通过各种方式(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进行,这些方式共同发生作用,满足广泛的学习需求和要求。能够有效推进终身学习的教育系统通常采用了涉及所有部门和层次的跨部门的整体主义方法,确保所有个体都拥有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 n.d. Definition of Key Terms Used in the UN Treaty Collection[EB/OL].http://treaties.un.org/Pages/Overview.aspx?path=overview/definition/page1_en.xml.

4.全纳教育在印度的发展及启示 篇四

全纳教育在印度的发展及启示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万花筒般的.、充满差异性的社会中,在针对残疾儿童的基础教育问题上,印度政府选择的是全纳教育的模式.全纳教育是一种融合所有儿童的教育形式,而无论他们的身体或精神是否有残障,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处境如何,都应该在共同的学校环境中一起接受教育,得到公平的发展.

作 者:贺慧敏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10097刊 名:现代特殊教育英文刊名:A JOURNAL OF MODERN SPECIAL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76关键词:

5.全纳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篇五

全纳教育下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矫正

武汉市博学初级中学 喻业伟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并积极关注学生从生理到心理各方面的健康成长。但目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凸显,其中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得最为严重。

一、心理现状

武汉市博学初级中学,位于武汉市~口区三环线附近,原本属于城乡结合地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周边县市乃至外省的流动人口来这里做生意或者打工。到近三年,在校学生的流动人口子女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因此,对本校学生的心理调研和评价,一方面可以进行流动人口子女与非流动人口子女的对比分析,一方面从整体上能够体现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特征,对于教育教学的组织与进行,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政教处设计了一份学生心理状况调查表,包括人际关系、社会认知、学习情绪和心理健康等四个方面共计二十个问题。根据评测结果把学生心理状况分为非常健康、比较健康、存在问题和问题严重四个等级。调查结果不容乐观,不仅学生在整体上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并且存在问题的学生明显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他们学习没有热情、与同学关系不好、对自己没有信心甚至于晚上睡不好觉的现象异常突出。

二、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进城务工流动子女的学生中存在着的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强烈的厌学情绪

和非流动人口子女相比,流动人口子女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流动人口大部分为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有的是夫妻一方一人带孩子来城市,让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有的虽然双方都来了,但是忙于工作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更有的由于拆迁导致双方都不在孩子身边,使孩子成为城市“留守儿童”,我校所在的长丰地区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在进行“课外访万家”的走访活动时,笔者发现仅本班一个班就有十一个学生的父母没有两人共同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比例高达百分之三十。第二学期周边的拆迁工作启动后,这一数字还在大幅增长。即使父母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绝大多数父母也都是早出晚归。这样的.“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很明显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育,放任自流,行为比较涣散。普遍存在性格孤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厌学心理比较严重。上学期我校有逃学和旷课行为的学生,全部都是流动人口子女,这与他们凸显的这种心理问题不无关系。

2.自我认知偏低

流动人口子女的另一特征是对自我的认知偏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他们则通常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具体而言,对自我评价较低,缺乏正常青少年应有的自知自信。他们平时经常说“我很笨”、“我不行”等话语,对于新鲜事物不敢尝试,不敢体验。当别人说比他们强时,往往流露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国城乡差距尚较为明显,农村的教育水平较城市教育有差距,流动人口子女多在农村读的小学,其基础相对城市学生较差,来城里读初中后差距进一步加大;二是流动人口子女的父母忙于生计,缺乏与儿童的交流,使其心理成长没有父母的依托,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软弱感和无力感,进一步便形成了自我评价的低落。

除了以上情况,爱讲粗话。不善言辞、不善交往、心理压力大、缺乏责任心也是普遍存在于流动人口子女之中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三、解决对策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困难大,问题多,相对于城市本地学生教育工作有更大的挑战性。但既然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要肩负起教育的责任,秉持“有教无类”的原则,积极施教,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问题。

1.家庭方面

家长问题是造成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家长方面要引起足够重视。

作为流动人口子女的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首先家长在家的时候不要经常抱怨自己工作中的不满,这样会让孩子承受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同时要以自己勤奋的工作态度,勉励孩子努力读书学习,让他们知道只有付出才能收获。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心理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其次,家长应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农村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后,会觉得很孤单,在心理上很难融入。虽然有时会受到城市孩子的歧视或是欺负,但还是非常希望和城里孩子们交朋友。相反来说,作为城市孩子们的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子女,让他们知道大家是平等的。

这两年我省兴起的“课外访万家”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契机,上学期,通过家访这个纽带,笔者同好几个家长建立起联系,每个星期和家长通话交流学生的校内外状况,对家长一段时期教育做法给予适当的建议,每天通过家校联系本进行文本交流。一个学期下来,不仅家长各方面更加注意,其子女在学习生活上也有了明显进步。

2.学校方面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积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心理环境、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抗挫、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及行为矫正能力。要达到以上目的,一方面可以借助班会这个德育平台,通过深入浅出的故事、唇枪舌剑的辩论和老师人情入理的解说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便使辅导更有针对性。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存在的问题,同时要用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可以给他们讲述英雄、伟人的成长历程,或者父母长辈劳动的艰辛,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尊敬父母,和同学和睦相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要以此为准绳,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两个维度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再次,对于老师来说,应该常与这些学生谈心交流,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真正做好尊重、理解和关爱,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什么时候学生由自卑到自信了,我们教师的工作也就到位了。具体到细节,我们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多挖掘孩子的优点并将其放大,还不能忽视对孩子生活的关心。很多时候孩子的转变就源于一句鼓励,一杯热水,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在学校工作的教育实践中,不仅要重视行为矫正,让学生改掉不良行为习惯,还始终坚持矫正心理问题,以德育为先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既教书也要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教育和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生存。

