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2024-07-20

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反思(共14篇)

1.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篇一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数学组陈晓英

本人长期在初中数学教学第一线工作,经历了“课改”前后的变化,对“课改”的感触更多一些,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在教学之初也曾盲目参考教案,备课时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在制定教学难点时,仅仅是一味地照抄教参,根本不考虑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际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落实难点,最后导致学生在云里来雾里去中被迫接受“就是这样”。后来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意识到“备学生”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心理特征等。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力争既做学生的良师又当学生的益友,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果然,上课就游刃有余多了,师生之间的默契增加了,教学成绩也上去了。我认为,认识到应该备学生就是通过教学反思得到的,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阻止了良性的教学活动,我按照“发现问题——反思教法——变换策略”的模式,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求不断进步,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注意处理好激发兴趣与提高效率的矛盾

新课程理念给了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强调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课堂上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七年级下册概率一章中有一节课是“生日相同的概率”,主要是借助于“50个人中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有多大”这一生活实际背景,告诉学生区别“简单事件”和“复杂事件”.首先,教材在这一课中的设计是相当巧妙的,因为按照生活常理,“50个人中2个人生日相同”好像并不是复杂事件,概率也应该是非常小的,其实不然.这也正是这节课吸引人之处。我听过这样一节校内公开课,上课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设计了学生的参与活动。因为每名学生的生日都是固定的,于是教师请每一名学生拿出一张纸片,在1到365之间

1任意写出你喜欢的数字用以代替生日,统计观察班里是否会出现重复数字。这样“生日”就有了更大的随机性,而且可以重复操作.。为了调动情绪,这位教师还自己买了许多糖果,数字重复的同学就给予奖励。结果学生果然积极参与。在热烈的氛围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下课后学生依然兴奋不已。此时我叫住两名学生,问他们:“你们认为50个人中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大还是小呢?”他们起先一愣,然后互相看看,说:“可能很小吧。”我又问:“那你们觉得这件事是简单事件还是复杂事件呢?”两名学生都不知所云„„我想,学生们一定是把这节课当成游戏课了。学生情绪和课堂气氛活跃固然很重要,但是教师如果不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不对学生“建章立制”,那么“活跃”的课堂气氛也就成为了降低教学效果的原因。我们面对的是在各个方面都未成熟且自制力有限的孩子,在教学之初,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格式作出明确严格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化解激发兴趣与提高教学效率之间的矛盾,才能使活跃的课堂气氛真正起到作用。

三、教学的一个细节 ———重视“定义”的教学

“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在数学中,它是推理、论证的依据之一。本人认为,要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犯糊涂,首要是了解相关的定义,知道它是什么,有什么性质,才能更好地去应用。推行新课改以来,对于很多概念性问题逐渐淡化,概念本身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必要手段。通过教学,要帮助学生认识的真正对象,不是“概念”,而是有关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对象。教学活动的实质,是要借助概念、观点、原理的讲解和运用,帮助学生认识真实的生活世界。如果只是针对概念本身提出认识要求,只是关注表达这些概念的文字规范,势必会把课本本身当成了最终认识对象而陷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然而,这并不是让我们忽视概念和定义,并不代表定义就不重要。所以,“定义”作为建构数学大厦的基石,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在讲《角》这一课时,首先要说清楚什么是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这里面有射线一词,它的概念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给出,学生在结合图形认识角的时候就不会犯糊涂。记得我上高中学函数的知识的时候,就是因为定义没搞清楚,做题处处碰壁,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静下心来研究函数的定义,竟然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会,我对于定义的重要性印象深刻。

四、作业的作用

常见作业的形式包括作业本,练习册,测试卷等。首先,作业的质量要有保证,应该是经过教师精挑细选的,有针对性的,而不是教师都没看过就随心所欲地去留。教学之初,本人就曾将自己没有仔细推敲的题目留给学生去做,结果学生碰了壁,感到莫名其妙——怎么和老师讲的不一样呢?这样的作业就是没有质量的。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备课环节没有做好。质量好的作业还体现在试题的难易要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和解决。其次,作业的数量要适当,如果太少,起不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如果太多,给学生造成负担,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学习的良性循环。再次,批改作业要细致,这样才能洞察学生的每一个知识漏洞,对于共性的错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周一的作业,周五再做讲解,学生或许已经忘记,效果不好。教学与评价应该是一个有机的循环过程,有一定的节奏感,如果时间间隔过长,就会出现断点,带来的负面作用是使前期的教学工作失效。最后,作业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是师生沟通感情的好机会,真诚的鼓励和善意的批评都会是学生愿意看到的,哪怕是简单的一个“好”字,或是鲜红的一个问号,都是师生间的一种互动,在学生心里,知道老师是在乎他的,这种在乎是每个中学生都希望得到的。

总之,新教材不论是时间还是内容上都给予我们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教学中,我们切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要我们精心钻研教材,事事做个有心人,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时刻不忘多方面学习,提升自己的素养,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做落伍的教师,争做知识广博的经验之师。

2.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篇二

语文学习要更新观念, 不能循常习故。教师应鼓励学生读书, 带动他们不懈地努力。做为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师, 我们需要很大精力才做到这些。

课要上, 练习要讲, 作文要评, 一个星期仅有的课都不够用, 集体阅读更是难, 但是要坚持, 要给自己鼓气。要有自己的见解, 不断反思, 比如哪个语文教师让自己学生读书之前先挑生字注音以后再读书的?能不能在教学方面别具一格?

