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研活动总结(12篇)
1.关于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一
关于小学社团活动总结范文
小学的社团活动益智而充满乐趣,是学生开阔视野的最佳方式。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小学社团活动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关于小学社团活动总结范文
(一)以前,每当看到其他学科的社团活动搞的有声有色,效果显著时,我的内心都会涌动着一丝羡慕。说实话,数学社团活动的开展确实难度很大,特别对我们农村高中学校来说,更是如此!
如何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通过数学社团活动的开展,能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真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真正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去发现问题;真正让学生去探索身边事物
中隐含的数学问题;真正让学生体验合作带给他们成功的快乐;真正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数学给人们带来的五彩斑斓的美;真正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数学的鲜活与有趣?......面对这些问题,数学组的全体老师不知道费了多少脑筋?我们曾试图请教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试图从网上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但是,收效甚微。
我们认为:数学社团活动应该是一种以综合性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趣味性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活动重点的教学形式。开展数学社团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开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应用能力与相互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还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志趣和特长,增长才干,能真正使学生在活动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数学社团活动还应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紧密联系
起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获取最新信息,培养自己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
在大家的通力合作,集思广益下,本学期,我们数学组摒弃了以往单一的数学竞赛、数学兴趣小组、数学辅导等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在学校的组织下以及各数学老师的进一步完善下,终于达成了共识:力争在创新、改革与效果的实效性上达到标新立异的目的,以注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争取在不断探索、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我校数学社团活动的质量,使得社团活动的成员在每次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
根据学生报名情况,我们9位教师分成了三个小组,统一活动方案,每次活动结束,及时总结,活动内容由易到难。我们还不定时进行活动交流,在交流会上刚开始很多的同学不愿表现自己,这样我们就很难发现大家有哪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在以后组织的活动中
应适当增加了一些让大家彼此了解的机会,鼓励同学对社团提出的自己看法与建议,这样,我们的社团在往更好的方面发展,在逐步完善,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成员对社团的关注。同时我们总结前次活动经验,商讨下次活动实施的任务、计划、需用的工具等事宜便成了每次教研组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议程,大家忙的不亦乐乎。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让学生测量了自行车的车轮以及旗杆的高度,当我们告诉她们活动的内容时,大家难以掩饰兴奋和激动的心情,看着她们为了减小误差一遍遍测量,而且一边测量,一边纪录,一边修改、完善,还不时地蹦出来新的方法,新的方案,此时此刻,我们这些指导的老师会被同学们的兴奋所感染,一同分享着她们的快乐。在活动的同时,我们会针对活动的进度适时地告诉他们误差的分类,如何减小误差?哪些误差可以消除?哪些误差不能改变?如何计算误差?......比如在测量旗杆的高度
时,还适时地给她们介绍了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函数之间的联系的基本知识,真正体验到了寓教寓乐的意境,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快乐的表情,我真的希望时间永远定格在这一瞬间......在以后的活动中,根据我们的设想,还要让同学们学会银行利息的计算(附调查、理论依据、计算方法)、几何体的手工制作,以图片的形式展现数学的图形美......不过,因第一次进行走出教室,走出校门的社团活动,我们会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学期数学社团活动的设想、构思、实施之所以能够得以顺利进行,是和我们组的全体老师的齐心协力分不开的,在我们的愉快合作中,我从每位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这些对我以后的工作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愉悦共事是我们教研组的宗旨,把工作做到最好是我们共同的目的!
关于小学社团活动总结范文
(二)琅琅读书声,悠悠伴我心,在这快乐的阅读社团,大家在欢乐中增强了读书兴趣,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思想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学生在读书中有了很多很多的收获。现在将读书活动总结总结如下:
一、展现的风采
1.让学生显风采
在读书活动中,我班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相应的活动。内容主要以《小狼 小狼》为主,在平时阅读要求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到,与众人分享读书之乐。通过阅读、积累与展示等活动,不但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而且还为学生创造展示风采的特殊环境,把我校的读书活动推上新的台阶。
2.让家长显风采
在读书活动中,为了让更多的家庭更好开展家庭读书活动,而且在读书活动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班通过校信通、校园论坛等渠道向家长大力宣传读
书活动并告以家庭读书方法,还让家长也来谈谈自己家庭在读书活动中的做法及收获,家长们经过交流与介绍,说说自己最喜爱是书中角色、最深刻的故事情节等,能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也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开展的好。
二、开展读书活动的措施
(1)要求家长、学生老师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
(2)利用家校通、校园论坛向家长宣传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3)要求家长、老师以身作则,带头营造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
(4)鼓励学生多读书,家长要满足孩子的读书愿望。
(5)开展“我与家长共读一本好书”的活动,并按学校的要求填写好读书记录表,家长与孩子要同时写下读书心得体会,共享读书之乐。
(7)要求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通过读书长智,通过读书明理。
当然活动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虽然老师和学校做了多番的努力,但还是有些家庭没有重视孩子的课文阅读,认为只要把课本读好就够了,更别说是共同阅读了。还有的是留守家庭,对于这样的家庭还没想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虽然困难重
重,但我相信只要一次次的努力,总会有效的。每天种一朵花,不久的将来就会是鲜花满园、芬芳迷人。
关于小学社团活动总结范文
(三)学期即将接近尾声,学生们最喜爱的周二社团课也即将结束。回顾每周二的快乐读书时光,觉得如此美好而充实。现将本学期社团活动的开展做以下总结:
阅读社团本着快乐读书,读书快乐的宗旨,在社团课开始前就制定了合理有效的读书计划。第一周为学生搜集了许多关于读书的格言、名人读书的小故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自第二周开始,就让学生带《伊索寓言》前来阅读。同时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
书,边读书边学会做批注,做读书笔记。从书中积累大量的优美词语和精美句子,学习作家的表达方法,以用于自己的习作中。我们还将《伊索寓言》与《中华成语故事》的精选视频播放给孩子们看,在东西方文学的对比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陶冶情操,提高到道德修养。期中考试过后,安排学生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品读人物形象,感受人物魅力。在学生自读,老师讲解,共同探讨的基础上,社团还安排了《水浒传》的视频,将文字与影响对照阅读,学生能够跨越时代,更加形象深刻地感悟理解古典文学的美妙。最后两周,学生集中撰写读书笔记,总结一学期来社团活动的收获。看着他们饶有兴趣、津津有味地品味着书中的美味佳肴,尽情翱翔在知识海洋中,体验着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我们认为阅读社团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当然在实施合理有效的读书计划中也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有的学生还没有从心底里意识到读书的重要与快乐,在读书时难免分心。
二、在学生读书过程中,作为指导老师,在为学生讲解读书方法这一部分做得还不够。
三、个别学生读后感写得不真切,篇幅太短。
一学期的努力,虽没有硕果累累,可我还是要肯定地说,阅读社团的学生在书香文海的遨游中是有收获的。希望他们一如既往地喜爱读书,并把读书当成一生中的习惯和乐趣。
2.关于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二
小学教研室是学校教学的基层组织,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是教师发展的平台和阵地, 更是学校重要的教学和教研工作团队。教研室在学校的教学管理、课程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师培训等工作中担负着组织、管理、学习、交流、研讨、指导、引领等多项任务, 是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基石。所以, 抓好教研室建设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打造教学特色的基础和保障。如何建设好教研室, 如何发挥教研室的有效作用, 是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小学教研室职责
小学教研室的职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这五点内容:
(一) 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为学校服务、教师服务等基层服务为已责, 积极开展小学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业务管理工作。
(二)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 加强对
学校执行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使用教材情况的调研工作, 及时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正确使用教材, 提出执行课程方案和教学用书的选择与使用意见, 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 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三)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理
