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2024-10-06

人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2篇)

1.人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

今天上第一节新课《数一数》,问题有很多,的问题就是节奏慢,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一半。新课上完了,习题没来得及做。主要原因是维持课堂秩序,培养学生的课堂纪律意识,塑造良好的课堂纪律行为。当然还有我的教学语言过于啰嗦,话多,实在值得反思。

4班上课伊始,课前准备有待加强。收拾学具盒,摆好数学课本花了一些的时间。然后就是各种整纪律,但是效果却是一般般,我一方面舍不得花太多时间整纪律,一方面孩子太闹,又不得不停下来整纪律。这就导致纪律没整透,孩子依然闹。今天我用了投影,结果很多孩子很好奇,一直问:老师这是什么?上课的时候,郭林轩就在讲台前跑来跑去,一会儿动动幕布,一会儿摸摸投影机,我在展示学生作业的时候,郭林轩就在碰投影,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我就应该停下来好好整治他,只是随便说一说,没什么效果,他依然我行我素。最气人的`是郭林轩一会儿碰这个,一会儿碰那个,带着其他小朋友也开始闹腾。龚文轩就是极受影响的一个,今天很开心地在讲台上跑来跑去,被我吼回去了。5班的许睿聪也是,一直要上厕所,声音很大,直接走到你面前,想不理他都不行。所以今天总结下来就是一半的时间在整纪律,但是也没整透。

一年级的课堂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使劲表扬。不只是回答得好的同学要发积分,只要站起来回答了问题,和答案相关的就可以发积分。像郭林轩只要他坐得住就可以发积分,安安静静地坐在课堂上就行。许睿聪也是。不要吝啬,要用奖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2、不要吼孩子。才开始不能吼,不仅自己嗓子受不了,孩子也会对你厌恶。整纪律的时候一定要达到效果,不能因为时间问题就放松要求,我让你们在什么时间内做完什么事情就要做完。切记拖拖拉拉。

3、有些问题可以一带而过,学生精彩的回答要大肆表扬,今天周优悠回答数小鸟的时候就说2个2个地数,已经会分群数数了,有乘法的基础在里面。

4、一定要让孩子介绍自己数的方法。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5、同伴交流合作的时候,左右不分。

6、一定要有积分奖励、物质奖励。

2.人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二

一一、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 大体上指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方法和数学史知识四类。数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间包含着人们丰富的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就是掌握前人的经验, 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经历着复杂的认识过程。小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与直观形象性, 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过于抽象地学习知识。我们必须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感性经验, 使他们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从而更好地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 获得新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一样多》一课中, 怎样才能比较两群物体的数量多少呢?我采用了游戏的方法, 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设计了“抢凳子”的游戏。并要求小朋友边玩边思考:你知道了些什么?游戏结束后, 教师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 (1) 每个小朋友是不是都抢到了一张凳子? (2) 有没有小朋友没有抢到? (3) 有没有凳子是空着的?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 甚至还有些重复, 但是却能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小朋友对应一张凳子。这时再让学生来回答前面要他们思考的问题, 学生很自然地就发现:小朋友的人数和凳子的张数一样多。这时,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出现了两种回答:有的说:“我是数出来的”。这时马上就有小朋友反驳:“我不要数, 因为我发现每张凳子上都有一个小朋友, 所以他们是一样多的。”瞧, 回答得多好啊!这正反映了他对“一一对应”的策略的体验。学生为自己能不数就解决这个“难题”感到骄傲, 从而对下面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二、经历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

所谓数学思维, 就是以数和形为思维对象, 以数学的语言和符号为思维的载体, 并以认识和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这节课中, 做完游戏后, 出示了几个和现实生活联系的例子,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一一对应”的策略。这几个例子就分为三个思维发展的过程。第一层次:包括比较牙刷的把数和杯子只数与比较小白兔的只数和萝卜的个数两个例子。在这一层次的思维过程中, 小朋友通过观察多媒体上的图,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牙刷的把数和杯子的只数不一样多 (因为有两个杯子中没有牙刷, 所以杯子比牙刷多) ;小白兔的只数和萝卜的个数不一样多 (因为有三个萝卜跟前没有小白兔, 所以小白兔比萝卜少) 。第二层次:是电影院里的问题。画面上只有一个电影院里的场景, 其它什么也没有。这时, 教师问:“小朋友, 猜猜看, 这个电影院会有几张座位呢?你能确定吗?”小朋友们讨论起来, 有的随便猜一个数, 有的紧锁眉头。教师见状:“我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 我把电影院所有的电影票都买下了, 共300张。现在你知道这个电影院有几张座位了吗?”小朋友们稍稍停了一下, 马上举起了一只只小手;“300张!300张!”“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时, 有的学生说:“因为有300张票!”还有的说得更准确:“因为一张票只能有一张座位, 有300张票就代表有300张座位”。小朋友都自主地为这位同学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 要有个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是机器启动一样, 是慢慢展开的。像上面这位同学的语言描述, 正好是很好的思维过程的展示。最后学生一致得出, 要知道两群物体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 只要把它们一个对一个对起来, 看是否正好对完就行了。第三层次:比较树的棵数和花的盆数是不是一样多。这幅图完全是从生活中来, 小路是弯曲的, 并不像前面的例子那样一对一很清晰, 树的棵数和花的盆数也很多, 不可能用数或者一下子能看出来。怎么比较呢?刚看到这幅图时, 学生有几种不同的答案:有的认为是一样多的;有的说树多;有的说花多;那么到底怎么样呢?教师这时请学生再仔细观察, 看看能发现什么?不一会, 有几个小朋友举起了手, 他们认为, 是树多。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解释吧:“我看到两头都是树, 因为种的时候是一棵树一盆花这样按规律种的, 如果两头都是树的话就说明树比花多。”这位同学的发言, 进一步地展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这三个层次, 也正体现了学生在寻求比较的方法时的思维过程, 经历了这三个层次之后, 大多数小朋友都对“一一对应”这一策略有了更深的体验和认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形成发展的过程, 并学会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三、经历数学能力应用的过程

