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2024-10-09

医疗健康管理实施方案(共9篇)

1.医疗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篇一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永恒的主题,也是医院医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为全面推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不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与水平,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

医务部围绕提高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将对全院所有的临床、医技、门诊科室进行检查。每月确立不同的医疗质量检查内容和重点主题,加强医疗质量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和重要岗位的管理,突出关键环节,狠抓薄弱环节,努力做到全院检查同质化。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依据

医疗质量质控标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

病历质控标准:住院病历质控标准。

二、组织体系

医疗质量质控形式:医务部统一组织和分工,抽查各医疗区临床科室,剩余部分科室由各区负责完成检查。

院科两级质控体系: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部、各区医务办、门诊办)、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质控员同质管部)

三、工作要求

医疗质量质控周期:总部和各医疗区均每月质控一次。医疗质量质控内容:临床科室重点督导医疗管理核心制度落实,同时兼顾其余的质控主题(具体内容见附件1);麻醉(包括疼痛)、药学、检验(包括输血和病理)、医学影像(包括放射、超声、心电、脑电、肌电、核医学、高压氧)由各专业制定督导的内容(参照附件1);门诊部制定门急诊科室督导的内容。

质控人员组成和分工:由医务部、门诊部、各区医务办的专职人员和科室医疗质量检查兼职人员组成;麻醉、药学、检验、影像部分由各专业医疗质量检查兼职人员组成。具体人员和分组见附件2。

质控单元:具体名单见附件3。

四、考核与奖惩

质控结果:各专业检查后由医务部统一进行汇总,每月汇编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简报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简报进行公示和发放,检查结果与科室医疗质量分挂钩。同时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科室,督导科室限期整改。

质控人员补助:给予个人一定数额补助(100/天)或给予科室一定数额质量分补助(5-10分)或同时进行。

附件1:医疗质量检查内容

一、临床科室管理

(一)医疗核心制度管理(运行病历)

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4、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5、术前讨论制度

6、会诊制度

7、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8、分级护理制度

9、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0、查对制度

11、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管理制度

12、医师交接班制度

13、技术准入制度

14、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5、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16、医患沟通制度

(二)临床药物管理

1、抗菌药物管理

2、激素类药物管理

3、肿瘤化疗药物管理

4、自备药物管理

5、超说明书用药管理

(三)临床输血管理

1、科室医师用血资质管理

2、科室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评价管理

3、输血相关文书管理

(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

1、临床路径执行情况

2、临床路径管理情况

3、知情同意管理

(五)围手术期管理

1、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

2、择期手术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知情手续和手术医嘱管理

3、手术部位标示管理

4、术后离体组织的病理检查的管理

5、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和预防的管理

6、急诊手术的管理

(六)住院超30天管理、非计划再手术管理和重大手术管理

1、重大手术的管理

2、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

3、住院超30天患者管理

(七)医疗技术管理

1、高风险技术操作授权

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的管理

3、一、二、三类医疗技术分级、准入、实施和中止的管理

4、医疗技术风险和损害预案的管理

5、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管理

(八)医师资质管理

1、依法执业和夜查房

2、医嘱和普通处方权限和麻醉精神药品权限

3、手术分级、有创操作、腔镜手术权限

4、输血权限

5、超声、心电、放射、病理报告资质权限

6、抗菌药物权限管理

(九)关键环节管理、危急值管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

1、医疗不良安全事件上报

2、关键环节管理

3、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十)知情同意管理

1、患者及其近亲属或授权委托人知情选择权利的管理

2、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管理

(十一)其他管理

1、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的管理

2、口头医嘱、医嘱及处方开具的管理

3、患者病情评估的管理

4、住院诊疗计划制定和评价管理

5、患者辅助检查适应症和诊断结果分析及记录的管理

6、患者出院记录书写和服药、营养和康复等指导的管理

(十二)医疗登记本管理

1、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登记本

2、临床路径管理登记本

3、科室安全(不良)事件登记本

4、非计划再次入院/再次手术登记本

5、新技术和新项目开展情况登记本

6、科研、论文、著作、专利登记本

7、业务学习与培训登记本

8、疑难危重、死亡病例及多学科会诊登记本

9、住院超过30天患者管理登记本

10、出院病人随访登记存档

11、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存档

12、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

13、POCT质量控制记录本

二、重症医学科室管理

1、重症医学科的布局、设备设施、人力资源配备管理

2、重症医学科转入和转出管理,患者危重程度评估

3、医护人员资格授权、再授权和理论和技能培训与考核管理

4、多学科协作、联合查房和病例讨论的管理

三、感染病科室管理

1、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上报培训管理

2、传染病网络直报的管理

3、传染病知识的防治和技能培训管理

四、康复科室管理

1、康复诊疗指南和规范制定的管理

2、患者康复功能评估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早期康复介入管理。

3、康复医师参与临床科室住院患者康复会诊和治疗的管理

4、患者康复治疗的知情同意落实和康复治疗记录情况的管理

5、康复治疗人员资质和理论与技能培训管理

6、康复意外的紧急处置预案及培训管理

7、康复训练的过程记录情况的管理

8、康复治疗与效果的评定管理

五、中医科室管理

1、制定中医特色诊疗指南和规范,并开展培训的管理

2、开展中医与西医会诊、转诊和中医特色三级医师查房的管理

3、中药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的管理

4、中药各个环节的质控和药物不良事件上报管理

六、放疗科室管理

1、科室诊疗科目核准与校验和放疗设备证件管理

2、科室开展的放疗基本技术项目和人员培训管理

3、科室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和资质管理

4、科室放疗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和再授权管理

5、放疗讨论和知情同意管理,物理师参与放疗计划制定的管理

6、放射治疗定位和计量的管理

7、放射治疗患者随访管理

8、科室操作规范和流程的落实及培训管理

9、科室开展放疗效果评价和毒副作用评价的落实,并能开展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管理

10、放疗设备的维护、警示标识、联动装置和知识培训的管理

11、科室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和防护落实管理

12、科室放疗应急管理、培训、场所监测和不良事件报告管理

13、科室急救技术的技能培训和考核管理

七、疼痛科室麻醉和疼痛科室管理(参考)

1、麻醉复苏室管理

2、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管理

3、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

4、麻醉医师再授权管理

5、麻醉医师理论与技能培训管理

6、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落实管理

7、麻醉前病情讨论制度落实管理

8、麻醉计划管理

9、麻醉知情同意管理

10、手术安全核查管理

11、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管理

12、麻醉效果评定管理

13、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镇痛管理

14、麻醉输血和自体输血管理

15、麻醉质量评价管理

16、科室疼痛评估、疗效评估和随访管理

17、科室疼痛知识宣教和知情同意管理

18、科室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预防和风险防范及培训管理

九、药事管理(参考)

1、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管理

2、抗菌药物的采购和使用管理

3、药品不良事件和药物损害的管理

4、突发事件药事管理的应急方案

5、药事委员会日常管理

6、药品遴选管理

7、药事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管理

8、药品采购供应管理

9、药品质控的管理

10、药品储存的管理

11、“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

12、急救备用药品管理

13、药品调剂的管理

14、制剂配制的管理

15、静脉用药和肠外营养及危害药物的调配管理

16、药品召回的管理

17、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18、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监控和记录管理

19、临床超常用药监控、预警和干预管理 20、医师处方签样的备案管理

21、患者自备药品的使用管理

22、科室对不规范处方的干预管理

23、调剂处方的四查十对管理

24、发出药品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管理

25、用药指导、用药咨询和用药交代的管理

26、处方点评和不合理处方干预的管理

27、临床药师资质和配备管理

28、药学查房、病例讨论、用药会诊和危重患者救治的管理

29、开展临床用药培训和患者用药指导的管理

十、检验科室管理(参考)

