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经典教案(8篇)
1.版式设计经典教案 篇一
课题:
有趣的版式迷宫
——精美的报刊之“排版”
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让学生基本了解版式设计对于报刊的意义,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认知。学习排版的方法和与其有关的形式美法则;
2)培养学生对于版式设计最基本的驾驭力和表现力,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感悟力、思维力和审美力;
3)以精美的版式图例感染和鼓舞学生,激发他们的排版乐趣,并在体验美和表现美的行为中陶冶性情,享受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版式设计中的排列和布局。
教学难点:初中生在专业版式设计中的创意要求。
学生课前准备:1)自学版式设计相关章节,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信息;
2)各自准备好排版所需的各类图形元素。
课件要求:设计制作成相对独立的图形演示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 创设情境,渲染课程趣味。
活动1 寻找藏在迷宫里的字; 活动2 迷宫的启迪。(探求)引出课题: 有趣的版式迷宫(神奇的布局)
设计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充分发挥美术的视觉特性,以神奇的图形为课程导入的切入口,意在唤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对课程的期待。
板块二: 围绕主题,释义排版概念
活动1 演示平面构成的骨式原理,即“经纬网格线”; 活动2 描述排版的概念。设计思考: 恩格斯说:“科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给学生
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力的有效手段。
板块三: 引导分析,推演排版方法
活动1 展示三种排版的方法和思路。
设计思考: “引领式教学”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
分,教师通过“目标引领”和“思维方法引领”旨在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本板块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路径简明,便于学生理解。
板块四: 欣赏体验,审美形式法则
活动1 排版必须要遵循原则,学生通过观摩大量的图片案例,体验在形
式美法则下排版的妙趣;
活动2 分析归纳形式美法则要点。
设计思考: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
验总结和抽象概括。学习形式美法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课程专业化的特征要求,并能在审美活动中,学会欣赏和借鉴。另外,本板块为本课程学习的重点部分,也是难点部分。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欣赏体会到形式美法则对于排版创意设计的指导性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鼓励学生在形式美法则的基础上对排版创意设计进行创造性发挥,因此,教师教学中的引导性价值可见一斑。
板块五: 直观示范,排布图形要领
活动1 教师运用磁性画板示范图形排版的过程。设计思考: 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式,更能体现美术学科的教学特征。
“演示法”作为直观形象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培养学生观察力方面优势明显,同时,对学生形象思维力和发散性思维力的培养也大有帮助。
板块六: 运用原理,创意有趣版式
活动1 学生利用各自准备好的元素和版面进行有趣的排版练习,教师稍
加指导。
设计思考: 排版的关键是对空间的把控,其中“留白”的意义十分重大。版
式中各类图形元素的结合,要求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使版式设计充满着创意的灵性、意趣和美感。
课堂作业是美术教学中最具学科特性的一环,它反映的不仅仅是美术课程教学的效果,更是学生个性差异的具体体现,也一定层面上验证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度。本课程采用了学习欣赏和学习实践相并行的教学方法,注重审美也注重实训。
板块七: 议论评述,交流作业心得 活动1 学生对课堂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设计思考: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倾诉、外化情感和认知的最佳方式。本版块不设评价标准,学生自由评述,教师多以鼓励为主。
板块八:课堂小结,延伸课外学习
活动1 教师梳理课程,布置课外学习任务。设计思考: 课堂小结成就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突出并巩固了课程教学的知
识重点。
版式设计的延伸学习重在应用,课堂小结为学生开展课外自主学习设置了桥梁,埋下了伏笔。
教学思考:
从教学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出发,美术教学不仅可以而且必须以“自学、议论、引导”的核心思想指导教学实践。本节课在课前布置学生自主地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通过互联网大量收集有关课程信息和较全面地了解课程背景,对于建构课程知识平台和相对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大有益处。因为初中美术教学在知识要求方面量小且松散,解决提升的方法完全依仗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版式设计是设计系统教学中的基础课程之一,版式设计在初中阶段以黑板报和手抄报为主要实务。然而作为体系,版式设计的意义、手段以及相对应的形式美法则等等,都必须是教学的重点,简单不得。
