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类教案

2024-08-17

英语词类教案(共12篇)(共12篇)

1.英语词类教案 篇一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案

教学要点: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

1.名词作状语、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2.动词作名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

3.形容词作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4.数词活用。教学内容: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当奴隶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规律总结: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主语+【名词】+谓语 活用为状语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两项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沛公欲王关中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俊才星驰 E、籍吏民,封府库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王无罪岁”中的“罪”,就是“怪罪”的意思。[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② 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③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④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 填然鼓之 ⑥ 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⑦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⑧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规律总结: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注:名词活用作动词或状语的区别:一般情况下,看名词后是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使动,使„„臣服的意思。① 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③ 序八州而朝同列 ②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④ 既来之,则安之。(来:动词使动用法, 使„ „来,安:动词使动用法, 使„ „安定)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①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② 鱼肉缙绅 鱼肉:以„„为鱼肉 ③ 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④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以„„为疆界)⑤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①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②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收获、心得 ③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④ 今寡人不能。⑤ 其继有在者乎。

⑥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 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

⑧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规律总结:规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

规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②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使„„消减

③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④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音

⑤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 ⑥ 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八.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①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 ② 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③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 险以远,则至者少 “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 ⑥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圣人,愚人 ⑦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

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九.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② 邻之厚,君之薄也。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④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 ⑤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十.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②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使„„高,抬高 ③ 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 ④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⑤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十一.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② 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③ 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④ 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 十二.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①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 ②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 ③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

④ 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 规律: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时作动词。

2.英语词类教案 篇二

1 名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

对于英汉互译的研究者称, 名词是英语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一种语汇, 其作用往往可以代替动词在汉语中所包含的意思, 例如对于抽象的行为名词, 其往往以名词代替。而且, 在英语中, 动词是可以兼有很多类别的语汇, 并且英语中的词形变化使得名词往往就是加上后缀的动词而出现。如-or, -er, -tion, -ance等。而动词在汉语中的地位也是英语所不可比较的, 在一个句子中, 通常有着2~3个动词共同发挥其效用, 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动词。所以, 在汉英互译中, 许多英文名词可以翻译为中文的动词, 许多中文的动词又可以翻译成英文中的名词, 或者以“介词+名词”的类型来出现。

(1) 在英文中, 通常对于一些意义比较抽象的动作名词, 在译为汉语之时, 以动词的方式来翻译。但是, 如果一个涉足翻译界尚浅的翻译人员来对于汉语翻译之时, 通常他们是对于这一类词汇的使用不是很容易把握, 所以在翻译中, 通常都会翻译成英文动词。例如:Him by the repeal of the British Corn Laws in 1846, the end of Britain's long-protectionism consistent policy.1864年, 《谷物法》在英国被废除, 对于长期以来的英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进行了废除。“repeal”在文中, 既可以作为动词来使用, 也能够将其作为名词来探讨, 大致的意思是一样的, 同为废除和取消之意。但是在汉语的翻译方式中, 大家一般都把repeal当做动词来对其进行汉语翻译。例如, 这句话我们可能会翻译成Great Britain repealed the…或者会对其翻译成The Corn Laws were repealed in…等其他, 这些翻译的方式都可以把这句话的意思表达明白, 但是在实际中, 又不可能像原文那样顺畅, 舒服。

(2) 有时在英文汉译之时, 为了更方便理解和整理, 通常将名词译为动词, 例如:Early hopes that Eastern Germany could stage an economic miracle like that of West Germany in the 1950s and′60s have faded.人们早已不再指望在统一初期的东德能够对于西德建立的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奇迹进行再一次复苏。这个句子中的含义为在东德和西德刚刚统一之时, 人们是对于东德的经济发展抱有很大的希望的, 但是, 在现实中, 随着东德的发展, 人们已经没有了之前那样的热切期望。在英文中, 这里的hopes是用的hope的复数形式, 但是在中文中则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以名词的方式翻译英文中的hope, 那么就会不能把句子中的动词和宾语联系起来, 我们平时没有说过“希望会变淡”的话语。再者说, 原文的hopes的复数在汉语中没有办法进行改变。如果将hope一词译为动词, 那么后面加上“热情”这个词, 就会显得非常完整, 符合整个句子的含义和翻译的标准。

(3) 此外, 在汉译英时, 如果能够在翻译动词时, 在合适的地方变为名词, 就会使得英文译文更为顺畅, 更为干练。例如:交易量的增加导致了交易所需要的货币的数量增多。An increase in business requires an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money coming into general circulation.在原句中一共出现过四个动词, 而在英文翻译中却只用过一个动词和一个分词, 所以, 英文译文就能够更加顺畅和干练, 如果这4个动词在英文中都变换为动词,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会非常啰嗦, 繁复, 试译如下:The fact that business increases requires that the amount of money which is generally circulated be also increased.英文译文非常繁复, 并且读起来枯燥无味。

