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观后感(精选7篇)
1.《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一
《心灵捕手》观后感
说实话,刚刚看完这部影片时,我只是肤浅的知道了故事的梗概:一位名叫威尔的天才却自甘堕落,刚开始拒绝蓝勃教授为他准备的各种心理辅导,后来在一位名叫尚恩教授的深入交流后,慢慢敞开自己的心扉,最终终于走出心理的阴影,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未来。故事并不复杂,但所要表达的主旨却让我思索了好久。总结起来,我认为影片所要表达的就是要勇敢的去正视自己的心灵,走出自己心灵中的阴影,去做自己心灵的主人,追求应该属于自己的未来,而不是被他所羁绊。
影片的主人公威尔是一位非常有特点的人物:他叛逆,他放荡,然而他又是一个天才,一个超越哈佛骄子的天才,一个拖地的天才。于是,矛盾出来了。他想要逃避,但他又渴望有生命中的救星出现。他可以用一块五毛钱的阅览费抵过好几万的教育费,他可以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并胜出,他可以用几个小时的时间解出世界上只有两人会的方程,他可以引经据典说的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无言,可是他却不能拥有一个真正的自我。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那悲惨的童年,那黑色的童年,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与自卑,留下了他始终不敢去正视,去走出的一片阴影。甚至,他还为自己的心灵安装了一个厚厚的囚笼,试图永远的禁闭起来,不让任何人窥视,对他人的帮助充满了深深的抵触。对所有人都不信任,甚至于他对爱情充满了怀疑而不敢去爱。
不能不说影片中的西恩教授是一位伟大的心理教授,是他拯救了让绝大多人看起来已经无药可救的威尔。西恩耐心的等待着威尔的转变,真诚的用自己的经历来和他交谈,慢慢的建立起威尔对他的信任。当他慢慢走进威尔的内心世界最终认识的威尔心中的阴影所在时,他鼓励威尔去勇敢正视,一遍又一遍的告诉威尔“那不是你的错”,直到威尔抱住西恩失声痛哭时,西恩明白威尔已经走出来了,影片结尾威尔驾驶者朋友送给他的汽车去加州寻找他的女友,威尔去的不仅是加州,更是走向了应该属于他自己的未来。
威尔历经艰难终于勇敢的面对自己,获得了自己的新生。对比于我们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并没有做好自己正确的选择,盲目的作出决定,把自己的遭遇看成是上天已经注定的,并没有从实际情况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从而颓废下去,这样的人生该又是多么的可悲啊!
2.《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二
一、《心灵捕手》影片的内涵
美国影片《心灵捕手》中的主人公威尔具有较高的学习天赋, 除了在数学的学习方面外, 在历史、法律以及化学方面也具有很高的造诣。并且威尔的生活背景是处于一个时刻受到别人攻击的孤儿。种种因素导致了威尔的内心中充满了对世界的恐惧, 他不愿接受残酷的事实。并且威尔不再相信世间还有真爱。特别是在威尔在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孩面前, 没有勇气去拿出真心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因为他认为女朋友会在短时间内对自己失去兴趣进而抛弃她。因此经过长时间的影响后使得威尔形成了一种在别人遗弃他之前先拒绝别人的习惯。
通过《心灵捕手》中的内容可以清楚的分析到威尔无论作为不良少年还是学习的天才, 都认为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对此意义治疗大师弗莱克表示, 现阶段努力探索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是我们人类最大的特点。同时, 健康的人总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追寻和发现新的问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现阶段所面对的挫折都是由于觉得没有意义或者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 这也是和主人公一样看不到生命意义的原因所在。总之, 《心灵捕手》中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其经历的情况对于当前青少年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自主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心灵捕手》中主人公威尔的内心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主要存在着叛逆与放荡, 这样背景下就会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威尔出生时期是在一个平民区, 并且其街区处于长期的混乱与肮脏的状态下, 那么威尔在幼儿阶段就目睹了成人阶段穷困潦倒的日子, 特别是在不安与混乱的环境中度过了威尔的同年使得他对于未来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在《心灵捕手》的最后的场景是肖恩与威尔进行最后的交谈中, 威尔对自己的童年进行了回忆, 他叙述在自己童年阶段继父经常喝酒并在酒后经常殴打自己。由于继父的长期殴打导致威尔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独自离开家里流浪在外, 在外生活没有了继父的虐待, 同时威尔所拥有的是一群虽然穷但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他们在一起抽烟喝酒。但是当威尔在无聊的时候总是在艰苦的环境下通过学习的方式来消磨时间, 这样不但增强了威尔的自主学习能力, 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思维的扩散。
