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安全防护制度

2025-02-02

康复科安全防护制度(13篇)

1.康复科安全防护制度 篇一

综合康复科工作制度

在中心分管主任领导下,在科长的组织管理与协调下,由各部室长具体负责,组织带领各部室人员共同完成中心主任办公会所定的智障 自闭症脑瘫等残疾儿童康复教学和训练、康复科研与培训等任务。为此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1、严格遵守康复工作流程。全科人员须服从安排,刻苦学习与钻研业务,按照各自职能,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切实做好残疾儿童的入训筛查、康复评定、康复教学与训练业务,尤其保证好每节训练与教学的时间和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2、严格学习与会议制度。全科负责智障 自闭症脑瘫三大康复业务的开展与壮大,任重道远,学习与会议须制度化。全科人员须积极参加中心与科部室各类学习与会议,提高各自素质和工作水平。违者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3、严格请示与报告制度。各部门在康复与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殊情况(包括重点学生在入训、转介或康复中出现问题,上报教学与康复文字资料、各项业务申请、跨越本部门的工作如邀请或接收外科室人员来部门工作学习以及突发事件与疑难意外等)须按程序逐级向科长和分管领导请示与汇报。违者后果自负。

4、在各部室自查的基础上,科室不定期组织专人抽查和督导各部室业务资料与康复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将责成各相关责任人及时处理。对工作不努力、不服从安排、任意训斥儿童、闹不团结而影响中心业务、家长投诉、甚至发生差错事故,将按照中心有关制度和规定落实责任、照章处理。

5、每年不定期组织开展科内康复讲座、教学科研活动,按照中心安排输送人员外出学习进修,以更新康复理念,提高业务素质。业务人员需积极参加,并服从安排完成讲课、观摩或进修培训任务。对外出学习者回中心后须向全科进行专题汇报,进修二周以上者,须完成一课时以上的传授任务,并文字资料存档。

6、积极配合社区指导科和其他业务部门进行残疾儿童家长的康复知识普及、入户家庭康复指导和宣传培训等工作。配合省残联康复部指导全省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和各级残联康复机构业务建设,及时完成相关任务。

(2010年3月25日三部室通过)

2.康复科安全防护制度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3月,从康复科病房患者的呼吸道、血液、皮肤、尿液中,共分离出细菌503株。细菌培养鉴定按全国临床操作规程。同一患者7d内的相同菌种标本视为同一菌株,不重复药敏鉴定,不计入菌株总数。

1.2 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生化分析仪(VITEK系统)NFC卡鉴定细菌菌株,VITEK2-compact进行抗生素耐药试验,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1年版药敏指南为判断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记录标本收集时间、部位及药敏资料,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细菌分离

菌株总数共计503株,其中痰372株,占74.0%;血液60株,占11.9%;皮肤41株,占8.1%;尿液30株,占6.0%。

2.2 菌谱变化

所有菌株中,革兰阳性球菌共138株,占27.6%。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占72.4%,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0.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 13.4%。革兰阴性菌332株,占65.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别占31.4%、18.0%、13.7%、9.3%、6.5%、6.1%、4.7%、3.6%和2.8%,其他菌占4.1%,真菌33株,占6.6%。

2.3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2.3.1 革兰阳性球菌

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SAU) 90株,99%MRSA,万古霉素100%、替考拉宁100%、利奈唑安100%敏感,利福平全部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18株,其中MRCN 17株,万古霉素100%、替考拉宁100%、利奈唑安100%敏感,利福平敏感率57%。肠球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达57%。

2.3.2 非发酵菌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1.9%、46.9%,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35.8%,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34.3%。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除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38.6%,对其余各种药物均呈高度耐药。不动杆菌属除对亚胺培南相对敏感外,为68.7%,其余药物耐药率均较高。见表1。

2.3.3 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产酶率

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率分别为33.3%和62.5%。对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33.3%和51%,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降低,分别为12.5%和26.9%。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对肺炎克雷伯菌高度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都高达99%。

3 讨论

本资料可以发现康复科病房感染细菌耐药的严峻形势: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65.8%;革兰阳性球菌占27.6%,其中大多数是MRSA和MRCN;真菌感染占相当比例6.6%。各部位培养出的细菌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2]。革兰阴性菌更趋耐药,对亚胺培南高度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黄杆菌属等少见菌株增加。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碳青酶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对重度感染患者起始恰当的充分治疗(覆盖其可能的致病菌),会大大降低患者死亡率[3,4]。由于康复科病房免疫力低下患者数目多,且有创操作及手法治疗均增加了病房内的细菌感染的机率,细菌耐药问题尤为严重,因此,收治初始选择强有力的抗生素是必要的。

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可被AmpC酶和ESBLs破坏,耐药严重,治疗肠杆菌属和沙雷菌属感染时应避免使用,首选碳青霉烯类药物和加酶抑制剂抗生素的机会大大增加,导致了高度耐药菌株的增加。下呼吸道分泌物中仍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比例较高。其他部位感染尤其是皮肤以革兰阳性球菌为多。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仍位居首位,且多为多重耐药。据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入住ICU、有支气管扩张基础病、医院获得性肺炎、分离致病铜绿假单胞菌前15 d接受氟喹诺酮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等因素均易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5]。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几种抗菌药物依次为环丙沙星(35.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9.5%)、亚胺培南(46.9%),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都>50%。

革兰阴性杆菌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位居第2位,文献[6]报道该菌上升趋势,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病房分离菌株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为18%。体外药敏显示头孢菌素类、广谱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药物高度耐药。本资料显示该菌株仅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低为38.6%,可作为该菌感染的首选药物。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其感染的发生与广谱抗菌药物应用、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有关,因此在使用头孢四代或亚胺培南治疗敏感菌感染时,需考虑它们的天然耐药菌被选择而造成感染,严格控制头孢四代及亚胺培南使用。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病房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率高,具体原因不明,可能与康复科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大量广谱抗菌药物运用有关。鲍氏不动杆菌位属于第3位,体外药敏结果显示,敏感性较高的依次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耐药率<45%,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治疗依据。

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大肠埃希菌菌株分离率约为6.5%,标本来自下呼吸道和腹腔,对头孢菌素、环丙沙星高度耐药,近99%。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阿米卡星(33.3%)。肺炎克雷伯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与大肠埃希菌相似,对酶抑制剂效果较好,对大多数头孢菌素耐药。上述两种菌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本次调查发现产酶率分别为33.3%和62.5%。ESBLs的产生与临床上大量使用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有关。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菌株数部分为脑膜脓毒金黄杆菌,该菌天然耐药,如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耐药,仅对喹诺酮类和含酶抑制剂抗生素较为敏感。

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病房分离所得的革兰阳性球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为主,占84.8%。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RSA、MRSCN分别占99%、94%。对苯唑西林耐药率极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安均为敏感。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均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安敏感菌株。为了减缓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尤其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出现和增长速度,应适当限用万古霉素,实际工作中面对高度耐药的MRSA及MR-SCN,除糖肽类抗生素外,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部分尤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选用利奈唑安。真菌在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病房监测分离菌株中占相当比例,以白色念珠菌为首位,是医院感染的常见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与泌尿道,与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大量使用,加之康复中心危重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诸多真菌易感因素,导致真菌感染日益增多。

在调查中发现,同一菌株会出现一定时期的爆发流行。提示病房内消毒隔离措施的重要,尤其医务人员洗手的必要性早已被证实,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应彻底洗手或更换一次性手套[7]。本研究提供的资料可以发现目前康复科病房细菌耐药的严峻形势,以高度耐药的革兰阴性菌为著,非发酵菌比例较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金黄杆菌属等少见菌株不断增加,主要抗菌药物敏感率普遍下降,MRSA、MRSCN和真菌比例进一步升高。造成上述现象原因为康复中心病房收治对象多为老年危重患者,病程中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应用多种有创诊断治疗措施等[8]。由于各地区各单位的细菌流行存在较大差异,建立本医院尤其是本病房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监测制度,随时了解并定期通报流行情况是非常重要的。熟悉本单位的细菌学资料,当临床出现感染时,首先需要明确可能的感染部位,并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确定可能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合理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Cohen ML Changing pattern of infectious disease.Nature,2000,406(6797):762-767.

