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文

2024-06-30

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文(18篇)

1.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文 篇一

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孩子写作大多数无非是两种情况:对事情的叙述和对物体的描述。对事情的叙述可以通过平时带孩子出去游玩或是买东西时,回家可问他:今天我们几点去哪做了什么,妈妈记不清了,你可以告诉妈妈吗?这类的问题帮助孩子叙述。

对物体的描述可通过平时吃水果时,问他:这个香蕉好吃吗,它为什么好吃呀?它像不像一个月亮呀?等等问题促使他去观察这样物体。要注意的是整个过程不要太刻意太强求孩子,当孩子说不出时不要责骂他,而是要去引导。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孩子他心里非常明白一些事物,但他不说出来,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的表达能力下降。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去讲,这一点家长要特别注意。在家要多和孩子沟通,不能异味让孩子沉浸在电视和手机的世界里,这些都会影响他的思维和表达。要让孩子给你讲故事,讲学校发生的事情。

2.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文 篇二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参与数学

课堂上, 学生要尊重教师, 教师要爱护学生, 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首先, 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 面带微笑地进入课堂, 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其次, 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比如, 我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左右》时, 让孩子们猜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机器人”游戏, 熟悉自身的左右。老师做遥控器, 同学们做机器人, 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 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 拍拍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 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 右手抓左耳。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左、右”, 增强学生对“左、右”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 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也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重问题情境, 让学生亲近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 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 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让学生亲近数学。例如,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 如果有4个苹果, 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 请用手指表示, 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苹果, 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 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被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 问他表示什么意思, 回答说, 因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 一种新的数 (分数) 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三、重动手操作, 让学生体验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从动作开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 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例如, 在教学“找规律”这一内容时, 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即直接讲授物体的规律, 而是让孩子先自己观察, 让他们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改教师之“教”为“导”, 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学具以及各种图形,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 摆出有规律的图案来, 这样可以使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 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之为教, 不再全盘授之, 而在相机诱导, 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体现了“再发现”的过程, 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 也掌握了可贵的“发现”的方法。

四、重自主探索, 让学生再创造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因此,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 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 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 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 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不断的“再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 成功会越来越多, 知识会越来越深。

五、重生活应用, 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3.让孩子爱上写话 篇三

一、走进生活,激发孩子的写话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千世界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有许多素材值得我们去观察、去写,因此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亲近大自然,迎着阳光和风,做做有趣的小游戏,放放风筝,聆听小鸟的歌唱、小虫的低吟……教师要善于捕捉活动过程中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孩子去看,去听,去触摸,去想象,去表达,用已有的词汇描绘眼前的景、此时的情。

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专题是“春天的发现”,在学习本单元时,我选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带着他们唱着春天的歌儿,来到学校操场上和办公楼后找找春天的植物和小动物、看看春天的颜色、听听春天的声音。学生开心得手舞足蹈,欢呼雀跃。他们在春天里尽情地欣赏,尽情地感受。回到课堂上,学生一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一张张红通通的笑脸满是迫切想表达的欲望。有的说:花坛里五颜六色的花开了,门口的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春天真美啊!还有的告诉我:厉老师,我还听到小鸟悄悄地跟我说,春天来了……这样的交流是轻松的,自主的,由此学生乐意投入,有兴趣说。紧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把他们的发现写出来。第二天,孩子们交上来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因此我觉得在写话前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说,再过渡到写。写话是说话的深化,有一个文字组织凝聚的过程,它比说话更有充足的时间,有思考修改的余地。总的来说学生能“出口成章”写起来便能“得心应手”。

二、走进课本,挖掘孩子的写话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低年级课文大多是学生喜欢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诗歌等。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好的阅读素材,我们应该较好地利用,而不是纯粹为考试内容而教学,应该渗透于写话教学中。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写话的基础。一篇篇生动的文章,一首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都给孩子们提供了仿写的经典学本。

例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时,由于很多孩子没有去过北京,我利用制作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北京夜景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展示完北京的图片,我又让学生欣赏了开封的龙亭、清明上河园、鼓楼夜市、金明广场、水系工程等夜景图。孩子们边欣赏边发出惊叹声:“哇!原来我们开封的夜景这么美呀!”我顺势留了一项作业:模仿《北京亮起来了》来写一写《开封亮起来了》。孩子们用语言文字向我展示了开封美丽的夜景。

模仿——变化——创造是人们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低段学生写话的启蒙教学应紧紧抓住儿童模仿的这一心理特点,抓住孩子天真,爱幻想的特点,适时指导学生仿写。

三、即兴写话,培养孩子的写话兴趣

所谓即兴写话是指学生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情绪高涨的,迅速完成写话的情况。即兴写话需要气氛和契机,这些不能刻意制造的,但它一旦来临我们就要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经验把它抓住。有一次课间的时候,一个学生告诉我,班门前的地上趴着一只受伤的蝙蝠,我迅速赶到,发现孩子们像炸开了的锅,都好奇地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蝙蝠议论纷纷,蝙蝠一会儿缩成一团,一会儿张开翅膀,并发出痛苦的尖叫。孩子们叽叽喳喳,直到上课铃响他们都不愿意离开,这节课刚好是语文课,我原本计划讲课文的,但看样子孩子们的情绪一时半刻也很难平静下来,于是我灵机一动,干脆让他们即兴写话算了。我又领着全班的孩子来到蝙蝠身边,让他们仔细观察蝙蝠的样子,说说这只蝙蝠为什么会发出这么痛苦的尖叫,同时我也向他们讲了一些和蝙蝠有关的知识,告诉他们要爱护小动物。因为延续了刚才的气氛,孩子们热情高涨,很快便完成了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了。孟艺斌写道:

今天我们学校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蝙蝠。

一下课,同学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围观,它躺在地上痛苦地尖叫着。大家看了议论纷纷。

我定睛一看,发现蝙蝠的前身像老鼠,一对又大又薄的翅膀,它的爪子尖尖的。突然有一位同学用小棍捣了蝙蝠一下,它就发出痛苦的尖叫声,在叫的时候,我看见它嘴里露出上下两颗尖尖的小牙。我觉得它可能饿了,就喂了它一粒厉老师发的葡萄干,蝙蝠很快就吃下去了,我们很高兴。

这只蝙蝠受了伤,身边又没有亲人,真是太可怜了!

宋慧乔小朋友则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

今天早上,同学们在课间活动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蝙蝠。小蝙蝠的样子十分像一只小老鼠,但比老鼠多了一对翅膀。同学们打小蝙蝠,它痛苦地尖叫着真可怜呀!我说:“大家不要伤害小蝙蝠!”铃声响了,同学们都回到教室上课了,我很开心,因为小蝙蝠不用被打了。放学了,同学们看不到小蝙蝠了,张志宇说:“小蝙蝠可能被猫或狗吃了吧?”秦明慧说:“小蝙蝠它可能伤好了,飞走了吧?”我很牵挂那只可爱的小蝙蝠!