到这里, 威尔的自身遭遇以及后期自主学习的现象可以对现阶段的青少年起到一定的正面影响作用, 充分让青少年认识到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多么优越, 并且艰苦的学习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内心也有一定的冲击。在肖恩看来, 威尔只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 因此在威尔成长的过程中对他各方面进行引导, 最终使得威尔脱离了童年的阴影。
三、人格行为的影响
可以说一个人在社会中如何成长其个性处于重要的位置, 而《心灵捕手》就向我们展现除了个性是如何形成的。从理论上来分析, 所谓的个性的形成是在外界环境以及内部遗传两方面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其中在外界环境中, 其夫妻的关系会给孩子的个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其教养的方式也是可以改变的, 而内部遗传的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本文的主人公威尔之所以会形成如此的人格行为, 主要是在童年阶段受到继父以及周边环境所影响的。也就是说这一切对于威尔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但是后期威尔受到了肖恩的开导后逐渐走向了正轨。这种情形对于青少年来说, 可以认为给予他们内心很大的鼓舞, 促进了青少年在青春期具有发奋图强、完善自我的目标, 进而对自己的一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爱情观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 特别是对于爱情的理解都是肤浅的。《心灵捕手》中威尔和史凯兰是在哈佛大学附近的酒吧认识的, 电影中的情境表示威尔当时和三个死党去酒吧, 当时他们去酒吧的目的是玩威尔最擅长的游戏, 于此同时还可以借机泡妞。然后这两个计划威尔都达到了目标。同时威尔的死党查克冒充自己是历史系的一名学生和美女史凯兰搭讪后被识破, 然后在死党受到侮辱的情况下威尔反过来给对方羞辱了, 威尔在此时间不但羞辱了哈佛学校的大学生, 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与机智的反映速度赢得了史凯兰的好感。
紧接着, 威尔开始并不敢面对史凯兰, 但是经过了肖恩的一系列开导后终于鼓起勇气去见史凯兰, 并且从此威尔与史凯兰的关系一直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在爱情的过程中其存在着感情危机。在《心灵捕手》中的爱情达到最后的高潮阶段仅仅维持了一段时间后就迅速达到了低潮。具体情况是史凯兰从哈佛大学毕业之后需要进入斯坦福大学进行继续培训, 所以希望威尔跟随她一起到加利福尼亚州生活。但是威尔果断的拒绝了史凯兰的想法, 他认为史凯兰在发现其缺点后就会离开她。青少年在对《心灵捕手》中威尔与史凯兰的爱情进行分析后, 可以认为威尔是一个反面教材, 由于威尔的不自信导致错过了爱情, 进而该电影给予青少年对于爱情观更好的理解。
五、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心灵捕手》的最后是阐述了威尔的健康心理状态, 并且对主人公的健康心态进行了主要的烘托, 特别是在威尔处于病态心理的时候对于社会的思想只有嘲笑和讽刺, 并且威尔仅限于对当前生活的享受而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过多的思考。久而久之这种生活保守、个性自卑的特点导致了威尔基本葬送了他的美好人生。但是到电影的后期, 在心理专家尚恩的开导威尔从原先的心理疾病中逐渐好转, 并且他的未来是具有激情、动力与希望的。从心理疾病中逃脱出来的威尔对于社会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 他的心中对于生活的渴望一定比其他人们还要剧烈, 同时他对自己所能够拥有的一切感到震惊。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 在人生的成长阶段每个人都是从肤浅走向深刻, 毕竟人生的路有很长, 有很多机会去对生活的含义进行理解。通过对影片的分析可以感受到影片以精到的描写手法, 给观众最大的触动就是:“跟随你心的方向”、“人要为自己活着, 跟着自己想要的东西走, 听从心灵的安排”以及“捕捉你心灵最真实的声音, 告诉你自己, 你是主宰你自己的神灵”等几个方面, 可以说这几个思想会影响着青少年对于生活与未来的认识, 给他们在未来拼搏中增加了一些动力, 有利于青少年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六、结束语
总之, 《心灵捕手》这部电影无疑是对于青少年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通过主人公威尔的一生经历, 从童年、成年到老年对于社会、爱情的理解, 对于青少年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爱红, 杨振伟, 张耀, 董湘玉.浅谈移情在心理分析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从电影《心灵捕手》的心灵治疗谈起[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7 (01) .
