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生观(12篇)
1.小学生人生观 篇一
论大学生人生观
摘要:21世纪由于政治、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大学时期是建立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当代的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新生力量是祖国的接班人。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大学教育来说至关重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关键词:大学生人生人生观教育 社会的发展
1、什么是人生观
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即私与公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各种人生观都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由于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境遇不同,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同,人生观也就必然不同。
2、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理论依据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在人生道路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是人生行为的动力和源泉,正确的人生观会指导人们追求真理。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在整个思想道德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关键的一环。在新世纪党紧跟时代的步伐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目标,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是我们紧跟党紧跟时代步伐思想教育的重要一环。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进程中除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外人也是人类社会的主体,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则是推动人类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使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完善自我。
3、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力军,我们应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近代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许多有良知的中国人纷纷拿起知识的武器来试图改变中国的内忧外患但是都失败了,唯有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所以说科学的理论对于社会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而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下的大学生,能否掌握这些科学的理论,如何的社会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因素。
社会要培育大学生健康心理,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格。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是身心的全面的发展,除了要掌握过硬的知识水平还要注重心理的健康,注重道德的培养教育。在日
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规也在快速的变化着。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在学习知识、人际交往和就业压力等方面都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而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的教育是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格。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是学生在校思想教育最基本的工作者。在学生的人生教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改善管理水平、提高整体素质老师在授业解惑时以自身为榜样做到“师之楷模”。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校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的校园环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浓郁的文化氛围、健康的学风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正面的影响。
4、大学生人生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在社会日新月异,社会上的诱惑越来越多,很多大学生的人生观很多缺陷。首先,是心理问题。比较常见的有: 第一,自卑心理和自负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对自身认知的不足或者是自视甚高.第二,嫉妒心理。这种心理表现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一方比较强势一些 ,或者说是在能力上出众一点,一方对于另一方的表现显示出的一种嫉妒心理.进而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第三,攀比心理,有些大学生是为了显示自己有本事,.为了和在别人面前能抬起头来。为了追赶潮流,追求时尚。第四,面临多种压力,比如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和学习上的压力,不知道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出来工作。在大学里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他们在学习工作中遇到激烈的竞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健康。第五,享乐主义,在大学里一些大学生不想学习是把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追逐名牌的奢侈品花钱大手大脚有的负债累累。这些行为都危害了大学生的生理健康。其次是情感的问题。许多大学生因为喜欢某个异性而展开猛烈的追求而影响自己的学习,大学生因为身心的不成熟所以很多的事情都是率性而为的。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矛盾多,挫折大,往往不能精确的把握住准确的适度。失恋后对自己的生活影响较大,大学生恋爱往往会与原来的同伴疏远,甚至脱离了群体因而影响同学的关系,造成同学之间的隔阂。
5、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的确立是人的一种奋斗与追求。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的生存不仅仅是自然生存的过程,这其中包含了许多丰富的社会内容。人在社会中生活一定的人生观赋予了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想要有一个事业有成、崇高善良的人生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来指引。
大学生要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体现出来的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了人生的道路决定了人生的态度也决定了人生的价值标准。有了正确的人生目的我们在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时就能始终保持着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用正确昂扬的态度来正确对待人生的坎坷。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奉献,从而在工作、生活中尽心、尽力、尽责。不追逐个人的私欲,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自己。
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的对待人生。我们应该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要严肃的对待生命及人生的意义。清醒的看待生活,大学生要正确认知并处理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不能自私自利应该要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
任。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做好每一件事。不好高骛远,空谈理想追求不能实现的乌托邦世界,正确面对人生中遇到的问题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来找到事物的本质从而解决事情。乐观向上的生活,对人生都充满着激情与自信,在面对各种压力时能对生活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消极的看待事情的发展,不遇到困难就放弃,在人际交往和遇事是要心胸豁达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积极进取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迎接生活的挑战,充分发挥生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要在奉献中找到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提升生命的价值。
要促进个人和他人的和谐。协调人际关系自觉维护同学之间的和睦和团结,自觉的在名利面前让一步,在困难面前抢一步,以集体利益为重坚持自己的原则。要平等对待他人、诚信的对待他人、宽容的对待他人、与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主动地帮助他人形成一种互助的校园氛围。
6、正确人生观的意义
人生观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是把握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此外人生观对于调节人与集体、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关系。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对集体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奉献。会对社会对祖国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会服务于人民,也会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使自己的生活更为深刻。有正确人生观的人能在奉献中过完自己的一生,并且无怨无悔。
对个人来说正确的人生观会使自己能够更加的认识社会,在大学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使自己迎难而上从而达到成功。正确的人生观使自己看问题时会更加的冷静看问题更加的深刻,从而容易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抬起头来,更能在失败后站起来。在激烈的社会中永远保持热情与活力,自己的能力不断的得到提高,从而更能取得他人难以取得的成果。
正确的人生观使我们更能科学的对待自然环境与人生的环境。更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使地球更加和谐美丽。在人生环境上是有利于我们成长的。自觉的调适自己的心理,保持心理的健康,能客观理性的对周边的环境作出理性的判断,从而使自己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积极向上。从而更能达到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正确的人生观使得我们更好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理智的思想来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对于整个社会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2.小学生人生观 篇二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也拷问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杰出人才就是创新人才, 作为品德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 努力创新教法、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中, 必须夯实学生科学的人生观, 打下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那么,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人生观呢?
1. 敬畏生命, 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青少年轻生事件频发, 根本原因是部分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认识模糊, 与人相处的意识及自我调节能力不强, 直接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 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叶澜语) 。作为品德教师, 在七年级第14课《生命只有一次》、第15课《让人生更加灿烂》等的教学中, 大力宣扬珍爱生命, 包括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明白生命的价值体现在为他人、为社会的贡献。逐步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意义, 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 热爱生命, 提高生存技能。试问:如果一个对生命都无敬畏的同学, 我们怎么能要求他感恩父母, 积极投身学习而有所创新呢?
