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精选11篇)
1.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篇一
拉索幕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南京第一建设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葛群星
[摘要] 本文结合拉索幕墙的施工过程,对钢结构框架与拉索幕墙之间连接及玻璃安装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简要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 钢结构 拉索幕墙 玻璃安装 施工质量 控制要点
南京青奥体育公园项目市级体育中心拉索幕墙工程1.23万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6层,砼框架+钢结构,总高度为42米,幕墙高度为30.45米,幕墙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25年,抗震设防7度,防火设计建筑分类一级,幕墙防雷设计等级二类,幕墙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本次监理的范围包括体育馆立面的拉索玻璃幕墙。
该工程体育馆外周48根柱为直径78.5CM钢管柱外包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管柱芯注入C40混凝土至10.15米标高,有6跨从一层+0.00起钢管柱外斜至6层34.00米标高,其余42跨从二层5.400米标高起向上至6层34.00标高倾斜,倾斜夹角角度为75度,整个体育馆外形呈底口小上口大口杯型状,并且上口标高高度不等,本工程拉索玻璃幕墙,玻璃板块分格为矩形,为了增加工程的美观性,同时也为了玻璃更好的受力,驳接件选用球铰夹具,使玻璃和夹具形状更为统一,在风荷载作用时球铰结构的中心基本处于玻璃中心,使玻璃在挠度限值内产生自由变形,使玻璃应力大大降低,下面结合本工程拉索幕墙的施工过程,对该拉索结构的关键节点进行简述: 拉索耳板定位焊接
应控制预埋件、后植埋件材质质量,通过测量放线对竖、横向拉索耳板定位,对焊接质量、标高、角度位置进行验收,由于劲钢柱母材材质是Q345B,设计要求拉索耳板材质必须与母材相匹配,焊缝等级为一级,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超声波探伤自检检测,监理人员进行旁站,发现问题后进行整改,然后进行复查,监理经过施工方自检检测记录,上报给业主,由业主安排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再进行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抽检,抽检全数合格后,经监理部隐蔽验收后,方可进行防腐工序处理。竖、横拉索的布设
由于体育馆每跨跨矩及高度均不等,要求施工单位进行现场细致的统计、测算,按编号顺序下定单,该工程所有的拉索为不锈钢“坚朗”品牌,竖索直径为18MM,横索直径为20MM和18MM两种规格,体育馆主体部分采用拉索点式玻璃幕墙系统,拉索幕墙的荷载组合:自重+风荷载+地震荷载+温度荷载,系统采用水平鱼腹形双层索,竖向承重索+稳定索结构,水平索主要承受水平,竖向承重索主要承受点式幕墙自重,竖向后部稳定索主要起稳定结构工作,拉索进场后,监理人员开箱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出厂检测报告,同时要求随机抽取进行见证取样,由业主委托的资质检测单位进行复检,合格报告出具后,准许施工单位按照编号顺序安装调试,监理部组织人员进行验收。
3拉索撑杆及球形铰不锈钢夹具安装
首先应控制好撑杆各层标高,由于前索和后索呈鱼腹式形状,每跨中不锈钢撑杆长短不一,必须按照上下左右角度进行顺序 安装到位,监理人员现场核对,再进行撑杆前部的球形铰不锈钢夹具安装,并对夹具紧固件的检查验收。
4拉索的张拉控制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8.3.7及10.6.2规定和《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规定,拉索预拉力值需进行分批、多次张拉。每次张拉监理都必须旁站,并做好每次张拉的数值,确保每根索张拉到位。实际张拉施工时的室外温度为30度。第一次施加预拉力值为设计预拉力值的50%。
第二次施加预拉力值为设计预拉力值的80%。第三次施加预拉力值为设计预拉力值的100%。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结合本工程的特殊性,对拉索幕墙预拉力值进行分批、分次进行张拉。拉索张拉以索型控制为主、索力控制为辅,张拉时严格按照设计预张力表要求数值进行张拉。拉索张拉时,总的原则是先张拉竖向承重索,其次张拉水平索、最后张拉竖向稳定索。竖向索采用逐跨张拉的方式、水平索采用闭合层环形逐层张拉,非闭合层采用逐层逐跨张拉的形式
5排烟窗龙骨及连接件安装
1)、龙骨下料:根据测量放线尺寸,进行龙骨下料,并去除毛刺。下料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立柱安装:立柱安装时先将T形不锈钢连接耳板插入龙骨槽口,并根据设计要求的尺寸,在立柱上定位攻丝,并固定不锈钢螺钉与立柱连接牢靠。再将T形连接耳板与支撑杆头,通过不锈钢销钉连接。
3)、横梁安装:将横梁插芯端头攻入M6不锈钢螺钉,螺钉外露尺寸为15mm;在横梁前口开8x20mm的长圆孔;在横梁两端插入带螺钉的横梁插芯,将横梁推至立柱相应安装位置,通过长圆孔用螺丝刀将横梁插芯拨入立柱上相应开好的6.5直径的孔内,使插芯插接到位,最后在横梁前口采用5.5的不锈钢自攻钉,将横梁两端与相应的插芯连接。安装好后应检查横梁无松动和转动情况。
4)、不锈钢承重托条安装:每个有排烟窗部位相邻的玻璃均应采用承重托条对玻璃重量进行承托。6固定玻璃安装
1)、玻璃板块安装采用电动葫芦,配合吊装带和安装吸盘进行吊装,在玻璃板块安装连接的同时,采取保护装置,确保吊装安全,在确定玻璃板块安装牢固后再撤掉保护装置。
2)、玻璃试装及配重安装:大面积安装前应先进行试安装,试安装应根据受力形式不同的部位,分别选择相应位置进行试装。分别为有楼层位置、全跨拉索位置、全跨门位置、侧门位置、水平钢构位置等。玻璃试装前,先行测量相应分格的上部支撑杆标高值,并在支撑杆与竖向拉索连接位置的上、下部位做好记号,此为配重前标高值。玻璃安装并完全承重24h后,再次测量此部位的标高值,做好相应记录。将配重前与配重后同一位置的标高值进行比较分析,确定相应点的配重标高差值,作为后期大面积安装玻璃的撑杆标高调整值,防止出现玻璃安装后索伸长和变形问题。
3)、玻璃安装及注意事项: a、玻璃检查:
b、标高复查和支撑杆紧固: c、玻璃吊装及安全保障:
玻璃板块安装采用电动葫芦,配合吊装带和安装吸盘进行吊装。电动葫芦应可靠固定在主体结构上,电动葫芦及吊装带的结套承载能力不得小于1.5吨,每次只能吊装一块玻璃,且不得有其它附加承载。玻璃吊装时,下面不得站人,参与吊装人员应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并将安全带可靠固定在脚手架上。吊装时应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玻璃碰撞到脚手架等其它硬物而破碎。
d、成品保护:
安装完成的玻璃幕墙在面板上作醒目的标识,并派专人看守,防止成品被损坏。
7清洗注胶
玻璃板块横、竖向拼接胶缝采用硅酮密封胶,由于拉索结构幕墙是以较大变形来抵御反复正、负风压作用,因此选用合适的硅酮密封胶种类和宽度对于其水密性能、气密性能是非常重要的,选用不当就会导致胶缝被撕裂或者玻璃被挤压。
8清理施工垃圾,待验收
[结束语]由于本工程采用的幕墙形式为一种首创的全新拉索幕墙形式---环状曲面三向索网幕墙,其结构为非线性大变形结构,其节点处夹具也为其相适应的独创设计的夹具,幕墙的设计及施工均无经验可以参考,更无规范可以遵循,施工难度较大,尤其是幕墙的张拉成型,监理在施工过程中重点监督施工单位拉索耳板的测量放线及预埋件的放置准确度,要求施工单位在拉索张拉前进行施工阶段验算,确定具体拉索张拉操作流程,并经专项专家会议审批通过后方可施工。
本文简单论述实际施工中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同行们参考研究。随着近年来建筑业的突飞猛进,可以预期拉索幕墙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作为建设者的一员我们有义务促进这项工艺在实践中的研究、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2]《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3]《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 [4]《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8]《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
二零一四年八月一日
2.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篇二
1 工程简介
某工程即将动工建设, 总建筑面积为33414m2, 地上2层, 地下2层 (局部3层) 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场地东侧约5m为现有机关办公大楼, 地上7层, 局部8层, 地下1层, 条形基础, 基底埋深约4m;南侧约11m为居民楼, 地上4层, 西侧约22m为居民楼, 地上10层, 地下1层, 基底埋深约4m;北侧约28m为北京市地铁1号线, 底板埋深约11.3m。
2 施工工艺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2.1 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中所包括的质量控制工作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材料质量控制, 另一类则是施工机械控制。结合某工程施工实际, 在正式实施地下连续墙施工之前, 要先对施工中可能会用到的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验, 保证质量合格后再投入施工。此外, 施工前还要提前编制或设计出连续墙的施工厚度。该项工程施工前将连续墙的厚度设计为1200mm, 深度控制在24m及以上。关于施工设备的选择, 结合施工场地条件来分析, 最后选择了型号为BG25的旋挖钻机。施工前所编制的具体施工方案必须经过专家论证、施工监理方审批之后才可实施, 并且实施时要同步配置好施工机械, 做好施工机械的性能测试。
2.2 导墙施工阶段
按照以往施工经验, 在正式施工地下连续墙之前要先施工导墙。导墙的作用在于:它可用来确定工程基坑与沟槽的位置;它可作为挖槽标高测量、挖槽垂直度测量精度的保障, 这些测量工作都可参照导墙的施工标准来实施;导墙可对挖槽机械道起一定的支承作用, 支撑钢筋笼、锁口管等部件的重量与应力。这样看来, 在施工地下连续墙之前, 一定要先做好导墙的施工, 并严格控制、管理好导墙的施工质量。导墙施工时, 要先确定好施工位置, 然后再进行测量放线。测量放线需要借助全站仪和钢尺等工具。施工中, 如果导墙土方开挖工作已经完成, 接下来的下一道工序是复核连续墙的轴线位置, 尽量保证轴线所在位置的准确性, 防止其发生偏差或位移。导墙施工操作要严格遵循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 施工时尽量将导墙厚度设置得宽一点, 最好在地下连续墙设计厚度的基础上放宽40mm, 即1240mm, 然后采用φ12mm的钢筋材料和C30混凝土材料进行施工。
2.3 泥浆质量控制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中的成槽施工必须在泥浆护壁下进行, 这样有利于槽壁的防脱防落控制。另外, 由于槽内所存在泥浆会对槽壁产生一种静水压力, 用来抵抗槽壁带给它的土压力和水压力, 所以槽内有泥浆存在时, 槽壁发生剥落、倒塌现象的概率就很小, 这便起到了防止槽壁剥落、倒塌的目的。从泥浆的作用上来看, 其本身材料的质量对槽壁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中, 一定要严格做好槽内泥浆质量的控制。结合该项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 施工人员在成槽施工前对槽内泥浆的密度、稠度等进行了严格的检查, 得出泥浆密度为1.06~1.15/cm3, 稠度为25~30s, 这两个参数完全满足成槽施工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 在控制泥浆质量时要综合考虑到泥浆施工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要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做好环境的保护。
