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改经验汇报

2024-12-31

《品德与社会》课改经验汇报(6篇)

1.《品德与社会》课改经验汇报 篇一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作为一门“德育课”,在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作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启蒙性阶段,为学生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思想品德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 品德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小学所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就是要求学生从小就培养自己美好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今后较高道德水准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重视小学品德与社课程,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那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课上,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

在小学教育中很多老师不够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认为学生上这节课就是浪费时间,通常这节课程就会被老师认为最重要的语文数学课程所取代,或者就算是有品德与社会课程,老师也不会认真上课,让学生自己自习或者敷衍了事的随便讲讲。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实行有效的教学方法:1.要求老师转变思想观念。从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做起。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要求老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如果老师自己对课程将要讲解的知识都不了解,又怎么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的含义,所以老师必须要认真备课,让自己完全的掌握课本教材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更好地为学生授课,提高教学质量。2.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要注意讲课方法。讲课时声音要洪亮,充满感情,条理要清晰,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只有老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才会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更加有学习兴趣。3.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视。在长期的教育中,学生逐渐地忽略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在上课时很多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经常走神开小差或者学习其他的科目。

二、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问题――讨论”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3.角色扮演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三、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品德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树立理念――合作学习的根本。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树立恰当的小组合作的理念。首先是品德教师意识的提高,要认识到合作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协调组织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既是组织者、管理者和参与者,更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只有树立这样的合作学习理念,才能有效的指导合作学习。其次是学生意识的培养。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缺少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形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找到自身价值,品尝到合作的甜头,才会越来越喜欢上合作。2.培养习惯一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小组“活而不乱”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三个“会”:第一,会表达。小组合作学习中,回答别人提问、纠正别人发言、提出疑问和参加小组讨论都需要表达。比如纠正别人发言时要先指出对方发言中对的优点,再诚恳地指出不足,最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小组讨论时需要用语言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用商量的语气,不能影响旁边的人。第二,会倾听。有的学生听别人发言时很不耐烦,有的不经同意抢着说,还有的根本没有倾听。小组合作学习要有实效性,学会倾听非常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除了想办法让学生产生倾听的欲望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会怎么听,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倾听。第三,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同时,还要敢于提出疑问。3.把握时机一合作学习的基础。观察品德课堂,我们发现很多合作学习不能发挥作用,甚至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流于形式。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的基础在于时机的把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等,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当学生有生成性问题不能解决时――如“人们明明知道生活中的陷阱的危害,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里跳?”(《品德与社会》六上《学会拒绝》),这需要我们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并利用课堂的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盲点,需要大量的课外知识支撑时,如“鸦片战争中哪些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划分?给中国带来哪些伤害?”……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的任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立足课堂优化教学――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邹京一.汉字文化.2018(03)

[2]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刘丽梅.中国校外教育.2017(S1)

2.《品德与社会》课改经验汇报 篇二

一、教师转变观念, 转变学科角色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学科角色, 要具备各种文化素质, 要成为专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区别于其他教师特别是语数英语学科教师。品德与社会教师的角色已不是教科书讲解员, 而应成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社会知识的引领者, 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引发好奇心、求知欲, 掌握知识和技能, 养成品德与习惯的特殊组织者。教师必须具有超乎基本师德的道德水平、强于其他学科教师的爱心、耐心和细心;能够主动、深刻、经常地进行自我反思以及教学总结。具备丰富的专业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学习和掌握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自然社会和人文社会的各种知识, 社会生活知识、法律法规等等, 广泛涉及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管理学、经济、法律等内容, 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知识背景和人文素养, 提高自己融会贯通各类知识的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知识渊博的、可以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好老师。

二、整合课堂资源, 优化课堂结构

(一) 认真备课

上好一堂课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备好课, 只有备好课, 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首先要备教材, 掌握编者的意图, 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其次要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目前状况、能力及个性差异, 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最后要备教法和学法, 教学策略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策略, 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模式, 要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品德与社会学科要求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收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 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策略,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环节一般分为激情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训练、课堂小结五部分。