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数学学习本身来说, 数学能力直接参与其中并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 同时, 它又是在数学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 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展数学能力, 就不能只停留在表面, 而要通过对它们的运用, 使学生亲身经历运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 才能有利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

3.人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人教版;数学广角;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44-02

1 引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独立编写“数学广角”单元,其宗旨是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比较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的理念。

“数学广角”作为一个陌生而又精致的小单元,其内容与编排的新颖性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强烈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不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教学目标定位失当,将“数学广角”当成“综合实践课”来上,拔高要求;教学方法失当,采用灌输方式,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完全忽略《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过度追求生活化,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中是紧密相关的”这一思想的影响,重于在生活中找原型,淡化了数学建模的构建;又如,《课标》规定“数学广角”单元内容只作思维训练课,不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范畴,最多是放在评价试卷的最后“数学思考”里面作为附加题进行评估,由于这个原因,在常规课上,“数学广角”渐渐淡出了较多教师的视线,成为遗忘的角落。

2 人教版“数学广角”的编排思维方式

人教版“数学广角”教学单元编排及渗透数学思想如表一所示:

表1 人教版教材中“数学广角”教学单元及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3 “数学广角”的教学的建议

3.1 正确把握教材,找准目标定位。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基于教学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基于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认知发展特点把握,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要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在老师指导下,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数学广角是面向全体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只有以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认知发展特点为出发点,正确把握教材,找准目标定位,才能防止把数学广角当作奥数培训课进行英才教育。数学广角需要更多的,有计划的创设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去观察、研究、尝试,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3.2 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intrinsicmotivation),即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自身,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等。德西(E.L.Deci)认为,内部动机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能力感和自我决定感。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增强内部动机,有利于学生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充实感和满足感。而充实感和满足感将再次作用于学生自身,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内部动机,由此达到良性循环。

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中,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让学生觉得值得学习,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究,让学生觉得知识不是外来的,而是自身探究的结果。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要难易适中,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有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学生对数学广角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那么学生才有可能会要学、肯学,而且学的也会比较好。

3.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上积极动脑发言,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当然,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所以需要教师的帮助。这时,教师能做什么呢?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运用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指出:为了增加个体的某个行为出现的次数,我们给予某个愉快的刺激或者取消个体某个不喜欢的刺激。

同理,教师要在学生认真完成预习工作,上课积极动脑发言,回家认真复习完成作业等时候,也应及时给予赞许,或发小红花,或当众表扬,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RobertE.Slavin.EducationalPsychologyTheory&Pactic[M].PekingUniversityPress,2004.

[3] 王本陸.课程与教学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4] 张雪洁.优化教学提高质量——对“数学广角”教学的认识和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6).

[5]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 韩斌.数学广角:在匠心独运中凸现数学思想方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3).

[8] 周晓林.《数学广角》内容解读及教学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8,(9)上.

[9] 葛敏辉.解读教材找准抓手提高效益——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广角”的内容解读与思考[J].小学数学参考,2007,(26).

[10] 李军.对提高“数学广角”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山东教育,2009,(31).

[11] 王永春.“数学广角”的价值取向和教学建议[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9,(11).

4.人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规律。

2、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排列的规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学数学,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 数学广角去逛一逛。

2、(课件展示图片)数学广角的城堡可真漂亮,我们走近点吧!哎呀,大门上的星星钥匙怎么落到地上了?咱们帮忙安装上吧!注意,这门上的两颗星星颜色可不一样哟。

师:怎样装呢? 生:红黄,黄红。师:我们装上试试(红黄,门没有反应)

生: 黄红!

师:会是黄红吗?(引导学生说出“一定是”)还有别的摆法吗?

师:我们来交换一下它们的位置!师:你们可真聪明,大门打开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感知排列。

(1)哦,数学广角可真美,我们先到数学城堡看一看吧!师:有超级密码锁!智慧老人提醒我们:密码是由 1、2、3 其中的两个数拼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 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不一样。你认为密码会是多少呢?(2)、动手操作。

同桌合作,一个人摆,一个人记,比一比哪个小组摆得最多。不重复和遗漏。开始吧。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3)、汇报交流。师:教师板书结果。生1:我们摆了13、32、21。生2:我们摆了13、12、23、31、32。生3:我们摆了13、31、23、32、12、21。

发现问题:有的摆得多,有的摆得少,究竟谁是正确的?(4)、合作探究排列的方法。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遗漏也不重复呢?

汇报交流: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比较好,这样才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5)、有序操作。

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重新摆数,再汇报交流。生1:

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然后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组成12和13;再把数字2放在十位,然后把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组成21和23;再把数字3放在十位,然后把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组成31和32,一共摆出6个两位数:12、13、21、23、31、32。生2:

先把数字1放在个位,然后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十位组成21和31;再把数字2放在个位,然后把数字1和3分别放在十位组成12和32;再把数字3放在个位,然后把数字1和2分别放在十位组成13和23,一共摆出6个两位数:21、31、12、32、13、23。

生3:

我摆出12,然后把十位数与个位数调换后就是21;再摆23,把十位数与个位数调换后就是32;再摆13,把十位数与个位数调换后就是31,一共摆出6个两位数:12、21、23、32、13、31。教师小结:

刚才通过你们的努力,我们知道,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6个两位数,同学们找到了好多方法保证既不遗漏也不重复,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课件演示搭配过程。

师:超级密码现在有六种可能,到底是那个呢? 智慧老人又给我们新的提示:十位 和个位相加是 5(将答案缩小范围到 32 和 23。提醒排列的顺序也很重要(板书:有序),)并且个位比十位小 揭晓答案:32。

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恭喜大家成为密码破解达人!