6.特殊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篇六

通过学习,我加深了自己对学习重要性的理解。通过培训,越来越感到自己学习的不足,更加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北师大的肖非教授精彩的讲解,让我对特殊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特殊教育中还有那么多我不了解的东西,让我明白我的观念要及时更新了,要不我就要落伍了。肖教授对读书的阐述,强烈的撞击着我的心灵,想想自己,这几年我是一直看专业书籍,可是只是一些零七八碎的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以后一定要系统的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再如华东师大的于素红教授对个别化教育的讲解,让我对个训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在我的思想中,个别化教育就是“吃偏食”,原来在国外这条路以经走这么远了,让我看到了我们与国外的差距。

可是一个上午的学习只能让我对个别化教育有个初步的认识,希望国家以后多给我们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周省红老带来的一个个精彩的康复课程案例,大到教育理论小到一个简单的教具出示,都是那么的精彩绝纶??专家们的谆谆教诲,不胜枚举。每一个讲座都有它的精彩之处,每一个讲让我座也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听过了,就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么,我相信,我们永远不能真正成长起来。我要把学到的东西留下痕迹,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我的课堂上,让我的学习培训真正有所收获。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除了学到了有关各类残疾儿童的教育知识,更有一个强烈的念头不断升腾,徘徊,时时撞击着我的心扉——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反思自己的教学思维观;反思自己的学生观??不反思就不会有进步。我要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把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点点滴滴的想法和感悟记录下来,常常去反思和总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多写些教后感、教学随笔,学习体会以及经验总结论文等,让自己在不断的自我剖析和教学反思中逐步走向成熟,真正成长起来。

短短的十天培训,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的收获。感谢“国培计划”这个平台,让我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东部的特教先锋们的差距。希望国家以后多给我们创造这样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使我们不再因坐井观天而固步自封。

7.全纳教育视野下英语课堂的构建 篇七

一、掌握后进生心理特征, 分析成因

(一) 缺乏英语学习的信心:畏难心理

刚入学时, 没有任何学生就是铁定的后进生, 他们最初也有学习英语的热情。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量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大, 在遇到一些学习障碍时, 他们怕受挫折, 打了退堂鼓, 丧失了信心和勇气, 导致成绩也不断地下降。

(二) 学习能力减弱:自卑心理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 教学内容的增加以及知识点的难度加大, 很多学生面临着词汇难以记住、遗忘率高等问题, 久而久之, 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并且开始产生自卑心理和厌学感, 以致于有的学生完全放弃学习英语。

(三) 学习目标不明确:冷热无常心理

提升学习能力的基本条件是明确学习目标, 但是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一时热情, 没有长期目标, 所以在英语学习中常常受不稳定情绪支配, 学习热情冷热无常, 一遇到困难就一蹶不振,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四) 不良情绪:逆反心理

后进生的学习一般来说都是“被动的学习”。如果因为某件事得不到老师的理解或信任, 就会对老师产生对立情绪, 自然而然就会对英语产生逆反心理, 讨厌学习英语。

(五)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懒惰心理

后进生多数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总是课前不预习,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听课效果差, 课后不复习, 作业质量不高, 且抄作业现象屡禁不止。

二、对症下药, 开发非智力因素

(一) 多给后进生表扬, 多让其体验成功感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 要比批评和嘲笑他高明得多。”鼓励和表扬往往比指责、批评的效果好得多, 为此, 教师要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尤其对后进生而言, 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教师都要给予真诚的表扬与肯定, 如:Well done!Good job!等等。后进生一般由于胆怯心理难以开口, 尽量把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给他们回答, 当他们回答正确时, 对他们进行及时地评价和表扬。长此以往, 后进生能渐渐消除畏难心理,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 发掘优点, 发现后进生的长处

俗话说:“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与后进生多接触后, 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每次上课我设计简单的问题时总会叫他们回答, 并让班上所有同学见证他们的进步, 慢慢地, 我发现以往上课不认真的他们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 而且每回答一个问题, 脸上都会洋溢着笑容。作为教师不仅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而且要学会欣赏, 并不断地给他们表扬和鼓励。这对于教师是举手之劳, 而对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后进生, 也许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三) 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 激发后进生持续的学习热情

明确目标是学习的动力。我根据班上几个后进生的特点,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阶段目标, 而且经常检查和修改目标, 一旦发现给他们订的目标过高或过低, 就及时帮他们修正, 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大多数后进生都觉得英语太难, 背的多, 难度太大, 所以学习热情不高。针对这一现象, 我采取多种方法让课堂活起来, 让后进生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如:用口诀或chant帮助记忆;开展竞赛, 调动学习热情, 等等。

