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024-08-14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15篇)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VB程序设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研究

邓丽萍

福建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1191

摘要:“任务驱动” 教学法非常适合V B这门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本论文就是探讨VB教学中如何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融入到VB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环节中去。一 前言

程序设计语言VB 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较易掌握的一种语言,并且应用广泛,它采取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思想,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极大的趣味性;但是它的实践性要求很强,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独立编程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程序设计语言VB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编程,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他们用程序设计语言VB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包括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 任务驱动式教学

程序设计语言VB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计算机知识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计算机教学,就会发现“任务驱动” 教学法很适合。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开展开展学习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程序设计语言VB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提高。

三 任务实施

第一、“任务”的设计是关键,要体现层次感

程序设计语言VB的操作课时占总课时的35%左右,可以说实践课上好了,程序设计语言VB课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因此操作任务的设计应多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以节约学生对细小问题的探究时间,将主题集中在设计好的几个任务上,以提高课堂的效率。根据任务设计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一般可分以下几步走:

1)设定课题、提出要求、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步,是基础的一步,关键的一步。学生对这节课有无兴趣,能否以“快乐学习”的心态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这一步起着关键作用。“任务”的展示千万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落到具体的某一点上。有的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认为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子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 1作者简介:邓丽萍 1980-女,福建沙县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重复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或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和处理新环境下的简单问题。应会(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同时要体现“任务”的层次感,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2)分析任务,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任务确定之后,为了能让学生发现完成任务所用的知识点,找到完成任务的突破口。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任务,整理出任务中所包含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于低年级的初学者,首先是教师带着同学一起分析任务,发现任务中所包含的问题。然后告诉他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开始从带着学生分析任务改为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任务找出任务中所含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以后就可以开始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任务,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学生分析完问题后,他们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此时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会对学习产生很浓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指导他们就学习方法、操作技巧进行介绍、交流、讨论,认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第二、“任务”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完成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协作学习环境。通过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角色扮演来达到协作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当学生经过探索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应把他们的成果和经验分享给整个学习团队,同时表扬他们的优点,推广他们的经验。同时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压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乐趣中成长。第三、注意项目(任务)库的积累和共享

课题组设立知识库,建立学校网络教学学习的平台,并分享给全校师生,服务于更多的教学活动。

四 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以人为本,快乐学习”的学习环境。通讯方式:福建省福州市南郊相思岭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350119

通讯投稿作者 段旭 *** 17651158@qq.com

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1.1 设计任务

精心设计″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 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任务”之中, 同时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 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达成教学目标。建立难度适中的“任务”关系到模式教学的成败。所谓适当的“任务”, 是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之上的, 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努力能较好地完成, 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问题情境, 把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达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

1.1.1 设计任务时遵循的原则

(1)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2) 要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和趣味性。尽量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 (任务) 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 要在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具有可拓展性, 任务不能太小、太琐碎; (4) 要注重渗透方法, 设计的任务不能太死板, 要尽量涵盖学习的知识技能, 完成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充分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 不能要求学生一个模式、一个标准; (5) 要具体并且难易程序适当。具体就是把要实现的任务说明白, 任务的难度不要太大, 这样不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完全掌握要学习的知识点。

1.1.2 任务设计实例

根据任务完成的时间限制可以将任务分为:学期任务、单元任务、课时任务。学期任务是指贯穿一个学期的大型的任务, 涵盖了大量的知识, 需要较长的跟踪学习和教学;单元任务和课时任务是指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在完成学期任务时, 需要划分成若干课时任务和单元任务。在学期任务的总框架内细分出小目标, 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容易掌握的任务, 通过这些具体任务的实施来体现总的学期任务。这样有利于学生建构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开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 来讲述学期任务的应用。根据教学目标可以将学期任务进行分解, 确立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表1列出了不同教学进程设计的任务[2]。

1.2 展示、分析任务, 提出问题

教师设计任务后, 在网络机房通过广播软件完成演示教学。教师将设计的效果图展示在学生面前, 由于有了这些生动直观的图像, 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或具体操作步骤, 这时教师处于中心地位, 发挥主导作用。在此过程中, 如遇到较为复杂的任务时, 教师可以将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来完成, 也可由学生自己探索完成任务的方法。由于每个任务都包含新、旧知识点, 因此将任务展示给学生后, 就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任务, 弄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哪些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 哪些是未知的, 提出问题。

1.3 讲练综合

问题提出后, 针对问题及时讲解新知识点。教师通过广播软件演示操作, 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所展示的内容自己练习。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和教学任务的难易不同, 教师可给出多种选择。在此过程中,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 而且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这个环节中, 作了如下的安排: (1) 将所有″任务″的制作过程都通过屏幕捕捉下来, 制作成AVI文件挂在服务器上, 供学生练习时随时调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素材方面, 除了给出演示效果的图片文件外, 还提供了大量图片供学生挑选, 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审美取向, 做出满意的贴图效果,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 (3) 将成绩好的同学均匀分布在全班同学中, 便于练习时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互相学习; (4) 教师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时刻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展情况, 在学生遇到困难或不够主动时, 给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去探究; (5) 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 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 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 进而完成提高任务。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助学习、分组讨论、同学互助、询问教师等方式进行课堂学习活动。教师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互助, 对学生的不同问题既可作启发式的引导, 也可与学生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教师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 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 对于公共的问题要及时通过广播软件讲解,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巡堂指导中, 对一些学生的独特方法可以让其通过教学系统进行演示, 让其他学生在思路上得到一些启发, 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找到最佳设计方法, 也可将做好的作品通过本校的网络硬盘存放, 教师给与评分, 再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将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出来, 大家一起点评。学生看了别人的作品和操作之后, 又会涌起再度尝试的欲望。在这一阶段, 教师也可结合教材特点添加一些相关实例让学生尝试学习, 通过再度尝试, 学生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

1.4 评价任务, 总结规律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教师主要是方法上引导, 学生主要是动手操作。这就存在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内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 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针对这些问题, 要求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的同时, 要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回顾, 使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或操作有疏漏的学生能跟上教学进度, 全面掌握知识点, 达到教学要求。对学生实际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与效果进行总结评价, 是保证任务驱动法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 可以对教学效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等;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情况, 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学习方法。这样, 可提高学习效率, 避免学生走弯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融会贯通, 同时,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边学边做中的情况, 总结规律和技巧, 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 在总结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教学任务的重点。把制作有特色的作品通过广播软件进行展示, 并尽可能地开展讨论, 让学生在思路上得到一些启发, 一方面达到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之目的;另一方面在教学节奏上有一个放松的时间。同时也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揭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如何解决困难的。评价以肯定性为主基调, 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对于个别失败的案例, 应鼓励学生努力探索新的方法进行协作学习, 让更多的学生加入探究的行列。

1.5 拓展任务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不同, 致使学生在同一节课内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也不同, 因此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1) 基本任务都应该独立完成; (2) 针对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 对任务进行拓展 (提高任务) , 要求独立完成, 而对于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 要求协作或在同学和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3) 对任务进行进一步拓展, 没有具体提示, 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性完成[3]。

2 结束语

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而且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完成实际工作与生活中的各项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卓明聪.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苗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isual Basic”课程中的应用[J].合肥: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5 (36) :222-224.