2、数字城堡的大门打开了,为感谢大家的帮助,智慧老人决定带你们到“娱乐园”玩游戏,你们想玩吗?

游戏:搭配衣服,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生1: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这样有2种,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又有两种,这样一共有4种。

生2:我是1号和3号,1号和4号,2号和3号,2号和4号。

师:书上没序号你也学会给它们编号了,真了不起!刚才这位小朋友从衣服入手,有4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从裤子连,每条裤子连两件上衣。也有4种搭配方法。师小结:看来我们今天学习的搭配知识不仅仅是数字,也能在图形和色彩中运用啊!

3、下面我们一起到智慧屋去启迪一下智慧吧!

三、应用拓展

用红、黄和蓝3种颜色给地图上的两个城区图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小组代表展示操作结果。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师:数学广角好玩吗,你们开心吗?老师也很开心,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谁来说说你们的收获?(生:真好玩,很有趣,学的很轻松。)

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五、板书设计 :

搭配

5.人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五

角的度量这一单元看似内容不多,但比较抽象,学好本单元内容,对今后学习习近平面 图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角的度量是本单元的难点,是比较开放的一个章节,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先让他们观察量角器的形状是半圆形的,我们也可以叫它半圆仪,再让学生拿量角器认真观察,然后让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这样比直接告诉他们哪是0刻度线,哪是中心点的效果要好的多,他们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接着让他们明白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小圆圈来表示。什么是1度呢?因为半圆是180度,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试着量一量,量后会出现几种错误:一是顶点没有和中心点重合;二是0度刻度线没有和角一边重合;三是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时看成了外圈刻度或是应看外圈刻度时看成了内圈刻度。这时我给他们他们讲解正确的量角方法。并编了一首口诀:中心对顶点,0度对一边,要知角度数,分清内外圈。

当学生学会了量角,还应让他们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而是与叉开大下有关。再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做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的角就越大。

画角教学反思

细节一:画角顺序的优化

经过学生的自我尝试后,我发现学生基本都能借助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因此我请我班学困生1到黑板上示范画,行动才能说明一切嘛。

生1画角的顺序是:

1、在量的中心位置(凹槽处)点个点,做角的顶点。

2、将向下平移,画出角的一条边。

3、根据度数,确定辅助点的位置。

4、连接角的顶点和辅助点,画出另一条边。

(因为教具是不透明的,生1画的第一条边太短,找辅助点时,量角器都把边挡住了,看不出是否和0对齐,只好又将第一条边延长。)看了生1的示范,学生有话想说。

生1:画顶点不用尺的,直接点。

生2:量角器老是移来移去,挺麻烦的生3:我们画第一条边要几步呢?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最后我们归纳为:定顶点、画边、找点、连边。

细节二:画角方法的内化

教材中安排的练习是:

以下面的射线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分别画出40°、70°和135°的角。

为了更好地帮助解决学生深刻理解画角的方法,纠正学生对量角器的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混淆不清的现象,我将题目改为:

以下面的射线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画出2个40°的角。个别学生由于不会看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把前两个角,一个画成40°,一个画成了140°。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相差那么大。不用我多讲,学生自己就知道错了,直懊恼自己太粗心。一定要遵循:0°在里圈就要看里圈刻度,0°在外圈就要看外圈刻度了,千万不能混淆不清。

(六)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给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

1、激趣导入。有兴趣的谈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设计了“客车、卡车谁跑得快”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上课时学生的情绪也非常高涨,给本节课打下了好的基础。

2、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贯穿本课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3、适当评价。好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很关注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的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肯定和表扬,不仅对发言学生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鼓励和鞭策:我也要努力,争取把我的方法、想法展示出来。

4、教育技术。这类看似只有一个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的课,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激发兴趣注意力集中。并且让学生利用线段图又自主探究出了这三者其他的关系,而且有为解应用题积累了一种好的方法——画线段图。

不过,在课后通过和代老师的交流,我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教学中一些环节处理的过于着急,比如速度定义的出示,可以在学生试着说一说速度的定义之后,多举一些生活中有关速度的实例,让学生更清楚的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总之,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七)小学数学四年级《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上课后,对上课全过程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我在课前进行了认真备课,并向代老教师虚心请教,精心编写了教案,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现总结如下:

一、收获: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使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习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

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二、不足:

尽管在收获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迅速进行了教案的调整,但因此而延长了情境探索的时间,而在后面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没有及时调整所用的时间,因此到巩固应用时,时间略仓促,对练习题的处理没留出够的时间,使学生在通过练习题提高中,没有达到课前预没的目标,成为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正是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够,让我反思平时上课时同样出现这个毛病,平常上课没有对每一节课各环节的时间把握。有时在课中由于拖拉,一节课讲不完,由于又进行的过多,使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这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备课,切实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三、感想: 通过本次讲课,我觉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里的学生,恰恰是站在讲台上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认真学习,争取将每一节课都上成优质课,真正实践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

(八)《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一节内容,我在按计划上完这一节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的关健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采用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后每一个环节,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从而体验到教学学习的快乐,认真反思,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素材源于生活,让学生产生估算的需求。

计算天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可当我们教学估算时却发现,有时学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个准确数再写出近似数。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交给学生的素材没有结合实际生活,学生面对这样的信息,情感上没有引起共鸣,没有估算的需求,干脆算个准确结果完事。而这节课的主要三组素材都来自于身边或社会生活实际。例如:

①估人数选择活动场地,参加活动人数没办法一个一个地数,活动场地的座位也没有一个一个地数的必要,那就根据经验估算。

②写作文时,通过规定的字数确定要写的面数,一般不会一格一格地去数和精确计算,而只需要根据每面行数和每行格数估算。

③桔子日销售量也只能根据某一天的销售状况作大概的估算。

这样,估算在学生眼中成为生活中的一种需求,而不是遥不可及的数学知识,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这样的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探索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2、同题源自学生,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要看到,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虽然不是这节课的惟一目标,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目标,传统教学中常见有些教师给出封闭的,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然后进行机械的记忆与重复地训练。而本节课,我给出了一些来自于生活实际的信息,主要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质疑、互相交流。在各自观点的交汇处,让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悦,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尽管有的学生在交流中想法还不够成熟,但这一过程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方法的总结也有自己的功劳,满足了学生自尊、交流、成功等方法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它们始终都积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数学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我将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九)四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后的教学反思

数学期中考试结束了,总的来说,其考核内容是比较全面、综合的。

通过这次考试,我体会到,在教学中,哪怕是教师对内容讲很多遍,也仍会有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好。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强弱之分,我们不能认为自己讲了很多遍之后,学生就记住了、掌握了。学生的基础层次不一,我们不能用一个尺度去要求所有学生,那么有部分学生对某些内容没有掌握好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要经常去查漏补缺。

其次,我感到课堂上学生听课的有效性较差。有时候我发现班上有一部分学生上课听得不认真。虽然,这些学生中并不全是思想开小差的,很多都是不积极参与的,感觉课堂与他无关。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他才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这次考试上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有些题目已经反复强调过,但仍有部分学生出错。

从教学常规方面来说:首先我们应该熟悉自己任教的学科,并积累大量的经验。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把许多自认为很好的经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仍掌握不好。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我们把经验、方法讲给学生听了,不等于学生就获得了这个经验、方法,我们必须要有及时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去进行巩固,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要把作业、知识点落到实处。另外,人都有懒惰的天性,要想大部分学生都掌握较好,还得在课堂上、作业上严格要求他们。

为了把这些落实到实处,我也相应采取了一些措施,每次测验、和练习都要做自我反思(要求:每个新学的内容都必须人人过关,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困生,每天的作业不需要多,但需要精选,同时还要做到亲自批改,最后利用下节课前几分钟处理疑难问题。)

存在的问题:

(1)、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如:判断题中 “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学生都判对是,其实这道题是错的。应该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概念教学,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该记准的一定记准,不能似是而非。

(2)、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改写以万为单位的数丢失“万”字;题目要求估算的却计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计算能力有待提高。学生计算错的较多,以后应继续加强计算训练。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做到: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认真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好教材。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素质。

5、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二)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三)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十)《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在《垂直与平行》的课堂教学中,没有花架子,没有与课堂无关的语言和行为,没有哗众取宠的调侃和媒体展示,所有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 “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到位。

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

1、重难点处理解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

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

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十一)《 画 垂 线》的 教 学 反 思

教学过程反思:

1、引入新课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念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垂直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准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感受由垂线组成图形的规矩之美,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

2、新知探究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以人为本。先让学生画一条直线,经过直线上一点画一条垂线,学生们画出了不同方位直线的不同侧的垂线,初步体会了用作图工具三角尺画出的垂线比较规范;然后教师演示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并同步介绍作图步骤。然后放手让学生画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大家通过动口交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垂线画法的探究过程中去,利于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课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1)时间把握的不够好,造成后面的练习题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做一做。(2)学生在自主探究画法时教师对个别“差生”的关注、指导的作用发挥的欠缺。

今后要继续加强备课、预知好学情,注重教法学法的研究与应用,促进教学的实效性的提高。

(十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教学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感觉教学效果不太好,反思教学过程,感悟颇多。教材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设计有点生硬。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总找不到感觉似的。写写反思,对自己是促进。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学生以前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时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特别是除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等基本问题,然后着重解决试商的问题。教材中安排了四组例题,分层次、分阶段分化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例1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例3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例4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时,在试商过程中,一般都要调商,往往要经过多次调试方能求出商数来。尽管教学时总结出了“用四舍”时,因把除数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试商时可比原来想的商小1,而“五入”时,因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试商时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还是感到很困难,造成了试商速度慢。当教学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后,在进行练习时,感觉教学学生掌握的不太好。通过学生的作业,出现了很多与之相关联的问题。(1)个别学生商与除数相乘时出错,这反映了学生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没过关。(2)有些学生乘对了,在被除数减除数乘商的积时又出错,看来减法计算掌握的也不太好。(3)还有个别学生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时,没有用商乘原来的除数,而是乘了整十数。(4)还有学生抄错题,横式上漏写商或余数。(5)还有的学生竖式写到一半就不写了。(6)极个别学生除法不会试商计算。

针对这部分教材出现的问题,我和代老师进行几次教研,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首先强化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特别是像整十数的乘法除法练习。每天花上几分钟进行口算练习,为笔算打好基础。其次,适当增加计算的训练量。每天课前或课后2-3道笔算题,要求学生力争做对。在前面乘法的教学时,曾经采用此法,感觉收效很好。

(十三)《统计》教学反思

(1)这节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本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因此选择贴近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作为开展统计活动的素材;让学生体验收集、整理数据之后,在分析数据中能有话说,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所在。我选择以学生最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这个素材虽然相对于教材提供的“城镇人口情况”更为熟悉,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没有达到可以让他们侃侃而谈的效果,这个“熟悉”似乎没有占到丝毫的优势。

