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学校工作的建议(精选15篇)
1.学生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篇一
弘文中学创业艰难,在吴校长的带领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十多个年头过去了,学校事业蒸蒸日上,感谢老教师们,是他们的汗水换来今天的荣誉,使我这样的后来之人可以坐享其成。每念及此,总觉汗颜。学校现在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所谓危急存亡之秋。
招生的困惑
我班现有学生39人,其中,居住地在石家庄市的有16人,周边县市如藁城、新乐、灵寿、井陉、鹿泉的占9人,正定本县的学生只有14人,这样的生源比例恐怕不利于我校的长远发展。首先,随着生源总量减少,市区过来的学生也会减少;其次,很多学生没有选择中专或者技校而选择普通高中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主要是传统的升学观念,但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困难、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家长越来越年轻,选择职业技术的学生恐怕会越来越多;第三,公立学校也在求生存,我知道的行唐一中教学质量就不错,灵寿从今年起加大力度,严格限制生源外流,对我们也是一种压力;最后,我校高中在本地的招生效果并不良好,竞争力不如一中,是我们的软肋。
学校要想长久发展,必须有竞争力,我们作为普通高中,竞争力核心还是成绩。要想提高成绩,生源和师资是两条腿,缺一不可。要想办法招到好学生,并且找的来,留得住。现在我们较好的学
生主要靠直通车,来源过于单一。建议想尽一切办法找一批好学生,统一招生政策,明确告知我们分数线和最低分数线,全校一盘棋,一个声音,一个标准,统筹规划。
对学生管理的困惑
要凸显以学习为中心,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冲击教学。现在的情况是看不出学习是学生的核心事业。当然,对老师的要求是很到位的,教案、师德、作业、计划、反思一应俱全,问题是,老师的工作只有通过学生才能发挥作用,而学生的学习力度和主动性我认为是不足的,个别学生的狂妄不能有效制止,影响不好,班里有学生就是不学习,班主任不敢高压,也不能高压。学生中也流传抓学生不如抓老师严的说法,对学校声誉是有影响的。值班的力度很大,校长和各班带班班长都很重视,但是容易和班主任及学生发生矛盾,尽管大家都能够理解,可毕竟涉及量化。建议值班中的违纪不要涉及班级量化,让班主任和教育处完全携起手来共同处理违纪学生而不必担心量化问题。对于违纪情况,能不能设一个道德风尚之类的奖项,每月各班都会有一个基础分,在基础分上,违纪就减分,好人好事就加分,大黑板公布,班级,姓名,日期,因何事情加分或减分,用道德和集体荣誉来约束学生。
理念理解的困惑
我校的教育理念“先学做人,后做学问”,非常好,该怎么理解,我认为先和后只是在逻辑上的,实际教学中,做人是做学问的目的,做学问是学做人的途径,两者是相互统一的。不做学问,怎知做人道理;不会做人,做学问有何意义。不能割裂开来,让他们有阶段的先后之分。有个笑话,真的存在:有老师让学生写作业,学生说,我们是先学做人后做学问。
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高二文科学生的学习管理力度,能否分出一个文科实验班,在时间上和教学上进一步加强,突出升学目标,其他的班级也好集中精力稳定学生,可以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想法很不成熟,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2.学生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篇二
课间是学生安全事故易发的时段, 为了维护课间的秩序, 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很多学校都有课间护导的安排, 而且确立了相对完善的制度与规定:课间护导教师不得在值日时批改作业, 以免忘记到岗护导;课间十分钟, 护导教师要负责引导学生选择安全的课间游戏, 防止学生疯打跑闹, 发现有异常情况, 要及时报告班主任, 对偶发事件应迅速作出处理;护导老师要负责当日护导岗的清洁卫生, 还要随时接受学校值日领导的监督。
课间护导虽然时间较短, 仅有十分钟, 可每天的课间不是一个。护导教师均有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 有时真的会因为一个突发事情而忘记或耽搁课间护导, 有时也会因处理护导路段的“安全”问题而不在值日领导的视线之内, 如果因此而被领导误认为没有护导, 教师是很冤枉的。
我认为, 教师对学生的课间护导不能一直被动的“堵”, 应变“堵”为“疏”, 让课间活动成为孩子们强身健体的方式, 将课间发展为育德、益心、启智的课间。学校可以创设让学生“玩”的平台, 引导学生由漫无目的、危险的“玩”, 向有计划、有组织、上档次的“玩”转变, 变“废”为宝。
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引领学生“玩”
(一) 充分发挥视频、音像等媒体的作用。
教师可将收集到的古人、当代名人成功的故事和案例, 以及青少年儿童精彩的游戏, 在课间用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
(二) 充分用好学校现有的设施和资源
学校应开放所有的功能室, 如乒乓球室、足球室等, 让学生在专门的训练场所进行体育锻炼。
(三) 丰富学生的娱乐资源
学校可以购置或设计一些积木拼图:如人体的结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积木拼图, 放在通道或楼梯间, 供学生们在课间“玩”。
二、创设若干活动角, 诱导学生“玩”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走廊、画廊、楼梯间、操场、活动室等, 分年级设立若干活动角, 如:
1.英语活动角:每天都把英语活动角的主题张贴出来, 活动主题可以是一个单词, 也可以是一句话, 亦可以是一段话等, 让学生根据活动主题自由发挥!
