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搭桥病人健康教育

2024-07-08

冠心病搭桥病人健康教育(精选5篇)

1.冠心病搭桥病人健康教育 篇一

冠心病人的膳食原则

因为营养与冠心病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制定合理的膳食原则对防治冠心病至关重要。防治冠心病的合理膳食原则如下:

1、减少每日胆固醇的摄取。胆固醇的摄入量不应超过300mg/日,或100mg以下/每千卡总热量。

2、脂肪的摄入,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酸应控制在占总热量的10%以内。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使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宜为 7∶1∶1。

3、食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少吃或不吃蔗糖或葡萄糖等简单的碳水化合物。

4、总热量限制在标准量以内,使体重维持在标准水平,如果超重(标准体重±5公斤为正常),应进一步限制总热量,或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5、提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用豆制品,食用液体植物油。

6、尽量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或胆固醇过多的肥肉、动物油、高脂奶品及蛋黄、动物内脏等食品。

7、不要将饮用水软化。

8、减少钠的摄入,以氯化钠计,每人的摄入量应首先争取达到10克/日以下,将来能减至5g /日以下为最好。

9、饮酒:不饮或少饮,每日量不超过30g。冠心病病人如何进行营养配餐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且与饮食关系密切,只要经常给以合理,平衡的膳食,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1、食物选择。每日可食用牛奶或酸奶约250克,鱼100~150克或瘦肉100克,豆制品100克,绿色蔬菜300克,水果100克,粮食300~400克,油1~1.5克,鸡蛋每周2~3个。

2、餐次安排。应少量多餐,每日4~5餐为宜。避免吃得过饱,因饱餐及高脂肪餐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饭菜应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制作时可多采用蒸、煮、拌、熬、炒、炖等少油的烹调方法。

3、食谱举例:

(1)早餐 牛奶200克,大米粥25克,馒头50克,拌白豆腐干芹菜适量;午餐 大米饭150克,清蒸鱼香菇、炒小白菜、西红柿豆腐汤适量;晚餐 小米粥25克,馒头100克,炒牛肉丝葱头、炒绿豆芽青蒜适量。

(2)早餐 牛奶200克,小米粥25克,麻酱花卷50克,拌煮黄豆黄瓜丁适量;午餐 蒸两面发糕100克(玉米面50克,标准粉50克),炒鸡丝50克,香菇丝、熬小白菜粉丝、西红柿鸡蛋汤(蛋25克)适量;晚餐 大米饭100克,肉末(25克)豆腐(100克)、炒土豆柿椒丁适量。

冠心病人应多吃苹果

冠心病人应多吃苹果,这是因为:

(1)、常吃苹果能使血中胆固醇下降。苹果使胆固醇下降的机理是:

1、苹果本身不含胆固醇;

2、能促进胆固醇从胆汁中排出;

3、苹果中含有大量果胶,果胶能阻止肠内胆酸的重吸收,使之排出体外,从而减弱了肠肝循环使胆固醇排出增多;

4、苹果能在肠道内分解出乙酸,乙酸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此外,苹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果糖和微量元素镁等,它们均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因此,冠心病人应多吃苹果。

(2)、常吃苹果尚能降血压,从而有益于冠心病。日本弘前大学佐佐木亮教授对稻米产区和苹果产区数万人调查后指出,每天吃3个以上苹果的人,血压均能维持在较低水平。

冠心病为什么宜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粗纤维常指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等,它主要存在于粮食、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因人体消化器官中不存在水解粗纤维的酶,所以它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但它在食品中的存在,可起到“充饥饱腹”的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之于冠心病,能降低胆固醇。胆固醇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血浆胆固醇的增加,使较多的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其结果不仅降低了血管的韧性和弹性,而且使血管内壁加厚,管径变细,影响血液流通,增加了心脏的负担。而食品中的粗纤维能与胆固醇相互结合,防止血浆胆固醇的升高,从而有利于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另外,食品中的粗纤维还能和胆酸结合,使部分胆酸随着粗纤维排出,而胆酸又是胆固醇的代谢产物。为了补充被排出的部分胆酸,就需要有更多的胆固醇进行代谢。胆固醇代谢的增加则减少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性。

