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模拟题及答案

2024-06-30

高考语文复习模拟题及答案(11篇)

1.高考语文复习模拟题及答案 篇一

专题六

1.(2013天津,24)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5分)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1)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3分)

答:

(2)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2分)

答:

1.答案(5分)(1)(示例)柔柔的风儿轻轻吹来,带着草的生机、花的笑脸、果的娇羞,蕴着草的清新、花的芳香、果的甜美,这是我和天空的幸福对白,让你猜。

(2)(示例)生命如诗,有时彷徨,有时激昂。

2.(2013四川,20)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6分)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

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

义。

2.答案(示例1)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

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

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2)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著。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

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3)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

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2.高考语文复习模拟题及答案 篇二

试卷以2012年高考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为命题主要依据,以2012年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为重要参照,确保了由“旧”向“新”的平稳过渡。全卷六个大题23个小题,考查内容、题型和赋分以及试卷排序的变与不变都在预期之中,既延续了“旧”高考试卷的特点和优势,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变化。

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部分,考查了字音、字形、词语辨析、病句、文学常识。共15分,5小题。

第1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识记。

本题考查了同音字、近音字的辨析,难度较低。其中包括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灵”“磷”“玲”“聆”;多音字的辨析,“担”;平翘舌音的辩证,“宿”“诉”“夙”“素”,“咨”“滋”“芝”“孜”。平时复习注意多音字及近音字的正确读音,答对这道题并不困难。

第2题,考查的是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

本题考查了词语、成语中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渺茫”“寥廓”“萧索”都源自课本,且生活中常见,难度较低。熟记词语、成语的意思,从词源的角度来辨析,平时注意词语、成语的正确书写,对于选对这道题很有帮助。

第3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正确使用。

词语的正确使用可从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法、语境等角度来分析。该题主要从词语搭配、语境的角度分析。第1空“个中滋味”是固定搭配,就可以排除A、C、D三项。第4个空要与“悠闲”照应,“逛”“遛”“晃”都不及“踱”效果好。

第4题,考查的是病句辨析。

病句题,高考主要考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本题考查了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三种类型。A项“自然与人”“随风生长”搭配不当;C项缺少谓语“有”;D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引导的是递进关系,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

第5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这是今年《考纲》中的新题型。

2012年湖北卷语文试题基础部分,无论是从题型还是从题量来说,都沿袭了历年高考的传统,可以说变动不大。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增设的文学常识题,也在大家的备考预料之中,因此对基础题,考生们可以说是有备无患。

同时,基础题难度不大,字音字形都没有偏僻字、陌生字,考查的都是常用字;词语选择题迷惑性较大,但只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用排除法就能较快得出答案;病句的考查也是常见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或者搭配不当,难度较小;文学常识的考核有一定难度,不少考生可能对意识流小说把握不准,但《孔乙己》是考生熟悉的篇目,对其内容应该熟稔于心,从而得出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在设题时,注重增强与教材的联系,引导中学教学务本求实。第1、2题中考查字音、字形的词语大都出自课文,如《荷塘月色》《沁园春·长沙》《古都的秋》,第5题的文学常识,或源于教材注释、知识短文,或源于名著导读。

第二部分,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共9分,3小题。

第6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善于准确地筛选、把握论述类文本的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

第7题,考查的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梳理文章的材料、弄清文章的结构,能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第8题,考查的是归纳、分析、概括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的能力。此题要求学生能归纳内容要点,能确认作者的观点,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包括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依据等。

这一部分一般可以分为学术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两类,湖北卷2010年的《中国古代天文》、2011年的《中国建筑的文法》都是学术论文类,今年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仍然是学术论文类作品。选文既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又特别彰显了中国哲学的民族文化特性,对考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大有裨益。

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7小题。

文言文考查,选文由刘义庆《世说新语》选段和刘孝标的注解组合而成。《世说新语》为古代笔记小说的范本,鲁迅称其“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所写人物性格独特,气韵生动。刘孝标注亦为传世之作。命题文本选取二者组合为一,形式新颖别致,内容相得益彰。