1、科室检验项目设置和24小时服务能力管理

2、急诊检验项目设置和报告时限管理

3、科室危急值管理

4、科室检验仪器管理

5、科室新项目审批和实施管理

6、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安全记录管理

7、实验室分区、安全等级标识和门禁设施管理

8、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管理

9、实验室菌株和毒株的管理

10、科室人员资质和授权管理

11、科室检验报告准确性质控、签发和时限管理

12、科室检验报告格式规范的管理

13、科室检验试剂和校准品的管理

14、科室检验标本采集、交接

15、科室室内和室间质控管理

十一、病理管理(参考)

1、科室人员资质和诊断医师资质管理

2、科室技术人员分级授权管理

3、科室病理诊断管理

4、病理报告书写规范和时限管理

5、病理诊断报告补充、更改和迟发管理

6、细胞学病理诊断的规范和时限管理

7、病理会诊管理

8、临床医技沟通管理

9、病理申请单的填写规范管理

10、病理标本采集、送达、固定和交接流程的管理

11、病理标本检查、取材和质控的管理

12、常规病理制片、质控和记录管理

13、术中快速冰冻诊断规范的管理

14、科室特殊染色操作管理

15、科室免疫组化染色规范的管理

16、科室室间质控的管理

十二、输血管理(参考)

1、科室输血前核对管理

2、科室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的管理

3、临床输血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价管理

4、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实施情况的管理

5、科室血液保障安全性评估管理和输血不良反应干预及改进管理

6、输血知识培训的管理

7、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

8、科室参与疑难输血病例诊断、会诊与治疗

9、科室用血计划、安全储血量和特殊用血管理

10、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评价管理

11、医院自体输血的管理

12、医务人员输血管理

13、输血申请审核登记和用血报批登记管理

14、科室血液库存的管理

15、科室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检测管理

16、科室室内和室间质评管理

17、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

十三、影像、超声管理、核医学、心电、肌电、脑电管理(参考)

1、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和时限管理

2、科室应急和急救措施管理

3、科室图像质量评价活动管理

4、科室重点病例和疑难病例管理

5、科室设备场所检测、放射废物、警示标识和环评的管理

6、患者和工作人员防护管理

7、科室人员资质、授权和岗前培训管理

8、实验室放射性核素和药物全程管理

9、科室放射性核素登记文件管理和给药前的验证管理

10、核医学科室工作场所分区、防护,放射性物质的储存和操作防护,辐射监测、放射性废物处理、上级部门环评检测管理

11、科室诊疗规范和操作常规管理

十四、高压氧管理(参考)

1、科室制度、流程的培训和执行落实的管理

2、科室氧舱安全管理、操作、医护常规的管理

3、科室对进舱人员的安全教育的管理

4、氧浓度控制管理

5、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医嘱执行的管理

6、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的管理

7、科室人员资质管理和应急管理

8、科室医用氧舱校验的管理

9、医用氧舱紧急意外情况的管理

10、高压氧治疗质量评价管理

十五、门急诊管理(参考)

1、急诊专业设置合理,人员相对固定。

2、建立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

3、急救设备齐备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

4、急诊标志醒目,各窗口标志日夜明显。

5、各种抢救设施定期检查,保持运行状态良好。

6、加强门诊处方、门诊病历书写、各类申请单书写质量管理。

7、提高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门诊病人满意度≥90%。

8、门诊环境布局和诊疗流程合理,服务设施齐全方便。

9、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

10、加强急诊留观患者管理,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72小时。

2.医疗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篇二

1 建立计量规章制度, 做到有的放矢

计量器具以其法制性和准确性而成为医院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 在医院管理领域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用。为此 , 我院采取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计量管理方案:成立计量管理领导小组和计量管理网络, 计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直接由分管院长担任, 由各科挑选责任心强、技术精、业务熟练的骨干或护士长担任计量管理员。并具体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1) 建立计量器具定期检测周期制度; (2) 建立计量器具在用制度, 建立不合格及报废制度; (3) 建立计量器具的台账; (4) 建立医院领导及项关人员的计量培训教育制度; (5) 建立计量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6) 建立计量器具采购、入库和流转制度; (7) 建立计量器具配备、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 (8) 建立计量工作的定期审核与评审制度。制定网络计量管理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进一步细化具体到每一件计量器具。我院在建立计量制度的同时还建立了计量监督管理小组, 定期检查计量器具使用中的情况, 并做到奖罚分明。只有建立计量监管制度才能保证计量管理的有效实现, 使医院计量工作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 能够准确诊断治疗患者的病情, 将因计量器具量值失误給医患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最小化。建立健全计量器具各项规章制度, 确保计量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2 加强计量管理, 实施计量法规

计量工作是医疗服务运转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用计量设备的安全、有效、准确, 是医疗服务质量可靠的保证。医院计量管理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器具使用维护, 严格执行计量器具周期检定, 是医疗器具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提高医疗器具日常维护保养, 使医疗设备处于良好运转状态, 可以有效的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近年来我院在不断扩大发展, 各类先进医疗设备不断增加, 新购置的设备必须经过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可投入使用, 使用中的医疗设备定期向上级技术检定部门申报造册, 凡是没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及计量技术鉴定一律不许发放使用。计量器具应由专人负责, 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设备的性能, 清晰了解设备的量值, 使用中发现设备异常应及时停止使用、报修, 经维修人员维修后, 由鉴定人员检定合格再投入使用, 绝不允许使用量值不准确和没有计量合格证的计量器具。加强与技术监督部门协作, 积极配合技术检定部门做好医院计量器具的鉴定工作。计量器具失检、失准、失修不仅影响病人诊治 , 还将影响医院的声誉和经济效益。多年来, 医院非常重视计量人员的素质培养, 先后派出计量管理人员参加全国计量管理培训及每年区计量管理部门举办的培训班。过去临床科室认为我们的工作只是形式, 走走过场就可以了, 通过宣传学习计量法和医疗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因计量器具量值不准确所发生的误诊案例, 转变了临床科室人员存在的错误想法, 逐步认识到计量法在规范医用计量器具使用和管理方面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因此, 加强医疗计量管理是保证计量器具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3 树立计量法律意识, 确保患者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健全, 广大群众对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渐加强。医生在诊断病人病情时不仅要靠经验更要靠先进的医疗诊断设备。由此可见, 医疗计量器具的准确在医疗诊断与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位置, 是医疗服务质量生存的关键。如果计量器具量值不准确会造成误诊、漏诊或治疗失误延误了患者病情, 甚至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危。所以应加强医疗器具的质量监控, 避免计量器具量值失准, 影响诊断治疗及发生医疗事故。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依法安全准确地使用医用计量设备不仅仅是法律的强制规定, 也是保护医患双方合法利益的重要依据。因此, 计量工作是确保计量器具数据准确的重要而强有力的手段, 牢固树立计量法律法规意识。积极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法规, 加强医务人员对计量工作是决定医疗质量保证的理念, 充分认识和遵守计量法规在医院建设中的重要性, 使医院的计量工作与相关法制的理念接轨是当务之急。

现今计量管理工作正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搞好医院计量设备及器具管理工作, 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构。总而言之, 严格遵守《计量法》法规, 提供合法质量依据, 加大计量管理力度, 加强医疗器具质量监控, 确保医疗计量器具量值准确, 是医院计量工作的必备因素, 有利于提高医院在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