2.速算“二十四”角:活动的地方应有几张桌子和几副牌供学生游戏。每副牌应去掉“大王”和“小王”, 游戏规则可以为:每4人为一个小组, 每人抽一张, 同时出牌并同时口算, 用加、减、乘、除和小括号来计算出“24”这个数, 每张牌只能用一次, 谁最先得出“24”, 谁就获胜。这样的活动, 学生十分喜欢。
3.游戏角:
(1) 猜谜:活动的地方设置词语、成语、一段话等, 让一位同学做动作, 另一位同学来猜测谜底, 猜对者则获胜。该游戏只需要二三人就可以进行。
(2) 照镜子:一个人扮演“镜子”, 另一个人则是“照镜子的人”, “镜子”要学“照镜子的人”的动作。
(3) 小猴子捞月亮:大家手拉着手形成一口“水井”, 并选一个人来代表“小月亮”, 另选一位同学来做“小猴子”。活动开始后, “小猴子”要伸手抓里面的“小月亮”, “小月亮”要努力不被“小猴子”抓到, “小月亮”的活动范围就是在同学们围成的小圈内, “小猴子”可以伸手去抓。被抓住的“小月亮”要表演节目, 然后另选一个新的“小月亮”出来继续玩。
(4) 红绿灯:六个人围成一圈, 从其中一个人开始, 按顺时针的方向, 一个人一个字地唱“红绿灯”的口诀:红灯停, 绿灯行, 谁也不许动, 你要什么灯?最后, 以“红”“绿”“黄”“紫”“白”“黑”六个字为准, 谁说到什么字, 谁就扮演什么颜色的灯, 并按规则做动作:“红灯”原地不许动;“绿灯”可以随便行走;“黄灯”单腿跳, “紫灯”走三下, 拍三下手;“白灯”学青蛙跳;“黑灯”闭上眼睛。
(5) 石头、剪刀、布:两人对弈, 双方用双脚来开展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双脚合并是石头, 双脚一前一后是剪刀, 双脚并排展开是布) 。获胜的同学可以往前走一步, 看谁先走到终点。 (终点线要预先规定好)
(6) 跳房子:在地上画出一摞大大小小的格子, 然后按照格子的单双, 一边前进, 一边要把石块踢到正确的格子里, 出界或者跳错了格子都算失败。这个游戏能够锻炼脚的控制力。
(7) 手工创作角:在活动的地方张贴一些图片,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装视频, 提供一些纸片、橡皮泥等, 让学生制作出图片。
(8) 快乐蹦蹦角:设立一个地方即可, 器材可由学生自带。开展活动, 如跳短绳、跳长绳、踢毽子、跳橡皮筋等。学校也可以在操场、走廊里设计一些方格、圆圈, 供学生自主活动。如下图:
单脚落圈, 双脚落框, 经常练习, 不但能够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锻炼学生的身体, 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思维。
(9) 书画角: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圈画出固定的区域或墙壁, 提供一些材料供学生“涂鸦”, 过段时间将学生们的“创作”录下来, 然后再更换新的主题。
(10) 走廊书吧:在走廊上安排书橱, 让学生自由选读。老师不要担心书会被学生“偷走”, 因为学生把这些书“偷”回去, 他们就一定会看, 此时的“偷书”是有益的!在走廊书吧, 学生可以听听音乐、读读报、读读课外书籍, 不仅能够学到书本外的知识, 而且还会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 增长见识。
……
在每个活动角, 都可以设立一个信箱, 收集学生的“好方法”和“好主意”。教师应对有创意的活动给予表扬, 并录入学校活动角大全。
3.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现状
1.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缺乏可持续性
在现有的很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当中,有很多是出于督促大学生尽快找到工作的目的出台的,往往都以临时就急、特事特办的面目出现,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治标不治本,缺乏长期实施的根基。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为促进大学生临时就业的过渡性工作岗位就面临着工作期满后毕业生需重新就业的尴尬问题。例如,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苏北计划、西部计划、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购岗计划等,他们虽然在报考研究生、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从现实来看未必一定取得成功,重新就业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一旦期限结束后,他们将面临户籍和档案迁移、人际关系缺失、社会保障异地接转、就业信息不灵等诸多困难和障碍。这也许是很多大学生宁可做“北漂”、“上漂”,也不去西部、基层就业的主要政策障碍,如果不能打破这个现实桎梏,这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的可持续性将难以得到保证。 购买资金由地方参照当地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在各级政府就业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省对经济薄弱地区在省级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适当补助。但是三年期满后由于省补资金不再拨付,像苏北等经济薄弱地区无法承担庞大的经费继续聘用,即使继续聘用给予的待遇也很低,导致这些毕业生短暂就业后再次失业或者不安心工作,把工作放在一边埋头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缺乏稳定性。
2.支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执行不到位
我国现有支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体系非常丰富,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发现,一些政策“看上去很美”,但由于缺少科学规范、便于操作的精细化措施,在实践中面临着无法落实的困惑。高校毕业生初次自主创业的,必须经营6个月以上,带动其他劳动者就业且正常申报纳税才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的税费减免政策按江苏省现行政策规定只有对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能够享受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的人员,必须是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但是实际上,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房产等抵押物,因而也没有太大的信誉值,中小银行多数不愿意贷款给大学生所创办的小微型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行动。
3.支持大学生就业的配套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户籍、社保制度改革滞后,大学毕业生在应聘工作、购买房屋、车辆购置、子女入学等诸多方面都离不开户口,而社会保障状况也往往与所在单位的性质和效益挂钩,从而限制了大学生的流动就业选择。
二、制定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建议
1.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纳入当地就业工作的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加强考核和监督。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拓展产业就业岗位
结合扩大内需、结构调整和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把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结合沿海开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就业机会,支持鼓励相关行业和产业与高校联合开展专项岗位对接活动。
3.深化细化有关政策
加快劳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剥离其中夹杂的歧视性规定,促进大学毕业生异地就业创业。同时,进一步细化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的操作流程和优惠细则,对诸如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或公务员时到底加多少分、如何实现优先录取,支援西部期满后留任如何保证编制,跨省流动如何实现等政策措施,都应有明确具体的操作细则,以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
4.落实各类优惠政策
加强财政、人保、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细化操作流程,增强可操作性,把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实现普惠化和最大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统筹安排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用于创业培训、初次创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创业型城市创建等。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用于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
5.优化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
对高校毕业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高校要建立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各地、各高校还要针对女大学生特点,强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公平。
6.加强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落实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免费参加各类招聘活动、公务员与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考免收其报名和体检费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政策。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予以审视,究其问题的产生需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相应要求进行理性分析。总之,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离不开“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在创造良好大学生就业环境的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企业需增强社会责任感吸纳更多的毕业生;高校需深化教育改革且加强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竞争力;大学生要主动转变就业观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最后,笔者相信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一定可以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慧.社会制度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中国政治学院学报,2005(4):28.
[2]杨伟国.大学生就业选择与政策激励.中国高教研究,2004(10):84.
4.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篇四
2、学校就应作专业点,就好象一个企业,做出自己的品牌,搞出学校的特色我想这对于学校的发展,还有就是对招生和就业也有很大的好处
3、多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更好的吸收知识掌握更多的潜力
4、学校就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这样也不至于白读几年,走到社会更有用处
5、我想作为一个学校,首先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除了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5.学生对学校的建议书 篇五
你们好!