论,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方法、业务知识, 指导和推动教育科研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 丰富教学技能, 把握课程教材,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深化教学改革。
(四) 加强教学管理, 制定教学常
规制度, 有计划地组织教学调研活动, 督促检查学校贯彻落实, 促进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丰富教学技能, 执行教学计划, 钻研、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 监控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对教学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进行教学视导, 检查教学工作及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工作, 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研究考试方法的改革, 对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范, 承担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考试命题工作, 参与考试阅卷分析等工作。
3. 建设和发展小学教研室的几点建议
小学教研室的建设应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 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为了促进我校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以教研室职责为基点, 促进教学进一步规范化
以教研室的职责为基本规范, 不断完善监督机制、教学评价体系, 加强教学评估, 促进小学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 用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理论学习, 认真进行教学研究等日常工作。
(二) 以课堂教学为重点,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是课程实施的根本渠道。切实加强备课、上课、作业、检测四个基本教学环节的常规管理。要引导教师用心备课, 把精力放在钻研教材和教学研究上;引导教师精讲精练, 合理减轻学生课业的过重负担;建立课堂教学效果当堂检测机制, 对教学效果进行当堂检测。要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 实施学生学业水平质量跟踪, 考核教学质量, 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有效的教科研工作评价办法, 逐步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 以教研室为单位, 搭建互助
合作的教研平台
积极组织教学研究, 是教研室建设的重头工作。教研室, 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教学的组织, 要研究教学, 必先搭建针对性和多样性的教研平台。教研室要为教师搭建互助合作的教研平台, 创造个人提高的空间, 要以合作研究实现沟通, 通过沟通带来理解, 以理解形成团结与合作, 构建具有新特点的教研活动机制, 以引导教师去探索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与运作方式。
(四) 以理论学习为契机, 打造学习型校园
打造学习型校园, 引导教师树立育人为本、现代化的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思想, 开展学习成果展示活动, 相互交流经验, 畅谈体会, 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中工作, 在工作中学习, 使学习成为教师的第一需要, 成为我校教育发展的不竭推动力。
(五) 以师德培养为重点, 加强教研室的作风建设
加强教研室的作风建设, 要以师德的培养为重点内容,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越高, 自觉主动性就越强, 态度越积极, 投人精力就越多, 教育工作是无止境的、艰辛的创造性劳动, 这种劳动的价值无法用具体的器械来衡量, 并且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获, 因而就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必然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 因此师德的培养在教研室的建设中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玉君.关于教研室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第14卷.41-43
3.关于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认识与思考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一直将学生们束缚在课堂中,一直面对书本知识的学习,鲜有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但在近些年来,我国逐渐实施了全面的素质化教育模式,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缺乏实践活动的弊病是与之相违背的。所以,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将语文实践活动贯彻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笔者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几条相关的认识和思考供大家交流讨论。
一、精心设计,培养能力
要想实现高效的语文实践活动首先需要从时机上下手,一定要找准正确的时机,通过精心的设计,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们的语文能力。有学者曾说:“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去发掘,在发掘的过程中学习者的理解和感受将会更加深切,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的规律性和本质。”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地挑选一些内容增强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并且要注重趣味性的添加,要引导学生们首先发现问题,主动地将问题提出,随后鼓励学生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这样学生就参与到整个学习的全过程,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性得到了較好地提升。例如,在学习课文《称象》时,在学生们阅读完整篇课文之后,大臣运用什么方法来称象,曹冲又运用了什么方法来称象,两种方法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学生们在问题的引领下会更加深入研究课文,在随后的解析过程中学生们相互讨论沟通,自我探究的分析能力得到了较好地锻炼。真正通过实践探究得到的答案凝聚着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并不是按照教科书照本宣科式地学习而来的。为了将学生们的实践探究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由阅读,当学生们能够自觉开展实践学习的时候,课堂学习效率将会显著提高。
二、拓宽知识,提高能力
增加课外阅读量一直是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知识的学习并不能仅仅依靠时间有限的课堂,需要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世界,提高自身的能力。新课标对于小学语文有这样的描述:小学语文是学习母语的基础阶段,学习的资料是十分广泛的,能够给予学生们实践的机会也十分充足,教师要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到语文相关材料的阅读学习中来。
增加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课内所学知识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同时还能加强学生们自身的主动学习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语文整体素养,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课外阅读从学生们的兴趣和个性出发,结合生活方式做细致地考量。小学生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维持在145万字以上,根据学段来划分,具体是第一学生要多于5万字,第二和第三学段分别要多于40万字和100万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对于阅读量的要求作出灵活的增减调整,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们完成对于好词好句的摘抄,有感而发时可以完成读后感的写作。总的来说,教师来引领学生们从课堂中走出来,在课外的阅读中寻找更广阔的知识空间。
三、多变形式,激发兴趣
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讲,语文实践要做好丰富的多样化工作。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也比较好动,教师要抓住学生们的这一特点设计学生们喜爱的实践内容,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实践热情,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参加到实践活动中来。教师可以利用唱歌、游戏、制作等等形式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也动口和动脑,加深对于实践内容的记忆。例如,在进行古诗课文教学的时候,在教授完一首诗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诗中所展现的意境作画,将自己所体会到的风景和情感等等诗中所描绘到的内容都通过画笔在纸面上反映出来。这样的实践操作更容易让学生们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丰富题材,亲身体验
在小学阶段的所有学科当中,语文是开放性较强的科目之一。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说,更应该把生活气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们在开放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实践相应的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北京》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们从生活中的角度更加切实地了解到首都的风貌,教师可以开展“话北京”专题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北京各个方面相关的资料,例如历史、建筑、生活习惯、饮食、现代生活等等方面来总结北京的全貌。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通过查阅书报、观看电视节目、上网搜寻、翻看照片等等形式搜集初步地资料,小组每个成员再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部进行汇总得出本小组最终的成果。在这样的小组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牢记知识点的同时锻炼了语文实践能力。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值得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努力将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蓝霞.积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J].考试周刊,2008(10).