[2]张昕.释放心灵之旅——解读电影《心灵捕手》中的心理咨询技巧[J].电影评介, 2010 (12) .
[3]李慧卿, 张良.心理咨询技巧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24) .
3.做一个心灵的捕手 篇三
我觉得人心中有太多疑惑,活在不确定里,但却依然期盼解决这些尚存已久的问题,渴望获得认同与了解。这应该是我选择应用心理学并逐步爱上它的原因。我是极其注重自我内心的人,喜欢的小说也是那些探索型的,审视剖析,直通灵魂。因此算是喜欢思索“心理”的人,这更促发了我对“心理学”的兴趣。
以前觉得学了心理学就能洞悉一切,看穿别人的心思。认为这个专业研究的是主观的内心世界。应用心理学虽然招生时文理兼收,却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理科类专业!刚进学院时我们就被告知必须树立一种观念,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这个不可动摇!是用客观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不是靠自己的经验。这对于我却是始料不及,这是我面对的第一个转变。从心理上颠覆以往的潜在理解,这本身就充满艰难与挑战。待到双手接过《心理学导论》时,我的心理之旅也将从这里开始。第一堂课竟是由黄希庭教授所授,这是何等的惊喜?已是七十高龄的学术泰斗。两鬓斑白却依然神采奕奕,我们的心理学大门由他而开。我们就像一群充满了好奇与活力的无知小孩,跌跌撞撞,被老人温暖沧桑的大手牵着,去到另一片新天地。
我不得不承认,我有了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不仅仅是发生在极富涵义的第一堂课。以后的每一次讲座,每一节课,都更印证了“现实与想象不同”。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的确与我想的有太多不同。它所覆盖的学科面,包含的方法,研究的内容及其本身的涵义都是我所不曾想到的。于是。在接下来近三周的学习中,我尝试去理解这句话的深意,也试着去找例子来获得印证,比如现在所有的测谎仪、兴起的脑科学、基因科学……我逐步推翻那些陈旧错误的观念,建立新的概念与模式,接受认知心理学实验等研究方法,开始对主观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地量化。
再加上有老师风趣智慧地引导。也开始慢慢正视心理咨询混乱的现状及我国心理学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但因为兴趣,任何事物都变得可爱起来。海子说。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何况“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难道这还不够令人兴奋愉悦吗!