自学的途径不仅有倾听,也有阅读,有时美术教学讲得多不如看得多,直观教学的意义非同一般。经过用心梳理,给学生传播大量优美和富有创意的图片信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更轻松地获取概念的形象认知。
教学地点:美术教室102
教学时间:2013年11月27日
2.何为自由版式设计 篇二
现存的版式设计方式,最为古老的首推500年前以德国人古腾堡为代表的古典版式设计,其特点是以订口为轴心左右两页相对称,内文版式有严格的限限定。字距、行距具有统一的尺寸标准,天头地脚内外白边均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组成一个保护性的框子。文字油墨深浅和嵌入版心内图片的黑白关系都有严格的对应标准,古典版式设计在书籍设计史上统治欧洲数百年不变,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它并未因时代的发展而彻底被淘汰。伴随着现代文明而产生的网格设计产生于二十世纪初叶的西欧诸国,完善则于五十年代的瑞士。网格设计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建筑对其深刻的影响,其风格特点是运用数字的比例关系,通过严格的计算,把版心划分为无数统一尺寸的网格。将之分为一栏、二栏、三栏以及更多的栏把文字与图片安排于其中,使版面具有一定的节奏变化,产生优美的韵律关系、网格设计在实际运用中具有科学性、严肃性,但同时也会给版面带来呆板的负面影响。设计师在运用网格设计的同时,应适当打破网格的约束使画面活泼生动。自由版式体系的诞生,首先来源于科技成果的突破,激光照排技术的产生使自由版式的发展有了可能,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于电脑制版技术的普及,自由版式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使之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设计潮流。在这股汹涌的潮流中走在最前列也最著名的设计师首推美国人戴维·卡森,他对自由版式设计的贡献在于改变了字体和书法规律,打破了人们原有对版式设计的认识,超越了传统的版式设计界限,使自由版式设计与电脑技术相结合,开创了划时代的设计新观念。
一、版心的无疆界性
自由版式设计其版心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无固定的疆界,它既不同于古典版式结构上的严谨对称,又不同于网格设计中栏目的条块分割概念。而是依照设计中字体、图形内容随心所欲地自由编排。所占实物空间与空白间隙同等重要,页画中正负形的关系均为有形空间,正形通过负形的衬托而存在,负形则以正形的存在来显现。无疆界性打破了传统页面天头、地脚、内外白边的含义。在排版过程中文字常常冲出该区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不间断的联想,通过无疆界性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性。通常一件平面作品的设计经过无疆界性的排列多富于变化,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当然,自由版式
设计并不等于漫无目的的盲动与乱涂瞎画,而是有其自身的形式规律。自由版式设计并没有背离合理安排艺术的视觉元素以及内在的基本原则即:线条、形态、色调、色彩、肌理、光线和空间等因素。
二、字图一体性
根据自由版式设计的特点,字体常常成为图形的一部分,即通常所说的字体图形,在排版中常用的“计白当黑”的设计手法通过版式编排中的空白处理以达到“以形写意,以意达神”的目的,设计者常常把一幅版式设计当着一幅绘画作品来完成。版式的每一个字体,每一个符号都是画面中的排列元素。在字图一体的编排过程中,除了运用版式中常见的形式美法则如:节奏、韵律、垂直、倾斜等等外,还常在字图一体的处理中运用图形的虚实手法,来达到字图融为一体的目的。字图一体在自由版式设计中,版面排列的位置常与图形中物体运动方向相联系,使之成为图形的一个关联元素。字图一体还体现在版式的编排和图片可以任意相互叠加重合上,使版面中有无数的层次,以增加画面的空间厚度。
三、解构性
解构性是自由版式设计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解构就是对原有古典和以数理为基础的排版秩序结构的支解,是对正统版面的解散和破坏,它运用了不和谐的点、线、面等元素与破碎的文化符号去重组新型的版画形式。可以说,现代设计真正的思想根源是有科学的思辨与逻辑数理来探求设计的本质,是用明晰的思路与有规律的秩序去把握设计的内涵,强调标准化与批量化,最终把功能和效益作为终极目标。而现今的自由版式设计却试图打破这一界线,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在对传统设计理念剖析,解构的基础上,力图朝着崭新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自由版式中解构性的来源不是孤立的,它同样受到同时期哲学思潮和建筑设计的影响而产生的,戴维·卡森本人早期并不是一位平面设计师,而是一位从事社会学方面研究的专家。对版面设计的研究是他在对人的心理反映方面实验过程中的一个科研项目,他试图通过打散原有版式编排的秩序而达到试验的目的,后来他发现自己所设计的杂志很能为年青人所接受,于是他便继续这项试验的研究,继而使该项事业得到了发展。在建筑学方面,建筑的解构主义思潮影响着西方的新生代,尤其以美国最具有代表性,其特点在于打破原有的建筑结构格局,使建筑中的古今元素打散再重新组合,自由版式设计把这种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其本质上与建筑中的解构主义一脉相承。
四、局部的不可读性
现代设计的最高境界是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和谐结合,对功能美与形式美的追求是设计的宗旨,自由版式设计也并不完全例外。但在自由版式设计中,除了部分可读外尚有一些局部具有不可读性,因而丧失了部分功能作用。‘可读’指的是设计者在安排版式过程中认为读者应该‘可读’的部分,它包括字体的级数大小、清晰度。而‘不可读’
部分在于版式编排的需要,认为读者无需读懂的部分,在处理手法上常常把字号缩小,字体虚化处理、重叠、复加,甚至用电脑字库中的数码符号来增加反映当代高度信息化社会的特点,我们从卡森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卡森的版式设计常常将字体虚化处理,并且把字体旋转重叠。在高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信息污染已很严重。人们阅读图书杂志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仔细品味辨认,若想增加视觉冲击力,读者能接受一部分信息就可以了,而另一部分读者可以不必接受(实际上不能读懂的部分只起到装饰作用)。故此,在设计中读者不必读懂全部,有的评论家认为:卡森的自由版式设计部分所具有的不可读性,只是卡森本人捡了一堆垃圾,是很无聊的设计。