2. 终身学习, 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学习无论作为一种智力开发还是谋生手段, 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学中, 使学生明白:正常人的智力差异并不大, 更大的差异在于各自的非智力因素, 如情感、意志、兴趣、动机、性格等。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学习精神的学生, 在人生艰辛漫长的道路上, 才不会一事无成。教学中要让学生自觉形成“我要学”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只有学习的深入和知识的积聚, 才会有创新的爆发。
3. 百炼成钢, 树立科学的挫折观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及挫折, 你是选择放弃还是坚持?只有选择坚持, 才会想方设法面对困难, 去解决问题, 才能做学习的强者, 做生活的强者, 才能做事业的成功者。品德课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受感化的主阵地, 九年级第3课《笑对生活》教学中, 培养学生不回避挫折, 勇敢面对挫折。哪怕经历磨难, 这也是每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 只有经历逆境而能自强不息的人, 才能感悟人生的伟大意义。因为挫折对于懦弱的人可能是致命打击, 但对坚强的人就是人生一笔不小的财富。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夯实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才能教会学生正确地与人平等交往、学会合作等。归根结底,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和较高的道德素养, 为培养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更是创新的动力。教学力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品德课堂教学摒弃划条条、背条条, “一言堂”式地灌输。教师在教学中应富有创新意识, 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恰如其分的赞赏、激励,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用材料或选择案例等, 要联系学生生活环境、认知水平及媒体热点,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总之,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培养学生对品德课的兴趣, 保持对学习的永久的原动力。
只有保持学习兴趣, 学生才会发现疑问, 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自学, 鼓励学生好学善问,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从而更愉快地学习。
2.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发散思维是对某一问题或观点,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 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 多提一些发散性问题, 因为这类提问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 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例如, 对八年级第15课《神圣的宪法》的导入, 我设计如下:请列举他们各违反了什么法律?又共同违背了什么法律? (1) 2013年4月12日《齐鲁晚报》报道: (4月10日上午) 济南市注册为“济南市疾控中心”的微博发布信息称“济南发现疑似H7N9禽流感病人。”经查是谣言, 发布者是一名在校学生。 (2) 某同学的表哥已经初三了, 因成绩不佳, 父母已同意他辍学去打工。 (3) 某同学的父亲经营公司, 因遇金融危机, 生意清淡, 经常聚众赌博, 少则几百元, 多则上千元。……实践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 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 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 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去认识事物, 提出新的创见, 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 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辩证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
现代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核心层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而在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下, 往往缺乏有目的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许多学生习惯于把教科书、电视和网络等媒体中听到、看到的东西当作是不变的科学真理。我讲八年级第19课《科教兴国》第一框“感受科技创新”时, 让同学举身边的科技产品及功能。如, 电饭煲———烧饭;电磁炉———炒菜;计算机———上网;手机———通话;电视机———看新闻、连续剧等;汽车———出行……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凝结着科技发展的成果, 科技的发展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使我们更方便、更快捷。这时, 有位学生冷不防地冒出一句“电视机会爆炸。”我思考了一会, 想通过引导, 锻炼一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肯定了这位别出心裁的同学, 并说明这可能是质量问题, 也可能是使用不当的原因。接着, 让学生深入讨论“科技的发展也会给我们带来危险和灾难吗?”同学们进一步举例:计算机网络———有些人痴迷网游;手机上网———有些同学通宵达旦看小说;汽车普及———碳排放, 污染环境;修建核电站———核泄露……师生共同总结: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应该合理、有效、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 尽最大努力预防和避免危害的发生。通过师生的交流、讨论, 学生逐步掌握了辩证法, 锤炼了创造性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异心, 而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在教学中我们要宽容学生的异, 允许学生提出独特见解, 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以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独创精神。历史告诉我们, 哥白尼否定封建教会的“地心说”提出“日心说”, 爱因斯坦超越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创立相对论, 从而使人类进入原子时代。学生只有勇于求异, 敢于标新立异, 才能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取得成效。
周川在《科学的教育价值》一书中说:“如果说, 思维是人的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 那么科学思维就是这朵花里最高贵的花蕊。换言之, 如果承认科学知识是人的最高智慧的结晶, 那么科学思维则是这个结晶体内最活跃的晶核。”创新思维就是一种科学思维。所以,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需要我们为之进行不懈努力, 我们坚信只要深入贯彻实施创新教育理念, 大胆改革, 勇于实践, 学生的创造能力定会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靖靖.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问, 2009 (20) .
[2]朱侠.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做法.考试周刊, 2010 (34) .
[3]朱洁.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 2012 (06) .
3.小学生人生观 篇三
什么是人生价值呢?德育中的价值和经济学中的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是基于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生活追求目标,以及个人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功能和作用。具体讲,所谓人生价值,是人们的实践活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作用。有这么一句话:学校5天的教育,不如社会两天的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怎样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大气候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分清是非观念,健康成长?
一、通过语文知识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在的语文知识丰富多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学习许地山的《落花生》这篇文章,父亲以花生生长的情况与桃子、石榴、苹果作了对比,用来说明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特点。接着是以花生喻人,阐明了做人的道理。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还有《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钓鱼的启示》《梦想的力量》等课文,都渗透着育人的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法,教书育人,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二、通过课外阅读延伸,放飞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悠悠中华,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必然会接触到好多优秀的文学篇章。如《从小做时间的主人》这篇课外阅读谈到“斤斤计较时间,努力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从小学时代到如今,我总是不断地给自己规定进取目标——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指标。粗略计算一下,我自定的计划达到2000个了”,我就适时的询问学生:“咱们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你为自己制定过多少目标呢?”在学生的思考、对比中引导学生做时间的主人,珍爱今天。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从《将相和》、《草船借箭》、《石猴出世》等课文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史记》等古典名著。
三、通过字词的教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脊”我们是这样学习的:
教师:大家看,这个字的上半部分中间是什么字?
学生:人。
教师:“人”左右各有两点指向它的上半部分,看看我们的身体上半部分是什么部位?
学生:背部、胸腹部、脊椎。
教师:背部最中间的脊椎简称“脊”,“脊”可以组什么词?
学生:脊梁。
教师:“脊梁”是什么意思?
学生:比喻在团体或国家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教师:大家想一下,在我们中国,有什么人堪称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学生:汉朝的苏武、宋朝的岳飞。
教师:你想不想将来也成为我们中华的脊梁呢?