即兴写话实际上是训练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同时由于是限时,能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我发现学生在这种训练中能爆发出让人惊喜的潜力,闪现出耀眼的灵感火花。

4.如何让孩子爱上作文 篇四

创造友善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充分利用社会阅读资源。良好友善的生活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家长应尽的责任。我个人认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同龄小朋友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和竞争的环境,就越有利于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我们鼓励孩子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书籍“书非借部分能读也。”借来的书能提高孩子读书的速度和效率。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也有利于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我们家一直在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书香氛围。家长常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习惯。

当我读到一本适合孩子的文章时,会积极和孩子交流。目前,社会上阅读资源广泛,利用休闲时间带孩子去书店买书或附近图书馆借书,现在已成习惯。每到星期天总是嚷着去图书馆或书店借书,或许已给孩子带来乐趣的缘故吧!因为小学生处于阅读水平快速上升,阅读兴趣迅速变化阶段,大多数课外书属“泛读”范畴不需要收藏。

5.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 篇五

家长们可以想一想:我们上学时哪门科目学的好呢?是不是也喜欢教这门科目的老师呢?我们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喜欢哪个老师,就喜欢那个老师所教的学科。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中小学学习的时候,喜欢某个科目很大原因是喜欢这个科目的老师。

因为最初孩子对于学科的兴趣很大原因来源于对这个学科老师的兴趣。同样,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先要喜欢教作文的老师。基于这一点,学而思选择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文老师,这些老师授课活泼,和学生互动性强,跟学生有共同的语言,愿意去了解学生。

正是这些老师,让学生体会到写作文原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例如:孩子喜欢看漫画作品,让不少家长们头疼。而我们的老师却对动漫情有独钟,还把漫画作品引入课堂,让孩子们看着漫画学写作。这样,老师尊重、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学会快乐写作。

6.关于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篇六

·学习成绩不好缺乏自信;

·父母因忙碌而较少管教;

·孩子无法自我控制,专注力不足;

·父母过度保护,孩子缺乏意志力;

·受家庭背景影响,对课业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机;

·父母不配合老师的教育;

·孩子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

由此,我们想敬告父母的是,拒绝学习,不是孩子的责任,它需要从父母自身开始修正,一点一滴,然后感染孩子。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5招

·共同进退

对于3-5岁的孩子来说,最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学习方式就是玩,可以把孩子需要掌握或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到游戏当中。

·呵护好奇心

父母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努力用他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他一起去惊异、提问、讨论,共同做出结论。

·肯定评价

孩子学习乐器或上兴趣班时,一定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在他画完一幅画或演奏乐曲的时候,您首先是肯定他,让他对自己有信心,再引导他找出其中的不足,不断地鼓励才会使孩子对所需掌握的内容保持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才会越学越好。

·创造环境

愉悦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孩子心情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取得良好效果。

·走出户外

7.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文 篇七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有修养,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1]总之, 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阅读就是典型的求知过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行为激发写作与创造的灵感, 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发现、勇于创新而非呆板凝滞的人;还可以通过阅读汲取无数的语言精华, 然后内化生成, 使自己的写作语言渐染亮色,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 将会使年轻的生命厚重而丰满。

1. 阅读。

(1) 名著阅读。“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2]文学作品多是万千世界中自然美、生活情趣美和自然美、理想美的艺术语言的总结和作家情感的铸炼, 是作家用形象思维和炽烈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所以阅读可以说是间接的生活积累。加强学生的阅读, 可以丰富他们的阅历, 增长他们的见识, 开阔他们的视野。不断认真地读书, 知识才能厚实, 才能博古通今, 写起文章来才能思如泉涌。可是文学名著浩如烟海, 仅靠学生个人阅读, 由于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少, 加上农村条限制, 一户人家很难能有多少本名著, 周边又没有图书馆, 效率比较低下。发挥集体的力量, 组成读书小组, 开展读书班会或主体沙龙, 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收到一个智慧与另一个智慧交流得到两个智慧, 才能使效能最大化。我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顶级名著, 规定学生必须完成, 采用考试和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检查。

(2) 媒体阅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计算机网络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多媒体以其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效果的运用, 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降低思维的难度, 加深记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网络最大作用仍是获取信息, 学生上网后可以最快地多角度了解所发生事件, 对于学生知识更新, 拓宽视野, 作用巨大。一个见多识广的学生, 写起作文来自然与孤陋寡闻者不一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教会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向学生推荐一些对我们学习有帮助的网站, 可发挥其对我们学习的促进作用。

2. 摘抄。

摘抄是材料积累的重要手段, 也是开拓创作的源泉。那应该积累哪些内容呢?是不是拿到一本书便复制过来呢?又应指导学生该积累些什么呢?在倡导组织学生阅读的同时, 我要求每一位同学准备一个较好的摘抄本, 在精读的基础上将作品中的句词、谚语、格言、警句、短诗;精彩的描写、动人抒情、精辟的议论及精美的开头、过渡、结尾等摘录下来。

在摘抄背诵的同时, 还必须分析其中好的语句和字词的妙处, 并及时记录个人所受的启发 (在写作上、为人处世中等其他方面) , 可以从内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等多个角度分析。还可以学习佳作的写作技巧模仿写一两句, 运用好的词语造句。从阅读到摘抄, 完成了第一个飞跃, 更重要的一步是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手中资料, 将抄录下来的这些精华, 经常翻一翻, 读一读, 有的还要熟读成诵, 实现多吸收, 这样就会使这些精华慢慢地据为己有, 在写作中不知不觉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 浑然一体;不断地总结在摘抄中分析模仿佳作后的心得体会, 在实践中检验。而且在实践的运用中还要善思考, 主要是善于把别人的文章与自己的文章或感想进行比较, 这一比较的过程便是提高的过程。开头为何不吸引人, 结尾为何平淡不深刻?语言为什么不生动?构思为什么不巧妙?他是怎样写出的呢?好在哪里?我怎样加以运用?每读一篇文章都应做出如此思考。这样坚持下去, 别人的长处就能逐渐为学生所用。