我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时间转瞬即逝,我已经在学校生活了六年光阴,几千个白昼,我常常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激之情,所以,我想提出一点建议。我希望学校修建一个小型花园。
因为愉悦的心情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有了小花园,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到花园逛逛,放松心情,休息大脑,使头脑清新,学习起来更加容易。所以,我希望可以修建一个小花园。花园可以建在校园空地,也可以建在操场,但一定要位置合理,要方便实用,因此,我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一、建好花园后,要种上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可以让学生亲手栽下,成为“成长树”。
二、安放一些长椅在花园中,学生们可以在长椅上阅读,学习,聊天。
三、写许多标语,禁止学生踩踏草坪,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做个好学生。
四、可以在一星期定一节课为“写生课”,让学生在公园中写生,观察大自然,记下日记。以上就是我的建议,希望校领导可以考虑采纳,修建一个小公园。
建议人:XX
6.小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建议 篇六
作为一名三年级学生(杨撷鼎)的家长,见证了他这些年在大西校快乐、健康成长的过程。
虚学校“博文约礼、品质成长”的办学理念;老师富有创新和趣味性的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变得更勤奋、上进了。
比如:学校开辟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利用每周两个下午,整整四节课的兴趣爱好辅导教学,使孩子们乐于参与,参与争先,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知识领域,更培
☆养了团体合作精神。老师们特殊的鼓励方法“优表扬”等等,当孩子每获得一个这样的奖励时就会喜滋滋地计算自己的“成果”,从而感受愉快与兴奋地成功体验,并建立了自信。
在此,我要感谢学校及各位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和辛勤的培养。
孩子就快进入四年级了,我发现,英语作为小学的主科,每周仅有三节课,似乎显得太“单薄”了。英语不像我们的母语,由于缺乏有效的语言环境,其英语成绩和兴趣就很难提高。个人建议:如有条件,每周每天应开设一节英语课,并在学校广开“英语角”,如:英汉对照的标语、英文图书、挂图、英文广播歌曲等等宣传方式
另外,现在每个班的孩子多达四、五十人,老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是不是会不足?每个学生的指导量会不会显得少了?孩子在课堂上的问题是否都得到了解答?因此建议:能否把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范围内?我想,这样更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7.学生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篇七
关键词:营养评价,健康教育,认知,农村人口,学生保健服务
国家实施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来,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迅速,对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寄宿制学生营养问题也引起关注,中国发展基金会对农村寄宿制学校调查发现,学生每天摄入的能量严重不足,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普遍低于推荐摄入量,学生目前的饮食不能维持健康生长的基本要求[1]。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中,教师对学生的营养状况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对其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对学校营养工作以及学生营养教育的认识和看法,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08年从低收入地区选择甘肃、广西、贵州、宁夏、云南等5个省的5个县(市)的17所寄宿制学校,共对5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09年在中高收入地区山西、重庆、广州、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内蒙古等8个省的14县(市)的54所寄宿制学校中,对所有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完成有效问卷1 479份。收入水平按照2007年人均GDP划分,人均GDP低于14 000元的为低收入地区,人均GDP高于14 000元的为中高收入地区。
1.2 方法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组成。调查问卷自行设计,经过预试验反复修改而成,主要涉及教师对学生膳食状况、营养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营养知识教育开展情况等方面的认识内容。
1.3 数据分析
采用EpiData 3.02进行数据双录入,数据汇总后用SAS 8.0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定性资料在调查结束后,由调查员及时进行整理总结,汇总后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低收入地区访谈结果
2.1.1 对学生饮食情况的看法
低收入地区大部分教师反映“目前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饮食只能解决温饱,谈不上营养配餐、合理膳食及食物种类的多样”。其中部分教师(9/51)认为学校伙食“能吃饱,但吃得不好”,“能吃饱,谈不上营养”。 大部分学校提供早餐,但只有米粥或米粉(稀的),偶尔加点肉末。部分(2/51)教师认为寄宿生受益于国家补贴在学校免费就餐,每日中晚两餐,每餐能吃到1个菜。部分教师反映学生自己带米蒸饭,买学校提供的菜,有的学生还自己带辣椒,吃辣椒拌饭。“吃菜难”、“吃肉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学生1周能吃到2~3次肉,吃上1~2个鸡蛋。而多数学生从来不喝牛奶、豆浆,很少吃鸡蛋和水果。
2.1.2 营养状况对学生的影响
多数教师认为营养状况会影响儿童的精神和身体素质,而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学生因病缺课率不高,尤其国家免除学费和书本费之后,学生基本都到校。教师(2/51)反映由于营养不足,与城里孩子相比,学生们“个子矮,偏瘦”;有教师(2/51)认为基本每个班都有2~3个学生体质较弱;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体质还可以,认为营养状况不好的孩子健康状况可能会受到影响,但请假和感冒的次数却与其他学生相同。
2.1.3 营养教育开展情况
大部分教师表示学校没有开展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大部分学校会按照课时要求每学期由班主任、生物或体育教师给学生进行2~3次的健康教育课,内容多以预防传染病、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为主,营养健康教育的活动开展较少。有2所学校校长在开会时,号召教师“在课上给学生讲点儿营养”。有些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或班会上会简单涉及营养知识,但内容也只是告诉学生“多吃菜”。
2.2 中高收入地区问卷调查结果
2.2.1 教师对学生饮食情况的看法
见表1。80.1%的教师认为学生每周至少能吃1次肉,15.2%认为学生每周至少能吃5次豆腐,11.5%认为学生每周能吃5次鸡蛋,只有8.5%认为学生每周能喝5次牛奶。
2.2.2 营养状况对学生的影响
49.6%的教师认为学生营养状况很好或较好,6.1%认为学生营养状况较差或很差。超过半数的教师(61.8%)认为偶尔有学生反映上午最后2节课感觉饿,认为经常有学生反映上午最后2节课感觉饿的教师达15.1%。56.0%的教师认为学生反映食堂提供的伙食很好或较好,只有7.1%的教师认为学生反映食堂提供的伙食较差或很差。
2.2.3 营养教育开展情况
87.0%的教师认为学校未对学生开展过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只有13.0%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过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开展营养知识方面教育的学校主要途径是健康教育、黑板报和广播。内容主要是基础营养知识、饮水及饮料、零食、平衡膳食、营养缺乏病和早餐(所占比例均>50%)。
3 讨论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如果膳食种类单一,优质蛋白严重缺乏,将会影响其身体发育以及学习成绩。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寄宿制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仍存在一定问题。调查发现,部分教师认为低收入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个别学生吃不上新鲜蔬菜,部分学生吃不上肉、蛋、奶类等食物;由于家庭贫困,物价高,目前的膳食补贴不足以为学生提供充足、平衡、合理而有营养的膳食;大部分学生的膳食缺少肉、蛋、奶类及豆制品和新鲜蔬菜,而营养状况不良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对于过度贫困的学生应给予特殊关照。中高收入地区温饱没有问题,新鲜蔬菜基本能满足学生需要,比低收入地区要好一些,但肉、蛋、奶类及豆制品摄入也同样偏少,饮食结构有不合理的现象。有15.1%的教师认为经常有学生反映上午最后2节课感觉饿。说明学生的早餐质量有待提高,早餐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营养知识教育开展普遍较少,学生营养知识亟待提高。低收入地区寄宿制学校绝大多数没有进行过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由于缺乏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多数学校都是班主任代讲。学校领导需加强认识,聘用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教师自身应多学习营养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利用学科特点,传授学生营养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青少年时期良好营养的重要性,认识身体生理发育对营养需求的重要性,教给他们膳食均衡搭配的知识[3]。中高收入地区寄宿制学校开展营养知识方面教育的也只有13.0%,且开展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内容较少。营养教育对于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饮食结构、平衡膳食以及未来的食物选择有很大作用。如有可能,学校可为学生开设信息课,学生可从教师授课及专业的网站来了解相关的知识。结合当地膳食营养特点,针对中小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基本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当地食物互相搭配,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志谢:感谢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凌云县、天等县,云南省福贡县、西盟县、沧源县,贵州省紫云县、从江县、织金县,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吉县、同心县,甘肃省东乡县、陇南市武都区、卓尼县,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古巴彦卓尔市杭锦后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牡丹江市,河南省郑州市、周口市,湖北省仙桃市,湖南省长沙市、衡阳市,广东省广州市,重庆市沙坪坝区、大足县,山西省太原市、运城市等29个调研点的所有调查员;感谢参与调研的学校领导及教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参考文献
[1]卢迈.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儿童营养项目的由来和成效.为了国家的未来,2008,12:5-25.
[2]张辉,胡小琪,马冠生,等.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295-296.