学生:想。
就这样,在师生的问答声中,学生有了榜样,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四、通过召开辩论会,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今天这个变革的时代里,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与成功同在,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影视作品、网络中不健康的内容都会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阳光的一面,也就会有阴暗的一面,我们究竟向着阳光面成长,还是向着阴暗面走去?对此,我采用召开辩论会的形式进行教育。例如:针对家长及班干部反馈来的信息,举办了看电视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上网对学习有多少帮助?网络游戏真的可以开发智力吗?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通过正反方的辩论,认识到看电视、上网、玩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特别是玩网络游戏真的可以开发智力吗?这场辩论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达成共识: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太大了,不仅影响学习,更影响自己的心理成长。
4.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论文 篇四
摘 要: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三观”教育,对他们一是走什么路,做什么样的人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新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指南,是大学生提高认识能力的锐利武器。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发展观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的思想素质如何,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着21世纪中国的发展和前途。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进行“三观”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他们一生走什么路、做什么样的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一定要看到在新旧经济体制转换、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时期,思想政治领域的复杂矛盾和斗争会更多,更直接反映到高校中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一些消极的错误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思想以及腐朽的思想文化,难免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和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而诱发或强化“金钱至上”、“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我国开放程度的扩大、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图谋的加强,极易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目标的偏离。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他们认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心国家大事,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维护学校发展大局,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的提高,眼界更加宽阔,思想更加活跃,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更加趋于理性。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约束感和现实责任感低下,不能很好地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且缺乏为国家、为民族发展的贡献的远大目标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有的大学生追求名利,表现出实用化、功利化的倾向;少数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上工作不顺、上岗挫折、爱情失意,便产生沮丧、自卑、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缺乏应有的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力。面对这些新情况,如若放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武装他们的头脑,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大学生如果缺乏科学,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就看不清社会的前途,认不准前进的方向,走不好人生的道路,担不起社会的责任。我们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充分认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倍努力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使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科学、最严谨、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为一体的崇高信仰。有真理、、有正义、有科学、有人格,符合客观规律和人类良知。
加强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更是推动人类解放和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人民富裕幸福,中华民族走上了振兴之路。尽管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但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制度遭遇的坎坷和挫折,那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这里有一个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失误和挫折的问题。
加大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使他们认识到,当今的全球化经济时代,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预见到了的。世界一体化和全球化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仅同资本主义相联系,也同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发展相联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力不仅越来越社会化,而且越来越全球化,也就是马克思说的“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时代。所以全球化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的,必然经过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否定资本主义并为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是人类历史前进的必然的正确的方向。
二、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思想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也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就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可见科学的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大学生,能否掌握这些科学理论,并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地实践这些理论,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成败。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邓小平同志认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教育。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共产党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科学地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坚持正确的行为取向的内在要求。因此,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他呼吁全党同志要善于学习,最基本的就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强调大学生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要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他明确指出,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的思想阵地。防止和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要把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政治课的主要内容,要把“邓小平理论概论”作为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必修课,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还强调,高校理论教育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基本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对当前急需进行理论引导或说明的突出问题,作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符合实际的解释和说明。
新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因为:首先,马克思
主义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指南。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不能自发的产生,必须依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产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是因为这个理论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人类智慧和正确思想的结晶。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完整的世界观作指导,大学生就对整个世界和人生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就能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会有高尚的情操,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和学习积极性。其次,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提高认识能力的锐利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改造思想意识,提高政治素质的科学世界观,而且为大学生提供了改造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的科学认识论。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眼力不够,应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提高我们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最有效的理论武器。因此,要使我校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才能真正把我们的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会后,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又多次就科学发展观作了重要讲话。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新的发展要求。它是当今发展理论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今后现代化建设的新理念。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往发展理论的超越,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发展观。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是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着重让他们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过去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经过20年的奋斗,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也意味着不惜代价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而今后的20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20年,就必须用新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各项建设实践与具体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面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温家宝总理指出,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西京学院也及时把跳跃式发展战略调整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办学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锻造一流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这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重大意义。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提高是正确解决国内诸矛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针对我国现时存在的城乡、工农差距扩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沿海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东西差距拉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政府工作人员存在着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问题。对此,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五个统一”和“五个坚持”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新的发展观。对中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无不拍手叫好,真正体现了民意和人心。