2.4 成槽施工阶段
成槽施工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 它决定着连续墙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实际施工时, 考虑到成槽施工会花费掉连续墙施工的大部分时间, 所以必须要采取措施尽量提高成槽的施工效率, 要尽可能的缩短成槽施工时间, 以免延误工期;要全面保障成槽施工质量, 以免其影响连续墙墙体结构的稳定性。
2.5 钢筋笼制作和吊装质量控制
钢筋笼的制作同样要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 制作时首先要对施工中需要用到的钢材进行质量检查, 检查方法是取样复试。随后, 在正式制作钢筋笼时, 要先做好技术交底, 明确钢筋笼的制作规范和制作要求, 按照制作要求来进行施工。钢筋笼的吊装同样要做好质量控制, 控制重点要放在钢筋笼的安装和固定上, 要做好吊装的安全防护工作, 保障吊笼过程的安全, 并检查吊放是否达到设计标高。
2.6 混凝土浇筑阶段
地下连续墙混凝土使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浇筑, 施工过程中, 安排专人进行混凝土浇筑记录, 混凝土浇筑前检测槽底沉渣厚度, 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由于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 在混凝土到达现场后, 按规定检查开盘鉴定等资料, 并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 坍落度设计值 (200±20) mm, 含气量设计值6%±1.5%, 测试入模温度, 进行试块制作, 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3 结语
地下连续墙施工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建筑施工技术, 因其施工特点影响, 它可适用于多种不同条件、不同形式的地基施工, 并且具有极好的防渗性, 能减小施工噪音, 保护施工环境。在本篇文章中, 笔者着重对地下连续墙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指出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应该从全局着手, 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采取一切有可能措施, 切实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不受损坏。
摘要:针对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问题, 本文结合某具体工程实例, 对工程中所应用到的地下连续墙壁的施工方法, 以及施工中需要做好严格控制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 指出地下连续墙施工必须做好施工准备阶段、导墙施工阶段、泥浆制备阶段以及成槽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阶段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控制要点,分析
参考文献
[1]孙立宝.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中若干问题探讨[J].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 2010 (02) .
[2]周刚.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 (下旬刊) , 2008 (04) .
3.桥梁桩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 篇三
【关键词】桥梁桩;施工要点;质量控制
1. 施工技术要点
1.1 护筒的埋设与质量控制。
1.1.1 护筒作用:(1)定位;(2)保护孔口;(3)保持泥浆水位(压力),防止坍孔;(4)桩顶标高控制;(5)防止钻孔过程中的沉渣。
1.1.2 护筒的埋设。根据地质情况的.一般分二种:一种直接打入,,他采用的是循环钻孔法(钻机施工方式)另一种是挖坑埋放法。主要根据地质条件进行选择决定。护筒施工:适当挖土1~2米后埋设。护筒采用比设计桩径大20~30cm的钢护筒(这里仅介绍钢护筒)。钢护筒,壁厚10mm,护筒定位时,以桩位中心为圆心,根据护筒半径在地面上定出护筒位置,护筒就位后,施加压力将护筒埋入约50cm。如压入有困难,可先将孔位处的土体挖出一部分,然后安放护筒埋入地下。陆上护筒埋放就位后,将护筒外侧用粘土回填压实,以防止护筒四周出现漏水现象,回填厚度约40-45cm,顶端高度高出(水面)地面0.3~0.5m筒位偏差不得大于20mm。水上作业时护筒的埋设高度应保证高出水面1.0m,外护筒埋深可埋入河床1m左右即可,或根据设计要求。
图1 护筒图1.1.3 深水桥梁桩一般采用双护筒埋设,其分为内外两层护筒,护筒由两个半圆定型制作,内护筒两个半圆一般采用铁丝连结,外护筒每个半圆由螺栓进行连接,每节护筒间采用法兰连接,其最底一节护筒采用钢板对底口进行加固以利于护筒的埋设,该种连接方法可保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护筒无法拔出时可将两个半圆的铁丝拉断而将护筒分半取出。
1.1.4 水域(深水)护筒设置,应严格注意平面位置、竖向倾斜和两节护筒的连接质量均需符合规范要求。沉人时可采用压重、振动、锤击并辅以筒内除土的方法。深水护筒施工如图1。
1.2 钻孔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1.2.1 护筒定位后应及时复核护筒的位置,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重合;回填土密实度,以防止钻孔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自然地面会因施工扰动发生变化,因此,为了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在桩架就位后应及时测量、复核桩机底梁的水平和桩机转盘平台与地面的高度并做记录,便于在成孔后依据钻杆在钻机上留出长度来检验成孔深度;初钻应先启动泥浆泵和转盘,让其空转一段时间后待泥浆输入一定数量后方可开始钻进,钻进过程中的接卸钻杆的动作应迅速、安全,避免停钻时间过长而增加孔底沉淀;钻进过程中应随时复核钻具长度和检查钻杆是否垂直;应根据不同地质层情况,调整钻进速度以有效防止塌孔、缩颈,经常复检查钻头直径。成孔时必须检测孔深、倾斜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应进行冲孔换浆调整泥浆的比重、稠度,应控制泥浆比重在1.1~1.3范围内,根据工程实际对泥浆的比重进行调整以达到满足后续施工要求。
1.2.2 为保证成孔的顺直、平滑,可用直径22cm的钢筋制成一端锥形的探孔器,探孔器直径与钻孔直径略小,其长度一般在5~8m,对成孔进行试探,以保证钢筋笼顺利放入孔内。
1.2.3 孔深、孔径以及其垂直度检查合格后则可在孔内投入1~2袋水泥后用钻锥冲击数次以使钻孔内泥浆、钻渣和水泥形成混合物,之后用掏渣筒进行掏渣,掏渣完成后则可在孔底注入泥浆比重在1.1~1.2的稀泥浆进行换浆,该过程应充分利用钻杆在原位进行第一次清孔,待测得孔底沉渣厚度小于50cm时则可进行钢筋笼安放,第二次清孔是在钢筋龙安放完成后用浇筑混凝土的导管进行,清孔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混凝土浇筑。
1.3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1.3.1 钢筋连接一般采用焊接,其中主筋搭接若采用单面焊,其搭接长度应为10d,若采用双面焊则其搭接长度为5d,并用箍紧固定以控制骨架间距,主筋与箍紧、架立筋间的接点可采用电弧焊等连接方法;其主筋一般不设置弯勾,以免影响导管;钢筋笼的内径就比导管接头处外经大100mm以上;因桥梁桩一般都要较大较长,故应每间隔2~3m设置加强箍筋。
1.3.2 钢筋笼的保护层可采用混凝土制成饼形保护块每隔2m左右在钢筋笼箍筋上用8mm钢筋穿一饼形保护块,并保证其均匀四周分布,便于在钢筋笼下放过程中由于饼形块的滚动而利于钢筋笼下放;钢筋笼吊装过程中应保证其竖直;钢筋笼节间的接头必须采用错位连接,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不应大于钢筋数量的50%,焊接时可采用帮条焊或搭接焊,并保证其上下两端钢筋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焊接长度应当满足规范要求。
1.4 混凝土的灌浇。清孔质量符合要求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灌浇采用导管法,导管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第二次清孔并保证孔底沉渣厚度不大干100mm;因桥桩混凝土灌浇量大,最好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灌浇,这样既可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和混凝土级配质量的一致性,同时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探测混凝土高度以及时提升导管,以保持导管适当埋深,并保证不产生混凝土浇筑中的断桩。
2. 桥梁桩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处理
2.1 埋入护筒过程中应保证护筒垂直,若发现偏斜,应及时纠正。随时检查桩杆的垂直度。护筒中心竖直线与桩中心线重合,允许误差为50MM。
2.2 保证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桥桩是保证桥梁安全的前提任何质量缺陷都将给桥梁工程的正常施用埋下安全隱患。一般桥梁桩的持力层为卵石层或岩基层,施工时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层。
2.3 钢筋笼上浮。钢筋笼沉入完毕后应及时校正钢筋的平面位置和钢筋标高,最后用钢管固定住钢筋笼以防止钢筋笼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或上浮,提升导管时应当保持导管的垂直,以防止将钢筋笼一起提上。
2.4 导管,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探测混凝土高度,及时提升导管,以保持导管适当埋深,以上因导管提升过快造成混凝土夹渣层。
2.5 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计算好混凝土的需求量,控制扩桩、缩桩的判断与处理。
3. 结束语
桩是桥梁工程的重要部位,其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桥梁的质量,桩工程隐蔽性以及施工中不可预见现象较多的特点,施工中随时可能出现影响成桩质量的情况。因此桥梁桩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程、规范组织施工,并根据施工中的经验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正确地处理,以确保证最终成桩质量。
参考文献
4.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篇四
王洪涛