[2]Richards MJ,Edwards JR,Culver DH.et al.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combined medical-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the united states.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0,21(8):501-515.

[3]Kollef MH,Sherman G.Ward S,et al.Inadequate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of infections:a risk factor for hospital mortality amo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Chest,1999,115(2):462-474.

[4]Bochud PY,Glauser MP.Calandra T.International sepsis forum,antibiotics in sepsis.Intensive Care Med,2001,27(Suppl 1):S33-S48.

[5]曹彬,王辉,朱元珏,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31-35.

[6]赵虎,周庭银,陈险峰,等.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3(1):39-42.

[7]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3.康复科与骨科合作模式探讨 篇三

【关键词】 骨科与康复科合作模式 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的康复路径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81-01

骨科手术的目的是恢复患者的功能,长期以来,骨科术后因为康复介入时机较晚,导致患者功能受限,需要后期花费大量的时间及医疗费用,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康复对骨科术后的早期介入,可大大降低患者功能受限程度,节约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现以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患者进行康复临床路径的探讨,来寻求康复与骨科合作模式的方法。以下是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康复临床路径。

股骨骨折通常由摩托车或汽车的交通伤,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暴力引起,股骨骨折常见于青壮年,对日后的功能要求较高。但股骨骨折能明顯的影响膝关节功能,对患者下蹲及工作影响较大。目前,因为各种方面的原因,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常常是出现膝关节功能受限以后。基于此种情况,康复临床路径是早期康复治疗的介入,介入的方式及治疗的方法探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均为2011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骨一科行股骨骨折髓内钉固的患者,康复路径开始时间为入院当天。其中男性57例,女性7例,年龄21-45岁。所有患者均为单独股骨干骨折,无严重并发症,术中均采用闭合髓内钉固定。

1.2 临床路径

1.2.1 术前

对患者进行康复宣教,告知进行康复的重要性及康复的阶段及治疗方法。现阶段主要康复目标:消除大腿肿胀,配合围手术期管理。教会患者患肢良肢位摆放下,在患肢骨折部位稳定的前提下行踝泵运动;局部冰敷,减少组织出血肿胀;教会患者床上解大小便;告知患者一些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1.2.2术后24H至术后第三天

康复计划:消除大腿肿胀;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保持关节活动度。康复目标:大腿肿胀明显缓解;能完成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功能不受限。具体治疗方案:消除大腿肿胀——冰敷,大腿向心性按摩;患肢良肢位摆放下,行踝泵运动;患肢足趾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髌骨的被动活动;健肢锻炼。

1.2.3 术后第四天至七天

康复计划:消除大腿肿胀;改善关节活动度;训练健肢力量。康复目标:患肢基本与健肢一样;独立完成直腿抬高训练,肌力Ⅲ级,膝关节被动屈曲达到90°。具体治疗方案:伤口无渗出,行CPM治疗;切口周围肌肉按摩,防止肌肉痉挛;直腿抬高训练;健肢的抗阻运动。

1.2.4 术后八天至14天

康复计划:患肢肌力训练;膝关节主动活动;床旁扶助行器站立训练;扶步行器行走训练。康复目标:患肢肌力达到Ⅳ级,膝关节主动屈曲110°,扶双拐平地及上下楼步行正常。具体治疗方案:切口周围的按摩;患肢抗阻训练;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掌握床旁压膝;扶步行器患肢不负重床旁站立训练;扶步行器患肢不负重平地行走训练;扶双拐患肢不负重平地行走训练。

1.2.5 患者拆线,达到第四阶段康复目标,患者出院。出院康复训练指导,制定家庭锻炼方案。每周康复复诊,检查训练情况,制定新的治疗方案。对患者锻炼较差的,要求门诊康复训练。

1.3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路径制定标准,优:无疼痛,膝关节活动正常,日常工作能力能达到伤前水平;尚好:无疼痛,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生活能力能达到正常水平;差:偶有疼痛,膝关节活动受限,日常生活能力部分自理。

1.4 结果

本组优46例,尚好14例,差2例,平均住院时间2—4周,平均3周,骨折愈合时间6—8周,无不愈合。

1.5 讨论

股骨干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病理改变是由创伤或手术所致的股四头肌损伤,又未能早起进行股四头肌及膝关节功能锻炼,膝关节长期处于伸直位,以致股四头肌与骨折断端形成牢固的纤维行粘连。对患者特别是青壮年回归工作岗位,造成难以挽回的困难。股骨干骨折早起的康复介入尤为重要。

临床康复路径的建立,能指导早期康复的介入。骨科医生只需要首诊确定患者诊断及治疗方式,即可归入临床路径,康复医师就可介入进行围手术期康复指导。术前消除大腿肿胀,减少手术等待时间,建立患者疾病康复的信心。术后第一天开始康复锻炼强调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减少股中间肌与骨折断端的粘连;髌骨的主、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内的粘连;鼓励健肢的主动活动,防止废用性肌萎缩,打消患者的卧床养病的消极情绪。后期康复的瘢痕处理及步行训练,大大提高患者ADL能力,把患者在院养病变为积极锻炼达到出院目标出院。对患者整个住院期间有规范化的管理及治疗,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功能。康复治疗师只需按照路径进行治疗,康复医师与骨科医生根据路径填写情况就能掌握患者目前病情,大大减轻骨科医生管床负担,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手术研究上,也提高康复医生工作效率。

股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的康复临床路径是骨科与康复结合治疗的有效模式,可早期康复介入,根据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主编 骨与关节的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9月第4版:1268—1269

[2] 陆廷仁主编 骨科康复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627—629

4.康复科工作制度(2012) 篇四

1.设立康复治疗组,针灸,理疗,高压氧。

2.根据病员病情制定治疗方案,认真及时地书写病历,病历记录要完整准确。

3.定期开展教学工作,并认真带好实习,进修人员。

4.认真学习,推广新技术,有计划地对科内职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5.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康复科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康复科规定的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与理论提高工作。

2.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3.康复治疗师,各级医师,相关专家对疑难病例进行评估调整康复。

康复科针灸推拿室工作制度

1.热情接待病员,详细询问病史,正规及时书写门诊病历。2.对就诊病人认真检查,诊断和有效治疗.遇到疑难复杂问题及时向上级医师和科主任请示报告。3.严格遵守安全规则和无菌操作规程,杜绝交叉感染,所用针具必须严格消毒。

4.加强责任心,治疗前后均应认真检查针具,治疗中严禁擅离职守,严防差错事故发生.5.认真带教进修,实习人员。

康复科针灸推拿室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针灸科一定范围内的医疗,教学,科研以及相关工作。