我们要想到许多语文教师自己就是家长, 可以启发他们, 让他们在家里带动学生。

学校的语文教师经常在一起沟通, 建议语文教师自己平时多读书, 想想自己是怎么读书的。如果自己都不读书, 还用什么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 那不是误人子弟吗?语文教师想想自己读过四大名著没有?读过史记没有?教师要想到, 许多学生不是不爱读书, 是不爱上语文课。

教师在考虑怎么讲之前是不是先想想自己是怎么读文章的。用自己从来都不用的方法, 却在课堂上强迫学生去做, 学生能不厌烦语文课吗?许多学生不爱上语文课, 其实多数是因为我们语文教师自己把学生教烦了, 考烦了。我们许多语文教师从来就没有用过课堂上教学生的方法教过自己的孩子, 这和菜农不吃自己卖的菜有什么区别呢?自己读书都不用那种先挑生字再注音再读书的方法, 为什么要强迫学生去做呢?学生能愿意接受吗?教师只想自己怎样教, 不考虑学生的需求与感受, 是以学生为本吗?新课标已经实行十年了, 教师的观念转变是第一的, 然后才能要求家长转变观念。说来说去教师就是为自己着想, 一点都不考虑学生。牺牲学生的兴趣爱好, 把学生变成教师的成绩的筹码, 变成学校业绩的牺牲品。我们新一代的教师要多反思, 积极行动起来, 改变旧有的落后的观念。

二、能否和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生活和教学如果能够桴鼓相应, 相信对学生来说是先进的教育, 能活生生地深入学生的内心。

一天中午在传达室, 两个开校车的师傅与保安闲谈关于付出与收入的话题, 最主要的字眼, 就是钱。

两个开校车的师傅, 一个既开校车, 又办托管, 天天在忙碌之中, 收获着大把的钞票, 他和大家津津有味地计算着自己的孩子如果在别人的托管, 一个月会多花多少钱, 然后在自己的托管里, 又会省掉多少钱等。而另一个师傅则是兵分两路, 白天他开校车时, 妻子开出租车赚钱, 晚上妻子在家看门时, 他又开出租赚钱,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 两人总是在分开的状态里, 彼此数着大把的钞票。

“都是为了钱!”保安言简意赅地点明了他们如此努力的实质, 下了一个定论:“这个世界上, 无论是哪一个, 说白了都是为了钱。”两个司机便相互调侃, 彼此指摘相互不足的地方, 如开出租的为了钱两人见不上面;开托管的为了钱忙得团团转等, 进而证明, 谁爱钱爱得更多一些。我则笑着告诉他们, 之前教给学生的一些观点:“人有生存的权利, 为了生存必然要用到钱, 但除了钱, 人还要有更高的追求, 只有学习、创造、奉献, 才能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观点, 在如今这个时代的水塘里, 很难再溅起任何的涟漪, 特别是在这样的讨论之中, 更是显得苍白而无力。

为了驳倒我的观点, 其中一个师傅举起了例子:“别看社会上有的活动现在不收钱, 随着活动知名度的提高, 还能没有人捐个款什么的, 估计他们是处心积虑的, 遇上几个大户, 钱不就出来了, 那样的赚钱水平更高。”另一个师傅也笑着说:“现在这个社会, 好听的都会说, 不挣钱谁给谁支使?也就是说, 哪个做事,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为了钱。”我笑了, 告诉他们一句:“钱, 真得就有那么有趣吗?若是弘扬公益、传扬文化都是为了钱, 难道不自掉身价吗?”不待众人辩论, 我已转身离开。

我知道接下来的讨论可能会更加的热烈, 但最终要想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想法, 怕还要经历一段时间, 因为即使其中保安师傅的孩子曾经切身感受过某种公益的氛围, 他依然还是无法理解与接受这样彻头彻尾的舍弃。

于是, 我就和学生谈了这事情, 启示他们内心要有一盏灯, 一盏智慧的灯。我说:“面对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 面对铺天盖地、纸醉金迷的浮躁, 我们教师弘扬道义, 路程遥远;你们要睁大眼睛, 明辨是非。对传统美德的弘扬与时代文明的传播, 较之个人的境遇与遭逢, 意义要重大得多。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者, 谓我何求!尽管人生一路走来, 坎坎坷坷的, 起起落落的, 但我们要始终坚信:坚持弘扬人间至宝是有德的训语, 培养自己做品学兼优的少年!长路漫漫, 学海茫茫。只要迈步就会有方向;只要有风, 就该扬帆起航!”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 大家都能够理解我的内心。接下来, 我布置作业, 以我的谈话为主线, 写一篇关于道德的作文, 字数800字左右, 题目自拟。作文交上来, 我看到多数学生都写得非常好, 写得一般的学生, 思想也很纯洁, 他们那颗善良的心显然在对我说:“老师, 放心吧, 我明辨是非, 绝不鼠目寸光, 急功近利。”我深感欣慰。

三、让学生从低年级学写作文

从低年级阶段, 教师就要引领孩子写作的意识了, 哪怕从一二百字的日记开始, 不要总认为小学生低年级写作没有效果。写作, 从真实入手, 实际上就是培养的美德。人是有感情的, 思想感情贵在“真”, 贵在“实”。所谓“真”, 即不说假话;所谓“实”, 即不说空话。学习写作, 其实就是学习做人的开始, 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记录少年时代的所思所想, 学好了写作, 能够打好各学科的基础, 可以更好地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可以写一写心中的理想, 写一写平日生活里的愉快经历, 记载下天真活泼, 记载下无忧无虑, 记载下童年生活的纯洁无瑕的一页。

综上所述, 语文教学要发挥语文学科特点, 要常常反思, 对自己严格要求, 找到新方法, 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兴趣, 把他们打造成新一代的好苗子。

摘要:本文从打破教学习俗开始谈起, 解读了和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过程, 诠释了让孩子们从低年级学着写作文的意义。

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篇三

【关键词】反思 优化教学 总结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行为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每一个老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很多教师都会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与失,通过写教后感、教学案例、教学心得来提高教学反思质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反思谈几点体会。

一、反思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效果关系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思维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良好的课堂 导入,优如一座沟通的桥梁,衔接旧知识和新知识,还可以以旧知识的巩固带动新知识的理解。当然在导入时,应先了解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知识水平,设置更高一级的知识水平,才能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要求,此外有效的导入还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

二、反思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大环节的策化上,让过程的设计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课堂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转的格局,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着,鼓励主动探索,大胆质颖。

在组织教材上,应根据教学目的,仔细斟酌教学密度、广度、深度和速度的安排,不能随意性很大,时而过难时过快,挫伤学生学习信心。时而过浅过慢,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时间设置上,应研究一堂课的复习提问、新授知识、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的时间,应当堂完成本节课教学计划,不能留尾巴。