3. 背诵。

阅读和摘抄仅仅是在脑海中有个印象和在笔记本上有个痕迹。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能丰富人的知识储备。那些名篇、警句、成语、典故, 只有熟读成诵, 烂熟于心, 才能脱口而出, 成为自己的语言, 才能招之即来, 诉诸自己的笔端。“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纵观历史, 大凡有所建树的作家、思想家、文化人都是喜欢背诵并善于背诵奇文妙章的高手。著名作家和学者钱钟书于1933年移居上海, 在私立光华大学外文系任讲师, 兼任国文教员。当时钱钟书和同事顾献梁住在一个房间, 顾献梁正在读着一本外国文学批评史, 钱钟书说:“我读过这本书, 不知现在还记不记得。你随便抽几段考考我。”顾献梁听了以后, 半信半疑, 特意找了几段比较难的段落读了个开头, 让钱钟书接着背诵。结果是每一段落钱钟书都能流利地背出来。还有巴金先生, 他10岁的时候就可以将《古文观止》里的200多篇文章背诵下来。几十年过去了, 他在晚年的时候说, 他之所以后来成为作家, 写出了那么多的小说和散文, 全靠当年那200多篇背诵的文章垫底。可见提升写作水平, 背诵是必不可少。2010江苏高考的文言文作文引来社会热议, 南京市语文基础知识阅卷组组长、古典文献学专家吴新江在看完全篇后, 仅对文章的注释就写了4页纸,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也对这名考生高度赞扬, 他表示:“以他现在的文化修养完全可以被破格录取!”据有关新闻报道看, 该考生自幼喜爱古文, 曾通读《资治通鉴》至烂熟于心。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帮助同学搜集、整理典型的名言名句, 并鼓励学生课后自己收集, 自己背诵, 教师可以定期进行检查, 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奖励。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写作的第一源泉, 写作是生活的再现。生活离不开环境, 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要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作文, 就必须教会他们学会观察, 学会留心生活。

1. 细心观察。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 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 他的思想才会活跃, 感情才会丰富, 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观察的培养, 首先在课堂中以教材中的范例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老舍先生《骆驼祥子》的节选《在烈日和暴雨下》, 老舍先生对夏季暴雨特点描写非常形象, 风带着“雨星”乱撞→极硬的“雨点”砸起许多土→“雨点”停了→“雨道”往下落→“直的雨道, 扯天扯地地垂落”, “只是那么一片, 一阵”, “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 地上的水到处流”, “一个水世界”。离开仔细观察, 老舍先生是绝难写出如此传神的画面。其次, 生活中处处留心, “处处留心皆学问”。法布尔的《昆虫记》中许多细节描写离开长期的认真地观察是绝对写不出来的。施耐庵在写《水浒传》的时候, 为了把武松打虎这一故事情节写得活灵活现, 引人入胜, 不顾家人的劝阻, 钻到深山老林里, 观察老虎的动作。

在语文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布置学生一些观察作业, 如观察雷雨来临前的蚂蚁活动, 等等, 并把过程记下来, 看谁观察得仔细。

2. 用心生活。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日常生活, 世态人情, 历经提炼深化就是极好的文章。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杨二嫂、闰土、阿Q、鲁四老爷等人物形象, 无一不是先生对社会原型的认真观察并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 如让学生利用星期假日给父母洗衣做饭, 给妈妈梳头, 感受亲情;农忙时回家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体验农民的辛劳;有意识地去观察各行各业人们的生存状态……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 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写作的品位得到提升。

3. 记录生活, 养成写随笔的习惯。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3]可灵感是稍纵即逝的, 怎样把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思维火花记下来呢?随笔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我在教学中讲了唐代诗人李贺用锦囊记下妙句的故事并告诉学生随笔的一些基本特点。 (1) 不拘形式, 务求真情实感。只要自己觉得有意味的, 都可以写下来, 不拘形式, 不受羁绊, 不媚世俗, 不鹦鹉学舌, 让心田辉映着纯真的亮色, 让思想感情的清泉潺潺流淌。 (2) 勤于采撷, 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的源泉。有人认为, 写好文章的关键是要有丰富的阅历。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但不完全正确, 因为中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多, 绝大多数同学还谈不上有曲折的经历, 也不可能广泛地接触社会, 这是他们的不足, 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缺少写作的源泉, 也不能说一定写不出好的文章来。那么, 他们写作的源泉在哪里呢?它就在他们的脚下, 就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多梦的年华、浪漫的情思、难解的困惑、省悟的欣喜, 生活中的苦涩与甜美, 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点点滴滴都可以一吐为快, 涉笔成趣。只要敏于发现, 勤于采撷, 他们就会发现, “随笔”的源泉永远鲜活, 永不枯竭。

三、“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了从书本上汲取到的丰厚的知识积累和从生活中获得的丰富的生活经历, 有了写作甚至创作的欲望, 如何燃起其热情, 使其走上热爱写作的道路, 并在这条道路上有所收获, 这是我接下来要实践的事。

1. 搭建学生走向成功的平台。

在语文教学中, 我特地准备了几个精美的本子, 分别把它们命名为“嫩芽集”、“小草集”、“栋梁集”, 在任教七年级时, 批改到学生的优秀习作时, 我让学生把它抄到“嫩芽集”上, 八年级的抄到“小草集”上, 九年级的抄到“栋梁集”上, 凡是被抄到作品集上的习作, 在作文评奖课上, 像分析课文那样分析它的成功之处, 许多同学都希望自己的习作能被我“录用”, 写起作文来也非常认真投入;另外在班级我还在板报上开辟专栏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 建议学校广播站开播“优秀习作欣赏”栏目, 画廊辟出专门版面张贴学生的优秀习作, 一方面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另一方面也让其他同学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组织学生参加市教育网组织的网络作文大赛, 多名同学获奖。鼓励学生向报纸杂志社投稿, 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了印刷体, 那种喜悦溢于言表。当然也不是说所有同学都能一下子就获得成功, 当他们在写作的道路上遭遇挫折时, 我给他讲有些写作大家也曾“走麦城”的故事, 像科幻小说鼻祖凡尔纳年轻时曾十六次投稿遭拒, 但他没有放弃, 终于写出了著名的《海底两万里》, 帮助他们分析作品值得改进的地方, 鼓励他们失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没有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2. 重视作文评语的激励指导作用。

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作文, 都有一种急于知道老师如何评价自己作文的心理欲望, 因此教师应给予及时批改, 教师的评语要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 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我在给学生作文下评语的过程中, 努力执行自定的“三多三少”的原则, 总体上“多一些肯定, 少一些否定”, 作文技巧方面“多一些指导, 少一些评价”, 情感上“多一些温馨的亲情关怀, 少一些冷冰冰的旁观”。

3. 改革作文批改方式, 让学生自己发现作文的优劣得失。

教师是学生作文优劣的主要评判者, 可对作文的批改权不能独霸, 除了传统的面批和集体批改外, 我每学期还尝试着组织学生进行一两次互相批阅, 一方面让学生体会老师批阅作文的艰辛,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批阅中发现作文存在的问题, 思考改进的方法, 提高其鉴赏能力。对学生的批改情况, 还要进行再批改。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改进, 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不像以前那样提到写作文就害怕, 而是提起笔来洋洋洒洒, 作文不再似以前那般令人倒胃口, 而是色香味俱佳的“大餐”。

参考文献

[1]培根.论读书.