(1) 激情导入。激情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之所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尤其对于品德与社会学科而言, 导入的作用更大。只有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 才能活跃课堂气氛, 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导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策略, 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策略、谈话法、讲故事法、多媒体导入法等。 (2)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 也是教与学的难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品德与社会课要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平台, 让学生的想法尽情地得以展现, 要让学生大胆发言,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充分展示出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 要让学生扬其长、避其短, 使学生能够独立深思, 自我探究;同时对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营造乐观向上的课堂氛围。 (3)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检验, 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概括、总结和巩固, 是品德与社会课堂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符相成, 缺一不可。通过合作交流, 学生可发现他人的优点, 找出自己的不足, 改正自己的错误, 掌握正确的策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依靠小组的共同努力, 来掌握课堂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合作学习的课堂中, 教师要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来发现理由、解决理由、获取知识。当课堂教学进入到合作交流这一环节时, 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播和指导, 对发现的理由及时、准确地进行讲解, 或以简洁的提问因势利导, 基于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来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文本, 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 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才能进行平等对话、信息交流, 形成师生互助、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格局, 新型的师生关系及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氛围也能就此形成。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学生可发表自己的观点, 进行大胆质疑和自我反思, 从而实现认知结构的迁移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都能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且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差、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 他们也能从小组合作讨论与信息交流中有所收获。

三、课堂实践结合道德寓于生活

生活的体验导致学生品德的形成, 真实的生活给学生带来深刻的道德体验和认知, 而不是表象的。在教学中应注意贴近生活, 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悟, 促进他们的全面良好发展。

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 参与社会生活, 在社会中实践学习, 增加实践能力。充分利用资源, 增长见闻, 开发兴趣, 拓展知识。道德是与生活密切接轨的, 离开了社会也就不再有意义, 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个方面, 与学生紧密相连。只有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才能从心里打动学生, 引发他们的真正的道德情感, 真正的产生道德认知, 而这些源于生活的实践、认知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形成。

因此, 在学生的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德, 脱离了生活, 品德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要取得好的教课效果,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抓住事情的真实之处, 通过真实的感受, 发自心灵的感触是我们在教学中的重点所在。

四、挖掘教学资源, 改革教学评价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可以超越狭隘的教材内容, 让教学活起来, 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 这十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可以通过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如运动会、歌咏会、黑板报比赛、朗读比赛等等, 要利用好这些资源, 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这些活动, 做个有心人。新课改理念下, 教学评价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小学教育中, 单一的考试已经不能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尤其是品德与社会这样的具有很大可变性的学科。教师要改变教学评价, 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展示、专题分析、个案调查、直接听取学生意见、家长意见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还可以通过社会反映来评价学生。在学习了如何成为聪明的消费者一课后, 教师可以检测学生是不是学会比较商品价格以及真假, 观察学生是否具有了初步的消费保护意识等。还可以请学生做一天小当家, 负责一家一天的开支, 制作评比表由家长给自己的孩子画星星, 评比出有优秀的小当家, 也评比出文明顾客, 节约能手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要开放多种教学评价方式, 使品德与社会课具有更高的实效性, 让学生更有信心去学习它, 让他们将学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课程改革赋予《品德与社会》的内涵就是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培养他们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应自觉学习和熟悉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主动了解和掌握教材的特点和编排体系,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探究新的教学内容、途径和方法, 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裘国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初探[J]中外教育研2012 (1) .

[2]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 12 (11) :51--54.

3.《品德与社会》课改经验汇报 篇三

一、创设问题,激发兴趣

要上好《品德与社会》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它上成学生喜爱的课。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投影将教材中富有说服力的数据、图表展现在学生面前和运用实际操作等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比如,我在讲第六册《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中《俄罗斯》一课时先请学生边听边看了一段视频《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优美抒情的旋律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课的教学环境中,甚至有会唱的同学随着音乐哼唱了起来。我抓住时机提问到:“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一个同学自信的说:“这是一首前苏联歌曲,名字叫《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歌中的‘莫斯科’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吗?”我又问。学生齐声回答:“俄罗斯”。我又说:“有着这样优美音乐的国家还有哪些让我们神往的地方呢?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游览俄罗斯”。这样,由这段视频带动了大家学习的热情,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课堂的学习气氛非常活跃。