三、反思师生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发展”,让学生享受成功,体会失败,释放喜怒哀乐,把学生视为生动而丰满的情绪流动过程。教中反思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发展上,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作为平等关系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交融,教师在讲课中偶发灵感,学生思维中闪现智慧,教学生出现新问题、新见解、新教法,都给教学带来生机。如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给出方程编写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并让学生交流评议,这样有能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题的背景通过借鉴书本完成。

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但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四、反思教学讨论

课堂上之所以要开展讨论,是因为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或疑惑,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合作,通过讨论,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消除了疑惑,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分析,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彼此的成果。课堂讨论是教与学的深化过程,是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拓展的过程。不能把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时简单的问题根本不需讨论的问题为了形势而讨论,师生共议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讨论是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如不能体现数学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讨论能激发思维,活跃气氛,更主要是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五、反思个体,优化学科素质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记,这对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周后思”、“单元思”,就是一周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期中质量分析,这是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整合思考,也可一学期、一个学年教学的反思,教后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日月积累,进行反思,记录自己平时的所做、所思,是最有实用价值、最有效的自我教育。

六、解题的反思

反思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的形成就是把从题目中捕捉的有关信息与头脑中储存的有关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加工,重组与再生的过程,对思路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就是在解题结束的回顾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重组与再生,长期坚持这样的反思,就可以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有利于自己思维监控能力的提高,更是一种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反思解决问题方法。很多数学题往往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会有多种解法,如果只满足于解出就行,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养成死记题目,不善于分析和思考。因此解完一道题后,不应满足已有解法,而应再审题思考,努力从另外角度或途径去寻求新解,寻找最佳解题方案。

总之,反思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不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或教学的独到之处,都应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地加以充实和改进。突破旧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对以往的教学过程进行思考,优化理念,强化效果,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效率的不断提高。

4.初中物理课改中的几点反思 篇四

[内容摘要]:初中物理课改中的几点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放、灵活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然而,在新课改实施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下面仅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以供同仁们商榷。

一、当前课改中,多数教师还保持着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对学生的评价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缺乏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就目前而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观有所改善,但离不开考试分数的比较。而物理考试评价还是过于注重纸笔测验;偏重智育,忽视德育,实效性差;更多关注书本知识。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好对尊重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差异等等方面的评价。致使许多物理教师保持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造成“新课程,老教法,穿新鞋,走老路”。喜欢用应试的教育眼光审视现行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影响教师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面对新的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配套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在当前课改中,许多教师在做一些劳而无用的功。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改实验刚开始就搞起所谓的“板块”教学。把“合作”仅仅看成了一个“讨论讨论”。善“诱”则通,善“思”则得,只有把教师的“诱”调谐到学生“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情绪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激活。

[关键词]:课改 惯性 能力培养 原则 策略

一、当前课改中,多数教师还保持着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对学生的评价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缺乏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就目前而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观有所改善,但离不开考试分数的比较。而物理考试评价还是过于注重纸笔测验;偏重智育,忽视德育,实效性差;更多关注书本知识。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好对尊重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差异等等方面的评价。致使许多物理教师保持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造成“新课程,老教法,穿新鞋,走老路”。喜欢用应试的教育眼光审视现行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影响教师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面对新的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配套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在当前课改中,许多教师在做一些劳而无用的功。当前课改中,人们都是说该给教师增“压”,给学生减压的时候了。给教师增压却给教师带来了做了没有用却又不能不做无效的工作。这就是我们物理课改要求教师课课写教案、课课写反思、周周写小结、、末写大结、两周写一案例。对教案的要求是课型齐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学方法、-1-

板书设计、时间分配等项目要填写齐全,每节课后要写教后记,课课都要填得那样全。无论你教龄长短,一本书教过多少年,都要重复着如此的毫无意义的工作,因学校常规“周查月评学年量化考评”的检查,是看表面的“项目是否齐全”、“字数是否充足”。不管备课本上有许多毫无必要的项目,有好多不必要的书写内容,并且这些东西对教学本身无多少帮助,然而老师们却不得不整天忙于编造材料。做不过来就补,就应付,就抄,忙忙碌碌,里面有用的成分能有多少。连自己都说不清楚。造假劳动多。无效劳动所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概括起来就是无用、无味、有害。教师的无效劳动必然要转嫁到学生身上,造成学生负担的加重。重负下的教师无法“充电”,无法发展,更谈不上创造。教师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毒害师生心灵,贻害无穷。

三、跨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课改门槛

教师在课堂上是不是真正开始了课改实验,是不是真正领会和接受新课改的思想,需要看教师的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是否改变,因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落实这样的方式,前提是做到开放和民主。目前许多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没有真正的开放,缺少真正的民主,自主、合作,探究落不到实处,他们还徘徊在课改的大门之外。因此,找出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师尽快跨越课改的门槛,是我们面临的十分迫切的任务。

课堂上存在着教师放不开,不敢放,不会放,这是最突出最关键的问题,开放才能搞活。而教师走进课堂,先是一段多媒体导语或提一些问题或演示实验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再根据新课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多次的老师问,学生答,或者多加上几个学生答,老师再讲,问完了,答完了,讲完了,布置完作业,正好下课。在这种看似步骤清楚、结构严谨、有条不紊的课堂上,教师切切实实地在发挥作用,处处有要求,处处有示范,处处有问题,处处有指导,处处有讲解,处处有教师的活动。学生电有读书,也有思考,也有解答,但这些都是在教师的绝对控制之下按照教师自认为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进行的学习,学生没有自己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没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尽管教师有微笑、有平等、有民主的意识。有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的想法,但是,在这种教师时时控制、处处主宰的课上,学生没

有选择权,没有自主权,只有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接受。课改实验刚开始就搞起所谓的“板块”教学。强调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学一旦成了以教师控制为主的固定“板块”,又怎么去开放、搞活? 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几乎所有的物理课堂都会安排学生“讨论讨论”。通常几人一组,要么一伙窃窃私语,要么各说各的。这样责任不清、分工不明、表面热闹、乱议一气的讨论没有什么意义,更谈不上合作。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义并非真正的认识。合作学习是一个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承担责任、为集体做贡献的过程。把“合作”仅仅看成了一个“讨论讨论”。不注意研究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不明确分工责任,没有主持人。没有中心发言人,没有记录员。结果,要么抢着说,要么都不说,也没人归纳整理大家的意见。对于探究只是走过程,教师对课本上实验探究的处理,依据教参,遵循实验步骤,一环扣一环,机械模仿。学生按实验册规定的步骤填写时,教师的点拨不及时,引导不到位,在思维活跃的学生面前显得无能为力,总在问题外绕圈子。

