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2024-09-26

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精选17篇)

1.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一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

“潺潺的流水,伴着那古色古韵的琴声,老师和学生都沉浸在优美的语文课堂中……”每当看到语文课堂中那同学们如痴如醉的情景,我都在感叹,当语文老师真好!然而数学呢,它是一门工具学课,具有抽象性,理论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范性等特点,很难像语文那样有具大的魅力。那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吸引力呢,我认为创设情境最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也验证了这一点,教师导入好,学生就能被深深吸引,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的新思维,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来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如何创设情境呢?在利用“三疑三探“模式教学的过程中,我觉得:

首先要真实

数学来原于生活,只有与生活紧密相联,才能感受到数学的使用价值,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自然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中“圆的面积”,就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圆桌桌布来进行情景创设:在酒店中,如果你是管理人员,需要做桌布,因为桌布的数量很多,如何才是合理节约的做桌布的方法?把学生融入到里面,让他们自己来想办法,自然就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其次,情境创设要有方向性

毕竟数学是生活问题的抽象,源于生活又不等同于生活,情境创设必须紧扣本节教学的知识点,不像我们语文教学中所说的“形散神不散”,它必须有自己的针对点,那就是具有数学性,例如我们教学小数三年级“简单统计图”,创设情境,因为涉及矿泉水的价格等一些信息,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会损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提高,还会妨害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造成学生数学思维的模糊,失去了情境创设的作用。所以情境创设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另外还要分清主次关系,情境的创设只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它只是为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教学的知识点,所以目的和手段一定要明确,不能对情境做过多的渲染和描述,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到课堂教学,以致事倍功半!

再次,情境的创设要有适合性

因为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课堂主体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认知以及他们的接受能力和中学生,成年人因为年龄,社会经历及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有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情境的创设上,要选择恰当地,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因为地域性质,对于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多用视频,动画等形式创设场境,来丰富学生的认识;对于能在身边找到的,就对学生在现实中创设情境,让他们自己思考,教师只需加以适当的引导;对于那些需要学生自己动手的,就创设适当的操作情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教学小学三年级“数学广角”时,里面涉及到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如果创设情境不恰当,就会把这个问题深化,从而给学生造成思维,认识上的困难,有就些南辕北辙的味道了!

另外,情境的创设有要发展性

因为数学是一门延伸性学科,知识是承接的,发展的,所以对学生创设的情景可以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延伸性.让学生在课堂有学习,课外有探究。比如在创设“面积的计算”这一节,在情境的创设上就可以进行拓展,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如果是一些不规则的形状,又如何求它们的面积?实际上这也是对适合我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质疑再探”的一种很好诠释。

最后,情境的创设还要有吸引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设那些有趣味性,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更能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更能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如何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呢?这种吸引力,不单在形式要新颖,更重要是还是在内容上,让学生对情境所引起的兴趣转化为内在发展的需求,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现代教育新理念下,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何上好数学课,数学课堂怎样才更有吸引力,在综合上述几点中,我觉得真实性是基础,方向性是导向,适合性是特点,发展性是创新,吸引力最重要!只有这几点都做到,才能创设魅力情境,才能创造出魅力的数学课堂!

[浅谈数学课中的情景创设]

2.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二

恰当情景的创设,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学生通过看景、听音、会意,使音义直接联系,然后自己能说。让学生在情景中学语言,学生学到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和单句,而是初步的语言能力。通过语言情景刺激学生的感官,并以此完成新知识的掌握,带动机械操练、有意操练和交际应用环节的顺畅进行。下面谈谈情景创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生动表演入情景

初中英语第85课,教学内容是“如何问路”的第二种方法which is the way to……如何讲解新知识呢?我先叫三名同学到讲台前做一个对话表演。他们分别扮演外来旅游者、警察、中学生,生动、形象、逼真地创设了“问路”的语言情景。当学生表演完之后,我马上追问:“如果我在给你们两个词which、way,你们能再说出一种问路的方法吗?”同学们积极思维,根据以往的知识和老师提供的新语言点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此活动中,气氛异常活跃。除了个别学生不会运用此句中的to之外,大部分人还都做对了。面对由学生实际运用并创设的有意情景,我立即进行引导:“同学们,你们刚才积极思维的这个句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关于如何问路的第二种方法。To是难点,which is the way是重点。你们认为难吗?”“不难。”同学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新知识在愉快的情景表演中被掌握了。

二、巧设疑点入情景

在学生不悱不发的情况下抛出疑点,是重难点的切入点、突破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渴求知识的情景中获取新知识。例如我教12这个单词时,由于这个单词比较难读,因此我没简单地说大家跟我读twelve,而是在进行完旧知识复习后说:“我们来做一个查数的游戏好吗?看谁查得快。”孩子们都想“显示”一下自己掌握的知识,老师语音未落就急不可耐地钻进了数字的海洋,可是他们刚刚兴奋起来的心情查到11时一下“触礁”了,瞪着双眼,渴求的盯着老师“求援”——我不会了!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调动他们的思维,把新知识传授给他们,使其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

三、妙笔生花入情景

生动、形象、逼真的简笔画可为英语教学增辉添彩,使学生从栩栩如生的画面中愉快地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的环境中。例如我在教working hard on the form一课时,首先画了一棵大树,然后又画了几个小人儿,他们有的在摘苹果,有的在搬苹果,有的在往卡车上抬苹果……好不热闹的劳动场面,一下子就使学生置身于农场的劳动之中,我将大段的课文用简笔画的形式分解成一个个劳动场面的片段,削弱了课文的难点,突出了重点,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学会了新知识。

四、图片、实物入景

简笔画可谓十分生动直观,但毕竟由于它的“简”,有些知识用它表达起来略显苍白无力,如能引用真实的图片和实物该是最好的,能使学生立刻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如讲解“问路”一课时,我将市区几条主要街道、商店、学校、邮局等建筑物画在一张纸上,用实物投影仪打在幕布上。学生面对自己熟悉的家乡一下就进入了关于“问路、方向”的语言环境之中。接着我又打出了在飞机上拍下来的市区全貌的照片。哇!同学们更兴奋了,这个问:“我家在哪儿?”那个说:“咱们学校在哪儿?”我抓住此情景让学生利用以往的知识谈论该图片,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讲解新知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就是在这种不断设景—入景—出景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融现代媒体入情景

影音媒体以其优美的韵律,明快欢乐或抒情的节奏吸引并打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动情和获得音乐的享受。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目标九年级教材中的Unit6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这一课时,通过媒体展示导入,播放学生熟悉的带有歌词的歌曲,用一首悠扬的抒情音乐和一曲热情奔放的音乐引出新词,同时让学生交流他们对一些歌曲的看法,让学生运用下面句型谈论音乐。

学生对歌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在愉快的歌曲情景中学到了知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情景教学有助学生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摘要:英语教学必须关注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英语能力,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英语学习心理特征出发, 分析如何创设符合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教学情景,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 实现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潜能, 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促进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景创设,情景教学

参考文献

3.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情景创设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为主要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或模拟一个探索数学知识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数学家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欲望,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一、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主体,老师讲得再好都属于外因,而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必然会使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学习。当我们创设的情景发挥作用,学生能轻易地进入我们所设定的情境,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揭示和形成过程,也更好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情境教学的策略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以人的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自主学习,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好,这样有利于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借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掌效率,使教学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还有一点不能忽略,还要多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以下从3个方面来谈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需要老师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因此,老師要适时创设教学情境,切实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心理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充满强烈的求知欲。

2.在课堂教学的导课或结课中,设置悬念的问题情境

悬念是一种学习的心理机智.它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的刺激作用。当我们在上课开始就设置悬念,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学习解决问题知识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若把悬念设置在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热情。悬念可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高度集中,达到心智活动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还能促进当前的学习。

3.创设实践情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关注知识的传授、理论的传达,而忽略了实践的应用,结果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的确,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应用是一种数学意识,要培养较强的数学意识,就要求所学知识顺应社会发展时代的潮流。所以说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力求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结合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另外,在平时布置作业时,我让学生设计些美丽的图案,为父母设计家庭投资方案,寻找、收集、整理一些统计图等,从中尽可能地多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是多么的接近,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并不是为学而学,而是要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以学致用。

总之,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关键是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兼顾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使数学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紧一点,直观的多一点,动手实验的多一点,使他们的兴趣高一点,自信心强一点.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是为课堂、为学生服务的,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激发思维活动,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上海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M].上海:七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徐杰,王丽丽.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认识与实践[J].中学数学教育,2006,(1—2).