第9题,考查的是实词解析,要求考生有一定文言文实词积累和迁移能力,要能把文言文实词放回原文,确定其符合上下文意思的正确解释。

第10题,考查的是文章信息筛选能力。此题先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注意查找信息要求,有效排除。题目要求找出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全部选项,②④是家人对王湛的了解,⑥为武皇帝的玩笑话。

第11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文章分析概括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把握文章要点要注意逐字逐句查找比对。

第12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注意翻译规范。

此题考查了“因”“叹”“故”“具”“辄”“调”六个文言实词的翻译,没有考查虚词和句式,较往年文言文翻译题,更注重考纲对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要求,难度略有下调。

第13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是今年新增的题型,为了平稳导入新增考点,控制试题的难度,命题选择了一段与前面文言文阅读选文有关联的材料,叙述的是与王湛同时代的另一位名士魏舒的故事,篇幅简短,表意相对独立和完整,便于考生联系上文来把握这段文字的意思,更易入题。

第14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的鉴赏评价。

该题选择了一首唐诗作为命题材料,选材难易适度,设题自然合理又独具匠心;设题梯度合理,设问角度清楚,考点明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与教材的联系。

第(1)题,概括并简要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第(2)题,赏析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考查了诗歌人物形象评价、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分析,是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而题干中的“贾岛注重用字推敲”一句,又与必修5第44页的《“推敲”的来历》相互应和,充分体现了湖北卷关注教材、回归教材的特点。

第15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所选的几句符合考纲中关于“常见名句”的要求,其中前六道题是高中所学内容。后两道题是今年考纲中新加入的初中课文。

第四部分,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4小题。

散文《耳边杜鹃啼》人文蕴涵丰富,探究点较为密集。命题以文末“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作为切入点,切口虽小但可以洞察全文。题干要求“选取一个角度探究原因”。考生只要细读全文,就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多向度解读杜鹃被美化的原因。这样的设计给考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便于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定探究视角,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发表个性化的见解。

这一部分包括内容梳理、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深化探究四个方面的考查。

第16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和内容的把握。B项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的分析和C项中关于作者介绍杜鹃鸟的分析,涉及文章的细节内容,是容易设错的地方。

第17题,考查的是文段内容作用的分析,文段的作用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时可以借鉴以下模式:内容上的作用+主旨情感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一方面是丰富文章内容,从文章中心来看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另一方面是为下文做铺垫。

第18题,考查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鉴赏能力。要把握在整篇文章中的结构作用,梳理文章脉络,结合内容分析。“杜鹃啼”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梳理文章的脉络,先写了杜鹃啼叫的传说,再写了杜鹃啼叫的真相,最后写出文学赋予杜鹃啼叫的美好意义,文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19题,考查学生的文学阅读探究能力。这道探究题正体现出2012年湖北省语文高考考纲加大了对探究能力考查的要求,与考纲吻合。该题可以从主体意蕴、文章内容、文章主题和情感等角度来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对原因进行分析梳理概括,注意答题的全面性。

第五部分,语言文学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语言运用题往往是我省高考命题专家们的“试验田”,每年都会推出一些鲜活的语言运用试题。这些试题,贴近教材、贴近生活。既强调回归教材,又重视把握时代脉络,取材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题目内蕴弘扬民族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突出湖北地域特点、地域文化,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20题要求为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写阅读宣传语,关注当代生活,富有地域特色,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传递了“书香荆楚,文化湖北”的文明新风。第21题要求用对偶句描述“宝黛初会”的情景,第22题为漫画“题诗或配文”,结合考生的语文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来检测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浓郁的“语文味”。

第六部分,写作,共60分,1小题。

作文试题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展示了一个讨论问题的过程,一段关于“书信”的试题材料以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片段的形式呈现,以背诵篇目《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为议论的出发点,从老师的感慨开始,以学生的讨论结束,将考生的生活实际及语文学习实际紧密联系。

话题中心是:“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在悄然改变。”