2.对病员认真检查,诊断,治疗,保证针灸疗效.按要求认真书写病历。3.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医疗任务和指标。

4.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如有疑难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报告。5.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杜绝交叉感染,防止差错事故发生。6.参加值班,会诊及出诊工作。

7.承担教学任务,负责指导进修,实习人员临床工作。

8.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或心得。训练计划,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及病人的病情变化。4.完成规定的门诊医疗工作.包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时准确的病历书写。

5.牵引,推拿(按摩)治疗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排除禁忌证,严密观察病人,勤巡视。

康复科康复室工作制度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康复科规定的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与理论提高工作.2.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3.康复治疗师,各级医师,相关专家对疑难病例进行评估调整康复

康复科康复室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康复科规定的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与理论提高工作.2.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3.康复治疗师,各级医师,相关专家对疑难病例进行评估调整康复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特殊的康复治疗手段,保证康复疗效.定期组织康复小组对患者进行评估。5.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并撰写论文。

6.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人员工作,结合临床开展研究工作。康复科理疗室工作制度

1.凡需理疗者,由医师填写治疗申请单,经理疗科医师检诊后,确定治疗种类与疗程。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前交待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治疗后认真记录。3.理疗工作人员应经常深入病房,了解病情,观察疗效,介绍理疗方法,更好地发挥物理治疗作用。对不能搬动的住院病员,可到床旁会诊及治疗。

4.疗程结束后,应及时作出小结,存入病历供临床科参考。需继续治疗时,应与理疗医师研究确定。因故中断理疗,要及时通知理疗科。

5.进行高频治疗时,应除去病员身上一切金属物,注意地面与病员隔离。病员和操作者在进行治疗时,切勿与砖墙、水管或潮湿的地板接触。高频之所有机器应避免与地面接触。超高频率治疗器材,电疗前,必须检查导线接触是否完善,板极有无裂纹、破损,否则不能使用。大型超短波禁用单级法。下班时,所有理疗器械一律切断电源。治疗中病员不得触摸机器。6.爱护理疗仪器,使用前检查,使用后擦拭,定期检查维修。要避免震动损坏电子管和紫外线灯管。理疗机器每次治疗后应有数分钟的休息。

7.理疗人员,由理疗医师及技术人员根据病情决定体疗种类。并对病员介绍治疗作用及注意事项。

康复科理疗室医师工作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医师的领导下,负责具体诊疗工作。2.负责病员的检诊,确定理疗种类、剂量、疗程,疗程结束后做出小结,并与临床科室保持联系。

3.积极钻研业务,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和新疗法。

5.康复科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篇五

1、医院所有医疗设备必须由厂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或计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医疗设备的操作人员应由厂家进行专业培训后方可上机操作,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人员须持上岗证,并严格按照每台医疗设备操作规程执行。

3、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应定期到临床科室维护、检修医疗设备。

4、医疗设备科专职计量人员及维修技术人员应每季度对大型医疗设备性能指标、计量、安全防护、接地等进行检查和监测。

5、对于压力容器、高压氧、X线机、CT、B超等特殊医疗设备应由医疗设备科专职人员联系治疗技术监督管理局专职人员定期鉴定,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6、对于使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同位素药品的科室必须严格计划、审批、购入、出入库管理,并可追溯。特别是放射性物质在使用时需要报属地公安部门,完善相关手续,谨防丢失泄露。

6.信息科安全制度 篇六

为了确保工作期间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办公环境安全,各组已制定了相应管理制度。

信息科安全管理制度

1.1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1.2

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1.3

在厂区走安全通道和安全区,远离天车或吊车空中悬吊物品,不沿着火车轨道走,过火车道时遵守交通规则。

1.4

登记防火器材资料,并定期检查,保证使用功能。

1.5

吸烟者要严格遵守公司规定,到指定场所吸烟,不能随便扔烟头,有效处理烟头,确保熄灭为止。

1.6

设备室和工作室都要采取防水、防火、防电、防偷盗的措施,工作室禁止使用大功率生活用电设备,下班后关闭计算机。

1.7

若发现机柜和机箱漏电、空开打开或其他异声、异味、异象,分析解决,并及时做安全纪录;若有必要,立即向专业人员求助,并向上级领导和安全员汇报。

1.8

注重节能环保,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关闭电灯等电器。

系统集成组安全管理制度

2.1

上岗穿工作服,下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

2.2

定期点检机房,注意防火、防漏雨,门窗关严。

2.3

定期点检机房,检测服务器状态、机房温度、湿度、网络设

备工作状态。

2.4

严谨无关人员进入机房,外来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机房要做好登记。

2.5

机房内严禁抽烟、喝水、吃食物、做运动。

2.6

机房内设备周围严禁堆放杂物,更不可堆放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因需要保留的包装箱等物要保存在机房右侧隔离区或机房库房内。

2.7

对设备的内部进行操作,如更换设备板卡,服务器硬件时需要注意放静电。

2.8

非施工时期,机房主工作区地面不得出现网线,配件,挡板等杂物。

2.9

工作室内禁止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下班后关闭计算机。

2.10 工作室内禁止吸烟,禁止酒后上岗。

自控组安全制度

3.1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3.2

执行工程施工前对作业人员针对工程特点进行安全交底。

3.3

对全组人员不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3.4

定期对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不佩戴、使用;对不合格的防护用品及时更换。

3.5

进入施工现场,按规定将劳保用品佩戴齐全。

3.6

在厂区内行走或在使用现场作业过程中,认真执行对周围环境“五确认”制度。

3.7

工作中坚持停电、验电、挂标识牌的程序;标识牌要谁挂谁摘的原则。同时严格执行“三不伤害”制度。

S 4

MES 维护组安全管理制度

4.1

上岗穿工作服,下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

4.2

每日点检机房,注意防火、防漏雨。

4.3

每日点检机房,检测服务器状态、UPS 状态、网络设备工作状态。

4.4

严谨无关人员进入机房,外来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机房要做好登记。

4.5

机房内严禁抽烟、喝水、吃食物、做运动。

4.6

机房内严禁堆放杂物,更不可堆放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

4.7 工作室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禁止吸烟。

电教室应用系统维护组和管理组安全管理制度

5.1

上岗穿工作服,下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

5.2

每天下班,关闭计算机、饮水机、打印机,关好门窗(由值日生检查饮水机、打印机电源是否关闭,检查门窗是否关闭)。

5.3

定期检查工作室电路、插排等电源设备使用状况,发现隐患,马上报告更换。

5.4

禁止在工作室内吸烟。

5.5

禁止在工作室内存放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

5.6

掌握消防器材的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

终端维护组安全管理制度

6.1

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严格按照终端维护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坚决杜绝违章违纪现象的发生。

6.2

认真学习事故通报,吸取教训,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6.3

每天下班关闭工作室计算机,室内杜绝使用大功率电气设备,严禁在室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6.4

到生产现场维护终端时,必须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装置)。

6.5

各管理信息站对所管辖区域内的设备间定期进行隐患排查,不允许私自接电,遇有临时停电及雷电天气应提前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6.6