4.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四

成都市温江区寿安学校:刘 兵

内容摘要: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景是实践探究性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知识和情景结合起来,创设出现实、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就能在短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中,感悟获取新知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体会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益。就问题情景的类型而言,有趣味型、实验型、悬念型和开放型等多种类型。就问题情景的形式而言,有故事激趣、游戏激趣等。物理教学中创设情景策略恰当运用对提高课堂效益,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是很有效果的。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情景创设

策略方式

课堂效率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出现实、有意义的情景,把知识和情景结合起来,才能在短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更有效地获得新知识,感悟获取新知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体会物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验物理的美。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领会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分析学情是创设情景的前提

创设问题情景之前需要教师熟悉教材,认真研究并理解课程标准,仔细分析教材结构,充分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制定出恰当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联想适宜而充满乐趣的问题情景,以便为探究新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持。

创设问题情景还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活动经验、智能水平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遵从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综合各种因素,选择最宜为大家所接受的形式,方能设计适宜的问题情景。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

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要考虑到因材施教的原则.情境的创设与情境的展现是统一的,创设是展现的基础,展现是创设的目的.它们是同一过程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如果不考虑展现只是盲目的去创设,那自然会违背教育原则和物理教学的特点.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更是一门科学.教师要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关联而选用创设情境方式.创设情境应有利于教师“搭桥”,学生“过桥”,符合学生认知结构。

二、把握创设情景的原则,是成功创设问题情景的基础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欲望和主动性。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因兴趣而学。所以在设计问题情景时应该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就能专心、专注,主动投入。否则教师的努力,大多都是徒劳。趣味性的情景,能创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直观性原则

抽象是物理学科的特征之一,而抽象的内容往往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寻找适当的问题情景采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引入,为学生搭建起从抽象到具体的桥梁。问题情景直观的引入常借助图片、实验、多媒体等。直观性的情景,能让学生领悟物理本质,提炼物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启发性原则

所设计的问题情景,有利于师生交流信息,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启发性的情景,能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问题,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4、针对性原则

据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活动经验、兴趣爱好和最近发展区,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情景,让不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已有的能力,掌握新知识和解

决问题的方法、思想。具有针对性的情景,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听课需求,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5、可操作性原则

设计题情景应该有利于教师操作,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分析能解决问题,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已有的能力得到锻炼。否则,既达不到学习的目标又浪费时间。具有可操作性的情景,能贴近学生实际,节约时间,切入主题。

三、注重创设情景的多样化,实效性成功创设问题情景的保证

物理的教学内容应当以恰当的形式呈现出来,而适宜的问题情景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这就需要教师注意问题情景多样化,梳理情景创设的类型,有规律地创设情景,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趣味型

教学中,教师选取紧扣教材内容的趣味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物理的审美能力。在讲授八年级《浮力》一章时,我请学生简单讲述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故事。讲完故事,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怀丙是怎么捞到铁牛的呢?因为学过该篇课文,学生都能了解怀丙捞起铁牛的因为水的浮力。于是,我趁机出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有了故事中铺垫,学生对于水到浮力的知识学得较为轻松。

学生的学习兴致就被调动起来,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投入到后面的探究活动中,教学效果不言自明。趣味型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这种情况下,学生喜欢积极思考、分析,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2、实验型

我们知道直观的物理实验操作活动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最好方式。它不但让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八年级《光的反射》一课时,我师在讲台上放了一面镜子,用手电筒光倾斜照向镜面,让学生在教室的墙壁上寻找亮斑,然后改变手电筒照射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亮斑的移动情况。学生兴趣极高,全员参与,从而在课堂上,我讲授光的反射的知识时,学生参与度高,而且知识掌握也较快。

3、悬念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如果能被很好地激发出来,理性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悬念是引发学生好奇、产生疑问的良方。学生有了悬念才会围绕问题进行思考,积极思维,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进而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例如,在讲“惯性”时,我现场展示一个端着水杯跑步前进突然停止却不能马上停止的示范。从而提问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溢出来?在学生回答正确后,引导学生思考,握住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当水杯从静止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什么方向溢出?当向左运动水杯突然停止运动时,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如果向左运动的水杯突然左转弯,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从而,轻松地完成新课的导入。学完这一章,大家就明白其中的奥妙了!这种悬念,将枯燥无趣的陈述变成了可动手操作的游戏,学生是很容易被带入探究氛围的。

4、以生活情境性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情境相当多。因此,在导入环节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的渗透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往往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比如,我在教授《气体压强》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特意安排了一个“探究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我将已装有一熟鸡蛋的广口瓶展示给学生看,他们顿时来了兴趣和疑问:鸡蛋比广口瓶的瓶口要大,在鸡蛋完好无损的情况下,老师是怎么装进去的呢?他们疑惑,他们讨论、他们猜想。接着老师表演给他们看,令他们大吃一惊,原来是大气压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现形了。我趁机又问:有什么办法将鸡蛋完好无缺地拿出来?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答案五花八门。整个课堂上,学生参与激情极高。后来,在课堂上,我通过实验,把装有鸡蛋的广口瓶放入密闭的罩内抽去罩内的空气,鸡蛋又掉出来了。实验使学生惊讶不已,同时对于大气压力的知识掌握就很牢靠。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知识和情景结合起来,创设出现实、有意义的情景,就能在短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借助情景可引导学生由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加深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中,感悟获取新知的物理思想

和方法,体会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益。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景策略恰当运用对提高课堂效益,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五

一、初中牛津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初中牛津英语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大都是教师在进行单方面的教学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英语知识,然后再通过英语练习来完善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适合学生长期发展的。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对英语这门语言课程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单方面的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英语,那么就基本失去了初中牛津英语教学的教学价值。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教学目的的不同,以及教学方式的不成熟,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传统教学又无法有效创设情景来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机会,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现状也就促使情景创设教学方式在初中牛津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二、情景创设教学法的概念和价值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条件依据所要教学内容设置一种情景,将要教授的知识放在特定的情景中来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就像一部电影,必须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才能被观众认同接受且记忆深刻。同理,只有能使学生融入某一情境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猎奇心理,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是生动有趣的,也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记忆。情景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故事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电影音乐欣赏、绘画、旅游观光等,都是将教学内容置于生动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从某种程度而言,情景教学法已经逐渐被现代英语教学采用,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景创设教学法的应用以及价值

1.情景创设教学法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中

通过情景创设教学可以更好地将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渗透到初中牛津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情景创设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感染学生,让学生对初中牛津英语感兴趣。通过情景创设教学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更愉快地接触英语知识,让教师更好地面对学生。例如,在牛津英语的7B Unit 4 Finding your way 中,在操练问路的句型中,我们就可以由两三个短词组到由单句练习,然后再到实际生活中,给出一个情景,比如说,给出一个图片,在一个十字路口,有两个turn或crossing,就要引导学生,注意这里How many turings,用上适当的.连接词,把几个句子合并。

2.通过情景教学可以起到教学暗示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提前将教学内容做好分析研究,在课堂中可以模拟教学场景。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和发散性思维来融入初中牛津英语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认知能力,还从根本上改善了英语教学方式的单一局面,如何有效地构建初中牛津英语教学方式的情景创设课程,是教师需要注意的内容。在7B Unit 4 Finding your way的Task中,要写一封邀请信,就要创设一个真实情景。从学校出发,来进行小组活动,不同的小组可有不同的活动。制作一个实际地图,套用句型,选用适合学生的地点。简画地图,设计地图要有AB线路,画清楚路线图名称,到第几个红绿灯,把路线标清楚。

