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题

2024-09-29

文学类题(精选12篇)

1.文学类题 篇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l5 题。

母亲

莫言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 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中国剪报》2012 年10 月31 日第五版)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①段中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

B。在作者眼中母亲勤劳、乐观、善良,热爱生活,是中国女性的代表。

C。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对母亲的具体生动的回忆,折射出时代的苦难。

D。文章写尽了母亲苦难,也写作者少年的苦难,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生活的源泉。

E。文章后两段写到贝鲁特战火中的老太太,这是对母亲形象的补充与拓展,也是对主题的升华。

14.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

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4 分)

15.“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为什么会在作者的脑海中翻腾?阅

读全文,请探究作者这么说的原因。(6 分)

试题答案:

13.A、E(B“善良”文中没有提及,“是中国女性的代表”拔高;C。没有“以小见大”的手法,“折射出时代的苦难”属于望文生义。D。臆测;)

14.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4 分。每个要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5.(1)母亲的顽强乐观,父亲、爷爷有尊严地生活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教育着我,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2)母亲与故乡一起,让我体验到了饥饿岁月里真切的生活,孕育了我的文学才华,让我把握到了文学的灵魂,获得了创作的宝贵资源,形成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3)母亲、父亲、祖父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虽历经苦难困厄也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精神(信念),一直伴随、激励着“我”,这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6 分。每个要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文学类题 篇二

任何题型都有解答的技巧, 如同杠杆下的支点一样。概括题也不例外。概括题主要有三种题型, 每种题型都有其对应的解题支点。笔者就近几年的各种题型做个简单的分析, 希望能给广大学生一点启发。

一.概括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文本阅读, 考生必须掌握解每一自然段、每一部分、直至全文的主要内容。江苏高考最常见的“分析某一段文字作用”的题型, 就是要求学生在概括文字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再在多层面解析。

概括文字的主要内容, 其支点主要有两个:这段文字的主要描写对象及其主要特点。如2006年高考《一幅烟雨牛鹭图》, 第15题, “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 2007年高考《麦天》第16题, “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分析这两个参考答案, 关键词就是描写对象及其特点。

当然, 有时候一段文字并不是围绕一个主体来写的, 这就要求联系文章主旨作具体分析。这种特例主要有两种, 例如:

(1) 2008年高考《侯银匠》, 第二自然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 很多学生只能概括出语段写侯菊的精明能干, 很显然忽略了一、二两句对侯银匠的叙述。联系文章主旨, 侯银匠这个形象虽着墨不多, 但他是主要人物。

(2) 如一次模拟卷中的《扛椽树》, 有一题要求分析第二自然段的作用, 学生紧紧地抓住“诗人、依依之柳”回答问题。这和参考答案“回顾‘这柳’不受文人青睐的历史, 并含蓄地表明它不受文人青睐的原因”方向相反。我们深思一下, 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扛椽树, 所以依依之柳只是为了从侧面烘托主要描写对象。

这两种情况, 虽然有点特殊, 却有理可依:一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主要描写对象是什么。它们才是题目的考查重点。

二.概括一种事物的特点

某地高考模拟试题中以刘五福《茅盾的乌镇》为大阅读文本, 其中一道题要求概括乌镇的特点。很多学生抓住了文本中的形容词“古朴、清幽、厚重、宁静、恬静、沉稳、沧桑……”, 这道题的分值是4分, 他们便从中抽取四个词语作为答案。这时, 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反思, 他们提交的答案不是概括, 而是提取得来的, 这明显和题干要求有差距。而且文中那么多的形容词确实都是乌镇的特点, 你依据什么进行取舍呢?如此发问, 学生应该能发现他们的答案离“概括”是有一段差距的。

所谓概括事物的特点, 我认为最大的注意点是将抽取的若干信息进行分类, 因为按照一般行文规律, 表现一个事物的特点都注重从不同方面表现, 这其实也给我们的概括带来启发:通过分类, 我们会发现“清幽、宁静、恬静”都是说乌镇的自然环境, 而“古朴、厚重、沧桑”表现的是乌镇的历史文化等人文特点。以此类推, 所谓4分, 并不仅仅是落在四个关键词上, 而是落在四个不同的角度上。

2009年《上善若水》、2012年《邮差先生》都有相同的题型。虽然参考答案上没有具体到交代角度, 但是《邮差先生》的评分细则上已经有了这样的暗示。

做这类题型, 如果学生牢记“提取信息、分角度归类作答”, 得分肯定会高些。

三.概括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学生做这类题型时, 喜欢随意到文中揪住几个细节, 得出的答案肯定不全面。像2010年江苏高考《溜索》那样, 以分散的文字描摹人物的作品出现在高考题中并不很多见。所以, 我以为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时, 主要有两个思路。

首先, 是概括人物的身份。这是对人物最基本的一个认识, 因为身份往往会在人物身上打上特定的烙印。有了身份的界定就比较容易理解人物具体的动作行为了。

其次, 是概括作品的情节。作品塑造人物的手段就是情节的发展和情节中细节的描写。所以, 要准确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我们就应该概括情节, 而且大多文学作品情节中的一个时点的小故事恰恰就侧重表现了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如杨光洲的小说《鱼鹰》, 对鱼鹰这个人物形象的概括:捕鱼技术高超、讲原则、尊重生态规律, 就是按照情节的发展一一得来的。

3.文学类文本形象欣赏题解题点津 篇三

而散文的人物形象欣赏题更具有代表性

(得低分零分的极多)。

究其失分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 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阅读不得要领。

二、 未能遵照题干指令答题(或不理解指令要求)。

三、 不知从什么角度回答,或摘用原句,或同意反复,或漏点太多。

四、 缺少规则意识,混乱、啰嗦、无条理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是阅读能力较差,缺乏整体把握和信息整合能力。

二是缺少有效训练,以致不得解题要领,答不到点子上。

形象欣赏题有多种出题方式,或概括特征,或结合言行等作简要分析,或联系其他内容作答等等。因此,考试时必须严格按指令答题。题型举例:

典 型 例 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文段一

当年,他率领着一个北方部落,穿越中原腹地,跨长江,过洞庭,走进了一片神赐的土地。他用双手抠出荒草下的泥土,原本就是最懂得土地的他,使劲地揉搓着手中的闪烁着奇异光泽的黝黑泥土,喊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心愿:上苍啊,给我种子!呼唤中一只火红色的神鸟缓慢地飞过天空,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稻穗,穗上的谷粒一粒粒坠落在地上,炎帝(神农氏)便把它们拾起来,种在田间。上苍啊,给我灌溉!呼唤中自然涌现了九眼泉井,井中的水脉彼此相连,他从一眼井中汲水,其他八眼井的水都会一起波动。上苍啊,赐我阳光!呼唤中,太阳立刻便发出光和热来,让五谷孕育生长,让天地间渐渐弥漫着成熟的味道……

(选自陈启文《天子坟》)

1. 此语段是如何塑造神农氏形象的?(6分)

文段二

故乡是近海县份,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

吩咐长工

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

(选自琦君《桂花雨》)

2. 此语段刻画了母亲怎样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5分)

解析 这类题型是训练重点(分数不能小觑)。表面看,两题指向明确,信息区域易找,事实或恐非是。应注意几点:①第1题答案应包括手法和形象特点两个方面。

②“手法”是个很宽泛的概念,要视题而定,细看文段二,主要指描写手法。

③赋分分别是6分、5分,应分点,不可一点了之。

④要细读语段,不要漏点(参看答案,第1题第①点易漏,第2题“长年辛劳”一点易漏,而其它各点信息区域易找——见着重号)。⑤要认真组句,简洁明了,严密有序,通达流畅,用好整句。

答案 第1题:①想象:赋予神农氏呼唤上苍,有求必应的神力,突出其形象的神奇。②排比(铺陈):用整齐铿锵的句式(许愿的三个片段)突出神农氏初种谷物的艰难和执著。③细节描写:“双手抠出”“使劲地搓揉”,表现出神农氏对生长谷物的土地的热爱。(6分,每点2分;每点写出写作手法1分,写出形象特点1分)

第2题:长年辛劳、善良温厚、心地虔诚(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应 对 策 略

欣赏作品形象(大都为人物形象,但也有物象),我们要求:①阅题时,从题目读起,关注作者和注释,以便更好理解文章内容;读通原文(须两遍,不要急着做题,磨刀不误砍柴工),抓住首尾与过渡,大致

弄清文章结构;注意勾画圈点(作好标记,以便作答),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内容。②解题时,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重点及具体要求;确定好相关问题的答题信息区域;尽可能运用原语(特别关注关键言行等描写),

注意整合,如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也要转换好有关意思。③答题时,要有层次,按序依次回答;注意分值,有时可据此分点答题(不丢三落四);规范表达,答完后,还要复看,写畅文句,不要有病句或错别字。

现 场 练 兵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记张自忠将军(节选)

梁实秋

一九四零年一月我奉命参加国民参政会之华北视察慰劳团,由重庆出发经西安洛阳郑州南阳宜昌等地,访问了五个战区七个集团军司令部,其中之一便是张自忠将军的防地,他的司令部设在襄樊与当阳之间的一个小镇上,名快活铺。我们到达快活铺的时候大概是在二月中,天气很冷,还降着蒙蒙的冰霰。我们旅途劳顿,一下车便被招待到司令部。这司令部是一栋民房,真正的茅茨土屋,一明一暗,外间放着一张长方形的木桌,环列木头板凳,像是会议室,别无长物,里面是寝室,内有一架大木板床,床上放着薄薄的一条棉被,床前一张木桌,桌上放着一架电话和两三叠镇尺压着的公文,四壁萧然,简单到令人不能相信其中有人居住的程度。但是整洁干净、一尘不染。我们访问过多少个司令部,无论是后方的或是临近前线的,没有一个在简单朴素上能比得过这一个。孙蔚如将军在中条山上的司令部,也很简单,但是也还有几把带靠背的椅子;孙仿鲁将军在唐河的司令部也极朴素,但是它也还有设备相当齐全的浴室。至于那些雄霸一方的骄兵悍将就不必提了。

张将军的司令部固然简单,张将军本人却更简单。

1.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第一段用了什么描写? 

2. 请概括人物的主要特征(两个字)。

3. 这段文字突出地表现了张自忠将军什么可贵品质?

【参考答案】

1. 侧面描写

2. 简单

3. 自奉俭朴、为官清廉

4.英美文学知识题 篇四

GROUP 1 1.B 2.D 3.C 4.B 5.B 6.D 7.D 8.D 9.D 10.无答案

注:

10.题目中说“维多利亚时期可以大致说成一个时期,其中杰出代表人物为狄更斯和萨克雷”,很明显应填“小说”,而选项中无此答案。原参考答案是“散文”。

GROUP 2 1.C 2.B 3.C 4.D 5.B 6.C 7.A 8.A 9.D 10.A

注:

1.ROBERT FROST 是著名的诗人。原参考答案是“剧作家。”

2.选项中不属于莎士比亚的作品为《浮士德的悲剧》,该戏剧的作家为克里斯托弗﹒马洛。

原参考答案中的《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的作品。

3.选项中不属于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为《无名的裘德》,该小说的作家为托马斯﹒哈代。

原参考答案中的《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乔伊斯的作品。

5.《失乐园》是约翰﹒弥尔顿的代表作。原参考答案是本﹒琼森。

6.《多佛海滩》的作者是马修﹒阿诺德。原参考答案是狄兰﹒托马斯。

7.古英语文学时期应为450-1066年。原参考答案是14世纪—18世纪中期。

GROUP 3 1.C 2.C 3.A 4.B 5.C 6.A 7.D 8.C 9.A 10.B

GROUP 4 1.A 2.A 3.A 4,B 5.A 6.D 7.D 8.A 9.C 10.A

GROUP5 1.B 2.B 3.D 4.A 5.A 6.D 7.B 8.D 9.B 10.C

注:

9.在18世纪英国,谢里丹是唯一一位著名的戏剧家。原参考答案中的菲尔丁是小说家。

GROUP 6 1.D 2.C 3.B 4.B 5.B 6.D 7.B 8.C 9.D 10.B

GROUP 7 1.A 2.A 3.A 4.D 5.A 6.A 7.A 8.A 9.CD 10.B

注:

3.原参考答案无误,但原题正确答案A中“STENENSON”应为“STEVENSON”。

8.原参考答案无误,但原题正确答案A应为“OF HUMAN BONDAGE”。

9.本题正确答案应有CD两个,另,原参考答案选项C中“HOUSE”应为“HOUSES”。

GROUP 8 1.A 2.A 3.C 4.D 5.D 6.B 7.A 8.B 9.B 10.D

GROUP 9 1.C 2.B 3.C 4.D 5.B 6.B 7.A 8.B 9.B 10.A

注:

9.原参考答案无误,但原题目中“AN MERICAN DICTIONARY”应为“AMERICAN DICTIONARY”。

GROUP 10 1.B 2.B 3.B 4.A 5.C 6.D 7.A 8.A 9.C 10.D

5.比较文学判断题 篇五

1.将作者───作品───读者这一以作品为中介、构成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复杂过程作为一个具有多向关系的总的系统来考察,与只限于考察某一局部或局部关系其实是相同的。(╳)

错误。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作者在特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制约下写出了作品,作品作为一个符合系统,将作者意识到的或尚未意识到的信息传递给读者,读者并不是消极地接受这些信息,而是在特定的主观和客观的条件的制约下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再创造。系统论这种把文学作为一个有普遍联系的整体来进行研究,开阔了研究的视野,也往往能得出有意思的不同于局部或者局部关系考察的新结论。

2.哲学思想可以离开文学而存在,文学却不可能完全离开哲学思想而独立。(∨)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文学家是人,是思考着的人,他必然受到某一时代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也必然对遭遇的一切进行思考。好的作品必然在某些方面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3.作家的阶级出身固然对他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一定就真正打上了“不可磨灭的阶级烙印”。(V)

4、许多作家背叛了自己出身的阶级,为另一阶级服务,作家的出身背景与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有时有联系,有时也并无多大联系。

“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

正确。“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5.在现代小说中题材就是指客观的具体事件。(?╳ ?)

在现代小说中,题材不只是客观的具体事件,主观的意象、象征、某种行为、心理也可以构成题材。

6、主题往往由一个题旨构成。(? ╳??)

主题有时由一个题旨构成,如鲁迅的《药》;有时由几个或更多的题旨构成,如歌德的《浮士德》。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是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7、“在远东国家中,迄今为止还没有按照类属对文学现象进行过系统的分类!”(╳)答:这种说法不够确切的。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成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已经对诗歌进行了风、雅、颂的分类,后来,班固、曹丕、陆机、挚虞等都进行过分类。特别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功能”为标准,建立了三十四种文类的系统,同时,他在这个系统之外,创造性的提出了“体性”的新的研究层面。因此上述说法是不确切的。

8.只有在同一文化系统中,才能找出那些有意无意共同支持着的共同元素,在不同文化体系中进行文学理论的比较是不可能的。(╳)

由于术语、概念、欣赏习惯、心理结构、哲学体系的不同,不同文化系统中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中最困难的课题,但是困难并不等于不可能。目前,已有关于中西文学理论关于文学存在方式、文学存在理由等各方面的比较研究。

9.中西文论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因此,中西诗学在文学的存在理由方面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尽管中西文论中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但这里的“世界”有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理念世界、道德世界的区别,西方文论中谈得最多的是一个具体存在的实体的世界,而中国文论所强调的则是一个形而上的、总体的、偏重于道德风尚和抽象关系的虚实相生的世界。而且西方的模仿多少带有人为的、自觉的去仿照

6.必修一、二文学常识题 篇六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A.词,又名“长短句”“诗余”“乐府”,起于隋,盛于两宋,据结构篇幅有长调、中调、小令之分;据风格有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B.赋是中国古代一种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特殊文体,讲究文采、韵律,侧重于写景,并借景来抒情或议论,如苏轼的《赤壁赋》。

C.《沁园春•长沙》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往昔战斗生活的追忆,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国民党反动派,主宰祖国命运的豪情壮志。

D.新月派是中国20世纪二十年代成立的新诗流派,倡导并实践诗歌的“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理论,代表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等。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原指汉代设置的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演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都是乐府诗中的精品,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而收录在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作品集《楚辞》中的代表作《离骚》则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C.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我国现代着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家》是新文学第一部畅销小说。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晚年所作的散文集《随想录》是其真诚反思“文革”的最重要的作品。《小狗包弟》选自《随想录》。

D.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着作,相传春秋末年左丘明为孔子的《春秋》所作的注解,原名《左氏春 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依孔子修定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 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孔乙己》。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和散文诗集《野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等多部杂文集。《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 第一部),又称《国策》。主 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 风貌,是研究战国历

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 所拟定。

D.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红与黑》《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雨果、斯汤达,俄国的托尔斯泰、美国的海明威。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司马迁另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其坚毅之品质为历代传颂。

B.《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梁实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着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C.《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享誉世界的英国小说家,一生共创作十四部半长篇小说和大量其他作品,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

D.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着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着作。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艾青(1910 年—1996 年),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被 译成几十种文字

B.徐志摩(1897 年—1931 年),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1931 年11 月19 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 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C.《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合称“前四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D.夏衍(1900-1995)现代著名剧作家、文艺评论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余杭人。主要作品有剧本:《法西斯细菌》、《赛金花》、《四世同堂》《上海屋檐下》。出版 的选集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报告文学:《包身工》。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更斯(1812--1870)19 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是唯一可以和 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代表作“半自传体”小说 《大卫.科波菲尔》

B..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C.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上海屋檐下》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D.陆蠡(1908—1942),字圣泉,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原籍浙江天台。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译著主要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相传《诗经》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国风”,民间歌谣。共15国风,160篇。

