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钱学森观后感1000字(精选10篇)
1.电影钱学森观后感1000字 篇一
假期,我阅读了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丛书《钱学森》,认识了一位特别的英雄——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提起钱学森,我首先想到他是“两弹一星”的元勋,是火箭专家。而这本书让我了解了钱学森先生光荣的一生。
这本书从钱学森出生时开始讲起,主要记录了他如何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如何竭尽全力的回归祖国、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两弹一星”的惊世壮举等。
钱学森能够成为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善于观察、分析,拥有严谨缜密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这些能力和习惯都是他从小养成的。书中介绍,他从小就喜欢仰望星空,三岁时就会背上百首诗词和数学心算;读书时不仅语数英成绩拔尖,而且爱好文学、诗词、绘画、交响乐。他的学习效率怎么这么高呢?原来,他学习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重在理解,才能快速地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他把诗词化为风景,触景生情,爱提问和多动脑思考,而且经常泡图书馆。看着书中小时候便勤奋好学的钱学森,再对比一下我自己,我只报读了一个课外兴趣班而已,就嫌学得多,觉得没时间学习,没有持之以恒学习,真是惭愧。钱学森先生这些宝贵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得到两个“百分”的事迹。他在上海交大上学时,经常考一百分。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老师宣布又是钱学森获得了一百分,可钱学森发现他有个笔误,把一个公式“Ns”写成了“N”,他勇敢地和老师指出了这个笔误,试卷从100分更正成96分。老师赞许地说:“你这种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是做学问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提!从这点上,你在我心中仍然是满分!”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象,如果是我,我会勇敢主动地站出来更正,从而和一百分失之交臂吗?
书中还让我深受感动的是钱学森那强烈的爱国情怀。爱国,是他一生不变的主旋律。他出生于刚推翻封建社会的阴历辛亥年,成长于山河破碎的岁月。他年少时,最喜欢背诵的就是《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从小就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他在出国求学时,就抱着“航空救国”的志向和准备。在祖国需要时,毫不犹豫放弃处于巅峰的科学研究事业和美国政府提供的优厚待遇,坚决要返回自己的祖国。即使是面对美国政府长达五年的无理拘留和人身恐吓,他不忘初心,不屈不挠要回到祖国、报效祖国。这是多么崇高的爱国情怀啊!
通过阅读此书,我感受到科学家炽热的爱国情怀、一丝不苟的求学态度,了解了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和卓越贡献。向科学家致敬!
【钱学森读后感范文1000字】
2.电影钱学森观后感1000字 篇二
这部影片记述了一个为中国科学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钱学森。是的,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祖国科学事业上,也正因为他的奉献,使祖国的科学事业实现零的突破,填补了新中国成立后“两弹一星”的空白。
钱学森曾在美国留学。但他不同于其他留学者,他只想“学成有归”报效祖国。 由于他在美国担任学院教授,掌握了美国航空的大量机密,当他提出回国的时候,阻挠,诬陷,压制跌出不穷,然而莫须有的压制都无法阻止他回国的坚强决心。他利用他丰富的科学知识,在被美国政府囚禁的那几年,撰写发表了《工程控制论》的论文,也因此而获得得回归祖国的自由,这是科学改变了他命运的一把无声的利剑。
“科学创造了奇迹”,“没有中国做不到的,只有外国人想不到的。”钱学森回国之后,在周恩来总理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鼓动下,携同他的协助人员,创造了中国的奇迹——中国发射了一颗属于自行研发的导弹,使中国在世界上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个消息令全国人民激动不已!在钱学森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中国又于1965年成功试验了导弹武器,并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送上了太空。这就是在外国人口里所说的钱学森种出来的苹果!
一个人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何等令人惊讶!如果钱学森屈服于被美国囚禁的命运,那么他又将怎么使中国改变命运?然而他并没有屈服,向命运低头,他以惊人的毅力,坚强的精神,创造了人生奇迹,并为中国做出了贡献,成为一个人人佩服,令人尊敬的科学家!