四、情景创设教学法的应用前提和基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牛津英语教学的本质和价值,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不能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这样的教学不仅是不负责,还在一定程度上毁掉学生的未来。教师必须从根本上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性,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如,学生在背单词的时候首先可以创设一个学习情景,一个单词的诱发情景。例如,学习颜色类(color)单词时,首先需要学生分为两组,互相说出对方组员衣服的颜色,然后再加入英语单词的利用。最后再通过游戏对比的方式,看哪个队先准确地运用英语说完对方组员衣服的颜色。

五、如何有效地利用情景创设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完整的学习环境,首先要在课堂中尽可能地用英语进行讲课,让学生也尽量用英文进行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尽量地将英语教学内容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如,讲解日常生活类单词应该举出日常的例子,这个单词的含义所映射的内容是什么,所关联的内容是哪些,都应该详细地划分出来。以便学生在课堂中加以利用。例如,在电影《歌剧魅影》(ThePhantomoftheOpera)中,学生就可以学到许多地道的英语口语,还可以学到很多优美的英文歌曲:The Phantom of Opera、IAsk of You、Lean to Be Longly等。

我国目前的初中牛津英语教学还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创新的环境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情景创设教学方式,让初中牛津英语教学更好地渗透到初中生心中,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做出简要分析,希望能对初中牛津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1]奚翠萍。基于初中牛津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成才之路,(05)。

[2]卜君。高中牛津英语案例实践分析[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13)。

6.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 篇六

一、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源于生活的化学问题,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兴趣产生疑问, 有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从而引发其积极思考,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如, 学习“物质的溶解”一节时, 先提供以下情景。我们都知道寒冷的冬季, 为了使冰雪很快融化, 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根据以上情景, 学生自然会产生问题:冰雪上撒些盐, 为什么很快融化?盐的水溶液凝固点比水低吗?其他的物质溶于水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内容, 定会积极参与, 主动探究。

二、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即在实验活动中, 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例如, 在学习“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时, 点燃白色蜡烛, 用一块玻璃片放在其火焰上方, 结果有黑色物质生成。那么, 石蜡燃烧为什么形成黑色物质?黑色物质是炭黑吗?如果是, 能证明石蜡中含有C元素吗?又怎样证明它含有H元素呢?能否证明它含有O元素呢?这样, 一个个问题层层推进, 引领学生一步步去探究石蜡的元素组成。

三、通过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 进行化学史的教育, 不仅是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特性, 还可以追溯到它的发现、发明的演变过程, 揭示出人类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反映出的科学过程、科学方法,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精神。

例如, 讲“溶液的酸碱性”一节, 讲述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过程。英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波意耳, 有一天, 他把刚采来的一束美丽的紫罗兰插在实验室的花瓶里, 开始做实验。可是, 他一不小心把几滴盐酸滴到了紫罗兰的花朵上。他赶忙用清水去清洗, 就在此时, 波意耳看到紫罗兰花竟然变成了红色花!紫罗兰为什么会变红?其他的酸也能使紫罗兰花变红吗?那么它能不能用来检验碱液呢?能不能用一种试剂既能测酸性又能测碱性呢?这样一步步的探索, 波意耳于1646年终于发现了石蕊这种广泛用于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剂。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 仍在普遍使用。我们在感谢波意耳的同时, 应学习他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勇于探求真理的精神。

四、以直观教具为媒体, 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不仅研究宏观物质之间的反应, 而且对微观世界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教学中, 如果能恰当的使用直观教具 (模型) 等把微观世界 (分子、原子等) 所进行的变化巧妙地模拟出来, 就能使难以想象的微观世界模型化、形象化。

7.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七

【关键词】物理教学 情景创设 课堂教学

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和思维活动与情绪有极大的关系,情绪高涨、精神愉快,则记忆增强,接受的信息量多,思维也活跃。所以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的,不是作为一项艰苦的任务要学生去负担,而是要使人愉快,让一切教育活动具有乐趣,富有情感色彩。课堂教学精心创设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与启迪。

一、创设导入情景

一般用于授课开始。方法以教师提问、实验观察或习题解答为主。内容大都是基本概念复习、定理定律、公式应用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如讲“光的折射”,教师可通过电脑展示几幅动画:“水中的筷向上偏折”、“对准叉鱼”、“海市蜃楼”、“硬币重现”等,接着提问:这些是什么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情景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

二、创设递进情景

用于讲授过程。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掌握概念,学习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此情景的创设要注意层次清楚、符合解疑推理的逻辑性。如列举完一些简单镜面反射、漫反射后可设问:黑暗房间里手电筒垂直照射桌子上的镜子和白纸,站在旁边的人会看到怎样的现象?理解讲解后可进一步设问:白天下过一场雨,晴朗的夜晚,看地上亮的是水还是暗的是水?后两个递进式的情境问题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强化了镜面反射、漫反射的理解。

三、创设随时情景

这也用于授课过程,为扩大学生思路,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然这应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前提之下来创设的。如“透镜”教学,在学生做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就随时插入几个问题,如果遮住透镜的一部分,像如何变?如果换成凹透镜,所成像又有什么特征?通过对这些情景问题的创设,他们加强了对实验的兴趣,同时也强化了对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四、创设求异情景

学生对物理问题往往只从某一角度理解,若变换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就显得困难,为此就需从不同角度创设同一物理问题的情景。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已知物距,通过实验学生得出像距位置和像的特征,探究结束可提出设问:照相机拍近景远景时,应如何调节镜头?为使银幕上的字变大应如何调节胶片、透镜之间的距离?学习完熔化需吸热、凝固需放热后可设问:夏天喝饮料为何要加入一些冰块?为何北方的冬天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不致于把菜冻坏?这样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物理概念作全面的分析。

五、创设强化情景

目的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在讲完沸腾和蒸发后,可创设情景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就发生的位置、程度、温度条件展开讨论。这使学生对沸腾和蒸发的理解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

六、创设交流情景

实践证明,中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1、一问多解时交流学习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采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

在物理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

七、在课堂教学情景创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依据教材特点。教学情景创设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和内容,情景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一旦脱离了教学目标和内容,就会得到相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创设情景中必须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创设出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物理情景。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以学生接受能力为线索,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拓宽知识面、增强趣味性。

2、依据学生特点。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以已有的知识为背景参与课堂,使课堂情景极为复杂。教师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各样信息的综合把握,即时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情景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熟悉的东西感受是具体的,容易的;学生陌生的东西感受则是很抽象的、难的,因此,教师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熟悉的东西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先要仔细分析学生头脑中熟悉的是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出发,加进去新的东西,才能让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3、创设情景应有利于教师“导”,学生“学”,符合学生认知梯度。教师的情景设计,不是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忽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的过程,而是要实现教师从“独奏者”向“伴奏者”角色的转变,追求师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

8.情景创设数学教学论文 篇八

一、情景教学模式的特征

基于改变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不少教师和专家建议通过情景的创设进而将数学和专业相结合,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情景创设的教学就是通过创设生活、问题、故事、探究、游戏等情景,将学习融入到情境之中,以使学生更好地与教师互动,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情景教学模式的特征包括:主观能动性。创设情景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将知识与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更好地,并将生活实践引入到教学情境中,使学生主动联想到生活,主动思考知识的运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互动性。创设情景教学可以使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同时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可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高效率性。创设情景有利于学生主动加入到课堂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减轻教师的课程的压力,促使课堂高效率地运作。

二、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情景创设研究

高职阶段是学生连接学习时期和社会工作时期的桥梁,发挥着让学生从学习阶段过渡到社会上的角色转变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为高职学生的继续学习以及终身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的专业人才,要求知识结构达到大专的水平,专业技能和岗位的实践能力较强。然而,在现实中发现大多数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是普遍较差,或者只知道数学的意义,却不能与专业课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专业课中常涉及数学的部分似懂非懂甚至没有学习,给学生的知识架构带来了硬伤,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且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因此,教师在五年制的高职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专业的`数学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很好地和专业知识进行结合,构建完整的数学教学体系,融入专业,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将数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融合