3.任务驱动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VB教学 任务驱动 学习动机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

一、中职学生学习现状与VB课程特点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运算能力差;学习没有兴趣,惰性较强,不善于动脑;意志不坚定,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多数仍然停留在初中甚至小学知识阶段,持续学习困难。

《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是对口升学计算机专业考生必考科目之一,这门课程中需要记忆或熟悉大量的不易理解的英文单词,这让惰性较强的中职学生首先产生了畏难情绪;本门课程的特点是用VB语言来解决数学问题,中职学生的数学课程本来就学得不好,这更加阻碍了学生对VB课程的理解。

总之,程序设计语言给学生的感觉是难记、难学、难理解、更难用,而在计算机专业理论考试中,这门课程的分数占的比重又很大,所以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效果就不够理想,从而会导致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无法提高。

二、教学方法分析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习惯在课堂上讲解成熟的体系知识,学生也习惯了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这样,课堂教学常常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课堂几乎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再加上VB课程本身的特点,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枯燥无味,这样就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任务驱动”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三)VB中教学方法的应用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VB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VB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VB教学的关键。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就会越强,知识掌握也就越快,从而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那么课堂教学效果无疑也是最佳的。

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做到能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正符合此要求。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应采用设计任务、创设情境、分析任务、自主学习、效果评价等步骤,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一)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时,应将本章或本节的知识点融于任务中,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样学习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完成任务即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点,也便于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到画图语句时,我设计了一个组合图形——简易的“小汽车”作为学习的任务,图形中包含矩形、圆、点,如果能在VB环境中正确画出此“汽车”图形,那么不仅掌握了画图的基本语句,还灵活掌握了坐标的控制,从而也解决了一些高考类型题,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所以说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

(二)创设情境

教师在中职VB课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还是上面的例子,给出了画出组合图形“小汽车”的任务后,也就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因为用枯燥的编程语句画出有意思的图形这本身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还要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往往给人的感觉是教师难讲、学生难学,而如果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讲顺序比较法排序和冒泡法排序时,排序的过程如果单纯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往往比较枯燥,那么我就试着做成了动画用幻灯片来展示,结果学生兴趣很浓,相应地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分析任务,自主学习

合理分析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任务提出后,要先让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思考,然后自主学习,把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结合起来,传统的学习形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

通过自主学习实现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起指导作用,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以启发的形式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阶段。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后,会获得成就感,教师恰当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作品的重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良好时机,可以更大地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对本门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能够形成一个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

比如,前面提出的布置画组合图形“小汽车”的任务完成后,对他们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再给学生做出适当的评价——“大家做的非常好!”“棒极了!”等鼓励性的语言,再引导学生去完成椭圆和扇形的学习,就会顺理成章地收到很好的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法,强调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其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出明确的、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通过实践发现在VB课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利.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J].新课程研,2009(11).

[3]林冬梅,肖祥慧.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

4.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任务驱动法俨然成为当前各专业教学的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是指从表到里、逐层递进的教学思路,并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专业知识理论。信息技术课是互联网迅速发展而衍生的专业教学课程,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对于现代人们日常办公与生活交流愈来愈重要,许多学校都相继开展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计算机能力。1.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由于小学生自身条件与学习基础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和知识领悟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传统固定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性化与创新性的发展,这与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理念不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结合学生个性化差异需求来制定教学任务,并能够充分发挥出小学生的潜在能力。例如,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制定一个任务主题,引导学生对任务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当对办公软件word字体如何设置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布置有关办公软件word字体设置和变化的主题任务,比如当你参加校园演讲比赛时认为在自我介绍阶段word字体设置为怎样的颜色更好。这样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提出自身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宋体字样相对较好,有的学生可能人认为黑体字更好,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2.坚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取得的成就与任务主题设置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教学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前应当要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研读,并掌握课程的中心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与个性化发展需求来预设教学任务。进行课堂任务设计时应当要对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充分考虑,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并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主题任务,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二、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教学课堂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仅要让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还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际教育结果来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1.设置情景教学,提高学习热情

在设置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任务时应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现象来展开教学活动,譬如,当教师在教学Outlook Express的邮件发送操作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给其他学生发送携带附件的电子邮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执行针对性的方案,一是让学生学会电子邮箱申请流程,并拥有独立的电子邮箱;二是让学生增强对Outlook Express各项操作的了解与掌握;三是学生能够发送携带附件的电子邮件。通过不同形式的情景设置来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点的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2.注重教学任务的布置思路

根据小学目前的教育教学形式所取得的成就来看,活动表演法相对于其他教学形式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表演法的主要特点是直观性与新颖性,符合学生对事物认知的思维。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生动的形象进行了解,因此教师如何给予小学生建立起生动的形象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要注重“形象”教学,指引学生将凝固的文字转换为生动的“形象”,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学科的教学需求,还能满足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时也可以采用活动表演法展开教学。比如在对《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采访爱读书的人,并制作整个访谈的记录,例如在进行诗歌类型的课文教学时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展开教学,《最后一分钟》课文可以通过朗诵法的方式展开教学,对于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着很大帮助。再如对课文《打电话》进行教学时可以使用表演再现法,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对于感悟文章作者思想情感有着重大帮助。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是相互的。比如在对课文《秦兵马俑》进行教学时,课文内容详细介绍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与独特的个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使用精读课文“长城”与“颐和园”中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来对秦兵马俑文章进行了解,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类型的兵马俑进行谈论,并表述自身的感受和看法。例如小学课文“观潮”和“雅鲁布臧布江大峡谷”以及“济南的冬天”,这几篇课文都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只是景物所描写的对象有所差异,作者观察感受也有着很大不同。通过对比阅读的模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辨别能力。

4.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当学生完成课堂中所布置的各项任务后,教师应当要对学生的答案以及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总结,然后分析任务主题的优劣,以不断优化任务主题。在学生自主学习与任务主题讨论后,可以对任务主题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讲述和分析。例如,某同学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可以结合多媒体或者展会等方式来介绍作品内容,并让其他学生和教师针对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完成作品评价后可以让小学生对任务主题展开二次分析,并重新构造新型的知识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结语

5.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摘 要:机械制图是中级技术学校机械加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只有学好这门“工程语言 ”,学生才能运用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基本几何体中正六棱柱的三视图为例,着重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机械制图 三视图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讲授,学生练习,讲授的知识点多、细、难,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任务设计、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三个阶段。笔者以基本几何体中正六棱柱的三视图为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

一、任务设计

1.分析教学内容,明确任务目标

教学内容:基本几何体中正六棱柱三视图的学习,包括正六棱柱三视图的画法及尺寸标注。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绘制正六棱柱的三视图及标注尺寸。

任务目标:通过完成任务,达到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根据学生特点及知识储备,确定任务项目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及物体上顶点、棱线、表面的投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此外,正六棱柱的形体结构比较简单、常见、易懂,因此,教师要抓住机会,让学生接受任务、完成任务,以满足其成就感和求知欲。在教学时,学生对于基本几何体并不陌生,教师要理清步骤,让学生按照步骤一步步完成。

3.确定具体任务目标

任务1:课前制作正六棱柱,加深学生对正六棱柱形体结构的认识。

任务2:分析正六棱柱结构特点。

任务3:正确绘制正六棱柱的三视图。

任务4:在三视图正确地标注正六棱柱的尺寸。

二、任务实施

1.任务引导

课前展示正六棱柱的制作过程,学生在课前完成制作。教师在课上根据学生制作的模型来讲解正六棱柱的概念,结合学生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习中见过哪些外形是六棱柱的物体,或含有六棱柱结构的物体。利用模型引导学生分析正六棱柱的结构特点,即:两底面是全等的正六边形;六个侧面是全等的矩形,且都与底面垂直;六条棱线等高,且与底面垂直。在分析时,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采用对学生分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课堂任务,突破难点、重点。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但这些错误会让学生的探索更加深入,此时,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任务演示