[2]孔国平.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鸟的天堂》语文实践活动及启示[J].辽宁教育,2005(10).
4.关于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四
篇一:小学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本月班级德育主题是“校园环保”,采用“五环、四步、三阶梯”的模式,对学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利用各种环境图片的鲜明对比对学生进行对比教育,激发学生的环境意识。
在主题活动的初期,通过收集资料,老师准备的影像资料,各种鲜明环境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深刻,能很好地说出哪里的环境美,哪里的环境不美。懂得清洁的环境优美、舒服,肮脏的地方令人恶心,从而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懂得环保应从我做起,应该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不制造噪音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
二、根据小学一年级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
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时刻注意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如: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物件,变废为宝,画环保宣传画、清洁班级设施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但使孩子们体会到了向别人进行环保宣传教育的喜悦和成就感,而且对环保行为有了更强烈的兴趣 和自觉意识。此外,在主题活动中,还把环保知识以学生喜欢的故事、儿歌,使环保教育内容儿童化、趣味化。孩子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学得更生动、有趣,且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融会贯通,将环保知识随机渗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仅仅靠开展一个主题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在学校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做个 教育“有心人”。我们班教师的环保意识较强,平时都会密切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进行环保教育。如:学生乱丢纸屑、随地吐痰或洗手后不及时关水龙头,以及自由活动时高声喧哗等现象,我们教师就会及时晓之以理,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使他们懂得了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小环境做起。此外,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在与环保有关的纪念日中组织一些活动,如在“植树节”时给学生介绍森林资源及其作用,森林与人类的 关系及人为破坏森林引起的地震、台风、大气污染等恶果,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既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环境保护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通过经常持久的环保 教育,以及相应的环保活动,使学生确立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观念,提高对环保的觉悟,增强环保责任感,成为真正的“环保卫士”!
篇二:小学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1月19日下午,全新师生一起开展了一次生动的“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情况如下:
班会上,首先通过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了城市生活中每天产生的堆积如山的垃圾和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通过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和事实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接下来,主题班会的崔老师,让同学们把各自带来的生活垃圾,根据垃圾桶上的标识,对其进行分类。在进行分类后,很多同学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分类不仅减少了垃圾产生总量,也节约了资源。最后,在环保互动环节,许多的同学都谈到了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并结合生活,讲到了各自家庭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的情况。特别是三(1)班的陶同学说:“这次主题班会,让我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做环境保护的小主人,共同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这次丰富多彩的环保主题班会,通过互动,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加深了同学们对环境帮助同学们树立环保意识,强化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增强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通过小手拉大手,让更多的人参与环保活动,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把环境意识落实到行动中。
篇三:小学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4月18日下午,我班开展了一次生动的“小手拉大手 保护环境”主题班会。活动情况如下:
班会上,首先通过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了城市生活中每天产生的堆积如山的垃圾和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通过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和事实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接下来,让同学们把各自带来的生活垃圾,根据垃圾桶上的标识,对其进行分类。在进行分类后,很多同学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分类不仅减少了垃圾产生总量,也节约了资源。最后,在环保互动环节,许多的同学都谈到了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并结合生活,讲到了各自家庭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的情况。特别是刘泽瑞同学说:“这次主题班会,让我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做环境保护的小主人,共同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这次丰富多彩的环保主题班会,通过互动,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加深了同学们对环境帮助同学们树立环保意识,强化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增强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通过小手拉大手,让更多的人参与环保活动,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把环境意识落实到行动中。
篇四:小学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我市建成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贡献力量,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寄语未来”绿色环保主题教育。接到文件通知后,我校也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召开了年级组长会,认真安排落实,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 “寄语未来”绿色环保主题教育。
一、活动对象及范围: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活动时间、形式及要求
1、活动时间:20xx年11月——12月
2、活动形式:
利用双休日,由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回收废旧图书和报纸来换取中国邮政发行的“未来信”贺卡,将自己对一年后的目标,对一年后的畅想,对一年后的希望写入“未来信”。邮政局将为此活动特别开设“未来邮局”,将孩子们的美好愿望统一封存,“未来邮局”将在一年后统一将学生们写给自己未来的信邮寄回每个学生手中。
3、活动要求:
(1)每个学生每收集至少2、5公斤废旧书报、图书即可换取一枚“未来信”贺卡。这次活动强调“自愿”的原则、突出“免费”、“废纸换再生纸贺卡”等关键词。
(2)1——6年级学生将收集好的废旧书报提前在家整理捆绑好,贴上标签,标签上写清:年级班 姓名斤数。
(3)各班级“一人一岗”小干部,配和班主任老师做好班级学生的数量统计,填写政教处下发的“矿区小南坑小学寄语未来绿色环保活动登记表”,在学校回收后以班上交。
三、活动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从11月份开始利用节假日、星期天在街道、社区、公共活动场所和自己家里收集废旧书报和废纸。11月27日前各班完成收集任务,以学生个人分捆并作好标记,标清学校、班级、姓名,将各班汇总表交回政教处。
2、收集过程中学生要将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文章,11月28日前三至六年级各班统一上交学生“我为环保做贡献”,每班不少于5篇收集过程中的体会。体会要求工整规范,写明学校、班级、姓名并于11月28日上交政教处。
3、学生换到贺卡后,班主任老师要组织学生给一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学生可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和梦想,以书信的形式记录下来。学校政教处统一将带有信件编号且封装完好的“未来信”贺卡回收整理,交至邮政局。
四、活动效果
1、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其中。各班接到通知后,迅速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投身到“我为环保做贡献”活动中来。同学们有的开始整理自己的废旧书报,有的开始在街道、社区收集废纸,整捆整捆地废旧纸张被拿到了学校。同学们还兴致盎然地比了起来,看哪个同学收集得最多!