(4) 在英文中使用动词加上后缀的方式而组成的名词, 在其汉语翻译中常常作为动词的形式来出现。例如:Before the payment of these tariffs, the im-ported goods will be in the custody of the customs and storage charges are for the importer’s account.在关税交付以前, 海关负责保管需要进口的货物, 其费用的承担方是进口货物的商家。In reimbursement of these extra expenses, please draw on us.请以汇票的形式支付我方的款目, 对于额外的费用进行偿还。在上述的两个例句中, 受到英文语法的阻碍, 在有些词的运用上只能用名词的形式来进行, 但是, “payment”和“reimbursement”在进行汉语翻译的时候可以译作:“交”, “偿还”。

2 介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

在英语中, 介词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的词汇, 其主要的用途是对于不同结构的词之间进行关联, 以组成合适的语法进行进行出现。英语介词的特点是条目庞大, 并且使用非常灵活, 在句子中所表示的含义也非常之多。但是汉语中, 介词往往由动词进行转换而得到, 很多动词的词义在介词中都有着其含义。所以在英汉互译的时候对于其中的差距要进行强有力的分离, 使用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例如, “他在教室里”这句话中, 在汉语结构上动词为“在”, 但是在英语的结构上, 只有系动词和介词短语进行组合, 才能够说明其词义。在英语中这句话的翻译为“He is in the classroom”。

同时, 在英语中介词的词义丰富还表现在这一方面:它们通常进行不同的搭配, 所以其意义也就各有所异, 而且其表露出来的含义在汉语中通常用动词来表示。所以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 动词有时可以和介词互相翻译。为说明这一点,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We should advise you to get in touch with them for your requirements.

对于你方的建议是和他们进行联系, 以购买你们所必须的产品。

由以上1个例句我们可以得知, 在许多地方, 当使用动词来代替介词进行翻译的时候, 要使得整个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进行对应,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一般看来, 翻译时用英语的介词来对于汉语的动词进行翻译, 实在是译者的英语知识积累上的功底。所以, 很多人都认为对于现代英语的掌握的标准就是对于介词的正确运用。

3 形容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

有时, 形容词也能转译成动词。例如:A n d w e wo u l d r e c o m m e n d s u b sid ie s, c o n si s t e nt w it h GAT T, o n ly fo r a demonstrably competitive industry whose products are used in a variety of manufactured goods.在进行补贴的时候, 我们的建议为:其必须要与关贸总协定不想违背, 并且其产品只能是在有明显的竞争力和用于加工制成品的产业范围内进行。

汉英互译的过程中的最为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词性的转变, 以上内容只是对于个别突出案例的简单了解。只有不让原句将自己束缚, 能够对于翻译进行灵敏掌握的翻译人员, 才能够称其为经验丰富。翻译初期的人员, 只有对于汉英两种语言进行全面的, 丰富的积累和掌握, 才能够使得其翻译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

参考文献

[1]威廉姆斯.商务职场英语[M].圣智学习出版公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2]张慧清, 胡艳芬.商务英语阅读图式的构建策略[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8 (6) .

[3]虞苏美, 吴长镛.新编商务英语泛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叶玉龙, 王文翰, 段云礼.商务英语汉译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

3.英语句子成分与词类关系研究 篇三

关键词:高中英语;句子结构;词类关系

近年的高考中涉及大量由英语单词所组成的句子,却很少涉猎句子的成分问题。究其根源,句子成分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构成句子的主要成分和句子中词类的相互关系,才算初窥英语门径,进而也才能在课堂上听懂教师的讲课,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因此,基于教师角度探析,研究英语的句子成分和词类关系,并在课堂上充分展现出来,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对英语句子结构的认识

对于学生而言,句子是他们所熟悉的一种文本概念。学生在学习时大多会注重探索句子的含义,进而将句子联系起来,最终形成对一篇课文的认识。然而,句子的成立是建立在词汇基础上的,只有了解了词汇的含义以及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更透彻地了解一句句子所要表达什么,而这就涉及句子的结构问题。那么,什么是句子结构?简而言之,将单词按照不同顺序组合在一起,即构成了句子的基本结构。但在学习实践中,由于学生对单词的了解不够,易于混淆名词、数词、介词、副词、代词等词类,因此,许多学生对句子结构的认识极为深刻,却很难掌握应用方法。

如:①I am very like English.②My English very well.③I very happy.