5.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五

论文关键词:有效教学

有效

学习兴趣

基本技能

积极有效

论文摘要:为实现有效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主导位置退下来,变为指导者合作者引导者。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实现有效教育提出了契机。下面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以往教师都能教的内容准备得竭尽所能,讲课时也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尽力处处讲到,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忽略了学困生的困惑。这种单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和发挥。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事物认识、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中激发热爱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实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

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对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要有清晰的掌握。例如,在教学交流中常谈的,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精讲多练,先做后说;记忆通向理解,速度赢得效率;重复依靠变式,严谨形成理性等,这些已被数学教育者反复推敲提炼,语言已精练到极至的教学规律,其深厚的内涵足以够我们终身去领会和享用。其中“先做后说”,“师生共做”,“做”并不是指单纯做数学题,而是指先提出问题。让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数学法则、定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到他们有了一定的领悟后,再下定义,归纳法则,其教学效果就比由教师的说教好得多。数学是做出来的,讲得再多最后还是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才能逐步的理解。只有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揣摩才能深刻领会和掌握,这是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关键。因此,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光有热情和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有效、高效的教学,还要有足够的智慧,和需要教师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学活动之前,每位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要充分备好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去掌握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备好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完全靠老师来调动。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情景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不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具有教育机智,随时都能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恰当合理的组织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的最贴切的情景材料和保证学生该用的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只有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实现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标。要

(五)合理布置作业和及时批改作业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完成作业是学生主要的课余自修活动。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是不是一定要按部就班地认真去完成。完成作业的目的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查漏补缺——深化提高或者可以通过学生作业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但根据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弱,分层次布置作业是最理想的。每一节新内容学习后,教师布置作业应该着眼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上,复习课后的作业要在强调巩固基础上的螺旋式提高。当然,教师一定要做到认真地批改作业,从批改作业中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批改作业中走进学生的思维,在作业中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这对于我们实现有效教学大有益处。

(六)有效教学的评估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

当我们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以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就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能否使学习者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就是好课;能让大多数甚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所以说一节课搞好一次教学活动设计综合不合理,其评估标准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

(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是全面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任务

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困生”是极其必要也是极其艰巨的教育任务。在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接受所学的新知识。课余时间帮助这些学生补习就成了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及时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考虑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热情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努力方向,然后才会有他们的自觉行动。学困生是最需要老师帮助的群体,在帮助学困生工作方面,教师一定要有计划,要讲策略,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教师心目中要有足够的认识,要采取有有效的帮学手段。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所以说,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是实现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6.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六

濮阳县户部寨乡一中侯明阳

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通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所以缺少学习兴趣。因此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把‘犯人’的身体贴在铜柱上,‘犯人’刚贴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身体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几乎都是被活活的烫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明朝君权的加强”时给学生讲述“露马脚”故事的由来,这样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如在学习“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讲到戚继光抗倭时,给学生讲述体育课的口号“稍息、立正”的由来及光头饼的由来等等,使学生听了以后非常感兴趣,由此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科举制的创立”这个内容,先由教师接任了一个自己一点也不了解的新班,要选几位品德好、关心集体、办事能力强的班干部,用什么办法选举呢?而引出话题,再结合本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古代的封建帝王该如何选拨官吏呢?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

除此之外我还采用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教学法,让学生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7.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篇七

一、师生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高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有了较大的发展。教学中, 师生通过创设各种情境, 运用各种手段, 真正互动起来了。在互动中共同探究, 体验生活, 获取真知, 升华情感。然而, 我在教学实践, 以及和同事互相听课的过程中, 总觉得师生互动还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 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偏差。

1. 师生互动教学成形式主义。

《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设计有学生活动的内容, 有的教师为满足新课标的要求而设计师生互动活动, 效果如何没有考虑, 师生间互动交流成为“走过场”, 只是有“做秀”、“装点门面”的作用, 从而失去真正的教学意义。

2. 师生互动教学设计出偏差。

或者出现教师成为旁观者, 或者出现学生成为简单的参与者。我在高中历史教学听课学习中, 有时发现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就在教室里兜圈子, 学生则冥思苦想, 教师似乎成了旁观者, 仅仅是看看哪些学生回答的答案与自己的一致。还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较为简单, 师生一问一答, 也称为师生互动教学, 使互动教学沦为机械重复。学生学之无味, 造成不良的教学氛围和效果。

3. 师生互动教学形式出偏差。

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公开课, 一堂课经常的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大组讨论, 似乎缺了哪一个讨论这堂课就不完善。过份追求完美的环节, 唯恐漏掉任何一种讨论形式。最后是形式面面俱到, 教学效果却相形见绌。

4. 师生互动教学定位出偏差。

在听课学习中, 我经常看到的是大组讨论。大组讨论究竟有多少成效?学生听了些什么, 说了些什么?是“做秀”摆设, 还是增加讨论的氛围?是真正的互动教学的典范吗?课后进行学生访谈, 他们大都一脸茫然。这种讨论令人深思。

5. 师生互动教学缺乏感情色彩。

“师生互动”应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 当然情感的交流也应是其中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存在着为交流而交流的情况, 师生情感交流为互动教学所淹没, 从而失去互动教学的意义。

6. 师生互动教学中对学生表扬的评价过滥。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对错一律肯定表扬, 这种过滥的评价, 会使学生不知所以然, 无所适从, 从而有悖于师生互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7. 师生互动教学气氛过于宽松, 导致学生纪律松散,

讨论自由化, 从而给教师自身教学和学生课堂管理带来不良影响。教学中, 为了创造宽松民主的互动学习氛围, 常常是讨论显得热闹, 课堂秩序乱糟糟。

二、师生互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互动的教学模式, 活跃了历史课堂,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偏差, 这需要高中历史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下面我就在上课、听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及自己的一些反思与大家交流。