二、设计情境,自主学习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且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学生通过互联网使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的有趣。而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营造更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更好地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了怎么做人。我在讲《不屈的中国人》这一单元时,现在的学生对于中国的这一段历史并不是很了解,如果单纯的讲解,学生体会不到中国受屈辱的程度。这时我就让学生上网下载有关我们国家的领土,国家的资源,包括文物,我们的国宝等。还有中国人民曾经遭受过的屈辱,我们国家的人民在这些屈辱中留下的遗憾。让学生再去收集有关我们国家历史上一些爱国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了不受外国的侵略,奋起反抗的几次重大历史事件:鸦片战争、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黄海大战、抗日战争、三大战役等,让学生感受这些爱国志士的英勇斗争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学生对这些英雄的敬佩之情,那么也让学生激发了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把这些陌生的情境,通过幻灯片的直观演示,以及同学们在网上找到的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开发资源,培养能力

对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将有力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第一要做的就是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把自己在网上下载以及在其他方面获得的资料建成资料库,然后按照内容分类。这个资料库的建立,为我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第二,经常浏览一下学校的网页,以及外校一些老师的空间,学习一些先进的经验,使自己的资料库更加完善。第三,让学生学会上网下载资料,然后把一些内容做成电子报。这样,学生不但扩大了知识面,而且也锻炼了自己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这也让网络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助手。

在讲第四册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课时,我向学生播放了“开国大典”和“五十年大庆”两段录象画面,看后并自学课文的基础上,每组合作撰写一篇有关学习后的体会与收获的诗或小论文。学生们畅想着将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开拓祖国的边疆,发展祖国的经济,建设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明天!这样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有利于培养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不但创设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情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开发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4.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亮点汇报 篇四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确保社会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县在平安建设、政法惠民“六进六创”活动中,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先锋作用,真正做到党员带头、警民协作,实现了党w领导下的zf管理和社会治理、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和高效联动。

县委、县zf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调研指导社会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出党政推动的强大政治优势,为加强和完善基层治理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基层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发挥党组织强大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号召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治理实践、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依靠人民群众、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又要创新基层治理体制让人民群众得到实际利益,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建立完善现代化社会治理目标,积极探索县域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努力完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社会基础管理制度等体制机制,更好地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能够充分地了解民意和民心所向,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也可以汇聚群众智慧,为党的科学决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认识基础。

深入群众调研。针对改革的深入、城镇化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隐患纠纷,*县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平安建设政法惠民“六进六创”活动,构建了由政法总体协调、政法单位主导、基层单位积极配合、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警民互联互助的社会治理格局。

覆盖基层单位。活动内容广泛,惠及群众面深,通过进企业,创建良好营商发展环境;进校园,创建良好校园安全环境;进单位,创建良好办公秩序环境;进医院,创建良好医疗秩序环境;进社区,创建良好社区治安环境;进景区,创造良好旅游服务环境。目前,全县*多个单位、企业、学校、医院实现了创建全覆盖,乡镇两级也正在全面推广。

成果普惠群众。通过创建,调动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有效实现了排查阵地前移,防范措施前置。比如,设立一村一法律顾问,引导村民依法解决纠纷;社区自发组建治安巡逻队,开展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的巡防,易发多发案件明显减少,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必须坚持依法治理。党的*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w领导、zf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在保障上,我们重视制度的规范化运作,*县委、县zf高度重视平安创建工作,强化对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平安建设“六进六创”的实施意见》《深化平安建设“六进六创”工作方案》,并列入了综合实绩考核体系;把“六进六创”工作作为民生实事,列入重点工作,从财力、物力、人力、机制上给予保障。在措施上,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5.《品德与社会》课改经验汇报 篇五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共、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社区建设、促进就业再就业及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通过实践和探索,社区服务平台建设从试点到普及,从城市到乡镇,快速推进,逐步深化,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全市现有社区居委会139个,其中城区39个,县(市)所在地和乡

镇社区居委会100个,涉及居民户数21.3万户,70万人。仅今年上半年,就开发社区就业岗位8345个,社区从业人员15278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856人,职业培训1534人,劳动保障事务代理6622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狠抓“六个到位”,加快建设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网络