(四) 用春天般的爱来感化后进生, 打开内心的那扇门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谁不爱学生, 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他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中有牛顿, 你的讥笑下有爱迪生。”教师不仅要爱优等生, 更要爱那些后进生。对于学习成绩差的、上课纪律差的, 要倾注更多的爱, 就连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更要注意, 这样才能温暖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 尽量让他们缩小与中等生乃至优等生之间的差距。

三、根据学科特点, 采取科学方法

(一) 给予更多的爱, 争取“笨鸟先飞”

大多数后进生都较为懒惰, 别说“先飞”, 基本上是“不飞”。作为教师, 我就要带着他们起飞。如:我教的六 (1) 班的学生, 有几个学生刚升入六年级时连26个英文字母都无法辩认, 于是我把这几位较差的学生叫到了办公室里私下和他们进行了思想交流, 他们都说:“记忆力较差, 记单词比较困难。”然后我就教给他们方法, 以及记单词的一些小窍门, 同时也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 由原来的一次性记忆一个单元的词汇变成一次记忆4~6个单词, 这样他们觉得记忆单词比较轻松, 于是渐渐地对英语产生了兴趣, 在考试中成绩也会有所上升。

(二) 反复激励, 以优带差共同进步

后进生的进步过程中充满了反复, 教师不管怎样用心, 毕竟不可能总在他们身边随时辅导、及时纠正。因此, 为了能使后进生真正达到进步的目的, 学生间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首先, 我在小组活动座位安排时, 总让后进生与较好的学生坐在一起, 让他们遇到困难时随时可以寻求帮助;其次, 我设定了学困生帮扶计划, 每个后进生都有一个“小老师”, 在这个过程中, 后进生的成绩会有所提高, “小老师”的学习也会更加出色。他们之间互相促进, 班级的学习热情整体提高。

(三) 督促后进生课后复习

我对后进生的作业经常是面批, 这样可以让他们面对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 而且有助于他们养成按时交作业的习惯。

(四) 争取后进生家长的配合

8.浅议“学前全纳教育” 篇八

“学前全纳教育”是一种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里与正常儿童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的教育模式,主张普通幼儿园应接纳包括残疾幼儿在内的所有儿童。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让所有的普通幼儿园都接纳残疾幼儿的做法既有其必要性,同时又有其艰巨性,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浅识。

(一)实施学前全纳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学前全纳教育是全纳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全纳社会、实现全民教育的基础工程。如果学前全纳教育得不到贯彻实施,则建设全纳社会、实现全民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切实保护残疾幼儿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应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从个体发展角度来看:0~6岁是儿童语言、运动、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学前全纳教育有利于残疾幼儿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和功能代偿,有利于损伤器官的矫正和康复,有利于其缺陷最大限度的补偿,使之将来更容易适应社会生活。同时,对于普通儿童,学前全纳教育又能帮助其了解人类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培养他们对残疾儿童的接受和尊重,使他们认识自己与他人,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同伴。所以,实施学前全纳教育意义重大。

(二)实施学前全纳教育的有效性

实施学前全纳教育的有效性在很多国家都已得到普遍认可,早在1978年,美国的Bricke就提出,学前全纳教育可以为有残疾的儿童提供更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向有能力的同伴学习的机会,提供在自然情境中学习的机会和有助于社会交往的环境。

事实上,在我国推广实施学前全纳教育已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和教育基础。《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普通幼儿教育机构应当接收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幼儿。《残疾人教育条例》指出:“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通过下列机构实施:残疾幼儿教育机构;普通幼儿教育机构……”。此后,《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等也都一再重申要“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这些规定和要求无疑为实施学前全纳教育奠定了一定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逐步形成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教育格局。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带来教育体制上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为学前全纳教育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教育实践基础。

(三)对实施学前全纳教育的建议

目前,我国学前全纳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残疾幼儿的入园率低,大多数普通幼儿以拒绝的态度对待残疾幼儿,幼儿园教师力不从心、残疾幼儿“随园就混”等现象非常普遍。要想推广普及学前全纳教育,笔者有以下建议:

1、加强教育立法。尽管实施学前全纳教育已有一定的法律基础,但要普及学前全纳教育仍需加强立法,明确实施的具体细则,在师资、招生、教育教学、教师待遇等方面都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特别是要调动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实施学前全纳教育。

2、家长的参与。首先要改变普通幼儿家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接纳残疾幼儿与普通幼儿一起入园。其次是残疾儿童家长的配合。残疾儿童入园,家长要有信心和耐心,相信孩子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下融入正常生活;能配合老师做好一切入园准备和日后的教育工作。 在此建议有残疾儿童的家长:就近入园,把孩子的真实情况提供给幼儿园。入园前,家长多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多与老师接触,增进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并逐渐让孩子少量参与正常儿童的活动,如做操、游戏、进餐等。入园后,残疾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时间应逐渐拉长使之慢慢适应集体生活。接下来,家长还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制定并实施个别教育计划,及时反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等。

3、加强师资培养。提升幼儿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造就一支全纳性幼儿教师队伍,是我国实施学前全纳教育工作的重点。鉴于残疾儿童是全纳教育关注的主要对象,理想的全纳性幼儿教师应该经过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双重专业培训,应该是精通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双师型教师,而这必须通过幼儿教师教育的改革来实现。