材料以“改变”为中心,考生思维可以多向度展开。谈“改变”的利弊、大小、快慢、因果等等,或者阐述“为什么要改变”“为什么不能改变”“怎样改变”“怎样防止改变”都是符合题意的。从材料中五个讨论者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见解为话题,联系现实生发议论,记叙经历抒发情感,也是符合题意的。比如,在紧密联系现实的前提下,可以分别从老师的“家书消失”、生甲的“不可替代”、生乙的“更便捷”、生丙的“形式变了”、生丁的“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等见解中选取角度立意作文;也可将师生的“看法”进行整合提炼,由此及彼地广泛联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实际说开去。

该题有效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审题难度不大,考生有话可讲。

根据今年湖北卷的试卷特点,在2013年高考复习备考中,我们应该注意:

1.回归课本

近几年湖北高考的命题原则是试题材料来自课外,考点出自课内。很多题目都能从课本的知识体系中找到答案。所以,我们应该把相关的课本认真扎实地复习一遍,重新拾起遗忘的知识。这包括:①拼音、字形、词语等基础知识的积累。②名篇名句、文学常识的背诵识记。③文言基础知识(常用实词、虚词、句式等)的掌握。④选修课本知识点的落实。⑤作文素材的准备。

2.回归知识点

重视学习的成效。全面复习,知识点覆盖面要广,要全面、扎实、到位。可以参考2012年高考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把重要考点与知识点加以梳理,并对照知识点,寻找知识盲点查漏补缺,清理自己的弱项重点突破,再回归到题目。

3.加强文本阅读

要养成良好的文本阅读习惯。要关注文本的思路,关注文章的语言,在阅读的过程中勤动笔,把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圈点勾画出来。特别要关注文本的开头,中间,结尾部分的关键词、句。

4.善于归纳总结

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结束后或考试结束后,应该对自己的练习题或试卷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每类题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摸索解题的思路、认真审清题目、寻找切人点、抓住关键句等,对于准确答题都是很有好处的。

5.重视作文

作文备考要训练审题。要自觉进行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扰的训练;要养成良好的阅读材料的习惯,冷静琢磨、客观分析、全面理解材料;要学会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培养找提示语的能力和方法。

作文备考要训练构思。要弄清文章主要“写什么”,想表达“什么意图”,然后把这个构思写下来,定型下来。再对文章的布局作个大概谋划:怎么开头,中间分几段,详略在何处。

作文备考要训练表达。要突出记叙文的细腻、议论文的严谨,要紧紧围绕文章中心,让文章字字句句都得分,避免离题的“垃圾”文字出现在文章里。要学会掌握能突出中心思想的各种艺术手法,如语言的艺术、修辞的艺术、过渡照应的艺术、画龙点睛的艺术,等等。

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把写过的一篇作文修改成精品,比多写几篇作文更重要。另外,还要重视书写,清晰、公正的书写可以给作文加分!

3.江西高考语文一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篇三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楚是一个音乐舞蹈发达的地方。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阳春》、《白雪》等。它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辟,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楚地盛行的巫教,又渗透了楚辞,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直至战国,君臣上下仍然“信巫觋”。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汉书·地理志》及王逸《楚辞章句》等,都言及楚人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风俗。可见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不仅创作出祭神的组诗——《九歌》,和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而且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摘编自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辞”一词,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司马迁,用来泛指楚地的歌辞。宋人黄伯思的观点认为,“楚辞”具有浓厚的楚地文化色彩。

B“楚辞”受屈原影响极大,它不仅成为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诗体的专称,而且因其作品而被称为“骚”、“骚体”、“赋”等。

C继《诗经》之后,《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其内容不仅包括屈、宋等人的作品,还包括后人的模仿之作。

D楚辞与汉赋是有区别的,虽然汉代人把楚辞称为“赋”,但为了区别这两种文体,现代人已经不大将“楚辞”称为“屈赋”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诗句的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B楚辞的诵读不同于歌唱,也不像散文的读法,而是“不歌而诵”,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吟唱”。