“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共105篇。“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为 “赋”“比”“兴”: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陈其事,铺陈,排比。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作比喻。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以上六项被称之为“《诗经》六艺(六义)”。

B.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全诗357句,1785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后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D..《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写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与相思。

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大魏武皇帝”。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

B.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散文家、辞赋家。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死后皇帝赠谥号靖节。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抒写田园生话的恬静和谐。他的诗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自然,诗味醇厚绵远,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他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此后,田园诗不断充实、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C.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世称“王右军”。《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D.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还有黄庭坚、米芾、蔡襄);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评)。仁宗庆历进士,神宗熙宁二年授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积极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反对,熙宁七年被罢相,后复位再罢。封荆国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代表作有 《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集拾遗》。

B.《家》写于1931年,最初在上海一家报纸连载,题名为《激流》。小说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觉慧是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参加过学生运动,向“门户不当”的婢女鸣凤表示爱情,帮助觉民逃婚,并从家里出走,到外边寻找“新生活”。

C.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店被枪杀身亡,享年39岁。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D.《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参考答案: 1.C[蔑视国民党反动派,应为“当时反动的军阀政府”。] 2.B[《楚辞》不是屈原一个人的作品集] 3.B(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4.C(《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5.D(《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作品)6.C(《上海屋檐下》改为《春风沉醉的晚上》《上海屋檐下》是夏衍的悲喜剧)

7.文学类题 篇七

文学作品阅读题, 既考阅读能力, 又考表达能力。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全神贯注认真揣摩文章的形 (材料内容) 与神 (观点态度) , 整体感知全文的内容和观点, 做到“句清段结篇回扣”, 及时标记文中重要的信息, 为正确地把握全篇主旨及答题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要理清行文的大思路, 高屋建瓴地把握文章, 不为个别地方的理解障碍所缚, 做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在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的前提下, 就可以按如下步骤答题了。

一、审读题干要求

审读题干, 弄清要求, 是正确答题的前提。不少学生草草读题就开始作答, 往往答非所问, 似是而非。“审读”的要求, 就象审犯人一样, 不放过任何一点题干中的有用信息, 且在答案中要全面、充分反映出来。一要“审”答什么, 如17题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二要“审”怎么答, 如16题“简要概括”, “简要”就不能啰嗦繁杂, “概括”就不能照抄原文。三要“审”答案信息所在。如15、16、17题“文章……”, 说明组织答案要整体观照文章。有时要求读某段或某几段回答问题, 则应重点分析相关段落。

二、锁定答题区间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来源, 除鉴赏评价需鉴赏者作出个性评价外, 其余题目的答案都能在原文的某些区间 (句段) 找到答案的信息来源, 这个区间 (句段) 是答案的材料库和信息源, 只要锁定, 就能删繁就简, 目标明确地思考和组织答案。例如15题梳理作者的思路。题干有提示语“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 暗示梳理思路要抓住“人的成长 (即时间线) ”来进行, 文中开头有“我童年”, 第三段“我上初中”, 第五段“十几年前的一天……发现一根白发”, 自然可以梳理出“童年时代”、“青少年时代”、“成年后”几个时间段。同时答案还应包含“对时间的感受” (题干要求) , 从第一段不难看出“人的生活和快乐受时间支配”, 2—3段不难感受“由冷落时间到感受时间无处不在”, 5—7段不难发现“时间隐藏在生活里”, “时间引领生命”的含意。

三、筛选答题信息

锁定答题区间后, 就要根据题干要求, 从文本中辨析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答题信息加以标识, 一些关键词句往往就是答案的要点, 只需按题干要求稍加整合, 即可成为答案。如16题“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 请简要概括”。文章第1—2段写挂钟里时间的行走, 第2段有“走得不慌不忙, 气定神凝”这样的关键词;第3段写手表里的时间行走, 有“它跳得静悄悄的”这样的关键句;第4段写了“时间”的多种行走方式, 段末用了“匆匆”一词概括其行走特点;第5段写我发现第一根白发, 感受“时间……在我的头发里行走”;第6段写时间在自然界和人的生命中流逝, 原文有“持之以恒, 激情澎湃”这些关键词写行走方式, 最末一段写时间“引领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表达人与时间“相依相偎”。

四、按要求拟答案

有的同学答案写了一大堆, 其中也隐含了一些答案信息, 但得分很低, 原因就在于答案似是而非, 若即若离, 不能很好体现题干要求。题干要求分条作答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作答就不能直接照抄原文句子;有字数和表达要求就不能随心所欲作答。只有增强答题的针对性, 才能有效提高答案的得分率。如第14题, “怎样理解”, 是要考生把抽象和含蓄的表达具体化和明确化;“在文中的含意”, 则要求理解不能脱离语境架空分析。如果只关注句中“曙光”、“明丽”等词, 以为在歌颂时光就脱离语境了, “它”指白发, “刺痛”是理解的关键, 表明作者惊叹时光的流逝, 从初生的白发中发现了生命衰老的征兆, 全句表达作者从白发中发现生命的衰老, 惊叹岁月的流逝。

8.文学类题 篇八

2013年,新课程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命题特点如何,值得研究,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很有必要进行一番研究,以提高这类阅读的得分率。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分别表现为六个层级(A、B、C、D、E、F)。其中,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在选材上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由以往散文体裁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为散文、小说平分天下。第二,在命题的特点和走势上,以下两点特别值得注意:①突出文学类文本的鉴赏。②突出各种文本,尤其是对文学类文本的探究题、评价题的考查。第三,阅读文学类文本的要求:①阅读内容为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②阅读方法为了解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③鉴赏要求是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④能力层级是分析综合C级,鉴赏评价D级,探究F级。第四,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有:①知人论世,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解读文本。②了解文本的特征,从结构要素方面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③阐释文本的基本意蕴,发掘文本的特色。④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独立探究等。