严格按要求记录安全工作日志。

6.7

对漏电、火灾、水患等事故必须有相对的应急方案。

6.8

正确、熟练掌握消防安全器材的使用方法。

软件开发一组安全管理制度

7.1

上岗穿工作服。

7.2

下班关闭计算机、打印机,关好门窗。

7.3

定期检查工作室及机房电路、插排等电源设备使用状况,及时发现隐患。

7.4

禁止在工作室内吸烟,禁止使用大功率生活用电设备。

7.5

定期巡检机房,注意防火、防漏水。

7.6

定期巡检机房设备,检测服务器状态、机房温度,湿度、网络设备工作状态。

7.7

严谨无关人员进入机房、外来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机房要做好登记。

7.8

机房严禁抽烟、喝水、吃食物、做运动。

7.9

机房内设备周围严禁堆放杂物,更不可堆放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

7.10 掌握消防器材的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

软件开发二组安全管理制度

8.1 上岗穿工作服,下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

8.2

每天下班,关闭计算机、饮水机、打印机,关好门窗(由值日生检查饮水机、打印机电源是否关闭,检查门窗是否关闭)。

8.3

定期检查办公室电路、插排等电源设备使用状况,发现隐患,马上报告更换。

8.4

禁止在工作室内吸烟。

8.5

禁止在工作室内存放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

8.6

7.康复科安全防护制度 篇七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颈腰椎病,健康教育

当今中国,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人类健康面临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威协正在日益增加, 糖尿病发病率和糖尿病并发颈腰椎骨关节慢性疾病数量急剧上升, 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糖尿病并发颈腰椎骨关节慢性病变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但可能与内分泌骨代谢紊乱引起骨质疏松有密切相关, 糖尿病并发颈腰椎病骨关节慢性病变报道较少, 为探讨其患者经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最佳的护理防护工作方法的干预效果。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病人103例糖尿病并发颈腰椎病患者,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资料

选取该科收治病人103例, 其中男性38例, 占36.90%, 女性65例, 占63.10%, 年龄最小43岁, 最大84岁。住院前有糖尿病史92例, 占89.32%, 新发现病人11例, 占10.68%。糖尿病并发单纯腰椎骨关节病变55例, 占53.40%。糖尿病并发颈椎病变22例, 占21.40%, 糖尿病并发颈腰椎病变26例, 占25.20%。103例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78例, 占75.72%。

2 方法与措施

对住院所有患者采取颈椎间盘, 腰椎间盘CT片检查和骨密度检测确诊, 连续2天监测5点血糖。仔细询问病史、家族史, 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腹围, 计算BMI, 生化检查血脂, 肝肾功能。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颈椎病变, 腰椎病变诊治临床路径为标准。对已确诊病例, 除按常规临床路径治疗外, 医护人员一对一进行健康教育宣教, 发放宣传资料, 建立完善的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体系。由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组成团队, 进行教育, 目的是使病人认识和掌握疾病的自然进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糖尿病的危害;如何防治急性并发症;个体化治疗的目标;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饮食计划;规律运动和运动处方;饮食、运动与口服药、胰岛素治疗及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技术。自我血糖监测和尿糖、尿酮监测, 血糖测定结果的意义和应采取的相应干预措施。掌握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具体操作技巧和发生特殊情况如疾病、低血糖反应的识别能力和应急处理, 自我血糖监测是用以了解血糖控制水平和波动情况, 是调整血糖达标的重要措施, 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 是指导用药和药物剂量调整的重要依据。

3 结果

该组研究与内科常规治疗组比较, 治疗组血糖达标率达84.00%, 对照组达64.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住院平均天数24 d, 对照组平均天数35 d, 疗程明显, 缩短11 d, P<0.05, 临床治疗率, 知晓率, 血糖达标率优于对照组。

住院病人经过规范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 每个患者基本掌握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从生活起居、饮食控制、合理用膳、适度运动、自我管理、自我血糖、尿糖、尿酮监测, 血糖达标水平、低血糖识别能力, 常用药物的使用剂型与剂量的调整, 血糖检测, 胰岛素使用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出院病人的满意度近100.00%, 血糖水平达标率84.00%。

4 结论

康复科住院病人年龄较大, 患者除了患腰椎、颈椎骨关节病变外, 同时合并有复杂多种内科基础疾病, 临床上除了常规治疗本科疾病外, 医护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内科基础知识, 综合处置相关疾病。所以,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极为重要, 经验总结, 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不到位, 血糖难以控制, 将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血糖不达标, 高糖血症会加重多种糖尿病并发症。而糖尿病能健康教育是繁琐而又重要的工作, 又是防治糖尿病的主要核心。健康教育是以患者的健康康复为中心, 对患者实施有效的身心健康, 精神状态, 疾病了解, 生活膳食, 行为干预社会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教育。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所有住院糖尿病人经团队和管理体系健康教育后, 有效地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血糖监测水平, 药物使用与调整的技巧, 改变生活方式、合理膳食, 有氧运动, 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提高治疗率、知晓率, 有效地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 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 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魏强.我国糖尿病健康管理开启新篇[J].糖尿病新世界, 2009 (2) :66-67.

8.康复科安全防护制度 篇八

【摘要】目的 研究神经康复科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132例留置胃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非计划拔管原因,并提出护理方法。结果 在132例患者中,共有12例患者存在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发生率为9.09%。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包括带管患者有不舒适感、意识不清、知识缺乏、未及时给予风险评估、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材料因素以上几项因素。结论 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临床中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神经康复科;非计划拔管;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741. 0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11-01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重点国卫办函【2013】544号

留置胃管鼻饲饮食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无法经口摄入营养物质,可通过鼻饲的方式,使患者摄入身体所需的营养,确保机体功能与结构无异常,对患者身体的康复可起到促进作用[1]。不过在这期间,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非計划拔管的出现,对营养供给产生较大影响,增加了再次插管率,甚至可能出现医源性损伤,导致患者痛苦增加,不利于疾病的治疗[2]。为此,必须找出非计划拔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本文主要分析神经康复科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2例病例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132例留置胃管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8例,女性64例,年龄在21至75岁间,平均年龄(56.59±7.63)岁。

1.2 一般方法

由医护人员记录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原因,并观察患者病情,分析非计划拔管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

2 结果

经研究了解到,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包括带管患者有不舒适感、意识不清、知识缺乏、未及时给予风险评估、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材料因素以上几项因素。在本次研究中,共有12例患者存在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发生率为9.09%。

3 讨论

所谓非计划拔管,指的就是没有经医护人员同意或者导管滑脱,导管意外拔出的情况,导致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临床中对其也十分重视。留置胃管所针对的对象为无法经口进食病例,经胃管将食物摄入,可确保患者体内营养足够,经胃肠减压,能够将胃肠中存在的液体、气体引流出来,便于使胃肠道压力降低,促使肠壁血液供应得以改善,对胃肠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3]。非计划拔管发生后,一般需重新将胃管插入,可能会导致鼻粘膜受到伤害,且难以确保摆放位置的准确性,不利于疾病的治疗[4]。

3.1 非计划拔管产生的原因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了解到,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包括带管患者有不舒适感、意识不清、知识缺乏、未及时给予风险评估、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材料因素以上几项因素。

①意识不清。有研究资料表明,在非计划性拔管病例中,夜间拔管率要高于白天,夜间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较低,二氧化碳潴留、肺泡通气不足,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烦躁、头痛等症状,在这期间易发生非计划拔管。