2、师生尽力贡献,废纸回收量多。经过各班同学广泛参与,各班的废纸回收量都不小。11月28日星期一,政教处将各年级各班孩子们收集的废旧书报统一进行了回收,全校近1400名1——6年级的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怀抱一捆捆废旧书报在政教处的指引下,整齐地堆放在了校园车房一角,看着可敬的班主任、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在用实际行动为城市环保尽力、贡献。下午4:00左右,市邮政局来我校集中回收,全校回收废旧书报、纸张约6600余斤,可换的“未来信” 贺卡1300余张。
3、推动低碳生活,学生体验丰富。许多同学看到班里回收回来的废旧纸张,不断地发出感叹说:“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可以回收的垃圾啊!把它们回收再利用,就是对保护环境做自己的一点点贡献啊!”还有的同学说:“其实举手之劳就可以推动低碳生活,我们缺少的只是行动!”大部分同学把此次活动中的感受写了下来,负责政教工作的管理人员在“华彩乐章”博客中报道了此次活动的盛况,从孩子们交回的体会中流露出了自己在收集废旧书报中的感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环保的深切感悟。三年级五班刘子涵同学在整理过程后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我早就想为环保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了,想着这些废旧书报如同‘百岁老人’经过加工再利用就会变成‘花季少女’那是多好的一件事啊,再者还能得到‘未来信’贺卡,真是有双重意义!”我们相信每位同学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收获,但无论怎样,投身环保,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心是相同的。“未来信”的寄出,定会让孩子们在来年,期盼自己的美好愿望和梦想的完美实现,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期待!
4、活动助推实际,绿色环保、低碳生活走进我们的身边。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孩子们环保意识强了,校园里没有了乱扔垃圾的行为,弯腰捡拾垃圾的行为多了起来;没有了破坏花草的行为,主动擦拭校园栏杆、墙裙、窗台等的行为多了起来;没有了浪费水资源的行为,随手关紧水龙头的行为多了起来;大白天还开着灯的现象没了,节电意识明显强了。绿色、环保、低碳,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5.关于小学生诚信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篇五
1.召开“诚信感恩”主题班会,签订“资助诚信书”
学院以年级为单位,分别于5月10日和5月20日在东、西两校区,组织全体受助学生和义工召开了“诚信感恩”主题班会。
组织经济困难学生签订“资助诚信书”,学院结合各专业经济困难学生分布状况,主要围绕家庭经济状况认定、义工管理服务、助学贷款申请以及日常生活表现等方面制定了诚信指标,组织受资助大学生共同学习各诚信指标具体内容,一起签订“资助诚信书”,并围绕今后学业及义工服务形式等进行交流探讨。
2.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引导贷款毕业生“诚信还款”
为使广大同学深入了解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政策,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5月份,学院通过多种方式,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种类和具体办理流程进行说明。同时,学院结合毕业生还款确认等工作,召开“贷款毕业生诚信还款”主题班会,发放《给毕业生贷款学生的一封信》,帮助贷款毕业生了解还款的有关事项,对贷款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进行详细地讲解,引导其正确认识诚信对于母校、工作单位及社会的重要意义。
3.举办“诚信感恩”专题讲座
为不断加深学生对诚信感恩的认识与理解,学院举办了“感恩与心理健康”主题讲座,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爱萍老师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帮助大学生学会感恩,践行。王老师重点阐释了大学生要树立“成人、成长”意识,作为一个成年人要遵守社会规范,倡导社会文明,发扬传统道德,社会交往要守信,家庭生活要感恩父母,人生发展中要感恩自己的祖国,从感恩中不断成长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促进个人事业的发展,实现个人的价值。
4.开展“诚信与读书相伴”主题活动
6.关于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六
一学期来,我组教师都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任劳任怨,班主任能针对自己班级的情况,抛出班级的问题,聚在一起讨论管理班级的良策,并针对自己班级的特殊情况,与学生共同制定了班级管理条例。组内老师们都很敬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细致,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对学生关爱有加,耐心温婉;对教学刻苦钻研,开拓创新,努力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育人环境。学生学的生动有趣,兴趣盎然。教师自己也身正为范,处处为人师表,自觉守纪,乐于奉献。
二、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本学期学校布置到班级的任务,我们组教师都能积极完成。比如:
1、各位班主任积极组织“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让每位同学了解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使学生有清醒的认识,认真对待大课间活动,准备好跳绳,上、下操场的队伍井然有序,认真组织本班的规定跳和特色跳,让每位同学都得到了锻炼。
2、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精心的安排活动过程,步行到牡丹园活动,真正亲近大自然,还锻炼了身体。
3、数学组参加区教研室期中抽测均分第一。
4、结合学生处,各班积极进行争章活动,学生也踊跃参加。
5、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六一”庆祝活动中认真排练古诗文朗诵《沁园春·长沙》,受到好评。
6、根据学校大队部的要求,每班积极的组织有益于学生身体健康的课间游戏,班主任认真的组织,让学生体会到游戏中的快乐。
7、班主任在平时常规教育中狠抓安全教育,学生自护自理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8、数学教研组组织全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应用能力过关竞赛,基本过关。
9、各班积极组织参加校运动会。
10、在“五小”活动中,各班班主任细心指导,积极参加。
三、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
我组的教师积极参加校里的教研活动,做到按时到场,认真做好笔记,通过各种进修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根据校教科室的工作要求,结合新课标的修订,每位教师认真阅读修改后的课标,结合自己的实际,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平时,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的难题,大家各抒己见,有时也会争得面红耳赤,在我组教师大家互相帮助,积极配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的情景。我们年级组的老师对待学生可以说是尽心尽责,老师们从不计较时间,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们补课,学生们的不断进步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教育,可我们的老师却认为这是应该的。
四、组内教师间相互关心,互相帮助,温馨和谐。
我组是个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上,相互督促、相互支持、互帮互助。谁有困难,老师们都会倾力相助。在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中,我们大家都齐心协力的。平时,如有老师身体不适,其他老师也会主动提出代课,代值班,也从不计较。等等一系列许多温馨的事情举不胜举,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和谐,我们的各项工作才会开展的非常顺利。
7.关于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七
近年来,国家对全国中小学生的体质检测及调查结果均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并不乐观,体能素质呈持续下降趋势。所以,在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是为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文件精神以及“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精神,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一、人们对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反应
自从全国许多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人们对此反应不一。笔者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了解,归纳出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看法。
部分学生的看法是:多数学生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开展“大课间”活动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因为体育锻炼的时间多了,能减轻学习疲劳,而且提高了学习质量;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依然存在,还是无法真正轻松;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关键是要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成绩才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部分教师的看法是:不少教师在认同开展“大课间”活动意义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经常组织考试,学生成绩一旦下降,学校和家长都会有意见,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并没有为此而降低标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接受分数的考验。有的教师还认为学校给学生安排了充足的活动时间之后,一些学生彻底放松了自己,以为学校提供了时间就是要好好玩,而忘记了放松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还有的教师认为社会各界都在呼吁给学生减负,开展“大课间”活动是减负的方式之一,但学生也要承受合理负担,减负不是没有负担,因此我们教师要把握好给学生放松的尺度。
部分中小学领导的看法是:中国家庭过分学校化,没有为孩子提供足够的休息、娱乐和自主活动的时间。学校功能只好随之进行调整,要为学生提供休息、娱乐和自主活动的时间。因为家庭学校化,所以学校要家庭化,用学校家庭化来应对家庭学校化。但有的学校领导则认为目前开展“大课间”活动还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相关教师(班主任)的组织能力不强、活动内容设计与安排难以使学生满意、活动场地与器材严重不足、资金缺口大等。有些农村小学领导还认为,他们学校学生的家庭都比较不富裕,所以学校没有吃点心的惯例,担心学生在进行“大课间”活动时因空腹而发生意外……