1. 师生互动教学定位要注重实效

现象:曾参加一次市级历史活动, 公开课课题是人教版必修2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师组织学生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进行大辩论, 将五十二位学生分为二大组, 组成正方、反方。

反思:这样的讨论辩论看似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凸显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 看起来学生热热闹闹的, 但实际效果是每个学生都调动了创新思维了吗?每个学生都发言了吗?就是按大组每个人都交流, 课上时间也不允许。实际上, 每个大组的同学都会推选出平时发言热烈的几个学生作为主发言人, 余下的同学都成了观众, 从而使看似全体参与的创新活动, 仍然沦为少数“贵族”的发言和思维活动。与其两大组圈起来讨论还不如两大组中再分为若干个四人的小小组来讨论。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 每个学生都有动脑创新的需要, 两大组辩论中每个成员都可以成为主发言人, 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才符合《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要求。

2. 师生互动教学要有灵活性

现象:有位教师进行《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内容教学时, 围绕着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采取了分组讨论。

反思: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尽管已有初步的了解, 但由于学生基本来自于城市, 对农村、农业的情况知之甚少, 因此, 这样的内容对他们来说相对抽象, 完全可以通过师生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反馈。这位教师别出心裁, 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以调节课堂气氛。这种互动式教学未免有些牵强附会, 与其这样还不如灵活地设计一些生动的图片, 引用一些相关的资料, 特别是生活化的感性材料,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情况, 提炼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这样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也更感兴趣。

3. 师生互动设计和教学要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现象:有教师在讲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 布置学生自主探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含义、内容等内容后, 自己就没事了, 在教室里踱步, 学生则忙着找和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相关内容。

反思:在师生互动教学中, 教师应主导互动教学整个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始终处于自主学习的地位。中央集权制度的这么多知识点不是一下就能找到的, 有些需要教师利用资料加以补充, 学生才能理解与懂得。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向学生展示相关文献资料,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相关内容, 并和学生一起探究, 让学生自主发言讨论, 成为学习的主人, 增强对中央集权制度的感知, 在感性材料中获得理性真知。在活动中, 教师不仅始终是主导者, 而且是参与者, 学生是活动中的主人, 从而把学生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积极性调动到最高状况, 以利于学生的创新发展。

4. 师生互动教学要注意民主性和权威性的统一

现象:有教师在教学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围绕如何评价国家对经济干预政策时, 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言。有的学生说, 应选择自由放任;有的学生说, 应选择政府行政干预;有的学生说, 应选择建立极权统治, 等等。教师对这些同学一律给予肯定的表扬, 并没有深入评价。

反思:师生互动教学要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理解和宽容性, 上面师生互动活动似乎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理解尊重、平等对待的原则, 其实并未做到:学生的回答都有不足之处, 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 这才体现教师和学生在知识、学术探究上的平等和民主性, 同时教师又技高一筹, 画龙点睛, 又凸显出教师的权威性。如上针对同学提出的每一种选择, 教师可以表扬其点子不错, 同时指出每一种选择的缺陷, 从而使学生懂得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经济的重要意义, 加深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与变化”理念的认识, 使学生的认识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从而凸显教师在民主平等的互动教学中的权威性和民主性。

5. 师生互动教学要体现情感性和严肃性相结合

现象:有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如何看待中国加入WTO问题时, 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与学生打成一片, 结果讨论声越来越大, 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嬉戏, 在交流中, 有同学在下面七嘴八舌, 即使在教师评价时也有同学在不断小声说话。

反思:在师生互动教学中, 教师应以情感人, 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 以精湛的教育水平赢得学生的尊敬并树立自己的课堂教学权威性。这位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 以情感人与学生打成一片, 却没有把握好分寸, 以致在平等中失去了威严, 导致课堂教学秩序失控。教师应在与同学讨论时, 和善平等地对待认真讨论问题的同学, 以既亲近又严肃的态度对待讨论不严肃、讲空话的学生, 使认真学习的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友善, 以及对自己的肯定, 使淘气的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畏, 不敢胡来, 认真思考动脑。此外, 教师还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各个小组讨论, 了解学生, 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激励学生动脑创新。教师在与各组交流时也可以对淘气学生进行监督。这样的互动教学活动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亲近, 又维护了课堂的严肃性, 从而使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师生互动教学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同时教师又有效地监控了课堂教学秩序, 保持了课堂的严肃, 使学生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新课程理念倡导传授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 倡导互动、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教学开展得好, 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以上我仅谈了一点个人的教学观感, 不够成熟, 诚望同仁建言, 共建新课程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氛围。

摘要:“师生互动”应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如今的课堂教学中, 师生互动往往存在着诸多偏差, 鉴于此, 文章作者结合教学实践, 在分析具体课例的基础上,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探讨了纠偏被正的措施。

8.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篇八

一、以人为本——加强师生之间情感沟通

1.以自身的形象影响学生

“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使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明教师既要传授学科知识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思想的发展。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班主任。因此,教师必须以良好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育应该站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立场,以人为本、理解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公正、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2.站在学生的位置指导学生

从教学的需要看,单纯的知识传授已不能满足今天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与劳动后备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要求。对学生的学科教育要全方位的进行。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才可能有美好的前景。各学科教师在关心所教学科教学状况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在其余学科的学习情况。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苦练内功——具备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

1.掌握物理知识的内在关系

物理学科的概念多,规律、公式复杂且都比较抽象。教师首先要充分熟悉教材(包括初中教材),因为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而编写的,是本学科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品德的载体。它具有科学文化的积累、继承、传播和发展的作用。然后通过对教材的认真研究、分析,进而做到:

(1)找出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速度与速度变化、速度变化率的关系;动量与动量变化、动量变化率的关系等。