强调“应用”
也许大家和我高中时一样,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搞不清楚“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这两个专业的区别,以为学应用心理学就是要做心理咨询。其实咨询只是其中的一个领域。来到大学后,才了解到这两个学科的交叉是很多的,心理学专业在研究理论的同时也向应用领域渗透,应用心理学专业也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而且,应用和理论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不过。心理学专业的培养方向更为倾向于心理学理论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而我们应用心理学专业相比之下,还是更强调将理论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置和培养上也更偏重于在市场经济中运用心理学的能力。更重视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变态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公关心理学等应用型的课程。
学院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应用心理学是一门专业。而不是职业。应用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工程、组织管理、市场消费等等,可以说适合于任何职业。比如教育学、临床医学、人力资源管理等都是和我们相近的专业。师兄师姐们有的在做研究,有的进了银行,也有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真的是任何职业都可以的。
在实践中体会
刚进大学,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都希望快点开些专业课,但大一上期的专业课只开了《普通心理学》。学了一学期的理论。我很想到实践中去试试身手。
寒假回家,我找到高中时代的心理老师,她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负责学校的心理辅导课及心理咨询工作。当时,正好有两个高三班主任要找她办小讲座,她让我去试试。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很快将学生的心理问题收集上来。好多啊,我作了认真归纳,发现学生在临近高考还有两百多天的时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紧张、担心失败、复习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天!我们学的“感觉、知觉、记忆”等理论知识与这些可没有多大联系,怎么办呢?老师说她刚工作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学的理论与实践有差距,但慢慢发现理论的东西虽然看起来暂时作用不大,对人的影响却是润物细无声的,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都会受到理论的影响。原来如此。幸好我认真地学了理论。接着,我针对学生的提问,结合自己高中时代的经历,做了认真的准备,写了讲稿,大致从“考试前的准备(平时的积累、养成良好的习惯、失误才是最大的毛病、压力是把双刃剑)、怎样解决考场当中的紧张、不怕失眠、假期冲刺”等方面讲解。
预约的时间到了,我在老师的陪同下走进高三(7)班教室,看到一张张友善的笑脸。听到热烈鼓掌的声音,顿觉感动,心情一下子就平和了。整个过程都很顺利,同学们非常配合,讲座结束后也有同学来询问。老师说,学生听得很认真,讲座对急需指导的他们很有帮助。那个下午,我想不仅是对于他们,更多的是对我自己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
现在想来,这整个过程仿佛就是一场华丽的冒险,有着意料之中的未知与意料之外的欣喜。只是我是如此期待那完美的结局。
4.《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四
——《心灵捕手》观后感 美国影片《心灵捕手》,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互动与救赎的故事。在MIT作清洁工的男主角威尔是个数学天才,贫寒的出身以及幼年遭遇形成他自我封闭的性情,并以叛逆不羁的行为来掩饰自卑、宣泄苦闷。兰博教授无意中发现了威尔的天赋,期望威尔重视并发挥自己的天才以实现常人无法企及的人生价值。但兰博教授的用心良苦却丝毫没有触动威尔,无奈中他求助于其大学好友尚恩,请他开导并救助威尔,尚恩以其独特的方式与威尔经历了一番“心灵的碰撞与互动”,最终开启了这个天才青年封闭又脆弱的心灵......这部电影的特殊性在于,它体现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内容。