上述三組句子分别存在着不同的错误,而导致出现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词性的了解不足,难以界定在一组句子中哪个单词是主语,哪个是谓语。因此,研究句子结构的初衷除了让学生了解词性之外,还在于让学生掌握词类关系及其基本用法。

二、英语句子成分和词类关系解析

(一)单词的类别

要了解句子的结构,就必须首先要了解词的性质及其用法。综合来说,英语单词的类别共分为十种。

1.代词。代词是替代名词的一种词类,英语中的代词有很多,如:“you”(人称代词)、“this”(指示代词)、“each”(不定代词)等等。

2.名词。在英语文本中名词代表了人或事物的名称,如:“Mike”(人名)、“Ming”(地名)等等。

3.动词。即动作,如:“walk”“imagine”“swim”等等。

4.副词。副词在英语文本中形容行为或状态特征,如:“slowly”“quickly”等等。

5.形容词。形容词用来形容某一事物,如:“black”“tall”“white”等等。

6.介词。介词是介于两个词或词与句之间的,如:“at”“by”和“to”等等。在学习中,介词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词类,因为介词的用途广泛,且往往两个介词连贯使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介词的讲解力度,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7.连词。连词与介词相类,却又有明显的区别。常用的连词如“and”“but”“or”等等。

8.冠词。在英语文本中,冠词分属下只有三个单词,即“a”“an”和“the”,冠词仅能和其他词类结合,是句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9.数词。数词是用于表达数字的词类,英语中的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种,如:“one”(基数词)、“two”(基数词)、“second”(序数词)等等。

10.感叹词。在文本中用于表达情感的词类,如:“oh”“ah”

“well”等等。

(二)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

首先,一句完整的句子中主要包括主语和谓语两大类;其次,宾语、状语、表语和同位语也是句子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词类则决定了句子的主要成分和类别,是突出句子表达含义的重要媒介。鉴于篇幅有限,笔者在此仅以主语和谓语为例,列举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

1.主语

在实践应用中,除连词和冠词外,任何类型的单词都能够用作主语,如下所示。

例1.用名词作句子的主语:

①A tree has fallen across the road.

②Little streams feed big rivers.

例2.用代词作句子的主语:

①He told joke but it fell flat.

②Everybody enjoyed themselves on vacation.

综上,名词和代词都突出了句子的重点所在,因此,词类决定了句子的成分,在句子中具有代表意义。

2.谓语

在英语文本中,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主要表达了主语的行为或状态。在应用中,谓语的位置主要用在主语之后。

如:①He worked hard all day today.②The plane took off at ten o’clock.

此外,英语文本中还经常用动作名词替代表动态的谓语动词。

如:①I had a swim yesterday.用“had a swim”替代了“swam”。

②He gave a sigh.用“gave a sigh”替代了“sighed”。

综上所述,英语句子的成分受词类的重要影响,准确地说,是词的类型决定了句子的基本结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温习旧词类,学习新词类,同时注重词类在句子中的应用方式,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元培.浅谈英语中的句子成分(下)[J].青苹果:高中版, 2013(3):7-9.

[2]刘露.高一英语“句子成分”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案例分析[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3(23):29-30.

4.英语八大词类概念 篇四

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单词的同时记住它们的词性,而由于语文课现在不给学生讲词性,以致于学生在背英语单词的词性时难度很大,因为学生们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所以在这里我想把英语中的八大常用词类的概念整理出来,希望能对学生记忆词性有所帮助。

1、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2、动词:表示动作或动作中状态的词叫做动词。

3、形容词: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状态,和特征。

4、副词:副词是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

5、介词: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 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字成分。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

6、连词:连词是一种虚词,它不能独立担任句子成分而只起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的作用。连词主要可分为两类: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

7、代词:代词是代替名词的一种词类。大多数代词具有名词和形容词的功能。英语中的代词,按其意义、特征及在句中的作用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相互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和不定代词八种。

8、冠词:冠词是虚词,本身不能单独使用,也没有词义,它用在名词的前面,帮助指明名词的含义。冠词可以说是名词的一种标志,它不能离开名词而独立存在。

5.英语中哪些词类可以作主语 篇五

1.动词不定式(词组)作主语

To do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o say.

做比说更重要。

To do bad thing is very easy.

做坏事是很容易的。

For some people to getrich first was a good policy.

让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一项好政策。

练习题(仿照造句):

13.听比讲更有用。

14.做好事并不难。

15.有时讨好一个人很容易。

2. 从句作主语

Who becomes your friend is a matter of importance.

谁成为你的朋友是一件重要的事。

How they succeeded can be a useful experience.

他们成功的方式可以作为有用的经验。

Which she will choose will be known in 5 minutes.

她选择哪一个再过5分钟就知道了。

Where the suspect is hidingremains a question.

嫌疑犯藏在哪里仍然是一个问题。

That everybody loves beauty is common sense.

人人爱美是一个常识。

练习题(仿照造句):

16.她想要一个洋娃娃。

(洋娃娃doll)

17.谁成为你的敌人是一件重要的事。

18.他们要买什么还没有定下来。

3.the+形容词作主语

The rich can help the poor.