二、 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但以下问题仍然比较常见:①不能突破对文本深层次内涵的理解及鉴赏。②不太重视阅读文本的过程和方法,缺乏对文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③缺乏基本语感,不能做到前后贯通,抓不住文本的实质,忽略了隐含信息,筛选、整合、归纳能力较差。④阅读解决后却无法实现答案的精确、简洁、规范与有序。⑤读题不全、不准,对题干的理解角度不全,答非所问,不能紧扣得分点,实现规范作答。⑥表达水平不高,语言不简洁,语句间逻辑关系不清,混淆文中主客体关系,不能切中要害,缺乏一定的答题模式,迟迟写不出答案。⑦不能实现分数的最大化,得分率太低。

三、 对策及技巧

针对具体题目,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要求:12分钟左右读两遍,先细读后粗读。

方法:整体把握——定向阅读——规范作答。

方法分解:

(一) 整体把握

1. 概括全文主旨(一句或两句)。

2. 注意标题(副标题)。

3. 对象及特点,线索,表现的精神,角度,人物及性格特点,情感态度,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對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烘托、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借景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具体事例等,一一弄清。

4. 划分层次,提炼要点,理清思路。

5. 勾画核心句(揭示文章中心的语句、内涵丰富的语句、过渡句、段的起始句或终结句、段落中结论性的抒情句、议论句)、核心词。

(二) 定向阅读(局部入手)

1. 明白题中所问与原文的哪些段落、语句相关。

2. 弄清各段落语句有何因果关系。

3. 理清文中一些代词、喻词的原本意思是什么。

4. 开放性试题(阅读最后一个小题,问评价、看法、观点),首先要亮明自己观点,赞成或反对,然后讲文中的道理,再讲天下公理,最后举出实际例子。

(三) 规范作答

1. 审全、审清题干:题干所问的实质是什么,答什么才正确,应怎么答。

2. 答题的顺序层次是什么,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现象、手法、作用)。

3. 加工整理:直接摘录、整合、归纳。但要注意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主旨。

9.趣味文学知识竞赛决赛论述题 篇九

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驷国。小人国会因鞋跟高低,吃蛋先敲哪段而分裂,演化出两党之争;大人国的居民尽管身材高大,却丝毫不像人类那样穷兵黩武;飞岛对其领地的统治就像英格兰对爱尔兰一样让人看不过眼;相比之下,倒是慧驷国里的马儿颇具理性和各种美德。

2、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的含义吗?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作者在塑造保尔这一形象时,用内心独白、书信、格言警句,揭示了这一形象的内心的全部复杂性和成长过程。

3、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有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水浒传》中 “大闹野猪林”涉及到哪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怎样?鲁智深:性格粗犷,敢作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林冲:逆来顺受,武艺高强。

5、宋江领导众好汉进行激烈的抗争,他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接受招安。你是如何认识宋江的?

其实宋江之所以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有三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个就是他的性格和价值观决定了他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孝义就是他价值观的核心,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放大。他作为大孝子,必定忠于朝廷。这个价值观决定了他不可能反皇帝。第二个原因是时代因素,因为在那个时代,在北宋时,由于受到了强大的外敌压迫,民族矛盾上升为所有社会矛盾的第一位。在当时的情况下,皇帝除了代表朝廷、代表江山社稷之外,还具有民族旗帜的意义。因此,在那种情况下,他不能反皇帝。第三个原因是策略因素,我们知道,在封建专制社会,反皇帝是最大最大的罪孽,是要灭几族的,可是反贪官就属于一般的罪行,而且有时候反贪官还可以以“清君侧”的名义,帮助皇上肃清身边的贪官污吏,是为了巩固皇权,还有这种正义性,有时候你还能得到皇室的支持、朝廷的支持,得到大家的赞誉。

6、《爱的教育》一书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恩理科的一篇日记中讲述了一则发生在教室里科罗西用墨水瓶砸弗朗蒂的故事、因为这则故事借老师之口批评了欺凌弱小者的不光彩行为,赞美了卡罗纳的勇敢、善良、宽厚。

7、有人认为《格列佛游记》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全面模拟,你对这种观点有何看法?

根本不是模拟,《格列佛游记》是对人生的悲观态度和对人性的抨击与批判,而《鲁宾逊漂流记》更倾向于记叙勇敢与坚强,两者主旨也不同;其次,《格列佛游记》写各国君王、人民的行为、价值观,而《鲁宾逊漂流记》写个人的冒险生活。

8、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9、《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昏庸无能,不辨忠愚。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10、《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刘备(提心掉胆)/曹操(试探刘备)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1、明代才子、广东南海状元伦文叙为苏东坡所画的《百鸟归巢图》题写的诗如下:“天上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后人称赞这首诗与画题意思极为吻合。谈谈你的理解?

“天上一只又一只”是两只;“三四”为十二只,“五六”乃三十只,“七八”为五十六只,四组数字相加,恰为百只,正好暗合了画中的“百鸟”之数。

12、请简述比较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13、请以实例论述中西方爱情诗在表现的爱情的内容上的差别。

西方爱情诗主要表现婚前的爱情追求,欢欣和喜悦,中国爱情诗主要表现婚后的爱情哀怨、苦恼和忧伤,主要表现为;1)西方爱情诗玩玩表现情人之爱;中国爱情诗大多表现夫妻之情。2)西方爱情诗大多写慕,抒写的是对娇美、温柔的情人爱的倾诉,中国爱情诗大多写怨,形成闺怨诗、宫怨诗或者悼亡诗的传统3)中西爱情诗中的景物描写作用不同;西方爱情诗中的景物往往用来衬托情人的美。渲染爱的愉悦感受;中国爱情诗的景物大多用来对照爱情的脆弱,强化哀怨之情。

14、请简述韩寒与郭敬明写作的特点的不同之处。

韩寒的文章叛逆,他大胆,他勇于在自己的文章中抒发自己的不满情绪,这也体现了他“字字不忘扎刀,句句不忘讽刺”的语言特点。而且,他善于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去反映被被人否定的观点。而郭敬明的文字是比较细腻的,他擅长使用生活中平常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物品做为描写的材料,以此让你产生心理共鸣。他的用词比较跳跃,也比较缺少连续性。