部分家长的看法是:对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看到孩子没有以前那么累了,比以前活泼了,体质也增强了,可又担心孩子闲暇时间太多会影响成绩……
部分教育主管部门人士的看法是:给中小学生减负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工作,而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可以说是强制性地给中小学生减负。现在的问题是学校安排了大量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减轻负担,家长却在课余时间给学生报各种学习辅导班。一句话,学校好管,家长难管!如今的学生活动的时间太少,在家里不是上网就是上不同名目的辅导班,锻炼时间减少直接导致体质下降。
部分教育专家的看法是:仅凭借体育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远远不够,应适量增加学生的户外运动时间,发展多样化体育项目,这就是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目的之一。
二、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1.“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够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并促使他们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2.“大课间”活动不但调节了学校紧张的学习节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展示了学生的特长,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积极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3.“大课间”活动要求学生真正活动起来,全员参与跑、跳、踢、攀、爬等各项活动,学生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就一定会熟练掌握一项终身受用的锻炼身体的技能,并养成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等优良品质。
4.“大课间”活动要求新增每天半小时或一小时的活动,可中小学生每天在校6~7小时的时间不变,教学质量力度不减,这就势必留在任教教师手里的空余时间减少,势必强迫教师向课堂要时间、要速度、要效率。因此,中小学教研之风日盛,教学设计精细、课堂教学精心、作业布置精当、作业批改及时就容易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
5.“大课间”活动如果没有精细的安排和管理,安全肯定成为一个大问题。为了保证活动的安全有序,学校领导和教师就要进行反复研究,制定学校总活动安排表,每周每天班级活动内容、地点都要精心组织和安排,都要全员参与管理,确保“大课间”活动健康有效开展,进而提高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管理能力。
三、各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
1. 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中小学操场的场地普遍较小,全校所有班级在同一时间全部都开展“大课间”活动,学生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其活动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2. 有一些地区的中小学由于经费问题而无力添置大量的体育器材,导致学校器材严重匮乏而使有些很好的活动项目不能开展,这就影响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
3. 现在的中小学生不缺乏活动的兴趣,但是缺乏活动的方式,所以有的中小学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出现了这么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呆呆地站立在操场上“无所事事”,只有小部分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出现这种现象与班主任组织不力有一定的关系。怎样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让学生彻底放松,玩得痛快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前班主任常抱怨“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少”,现在把活动的时间还给学生了,班主任反而不知所措了。
4. 有一些中小学在设计“大课间”活动时,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为“大课间”活动的主角是学生,活动的开展应以他们的意愿为主,应以趣味性为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尽情地玩耍,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而不是我们教师安排学生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要去做什么。统一的活动形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存在的差异,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束缚,如果不能让学生开展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那么“大课间”活动与上体育课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有的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项目单一,而学生在一周的活动中对同一个项目会产生厌倦感,进而会对此活动产生疲劳意识,这就导致出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5. 随着季节的变换,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季开展“大课间”活动后,学生全身汗水淋淋,这就有可能影响上下一堂课的效率。另外,科学常识也告诉我们大脑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松弛一下,转换兴奋中心,有利于脑功能的发挥。可是,我们必须懂得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问题的另一方面却是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是很低的,其年龄越小则转移的能力就越低,他们一旦兴奋起来,大脑的兴奋点总是长时间指向于原有的刺激上,而对其他刺激产生抑制性反映。因此,中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在进行“大课间”活动时如果活动过度,当要上下一堂课时他们的兴奋中心就很难较快地转移到学习上,这也势必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学生在课间活动时越处于兴奋状态,这种影响就将越显著。所以,要解决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适度问题,进而使“大课间”活动不是阻碍而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6. 多数中小学的多数班主任没有自己的体育或艺术特长,中小学的体育和艺术专职教师是按照未开展“大课间”活动时定编的,因而人数比较少,尤其是一些中小学的体育和艺术专职教师凭其已有的专项技能要他们设计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势必要增加体育和艺术专职教师以及班主任的工作量,因有的中小学未能解决他们的待遇问题,结果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以上所述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各中小学开展的“大课间”活动就有可能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
四、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若干对策
1. 提高对开展“大课间”活动意义的认识。我们绝不能认为“大课间”是简单的游戏、体育锻炼、艺术表演,而应该将它置于整个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来思考、来实践,并丰富它“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专家对开展“大课间”活动意义的认识有独到之处:不只是强调追求身体的强健,更强调心灵的愉悦和人格的健全;不只是强调活动情境的创设,更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不只是强调磨练学生的意志,更强调人文精神的培植;不只是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更强调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的塑造。“大课间”活动其性质是一节全校性的活动类体育课,是体育课所学技术技能的延续与应用,但它的现代思想性、教育性、管理和组织形式等与体育课相比具有独到之处,也有利于促使这两类体育课程整合改革的实施,是现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
2. 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营建良好的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氛围。由于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不少中小学并没有把体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充分运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并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各中小学还应结合学校现有的运动资源和根据自身的体育传统,逐渐形成自己的体育特色,培育自己学校的体育精神,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参加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3. 全体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可敬的英雄,因而会产生一种凝聚力,并且在教师面前会表现和展示自己。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学生自然而然也会产生一种锻炼身体的欲望,并使自己认识到锻炼身体的意义,从而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一定的基础。全体教师在“大课间”活动中不但是带领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激励学生积极锻炼、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的辅导者,能够促使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小限度。
4. 各地的教育研究部门要加强对“大课间”活动的研究,各地的教育培训部门要加强对体育和艺术专职教师以及班主任相关业务的培训,以便发挥“大课间”活动最大的效益;各中小学之间要加强“大课间”活动经验的交流、体育器材的交换使用与共享……从而使“大课间”活动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其内容丰富多彩,组织与活动形式各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适合于各式各样的学生参与。