(1)职前培养。目前我国幼教师资和特教师资的职前培养分别主要由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承担,属于两种体制。建议对学前教育专业与特殊教育专业进行学科融合与资源整合,在课程设置方面,两个专业可以互开对方的专业核心课程,尤其是实用的专业技能课程,并通过学分制予以保证。如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增设特殊教育学、手语、盲文、行为矫正等课程,特殊教育专业也可以增设学前儿童心理学、游戏等课程。

(2)职后培训。主要应加强幼儿教师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和资格认定 。首先是全纳教育观念的树立,培养其对残疾儿童的正确态度、积极情感和教育智慧。其次,要增加特殊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尤其要强化幼儿教师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能力。再者,还要帮助幼儿教师开阔眼界,不断更新全纳教育知识结构,加强全纳幼儿园之间的交流,组织开展全纳教育学术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等。

9.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篇九

这次学习中各位专家、名校长的报告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或者给出了理论上的指导或者结合实际总结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实践过程及策略,所有这些都给听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聆听他们的报告,使我从心底里一次次被折服,惊叹于他们精湛的教育理论,惊奇于他们眼界的开阔,惊讶于他们对问题的透彻剖析,更敬佩他们科学的求是态度。他们不但是教育理论的研究者,还是教育创新的实践者,更是研究成果的推广者。

远程培训已经结束,回顾这些天多来的学习经历,感慨颇多、受益匪浅。从开始的只觉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操作熟练;从初上网时的被动性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搜索资源、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学识收获灿烂无比,使我的业务素质与日俱增.从事学习的每一个日子里,细听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加贴近了课堂;品析专家教育理论,使我们直面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大胆抛弃什么;与科任老师及学员的交流使我柳暗花明、视野开阔。我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一有时间便进入到这一网络平台中来,在这里自由浏览、评论他人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了解到教学中最前沿的知识,充分理解了新课改理念。我深感这一平台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沟通和联络,为教师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学习环境,这对每位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学然后知不足。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对本职工作的责任的认识不够,教育教学理论不足,工作经验缺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与专家教授无从比起,从他们的身上我进一步认识到在环境改变人的同时学习更能塑造人,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只有选择学习,学习意味着进步,学习是一个人特别是教育者永恒的追求,放弃学习、放松学习必将落后于时代。实践性学习更能使人大彻大悟,走出去看一看会让人为外面的精彩而感动,会让人为自己的满足而羞愧,会让人豪情满怀昂扬奋进。“经验+反思=成长”的确,教师专业成长(精神成长)的新陈代谢就要不断地反思,而反思需要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当今网络教研顺应了当代教师的这一需求,它给我们提供了对话平台,大家一起共享教育资讯,在专业引领下平等民主交流,促成了教师团队合作。

本次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给我的印象都是那样的合作,快乐,充满激情,无比自信,谈到自己的团队,那是相当的骄傲。快乐学习,快乐工作不仅仅是喊在口号上,而是体现在每个人的笑脸上,言谈中,举止上,真的很为他们骄傲,好生羡慕。“梦想与激情”说的是自我,“成就和分享”则更多的在彼此相处方面思考。我在想,我们大家走到一起,到底为了什么?我以为就是一个“成就”:自我成就、彼此成就,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成就学生,成就学校,成就事业„„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在这个团队但中的角色,承担责任,挑战自我,坚持“不断行走在自己能力极限的边沿”,学会与团队中的每个人友好合作,才能共同打造坚固的战斗堡垒,那时,什么对我们来说都应该是无坚不摧的。分享意味彼此敞开、彼此了解、彼此接纳,也意味彼此奉献。在奉献中,分享彼此的荣誉和欢乐,分享彼此的困难和痛苦,分享信息和成就。我想,一个团队有了这样的状态,有了这样的人,学校的发展应该水到渠成。

10.“西湖教育集团”培训学习心得 篇十

-----“西湖教育集团”培训学习心得 凉州区清水乡王盛寨小学:王范武

通过参加学区和教育局组织的关于“西湖教育集团”教育教学经验培训、学习,我深深地被西湖教师执着于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联系自己的教学生涯,我觉得,要想做到忠诚于教育事业,首先就要先做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我的感悟如下:

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心态决定一切,如果我们每天都心存报怨,心怀厌烦,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睛里都会看不顺眼,一切工作都会显得了无生趣、索然无味;而当我们把教书育人变成一种事业而非职业的时候,即使疲惫写在脸上,我们也会感觉到幸福如午后的阳光懒散而宁静。只要带着爱心走进课堂,那么再调皮的学生也会是可爱的;只要带着快乐走进课堂,那么再枯燥的课堂也会变得快乐。

其次,学会给自己减压。任何事情不要太追求完美,完美只存在于我们的理想当中。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应付。如果这样的话,一天到晚浑浑噩噩地,这会让自己没有一点成就感。你要挑一些你有兴趣的、必须的、对自己和学生有帮助的事情认真地投入地做好它。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把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做好。

第三,学会欣赏自己。学校的工作环境也很单纯,每个人只要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就行,大家各司其职,不用像在别的单位那样处心积虑或勾心斗角,也不用想尽办法搞好人际关系,多轻松呀;再加上学生又是那么的可爱,虽说有时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让人气得半死,但一看到他们那天真可爱的脸庞就会怒气全消,生活在一群天使一样的小孩子中间,有谁不觉得自己很幸福呢?