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如果我们不坚持科学发展观,而是任其发展,必然导致人口剧增,环境破坏、生态危机、人文失落、价值失衡、社会腐败漫延,最终导致社会全面失衡,必须引起我们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视。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科学发
5.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论文 篇五
一“、四步教学法”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的基本结构
根据数年来的教学经验,结合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我们认为,要提升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实用性,首先要深入了解及准确把握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着的思想和行为层面的问题和困惑;然后,将这些问题和困惑与人生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对比,寻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接下来,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将人生观教育中的主要内容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以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对问题解决的需要;最后,按照新的内容结构,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完成学生对人生观教育实用性的需求。具体如图1所示。
(一)提出问题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把握了大学新生普遍具有的思想和行为问题。这些主要的问题包括:缺乏方向感、无聊、人际交往障碍、对未来就业形势的.恐惧、情绪起伏大、爱情观不稳定,等等。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具有相当强的跨年龄稳定性,也就是每一届大学新生几乎都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因此,大学新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实际问题是相当多的,而且的确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这就为我们的人生观教育的介入和科学干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联系
将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这些思想和行为问题与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人生观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其实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例如,第一章“理想”这一部分的内容,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则可以用来解决大学生缺乏方向感和无聊等问题;第三章“人生目的和态度”这一部分的内容,由于主要教给大学生正确的“观”,即看待事物的正确看法和态度,因此,可以用来解决大学生由于认知错误而导致的消极情绪问题,并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第四章“道德”这一部分的内容,则可以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的问题;第五章“品德”这一部分的内容,则可以解决大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的恐惧、爱情观不稳定等问题。可见,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关于人生观的内容,实际上与大学新生存在的很多思想和行为问题都可以产生紧密的联系,关键在于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使这种联系显化,并变成大学生普遍可以接受的教学内容,在人生观教育课程中传授给大学生。这就是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工作。
(三)结构调整
根据教学经验发现,在大多数大学新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缺乏方向感。因此,将“把自己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切入点和主题,使整个教学体系的内容围绕这个中心服务,是非常合适的,最容易引起大学新生的共鸣。我们通过对大学新生存在的思想和行为问题进行了解,再细致联系思想道德修养教材,将教材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为三个部分:树立明确的目标、培养做人的智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把自己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充分明确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主题是什么,以及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其中“,树立明确目标”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中“绪论”和“理想”部分为基础“;培养做人的智慧”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中“爱国”“信念”和“人生目的和态度”部分作为基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中“道德”和“品德”部分作为基础。
(四)教学落实
根据第三步中制定的计划,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便可以按照这三个模块进行系统教学。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都要以大学新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实际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出这一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并以充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最终目标。例如,在“树立明确的目标”模块中,我们首先向学生提出最近是否有这样的问题:每天似乎都很忙碌,但却不知道自己都忙了什么;学不进去,即使在宿舍待着也时常感觉到无聊;面对学业、社团、学生会工作和兼职四种发展方向,不知道如何科学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等等。这些问题通常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我们阐明,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如何帮助自己树立起科学的目标和理想、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从而彻底摆脱迷茫感和空虚感,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们不仅会对整个学习过程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且也会真正从中学会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最终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
二“、四步教学法”的创新性
“四步教学法”基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原理,以当下前沿的跨学科视角认识和把握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在保证其理论性和原则性的前提下,使原本结构零散,缺乏明显内在联系的各部分教学内容具有了高度的统一性和逻辑性,同时,使抽象的课程原理变得更为立体,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实用性。这不仅极大丰富了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从根本上拓展了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教学视野,对传统人生观教育教学方法理论中所存在的固有问题做出了重要突破。
参考文献:
[1]胡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若干心理学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4):20—22。
[2]施爱民。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心理学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6):36—37。
6.如何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篇六
当今社会上,初中学生的观点慢慢地和家庭的观点发生了冲突。呈现出让我们教师和家长担忧的问题:他们用自己幼稚的观点去判断事情;用一些偏激的想法去想问题;用逆反的心态去听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用跟着感觉走的方式去对待事情……教师和家长用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时很多教师真正感到当教师的难题:“如教师和家长认为学生很难沟通,对他们不良表现深感不解;而学生认为教师老顽固、不能接受新生事物、所说的理论是陈词烂调、很难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甚至认为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教师所说的话题学生都懂了、学生认为只有同龄人才是自己最佳倾诉的对象、产生社会问题等-------。”其实很多问题都是这样日积月累的,在此,我提出自己的观点: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应该引起家庭的足够重视,需要家庭温暖,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关注,需要不断地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其实正确的人生观包括:
1、感恩的思想,2、平静的心态看自己,欣赏的心态看别人,3、对物质的追求,4、奋斗的心态,5、如何面对挫折,6、对关爱的理解,7、对自己行为负责,8、如何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品位。
1、感恩的思想:现在的学生需要感恩吗?回答是肯定的,学生在物质和精神都获取的关爱,是家庭、学校、社会三维共同付出的结果,教育学生懂得去感恩于家庭、懂得去感恩于老师、懂
得去感恩于社会,懂得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回报社会。
2、平静的心态看自己,欣赏的心态看别人:教育学生用辨证的观点去看待自己和别人,不要总是看自己很高,看别人很低,不要放大自己的优点,放大别人的缺点,以点带面地分析自己和他人,这是很可怕的思维方式,必须及时加以纠正。否则学生长大后可能就是一个“夜郎自大”的人,总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不会欣赏别人。
3、对物质的追求:当今时代的学生们对适当的物质的享受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分了就不好,一切的物质享受都源自社会给的,不同的家庭自然有不同的条件享受物质,教育学生懂得创业的艰辛,适当地享受物质是可以的,但要在每个家庭的承受能力范围内才行,不能过分。
4、奋斗的心态: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是奋斗的结果,如何培养一个学生的奋斗的心态的问题,可能某些方面我们太期待学生成功了,但是成功是需要代价的,我们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忽略了教育学生只有通过扎实的功底训练,才能拥有真正的成功,而奋斗的心态是必然需要的,只有加强奋斗的心态的培养,学生才能克服一切困难,迎着困难上,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难题,我想奋斗的心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5、如何面对挫折:当我们看到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而跳楼自杀时,一直以来我不断地思考:生命怎么这样的脆弱,为了花季般学生的悲伤和为了中年丧子的心酸夹杂在一起,我不断地反问,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了????可能寄托在学生身上的希望
成了学生不堪的负重、可能我们忽略了耐挫能力的培养、可能我们认为小事而学生却认为大事、可能我们和学生真正地缺乏沟通、可能在学生最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却漠然视之、可能---------,一切都是可能,总之但愿这样的悲剧不能再重演、但愿我们的学生坚强起来、但愿生命得到充分的尊重、但愿“面对挫折”永不低头、但愿--------
6、对“关爱”的理解:其实面对“关爱”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关爱”的两重性的,父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是无私的,但是又是有私的,尽管很多家庭美其名曰无私地“关爱”孩子,其本质就是要孩子去完成父母亲不能达到的光宗耀祖的目的,所以真正地“关爱”自己的孩子应该是不带有期望值的投入,但是又很难确立孩子的奋斗目标,所以这是一组矛盾,要做到真正无私地“关爱”自己的孩子真的很难很难。只有*长时间的经历和体验才能真正地理解“关爱”真的很难很难。
7、对自己行为负责:其实,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行为负责”,中学生是属于未成年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和概念非常有限,但是尽管如此,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对自己行为负责”是应该而且必要的,尽快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对自己行为负责”才能立足社会,才能建立自己的信用和锻炼自己做事的能力,才能真正地面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才能真正地关爱别人和保护自己。