那么,哪些食物含纤维素多呢?①海带、紫菜、木耳、蘑菇等菌藻类;②黄豆、赤小豆、绿豆、蚕豆、豌豆等豆类;③水果、蔬菜类。一言概之,冠心病患者宜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冠心病搭桥病人健康教育 篇二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4年3月—2005年3月共收治60岁以上再入院的冠心病病人13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44例,女22例;年龄64岁~89岁,平均76岁;在近1年内住院2次者44例,住院3次者14例,3次以上者8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62岁~90岁,平均76岁;近1年内住院2次者48例,住院3次者10例,3次以上者8例。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两组治疗方案和一般护理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一般知识教育,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一般知识教育的目的在于普及卫生知识,侧重于改变人们的卫生知识结构和认识态度,而不注重对健康行为改变。病人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它是一种单向的交流过程。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3]。病人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又是教育的评价者,它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过程。责任护士为主要的教育者。

1.2.2 评价标准

两组病人均以病情稳定,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后出院。出院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的结果,将教育前后的生存质量及复发率进行比较。

2 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内容

2.1 健康教育的方法

根据老年人听力、视力、智力,记忆力差的特点,采取了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如选择最佳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一些面对面的交谈;同病房病友集中讲述,开病人陪护座谈会进行集体教育,听健康指导讲座;利用典型的病例给病人进行讲述;利用宣传栏、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小卡片等进行教育,激发了病人的学习兴趣。要注意的是,在给病人进行教育时,要掌握沟通的技巧、方法,要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要有耐心、责任感以及充足的时间。经常深入病房检查病人的学习效果,不要忽视对家庭成员及陪护的教育,对每个病人复发的原因进行具体的指导。

2. 2 健康教育内容

①起居有常:应早睡早起,临睡前不宜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②身心愉快:应忌暴怒、惊恐、过喜,养成养花、养鱼等良好习惯,调节自己的情绪。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家属不要把焦虑、忧伤的情绪在病人面前表现出来,以免使病人感到压抑、恐惧和失望,从而使病情加重。③饮食调摄:过食油腻、脂肪、糖类会促进动脉血管壁的胆固醇的沉积,加速动脉硬化。饮食宜清淡,多食易消化的食物,如海鱼和豆制品。要有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肥胖病人应控制摄食量,以减轻心脏负担。④保持血压正常稳定:正常成人的每日食盐摄入标准为每日4 g~5 g 。参加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行走,同时对高血压病人要进行药物降压治疗。⑤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⑥劳逸结合:应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心绞痛时最好稍稍躺卧休息一会儿。心肌梗死诊断明确后,应绝对卧床休息,平卧位。⑦体育锻炼:应根据病人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等。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⑧积极治疗: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对能加重冠心病病情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必须服药加以控制。⑨用药指导:硝酸甘油片剂可含于舌下,1 min即可起作用,应经常随身携带以应急,服药前先坐下或躺下,避免低血压造成头晕,药片应避光保存,置于干燥处,因该药遇热、潮湿、较长时间暴露于空气和光亮处会失效,打开盖后,最好6个月更换1次。

3 结果

3.1 两组病人复发率及复发间隔时间比较(见表1)

3.2 两组病人教育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见表2)

4 讨论

冠心病发病虽然与遗传有关,但更主要是生活方式不良所导致的疾病。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治疗手段[4]。研究发现,大部分病人在出院后门诊随访过程中,并没有能够拿起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二级预防的工作做得远不够彻底。通过教育使病人了解认识疾病及其危险性,如何预防是防治冠心病的基础。

对健康教育的建议:①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的变化,新老疾病的困扰使老年病人产生了失落感、怀旧感、孤独感、忧郁感。掌握老年病人这些心理特点是进行健康指导的基础。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冠心病病人自我保健能力较弱,在健康教育中应该更加细致耐心;在职病人保健措施实施差,应该想办法鼓励或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坚持自我保健活动。②重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最终建立健康的行为。要明确增加知识只是第一步,而改变行为则是最终目的,即所谓的“知、信、行的统一”。 ③护士应当在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主要角色作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32例冠心病病人中,知识来源于护士的仅有22例,应该引起护士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审恭.内科学护理学[M].第3版.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97-198.

[2]王全珍,徐晓璐.现代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2.

[3]刘纯燕.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64-65.