【摘要】在中心城区采用明挖法修建地下通道,占地多、交通干扰大、地下管线拆迁量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但是用浅埋暗挖施工可以避免这些弊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单位、居民日常生活和出行的影响。浅埋暗挖地下通道施工中,如何控制工程质量,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目前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从工程监理的角度,并结合监理部对在建的地下通道施工的质量控制实践,阐述了浅埋暗挖法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地下通道,浅埋暗挖,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述
武汉地铁二号线洪山广场东区地下通道包括4条人行地下通道、2条汽车坡道、2条地下通廊。通道横穿广场环路,分布于主体结构基坑四周,为地下通道群。结构均为矩形框架结构,暗挖段最长达到64m,覆土厚度最小达到1.3m,最大为8m。摆在面前的困难有四点:一是地质条件复杂。通道暗挖部分处于(1)层杂填土及(2)层粉质粘土中,稳定性差,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塌方。二是工期紧张。由于管线拆迁原因,施工场地不能一次全部移交,需要根据拆迁进展分期移交,根据洪山广场东区地下空间综合配套工程总体工期要求,工期压力非常大。三是施工难度大。地下通道单体多,暗挖段平顶直墙结构与直墙拱结构交错结合,且拱形截面尺寸变化多。四是施工场地狭小,环境复杂。周边为省政府办公场所,沿线房屋密集,钢筋模板加工场、砂石材料堆场现场布设非常困难。沿线有给水、排水、电力、通讯、天燃气等十余条管线,需要在施工中加强保护,使得施工的难度增加。因此,通道的防坍塌控制沉降及其上方现有管线的安全防护是本工程的重点。
二、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通道结构形式:支护采用复合式衬砌,由钢格栅加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混凝土衬砌组成。首先对周围土体进行加固处理,采用双排小导管注浆加固技术、大管棚加固和大管棚交叉小导管加固,组成超前预支护体系。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防水层。初期支护厚350mm,由钢格栅拱架、钢拉杆、钢筋网和C25喷射砼联合组成。前后榀钢架间设Φ22纵向联结钢拉杆,环向间距0.5m。通道浅埋暗挖法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开挖循环进
尺,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十八字方针。暗挖部分的土体开挖采用CRD工法+正台阶开挖结合的开挖方式进行掘进。为保证通道临时中隔墙的稳定及安全,在中隔墙墙脚处打设双根锁脚锚管。开挖断面达到要求尺寸时初喷砼,然后出碴、打设锚管、安装格栅拱架并挂设钢筋网,按照设计要求分层喷设砼直到设计厚度,并完成拱顶初支回填注浆。
二次衬砌为C35防水钢筋混凝土,防水等级为P8。二次衬砌分底板砼和侧墙及拱顶砼两部分组织施工。全通道采用混凝土自防水+防水卷材辅助防水的措施。底板砼采用定型钢模板全幅灌注,二衬的施工根据通道的实际长度由洞内向外或由洞中间分段间隔向两边组织施工。防水层在初支和二衬之间,设计为柔性防水层。
(一)竖井开挖
洞口施工往往受到施工场地的限制,而且地下管线密集,施工机械难以发挥作用。因此采用竖井开挖洞口。竖井主要由竖井圈梁、注浆锚杆、格栅钢架、喷射混凝土等组成支护体系,采用倒挂井壁的支护形式,开挖一段就支护一段。竖井基坑人工分层开挖,每开挖到一榀深度,立即进行锚杆、格栅钢架和喷射混凝土的施工。
竖井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及场地平整→锁口圈梁施工→竖井提升设备安装→竖井土方开挖→格栅钢架、钢筋网、锚管及钢支撑施工→喷射混凝土→封底
(二)超前预支护
在浅埋软岩地段、自稳性差的软弱破碎围岩、断层破碎带、砂土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下,常会发生开挖面围岩失稳,或由于初期支护强度不能满足围岩稳定的要求,造成支护和开挖面前方塌方,应采用各种辅助技术如: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管棚、插板等超前支护技术使开挖施工作业面围岩保持稳定。
1、大管棚施工工艺
本工程大管棚采用非开挖水平导向跟管钻进方法施工。采用108钢管,壁厚6mm。钢管采用分段安装,两段之间用焊接,每段长4m~6m,环向间距0.3m。钢管上设注浆孔,孔径16mm,孔间距按20cm,呈梅花形布臵,钢管尾部2m不钻花孔,作为止浆段。通过灌注水泥浆加固软弱地层。
2、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
小导管注浆是喷锚暗挖隧道超前支护的一种措施。采用这种措施的地层,一般都很软弱或松散,如不采取措施,开挖时工作面极易坍塌。
本工程为减小通道开挖引起的水土流失,控制地面沉降,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配合管棚一同使用。超前小导管采用42mm无缝钢管制作,长度为2.5(下排)-4m(上排),壁厚3.25mm。小导管端头为 25°~30°的锥体,钻有 8mm孔眼。孔间距按20cm,呈梅花形布臵,钢管尾部40cm不钻花孔,端部套丝扣,作为止浆段。超前小导管下排一榀一环,上排四榀一环,环向间距0.3m,注浆材料为水泥-水玻璃浆液,加固直径0.5m。
3、“CRD”工法暗挖施工
地下通道暗挖段采用CRD工法(交叉中隔壁法)+正台阶留核心土的复合开挖方式施工;土方开挖采用风镐松动、人工开挖的方式,推车装渣运输至洞口,然后由竖井电动葫芦运出竖井倾倒在临时渣土堆放场。CRD工法+正台阶留核心土的复合开挖工法是在CD工法的基础上将左右洞室的开挖又采用正台阶留核心土的方法开挖上下导洞,并在上下洞室中间架设临时仰拱。洞身土方开挖进尺控制在0.5m,各洞室的纵向开挖步距控制为6m。开挖过程中通道的表面平整的允许最大超挖量为150mm,允许平均超挖量:拱部、墙及底板100mm,不允许欠挖。掌子面开挖后及时架设初支格栅钢架,挂网喷射C25混凝土(P6防水早强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掺速凝剂,尽早封闭成环。
4、二次衬砌
为保证衬砌施工质量与安全,在整个人行地道开挖掘进贯通之后采用模筑混凝土施作二次衬砌。二次衬砌采用仰拱超前拱墙的方式进行,采用钢筋骨架(现场绑扎)+组合钢模板+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拱顶进行回填注浆、拆除中隔墙及临时支护后施作防水层、架立模板并施作二次衬砌,在施工缝处安设遇水膨胀止水条。混凝土浇筑时,遵循“仰拱超前,墙拱整体砌筑”原则。
三、浅埋暗挖法施工中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一)通道开挖及初期支护
1、在开挖施工时,不得超循环进尺开挖,以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监测管理,并根据检测反馈结果调整循环进尺和台阶步距。
对于拱顶处于软弱地层的地段,管棚、小导管注浆等超前支护措施能有效地避免初期支护完成前的围岩塌方,必须严格控制管棚、小导管的角度、间距和注浆参数,确保其施工质量;开挖施工时,避免超、欠挖,控制开挖轮廓线的尺寸、中线、高程和内净空。
2、格栅钢架的安装质量决定了初期支护的受力条件及形位尺寸,需要逐榀控制其节点的焊接质量。焊缝须饱满,不得点焊。
3、加强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厚度;喷射混凝土按照先仰拱再拱墙,先底部再上部的原则进行。开挖完成后及时初喷封闭,对超挖部分在拱架上增设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回填,严禁回填砂袋。格栅钢架间的混凝土喷射作业中要特别掌握好喷射方向和喷射点对准钢筋的空间,尽量减少因受钢筋阻挡而形成的空洞,增强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层的密实度,提高其防水性能。
4、仰拱部位容易积水、造泥,喷射混凝土前必须清除松渣、泥浆,疏干积水,自下而上施喷,严禁带水喷射。
5、初期支护出现渗、漏的部位,采取初期支护背后回填注浆进行处理,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使初期支护表面无明显滴水或流水,避免在防水板背后形成水囊,影响二次衬砌的防水效果和受力状态。
(二)二次衬砌防水钢筋混凝土
1、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地下通道工程均采用防水混凝土、全封闭防水板、背后注浆等综合防水措施。在综合防水措施中,以混凝土自防水为主,要求混凝土的抗渗参数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这从材质及混凝土配合比上容易满足。但在施工工艺上却存在困难,首先是通道内施工条件恶劣,现浇筑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输送泵输送,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高达20cm,使得混凝土容易发生干缩裂纹;其次是施工缝、变形缝处为二次衬砌的薄弱环节,最容易漏水;再次是混凝土震捣困难,难以到达完全密实的条件。
2、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掺加高效减水剂、选择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坍落度至16cm以下,是防止二次衬砌混凝土裂
纹的首要技术措施。此外,引用附着式震捣器,也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防止混凝土渗水。
3、施工缝的处理除凿毛外,还加设了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条的敷设工艺要求高,粘贴基面必须平整,固定必须牢靠,应有一层砂浆层来封填止水条周围的凹槽和空隙。实际上这些要求均难以达到,特别是水平施工缝及环向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前铺一厚约5cm的砂浆层不易操作,加之砂浆层的收缩较大,致使施工缝处往往成为渗水的主要部位。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缝的处理及止水条的施工质量控制。
4、防水板的敷设质量重点在于纵横交点处、补疤等不能使用热合机的地方。对此,一方面要求不断开发粘结补贴的新材料、新工艺;另一方面还要求加强施工控制和进行逐一检查,对粘贴不牢靠处必须返工。目前所用防水板强度低、延展性差、易刺破,应积极研究解决。
5、由于透水管是软管,必须按一定的坡度安装平顺,以使其能起到顺畅排水的作用。
6、二次衬砌背后注浆是防水的最后一道防线,主要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注浆孔一般按设计要求预留,也应在集中漏水点、施工缝处加钻注浆孔,钻注浆孔时严禁穿透防水板。拱顶注浆管需设逆止网,防止浆液倒流。注浆压力控制在0.2MPa,以免压力过大损坏衬砌混凝土。
7、以上综合防水措施实施后,对于仍然存在的渗、漏水,还必须反复实施补充充填注浆或化学注浆等措施,最终达到设计防水标准后才能验收移交。
(三)监测监控要求
通道埋深浅,施工对周围扰动大,特别是地表沉降对地表路面行车以及道路两侧管线影响很大。为了减少施工影响,施工中必须进行施工监测工作,信息化施工;同时,监测信息能及时了解土体稳定情况、支护结构变形情况,及时修正施工参数及支护参数,切实保证施工安全。
监测监控应有具体的方案,明确监测的指标、频率和报警值。施工监测的主要指标是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净空收敛、支护结构变形、支护内力等。监测工作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布设监测断面,按要求的频率进行日常监测工作,对监测信息及时分析整理,指导施工。开始施工前
在现场预备至少一台注浆机和备足相应的注浆材料,以应对突发的涌水、流砂和坍塌等险情。
四、结束语