钱学森的一生,平凡中见伟大。他以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敢登攀”。他以伟大的科学成就启示了我们:前进成功之路的道道坎坷对于意志坚强者来说,是股动力;反而言之,对于意志薄弱者,是一个挫折。我则要做第一种人,告诉人们“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它从一个侧面则向我们陈述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
3.电影观后感1000字 篇三
对于珠峰,作为普通人其实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约存在于地理课本和风光纪录片,登山,那就更遥远了。从普及知识意义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1960和1975两年的登山,前因后果明了。前一次未能留存影像的遗憾,由此引发的国际争议和国人怀疑,你会和主人公一样觉得憋屈。适时出现在台词和字幕上关于珠峰的地理、气象等知识,你会更明确攀登珠峰的困难程度和首次北坡登顶成功对中国领土主权的重要意义。
再来讲讲片中两段感情,在我看来是有着对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缨相识多年,虽中有分离但不曾忘记,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国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营相识,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年轻人的互生情愫虽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时候,他会默默给她拍照,洗出来放在房间的墙上,她会给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会因一点私心给他添了麻烦,当然还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两人都青涩的可爱。这样在完成国家登山任务过程中萌发的爱情之芽,并没有最终得到花开圆满的结果。
不同的是,李国梁终没有机会对黑牡丹表达,他的爱全在那一张自己拼成的合影里,而徐缨,等到了不善表达的方五洲说“我要娶你”,微笑而逝。很难说,谁的遗憾更大一点,但正如那句“山就在那儿”,珠峰见证无数人的攀登,千年矗立不变,爱人在心里也会是一座山峰,他/她就在那儿。
然后就是攀登这件事。整部影片我的心情都像坐过山车一样,紧张到不行,有时甚至觉得都不敢呼吸,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毫不夸张,每个人都恰如其分,鲜明的展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吴京的方五洲有主心骨的气场和铁汉柔情,章子怡的徐缨是过硬的专业气象保障是柔中带刚,张译的曲松林有执念有悔恨,井柏然的李国梁敢于担当勇于牺牲……还有胡歌、陈龙、曲尼次仁、何琳、拉旺罗布等所有主创,都让我跟着他们体会人物的悲喜,跟着他们或流泪或欢呼。
最后,我要说我最爱的演员井柏然。今天之前,我从没想过会为一部电影流这么多泪,也没想过会因为一个角色而这么心痛。李国梁是有登山经验的摄影师,所以有着艰巨任务。完整影像资料是登顶的必需证明,承载着两代登山人的梦,井柏然的表演很准确,他对登山的热血,对黑牡丹的动心,对曲松林的坦诚,还有主动请缨的魄力,都让人物立住了,立体了。我看他反复拖轮胎、爬梯子、水中憋气,我脑中反复的是他从梯子上摔下来擦破手掌的样子,记得后来宣传另一部电影时他手疼的拿不了话筒,可他依然没有在任何地方提过这段,粉丝们都是在花絮出来后才知道。
井柏然现在还是不主动提受,因为他说这不值一提,演员最重要的是戏,为角色的付出都是应当的,观众看的是最后呈现好不好,而不是过程。我边看边哭边在心里说,井柏然你做到了!而李国梁生命的戛然而止,在登上第二台阶的喜悦之后,来得那么突然,快得我无法接受。我的泪水再次决堤,是为这个角色,他在的年华,拥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和登山能力、摄影能力,他离登顶近在咫尺,他用生命保住了相机和相机里的登山成果。不难理解曲松林拖回李国梁尸体时那种悔恨,他哭喊的“我错了”,是对方五洲说的,更是对这个年轻生命逝去的痛心,而我还想到李国梁未说出的那些话,觉得生命好渺小,想做的事,真的要及时去做啊,别等到来不及了才后悔。李国梁是有遗憾的,但他和无数登山人的攀登精神是不会消亡的。
4.电影观后感1000字 篇四
加上电影中出场的人物都是欧洲十九世纪的精致装扮,束腰、挺直腰板的女士和富有绅士风度的男性也让不少观众沉湎其中的美好。
孤儿海蒂(阿努克·斯特芬 饰)被姨母迪蒂(安娜·希恩斯 饰)送上了阿尔卑斯山,与远离小镇独居于高山的祖父(布鲁诺·甘茨 饰)一同生活。活泼的海蒂在这里如鱼得水,不仅收获了羊倌彼得(奎林·阿格里皮 饰)的友情和孤僻祖父的亲情,还与山下彼得的家人打成一片。
一天,海蒂同彼得在山上放羊,姨母突然出现,连哄带骗将海蒂卖到法兰克福的泽塞曼家。从此,目不识A的海蒂成为了小姐克拉拉(伊莎贝尔·奥特曼 饰)的伴读。克拉拉幼年丧母,大病一场再不能站立,只能被困在豪宅中与轮椅相伴。父亲(马克西姆·梅米特 饰)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寂寞的克拉拉把海蒂当成了救命稻草。海蒂能适应泽塞曼家的新生活吗?远在天边的祖父和彼得还能再见吗?克拉拉的腿还有好起来的希望吗?