3.冠心病患者:你该[搭桥]吗? 篇三

冠脉搭桥手术:并不治冠心病

张主任介绍说,冠心病是由于患者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导致供应心脏本身的血管(冠脉)狭窄,结果引起狭窄血管后面的心肌缺血,病人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冠脉搭桥就是利用病人自身其它部位的血管在狭窄的血管旁边搭一根桥,把这段狭窄的血管跨过去,也就是让血液通过这根桥到达后面的心肌组织,解决供血问题。这就犹如一条小河因为顺流而下的泥沙堵住了,在其旁边人工挖一条运河一样,使河水通过运河继续灌溉后面的田地。由此可见,搭桥手术实际上只解决了局部狭窄问题,并没有去除冠心病的病因。如果病人依然存在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致病因素,那么还会继续出现新的冠脉硬化、冠脉狭窄。就好像虽然修了运河,但没有治理上游的泥沙,泥沙会继续堆积,下游的河流分支就会继续被新的泥沙堵塞。所以说,冠脉搭桥并不是根治冠心病的方法,而只是重建了一条旁路,达到暂时缓解病人心肌缺血症状的目的,同时减少因心肌缺血造成的心脏功能失调。换句话说,冠脉搭桥手术“治标不治本”。

冠脉搭桥手术:不能一劳永逸

目前搭桥手术所用的血管,多取自病人腿部的大隐静脉。静脉和动脉在管壁结构上是不同的。动脉承受的是从心脏泵出的血液,压力高,因而管壁厚;静脉内走的是从各组织回流的血液,压力小,管壁薄。现在用管壁薄的静脉,代替管壁厚的动脉,并承受很高的动脉压,久而久之,管壁就会出现增生、钙化,最终形成狭窄、堵塞。所以,一般静脉的正常寿命只有7~8年的时间。动脉桥的寿命长一些,但动脉的来源更少,可用动脉搭桥的部位也少,故受到很大的限制。

那么,一个人能不能做多次搭桥手术呢?答案显然是不能。因为首先是代替狭窄部位的血管取自自身,它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就是我们也不能老在心脏上“动刀子”,患者需一次次地承受手术的打击不说,一般由于前次手术的影响,心脏会出现粘连、结构不清等,一般第二次手术就相当困难了,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心脏上做手术。

一次搭桥手术只能解决7~8年的问题,人一生中又不能无限制地做搭桥手术,这就引出了一个新问题——

解决冠脉狭窄:选择时机和方法最重要

一般原则上被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应该首选药物疗法,通过服用扩张冠脉血管的药物,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减少血液粘稠度、溶解血栓、降低血脂的药物等,来改善心肌的供血状况。同时注意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量,改变不良嗜好,戒除烟酒,控制血压。总之,最大限度地减缓动脉硬化、阻塞的时间和程度。当狭窄比较严重时,还可以考虑能否先选择动脉导管球囊扩张、支架等介入性治疗方法(PTCA)。总之,尽可能推迟做搭桥手术的时间。

假设一个人在50岁左右时发现冠脉狭窄,狭窄程度在30~40%。如果通过药物和饮食控制,十几年之后他的狭窄才发展到70~80%,此时再做搭桥手术,前后他就可以有20多年的较好质量的生活。如果在搭桥手术之前还能用PTCA等方法再维持一段时间的话,那他做搭桥手术的时间就可以推迟得更晚。而如果他在冠脉狭窄30~40%时就选择了手术,那么,他的高质量生活就会缩短许多年,同时也失去了选择其它治疗方法的机会。而且,从临床来看,狭窄的动脉在搭桥后狭窄得更快。比如狭窄度为50%的冠脉,不搭桥,可能7~8年的时间才发展为75%的狭窄,如果搭了桥,很快就会发展成90%,甚至100%的狭窄。

当然究竟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解决冠脉狭窄问题,要依病人的年龄、症状以及冠脉狭窄的部位、程度等综合决定。一般如果主要冠脉狭窄不严重,或只是非主要冠脉狭窄,而且用药能够控制心绞痛的患者,应该首先考虑用药治疗;单支或两支冠脉严重狭窄,或非主要冠脉狭窄者,可考虑选择PTCA、支架等方法;而对于那些不稳定性心绞痛内科治疗无效的,两支以上或左主干冠脉狭窄且远端血管直径大于15毫米、通畅的患者,可做搭桥手术;对于弥漫性的冠状动脉狭窄及远端发育不良的冠脉,或反复搭桥已无可搭的动脉者,方可做激光打孔。