②不舒适感。一般而言,留置胃管会致使胃部、食管、咽部、鼻部等受到刺激,且被管道束缚后,患者被迫卧床,极易产生不适感,例如恶心呕吐、咽部肿胀、咽后异物感等。

③知识缺乏。患者因对胃管留置知识缺乏了解,因此,与医护人员间的配合性较差。

④未及时给予风险评估。胃管插管前,需及时给予风险评估,对于存在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的病例,则需考虑到其病情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若未进行评估,则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对于清醒患者而言,患者可能会选择自行拔管的情况,护理人员若不够引起重视,也易导致非计划拔管[5]。

⑤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患者在留置胃管过程中,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这就会因打喷嚏、活动、翻身等出现意外滑脱的情况。

⑥材料因素。若胃管材料为普通胶塑材料,说明该胃管材质坚硬,会降低置管的舒适度,导致患者产生抗拒行为。

3.2 护理方法

①实现护理程序规范化。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护理人员需根据相应制度给予护理干预,告知患者在这一期间的注意事项,夜间值班护理人员更要注意巡查病房。

②加强护患沟通。给予抢救措施后,如果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则需告知其出现该症状的原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并采取措施减轻不适症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有利于让患者对留置胃管目的更加了解。

③提高患者配合度。部分患者因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难以配合插管,护理人员要讲述插管的重要性,提高患者配合度。对于意识清楚的病例,可指导其作吞咽工作,当存在恶心呕吐症状后,能够使不适感减轻,有利于提高患者配合度。

④评估插管的相关风险因素。胃管插管前,需及时给予风险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若未进行评估,则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⑤强化宣传教育。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在置管之前,可以向患者讲述配合技巧,在带管期间,需告知患者带管后可能会出现的不适症状,当其发生不适症状后,要及时处理,使症状得以缓解。针对治疗依从性较差的病例,需请主治医生告知患者留置管道的作用,并告知其自行拔管指针的危害,让患者能够接受治疗。

⑥合理选择胃管类型。在胃管选择中,要选择材质硬度适中的胃管,胃管不可过于坚硬,否则会增加患者不舒适感。

综上所述,非计划拔管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通过积极采取措施,给予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对留置胃管更加了解,能够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清,刘燕飞,吴少珠.35例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3(23):143-144.

[2]汪慧.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16):2039-2040.

[3]孔晓梅,关金凤,张丽娜等.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9):3724-3727.

[4]李加平,刘瑞洁,沈芳,许文.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78例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4(22):2706-2708.

9.机电科副科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篇九

1、积极配合机电科科长开展机电、运输管理等工作,保证其符合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2、按照分工要求,在分工范围内完成或组织完成相应的工作。

3、按照分工要求及时组织进行机电、运输管理检查,发现煤矿使用的设备、安全设施不符合有关规定时,机电科副科长要立即组织整改。

4、发现有关人员不适宜担任相关岗位的工作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5、机电科科长未在岗位时,机电科副科长应根据安排承担科长职责,保证相关工作的连续性。

6、按照分工要求,及时制定规程、措施,保证其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7、及时向机电科科长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10.康复科康复设备功能与介绍 篇十

(第一个)康复科即将成立了,在这里真的非常感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到东北最大的康复中心——辽宁省医大二院滑翔分院学习的机会,又购进了先进的康复设备,为康复科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随着康复医学日益为社会所重视。作为新兴科室的康复科也迅速发展起来,据我所知,周边的各大医院,像中心医院、石化医院都在尝试酝酿创建康复科。而我们医院却走在他们前面,成为屈指可数拥有康复科的医院。这都归功于我们医院领导正确而长远的规划。现在由我代表康复科为大家做康复设备的介绍。

在介绍康复设备之前先让大家了解一下脑血管康复治疗的作用与疗效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其致残率高达70-80%,生存的病人一般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偏瘫、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症状、心理障碍及吞咽困难等后遗症,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

目前,经过手术药物治疗,患者病死率可以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却居高不下。现在医学认为在增加药物治疗同时,还应积极进行偏瘫功能的训练,即康复治疗。脑血管病后肢体功能恢复最佳时间在发病后1个月以内,2-3个月仍有明显恢复,多数患者在3-6个月达平台期,故一般把发病6个月以上者称为后遗症期。根据病人疾病发生障碍的部位和程度,首先进行综合康复评定,设计适合患者的个性康复治疗方案,协调地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如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指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等。作业疗法,作业疗法是运用有 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大致可分为卧床期、离床期和步行期3个阶段,后两个阶段又称功能康复期。康复治疗目的是防止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病人卧床1-2个月后,可产生肌肉萎缩、关节强直、骨质疏松、直立性低血压和精神障碍等,故卧床期要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变换体位,保持良肢位,预防感染,给予适当心理治疗并预防抑郁症或神经衰弱。发病2周后病情逐渐稳定,即进入离床期,应进行坐位、平衡、起立、言语、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步行期可应用减重步行训练器、平衡杠等进行步行训练,很多患者对康复知识了解不多,认为是可有可无或只有待患者神志清醒,能够起坐、进食后,才能开始康复,其实,偏瘫的康复宜尽早开始,早期康复治疗具有预防压疮,避免或减少今后痉挛的发生,消除“废用综合征”出现的可能,可以为以后的全面功能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来说脑梗塞发病后2~3天,脑出血可稍推迟至7~10天左右,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的同时,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对患者进行早期、科学、合理的床边康复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资料报道,脑血管病人经康复后,第一年末约60%可以达到日常生活自理,20%只有在复杂活动时需要帮助,15%需要较多帮助,只有5%需要全部帮助。在工作年龄的病人,约30%在病后第一年末可以恢复工作,康复的作用与疗效己得到科学证明并被世界各国学者所公认。经过康复治疗的脑血管病人,可以降低致残率,防止并发症,预防关节挛缩、变形,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我到华翔进修的时候,就和我的老师治疗了一位二十三岁的脑出血患者,他是东北大学在读的研究生,放假时和 同学聚会喝了三瓶啤酒,第二天就因脑出血,住院做了开颅手术,半月后到康复科治疗,来时左眼已失明,左上肢、左下肢肌力二级,经过半年的系统康复治疗,除左眼失明外,生活已经能够自理。可见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介绍我课的康复设备。

(下一张)首先介绍的是减重步行训练器它是脑血管病疾病康复的主要设备,不但是我们康复科最重要的设备,也是抚顺市目前唯一台减重步行训练器。它由龙门吊、气泵、跑步机、悬吊背心,心率监测器组成。

脑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而 减重步行训练装置通过人工操作用气压选择性地将人体向上悬吊,减轻了步行时下肢的负重和相关肌群的收缩负荷,传送带的强迫性运动使髋关节被动过伸,对支撑末期髋关节屈肌有拉紧作用,而这一牵拉会提高髋部屈肌的收缩,使肢体向前摆动,并促进患侧抗重力肌的活动,提高患侧负重能力。支撑末期对腓肠肌的牵拉可增加踝关节跖屈,增加地面的推进力。

同时减重训练可解决患肢无力问题,使肌力2级的患者能提前进行步行训练。大量的重复训练可看作一种强制性使用,传送带不断向后运动,强迫患者迈步,强化下肢的运动任务,如果这种强制达到一定时程、频率和强度,可防止发生肌肉废用及萎缩。