1、领导重视,政策到位。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并在东宝区开展试点,探索社区平台建设的经验和途径。今年5月16日,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社区建设。为了推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市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门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对我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从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2、合理配置,机构到位。为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民主自治作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促进社区建设,我市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赋予了社区低保、精神文明建设、居民综合服务等13项职能。根据上级要求,考虑到当前就业再就业工作十分繁重的特殊情况,我市决定在全市街道和社区新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并将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统一命名为“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定编2-3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统一命名为“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到目前,我市所有街道和93个社区已先后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基本形成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

3、择优录用,人员到位。为了确保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素质,我市严把工作人员入口关,由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结合基层事业单位改革,对地方推荐的候选人员实行严格考核、竞争上岗、择优录用,选拔了一批优秀人员充实到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目前,全市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共有干部职工257人,已全部到位并投入工作。

4、财政支持,经费到位,2002年,市政府第四次提高财政拨款标准,使城市每个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的经费拨款由过去的6000元增加到10000元,县(市、区)、街道财政分别配套10000元或5000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每年也向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在注入货币资金的同时,还辅之以土地、资产、政策等全方位的投入,彻底解决了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5、社会动员,场地到位。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在开办之初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办公场所问题。去年,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议决定,由各级政府部门对口帮助有困难的社区建设办公场地,并责成政府督查室及时掌握情况,跟踪督办,确保了全市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场地到位。

6、规范管理,制度到位。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专门印发了《关于规范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流程的通知》,制定了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职责和各项工作职责,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流程,有效促进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二、强化“六项职能”,全面推动社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

1、强化社区劳动力资源管理职能。为加强社区劳动力资源管理,重点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特困人员基本情况和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社区制定了《社区居民调查登记表》、《社区居民失业与再就业状况登记表》、《社区参加社会保障人员登记表》、《社区离退休人员情况登记表》等表格,工作人员挨家逐户登记造册,建成档案台帐,制作光盘输入各社区的微机,为更方便快捷地为社区各类人员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市已建机构的社区均完成了建立劳动保障服务基本台帐的工作,其中有22个社区建立了计算机管理数据库。

2、强化社区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全市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积极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推荐培训、技能鉴定、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派遣等公共就业服务项目。今年上半年,全市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共中介成功3965人,职业指导近15000人次,提供政策咨询28400余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420人,安置再就业949人,为辖区内居民代理劳动保障事务9100余宗。

3、强化社区就业实体和组织职能。创办社区就业实体和社区就业组织,是扩大社区就业容

量,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解决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各社区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社区共创办社区就业实体和就业组织197个,安置就业2553人。

4、强化社区就业扶持和再就业援助职能。我市各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积极协助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待遇手续,受理需办《

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的申报和公示,组织实施了系列的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今年上半年,全市社区共有6918名下岗失业人员得到援助,3856人实现再就业,2700多人在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的帮助下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2377人享受了各项有关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5、强化社区社会保险和社会化管理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社会保险关系数据库,掌握离退休人员生存和流动状况,协助为参保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发放社会保险待遇等服务;办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政策性调整,协助离退休人员家属申领丧葬补助和遗属抚恤金;协助有关部门在离退休人员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截止今年五月底,我市已对19564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实行了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率达到54.03。同时,为了维护广大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确保社会稳定,社区工作人员走门入户,排查核实,为9.2万名对象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服务。

6、强化社区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宣传职能。掌握好、利用好这些法规政策,是执行好、落实好这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法规的关键。我市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采取多种形式,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到了每个社区居民手中,有力促进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把握“三个特点”,努力开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虽然我市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还存在着整体合力不强、长效机制不全、基础设施滞后、资源整合不够和社会化管理服务程度不高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研究探索新时期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特点,推动我市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迈向新台阶。

1、把握社区服务社会性特点,在机构建设网络化上下功夫。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向社区延伸,职能与社区结合,不仅是劳动保障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社区服务社会化的必然结果。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的这一时代趋势,进一步加大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网络化建设力度,为劳动保障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地区经济改革与腾飞夯实基础。我市政府计划在保持原有投入的基础上,在两年内再拿出200万元,用于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