第四,学会自我调节。教师工作性质决定了每天的忙忙碌碌,很多时候在办公室忙不完,还得回家接着继续忙,比如很多老师回家还得写教案、批改作业等,有时遇到班上出了点事连睡觉也不安宁,做梦都在想着怎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或者怎样开展班上的活动。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得很多老师都心力交瘁、未老先衰,和同龄人比起来显得那么的憔悴和苍老。许多老师都像“蜡烛”一样,照亮了他人,却燃烧了自己。无私的奉献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燃烧自己来照亮他人呢?蜡烛总有燃尽的那一刻,人的精力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老师也是人,老师也得吃饭、睡觉、享受生活,老师更应该好好地活着、幸福的活着,让自己每天都精力充沛、活力十足,这样的蜡烛才更能照亮别人,这样的老师也才能教出活蹦乱跳、天真可爱的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因过度的操劳导致自己经常生病,上班时经常都面带土色,说话也有气无力的,这样的老师怎能教出乐观向上、健康美丽的学生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自己我调节,让自己时刻都是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因了我们的幸福快乐,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幸福快乐的。

第五、加强锻炼。由于长期的过度操劳,很多老师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功课,为了不使自己教的学生受到影响,有好多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带病坚持工作。据我观察,我们学校的老师健康状况一直都不容乐观。为了能有更充沛的精力上好每一节课,为了教出更健康、向上的学生,当老师的身体不好怎么能行?所以我建议学校的老师要经常参加一些体育运动,让自己的疲惫和身心的劳累随着汗水一起流走。

第六、学会寻找幸福。幸福不会从天降,更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我们应该在平常的工作中找寻幸福和快乐。湛蓝的天空、盛开的鲜花、清脆的鸟叫„„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让我们体味着幸福;当并没教过的学生在路上看见你时那一句稚嫩的“老师好”难道不让我们觉得幸福吗?当犯错的学生在经过我们的教育后认识到错误而流下悔恨的泪水时,难道我们不觉得幸福吗?在运动会上,跌倒后的学生又顽强的爬起来拼命地向终点冲刺,虽说并没拿到名次,但那种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难道不让我们觉得自己因拥有这样的学生而感觉幸福吗?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会让我们有很多的惊喜,幸福无处不在,只要能带着一颗爱心去观察,幸福其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11.全纳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教学 篇十一

一、全纳教育在普通学前教育中的现实矛盾

全纳教育是针对特殊幼儿倡导的一种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在学前阶段这一倡导更为明显和重要。将不同学生给予相同对待,这无疑是对自发的包容和自发的接纳提出了挑战。这些挑战源自对教育自身理念的需求和社会普遍价值的追求。

(一)由观念冲击带来的教育失范

全纳教育观念与普通学前教育观念的矛盾体现在两面:一是“新”观念到“老”观念转变时对主导性的争夺,二是这两种观念之间相容性和相斥性的本体存在。往往人们比较主观地认为新老观念间的转变是渐变而不是混变,新的观念是渗透于传统观念而不是相互包容。也就是说普通学前教育观念过渡到全纳教育时必然会存在矛盾而引起教育失范,并且不易被察觉。

在实际的随班就读情况中,若强求正常化的教育,则会造成对特殊幼儿的忽视,毕竟特殊幼儿在某些因素方面不同于普通幼儿。若强求关注这部分特殊幼儿,则是全纳教育的失真。这样谈不上那种观念下的正常教育。如此以来,矛盾中寻求制度的解决,新旧教育制度间又造成制度的混变。一段时期内,追求的学前特殊教育存在失范,在此期间,通过规范制度的方式不能从实质上解决这一矛盾。

(二)社会价值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纳教育符合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回应了社会民主、公平的倡导。可以说在学前教育做好全纳是一创举,如此重大之事,谁来担当责任,大多以中庸的眼光拭目以待。这样支持与实施相互依赖,这好比就大力发展我国教育之说,一方面一线呼吁国家加大经费投入,另一方面教育资源调控者又企求能在一线看到教育发展的可行性。这样迫于避免责任追溯,社会的问题奢求社会靠社会自身净化解决,我们的共识反而成为一种相互企求。

尽管在值得社会倡导的背景下,全纳教育就幼儿园学校自身也难达成一致。接纳特殊幼儿为办园特色的同时另一方面给该幼儿园本身贴了一个非正常幼儿园的标签。可试想一民办幼儿园若打着全纳教育的口号,在大众尤其是家长的眼中,该园已走向边缘,结果该园的举措弄巧成拙,其生源岌岌可危。目前就公办幼儿园在社会价值趋势下和国家政策导向下正式接受随班就读。

二、“回归”教学:全纳教育在学前教育实施中的突破口

通过对幼儿特殊教育面临的困境进行审视,容易高位入手,将特殊教育应有的观念放在随班就读的教育中以求社会环境的人文价值和道德价值。但是却只能停留在像“学校接纳所有幼儿,反对歧视”这样强调社会特殊教育应具有人权概念的教育观和价值观上。逃避全纳教育在普通学前教育中的现实矛盾。在国内,也有许多学者从教师知识与技能、教师道德素质等层面作探讨,笔者认为教学环节是全纳教育的根基,试求回归教学原点,直面全纳教育实施的现实矛盾。