威尔是个可怜的孤儿,曾住在几个寄养家庭,更不幸的是他连续遭到养父的虐待,不得不从其中三个家庭里搬出。威尔的童年着实为一场噩梦,那时肉体与心灵上遭受的折磨,使长大后的他处处表现的桀骜不驯,实际上他是在幻想用自己的桀骜不驯来保护自己,来掩饰童年时的恐惧对心灵的笼罩。他爱上了哈佛女孩史凯兰,但由于内心的恐惧与自卑而不敢接受史凯兰的爱:他在雨夜打通了史凯兰的电话却不敢说话,他跟史凯兰撒谎说自己有十二个哥哥,最终他在自以为的史凯兰要抛弃他之前抛弃了史凯兰„„我们看到的是威尔在聪明叛逆之下的脆弱与敏感。弗洛伊德认为人在幼年时期都会有些基本点心理欲望需要得到满足,但如果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些欲望没有得到适时满足的话,那么在成长过程中人依然会对此耿耿于怀,从而形成终生的心理缺憾。由于心理防卫机制的作用,这种心理缺憾会被压抑在无意识之中,所以人并不能意识到这些心理缺憾的存在。但是,作为心理障碍的内在动因,这些心理缺憾会以不可抗拒的力量驱使着人的心理行为,形成心理障碍。威尔身上的这种矛盾必然是由于童年时期的某种心理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由此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缺憾。
精神分析理论中有关人格结构的部分也可作为对威尔的解释,在威尔身上更多体现为对自我的保护和对外在世界的排斥。本我层面的威尔追求简单的快乐,袭警、泡吧,甚至一语不合或是偶遇童年“仇敌”即挥拳相向。看似快意恩仇,实则是在为童年不堪的经历寻求一个发泄的出口,他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狂妄,内心实则仍被恐惧、自卑包裹。这就是我接下来重点要说的,关于自我的问题。
在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整个性格都是浑然天成的,并没有任何“好”和“坏”之分。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无可避免的会碰到很多壁,同时也会得到很多的夸奖。而随着碰壁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们的大脑就会开始创建并发展出一套防御机制,以防止我们继续因为同样的事情而受到同样的伤害。这时候大脑所作的分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不但会提醒我们远离一些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实物,还会分析并总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我们大部分时候是在采取怎样的行动。大脑通过在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中区分出哪些是“好我”,哪些是“坏我”,而最终“好我”就会形成了我们目前的性格,而“坏我”则被我们排斥、抗拒并压抑着。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固定的逻辑,我们认为,自己的某些特质是“好我”,这些特质可以让自己维持并促进关系的发展,而自己某些特质的是“坏我”,这些特质会导致一个关系的疏远甚至结束。因此,当我们想与一个人亲近时,就会表现出“好我”,并刻意压制“坏我”,而当我们想与一个人疏远时,就会表现出“坏我”,而不再表现“好我”。如果那个人在我们表现“好我”时而与我们亲近,并在我们表现出“坏我”
时结束了与我们的关系,那就意味着,我们的逻辑再一次得到了强化。这是导致我们心理问题的根本所在。如依赖者总会发现,别人之所以不接纳他,好像总是因为他还不够依赖,支配者则会发现,别人之所以不接纳他,好像总是因为他还不够有力量。所以,每当遇到一个危机事件,我们都会进一步强化自己的逻辑,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僵化。
身为清洁工的威尔会为高等学府里的数理难题废寝忘食;面对国家安全局的邀约,他也能随性地安排朋友前往,可见其自我中有非常明确的意识。或者如弗洛伊德所言:“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 威尔的理性选择其实也无法摆脱其感性与冲动影子。在种种清晰的自我认识之中其实仍包含着无意识,使之开始逃避,既将自己隔离于世界之外,又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
假若说治疗能发挥作用的话,关键点就在于,心理医生帮助来访者明白,他可以不必对那个逻辑那么执着,也就是说,他的“好我”并不一定会促进关系,而他的“坏我”也并不一定会疏远关系。威尔的逻辑,其实就是,“天才”是坏我,“平庸”是好我。他其实认为,天才并不能换来关系中的亲密,而平庸倒可以做到这一点。每当他展现天才时,其实多数时候都是在疏远乃至结束一个关系。所以,我们看到,他的聪明都用到了刺激心理医生、“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等事情上。也可以说,他其实讨厌他的天才,他不愿意别人因为他是天才而接纳他,他更愿意别人仅仅因为他这个人而接纳他。
有趣的是,尽管我们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坏我”,但我们却很乐于和那些拥有我们“坏我”特质的人,又或者,和与自己拥有相同“好我”但压抑“坏我”的程度比自己更加严重的人去交往。在后面的一种关系中,我们很容易在这种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坏我”的一面。而前面的那种关系则是我们找到了另一个帮我们释放自己的“坏我”的通道。可见,虽然我们一直努力压抑着我们个性中的某一部分,但其实我们内心还是渴望能够得到释放的机会的。