(2)在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个环节上,我是牵制着学生一步步走入自己预设的环节。这里是否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行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因为在原先他们已经有了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学习模式,也应该完全具备了自主去探究的能力,这样会留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3)在各教学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显得很松散,而且在新授也好,应用巩固也好,一直以“制图——读图——分析”这样一个模式贯穿始终,缺乏了新意,有些环节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水过地皮湿”的现象,加上自己不能很好地驾驭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致使在每个反馈教学上有“走过场”的感觉,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因此我觉得在每个环节之间教师对纪律的重整,组织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应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可以鼓励,肯定当前的表现,以吸引的语言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十四)《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反思

“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我渗透了以下理念:

1、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

《课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如,课前我让学生明确要求以圆形纸片替代饼,与家人或小伙伴进行烙饼活动。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并且,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我们生活服务,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2、解放学生口,让学生畅所欲言。

上课了,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

3、解放学生的头脑,鼓励学生想象、创新

本节课有位学生提出:“如果一次能烙3张饼、4张饼或更多的饼呢?”我鼓励说:这个问题提的真好!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一下它有什么规律吧

4、给孩子一个发展的课堂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仅是承载数学知识的地方,它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才能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课堂,一个发展的课堂。

[ITEM_USER] 留言[ITEM_DATE]我要回复[ITEM_REMOVELINK] [ITEM_CONTENT] 回复 取消

6.人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六

擂鼓镇小学王峰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两班教学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按照数学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新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尤其是在备、讲、批、辅各方面,兢兢业业,从不敷衍了事,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每期常规检查都得到肯定。

1、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加强了对学困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5、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7、注重专题研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好练习和复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家长会、或与家长通电话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9、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生习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抓了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10、通过一些活动,统计、数据等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使学生有了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

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或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4、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5、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4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计算不认真,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6、计算能力差异太大。多数学生喜欢计算,可是却有大部分学生计算时不认真,粗心大意,导致两班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没一节课,虚心向有经验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学困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及时家访,家长配合抓好学生的学习。

7.人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七

一、开展探索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探索性, 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合理优化。教师需要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层次性体现出来, 还需要利用合理、科学的例题来辅助教学, 保证教学的生动性, 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 让学生可以有兴趣去进行探索。这样一来, 学生通过探索数学知识, 就可以具备较强的探索能力, 这也是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中的一项重要构成。

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五年级《小数除法》这一章节时, 向学生抛出问题“小华每天早晨在学校操场进行晨跑, 晨跑4周之后, 共跑了23千米, 那么, 小华每周具体跑了多少千米?”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讲不难理解, 也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就会觉得很有兴趣去对此问题进行探索。这时, 该教师在学生动手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与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不仅保证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问题中, 还能提高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该教师发现, 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 很快就得出了计算结果, 探索能力与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重视基础知识

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离不开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生若是基础知识不够牢固, 后续学习就会面临很多困难。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其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并且从基本的数学常识、数学规律入手展开教学, 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来对数学基本规律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中,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体现的基础性数学知识与教学相融合, 将生活性问题导入教学, 巩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认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得到提高, 数学综合素质自然会明显提高。

三、鼓励猜测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很多教师并不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猜测, 而是直接将理论、结论等告知学生, 让学生进行理解。小学五年级数学的基础性内容较多, 教材中也蕴含着很多可以猜想的教学内容, 教师若是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就会得到合理的形成与培养。

某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材《最大公因数》这一章节时, 将家庭铺设地砖作为此章节的例题, 鼓励学生在思考中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测。学生在猜测问题的过程中, 想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如画图法、等比例铺设法等, 教师在听取了学生的不同解决方案之后, 对学生进行了及时的鼓励, 并将学生方案中的规律内容提取出来, 在讲解之后, 将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应用等告知学生, 并讲解最大公因数在此例题中是如何得到应用的。这样, 学生通过大胆猜测, 可以对数学知识有较好的先期猜想,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还能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想象力, 这对于学生保持对数学知识的热情与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开展实践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还需要利用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来亲自解决数学问题, 对数学知识有更为直观、清晰、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情况为学生创设实践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

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的时候, 就在班级内开展了实践教学。该教师发现, 若是直接将多边形的面积求法告知学生, 学生一时很难掌握, 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 该教师先向学生进行提问, 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多边形, 并且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让不同的小组自己制作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 并且自己探讨所制作的多边形的面积求法。当学生实践操作结束之后, 该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解法进行总结, 并告知学生正确的面积求法。这样一来,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 对于多边形的面积有了深刻的理解, 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了切实提高。

五、结语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 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而这也是其可塑性较强的地方。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 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固然重要, 但其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会伴随学生一生的。因此,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等, 不断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 进而带动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让学生在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前提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艳红.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06) .

[2]高秋英.略论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J].学周刊, 2015 (25) .

[3]章平安.浅析优化与提高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途径——以人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32) .

8.人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法策略

G623.5

前言:小学数学在传统概念中是比较枯燥的一门学科,因为数学大部分的概念都比较抽象,很难理解,这就造成了学生主观学习的困难,当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厌烦的负面情绪,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学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不是在自己主观的兴趣下去学习,而是被迫式的进行学习,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及时的改变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義

自主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动式教授,学生被动式学习的的固定模式,教师通过构建趣味数学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真正目的。

(一)增强课堂趣味,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都是以课本为主,单一的运用课本和板书来进行教学,这会导致数学课堂学习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很好的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有趣的课堂学习中,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找到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自主教学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继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学习的本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对学习以后的学习有所影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创设特定的场景,将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融入进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特定场景的引导下对数学课产生兴趣,继而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主动的去探索,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与生活实际结合,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