2、把握社区功能多样性特点,在机构管理规范化上下功夫。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职能多,覆盖广。随着形势的发展,其承担的职责将越来越重。要把这些事情都做好,必须有规可导,有章可循。因此,必须在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上做好文章。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研究与探索,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政策,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健全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规章制度,严格工作人员考核管理,强化队伍素质培训,推动社区劳动保障事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3、把握社区事务繁杂性特点,在机构工作手段现代化上下功夫。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工作人员每天不仅接待量大,而且事务繁琐零杂,办快了,办好了是份内事,办慢了、办错了就会引发不良后果。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先进的工作手段,是做好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保证。我市将把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下一步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重要内容来抓,利用近两年时间,分两步走,首先在城市社区实现社区劳动保障前台服务计算机化,随后全市普及;其次,到2005年,在全市实现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劳动保障机构计算机网络联通,形成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各负其责,随需联动局面。

6.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试卷 篇六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框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发表了题为《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的报告。“学会关心”的具体要求包括:①关心自己的健康 ②关心他人、关心家庭、关心朋友 ③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

④学会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⑤学会理解别人 ⑥学会说服别人()。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诚信是金》中“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言必信,行必果 B.诚实是一种勇敢的行为,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 C.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 诚实不需要理由

3.曹雪芹写《红楼梦》经历了10年的艰辛,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费了27年时间,徐霞客用27年写完《徐霞客游记》,司马迁写《史记》15载忍辱负重„„这些事例说明()。

A.成功来自于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 B.失败是成功的阶梯 C.胜败乃兵家常事 D.失败了不要灰心丧气 4.20世纪末,激光照排彻底超越了传统的印刷术。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把中文印刷术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它的发明者是()。A.王永明 B.比尔·盖次 C.王选 D.裘伯君

5.()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海洋,约占地球总面积的五分之二。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6.西班牙被称为旅游王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丰富多彩的西班牙文化。其中有代表性的是①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②米开朗琪罗的《胜利女神》③毕加索的绘画 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⑤斗牛()。

A.②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

7.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

A.因材施教 B.为人师表 C.创新与实践 D.教会学生学习8.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这句话表现的主要是()对人成长的影响。A.养成教育 B.人道主义教育

C.集体主义教育 D.情感教育 9.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火把节”是()传统节日。

A.彝族 B.布依族 C.蒙古族 D.傣族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是()。

A.聂耳 B.田汉 C.冼星海 D.乔羽 11.如果将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作为教学《放飞和平鸽》的导入,那么,围绕主题的问题设计比较合适的是①歌曲的词曲作者是谁? ②歌曲的主题是什么?③歌曲的风格是什么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 ⑤听此歌时,你有何感受? ⑥你愿意生活在歌里所描绘的世界中吗?为什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⑤⑥ 12.“祝你平安”设计了模拟打电话的活动,拨打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应准确、及时,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报警程序是①拨通电话122 ②说明受伤程度 ③说明确切地址 ④说明肇事车情况()。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3. 环境保护是贯穿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一个重要主题。

是()标志。A.回收标志 B.中国环境标志 C.绿色食品标志 D.中国节水标志 14.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就是()一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清明节

15.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因城市气候特点而得名的“气象名城”有好几个。其中“日光城”是指()。

A.重庆 B.乌鲁木齐

C.南京 D.拉萨

16.民谚“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五月船”指的是()举行龙舟赛的传统习俗。

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清明节 17.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他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他所表达的意义是()。

A.相信自己 B.认真负责 C.珍惜时间 D.谦虚谨慎 18.生活中的问题与压力往往会给人带来负面情绪,如果不懂得适当宣泄和自我调节,将对健康不利。下列()是有效调节情绪的方法。①合理宣泄 ②乐观对待 ③自我暗示 ④理性升华 ⑤换角度思考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⑤ 19. “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永不干涸”。这句话表达的主题意义是:要成功演绎自己的社会角色,就要()。