最终使威尔摆脱心理障碍的是尚恩。他并不是一位心理医生,只是位教心理学的教授。他对威尔的帮助不是对病人所履行的责任,而是通过自己的真诚与信任,逐渐使威尔卸下防御和抵抗。他与威尔建立了一种平等、尊重的朋友关系,直接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染威尔受伤的心灵。威尔用坏的方式表达他的天才时尚恩选择了真诚袒露自己的心声。威尔的世界已经是在被颠覆了。威尔第一次发现,原来真诚地表达愤怒,并不意味着关系的结束。当威尔最终抱着尚恩痛哭流涕时,他的心理障碍也就完全解除了,他将彻底告别以往那种依靠伪装去掩饰恐惧的生活,真正懂得了怎样去感恩,怎样去爱。威尔最终走出了童年饱受虐待的阴影,厘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踏上了寻找灵魂伴侣的征途。威尔的选择不仅刻着心理学的影子,更诠释着一则至理:对自我的追寻多彻底,世界就延展地多深刻。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心理导师的尚恩只是帮助威尔做了一个工作,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有多清晰,对世界的认识就多深刻。这个由尚恩揭示的良箴,适用于每一个年轻的生命。
5.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五
——《心灵捕手》观后感
不管多么强大和乐观的人,面对着吃喝拉撒、爱与信任、理想与现实、坚持与放弃这些问题时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困惑,心灵的城池上飘着阴影。有些人走过这段旅程,清风淡月,一步步走进了人生的佳境,有些人没能
趟过这条河流,搁浅在了青春的中途。
——题记
20岁的威尔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普通清洁工,每天的任务是在与
他同龄的大学生们放学,潮水一般离开后,打扫教室、楼道、卫生间。他
出生在贫民区,在污水横流,治安混乱,肮脏杂乱的街区成长,过早目睹
了穷人生活的拮据,人生的冷暖无常,出人头地的遥遥无期,不安的环境
里度过了不安的童年,幸好有一帮穷哥们和他在一起,彼此信任,抽烟,喝酒,行乐。每当独自一人,寂寞无聊,他就以阅读来消磨时光,培养了
很强的自学领悟能力,特别是数学方面有超人的天分。一个人打扫完狭长的走廊,站在空荡荡的校园里,他会对着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发呆。日
子一天天重复,要是一直这么过下去的话,威尔的生命也就不会出现转机
了。
有一天,学院的数学教授在黑板栏上写下一道自认为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那些杰出的学生能给出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他失望地把题目重新
誊写在了走廊的黑板上,悬赏同学们来作。威尔打扫卫生时,发现了这道
数学题并轻易地解开了,教授发现了这个天才,欣喜万分,希望把他培养
成自己心目中的人才。然而他的心扉似乎是上锁的,教授无法走进他的世
界。出身贫寒,身份低微,威尔心底潜伏着强烈的自卑和被人关心爱护的渴望,性情暴烈得象一匹奔腾野马,只要外面世界企图侵犯他的世界,每当他意识的伤害降临前,他会缩回自己信任的触角,干脆不惜以拳头全力
拼争。在教授面前,把他十几年都无法解答的数学难题,在三分钟内轻松
圆满的破解,然后在他瞠目结舌和扼腕叹息中把答卷点燃焚毁,打击他的自信,是威尔树立自信的一种方式。在一次酒吧滋事斗殴之后,威尔被法
庭宣判送进青少年看护所,教授把他保释了出来,并答应法庭把他教化为
一名健康合格的有为青年,重新找回人生目标。
教授用了很多方法希望他能打开心结,走进他的心,但是许多被教授
请来为威尔做心理咨询的心理学家,却都被这个有着惊人的高智商的小子
洞悉心理而反遭羞辱,纷纷宣告威尔已“无药可救”。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学同学及好友西恩·麦克奎尔,希望他来开导这
个异常聪明而又固执倔强的年轻人。西恩·麦克奎尔同样是为“性情古
怪”深居简出的教授,和威尔一样饱受心底深处黑色阴影的困扰,在一番
斗志斗勇之后,两人终于惺惺相惜,慢慢融化了冰封的心,成了忘年之交。
威尔的20岁,当他紧闭自己的世界时,什么都进不来却什么都容纳不了,当他敞开自己心扉正视自己的过往时,阳光便进来了,所以想要表达就有很多观众,想要倾诉就有知己倾听,想得到爱就有女孩倾心。每一位帮助威尔的人都是心灵的捕手。可是,当他第一次独自上路时,才深刻体会到一种作为男人的沉稳果断。
心里的锁终究还是要自己来开,如果你自己不打开心门,是没有人能够走进你的内心的,即使是再好的心理医生也不行。我很钟情于他在湖畔跟马特的那一段谈话。年少的轻狂终于在知识与经历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正如你在小的时候被告知火是烫的,这是知识;而如果你去摸火,知道了烫的感觉与痛楚,这就是经历。成长历程的个体差异,使感同身受的理解与共鸣变的艰难。如何取得信任,便成了心理医生的首要问题,而他终于做到了。。
什么是你想要的生活呢?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吧?只是,我们是否像男主角一样已经懂得“在自己的生活中,遵循自己的内心呢?”