数学是学习其它各类学科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日后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之一。在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很多采用稍低于中学和专科的教材,教师也大多注重讲解数学教材,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数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在数学的课堂上融合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将教材和课堂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营造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在数学课堂上将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注重强调其实用性和工具性,让数学成为专业课的工具,如,将数学渗透机械自动化课堂中,如绘图、定位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促进学生有意识地在专业中运用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又如,在经济学的领域中,经济学家就要对数学很精通,尤其是统计学和微积分的知识,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边际效益、需求弹性等专业知识。同时,在教材的运用方面,教师应选用实用性强的教材,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选用部分教材甚至制作单独的数学课件,将教材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更有针对性的教材,既符合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要求,又适合专业的需求,并在习题中可选用专业课程中的相关问题,强调数学的工具性,促进学生有意识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使用数学。

2.精选课堂教学内容,贴近专业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优化教学内容,精选课本知识,使得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所学的专业,将抽象的科学性知识具体化,转化为实用的专业性知识;打破传统的固定在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融入专业知识中。如,对于财经商贸类的学生,在导数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专业课例题,已知甲产品的产量为q件,总成本为C(q)=1500+(1/1200)*q(百元),求当q为1200件时的边际成本。这道题目应该先求出边际成本MC的算式,又边际成本为总成本函数的导数,边际成本MC就是关于q的总成本C(q)的导数,则MC=d(C(q))/dQ=d(1500+(1/1200)*q)/dQ=q/600。然后,将q=1200带入边际成本MC的算式求边际成本,得到MC=q/600=1200/600=2(百元),因此当q=1200时,q每改变(增加或者减少)一个单位时,成本要随之改变(增加或者减少)200元。在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是指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成本的变化量,也就是总成本的函数的导数,而边际收入则是收入函数的导数,同理边际利润是利润函数的导数。将学生的专业课知识引入数学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还可以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促进其有意识的运用数学。

3.在情景创设时要注意体现其目的性

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体现其目的性,就是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的质量,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情景表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进课堂中感受和思考数学知识,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不能将创设情景做样子,过分地讲究其趣味性,忽略了知识的学习,而是将知识充分融入到情境中;也不能过分地追逐情景的创设,导致学生对情景的兴趣多,而对学习知识兴趣不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要有问题,问题因情景而活化课堂的气氛。否则,情景将失去其意义。同时,在情景设置时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有效地引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数列相关知识之前,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创设入如下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某人从银行得到买房贷款50万,计划20年还清,假设贷款的年利率为5.58%(折合月利率4.65‰),问采用“等额本息还款”与“等额本金还款”那种利息低?通过这样一个分期付款的例子,在学生分析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醒,告知学生如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当学完数列这部分知识时就能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创设就比较有目的性,从学生所学专业中选择问题让学生分析,学生既能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复习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4.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情景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多媒体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能够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如,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几何形状的变化,在几何体的三视图中就应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研究其形状,在体验中得出零件的不同的三视图。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9.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 篇九

摘 要:“教以生为本。”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用创设语文教学情景的方法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情景 创设

一、联系实际生活展现情景

即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其生活体验,增进其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会抓住说明对象的自身特点,还是讲解议论文中的观点、论据,往往都会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离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正如语文教育家韦志成所述“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小说片段)这篇课文的讲授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口述其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状况下的所见所感,再导入课文学习,让课文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贴近之处,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学大师老舍先生景色描写的语言精妙所在,更深地领悟环境描写对于人物悲惨命运的烘托作用。

应该说,生活是语文之源;生活是最渊博,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语言、分析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理解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利用艺术手法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1.1 优美音乐渲染情境,营造生活。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听众内心的深处,唤起情思,引发共鸣。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则在课堂气氛营造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渲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借助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或歌曲。另外,我还常常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唱上几句,此举能有效地振奋学生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2 简笔画刻画情境,绘画生活。借助简笔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除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外,教师的简笔画同样能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

1.3 巧用书法板书情境,书写生活。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框架,也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日后对于信息的提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度变换书体,一定能折服学生,使他们的目光聚焦于黑板,对老师所板书的内容印象深刻,甚至于模仿老师的书法,产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写字的良好习惯。

1.4 伴奏朗读描绘情境,描绘生活。教师的诵读,对于营造感情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作范读时,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适当找好背景音乐,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情感变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文体,创设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有的文章感情激越、热烈,有的深婉、绵延,教师就要领会作者的感情,为教学创设情境基调,对激越、热烈的,教师就要用高亢、有力的音调和迅捷的语感来感染学生,如《沁园春 雪》《最后一次讲演》等;对深婉、绵延的,可以用柔和或低转音调和舒缓的语速来熏陶学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春》等。总之,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加之音乐的配合,会营造不同的感情氛围,让学生进入不同的课文情感意境。

1.5 课本剧表演塑造情境,表演生活。在戏剧、小说、散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表演来创设情境,设置美感的情境,直观再现课文中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编自演,分组表演。学生们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相互讨论。他们在相互表演中,揣摩课文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媒体情景是指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定的教学媒体,通过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使用录像、电影、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的学习情景。初中语文课程中这方面可引用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如七年级(下)《乡愁》有关本文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苏州园林》、《南京大屠杀》、《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可以通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断来再现当时情景。

塞?罗杰斯说,音乐是唯一的宇宙通用的语。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是极好的情景创设方式。音乐有着特殊的激发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春》这一课教学中,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给学生放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在音乐的旋律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尽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诗词的教学中,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身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

四、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本中的情感资源

10.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十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灵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并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创设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前布置预习,感知数学来源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引导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习的动机。众所周知,数学的产生与发展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生活实践。而儿童的认知特点也验证了从生活出发,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这一教学思想的可行性。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大量的内容都来自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初,就要善于给学生搭建一个认知的平台。

比如,教材中关于各种度量衡的认识,各种平面及立体图形的理解,都可以在生活实践中找到大量的例子。让学生在学习前先去感知这些生活常识,然后再把它们统一到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中,这样更容易学生的理解和认识。通过预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角色中。

当然,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要做好指导工作。我认为,教师在课前要做好的首要工作是指导观察。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例如在预习“圆的认识”时,可用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车并提问:“为什么车的轮胎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先让学生思考,开拓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轮胎若做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后车子走起来会怎样,把车轴装在圆心外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很自然地积极开动脑筋寻求解答方法,而且能在直观的演示中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无形中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课中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代知识。”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采撷生动的生活实例,安排设计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时间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的难点,可以让学生看时刻表,联想平时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放学,在某一个时间段或某一个钟面,学生都能联想到他们的实际生活片断。带着问题再让他们完成一分钟内可以做的事,如拍球的次数,呼吸的次数,跳绳的次数,写字的个数,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时、分、秒的单位。

再比如,在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可以利用学生买东西的生活经验,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一个小朋友带了261元钱去买东西,他看中了三样物品一是复读机199元,二是麦当劳套餐52元,三是书包48元。教师根据这三个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如果只能买一样,你认为小朋友会买什么东西呢?他应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做,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就有借鉴买东西时“付整找零”的方法。比如,有的说可能小朋友饿了,会去买麦当劳套餐,那么他可以先付给营业员50元,找回2元,再把这2元和剩下的211元加起来,就得出最后所剩的钱,列式就是:261-48=261-50+2=211+2=213。又有的说可能他会去买复读机,回来学英语,那他应该付两张100元,找回1元,列式为261-199=261-200+1=61+1=62……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学生可能因此将课堂上的数学实践于生活中的数学,使教材和生活达到真正的结合。

三、课后加强指导,将数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教师要捕捉时代脉搏,联系实际生活,开展相关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商店、集市等进行社会调查,使学习内容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富有趣味。