通过吊带保护确保了患者在平衡及步行训练时的安全性,减轻了患者因为心情紧张而使肢体痉挛加重,有效地避免早期训练所导致的误用综合征。

传统运动疗法强调的是对下肢各关节分离运动的诱发,它是对步行中迈步、平衡、重心转移等的分解、单独训练,偏瘫侧肢体不能足够负重而更多依赖健侧肢体负重,表现为患侧单肢支撑期明显缩短,而健侧肢体支撑期显著延长,影响了步行中动能和位能转换,使步态变得间断而不平滑,增加了 能量消耗和摔倒的危险。(大家想一想平时看到的脑卒中患者步行患肢好像画圈,就是这个道理)

减重步行训练比传统康复治疗更有助于促进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减重步行训练将负重、迈步、平衡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正常步态模式的建立,缓解了因早期负重行走出现异常的下肢伸肌共同运动模式。在姿势控制的同时,训练平衡、协调和步态有助于肌张力降低,早期反复的完整步态练习可使躯干肌得到锻炼,减重步行训练为患者提供安全治疗环境,消除恐惧感,扩大患者的活动范围,并获得下肢功能的最大恢复,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换下张)现在大家看到这张蓝色的大床叫电动起立床

电动起立床主要针对下肢肌力0-1级的患者,通过将患者固定于床上,在电动控制下任意改变其体位,角度可在0-90度之间任意选择。

电动起立床主要治疗瘫痪病人(截瘫、偏瘫、四肢瘫)由于体能减弱,瘫痪肢体主动运动不足及肌张力异常而长期卧床,从而引起全身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体位性低血压等多种并发症。起立床训练可以帮助病人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脊柱、骨盆及下肢的应力负荷,是促进病人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

(换下张)它的治疗作用归纳为三点是

第一提高下肢肌力,适当的方案可促使患者尽早站立,提高有效率。

第二对重症颅脑外伤、中风患者中神智不清甚至为植物人状态的,通过电动直立床训练还有促醒作用,恢复神智。

第三点改善多系统功能。

针对第三点具体改善的功能有:

①、预防骨质疏松,防止病理性骨折发生

②、预防压疮

③、增加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

④、改善血液循环功能

⑤、改善肾功能、促进排尿通畅

⑥、改善消化功能

⑦、改善长期卧床者站立后的眩晕感

(下一张)这个我想大家都认识,它叫平衡杠,它的主要用途是:

(1)站立训练。帮助已完成坐位平衡训练的患者,从座位上站立起来,训练立位平衡和直立感觉,提高站立功能。

(2)步行训练。用于所有步行功能障碍者,如偏瘫、截瘫和其他下肢麻痹患者,类风湿、下肢骨折、外伤等下肢疼痛者,以及步态失调患者者

(3)肌力训练。利用平行杠做身体上举运动,可以训练拄拐杖步行所需要的背阔肌、上肢伸肌肌力。也可用于步行所需臀中肌、腰方肌肌力的训练。

(4)关节活动度训练。下肢骨折、偏瘫等患者,手握住平行杠,前后左右摆动患侧下肢,做保持或增大髋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下一张)它叫站立架,它的治疗用途和平衡杠很相似,用于站立训练。都是适用于偏瘫等站立功能障碍者。不同的是可以用固定装置对人体加以固定,使其稳定保持在站立位。对多数患者,应长期坚持使用站立架,一般需每天使用一定的次数和时间。可以预防、改善并发症,如骨质疏松、压疮、心肺功能降低、泌尿系感染以及心理障碍等。

(下一张)这个像柜子一样的是OT(作业疗法)综合训练台

它的组件有立式套圈、木棍插板、几何图形插板、弧形分指板、上肢协调功能器(手指)、上螺丝、上螺母、动物图形插板、模拟工具、卧式套圈共十 件。

它的用途是改善手指功能,提高手眼协调功能提高患者感知及大脑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并能训练上肢稳定性、协调性提高上肢活动能力。(下一张)它叫做辅助步行训练器

它的主要用途是患者进行步行训练的辅助用具,能增加上肢支撑的面积,提高辅助步行的效果,适用于神经、骨关节系统疾病患者室内外进行步行训练。

(下一张)它叫磁控阻尼康复车

它主要适用于偏瘫、下肢功能障碍等需要作康复锻炼的患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老化、压疮,防止肢体功能进一步丧失。并有效增强肢体的协调能力及肌肉力量,促进坐立、站立、以及行走能力的提高。

关于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设备就到这里,下面介绍的是治疗骨关节疾病的设备。

(换下张)这四个先进的设备,它们是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器,它们的作用是通过关节的被动运动可以防止关节强直,关节挛缩,关节黏连。促进关节组织迅速恢复的功能。

它们主要适用于:1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2肌肉、肌腱、韧带、神经的术后康复训练。主要特点是:

1、手动遥控,操作简便,带有存储个人治疗数据的记忆芯片以及同步监控器。

2、设有超负荷自动反转的安全功能(力矩控制),机器运行时遇到异常阻力能自动反转,动作时的力矩大小可任意设定,确保病人使用安全。(下一张)这个叫多功能电脑治疗仪,它的主要作用:它能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加速组织的生长修复,镇痛,降低肌张力,解除肌痉挛。广泛应用于康复理疗科、骨伤科。

(下一张)这两个设备分别是DYY-5微电脑多维腰椎治疗机、DYJ-3微电脑多功能颈椎治疗仪

(下一张)腰椎治疗仪和颈椎牵引治疗仪临床治疗腰脱和颈椎病,已经多年了,效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我们这次引进的这两台设备DYY-5微电脑多维腰椎治疗机、DYJ-3微电脑多功能颈椎治疗仪,用计算机控制牵引力,具有力值补偿功能,数值更加准确。在做腰椎、颈椎牵引的同时,又增加了通过磁、热效应,脉冲刺激和中药透入进行辅助治疗,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节中枢神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止痛的最佳的疗效。而且还配备患者急停开关,由患者自己控制,感到不适时按此开关,设备复位。

与神经康复相比较,骨科康复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果明显的优势。我们康复科也可以开展这方面的治疗。

11.康复科安全防护制度 篇十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康复科医护人员38人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人,女性36人,医生7人,护士26人,技师5人,年龄在23~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8±6.7)岁;本科及以上学历者28例,大专及以下学历者10例;具有初级职称者11人,具有中级职称者7人,具有高级职称者11人;工作年限在8年及以上者29人,工作年限在8年以下者9人,30岁以上25人,30岁以下13人。对所有的观察对象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查,第一阶段是2014年10月,对康复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基线调查与监测;第二阶段是在手卫生行为干预实施3个月后进行调查和手卫生质量监测。

1.2 研究方法

对康复科38名医护人员实施手卫生行为干预,分析干预前、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由特定的人员隐蔽观察每位研究对象的相关情况,确保观察对象不受干扰。每一位对象均观察2小时,时间选择在工作日的上午8~12时,评估观察对象是否符合手卫生合格标准《医疗机构手卫生规范》的相关规定:六步洗手法,每次洗手时间≥15s,使用一次性的纸巾或感受器进行干手。记录观察对象应该洗手或卫生消毒次数(记为标准手卫生次数),同时记录实际洗手次数,统计手卫生执行率,然后计算医护人员平均的执行率,并对职称、工作年限、教育程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手卫生执行率=实际手卫生次数/标准手卫生次数×100%。