6.《心灵捕手》观后感 篇六
从电影的名字我就感觉到这部电影与心理有关,待到剧情慢慢展开的时候,我不禁为之叹息,从威尔轻松解开麻省理工数学教授留在黑板上的难题来看,他无疑是个天才,可上帝总是会对这些人群残忍下手,剥夺他们的一些东西,让他们不那么完美,威尔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不羁,叛逆,打架,不敢与外界过多接触,甚至不敢像他心爱的姑娘表白。教授看中了他的才能,为威尔做担保,在威尔解题的同时,为他进行心理治疗,这对于一个心理患者来说很是抗拒,无奈之下,数学教授找到了他的朋友桑恩,一位事业不太成功的心理辅导专家来帮忙。他一眼就看出了少年的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法,他知道这个叛逆的孩子需要的是别人的倾听与理解,于是他耐心倾听威尔的故事,看着少年慢慢宣泄自己的情绪,鼓励少年像自己喜欢的女孩表白。后面发生了一些小争执,威尔发现桑恩也有心理问题,也许是少年生命力的强盛,桑恩被打动了,他渐渐打开因丧妻而关闭的心房。心理患者的敏感会让他们更能察觉到身边人的问题,威尔与桑恩就是很好的证明。
有时我们并不明白一个人的脆弱,那就不必急着明白,主动去保护他们,听听他们的故事,帮他们疏导感情,宣泄情绪,与他们感同身受,打成一片,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不让他们受到伤害,那他们对你,会更好。有时心理患者就是这么简单,他们有时候很容易被摧毁,有时候很容易被温暖,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对待与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像桑恩对威尔那样。
7.塔罗咨询师:神秘的“心灵捕手” 篇七
一套塔罗牌由78张牌组成,其中大阿尔克纳牌22张,小阿尔克纳牌56张,可分别使用大牌或小牌进行占卜,也可将全部78张牌混合共同使用进行占卜。塔罗牌可以针对爱情、人际关系、工作、学业等,帮助不同需求的问卜者进行分析、预测,并提供建议。当人们不知应采取何种行动面对自己的处境时,它是一种非常好的提示路标,具有一定的心理暗示功能,因此,有学者将塔罗牌占卜用作心理咨询中。
进行一次塔罗牌占卜,需要通过洗牌、切牌、选牌、牌阵、开牌、解读这一系列步骤来完成。不管是为自己或他人推测,占卜者在解读牌意之前,得先感受一下牌型带给人的整体感觉、代表什么样的意义,然后再从每张牌的解释和整个牌型的前后关系做全盘的分析。
然而,抽张塔罗牌,真能让你“预见”未来吗?
占卜未来的自我安慰
让我们见证一位塔罗咨询师,如何借助一副塔罗牌,为来访者解答人生难题。
名为艾丽的塔罗咨询师坐在她的办公室里,她拥有一颗直径约4厘米的水晶球,水晶球能够让她从中获得内心的力量。办公室中,砖红、深灰、米白三色相间的条纹窗帘将阳光挡在了外面,仅有的光亮来自于头顶一盏银色铝丝编织而成的月亮吊灯,而桌布的颜色,则是深蓝色的。
“深色能够让人平静,只有平静,才能接近人心最深处的潜意识部分。”艾丽解释道。同样令人平静的,还有屋子里的香薰和音乐。当柠檬香气从香薰加湿器里飘散开来时,坐在艾丽对面前来咨询的女孩终于开口了:“我很纠结,要不要考研?”
艾丽并没有过多询问对方的个人信息,而是先设定好牌阵,拿起了塔罗牌,并且询问对方是否需要设定一个期限。她通常建议将占卜期限设为3个月至半年,因为若设定时间过长,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占卜结果。前来咨询的女孩将需要占卜的时间设定为未来半年,于是艾丽开始洗牌,直到女孩喊“停”,她才将所有牌的牌面朝上一字排开,然后从中抽出一张,并让女孩把左手放到这张牌上,同时想三遍她要提的问题。
半分钟后,艾丽提示女孩使用左手从洗好的牌里随机抽出5张牌。
待抽出的牌翻开,并且形成一个“V”字形牌阵时,艾丽的表情发生了变化。她问女孩道:“如果你考研的话,需要去外地上学吗?”