[2]现代企业计量工作指导手册1999

[3]刘吉祥, 金鑫, 赵玉祥, 医院医学计量建设与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 16 (6) 564-565

[4]陈宏文, 廖伟光, 浅谈医学计量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7, 28 (4) 63-72

3.家庭医疗护理创新方案 篇三

关键词:工业设计 医疗器械 自助医疗 胰岛素注射 综合护理 便携式

目前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趋势向年轻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从不足1%上升到3.2%,个别地区已经超过了5%。长期病程可引起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或损害,引起各项功能的缺陷及衰竭。随着人类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入,进一步确定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地位。随着科技的进步,胰岛素注射笔的出现,因其注射剂量较为准确,操作较为简单,携带使用较为方便,很快得到普及。但通过长期的临床跟踪表明,现有胰岛素注射笔在设计以及患者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现提出一己之见,予以指正。

1、现有胰岛素注射笔存在的缺陷性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胰岛素注射笔有以下几种:东宝笔、诺和笔、得时笔、美国BD公司的胰岛素注射笔、德国贝朗医疗器械公司的胰岛素注射笔等。通过对使用者日常操作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以下几点缺陷比较凸显。

1.1 笔针在操作过程中易折断

1)针头因素:为减轻注射的疼痛,胰岛素注射笔针头通常

较细,一般为0.30mm×8mm,由于针头按照一次性设计生产,针梗与注射笔连接处无针栓,注射时不易控制深度,使针头进至针根部,导致针根部连接处易折断;在我国,胰岛素注射针头价格较高,未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多数患者为节省费用,针头通常重复使用,造成针头钝、弯曲,注射时也会发生折断。

2)注射部位因素:胰岛素的注射一半是在上臂三角肌、

下腹部、大腿外侧、臀部外上1/4等处,患者若选取上臂三角肌、臀部外上1/4等处,由于视野、角度不利,注射力度、进针角度、深度难以控制,不能够快速进针,易造成针头弯曲折断;由于多次注射,局部形成硬结,导致针头难以进入而折断。

1.2 进针角度、深度不易控制

胰岛素注射笔的进针方法应是将胰岛素准确注射在皮下脂肪层,一般将皮肤捏起操作,避免肌内注射的风险,具体注射角度、深度因人而异。但是,由于使用者的年龄差异、病况程度差异、注射部位差异以及胰岛素注射笔的操作习惯和具体要求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每次操作过程,很难实现临床上所提出的正确操作步骤和使用剂量,导致胰岛素吸收曲线不能与血糖吸收的峰值相吻合,由于血糖波动较大,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注射过程中,患者把握注射深度的难度较大,只能通过其主观经验判断,这也是针头在体内折断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皮下停留和注射的时间需要人为主观判断

现阶段的胰岛素注射笔在注射过程中几乎还没有对使用者在注射时间上设置提示,导制患者对于注射时间以及针头在皮下的停留时间只能通过主观经验判断,导致药剂使用量的误差或是药剂的遗漏,这对于病情的控制和治疗是非常不利的。

1.4 功能单一,不能即时测量出使用者的血糖值

现阶段的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只能通过医嘱或是自我的主观情况进行剂量调节注射,不能根据患者的实时情况即时调节用药剂量,不宜于糖尿病的科学治疗;患者为了了解自己的血糖值,在购买胰岛素注射笔后,通常还需要购买血糖仪或是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血糖监测,对于病情的即时了解非常不便。

1.5 不能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需求设定

由于当前科技的局限性,现有胰岛素注射笔不能实现依据糖尿病人个性特征(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情状况等)的差异,进行个性化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制定。现有胰岛素注射笔只能通过简单的给药方式,进行单一化、大众化的注射作业,注射的剂量不能够通过实时血糖含量值进行科学的剂量调节。

通过对当前医疗产品的市场调查,还未出现拥有上述功能的相关医疗器械或设计方案。因此,此项创新方案前景广泛。

2、便携式糖尿病人护理仪创新方案

1.智能化的进针方式

由于针头本身质量以及患者的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不当,均会导致针头折断在体内,严重影响患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本想设计方案将预防针头折断在体内,实现安全化的操作视为设计的重点之一。

本方案引入设有人工调节和计算机智能化调节两种模式的旋转针孔平台,利用针孔腔体与皮肤接触形成的相对密闭空间,通过挤压空气在腔体中形成的负压,从而能将注射部位处的皮肤隆起,并且通过腔体壁对隆起的皮肤进行固定(替传统胰岛素注射时手捏起皮肤的动作,系统根据使用者的个体差异,自行决定皮肤隆起高度),降低胰岛素肌内注射的风险。在注射的过程中,护理仪器与隆起的皮肤间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由于针头刺穿皮肤深度进行了个性体征差异化设定,降低针头折断在皮肤中的风险;针梗处是一个可旋转的、能够使针头与皮肤间的夹角形成45度到90度进针角度的运行平台(见表1),此平台通过计算机控制调节,可根据使用者不同的体态特征、注射部位特征等具体情况,自行调节进针角度,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

旋转针孔平台,能够在皮肤隆起的时候,对针头进行无菌处理,实现局部的无菌环境,减少穿刺对人体的感染因素。在注射完毕之后,仪器能够对针头进行物理化的清洁,延长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针头带来的不便,降低使用成本。

2.综合化的胰岛素笔芯:

一般情况下,普通胰岛素笔芯的最大注射剂量为60-80个单位,一般按照日注射两次计算,普通笔芯容量不能够满足多天多次注射不更换笔芯的需求,需要重复更换药剂,并且传统注射笔不能够对胰岛素进行一个短期内的合理保存。为了使仪器更加便捷的使用,在笔芯方面主要改进如下:

1)将笔芯容量增大(5-7D药剂使用量),减少因频繁更换笔芯带来的不便,并且计算机能够在药剂量不足的时候,发出提示信息,让使用者及时更换药剂,避免贻误治疗;

2)设置由恒温材料所构成的笔芯保温装置(使笔芯中的药剂在常温状态下可保存一周),延长笔芯中胰岛素的使用寿命,避免药剂因保存不当而失效;

3)有些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药物的时候,可能注射由不同药剂所组成的混合物,应此本方案设有多孔笔芯槽,可根据不同药剂的使用剂量,通过计算机分析进行药剂的混合注射。

3.精准化的进针时间:

通过研究表明,注射8u胰岛素停留10s可有效减少漏液,而延长至15s时,所有患者均无漏液;注射12u胰岛素在停留6s与10s时,均有漏液,停留15s时漏液较少。在临床工作中按照说明书要求,采用注射胰岛素后停留在皮下6s,持续按住注射笔的推键直至拔出,以避免针头漏液的注射方法注射胰岛素后,发现针头仍会有漏液滴出。据统计,1滴圆润的漏液相当于胰岛素2u,影响了胰岛素注射剂量的准确性,又造成了胰岛素的浪费。因此,进针时间精准化,能够科学有效地节约药剂使用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本项设计方案,能够通过胰岛素给药量的不同,智能化的调节针头在皮下注射所停留的时间,充分考虑到胰岛素在仪器内的未排出量和机体对胰岛素注射时的吸收时间,使得在注射过程中胰岛素在器械中的残留量降到最低,实现药剂的高效利用,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使用成本。

4.个性化的使用需求设定:

本方案通过引入智能化数据分析系统,通过输入使用者性别、年龄、体重、病情状况、用药种类等基本信息之后,智能系统会对使用者在注射时的进针时间、进针角度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置;每一次药剂的注射量、注射种类也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时间段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置。