教师合理摆放正六棱柱模型,启发学生思考围成正六棱柱的各个平面的种类名称,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分析正六棱柱的三视图,要注意分析两个底面和六个侧面的投影,特别注意分析形体上的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分析时要结合前面所学过的物体棱线的投影和物体表面投影的有关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最后,学生动手尝试三视图的草图绘制。

3.任务执行

演示结束后,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演示来进行三视图的绘制及标注尺寸,尤其注意左视图和俯视图要符合宽相等的投影规律。以往学生绘制时往往使其宽度等于主视图的“长”,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分析出长和宽,即:长等于正六边形的对角距,宽等于对边距,两者是不相等的。教师要特别强调,防止学生出现错误。

三、任务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推荐优秀的绘制图形让大家欣赏,并请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足。最后,教师根据整个过程的实施和结果,总结该次课程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情况及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该次课程虽然内容简单,却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一次很好的尝试。

总之,任务驱动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助于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相结合,学生的操作技能、识图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6.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经过历代学者的悉心经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而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也遇到了一个瓶颈期——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课程学时的缩减,教师在课内讲授的内容有限,学生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同时拓展课外学习,让课外学习成为课内学习的有效补充。这些问题也一直是我们讲授中极力想解决的问题。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也让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文学课的主要内容是讲授中国两千多年来文学发展的历史、历代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知识。这门课程是在大学阶段开设的,在各个院校一般开设2~4学期不等。如今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处在信息时代下,传统“满堂灌”式的讲授模式亟待注入新的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让这门古老的学科在新时期让更多的年轻学者喜爱。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由教师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设计师、指导者、辅助者。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任务的承办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发现问题,在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与探究的状态,而教师与学生又始终处于良好的多维互动模式中,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能更好地对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大量电子信息的冲击下学生更喜欢关注时尚变换的信息,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一些在我们看来很有魅力的篇章对于学生来说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入教师精心创设的任务中,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过程中,学生深入学习情境之中,随着任务完成的逐步深入,学生会不自觉地被古代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所吸引,会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有对美的感悟、都有不断学习探索知识的愿望,一旦在情境的引导下深入任务,他便想要在这个自己所付出辛苦的任务上去继续探索,去探索某种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所体现的文学内涵。在完成任务之后,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设立激励模式,这样在学生每一次完成任务之后都会有一种满足感,久而久之,会转变为一种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2.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中,教师一般是“独白式”的讲授模式,学生被动参与或根本不参与,课堂中较少有互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在每一次接受任务、完成任务、接受评价的过程中都要与教师有互动,教师在全过程中基本是扮演着导师的角色,亦师亦友,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会有很多。学生既能享受到教师一对一的辅导,又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任务圆满完成的期待,在此影响下,学生会对教师设计的任务甚至这门课程都特别用心,以此教师可以真正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互动中学习。

3.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拓展学习内容

在教改的“春风”影响下,很多课程培养方案都做了修改。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学时也作了压缩,这样设计到底科学与否我们暂不做评价,但是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面对知识含量极大的课程内容,教师在课堂内讲授的内容极其有限。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呢?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采用就可以拓展课内学时,教师设计任务,相当于学生在课下与教师一起备课,一起互动,一起学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 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技巧

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很多教师自己设计的任务自己都不感兴趣,如果与学生换位自己都不愿参与,这样的任务学生也不会配合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技巧:

1.任务难易程度适中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任务时,难易程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太简单的任务难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太难的任务学生又不愿意承担。所以一般教师可先由外围去导入,然后逐步以阶梯式递进的方式去接近核心知识,这样符合学生接受规律。如讲到屈原与楚辞,教师可先让学生搜集有关屈原所处时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情况,接下来搜集屈原的生平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彼此分享,然后再逐步去接近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样学生在逐步推进的任务中逐步获得知识与成就感,最后接近核心内容讲解时就已经将外围知识都消化了,那么教师讲解就事半功倍了。

2.任务设计要知己知彼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独具匠心、知己知彼,知道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沟通会更有效,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也会更加配合。如教师可在所代课班级先创建一个微博群或QQ群,像一些让学生做的微作品评论或举办的实训活动VCR,就可以在微博群里分享。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评论或小论文或是一些其他的作品在微博中被点击、被其他同学分享,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逐渐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完成任务。

3.任务设计采取小组合作模式

一个人再优秀不会有一个团队优秀,团队一起完成任务可以彼此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而且团队合作可以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集思广益。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最好采取小组合作模式,这样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相互带动,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阶段可分为任务导入、任务实施、任务评估阶段。

1.任务导入阶段

教师在导入任务时要精心设计,要让任务导入能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讲到《诗经》这一章,将学生最耳熟能详的诗作展示给学生,这样首先在《诗经》与学生中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学生接受任务时,因接触到自己所熟悉的诗歌,会有小小的自信感,同时对他们即将学习到的内容会更有探索的热情。

2.任务实施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可以采取一些新鲜的模式。如接下来讲到诗经的内容时,有爱情诗、战争徭役诗、宴飨诗等,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分别展示各自所收集的诗经作品,然后可分阶段进行《诗经》诵读大赛、《诗经》作品赏析座谈会、《诗经》记诵之星大赛、开心状元之《诗经》微电影创作等活动。这些实训内容的展示时间可灵活掌握,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诗经》作品,掌握《诗经》作品的艺术特色,增强鉴赏《诗经》作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任务评估阶段

当学生任务完成后,教师评价首先要认真、及时。教师的评价要在学生期待最热切时给予,此所谓合时,因为学生一般在提交了任务之后,最渴望教师能最快给予回复,这时的及时回复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评价要适当,既不能打击学生积极性,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最后,评价体系要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评分标准时可从应知、表达、创新、团队合作等方面分情况进行评价。

7.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语言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其优势是明显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

1.1 教学目标的分析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C语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具有广泛使用价值。C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整体上可分为以下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目标是进行程序设计方法的教学和训练,以便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对C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二个层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实践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养成善于自学的能力;第三个层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程序设计是使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和经常性的实际操作练习,学生会在分析问题要点、把握解决问题关键、关注计划实施细节等方面不断得到锻炼。

1.2 教学内容的分析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行为的总和。教学内容分析是指对学习者已具有的能力转化为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所需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及其关系进行详细剖析的过程。

C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3大教学单元,即入门、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和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教学单元,各教学单元之间的顺序基本上是固定的,前一部分的学习是后一部分的基础。本文选择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作为教学单元内容。

1.3学生特征的分析

分析学生特征是为了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提供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帮助与指导;设计适合学生的情景问题与学习资源。问卷调查是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研究者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以书面形式给出一系列与研究目的有关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做出回答,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

本文的研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分析,编制了相应的题目,在实验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得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笔者选择所在学校的一个实验班级进行本次实验,该实验班是在校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具有了在校大学生的共性。在实施教学前,笔者已经对学生的情况做了详细的了解,这个班级是计算机专业班,所需分析的是学习者对该课程学习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学习者对该课程的认识以及学习者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了解。

1.4 学习任务的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教师设计一堂好的课堂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合适的任务呢?首先,要正确理解任务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的要求,是任务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任务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通过具体的任务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本次学习任务设计为停车场计费功能的实现。主要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实例编程、调试、修改,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算法思想。在整个任务驱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上课所学的流程图、分支和循环程序等C语言知识点进行任务的完成。