海蒂失去了父母,于力失去了孩子,他们是两个被抛弃的人,恰好填补了对方缺失的部分。来到克拉拉家,海蒂有了新衣服、新鞋子,有了食物,有了温暖的大床,她什么都有了,可是没有了爷爷、雪山和羊群。
特别喜欢她和爷爷第一次见面到分离的那一段,很细腻很感人,只是两个人的戏却让人时时揪心又感动,很抓人。三个小演员演的都特别好,都很可爱。当然阿尔卑斯山的风景功不可没!
剧本据说被翻拍过三次,没有看过之前的,无从对比,但单看这一部的话,感觉已经很完美了,一个乐观的孩子眼中的世界。
很多次,我都以为剧情会急转直下,成为一个悲剧,让观众永远遗憾在美好的回忆里。因为痛苦往往会比幸福让人更加难以忘记和无法释怀。可是我错了,从一开始这就注定是一部简单而美好的童话故事。
伴随着影片优美而轻快的音乐,时而漫步在阿尔卑斯山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时而徜徉于法兰克福车水马龙的晨风中。无论是坐在雪橇上一路沿山坡急速滑下时富有节奏的动感,还是在城市里最高的高塔上俯瞰芸芸众生时那种浩瀚的寂静,都在导演炉火纯青的镜头语言里体现地淋漓尽致。
这部电影就像冬天的炉火,夏天的冰激凌,温暖、甜美,没有多少波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充满原始野性和天真的女孩海蒂,就像一阵风卷过,融化了坚冰一样的爷爷,把生命力传染给每个人,阿尔卑斯山的秀美风光和温情脉脉的故事在眼前徐徐铺开,果然大自然和孩子是最好的治愈。
克拉拉的祖母是多么睿智的老人啊!影片的细节特别感人,比如爷爷赶着做出来的椅子,因为思乡而梦游的海蒂,克拉拉追逐的蝴蝶,看这部影片,就好象多了很多亲人,好象置身在阿尔卑斯山。
我觉得本片最令我喜爱的在于,除了姨妈和小海蒂以及克拉拉的奶奶,其他人物都是饱满的,善与恶并存的。彼得是贪吃又自私的,克拉拉是自私是有公主病的,爷爷是不近人情、固执的,女管家是势力的,或者说是带有歧视的。
克拉拉的父亲是过于自尊与厌恶自然的(这好像也算不得恶),村民是喜欢传谣又冷漠的(真的,村民嘲笑爷爷来晚的时候,爷爷落寞的神情与形体让我泪目,村民的嘲笑真的很尖锐)。这就是我所说的人类本性是善与恶的矛盾体。
海蒂一直用自己善良积极的正能量,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也因此引发了人们的思辨,并让人们去反思循规蹈矩的生活和自由的灵魂究竟哪一个更重要?两者是否可以兼得?
5.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五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然而为什么他要放弃美国那么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呢。正是因为他拥有着报效祖国的理想!