随着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及景观规划的需求,过街地下通道也逐渐取代了人行天桥。伴随着过街通道自身的优越性,但这种浅埋暗挖通道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风险因素及不可预见的因素。施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的控制,以确保地下通道的使用功能和施工质量可靠、安全风险可控:
(1)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暗挖通道施工,要对防水进行认真研究。如何有效的控制地下水,对排水的措施、方式应研究落实。引排水的标准应根据地面周围环境、地质水文资料进行考虑。
(2)根据超前预报、预支护效果及开挖掌子面情况适度调整开挖进尺,有效缩短无支护时间,即保证开挖进度又能有效控制地层变形。
(3)注重监测的频率及重要性,实时做到信息化施工。
(4)考虑城市地下通道施工的地面沉降控制要求,应采用强支护,最大限度地抑制围岩变形。
(5)加强监理的工作力度,建立完善、可靠的管理制度,提高施工队伍的施工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梦恕.地下工程浅埋暗挖通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 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篇五
3.1.1施工进度的控制: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可能会对城市的正常秩序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计划好施工进度,控制好施工的作业面,尽量将作业面缩小到合适范围;应该对道路进行经常性的维修和保养,以避免进行大修给周围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在市政道路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该在质量和进度上建立一个平衡点,使道路工程在既保证质量的同时,又能保证工程的进度。不能因为过度的追求进度而忽略了质量。
3.1.2工程计划合理安排:市政道路的施工单位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工程计划方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与其它管线工程发生冲突,对给排水、煤气等管线进行合理安排,合理利用人力和机械设备,保证工程的按计划进展,使管理渗透到工程的各个细节当中,以保证道路工程施工在高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成。
3.2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措施
3.2.1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应该严格控制施工的放样工作和测量工作,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测量工作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保证管线工程的整体质量,也可以保证道路工程的有序进行;施工时需要对原地基进行全面的处理,使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要保证路基填筑材料的质量;同时还应该保证分层填筑的厚度和碾压质量,并控制好填料的含水量。
3.2.2沟槽回填的质量控制: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该在回填之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回填时的虚铺厚度严格确定。在路基的宽度内,应该采取分层压实的方法,回填材料要符合设计要求,不能采用腐植土、软弱土等不良土。在路基原基底的横坡或者纵坡大于1:5时,应该做台阶处理。沟槽进行分段回填时,应该分层留出台阶,并保证台阶的高度与压实的厚度一致。
4结论
市政道路工程只有本着长远的眼光,以远期效益为目标,制定合理的道路建设和维修方案,采取高效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才能减少市政道路频繁维修和改建的困扰,才能将市政道路的窗口形象完美的呈现给社会。
文献引用
[1]唐美蓉,彭爱军. 浅谈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J].企业技术开发.12月第30卷第24期.141~142
[2]马丹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第19期.117
6.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篇六
控制生产过程和环节的质量
1.作业技术准备状态的控制:
①设置质量控制点:
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对于施工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监理工程师事先分析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进行预控,
②作业技术交底的控制:
对于关键部位或技术难度大,施工复杂的检验批、分项工程施工前,要求承包单位报送技术交底书给监理工程师审查后实施。
③控制进场材料,构配件的质量:
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设备,进场(注意批次和数量,四同、样品、开箱)前要求承包单位报监理工程师审查,经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和使用。并且,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单位在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的存放、保管条件及时间,实施监控。
④环境状态的控制:
控制施工作业环境、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及现场自然环境条件。
⑤进场施工机械设备性能及工作状态的控制:
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检查,机械设备工作状态的检查和对特殊设备安全运行的审核,符合要求后方允许使用。
⑥施工测量及计量器具性能、精度的控制:
监理工程师对工地试验室(或外委试验室)的资质证明文件、试验室所开展的试验、检测项目,主要仪器设备、法定计量部门对计量器具的标定证明文件、试验检测人员上岗资质证明、试验室管理制度等进行实地检查,并对工地测量仪器的型号、技术指标、精度等级、法定计量部门的标定证明、测量工的上岗证明进行审核确认。
⑦施工现场劳动组织及作业人员上岗资格的控制:
1>控制从事作业活动的操作者及管理者(时效性、签字资格对应),以及相应的各种制度;
2>检查、核实从事特殊作业(时效性)的人员(如电工、焊工、起重工、架子工等)的上岗证。
2.作业技术活动运行过程的控制:
①监控承包单位的自检与专检系统:
通过监控,促使承包单位建立起完善的质量自检体系(三检),并运转有效。监理工程师在承包单位自检并确认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平行检查,(监理工程师检查记录)专职质检员没有检查或检查不合格不能报监理工程师,不符合规定者,监理工程师一律拒绝进行检查。
②监控技术复核工作:
为了避免基准失误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难以补救的或全局性的危害,对于工程的定位、轴线、标高、预留孔洞的位置和尺寸、预埋件、管线的坡度、混凝土配合比,变(配)电位置、高低压进出口方向、送电方向等,要求承包单位将技术复核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复验确认,然后才能进行后续相关的施工。监理工程师将技术复验看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任务,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③监控见证取样送检工作:
监理工程师对工程项目使用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如工程材料、承重结构的砼试块(同条件试块和标养试块的养护和见证取样,标养试块不得在施工或搅拌站养护)、承重墙体的砂浆试块、结构工程的受力钢筋(包括接头)等进行现场见证取样送检,
④监控工程的变更: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严格工程变更程序(变更的管理填写C2表,重大结构和功能(消防、节能)变更二次审查),对手续不全,不符合要求的工程变更一律拒签。符合要求的工程变更,建设单位作出变更的决定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工程变更单》,指示承包单位按变更的决定组织施工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⑤旁站监督实施的控制:
对列入旁站监督范围的工程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或薄弱环节,编写旁站监理方案,实施重点控制,并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旁站方案和记录中含建筑节能和卷材防水,危险性较大的安全监理要点)
⑥监控级配管理质量:
对拌和原材料、材料配合比及现场作业的质量进行严密监控。
⑦监控计量工作质量:
1>控制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计量仪器、检测设备、称重衡器的质量。
2>审核计量工作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资质,尤其是现场从事施工测量的测量工,从事试验、检测的试验工。
3>控制现场计量操作的质量,主要是检查其操作方法是否得当。
⑧监控质量记录资料的质量:
检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资料,工程材料质量记录和施工过程作业活动质量记录资料,要求施工质量记录资料真实、齐全、完整,相关各方人员签字齐备、字迹清楚、结论明确,与施工过程进展同步。在对作业活动效果的验收中,如缺少资料或资料不全,监理工程师坚决拒绝验收。
⑨工地例会的管理:
通过工地例会,监理工程师检查分析施工过程的质量状况(质量问题应记录闭合),指出存在的问题,承包单位提出整改的措施,并作出相应保证等。
3.作业技术活动结果的控制:
①隐蔽工程验收:
在承包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监理工程师首先对质量证明资料进行审查,并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检测或核查),合格后予以签字确认。否则,要求承包单位进行整改,直至合格为止,并重新进行验收。
②工序交接验收:(不同工种成果或不同作业分包单位,建议试行隐蔽会签制度)
由质量监理员组织专业质检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允许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③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验收:
检验批、分项工程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组织专业质量检查员和专业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分部工程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项目经理和有关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签字予以确认。如有质量问题,则指令承包单位进行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验收。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进行抽样检测。