1.5 教师角色的转变

建立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之上的C语言课程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变化,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方法与策略,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来引导和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显而易见,教师的角色需要改变,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过程的执行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需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方式,强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的单一角色也需要改变。

建立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教师的角色既有传统教学环境下的角色特点,也有任务驱动教学环境下的角色特点,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C语言课程的重点和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地讲解;在以小组任务驱动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中,教师成为了小组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解释与答疑,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一般利用BBS或E-mail与学生交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

1.6 管理与帮助的设计

教师职责: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关键是教师能否适应职责与角色的转变为了尽可能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在实验实施之前对学生进行访问、调查,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能力、知识水平;实验过程中对该班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帮助,给予一定的支持。

为了合理地分组,根据对该班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主要采用操作能力强弱,男女生搭配来划分小组。因为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协作学习,组员分工不同,所以为了提高学习结构化程序设计算法思想的教学效果,采用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法。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问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一般按5人来划分,这样班上总共有38人,可以划分为8个组。

1.7 总结与强化的设计

简明扼要的串讲,将学生知识系统化;检测与练习可巩固所学知识,保证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与评价,并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串讲,帮助学生系统化知识;通过小组完成情况的展示汇报评价进行总结综合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教学过程的实现

教学过程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情境的导入。用VCD和投影仪在大银幕上播放幻灯片或者视频,展示情境。

(2)任务的布置。作范例、指导学生观看范例并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算法思想;要求学生明确C语言程序流程图、程序分支和循环程序等知识点。鼓励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卞,根据C实例的分析,进行程序的流程设计;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提高算法的效率。

(3)讲解的穿插。选择典型小组学生的程序设计算法的运行结果,根据其中的问题进行知识点的串讲。

(4)子任务的分解。引导学生,提出子任务,要完成程序流程图的设计应该包括哪些步骤?每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各个步骤中涉及到哪些程序语句?可否将嵌套较多的语句用switch/case等程序语句代替?代替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及空间复杂度是否有所改变?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查询、收集及学习。在此基础上,根据分组方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5)任务的分析。在学习获取信息中碰到问题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必要时可以手把手教其相关的程序设计,再进行操作的撤销,让学生亲自动手再进行一次操作。

(6)结果的展示。教师认真听取每个小组所展示的程序设计运行结果,并做出总结与评价。引导小组对本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效果做出评价,并且小组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评价。

3 教学结果分析

通过对学生所完成程序设计的情况,分析如下:

(1)对本文所研究的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效果,学生反应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要好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从学生喜欢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程度来看,该班中只有7%的学生喜欢传统教学模式,而有69%的学生非常喜欢新的教学模式,18%表示一般喜欢,仅仅有6%的学生表示不喜欢。

(2)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对C语言课程的学习,该班学生在协作交流意识、程序设计、算法优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有81.05%的学生对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表示很有效,说明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他们对C语言课程专题的学习。但是还有16%的学生认为基本有效或不太有效,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这些学生中60%是因为教师准备的学习设备不够充分,小组成员太多,学习时间太短,35%的学生没有积极和教师、同学配合参与学习活动。有80%的学生认为在今后的学习中教师很有必要多采用信息技术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有76%的学生感到通过本次学习对学好C语言课程及其他程序设计语言更有信心了,87%感到与同学的交流对自己理解程序语言很有帮助。

总之,通过教师有效组织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可以获得了不少知识、体验,并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有所巩固。同时,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科学的知识结构之中,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结构化和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以C语言课程为例,研究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设计了教学方案,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任务等方面的分析设计,并通过教学过程的实现以及结果分析,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C语言课程教学,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倪宝童.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师专学报,2007(6).

8.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任务驱动CAD建筑制图教学方法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软件即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其在机械、建筑、服装、珠宝、园林、测绘等众多领域被应用。基于此,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被普遍开设。

目前,建筑CAD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讲授-演示-练习”三部曲进行教学,从这里不难看出教学中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这种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投入和产出比例不协调,不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体系结构,对长期深入的学习非常不利[1]。

由于这种固有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CAD学习效率的提高, 阻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此,为了解决《CAD建筑制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有必要对CAD这门课程进行研究和优化,探索出一套更适合高职学校特点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流程

任务驱动法的主要实施过程是:教师先将整个教学目标利用一定情景设计成一个总任务,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将总任务推导成一个个分任务,分任务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或者是上下关系。分任务的出现主要是使每一步的教学有具体的目标。同时,分任务的难度和范围要适中。在分任务解决过程中,要逐个呈现,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2]。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内容具体化。

当一个个分任务解决时,学生就具备解决总任务的能力。此时,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完成总任务,总任务也可以作为学生对这节课掌握程度的评判。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多地考虑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对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任务设置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因任务选材广泛,形式多样化,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容易无从下手。所以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可以制定一些设计原则,从而明确任务设置的具体方法。

第一,目标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分任务的设计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才能使教学在一定的轨道上进行。教师提出的每一个分任务,原则上都应该是为了完成总任务而提出的,尽量不设置多余的任务,所设分任务应能使学生清楚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

第二,可操作性。分任务应该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就起不到驱动动手操作的作用。任务情境可以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在进行任务的同时,应该尽可能丰富学习资源,这也可以大大增强任务的可操作性,避免纸上谈兵。

第三,完整性。分任务设计要符合完整性原则,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取得什么结果,最后作为学习效果的一种考量[3]。

3.学习者分析及课程分析

3.1 学习者分析

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任务,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指导,设计适合学生个性的情景问题与学习资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高等职业学工程造价一年级学生,他们有以下三个特点:(1)生源情况复杂,绝大多数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缺乏对制图相关规范的认识,严谨性不足。(2)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比较被动;对理论知识的兴趣较低,对直观、实操性强的课程比较感兴趣。(3)学过《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有一定的建筑制图基础,基本能够看懂并能手绘简单的二维平面图形,但空间思维能力较差,读图及绘图能力较弱。

3.2 课程分析

《CAD建筑制图》课程是我校工程造价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周集中学习,共计30学时。作为建筑类专业重要的基础技能课程,它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识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的技能需要,突出职业教育培养初、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其课程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运用AutoCAD软件抄绘建筑施工图的能力。课程有以下特点:(1)实践操作性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2)课时少,教学内容安排较紧凑;(3)软件命令内容繁多,知识点琐碎[3]。

4.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

建筑 CAD 中命令多且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授课中对于一些繁琐的命令应进行适当裁剪,使其满足工程需求即可。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分解成独立任务,逐个击破;在任务设计上注意层次递进,使学生容易上手,同时增加已学知识点在各项任务中的渗透。

以剖面图填充为例,任務驱动教学法课程实施流程,如下:

(1)总任务引领

首先创设一个课题需要解决的总任务——剖面图案填充,创设总任务能够使大家清楚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本次课中,笔者首先展示很多精美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出任务:剖面图案填充;同时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是图案填充及阵列命令。

(2)学习图案填充与阵列命令

分发任务书,提出分任务(见图1)。利用学生学习其他命令的经验,引导其找到图案填充、阵列命令按钮。接下来,学习怎么运用这两个命令,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借助教科书学习。学生水平必定参差不齐,可让已完成的学生利用教师机演示操作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使会的学生增强记忆,另一方面使没完成的学生再学一遍,争取掌握。