(一)拨开知识与技能来源的遮蔽

知识与技能的遮蔽与知识与技能本身的对错无关,更多是全纳教育趋势下求发展带来的一时空无,可追溯到全纳教育在普通学前教育中的现实矛盾。

这样的遮蔽体现一是因知识与技能在全纳教育要求的融合程度欠缺造成的对知识、技能的一味追求,包括对特殊学前教育方面教师必需知识和技能的广度和整合度要求,这在学前本科教育培养方案上有体现,学前知识和特教知识是尽可能地涵盖,基础知识覆盖面极为广。二是所谓的知识与技能自身在全纳教育教学实施中体现程度不高,学前知识对行为心理学、医学的解释力不够,反求对知识技能的深度需求。最后很难从知识与技能来源和需求中走出,全纳教育的起点反而被知识与技能以“起点”的名义掩盖。

(二)文化中道德成分的价值澄清

与普通学前教育相比,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学前教育更是道德建设的起点,最直接的是对特殊幼儿、普通幼儿乃至教师的道德观、人文性形成和转变有着重大影响,就一个班级而言,这三方主体形成的相互作用伴随着他们的道德实践。三者都以教育主体身份,让教学过程或儿童之间关系从行为上决定其趋向稳定并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和稳定能内化到良知并沉淀为各自的社会道德观[3],在这一点心理学行为主义以及德育中的价值澄清理论作了有力解释。

(三)教学反求真实融合

严格讲,学前教育不谈教学,所谓教学意为幼儿的影响中教师的作用,是站在幼儿一方所讲的。学前教学有其特殊性,教学主要以活动为主,而活动本身具有自我生成的特性。活动的具体表现能很好的展现因活动设计和活动进行过程而存在的问题,包括随班就读幼儿与班级体融合问题以及教学活动与特殊幼儿、普通幼儿成长需求的接洽问题。教学活动因“不同”幼儿存在而改进的过程可看作是对全纳教育中真实融合的追求。

三、教学“回归”:全纳教育在学前教育实施中的优势发挥

(一)蒙氏教育的迁移

教学体现幼儿在活动中成长,在随班就读的情况下,要求幼儿能很好吸收环境信息,这样无形中普通幼儿以及特殊幼儿也对那些不和谐信息做了吸收而且很容易吸收得彻底。此时的幼儿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创造更丰富易于幼儿接受的信息,更多地要求这些信息符合随班就读环境下的自然特性。例如律动教学、口语教学作用的发挥,一方面体现信息的共同接受性、共同需要性原则,对于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来讲,十分自然的信息才适合其正常的构建。

nlc202309081709

发挥特殊幼儿优势,得到自我尊重和其他学生的尊重作为共同发展的前提。我们知道幼儿的教学目的多应放在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4],但对于那些感知觉有缺陷的特殊幼儿则应发挥其补偿和代偿作用,感知觉有缺陷的幼儿其它感知觉能力需充分利用发挥出来,也要坚信他们的其他感知觉能力能“超常”,“多元智力”是一支撑理论。当然,特殊幼儿的类别还有其它,其成长离不开“自我”和他人的认可。通过教学环境影响,一方面使得他们走出被动和依赖,另一方面让普通幼儿认识到给予特殊幼儿帮助和尊重的实际意义,而不是同情和可怜,体现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对待。

如今的学前教育更讲究自由,幼儿们成长在生活中,学在游戏里。在随班就读的情况下,更为重要的任务还在于在自由开放的教学中提取出规范且隐性的原则,一个有着特殊幼儿存在的班集体自身有其独自的规律。当幼儿自由从事活动并按照自己内部需要发展的速度和节奏来行动时,他们就会表现出严肃认真、遵守秩序等优秀的品质,这也是特殊幼儿普通幼儿、教师三者关系自然存在的前提。

(二)体现融合教育的人文性

普通人群第一反应往往映是关注特殊幼儿的生物性,却忽视其人文性。人文性作为全纳教育的关键,教师在随班就读的班级中实施教学时,容易受特殊幼儿生物属性所局限,使得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模糊,甚至针对这部分特殊幼儿不存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其原因是无法制订或觉得没有必要制订与这些特殊幼儿匹配的教学目的和评价。针对他们的教学设计是调整而不是放弃,教学要求上若少了对他们的关注则是一空壳的融合教育。

其实,也应有属于课堂专有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不同于特殊幼儿教育中心或幼儿康复中心[5],课堂中的IEP要强调普通幼儿的参与和影响,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期望和相互评价是IEP的依据,结合特殊幼儿自身因素以及家庭形成多元要求和评价,照顾合理性、公平性。

当发现目标未达成时,保持对待特殊幼儿的一颗耐心,毕竟很难用正常人眼光衡量一特殊幼儿。切忌强迫和自我欺骗,认真发现这部分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发动周围人的理解。尤其是班级普通幼儿的鼓励,多一些关怀和行为化的疏导,让其多一些自我社会存在感,让这部分特殊幼儿摆脱依赖,变被动为主动,形成“南风效应”,也是关怀理论的应用。

学前特殊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个层面工作在齐步开展同时,教学要有自己的立足点,抓住全纳教育特殊性回归自然、融合的氛围,走在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发展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杨希洁.关于学前全纳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9).