8、如何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品位: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品位和素质,只是这里有高低之分,“如何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品位”呢?我想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很重要的,从小立志
学好是每一个老师教给我们学生的话题,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就是从小立志,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他的志向可谓我们的典范,一个有志青年就是要有远大的理想,这样他才会真正地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品位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例子积累起来的,决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因此照就一个良好的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已经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应该思考的问题,社会议论要有正确的导向:让青少年能够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能够在逆境中成长;能够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能够用坚强的毅力去克服自己所面对的一切困难;能够远离功利的拜金主义;能够出淤泥而染;甚至能够欣赏自己的对手。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发挥学习中国文学的优势,多看书,读好书,达到读书好,屏弃一些文学垃圾,欣赏好的文学作品,让我们的青少年的品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和锻炼。
7.小学生人生观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观的自觉,文化,素养,理想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意义的根本观点, 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自觉”一语是借用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一语, 意指活动主体克服困难、排除干扰, 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的过程。大学生人生观自觉是大学生对人生观的自我了解、觉醒。本文试图以人生哲学的视角, 探寻大学生人生观的自觉, 为大学生人生道路选择和个人发展提供指导。
一、迷茫和浮躁:大学生人生道路的现状
在社会转型期, 面临诸多压力和困难, 人际关系的处理, 严峻的就业形势, 面对物欲横流、金钱崇拜, 某些大学生的社会道德与人生理想受到影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状态下, 一些青年人感觉到迷惘与浮躁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大学生自身缺乏对人生的规划, 而外界的功利主义倾向使得他们浮躁不安。“人生朝露, 何必自苦如此”, 面对短暂的人生、各式各样的诱惑难以抵挡, 加之大学生人生阅历有限, 他们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在这个充满物质诱惑的世界里, 崇高的人生理想显得如此缥缈。[1]人生道路是从生命的自然状态到生命的社会实践状态运动的过程, 是人生历程自觉展开的过程。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势必造成大学生的迷茫与浮躁, 这就迫切需要大学生人生观的自觉。
二、认识“人”: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人生观要自觉就需要对人有个清楚的认知。人生观的物质载体是人, 人要回答如何生活才有意义, 人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 首先要解答人是什么。因此, 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理论基础即人的本质。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know your self) ”是从个体角度来说的话, 那么认识“人”则是类群体的角度。“是什么动物, 早上四条腿走路, 中午两条腿走路而晚上三条腿走路?谜语的答案是“人”。早上, 中午, 晚上分别比喻人的幼年, 中年和老年。理解“人”仿佛又回到了斯芬克斯之谜。“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复杂的生命体。第一, “人”具有主体性。作为人生的主体, “人”首先是个人, 即单个的、具有自身特性的人。因此, 每个人有自己的追求、欲望。第二, “人”具有社会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 人是社会的人, 只能从社会关系中认识个人。在现实中, 个人与社会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个人生命的有限、个人需要的多样、个人活动的动态总是伴随着个体。毋庸置疑, 在两者寻找一个平衡点, 即人生目的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平衡成为我们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理论前提。
三、文化、素养和理想: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向度[2]
(一) 素养: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前提
《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 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 不可以重国。”素养即修习涵养, 是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道德的词语。素养内涵丰富, 包涵道德素养、人文素养, 以及职业素养, 等等。道德素养, 指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磨炼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如在西方, 古希腊社会视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为四主德;在中世纪, 基督教要求的主要德行是信仰、博爱、忍耐、希望。近现代以来,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正义等德性。在我国, 孔子提倡“仁爱”、“克己复礼”、“忠恕”等品德, 并把智、仁、勇作为三品德。“仁、义、礼、智、信”的“五常”理念是我国传统道德素养的精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是集体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要求人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代大学生也应保持一种基本的道德情操, 常怀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做到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人文素养, 主要体现为一种“人文精神”。它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春秋末期的孔子是集大成者, 孔子创立的人生哲学要求的是入世, 倡导建功立业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其思想不仅在社会生活中是强大的精神支柱, 而且在政治、教育和社会风气上还处于主导地位,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国民精神。孔子把“仁爱”视为人生哲学思想的核心, 个体追求人格的完全, 达至君子, 孔子也把仁道作为毕生追求的终极境界, 周游列国, 宣扬“仁爱”思想, 时至今日也为后人学习传扬。《易经》日:“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易经·贲卦》) 古人尚且重视人文精神, 况今人乎?职业素养也是青年大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素养, 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青年大学生总会走上工作岗位, 要承担各种各样的任务。面对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迷茫与困惑状态, 个人素养好比一座灯塔, 指引迷航的船舶从此岸到达彼岸。良好的素养, 彰显的是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和精神内涵, 它是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前提。
(二) 文化: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关键
“文化”一词“从西方翻译而来” (2) , 是一个被普遍使用且具有很大包容性的概念, 至今众说纷纭。我国学者郑金洲先生在《教育文化学》中收集的“文化”的定达310种。尽管“文化”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概念, 尚未有统一的界定, 但它事实上作为一种实践的、动态的“文化活动”却丰富多彩, 且一刻也没有停息过。[3]简单地说, 文化就是“人化” (“向文而化”、“向人而化”) , 即依“人”的意义、向人的理想改变世界和人本身, 使之向美、追善、求真、自由……[4]
文化 (教育能获得文化) 或者说是教育 (文化具有教育的功能) 是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塑造时期, 需接受各方面良好的教育:正规的学校教育, 广泛的社会教育, 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通过学习、追问、思考和观察, 他们一步步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奋斗方向。对大学生们进行教育和再教育, 就是一个补充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 一个真正觉悟人生的过程。第一, “认识你自己”。黑格尔指出:“苏格拉底实践了这条诫命, 他使 (认识你自己) 成为希腊人的格言;他使提出原则来代替德尔菲神的英雄人自己知道什么是真理, 他应当向自身中观看。”[5]对自己全面而真实的了解, 是深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第二, “人最为天下贵” (《荀子·王制》) 。生命诚可贵, 应爱惜生命。更应扩展能量, 实现个体价值的升值。第三, 有为与无为相结合。青年大学生做事情, 应当多一分踏实、少一分急躁, 多一分专注、少一分盲从。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四有”新人。教育应该是指导大学生把握生命意义、树立科学人生观的关键。
(三) 理想: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动力
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 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集中表现。人们的理想也有先进与反动、崇高与卑下之分。先进的、崇高的理想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 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理想。理想是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如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群体理想、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素质理想。“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理想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动力。
自古多少文人骚客、布衣平民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理想才有动力呢?第一, 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利益取向。中国社会进入
WENJIAOZILIAO
了利益多元化的新时期。大学生不应回避切身利益问题。但是应坚持正确的利益取向, 把自身利益与人民、国家利益结合起来, 把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第二, 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有助于大学生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逆境, 有助于合理掌控自己, 成为“设计”和实践理想的主人。“苏格拉底有一个理想———个平静地自拥有公正、无畏、独立的理想。他感到他是幸福的, 因为他一直在实践这个理想”。[6]第三, 科学的人生规划。人生有涯而知无涯。大学生通过科学的人生规划, 积极追求自己的事业, 有助于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总之, 个人理想时刻要与社会密切联系, 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文化、素养和理想是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三个向度。我认为它们三者关系是相互联系, 层层深入的。文化 (教育) 是“向文而化”、“向人而化”, 围绕“人之为人”的美好而崇高的理想提供一种文化范式, 使人“向人而化”;素养是人将文化内化为一种人之应然的生存方式, 是实现“人”的理想的基础。而理想则是“人”的奋斗目标和落脚点, 是人为之前行的不竭动力。
大学生人生观自觉是基于“人”的主体性而言的, 因为“人”不仅是一种境界, 也是一种取向。说“人”是一种境界, 是就人们为自己设定一种高于现实的理想;说“人”是一种取向, 是就人和人的生活追求真善美、趋向理想价值、向“好”的方向发展。 (3) 大学生人生观自觉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一个系统的、漫长的过程。我也认为大学生人生观自觉一开始是少数人的自觉, 只有在接受文化 (教育) 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大多数人的自觉。大学生人身观教育要以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 以追求人生的整体和谐发展为目标, 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态度, 从而实践有价值的人生。 (4)
参考文献
[1][2]周岑银.生命意义与个体追求—新时期青年人生观的觉醒[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
[3]傅林.世纪回眸:中国大学文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21-22.
[4]孙美堂.文化价值论[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5:13.
[5][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M].贺麟, 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96.