“是的。”得到肯定的回复后,艾丽开始解释塔罗牌的含义,“对于这件事,你现在比较关注它的冒险性和困难度。你很想去尝试、去冒险,但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能阻碍你的这个冒险行为。”
女孩连连点头,艾丽继续发问:“你怎么看待行动?”
“如果要做一件事,我可能会为此做很多准备。”女孩回答。
“你对自己要做的事热情度很高,且一旦作了决定,你就会付之于行动,是这样吗?”
女孩再次对艾丽的判断表示肯定,同时她说:“我做事不会半途而废,但有时候会调整方向。”
根据对方出生的年月日信息,艾丽判断,这位前来咨询的女孩是一个向往自由、不希望被束缚的人,所以她的自我约束能力也相对比较弱。
艾丽对女孩说:“关于考研这个问题,你考虑的是物质和现实层面的部分。因为与经济层面相关,导致你内心存在思想斗争。”艾丽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位女孩纠结的原因:她已经工作了三年,假如考研的话,这三年她就白干了。
艾丽继续发问:“可如果你现在不考研,在物质和自我平衡层面上,你也并不满足,难道你有其他方式解决?”听到这句话,女孩算是明白了,原来她想得到的是一种心理平衡。
最后,艾丽告诉女孩,如果她认真准备考试,严格要求自己,是有希望成功的。因为在刚才女孩随机抽出的那5张牌里,其中一张有山出现,这意味着她面临障碍,但可以突破。“不考研也没关系,但你会继续进行着内心的斗争。”艾丽告诉她。
这位前来问卜的女孩对艾丽的占卜结果欣喜若狂:“太准了!”她原本想请艾丽给她一个答案,却意外收获了这一场颇具哲学意味的交谈,她表示自己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慰,心结已被解开,并针对“是否考研”这件事,很快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捕捉你内心最想要的答案
类似以上案例的现象,发生在所有问卜者的身上。问卜者们带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来到艾丽的办公室,想要“预知”一切。他们通常是以“你告诉我,这事情该怎么办”这样的句式作为开场白,引出困扰他们的烦恼,诸如要不要辞职、要不要创业、要不要投资、要不要留学、恋情如何发展等等。
对此,艾丽表示:“其实大多数人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他们只是需要有人帮助确定内心的想法。”艾丽认为,由于对事情的了解不全面,人们面对一件事时,并不清楚当下自己的决定是不是对的。塔罗牌作为预测工具,只是力求更客观地为问卜者呈现其所咨询的事情的各个侧面,而不是代替他们作决定。
尽管如此,塔罗咨询师在人们眼中,依旧神秘。艾丽神奇的能力在于,仅仅根据顾客的出生日期,她就能够准确地指出其性格中的特质,而此前顾客却从未从任何星座分析里,发现自己这一特质。这种方式被艾丽用来为他人做职业规划。然而在她看来,塔罗牌占卜期限,最长不可超过半年,并不适合做职业规划。只有在客户有需求的情况下,她才会通过对方出生日期所在的星盘宫位,判断其性格中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分析出适合该客户的职业。
或许,塔罗咨询师更像是一名观人入微的心灵捕手,以塔罗牌作为预测工具,捕捉你内心最想要得到的答案。受困的人,最终还是需要自己找到出口。
无法占卜的心理问题
领略了塔罗咨询者的大师风范,相信不少存在心理困惑甚至精神问题的人们,也希望得到塔罗师们的指引。然而,相比星象与占卜,其实职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更擅长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
人生总会面临层出不穷的困局,它们并非通过星象与占卜就能得到解决。比如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是塔罗咨询师无法接触到或无法疗愈的。
【《心灵捕手》观后感】推荐阅读:
心灵捕手电影观后感11-02
心灵捕手观后感_yan08-20
观心灵捕手有感07-20
《心灵捕手》观影体会11-01
心灵捕手之心理治疗法08-10
环球捕手奖金制度01-02
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10-05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09-20
美丽心灵观后感大四作文09-04
《心灵密码》读后感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