五、字体的多变性创意空间
任何新颖的版式设计都离不开字体的创新。古典版式是这样,网格设计也是如此,而到了自由版式时代对字体设计的要求不光是种类多样,更要求不断创造新型且富有现代感的字体以满足版面设计的需要。在这里字体的多变性具有二层含义,其一是:每一时期的设计需有新字体,由于拉丁文自身的特点,加上西方各发达国家的重视,数量种类极其庞大。而中文在这方面则显得相形见拙。自由版式设计字体的多变性不但能带来版面的新鲜感,而且还能反映出时间的流动感、速度感,时光的消逝总是伴随着特定的参照,社会的发展必然依据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字体在活字用火的时代不可能体现多变的特性,那是因为生产力水平远不能达到象今天这样快速多变的要求。相反,越是高速发展的新科技越是需要相应的字体变化来体现,而自由版式设计中字体的多变性使之能准确地表达这一特征。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今天在高科技条件下依旧采用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字体形态,读者该是怎样的感受?
3.《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篇三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版面的创造设计与表现能力,使学生领会视觉传达的变化规律和应用的基本法则和设计原理,能应用构成的语言要素进行各种风格的版式设计,为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该课程为选修课,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并有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并应用版式设计的规律、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图案的各种表现手法,及图案配色方法与原则。
三、教学环节安排:
按照教材的章节的顺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展开。采取讲授与示范相结合,整体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再结合实例给学生做示范,接着通过作业的讲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四、主要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版式设计的概念和原理(2课时)
1、版式的概念、分类及形式
2、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3、图案的布局法则
4、图案变化手法
(二)、版式的视觉流程(4课时)
1、单向和曲线视觉流程
2、重心和反复视觉流程
3、导向和散点视觉流程
(三)、版式设计的形式法则(6课时)
1、单纯和秩序
2、对比和调和
3、对称和均衡
4、节奏和韵律
5、虚实和留白
(四)、版式设计的基本类型(6课时)
1、骨骼型和满版型
2、上下和左右分割型
3、中轴型和对比型
4、曲线和倾斜型
5、并置和自由型
(五)、文字的编排构成(6课时)
1、字号、字体、行距
2、文字编排的基本形式
3、文字的强调和整体编排
4、字的图形表述
(六)、图案的的编排构成(6课时)
1、方型图、褪底图、出血图的表现形式
2、图形的块状结合和散点组合
3、展开页的整体设计
(七)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2课时)
1、强调创意、突出个性
2、注重情感的诉求
3、追求多维空间的表现方式
七、考核方式
作业与随堂考试各占50%。
4.《采薇》经典教案设计 篇四
通过《采薇》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激发我们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它的经典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点拨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初中时,我们学习了《诗经》中的《关雎》、《蒹葭》,今天我们学习《诗经》中的名篇──《采薇》。
二、作者、背景资料
1、回顾初中时,我们学过的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
《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所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雅”乃宫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有“大雅”“小雅”之分,共105篇;“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者其它重大典礼时专用的乐歌,共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
“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文学成就。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岁亦莫(mù)止 猃狁(xiǎnyǔn)之故 王事靡盬(gǔ) 我行不来(lài) 彼路(lù)斯何 四牡騤騤(kuí) 雨(yù)雪霏霏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启发:
⑴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采薇》是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边塞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⑵ 这首边塞诗,它的抒情基调是什么样的?我们改用什么样的语调、语速朗读它?