富人能够帮助穷人。

The young should respect old people.

年轻人应该尊敬老人。

The old are more likely to catch cold than the young.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感冒。

The beautiful is not always the good, and the good is not always the true.

美未必是善,善未必是真。

练习题(仿照造句):

19.穷人需要再学习。

20.年轻人是经济活动的主力。

4. the+过去分词作主语

The injured are foreigners.

受伤者是外国人。

The disabled are taken a good care of.

残疾人受到了很好的关照。

The unknown is always something to be feared.

未知的东西总是一种令人害怕的东西。

The accused was acquitted of the charge. 被告被宣告无罪。(指一人)

The accused were acquitted of the charge. 被告均被宣告无罪。(指多人)

作者|丹丹英语

6.英语语法中的词类划分的相关知识 篇六

1名词

表示事物的名称和抽象概念。

世间万物都有名称,所以,名词的数量是最多的。例如:

人、物:Tom, woman,horse, house, book

事 情:game游戏, show 表演,swimming 游泳

抽象概念:news 新闻,success 成功, friendship 友谊

Tom likes horses andgames.

汤姆喜欢马和游戏。

Friendshipis as important as success.

友谊和成功一样重要。

2代词

代替名词的词类。

代词只有几十个,但使用频率特别高。例如:

I, we, you, he,she, it, they, me, us, him, her, them, something…

I love them.

我爱他们。

Did you tell the thing to him?

你告诉他事情了吗?

3冠词

一种放在名词前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虚词。

冠词只有不定冠词和定冠词,但使用频率很高。例如:

a(n) 一个

the 这、这些、那、那些

Would you give me a cup of milk?

你能给我一杯牛奶吗?

Close the door,please.

请关上门。

作者|丹丹英语

7.词类活用 篇七

高中语文必修

(一)4、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把„„作为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方位名词,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解释为“向东面”;封:第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以(郑)为疆界。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第二个“封”,名词,边界。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邻邦的国力变得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变得相对削弱了。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伤害他。○晋『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函陵,秦军氾(fàn)南。//晋军屯驻在函陵。○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若亡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郑而有益于君。

○『夜』在夜里/连夜,名词用作状语缒(zhuì)而出,见秦伯。

5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chéng』樊於(wū)期之首,『函』匣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匣子封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以„„为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之。//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以送之。○士皆『瞋(chēn)目』,发尽『上』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指冠。

○谨斩樊於期头,„„,『函』用盒子,名词活用作状语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动词使动用法,使„„闻大王。6鸿门宴/鸿门宴

A、名词用作动词

○籍造户籍册或登记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项王。

○刑用刀割、刺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芷阳间行。

○沛公欲王称王关中。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连夜去。

○吾得兄像对待兄长那样事之。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像翅膀那样蔽沛公。

○头发上向上指。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使„„活之。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与„„交好留侯张良。

高中语文必修(二)8兰亭集序 9赤壁赋 10游褒禅山记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数词活用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副词活用作动词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舞,使动用法;//使„„泣,使动用法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名词活用作动词;东,向东进发,名词活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名词活用作动词 ○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以„„为侣、为友,名词用作动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旁边,名词活用作状语)○由上以上五六里。上,向上走,名词活用作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穷,穷尽,走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看到的景象,动词活用为名词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作动词用

○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弄错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取名,命名,称呼。用为动词 ○名之曰褒禅。名,命名,称呼。用为动词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动词活用为名词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形容词,这里指幽暗得使人迷惑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 ○今我来思,雨(yù)雨,作动词,下(雪)雪霏霏。○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鞿羁:名作动,约束 ○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

○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动,使„„步行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动,使„„加高 ○长余佩之陆离。长:使动,使„„加长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下: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受委屈高中语文必修(三)8寡人之于国也

○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

○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然而不王者。/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9劝 学(《荀子》)

○假舟楫者,非能水水,用作动词,“游水”也,而绝江河。○上在上面食埃土,下饮黄泉。

○君子博学/而日每天参(cān)省(xǐng)乎己。10过秦论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瓮作;绳:用绳子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 2)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席:用席子;包:用包;囊:用口袋。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执敲扑而鞭鞭:用鞭子笞天下。○乃使蒙恬北北:在北方筑长城而守藩篱。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云: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 3)形容词用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势。○尊贤而重士。贤:贤能的人。

○因利乘便。“利、便”都解释为:便利的条件。4)形容词用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尊贤而重士。形容词作动词。重:敬重、看重 5)动词用作名词:

○追亡亡:逃走的军队逐北。6)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斗:使„„斗诸侯。

○流血漂漂:使„„漂浮橹。○伏伏:使„„倒在地上尸百万。

○却却: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序八州而朝使:使„„朝拜同列。

○吞二周而亡亡:使„„灭亡诸侯。○会盟而谋弱弱:使„„削弱、削弱秦。

○士不敢弯弯:使„„弯、拉开弓而报怨。○焚百家之言,以愚愚:使„„愚昧黔首。

○以弱弱:使„„弱、削弱天下之民。11师说

A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一个“圣”,圣人;前一个“愚”,愚人。B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以„„为耻 ○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 高中语文必修(四)11廉颇蔺相如列传

⑴名词作动词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乃使其从者衣褐。衣,穿

○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走上前

⑵名词作状语

○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⑶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

○秦王恐其破璧。破,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碎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毕礼而归之。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回去

⑷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⑸形容词作动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12苏武传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屈节辱命。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

○欲因此时降武。/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3、名词活用

○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载/抬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13张衡传(1)/ 张衡传(2)

○大将军邓骘(zhì)奇以„„为奇其才,累召,不应。

○京师学者咸怪怪: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是怪事,感到奇怪其无征。○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目,用作动词,用眼睛看之。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生生:维持生活。资,凭借,未见其术。

○眄庭柯以『怡』使面容出现愉快的神色。怡,使„„怡颜。

○『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动用,抚琴,读书以消忧。○或『棹』船桨,这里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划孤舟。

○『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善。认为好,喜欢,羡慕万物之得时。○园『日』每天,名词活用作状语涉以成趣。○『悦』以„„为悦,形容词意动用法亲戚之情话。

○聊乘化以归尽,『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夫天命复奚疑 ○携『幼』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孩子入室。○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傲世的情怀。

5、滕王阁序

●襟襟,以„„为襟,名词活用作动词三江而带带,以„„为带。名词活用作动词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人杰地灵,徐孺下下,使动用法,使„„放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雾,像雾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列,俊采星星,像星星一样驰。●窜使„„窜,逐,使动用法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川泽纡其骇使动用法,使„„感到惊骇瞩。●屈贾使动用法,使„„屈居宜于长沙。●物华天宝名词作动词,有光华、有珍宝。●腾蛟起凤动词使动,使„„腾空(飞起)。●人杰地灵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有灵秀(之气)。●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6、逍遥游

7、陈情表

8.汉语词类研究述评 篇八

是汉语词类问题。词类问题是个既复杂又重要的问题,自《文通》以来一直悬而未决,迫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建国头两年,国内虽然出了几本语法书(如《语法修辞讲话》、《语法学习》),但在词类研究上基本沿

用旧说,并无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解决汉语词类问题已成为可能。于是一九五三年前后,一次全国性的规模巨大的

词类问题的讨论就在《中国语文》上展开了。这次大讨论避免了以前在这个问题上的偏差,即不单单给词作简

单的分类,而开始涉及到了汉语词类的原则性问题即汉语的词能否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

首先,在汉语的词能否分类的问题上,语法学界产生了两种互不相容的观点。以高名凯为代表的少数学者

坚持认为汉语的实词不能分类,理由是汉语本身缺乏构形形态,这完全是拿印欧语的词类理论来硬套汉语,根

本忽略了语言的民族特点。而王力、吕叔湘、胡附、文炼等多数学者则肯定汉语词类的可分性。讨论的结果,

肯定论者占了上风。

其次,在分类的标准问题上,各家也发生了争执。争执的中心是汉语的形态问题。高名凯等坚持认为只有

狭义形态才是划分词类的标准,而多数学者则主张给汉语的词分类应从广义的形态即词和词的相互关系、词与

词的结合、语词的句法功能等因素入手。最后,多数学者取得了相对一致的意见,提出了区分词类的一般标准

:(1)词汇意义(概念的范畴);(2)形态标准(包括构形性质和构词性质的);(3)句法标准(词在

句中的作用或功能、词的组合等)。这样就比较圆满地解决了汉语词类研究的前提问题。

另外,对汉语词的具体分类以及词类的界限问题,很多学者也作了探讨,尽管互有出入,但无伤总前提,

这是允许存在的。

总的说来,这次讨论是成功的,收效甚大,对当代语法的研究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

词类问题的大讨论,澄清了长期蒙在汉语语法学界的一片迷雾,为词的分类和归类提供了指导性的原则。

很多学者在各自的论著中给汉语的词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归类尝试,结果虽不尽相同,但大体反映了汉语词类

的基本事实。其中“文革”前影响较大的是《暂拟体系》(张志公主编)的词类系统和《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丁声树等著)的词类系统,下面逐一介绍。

《暂拟体系》根据“词汇·语法范畴”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前者下辖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对各类词的定义、特点和主要用法,《暂

拟体系》还作了说明,描写细致详尽,尤利于中学语法教学,确实是以前的语法书望尘莫及的。至于体系中的

“附类说”,并不能说明多大问题,故后人颇多贬辞,不妨作为小类处理。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前身是《语法讲话》)是结构主义在中国大陆的首作。它区分词类的标准是“性