数学来源于生活,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事物融入到数学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数学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数学和生活进行融合,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会很容易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加减法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将教室想象成果园,同学们都是各种水果,让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然后进行加减法的训练,学生很容易投入到这种玩着学的模式当中,而且对于自己扮演水果非常的感兴趣,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课堂,而是一个生活中有趣的果园,让学生在在这样有趣的课堂中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牢牢记住。

(二)利用数学教学工具来帮助增加课堂趣味性

教师可以借用各种丰富的教学工具进行生动的教学,现在很多新型的教学工具能够很好的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数学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教学,视频播放,简笔画,教学模型等各种工具都能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这些工具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的展现,让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图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图形的变化展示,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图形的变化过程,从而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图形的面积公式,也让学生对图形的面积有更深刻的印象,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本意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根据自己掌握的知之内容解决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课堂上,教师要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且鼓励学生对发现的问题做出猜想,对学生的猜想给予肯定。例如,在学习物体的形状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让学生联想我们生活中的各个事物都是什么样的形状,让学生在联想过程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探究不同形状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找寻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本身的学习应该是丰富有趣的,教师要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让数学能够展现出自身的魅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光是一味地教给学生新的知识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花.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探析[J].成才之路,2012年,第21期:第37-37页.

[2]张凤海.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21期:第42-42页.

[3]岳欣云,董宏建.探究式教学的“扶”“放”之度与层次性——由一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33(7):85-86.

9.人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九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组合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有序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记录卡。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师:上课前,我们先做个“正话反做”的小游戏,比比谁的反映最快。听好口令“坐下、向左转、向右转、起立、举左手、举起手来”。大家的反映可真敏捷,我再来考考大家,谁能随意说出1个两位数? 生:…… 师:同学们真棒,说出了那么多两位数。以上两个活动都没难倒大家,相信今天的数学课大家表现的一定会同样精彩!现在开始上课好吗?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这节课我要和大家一起走进有趣的数学乐园.(贴出:数学广角)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数学游戏,希望大家开动脑筋、攻克一个个难关,大家有信心吗?

师:(出示课件)瞧,数学乐园到了。不过进门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打开密码锁.(课件出示)(指生读题)“ 密码是由数字1和2摆成的两位数。”

师:你知道密码是多少吗?(生答:12 21)

师:密码到底是多少呢?一起看一看,原来是21。

师:密码门轻而易举得被大家打开了,不过这儿还有一把超级密码锁呢,你能打开吗?

二、合作探究

(一)排列问题

1.(出示)指生读“这把锁的密码是由1、2、3这三个数字中的两个数摆成的两位数。” 师:这次的密码是多少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1、2、3三张数字卡片和记录单,看屏幕。指生读:“同桌合作。一人摆数、一人记录,看看你们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小组摆的数最多,既不重复也不遗漏,而且方法最好。”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汇报: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摆出了哪些不同的两位数?(生读师板书)预设: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12、23、13、12、13、21、12、21、13、31、23、32 21、31 23、31、32 4.比较方法。

师:大家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指名生说,若说不出可以同为讨论)

生:第二种方法有明显的规律,每组两个数的十位都是固定的,这样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并且都按数的大小来排列。

师:你太聪明了,老师很感激你能和大家分享你的好办法。生:第三种方法也有规律,每组两个数的卡片是一样的,只是卡片的位置调换了。

师:为什么不喜欢第一种方法?

生:这种方法没有规律,而且容易重复或漏掉。

小结:看来,这种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并且都按数的大小来排列的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像这种排数问题在数学上称为“排列”(贴出)。在排列时一定要按照一定规律和一定顺序进行有序的思考。

5.请同位俩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再互相说一说,1、2、3能摆出哪些不同的两位数。6.巩固:游戏《摸球中奖》

超级密码锁在同学们集体智慧下被大家攻克了,大家可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①教师出示3个号球:这里有三个球:2、5、7。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3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这个号码肯定能中吗?再猜?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你能把可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吗?请大家写在2号记录单上。②写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大家来摸奖吧。学生先摸出一个球。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位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再摸一个球。中奖号码是?恭喜你!

(二)组合问题

1、握手。

师:今天你太辛运了,来,咱们握握手,我也沾沾喜气。祝贺祝贺!

哎!我现在有个问题,如果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猜猜看!生1:6次!生2:4次!

师:究竟几次,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三个小朋友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学生汇报表演。小组长指挥说明。教师板书(甲乙丙连线)

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这在数学上称为“组合”

2、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摆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这是怎么回事? 小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摆数交换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握手与顺序无关,位置换一下握手的还是这两个人;只能算一次。

三、巩固练习1.乒乓球比赛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太出色了。数学乐园要举行乒乓球比赛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每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么三个人至少要打几场呢?为什么?分别是谁与谁比的?

2、搭配衣服

运动员比赛完后,流一身汗,为了预防感冒,要赶快穿上衣服。我们来搭配漂亮的衣服给他们穿,好吗?

师:每一件衣服搭配一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怎样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用手比划着连一连。

3、词语搭配

数学乐园还为大家准备了一道组词游戏呢,我们来看看。

4、回家 数学乐园游完了,大家该回家了。走哪条路呢?

四、课

10.人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十

学情解读: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认识了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1厘米有所长都缺乏准确的认识。

目标解读:

1、创设情境,从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观察、比较、估计、测量等活动中,实际感知1厘米有多长,通过具体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测量长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教学预设〗

1、师谈话引入,课件播放故事。

2、引导思考:为什么同样是5步,熊二却找不到蜂蜜呢?