(2)推敲难以理解的概念疑点。比如:电动势定义中“非静电力”的含义和“非静电力”的来源;磁通量定义中的“磁感线条数”的含义等。

(3)整理含混不清的概念本质。比如:人造天体的发射速度是什么意思?;宇宙速度是發射速度还是绕行速度?。

2.搞好“三本”建设和课后记

“三本”是指习题纠错本、好题征集本、教育理论记录本。其中,习题纠错本用于记录学生在平时练习、考试中易错题,通过整理,找出错误原因,以便指导学生;好题征集本用于记录教师阅资料过程中遇到的比较灵活、比较巧妙、又能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好题,以供学生训练;教育理论记录本用于记录报刊杂志上介绍的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好的教学方法。通过综合,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

3.坚持撰写教研论文

教研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中的结晶。坚持撰写教研论文对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及实践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还可煅练、培养自身的工作热情。教研论文与平常的口头交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要求比较严谨、规范且要有独到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做到细致、博览、善思、勤结,从中提炼精华,才能付诸成文。

三、敢于创新——在实践中锤炼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开展课程和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应当具有适应时代需求的适应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创新转变。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息息相关。不论采用那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宗旨。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完成中学物理学习必不可少的因素,学生只有具备了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对物理概念、规律达到较高层次的认识。在教学中除了常规的阅读之外,还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典型材料(包括教材及课外科技读物)来指导学生阅读或作为课后阅读作业,逐步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培养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是探索物理规律的必要手段、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既是学好物理知识的需要,也是锻炼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维能力的需要。物理实验的过程包括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构思与设计、器材选择、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环节。实验教学中要长期的,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独立完成,在深入理解实验教材的同时,逐步具备观察、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是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理解实验教材后进行独立操作,然后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物理模型是物理问题的高度浓缩,建立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但它必须是在学生具备阅读理解物理问题的能力,掌握物理规律、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教学中应该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了解影响物理现象的各种因素,应合理地舍去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正确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进行合理的简化,得到理想模型。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我们重点介绍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学生知道这一实验是物理学最美丽的十大实验之一。开创了利用抽象的推理进行科学探究的先河、这样激励学生崇尚科学的热情。

9.对八年级上历史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九

坛洛二中 欧阳柳

可以说,备课是贯穿一名教师一生的工作要务,备课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新的课题,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要求。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参照其他老师的经验,得出了几点反思:

(一)应该带着未知的知识性问题备课:

这里的知识性不是教学内容本身的,而是与教材内容有联系但却是课本以外的知识。备课时,教师要通过书本去思索发现。教师的学科知识和相关的知识越丰富,教学就越是得心应手,成效就越好。带着未知的知识性问题备课,能扩大教师上课的知识储备和问题储备,这样,教师上课时就会少出现窘态,不会因一时卡壳而手忙脚乱。

例如,在上《北伐战争》一课,仅仅是参照教案、教材的教学步骤,将课本知识理清,抓好重、难点。本来以为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等到上了第一个班级后,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有了诸多疑问:“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控制北洋军阀,为什么北伐是攻打‘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人?”说实话,我自己在上课前并未弄清北洋军阀与这三大军阀之间的关系,所以课堂上很难解答,只能够打马虎眼:“这个需要大家课下去探究?”而这个时候,自己心里已经开始谴责了。下课后,我马上查阅了相关知识,再把上课的思路理清,到第二个班上这一课的时候,学生明显更容易接受,教学效果更好,大家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其实,老师的授课,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讲清重难点,还应该通过课外知识的扩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二)应从学生的角度带着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备课:

教师只有了解自己的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所要教学的内容,备课才会有针对性,上课时才不会出现学生提问导致教师因答不上来而难堪的课堂情境。

复习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时,通过板书复习表格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列举了“战争名称”“原因(目的)”“起止时间”“侵略者”等各项,在介绍“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关于“原因”,我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涉及,所以当复习表格列出来时,一个尖子生翻阅课本找到了他所认为的答案,而因为我自己没有把握,所以并没有对该学生进行正面表扬,甚至是予以否定。事后很懊恼,觉得自己的举动实在太差劲,都觉得汗颜,当然,这件事也让我吸取了教训,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都应该在备课过程中慢慢细化,更应该从学生角度分析他们心中的疑问,不仅是在为他们解疑,更是为我们解疑。

(三)备课要“精心设计”

应结合学生特点及授课内容而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们的日常教学大多采用讲授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伴,被人俗称为“填鸭式”教学。但是,对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课,还是可以多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摈弃从前的“老师说学生记”的方式,而是采用学生自学,寻找课本知识点,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更投入课堂,学习氛围也更浓厚。

比如:在上八年级历史上册《战略大决战》一课时,我上课前就在黑板上列出一个表格,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个别上前完成,然后请学生评分,全班每一个同学都请到了,每个人都十分积极地参与,完成自己的任务。虽然并非所有人都写对,但至少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渔”,而不是老师给“鱼”。另外,在复习课上,我放弃了以往画单元重点的方式、提问的方式,而是学习其他学校老师的经验,利用复习表格进行复习,因为在以往的复习中,对原来的复习方式,学生兴致不高,几节复习课下来,根本没有任何成效,老师累,学生没收获,甚至不愿意听。利用复习表格进行复习,不仅要求学生按顺序轮流回答复习表格中的问题,还可以督促做好笔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归纳好每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10.开放式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十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全盘否定。

虽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不足之处,但也有可取之处,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全盘否定。如“讲授法”可以说是传统教学中的代表方法,这种方法的作用不可否定,在开放式教学中也要运用,只是要注意运用的时机是否得当。如在介绍奥斯特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来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在比较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时,教师就要根据图形来讲述,这时传统的讲述法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正确理解“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二期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可忽视,教师清晰的有效讲解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一节课开放的“度”,不能简单地认为开放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多活动,让课堂气氛越活越好,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让课堂教学始终掌控在教师的教学计划之中,学生的活动、探究时间的比例要适当。

3、让学生探究要选好恰当的探究知识点。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适合探究的就不要探究。如在学习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过程中,我曾试着让学生结合实验探究出右手螺旋定则,但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学生根本不能提出这种方法。其实右手螺旋定则只是一种人为规定的记忆方法,探究当然也就没意义。探究的知识应该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合适的探究活动可加快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

4、开放式习题要适度。

开放式习题往往较难,教学费时较多,而课堂教学又要受到时间限制,因此必须适当控制习题开放程度,必要时教师要作些铺垫。另外,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学生对开放性题不宜多搞,容易让学生走进题海。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大力推进中学物理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积极进行开放题的研究,最终为提高物理教学的开放度而努力。