(3)完成总任务

学生分任务完成后,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即剖面图案填充(见图2)。要求学生把自己会的部分完成,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对其表现作出评价。经过一定时间后,若学生都没有完成任务,可让学生停下来讨论后续作图。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假设,否定伪假设,引导学生按真假设继续绘图。最后,展示完成较好同学的图形,以此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4)总结评价

课程结束前,对这次课进行总结。回顾本次课的内容,告诉学生应该学会什么,大家实际的学习情况怎样。并对学生表现作出评价,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鼓励正在努力的学生。留出时间,让大家做好自我评价(见表1)。学生参与评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完成下一个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5.结论

合理巧妙地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CAD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活躍的学习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对教师课堂掌控能力、课程内容分析能力以及教学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6]。另外,只有学生的相关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6]。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教学的课堂组织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科学设计任务。任务设计的质量是教学过程效率与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在教学目标指导下,任务目标以及相关环节的设置要能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驱动力。教师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自然地融入到任务中,使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完成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2)巧妙创设情境。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兴趣爱好出发,去挖掘素材,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并注意问题的实用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和竞争性。只有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完成任务的情境中来,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课程任务的顺利开展与完成,才能保证学生能力的培养达到预期目标。

(3)全面评价任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参照评价标准内容逐项给自己评定打分,在此基础上,教师予以检查评定。并开展任务后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任务开展的形式及其掌握程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这样,有助于师生在设计和执行下一次任务时参考和借鉴。

图1分任务操作图形图2总任务操作图形表1任务评价表

评价项目1评价标准1自我评分1教师评分操作能力11.绘图的速度较快。2.绘图的精准性较高。学习参与11.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注意力都很集中。 2.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完成老师布置任务。自学能力11.老师布置的任务能独立完成。2.对学习内容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自我评价1自我评价等级(优、良、一般、有待进步)测试成绩1总分 100,各部分最高25分1.标注正确程度( )2.作图精确程度( )3.作图完整程度( )4.作图速度( )教师评语填表细则:【强→弱】 填【5→1(整数)】

参考文献:

[1]朱建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1,14(1):35-37.

[2]刘靖,朱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制图基础与CAD》中的设计与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85-86.

[3]石婷萍.浅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计算机绘图”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4,(4):91-93.

[4]宋元庆.任务驱动法在高职建筑CAD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1(22):88.

[5]石婷萍.模块式任务先导教学法在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学探索,2014,(3):100-102.

[6]赵忠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uto CAD软件教学中的应用[J].菏泽学院学报,2011, (3):106-108.

9.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Dreamweaver网页制作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Dreamweaver网页制作教学设计如何根据学牛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应用水平、创新思维能力等的差异,通过任务驱动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网页知识和运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的.技能.

作 者:洪青 黄莉 作者单位:江西省工业技工学校,江西,南昌,330046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年,卷(期):“”(23)分类号:G关键词:网页制作教学 任务驱动 教学设计

10.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摘 要: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构建主义为理论依据的教学方式,课程教学的方式以学生完成任务为主线,将课程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隐含于任务完成的各个环节中,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者在这个过程起到引导作用,最终达到使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模具制造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模具制造;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依据;实际应用;思考总结;存在不足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8.228

序言

高职教育中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普通教育不同,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培养重点为学生们的自主动手操作实践技能。目前国内各高等职业院校为顺应国家高职教育行业基本国情,各专业积极摸索适应用于本专业的教学方式。以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基础,依据任务教学法的教学理论,我校在模具专业的主干课程《模具制造综合实践》中进行任务驱动法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培训。学生在完成模具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后,可具备扎实的磨具制造工艺专业理论基础,并具备娴熟的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任务驱动法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对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上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创建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理论依据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心思想理念为学生以教学者所派发任务为驱动力,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进行由理论到实际操作的转化,并在教学者的引导下,进行由基础到深入、有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操作最终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进而学得简介明了的动手实践操作思维脉络,培养了自主分析问题的思路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模具制造实综合实训教学中,任务教学的具体应用体现为,教学内容以学生执行完成模具制造任务为主,教学者起到引导作用,使与模具制造相对应的理论知识隐含到模具制造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及习得了模具制造操作技术和技巧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通过应用旧知识加深了对旧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应用就旧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带有目的得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并及时加以运用,既完成了对旧知识的巩固记忆同时加深了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者应在学生完成模具制造的任务后,要求学生对任务进行问题思考和经验总结,并设计学生之间提出问题共同思考解答疑惑和经验交流的互动教学环节。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1)教学者研读教材,设计高质量任务。由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是基于学生任务上的教学,因此为学生设计出精细化高质量的任务尤为重要。教学者应以教材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自身实际水平设计出操作可行性强的高质量任务。对此教学者可将课程总目标分为多个小目标,然后把小目标中具体可操作的任务派发到学生手中,注意所派发任务应与课程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联系。任务不仅要求要包含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步骤和操作技巧,还应难度适中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们在遇到困难时通过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而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们积极性。任务还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在一定范围空间内积极创新。比如在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中,我们可将多个课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串连,围绕着任务驱动为干线展开教学,将课程教学分为五部分进行,分别为钳工工艺与技术操练、车工工艺与技术操练、铣工工艺与技术操练、模具制造基础、数控加工工艺与技术操练等。其中对每一个大部分我们可将其拆解为更细小具体的任务,将课程知识赋予到每一个小任务中。

(2)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精妙的设计任务。在任务派发到各个小组后,要组织动员学生们做好操作实践,各成员间协调合作完成任务。对此。教学者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模具制造过程的模拟,帮助学生在总目标任务和细分小任务之间找到思路逻辑线路图,更加深入充分得理解课程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任务操作步骤并最终完成任务。

接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任务,鼓励学生积极交流探讨合作完成任务。小组合作的教学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对学生们之间进行分组,各小组成员间要分工明细,在任务的驱动下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比如,在车工工艺与技术操练这一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可将其在进行细致划分为出车床安全操作规程、刀具刃磨、尺寸测量与精度训练、车削工艺制定等小项目,进行分步学习。尺寸测量是模具制造工业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教学者可先从教学生如何使用游标卡尺、万能角度尺、外径千分尺开始教学,使同学们认识并熟悉这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对实际工业生产中的精度标准要求形成初步概念。尺寸精度的?W习应遵循先粗后精的原则,公差范围从0.3,0.2,0.1到0.03逐渐缩小。同学们在经过一定的课堂学习和实践后,能够熟练得对此类测量工具进行使用操作。为同学们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模具制造技工打好基础,在接到一个模具的零件图时,能根据图纸内容和要求设计出最经济合理的工艺,并进行模具零件的加工操作。教学着在教学过程中可布置给学生一些由简易到复杂的零件图供学生们操作学习,提高学生们的工艺制定水平。

(3)做好引导及时纠错,并进行正确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到重大作用,学生的合作有效,同教师的指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问题指正,纠错改正过程中应注重在问题分析思路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到各小组中进行巡视,发现学生犯错误或遇到难题时进行指导;2)等到学生操作进行到一半时,选出任务完成得比较优秀和比较欠缺的作品供大家对比分析,讲解任务操作流程总经常遇到的难题和解决途径等。3)最终任务完成后,要求各小组进行合作成果展示,同学们互相分析评价各组的作品,互相交流借鉴优秀作品的执行经验,扬长避短,共同进步;4)最后学生呈交最终作品和报告,由教师进行分析评价。分析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就最终作品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还应就学生对课程要求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作品所体现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巧和创新性,以及参与任务执行的态度和积极性做出评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应用思考