8.小学生人生观 篇八
1.语文课教学对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1)语文课教学对学生人生观影响的特点
语文课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都不同于"政治课"。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或者政治说教都不是它的教学主体内容及目标。这样,对学生的人生观影响就不应是显性的,正面的、直白的、说教式的。它应该是隐性的、迂回的、润物无声、渗透式的。教师由于无硬性规定之约束,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可以轻松的、"不经意间"进行。学生同样知道,这是语文课,不是向她们硬性灌输政治观点的政治课,则处于放松及无戒备的心理状态,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接受了健康、科学、向上的人生观。
(2)语文课经典文学名著教学对学生人生观影响的特点
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名著里,总有引人入胜的情节、鲜活的人物、美丽的风景,深刻的生活哲理。可谓有情有景有理,情景交融。所以,作品中的主人公的人生体验、兴衰沉浮、悲欢离合、好恶爱憎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认同;作者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在读者不经意间被悄然接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再加以点拨与引导,经典文学名著对学生人生观影响的特点及效果会更加突出和显著。这正是语文课中的经典文学名著教学对生人生观影响特点的真实写照。
2.卫生类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1)性别单一卫生类职业学校在校生以女生居多,如某卫生职业学院,女性学生比例占到全体学生的95%以上。
(2)低龄化,由于生源绝大部分来自于初中毕业生,按照6~7岁入学、小学6年、初中3年推算,她们的年龄应在15~16岁之间。
(3)生理特征, 生理发育基本成熟,第二性征表现完全,属于青春中后期阶段。
(4)心理特征 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水平总是滞后于生理发育水平。虽然她们的生理发育已趋于成熟,而心理发育尚在进行之中。进入青春期后,少年儿童时期对成人的依赖和对外界新事物胆怯的天性将逐渐退去,逐渐变得喜欢自作主张,独立处理事情的意愿增强。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越来越密切地注视自己并与他人比较。通过比较肯定自我,更想超越别人,让别人能对自己能刮目相看。通过比较,个体很容易判断出自己在一个群体中的位置是超越还是落后。
如果比较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比较的是积极向上的作为,这显然是极其宝贵、促人奋进的积极进取的一面。但是,如果比较的是衣服是否为名牌,比较吃穿享乐,比较谁的零花钱多,比较谁能早有异性朋友等等。这样的比较肯定是负面、消极的、极其危险的。
青少年容易情绪化,当在吃穿享乐比不过他人时,自卑心理极易产生,这样会促使他们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通过不合理甚至违法途径去满足自己的精神及物质上的需求。通过近年来见诸报端、网络上的"援交妹"、部分初中女生直接变成坐台"小姐"、或者与校外不法人员共同去诱惑、逼迫自己的同学卖淫现象,足可看出,这些误入歧途的学生所作所为,其目的无非是通过不劳而获的手段获得金钱,满足自己追逐享乐的目的,显示在群体中优越地位。 这种错位正是人生观自我定位选择上的失误。
(5)教育机会 人生关键的第一步,方向选择的正误往往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将显著地影响他们今后人格能否进一步的健全发展、能否做到最终正确选择人生道路的方向。
显然,帮扶与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帮助他们摆脱追求享乐的思想的侵蚀毒害,走上人生正途。这也是社会、学校对他们进行人生观教育必要性及价值之所在。
卫生类职业学校的学生以低龄初中生为主,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人生目标的选择还处在初、中期阶段,尚未完全定型。在这个时期打好选择人生目标的基础,建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正确的选择方法,对于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仍然能够接受外界对他们的影响并发生转变,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教育者应该抓住这最后的关键时期,使她们成人、成才。
3.教育方式的特点 卫生类职业学校学生以女生居多。而女性特有的敏感心理特质对暗示、诱导比较敏感。相互间的暗示、诱导、示范所产生的影响比较显著,(这种影响可以是好的、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而对于高压的、教条的、生硬的、抽象的大道理说教往往就会产生逆反、戒备、排斥、敬而远之的心理不,不接受、不认同施教者的给予。仅对这个特殊的群体而言,所谓的"虎狼之药"是万万不可施用的,施用既于事无补,甚至会伤害这个特殊的心理脆弱的群体,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政治思想教育"的传统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而道德教化的心理学基础与她们的心理特征也是吻合的。
4.舉例 高中及卫生类职业教育语文课本教材中都载入了莫泊桑的短篇名著《项链》。其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由于自己小职员的丈夫收入微薄,无法满足其虚荣心,而玛蒂尔德偏偏慕豪华不安寒微,为参加一场并无足轻重的晚会,不惜恬着脸去借项链赴会,出尽一夜风头,然而乐极生悲,丢失项链,为赔项链债台高筑还债务十年艰辛受尽十年辛酸。教学中,在完成阅读与欣赏《项链》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玛蒂尔德贪慕虚荣所带来悲惨经历,吸取其中惨痛、深刻教训。教学中,应多讲"小道理",少讲"大道理",发挥文学名著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辩识真善美与假丑恶,对学生人生观正面的、积极的、润物无声、渗透式的特殊作用。
9.小学生人生观 篇九
敬爱的党组织: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麽不同?”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回答:“平庸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这似乎是咬文嚼字的解答,却揭示了人生重要意义的价值哲学问题。在亚里士多德看似平常的话语里包含了对需要,人生价值取向,人生价值意义等问题的看法。5月22日,XXX老师带我们一同认识了作为共 产 党员应有的人生价值观。
而今在在大学我们普遍都感到郁闷,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觉得郁闷,受到处分郁闷,考试挂科觉得郁闷,失恋更感到郁闷。总之,凡事都郁闷。我们之所以会有此心理状态归结于人生没有理想,生活没有目标,从而失去了精神支柱,进而就会觉得生活毫无乐趣,简直太无聊了。
其实人生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永不休止地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自身的价值才有可能实现。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首先必须认识人生价值,人生价值评价,从而作出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并利用社会历史提供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潜力。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的代言人,大学生的带头人,更应该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说树立远大理想仅是一纸空谈,人生价值的实现最关键的因素是要把理想和行动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远大理想,体现自身的价值。
10.互补之儒道与大学生人生观之养成 篇十
导读:内容儒家和道家的先哲们,毕其终生,塑造着各自的理想人格,其睿智的人生哲理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具有启迪作用。本文从儒学讲道德、重进取和道学贵自然的角度来研究儒、道理想人格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以期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契合与优化,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型人才。
关键词:儒家理想人格,道家理想人格,人生观大学生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深入,使得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在政治领域、道德领域产生激烈的碰撞与矛盾。这种现象,同样在大学校园里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来。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的。但是,市场经济引发的负面效应也使大学生的人生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社会责任感、义务感的淡化,见利忘义行为的增长,人际交往中利用性、实惠性的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屡现,甚至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稍不顺心或遇些微的挫折和打击,动辄萌生轻生念头等等。针对这些人生观领域的深层次问题,我们的教育者可否运用传统的中华文化和圣贤们的聪明智慧去开启现代大学生理想人生观的大门,正确解决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种种茫然和疑惑?回答是肯定的。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制约人,人改造社会。今天大学生们所遇到的诸多疑虑和困惑,说到底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怎样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当然,我们要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个人内在的和谐更是不容忽视。只有身心健康的人,他才能有效地、成功地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并立的两大学说。这两大学说的先哲们,毕其终生,致力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塑造着他们所理想的人格,其中凝聚着他们对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成为世代为人们推崇的思维和人格道德规范。在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儒、道两家,相伴相随,在发展中相互诘难,实现互补,共同推进民族精神、中华文明的发展。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些中华国粹中不吝扬弃,为我所用,教育和启迪我们的后人。