学生讨论明确:基调凄凉、忧伤,语调低沉,语速缓慢。
⑶ 《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用铅笔划分本诗的节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
⑷ 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本诗创设氛围。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要运用联想、想象,再现此情此景。)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可同位合作探究,借助注解,疏通语句,用较优美的语言翻译全诗)
译文参考:
⑴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刚刚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离了亲人没有家,为跟猃狁相厮杀。不得安宁无闲暇,为跟猃狁来厮杀。
⑵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没人把信捎回家!
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长得很挺拔。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无闲暇。满怀忧愁真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⑷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征,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⑸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掩护兵士也靠它。
四匹马儿齐步跨,鱼皮箭袋雕弓挂。没有一天不警惕,军情紧急不卸甲!
⑹ 回想当初上征途,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我心伤感满腔悲,其中哀痛谁体会!
5、再读全诗,把握本诗的创作思路:
明确: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四、对话和文本研讨(学生对下列问题的讨论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教师不能随便下结论,但对下列问题,应给出基本要点)
1、乡愁的具体内涵有那些?乡愁是如何产生的?
基本要点:
乡愁即家园之思,是对亲人、对故土的思念。
求学、做官、战争等原因使游子漂泊在外,导致了游子的思乡之愁。
2、找出本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思乡之愁的句子。(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可先分小组交流,
后展示本组的共同成果(每组准备两到三处)。
交流显示: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曰归曰归,岁亦阳止”“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国学经典进课堂教案设计 篇五
《国学经典》进课堂教案三年级
《弟子规》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教学内容】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
2.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引领展示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建议]
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比如:快板背、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经”式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快乐。2.答疑解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读。(齐读“谨而信”部分)
(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建议]
这个环节对于经典的学习定位于“答疑解惑”。问题由学生中来,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成”。学生将学习时的疑惑提出,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做“传道授业”式的讲解,不对经典原文做照搬理解。
画面:
生1:这一段的大部分意思我都懂,就是那个“晨必盥”的“盥”我不理解。
师:你真是个善问的孩子,不过我要纠正你一下,“盥”这个字的读音是(guàn)。
生1: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师:真有礼貌!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个字。
生1:带着大家齐读。
生2:老师,“袜与履”中“袜”是指袜子,“履”是什么意思呢?
师:这个词平常我们做动词用,其实它的本义是名词。你看看袜子和什么呢?哪个同学可以做他的小老师?
生3:我知道了!“履”的本义就是鞋子!
师:真聪明!学贵有疑!但还要善读书。还有什么不懂的,再读读书!我们这本《弟子规》后还有“经典解说”,请你试着向它求解!……(学生读书自学)[建议]
在这个画面中,学生质疑提问,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质疑探新的精神。
(3)这章所写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这些细节往往影响到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大家了解吗?
(交流王安石的成就)
(4)我们手中的这本《弟子规》里有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读故事)[建议]
故事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和感染力,还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在读故事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本小节后配备王安石不讲卫生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样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让学生接受。
3.链接
“经典故事”《不讲卫生的王安石》(见《弟子规》第51页)4.“经典拓展”(见《弟子规》第51页)(1)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相机交流)
(2)这个故事后还有几个小问题,你是怎么看这些问题的呢?(完成习题,交流)(3)如果我们能按这一章所说的去做,就能培养出良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齐背这两句!