11.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几点反思 篇十一

一、合作学习徒有其形而不具其神

现在的课改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用于教学实践中。然而,不少课堂教学在进入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往往是前后左右三五个学生围在一起,讨论甚为激烈,气氛相当活跃。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皆动的可喜局面,一改传统教学中严肃的面,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初看起来,这就是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然而,时常出现的情况是,课堂上,教师先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提出一些问题,然后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同学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可小组中的成员没有明确的职责。结果是,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乱嚷一气,或者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真正按要求围绕问题讨论的不多,从而导致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

二、课堂问题量多质低,含金量不高

新课程改革中,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情境,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一个有效途径。为此,不少语文教师特别重视课堂提问,并以提高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学生参与面的一个尺度。然而,笔者发现,不少教师课堂上所提问题虽多,可不少是无病呻吟,为提问而提问,起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有的问题偏离教学目标,可有可无,而真正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对已有知识进行加工重组的问题却很少。表面上看,这样做营造了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实,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体现

作为课改中的一个亮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成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的一种体现。为此,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生发出来的问题,因为课堂上的大胆质疑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其思维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课堂上学生所提问题不但是他们学习中的疑问,而且许多问题有共性,但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有差异,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也有所不同。课堂上质疑并不能解决所有学生所存在的所有疑问,且没有提出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弄清甚至理解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在此过程中,有的教师以为学生提的问题多就是主动学习了,当学生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时则以为已经掌握了知识。殊不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常只是一种表面的,较为浮浅的认识,因为他们的知识面还不够宽,社会阅历还比较浅,因而理解还不能一下子达到一定的深度。所以,要使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而且,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把学生质疑时提出的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看作一颗颗珍珠,那么,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则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根线。没有线,珍珠再光彩夺目也不能成为项链。

四、课堂教学重思维方法的训练,轻基础知识的积累

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程改革一改过去那种读死书,死读书的做法,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课改实践中可以看到,语文教学也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了,而是充满了活力,教师乐教,学生爱学。但是,同样也可以看到,多数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分析不深刻。究其原因,他们的语文基础打得并不牢,基本功不够扎实。不少学生在学习上表现比较浮躁,好高骛远,不肯耐下心来,积累必要的知识,怕记怕背,因而,尽管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一些问题常能有独到的见解,但总体来说,他们的知识很不全面,缺乏基本的语言素养,缺少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不少教师怕被扣上传统教学的帽子,一味追求教学中的“新意”“创意”,而忽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有的虽然也去做了,但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不去扎扎实实地下工夫。这就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似乎语文学习重在理解,知识积累无关紧要,语文学习也可以走捷径。其实不然,那些文学大师无一例外地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才有他们那些光辉的篇章巨著的产生。

12.论高中美术色彩课堂中的几点反思 篇十二

一、色彩调配尝试, 让学生自主发现色彩调配规律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或者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课内完成为主要形式, 这种方法下, 学生能够接受大量的美术知识, 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做一定程度的应用, 但是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性不强, 对于知识的印象不深, 因此,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下, 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美术色彩课堂中, 如果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尝试色彩的调配, 并从中发现规律, 教师再进行知识的补充, 则学生对于美术色彩方面的知识印象将更加深刻, 其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在色彩教学教学中, 教师首先帮助学生掌握美术色彩的基础知识, 如色彩的三原色、三要素等等, 同时对于颜色中色调、透明度和饱和度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让学生对于色彩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然后教师通过指导让学生自主的尝试色彩的调配, 并在其过程中进行指引纠正。例如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色彩, 制作成图画, 让学生进行赏析, 然后向学生介绍这一类色彩在调制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颜色比例、色系、调和工作等, 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 开始摸索颜色的调配, 按照教师的步骤逐步进行, 并在其中慢慢总结实际的经验。教师在课堂上所要做的是指导的工作, 帮助学生把握基本的方向以及正确的调色方法, 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尝试来发现其中的规律。最后, 色彩课堂中,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色彩调配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自身的收获进行补充总结, 来进步一填补课程内容的空缺, 使得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知识。

二、体验对比, 让学生直观感受色彩的差异性

对于在美术色彩课堂中经典案例的教学, 传统教学方法下, 美术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将某一画作展示出来, 让学生欣赏其完美的色彩搭配。虽然通过案例教学, 学生能够感受色彩搭配的美妙功效, 也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对于利用色彩展示风景特色的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对比性, 学生很难更加深入的发现某种色彩搭配与其他作品之间的差异, 因此也很难更加直观的了解其中的奥秘, 故对于色彩搭配和创作的知识技能掌握也仅限于表面。

教师如果能够利用相似作品的对比, 或者是不同时间点风景的作品对比, 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颜色对于事物美感表达的差异性, 则对于色彩作用的解释更加具有说服力。例如在美术课程中对于某一街口风景进行创作的时候, 教师通过一年四季, 街道边上一颗树木树叶颜色的变化来展示四季的景色, 虽然街口其他事物都没有变化, 也没有人物在其中显现, 但是学生通过树叶颜色的对比, 能够很好的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 甚至能直观的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热。这种对比教学方法下, 学生对于色彩的作用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 同时对于应用色彩知识以及色彩调配的方法展现同一载体不同特色的技术掌握的更加深入。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尝试性教学方法结合

根据文章前期的研究,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为主导, 因此学生在色彩课堂上只能被动的接受关于色彩应用的知识, 但是对于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需求以及困难, 课堂上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 因此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能跟随课程知识的安排来进行一步一步的学习, 不能有效的通过课堂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 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 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教学质量。尝试性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程教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自主的进行尝试练习, 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在美术色彩课堂教学过程中, 发挥好美术教师的指导作用, 通过前期课程知识的丰富以及课程任务的提前设定, 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美术色彩的尝试和创作, 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现色彩应用的经验以及问题, 而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 进而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使得师生互动有了更多的主题, 同时也加强了课程教学的目的性。

总之, 高中美术课程能够帮助高中阶段的学生提升想象能力, 加强对于艺术创作的能力, 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在文体方面的综合能力, 美术课程的教学经常被不断的革新研究。而色彩课堂是美术教学的基础, 传统的美术色彩课堂的不足, 引发对于美术教学的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应当充分的让学生进行色彩调配尝试、采用对比性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色彩知识, 同时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将美术色彩课程完美的体现出来, 使得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摘要:高中阶段对于美术色彩的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艺术创造的能力, 尤其是在美术特长生的教学过程中, 显的尤为重要。而在美术色彩课堂的教学中, 对于美术色彩调配的技能培养、灵感启发、审美训练等内容, 是美术课程良好开展的基础内容, 对于内容讲授过程中的反思, 有利于优化美术课程的结构, 提高美术色彩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色彩课堂,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蒋美珍.“探究”让课堂有声有色——高中美术色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之尝试[J].美术教育研究, 2011, (4) :143, 145.