8.学生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篇八
关键词:中职生 班主任管理 现状 对策 思考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于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鼓励发展职业教育。于是,我国中职学校也开展扩大规模,招生更多的技校生,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差、生活养成习惯不好、受社会不良习俗影响多,导致在班级管理方面,对于中职学校学生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战。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发展现状
(一)中职学生来源具有特殊性
我国中职学校担负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由于经济条件不好,他们都想通过学习职业教育,有一技之长,能够找到生存的技能。相对来看,广大中职生都是经济条件不宽裕的,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由于在初中和家庭条件的不优越,导致这部分中职生在学习、心理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二)中职生的学习普遍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底子薄
我国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初中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差,学习底子薄的那部分学生。中职生存在学习底子不好,平时生活习惯和个人自我自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特点,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学习动力不足。
(三)中职生学习的自信心差
中职生本身就是学习方面的差生,在心理方面,早就把自己放在了“二等公民”的层级上,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意识就存在问题。进入中职学校后,这部分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现状和主观愿望之间的差距,不会调整,就出现学习的自信心慢慢丧失。
(四)学生个性特点鲜明,但集体意识淡薄
由于当前我国中职学校招生的学生都是90后、00后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娇惯中成长,大部分中职生的自我管控能力差,但自我意识和独立愿望却是相当强烈的。在集体与个人关系的处理上,这部分中职生更多地倾向于个人利益优先,往往从自己的私利角度衡量是否参加集体活动。总体看,这部分中职生存在个性鲜明,但集体意识淡薄的问题。
二、对加强中职学生班主任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不懈加强思想教育,力促中职生的全面成长
面对中职生思想道德修养差,集体意识淡薄的不良现状,广大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要重视对于中职生的思想教育,力促中职生的全面素质提高。要把对于中职生的思想教育放在班级管理的首位,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倡导集体意识,重视学情的及时把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得更加健全发展。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注重加强对于中职生宣扬中华传统优秀美德教育,通过一些经典的道德故事案例进行班级教育,帮助学生改掉不良思想行为,树立起正确的、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
(二)精心创设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由于中职生在加入中职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部分家长不支持,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前景,部分家长并不看好。还存在部分学生本不愿意到中职学校学习,是迫于家长压力来接受中职教育的。这两种情况对于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和正常的学习实践都是非常不利的,中职学校班主任要抓住有利时机,找准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和学生或者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宣传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扶持资助,让家长消除对于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误会,能够了解让学生上中职学校同样能够成才,能够获取生活竞争的一技之长。对于被迫参加中职学习的学生,可以同他们谈心,继而了解他们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具体分析,进行疏导和沟通,让这部分学生转变观念,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中职教育中。总之,通过家校联合,班主任通过班级管理,要精心创设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三)重视培养班干部,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
中职学生管理方面,班主任要重视培养班干部,选拔任用责任心强,敢于担当的学生做班干部,辅助班主任加强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复杂而反复,班集体管理方面通过班干部进行间接管理非常重要,选拔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的学生出任班级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树立起班级优秀的班风,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凝聚力,形成班级的核心力。通过班干部进行班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娱活动,为学生找到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同学情,都是非常有利的。
(四)重视对于学生的关心和照顾的温暖教育
中职生班级管理工作,事无巨细,班主任都要负责和有针对性地抓好,尤其是要重视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重视对于学生的关心和照顾,让中职生感觉到“家”的温暖。尤其是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班主任要号召学生相互帮扶,不能挖苦、打击这部分学生,通过温暖的疏导和谈心,让学生进入班级后感觉到自己没有被忽视,自己的落后是暂时的,通过班主任开展扎实有效的后进生跟进思想教育工作,可以争取到他们的信任和心理依赖,通过认真的说服教育,让真挚的情感打开这部分学生的内心情感之门。班级管理重在情感疏导和心理教育,班主任要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温情的班级思想品德教育,学会从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进行分析教育,增强师生交流,从而真实有效地抓好班级管理工作。
总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班主任通过分门别类地进行详细分析,认真负责地抓好班级管理工作,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的得与失,在总结中有所创新,敢于和学生交朋友,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找到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症结,进行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通过班主任的踏实抓班风,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相信和信任学生,进行温暖教育;重视管控班干部带动班级良好发展氛围,严抓思想道德教育,这样,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才会踏实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梁可,张新忠,王璐.论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4).
[2]谭佳.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情感艺术探究[J].新课程:下,2013(1).
[3]欧阳淑丽,符秀辉.浅谈高等学校班主任的素质要求[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
9.学生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篇九
寿光市上口镇南邵小学
家长对我校今后工作的典型建议:
1、希望学校能经常举办类似的活动,加强学校、老师与家长的联系,让我们更多地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2、希望能严格要求学生,能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主动反馈给家长。希望老师多注重孩子人格的培养。
3、接送孩子的校门口有点乱,能否从长远角度考虑规划一下,确保学生的进出校门的安全;
4、学校大门口积水严重,建议整修 学校整改措施:
1、学校会每2个月举行一次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平时也会根据学生在校表现进行家访或电话访问;
2、教育好学生是老师的责任,老师会认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利用好教材,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3、我校每天都有值班老师进行秩序的维持,同时也要靠家长的自觉,接送孩子在校门两侧50米外;
4、学校会积极联系各村委,找到好的解决方案,让学校外不再存积水。
2011.11
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学校整改措施
南邵小学
家长对我校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对低年级学生多讲一些安全知识。(2)学校应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3)多强调学生不向家长要零花钱。(4)三年级以上学生要求他们写日记。(5)学生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应更认真点。(6)多与家长沟通,把孩子情况通报家长。
学校整改措施:
1、各班利用班会时间认真对学生进行冬季八防的安全知识教育,并且举行安全知识竞赛,让学生懂安全、讲安全、保安全。
2、各班主任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
3、以班为单位,每位学生要在班内宣誓以后不花零用钱,并且让全班同学监督。
4、各班语文老师在班内讲授日记的写法,要求,并天天检查,对写出真情实感的日记,优先在版报上发表。
5、正式作业学校要求全批全改,家庭作业要求做到老师检查,认真讲解、批改纠错部分,并且希望家长督促孩子及时完成家庭作业。
6、我们将采用学情家访、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希望各位家长给予配合。
10.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篇十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基础。要提高教学成绩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德育基础,教学是团体性、协作性工作,如果没有德育为先,教学的各项工作将难以为继,教学工作难以有起色,这是我切身有体会的;如果没有德育作基础,教学的功利性、盲目性和无序性就会阻碍我们教学的效益,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是空话一句。现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习,提升德育工作理念,要引领全体教师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共同架构起“全员、全程、全生”的大德育工作体系,共同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的重任。
二、学校层面也要相应制定各种德育工作制度和评价办法,明确目标职责,理顺机制制度,使德育工作有序规范。如果每个岗位的职责很明确,求细、求精、求全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是全程的,也是全员的,每个岗位的德育职责履行得如何,不仅可列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也体现着绩效工资奖金分配。
三、培养一支优秀的学校德育骨干队伍,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育环境。
首先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实施者,其他教师及职工都是德育的引导者。加强德育队伍如班主任、团队干部等教师的培训工作,不仅要对工作方法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培养教师的教育信念和对信念的坚持,德育工作繁而杂,时间一长,教师容易产生倦怠和厌烦,有
了信念,德育工作就会有爱心、有细心、有耐心、有精心,这就有了德育实效的基础。
其次阶梯式、分层式、师徒式、引领式培养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校可以根据教师意愿,提出书面的“结对”引领培养模式,这既是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培养方式,增强群体教育合力,同时也为学校德育的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发挥德育主阵地班级的作用,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是学生的小家,德育教育的根基,学生的德育大多在班级中进行,班主任是班级建设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如何面对全体学生,探索提高德育实效,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是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目标。要把校园文化建设落脚点放在班级文化建设上。