最后要提醒患者的是——

决策之前:最好找个好大夫

按理说,病人是没有能力选择究竟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治疗疾病的,他们往往只能请医生帮助定夺。医生则应该站在病人的角度,为病人制订出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生的这种“秉公办事”的程度已经难免含有水分,比如医生需要手术“练手”等,再加上一些医生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做出的决定未必科学。所以,当患者面临决定是否接受搭桥手术时,张主任的建议是:去专科医院;多去几家医院;既听取心外科医生的意见,也听一下心内科医生的意见,最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4.冠心病搭桥病人健康教育 篇四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42例EF<0.30的重症冠心病患者,全部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42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6例,年龄39~76(63.6±6.5)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在0.18~0.30(0.26±0.0 3)之间。NYHA心功能Ⅱ级12例,Ⅲ级26例,Ⅳ级4例。有心肌梗死史24例,1个月内急性心梗10例,不稳定心绞痛21例,支架植入史8例。冠脉造影提示双支病变2例,多支病变32例,左主干病变8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52~76(61.3±4.2)mm;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反流12例,合并室壁瘤15例,左室血栓3例。合并高血压病25例,糖尿病23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有脑梗死病史5例,合并COPD5例,支气管哮喘2例。有2例在麻醉诱导时心梗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升主动脉严重钙化、粥样斑块形成3例;12例LVDD>65mm且无明显心绞痛,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的患者行正电子断层显像(PET试验)证明心肌缺血部位有存活心肌。

1.2 手术方法

常规静脉加吸入复合麻醉,正中胸骨切口,取左乳内动脉、同时取备大隐静脉或桡动脉,显露心脏,全剂量肝素化3mg/kg,首先应用Genzyme稳定器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的吻合,使用7-0或8-0prolene线进行血管吻合。使用心肌固定装置先固定靶血管周围的心肌,切开冠脉,使用近端阻断带部分阻断前降支血流,必要时放置冠脉内分流栓,可以减少吻合口处出血,同时不影响远端血供;二氧化碳吹雾装置显露吻合部位减少手术野出血,以利吻合。插升主动脉灌注管与右房二级房-腔引流管,体外开始并自然降温至33℃,然后完成大隐静脉和主动脉的近端吻合,在体外循环辅助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对角支、回旋支和右冠系统的血管吻合。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帮助维持灌注压。小的室壁瘤直接折叠缝合,大的室壁瘤或有血栓的切开处理,行左室成型。中和肝素并停机,止血、关胸。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2 结果

42例冠脉搭桥术,均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下顺利完成,平均体外循环辅助时间50min,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为(3.5±1.3)个,其中使用乳内动脉桥35例,桡动脉8例,全动脉化5例,其余均为大隐静脉序贯桥,室壁瘤切除12例。使用IABP泵6例,5例为术中脱机困难时安放,1例在ICU出现低心排综合征时安置。二次开胸止血2例;术后平均监护时间(115.8±48.5)h,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2.1±5.9)h。术中、术后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住院死亡2例,1例死于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1例巨大室壁瘤切除后顽固恶性室颤死亡。术后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3例,经药物治疗好转。术后心律失常20例,其中4例为心室颤动,3例复苏成功,其中包括1例室壁瘤切除术后心室电风暴患者,1例失败。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床旁血虑治疗后恢复;1例脑梗死导致左侧肢体偏瘫。出院病人随访3-36个月,1例术后6个月死于急性左心衰并肺部感染,3例病人反复有心衰表现,需要定期随访,长期强心利尿治疗;其余病人心功能改善较好。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3个月LVEF、LVDD均显著改善(P<0.01),见表1。

注:与术前比较P<0.05

3讨论

有研究显示即使对左心功能极差的患者再血管化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全部再血管化对左心功能障碍的患者尤为重要。严重左心室功能低下(EF<0.30)是冠脉搭桥术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室功能差的患者进行体外循环CABG,其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都较正常左室功能的患者多[1]。但严重的左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脏明显扩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心律失常患者往往无法耐受OPCAB中心脏的搬动而难以完全再血管化。有些患者需临时紧急转为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但是手术死亡率高。重症患者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跳动下可安全的进行冠脉搭桥术。体外循环支持可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跳动的心脏保证了冠状动脉吻合时整体心脏的血供,同时又避免了冷停搏所致的心肌缺血。