④不合格的处理:(定性、程序化质量缺陷、质量问题、质量事故)
1>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半成品不准进入施工现场,且不允许使用;
3>已经进场的不合格品及时做出标识、记录,指定专人看管,避免用错,并限期清除出场;
4>不合格的工序或工程产品,不予计价。
⑤监控成品保护工作:
7.公路路基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篇七
本一级公路项目沿线区域内表层地基大部具有湿陷性, 湿陷性土分布不均匀, 湿陷等级多为II级, 分布规律性差, 工程性质变化较大, 工程地质条件属复杂类型。从平原微丘至黄土丘陵地形均有分布, 该地区主要的耕地土壤, 其它分布较多的土壤为湿陷性黄土。局部地段有软土的不良工程地质。全线按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建设, 主线路基宽度67.0m;行车道宽:2×4×3.75m+2×7.0m。
2 路基工程施工要点
2.1 施工准备工作
(1) 路基放样:恢复路线中桩, 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顶的具体位置桩; (2) 路基施工前, 对挖方、取土场和料场用作填料的土取样进行试验; (3) 场地清理, 填方路基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当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 应翻挖后再分层回填压实。
2.2 路堑开挖工程
(1) 可作为路基填料的土方, 应分类开挖分类使用; (2) 路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 不得乱挖超挖, 严禁捣底开挖; (3) 严格按图纸设计要求的压实度标准控制压实度。路基顶面以下30cm的压实度, 要达到96%, 路基顶面以下换土超过30cm时, 其压实度不小于96%; (4) 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 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 如不能进行, 宜在设计路床顶标高以上预留至少30cm厚的保护层; (5) 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 确保施工作业面不积水。
2.3 路基填方
1) 一般路基施工
在路基施工范围内, 对树根或有树根的表层必须挖除, 对含有地表水、淤泥、杂草、垃圾、腐殖土的地基, 应进行排除清理, 对于软土地基, 则要进行特殊处理。路基施工应做好施工期临时排水总体规划, 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综合考虑, 并与自然排水系统相协调。路基填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 (2) 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 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3) 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于路床。 (4) 填料强度和粒径, 应符合规范JTG F10-2006相关规定。
2) 路基施工
路基填方取土, 应根据设计要求, 结合路基排水和当地土地规划、环境保护要求进行, 不得任意挖取。路堤填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性质不同的填料, 应水平填筑, 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 不得混合填筑, 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cm, 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 压实后的厚度不应小于10cm。 (2) 潮湿或冻融敏感小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基上层, 强度小的填料应填筑在下层。 (3) 在透水性不好的压实层上填筑透水性好的填料前, 应在其表面设2%-4%的双向横坡, 并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4) 路基填筑前必须用石灰撒出方格网填土, 严格控制虚铺厚度, 杜绝超厚填筑。每一填筑层压实后的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5) 路基填筑时, 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 逐层压实;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 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 或设置坡度向内并大于4%、宽度大于2m的台阶。 (6) 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 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 则先填路段, 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能交替则应分层相互交替搭接, 搭接长度不小于2m。土质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规范JTG F10-2006中表4.2.2-1的规定。 (7) 用灌砂法检测时, 取到压实层的底部, 试坑体积上下一致。 (8) 施工过程中, 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 检测频率为每200米压实层测4处。路基填筑至设计标高并整修完成后, 其施工质量应符合规范JTG F10-2006中表4.2.2-2的规定。
3) 半填半挖路基
(1) 应从填方坡脚起向上设置向内侧倾斜的台阶, 台阶宽度不小于2m。 (2) 在填挖结合部位为防止不均匀沉降, 应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无老化、外观无破损、无污染。土工合成材料在存放及铺设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暴露或暴晒。下承层应平整, 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 不得扭曲、折皱。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 采用搭接时, 搭接长度宜为30-60cm。
4) 碾压
路基施工前, 应先铺筑试验段, 确定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 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在施工过程中, 应重点控制填土含水量, 用透水层不良的土作填料时, 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 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全宽填筑、全宽碾压。
5) 涵洞及结构物的回填
(1) 填料应选用透水性材料, 轻质材料, 无机结合料等, 非透水性材料不得直接回填或改性回填。 (2) 基坑回填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坑回填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宜为10-15cm。 (3) 涵洞回填应对称分层回填压实。
3 特殊路基处理
3.1 软土路基处理
有预压砂砾垫层处理软土路基, 具体处理如下: (1) 在清理的基底上分层铺筑符合要求的砂垫层, 铺筑总厚度为50cm, 分层铺筑, 每层松厚不得超过20cm, 并逐层压至规定的压实度。两侧端用片石干砌防护。在施工中避免砂砾受到污染; (2) 在砂砾垫层钉部铺设机织非织造复合土工布。铺设时要拉直平顺, 紧贴下承层, 不使出现扭曲、折皱、重叠。在斜坡上摊铺时, 要保持一定松紧度 (可用U形钉控制) 。土工布之间的联结要牢固, 其叠合长度不小于15cm。
3.2 桥头路堤处理
采用铺设土工格栅方法对桥头路堤进行处理, 具体处理如下:格栅严格按图纸要求的间距和层数。格栅加筋段应按格栅层位严格分层施工, 并注意与台背施工相协调。格栅与已填路基相接时, 在路基上开挖成台阶。铺设时应严格按图纸施工, 在平整的下承层上全断面铺设。铺设时, 靠桥台侧用膨胀螺栓、钢夹板将土工格栅固定在桥台上, 土工格栅要拉直、平顺, 紧贴下承层, 尾端用U形钉固定在下承层上, 土工格栅间重叠长度不小于15cm。一层铺设完成后及时填料, 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 填料时不准车辆直接碾压土工格栅。填料分层摊铺, 分层碾压。
3.3 填挖交界处路基处理
采用铺设盲沟、土工格栅方法对填挖交界处路基进行处理具体处理如下:填挖交界处土工格栅纵向长6m (填洼处搁置一半) , 横向全断面铺设, 设置两层, 层间距为1.0m, 第一层土工格栅下沿填挖交界处设横向盲沟 (80mm×80mm) 一道, 盲沟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裹四周, 其中填50%碎石、50%中粗砂。在盲沟周围要包裹反滤土工布。盲沟施工在底部和中部用碎石填筑, 在碎石的两侧和上部, 按一定的比例填中粗砂, 做成反滤层, 组成颗粒的比例, 大致按4:1递减, 在盲沟顶部作封顶层, 并在其上夯填不小于0.5m的粘土防水层。
4 结束语
结合该一级公路工程特点, 对路基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深入地分析了特殊路基的处理, 提出了关键部位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以提高公路施工质量。提出的措施或方法可以为从事路基施工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从而使公路路基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邓学均.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8.试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篇八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已得到普遍应用,施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但已通车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也较普遍。导致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施工时的质量控制不严是主要原因。
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主要指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耐疲劳性、抗老化性、低噪音及抗滑性能、行车舒适性等。调查结果表明,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第一因素是平整度,而平整度又受摊铺、碾压等现场施工的直接影响,可见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1 下承层的检验
沥青路面施工前对下承层的检验主要包括纵断高程、横坡、平整度等。下承层的指标将直接影响面层相应指标,是使路面相应指标符合要求的前提。另外,下承层应清洁无杂物,尤其透层或下封层不能有露白、漏喷处,如有喷洒不到位或被运料车粘起的部位应补洒,否则,路面下渗的自由水将对基层产生破坏,进而破坏沥青面层。下承层的平整度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沥青面层的平整度。