5. 加强督导检查,严格管理“大课间”活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对中小学的综合督导内容及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同时也要把“大课间”活动列为对学校日常工作的检查、校长年终考评以及有关的工作评比内容之中,定期进行检查和督促,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各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限期解决,对好的经验,应及时进行宣传推广。对不认真落实“大课间”活动的学校,应提出严肃的批评,并限期改正。对于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学校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8.关于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八
关键词: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
素质教育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学生,所谓的全面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体”就是指体育,目前我国小学阶段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顺应这个要求。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年对传统课间操进行改革完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体育活动组织方式。相比传统的课间操,大课间体育活动特点更加鲜明,时间更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练习强度更加适宜,这样不仅可以对学习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还有助身心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在课间,能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经历也体会到大课间体育活动这种形式是目前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形式,非常受小学生欢迎,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在课间举行,因此对组织性和管理性要求高,一般以集体做操为主,分班活动为辅。因此,设计活动内容时一方面要考虑学校活动场地和时间,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小学生的身心需求。总的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1)所有的活动内容都要明确教学目标和目的,符合小学生身体锻炼的相关理论依据;(2)大课间的各种活动包括自编操都要以简单易学易记为原则,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3)设计内容要兼顾不同年级、年龄、性别学生的身心特点,形式尽可能新颖和多样,以吸引学生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4)所有的练习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安全性放在第一,以中等强度为主,并注意由静到动,由慢到快,循序渐进;(5)大课间活动中可以有效实现艺术与体育的有效结合,多借用节奏感强、韵律性高的舒缓型音乐作为背景,达到身心调节的目的;(6)还要考虑学校自身的各种客观条件,比如场地、设备等,因地因校制订和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需要全校师生自上而下、齐心协力地配合完成。从学生层面来说,做操时可以按班级为单位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由班级学生干部或活动小组長带领到规定场所,再由体育委员协助体育教师来完成。在游戏和自选活动环节则以学生自愿为主,根据不同情况自由组合,也可以设立负责编操和辅导的小组长。从学校层面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校领导的监督、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班主任的组织,分工明确各方做到尽职尽责。学校领导应制定轮流值班表到场进行巡视和监督,以便及时掌握活动具体实施情况。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组织学生按时出操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积极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去。学校体育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制订好适合本校学生的大课间活动方案和计划①。
实践证明,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1)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通过每学期的体质检查就能够看出小学生的平均肺活量有了明显提高,体重、身高和三围等指标都有了较大改善,身体素质跟过去相比有较大改观,尤其是在体育课短跑等项目中变化明显。(2)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大课间体育活动目标是快乐运动,将体育与健康有机结合起来,因此,许多自选项目,动作难度不高,更容易给参与的小学生带来成就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长期下去最后形成爱好,养成了习惯,为良好的身体素质奠定了充实的基础。(3)大课间体育活动都是以班级、小组等集体性活动为主,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小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激发,合作团结意识得到了培养。
总之,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是目前比较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之一。有研究表明,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不仅身体素质提高了,而且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态度也有了较大变化,同时对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符合我国当前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但是还有许多问题也会随之出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比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也需要“软件”的重视,还有许多学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还是流于形式,缺少实质性内容,疏于管理,活动主要以室外为主,室内活动形式还有待进一步开拓。
参考文献:
[1]黄福娇,闵贤舞.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08.
[2]李志刚,韩育芳.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15).
9.关于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九
一学期来,我校紧紧围绕“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校风学风的整体提升”的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卓见成效。下面就我校本学期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学校领导班子对活动开展高度重视,王校长在把握全局的同时经常过问,还亲自参与拟订活动方案和指导活动,并为活动大开绿灯;其他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又团结协作。在上下共同努力配合下,全校一千多名师生投入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热潮中。开学初的学校工作计划中,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具体方案,通过召开教师会、校会班会,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常规课堂、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大力宣传,组织师生收集素材,交流学习、活动心得。同时,利用校园黑板报,向校园广播站投稿,等阵地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及开展情况,从而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首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队日活动:
1.加强了“五爱”、“四有”、“三字经”和“弟子规”以及“八荣八耻”“四个好少年”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了中高年级队员背经典、讲故事、谈体会等活动。
2.抓好每周一升旗仪式,开展了按班级轮流作好国旗下的讲话、出“时事要
闻”和“生活小常识”专栏等系列评比活动。
3.广泛开展创建“诚信校园”活动,使队员明确在校做诚信学生,在家做诚信孩子,在社会做诚信公民。
4.通过值日检查逐周逐月的评比和奖惩、开展班队间的学习竞赛或评比、两个“窗口”(广播站和宣传栏)宣传等形式,切实抓好了队员的养成教育。
5.为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10月26日,举行了五六年级学生拔河比赛。6.开展了“创文明、平安班级”值日检查评比活动,逐周、逐月评出“文明、平安班级”,采取“日公示→周授旗→月颁奖”等形式使活动深入的开展。
7.扎实开展了“大唱校园歌曲”活动。印发歌词歌谱,组织网管员从网上下载mp3歌曲制成光盘,通过广播站循环播放,让师生从看谱、听歌、学唱到唱会。
8.加强了法制、卫生以及安全知识的学习,成立了班级和校门口安全督察小组。组织了全体同学学习《安全教育手册》、《道路交通安全提示》、《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条文内容。
祝
陈
小 学
10.关于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十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高度重视学生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宣传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生动活泼、适合学生特点的安全教育活动。
二、加强指导,务求实效。
校级领导加强宣传教育活动的服务指导,积极帮助各班协调解决宣传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适时组织人员就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强化工作落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教育为先”原则,通过集中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及家长系统掌握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有效预防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活动时间
2013年6月15日至10月15日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系列主题活动