质和用法”,其实质和“三结合”标准差不多。与众不同的是,《讲话》并未采用一般的“虚、实词”说,而

是一次性地把汉语的词分成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语助词、象声词等十类。

在迄今为止所看到的语法书中,《语法讲话》最早将量词独立成一大类,这是很有必要的。《讲话》的另一个

特点是把每一类词分成若干小类并对许多个别的词详加说明,比较具体,举例也颇精当。

十年**期间,整个语法研究陷于停滞萧条的境地,当然也就谈不上词类研究了。

“四人帮”被粉碎后,语法研究恢复了生机,对词类问题的研究又摆到议事日程上来。这一时期,整个词

类研究的特点是突破《暂拟体系》的框范,给汉语词类问题以新的阐述。这方面的力作是吕叔湘的《汉语语法

分析问题》和朱德熙的《语法讲义》。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语法讲义》有关汉语词类观的突出之点是把汉语的词分成“封闭类”和“开放

类”两大部分。这种划分从能否遍举(全部列举)和能产性大小这个角度出发,比较干脆利落,避免在虚实上

纠缠,也便于教学。另外,他们还根据语法功能,把实词分为体词和谓词两大类,比较成功地反映了汉语实词

存在的两种不同的趋势。应该说,吕、朱二先生为汉语词类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

考察四十年来的当代词类研究,我们不难认识到以下几个特点:

(1)进一步重视对汉语自身特点的认识。以前在词类区分问题上照搬印欧语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对汉

语的自身特点认识不足。

(2)重视词类划分标准的探讨和研究。划分标准是个很棘手的理论问题,整个词类大讨论几乎都是围绕

这个轴心,此后的不少学者也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应该说,这方面的成绩还是不小的,“三结合标准”(

词义、形态、功能)直到今天还被人们所公认。

(3)重视词类界划的研究和说明。以前的各家只给词作简单的分类,至于各类词的界限以及如何判定某

一个词的性质等,则常被忽略,即使有所提及也是言之不明。当代学者显然在这方面又超越了前人。如不少人

采用的以“鉴定字”和“重叠式”来区分词类的方法都是比较切实可行的,起码不失为一种有用的辅助手段。

(4)重视词的兼类和活用的研究。词类的活用和兼类现象解放前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他们对“活用

”和“兼类”的差别往往辨之不明。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作了较深入的

研究。王力认为凡属兼类词必须具备两种

以上的常见用法(详见《中国语法理论·新版自序》上册第22-24页,中华书局1957年1月版);张

志公认为一词兼类的意义必须相关(详见《汉语语法常识》第21-22页,中青出版社1953年11月版

);吕叔湘认为:“主要的原则是:凡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同类的词都可以这样用的,不算词类转变;凡是在

相同的条件下,同类的词不是都能这样用,而是决定于习惯的,是词类转变……语义的变化比较特殊,只是偶

而这样用,没有经常化,这算是临时‘活用’,不同于永久性的词类转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第46

页);朱德熙认为:“当我们把A、B两类词分开的时候,可以允许有一部分词兼属A、B两类。但是兼类的

词只能是少数,如果把A和B分为两类之后,大部分A类词同时兼属B类,或大部分B类词兼属A类,那只能

说明我们当初把A和B划分为两类词本身没有多大意义。”(《语法讲义》第39页);胡裕树认为:“甲类

词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修辞上的需要,偶尔用作乙类词,这是活用。”(胡编《现代汉语》第332页,1

982年10月第4次印刷)等等,这些观点都很有见地,较好地解决了汉语词的兼类和活用的问题。

(5)不仅重视各类词的研究,而且重视每个具体词的语法功能的揭示,如《现代汉语八百词》、《动词

用法词典》等,这无疑是对词类研究的深入。

当代词类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对如何把握好“意义、形态、功能”这三结合的标准,以及如何

确定一个公认的词类体系,还缺乏一致的认识。但是,当代词类研究的功绩是抹杀不了的。

结语

纵观汉语词类研究的整个历史,我们可以从中理出这三条线索:

1.标准的多重化

曾有不少人企图通过一条标准(或意义标准或功能标准或形态标准)来给汉语词作一个彻底的划分,这种

愿望是好的,因为这样不会有交错的情况出现。然而事实上做不到,因为不合语言(特别是汉语)的客观实际

。于是很多学者只好深入探求,终于由单项标准发展到今天的多重(三条)标准,同时还找到了其他的辅助性

手段,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划分词类的能力,使问题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解决。