(1)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目的任务为驱动力,教师的引导教学为推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们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积极性,创新性,竞争性以及团结合作精神。积极性:学生们积极踊跃得对模具设计进行发言讨论,互相之间交流观点看法。创新性:学生们在进行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通过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模具基础上进行个人创新。竞争性:同学们为了设计制造出更好的作品,积极主动讨教,在操作仪器紧张时同学们更是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投入到执行任务中,无形中形成了紧张了竞争氛围,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和制造效率。

(2)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将课程核心内容和要求贯通于执行任务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既完成了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又进行了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把课本知识运用于实际中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模型设计和动手制造能力,帮助学生熟悉掌握了从产品挑选、绘制产品三维立体图、注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试模等重点操作程,有利于学生日后进入到工作岗位上顺利进行工作。

(3)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了“将理论投入到实践,并从实践中认识理论”的科学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中从所使用的“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多媒体播放模拟―针对指导”的教学方式,帮助了学生全面得掌握磨具制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学生小组合作制造加工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组进度相近操作工序相同,因此容易出现机床紧缺或机床不足或多台机床待工的现象。

(2)产品设计难度的把控问题。当任务产品结构难度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品能力时,由于模具制造?C合实训课程安排课时时间紧凑,加上同学们是第一次自主进行由模具设计到模具制造的全过程,学生最终可能无法顺利完成任务。学生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产品的选择,确保各组最后能顺利完成模具的制作,避免打击了学生们的信心和积极性。当任务产品结构太多简单时,学生由于不加以思考和费力便能轻易完成,也无法达到学习效果。学生们不能在完成作品后找到满足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结束语

任务驱动法已经在应用于高职教育模具制造综合实训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任务驱动法适应用于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教学中,高职教育模具制造综合训练课程应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电子设计自动化 课程教学 实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151-03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任务驱动”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从学习者的角度而言,“任务驱动”则是一种学习方法。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简称EDA),学习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两部分内容,是职业院校电子工程类专业必修的职业能力课程。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利用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电子设计的爱好,促进电子设计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具有“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主线、以知识点为纽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从典型的三人表决器设计、四位加法器设计、数字电子钟设计、交通管理器设计、简易电子琴设计、步进电机控制器设计和数字温度计设计等七个具体项目的、可操作性强的电子设计任务出发,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任务”真实情景驱动下,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分析、讨论的协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知识的内在建构。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很强,具有很强的探究性,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和电子设计能力,实现了电子设计信息素养的实质性提升,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电子设计自动化开发方法。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的应用

(一)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学习情景和学习任务的总体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关键要素“任务”是主线和导向,其设计的好坏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课程学习宏观上“任务”的设计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微观上“任务”的设计必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学校的教育资源来设计适宜学生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电子设计自动化开发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设计自动化校级精品课程团队的教师经过讨论和研究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方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利用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这一平台,选取来源企业的真实产品“流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以任务驱动模式构建了“三人表决器设计”等七个学习情景也即为七个设计项目,每个情景又有若干个工作任务,学生在设计中学习知识,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又学会真正的设计。表1中列出了电子设计自动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总体设计。

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探究。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经过不断教学实践和总结,笔者探索出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由“创设任务情景→提出学习任务→探究学习任务→评价学习任务→拓展学习任务”五个环节构成。

1.创设任务情景。教师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优势,结合课程学习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流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的、贴近真实的学习情境,把课程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三人表决器设计”等七个学习情景的若干个任务之中,引导学习者以“任务”为主线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课程学习情境中。具体为每个学习任务之前,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欣赏、讨论和交流电子产品,激发学生对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2.提出学习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分析“电子产品”实例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着手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如“项目三:数字电子钟设计”教学,教师安排学生到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训室”的“电子产品车间”授课,先向学生介绍“数字电子钟”典型产品,并展示历届学生设计的产品,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字电子钟设计”的兴趣,创建学习任务情景。然后,教师分析“基于FPGA的数字电子钟”产品,再提出学习“任务1: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分析任务”和“任务2:数字电子钟的VHDL程序设计”,这样会对任务的完成起到很好的效果。

3.探究学习任务。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性的调动为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带来了适当的时机。此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企业生产实际,结合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需要,围绕一个“项目”中的教学目标这一大任务通过实例演示后,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提出“项目”下一级的子任务。在子任务中包含了要运用既往所学的旧知识和现在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这些知识中有“问题”需要去探索和解决。如何探索和解决?“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学习任务”这一环节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直接去做,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如何解决该问题的线索、资料、知识等,同时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进行尝试操作练习,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合作探究来完成,还可以根据教材中列出的操作步骤按程序一步一步操作练习,在操作练习找出解决的办法。

4.评价学习任务。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设计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任务”这一主线,指出设计操作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辅导,以使学生及时改进和完善,进行教师对学生学习任务的评价;也可以事先安排两名学生结成“一对一”对子,让学习成绩好操作熟练的同学指导学习成绩较差和操作不够熟练的同学,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学互帮,进行学生间对学习任务评价;还可以让表现好的学生把自己完成任务的好方法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介绍,通过学生展示设计思路和操作练习让大家共同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通过“示范”的引领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大家评价该同学“学习任务”完成效果。当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可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电子产品”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讨论,并将学习任务中涉及的知识背景进行归纳、小结,强调设计操作重点、难点问题和操作技巧,同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出现具有创意的好思路和好方法。

5.拓展学习任务。通过“评价学习任务环节”中的师生点评、共同探讨等,学生由此会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他们可以进一步自由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构思出“电子产品”新的设计思路,并试图尝试操作练习,创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电子产品”作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华。根据学生的这一学习实际,“电子设计自动化”精品课程团队与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为平台,开辟了“电子设计”第二课堂,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并定期开放创新实训中心,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发挥、自主创新,拓展新的学习任务。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应用案例。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下面以“三人表决器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创设“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情景。教室设在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训室“电子产品车间”。上课开始,教师通过讲解在各种会议、选秀节目、体育竞技中,常常用到电子表决器。然后播放“中国达人秀”表决视频,提出假设中国达人秀的三位评委提出,要用三人表决器来对选手进行评判。提出评判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创设“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情景。

2.提出“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通过创设“中国达人秀”表决情形创建的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三人表决器设计”课题的积极性,教师进行该任务分析:因为初次接触数字电子技术,本任务是三人表决器,要求设计出一个表决器,二人以上表示赞同,认为通过,否则认为不通过。如何完成这一任务?