5.综合化的个人护理方案:

4.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篇四

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

为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 患者就医及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医疗风险的概念 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医疗目的之外的危险因素,而这种因素 虽然存在,但不一定会造成不良后果;有人称其为“遭受损害的可能性”。笼统 称为医疗不良事件,或者称为医疗缺陷。

二、医疗风险管理的概念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疗系统(多指医院)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 风险对病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活动。换言之,它是通过医疗风险分析,寻求风 险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三、医疗风险管理的程序:医疗风险管理包括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及处置。

第一章 医疗风险识别

医疗风险分类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是医疗过程中超前防范医患纠纷,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进而达到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差错的目的。

一、诊疗护理过程 1.门(急)诊医师对于经3次就诊仍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未请上级医师复 诊。

2.危重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未在3分钟内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危重患者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病情涉及多科的患 者,首诊医师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科室。

4.门(急)诊医师未见患者即开具“住院证”或病房医师不查看患者即开医 嘱。

5.对于危重患者,会诊医师和医技科室的医(技)师在接到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6.会诊医师未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或未诊查患者进行“电话会诊”“病历会、诊”。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或记录内容不规范。

8.科室二线或三线值班人员不明确或联系通讯工具不通畅或不能及时到位。

9.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且初步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查看病人或请相关科室人员会诊。

10.对疑难、危重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病例讨论或科间会诊。

11.需马上执行医嘱未向护士交待清楚,导致延缓执行。

12.对危重患者未做床头双交接班,或未将危重患者的病情、处理事项写入 交班记录,或存在漏交、漏接情况。13.高风险、高难度的择期手术未在术前上报医务科。

14.麻醉师缺少术前、术后麻醉访视记录,或术后患者返回病房 24 小时内未 诊查患者。

15.手术医师在术后未及时诊查手术患者,或 3 日内无三级医师查房记录。

16.对术后患者观察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出血、异常渗血。

17.医务人员的原因导致手术前准备不充分,延误手术进行。

18.未落实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或检验项目不齐全,或知情同意书签署 不规范。19.护士未正确执行医嘱或违反“三查九对”制度。

20.错发、漏发药物。

21.处方中药物出现用法错误、用药禁忌、配伍禁忌或用量超过极量而未注 明。

22.违反相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23.采取体液标本时,采错标本、贴错标签、用错试管、非患者原因导致采 集量不够而需要重新采取。

24.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欠妥,存在院内患者交 叉感染的隐患。

25.漏报、错报、迟报传染病,或遇有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集体中毒 等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未及时上报。

26.因治疗需要且病情允许需要转科,转出科室未及时联系转入科室或转入 科室无正当理由拖延转入。

27.输血、输液反应。

28.其他未引起人身损害后果,但有患者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医疗文书书写

1.门(急)诊医师未按时书写门(急)诊病历,或记载内容不全。

2.未把患者不配合诊疗、拒绝诊疗或自动强行出院等特殊情况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历中。

3.未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 史。

4.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病历、首程记录、抢救记录、术前讨论(术前诊 断)、手术记录、麻醉记录及其它记录。

5.未及时与患者签订医院规定的各种知情同意文书,或缺项少款,不填时间,不签名。

6.大、中型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或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报告,或无术前小 结、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观察要点。

7.术中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对术中阳性发现描述不细,或对术中出现的意 外和失误未能如实反映,甚至在记录中造假、隐瞒。

8.对危重患者未及时向其家属下达病危通知书,或缺少与家属谈话并签字的 记录,或有记录而无家属签字。

9.凡决定转出的患者,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转院记录。

10.对自动要求出院的患者,出院记录过于简单,无出院医嘱和有关注意事 项交代,缺少患者本人或法定代理人签名及上级医师的审核签字。

11.意外死亡病例未当日及时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

12.病历涂改严重、书写错误或缺乏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内容,或造成 病历等资料缺损、丢失。

三、医技后勤保障

1.抢救药品、材料未及时补充、更换,出现账物不符。

2.供应过期物品、过期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

3.急救设备、器材出现故障。

4.医技科室对于仪器、设备疏于检测维修,导致检验结果失真。

5.医技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或项目、部位。

6.漏填、错报检验结果或丢失检查申请单、结果报告单。

7.血、尿、大便标本遗失。

8.特殊检验标本、病理标本保留(存)时间短于规定时间。9.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未与临床科室及时联系并提议重新检查; 发现检查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未主动报告。

10.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药物用法不当、用药禁忌、配伍禁忌、用量 超过极量等。

11.供电、供氧、供水系统未定期检测而影响使用。

12.停电、停水未及时通知到病人或停电、停水未按应急预案处置。

四、医德医风缺陷

1.态度冷漠,语言粗暴。

2.抬高自己,贬低别人。3.搬弄是非,故意挑拨矛盾。

4.玩忽职守,擅离岗位。

5.夸大疗效及对不良预后估计不足。

6.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治、手术、发药过程中有聊天、打手机等不良行为。

7.不负责任地解释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者或其家属误解。

8.出现其他医德医风问题。

五、医护人员安全

1.治疗、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医务人员身体伤害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接触化疗药、传染病等导致损害。2.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第二章 医疗风险评估及管控

医疗风险评估及管控机构由两级构成。科室由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由医务科负责。最高管理机构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 会。发现医疗风险后,要及时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并上报医务科。

一、医疗风险分三级预警:蓝色、黄色、红色。

1.蓝色预警:虽发生医疗风险,但未产生后果,未引起医疗纠纷。

2.黄色预警: ⑴发生医疗风险,未产生后果或产生的后果较轻,但病人已投诉。⑵一年内,被两次蓝色预警的。

3.红色预警: ⑴发生医疗风险,产生严重后果或患者死亡,酿成严重纠纷。⑵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为 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损毁的。⑶严重医德医风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医院声誉损毁的。⑷一年内,两次被医疗风险黄色警示的。

二、医疗风险管控机制

(一)科室管控机制

1.各科室必须建立医疗风险登记本,指定专人负责,对发生的医疗风险要详 细登记,根据其情节及时上报。2.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随时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医疗服务过程的各环节是否 满足质量要求,是否有医疗风险的种种隐患,排查风险发生的原因,防止不良医 疗事件的再次发生。

3.科主任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历等工作,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从中发现潜在的医疗风险和安全隐患,及时指出责任人的错误,提出批 评,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医疗风险的扩大或造成不良后果。

4.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每周检查医疗服 务质量一次。如果发现医疗风险或差错,应认真分析讨论,帮助责任人查找原因,确定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纠正措施,指定专人跟踪整改。

5.对于严重医疗风险或差错,科室必须及时上报医务科或护理部,门诊病人 上报门诊部。如果隐瞒不报或有意包庇者,要追究责任,从严处理。

(二)医院管控机制

1.通过对科室的平时检查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医疗风险或安全隐患。

2.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确定医疗风险的性质、程度与后果。

3.凡发生患者投诉或通过检查发现医疗风险,24 小时内由医疗风险管理办 公室立案,并向当事科室和责任人下达《医疗风险(投诉)限期整改通知单》。4.调查分析发生医疗风险的原因,判定医疗风险的性质,根据情节及责任,分别给予责任人不同级别的医疗风险警示。

5.医疗风险责任人在接到限期整改通知后,24 小时内要写出书面报告,制 订改进措施,存档。

6.被医疗风险黄色、红色预警的责任人,必须在接到警示通知的当天到医疗 风险管理办公室接受“警示”谈话,根据谈话后本人的悔改表现,7 个工作日内 给予处罚。

7.检查、监督当事科室和责任人对医疗风险的整改情况,对于整改情况予以 验证并备案。如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则由原有警示级别升级加以处理,并加大督 查力度,直至风险整改完毕。