[2]李伟亚.普通幼儿园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在园生存现状[J].学前教育研究,2011(12).

[3][4]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徐胜.重庆市特殊幼儿融合教育行动研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6(2).

12.全纳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篇十二

1 全纳教育的起源与概念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会上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中首次提出全纳教育的概念。2008年,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通过的《第四十八届国际教育大会(ICE)的结论和建议》中对全纳教育给出了一个比较简洁的定义,即“全纳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其宗旨是向所有人提供有质量的教育,并尊重学生和社区的多样性以及不同的需求、能力、特点和学习预期,消除一切形式的歧视。”

全纳教育不仅显示了社会正义观,关注人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强调对处境最不利人群的关注。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多元智能,而非现代教育的单一的理性主体,强调教育对象的实质平等,而非现代教育的形式平等[3]。

2 国外开展全纳教育的特点和经验

以西班牙为代表的国外教育界在实施全纳教育的过程中已取得显著成果。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和经验。

(1)在开展全纳教育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全民的理解和支持。在实施全纳教育之初,进行公开的讨论;在实施全纳教育过程中也不断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在实施全纳教育后即时进行评价,并根据多次的实验和评价重新制订实施计划。

(2)学校对开展全纳教育十分积极。国外学校一般都是支持开展全纳教育的,学校的教师、辅助人员都乐意吸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他们力图用最少的资金来提供较好的全纳教育。对尝试全纳教育的学校来说,它们都以开展全纳教育为荣,认为全纳教育是一种趋势。

(3)人民具有强烈的民主、平等意识有利于全纳教育的实施。国外普遍认为,全纳教育十分重要,它是机会均等的象征,代表了欧洲的民主、自由。

3 全纳教育在我国的实践

2008年,国务委员刘延东参加了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并代表中国政府作了题为《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的发言[4]。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完全赞成全纳教育之理念,愿意实施全纳教育。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这一国情的限制,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全纳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是探讨和落实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和外来民工子女的就地入学。就高中阶段(包括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而言,全国各级各类院校均未广泛开展全纳教育。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办事处主任谢尔登·谢弗所说:全纳教育的对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常被漠视;即使被看见,也经常不被统计;即使被统计,也经常不提供服务;即使提供服务,也经常服务不好[5]。

但也有部分先驱者进行实践性探索。其中黄志成等认为,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要。钱丽霞等认为,全纳教育的核心是强调所有人是平等的,所有人是可以学习的,应正视、善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4 全纳教育引领下的卫生职业教育

4.1 积极改善社会条件,努力构建全纳卫生职业学校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全纳教育强有力的支持。主要措施包括厘清概念、提高认识、采取法律行动、提供高层次政治支持、改变现有政策、革新课程、加强教师培训、进行机构调整、加大财政支持等[5]。学校应在课程设计和组织上融入全纳教育理念,把异质分组和多级教学作为全纳学校的关键参数。

4.2 在全纳教育的视野下,开展课堂教学

4.2.1 教学要面向全体,照顾差异

全纳教育不仅强调不管学生身体是否有缺陷、心理是否有障碍,都必须坚信他们发展的可能性、必要性,并提供满足其发展需要的教育。而且要求不管是普通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都能根据他们特有的需要调整教学和评价,增大他们取得学习成功的可能性[6]。

4.2.2 构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全纳教育中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主要在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教师要深入观察每个学生,并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其学习,组织交流各种意见,开展多样的互动活动,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7]。

4.2.3 构建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Cothran和Ennis坚信,学生最有可能与关爱他们、尊重他们的教师合作。在全纳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伙伴关系。师生积极互动,是全纳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之一。教师和学生作为全纳教育课堂教学的动力资源,其良好关系的建立可产生巨大的皮格马利翁效应[8]。

全纳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将全纳教育理念引入卫生职业教育中,其重要意义在于集体成员共同生活、共同克服困难,构建和谐社会,用集体的力量改变个人的不利处境,实现人类共同进步。

摘要:全纳教育主张容纳所有学生, 反对歧视与排斥, 促进积极参与, 注重集体合作, 满足不同需求。阐述全纳教育的概念、特点, 在我国的实践及其将会成为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全纳教育,卫生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满生.全纳教育:概念及主要议题[J].教育研究, 2008, (7) :23~25.

[2]蓝秀华.全纳教育与教育平等[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1, (3) :45~47.

[3]彭正梅.理解与放飞:聚焦首届中国全纳教育大会[J].世界教育信息, 2009, (6) :48~51.

[4]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 促进和谐世界建设——第48届世界国际教育大会[R].瑞士:日内瓦, 2008.

[5]Sheldon Shaeffer.Inclusive, Child-Friendly schools:A Framework forQuality Education——UNESCO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R].Indonesia:BaLi, 2008.

[6]荷克丝.杨希洁译.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2004.

[7]佐藤学.李委湄译.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3.