A.学会独立生活 B.学会团结合作

C.学会独立思考 D.学会包容宽厚 20.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国际消费者联盟确定每年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A.12月4日 B.4月22日 C. 3月15日 D.5月31日 21.《在一根细绳面前》是“公共生活讲道德”单元的一个主题材料,讲的是老一辈革命家任弼时不搞特殊化,自觉()的故事。A.遵守公共秩序 B.爱护公共设施 C. 注意公共安全 D.保护公共环境 22.“让墙三尺又何妨”是一个通俗易懂的美德故事。说明邻里之间应该()才能和睦相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相互谦让 C.热心帮助 D.互相关心 23.“大自然发怒了”主题中,教材以地震、洪灾为例,引导学生总结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自救的方法,从而增强生存能力。被掩埋在废墟中,不正确的求生避险方法是()。A.敲击旁物 B.保护头部 C.大声呼救 D.轻移重压物

24.主题“听听它们的呼唤”中,教材用 “蛙满塘,谷满仓”提示学生:青蛙多了,害虫少了,庄稼丰收了。浅显地渗透了()知识。A.植物学 B.动物学 C.生物学 D.生态学

25.开展“退卡还林”活动,有利于保护森林,让学生了解森林是“地球的肺”,它有()等作用。①防风固沙 ②涵养水分 ③调节气候 ④净化空气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6.从“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到“卢沟桥事变”日寇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发生在()的“南京大屠杀”至少有30万中国同胞被杀害。南京大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

A.1937年12月13日 B.1931年9月18日 C.1937年7月7日 D.1945年8也15日

27.《只有一个地球》单元“我们不要被红牌罚下”主题文字中有这样的描述:连续三天,我们看到了地球妈妈亮给我们的三张黄牌!也许有一天,她会亮出红牌!这三天指的是3月21日、3月22日、3月23日,它们分别是()。A.世界森林日 世界环境日 世界湿地日 B.世界环境日 世界水日 世界人口日 C.世界森林日 世界水日 世界气象日 D.世界水日 世界人口日 世界气象日 28.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友好关系,促进合作。国际上,有许许多多的组织在为人类的和平而努力。()是属于为和平服务的组织。①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②联合国安理会 ③国际红十字会 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⑤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9.四大文明古国的辉煌成就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如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就是()人创造的。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30.《学会合作》单元“背风站着的麻雀”中,老麻雀的话:“世界上的树很多很多,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麻雀也是一样,何必强求别人跟你一样呢?他只是背风站着,有什么不好啊!”表现的主题意义是()。A.合作需要求同存异 B.合作需要配合默契 C.合作需要团结一致 D.合作需要齐心协力

二、判断说明(判断下列观点正确与否,并结合具体事例简要说明理由。10分)31.创造并非高不可攀,它不是大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创造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能,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平凡的生活中到处蕴藏着创造的机遇。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2、《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请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①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哪些?(4分)

②结合教学,试就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举例说明。(6分)

33.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案例: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天,看到一群小孩用弹弓打树上的小鸟,有感而发,做了一首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又有一天,白居易到池塘边喂鱼,并欣赏鱼儿,正好遇上一群小孩在那里垂钓。他又做了一首诗:“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案例表达的是一个什么价值主题?(2分)

②有人说:我们对待万物应该是“爱它不一定要拥有它,养它就不应该抛弃它。”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8分)

四、分析说明(15分)

34.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诚实的经典故事,其中“狼来了”的故事告诉学生不诚实的行为会导致不幸。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有时,人们撒了谎而并没有受到惩罚。

你认为怎样解释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五、教学活动设计(25分)

35.试着运用《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理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文明遗产知多少”的教学设计。

提示:《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第四单元《人类文明的足迹》共有四个二级活动主题,分别是:“灿烂的古代文明”;“伟大的科学成就”;“绚丽的文学艺术”;“文明遗产知多少”。其中“文明遗产知多少”主题下的两段提示文字分别为:“人类的文明就像蜿蜒前行的灿烂长河。沿着前人的足迹,我们可以寻找文明遗产,可以饱览历史长河中那绚丽的风光。”“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整理成资料卡片,与前面制作的一些卡片合成一个小题库。有了小题库,就可以开展‘文明遗产知多少’的擂台赛了。如果有兴趣,把小卡片装订起来,这样,我们就又多了一个集体创作的小手册了。”

上一篇:春节过年祝福语文案下一篇:公共自行车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