5.自由创编(1)《弟子规》是清代的儿童蒙学教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是新时期的弟子,在理解这几句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改一改、编一编!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弟子规》。(配乐、独立创编)
(2)编好了吗?在四人小组内好好交流交流,把你的大作读给伙伴们听,大家都要洗耳恭听!(四人小组交流)
(3)你觉得谁创作得最好,推荐他代表你们小组展示给全班同学听。我们来评评看谁编得最好,谁是我们班的“大学士”。(小组交流后推荐一名代表,全班展示)
(4)还有许多同学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在你就可以去找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交流。(全班交流)
[评析]
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是诵读、理解,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联系个人经验,创编具有时代特点的《弟子规》,赋予经典以鲜活的生命,以真正继承中华经典中的精华,弘扬民族精神。
6.总结延伸
(1)到这里,这一章就全部读完了。你能完整地背一背吗?(自由背)(2)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分男女生比赛)[评析]
这节课只是一个“驿站”或“加油站”。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受到熏陶,获得方法,所以课堂是以“还准备读什么经典书籍”而结束的。给学生打开的是读经典的大门,读经典的广阔天空。让学生一直走下去,读下去……
《论语》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学内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理解基本意思。2.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习惯。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句中多音字的读音和字义。
2.进行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交流展示
(1)出示《论语·学而篇第一》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们还记得这段古文吗?这是我国哪位历史名人说的?
(2)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了《论语·学而篇第一》部分,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读背交流,可以按顺序读背,也可以把内容有联系地放在一起读背;可以单人读背;也可以邀请同学合作读背。)
(3)学了《论语·学而篇第一》后,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建议]
反复单一的读背会让学生对经典著作产生厌倦。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给他们创建平台展示自己。同时,这个环节的目的既是复习巩固旧知,也是对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建议]
学习不仅是停留在知识本身,对于知识背后,尤其是这样的经典著作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教师也可以适当引领。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论语·学而篇第一》。(齐读《论语·学而篇第一》)2.答疑解惑(1)《论语》中还有许多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为政篇第二》中的两则。
(2)请看这一章的其中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示相应内容和自学建议)
①
默读文句,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②
和同学们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③
连起来自己说说句子的意思。(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建议]
无论是何种教学,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即使是教学经典著作也不例外。学生自己产生的疑问,自己才有探究、解决的兴趣。但《论语》这部经典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自己解决问题,势必要借助外力。好的是,我们的这套丛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每一则都标有拼音,每一则后都有“经典注释”和“经典解说”环节,一定程度上已经帮助学生扫清了认读和理解的障碍,所以也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消除了理解的顾虑,这样为放开教学、鼓励学生充分自学奠定了基础。
(3)交流汇报
① 通过自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提醒“为”的读音)
② 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用“故”组词。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了一个成语“温故知新”。(相继出示“新——故”、“温故知新”)[建议]
除了理解《论语》中的每一则的意思外,文字训练也可以适当地贯穿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训练和积累,达到知识的迁移。
③ 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④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画面:
师:通过借助书本以及大家的互相学习,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齐答):没有了。
师:真的没有了吗?那么下面请大家做小老师了。这里有个问题你们思考过吗:“为什么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生1:说明这个人聪明,有创造精神。
师:这种解释是有些道理,但好像理由还不够充分。
生2: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说明是获得了过去连老师也没有讲到的知识,如果把这新知识告诉别人不就是老师了?
师:嗯,有道理。虽然这则《论语》是我们刚刚学的,不过这个同学已经可以“为师矣”了,因为你已经把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句子做了更充分的诠释。这就叫温故而知新。[建议]
在教学中,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对文字本身的理解,“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人文理念才能为学生所吸收,经典著作的教育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⑤了解了意思,再来读读原文。
(4)“温故而知新”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但凡知识渊博的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毛泽东主席就有这样的习惯,书中“经典链接”里就记载了他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读故事)[建议]
本书每篇后都有相应短小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些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学生接受。[链接]
“经典链接”:《毛泽东读书》(见《论语》第26页)
“温故知新”:请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用“温故而知新”写一句学习感受。①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交流感受)
②故事后的习题,就是用我们这则《论语》中出现的成语命名的。下面我们就是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和运用了。(完成习题,交流)[建议]
既然教材本身的语言文字就有和本则《论语》教学相关的内容,当然要把握好这一契机,随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强化学生的认知。
(5)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去对待知识,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一定会受益匪浅的。让我们来背一背这则《论语》。(集体背诵)
3.总结延伸
(1)我们已经学了十几则《论语》了,这其中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学习的,有些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事情的,还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你们能自己总结一下学过的这十几则《论语》分别是属于哪一类的吗?(总结归类)
(2)其中哪一则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或者说对你的帮助最大,为什么呢?(结合实际,交流总结)
(3)对于学习、对于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能试着像孔子这样用凝练的一句话概括出来吗?(自由创编)[建议]
理解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联系实际,自我提炼,说明他们已不仅仅停留在学知识的层面,而是具备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学到的知识能被学生自由运用,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这样经典才能被赋予新的价值和新的意义。【教学随感】