2 沥青混凝土的运输
规范要求“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或急刹车、急弯掉头使透层、封层造成损伤。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待等候的运料车多于5辆后开始摊铺”。封层或透层破损处应及时补洒。运料车车厢板上应涂一层防粘剂或隔离剂,但不得有积液。应用毡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运料车到现场后应在摊铺机前30cm左右处停住并空挡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避免撞击摊铺机而影响摊铺平整度。实际施工时,运料车内的混合料往往倒不干净,而习惯将剩料直接倒在摊铺机前方,这是绝对禁止的。散料倒在未摊铺工作面上,温度下降很快,等摊铺机摊铺到该处时,混合料已基本冷却,将严重影响摊铺平整度及后续的碾压质量,因此应禁止将剩余散料直接倒在未摊铺工作面上,摊铺时应将这部分散料清除,不得使用。
3 瀝青混合料的摊铺
摊铺的第一要点就是控制平整度,为此规范规定“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这也是控制摊铺质量的核心。
摊铺前应预热摊铺机,并应在横缝断面涂刷沥青。横缝的处理是关键,堆料高度应高于摊铺机摊铺高度,因摊铺机摊铺有初始压实度,而横缝处一般是人工处理,为保证压实后横缝处的平整度,应预留出足够的堆料高度,并保证处理所用的混合料的温度,避免离析。
摊铺宽度较大的路面最好用两台或多台摊铺机前后相隔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摊铺机分料器内的堆料高度应保持一致并保证混合料不少于送料器的2/3高度。因为若堆料高度变化,将使整平板的高度变化,进而将产生“跳动”使摊铺面不平整;不能保证摊铺混合料的均匀性,进而产生混合料离析及温度离析现象,不能保证摊铺面的平整度。
摊铺时,若中途停顿等料时间过长时必须做成横向接缝以保证平整度。这就要求在施工时要有足够的混合料时方可开始摊铺,并要求摊铺机操作手及运料车司机要有过硬的技术,避免中途停顿以及撞击摊铺机,保证摊铺面的平整度。
摊铺时应严格按照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摊铺,不得随意调整,最好使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控制施工。混合料的温度是保证摊铺及压实质量的前提,因此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温度,温度低于规范要求的混合料不得使用。
4 混合料的压实
压实是沥青路面施工中最重要的一个工序,也是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压实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质量,沥青路面发生早期破坏,经常是由于压实不足造成的。强调平整度固然重要,但压实度更重要,必须在确保压实度的前提下提高平整度。
规范规定“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的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因此,碾压时,应严格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压路机数量、碾压组合、碾压遍数等参数进行碾压。压路机数量是保证压路机能紧跟摊铺机碾压的前提,也是控制碾压速度的保障。压路机型号及组合方式、碾压遍数是保证压实质量的前提。规范对各种压路机在各个碾压阶段的碾压速度有明确要求。现场施工时往往碾压速度较快,影响碾压质量,必须严格控制。
规范要求碾压时碾压温度“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同时不得在低温状况下作反复碾压,使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嵌挤”。在高温下紧跟摊铺机碾压是提高压实效果的重要手段,错过时机将使压实很难进行,因为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再碾压,将会出现侧向流动现象,即表面出现发丝状裂缝。规范对不同沥青型号及不同压路机在各个碾压阶段的最低碾压温度有明确要求,碾压时必须严格控制碾压温度,保证碾压温度是压实质量控制的关键。碾压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当出现推移现象时,宜使混合料温度降下一些再碾压。碾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碾压段长度。碾压段长度应该与摊铺速度相适应,并要保持大体稳定,压路机两端折返位置应成阶梯形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返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以免影响压实后路面的平整度。
碾压时,应保证各处压实度的均匀性,即应避免漏压。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宜安排每一台压路机均作全幅碾压,相邻碾压带必须重叠10~20cm,以保证全幅路面的压实度均匀并都能达到密实度要求。如果出现漏压,尽管成型时路面平整度较好,但是开放交通后,车辆荷载将对路面继续“压实”使路面压实度趋于密实,而车辆荷载的作用位置一般都在行车道上,这就使行车道内路缘带的密实度要比其他位置大。压实度大小与混合料的厚度变化有密切关系,开放交通后由于由于各部位压实度变化不同,必然使路面厚度变化不同,在轮迹带位置压实度变化比其他位置要大,相应的此处的厚度变化也要比其他位置大,将产生辙槽损坏。而行车后的压实度变化往往是在混合料温度冷却的情况下发生的,极有可能使辙槽处产生开裂。一旦产生裂缝,表面水就很容易渗透进混合料内部并在行车作用下使沥青剥落,逐渐导致路面的破坏。由此可见,碾压时保证压实度的均匀性是极其重要的。
5 开放交通及其他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碾压完成后的路面温度降到低于50℃方可放开交通,最好能保证路面“过夜”后开放交通。高温下开放交通,车辆对路面产生的车辙、轮迹将无法消除。如果确实需要马上开放交通,可以进行洒水降温,但是也必须保证温度降到50℃以下再开放交通。碾压完成的路面,必须做好封闭交通的措施以及绕路调流方案。
在施工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必须及时处理甚至直接返工。运料车出现故障不能及时倒料摊铺的,如果不能保证混合料的温度,只能废料,不能因为只有一车甚至不到一车料而勉强摊铺至路面;摊铺面出现质量缺陷(比如摊铺面离析)必须在碾压之前进行处理,并在复压之前处理完毕,以保证平整度,复压之后平整度还存在较大缺陷达不到要求的,必须返工处理;由于机械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摊铺终止,如果混合料温度达不到碾压温度,或未经碾压的混合料遭雨淋,则这部分混合料必须铲除。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预见因素,必须适时处理,但总的原则是不变的,就是要保证工程质量。只有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到位了,才能保证路面有较好的使用性能,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
9.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篇九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体会
通过对近年来沥青路面施工经验的总结并结合国道217线阿勒泰-布尔津公路改建工程第一合同段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作 者:舒琦 作者单位:新疆陆通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1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6)分类号: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 施工质量控制 要点体会
10.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篇十
摘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沥青路面施工监理质量的控制程序和要点,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监理;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已成为高速公路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众所周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整体强度高、刚度较大、行车舒适及易于修复的诸多优点。但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容易产生基层反射裂缝;低温情况下容易产生开裂;容易产生水损坏;尤其是施工质量控制不当时容易产生早期破坏。因此,加强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 底基层和基层质量控制 1.1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
1.1.1 审查承包人的施工组织设计 审查承包人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各种影响因素,核算其是否能够满足工期要求。
1.1.2 检查承包人的拟进场材料
对承包人申报的进场材料、试验报告进行审核,并按规定的频率进行抽检。检查土、粗细集料、结合料等各种原材料,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1.1.3 检查承包人的施工机械和试验检测设备
其数量、型号、使用状况要全部检查是否符合合同规定,能否满足正常施工及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提交业主并反馈给承包人。1.1.4 审核混合料配比试验报告
要求承包人的混合料配比试验必须由交通质监部门批准的有乙级以上资质的试验室进行。
1.1.5 参与生产配合比试验并审核其报告
1.1.6 审查承包人提出的试验路段申请报告在正式开工前,承包人应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铺筑一段长100-200m 的基层(底基层)试验路段。如经验收合格,可作为主体工程的一部分。
1.1.7 审核承包人的试验路段总结报告
铺筑试验路段的目的是(检验承包人提出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适用性,检验拌和、摊铺与压实机械所具有的实际效果,检验和确认基层(底基层)施工中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指标,并提出保证质量的有效措施及质量检验的试验方法。通过试验路段的修筑,需提交正式施工的技术参数有: a)正式施工的基层& 底基层’ 材料的配合比。b)材料的松铺系数。
c)水泥稳定类材料施工的允许延迟时间。d)标准的施工方法
(a)混合料的数量控制方法;(b)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的机具;
(c)拌和机械是否适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深度及拌和遍数;(d)混合料最佳含水量的控制方法;(e)整平和整型的合适机具和方法;
(f)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g)现场密实度的检查方法,初定每一作业段的 最小检查数量。
e)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f)确定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