最后要注重发挥班级管理成员(班干部、小组长)的作用,确立他们的地位,树立形象和威信,采用时段的竞选上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每周每月评选,形成动态竞争意识。实行日思、周评、月评制度,每天抽几分钟时间由班干部、小组长主持,说说一天要改进的或不足的地方。在德育十分钟或班队课时间评选出一周表现好的同学予以表彰,上班级“光荣榜”,特别优秀的把表杨信送到家长手上。采用量化评比,及时做好总结环节。一日流程最大的优势就是按时结分,学生自己管理,老师参与评价,及时总结,不断提升。加强班级宏观调控,确立班级创建目标和奋斗目标,培养学生集体精神。班主任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对违反班级规定的,必须有责任追究环节和方法,这是小组自主合作管理的保障。在责任追究及必要的处罚中,要处理好小组责任和犯错误学生个体的关系,小组有一定的管理行为不足,个体是行为主体,既相连又有区别,这样才能使小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班主任仍然是班集体建设的决策者,应积极参与到管理之中,应时刻监控班级中学生动态,否则学生的自我发展会偏离方向。
11.学生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篇十一
关键词:强化;文明礼仪;德育;环境
在校园当中不时可以看到或听到许多令我们为之痛心疾首的行为或言行,深深刺疼我们身为人师的心灵。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了?文明古国,文明大国时过境迁?……社会不良风气的熏陶,留给我们的只是这种莫名的痛!教育先哲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非常赞赏这句话。文明习惯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现今教育中最“急”的部分。正如有的教育专家说,要看一个学校的教育如何,只要看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基本知道学校的情况。
一、学生形成不文明习惯的原因分析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和专门的调查分析,特别是对违纪学生的调查,我认为许多不文明习惯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大部分是农家子弟。农村经济、文化相对滞后,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粗话、吵架、打架现象时有发生,因小事而大打出手更是大有人在,粗言俗语,邻里关系紧张,环保意识差,社会公德,公共秩序遵守差。社会环境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大部分学生的成长,在意识深处留下了劣根。
2、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学生家长只一味大搞经济建设,将精力投在如何供孩子吃好、穿好上,而忽视了精神上的培养,忽视了孩子的思想教育,养而不教。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养成学生自私自利、心胸狭隘、为所欲为。近年来,农村离异家庭不断增加,对子女缺少管教和关爱,使学生压抑、孤僻,出现不当行为,甚至酿成犯罪。
3、心理因素。许多违纪事件的发生大多是由于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总是处在边缘地位,只能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方式潜移默化,但却不一定能接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加之学生一多,可能忽略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4、教育和意识。我国,由于地域的不同,造成了教育理念和意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教育方式和方法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虽然近年有大的进步,但相对而言,学生文明意识淡薄,劳动意识、个人生活能力差,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意识根本不存在。
二、培养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的方法策略
培养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一项艰巨的而又长期的德育工作,需要教师用细致的态度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1、制定详细规章制度,建立文明教育宣传体系。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必须制定必要的纪律和规定、制度等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并逐步养成文明习惯。 大部分学生自觉性不高,需要有一定的纪律去约束,既需要内部的意志力和恒心,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同时还需要建立强大的教育宣传体系。 并且注重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在班会课、综合教育课及课外活动时间,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完善监督机制。教育贵在坚持。文明习惯的养成不能靠简单的说教,还必须反复训练和持之以恒。比如我校学生佩戴胸卡的问题,抓一段时间效果较好,过一段时间情况就差,则只有反复抓,坚持抓。同时学校要加大对学生日常言行的监督力度。除发挥学生会和学校的值周制度外,多增设学生监督岗位和教师监督岗位,检查学生的文明礼貌用语和行为;增设专门的学生卫生监督员,检查学生乱扔乱倒垃圾的工作;增设礼仪监督员,检查学生的着装打扮和佩带首饰等情况,逐渐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坚强榜样示范作用,奖优罚劣,赏罚分明。文明习惯教育中,班主任老师应注意对学生的良好行为提出适当的表扬、奖励、肯定,使得好的习惯得到巩固,對学生的不良习惯或不当行为提出批评、惩罚、否定等,使某些行为减弱,消退,帮助学生克服不文明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促进学生的上进心,好胜心,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首先,班主任应“正人先正己”,为人师表,在文明行为习惯上处处给学生起带头作用,同时,在学校每学期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的基础上,班级当中也给予其适当的奖励,也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三、结语
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做大量细致、长期的工作,使学生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发生某种行为时,立刻能在脑海中反映出是好是坏,从心理上养成文明行为。
12.学生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篇十二
一、固定资产概述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 个月的, 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 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劳动手段, 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 固定资产一般可以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出租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等。
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 学校对固定资产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
就目前而言, 我国学校普遍存在重视资金轻视实物、重视采购轻视管理的问题。当前, 国内学校资金来源一般都是国家财政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国家在对各个学校进行资金分配的时候, 一般都对资金的数额、用途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 有的学校在资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却没有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进行资金的分配, 只是根据学校当前的需要来进行安排。此外, 虽然有一些学校按照上级的相关指示购置了相应的设施设备, 但是由于在采购环节过后没有对实物进行相关的管理, 而使得固定资产磨损较快, 报废时间也严重缩短;甚至有的学校只是根据上级要求进行了固定资产的购买, 而不使用固定资产, 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的闲置。
(二)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尚不健全
根据有关调查发现, 目前我国各大学校只是片面的重视资金的收支管理, 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规范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固定资产的买办程序存在较大的问题, 有的学校在进行固定资产购买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 从而出现了盲目购买的情况;2. 固定资产的调动相关方面的制度, 如在固定资产的调入、调出以及报废等没有统一的标准。
(三) 学校缺少相应的资产清查制度, 而导致账实不符
目前, 我国很多企业单位在年末或年终的时候都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清查, 以保证实物与账目相符合。但是, 对于学校, 这种资产清查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以导致很多学校对固定资产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对固定资产相关方面的资金收支没有做出及时、严格的记账, 也没有对固定资产的账务进行定期的清查, 从而出现许多账实不符的现象。
三、改善我国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措施
(一) 提高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程度
首先, 学校高层领导应积极响应上级要求, 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程度;其次, 学校领导应组织员工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方面的问题, 提高学校员工对固定资产的认识程度, 充分认识到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学校资产管理的效益, 即固定资产管理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最后, 学校应该严格执行上级对于分配资金的要求, 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来对资金进行使用;在购买相应设施、设备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该设备各方面的参数, 以保障资金使用的效率。
(二) 建立健全的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由于近几年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速度过于迅速, 使得学校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满足于现在的固定资产管理,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资产管理。所以, 学校应该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 结合已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经验, 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一些改变, 以更好的适应于学校现在的资产管理。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一定的标准, 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 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 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确保账实相符合
我国各大学校应积极向社会上其他企业单位学习相应的资产清查制度,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进行一些改善, 建立健全一套符合学校固定资产的清查制度。在建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过后, 学校还应严格执行这一制度, 在年中或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清查, 以确保账实相符合。
摘要:作为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定资产为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后勤服务等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对学校整体工作活动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 国内学校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如:固定资产使用率低、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等。本文将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献, 对当前我国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加强我国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一些实质性建议与改进措施。
关键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建议与措施
参考文献
[1]陈静.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强化管理的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03) .
[2]范俊.完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对策分析[J].教育与培训, 2013 (02) .