2.分类的精密化

回顾汉语词类研究史,可以看出对汉语词的划分是越来越细了。马建忠和黎锦熙参照印欧语法,把词分成

九类。此后,依据汉语特点,吕叔湘把“语气词“单独立成一大类,王力把数词单独立成一大类,科学院语法

小组的《语法讲话》又把量词单独立为一大类。另外,越到后来,词的次范畴(小类)也越多,这些都表明汉

语词类的科学研究越来越精细了。

3.角度的多样化

传统词类研究多从意义的虚实出发,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随着词类研究的深入,研究的角度也不

断增多。比如有人从功能的角度把实词分为体词和谓词两大类,从词的数量的多少和能产程度的高低这一角度

把词分成了开放类和封闭类两大部分。这两种分类法不仅给语法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子,同时也给语法教学提供

了不少方便,对后来者也不乏启迪。

从词类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认清汉语的特点,从而找到更为合乎汉

语实际的,更为有效的词类划分标准,并依据这一标准科学而详细地描写各个词类(包括小类)以及每个词的

9.词类活用练习 篇九

作业讲解(练习二)

六 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 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不是。之,代词,指代梁王兔苑。用作“想”的宾语。

2.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是。“何厌”作“有”的前置宾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3.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不是。之,连词。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后一个“之”用于定中之间。

4.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齐桓公伐楚》)

是。“不谷”作“为”的前置宾语,“先君之好”作“继”的前置宾语。之,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5.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

是。“之”作“行”的前置宾语。之,代词,代指所闻之事。

6. 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汪琬《传是楼记》)

不是。两处的两个“之”,前一“之”字是代词,代指书籍,用作宾语;后一“之”字是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7.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奚以”是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奚”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之,动词,到、去。

七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古:何陋之有。“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今:有何陋。宾语后置。

2. 子思曰:“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

古:谁与守。“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今:与谁守。宾语后置。

3. 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古:未之见。“之”作动词“见”的前置宾语。今:未见之。宾语后置。

4.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莫之能一。“之”作动词“一”的前置宾语。今:莫能一之。宾语后置。

5.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古:不余欺。“余”作动词“欺”的前置宾语。今:不欺余。宾语后置。

6. 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孟子·梁惠王下》)

古:奚为。“奚”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今:为奚,即为什么。宾语后置。

7. 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商君书·画策》)

古:弗敢我谋,弗敢我杀。“我”作动词

“谋”、“杀”的前 置宾语。今:弗敢谋我,弗敢杀我。宾语后置。

8. 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古:唯余马首是瞻。“余马首”作动词“瞻”的前置宾语。今:唯瞻余马首。宾语后置。

9.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

古:孰法。“孰”作动词“法”的前置宾语。

10.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

古:恶乎长。“恶”作介词“乎”的前置宾语。今:乎(于)恶长,即在哪方面擅长。宾语后置。

八、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1.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陋:形容词意动用法。“陋之”即“认为它(小丘)不好”。2.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

食、见:动词使动用法。“食之”即“让他(子路)吃”,“见(现)其二子”即“使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朝:动词使动用法。“朝秦楚”即“使秦国、楚国来朝拜”。4.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来:动词使动用法。“不能来”即“不能来之”,也就是不能使“远人”归顺的意思。

5.城陷,贼以刃胁降巡。(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降:动词使动用法。“降巡”即“使张巡投降”。6.诸将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弱:形容词使动用法。“弱秦”即“使秦国变弱”。

7.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后一个“君、臣、父、子”名词活用为动词。“君君”即国君要像个国君,“臣臣”即大臣要像个大臣,“父父”即父亲要像个父亲,“子子”即儿子要像个儿子。8.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

善:形容词意动用法。省略了宾语“之”,“善之”即“认为他(孙膑)好”。

客:名词作状语。“客待之”即“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孙膑)”。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的意思。

10.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10.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篇十

要透彻理解和分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类,学会分析和判断词性。

词性是词在语法意义上的性别,它表示词所属的类别。古今汉语词类的划分没有太大的差别,学会判断词性,对分析词类活用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使我们掌握句子结构,确切地理解文章。例如:

①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礼记?檀弓上》)

②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资治通鉴》)――周:周代。泉府:钱府。官:官府。售:卖出去。

例①的“与”是句尾语气词。全句的意思是孔子办丧事的时候,有从燕国来观看的人,住在子夏家里。子夏说:“是圣人葬一般的人吗?〔不是〕是一般的人葬圣人。你看什么呢?”汉郑玄注“与”为“及也”,解为连词。这样“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连为一句,意思就不通了。例②的“与”是动词,“给予”。如理解为连词,“收不售与欲得”连为一句,“不售与欲得”都成了收的对象,意思也不通了。

11.离骚屈原的词类活用 篇十一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为“向往”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加高”“加长”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译为“为……而死”。

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婬(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离骚文学常识

(1)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他怀着亡国的悲痛,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一生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昏庸王室和腐败贵族的无比憎恨和对楚国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拓展阅读:离骚教学要点