15、请简述苔丝的形象。

苔丝是一个被损害、被侮辱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屈服的纯洁少女形象。她身上集中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感情真挚、心地纯洁、性格刚强。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她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和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愿望。但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他却被看成伤风败俗的典型。哈代的观点和社会偏见尖锐对立,他通过苔丝这个形象对当时虚伪的道德标准严加抨击。

16、请简述苔丝悲剧的内外根源。

内在:苔丝的毁灭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环境所产生的悲剧。外在:作者认为人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无力摆脱命运的恶意作弄。苔丝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和追求高尚的爱情而不断挣扎,始终不能逃脱生活所带来的不幸。

17、简述《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与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异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观人间与鬼蜮的界限。

2、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如俏姑娘象征不可侵犯的美;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新老殖民主义和独裁者奴役下的畸形社会;大风暴象征不可战胜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

18、请以实例论述中西方爱情诗在表现的爱情观念上的差别。

1.爱情观念:西方爱情诗表现为理想化、神圣化、精神化;中国爱情诗表现为现实性、人间性和灵肉不分。1)西方爱情诗大部分表达爱的力量、价值,升华为哲理探讨;中国爱情诗大多表达实在的独守空房的孤寂,双双厮守的愉悦。例:至善(英〃勃郎宁)VS子夜歌(南朝乐府民歌)2)西方爱情诗对象多为对纯洁、飘逸的女性;中国爱情诗的对象多是普普通通的妻子或丈夫。你好象一朵花儿(海涅)VS秋夜曲(唐〃张仲素)

3)西方爱情诗的氛围更具宗教色彩,中国爱情诗更多自然气息。公园里(普列维尔)VS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19、请谈谈你对中国思想界的一场“要鲁迅还是要胡适”的辩论的认识。

所谓“要鲁迅”,就是批判现实主义,就是鼓吹革命性抗争,而所谓“要胡适”,就是要改良而不要暴力。我们以为,这种两分法并不见得合适。鲁迅先生的诸多批判,谁也不能说是非理性的。同时我们也认为,做一个“以胡适为范式的立言者”其实并无不妥。按照我们自己的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追求自由、民主与人权的“斗士”,但胡适也同样信奉这些人类社会的普适价值观。鲁迅与胡适,其实是殊途同归于一种人类终极的价值观。

10.中华五千年文学常识100题 篇十

11、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

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

2.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戍

C、戌

3.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C)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5.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

A、十个

B、十二个

8、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

A、颐和园

B、圆明园

9、“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

A、象形字

B、表意字

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311、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12、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

B、中都

C、上都

D、南京

1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

A、人口数量

B、政治地位

1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15、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41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1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B)

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18、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19、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

A、干

B、戈

20、《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

A、花旦

B、青衣

52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

A、上古

B、崇尚

C、官名

22、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2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2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

A、阴文印

B、阳文印

25、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

626、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

A、鼓

B、锣

2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

A、《弟子规》

B、《三字经》

C、《千字文》

2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

A、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喝雄黄酒

29、“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

A、十五岁

B、二十岁

30、河姆渡遗址位于:(B)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73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

A、能

B、不能

3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33、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

A、晚春

B、仲夏

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A)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35、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B)

A、秦始皇

B、武则天

836、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A)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圆规曲尺

37、《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B)

A、《金陵记》

B、《石头记》

3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B)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39、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C)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40、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

A、八条

B、二十二条

941、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A)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

42、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B)

A、令爱

B、令正

43、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A)

A、有关

B、无关

44、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C)

A、汉口镇

B、景德镇

C、朱仙镇

D、佛山镇

45、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B)

A、压轴戏

B、大轴戏

1046、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词来源于什么?(B)

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式

47、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

A、静脉

B、动脉

48、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

A、文章书画稿费

B、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49、“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

B、医学界

50、《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B)

A、《汉书》

B、《史记》

C、《三国志》

D、《左传》

1151、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B)

A、东

B、西

C、南

D、北

52、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C)

A、子路

B、子张

C、子贡

D、颜回

5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54、“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A)

A、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55、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土地之神

B、五谷之神

1256、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B)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57、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D)

A、长度

B、面积

C、体积

D、重量

58、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B)

A、丝

B、竹

59、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

A、品德高尚

B、子孙成群

60、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

A、孟母教子

B、举案齐眉

C、岳母刺字

1361、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

A、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

三玉玺

62、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

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

63、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A)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64、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B)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

A、期颐

B、耄耋

146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A)

A、南狮

B、北狮

6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B)

A、居无松

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

68、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A)

A、裴旻的剑舞

B、公孙大娘的舞蹈

D、吴道子的画

69、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C)

A、除夕

B、正月初一

C、立春

D、春分

70、《齐民要术》是关于:(B)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

1571、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72、《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

A、秦朝

B、清朝

73、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通报消息

B、娱乐健身

74、“鼎”的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75、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

A、《史记》

B、《论语》

C、《庄子》

1676、“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77、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

A、狮子

B、金钱豹

C、河马

D、长颈鹿

78、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

A、十面埋伏

B、高山流水

7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

A、孔子

B、孟子

80、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

A、咫

B、尺

1781、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

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82、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A、伍子胥

B、范蠡

C、屈原

83、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B)

A、青铜器

B、药材

C、墓碑

D、竹筒

84、以下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D)

A、玄

B、皂

C、青

D、苍

85、《三国演义》中有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历史上也确有“单刀赴会”一事,赴会的是:(D)

A、赵云

B、张飞

C、周瑜

D、鲁肃

1886、以下几位历史人物谁在家排行老大?(C)

A、孔子

B、诸葛亮

C、班固

D、程顾

87、“双簧”是我们一门独特的曲艺艺术,它得名于:(A)

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

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

C、表演者巧舌如簧

88、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完美熟悉的词语,它就是:(B)

A、阴晴圆缺

B、风花雪月

C、梅兰竹菊

D、春夏秋冬

89、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C)

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90、《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B)

A、忠义;

B、孝悌

199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

A、天气炎热似火;