我们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少儿读国学经典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在被人们所争论。综观近年来网络及主流媒体对少儿读经典一事的评论,持批评意见者居多。反对少儿读经典的代表性观点是,历史已经证明,四书五经救不了中国,让孩子们背诵经典完全是在开历史倒车,培养不出现代化人才,万一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百无一用的书生,于私不能养家糊口,于公不能报效国家,只怕悔之晚矣。
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而言,亲身经历让我深深感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相反,他们的智力、他们的眼界在不断地发展,应该说他们的起点更高。可是,他们却不爱学习,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事。而在我们那一部部国学经典中积淀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精髓都蕴含于此:其中有对学生心智的启迪,有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有对学生审美的熏陶。所以,我觉得国学经典教学有必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熟读经典著作,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诫子书》
【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示例: 非澹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
5、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学生齐声朗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参与讨论。
3、总结交流:
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由此引申:
1、集体探究:
(1)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A、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
板书: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D、惜时:(见上,略)
(4)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自背。互背。齐背。
五、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业设置: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板书设计】
《诫子书》 诸葛亮 淡修身宁 泊静 明治学致 志惜时远。
《孔子家语》
【教材分析】
《孔子家语》孔子当年教学的时候弟子各有所记,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成诵。
2、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教学重点】,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论语》大家都熟悉了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也是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叫《孔子家语》。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孔子家语》
孔子当年教学的时候弟子各有所记,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
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困穷而改节。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又曰: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参与讨论。
3、总结交流:
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研读,赏析文章:
芝和兰这两种香草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但它们不会因为没有人来欣赏它们变得没有香气;人格高尚的人修行道义以身立德,他们也不会因为艰难窘迫物质贪乏而改变气节。所以说,与人格高尚的人住在一起,就好像住在了放有芝兰的屋子里,时间长了闻不到它的香气,是因为你已经为之同化,满身是香了;而与品德低劣的人住在一起,就好像住进了卖咸鱼的店铺一样,时间长了闻不出它的腥臭,是因为你已与之同化满身臭气了。放有红色朱砂的地方会使其染红,而放有漆墨的地方会被其染黑,因此,想要做君子的人或者说是君子,都会慎重选择他们所居所处的环境。事实上,君子就像芝兰和松梅一样,不会因为没有人来而不芳香四溢,也不会因为清苦卑微而变得庸俗丑陋;他们的志气如香兰一样天长地久不会改变,他们的信念如芝兰一样坚定不移始终如一。
五、朗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作业设置:
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从军行》
【教学目标】
1、边塞诗歌的特点。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3、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教学重难点】
1、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
2、揭示课题,板书:从军行
3、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4、介绍《从军行》一共诗七首,本课学习的是其四和其五。
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
2、自读,扫清障碍:
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理解词语。结合注释、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其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
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四、布置作业:熟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古诗,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
2、分别说说两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二、细读古诗,感悟意境
(一)学习《从军行
(一)》
1、出示课文挂图,教师感情朗读。
2、出示问题,引导读、悟: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3、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
(二)学习《从军行
(二)》
1、指名读,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平明)
2、感悟诗情
(1)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结合诗句说说你从诗的后两句感受到了什么?
3、诵读古诗,体会边塞军队的威武形象。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两首。
2、收集赞美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相关资料】
注释
篱: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河:黄河。
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岳:指西岳华山。摩:触摸。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王师:指南宋军队。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赏析
同《示儿》诗一样,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也是一篇很富有爱国感情的作品。
作者两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开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然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是诗人对南宋饱含强烈愤怒的控诉。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
4、疏通诗义后追问: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
②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③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
④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4、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
①“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背诵陆游《示儿》,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③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遗忘、遗弃)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6.版式设计经典教案 篇六
1、小朋友,猜猜看,今天老师的课会上什么内容?
2、呵呵,都不是!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名字叫,仔细瞧:水果超市
3、谁会读?指名读。
4、“超市”这个词我们没学过,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苏果超市超市名字都有这个字……)你还在哪儿见过这个词?