C与整齐四言体的中原歌谣不同,楚辞属于每句长短不一的杂言体,这是其体式上的显著特征。

D楚辞的篇幅较长,虽然已经不适宜歌唱,但是文辞繁丽,富有内涵,能够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辞的形成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楚地发达的音乐与歌谣的影响,二是楚地盛行的巫教的渗透。

B楚辞,特别是屈原的《离骚》、《天问》等一些长篇巨制,在形式上已经完成了对歌谣的突破。

C楚国君臣百姓崇信巫术,以歌乐鼓舞祭祀诸神,这种文化氛围使屈原作品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D与楚辞相比,同时期的中原歌谣很少运用神话材料,缺乏浓厚的神话色彩,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分值: 9分 查看题目解析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院士缅怀“三士科学家”罗沛霖

“罗老病重期间还牵挂着《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卷的编写情况,现在这部分已经编撰完毕即将付梓,可惜他没有机会看到了,真是莫大的遗憾。”对于罗沛霖去世,数字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佑寿难掩悲伤。

今天上午,两院资深院士、电子学与信息学家罗沛霖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11天前,罗沛霖因病在北京逝世,走完了的人生旅途。

罗沛霖被誉为“红色科学家”。早在1938年3月,他就秘密奔赴延安,进入中央军委三局,创建了延安通信材料厂,同时还担任延安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教师,为抗日前线培养通信人才。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罗沛霖应组织要求,前往美国留学,准备为新中国建设服务。1948年9月,在好友钱学森的推荐下,罗沛霖正式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

“党派我来留学,要对得起党”的信念让35岁的罗沛霖坚定了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的决心,他只用23个月便完成了课程和论文,直接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在努力完成学业之外,罗沛霖还从事着另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据我所知,罗沛霖一直与当时的留美科技人员协会保持密切联系,这个协会主要工作之一便是动员留美人员回国建设新中国。他是这个协会加州理工学院支会的负责人。”郑哲敏回忆说。在罗沛霖等人的影响和支持下,1950年,庄逢甘、郑哲敏、鲍文奎等一大批知名留美科研人员集中回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事业。

1950年罗沛霖回到北京。1951-1953年,他两度独自赴民主德国考察谈判,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大型综合电子元件联合工厂——华北无线电器材厂,并出任该厂总工程师兼第一副厂长,为我国电子工业的自力更生发展和电子设备生产配套打下基础。

1956年一个重大任务落在了罗沛霖的肩上。他被抽出参与讨论并制订《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工作。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由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规划工作由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副总理陈毅、李富春、聂荣臻主持。

1958年,吴佑寿曾在中科院电子所研制“超远程雷达”。他回忆说,“罗老学术造诣深、见多识广,给大家介绍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结合实际提出采用‘门波积累’来解决问题,对大家很有启发。”

1994年6月,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罗沛霖是倡议人之一。实际上,退休后的罗沛霖一刻都没有闲下来,仍然坚持学习和研究,除了致力于软科学研究之外,还参与了大量科普丛书出版工作,热衷于电子科技人才培养。

“罗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由于知识渊博,他的意见往往具有战略性。”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表示,“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他身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摘编自王飞、李大庆《院士缅怀“三士科学家”罗沛霖》)

【相关链接】

①就资历而言他可谓是“三八式干部”(指抗日干部——编者注);从学历上讲他曾留洋获得过博士学位;而论学术成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头衔”便足以说明一切。更有人把他称作“三士科学家”——战士、博士、院士……(节选自尹传红、骆玫《“三士”科学家罗沛霖》)

②“如果一生生活呈波浪形,并不是一往直前,只要一旦改弦更张,努力奋进,还是可以有所贡献的。最理想的当然还是早日认清方向而持之以恒,取得成就。”罗沛霖跨两个世纪的人生阅历与经验总结,或许正是现在的年轻人所须借鉴的。(节选自李琪《笑容风雨 乐思得失——走近罗沛霖院士》)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结构清晰,分别从资历、学历和学术成就的角度,高度概括了传主作为“三士(战士、博士、院士)科学家”的一生。

B第一段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佑寿对罗沛霖院士的缅怀入题,照应标题,又以“莫大遗憾”设置悬念,自然引出下文。

C本文运用倒叙手法,从传主的去世写起,追述传主的生平事迹,介绍了传主在中国革命、电子工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就。

D罗沛霖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经验告诫青年人,当生活不顺利时,只要改变方向,努力奋进,持之以恒,就会取得成就。

5.本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6.罗沛霖院士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空 巢

冰心

老梁左手叉在腰上,右手扶着书架,正佝偻着在看架上排列的书呢。我默默地望着他的肩部隆起的背影,慨叹地想:他老了,我们都老了,一晃就是三十多年啊!