3、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思考〗

以有趣的故事为素材,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讲述,提出“这是为什么呢?”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充分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浓厚的兴趣,自然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借助直观、建立1厘米的概念

〖教学预设〗

1、借助模型、建立表象

师出示1厘米的学具,感受厘米是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单位。

(1)记忆1厘米的长度

(2)找生活中的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设计思考〗

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标准的1厘米小棒,同桌竞猜记忆1厘米、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认识几厘米等活动,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的长度观念,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自制直尺,认识几厘米

〖教学预设〗

1、同桌合作、制作直尺

2、拿出直尺,与自制尺子作比较。

(1)认识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数字、单位(厘米cm)

(2)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

3、明确不同尺子的1cm的长度一样。

4、认识尺子上的几厘米

〖设计思考〗

引导学生经历“造”尺子的过程,让学生在测量、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测量的本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四、实践运用、学会测量

〖教学预设〗

1、探究测量方法

思考:你能用直尺量出这张名片的长边是几厘米吗?

(1)操作、交流

(2)呈现各种量法,比较量法的优劣。

(3)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理解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的好处。

2、测量身体上的数据

师: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拇指的长度、一拃的长度等

(1)学生选一个部位进行测量。

(2)填写测量记录单

(3)交流测量方法

〖设计思考〗

在测量长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测量,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通过交流,比较,辨析、评判,逐步完善测量的方法。在学生积累了实际测量的经验后,将学生的认识延伸到“身体”这把尺子上,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得到培养。

五、全课总结。

11.人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数学;数学教材;例题;编写特点

例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每本教材的例题,编写特色也各不相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也是如此,教育事业从事者应加强对其例题编写特点的研究,分析这些特点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积极影响,并积极探索提升例题编写质量的方法,进一步促进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质量的提升,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特点分析

1.例题情境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中,也充分体现的这一点。据调查表明,该版教材中,与学生生活情境相结合的例题比重大约占教材例题总比重的62%,其中融入了学生社会、家庭、学校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情景,与目前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小学数学教材中生活情境例题所占比例大致相同。这些生活化的例题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深化理解数学知识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就如一名应用人教版教材的小学数学教师所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问题情景的设置多源于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便于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同时,例题情境生活化的特点,也使学生兴趣得以激发,开始主动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获取新知功能增强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例题,在编写上具有获取新知功能增强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解决例题,而获取新的知识。据调查表明,该版本教材中,能够获取新知识的例题比例占58%左右。在对应用该版教材的教师调查中,很多教师表示,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的这一编写特点,有利于学生通过探讨获得结论,使学生更深切的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而这一特点也充分满足了新课标对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获取知识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其了解数学实质的要求。

3.图文结合呈现方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的编写,具有图文结合的特点。据相关数据表明,该教材中配有插图的例题占比在76%左右。在对教师进行这一特点作用调查时,也有很多教师表明,例题图文结合的特点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更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由于小学生对色彩鲜艳的图片十分感兴趣,在加上其思维发展并未成熟,需要借助图像思考问题,因而,人教版小学数学例题编写的这一特点,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例题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实现其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

4.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的编写,具有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其含有动手操作引导的例题占比约为17%,其中,空间与图形方面涉及较多。小学生活泼好动,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而例题的这一特点,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实践活动上,使其主动通过动手操作而获取数学知识,对于学生增加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5.鼓励学生交流互动

教学中的交流互动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其中学生间合作学习尤为重要。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具有鼓励学生交流互动特点的例题占比约在44%。其中多为人物对话框式的对话交流引导。例题编写的这一特点,增加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不仅在交流互动中,丰富、巩固了自身数学知识,同时也实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的有效提升。

6.点拨式例题解答

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更为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引导和点拨,逐渐转变了原有教学中直接提供例题答案的方式。而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的编写上,也基于教师这一要求,体现了例题解答点拨式的特点。据数据显示,该版教材中具有这一特点的例题占比约为21%。这些点拨式解答,多以提示、对话框等形式呈现,句式多为陈述句。而例题的这一编写特点,也十分有助学生疏通思路,形成规范的解题步骤,并十分有利于教师启发式教学的开展。

二、人教版小数学教材例题编写特点呈现建议

1.突显个性化特点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除了人教版还有苏教版、西师版等多种版本,且所有教材都是遵循新课程标准编写,在例题的编写上,十分容易出现趋同现象。而所有教材都需要经过教材审定文员会的严格审查。若是教材例题编写的特点并不鲜明,便很难通过审查。因而,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例题的编写上,应根据所应用教材学校师生的实际需求,抓住需要体现的特色,编写特点鲜明的例题,满足教材例题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同时,教材审查部门也应对特色化教材例题给予支持和鼓励,以推动教材的创新发展。

2.增强开放性特点

目前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编写的开放性特点并不突出,例题的已知信息较为全面,存在冗余和不足的情况较少,而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学生经常会遇到信息过多或是过少的情况,学生通过对这些例题的学习,很难将数学知识运用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上。因而,在例题编写过程中,应适当增强其开放性,增加信息冗余或是信息不足的例题,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良好解决现实问题。

3.减弱城市化特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例题城市化特点较强,农村化倾向例题只占例题总比例的4.5%。而具相关数据表明,非城区小学生占总体小学生的比例已经超出了70%,例题编写特点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很多例题中的情景设置,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十分陌生,甚至难以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例题中,设置了一些城市特有的情景,如游乐园、动物园等,而农村小学生对于这些并未接触过的场景十分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也难以明确解释,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而,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的编写中,应尽可能的减弱其城市化特点,融入农村情景,以满足各区域数学教学需求。

4.体现综合性特点

各个学科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内容,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目前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编写中,综合性特点体现较少,与其他学科知识有关联的例题仅占8%,因而,在编写过程中,也应尽可能的体现其综合性特点,实现各学科的融合与促进。

三、结论

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工具,例题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教学效果,应加强对教材例题编写特点的研究。充分了解现有例题编写特点,合理运用,并针对实际教学情况,对其特点进行调整,以充分发挥例题价值,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宋运明,李明振,李鹏,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编写特点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2(2):47-51