5、小结:你瞧,咱们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认字,处处都可以学语文吧,一起再读读这个名字:齐读:水果超市
6、那你喜欢吃水果吗?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我最喜欢吃——)引导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7、其实,大家喜欢吃的水果咱们这个超市里都有。昨天,老师去买了一些回来。瞧,都放在这个箱子里了!里面都有哪些水果呢?你们想看看吗?
8、不过不准看,只能用手摸,摸完了请你大声告诉在座的所有人是哪一种水果!记住,每次只能摸一种水果。谁先来?
二、摸水果,读词语
1、指名上台摸(相机拿出水果,出示词语,读读这个词,带读。下一个谁来?依次贴词:葡萄柿子梨子猕猴桃柚子桔子甘蔗桔子苹果香蕉柚子圣女果)
2、小朋友太厉害,只通过用手触摸就能分清这些水果。它们的名字你都会读了吗?自己先小声地读一读。不会读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如果还不会,告诉你一个好办法,可以悄悄地问问坐在你旁边那位爸爸或者妈妈。自读请教
3、读好的同学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好!第一行谁来读?(指名读,相机正音。)评:你读得好,表扬其他同学看得仔细,听得认真!这一行谁还想读?(再指名读)齐读。
依次认读。(在过程中相机引导,对难读的词语要多种方式加强识记,如猕猴桃甘蔗葡萄柚子等。)
4、齐读词语。
5、下面咱们来个难一点的,老师任意指,你要马上读出来。谁愿意接受挑战?挑战成功的就是这节课上的识字大王。
指名,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
三、猜一猜
1、小朋友今天表现真不错,老师奖励你们做一个游戏。有兴趣啊?游戏的名字叫:出示猜一猜
2、听好游戏规则:要求请一位同学到台前来,背对着黑板站着。老师在黑板上任意点一种水果名称,坐在下面的同学可以说出这种水果的形状、比如大小方圆,或者水果的颜色、果肉等特点,但是不能说出这个水果的名字,要让台上的同学猜一猜。听明白了吗?谁先来?(指名上台)
3、依次猜:葡萄猕猴桃柿子梨子相机提醒:这种水果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呢?它的果肉呢?训练孩子的口头表达。
4、除了这个游戏,老师还带来几个关于水果的谜语,想猜一猜吗?
5、好!出示谜面:甘蔗香蕉荔枝自己读一读谁来为大家读读这则谜语?
猜出来之后读读词。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啊?(引导孩子说出怎么猜出来的?)
6、我们在谜语中也能找到很多水果,又认识了这么多的字,多有趣啊!告诉你们,水果超市里的水果还有许多呢,课后小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认一认他们的名字。
四、读一读
1、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有一个爱吃水果的小朋友把各种各样的水果编在一首儿歌里,写得可有趣了,想知道写些什么吗?仔细听,范读,自己读一读吧。
2、指名读齐读
7.平面设计过程中的版式编排的论文 篇七
一、平面设计中的版式构成要素
(一)设计图形的版式编排
平面设计中的图形的版式编排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首先,在编排中运用具体的形象进行编排,在设计中使用任务、植物或者其它的一些元素等构成图形编排的组成部分,在图形编排中还要真实反映自然景色的美丽,在设计手法上将事物的写实性和画面的装饰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设计效果的清晰、生动和简明的特征表现,从而在具体的构成中实现几何形态,从而充分调动欣赏者的视觉神经,图像编排在整个平面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字体的编排
字体在一定意义上不仅具有表示信息的作用而且能够通过对字体的抽象展示来表达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字体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平面设计效果的成败。在具体的版式的设计中,通过对不同形式的字体进行抽象设计并在其中寻找存在的规律特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视觉混乱的现象发生,而在字体设计其种类应该控制在三种以内,还要对其大小以及颜色等进行画面的适合设计,在字体的版式编排中,其主要目的就是让欣赏着能够更好的去理解,从而较好的准确的理解出整个作品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还有就是字体的设计要符合整个作品的实际需要以及其内在的风格特征。字体设计在整个作品中的作用就是其外在主旨展现的一种形式,字体版式设计要具有较好的设计美感,而且还要在这个画面中进行巧妙组合。从而促进整体美感的实现。
(三)版式编排的色彩运用
色彩在版式设计中可谓起到关键的作用,能够调动整个画面的效果和氛围。不同颜色的色彩给人带来的视觉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色彩在画面中的特殊组合对真个画面效果的实现以及气氛的烘托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版面色彩的处理中可以从一下几点做起:首先,在版面字体颜色和背景颜色的具体选择上,应尽量避免相近色的发生,从而实现其版面画面的颜色对比。其次,在版面的设计中可以使用对比色或者与其它颜色的互补色来实现文字的突出效果,还有就是要对版面的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的调节,最后,如果是背景和字体的颜色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警醒字体的加大的方式来和背景颜色进行区分,从而实现背景与字体颜色的对比效果的实现。
二、版式编排中的形式美
(一)节奏和韵律相协调