第三章 医疗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

一、防范预案

1.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 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根据资源共享、特殊 急救设备共享的原则,医务科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

4.严禁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谈论同行之间对诊疗的不同意见,严禁在患者面 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5.禁止在诊疗过程中、手术中谈论无关或不利于医疗过程的话题. 医疗风险防范与应急预案

6.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

7.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8.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 ⑴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⑵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⑶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⑷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

⑸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⑹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

⑺有发生征兆或已发生院内感染者。

⑻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

⑼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⑽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⑾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⑿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⒀经他人介绍者。

⒁患者或家属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者。⒂艾滋病患者。

⒃患者选医师诊疗者。

⒄特殊身份的患者。

9.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 措施。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10.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重 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 析,妥善保管。

11.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 孕妇、儿童的用药安全。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菌药物。

12.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科感染监控人员的作用,对于己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登记报告,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13.输血时必须进行肝功、HIV,HCV,乙肝五项及梅毒血清抗体等检查。输 血后的血袋交由输血科统一保管不少于 1 天。

14.各医技科室在做有创检查时,必须配备抢救设备,并保证随时可用;在接 到急诊检查申请后必须尽快安排。急诊化验必须在接到标本后 30 分钟内出具结 果(个别检查项目除外)。

15.药学部保证药品的正常进货渠道及质量,保证抢救药品及时到位。

16.病历书写。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进行书写,严禁涂改、粘贴、刮擦、伪、造、隐匿和销毁病历。

17.住院病历:

⑴首页的填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填写。各 病区主治医师必须及时检查进修医师、住院医师病历质量。

⑵科主任对病历终末书写质量负责,上级医师对运行各环节病历书写和管理 质量负责。

⑶各科室必须认真对待质控科签发的不合格病历通知书,3 天内对病历进行 完善,填写整改意见答复表,以书面形式上交质控科。

⑷住院病历必须在 24 小时之内完成。

⑸主治医师必须在 24 小时内对新人院患者进行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查房 意见。

⑹急诊患者人院 2 天之内、门诊患者入院 3 天之内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 师以上医师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

⑺住院病历的其它内容参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

⑻主治医师对于终末病历的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的同时完成。

⑼科主任的终末病历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 1 周之内完成。

⑽死亡病历讨论必须在 1 周之内完成。

⑾手术记录必须在手术后 24 小时之内完成,第一术者必须亲自书写或审阅 手术记录并签字。

⑿抢救记录如未能及时书写完善,须在抢救结束后 6 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 以注明。

⒀各种检验报告、影像、病理报告及各种签字单等资料必须妥善保存,不得 遗失。借阅时必须登记备案,及时返还。

⒁杜绝患者及亲属未经许可,随意接触病历现象。

⒂禁止病房医师私自借出和复印病历。⒃保管好住院病历,防止丢失。

18.门诊病历: ⑴必须包含主诉、病史、体检、诊断、处理等内容。⑵处方必须符合相关规定。⑶门诊病历交由患者保管。⑷门诊医护人员不得私自扣留患者病历,以防丢失。

19.收治病人

⑴收治患者落实急诊优先、专病专治的原则。禁止科室之间盲目抢收患者造 成延误诊断治疗和医疗纠纷。

⑵对于慢性病和危重患者,各科必须以病情和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不得以种 种借口拒收患者。⑶凡具备空床的专业或病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受他科借床患者。

⑷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时,签署《住院知情同意书》和委托书,负责代理患 者履行在院期间的知情权及选择权。

20.三级查房及会诊

⑴三级查房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措施,各级医师必须 严格执行。

⑵对于普通患者,住院医师每日查房 2 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 次,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 1~2 次。

⑶对于重点(危重)患者,必须及时查房和巡视。

⑷对于危重患者和病情复杂的病例,以及具有潜在医疗纠纷的患者,必须及 时报告医务科,组织院内会诊,必要时请院外专家会诊。

⑸收治 14 岁以下患者术前必须请儿科会诊。

⑺各科急诊值班医师必须是高年资住院医师以上的人员。

⑻急会诊必须在 10 分钟内到位。

21.术前讨论:

⑴住院期间的大、中手术病例必须经过术前讨论(急诊、抢救手术病例除外),病历中要有详细记录,术者必须参加。⑵禁止以术前讨论代替三级查房。

22.患者的知情同意内容如下: ⑴疾病的诊断、拟实施的检查、治疗措施、预后、难以避免的治疗矛盾,门 诊治疗中药物的毒副作用;住院患者的主管医师、主治医师及相应的科主任(主任 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⑵检查、治疗措施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为矫正不良后果可能采取的进 一步措施,住院治疗中必用药物的毒副作用。

⑶手术中需留置体内材料。

⑷医疗费用中自付费用情况。

⑸手术、麻醉及其它侵袭性操作的实施情况。

⑹手术过程中发现与术前诊断不一致病灶。

⑺术中需切除术前未曾向患者交代的器官组织时。⑻危重患者因特殊检查需进行搬动有可能造成危险时。

⑼输血及特殊检查等。

⑽其它需患者或家属了解的内容。

上述第 3~10 条均应有文字记载以及患者或受托人签字。

二、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医疗风险,需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同时报告院医政管 理人员,白天为院医务科,夜间为院总值班人员,不得隐瞒。并积极采取补救措 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进一步损害,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由护理因 素导致的差错事故,除按上述程序上报外,同时按照护理体系逐级上报。

2.由医政职能部门组织科室负责人查找原因。

3.由医政职能部门组织多科会诊,参加会诊人员为当班最高级别医师。

4.科室主任与医政职能部门共同决定接待病人家属的人员,指定专人进行病 情解释。确定经治医师和科室负责人为差错、事故或纠纷第一责任人,其它任何 医务人员不得擅自参与处理。

5.医政职能部门结合情况,是否封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所规定的病历 内容。

6.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后果,在职能部门人员、患者或 家属共同在场的情况下,立即对实物进行封存,实物由医院保管。

7.如患者死亡,应动员家属进行尸解,并在病历中记录。

8.如患者需转科治疗,各科室必须竭力协作。

9.纠纷当事科室须在 24 小时内就事实经过写出书面报告,同时提出初步处 理意见,上报医务科。

10.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私自减免患者住院费用。

第四章 处罚

一、处罚类别

医疗风险责任人警示处罚分为: 书面检讨,通报批评,罚款,取消晋升资格,技术职称低聘,离岗待聘,追偿经济责任。

二、处罚原则

1.根据警示等级,参考情节轻重、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确定处罚额度。

2.区别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在复合原因造成的后果中应承担的责任,并 给予相应处罚。

3.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三、处罚权限与项目

(一)被医疗风险蓝色警示的责任人,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作出处罚决定。

(二)被医疗风险黄色、红色警示的责任人,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作出处罚决定。

(三)处罚项目

1.被蓝色警示的责任人:罚款 50 元至 200 元;下发《医疗风险(投诉)限 期整改通知单》 ;

2.被黄色警示的责任人:罚款 200 元至 500 元;下发《医疗风险(投诉)限 期整改通知单》 ;全院通报。

5.2010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篇五

任:

高歧奎

(院

长)副主任:

史世标

(分 院 长)

任栗红

(医疗组长)

成员:

杨树芳

(护 士 长)