例如,学完米与厘米的认识后,可以要求学生回去度量自己家中客厅的长、宽,家中床的长、宽,桌面的长、宽及自己的身高等;学习了《圆柱、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计算花盆中的泥土、鱼缸里的水的体积等;又如,完成面积一节的教学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度量客厅的面积大小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我们的教育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化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十一

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景, 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饶有兴趣, 学生在情境中找到兴趣, 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化学课堂学习中来, 才能使化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案例1, 讲述原电池时, 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两个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1:1786年, 意大利生物解剖学家Galvani把青蛙放在铁锅中, 然后用铜线触及青蛙腿的神经, 发现青蛙腿抽搐, 当用铁丝触及青蛙的神经时不会发生抽搐。当实验了多种金属材料之后, 发现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青蛙时会发生抽搐。Galvani把它称为“生物电”。伏特在1799年仔细研究了Galvani现象之后, 认为青蛙腿的抽搐不过是对于电流的灵敏反应, 而肌肉提供了一定的溶液, 因此电流产生的先决条件是两种不同金属插在某种溶液中并构成回路。他在1800年将锌板和铜板插入一瓶稀酸中做成了第一个电池, 这种电池叫伏打电池。

教学情景2:一天, 满载着精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船正向日本海岸行驶, 顺风满帆, 船员们兴高采烈, 谈笑风生。忽然, 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 船员们大惊失色, 漏水了!当时周围没有暗礁, 货轮也没有和其他船只相撞, 坚硬钢制船体为什么忽然漏水呢?

这两个教学情景设置在这堂课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教学情景1体现了原电池形成的基本条件———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有电解质溶液、能形成回路, 也体现了电池的本质特点———有电流通过;情景2则讲述了一个电化腐蚀的例子。但就是这两个情景, 使得原电池这堂课能紧紧围绕这两个情境展开。

新课程的实施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 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 并以此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与分享意识、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因此,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情景的创设, 并不仅仅是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 (案例1) 这一种方法, 还可以有很多化学素材可供选择, 比如, a.化学与实际生活;b.亲身体验, 动手操作;c.创设问题意境;d.多媒体动画、录音、视频、图片;e.化学“毒害事件”等等。

案例2, 在学习“油脂”时, 为加深学生对油脂性质的理解, 可通过学生在生活中遇见过的现象引入

现象1:在对外开放的游泳池, 工人们每天早上都要清洁游泳池, 加入一些白色纯碱, 有哪一位同学知道工人们为什么要往游泳池里面加入纯碱?

现象2:试验室里面的棉花很容易吸收水, 大家都知道棉花树是在野外生长的, 如果棉花开花时碰到下雨, 棉花树会不会遭灭顶之灾?

现象1反映油脂的化学性质, 与纯碱反应。可用纯碱除去游泳池的水面上前一天游泳的人留下的大量油脂。现象2隐含自然界生长的棉花含有油脂, 反映了油脂与水是否相溶的关系, 属物理性质。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为情景, 显然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对亲身经历的生活现象会印象深刻, 有的甚至永远难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 是化学研究与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更是设置了专门的“实验化学”模块, 这是基础教育中首次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因此, 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后所获得的知识更是无可磨灭。

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中, 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用两个西红柿, 铜锌两个电极等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课堂引入]你曾经亲自体验过试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试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自体验吧。 (试验内容为学生用舌头感觉水果的电流)

很多学生此时跃跃欲试, 一位学生走上讲台, 虽然有些紧张, 但还是小心翼翼地将两极线放在舌尖, 感觉了一下导线连接后的感觉。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有麻麻的感觉, 好像有电, 这里没有供电的外在装置, 应该是生物电。

神奇的趣味试验与挑战性问题的引入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成功地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知识学习。

问题情景是指教学中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其基本功能:一是通过特定的意境, 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形成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任务, 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问题情景, 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 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 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 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可创设悬念式、质疑式、矛盾式、递进式、开放式问题情景。

现代多媒体教学在化学课堂中已逐渐兴起, 在某些问题的解决上多媒体教学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一些能够通过课堂演示或学生亲自经历的实验还是需要课堂演示的, 这样学生不但真正学到了实验技能, 而且亲身感受到化学反应的魅力, 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和对化学的兴趣。在教学意境设计中应注意使学生对化学物质产生好感, 乐意去接近化学物质, 这样学生能大胆地实验。

作为一线教师, 应多方面积累素材, 寻找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组合, 对于化学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一个好的教学情景应该与主题紧密吻合、具有全局性, 它不是用来举例子说明观点的, 它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和环境的。它应当能贯穿整个课堂, 并能成为课堂问题产生的源头, 即使整个课堂能围绕这个情景展开, 又使教学任务得以轻松实现。

第二, 教学情景的设置应该具有合理性, 这种合理性即指摄制的教学情景在时间上要合理, 不能占有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指一堂课教学情景的数量, 并非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如果教学情景过多, 就会使整堂课显得杂乱无章, 这样会减弱学生对情景背后知识的关注;还有, 创设的教学情景不应该太难, 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

第三, 所设计的教学情景应该具有生活化、普遍化的特征, 所谓真实的情景并不只是将日常生活情景引入课堂, 可以有多种形式。

12.数学课堂情景创设课题研究小结 篇十二

情景创设的有效性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现将小结如下

1、创设的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情境的兴趣指向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技能和年龄、心理发展的特点,创设他们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求知欲的情景。

【案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导入情景创设:

1、出示图片:

2、师:小狗和小兔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他们绕上图中两个不同的场地同时出发,最后两人几乎同时冲过了终点线。小猪裁判也说不出谁最先冲过了终点,就判定两人并列第一名。可是小狗和小兔都认为虽然同时到达终点,但自己跑的路程要远些,自己才是第一名,于是他们就争吵了起来。这可让小猪裁判为难了。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猪裁判吗?

【案例】《圆的周长》导入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生1:听过。

生2:都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还讲这个故事。(悄悄地)

师: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这一次比赛是在一个圆形的场地跑进行的„„(引出圆的周长)。(虽然教师讲的有声有色,学生却没有多大的兴趣,整堂课效果不佳。)

【分析】:合理、适度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1]是三年级的教材,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动物赛跑的情景,富有童趣,比较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高,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小狗和小兔吵架的原因正是本节课要探索的问题。可[案例2]中“童话情境”却为何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呢?儿童不是最愿意到童话中寻找自己的幻想吗?我认为其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位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认识到: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童话之类的情境,而高段的学生更喜欢直观性,探究性的情境。

【思考】:小学生由于认知发展、心理年龄特点等原因,的确需要生动、有趣的情境。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符合他们的“胃口”,能否激发学习的欲望,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只有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

2、情境创设要以生活体验为出发点。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生活实际中选取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情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

【案例】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教师在教完“圆、角、分的认识”之后,创设了一个去超市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小物品的买卖。

【分析】:在教学中,该教师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我想,通过该活动,能使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思考】:有时,学生由于经历有限,缺少某些生活的经验,给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及时进行补充,以亲历生活体验为出发点,以回归生活应用为着陆点,这样的数学情境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3、情境创设要力求真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

【案例】有位年轻老师。上完平均数的意义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大家想去春游吗?