解放前夕,有一位老教授,半夜里来把我们叫到一起,动员我们乘明天“抢救教授”的飞机离开这危险的故都。老梁接受这个邀请,带着夫人美博、儿子梁平走了,我和华平留了下来……

厨房里,不时送来一阵炒菜的声音和扑鼻的香味,妻和女儿正在厨房里忙着呢。老梁放下《白香山诗集》,笑对我说:“好香!在美国的我家里,就永远闻不到这种香味。”

我说:“你难道就不做中国饭吃?”

他说:“美博死后,我自己很少做饭,麻烦得很,一个人吃也没意思。”

我说:“那么,梁平和他媳妇就不回来了吗?”

他笑了笑:“咳,他媳妇是美籍意大利人,不像咱们中国人那样,来了就炒菜做饭——这,你也知道——我还得做给他们吃呢!”

这时,孙女小文对着《白香山诗集》,一字一字地念下去:

梁上有双燕

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

一巢生四儿

念到这里,她抬起头问老梁:“这个‘梁’字,就是您姓的那个‘梁’吧?”

老梁拍着小文的肩膀,大声地夸奖说,“你真是了不起,认得这么多字,念得还真够味儿!”

我笑了,“人家都上小学三年级了,该认得好几千字了。”

这时小文已念到:

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

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

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

啁啾终夜悲

老梁忽然两手抱着头,自己低声地念:“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却入空巢里……好了,不说了,老陈,你们现在怎么样呢?”

我笑了一笑,说:“华平不错,她一直在中学教书,现在已经退休了。本来我从五七年以后,就不能教书了……调到图书馆里工作,也好,我搜集了不少的资料卡片。六六年以后,我的那些卡片,连同以前的,也都被烧掉了!这以后的情况,也和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一样,抄家、搜书、住牛棚、写检查……但我还是活下来了,我始终没有失去信念!……我闲了二十年,如今,政策落实了,我也到了退休年龄,反倒忙起来了!我说我上不了大课,但学校里一定要我带研究生,还好,这几个研究生,都很扎实,很用功,只是外文根柢差一些,看不懂外文的参考书,本来嘛,他们整整耽误了十几年,他们中间年纪最轻的也有三十多岁了……”

老梁用回忆的眼光看着我说,“我们像他们这样年龄,已经当上教授、系主任了。”

我说,“正是这话——他们正努力地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我也是这样,恨不得把我知道的一切,都交给他们,好把‘青黄’接了上去。还有写不完的赶任务的文章,看不完的报纸刊物,回不完的信件,整天忙得晕头转向!”

老梁猛地一下站了起来,说,“能忙就好,总比我整天一个人在‘空巢’里呆着强……”

女儿端了一个摆满餐具的盘子进来,我也站了起来,同老梁把靠墙放的一张方桌抬到屋子的中间。女儿安放好杯箸,便和妻进进出出地摆好一桌热腾腾的菜。女儿拿起茅台酒瓶来,笑着说,“三十年不见了,今晚妈妈陪梁伯伯喝一杯。”妻忙说,“梁伯伯是不会喝酒的,茅台酒又厉害,这瓶酒是我让他带回去当礼物送人的,大家都少来一点,意思意思吧!”老梁却一把把酒瓶夺了过去,满满地斟了一杯,一仰脖就干了,又满满地给自己斟了一杯,还替我和妻斟了半杯。他一边用手背抹了抹嘴唇,一面大声念: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念完,他哈哈大笑了起来,一仰脖又把第二杯酒喝干了,这时他满脸通红,额上的汗都流到了耳边。妻连忙从他紧握的手里,夺过酒瓶来。老梁颓然地坐了下去,拿起筷子,睁着浮肿的眼皮望着妻和女儿,说,“你们不但管老陈,还要管我!我是多少年没人管的了……可是我要是有人管,那有多好!”