结合实际,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广大师生及家长积极参与,广泛深入地开展学生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1.开展专题教育。通过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队会、团会活动,组织参观学习、观看专题教育片、邀请交通民警等有关人员到校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防溺水、防交通事故”主题安全教育,组织动员师生及家长点击省教育厅门户网站(http:///)和学校安全与未成年人保护网(http:///xxaq/),参加全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观看学习《春夏秋冬话安全》及我省防溺水优秀主题班会教案和宣传作品,撰写竞赛感言和观后感作文。
2.开展每日提示。在学校大门出口显目位臵设立《安全提示牌》,每日提示、告诫学生注意防溺水和游泳、交通安全;在每天上、下午放学最后一节课,开展“每天5分钟”防溺水、防交通事故教育提醒,将防溺水“六不”(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和防交通事故“六不”(即不闯红灯、不骑无刹车装臵的自行车<未满12周岁不能骑车>、不骑车载人、不乘坐无牌无证和超速超员车辆、不跨越道路隔离护栏、不在道路上追车嬉戏或抛物击车)等内容印成小卡片、宣传单,贴在讲
台上或发给每个学生,由每天上、下午放学前最后一节课的科任教师进行提示提醒。
3.开设专栏专刊。通过悬挂横幅,印制小册子、宣传单、宣传展板,举办图片展,利用校园广播、电子屏幕、墙报、网站、宣传栏、黑板报,组织学生征文、演讲、演唱、手抄报、漫画、测试等方式,向学生宣传普及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安全知识和救护逃生技能,营造良好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4.密切家校联系。开展“安全教育进家庭”活动,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生家庭,特别是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家庭,宣传安全知识,提醒家长履行好安全监管责任;与每位学生家长(监护人)签订《学生安全监护承诺书》;将《教育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见附件1)和《福建省教育厅致全省中小学生的一封信》(见附件2)送到每个家庭、家长、学生手中。同时,通过家长会、家访、小手拉大手、学校网络、QQ群、电话、校讯通、手机短信和绿色平安信使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联系家庭、家长,提醒他们时刻关注孩子安全,加强安全监管。
5.开展隐患排查。设立安全隐患报告箱,公布报告电话,组织师生及家长开展“安全隐患我排查、我发现、我报告”有奖征集活动,重点针对校车安全,学生骑、乘不安全交通工具,校门口非法营运车辆接送学生,学校附近和学生上放学途径水域及重点水域安全防护情况等进行排查、举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及时排除。对于自身无力解决或一时无法整改的,制定整改方案,并立即报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
(二)强化社会宣传教育 重视加强学生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社会宣传,省教育厅已积极联系省委宣传部、省广播影视集团及有关新闻媒体,向他们提供学生防溺水滚动字幕播放词、公益广告图文和《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宣传片。近期,福建电视台综合、公共、新闻和少儿频道,福建新闻、都市、交通广播电台和福建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刊已持续进行播放、刊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要主动联系当地宣传、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媒体加强学生防溺水、防交通事故新闻宣传,积极向他们提供安全宣传教育素材,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蔡宅小学
11.关于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 德育 主题活动教学
一、小学德育课开展主题活动的教学意义
新课标指出:“德育新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是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这种主题活动课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发生内在的变化。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在小学德育教育课中开展主题教学的意义主要有:①德育主题活动课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②德育主题活动有利于学生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德育活动的主题设计缺乏针对性和教育性
主题性是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有价值的主题活动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纵观我们教学平常的活动往往会出现两种偏差:一是活动的主题选择缺乏相应的针对性;二是活动的主题设计缺乏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主要是因为教师进行德育活动主题的选择和设计时,并没有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不能发现学生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更不能敏锐地感知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仅仅只是照抄照搬其它各种活动主题的设计,这必然使得这种德育课教学过于盲目而缺乏有效性。
2.片面追求活动的形式,忽视了活动的实效性
活动性是德育教育主题活动的重要特征,但是教师在实际
德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挖空心思地设计了许多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片面追求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而不顾实际的教学效果。也有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是为了应付课堂教学的需要,并没有真心实意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活动仅仅是为了走走过场,而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3.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
德育活动要求学生和教师都参与的活动,教师不是领导者,是参与者。在实际的活动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教室里“所有”的学生都在“活动”,似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其实不然,仔细观察一下,学生的发言、议论有时离题万里,吵吵闹闹缺乏目的性,有时只是一些性格活泼、表现欲强的学生的天地,活动效率很低,教师成了旁观者,很少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更不能把自己当成倾听学生内心感受的朋友,课堂缺少师生灵活机动的对话和必要的沟通。
三、提高德育课主题活动的策略
德育主题活动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总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教师观念没有改变,教育资源没有利用整合等。通过笔者的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实施德育主题活动教学需要诸多因素的保障,但其中最重要的保障是教师观念的改变和素质的提高,因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精心策划与指导的结果。这种指导作用深刻表明了教师角色的巨大变化。主题活动教学赋予了教师新的内涵和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实现诸多改变。如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等等。
2.要精心设计主题活动,提高活动教学的实效性
德育活动课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首先要考虑应包含德育的五大要素,即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在层次结构上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德育的内在规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深刻。这就要求教师遵守三大原则:活动的主题要浅显易懂,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活动形式多样丰富。
3.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实施科学的评价体系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这一文件,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一切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价过程都应该以此为基本出发和归宿。这与主题活动教学的“以主题活动促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发展”这个关键问题上实现了整合。因此德育新课程也应实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评价多元化的原则,教学评价从评价对象角度应当包括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三部分,从评价功能角度应当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类型。两种评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操作方法也不尽一样,但在内容上都应当体现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以及回答教学当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4.整合现有课程和教材,促进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开展
从主题活动教学的范畴类型来考察,主题活动教学是个系统过程,它涉及学校教学工作,课外活动中的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活动等。因此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实施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必须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化和课外活动课程化。课外活动课程化是结合各学科教材里的相关内容,将有关德育的各类
课外活动形式加以整合、扩充和发展,使它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德育类的主题活动课程。它的形式可以是主题班队活动、小课题研究活动、社会参观考察、社区公益性服务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来展开,在课时安排上可以结合教材每一单元的授课时间来设置,比如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可以安排在班会