1.3 手卫生行为干预方法

手卫生行为干预方法的干预措施从个体到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设计,来加强手部卫生行为。①加大改善设施的投入,对原有的洗手条件进行了改进,将原有的一般洗手液改为含护肤成分的洗手液,将原有普通水龙头改为脚踏式洗手池,在洗手处添置了自动干手器。②明确洗手指征: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黏膜、伤口或破损皮肤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前后以及穿脱隔离衣前后。③反复宣传和定期培训,开展手卫生知识的讲座,对六步洗手法进行现场培训,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意识。④建立完善的手卫生监督管理机制,科内设立手卫生监督小组,每隔一段时间对本科室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规范进行抽考,并将考核成绩与本月绩效挂钩,对检测手卫生不达标者及时分析原因,予以指正。⑤通过评奖加强认知程度,并对不符合手卫生标准的医护人员进行惩罚,使奖罚制度共同发挥作用。

1.4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康复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比较;(2)康复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考核结果比较;(3)不同因素对手卫生执行率影响的分析,包括教育程度、职称、工作年限、工作性质和年龄。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的双人双录入,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康复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比较

对康复科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率进行比较发现,干预前康复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为35.0%,而干预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为63.8%,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康复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考核结果比较

对康复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实施培训后康复科医护人员对洗手指征及注意事项以及六步洗手法的理论知晓率高于实施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培训前、后康复科医护人员对手消毒指征及消毒方法方面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因素对手卫生执行率影响的分析,见表3。

3 讨论

手卫生在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成本-效益较高,但当前其依从性较低,从而影响手卫生的效果[5]。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的意识强于预防交叉感染,护士的手卫生执行率好于其他人员[6]。医生的手作为医院感染病原体传播的重要媒介,却并未完全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大多数医生在接触患者后洗手,而在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较低[7]。另一方面手卫生的执行率还受到科室和工作负荷的影响,工作越繁忙、操作越多的科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越低。张丽英等[8]通过规范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方法,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降低了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陈莲芳等[9]的研究发现,集束化手卫生行为干预能提高MICU医护人员的手消毒依从性。此外,当前手卫生的执行率还存在科室间的差异,ICU、小儿科等重点科室的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较高,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较低。而康复科作为一个侵入性操作较少的科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率的发生率较高。徐云霞等[10]调查了康复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发现,在5240例康复科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有325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6.2%。因此提高康复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有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研究发现,对康复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实施培训后康复科医护人员对洗手指征及注意事项以及六步洗手法的理论知晓率高于实施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对康复科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进行干预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为63.8%,高于实施干预前的手卫生执行率35.0%,说明手卫生行为干预对提高康复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具有较好的效果。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原因有关:①手卫生的相关设施更加完善和人性化,提高了医护人员洗手的积极性;②通过培训和现场演练,更加增强了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③将手卫生执行率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实行奖惩制度,更好地激励了该措施在本科室的落实,真正做到从知信行三方面的认知行为促进措施[11,12]。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的手卫生执行率高于大专及以下者,中级及以上职称者的手卫生执行率高于初级职称者,工作年限在8年以上者的手卫生执行率高于工作年限在8年以下者,护士的手卫生执行率高于医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以后的手卫生指导、督查、考核以及培训等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这些人群,从而进一步提高手卫生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手卫生行为干预可以提高康复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宋丹.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01):53-55.

[2]张孝英,杨俐.综合干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09):1274-1275.

[3]Lohiniva AL,Bassim H,Hafez S,et al.Determinants of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in Egypt:building blocks for a communication strategy[J].East Mediterr Health J,2015,21(9):665-670.

[4]韩英.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效果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08):898-900.

[5]Skodova M,Gimeno-Benitez A,Martinez-Redondo E,et al.Hand hygiene technique quality evaluation in nursing and medicine students of two academic courses[J].Rev Lat Am Enfermagem,2015,23(4):708-717.

[6]黄梅,李蓉琼.干预措施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华西医学,2010,25(07):1375-1376.

[7]Rodriguez V,Giuffre C,Villa S,et al.A multimodal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hand hygiene in ICUs in Buenos Aires,Argentina:a stepped wedge trial[J].Int J Qual Health Care,2015,27(5):405-411.

[8]张丽英,沈彩燕.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率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630-3631.

[9]陈莲芳,谢配云,林真凤,等.集束化手卫生行为干预对医护人员手消毒依从性的效果[J].现代医院,2013,13(11):103-105.

[10]徐云霞,周泉,朱静芳,等.康复科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9):4826-4827.

[11]李楠,轧春妹.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1):11-13.

12.康复科简介 篇十二

范县中医院创建于1996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和急救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为实施跨越式发展,新建占地142亩、建筑面积84000平米的现代化新院区已拔地而起。我院坚持“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医院宗旨,逐步走出一条以“管理促发展、文化塑形象、专科创品牌、科研求创新、继承弘国粹、服务惠民生”的发展之路、医院先后获得“河南省卫生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河南省重点中医院” 等多项荣誉称号。

范县中医院康复科坚持“以病人为 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奋进,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狠抓医疗质量和优质服务,开展以“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为 内容的技术大练兵竞赛活动,有效促进了科室业务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病区环境安静优雅,医生护士热情周到,康复治疗场地宽敞舒适,患者可在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愉快地接受医生护士的治疗。

康复科建立一条“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减少脑血管意外所导致的残疾,对临床常见的颈、肩、腰、腿痛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使用中药外洗、针灸、推拿等传统的康复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老年病、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强调个性化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功能的评定和结果的分析,有目的地设计治疗方案。在科主任焦金保的带领下,康复科开展的椎间盘微创介入联合消融术是利用近年来国际微创介入先进技术,CT精确引导定位,根据病情强强联合,利用穿刺技术到达突出椎间盘髓核,利用臭氧溶解髓核、射频修补破裂的纤维环、消除无菌性炎症,治疗整个过程只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CT精确引导、准确定位、(不开刀)仅有穿刺针眼、痛苦小、瞬间解除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走路、康复快、治疗彻底、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在微创介入联合消融术后独创了一套科学的康复训练法,充分应用于临床,预防了疾病的复发,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填补了本地区技术空白,在濮阳市“建功十二五技术创新竞赛活动中”被濮阳市总工会、濮阳市科技局、濮阳市财政局、濮阳市人社局、濮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评审组评审,我院康复科开展的“椎间盘微创介入联合消融术”荣获“濮阳市百项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被认定为“濮阳市职工先进技术操作法”;该技术于2013年6月已被濮阳市科协推荐为河南省科普成果奖;2008年康复科被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河南省重点建设专科”;2012年12月康复科被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河南省中医特色建设专科”!2013年2月我院康复科已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请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

范县中医院康复科由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医专业组成,我们的团队精神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竞声华的实干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由于科室团结协作、改革创新,各项工作成绩突出,科室分别被评为县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和院先进科室、护 理工作先进集体,科室主任焦金保同志2010、2011年被评为范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及濮阳市医德先进个人,科室在去年四个季度开展的病人满意度调查中,病人满意度均达98%以上!