生:想!(大家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

师: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只同意我们在江郎山、仙霞关、浮盖山、月亮湖四个景点作一选择。老师考虑了一下,决定选择游客最少的一处作为我们春游的景点。我想请同学们帮忙完成这项工作。接着,老师出示了各景区最近一周的游客人数统计表,让学生计算各景区最近一周平均每天的游客量。整堂课,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也取得了较好的学校效果。但在下课之后,当学生知道刚才老师说的都不是真的,大家都表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案例】同样也是“平均数的意义”的教学,某教师在本节课的前一周有意的安排了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班级歌咏比赛。在教学中,他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周歌咏比赛的成绩已经出来了,请同学们来看看哪个小组的成绩最好。出示:

组别评委1评委2评委3评委4

第一组9694979

4第二组95969692

第三组94959794

第四组9694969

3【分析】:情境[4]编造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春游,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设计意图分析,是好的。但这毕竟是一个“假情境”,可以想象,以后学生面对这种人为编造的“假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是不可充满激情的。而在情境[5]中,教师创设的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过的生活情境,他们一定急于知道比赛结果,这就能很好的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思考】: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

由上而知,创设有效而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要遵循这样三个原则:

一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3.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十三

在高等数学课堂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教学中,要使学生能提出问题,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原则

1.1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原则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有两种,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作为一名高等数学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对教材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创设与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相联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数学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去自主探讨数学知识,发挥其潜能。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来设置,教师在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之上,以新知识为目标,充分利用数学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符合学生的心智水平,以问题适度为原则,问题太深或太浅都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水平的发挥。

1.2遵循启发诱导的原则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启发诱导原则,启发诱导原则是人们根据认识过程的规律和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提出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与教材相结合的基础上利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对学生思维起到启发性作用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激活学生的内在原动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数学情境问题的探索过程中。

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中自主的学习,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真正做到寓学于乐。

1.3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数学知识来源也生活,数学知识也应该应用于生活。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真实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于此同时,学生在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带着需要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接受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让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要遵循以上的原则,那我们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应用什么方式来创设情境呢?下面仅就自己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初步运用过的几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作简要的探讨。

2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式

2.1创设问题悬念情景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接触的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急于解决它从而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它对大脑皮质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你一时对问题既猜不透、想不通,又甩不开、放不下。因此,悬念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思维活跃,丰富想象,追溯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捕捉时机,恰当利用问题,创设悬念,可以触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变上限函数的定积分■f(t)dt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同学思考:① ■f(t)dt中自变量是什么?②对■f(t)dt其导数如何求? 对于前一个问题比较好回答,后一个问题在讲授中,我们可以先回忆一元复合数

y=(φ(x))的求导,在提醒同学y=(φ(x))可以看成y=■f(t)dt,u=Φ(x)的复合函数。关键处点明,同学们自然得出了结论。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学生已经了解的原理作为提问的情境,可以启发大多数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2.2创设类比情境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出当一个对象尚有另外一种属性时,另一个对象也可能具有这一属性或类似的思想方法,即从对某事物的认识推到对相类似事物的认识。

高等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研究已学过的概念的属性,然后创设类比发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例如,在讲授多元函数的导数以二元函数z=f(x,y)的导数为例,我们可以和一元函数的导数联系起来,在讲授中可以先复习一下一元函数的求导,在求二元函数的导数的时候,把其中的一个自变量看作是常数,对另一个自变量求导的过程就和一元函数类似了。这样,新的概念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使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步入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轨道中,同时为概念的理解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3创设直观情境

根据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可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且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情绪高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如在讲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中的零点定理时,单纯的讲解定理学生往往体会不深,定理的含义也理解不透彻,这时教师可以举身边常见的例子加以讲解,比如我们知道冬天气温常常零摄氏度以下,到了春天气温渐渐升到零摄氏度以上,那么气温由零摄氏度下升到零摄氏度上,中间肯定要经过一点零摄氏度,这个零摄氏度就是我们所说的零点。

2.4创设变式情境

所谓变式情境就是利用变换命题,变换图形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以触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授中值定理时,在学习完罗尔定理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出罗尔定理的三个条件是比较苛刻的,它使罗尔定理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如果取消“区间端点函数值相等”这个条件,那么在曲线上是否依然存在一点,使得经过这点曲线的切线仍然平行与两个端点的连线。变化一下图形,可以很容易得到结论,那么这个结论就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进一步地如果有两个函数都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就可以得到两个等式,那么这两个等式的比值就是柯西中值定理。这样经过问题的变换一步步地引出要讲授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接受新知识。

上述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紧紧围绕住教学中心创设适合于学生思想实际内容健康有益的问题,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同时,要使学生在心灵与情境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14.童声合唱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十四

“乐由情起”, 指的是音乐是由感情所引起的。感情作为音乐的生命力, 发挥着感染、净化孩子们心灵的作用;同时, 情又是任何艺术的灵魂, 音乐也不例外, 它能够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真谛。在童声合唱教学中, 教师需要根据音乐的特性来创设合理的情景, 首先要让孩子了解其中的内涵;其次要让孩子们结合自身的知识和想象, 感知其中抽象的音乐美, 在接受美的熏陶中, 提高审美能力。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正好适应了以上教学的目的,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语言的准确有序、富有感染力是创设童声合唱课堂情景的前提

1、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是创设情景的关键所在

为了确保童声合唱的有效性的发挥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需要在其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音乐语言的准确性是合唱教学中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又是关键所在, 它对培养孩子的歌唱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标准的普通话, 再加上音乐优美的旋律, 从而引导和培养孩子们在合唱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及良好的状态。另外, 一个巧妙的语言设计, 能够瞬间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 从而将学生带入教师创设的情景之中。

2、教师语言的逻辑有序性是创设课堂情景的重要保证

要想确保童声合唱课堂的有效性, 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师一定要在组织自身教学语言上下功夫, 无论是语言的前后顺序、还是其逻辑性以及在结构上是否严谨都是教师在合唱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另外, 语言当然需要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在合唱的过程中, 分为引情、激情、触情、动情以及抒情等几个部分, 这几个环节之间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 这样才能引起孩子的合唱热情。对此, 课堂语言就必然需要组织地逻辑性和有序性。

3、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以及富有感染力是创设课堂情景的必要条件

在语言准确、有序的基础上, 教师的语言还需要具有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特征, 这样才能使得创造的情景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 为了保证孩子很容易就进入创设的情景之中, 感受到合唱的魅力, 教师需要在语言的语调上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表现力以及魅力的语言还能够将音乐中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使得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合唱《感恩的心》时, 孩子在感受着音乐优美而动人的旋律的同时, 还需要分散注意力去感知音乐中的其他一些信息, 这对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能力是不利的。因此, 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降低音调, 用一种优美动听的语言描述着音乐中展示的情景, 从而为学生创设出动人的课堂情景;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语言互相交织在一起, 学生就像被置于一个优美的情景之中, 融合着天籁般的美妙声音, 曾经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出现在眼前。孩子们在美妙的旋律以及在感染力强的合唱声中, 沉醉了、感动了, 这样的艺术情景的展现达到了非一般的教学效果。总之, 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 对孩子迅速把握合唱音乐的内涵以及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促进了孩子将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情景中, 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合唱能力以及表达音乐的能力。

二、室内光线是创设情景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现代艺术形式的教学中, 无论是美术、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都是十分讲究光线的, 童声合唱也不例外。在童声合唱中, 注重室内的光线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明暗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为了创设出更加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 帮助衬托教学氛围, 从而起到促进学生感受音乐、深入了解到音乐中包含着的情感的作用。比如, 在《平安夜》合唱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需要在教室中采取比较暗的灯光效果, 学生们在这样一种安静的情景中,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 在认真感知每一个动人旋律的同时, 通过合唱聆听对方, 从而能够十分准确地把握音乐中的情感。这样的效果不需要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或者任何的行动, 只需要制造一种与歌唱曲目内容相匹配的氛围, 而暗沉的光线正好与“平安夜”相对应。学生在创设的这样一种情景中, 能够迅速地进入歌唱状态, 在学会基本歌唱方法的同时, 还能够准确地掌握作品的风格, 然后准确地将音乐的情感表达出来。光线在音乐创设情景中的应用是十分常见的, 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需要仔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倾向, 在符合内容的情况下, 进行光线的调整, 从而提升童声合唱的效果。

三、音源是创设情景的源泉

生活是艺术创作源源不断的源泉, 同时也是童声合唱教学的源泉。在当下社会, 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音乐的范畴也由此拓展了, 一切生活中的乐音、噪音等等都可以成为音乐创作的资源。比如在由蒙古族合唱作品改编而来的童声合唱作品《八骏赞》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音乐所展示的风格, 体验那豪迈奔放的场景,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对合唱的热情和兴趣,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的材料运用到自制乐器中, 如易拉罐、塑料罐等, 并且选出一名同学来进行指挥。通过从生活中选择素材来制作乐器的环节, 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 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们去深入了解作品的意愿。因此, 利用音源来创设情景是童声合唱中的一项有效的教学手段, 学生在自行创设出音乐情景的情况下, 不仅课堂氛围得到了活跃, 而且通过自己动手,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因此说, 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来进行童声合唱, 是十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在现代化的童声合唱教学中, 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来进行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而情景的创设可以从语言、光线以及音源等方面入手, 情景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到音乐作品中, 用心去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学生在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情况下, 能够真正走进音乐作品的世界, 从而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摘要:童声合唱是孩子们常见的一种歌唱形式, 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和使用。合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其具有陶冶情操等各方面的功能。儿童合唱的目的也与此相似, 它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一首歌,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歌唱中感受到乐趣, 体验音乐的美感, 同时培养孩子们从小就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童声合唱的功效, 在其教学中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将从情景创设的角度, 来为童声合唱的教学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这对推动孩子们走进合唱作品, 体会合唱的快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唱课堂是学生们的精神上的家园, 它对孩子们的成长意义重大。

关键词:童声合唱,教学,情景创设

参考文献

[1]魏鲁佳, 沈乐.浅谈童声合唱教学之情景创设[J].大舞台, 2008 (06) .