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后签发开工通知。1.2 施工阶段的监理
底基层、基层质量控制程序如图1所示。
1.2.1 水泥稳定砂砾、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施工质量控制 1.2.1.1 拌和与运输
a)水泥稳定混合料或二灰稳定混合料的拌和应采用厂拌法。
b)厂拌的设备及布置位置应在拌和以前提交监理工程师并取得批准。各种材料应准确过秤,按质量比例掺配。拌和应有记录,并提交监理工程师检验。c)当进行拌和操作时,稳定料加入方式应能保证自始至终均匀分布于被稳定材料中。应在通向称量漏斗或拌和机的供应线上为抽取试样提供安全方便的条件。拌和机内的死角中得不到充分搅动的材料,应及时排除。
d)当拌和厂离摊铺现场距离较远时,混合料在运输中应加以覆盖以防止水分蒸发,并保证装载高度均匀以防离析。应控制好卸料速度、数量与摊铺厚度及宽度。拌和好的混合料要尽快摊铺。1.2.1.2 摊铺和整型
a)摊铺必须采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机械进行,使混合料按要求的松铺厚度,均匀地摊铺在合格的下承层上。
b)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以补偿摊铺及碾压中的水分损失。
c)当压实厚度超过20cm时,应分层摊铺;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 1.2.1.3 碾压
a)混合料经摊铺和整型后,应立即在全宽范围内进行碾压。每次碾压应与上次碾压相重叠,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为止。压实后表面应平整无轮迹或隆起,且断面正确,路拱符合要求。
b)碾压过程中,混合料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如表面水分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c)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结构层表面不受破坏。
d)施工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应超过规范规定。
1.2.1.4 接缝和“调头”的处理施工接缝和压路机“调头”,应按《公路路面基 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规定处理。1.2.1.5 养生
碾压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养生。养生时间不应少于7d ,养生方法可视具体情况采用洒水、沥青乳液等。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不能封闭时,应将车速限制在30km/h以下,且应禁止重型车辆通行。1.2.1.6 气候条件
工地气温低于5℃时,不能进行施工。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勿使水泥和混合料受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摊铺的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1.2.1.7 取样和试验
混合料应在施工现场每天或每拌和250t 混合料取样一次,并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94)标准方法进行含水量、稳定剂用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已完成的基层上每200m 每车道2处,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或《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J057-94)(规定进行压实度试验,并检查其他项目。所有试验结果,均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1.2.2 石灰稳定砂砾、水泥石灰稳定土施工质量控制 1.2.2.1 一般要求
a)石灰稳定砂砾、水泥石灰稳定土施工期间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宜避免在雨季进行施工。
b)石灰稳定砂砾、水泥石灰稳定土宜用中心站集中拌和的办法施工。
c)当基层压实采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用18-20t 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分层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 d)当铺筑层不止一层时,在铺筑上一层之前应洒水湿润以使后铺的一层相互结合良好。
1.2.2.2 准备工作 a)在新完成并经验收的下承层上测量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25m、平曲线每10-15m设一排桩,并进行水平测量以确定基层的铺筑厚度。
b)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在料场用强制式拌和机或双转轴浆叶式拌和机生产混合料,拌和时应做到(a)土块要粉碎;(b)配料要准确;(c)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含水量;(d)拌和要均匀。1.2.2.3 摊铺、碾压、养生、取样和试验 基本同1.2.1.2-1.2.1.7 2 沥青砼面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2.1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
2.1.1 审查承包人的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各种影响因素,核算其 是否能够满足工期要求。2.1.2 对拟用原材料的检查
监理工程师必须要求承包人按规范要求的频率、项目对拟用材料进行自检试验,同时进行抽检。在抽检试验中,重点检查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几项指标,并保证碎石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和级配要求,矿粉的亲水系数及矿料的黏附性等符合规范要求。2.1.3 对基层表面清理的检查
要求基层表面干燥、无任何松散的石料、灰尘与杂物。对表面凹洼用沥青混合料填补压实,以保证透层油和主层铺筑前基层的平整清洁。2.1.4 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
检查拌和设备及附属设施、摊铺机、压路机的规 格及主要机件性能是否正常。2.1.4.1 拌和及运料设备
a)拌和场地布置应远离居民区。其距离不少于 1km.b)拌和厂应使生产的混合料符合生产配合比设计要求。拌和厂必须及时提供使监理工程师满意的试验资料。
c)拌和机应能按用量(以质量计)分批配料,并配备装有温度计及示温的成品贮料仓和二次除尘设置。拌和设备的产量应和生产进度相匹配,在安装完成后应按批准的配合比进行试拌调试,直到符合要求。
d)运料设备应采用干净有金属底板的自卸槽斗车辆运送混合料,车槽应涂薄层防黏剂或隔离剂。为了保温、防雨、防污染,运输车辆应备有覆盖苫布,车槽四角应密封坚固。
2.1.4.2 摊铺及压实设备
a)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熨平板在需要时可以加热,能按照规定的典型横断面和厚度在车道宽度内摊铺,并可按要求调整振幅和频率。
b)摊铺混合料时,摊铺机应能按照与拌和能力相协调的前进速度运行。
c)摊铺机其一侧或双侧装有传感器,随时调整操纵熨平板,使摊铺机能铺筑出理想的横坡度。
d)压实设备应配有轮胎式及双钢轮压路机。还应备有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小型振动压(夯)实机具,以用于压路机不便压实的地方。2.1.5 检查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要求承包人的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由交通部乙级以上(包括乙级)资质等级的试验室提供,监理工程师对其目标配比设计应重点审查,并做相应的验证试验。2.1.6 审核承包人提出的试验路段申请报告
监理工程师要求承包人必须通过试验路段来验证其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混合料质量的稳定性。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提出的各项施工工艺和操作计划的详细申请要进行审核。2.1.7 审核承包人的试验路段总结报告 通过试验路段的施工,确定生产配合比,证明承包人的施工组织安排是否合理、机械设备有无缺陷、压实机具的组合及压实工艺是否适当后,承包人在总结报告中必须明确施工配合比、标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确定施工温度。试验路段总结报告必须在真正具备能够指导施工的目的后,监理工程师才能审核签发开工令。2.2 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
沥青砼面层质量控制程序如图2 所示,施工过 程中的质量监控要点: a)在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重点检查各原材料称量设备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矿料级配的抽样调整以及混合料的出料温度和沥青用量。
b)控制施工接缝,使纵、横两种接缝都保持在最小数量,在接缝处的密实度和表面修饰应该和其他铺筑部分相同。
c)摊铺过程中应注意调整熨平板的高度,为碾压留出足够的预留量,并注意使熨平板加热到混合料的温度以保证摊铺温度。
d)压实作业要严格按确定的方案选择机具,并进行组合,控制好碾压温度、压实的顺序与压实遍数,保证面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
e)施工宜在干燥和较为炎热的天气情况下作业,雨季应注意随时掌握天气预报,雨天过后必须待矿料和基层晾干后才能继续施工。3 SBS 改性沥青砼面层的质量控制
a)现场加工的改性沥青应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抽检宜随用随制备,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用于生产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必须满足技术要求。b)对购置的成品改性沥青,在使用前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c)生产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应按该类改性剂或改性沥青所要求的工艺条件和生产方法进行。当需要改变生产条件或生产方法时,应通过试验研究确定。d)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随用随拌,若因生产或其他原因需要短时间贮存时,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贮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10℃,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析漏以及粗细集料颗粒离析。当由于贮存而引起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时,应予废弃并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e)现场加工的改性沥青应由监理人员旁站监理,以确保改性剂掺量准确、生产工艺完整;改性沥青应随用随生产,完成当日作业后应认真清洗维护设备,准备次日再用。