3.探究“三人表决器设计”“教学”任务。要搞好教学工作,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探究“三人表决器设计”教学的任务。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育人为教学改革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二是要对教学主要载体“教材”进行教学内容分析。了解组合逻辑电路是数字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实用性。本任务是在学习了逻辑门电路后,对有关逻辑门电路的一个具体应用。三是对教学对象进行学情分析,分析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有好奇心,喜欢操作练习。前景知识已有逻辑代数知识,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但学生理论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会在分析设计电路时遇到困难。四是对教学内容制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学习目标是掌握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完成三人表决器原理电路的设计。能力培养目标是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模仿、总结、表达能力。素质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五是定位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完成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难点是如何把抽象的逻辑问题和具体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解决的关键点是列真值表。六是选择教法和学法。根据分析,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提出学生的学法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七是在组织教学过程教师始终与学生共同“探究”。不论是教学中力求活动场景的创设、任务的驱动,还是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对设计步骤和操作程序的讲解,关键点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必须做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动手参与,教师只是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在探究“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中,让学生置身在真实的情景中,分配每两个同学为一小组,让学生自觉接受学习任务。通过教师对任务的讲解和电子产品案例分析,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

4.评价“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学互帮、合作探究,每一组、每一位同学看到自己设计并操作完成的“三人表决器设计”的作品,达到了“少数服从多数”设计要求,大家都很高兴。作品完成后,老师对教学情况进行小结,并针对典型作品进行点评,同学们各自对他人作品进行互评,并选出好的作品展示。同学们对这次学习任务总的评价是有收获、有价值和有意义。

5.拓展“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为了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布置新的学习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三人表决器,要求若A为主评,B、C为辅评。只要主评通过,就能过关;或者两个辅评通过,也能过关;否则没过关。要求同学们课后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之“电子设计”第二课堂中完成任务。

三、高职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以任务驱动理念编写“电子设计自动化”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产物。为突出教材特色,提高教材质量,编写的教材既要符合行业企业生产技术的改革要求,也更要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因而,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以适应学生专业职业技能发展为原则,以学习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准则。教材的编写必须充分考虑到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岗位需要,技术革新,要有所创新改革、体现“任务驱动”理念,编写中要吸纳企业技术能手和工程师参与编写,使教材更贴近企业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

(二)以工作任务项目建设“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于2015年3月被学校批准立项为建设的精品课程。课程三年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共享性、开放性、扩展性、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精品课程以创建精品资源项目研究任务为核心,面向“电子设计”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等,实现资源的上传、检索、归档等,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共享与应用,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并与国内区内同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现资源共享,辐射行业,服务地方。

(三)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之“电子设计车间”。为了提高高职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之“电子设计车间”。“电子设计车间”仿照真实企业场景建设,车间作品与企业“电子产品”对应,制定有关管理规章制度,除安排好课程教学任务外,定期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放创新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敬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操作》中的运用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3)

[2]侯瑞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实训》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4(2)

【基金项目】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精品课程《电子设计自动化》(XJJP201408);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2JGA295)

【作者简介】王艳玲(1972— ),女,广西临桂县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何新凤(1961— ),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教学评价。

1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二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相结合, 以问题的探索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 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 更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 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的过程。任务驱动从浅显实例入手, 带动理论学习和应用, 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合作的意识。一个任务完成后学生会有满足感、成就感, 这种感觉进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信心, 使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1 任务的提出

“任务驱动教学”首先需要根据课程特点, 创设情境, 设计任务。教师应向学生布置本课程、本阶段、本单元、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例如, 在Dreamweaver的教学刚刚开始时, 教师可推荐一些富有特色的网页供学生欣赏, 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去,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引导他们去思考如何设计网页, 由此确定课程的总体任务——建设一个完整网站。然后, 教师要针对课程中每一部分知识点将总体任务细分为若干大任务, 如文本、框架、CSS样式、层时间轴、模板和库等, 再将这些大任务进一步细分为一些小任务。任务应从易到难, 小任务应紧密围绕总体任务去一个个地实现。教师要充分结合网页的特点创设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 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 以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完成任务。

2.2 任务的分析

在任务提出后, 要先让学生对呈现的任务进行仔细思考、分析和讨论, 提出完成任务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即任务分析。以《网页设计最佳拍档—208例》这个课程为例, 在dreamweaver网页特效教学中, 对于如何进行特效设计这样的问题, 由学生自己在任务分析后提出问题。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 需要创造性想象力。让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 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如, 在对文字应用CSS样式的教学中, 教师先演示某一网站中文字效果, 引导学生将其与学习过的网页文字效果进行比较,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不是直接去学习现成的结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提示, 引导问题的提出时, 要采取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办法。另外, 学生不可能一次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 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只有亲自做到相应步骤时才有可能提出。同时, 也只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才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3 任务的实践

在学生明了任务之后, 要贯彻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思想, 采用充分利用计算机实验室, 进行各项实验和各种操作技能训练, 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网页设计最佳拍档—208例》这个课程为例, 在教学d r e a m w e a v e r网页特效flash动画特效fireworks图像特效这三部分的内容时, 我们先让学生跟着课本操作步骤来做, 教师示范与引导, 学生在学习例子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反复训练, 熟练掌握各种网页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网页使用技巧, 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由于新知识的不断增加、教学时间的相对减少,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需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实行新的教学模式, 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这样不仅解决了连贯性问题、理论过于抽象枯燥问题、理论的盲目性问题, 而且能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

2.4 任务的点评

学生的任务完成后,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要不要以分数为第一要素, 而要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教师和周围同学的肯定, 是学生能持续主动学习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也可从开发企业聘请网站建设工程师到校为学生点评, 并不定期把学生安排到开发企业进行职业化训练,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为以后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总之,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教学中, 要求老师做到教必有法, 一个“法”字指的是法则、原理、规律等, 把握学习心理, 提倡“教无定法”, 指的是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不同, 在具体的教学中, 不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参加到教师的项目开发中去, 从网页设计与制作这个岗位群出发, 积极倡导将真实的网站建设和网页设计项目带入课堂, 争取实现将学生的全程实践结果作为承接项目的一部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实践之前必须与客户单位进行细致地沟通,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制作技术, 又做到了所学的内容与社会需求零距离, 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摘要: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 笔者发现中职院校学生中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课程教学中, 以《网页设计最佳拍档—208例》实例为教学指导, 将教学过程分为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和任务点评四个步骤。教学实践证明,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页设计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网页设计,应用实例教学

参考文献

[1]惠艳.如何设计、制作与美化图书馆网页——河南省图书馆主页改版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3, 23 (5) :58~60.

1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三

摘 要 VB程序设计是许多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指定的一种编程学习语言,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直是广大计算机教师感兴趣的课题。结合VB程序语言教学经历,介绍启发式教学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一些应用,包括一些教学案例和方法手段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高动手能力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VB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4-0096-02

Application of Heuristic Teaching in VB Programming Teaching//

HE Wen

Abstract VB programming is a kind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spe-

cified in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 of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n VB programming teaching is always a subject of great in-terest to computer teachers.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applications of heuristic teaching in the VB programming teaching,including some teaching cases and methods.It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improving their practical ability.Key words heuristic teaching; VB programming; computer basic course

前言

VB(Visual Basic)程序?O计语言是可视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由于语法简洁、功能强大,已成为各高校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必选课程[1]。但是,由于VB语言抽象、知识点多,加之学生多数为第一次接触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因此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非一件易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

在讲授VB程序设计教程时,难免会碰到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或是兴趣索然的情况。此时,教师就要根据VB程序设计语言的具体特点,将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引起学生兴趣。所以教授VB程序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厌学,教师的启发便无从谈起[2]。

如在教学控制结构程序语句的时候,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控制结构,包括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接着给学生演示一些由这些程序控制语句编写的趣味程序,如“简单计算器”“图片自动连续显示”“猜数字游戏”等,让学生感受VB程序语言的魅力。通过趣味程序的演示,可以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进一步想去学习制作这些程序。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程序?如何才能有效控制程序语句的执行?教师将程序控制语句的用法说明后,由学生进行设计,再在课堂上演示实现,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程序代码变得简单有趣,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从教学方式方法入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知识的传授更加形象直观。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比如在讲授计时器控件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个控件的使用,可以首先演示一个简单的动画程序――“移动的字幕”。启动程序,学生看到一幅在窗体上循环移动的字幕,此时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想了解该程序的编写方法,教师才循序渐进地分析讲解这个程序:首先在窗体上添加一个标签控件Label1和一个计时器控件Timer1,如图1所示;然后讲解计时器控件的工作机理(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触发一次Timer事件)和窗体上控件的位置属性;接着提出问题:如何才能让这个标签在窗体上动起来?此时学生可以想到在计时器控件的Timer事件中设置语句“Label1.Left=Label1.Left+X”,即可让标签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向右移动X长度的距离,设置较短的时间间隔即可使字幕产生滚动的效果。那么,当标签移动出窗体后又如何将它移回窗体的左边界呢?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使用选择结构程序语句控制标签控件的位置移动,在代码中设置相应的语句即可。