[2]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如何让孩子爱上吃饭 篇八

第一,让孩子知道用餐的重要。我们利用餐前的时间,向孩子们讲吃饭的好处及重要性,让他们初步了解食物吃入肚子中是如何消化的。同时通过教学活动、保健活动、自我保护等教育活动,利用图片、课件、图书等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如:为什么多喝牛奶会长高?为什么吃了蔬菜不感冒?为什么吃了肉会力气大等等,使小朋友知道食物的重要性。每天进餐前,教师根据不同的菜品和菜色,向幼儿介绍其营养价值,如:多吃胡萝卜眼睛会变亮、多吃米饭会比爸爸长得还要高……我们运用夸张的手法教育孩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孩子们知道了各种食物的营养,从心理上接受了这些食物。

第二,激起孩子的食欲。每天餐车推来了,孩子们都很想知道今天吃什么,因此我们用各种方法向孩子介绍菜名。有时候我们运用猜猜看的方法,比如:今天吃的是小白兔最爱吃的一种菜,它的颜色是绿绿的,是什么蔬菜呢?今天我们吃的菜可漂亮了,是红红的、黄黄的,你们猜猜是什么菜呢?教师夸张的语气,恰当的表情会很好的激发幼儿的食欲,当孩子对着饭菜垂涎欲滴的时候,怎么会吃不下饭呢?

第三,教会孩子正确咀嚼的方法。我们可通过示范、故事、课件、图片来告诉幼儿,让他们了解咀嚼过程,并培养他们正确的咀嚼方法。“宝宝们,今天的鸡腿可香啦,不过吃的时候要用我们的小牙齿用力咬下来,在嘴巴里嚼呀嚼,然后再咽下去,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小牙齿最厉害,能把鸡腿上的肉都吃掉!”宝宝们的劲头调动起来了,一个一个开始啃起鸡腿来了。

通过半年的培养与锻炼,我班幼儿在吃饭上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孩子们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吃饭了,挑食、不想吃饭的现象明显减少。我想,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定要通过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肯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9.如何让贪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 篇九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惟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2家长说话不能不算数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3鼓励的同时,也要给孩子定规矩

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我儿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我老婆每天就让他吃很多,把牙齿都吃坏了。我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而且必须吃完晚饭半小时以后才能吃。我儿子那时刚4岁多,不知道半小时是什么概念。我就告诉他,那个长的针走到什么地方就是半个小时。我儿子一会儿看一下那个钟,半小时看了100多次。总算熬到半小时了,迫不及待的吃到了冰激凌。第二天时,就变成看十几次了,到了第三天就变成看两三次了,到第四天他知道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吃,就玩去了,等到他想起来吃的时候半小时已经过去了。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

4别让虚荣心作祟,让孩子慢慢成长

最后我要谈家长会犯的另外一种毛病,叫做“才能综合症”。父母特别想让孩子变成小天才,其实这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中国父母会犯两个毛病,第一,凡是自己不会的东西就让孩子会,希望孩子在某个领域中获得成就。所以很多家长就强迫孩子从小学这个学那个,没有任何意义。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慢慢的成长。

10.如何让您的孩子爱上语文 篇十

多进行语文的教育熏陶,课外的时间可以用来看语文百科书和唐诗宋词,这些都是最经典的语文学习材料,能够培养孩子对古代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渐渐明白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可以尝试看看四大名著,中国古典名著,这样的书本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小说来阅读,小说情节起伏大,有吸引力,能够让孩子对这类的知识产生兴趣,进而有利于语文的学习。家长跟孩子一起阅读,到精彩的高潮部分,可以讲解一下,朗读一下,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氛围。

3怎样让你的孩子爱上阅读

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孩子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经常带孩子去逛逛图书馆,图书馆的环境对激发孩子对图书的兴趣很有益处。家长在周末节假日有空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图书馆,让孩子在书海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给孩子制定阅读计划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例如每周定量阅读完某些书籍,并且书籍的种类要丰富。结合孩子的学习和兴趣,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孩子一起制定可以实现的阅读计划。

扩大阅读的范围家长在给孩子选定图书的时候,不仅要以学校学习的进度为标准,同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喜好,并且尽可能的扩大图书的种类,给孩子机会了解世界的各个方面,更能激发孩子对图书对阅读的兴趣。

给孩子一定的鼓励家长对孩子的阅读要表示鼓励,比如孩子喜欢某一个作者、某个古迹,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搜索这个作者的资料,有机会可以带孩子去图书中提到的地方游览,这都会让孩子更加爱上阅读。

★ 让孩子爱上课外书

★ 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作文

★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观后感100字

★ 《雪孩子》教学反思

★ 家长如何让初中生爱上学习

11.如何让孩子爱上语文课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 和谐 兴趣 有效

【正文】: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在这个课题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同仁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下面是本人就如何让孩子爱上学语文,轻松学语文,浅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 导课伊始,教师可以带孩子唱唱有关新课内容的歌,背一首与课文相关的诗,这样不仅可以轻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孩子轻松完成从课间向学习状态的转变,顺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堂上教师的教态是指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视为“表演”,这样可以极大地保证学生的有意注意的延长。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求教师必须要亲和、自然的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第一微笑是人际交流中最容易的一种方式,教师要用微笑来面对学生,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恐惧感,更容易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可以让学生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如此一来自然就可以轻松学语文了;第二“赏识出英才”教师对学生要及时的给予肯定与鼓励。明代的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课堂上也是如此,教师要注重各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在课堂上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和目光,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只要做到了这几点就一定可以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孩子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学生在一个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能够不断进取,快乐学习。

二、利用教法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快乐语文学习气氛

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与丰富心里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小学生的天性好玩、贪玩、很容易就沉迷到了游戏中,并保持很强烈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在兴趣中学东西自然是很快的,要保持学生的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语文教学中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第一 “找朋友”。在课前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我不是你的好朋友。”第二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氛围 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学生既是课堂的主体,又是课堂的主宰者。在课堂上让孩子动起来,学生动手操作会促进治理的发展。在课堂上主动引发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从内心自愿动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脑中建立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生硬的课堂知识生动化,让学生学习语文时更加形象,如此下来课堂学习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可以组织孩子在课堂上用表演的形式来记课文和生字,可以声情并茂的让课堂变为“一台戏”;在课下时督促学生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减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由于长期收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整节课上学生坐的规规矩矩的听,老师一如既往的教授,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仿佛教师在唱独角戏,没有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如此教与学便不是一体而是出于对立面,长此以往教学自然不会收到想要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尽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点是我们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场景之中,让我们的学生主动的从内心迸发出对学习的渴望,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假设我们的课堂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必然使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何来学习的热情?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叶澜著:《教育概论》19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12.让孩子爱上阅读 篇十二

一、创造快乐的读书天地

作家茅盾曾说过:“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让学生课外阅读,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读书天地。

(1)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图书室。每周委派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借阅的手续看起来确实麻烦,但丰富的图书资源能让学生从书中吸取众多的营养,愿意为此项工作服务的学生争先恐后,乐此不疲。

(2)让学生自带图书,在班上建立图书角。每学期伊始,每个学生从家带自己最喜欢的一两本书放到图书角。在班里设立一个图书管理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借阅,每天早晨学习小组将书发给组员,傍晚放学再交给小组长,组内相互传阅,每星期换一次书籍。这样既减少了借还书的麻烦,又能确保书不被损坏,还能在组内分享同本书的感受,可谓一举多得。