B、天气渐渐转凉;

C、流星异常出现。

92、“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D)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D、《汉书》。

9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B)

A、楷书;

B、小篆;

C、鸟虫文;

D、行书。

94、宣纸得名于它的:(C)

A、用途;

B、材质;

C、产地;

D、使用人群。

95、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C)

A、杏月;

B、桃月

C、榴月

D、荷月。

2096、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B)

A、农耕;

B、军政;

C、养马;

D、水利。

97、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A)

A、左襟压右襟;

B、右襟压左襟。

98、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A)

A、菊;

B、梅;

C、竹。

99、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D)

A、天、地;

B、南、北;

C、阴、阳;

D、文、武。

100、“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B)

A、湖北;

B、河南;

C、河北;

11.文学作品阅读表达技巧题探究 篇十一

一、考查内容

认真分析近年来高考湖北卷,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考查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辨明表达技巧。如2006年的第19题:“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二是要求对表达技巧作具体说明。如2007年的第17题:“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三是赏析表达技巧的作用。如2008年的第16题第二问:“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動物的细节。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可见,高考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自行提炼与总结艺术描写方面的特点,更要求结合作品进行具体分析,赏析其表达的作用与效果。

二、失分原因

很多同学解答表达技巧题得分并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1理解不当。这主要是指对文本的把握不准确,直接导致答题出现失误。如回答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7题,须从文本出发,整体把握住女主人公灵性可爱的性格特点。文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情感的表达方式十分特别,先抑后扬,极富生活气息,突出表现山村青年朴实而醇厚的感情之美。可有的考生没有读懂文章。竟将答案拟为“开头勾勒出沙滩一派银箔景色,最后用刚刚托起的新月呈暗红色的山垭衬托出不和谐的气氛,形成对比”。从答题中不难看出,理解不了文章的主旨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2知识不足。表现在很多同学对表达技巧这一概念的理解有缺失,不到位。表达技巧不但指表现手法(如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等)。还应包括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对比、设问、反问)、结构安排(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以及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2006年高考湖北卷第19题要求回答“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不少同学对“表现手法”的理解有误,有的考生答成表达方式,还有的考生张冠李戴,答非所问。如答成“描写”、“抒情”、“象征”、“排比”等等,不一而足。

3表述不清。表现在组织答案时。部分同学不能规范答题,表述零乱,不会分条列举;抓不住本质、要害,不会精练作答;句子缺乏连贯,不会以原文中的关键词语为核心进行合理重组;用语不妥,词不达意。

除此而外,很多同学还往往在审题不够严密、答题空泛抽象以及生搬硬套术语上失分。

三、方法点拨

1了解一些常用表达技巧的名称和作用。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动静相衬、以小见大、直抒胸臆、烘托渲染、承上启下、卒章显志、对比、象征、反衬等等。还应了解一些常用表达技巧的作用,如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拟人的作用是赋予物以人的形态情感,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遇到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的试题,须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回答。

在了解以上知识性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回答2008年高考湖北卷第16题第二问就容易了。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描写的艺术表达作用是:①为了突出雾的特点;②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③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

2注意从多角度拟制答案。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联系文本进行多角度思考,确认适合题干要求的艺术手法。所拟制的答案应涵盖三个方面: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表达技巧;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结合具体语句说明此种表达技巧在中心思想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意境的营造和布局谋篇等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一句话,要回答出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

根据文本内容,2006年高考湖北卷第19题可紧扣“技巧、内容、效果”将答案拟为:①白描或细节描写。(技巧)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内容)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效果)②拟人化的描写。(技巧)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的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内容)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效果)

3规范表述,分条作答。答题应规范严谨,这包括术语使用正确,观点表述明确,分析方法得当,阐述条理清晰,符合字数要求等。答题时还应学会分条作答。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表达技巧题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的答案清晰明白,能显示出答题的深度和广度,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2007年高考湖北卷的第17题,可这样分条作答:(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2)①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②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方法点拨都是建立在对文学作品整体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平时的语文学习和复习备考中应尽可能多地扩大阅读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和丰富思想,提高认知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文学作品阅读表达技巧题的得分率。

拉萨天空的蓝色是属于那种纯粹得淋漓尽致、无拘无束的色彩。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使之长久地凝固在天幕的某个地方,让你尽情而贪婪地享受人间的碧蓝所带来的无限宽阔。我站在这个城市里任何一条并不讲究的街头或陋巷中。都套看到许多人在荧屏上和书本上看到过的那座高大的、依山而建的气势磅礴的房子——布达拉宫,它头顶的天空在一年四季中不管是深冬还是盛夏都净蓝净蓝的发亮。有了这蓝天。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变得更加神秘、诱人!于是,我有了这样的猜想:拉萨的天空之所以这么湛蓝。就是因为有这座独特的圣殿,如果少了它,拉萨的天空就会冷得像结了冰,寂寞得像一所空房子。

[参考答案]

12.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对策 篇十二

考生在高考时往往对文学类文本有畏难情绪, 就最近几年高考来看, 学生的得分较低。但文章阅读总是有规律可寻的, 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高考现代文是大有裨益的。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考题, 可以明确高考文学类文本的命题重点。准确把握复习重点, 强化五种意识, 我们的备考效率就会大幅提高。

一.强化整体意识, 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时, 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眼光, 没有把握整体的意识, 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甚至徒劳无益。一篇文章的任何部分都是为了表达主旨, 所以主旨也和整体密切相关或与部分间接联系。反过来, 命题时, 所有从部分的角度设置的题目, 也就肯定与主旨和整体密切相关或有间接联系。因此, 应该首先整体阅读, 快速浏览, 了解文章的内容梗概, 领会文章写了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写, 在此基础上, 把握文章的主旨。只有先把握文章内容的核心, 然后才能高屋建瓴地解决枝节问题。