课或下午第三节课,这样也并不影响其它课程的授课。主题活动内容可以结合本校的實际,编写校本教材,设置校本课程,促进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开展。
小学德育课主题活动教学是把学生从封闭教学环境中带入灵活互动的新天地,当然,只有教师设计好的德育活动主题和组织好活动的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学生的兴趣得以焕发,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培养,最终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芳等.《学校活动德育模式当议》,《陕西教育》,2004,1
[2]庞伟芳.《中小学活动性德育课程:实践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5
12.关于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十二
其一是教师们的教研意识淡泊。部分老师认为教学工作本身很累, 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教研活动, 也认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没有多大实质性的意义。集体备课、师徒结对、赛课活动、听公开课、学科讲座等都是形式, 教研活动参不参加无所为, 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影响。作为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加之缺乏专家的引领, 师资的整体水平偏低, 教师们的教研意识淡泊, 教研水平不高, 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二是学校对教研工作的开展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对考勤制度、考评制度、奖励制度等执行不严, 对于教研活动, 一些老师想参加就参加, 不想参加给教研组长打个电话就行, 反正组长不愿得罪老师, 不会记考勤, 学校也不会扣工资。再加上学校对教研活动的开展缺乏激励机制, 诸多的因素导致教研组长无法正常开展教研工作, 辞职是组长们最好的选择。
尽管是在这种不怎么愉快的氛围下, 总结会还是按活动议程进行完毕的, 会议结束了, 作为主抓教研工作的我认真反思本期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
本期校本教研工作主要是结合片区教研和全县优质课比赛活动来开展的。各教研组除了利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自行开展教研工作外, 同时涉及的教研组还积极参加学校或片区组织的教研活动。本期学校在语、数、外三个教研组分别于第五周、第八周、第十一周举行了三次同课异构的赛课活动, 每组参加赛课的教师4人, 涉及的学科教师全程参与听、评课, 在此类活动的开展中, 各教研组都很重视, 授课教师积极准备, 认真备课、授课, 课后认真反思, 参加听课的老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评课时积极发言。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和艺术, 不同教师从不同角度的评课, 使参加活动的教师们达到了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多数老师反映这种教研活动形式效果还是不错的。
本期片区的教研活动也主要以同课异构活动和赛课形式为主, 涉及的教研组或是教师个人, 在参加片区教研和全县优质课比赛活动中, 一部分老师既看到了自己的优势, 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教师们参加活动后, 不仅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也感觉到了乡镇学校的老师们正在努力快速地成长, 从而更加有一种紧迫感, 会增强学习的意识。但活动过后, 在与教研组长或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 常会听说一些老师不乐意参加教研活动, 也听一些老师们说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形式, 很多活动的开展都是在应付。我仔细琢磨老师们说的话, 影响教研活动开展有效性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个人肤浅地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对教研工作的开展关注程度不够
在很多学校, 教研工作都是由教务处牵头, 由教研员、教研组长主抓, 由于部分老师的教研意识淡泊, 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并不在意, 也不会把教研工作当回事。教研组长们在开展教研工作过程中很头疼, 每项活动的开展组长在安排时全凭人际关系, 教研组长平时在本组混得不错, 工作安排会容易些, 如果是比较坚持原则一点的组长, 时间长了工作根本就开展不下去。一些老师认为教研活动的开展与自己无关, 可参加可不参加。学校对教研活动的考勤制度执行不严, 各教研组活动开展与否, 开展好坏, 学校虽然每学期都在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考核, 但对各教研组开展工作的情况基本无奖惩, 缺乏激励机制。这样长时间下去, 各教研组都会消极对待教研工作, 到后来确实各项活动的开展都会流于形式, 随便应付就行。学校领导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人物, 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 领导更应该加强学习, 更新教育理念, 积极探索新型的校本教研模式,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谈到, 要当一名好校长不仅只具备一些特殊的行政工作能力就行, 首先得成为一个好老师, 一个教育家, 尤其是成为学校教师的老师, 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才能受到你的教师们的信任和拥戴。校长的工作虽然很忙, 但是参加教研活动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学校领导也只有深入课堂, 研究课堂, 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改进, 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提高。领导们能深入一线,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一方面对教研工作有引领作用, 也对教研工作的开展起到监督的作用, 可以确保教研制度的严格执行, 若领导有事不能参加, 同样实行请假制度, 带头严格执行教研考勤制度, 同时老师们也会感受到领导对教研工作的重视。其实我们学校每学期都实行领导挂包教研组, 领导们有时也在参加教研活动, 也许是力度还不够, 也是导致老师们消极对待教研工作, 导致教研活动低效的因素。
二、学校主抓领导、教研员、教研组长教研能力不强、学习力度不够
教研工作应如何开展, 什么样的教研活动形式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什么样的教研活动形式才是老师们需要的, 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校主抓领导、教研员、教研组长是核心人物, 核心人物的理念、工作思路直接影响这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所以作为学校主抓领导应加强学习, 增强研究意识, 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 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自己的教研能力提高了, 才能对教研员、教研组长们开展的教研活动提出指导性、建设性的意见。如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开展都是茫然的, 缺乏指导性, 导致此项工作的开展低效也是很正常的。当然教研员、教研组长是实施教改和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和带头人, 在教研活动中要由指导者、鉴定者变为教师成长的促进者, 就更应该加强教研业务方面的学习。作为直接主抓这项工作的人, 对教研活动时间的安排, 内容和形式的构思, 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理论指导等, 都将直接影响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在活动开展中, 才能尽量避免教研活动开展的低效性和无效性。
三、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思想认识不够
当前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一系列低效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活动走形式, 教研氛围不浓厚, 各教研组在开展工作时更多的是听学校的布置, 执行具体事务, 与其核心工作“教学研究”相比, “管”的色彩似乎偏浓, “教而不研”或“教而少研”是常见的现象。
教研形式比较单一, 通常以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为主。这种“聚集课堂”的教研形式能够让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创设一个真实情境, 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具体的研究, 该形式本身是很好的。但由于老师们不重视, 上公开课往往是少数几个老师的事, 评课常常是一言堂, 教研组长、权威教师说了算, 其余教师处于被动附和的地位, 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局面。就这类公开课活动的开展, 由于部分教师研究意识不浓, 对这种研究活动存有戒备心理, 怕同事对自己“挑刺”伤面子, 不乐意别人听自己的课, 尽量想法回避讲课。几乎从不承担公开课教学, 而自己在参加评课时蜻蜓点水, 言不由衷, 或只唱赞歌不谈问题, 或避重就轻, 或者根本就谈不到要点上, 或者教师们在议课时, 往往关注的是执教老师的教, 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教师的讲, 让学生很好地学到该学的知识, 如何交给学生更好的应试的技能, 以便使学生在升学考试中拿到高分, 让更多的学生升入条件好一点的高一级学校。而对教师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师生关系, 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缺乏必要的研究, 很少关注学生的学情, 很少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应该逐步由“教”转向“学”, 教师就应当认真思考自己在这种课堂上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新课程背景下, 我们对课堂的关注, 集中体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究竟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领悟了什么等方面。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也许在这种课上, 教师的口头表达并非完美, 板书并不漂亮, 而是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那么这依然是好课。由于教师们平时不加强学习, 如何识别一堂课是否精采, 缺乏理论依据, 时间长了, 开展听评说课活动收效低, 难免也沦为形式。
【关于小学教研活动总结】推荐阅读:
五里小学关于四创活动小结09-17
关于开展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的通知10-05
关于小学三年组工作总结06-21
关于举行东莞市小学数学先进教研组经验交流10-13
大成小学关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工作总结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