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心脏大小、射血分数、心功能状态是主要的参考指标。充分的术前心功能纠正非常重要,通过积极的强心、利尿等治疗,部分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射血分数能有一定的改善;这类患者多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COPD、哮喘等,术前应进行积极的药物控制。正电子断层显像(PET试验)是判断存活心肌的金标准,12例LVDD>65mm无明显心绞痛,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的患者行正电子断层显像(PET试验)证实有存活心肌。如果无存活心肌者应选择行心脏移植。存活心肌的多少、目标血管的数量、血管内径大小是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2~4]。

手术需要术者、麻醉师与体外循环灌注师的密切配合,制定合理的手术、麻醉方案、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可以顺利的进行完全的再血管化,心肌的血流改善较彻底。体外循环前先吻合前降支,可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体外循环灌注流量维持在2.6L/(m22·min),控制动脉平均压在8~9.3kPa(60~70mmHg),左心室明显扩大者,在转机不停跳下左心室半空状态下进行手术,一方面便于术中操作显露,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因搬动心脏造成的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高钾停跳液、无缺血性停跳,冠状动脉可以得到氧合血液的持续灌注;不存在开放升主动脉后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的效果满意。体外循环时间较短,复温较快,且接近正常的心脏搏动,减轻了全身炎症反应、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紊乱,以及对肝肾脑等脏器的损害;对于肺功能减低或COPD患者,可减少肺组织的再灌注损伤。对于不能顺利停机,应用升压药物效果不佳的低心排出血量综合征患者,应考虑尽早使用IABP泵,可显著增加冠脉血供,支持和改善左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术后的处理亦很重要,搭桥手术改善了心肌的供血,尤其同时行室壁瘤切除的心脏消除了无效的左室腔,但是心功能的恢复仍需一段时间,正性肌力药物建议维持3-5d。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早等可予胺碘酮、地尔硫卓、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室颤患者予积极电除颤。合并慢阻肺、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注意血糖、血压的控制,观察肝肾功能、尿量;肺功能减退或COPD、哮喘患者积极予化痰、扩支及呼吸锻炼,使患者能顺利的恢复。

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避免了心肌缺血灌注损伤,保证了尽可能的完全再血管化,能降低手术风险,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合适的病例选择,充分的术前准备,彻底的完全再血管化,重视术后的处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摘要: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治疗重症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42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0.30的重症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其中男性36例,女性6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LVEF在0.18~0.30,平均(0.26±0.03)之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52~76(61.3±4.2)mm。观察手术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早期的心功能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为(3.5±1.3)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6例;住院死亡2例;术后2周、3个月的LVEF、LVDD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 重症冠心病患者(EF<0.30)实施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能避免缺血损害,能完全再血管化,降低手术风险,有良好的近期效果。

关键词: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心脏不停跳,左心功能低下

参考文献

[1]OConnor GT,Pume SK,Olmstead EM,et al.Multiveariate prediction of in hospital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J].Circulation,1992,85:2110-2118.

[2]Kleikamp G,Posival H,Minami K,et al.Ischemic cardiomyopathy-revascularization vs.transplantation[J].Eur J Cardiot horac Surg,1997,11(Suppl):S1-S4.

[3]Sawada S,Bapat A,Vaz D,et al.Incremental value of myocardial viability for prediction of long-term prognosis in surgically revascularized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3,42(12):2099-2105.

5.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篇五

关键词:老年人 冠心病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9-0011-01

冠心病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首要死因,近几年在我国大中型城市有明显增长趋势,而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资料表明,许多老年冠心病病人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对自己健康的无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关注老年冠心病病人的认知教育问题,系统地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3例病人,男25例,女8例,年龄62岁~79 岁,平均65岁,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2 健康教育前评估

病人入院后,护士根据病人病情了解其对疾病知识、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保健知识知道多少,最后根据病人或家属的叙述制订宣教计划。

3 健康教育方式

根据参加人数的不同,我们采用了单人指导和集体教育两种教育方式。因本组均为60岁以上老年病人,部分活动不便,故单人指导方式应用广泛,个别时候二者并用。

3.1 单人指导

病人住院期间由主管床位的护士利用晨间护理、治疗、巡视或其他时间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人手一册,对视力尚好的病人,护士为其讲解后可让其自己阅读,并适当提供一些有关杂志、报纸;对视力不佳、文化程度不高的病人,护士可为其阅读。