13.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篇十三

双清区大水学校 徐沙沙

有幸参加了“2014全国生态课堂教学暨小学语文名师高校教学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认真听取了王崧舟、管建刚、张祖庆、贾志敏这几位全国知名教师的课,犹如饕餮盛宴,让人回味无穷。观摩过他们的课堂,聆听过他们的讲座。让我对小语教学有所反思:

一、做一名教学语言“干净”的教师

上好课,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也是教好小学语文的重点。这五堂观摩课无疑担得起“好课”之称,从中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大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都是极为“干净”的。什么时候说,说什么,说多少,怎么说。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没有无效语言。诚如贾志敏老师提出的“教学不是哗众取宠,画蛇添足。”教学语言正是如此,教师在课堂上说的每一话,都应该时有效的,该说的说,不多说,说了就是有用的,能给学生以适时、恰当地启发或引导的。课堂教学语言的“干净”还体现在教师规范的朗读和说话习惯,从而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和导向。比如,诗歌、散文、小说,不同的文体,有不同朗读风格。语境、语体的不同,表达风格也有所不同,口语的相对随意性,书面语的严谨庄重。用词要用准确,说话要说完整等等。

教师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干净”,是对课堂的敬畏,更是对孩子的尊重。这让想起了彭校长曾经的教导--“向40分钟要效益要质量,合理安排,精心设计,时间是宝贵的,拖堂就等于谋财害命。”如今想来,道理是一样的,拖堂是谋财害命,一堂教学语言拖沓、无效的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

二、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具有艺术感染力

“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应当是想象力。文学世界之所以如此奇妙和充满无限可能,想象力是关键因素。”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力,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才能更好的塑造画面感,引出有限的课堂内容,深入无限的想象世界,让学生得到最深的情感体验。一直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王崧舟老师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而他的课堂正是他理想的写照。童话故事《去年的树》的教学,学生声泪俱下,在坐教师备受感动。充满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将一篇行文平淡的童话故事在孩子们想象力的作用下变得有画面、有对白、有情感。让孩子们对鸟儿和大树之间的深厚情谊,有了最真切的感受。学生所有的情感体验和表达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这无疑是最完美地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望月》一文的教学,“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的独特设计与品味,如此“诗意”的教学语言,无形之中让课堂学习变成了一种不自觉的享受,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文化素养。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具有感染力的语言,不仅能烘托课堂气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只有将它演绎好了,才能抓住学生的心。

三、语文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扎拉诺曾做过一个实验,结果表明与智力高的学生相比较,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占优势,尤其在语文写作方面。“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孩子对于那些经历过并获得成功的事件感兴趣。管建刚老师主张的作文教学理论正是抓住了“激发兴趣”这一关键点。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变写作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件苦大仇深的事情的尴尬局面。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提出了培养学生在写作上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和作品”的观点,认为写作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能力,写作意志是写作的第二能力,让学生有兴趣写、有意志写是写作教学上最重要的事情。结合实际,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写作上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意志和写作兴趣,比如班级报刊、优秀作文展、评选班级写作之星等。不仅是作文教学如此,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关于学习永威教学模式的几点反思 篇十四

永威中学的教学模式让我们这些生源比较差的学校看到了希望,也为我们进行教改指明了方向。我坚决支持学校进行的学习永威教学模式的决策。现就近一段时间学习永威的收获进行反思。

一、学习永威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照我的理解这恰恰是孔圣人给永威先学后教模式提供的最好的理论依据:只有先学,才能愤,也才需要启。启一定要有前提,那就是先学。而现在我们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是老师一厢情愿的代替了学生的工作,剥夺了他们先学的权力,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所谓: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同时也使对学生的启发没有了知识基础。结果老师的好心恰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永威教学模式正好为这弊端开出了一剂良药。因为它做到了让学生干学生该干的事;让老师干老师该干的事。

二、向永威学什么?

我觉得学习永威最重要的是学习它教学思想的核心。我觉得永威教学模式的思想核心是:看教学效果,看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教师教的效果,换句话说,教师教的再好,再努力,学生没学会,也没用。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和能力。所以在学习永威时我觉得应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面狠下功夫。不管有什么办法,表扬激励也好,批评加压也好,只要学生能动起来就好。

三、学永威要注意的问题

衡水中学,杨思中学,杜朗口中学,威县育人中学等都曾是和正在是无数学校摹仿的偶像,但遗憾的是有多少学校最终成了“东施效颦”半途而废呢?杜朗口中学校长一席话道出了其中的玄机:学习杜朗口中学,不要光学表面的形式,更要关注背后的东西。你不必死抠模式,也不必弄得到处都是黑板。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你只要尊重你的学生,相信你的学生就行了。大胆放手,把我们的孩子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改变自己,影响别人。

学习永威中学模式还要注意做好前期工作,比如对学校情况的调研,对老师认识的调研,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步骤。不可盲目上马,盲目乐观,搞官僚作风。就像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样,改革中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是改革成功的保障。另外教学模式不是固定的,我们应该允许甚至鼓励教师有变化。让每个老师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有特色的课。我们的学生有个性,我们的教师有个性,我们的学校才有个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才能办出生机。

以上粗浅的看法,很不成熟,敬请批评指正。

中学文科组:

卫志展

上一篇: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的方案下一篇:信息化主管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