也许到了这个年代我们对于钱学森这位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并不熟悉。在时政课上,老师播放了《钱学森》这部电影,观看期间充满了各种感动,各种鼓舞,心情澎湃。同时也让我们对钱学森肃然起敬。
钱学森——两弹元勋,1949年就开始定居在美国,那是那个年代中国人无可比拟和难以想象的幸福生活,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宽敞巨大的花园,一幢华丽精致的洋房,体面豪华的跑车,湛蓝如碧的游泳池,待遇优厚的薪水,美国政府想尽了一切办法阻止钱学森回国,但钱学森心中只有祖国,有着要为国家奉献的不可毁灭的信仰,这是影片《钱学森》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思考!
钱学森,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美方又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最终,回国愿望强烈的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
1964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在两弹一星的诞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钱学森等几个领头者,我们看不到的是在背后为之牺牲的人,他们牺牲的可能是生命,也可能是终生的健康,他们同样是功臣,同样应该受到崇高的致敬。
比如钱学森被指控是共产党,被关进监狱,蒋英去探监那一段,看守的人说你们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蒋英见到丈夫之后一直问“你还好吗?”“他们打你了吗?”钱学森却一句话都没说。旁边的人说“请讲英语!”而蒋英回应的却很犀利,“难道你没看出来吗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像钱学森要离开的时候,杜布里奇校长很不解地问他:“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国,我总是能做些什么,也许,我还可以种苹果。”
就像登机的时候,一个中国的记者问钱学森:“你为什么不回台湾而选择去大陆呢?”钱学森不回答,中国记者追问,钱学森说:“中国人对中国人提问要用中文而不是英语,我不想回答你的问题。”
新中国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后,依然随时面临被外国侵略的危险。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的提升,也为了争气,证明中国人不必外国人差,钱学森出国时的志向是:把最先进的外国东西给学会,然后带入中国,为国建设作出贡献。这种高尚的情怀,是作为一中学子的我们所应该学习的,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说过的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觉得读书人是应该有这样的一种气魄和理想的吧。如果说这次观影使我学到了什么的话,就是这个,志向,进取,钻研,拼搏,奉献!为了祖国!
6.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篇六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钱学森,生于1912月,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只离开祖国。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力。”这一年,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钱学森的学习基础是在中国打下的。1936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师从气体动力学一代宗师冯.卡门,并成为喷射推进实验室的创室人之一。获得博士学位后,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创立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为早期飞机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此,钱学森闻名世界。钱学森还加入了一个著名的火箭研究团体。1943年,美国情报部门获悉希特勒正在德境内大规模建造火箭发射基地,于是火速拨款成立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钱学森任研究组组长。此外,钱学森还参加了“蔓哈顿计划”。二战结束后,钱学森成为美国空军高级顾问,被授予上校军衔。开放的美国为钱学森提供了诸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20世纪50年代初是美国的“红色恐慌时代”,1950年,麦卡锡分子指控钱学森是共产主义者,并对其进行秘密调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钱学森一直想回到中国。于是想美国当局提出了回国申请,没想到,根据五角大楼的指示,美国海关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
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极力想把钱学森留在美国,他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后虽将钱学森释放,却仍对他进行监视,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钱学森实际上是遭到了软禁。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了特务监视,在一封写在香烟纸上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一封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信件转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上。1955年8月,中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方面要求美方不再阻挠钱学森等人回国,同时释放了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9月17日钱学森带着妻儿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启程回国。过人的智慧帮助了他。