二、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供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了达到读书效果,我在读书时间上作了灵活的安排:

一是每天抓好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早晨一入校,学生利用早餐前的时间大声诵读一首古诗或几句优美句子,时间为十分钟左右。每天中午到校后,学生坐在教室自觉地端起课外书,安安静静地在教室看书,读到精彩处,还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做批注或是摘抄。课后的十分钟,学生再次朗诵早晨的古诗或优美句子。一天一首古诗,一天一个句子,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二是每周安排1课时给学生进行课外指导。课型可以丰富多样,可以是推荐读物;通过对课外读物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或通过讲故事形式讲述到精彩动人处戛然而止,或朗读精彩片断,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或热情。还可以是方法指导: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介绍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减少阅读中的困难。选读法、速读法、精读法、批注法,从这些方法中寻找阅读的乐趣。

三、做好阅读的有效铺垫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热爱才会自觉。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孩子继续提倡在幼儿教育中就开始了的亲子阅读。每期家长会上对家长进行亲子阅读方法指导培训。孩子每天能在父母的怀抱里享受半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让孩子感受读书是父母疼爱自己最慈祥的时刻,感受读书是一件温暖的事。定期进行家长培训,使每位家长重视孩子的阅读,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懂得阅读的基本要求与方法,孩子们在家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就想读书,并读有所获。

另外,在读课外读物的选择上照顾学生的阅读趣味,遵循生活化的原则,推荐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与阅读口味的书,定期更新,每期期末的学生素质报告单一个版面就是推荐学生假期阅读书目。对于一些不太爱读书的孩子,首先推荐读绘本故事,因为在绘本故事中图画表现力非常强。这样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更浓,每隔一段时间准备举办一次“共读一本书”好书推荐会。在活动中让孩子在介绍书目中,选择一本“人气指数”最高的书,全班同学共读共品。

四、设立可行的评价机制

设立奖励机制更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方面是精神上的奖励,对阅读篇目多的学生和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定期评出“阅读之星”;对小组读书最认真的每周评出明星阅读小组,张贴于黑板报专栏中,对规定内容,如《经典精读》中背得多而好的学生,指定选派参加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这样,爱读书的学生兴趣更浓了,不大爱读书的学生也跃跃欲试了。

另一方面是物质上的奖励,奖品以学习用品和书为主。大到名著,小到一些报刊、书籍,如平时优秀摘抄本、优秀作文、优秀日记等,都以图书为奖品。小小的奖品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动力,使得读书氛围日益浓厚,有了这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正如陶行知先生讲的“同学可以互相感化”,好读书的同学能激起其他同学好读书。

13.如何让不爱学习的孩子爱上学习 篇十三

如果你希望能将孩子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引导到正方向上,那么,在跟孩子谈论学习问题时,家长最好请先暂时忘记自己作为父母的身份。在孩子给爸妈当老师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谦虚谨慎,要有“学生”的样子,不能依然摆“父母”的架子。孩子感知力很敏锐,一旦他发现你是骗他的,他的讲课积极性也就不存在了。

家庭教育中,怎样引导孩子爱学习——请父母及时提醒孩子在哪里犯了错。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爱上学习,而不是被你强迫去学习,那么,在跟孩子沟通学习问题时,还请家长及时提醒孩子在哪里犯了错。孩子错了,身为“学生”的你应该及时指出,当然,你可以装得“单纯”一点,“老师,这里我还不理解,你能不能再讲一讲”“老师,为什么我的答案是这样的”,让孩子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发现自己的错误。

家庭教育中,怎样引导孩子爱学习——请父母提醒孩子,别忘了预习功课。

我们都知道,如果你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那么,除了改善孩子的学习态度外,改变孩子的学习方法也尤为重要,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就一定离不预习功课。父母要记得预习功课,在听课时把你认为很关键的知识点向孩子提出来,看看孩子学得怎么样,加深他对知识的理解。

14.浅谈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爱上写话 篇十四

临沂湖南崖小学 初淑珠

常听不少家长给我抱怨:“老师,这个作文真愁人啊,孩子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不少语文老师对此也很发愁。小学是基础,写好作文更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其实,让小学生爱上写作,让每个孩子写一手好文章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老师和家长正确的引导,抓住三个字“读”“写”“玩”认真实施,孩子的童年就会因写作更加绚丽多彩。

一、“读”——让孩子爱上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要让孩子写一手好文章,首先就要孩子爱上读书。很多家长说:“老师,孩子不喜欢读书,家里也有很多书,就是不见他读。”孩子不读书和家长关系很大,阅读兴趣要从娃娃抓起。自己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知道这一点,只要热爱阅读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读书了。自己的孩子现在上小学二年级,最近发现他的写话进步很大,内容很充实,语言组织也不错,最近几次单元测试写话没有减分。在他呀呀学语的时候我就给他讲故事,每晚在妈妈的故事中进入梦乡,后来上了幼儿园,认识了一些字就开始自己读书,一直到现在。儿子是一个很顽皮的男孩子,但是只有做两件事他能一个人安静的呆几个小时,那就是玩他心爱的玩具和读他爱读的书。

那么,让孩子读什么书才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呢?我的回答是低年级的孩子最好从阅读经典绘本开始。有了读书的兴趣后到中高年级就给孩子介绍一些名家推荐的阅读书目。也许有的家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绘本。绘本,是一种专为儿童设计,依靠一连串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或者完全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讲故事的图书。孩子都喜欢看图画,而绘本正满足了孩子的特点。有的家长说:“老师,我买了很多的作文书,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不喜欢看是肯定的,作文书枯燥无味,和趣味性强的绘本怎么比?这些年买了很多的世界著名绘本给儿子读,印象最深的有《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爱我爸爸》《活了一万次的猫》《失落的一角》等等,这些著名的经典绘本儿子反复的进行读,而我也在每次的阅读中感悟很多。精美的图画、简单的文字中却蕴含着太多的人生哲理,孩子的人生阅历浅但也能从中感受到爱,懂得感恩。这样一直坚持读下去,阅读兴趣自然来了,到了中高年级自然而然的阅读的面就更广了。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和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性,教给家长如何做好亲子共读让每个家庭都创造出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定期推荐给家长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书单,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培养起来了。