1、理解课文中诗人的“衷”、“怨”、“悔”的思想感情:

课文首章开篇就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句中的“太息”意为“叹息”;“掩涕”意为“掩面擦泪”;“哀”属形容词的为动用法,意为“为……哀伤”,全句意为“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啊,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诗人开篇就抒发自己的哀伤,着一“哀”字,与前句中的“长太息”、“掩涕”相呼应,把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结合起来,有形有声,有因有果,引人深思。这里抒发的哀伤之情,尽管包含着诗人被疏废弃的伤痛,但又丝毫不夹杂个人的荣辱得失,这是诗人热爱祖国、关心民生、革新政治、救亡图存的远大理想难实现时自然而然的情绪反映,其核心是诗人的爱国爱民的精神。在简述了自己被疏废弃的经历后,诗人接着抒发自己的怨恨之情。从诗中看,诗人怨的是“灵修之浩荡”、“终不察民心”,恨的是奸佞小人的嫉妒谣诼以及“工巧”的时俗。这里诗人用简洁的笔墨,为我们描绘当时楚国君王昏庸,奸佞当道,群邪蔽贤,忠臣被逐,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社会现实。正是这种现状导致诗人被疏废弃,壮志难酬。在揭露了楚国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抒发自己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志向后,诗人在第八章写自己的悔:“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这句意谓“后悔自己当初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这里的“相道”显然指诗人选择实现自己远大政治理想的道路。在经历了被疏废弃的痛苦遭遇后,诗人终于认清了形势,明白了自己理想难实现的原因,于是他决定固守节操,特立独行。节选部分所抒发的这三种感情,连贯而一致,对民生多艰的哀,对君王荒唐的怨,对楚国善于投机逢迎的时俗的恨,对自己相道的悔,其实都源于自己理想的难以实现。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灵修”喻指君心,表现了他对君王的依托之恨。这反映了诗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只把实现远大的理想的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这就使诗人的“哀”、“怨”、“悔”不免显得孤独和清高,也注定了他悲剧性的必然命运。

2、体味《离骚》的比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比兴手法在《离骚》中广泛运用。它“依诗取兴、引兴比喻”,而且还把比兴与要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了象征意义。比如通篇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品质就是这种情况。

12.英语词类教案 篇十二

词类 特点 词形变化 能充当的句子成分 不能充当句子的成分

名词

1、 有可数与不可数的名词区别;

2、 有单数与复数

3、 有所有格形式“s” 1、 单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不变形;

2、 绝大多数复数名词由单数名词加s构成;

3、 以s, x, sh, ch和一些o结尾的名词加es构成复数;

4、 另有少数单、复数形式相同或变形较特殊的名词

主语

表语

宾语

宾补

定语

谓语

状语

(时间名词除外)

代词 可分为好几类,各类代词的作用有分工和差别。人称代词、物主代词、主格代词宾语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关系代词、自身代词。 作动词的宾语和介词的宾语时不能用主格代词,改用宾格形式:me,us,him,her,you,it (其中you,it 与主格同形)。 主语

表语

宾语

定语

(注意各类代词的具体分工)

谓语

状语

冠词 只有a和the两个.多数用法很有规律,但少数用法不规则,或较特殊,要格外留神. a在元音开头的词前时改为an,为了发音、连读方便。 只作前置定语。(the加在极少数形容词或过去分词前就使他们名词化) 前置定语以外的任何句子成分

数词 有基数词、序数词、分数词。 绝大多数序数词由基数词加th构成 主语、表语、宾语、宾补、定语。 谓语

状语

形 容 词 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词形变化。 1、 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后加er、est构成比较级和最高级;

2、 以y结尾者先改y为i再加er、est;

3、 以不发音的e 结尾者只加r,st;

4、有10来个形容词和副词的变形较特殊。 表语

定语

宾补

状语

谓语

主语

宾语

副词 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词形变化。 表语

(定语)

宾补

状语 主语

谓语

宾语

动词 1、 有5种词形变化

2、 有7种分类,作用各不相同,是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不定式、-ing式(-ing式被一般语法分为动名词和现在分词,是增加头绪和麻烦) 主语、谓语、

表语、宾语、

宾补、定语、

状语、

介词 1、 是虚词,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

2、 主要与名词类词语构成介词词组;

3、 与名词、形容词、动词构成千千万万的惯用搭配和灵活搭配。

无 1、 介词词组充当表语、宾补、定语、状语;

2、 介词加在不及物动词后使之能带宾语。 介词词组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

连词 虚词,只起连词作用。

无 连接单词与单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 主、谓、宾、定、状、宾补等(从属连词除外)

感 叹 词 特殊,独立运动。

无 用于句首或单独运动。 状语外的任何句子成分。

上一篇:关爱和鼓励中学学生演讲稿材料下一篇:教案设计到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