一、讲道德、重进取,儒家学说的教益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用“仁”来概括人的本质:“仁者,人也”(《中庸》)“仁者,爱人”(《论语·颜渊》),是说人当有其“仁”,人的“仁”就是爱人。然何以践“仁”?曾子概括为“忠恕”二字。所谓“忠”是指“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雍也》),就是自己在社会上要站得住,同时也启悟别人,让别人也站得住;自己通达了,也要帮助别人,让别人也通达。以广博的胸襟对待他人,将推己之心推之于外,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所谓“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庸》),主张在为人处事时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这是一种宽厚的爱人态度。论文参考网。“忠恕”之道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思想,也是个体交往所必须遵循的最普遍原则。不仅如此,儒家也重“礼”。“礼”是对社会成员具有外在约束力的一整套习惯、法规、仪式、礼节。“仁”与“礼”是相辅相成的,“仁”是内在的道德修养,“礼”是外在的行为仪表。“仁”是礼的灵魂,“礼”则是表现“仁”的形式。《颜渊》中说:“克已复礼以为仁”。为了达到仁的境界任何人都应该努力克制自己的言行。恪守社会责任,并用礼的要求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其符合“礼”的规范。论文参考网。《论语》有此记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已以敬’。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已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已以安百姓’。‘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已”的目的不在于独善其身,而在于“安人”,“安百姓”,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所以儒家尤为重视内在道德习惯的培养。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大学生表现出了与今天社会思想道德主基调不和谐的现象,如重视自我,为一已私利而不顾及群体、他人的利益,与同学、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紧张,缺乏责任心等等。针对这些现象,上述儒家文化中的德治理念正是对今天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极其有效的素材。它启示当代大学生要有坦荡的胸襟,能从善如流,不为小事而争执;事事谦虑谨慎,遇到问题先“求诸已”,而不能一昧地责备他人;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这样很多矛盾都能轻易化解,很多争端都可以得以平息。大学生胸襟敞开了,视野开阔了,胸怀“大家”而不为“小家”所囿,这样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才能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文明向上的局面。
11.小学生人生观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 正确 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07
近几年来,有不少农村小学生厌学、逃学、迷恋上网、早恋。他们不是比谁的人品好、成绩好,而是比谁会出风头,比谁吃得好、穿得好。他们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善待人,遇到困难时,不懂得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现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些青少年身上扭曲的情感、不健康的心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思想性,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
中国教育自古就有“文以载道”之说,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中。”这些都说明了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性。而人生观是对人生的价值、目的、道路等观点的总和,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人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就能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就能为了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各种困难;就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做出成绩,无私奉献。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是一个人道德情感中最核心、最崇高的情感,是中华民族之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无不贯穿着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如《虎门销烟》《钱学森》《詹天佑》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又如《大禹治水》表现了不计个人私利,一心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甚至连《鞋匠的儿子》也可以“洋为中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名言警句等也是较好的教材。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都歌颂和宣扬了爱国主义的情操,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二、增强学生的是非观、美丑观
增强学生的是非观、美丑观,可以使学生自觉地抵御各种不正确思想的侵蚀,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审美能力。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影视文学的教学组织学生看一些关于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人物的优秀影片,利用这些先进典型去教育、激励他们。此外,语文教材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诚实与信任》中的“我”因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断了路边的小红车的反光镜,然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纸条。这说明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是一种美德。而那些遇事不敢承担责任的人是会遭到有良知的人唾弃的。又如学习《爱之链》一课,学生从下岗的乔依身上受到爱的感染,懂得了美就是互相关爱——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热情的手。可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性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是非观、美丑观,让学生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
温家宝说:“内心和谐就是主观和客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收获友情、快乐、成功。只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处变不惊;才能与人为善,以邻为伴,宽容大度,公正客观;才能对工作怀着一颗热爱之心,对同志热情,对命运感恩,对生活知足;才能勤奋敬业,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可见,拥有良好的人生态度是多么重要。俗话说:“善待自己,宽待他人;与人快乐,与己幸福;快乐源于善良,源于良好的心态。”
语文教材中许多典型人物身上都具有这样伟大的人格魅力。《艾滋病小斗士》中的恩科西,《七律·长征》里的红军战士在面对困难时那种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那种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的崇高品质,成了青少年永恒的人生坐标。《海伦·凯勒》中的海伦·凯勒从小就患有盲聋哑残疾,可她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人生态度,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课文中众多典型人物的崇高品质与良好的人生态度都能给学生无比的震撼,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属于强者,要善待自我,善待他人,要有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珍爱生命的本性。
四、引导学生为理想而奋斗
古往今来,不管是帝王将相、开国元勋,还是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都是有远大理想的,是理想使他们不断进取、积极奋斗。现代著名诗人流沙河说:“理想如同舟中的罗盘,给人生成功之路导引方向,给奋发进取者以力量,而没有理想的人就像大海迷航的行舟,随时都有触礁沉没的危险。”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崇高的人生追求。如周恩来从小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名人事例让学生明白:凡是有所建树的人,都是有美好理想的。
作为青少年,光有理想还不行,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做平台,胸无点墨,光饿着肚子、勒紧腰带空喊口号是不行的。如果只有理想而不为理想付之行动,不去努力奋斗,结果就只能是空想。所以,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并为理想去奋斗、拼搏,让理想成为现实。《莫泊桑拜师》一课让学生明白了:有理想,还要肯吃苦,勤练习,要有对酷爱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诺贝尔》《梦圆飞天》《滴水穿石的启示》等课文告诉我们,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都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去引导学生树立美好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是实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才。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之情和增强学生的是非观、美丑观,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具体体现。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晟隆.讲究科学策略 培养健康人格[J].中学教学参考,2015(1).