f)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多5-10s,一般为35-50s 温度控制。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尤为重要。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一般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提高10℃-20℃,但最高不应超过190℃。拌和场要有专人负责检测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并做好记录。
g)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
改性沥青表面层一般采用等厚度法施工,运料车到达现场后,应有专人检查混合料温度,降低不得超过20℃,摊铺温度不得低于160℃。施工过程中摊铺机不应停机,摊铺速度宜为1-3m/mm h)改性沥青混合料压实应在摊铺后紧接着进行,在初压和复压过程中,宜采用同类压路机并列成梯队压实,不宜采用首尾相接的纵列方式。
i)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碾压施工时,应根据混合料的温度和降温速率掌握好碾压时间,应在混合料温度降到120℃前结束碾压作业。
j)可采用涂豆油等隔离剂,以减少轮胎压路机的粘轮,保证轮胎压路机的搓揉作用。参考文献:
11.软基处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软基;施工;控制
前言:
软土的意思是在缓慢流水处境下以细粒为主的近期沉淀物,其较高的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承载力不高,低渗透性,在水底部形成饱和粘土的状态。由于城市不断的发展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许多建设工程被迫在贫瘠的土壤软土地区建设,如果软土处理不当,在荷载或基本负荷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会出现很多的工程质量问题甚至灾害。所以一定要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地质条件,在软基处理上确定一个技术上先进、施工中可行和造价上经济的处理方式来满足工程需要,确保施工质量、进度和投资项目的需要,减少工程的造价。但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完成建设项目的成效。研究质量控制方法,加强施工管理,才能保证软基处理措施的质量。
一、软基施工的原则
通过鉴定方式的选择和软基质量保证方面的分析,应按照施工期间除软的原则,以确保工程质量。
按照“学会观察,分析优势”的原则和“依据图纸施工”来施工。在发现地质条件与原勘探报告不符合或原设计无法实施时需要对原软基处理方法作出必要改变时,应及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报告,并按照修改审核过的设计图纸进行处理。软地基施工应完成以下任务:①搜集类似工程的数据,熟识施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和地下管线等其他资料。②编制施工构造设计或施工提纲。③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进场验收和见证取样检验。④施工机械设备的调整。在施工中软基施工前要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常年有地表水或池塘面积大的地方,应依据设计需求做好抽水,疏通等工作。软基材料的选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运到工地的所有材料必须分类堆放保管,质量检验要符合相关标准,不允许在工程中使用不达标的材料。在软地上建设工程一定要有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设计,旨在提高工地的技术管理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落实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相关的手续。在软地基施工中要仔细做好记录,累积资料,汇总经验,提升软地基施工技术的作用并严格保证软基施工的安全和遵守建筑法律法规。
二、软基处理施工质量内容
(一)应用材料的质量控制
软基处理工程较多采用的材料是沙子、石子、水泥,粉煤灰,塑料排水板、鹅卵石、砖、煤灰、化学材料等。现在市场上许多材料的种类,质量参差不齐,应结合本地的实际状况,了解、掌握商家材料提供状况和经济技术标准,挑选一个更合理的供应商。原料应由建设单位提供,建设单位挑选采购材料用招标的方式,材料问责制的实施,在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价格上有一定的优点。施工单位要保管好材料,如塑料薄膜、塑料排水板等都要堆放仓库里,避免风吹雨晒,避免材料老化太快。水泥应采取防雨、防潮等防护措施,避免受潮变质。施工砂石和泥土要分离,以避免泥土与砂石混合。
(二)施工机械的质量控制
软基处理主要集中在建筑机械的控制,检查施工机械的性能能否完全满足设计的需要,由于不同厂家的机械性能,施工参数是不同的。在工程设计中,按照不同的标准来确定建筑机械的型号和参数的大小。主要的例子是使用强夯产生强大的冲击能量(通常为500KN·M-8,000kN·m),这样的冲击波和一个巨大的地基土动应力能够增加土壤的强度同时减少其压缩性,能够达到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列出的压实加固深度,因为夯击能量等于落锤的质量乘以落下的距离,所有设计的夯击能量都是为了适应深度处理的需求,但是实际应运中往往因为夯击能量的选择不当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夯压实设备主要由起重机、门架、自动脱钩装置、皮带轮和其他部件组成,动压力和锤的重量成正比,彼此确定两个参数,夯槌面积越小,产生的动能量越大,土壤的影响深度也越大,如果选择的夯槌面积过大,则不能对深层土壤产生影响,使其加固。强夯机械中的门架是由由梁和柱门框压实机械组成,门架不但要适应强度需求,而且要应适应稳定性的需求,以确保吊装后脱锤的稳定和不发生逆转的现象,所以门框的质量也应引起施工人员的关注,以免发生意外。
(三)施工工作的流程安排
对施工次序的合理安排,可以加强地基处理的成效,以减少土壤板结的效果,打桩挤土的软基处理过程中需要跳桩,严禁拉断或切断的工程桩。如果出现严重的塌孔时,可以采用锤反复震荡,以增加孔的设计深度,然后加入分级碎砖和石灰块。如果影响到成孔的质量,应回填然后重新标记进行二次冲击成孔。当采用动力固结软土时,在撞击时开始锤的高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出现“扔锤子”的情况,这样只会不断增加锤击的能量却达不到实际的压实效果,从而多打了很多次。应以合适的高度多次夯实土壤表面的硬壳层,然后再增加能量水平,加深加固深度。
(四)施工质量验测
软基处理是一项非常实用同时也很复杂的技术,很难做到准确的理论计算,一般需要在软基处理过程中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测试其施工质量。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检测地基处理的成效,并能够指导设计和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降低偷工减料情况出现的几率。
(五)建立质量责任体系
企业需要创建质量责任制度,一定要管理好在施工与质量管理中的商业利益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准则最为重要,利润最大化是基于对品质的追求。无论是在公司层级,还是班组层级,每个人都要做到权、责、利相适应。质量控制指标一定要明确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管理者,每一项工作。工程建设的质量调控从基层出发,现场作业的建筑工人要建立施工问责制度。软基处理工程的质量控制,只有完成了基础的施工质量才可以保证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制定质量准则,用于软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指派专人负责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保证监督落实。在正常情况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严格执行可以产生很好的影响力。
(六)完善信息化施工
软基处理工程对检测工作重复性和复杂性等技术方面要求比较高,而地基处理,介乎一个月甚至至超过一半以上的时间要进行监测,监测数据非常大,技术人员在白天收集数据,晚上他们不得不花费很多的时间进行数据汇总、处理,加上工程本身施工问题需要处理,技术资料的需要传输和保存,这些工作依赖于人工处理是比较不理想的,这已经无法适应软基处理的开发和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因此,提高信息化利用程度,对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控制还是非常重要的,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可有效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这是加强建设地基处理获得合适成效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孔隙水压力监测时,无线监控系统,可及时传递信息给业主和施工单位,进而挑选施工的适当时机,加快施工进度。无线监控系统是由静态传感器、数据采集和数据收发器单元处理器和其他组件组成,通过各种传感器,传感和采集监控数据,最终发送到用户客户端。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加了测量范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在不断的快速发展,软基施工质量已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我们要加强软土地基施工质量,选择合适的方法,做好质量调控和监督,坚信更多的工程实施和阅历,将逐渐充实和完善软基质量控制体系,进而促进软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海君,熊伟雄.软基处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08:71-72+79.
[2]黄诚辉.浅谈公路施工中软基处理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6:139.
[3]柯小青.水泥深层搅拌桩软基处理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广东建材,2012,06:56-58.
【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推荐阅读:
人防工程钢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09-15
公路施工质量控制08-10
土建施工质量控制10-23
监理施工阶段质量控制10-27
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10-23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论文10-02
土建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策略论文07-29
如何加强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论文07-2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探析06-29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监理控制分析论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