[2]李成芳.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的现状透视及解读策略研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6(6):100-104

[3]应倩.关于“理念·体例·例题·习题”编写的对比研究——以台湾翰林版和大陆人教版(1年级上册)为例[J].才智,2014,5(15):254-257

[4]陈丹丹,于波.小学数学教科书“问题解决”的编写特点分析——以人教版、西师版、苏教版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3,10(20):59-61

[5]王宽明.中澳两国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和Nelson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2(2):112-117

作者简介:

12.人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的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且这些规律往往是伴随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被发现的,与其他必修课程以及相关的学科相比,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学生能力要求高

与语文、英语等语言类课程相比,数学教学并不是掌握方法就“手到擒来”的;换句话来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并不等于就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并且学生对于某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有了把握并不能够对该类题型进行完全的解答。一道题目的考察往往是知识、能力的结合体,一道将函数与空间几何图形结合起来的题目仅仅靠解答函数或者几何图形的方法是完全解答不出来的,除了这两方面对知识以外可能还需要联想、对比、假设等方法的应用。有时候学生需要根据已经提供的信息进行逆向思维,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解答。

2. 学生思考量大

在各种考试或者测试中我们可以发现语文、英语、地理、历史等科目的考试中有些内容是可以在材料或者教材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经过照抄、照搬就可以达到解答的目的,但是数学教学并不是这样,对于公式、定理等知识的牢记并不能够完全达到解题的目的,需要将这些内容与具体的材料、数字进行结合,对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要求高,每道题目背后都需要学生进行认真的思考。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虽然能够把这些公式牢牢的记住,但是却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地套用到题目中进行准确的解答。

3. 准确度要求高

差以豪厘,谬以千里这句话完全符合数学解题的实际情况,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对数字的精确度和符号的正确度都是格外注意的,一个简单的数字或者符合错误都会导致最终答案的错误,这也与我国数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例如航天、工程等的要求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学生思考和解答的准确度和逻辑的严密性有很高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相比,高中数学起着承接的作用;而与高等教育中的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又起着铺垫的作用。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教学方法是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内容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传授学生相关知识的同时将学科的思维和方法教会学生,使其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并能够将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中去。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学生不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多地是对数字、图像背后深层次内容的领悟,例如通过一个空间图形能够对其点、线、面的关系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和理解,能够判断其相对的位置、大小关系。庞杂的知识和大量的数字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良好的、体系化的数学方法作为支撑,快速、准确地解答一道数学题目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方法的教学要比知识的教学更重要。

2. 教学方法是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培养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通过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来确定交通路线方案等等,虽然这些问题是基本的,但是能够通过简单的知识和案例讲解来提升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开展实际的测量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数学知识与实际工程需要相结合的能力。

3.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中数学课堂所讲授的内容主要以知识和方法为主,教师往往通过安排学生提前预习的方法来对教材知识进行了解,然后借助课堂的教学和练习来强化对于知识的理解,最后再借助题型或者题目的拓展来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任何环节都离不开教学方法。并且,题目中的数字是可以随便调整的,但是题目背后所蕴藏的方法却是相对稳定的,这是我们数学课程中经常提到的“万变不离其宗”。

三、数学教学方法的课堂应用

1. 换位思考

新课改的推进使得课堂教学由原来的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聆听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可以以“教师”的身份来对某一知识点或者方法加以讲解,这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于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因为其在讲授之前肯定是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多次的演绎和假设,并不断完善。这个过程要比解答一道题或者牢记一个公式要有价值得多,学生通过备课对知识点进行了巩固、提升和发散,甚至能够发现新的规律和方法,调动了学生研究数学的积极性。

2. 信息化教学的方法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活动开展所赖以的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像等方式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动态化的演绎,提升学生的空间动态想象能力。同时对于一些学者课程的学习来启发学生对于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和思考,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缺点。

3. 系统化的教学方法

数学学习的事实告诉我们搞题海战术是难以取得很好的数学成绩的,最理想的学习方法是通过对于一道题目的分析和解答能够对整个相关类型的题目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理解,例如提到正弦定理时,学生是否会马上想到余弦定理、反三角函数定理等等,提到圆的函数方程后,是否能够对椭圆的函数方程有个准确的把握。而这些是可以通过对比学习的方法来进行系统化的整理的。除了知识点以外,教学课程设计的系统化所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高低,高水平的教师能够将预习、教学、拓展、复习、巩固、提升等多个环节的内容合理排序,进行系统化、多元化的教学,同时除了知识和方法讲授以外,更多地能够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举例对比,强化学生对于数学方法的理解。

四、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是高中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随着课程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的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一些教师和学生由于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不合理,对知识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全面,导致出现一些错误,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主体要对方法的重要性有一个准确的理解,能够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深入思考具体数字或者图形背后所蕴藏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提升自己的解题技巧,同时能够对多种方法的尝试来形成一种自己的解题风格,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摘要:对于大多数高中同学来说,数学是一门既有难度又不得不面对的课程,必修课程的设置又突出显示了其在高中教学乃至学生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性。同学们往往因为解题难度大、准确性要求高、方法性强等原因而遭受打击,教师则经常因为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成绩不理想等原因而感到困难重重。事实上,数学的教与学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的传授来实现效率和效果提升的双重效果的。当然,方法的获得是建立在长期的研究与解题实践过程之上的,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数学教学的量与质的关系,不因追求效果而搞题海战术,不因效率的渴望而盲目的钻研方法,要明确方法与题目的关系,做好搭配,举一反三,在提升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效率。以人教版的教材为例,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促进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人教版,解题

参考文献

上一篇: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下一篇:教学部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