二、“写”——让孩子动手去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读是基础,写是关键。孩子读的书多了,思维自然就灵敏了,加上合理的训练,就会笔下生花写文章水到渠成。在语文课中课堂上的小练笔对学生的写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篇经典美文师生在课堂中一起进入文本,挖掘它的内涵触动了彼此的灵魂,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就动笔写吧。最近这些日子和学生一起学习人教版下册五单元关于爱的文章,在学了《可贵的沉默》后我设计了一个课堂小练笔“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学完《她是我的朋友》后让学生写“小姑娘终于得救了,醒来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续写下去吧!”,《七颗钻石》设计是这样的练笔“写一写自己或者身边人做过的爱心故事吧”学生的思维还沉浸在文本中,心灵有巨大的冲击和共鸣,这样写起来就情真意切毫不费力,这样的片段训练多了,写作水平也会大幅度提高。另外,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经历的事就会有话可说。茅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可是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结合他们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除了课堂练笔、写日记之外我觉得还有一种方式也可以促进学生写的兴趣,那就是参加各种类型的作文比赛。这几年从事语文教研有幸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我就组织所有的语文老师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前两年我们学校获得了“喜迎十八大”全国小学生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单位,在“中国爱心网.作文批改网”上我校很多学生获奖,去年我校参加快乐杯“中国梦.我的梦”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也获得了优秀组织单位,最近我们又参加了“成龙杯”全国作文比赛,《创意作文》的投稿等,在这些比赛中涌现出一大批写作爱好者,当滚烫的获奖证书捧在学生手中的时候,写作的动力也就更强了,对没有获奖的学生也是巨大的鼓励。

三、“玩”——让孩子旅游是写好文章的源泉。

小学生天性爱玩,在玩中能领悟到很多东西,是写作的很好素材。但是现在很多家长不让孩子玩不陪孩子玩。家长忙于工作,周末把孩子送到各种特长班,发现孩子不会写作文就再花钱报个作文提高班,其实这样是大错特错,家长应该反思自我尽量抽时间带孩子旅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见的多了自然有东西可写。我知道自己的孩子他别喜欢“星期八小镇”,这是一种各种成人角色的体验,带孩子去了几次每次都玩得很开心,回来后正好有老师布置的日记,我就说:“宝贝,把今天在‘星期八小镇’玩的感受写下来好不好?你可以选你感受最深的几个角色,写出玩的过程,写下你的心情······。”孩子开心的说:“好的,妈妈!”自信而又响亮的声音,七岁多的孩子洋洋洒洒写了二百多字很让我吃惊,虽然还有点流水账,但是写出来了就很好。是他亲自体验的东西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些天天气好了,下班了经常一家人一起去双月湖放风筝,孩子就写了一篇《放风筝》的日记也很不错,不用家长和老师做任何指导就可以写出来。这就是说“玩”在孩子写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更加重要。

15.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文 篇十五

一、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 我们往往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所垄断, 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教学成与否的标尺, 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 孩子被动地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 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领悟到什么?一切很难找到答案。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 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接触、认识、体验, 就如同盲人摸象, 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 又何谈美术作品的创造呢?

罗丹说过, “生活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可见, 对于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的充分认识是从观察开始的。尤其是美术学科,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更为重要。艺术家则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 并把各种事物和形态表现为美的形象。法国雕塑家罗丹指出:“……艺术大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所以, 观察实际上是人们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 而观察力是一种看出对象本质的能力, 也就是对当前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它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星空浮云、泥沙海浪、飞禽走兽, 甚至锅碗瓢盆等等, 都是孩子们观察和描绘的素材。启发他们用眼睛、耳朵、手、鼻以及全身去感受、发现他们周围事物的“形”与“色”, “秩序”与“变化”中的点, 并由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刺激他们从事绘画表现的意欲。

我在教学中等职业教育版《素描》书中速写动物一课时, 我让孩子课前观察昆虫, 并且搜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呵, 没上课, 孩子就已经知道许多昆虫了, 一问, 都是书上看的。我说:“有没有更形象的?”几个孩子拿出了他们的法宝, 透明的瓶子里装了他们放学后捉来的蚂蚱、蚂蚁、苍蝇、螳螂……有的孩子还拿问题来考老师。我们在问答和实物观察中加深了对昆虫的认识。于是大家一起坐下来翻阅资料, 同学们知道了昆虫的外形, 活动特征, 行为习惯等要区别对待……完了之后我又带他们来到操场, 在草丛中、泥地上观察不同的昆虫或跳跃、或低飞、或找食的情景, 孩子很投入, 观察也很仔细, 我要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 画纪实表现;也可画想象画来表达你对它的热爱, 总之作业中要有你对昆虫的感情。作业一出来, 我激动啊, 没有一件雷同!杨秀洲中学画了麻雀觅食, 飞翔等一系列动作;刘洪丹同学的作品再现了蚂蚁的忙碌和蚁后的聪明美丽;孙方伟的作品表现了《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的寓言故事……通过这样的练习, 孩子了解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更重要的是, 他们通过学习, 培养了自主探究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与习惯, 并与身边的大自然保持亲密的关系, 对动植物富有爱心。

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 孩子怎么画?连基本的动物各部位之间的结构都不明确, 难道我还能要求孩子凭空来设计、想象吗?创造不是闭门造车, 而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综合运用和提高。

二、激起创作的兴趣

早在两千多年前,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瑞士当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 都是依赖于兴趣。”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 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首先来源于兴趣。有趣的学习, 能使孩子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很多。“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 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如:在创造课中, 老师先示一个圆形, 问孩子圆形像什么?孩子便可能积极主动提出许多答案, 有的说像太阳;有的说像瓶盖;还有的说像西瓜、纽扣、磁盘……这时教师可挂出若干相关的画激励孩子的视觉形象, 继续启发孩子的思维, 作出合适的命题。如表现太阳这一主题, 可命题“太阳神的传说 (想象画) ”, 孩子的思维越广阔、越充分, 创造出来的形象就越丰富。

再如, 我们的教材中, 有不少课题也需要孩子走出教室, 实地写生。如《风景写生》、《用色彩画风景》等, 如果教师只在教室里讲, 该画哪些、那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 这样的闭门造车, 不如让孩子去实地走走, 了解树木、房屋的形态, 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电线杆、行人。尽管是往日熟悉的地方, 然而, 现在要孩子用画家的眼光去感受它, 感觉生活一下子就变成一幅完整的画。孩子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 感悟能力增强了, 绘画能力也提高了。

三、用信心架起成功创作的桥梁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 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 构思之大胆, 手法之自由, 尽情宣泄之色彩, 不受任何约束, 这正是孩子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美术课上, 我经常发现, 孩子的创作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 尽管有些作品从技巧上比较欠缺, 但是, 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 会发现, 它也是很完美的。曾经遇到这样一位孩子, 他的写生作品总是和实物相差甚远, 有时还遭同学的嘲笑。于是, 他害怕上美术课, 害怕自己的画被人看见。其实, 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我, 享受成功, 这是孩子的天性, 而尤其是职高孩子文化基础弱, 心理承受能力差。于是我便向孩子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美术家的故事, 肯定孩子的成绩和优点, 指出问题和提出修改的办法, 必要时适当动笔示范或与孩子合作改画, 以增强孩子的信心。如讲一个《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对孩子或许有所启发:……老师要达.芬奇写生鸡蛋, 他开始兴趣很浓, 画得很认真, 后来却不耐烦了, 便马虎地画些圈了事。一天, 老师严肃地批评了他, 说明在一千个蛋中, 从来没有两只相同的, 即使是同一个蛋, 只要变一下角度, 它的形状便不同了……老师说, 我叫你画蛋, 就是为了训练你观察, 把握形象和随心所欲地表现事物的能力。只要你通过反复画蛋, 做到手眼一致, 那么你以后画任何形象, 就能应付自如了。这是学画的基本功, 不可轻视啊!听了老师的这番教诲, 达.芬奇悟出其中的道理, 于是专心画蛋, 终于非常熟练地掌握了绘画的技能技巧……”孩子听了这个故事可能会增强对基本功训练的耐心, 良好的工作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这对他们身体和意志的耐力的培养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此外, 我还给他看了一张“凡·高的自画像”。“画”就要有自己的特色。于是, 那个孩子自信地举起了自己的“印象派”, 这至少是个良好的开端。