孙向东

成立院质量管理组织医院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负责,医疗组长及相关人员组成,王风分院由史世标具体负责。

医护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负责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研究,并制定全院性的质量管理规划。

2、组织领导全院性医疗质量检查和评比。

3、负责调查分析医院发生的医疗缺陷和护理缺陷的原因,并有权判定医疗缺陷的性质。

4、负责监督各科室的质量管理情况。

5、组织制定和检查督促医院的安全保卫制度和各项技术防范措施。

6、做好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保证医疗安全。

王和镇中心卫生院

医护质量管理制度

一、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二、建立医院、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三、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保证部为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常设机构。监督抽查全院质量管理工作情况。

四、各职能部门如医务部负责控制临床医疗、门诊医疗、医技科室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护理部负责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门诊部负责门诊护理质量的基础及环节质量,质量保证部负责全院质量监督、负责后勤、机关工作质量评价,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

五、各个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自查本科室质量管理工作。

六、各层级的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注重环节管理,运用科学的组织、计划、控制等方式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七、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要包括: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八、质量管理工作应有相应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总结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九、质量检查结果与科室的绩效考核、医院奖惩制度挂钩。

十、每季度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管理会议,会议针对全院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并评估落实效果。

十一、医院加强对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的教育,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安全医疗为生命线”的思想,树立医技科室、机关职能部门、后勤科室服务临床的意识。

王和镇中心卫生院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与精髓,它不仅和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使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到位,不断持续改进,根据一级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及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方案,具体如下: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健全质量管理委员会及职责

任:

高歧奎

(院

长)副主任:

史世标

(分 院 长)

任栗红

(医疗组长)

成员:

杨树芳

(护 士 长)

孙向东 成立院质量管理组织医院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负责,医疗组长及相关人员组成,王风由史世标具体负责。

1、负责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研究,并制定全院性的质量管理规划。

2、组织领导全院性医疗质量检查和评比。

3、负责调查分析医院发生的医疗缺陷和护理缺陷的原因,并有权判定医疗缺陷的性质。

4、负责监督各科室的质量管理情况。

5、组织制定和检查督促医院的安全保卫制度和各项技术防范措施。

6、做好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保证医疗安全。

三、管理制度

(一)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二)建立医院、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三)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保证部为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常设机构。监督抽查全院质量管理工作情况。

(四)各职能部门如医务部负责控制临床医疗、门诊医疗、医技科室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护理部负责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门诊部负责门诊护理质量的基础及环节质量,质量保证部负责全院质量监督、负责后勤、机关工作质量评价,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

(五)各个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自查本科室质量管理工作。(六)各层级的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注重环节管理,运用科学的组织、计划、控制等方式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七)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要包括: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八)质量管理工作应有相应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总结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九)质量检查结果与科室的绩效考核、医院奖惩制度挂钩。(十)每季度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管理会议,会议针对全院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并评估落实效果。

(十一)医院加强对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的教育,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安全医疗为生命线”的思想,树立医技科室、机关职能部门、后勤科室服务临床的意识。

四、环节(流程)质量实时检查控制管理办法

环节(流程)质量实时检查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的重点,是预防医疗缺陷、减少医疗纠纷、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方法如下:

(一)控制方式

1.现场控制:通过住院病人的动态诊疗信息发现医疗偏差。2.前馈控制:通过住院病人的有关检查信息,在医师做出主要治疗前(如手术等)发现医疗偏差,及时纠正。

3.反馈控制:通过各项诊疗活动结果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二)检查手段

1.病案调查。检查病历书写情况,评价病历质量。

2.疾病相关检查。通过临床了解医技科室检查质量(阳性率),通过病理报告了解诊断符合率、医技科室检查阳性率等。

五、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和标准,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环节医疗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切实落实和督查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医疗制度,在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中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并进行动态监控。

2、特别警惕“三个关键”的医疗安全防范,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如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关键环节如危重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病人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关键岗位如临床值班、三级医师查房等医院要采取督导检查、落实制度等多种方式保障关键部门、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医疗质量安全。

3、重点做好三大重点工作(①建立新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②合理检查,③合理用药。)抓好四个重要环节(①进一步提高急诊质量,②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③进一步提高医技质量,④进一步提高病历质量。)加强四个层次管理(①抓好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和管理,②加强主治医师的管理、④充分发挥三级查房督导团的作用,⑤加强高年资医师的管理)。

王和镇中心卫生院

王和镇中心卫生院

6.2011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方案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省、市、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医疗质量荆楚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以及《武汉市民营医疗机构质量管理考核评价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项要求,以医院“优质服务年”活动为主题,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提供质量保证。

二、主要目标

(一)全年无等级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缺陷

(二)全年无严重医疗纠纷

(三)各项环节和终末质量统计指标达到规定要求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并开展经常性工作,为提高医疗质量提供组织保证:调整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落实医务部主任人选;明确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兼职质量管理员。

(二)建立和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特别要全面贯彻执行医疗核心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落实,并对各科室落实情况定期开展检查,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医行为。

(三)建立、健全各种医疗常规、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创造条件逐步实行对部分病种的质量目标控制和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对医疗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四)严格执行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规范(试行)》,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文书的规范化管理。着眼平时严格要求,点滴之处严格标准,上级医师认真阅改评分,医院定期组织抽查,抽查情况予以通报,按评分结果兑现奖惩。

(五)加强临床医师“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一是组织急救演练,如徒手心肺复苏,休克、心衰、呼衰、农药中毒处理等,提高其应急能力;二是参加学术活动,要求临床医师积极参加市医学会举办的各种学术报告会,病案讨论会等活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指导临床实践;结合医院业务实际,开展院内专题业务讲座,促进业务学习,活跃学术空气;开展院内、院外会诊,广泛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和质量水平;定期组织“三基”和专业知识卷面测试,严格测试纪律,反映真实水平,测试成绩与奖惩挂钩。

(六)严格各专业质量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目标

1、加强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安全。一是要加强产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好各级各类人员;二是全面落实产科质量检查评分标准所提出的各项质量管理措施;三是针对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实现全面安全目标。

2、加强手术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一是严格执行手术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如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谈话制度,术前患者身份、诊断、部位、术式、核查制度等;二是严格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杜绝Ⅰ类切口感染,降低其他类切口感染率;三是严格手术技术操作,减少手术损伤,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四是严格执行手术室其他各项管理制度,如查对制、物品清点制、消毒制、标本管理制等。

3、加强医技科室质量管理,为临床提供可靠检查结果,一是认真开展空间质评和室内质控,确保检验质量;二是加强阅片能力锻炼,提高甲级片率,不断提高放射诊断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心电、B超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保证报告质量。