[2] 李红.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宋书文,梁全进.现代教育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12.小学生人生观 篇十二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成长成才,引导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 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友谊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
(一) 当代大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的不同, 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胡总书记在今年的五四讲话中强调了爱国、勤奋、实践和为社会做贡献这四大方面。对于近代社会的主流人生观, 张卓曾在《1978年以来中国大学生人生观的嬗变》一文里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也做过较全面的论述, 拜读之后, 对于正确的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应该是什么, 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受当代社会发展水平和中国传统因素的影响, 能够体现当代大学生整体特征, 同时又被社会普遍认可的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它应该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 同时又是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的。
这可以说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 因为要办成任何一件事, 办好任何一件事可以说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人爱用“阳光”一词形容大学生实际上也是这种观点的另一种表达。关于为什么要强调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 我想主要是因为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或是说期望, 而对于大学生本身来讲, 也只有在这前提下, 才能谈其他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2. 它应该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勤奋和完善自我的习惯。
没有目标的生活不利于人奋进, 不懂得完善自我、勤奋努力的人也不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对于社会来说, 需要不断的完善以促进更加全面的进步, 这实际上也就要求作为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肩负起时代的重任, 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做贡献的本领。
3. 它应该是有集体主义观念和时间观念的, 懂得团结和协作的。
为了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需要而去探索人生, 求得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从在校的学习生活到毕业后的工作和社会生活, 这些都是一个社会人必须遵循的规则。而时间观念则是信息时代给我们的鞭策。
4. 它必须懂得宽容和感恩, 诚实守信, 胜不骄败不馁。
不少人都在说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这样的学生不好教, 不好管, 言下之意透露出他们是自私和骄气的代名词, 不管这是否属实, 但实践告诉我们, 被社会寄予厚望的大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 即应该是懂得宽容能与人共事相处的, 是懂得感恩能继承中华优良传统的, 是诚实守信说话办事能让人放心的, 是胜不骄败不馁能体现青春和活力的。
(二) 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的正确的世界观是从哪里来的, 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 经过理性认识, 再上升到实践, 这样循环、形成人们对世界的总认识和总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必须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实践的创新。针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这一实践载体, 经常性的开展实践活动, 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的理性认识的提高重在塑造, 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 以此为载体进行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引导, 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前提, 是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作为老师, 我们要做好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耻观、友谊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的引导工作, 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 做好老师的本职工作。
1. 告诫学生要有信仰, 有追求。
现在提倡法制, 但千万不要忘记了要教育学生牢记自制, 因为“自律”是比“他律”更高的境界!从历史的长河中, 可以明白:信仰是超越对象的, 可以有不同的名称, 信仰的精神状态, 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有这样一则真实故事: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 他看到云南边远乡村的儿童没有小学, 毅然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 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 他克服种种艰难险阻, 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 给学生买鞋子, 为村民修水渠……这一切, 除了在那个不通公路的边远乡间, 无人知晓, 因为他自己不要传扬。显然, 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 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 除了信仰。从百度里可以搜出好多好多关于人为什么要有信仰和追求, 要有什么信仰和追求的故事, 这些都是引导学生的现成教材, 应该多以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和领悟。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 知恩图报。
感恩教育是近几年全国范围内都在开展, 且是各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为这一教育学让学生明白幸福的来之不易, 从而懂得珍惜并且积极上进。笔者所在学院曾在2006年开展了以“心存感激, 努力成才”主题活动, 为让广大学生知恩图报, 不忘国家之恩、社会之恩、养育之恩, 在感恩中崇德励志、发奋成才、奉献社会, 刻苦学习。先后以团支部为单位, 召开了“算算亲情帐, 感知父母恩;回忆成长史, 感知他人恩”主题团会, 让广大同学算算自己大学期间的各种费用和支出, 感受父母挣钱的艰辛;搜寻记忆中的感动故事, 特别是自己成长中给我们支持、教诲和帮助的老师、同学和朋友, 以此教育广大同学要懂得感恩, 会上人人发言, 很多学生都发掘到了自己深心的感动、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按照活动倡议, 主动打电话和父母沟通。活动后很多同学都表示, 自己一定会珍惜这份心灵深处的感动, 用行动实现知恩图报。在活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 学生旷课明显减少, 学生自觉学习要求上进的人明显增多。
3. 让学生知荣明辱, 明白是与非, 理性爱国, 理性成长。
自以胡总书记为代表的领导集体提出具有实际生活指导意义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来, 各高校都组织了学生认真学习其实质内涵, 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践行, 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知荣明辱, 明白是非是做人做事的关键和前提, 做好这一点对于营造一个好的舆论和生活工作环境很重要, 这样的环境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同时这样的学生整体人生观也利于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当前,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在知荣辱明是非的前提下, 多一份理性又显得非常重要, 近几年来的保卫钓鱼岛、保护奥运火炬以及其它的很多国际纠纷问题面前, 越来越要求作为生力军的青年学生在这些重大问题面前应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做到明白是非, 同时又理性爱国。在平时的班级或其它活动里, 在校园宣传和文化氛围里, 多注重对学生是与非正确引导将非常重要。比如, 在2008年奥运火炬受到一些不法分子干扰时, 一些学生群情激昂, 这时一方面肯定学生的爱国情, 一方面对学生的激进情绪加以正确引导将显得更加重要, 引导学生把爱国的激情理性的表达为积极上进的动力。
4. 培养学生懂得协作和团结。
笔者曾做过一个班的班主任, 这个班学生人数40人, 因为当初来校报道时学校是按报到先后安排的宿舍, 不是按班级安排的宿舍, 造成了全班宿舍过于分散, 全班学生分别住在5栋楼里20多个不同的宿舍里面。这样分散的住宿实际上也是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以来各学校面对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那就是不便于班级建设和管理。这样的局面直接的后果就是班上好多学生只知道张三李四是本班同学, 交往太少, 了解不多, 其他的就更加谈不上了。这样的情况搞班级团结协作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习惯就需要在平时工作中多把握每次机会, 多开展诸如春游、秋游等班级活动, 同时针对校园运动会和校内各种以班集体为单位参加的竞赛都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 以此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习惯, 利于学生毕业后做好社会工作。笔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了这些, 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方面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 在不少集体项目中展现出了团结协作所带来的效果。
5. 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社会人, 诚实守信。
作为社会人来讲, 和团结协作有关, 但又不完全相同, 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社会人, 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 有作为社会人的责任和义务, 也有作为社会人应有的权利。应该在这方面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学生做贡献, 负责任的人生观。具体的做法可以多开展以班级或其他集体为整体自己又有独立任务的活动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而诚实守信来讲, 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 在现在, 学术不端, 考试作弊等陋习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形式, 而这些又都是学生成长成才必须注意的重要内容, 所以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载体, 比如演讲、征文、主题活动等形式, 让学生明白这些的重要性。
6. 要勤奋, 珍惜时间和生命。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这是劝告年轻人的一句常语, 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或教训, 人要成就事业就必须勤奋努力, 珍惜时间, 不断地向自己的目标努力。而珍惜生命, 相对来说在我国比西方等国家重视得较晚一些, 而近些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生也有着来自家庭、来自学业、来自感情等不同的压力, 总时不时会听到某学校又有学生自杀等消息, 这对社会和和相关家庭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而教育学生珍爱生命, 引导学生重视生命,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在寻找这些活动更好的载体方面, 多开展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讲座和主题实践活动将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卓.1978年以来中国大学生人生观的嬗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7, 5 (4) .
[2]张莉, 吴凤国.关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3) .
[3]王廷光.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3.
[4]姚本先, 何元庆.大学生人生观研究心理科学[J].2008, 31 (1) :97-99.
【小学生人生观】推荐阅读:
我的人生小学生作文06-09
小学生人生目标成理想08-11
人生的小学生优秀作文07-23
小学生叙事作文之人生的一课08-05
人生是什么?_小学作文06-08
坚持梦想,成就人生小学作文10-25
人生的美德小学作文400字07-15
美丽人生小学550字作文01-21
学生作文 直面人生12-06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