我们在指导孩子创作的过程中, 尽量让孩子作为画画的主体, 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乐趣, 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 老师只能是事先作一些启发式的引导, 让孩子自己去想象, 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 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 树立自己的信心。

16.如何让低年级孩子爱上阅读 篇十六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阅读 兴趣激发

阅读是孩子学习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之一。在被五花八门的电子音视频产品充斥、占领的环境中,孩子的耳目已经被现代化的音视频产品所牢牢占领。孩子们尤其喜欢画面丰富、动感十足又幽默搞笑、充满虚幻的动画节目;更喜欢在临睡前用手机或故事机听娓娓动听、稀奇古怪的故事。如今,喜欢捧着书本阅读的孩子越来越少,而一有时间就看电视、玩手机成了大多数孩子的习惯,甚至有的孩子直接宣称:我就爱看电视,一看书我就头疼。这其中不乏学校与家庭、社会环境与时代发展的影响。那么如何让低年级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爱上阅读呢?我在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看法:

一、增加识字量,引导孩子顺利起步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获取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有关研究表明:汉语的读与写必须有两千左右的识字量作为基本条件。在孩子阅读的道路上必须帮助他们扫除识字这一障碍。只有障碍被扫除了,孩子才不会一拿起书就因为不认识几个字根本无法阅读而放弃。在增加孩子识字量的同时,教师或者家长应帮助孩子铺设好阅读过渡的平台,带着孩子参观图书馆,让他们认识图书,掌握最基本的图书查阅方法;组织孩子参加中高年级学生组织的手抄报展览会、故事会、朗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感受读书的乐趣;给孩子讲一些古今中外喜欢读书的名人故事;给孩子读一些有趣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等。这样,孩子们就会慢慢走进阅读的殿堂。

二、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书籍

现在市场上的书籍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其中也有低俗的盗版书籍。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远离凶杀、暴力类的书籍,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阅读的正规书籍。对于识字有限、拼音才开始学的低年级孩子来说,那些满篇文字而没有插图或彩页的书籍肯定不喜欢。我认为,优秀的儿童绘本、儿童漫画、彩图丰富、通俗易懂的科普类书籍是低年级孩子的最佳选择。这类书籍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适合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低年级学生阅读。

另外,选择书籍时要在适合孩子的年龄上提高一两岁,正如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大一两岁的朋友玩耍一样,他们也喜欢阅读稍有挑战性的书籍。书选对了,就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挑战中迷上读书。

三、创造温馨的阅读环境,培养孩子读书习惯

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家庭和学校必须创造适合孩子阅读的温馨环境。家庭在装修房子时,可以为孩子布置一间书房,书橱里分类摆放适合孩子、家长阅读的各类书籍,创造孩子阅读的氛围。周末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阅读、一起讨论阅读心得;当孩子正在读书学习时家长更不能大声聊天、看电视,等等。注重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布置和班级图书角的布置,为孩子创造温馨的阅读环境,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这样,孩子的阅读习惯会很快养成。

四、激发阅读兴趣,保持孩子的读书欲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孩子是否有强烈的内在需要。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使孩子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是阅读之根本。

1.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范读加上适时的肢体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角色读、有感情地朗读、分组比赛读、齐读、个别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方法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课外的阅读习惯会影响学生们。这样,教师的示范引领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理生根、发芽。

2.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整天坐在电视机前或抱着手机玩,却一味告诉孩子读书的好处和读书的重要,要求孩子阅读,如此的家庭环境,孩子会主动读书吗?当然不会,因为父母根本就没有给孩子好的读书环境和示范引领,所以孩子不爱阅读就是顺理成章的。因此,想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必须先爱上阅读。

3.介绍读物,激发兴趣。在读一本书之前可以用生动的语言介绍读物的关键内容。例如读《爷爷一定有办法》之前,可以先告诉孩子这是一个和你的爷爷一样无所不能的爷爷,一下子就激起了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的情节创设悬念,激起孩子的阅读欲望,从而让孩子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

4.开展活动保持兴趣。在孩子读完一个故事或一本书后,可以开展演一演、讲一讲、画一画的活动,让孩子将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谈一谈读完后的收获、体会,从而切实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保持阅读兴趣。

17.轮流日记让孩子爱上作文(大全) 篇十七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周洲晖

(“轮流日记”,即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同一小组的成员共同拥有一本日记本,每天由一位组员撰写,次日传给下一位,如此周而复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轮流顺序)

就在不久前的一天放晚学时,我听见孙润全在对小组长说:“今天的‘轮流日记’让我写吧,好不好?今天我有东西写,我一定会写好的。”他的眼神里既有些羞怯,又充满着渴望。能有学生主动要求写日记,况且是以前那个提起作文就头大的学生,我的心里一阵开心,看来,“轮流日记”真是功不可没!

一、自由、创造带来新动力

写作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他们心血浇灌的结晶。没有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作文是根本不可能写好的。而当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心境时,他们的思路会十分广阔,思维出奇的灵敏,语言表达惊人的畅达而富有个性。因此,要使“轮流日记”成为孩子们写作的叩门石,首要的一点就是利用孩子的自主心理、期待心理、喜新心理,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激活他们的写作情趣。

当一本本漂亮而富有童趣的日记本分到每个小组时,当我宣布每个小组都将为自己的日记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时,我看到孩子们的眼睛是晶亮晶亮的,于是一个个充满诗意、蕴含着美好希冀的名字诞生了——“星星点点”(因为我们的作文就像天上一颗颗亮晶晶的小星星)、“小作家专集”(我们都是小作家)、”七彩的世界”(我们要把多姿多彩的生活写进日记里),还有“金色童年”„„多么奇妙的想法,多么精彩的解说。我欣喜万分。当我提出每一篇文章内容自定、形式不限时,当我希望每一页文字都能精心设计、配上插图时,我看到孩子们的小脸是通红通红的。我知道一定已有许多出色的念头在他们的脑海里翻腾。我充满期待。孩子们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一篇篇显然经过认真修改的习作,一个个工整娟秀的汉字,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插图,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们。我信心百倍。

二、作者意识造就新成功

写作不光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需要,还是儿童健康、自然地宣泄情感,与别人沟通、倾诉的需要。必须让孩子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让孩子得到健康的情感满足。在沟通应用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交往习惯,提高孩子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加强实践中的情感调节能力、自控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明白作文的写作要求。