一回到中国,钱学森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成为中国导弹计划的实际负责人。回国不到一年,钱学森提交了一份建议草案,提议发展中国自己的弹道导弹系统。建议很快被批准,1956年底,他被任命为该计划的首席主管。 (范文网 ) 1958年,钱学森设计出东风系列导弹的蓝图,1964年成功进行了试射。后又研发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钱学森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计划,以钱学森研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基础,10月,中国终于发射了首个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7.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篇七
钱学森,我国当代杰出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曾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其身价被美国称为“一个钱学森,能顶海、陆、空军队五个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踏上回归祖国的道路呢?带着种种疑问我开了观影之旅。
电影中讲述在钱学森决定回国的时候,加州理工大学杜布里奇校长就不解地问他:“从一个发达国家回到农耕社会,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微微一笑,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当时新中国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学技术,钱学森回国后,在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着科研人员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成功研制出东风系列导弹。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奠定了基础。
在整部影片中我看到的是钱学森胸怀祖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满满的“爱国、奉献”的精神。收获的是慢慢的感动,不禁反思,在以后工作中我该怎么做呢?首先:勇于承担责任,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端正的工作态度,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全力以赴。其次是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开心、快乐的心情开展工作。积极进取的人认为工作既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考验自己智慧的舞台,在工作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再次:不断向目标努力,决不懈怠,永不满足,每当达到一个高度就向更高境界努力,永争第一。最后:以自己的行动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8.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八
今天我们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钱学森的爱国精神,所以我写了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对钱学森的爱国精神,令我感动。当年年仅35岁的他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在美国有房有车,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该是多么优裕。更重要的是那儿有他的事业,他在美国的军界、科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已是名动世界的火箭专家。
当得知他回国的讯息时,他的老师冯·卡门先生,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极力恳请他留下,为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辞恳切。说回到中国能做什么,当时的中国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个刚刚诞生不久的建立在农耕社会基础上的新中国,他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你在那儿种苹果吗?”这一个看似幽默的诘问其实何尝不是当时的事实,相信勤于了解祖国新闻的钱学森不会不知道。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种苹果树。”
这就是钱学森,一个对祖国不离不弃,爱国的一代英才!
9.永恒电影观后感1000字 篇九
《永恒》改编自同名泰国经典文学名著,的电影版本是该名著第三次被人搬上大银幕。前两次改编分别在1953年与1980年。两次改编都极为成功,皆是可以载入泰国影史的经典之作。
永恒电影观后感1000字
从来都不喜欢说永远这个词。永远到底是有多远谁能说清楚。有没有想过远到你没法想像的界限里有一天你会对信誓旦旦说要锺爱守护的东西会生厌反感呢。记得那年写过的《天堂》里面对着不死的永生所持的那种恐惧至今仍萦绕在我心间。你无法再改变。你无法掌握。你无法对自己承诺的一切反悔。永远这个词太沉重了。重得你根本就拖不动它。更不要说拿起它。放到谁的手中。
第一眼看到玉帕蒂。一个那么精明聪颖独立有思想举手投足烟视媚行的女人。爱上尚孟那么优秀风度翩翩的一个男子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可是。明明已经洞悉到尚孟的软弱和强烈的依恋心态。还傻傻的以为这个男人足够可靠还奋不顾身地付出真的很不值。
虽然尚孟长了一张英俊帅气的脸庞。但随着情节退后他对叔叔那强烈的依恋和内心深深地软弱。我无法欣赏这样的男子。
他大学毕业回来只呆在山里钻研着树木。明明对玉帕蒂一见锺情却整晚整晚不敢正视他那高高在上的婶婶。才互锁了几天连身旁睡着的女子都未曾开口要分开自己就忍不住跪求叔叔。被拒绝后逃生失败的时候甚至丧失理智地抽打那个自己扬言要永远每分每秒在一起的女人。甚至到最后连开枪自刎都要请玉帕蒂动手。
通篇我就忍不住的想。面对那么一条禁锢着自由的枷锁他难道连拿起一块石头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吗?他的懦弱与玉帕蒂的坚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出于尚孟这样的懦弱。我无法肯定到底他是不是真的爱着玉帕蒂,我只能肯定玉帕蒂是真的爱着他。而且是深深的。为了他。抛弃了想要的平静和安宁冲破了禁忌。面对着沉重的枷锁失声的大笑毫无恐惧。在丧失自由备受煎熬面对着失控的尚孟。还一次次挣脱不让他砸开困扰的枷锁追着他竭斯底里的问:要是链子断了你会丢下我吗?