13.全纳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篇十三

10月11日到10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我市XX年第三期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在这十九天的时间里,我参加了庄严的国家公务员任职宣誓仪式,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wto基本规则与运行机制、依法行政、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经济、现代科技与电子政务、公务员心理调适、《行政许可法》、《保密法》、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及行为规范、依法行政与防止职务犯罪、中国政治制度与政府运作、公共政策、国家公务员制度等十三门课程,并且通过了严格的考试。在这紧张、充实的培训中,在行政学院领导和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我始终以高昂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比较好的完成了培训任务,培训之后感觉很有收获。

一、明确了角色,提高了认识。

通过在行政学院的学习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国家公务员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要有主观上的热情和干劲,还要求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作为公务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才能达到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才不会被人民淘汰。从本质上说,公务员的行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我国的国家意志就是广大人民意志和权益的体现,我国的公务员是实实在在的“公仆”。既然国家公务员的核心是人民公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就必须符合一些特殊的要求。首先,顾名思义,公务员必须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凌驾于人民头上的“官”,这充分地体现了公务员的人民性,我们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大、最多、最好的服务。其次,公务员的人民性在中国集中体现为公务员的党性。大多数公务员是党员,即使非党员的公务员同志也要自觉服从党的领导。这种党性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不只是作用于精神层面,而是能产生出现实生产力的。党性首先来源于扎实的理论学习,现阶段尤其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不仅要学好“三个代表”,更要用好“三个代表”,在实践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第三,公务员队伍必须是一个高效的团队,而这种效率来源于一种能动的服从意识。在高度的服从之下的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能动判断能力。高效还要求公务员精通业务知识和行政知识,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并且这些知识和能力也要随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更新。所以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必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强劲的动力。最后,公务员必须做先进文化的代表。世界发展使人的价值观正趋于多元化。公务员必须形成自己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成为社会正确价值观的一引导者和社会行为的标杆。

二、增长了知识和见识,提高了能力。

为了让我们尽快地掌握为履行职责所必须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本次初任培训在十九天的时间里安排了大量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了解了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历史地位以及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掌握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意义。这让我们明确了旗帜方向,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把握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我们立志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与

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学习政府机构编制的基本知识,我们了解了我国国家机关的基本情况以及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状况;通过学习wto规则与运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wto的各项原则和运行机制,清楚了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引发了我们对入世后政府职能如何转变的思考;通过学习依法行政,我们了解了依法行政的原则和程序,进一步树立了法制观念;通过学习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我们了解了信息化的前沿知识,以及如何应用电子政务;公文写作与处理是公务员的必修课,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仔细聆听,格外认真,掌握了一定的公文写作方法和技巧……在学习之余大家认真整理笔记、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巩固了学习成果。这次培训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还组织我们到广州大学城等地方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使我们亲身体会增强了感性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培训,大家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和素质,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感觉收获颇丰、受益非浅。当然我们不能把学习的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把所学、所知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任,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清了形势,看到了差距。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对国家公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要适应知识经济来临还有一定的差距,体现在:有的公务员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没有思想准备,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得过且过,毫无一点紧迫感和危机感;认为提高素质与国家公务员关系不太大。没有认识到提高素质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目的是使人们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并与之保持同步;认为提高素质的教育就是智力教育,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不能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需要。知识经济要求我们应当具备

1、较高的理论素养,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理论素养,才能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格局中把握时代的脉搏,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国家公务员要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国家公务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其政治思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这就要求国家公务员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为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多做贡献。

2、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国家公务员要加速更新知识,树立创新意识。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和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发展,知识量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猛增现象,有人形象地称为“知识爆炸”。要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国家公务员就必须加速自己知识的更新,不断地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国家公务员只有具备创新奋进的精神,不因循守旧,不满足于现状,才能及时吸收、消化新知识,适应新情况,否则有可能被甩在时代的后面。

3、国家公务员要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21世纪则将是管理人才的天下,美国把它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取得的经济大发展归功于两个因素,其中之一就是管理科学的成熟。欧洲则把他们和美国的“技术差距”视为“管理差距”。日本学习美国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并和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经验,把能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看作是“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如果说,我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各工业发达国家的话,那么在管理方面的差距就更大

14.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四

我有幸参加了巴州师范学校思想品德课继续培训活动。两年的时间,我们聆听了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和老师的讲课、答疑互动,收获良多。

专家和老师的讲课,更是为之赞叹、称颂。但赞叹、称颂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沉思,她们的课堂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让学生乐此不疲?①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老师的教育理论功底,素养很高,都能做到深入研读教材。②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下一步要努力的。

老师们的教学并非完美无缺,但我真切的体会到了他们最闪光的地方。也许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我们了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就会得到快乐,我们的生命道路上将会洒满阳光,我们的青春将不会流逝太快,每天微笑着面对别人,包括我们的好学生,那么,展现在别人面前的将会是最美丽的.我们的努力也将是最美的。

专家的专题报告更是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一是了解了修改后新课标的有关情况。二是明确了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三是明确了各年段教学的教学目标。四是明确了怎样改进思品教

学。五是明确了今后思品教学的发展方向: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这些为我指明了今后思品课教学的方向,提出了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对于教师的成长发展提出了诚恳的建议,让我认清了今后自己的努力方向。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挑战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思品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那就是受益匪浅。

1、在本次培训中,使我对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教材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3、讲授新教材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材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材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思品教学。

4、对于小学思品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5、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思品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总之,这次思品继续教育培训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平台,我一定会珍惜本次学习培训的机会,认真学习,利用时间给自己“充电”,为将来更好的从事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祖丽皮艳姆)、尤镇中中心小学:

祖皮艳姆

上一篇:实验中学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下一篇:解除劳动关系赔偿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