13.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几点建议 篇十三
作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来说,可谓真是千头万绪、多如牛毛、难以理顺,只要说是上级布置的工作,还真的没有哪一项说是不重视、不重要的。但不管怎么说:大多都还是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主的,毕竟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所以说,不管什么时候,狠抓教学管理这根弦始终都不能放松。讲一点,我们都不要过于关注结果的形成,尽力即可,重视过程的艰辛永远是那些成功者或交流经验者之谈。
教学管理说简单就简单,说麻烦也真是麻烦,说了多少年,在指导检查中以前出现的毛病,无论怎么样说和做总是根除不了,老毛病没去掉不说、新毛病却增添了不少,还真是让各位校长大伤脑筋。今天,就我之所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或多或少宽解一下大家心中的郁结吧。
先和各位校长交流一下,如何走进教师心灵、探究其思想困惑之根源的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在的老师,传道,不够深刻;授业,还勉强说得过去,有的还不够彻底;解惑,大多更谈不上,教师连自己的困惑大都解不了,何以谈为学生解惑,岂不笑话。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生活条件也明显提升了。由于发展所致,产生了很多的不平衡,很多旧有的规则都失衡了,于是人心更是失衡了,人们的幸福指数随之而大大的降低了。许多成功人士在取得辉煌成就之后,偏没有什么幸福感,倒很是怀念艰苦创业时的日子。创业过程虽说艰辛却大家能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成功后却少了那份相濡以沫,朋友间再无那份真诚之言。再说以前的皇帝,生来什么都不缺,幸福的有几个,沙漠中苦行的人们,能饮一滴水也倍感幸福。
现在,我们的教师聚在一起,谈教学、议管理的不多,“东家长、西家短,某某买了房、买了车,社会阴暗现象居多。”确实能解决问题的有多少,倒是平添了不少对社会、对现实的不满,这样的心情能搞好工作吗?能教好学生吗?教育、教学是很需要一份宁静的心情的。我们的教师有一部分确是迷失了自己,这很怕人的,像走火入魔一样,倘若没有人拉一把的话,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就这样在迷茫中就混过去了,苦了自己、更是耽误了学生。
做人,当真正认识自己,正视自己,明白自己的长处是什么,那些好高骛远的东西仅能想想而已,想多就不好了,老是纠缠更不好。做不了官,又挣不来钱,教好书、育好人,挣工资心安理得,和别人攀比什么,徒添烦恼罢了,天上又不曾真的会有掉馅饼的一天。老在不安中生活能工作好吗,能生活幸福吗。做自己该做的事,做自己能做好的事,不要让美好时光在指缝间沙沙流走,太可惜了。
收住教师的一份宁静之心,集体的力量威力无比,要让教师多感受集体的温暖,多感受在集体中的成长与进步,希望大家要致力于校园学术氛围的营造与形成。我近段时间感受颇深:读书能使人丰富,思考能使人深刻,写作能使人健全,交流能使人愉悦,展示能使人宽广。教师若能按这条线索发展下去,那可不得了啊,大家不妨回去都试一试。
书读的多了,当能通晓古今,解决问题自然就办法多了;思考多了,人自然就变得深刻、厚重了许多;能去主动写些东西,发自内心的去感受、感悟一些东西,写出来了人格自然就能提升和健全,工作境界自然也能升华不少;老师们若能经常通过学校提供的平台进行交流或展示,那样的话,没有一所学校办不好的,谁不想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和认可啊,若有人夸你的话,你肯定是倍加谦虚、胸怀定变得无比宽广。大人们的心理反映和小孩子们是没有多大的差别的,不能老被忽视的,能被“关注”和认可才是最好的发展环境。
做人需谦虚,需学习别人的长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没必要人家都比自己强,只要有一点好能为己所用就已经很不错了。听专家报告会时,专家毕竟也是常人,仅某些地方有专长而已,然而很多教师,不是静听专家报告,偏在下面议论、“鸡蛋里挑骨头”,也不知是来学经验的还是来挑毛病的,这样的态度永远不会有什么长进的。只管学你觉得好的东西,管那么多其他的干吗,真不知个别教师的德行素质就那么低,实在是影响团队形象。学生尚能倾听教师讲课,反而教师就不能倾听别人讲话了,这是不是很笑话啊。为人师者,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是尤为重要的,缺乏德行之人,还能做好什么呢?
但是也不要太过迷信别人的东西,需从自身做起、做最好的自己,有了一定的高度之后、再去看别人才能学到有价值的东西;不然的话,盲目的去学习,犹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之流,总跟在别人后头,失去了自己、迷失了自己,是永远不可能会有长足发展的;关键是对自己的一种突破和超越,多审视自身、多提升自己,才是最好的发展途径。
还是回头说我们的教学管理吧。我认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从两方面抓起:一是注重教学常规的真正落实;二是切实有效的做好教研教改工作。
不是说按制度来不好,学校还真不能混同与工厂,教师不是工人,学生更不同于被加工的产品,他们之间决非技术与产品的等加关系。工作很需要有温情、讲方式,在教师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学校平台的构建显得极为重要,要多给老师设置交流、展示的机会,能不断尝试集体中的成功与提升,永远是一条发展的捷径。这一点各学校可以尝试成立自己的教师论坛,我想肯定会有效果的,做最好的自己,将是自身发展的唯一途径。
要在《教学常规》的落实上下功夫,且大有“文章”可做,一切以联系自身实际为突破口,做一点、算一点,严禁好高骛远,结果弄得总不能落实和提高。
14.对学校的建议 篇十四
我们的想法说不尽道不完,无不是想让我们的学校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成为既是莘莘学子汲取丰养的“沃土”,又是年轻的人们无憾地度过青春的“桃源”。以下是我所认为较为合理而重要的提议。
作为“沃土”——我们的学校以学风严谨而著称,毕业于华科的我们的学哥学姐们是因为他们扎实的知识功底和精炼的技术而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大学期间,学习依然不变的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同时参加学生工作或者社会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的观念已然被大家所接受。我们学校有各种奖助学金,在除学习以外的方面设置了众多的奖项用来奖励对应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这确实是起着很大的激励作用。但是我认为,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两个含金量最重的奖学金的评比标准,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入围标准,显得有些不太合适。毕竟这两个奖项代表的荣誉是其他奖项不可比拟的,如果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工作者仅因为学习不拔尖而立即被判死刑的话确实无法反映出学校对学生除学习以外能力的重视。所以,我希望我们学校转变一下对学生评价以及教育评估的观念,多多将注意力移向学生工作和社会工作等方面,当然学习依旧是最大的头,无可撼动。
作为“桃源”——当大家眼里的大学寝室成为大家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所住的地方时,如何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们心里拥有一份“家”的归属感应该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一间四人分享的寝室,是我们学习和就寝的理想地方;操场、社团和城市里的各个角落都是可以让我们挥洒热情、过着丰富外面生活的世界;但大家似乎还缺少一种“室内”生活的场所——如每一部分寝室就可以自由分配的一种类似于会客厅、拥有浓郁生活氛围,温馨的房间。公房很适合严肃的会议,可它并不符合那样的条件:它不在乎大不大,只要有舒服的沙发、可以看的电视和漂亮的茶几,就能成为想端着咖啡、面对面交谈的学长学弟的会客厅,成为两个欲拿着笔记本敲着键盘研究问题的同学的研究室,亦或是一群兄弟姐妹为了某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聚在一起欢呼的派对地点。它就像大家临时的家,一块大家在其中就能感受到生活滋味的地方。当然,恣意的使用对学习是有影响的,如此,一位导师,若能抽出时间来,既管理起这个地方,同时这种管理又为学生们与导师相会交流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那便是很美好的一件事了。
15.学生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篇十五
一、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背景及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里, 在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下, 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实行了国家、社会、家庭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 支撑了世纪之交普及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两次超前发展。与此同时, 超常快速增长的教育收费逐渐成为社会人群沉重的经济负担, 尽管同时期也出台了一些学生资助政策, 但统一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长期缺失, 一度造成大量学龄儿童少年因贫困而失学。转机出现在新世纪初, 2003年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之后, 通过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 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各级政府财政保障的范围, 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 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确立后, 国家对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意识更为明确和坚定, 并及时将学生资助体系制度建设的重点转移到非义务教育阶段。针对中职学生的新助学金政策的广度和力度都明显扩大, 资助面由在校生总数的6%提升到90%, 资助金额由每生每年1000元提升到1500元。资助方式更加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即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一、二年级学生由国家助学金资助, 三年级学生要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获得一定的报酬, 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
中职资助政策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教育公平, 还在于扩大职业教育生源, 扩大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 从而与新时期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重点转向契合。进入新世纪以来, 在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后,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教育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其中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之所以强调这一点, 一是因为在各级各类教育中, 中等职业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 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联系紧密, 承担着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 是教育事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结合点, 也是整个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二是由于历史、观念及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经历了一个很曲折的发展过程, 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 其发展更为滞后, 非常有必要将高中阶段教育的增量更多地用于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即使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 也需要面向我国产业发展需求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上。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需要政府更多的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改革教学模式, 提高教育质量, 还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 再加上社会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职业教育根深蒂固的偏见, 如不进行政策干预, 就会有相当多的初中毕业生因经济原因或认识原因放弃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机会。通过一定的资助政策吸引和鼓励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学生选择和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优先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对于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扩大就业、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具有直接的效果。