15.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十五

【关键词】物理课堂;情景创设;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堂上,适当地引入一些情景,寄知识于各类生动鲜活的情景之中,可以诱发学生对寄于情景之中的各种相对枯燥的知识的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这样会让学生增添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过去的被动学变成主动学,这一切都会更加利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这些能力则是我们新课改中的一大重要教学目标。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掌握情景引入的技巧,努力在物理课堂上创设有趣有效的学习情景,增添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以趣味实验创设教学情景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一项人气非常高的活动,大多数学生对实验都充满浓厚的兴趣,因此,笔者在讲课的时候也秉持着“能做实验就尽量做”的原则。在创设情景方面,实验手段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方式。因为与口头的语言描述相比,实验活动往往更加直观,会对视觉造成更大的冲击力,这对还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思维价值,更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讲到“升华现象”的时候,就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了一个“造雪”实验:首先在一个锥形的瓶子里放入一些樟脑粉末,为了防止有害气体飘出,需要用一个瓶塞将瓶口封住。接下来,将瓶子加热,慢慢地,瓶子里的粉末会逐渐变少直到最后完全消失,这时候,将瓶塞取下来再快速塞上一些树枝,这个时候神奇的现象就出现了,只见有一些气体飘出附在了树枝上凝结起来,就好像冬天下雪的时候雪花附在树枝上一样。这个神奇而有趣的现象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起来,大家纷纷想要一探究竟,这样一来,学习的情绪就变得异常高涨,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以多媒体工具创设教学情景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提高,多媒体工具成为了很多学校的标配,条件的提高使得多媒体工具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技术教具,多媒体工具具有很多明显优势,如生动直观性、动态性、丰富性、可调控性等等。鉴于多媒体工具的这些优势,教师在设置教学情景的时候也可以选用它。因为多媒体所能够呈现的情景效果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它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将教师想要创设的情景直接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很轻松地就能将学生的思维障碍突破掉。例如,笔者在讲“速度”这个概念时,就给学生找来了“飞人刘翔”在奥运会中的比赛视频,在比赛进入后半程,刘翔开始领先的时候,笔者将画面暂停,然后问学生:“通过画面你们能看出谁跑得最快?”这时候,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刘翔跑得最快”的结论,因为从画面上看,刘翔处在第一的位置。接下来,笔者继续播放视频,待整场比赛结束以后,镜头转向成绩屏幕的时候,笔者再一次按下暂停,让学生说一说,谁跑的最快?答案当然还是刘翔最快,依据就是从比赛时间上看,刘翔用的时间最短。通过这个视频展示,学生轻松地就得出了判定速度的两种方法,一是看路程,二是看时间。这个结论的得出教师也可以通过数学计算等方法得出,但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放视频呢?就是因为视频能够给学生造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在视频的帮助下集中起来,学生会更容易专注视频内容背后的知识的思考,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工具是教师创设教学情景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三、以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景

我们每个人都是处于现实生活之中的,无论生活经验丰富与否,相较于课本知识,每个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各类现象都会更加熟悉。物理学科看似高深莫测,其实它也是一门从生活中走出来的学科,只要有心寻找,生活处处皆物理。这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没有经过总结归纳,是以更加原始的学生更为熟悉的状态展示在眼前,因此,也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作为教师,我们就是要利用好物理学科的这个生活化的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来创设教学情景,这样学生的接受度会更高。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这节的内容时,笔者就让学生回忆一下体育课上跳沙坑的情景。一般来说,体重越重,跳得越高越用力的学生,跳完沙坑以后会留下更深的脚印,而体重越轻,跳得比较低的学生留下的印记相对较浅,倘若穿着平底鞋跳沙坑,留下的印记会比较浅,而让同样一个人穿上高跟鞋,即使不用力,轻轻一踩,也会在沙坑中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记。以这个生活实例来分析,很容易得出“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会影响压强大小”的结论,这种借助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理解相关知识时显得非常轻松。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开展一些小实验,例如用一杯水和两支吸管演示喷雾器的制作原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压强,利用平面镜和牙膏盒来制作潜望镜来说明光的传播原理等等,这样以生活实例入手创设的情景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物理科学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有了这样的意识以后,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物理学科的价值,更愿意去学习它。

情景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契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因此,无论教师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景,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度,要以学生喜欢为重要参考,只有这样的情景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价值,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窦秋凤.情景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断(教研),2011年05期

[2]李光荣.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情境创设[J].新课程学习(中),2012年05期

16.运用多媒体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景 篇十六

李玉红

语文课堂上图文并茂,声情并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有机结合,呈现出互动、和谐的教学情景,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精彩的语文课堂,很多都离不开多媒体的巧妙运用。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多媒体引进语文课堂,可以为讲坛注入一溪甘泉,使学生学得主动、快乐、兴趣盎然;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多媒体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十一世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同样也是知识爆炸时期,多媒体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迅速渗入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奇迹般的引发了诸多领域的革命。常言道: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在教学领域,多媒体网络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手段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丰富的影、像、图片等教学资源,对创设教学情境和激发学生兴趣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导课时,老师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求知氛围,引发学生“我要学”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课堂情感效应,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欲望,让学生视课堂为乐园。我在讲《搭石》一课时,由于孩子们不曾见过搭石,根本不知搭石是什么,我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连绵起伏的群山下,潺潺而流的小溪,两岸绿树成荫,小溪里摆放着两尺见方的石头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伴随着配乐朗诵,这一情景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我问:“这幅画美吗?想去吗?” “想”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表达了他们的真实情感。此时,我及时引导并板书课题,学生读的欲望一下就调动起来,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有的声情并茂地朗读,有的勾画,使问题由难变易,课堂充满了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网络改变了语文教师的工作方式。

以前,教师备课总离不开教材和教参,偶尔也会去图书馆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往往是劳而无获。如今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认真钻研教材外,还要花一定时间在网上查找各种各样的资料,然后把它制作成课件。同时,我们随时可以在网上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图片、音频、视频材料。我在讲《蝙蝠与雷达》这课时,课前让学生就课题产生的疑惑上网自己查找,课堂上学生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收获,就连平时不爱言谈的学生、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都跃跃欲试,这样以来使抽象内容变的具体,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变得联系紧密。

现在,我们教师上课再也不是凭着一张嘴、一根粉笔,填鸭式的满堂灌,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枯燥无味,真是苦不堪言。我们教师与学生同行,出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倾听他们的心声,支持他们的选择,帮助他们渡难关,或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议。学生兴趣盎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多媒体资源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为语文学习增添了新的营养。

长期以来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学生、老师、家长都很苦恼。多媒体资源的合理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和阅读量,不仅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还为语文学习增添了新的营养。我在讲《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让学生搜集记载圆明园辉煌的资料及八国联军罪行的,然后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的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激情高涨的抒发了真情实感,增加了对八国联军的痛恨,激发爱国之情。