椎间盘微创介入疗法图片

站立训练

起坐训练

作业疗法训练

肢体肌力训练

13.康复科工作总结 篇十三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全体医务人员在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今年取得了相对可喜的成绩:全年业务总收入**元,比20**年**元增加**元,增长率为23%。其中中药收入**元,比20**年**增加**元,增长率为29.3%。业务净收入**元,比20**年**元增加**元,增长率为20.4%。入院总人数1945人次,比20**年**59人增加386人次,增长率为25%。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长。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拓展了新技术及引进了新设备

为了进一步为广大患者服务水准,提高我科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在李院长及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科分别引进了如下新技术和设备:

1、引进新技术及开展新业务:

①、穴位注射疗法

②、放血疗法

③、火针疗法

2、引进新设备:

①、TDP神灯10台件

②、中药封包治疗仪2台件

二、业务上取得了新成果

①、迎双节暨庆祝“五、一二”护士节职工趣味运动会团体二等奖,单项优胜奖(20**-05)。

②、我科获得市级“青年文明号单位”称号。

③、我科室主任荣获市级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④、我科护士长荣获20**年优秀护士长。

⑤、我科毛长兴、郭喜治荣获十佳医生称号。

⑥、我科王娜获得十佳护士称号。

⑦、在20**针灸技能大赛中,科唐丽芳获得二等奖,雷雪琴、麻能连获得三等奖。

⑧、我科唐丽芳被评为灵台县第五届“皇甫谧杯”实用人才技能大赛“技术标兵”称号。

三、增强业务交流,落实安全生产工作

1、注重远程会诊服务平台交流:我科按照科室工作需求,多次向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进行业务交流,补充临床治疗的不足,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2、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科内定期召开会议,强调安全、质量、医护人员职责执行情况;每月两次安全、质量检查。配合医院完成安全生产大讨论任务。

3、加强科室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县局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医务人员私收费、乱收费及收受红包等现象。

四、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尚需进一步改进。如:(1)医疗质量尚有多项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如三级医师查房质量不高,分析水平有待提高,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等虽有制度,但落实欠缺。(2)创新意识不够,全科工作中“皇甫谧针灸精髓”技术未有效挖掘。(3)学习氛围不浓。全年虽有明确的业务学习等规划及制度,但执行中不够完全、彻底,未能够保质保量的开展,发表论文不多及质量不高。

六、今后工作的打算

在今后工作中,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充满新的希望,继续争取新的突破,业务量、业务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迈上新的台阶,力争有1-2项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初步临床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回首过去,在院党委、院领导的支持、关怀下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院领导的肯定,是收获的一年,在此我谨代表全科表示衷心的感谢!继往开来的2017年,在全科同志的殷切希翼中即将向我们走来,而我科全体医护人员也将在新的一年中,坚决拥护院领导,相信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再接再厉,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我们也深知今后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机遇和挑战,但我们也有百倍的信心以自尊、自省、自警、自励的精神,扎扎实实工作,加快我科的改革和建设的步伐,使业务水平、工作业绩迈上新的台阶,同时发扬优良作风,塑造良好医德、医风,搞好医患、医护关系,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业绩回报领导,回报医院,贡献我们的力量。

毛长兴、何

20**年-12月-23日

20**年康复科工作计划

按照医院确定的发展总体规划和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医院安全生产大主题,思想上始终保持与医院一致,积极抓好科室队伍建设及学科建设,搞好科内和谐,切实提高医疗护质量、科研技术水平,使科室整体有一个质的飞跃,推动科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医疗质量、科室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迈上新的台阶。

1)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医疗质量始终是我们临床工作的重点,提高医疗质量是我们未来一年的第一目标。

2)科室管理达到新的水平,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更加完善:科室管理是我们科室工作良好实施的重要保证。

3)争取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

4)服务态度进一步好转,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病人综合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科室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二、具体措施方案:

(一)以提高医疗质量为重心,以确保医疗安全为基线,强化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建设,为促进医院协调发展构建质量和安全保障系统。医疗质量是立院之本,医疗安全是医院生存的关键,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树立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理念,保证医疗行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要做到:一是强化职责意识、风险意识、科学严谨意识;二是健全医疗质量管理考评体系、护理管理体系;三是重点抓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严格执行、抓好医疗安全责任制度的严格执行;四是着重落实三基训练、医师定期考核、医疗质量定期讲评三项措施。要加强医疗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强化病案书写者自我检查、科室病案质量小组监控、病案室监控和病案管理委员会监控措施,注重细节,定期组织对有缺陷的病历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提高病历内涵质量;要规范医疗行为,严格执行诊疗常规、护理常规等技术操作规范,切实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二)积极实施战略规划,强化基础医疗业务建设,充分挖掘潜力,促进效益提升,全面提高科室综合实力,为推动医院快速发展增添后劲力量。拓展医疗业务。一是要拓展门诊业务。门诊部作为医院的门户与窗口,在吸引患者就医、引导患者消费、扩展医院业务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我院门诊现状,加强门诊部建设、实现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我们要把加强门诊工作、提高门诊量作为实现效益增长的首要任务,要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积极开展全程优质服务;二是要加快科室床位周转。要根据我科病人多、床位紧的实情,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院内资源,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三是控制药占比,争取达到35%以下。提高业务总收入的“含金量”。

(三)抓好队伍建设,提高科内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为推进医院持续发展强化组织保证。人才是医院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第一资源。要顺利推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一定要有好的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是我院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好技术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抓好科室医务人员在职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选送医生外出进修深造,引进一批高学历实用人才。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患者的健康权益。结合实际抓好以党纪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警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廉政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定期对门诊和住院病人开展患者满意度测评,及时收集社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严格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坚决杜绝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等现象。

(四)抓好学科建设,促进技术创新。医院的学科技术建设不仅代表着医院的水平和特色,同时也决定着医院的竞争力和形象。我们要从医院建设全局出发,从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增强紧迫感,把抓好学科专业技术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推动医疗技术创新。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技术创新、项目申报、学术论文撰写奖励制度,鼓励参加学术交流。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业务,拟每年开展临床科研技术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3篇。

(五)营造优秀的科室文化,打造专科品牌,为实现医院全面发展注入精神动力。科室文化是科室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科室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实现科室文化与医院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结合医院发展战略更新文化观念,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提炼既具仁济特色、又符合医院实际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服务理念;通过开展各项教育与宣传活动,大力弘扬“皇甫谧”医院精神、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强化人性化服务,把人文关怀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从每一个环节入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断完善沟通艺术,不断推出新的便民服务措施,尽可能给病人以更多的关怀;改变服务模式,改进服务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医院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树立医院新的形象。

三、工作中的困难:

1、八楼需要安装呼叫器:我科工作环境分为七、八楼两层,人流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八楼没有专用的护士平台,工作中常有不便,病人床头呼叫时需要七楼护士站通过电话将消息传送至八楼,为工作中增添了很多麻烦,有时会因消息传递不及时引来患者谩骂。对此建议医院在我科室八楼进行安装呼叫系统,有利于我科更好的开展工作,及时服务于患者。

2、科室需要更多的医护工作人员:我科本一直处于饱和状态,长期开放49张床位,住院病人常需排队等待住院。同时门诊病人络绎不绝,而我科工作性质以操作为主,同时我科负责二楼康复科门诊,但目前科室仅有医师6人,按摩师2人,护士13人,面对不断增加的工作量,我科相对人员匮乏,个人工作任务繁重,望医院根据我科具体情况,为我科新增医护工作人员。

3、需要进修学习,增加新业务:我科以针灸治疗为主,以小针刀治疗为特色。长期以来在周边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大多数病人熟知我们的治疗项目。对于一些老病号,难免会觉得我们工作没长进,没有新技术,同时就我科医生个人业务发展而言也需要不断提升,因此建议医院可以安排我科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增强科室业务实力为患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创造更大的医院影响力。

上一篇:可爱的小鸟暑假作文下一篇:凤凰古城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