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 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进展顺利。2011年, 共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348.8万人次, 资助金额223.16亿元。其中, 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906万人, 资助金额135.9亿元。中职学校免学费学生395万人, 免学费金额79亿元。各级地方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设立的各类资助项目资助学生47.8万人次, 资助金额8.26亿元。新的资助政策突出了公共财政的责任, 特别是中央财政带头落实经费投入责任, 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减轻了中职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解决了许多学生的生活费等问题。二是通过加大资助力度, 社会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有所改变, 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选择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三是中职学校的招生困难局面得到缓解, 促进了中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四是东西部合作办学、东部地区利用本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面向西部地区招生的新格局逐步呈现。五是企业接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提高, 促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极短的时期内大规模全面推行中职资助政策,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1. 各地区财政负担苦乐不均影响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一是过去学杂费收入占中职总经费比例较高的地区, 在免收学费之后, 要靠财政投入弥补中职资金缺口, 维持学校正常运转, 构成对所在地区财政的巨大压力。二是根据要求, 享受免学费政策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 西部地区按在校生的25%确定, 中部地区按在校生的15%确定, 东部地区按在校生的5%确定。免费生比例较高的地区, 往往也是中职规模越大、地方财政状况较差的地区, 加上中职扩招的因素, 免学费后中职学校的经费缺口也相对越大。近年来, 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校舍面积、生均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数量、百人拥有计算机数量、师生比等指标都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让人担忧。
2. 管理运行中的不合理、不规范问题依然存在。
一是国家助学金预算下拨不及时, 资金发放不及时、不足额的现象较为突出。二是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和宏观监测, 主管部门对学生学籍变动、助学金使用结余情况缺乏总体了解, 加上学生流失、联合办学和跨区域办学等因素造成助学金异地流失、学生信息反馈推迟等, 导致助学金流失和浪费等问题。三是个别学校违反收费管理规定, 另外设立收费项目, 增加了学生负担, 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资助政策的积极效果。四是个别地方通过制造双重学籍、虚报学生人数等方式套取国家助学金, 有的存在截留国家助学金充抵学费的现象, 有的学校在收到财政资金后不及时发放给学生, 个别学校甚至存在克扣学生奖、助学金的问题。这些现象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 有关部门也加强了监督措施, 相关效果尚须观察。与之相反的现象是一些地方为规范管理, 在资助管理方面设置多个审批环节, 尽管减少了违规行为, 但却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 也给受益对象带来了诸多不便。
3. 资助政策的机制不够灵活, 激励作用在减弱。
根据规定, 国家助学金不与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和学习努力程度联系, 具有普惠性 (90%左右的受益面) , 主要是为了引导更多的学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但不容否认的是, 国家助学金普惠后, 区分度和激励功能会减弱, 学生努力不努力都一样, 既不利于学生成长, 也不利于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平均分配的资助方式还难以真正有效惠及困难人群,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般年龄偏小, 普遍还不能合理使用国家助学金, 一些学生将主要用于生活费开支的国家助学金用于其他方面。至于中职免费政策, 则具有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模式的特点, 虽然有利于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但也容易形成部分学生对学校的依赖, 从而失去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也有可能形成中等职业学校对政府的依赖, 导致提升教学质量、深化改革的内在动力下降。根据有关调查, 助学金政策已不是学生选择读中职的主要原因, 学生选择读中职的主要原因是兴趣爱好、家庭经济条件差和成绩不好等。随着高校大幅度扩招, 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预期进一步提高, 加上普高分数线划定过低, 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启动, 资助政策激励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习的效果让人担忧。
4. 中职招生的困难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 招生形势依然严峻。
应当看到, 这些年中职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 既有资助政策的引导因素, 也有主管部门强力推动的功劳, 相比较而言, 中职学校面向市场内生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 中职招生困难虽然有所缓解, 但并未根本改变, 而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中职招生困难的原因十分复杂。一是社会公众从所见所闻中得出的直观感受是只有学业失败者、社会地位低下者以及经济能力不足者才会选择读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教育被根深蒂固地贴上“次等教育”、“二流教育”的标签。二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 初中毕业生规模趋于稳定, 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人数下降的趋势。三是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中职教育还处在依靠低成本、规模扩张谋求发展的阶段, 办学特色不鲜明, 教育培养模式滞后, 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联系不紧密。四是个别学校的虚假宣传和承诺、违规办学等行为进一步降低了中职的吸引力。五是一些地方缺乏产业支撑, 特别是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 本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难以满足中职毕业生就业需求, 导致部分地方一方面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明显偏低于全国水平, 另一方面又存在中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六是人力资源市场发育不健全, 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不完善, 普通劳动者包括技能型劳动者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在现实中不高。
5. 中职学生资助体系比较单一, 经办管理体系十分薄弱。
按照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每年都要安排不低于事业收入5%的经费, 用于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方面的开支, 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达到上述要求。社会捐集资收入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直较低, 并有下降趋势。2002年, 社会捐集资收入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仅有2.3亿元, 到2005年仅为1.9亿元, 所占比例也由0.6%下降到了0.4%;到2008年, 这一比例又下降到了0.3%。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用于中职教育的经费更是非常有限。一些企业怕给日常工作安排增加困难, 对于推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积极性不高, 家长也担心学生年龄小, 害怕实习工作强度大、安全无保障等问题。总的来看, 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尚未形成。另一方面, 新的中职学生资助政策资金投入大、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管理难度大、工作情况复杂, 现行经办管理体系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管理机制上还远远不能适应工作要求。
应该说, 作为一项惠及上千万中职学生的资助政策, 在制度运行初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是非常正常的, 关键是要科学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才能全面、准确评估政策效果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比如政策执行初期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违纪行为, 主要与中职学校的发展历程不同、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自身管理水平不够高、个别地方行政管理部门重视不够、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健全等紧密相关, 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强监督, 相信会逐渐得到克服。再比如中职吸引力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 则具有深刻的体制性根源和社会文化因素, 只有通过体制改革、综合治理等办法逐步缓解, 不能指望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模式、方式、重点的认识分歧, 则牵涉多重价值选择和政策选择, 需要理论界加强研究、社会各界加强对话逐步达成共识。
三、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建议
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仍然处在起步阶段, 需要进一步明确政策走向并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1. 正确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模式。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 许多发达国家仍只将小学和初中纳入义务教育,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非义务教育的政策导向, 还需坚持适度成本分担的运行机制。从世界银行模式看, 职业教育发展可能有三种方式:一是作为基本技能训练的职业学校教育, 政府财政需要尽可能提供基本资助和补贴;二是有一定市场回报率的职业教育, 政府应通过贴息贷款或奖学金等予以资助;三是有很高市场回报率的职业教育, 政府应对学习成绩较为优异者提供全额资助。2010年底, 中国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 迈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的时候, 社会人群对职业教育需求更加分化, 中高收入者阶层对高质量、有选择性的中职教育需求会逐渐多样化, 因此笼统地谈中职免费是不恰当的, 相反在资助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恰恰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非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 树立成本意识, 才能促进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至于现行中职免学费的范围是否扩大, 扩大到什么程度合适, 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实行分类指导。比如为适应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推动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需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地区探索实行一定年限的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 其他地区中职免费范围则需稳定在现有水平为宜。