四、计划安排

(一)医疗文书抽查

1、住院病历:一年四次,每季度抽查一次,时间为每季度末的月份。

2、门诊病历:每季度抽查一次,安排在每季度第二个月。

3、门诊处方:每季度抽查一次,安排在每个季度第一个月,含一般抽查和处方点评。

4、其他医疗文书(急诊抢救登记本、门诊日志、交接版本、急诊观察登记本、各种申请单、各科质量自查登记本、报告单等),每季度抽查一次,分散穿插安排。

(二)“三基”训练

1、“三基”知识卷面测试:每半年一次,安排在6月份和12月份。

2、临床技术操作演练:心肺复苏术,一年一次。

(三)业务学习

1、参加市医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根据市医学会每月安排表有选择性派人参加。

2、举办专题讲座:每年至少两次,选择专题,自行安排。

3、院感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四)业务查房

1、小查房:每科两个月安排一次,由医务部主任参加。

2、大查房:每科一季安排一次,由分管院长参加。

3、夜查房:两月一次,不定时,由院分管领导医务部主任和护理部主任参加。

(五)产科质量检查 1、4月份开展自查,并接受上级检查。

7.医疗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篇七

1 手术分级管理体系的建立

1.1 依托于手术管理体系, 实行院、科两级管理构架

(1) 成立院级手术管理委员会, 作为院内实施手术管理的最高机构,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 通过集体决策形成医院手术管理的原则和总体方针, 制定和通过手术管理的相关制度、评价标准及技术指南等文件, 对院内手术科室和麻醉科、手术室的运行、手术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及手术所涉及的各个医疗环节的协调配合等进行监管和评估。委员会对医院的手术分级原则、医师手术权限授予原则、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管理制度都进行明确的规定, 并定期审查更新, 委托医疗质量控制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2) 科室设立手术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科室手术管理责任人, 手术管理小组全面负责科室内手术管理工作;制定本科室手术分级标准, 提出本科室医师手术权限, 上报院级手术管理委员会审批, 并定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监督包括手术分级制度在内的各项手术管理制度的实施;调查和了解本科室对手术管理的需求、执行手术管理相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参与医院手术管理工作;组织科室内手术管理内容相关培训。

1.2 建立有专科特色的、与患者病情相结合的手术分级标准

(1) 手术分级原则: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将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及有创操作,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分为四级: (1) 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以及新开展的手术、残废性手术、科研项目的各种手术。 (2) 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3)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4)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普通常见的各种手术。

(2) 借鉴DRGs (诊断相关分组) 和病例分型的概念, 建立符合各专科实际情况的, 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并且涵盖手术名称、患者相关合并症情况、风险因素和手术方式的细化的手术分级数据库内容。

1.3 根据手术医师分级和权限原则, 结合医师手术质量评估结果为每位医师授予手术权限

(1) 我院根据医师专业技术水平任职资格和相关岗位工作年限确定手术医师分级原则: (1) 低年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 (含) 以内。 (2) 高年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 (3) 低年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工作3年 (含) 以内。 (4) 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工作3年以上。 (5) 低年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 (含) 以内。 (6)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 (7) 主任医师。

(2) 同时规定了各级医师授予手术权限的原则: (1) 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 可主持一级手术。 (2) 高年资住院医师:可主持一级手术。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 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3) 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 (4) 高年资主治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 可主持三级手术。 (5) 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的手术。 (6)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7) 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 (8) 新调入聘任的各级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前, 按聘用职称降一级手术权限, 所在科室手术管理小组考核5~10例手术。 (9) 进修医师无论其职称如何, 均不得独立完成各类手术。 (10) 对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必须持证上岗的手术, 术者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

2 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的申报、审批流程

(1) 各科室手术管理小组根据手术医师分级和权限原则, 结合对各位医师手术质量的评估情况, 确定每位手术医师的对应的手术分级以及具体的手术项目, 形成医师姓名与手术名称一一对应的医师手术权限。

(2) 科室手术管理小组制定初步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 上报院级手术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根据各科室诊疗范围、医师技术档案信息和医院整体规划审核科室提出的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 对于不同专科实施同种手术这种交叉现象, 委员会根据院内资源配置、学科发展方向和不同学科间专业技术水平的差别对不同专科间实施的同种手术的分级进行调整, 通过后作为年度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组织实施。

3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对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的实时管理

3.1 常规择期手术信息系统业务流程

首先由医师填写手术申请单, 系统调取医师技术档案内医师信息, 判断申请手术医师是否为医师手术权限范围内的医师, 如果是则调取手术分级信息, 判断是否为该医师手术权限内手术, 如果是则允许手术申请单执行, 发送至手术室, 安排手术, 见图1。

3.2 常规急诊手术业务流程

急诊手术权限原则上与常规择期手术权限一致, 科室根据常见急诊手术和本科室医师手术权限合理安排值班人员。遇超出值班医师手术权限的急诊手术, 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术后由科主任在病历中签字确认。

3.3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业务流程

尚未在院内开展的手术均被纳入新技术、新项目管理范围, 首先需要经过科室申报-新技术、新项目委员会分类审批-院内应用的步骤, 经批准在院内实施的新的手术项目方可进行手术分级并配套建立手术权限, 然后与其他手术同样进行日常的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管理。

4 手术分级管理的成效与体会

4.1 实现了手术准入的制度化、规范化, 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手术质量和安全

手术分级管理的实施, 从制度上明确了各级各类医师的手术范围, 并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实时控制, 避免了不充分考虑所在医疗机构的综合诊疗水平、病人个体病情以及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 盲目追求实施高难度手术和高收费手术的情况, 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手术引起的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4.2 从制度上为培养年轻医师临床手术技能提供支持

动态的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调整, 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个别医师长期独揽、把持部分手术项目, 为年轻医师通过实践练习, 提升手术技巧, 循序渐进的掌握高难度手术铺垫了道路。

4.3 为外科科室绩效评估和外科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通过建立手术分级, 使得评价不同级别、年资医师的手术技术水平时, 更加具有可比性, 不仅可以通过实施手术的级别差距反映医师技术差距, 还可以在实施同级手术的医师间, 通过其手术质量指标评价其手术能力的高低。另外, 在不同专业的外科科室间可以通过对比其同级手术的开展情况, 作为评估其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赵怀峰, 梁立强, 祁建伟, 等.制订手术准入标准·实行手术分级管理[J].中国医院, 2003, 7 (2) :36~39.

[2]石青龙, 刘广东, 张思兵, 等.实施手术准入管理, 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5 (1) :28~30.

[3]杨海生, 闫晓勤.对医师手术准入的管理[J].中国医院, 2004, 8 (8) :74~75.

8.医疗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篇八

“前沿科技 致力医疗”寓意索尼全情投入中国医疗事业,作为行业的领军者,依托索尼在视音频领域的先端科技和平台优势,提供全方位的产品、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服务,为医疗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价值;同时,面对每年以10%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索尼也致力于打造一支勇于变革、高效敏锐的业务团队,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积极开拓医疗业务的新领域。

在深圳会展中心1厅C42号展位,索尼通过“新品监视器展区”、“4K影像解决方案展区”、“自助取片系统KIOSK展区”、“手术影像移动工作站展区”、“3D手术监看解决方案展区”、“放射&超声打印输出方案展区”,向与会者全面展示了索尼医疗业务的最新成果。特别是索尼独到的4K影像系统解决方案,涵盖了拍摄、传输、监看、存储的全4K医疗影像流程,以其领先的技术和出色的使用效果,成为医疗展最令人瞩目的展示之一。

步入展台,观众将首先领略3款医用监视器的新品阵容:LMD-2435、LMD-2735MC及LMD-2765。新品采用高画质的全高清分辨率,具有窄边框的时尚外观,应用人体工程学设计,易于持握且位置调整方便;全高清1920 X 1080分辨率确保了其拥有清晰、明亮的彩色画面;输入接口丰富,除了DVI-D和SDI接口之外,三款产品都配有Video、S Video和HD-15接口。LMD-2435采用24英寸屏幕,LMD-2735及LMD-2765采用27英寸屏幕,在观看内窥镜、腹腔镜摄像系统时表现优异,适用于手术室、外科中心、诊所、医生办公室等现代医疗环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领域对画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医疗诊断和手术方面,更清晰的画面将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大价值。作为视音频领域的先导厂商,索尼融汇多年技术经验,将4K领先技术注入医疗领域,所创造的“4K影像解决方案”成为开拓医疗显示领域的最新利器。从信号采集、画面监看,到信号传输、影像录制,索尼可提供从前端到后端完整的手术室4K解决方案。特别是最新推出的IP Convertor转换器,可通过光纤进行远程4K画面转播,远端观众可轻松获得手术室内的实时4K画面和音频内容。