我们都知道节奏和韵律其主要体现在音乐领域内,而节奏和韵律在版面排版中也是存在的,并且也是版面设计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在版面设计中,如果缺乏相应的节奏美感的版面在一定条件下式比较单调的和乏味的,因此,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对版面上的图片、字体以及其它的一些元素进行不断设计,使它们能够较好的形成一种活跃的整体并且和谐的融入在一起,从而带给欣赏者一种有序美的视觉享受。而韵律是比结构更高一层次的旋律表现,韵律的出现比比节奏更加的轻松,因此,在版面的设计中,将图形等元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设计,从而使观赏者在心里一急视觉当中都能够产生较强的韵律感,从而带给观赏者一种美的享受。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就是通过多种元素进行形式上的比较,从而获得较为强烈的视觉效果,在具体的版式编排中,图形与图形之间、字体与字体之间以及图形与字体之间都存在着相应的对比关系,从而在画面中相互协调、相互作用。而它们之间的对比度越大,所实际产生的视觉效果也就相应的变大,从而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目的。而调和在版面的设计中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调和画面之间各个元素之间的共性特征,从而使版面效果达到统一、和谐和有序的目的。
(三)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在一定条件下式一组统一体,都是通过相应的视觉静止效果来实现其特征,在版面设计中通过运用对称的手法,从而在画面上给人一种稳重和沉稳的视觉效果,而对称在版式编排中常采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处理,从而达到一种不对称的视觉熊爱国,从而将那些对称的视觉变现给与打破,从而产生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而这种对称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相对对称模式。
(四)秩序与单纯
单纯在一定环境中能够给人一种简单明了的感觉,能够使人达到清楚理解的目的。而秩序就是将那些版面元素进行有顺序有目的的表现形式。版面结构越单纯,在版面的整体表现中其效果就会越强,并且能够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度。秩序和单纯能够使版面的编排显得更加有序和完整,从而更容易突出平面设计的主题思想,达到平面设计版式编排效果的最大发挥。
三、结语
8.版式设计经典教案 篇八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利用大量图片展示了各个年代、用途、造型、材质的杯子,使学生在欣赏中培养其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能对生活中常见的杯子进行功能、材料、外形、尺寸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设计时是要与使用相联系的。启发学生从实用角度出发,用设计的思想进行杯子的设计。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有个性、功能性又美观的杯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设计要素,渗透设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的杯子。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杯子若干
学生:卡纸、直尺、铅笔、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猜一猜)
孩子们喜欢游戏,用变魔术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头脑中迸发出设计的意识。出示课件——杯子的设计
二、引导阶段:(赏一赏)
杯子展厅
1、古代的杯子
课件出示古代杯子的图片
问题:你喜欢哪一只,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说喜欢的原因。
2、现代的杯子
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哪些材料制成的杯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片
三、分析探究:(探一探)
杯子的结构
出示杯子实体,让学生分析一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四、精品欣赏:(看一看)
1.欣赏新颖独特的杯子
说说杯子的杯身和杯口有什么特点
2欣赏特殊功能的杯子
五、杯子设计:(想一想)
如何绘制一张杯子的设计图,请同学们欣赏设计图,找一找设计图包含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杯子设计图——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物品名
再对书本上的学生作业作简单分析。
六、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做一做)
1.绘画设计,按自己的感受和设想任意一只既新颖独特又美观实用的杯子。
2、设计图标出相应的尺寸、材质、功能、物品名。
五、课堂小结:(说一说)
1.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杯子设计作业。
【版式设计经典教案】推荐阅读:
封面设计版式论文08-24
版式设计实训考核09-26
版式设计-图形-标志的绘制-教学案例11-02
国学经典教学活动设计07-31
红色经典服装设计大赛08-10
四下经典诵读教学设计11-08
产业园景观设计的经典例子07-30
经典的设计公司技术负责人职责10-26
教案设计到课程设计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