每天,不管工作多么繁忙,任务多么紧张,我都会挤出一定的时间让“小作者”当众宣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孩子边聆听边及时评价。这样不但避免了抄袭现象(因为教师个人的阅读量是有限的,而全班同学的阅读面则很广),更培养了学生的作者意识。他们让自己站在一个作者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我的文章是给谁看的,我这样写他们看得明白吗?如何才能打动同学呢?„„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每一篇文章都会有闪光点。因此,我和孩子们商定:以欣赏为宗旨、以学习为目的,尽力去发掘同伴日记中的优秀之处。“他的双脚微微颤抖,脸上的汗珠一粒粒掉下来„„”“请停一下,我觉得王杰观察得很仔细,描写也很准确。上次我们去儿童公园玩,方凯杰走吊桥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是!是!”其他孩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朗读在继续,只是“小作者”的声音更响亮了。正是这种同伴的欣赏、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孩子们对“轮流日记”投注了更多的心血。

三、圈圈划划产生新激情

以往的日记由于是全员参与,涉及面广,教师很难一一细心批改,学生也往往只重视最后的得分,而对教师的修改、点评却熟视无睹。这是因为传统的批改方式使学生完全脱离了批改的过程,试想不置身于其中,又怎能关切至深呢,所以加强学生间的相互批改,还孩子写作主人的权利,让孩子在平等、亲切的氛围中,互相取长补短是十分必要的。

在我们教室里有一个“轮流日记”展示台。每天早上,当“小作者”宣读完自己的作品后,就会把“轮流日记”本放在那里,其他孩子可以自由评改。他们用“☆”标出好词,用”——”划出妙句,用”O”圈出错别字,用“?”在句子不通顺、不连贯、表达不清晰的地方表明自己的疑问。他们是那么认真、重视、一丝不苟。再来看看孩子们多彩的评语吧!他们会挑刺——“字不够好。”“有点罗嗦!”他们也会建议——“插图请用彩色笔。”“最好把‘芭芭’和‘老虎’作战的经过写得详细些。”他们更懂得欣赏和鼓励——“有创意,棒极了!,写得很真实。” “好词好句用得太多,不一定是好的。”“虽然好词好句不多,但很有趣。”“继续努力吧,我相信你会写得更好!”多了不起的孩子,那一句句评语简直就是一颗颗夺目的珍珠,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而“小作者”们会时不时地走到展示台去瞧瞧伙伴们对自己的评价,他们时而皱眉长叹,时而乐得咯咯直笑。在批改与被批改之间,孩子们的欣赏、表达、交际等能力都逐渐提高了。

四、小组竞赛引发新责任

“轮流日记”中的作品不再是个人赢得老师赞扬的砝码,也不再是遭受同伴不屑的缘由,它的优劣成了小组间综合评比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使得每个孩子都有了为团体争光添彩的机会,同时也就担负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的孩子是好胜的,是有自尊心的,更是有强烈集体荣誉感的。这种对小组得失的负责,形成了一份压力,继而又转化为动力。因为他们明自,一点一滴的努力都有可能为小组迎来胜利,也许是仔细推敲得来的一个好词,也许是擦掉重写的一行字迹,也许是插图中的一条细线。在课间,我们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同一小组的孩子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句地阐述着、争论着、比较着、评价着,这是孩子们在对“轮流日记”进行自发的集体评改。为了“胜利”,他们群策群力,或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这一过程不仅使

原先基础较差的孩子获得了“多帮一”的指导,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也使优秀的孩子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看着他们为自己的本子包上厚厚的、但不失精美的书皮纸,看着他们舍不得本子有一个褶子、有一条折痕,我深深感受到了孩子们对“轮流日记”本的珍爱,这更是一种对自己成果、同伴成果、集体成果的珍爱啊!

五、相互学习进行新创作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同一个小组里肯定会有非常出色的孩子,他们的文章清新动人、设计精致巧妙,成为同组其他成员甚至全班同学的好榜样。就算是平时文学基础较差的孩子,也会有成功的一面,文章一般但插图美观,设计普通但字迹端正。这些点点“金子”都为其他孩子提供了学习的范例。更使孩子们受益匪浅的是,“轮流日记”呈现出丰富纷繁的写作题材、形式和方法。楼晓慧的诗歌笔调清丽,发人深思:如果给我一片蓝天/我可以做一朵自由自在的白云/如果给我一棵大树/我可以是一片“沙沙”唱歌的绿叶/如果„„/如果什么也没给我/我又将是„„赵思蕙写了鼻子因受不了空气污染而集体出走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环保的警钟;陈天炜则独辟蹊径,利用故事连载实实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一旦有这样的好点子闪现,孩子们就会争相模仿,于是在班里掀起了一次次的故事热潮、童话热潮、诗歌热潮„„

18.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篇十八

注意避免制定不明确或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目标。绝不要追求完美,那只会让孩子和你都遭受挫折。孩子每天取得的点滴成绩和进步都应记在心里,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努力观察并赞许孩子每一点微小进步。同样,目标过低,不忍心让孩子接受挑战,会让孩子感到无聊,乏味。

2积极参与

孩子直到八岁都主要是通过模仿学习的,所以教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行动起来,和她一起做点什么。也就是说,你不要光指望给孩子下命令,发指示。比如在纠正孩子的时候,不要简单地说“不要用手吃东西”,你最好拿起调羹,一边亲自做一下吃饭的动作,一边说“我们用调羹吃东西”。

不要命令孩子“去整理好你的玩具”,你可以拉起孩子的手,蹲下来,像做游戏一样来收拾玩具,然后说“该收拾玩具了”。在日常生活中加上些许想象、幽默、笑话或者游戏,只要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做你期待他做的事。

3做出积极的榜样

只要有可能,请用积极的方式说话。幼儿一般不会对未加手势的指令性话语有反应。因此,只要有可能,请将你要说的话演示出来,并形象地向孩子讲解这些动作。要做得戏剧化一点,夸张一点,以增强孩子的印象。与其说“进来时不要大声摔门”,还不如等孩子到门边时迎接他,对他说“我们轻声地关门”,同时牵着他的手轻柔地做关门的动作,然后让他握着门把手重复轻轻关门的动作。

4确信孩子能够记住命令

即使你已经一遍一遍地示范给孩子正确的行为,你还是不能 指望孩子一定能记住。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到孩子的记忆力成熟。孩子在逐步成熟和动作的重复当中学习并渐渐养成习惯。在孩子五岁以前,不要指望孩子能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旦她的记忆力足够成熟,只要讲几次,她就能很快记住你的话。在此之前,对孩子,尤其是幼儿,要一遍一遍地叮嘱同样的事情。这虽然令人丧气,却十分必要。

5不要打扰孩子

许多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而且难以培养他们长时间注意某物,因为小孩根本就无法像成人一样集中注意力。

上一篇:初中毕业老师对学生评语下一篇:儿童论语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