通过上述程序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对计时器控件的工作机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引导,一步一步分析解决问题,使程序语句的理解更加轻松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创新

在教学中如果循规蹈矩,按照一成不变的算法思路讲解程序,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甚至可能使学生学得不够灵活,程序题目一旦发生变化就不会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新。如在讲解循环结构算法的时候,要求学生编写一道题目:求1~1000之内的全部“同构数”。教师首先给出“同构数”的概念,即一个数出现在其平方数的右端,则称此数为同构数;接着举例介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根据在前面章节学习的VB运算符与表达式的使用方法,可以表示出一个n位同构数的构成条件为:x=x^2 Mod(10^n)。而方法不止一种,教师也可从字符串操作函数的使用上启发学生,让学生写出第二种能表达n位同构数的条件:x=right(x^2,n)。这样可以用两种方法写出求同构数的程序,如图2和图3所示。

通过诸如上述程序的编写,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编程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应在课堂多引导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不循规蹈矩,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编程水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能力对于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会自学的学生无法将该门课程学好、学精。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自学,如何独立解决问题。比如对于VB这门课程来说,学生光靠课堂40分钟听讲是远远不够的,要学好这门课程,还需要在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和适量的上机练习。因此,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如何提高独立解?Q问题的能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兴起的MOOC与SPOC课程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教学团队建设VB程序设计的MOOC课程,将知识点碎片化、精炼化,并将课程置于网络,以供学生学习。基于在线开放的特点,学生可随时随地在课后观看教学视频,可将在课堂上没有理解到位的知识点再次学习,加深巩固,为学生自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建设在线作业管理与测评系统,使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方便地发布作业、批改作业、在线答疑等,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实时考评。通过这些先进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更快更轻松地进行自学,及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一些综合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纳入期末总评。综合性实验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教学章节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反映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之间互评;对评价高的作品,安排学生在下次课堂进行讲解,将其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这样,学生之间可以借鉴彼此的宝贵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同时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4.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四

(1)采用这种教学法,摆脱了以往单纯以实例教学为主出现的不足。学生不再对程序开发感到陌生,他们能将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产生更多的想法和新念头,为以后的学习和就业铺垫新路。

(2)采用这种教学法,使教学以现实目标为中心,具体、生动,学生目标明确,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开发程序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在整个的开发过程阶段,学生除了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外,还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对某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沟通,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和敢于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

(4)学生在学习途中遇到困难时,可通过查找书本、网上资料等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多、更深,知识面更广,提高自学能力。

运用程序开发与实例结合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选好例题系统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由若干个子程序串联而成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系统展开。因此,系统的设计、编排非常关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系统选择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选择的系统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对其了解、熟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由于学生是技校生,系统的选择不能太难、太大,要兼顾基础性和研究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学有所获,让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有可开拓的空间。

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以系统为中心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角色转换要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过程、结果和质量上,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桥梁;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林陈雷,郭安源,葛晓东.Visual Basic教育信息化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5.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五

1 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过于依赖课程的知识体系

课程知识体系教学以知识点驱动,尽管对We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知识点设有相应的实验、实训课时,并增加了实验、实训课的课时在本课程教学总课时中的比重,但这些实验、实训内容过于依赖课程的知识体系,没有引导和启发学生针对社会的需求进行实验、实训,导致其最终结果仅仅只是模拟了教材而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脱节,当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却难以把所学知识点融会贯通,最终并不能根据社会的需求很好地设计和开发Web应用系统。

1.2 职业能力目标的制定不能跟上社会的需要

当今社会中,企业运行和社会管理要求技能型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但在职业能力目标制定上并没有太大的转变,导致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社会的需要脱节。

1.3 缺乏实际项目的开发体验

Web程序设计作为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具备Web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但囿于书本知识的理论性及实际操作的复杂性,学生难以体验实际项目的开发,从而导致无法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2 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结合应用

在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中,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有能力完成企业所要求的实际工作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让学生进行职业学习,同时教学方法也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

笔者在Web程序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中不断学习、探索、总结、创新,对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结合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将项目分解成一系列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覆盖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分解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在工作任务完成的同时,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Web程序的设计和开发技能。两种教学法结合应用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项目这一学习内容的载体以及典型工作任务驱动,不但让学生借此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经历项目过程来获取职业意识和方法,然后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将这两种教学法在Web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中结合应用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2.1 课程定位

Web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计算机专业核心技能课。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高级语言(C#)编程技术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递技术这些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内置对象及控件的学习和应用,学生最终具备Web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综合职业能力,如图1所示。

2.2 课程教学设计

本课程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为指导思想展开教学活动。授课内容不再按传统的课程知识体系进行组织,而是以真实项目开发过程为导向,将实际工作任务引入教学体系,同时将知识技能精心设计并包含在工作任务中,使之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进而完成本课程知识体系的重构。

将项目分解、重构为多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典型工作任务都有以下三个特点:存在的普遍性、个人职业发展经历中的重要性、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具体性。本课程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在线考试系统项目作为授课内容的载体,我们将其分解、重构为10个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在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提出的每个工作任务,首先进行此工作任务描述,即让学生了解我们将要做什么,由此引出其实施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然后对这些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最后进行具体实施。这样,我们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将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技能操作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不会觉得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学无用武之地,也不会出现只会实际操作而不理解的现象。

在完成某个工作任务后,接下来给学生布置实训题目,同时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学习。小组学习是指在没有教师或其他同学直接帮助下多个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是一种比独立学习、双人学习要求更高的学习组织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内容可相同也可不同。小组学习发生在能提供自由讨论和解决问题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协作不仅可以培养学习解决冲突、承担责任以及相互协作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体验和判断自身行为对小组的影响,提高分析工作内容、分配任务、协调工作过程以及评估和展示成果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而可以达到较高的认知目标。实训小组一般不超过四人,每个人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在以后的实训课程中,将始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线考试系统开发完毕后,学生应具备基本的资料搜集及整理能力、文字组织能力、Web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能力。

在线考试系统开发完毕之后,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管理系统这一学生熟悉的项目让学生按小组进行综合实训,每个小组都实施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任务。通过图书管理系统的综合实训,使学生对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测试、运行到发布和维护整个一系列过程都有了更加真实的学习与体验,通过图书管理系统整个项目让每个小组成员亲身体验到了软件开发中的种种困难,更体会到了完成项目后的自豪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了学生对知识获取的渴望以及提高了学生资料搜集及整理能力、文字组织能力、Web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能力。

2.3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以及成果给予评价。Web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操作性强,鉴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故采取以平时课堂完成实训情况为主,期末实践为辅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具体的比例如表2所示。

3 结论

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结合应用给予了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实践和自主提高的机会,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项目实施要求,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实践证明,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践性,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统一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香会.论项目任务教学法在ASP.NET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6):135-136

[2]王淑敏.ASP.NET动态网站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可爱的我写人作文550字下一篇:改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