近年来,“排队”现象似乎成为医院无法避免的难题,特别是在医疗影像中心的患者取片环节,排队现象更加突出。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取片效率,为患者节约时间为医院提升效率,成为院方的一大课题。“KIOSK自助取片系统”融合网络传输及热敏打印技术,可为用户提供全套自助取片解决方案,为医院影像中心提供全新的服务模式。它支持分期分批的自助业务办理;支持条码、磁条卡、IC卡等不同验证条件;具备查询检索功能;无需与医院原有系统集成;并且打印速度很快,完全打印14 X 17的胶片与就诊报告只需75秒。KIOSK将最大程度上缩短患者排队取片时间,节约科室成本,杜绝错误分发,避免胶片浪费,帮助放射科实现高效运营和环保节约控制。

作为集合了索尼医疗领域最前端优势的系统,“手术影像移动工作站”应用术野摄像机、录像机、专业医疗监视器、场景摄像机、信号处理及传输设备,打造成高灵活性的手术室临床转播设备。它可实现便捷的单人操作,最大臂展长度为175厘米,可在不同手术室中灵活移动;在直播示教过程中,学员可以不用进入手术室,通过网络传输的视频即可获得身临其境般的全高清观摩体验;系统获得的录制数据采用安全、可靠的存储方式:蓝光光盘、HDD硬盘、USB设备等,方便术后随时调用传输。索尼手术影像移动工作站目前已在上海、北京等地大量重点医院临床使用,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3D手术监看作为近年来逐步进入实践的应用,在眼科、神经内科等需要极其精细化手术操作的科室有大量需求,索尼凭借领先于显示行业的3D技术经验,其“3D手术监看解决方案”赢得了远超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展会中,索尼展示了3D医疗影像产品家族的最新成员——32寸医用高清监视器LMD-3251TC,这款新品与医用3D高清摄像机MCC-3000MT、医用3D高清录像机HVO-3000MT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医学3D影像解决方案,是多种手术应用的理想选择。 HVO-3000MT录制的3D医疗影像可清晰地还原手术过程中的夹持、切割、缝合等操作细节,可有效提升医疗视频教学质量。

目前,索尼拥有放射和超声两条打印输出产品线,涵盖了UP-DF750、UP-DF550、UP-X898MD、UP-20系列等众多明星产品。在“放射&超声打印输出方案展区”,索尼将这些体积小巧、效果出色的产品进行了集中展示。由于采用了精准的算法,索尼医疗打印输出产品图像清晰,可为医生进行病情诊断提供可靠凭据。同时,索尼拥有经过精心设计的热敏打印胶片产品,其图像拥有高对比度、高密度、耐久性强等特点;区别于传统胶片的是,对索尼热敏胶片的处理可在日光条件下进行,用户可在任何场所进行从填充胶片到打印图像等各种操作。

展台现场,索尼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讲解、观众互动等手段,将索尼医疗解决方案的最新成果与未来方向进行了精彩展现。随着对中国医疗行业的不断深入,索尼医疗业务的前进步伐将更加坚实,并为行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9.医疗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篇九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形成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处置规范的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县卫生局成立“泗阳县医疗废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计划安排和检查指导。

组 长:张荣超(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田 诚(卫生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

陈太和(卫生局副局长)

谷士平(卫生局副局长)

陈 彪(卫生局党委副书记)

丁 峰(卫生局工会主席)

彭士国(卫生局纪委书记)成 员:胡继友(医政科负责人)

朱文君(疾控科负责人)李雪峰(县卫生监督所所长)丁绪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吕国建(县妇幼保健所所长)

局各相关责任人,各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主任,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胡继友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朱文君、李雪峰同志兼任。办公室设在局医政科,主要负责综合协调、整治和信息汇总、上报、交流等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

1.局医政科负责统筹协调、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负责所有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专项整治的组织实施、检查工作。

2.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的技术培训、业务指导、执法检查工作以及全县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对违法行为督促整改,依法惩处,要对医疗卫生机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3.局疾控科负责所有卫生单位(含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废物专项整治的组织实施、检查工作。

4.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本辖区内的所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优抚诊所、厂(校)医务室、个体诊所的医疗废物专项整治实施工作。

5.卫生局相关责任人负责联系、督促乡镇(社区)、城区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整治工作。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全县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产生医疗废物的单位。

四、基本要求

(一)医疗废物产生单位要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明确专人负责医疗废物 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工作,并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台帐。

(二)医疗废物产生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专场存放,专人管理,严禁与生活垃圾混放、混装。

(三)各一级及一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由柯林公司直接上门收集。一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 疗废物原则上由产生单位送至指定的医院暂存点或定点中转站暂存。

五、收集和运送

(一)所有一级及一级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必须设立医疗废物暂存点,明确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接收、收集和管理。一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要设立规范的处置室,配 置周转箱(桶),明确专人管理和运送。

(二)医疗废物周转箱(桶)要严格按照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配置,统一标准和规格。一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至 少购置一个周转箱(桶),由医疗机构自行购买,或者医疗机构委托柯林公司代购。

(三)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指定一所医院作为辖区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和个体诊所医疗废物定点中转站。城区一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由县卫生监督所指定规模较大的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定点中转站,被指定为定点中转站的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医疗废物接收、登记和管理工作。

(四)所有一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都要与柯林公司 签订服务协议,并督促柯林公司必须按规定要求对医疗废物收集、转移、接受、处置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做好台帐。

六、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2月28—31日)。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摸清情况、梳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提出整治措施。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动员,广泛宣传,形成社会、单位、个人共同治理、共同维护、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2年1月1日—5日)。各医疗卫生机构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自查自纠,并形成自查和整改报告。

(三)专项检查阶段(2012年1月6日—11日)。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责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拉网式全面

检查,不留死角(1月11日前完成)。并于1月12日前将工作总结(包括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存在主要问题、整改措施、案件查办、责任追究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等)报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卫生局305室)。联系人:谢宏奎,联系电话:88765243,邮 箱:sywsj123456@163.com。

(四)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1月12日—16日)。做好相关准备,进行实地检查验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是《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职责;对于保证医疗质量,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意义重大。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积极、自觉、主动做好这项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确保医疗废物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要按照国家和县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着力解决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以及重大安全隐患的问题。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努力实现行动目标。

加强对专项行动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案件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到位,专项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加大力度,依法查处。

县卫生监督所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特别是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机构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改,依法严肃查处。把工作重心下移,从基层抓起,重点检查一级以下医疗机构。凡涉及环保、工商、质检等其他部门监督职能的要及时沟通移交,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标本兼治,健全机制。

按照整顿和规范相结合、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强化医疗废物管理。对此次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对该单位《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暂缓校验,以确保医疗废物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到位。

(五)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开展医疗废物识别、防护知识和处置原则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

员的自觉性。同时,要广泛宣传医疗废物整顿专项行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对检查中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将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重大案件查处情况等通过媒体发布,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营造专项行动的社会氛围,动员全社会参与,震慑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广大群众举报、投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违规行为,形成自觉遵守、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县医疗废物整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设立举报电话:0527—88765243(医政科)、0527—85292636(卫生监督所)。

泗阳县卫生局

上一篇:幻想末日小学作文下一篇:村治安形势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