3.2 集体教育

科室设置健康教育课堂,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讲课,进行冠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授课期间病人可对不明白的问题当场提问,授课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病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4 健康教育内容

4.1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内容

4.1.1 饮食治疗教育

饮食治疗是老年冠心病的基本治疗手段之一,它对疾病的发展、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向病人介绍饮食治疗的意义和具体措施,使病人在饮食方面能够灵活掌握各膳食和数量,让病人努力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每日4餐或5餐,每餐六七成饱。同时强调饮食的多样化,原则上应选择低盐、低动物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及植物蛋白的食物,保持营养平衡,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饮浓茶、咖啡等饮料以免加快心率。另外要忌酒。对于体态肥胖的老年人,饮食控制也是饮食治疗中必不可少的。

4.1.2 戒烟教育

讲解戒烟的重要性。吸烟是引起心肌梗死病人猝死的最大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儿茶酚胺,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梗死复发或扩大梗死范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引起猝死。吸烟的心肌梗死病人发生猝死或心肌梗死再发的危险率是非吸烟病人的2倍~4倍。戒烟要有毅力,要循序渐进。

4.1.3 心理教育

病人的情绪波动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又一个危险因素,且病人的焦虑是影响正常诊疗和护理工作的重要障碍,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功能及伴发的心理障碍,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①减轻心理压力与反应:对于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的老年病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与对待自己的疾病,向他们讲解不良情绪对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影响。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树立控制疾病发展的信心。②增加信任度:对于易猜疑的老年病人,要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使其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态来接受和配合治疗护理,从而取得最佳疗效,早日康复出院。

4.1.4 运动疗法教育

运动适量,循序渐进,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心肌对活动的适应性,使冠状动脉扩张,有助于降低血压,增加心肌营养和氧的供应,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

4.1.5 药物治疗教育

药物治疗是促使本病康复的重要手段,应用何种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指导病人或家属知道所患疾病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不良反应以及剂量不足或超量应用的危害,输液过程严格控制滴速。

4.2 出院时健康教育内容

4.2.1 对出院病人进行生活起居教育

①家庭环境设置:病人出院后应保持居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充足、清洁整齐,并告知环境对疾病复发的影响。②睡觉指导:指导病人睡前可用温水洗脚以消除疲劳,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养成规律的睡眠。③预防便秘:告知病人便秘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引起病人重视,从改变饮食习惯着手,必要时备缓泻药。④洗澡:洗澡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老年人应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洗澡,并要掌握和控制安全洗澡的时间,告知缺氧的早期症状及洗澡过程中的反应,最好由家人陪伴。

4.2.2 对家属及健康照顾者的教育

本组均为老年人,在对病人进行知识宣教的同时可邀请家属参与,共同学习,教会其怎样配合医院为病人治疗,学会测量脉搏的方法,了解运动、饮食、药物治疗的有关知识,学会怎样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护理环境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呼救方法等。

5 体会

5.1 尊重病人

护士要用亲切的称呼,拉近与病人的距离,表现出对病人的尊重,把病人当做自己的长辈、亲人,而且在护理技术操作上要熟练,以获得病人的信任,让病人感到亲切和信任后才能接受所讲的知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5.2 态度

由于病人年龄较高,各种生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反应迟钝、动作缓慢,尤其是听力下降,视力模糊,在进行教育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宣教,对听力下降的病人,要有耐心,讲解时声音略大一点,速度放慢一点,病人有时似懂非懂,要让病人简单地复述一遍,直到满意为止。

5.3 文化层次

由于病人文化知识层次高低不一,对所讲的知识理解能力接受不同,对文化层次高的病人,尽量使用专业性语言,护理人员自己首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回答病人的一些疑难问题;对文化层次低的病人,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专业性语言要重点讲解。

5.4 教育效果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老年冠心病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心理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膳食,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改变了护士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模式,增强了护患间的相互信任感,提高了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调动了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对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花棉,宋书香.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诊断与护理杂志.2003年第l7卷第4期337

[2]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1981,20(3):254255.

[3] 张桂香,谢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后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6):41.

【冠心病搭桥病人健康教育】推荐阅读:

冠心病的日常管理11-02

心病科护理总结11-02

上一篇:宗亲联谊会贺信下一篇:高中数学高考题目分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