如2010高考湖南卷中《一朵午荷》的第18题: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要解答这一题, 必须把握本文的主旨,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我们在阅读鉴赏时不能仅仅拘泥于物象本身, 而是要理清文章思路, 提炼和把握物象特点, 由表象到思想, 由物态到人情, 捕捉被注入到这个“物” (荷) 里的思想感情。因此, 我们在鉴赏时不仅要披文入理, 提炼和概括“午荷”那天然去雕饰的优雅气质和在风雨中的坚强身影, 还应理解作者浓墨重彩地写荷花在风雨中坚韧不拔的身影, 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刚毅、坚强的精神美, 这也是作者本人所颂扬的内敛品性和幽雅气质。作者还借“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与前一次看荷的不同感受, 悟出了“兴衰无非就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这个道理。本题参考答案: (1) 形象美: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 (2) 精神美:风雨中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 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二.强化结构意识, 理清思路

把握了全篇的主旨后, 还要进一步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进行研磨以形成明确的认识。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枝节都受到整体的制约, 每一道题目的答案都与整体有关。叶圣陶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 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 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我们阅读时只有抓住文章的结构, 理清文章的层次, 包括段与段之间的以及各段内部的层次, 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文章的思路, 是作者在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 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两者是统一的。做题前大致把握整体思路和结构框架, 有利于提高答题的效率。另外还要掌握句、段在不同的位置所具有的不同作用。段落在文章开头:引起下文, 为后文铺垫 (打伏笔) , 设置悬念;揭示文章中心, 突出强调,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段落在文章中间:自然过渡, 承上启下, 转换话题, 线索连接, 推动情感或情节的发展。段落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 揭示文章中心, 照应文章开头, 升华主旨等。

如2009高考江苏卷中《上善若水》的第11题: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 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首先, 仔细辨析开头的“三个问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 弘扬一种文化精神?”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分析, 不难发现“三个问句”是全文结构和思路的集中体现。因此, 解答本题需要着眼于全文的结构与思路。从内容角度很容易答出“领起全文内容”、“引出下文、启下”等 (要点一) 。有的答出“铺垫、承上启下、引出主题或思路、奠定感情基调”, 显然不符合要求。

其次, 从三个问句内部的顺序来看, 由水—人—文化精神, 即“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 (要点二) , 如果回答“由水到人再到精神”也可。但是这个要点很少有同学答得出。

再次, 从问句本身效果来看, 有设疑的作用, 吸引读者、启发思考, 这是基本常识 (要点三) 。但是答成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均不得分。参考答案:领起全文内容, 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 激发读者的思考。

三.强化审题意识, 定位研读

对考生来说, 题干既是限制, 又是启示, 因此首先要注意审察题目, 读懂题面, 明确命题者的真实意图, 才能有的放矢, 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思考, 也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答好每一道试题。阅读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 答案一般都能在选文里找到。做题时, 认真分析题干, 明确命题的指向是至关重要的。应当说, 每一道题都有一定的作答范围, 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 对上下文做定位研读, 确认题目涉及到的语句、段落或区间, 揣摩上下文意, 抓住关键语句, 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搜”出来的。

如2010高考浙江卷中《静流》一文的第14题:联系全文, 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 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

从全文来看, 开头第1段, 叙述弟弟孩提时代的理想不能实现, 后来被“浮世炎风”刮倒, 从渺茫走向邪路, 在整日整日的游荡中, 遍尝酸甜苦辣咸, 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逐渐理解了现实, 逐渐理解了父亲。从这里可以解读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的第一个主观原因。文章中有作者直接议论的句子:“弟才知道, 父亲对于他的要求, 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 那要求, 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第二个主观原因, 小说中也有直接议论的句子:“相应的, 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 父亲对弟也渐渐有了释然。父亲终于明白, 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 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文章第6段, 父亲为四处碰壁的儿子买出租车, 父子关系释然;文章第10段, 弟弟发现了父亲的软弱, 父亲看到弟弟的坚强, 父子感情加深, 父子互相理解信任。全文第3段、第7段、第9段三个承上启下的段落非常明确地叙述出父子感情的转化过程。回答这样的问题, 要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参考答案: (1) 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或“弟弟知道了父亲对他的要求, 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 (2) 父亲终于明白, 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设计的; (3) 父亲拿出积蓄为弟弟买了出租车; (4) 弟弟发现了父亲的软弱; (5) 父亲知道了弟弟的执着、坚韧。

四.强化技巧意识, 明确作用

文学作品为了使写物、说理、抒情形象生动、深邃厚重, 使读者产生共鸣, 往往需要调动多种艺术手法。高考对文学作品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艺术手法的考查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辨明表达技巧, 二是要求对表达技巧作具体说明, 三是赏析表达技巧的作用。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如下几种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抒情、描写、比喻、拟人、反衬、虚实结合、欲扬先抑、侧面烘托、托物言志、烘托渲染、卒章显志等。做这种题目, 我们首先要明确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还应了解一些表达技巧的作用, 如第一人称真实, 第二人称亲切, 第三人称客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 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拟人的作用是赋予物以人的形态或情感, 描写生动形象, 表意丰富。另外, 一定要联系文本的内容及表达主旨情感的需要具体分析。

2010年江苏卷《溜索》第12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 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6分)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角度单一, 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 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 一是“战战兢兢”的“我”, 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 这是反衬。在答题时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 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 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五.强化规范意识, 构建模式

在平时阅读测练和高考时常常会出现这么一种现象, 有些同学读懂了文章, 也了解题目的意思, 但却得不到高分, 因为答案不够规范, 因此我们要树立规范答题的意识。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用语规范。规范用语既省时省力又简单明了, 总的说来, 作答应使用书面语, 还要会用一些学科相关术语, 这样答案更易一步到位。

格式规范。平时训练考生对解答格式要了然于胸, 先答什么再答什么, 怎样回答都要符合题目要求。另外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 如体现了什么, 强化了什么, 营造了什么, 表现了什么, 深化了主题等等。

符合要求。让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就必须引用文本内容而不能空谈, 让分条概括就写清条目, 让结合自身实际或现实生活就必须联系自身或现实情况, 问是否同意或如何评价并说明理由就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阐述理由。

上一篇:大庄子小学学生食堂承包经营方案下一篇:10信客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