甚至到最后。她一声不吭的献出了性命。
但我想玉帕蒂的心从那句“负心汉”开始就死了。于是才选择把枪头对向了自己。哀莫大于心死。也许正是因为满地心碎才选择以死结束枷锁。
爱情一开始都是盲目得让彼此都失所有的理智。各种誓言承诺直奔天地可鉴日月可证。可是说出口的永远呢。那种明明无法得知的未来里谁能保证我心日月可昭。在那个宴会中玉帕蒂的眼神围绕着情深款款的帕博。她信誓坦坦说愿意跟着他生活。但从她穿着白衣骑着马一脸娇艳地来到寨里那刻起。一切也正在改变。所有未知的未来里。你根本就没法预料接下来迎接你的到底是什么。
尚孟也许是爱玉帕蒂的`。可是他缺的是勇气因为他经历的太少。而玉帕蒂是他第一个女人。但玉帕蒂的背景和不为人知的经历却让她有一颗追求自由和真爱的心。这孕育了她那种大无畏的勇气直教她冲破伦理的禁忌和命运的枷锁。在这些的对冲下。明明是正确的人却是错误的时机。相形见拙的勇气与决心最终酿成了这让人心寒的悲剧。
从玉帕蒂摔了指甲油开始的摩擦。很多人肯定会想起一句话:相见好同住难。甚至到那种亲密的宛如连体婴儿毫无个人空间与自由的相处。又有谁人能情深款款的说一句“每分每秒在一起”。我每看到或者听到这句时皆是疙瘩满身。看了这电影更是心头一颤倒抽一口气。
叔叔的招实在是高。撇除整个电影旧旧的异域色彩以及泰国的风景真是美得让人神往之外。一不经意看着看着到了后段背脊却有一股寒气直升。剧透好像很不好。反正我也只是写写自己的感想。
10.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篇十
前几天学校组织看《钱学森》的电影,由于那天刚好不在学校所以我只好一个人从晨光上默默的下了个种子看。起初以为像这种讲伟人的电影无非就是讲讲主人公为祖国作出了哪些贡献,歌颂赞扬一下他,没什么意思,但是《钱学森》这部电影确实深深的感动了我。同很多人一样,电影里的几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钱学森说:“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钱学森说:“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个东二么,今天掉下来,明天我们把它给射上去!”钱学森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钱学森说:“不要服我,要服科学!”钱学森就是一个人抵五个师的男人。他坚定自己的信念,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他是一个有魅力的人。
其实钱学森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小的时候很早就听过钱学森的大名,也知道是他制造了中国的两弹一星,但是我们知道的也仅此而已。影片《钱学森》生动地演绎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传奇的一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他却心系祖国,想要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美方又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最终,几经辗转钱学森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1964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
影片拍得非常成功,淋漓尽致的演绎出了钱学森的传奇的一生,同时影片还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让人看了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但从电影中我也看到了钱学森传奇一生背后的两个成功因素。首先,我认为钱学森并不是一开始就有那么强烈、坚定地回国信念,至少从影片中一开始他是很安心地在当教授的。影片中,钱学森是由于美国方面首先怀疑他是共产党员把他抓起来后钱学森才想要回国报效祖国的。或许,在很早以前钱学森已有了回国的念想,但那只是一个念想,是美国的那次无知行动坚定了他的信念。这也不能怪他,毕竟每个人天生都不是那么伟大的,但是钱学森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了他的信念,并且履行了他的承诺。他想回国,他就千方百计的回来无论别人怎么阻拦;他答应制造两弹一星,他就日以继夜的研究无论环境如何恶劣。是的,他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魅力的男人,他的成功是必然的。其次,我觉得一个人要成功,离不开在他背后默默支持他的人。钱学森有一个很好的老婆——蒋英。蒋英是一个完美的老婆,她不但相信自己的老公,而且理解和支持他,并在一路上为他解决了很多问题。蒋英是钱学森成功一生不可缺少的功臣。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1000字】推荐阅读:
教师钱学森电影观后感12-01
关于观看《钱学森》电影的心得体会09-20
观看了钱学森的电影后你有什么感想11-25
雷锋电影观后感1000字07-31
电影仰望星空观后感1000字07-29
电影《神奇女侠》观后感1000字11-10
《忠犬八公》电影观后感1000字07-15
《老炮儿》电影观后感1000字作文07-31
电影雨中的树观后感1000字06-11
攀登者电影点映观后感悟心得1000字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