2. 进一步探索并完善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学生资助政策。
从理论上讲, 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应是面向不同群体谋职谋生需求的教育。从长期看, 职业教育应淡化学习者身份, 从而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在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和正在起草的终身学习法均鲜明地体现了上述思想。可以预见, 将来除继续关注职业教育外, 还将重点关注职业培训, 包括从业前培训、专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除继续鼓励应届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还要不断吸收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农民工、在职职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未来的职业教育体系还应该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开放、系统的体系。这意味着学生资助政策必须超越现行的实施范围, 全面覆盖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参与者。不过相比于中职在校学生, 针对职业培训和其他中职学习者的学生资助政策在制度设计上更为复杂, 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在这方面还需要进行探索。
3. 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经费保障机制。
中职学生资助面在不断扩大、提高水平后, 已经超越了单纯增加投入的工作阶段, 下一步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 搞好制度设计, 建立保障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担的投入机制, 中等职业学校基本上都设置在县以上, 各省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区域内具体的经费分担办法, 加大对困难地区转移支付制度。二是要切实解决资助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动员社会各界提供资助, 尽快建立综合资助体系。随着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教育社会捐助的方向正在发生变化, 要抓紧出台鼓励社会捐助资源投入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 积极引导社会捐助优先向职业教育投入, 重点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三要鼓励金融机构为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四是建立行业、企业支持, 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保障体系。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尽管是从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来提的, 但也涉及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投入的问题。我国职业教育最终要建立政府、行业和企业, 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筹集经费投入的机制。从国际情况看, 行业、企业对于资助中职教育是有积极性的, 尽管参与方式不尽相同, 但都是可持续的, 机制也比较灵活。目前我国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还面临着体制性障碍的抑制, 要加快改革步伐, 尽快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格局。
4. 在坚持基本政策统一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实行分类指导, 推进城乡、区域合作。
我国地区差距明显, 没有也不可能采取整齐划一的资助政策, 必须在坚持基本政策统一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实行分类指导。一是实行有区别的资助规模和资助方式。困难地区需采取力度更大、机制更加灵活的资助政策, 经济发达地区和劳动力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地区则需发展更加面向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 资助规模可以稍小。二是要按照经济发展程度和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等划分不同的资助标准, 体现差异性, 将资助资金更广、更深地惠及最贫困的学生。三是推进城乡、区域合作, 优化中职教育资源配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很不平衡, 城市和东中部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比较丰富, 但生源较少, 农村及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比较缺乏, 但生源较多。目前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西部地区等还有一批初中毕业生不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部分地区职普比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而许多城市本地毕业生不能满足所有普高和中职的接纳量。通过建立中职城乡、区域合作机制, 让农村和西部地区学生到东、中部地区和城市职业学校接受优质的职业教育, 既可以解决东、中部地区和城市招生资源下降的问题, 又解决了西部和农村缺乏优势教育资源的问题。让人振奋的是,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 从2010年起内地12个东、中部地区较发达省 (市) 的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开始举办内地西藏中职班。地方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2009年开始实施的四川省“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 该计划资助藏区学生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 免费到内地中等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三年, 旨在充分利用、有效整合四川省内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让藏区青少年在内地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要及时总结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继续探索建立更大范围的中职城乡、区域合作机制。
5. 完善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的违规问题在实践中已经有了充分的暴露,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除了继续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强日常监管外, 在完善管理机制方面还有很多细节工作要做。一是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 严格规范中职学籍申报和审核工作。加强教育、劳动部门的信息协调, 严格区分“普通高中”学生与“职业高中”、“技工”学生与“中专”学生的学籍身份, 动态监测中职学校学生在校情况、增减变动情况。二是要及时公示免学费学生名单及其相关信息, 要根据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及时增加公示频度, 落实学生申诉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权利。三是完善中职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与身份证认证中心的信息协调, 加强省地两级的监控功能。四是探索建立助学金集中发放机制。可以借鉴一些省份的成功经验, 利用银行卡技术和信息技术探索实行助学金集中发放机制, 将助学金直接拨付到学生银行卡上, 减少资金发放的中间环节, 减少学校骗取、套取助学金的风险点。五是建立中职学校校长问责机制。地方实践表明, 在落实中职学生资助政策中, 中职学校始终是申请、评审、审批、发放等多个环节的枢纽, 也是各种风险的交会点, 是发生各种违规行为的重要主体。在这方面, 应强化中职学校的自我约束机制, 切实落实中职学校资助工作校长负责制, 将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与中职学校评估、校长业绩结合起来。
6. 探索建立更加多样化、更灵活的资助机制。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地方在于,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需求、服务于劳动力就业的一类教育, 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劳动力市场的关联不是靠学校单方面的主动适应就能自动形成的, 必须通过一定的成本—收益机制才能实现。这里不得不指出的是, 现行资助政策在降低中职学习成本的同时, 有可能割裂学生花钱接受中职教育与从劳动力市场获得报酬的成本—收益联系, 还会降低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市场变化、社会需求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自主发展的动力, 有必要进行改进。一是可以考虑在不降低受益覆盖面的前提下, 调整资助的结构, 将国家助学金划分为基本助学金和奖励助学金两块, 增加资助的区分度, 引入学习激励因素,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国家资助变为主动创造财富以解决生活和学习困难。二是引进职业教育券, 让学生自己选择接受哪个学校的职业教育, 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 值得总结推广。三是调整资金结构, 提高奖学金比例。建立奖学金申请制度, 兼顾学业表现、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学生实行奖励, 将资助政策与育人结合起来。四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有政府补贴的贷款, 对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提供本金代偿。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经过几个年头的运行, 已经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财政教育投入不断增加, 我们相信,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前景是美好的, 它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也会越来越突出。
参考文献
[1]张力.促进教育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基本政策取向[N].中国教育报, 2006-11-24.
[2]赵永辉, 沈红.中职教育免费与地方财政投入保障能力[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5) .
[3]张少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工作顺利开展[J].中国财政, 2010 (5) .
[4]佛朝晖.中职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5) .
[5]胡秀锦.职业教育发展经费保障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2) .
[6]张力.新形势下中国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9) .
【学生对学校工作的建议】推荐阅读:
对学校后勤工作的建议06-14
对班级、学校安全工作的建议07-20
对学校工作建议01-17
大学生给学校的建议12-09
学生给学校领导的建议01-12
对学校校企合作的建议07-01
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建议09-02
家委会对学校的建议20106-27
教师对学校的建议与整改措施09-19
学生对学校满意度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