17.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十七

【内容摘要】如今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们都非常重视对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培养。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语境、模拟生活场景,将语言材料变得真实、生动、鲜活,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但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很多时候创设的情境却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为提高和优化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从无效情境创设和有效情境创设的角度出发,重点通过几个教学片段对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几个共性瑕疵做出分析和思考,以给教师提供鉴借,提高教师情境创设的能力。【关键词】情境创设 有效性

《英语课程标准》提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新课程的理念非常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培养,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学生的这一习惯养成,首先是从课堂上获得的。传统的学习方式侧重于学生对老师的过分依赖,教师讲,学生记,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学生缺乏独立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那作为现代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本文就笔者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发现的一些情境创设的共性瑕疵做一些分析思考,以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摒弃无效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所谓无效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对学生学习效果作用不大,甚至起消极阻碍作用的情境1。小学英语课堂中经常会看到教师们为了创设某个情境,花大把的时间准备,课堂上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最终又没有达成教学目标,1 张治业,新课程研究[J]甘肃教育出版社[J],2012(2)

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殊不知这样的情境创设,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习得效果。

(一)无效情境——哗众取宠

[教学片段](2008年县优质课教学评比,教学内容为小学英语PEP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4 Do you like pears? B Let’s learn)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能听说认读水果单词watermelon, strawberry, grapes和句型:Do you like pears? Yes, I do.No, I don’t.上课前教师就在桌上摆满了要学习的水果。看着一个个美味的水果,学生们很兴奋,乍看起来情境创设的很不错。但在呈现单词环节中,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水果时,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都要抢着来试。结果很多同学猜完饮料,猜食物,猜来猜去。教师又没有很好的引导,也没有达成目的。课堂一片乱哄哄。老师一会儿跑这一会儿跑那,忙得不可开交。时间就在这样的情境中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下课铃响的时候,单词还没掌握,重点句型还没呈现,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到了什么呢?

[分析与思考]这节课只看到教师忙碌的身影,学生却没有知识性的收获。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创设的情境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合理的分配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则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所有的情境创设,都应该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服务,我们不能刻意追求形式。

(二)无效情境——造景

[教学片段](2009年县教坛新秀评比:教学内容为小学英语PEP教材三年级下册:Where is my ruler? A Let’s talk)教师在上课开始就把尺子放入学生的笔盒后,马上就开始寻找尺子。一边寻找一边说“Where is my ruler? Where is my ruler?”

[分析与思考]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教师的寻找来教会学生句型:Where is my ruler?本课例中的情境创设,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室里的实物,让学生从教师的表演中理解语言,这种情境创设简单、方便。但这种情境的创设基本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它不符合我们的生活真实。因为教师自己刚把尺子放入学生的笔盒后马上就开始寻找尺子,而且有个别眼尖的学生已经看到尺子就摆在笔盒

里,而教师仍找得满头大汗,这与现实生活脱节,不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致使学生误解,答非所问。

二、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的教学情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能够使学生主动 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实践探究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2。

(一)有效情境的“目的性”——事半功倍

[教学片段改编](2011区年优质课教学评比,教学内容为小学英语PEP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4 Do you like pears? B Let’s learn)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是掌握水果单词watermelon, strawberry, grapes和句型:Do you like pears? Yes, I do.No, I don’t.教师同样是让学生猜猜什么水果来呈现单词部分,教师出示一个水果盘,并露出食物特征明显的一个部分,学生一下子就猜到了,教师直接引入单词学习。这个情境比前一个情境创设的更直接,更有目的性。

[分析与思考]这位教师创设的情境就比前面的更直接,更有目的性,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这个情境。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的学习场所”。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是为学生服务,应该让学生用英语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应该为英语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在这样的背景下,创设的情境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情境的“真实性”——情景相融

[教学片段改编](2014年学校调研课,教学内容为小学英语PEP教材六年级下册过去式的复习课)一般来说,复习课非常枯燥,而且过去式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但这位老师用她的智慧创设了一个富于想象力又符合生活实际的语境,为英语教学增添亮色。

上课前,老师用中文讲了一个昨晚她与嫦娥相遇故事,故事的结尾却是一个梦境,其实这个就是为本堂复习课埋下过去式的伏笔。课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始了。教师在黑板上写好有关梦中用到的原形动词,开课后马上让学生写出一般过 2 徐启全,情境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去式。然后复习特殊疑问句型:where, when, how, what等问题,并板书。教师接着利用what 及 how问句把学生带入与嫦娥相遇的梦境故事中,创设了任务型教学,让学生操练相关知识点。从而,浑然天成的一个篇章故事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教师趁热打铁,利用故事生成进行阅读理解训练。一个个梦境把学生们带入了过去式的学习中,即真实又有效。

[分析与思考]这位教师展现了过去式与梦境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感到即真实 又新颖。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我认为英语教学更应该在“真实”二字上下工夫,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感悟和运用语言。只有当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时,才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从各自的生活背景出发,迅速投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准确地体验和理解语言。这位老师梦境的创设,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运用where, when, how, what等问题。故创设情境必须贴近现实,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学生英语思维的积极性。

(三)有效情境的“新颖性”——思疑互动

创设新颖有趣、顺应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教学片段](2009年10月光盘教学优质课评比:We love animals Let’s learn)教师出示课文配套的光盘,小动物们演奏着各种乐器排着队走过来,当出现小猴子尾巴的时候,教师按暂停键,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当出现小猪鼻子时,再让学生们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学生们被可爱的小动物吸引着,又期待着自己能猜中。学生的兴趣非常高,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举着小手跃跃欲试。

[分析与思考]这原本是一节枯燥乏味的光盘教学课,按传统的方式一定是学生边观看边学。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点燃的火把。这就要求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要新,而且能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探索、升华。它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的新型模式,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独特新颖的问题情境。这位老师就很聪明,他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极限,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情境中来。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这样的情境就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突出童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时,设置的问题角度要新,目标要明确,难度要适宜,形式要开放,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有效情境的“故事性”——化静为动

有趣的故事情境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加上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让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

[教学片段](2014年4月学校教研公开课:My favourite season B read and write)教师并不是直接呈现文本进行教学,而是让学生听文本、观图片,把学生带入四季里Zoom和Zip的故事里。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又利用自身的表情的动作等为文本增添故事性,如夸张地吃水果,快乐地在水里游泳,冬天的呼噜睡等。教师优美的动作,惟妙惟肖地表情,有趣的语音语调都让学生置于四季情境中,所以当教师让学生复述文本时,同学们都能加上表情、生动有趣的表演出来。让听课的教师叹为观止。

[分析与思考] 该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让人犹如身临其境。每个情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创设有效的故事情境,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帮助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迅速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小学阶段,故事是小孩子十分感兴趣的学习材料,而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那么故事情境的创设就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给他们输入大量的语言素材,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表演创新能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一举多得。

(五)有效情境的“文化性”——一石二鸟

[教学片段](2013年11月省优质展示课:Dinner’s ready? B read and write)该课在warm-up部分,教师就让学生欣赏一首用餐歌,What’s this? It’s a fork.What’s this? It’s a plate.What’s this? It’s a knife.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了刀叉的用法和摆放位置,并把学生带入一个西餐厅的情境里。

[分析与思考]该教师通过歌曲和动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从歌曲中感受西方国家的用餐文化,为后面的环节做下铺垫。在学生表演对话环节中,学生就很自如的运用了刀叉的用法和摆放。笔者认为,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用自己的语言来陈述这种文化,学生一定不能感受到西方用餐的不同文化,更不会对接下来的用餐交际语的学习感兴趣。

美国语言学家E.Sapir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由此说明,英语不仅仅只是一种交际符号,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它的背后反映出了西方国家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价值和思维观念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重视这种文化教学,创设这种“文化”情境,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是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受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中的知识,犹如汤之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英语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其魅力。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以更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乐学善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这才能体现英语课堂中创设情境的价值。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加油员的工作总结下一篇:奥巴马就职演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