妻笑说,“你还是那样地爱小孩。梁平有孩子吧?”

老梁冷冷地笑说:“没有,他的媳妇儿嫌麻烦,不要!”

……我没有说话,眼前却仿佛看见老梁像一只衰老的燕,扇着无力的翅膀,慢慢地向着遥远的空巢飞去。

(摘编自冰心发表于1980年的小说《空巢》)

【注】①出自白居易《燕诗示刘叟》。②出自杜甫《赠卫八处士》。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通过人物对话交代背景,使跨度长达30年的故事浓缩在老友相聚的生活片段中,情节集中,内涵丰富。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方式展开故事,语言平易朴实;描写细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显得真实、亲切、自然。

C作者借助回忆往事、朗诵唐诗、开怀饮酒等情节,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面了一个豪爽、重情而孤独的美籍华人形象。

D小说描写了两个家,一个是建在异邦形如“空巢”的家,一个是洋溢着浓浓亲情的,家。一虚一实,反差强烈。

E以“空巢”为题,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又含蓄地交代了人物的生活环境,寄寓了作者对两位老人深切的同情。

8.文中孙女小文朗读白居易《燕诗示刘叟》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交代了两位教授不同的遭遇,由此表现出深刻的主题。请结合文本探究小说的主题。(6分)

分值: 1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纲传

纲字文纪,少明经学。父张皓,封留侯。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曰:“大将军冀,荷国厚恩,而纵恣无底,诚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也。谨务其无君之心十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齿者也。”书御,京师震竦。时冀妹为皇后,内宠方盛,诸梁姻族满朝,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冀乃讽尚书,以纲为广陵太守,因欲以事中之。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婴闻,泣下,深感悟,乃辞还营。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散遣其部众,任从所之。亲为卜居宅,相田畴。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朝廷论功当封,梁冀遏绝,乃止。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纲自被疾,吏人咸为祠祀祈福。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诏曰:“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婴等缞杖,若丧考妣,朕甚愍焉。”拜纲子续为郎中,赐钱百万。(《后汉书》列传第四十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

B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

C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

D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本指孝悌与清廉之士,后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

B“汉安”是汉顺帝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有些皇帝会因祥瑞或重大事故改元。

C大辟,指严刑、重刑。古五刑之一。对深受国恩而冒犯君威、怠慢君命的巨子就要使用重刑。

D考妣,是父亲、母亲的别称,一般指死去的父母。但也可指活在或死去的父母以上的祖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纲出身高贵,砥砺节操。他身为贵族子弟,征召为侍御史;心中感激顺帝的知遇之恩,立志誓死解除国家危难。

B张纲痛恨权奸,勇于直谏。他上奏弹劾外戚将军梁冀,认为他肆意妄为,应当严惩。此事震动朝野,但皇帝没有采纳。

C张纲真诚仁义,劝服巨盗。他只带十几人前往张婴营垒,询问疾苦,申明国恩,让张婴大惊流泪,次日率部归降。

D张纲爱护百姓,深得民心。张纲生病,史民都为他祭祀求福;去世后,百姓哀悼,张婴等五百多人为他穿戴丧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2)亲为卜居宅,相田畴。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分值: 19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四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大麦行①

杜甫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注解】①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奴剌、党项、羌攻梁州。诗人故有此作。②汉桓帝时有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③集、壁、梁、洋:四个州名,唐属山南西道。由梁州都督督四州。④腰镰:腰问插着镰刀,指收割。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大麦行》与《琵琶行》、《燕歌行》文体相同,“行”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形式较为自由。

B一、二句,化用童谣,反其意而用之。麦收时节,却是妇女哭男人逃,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C三、四句,先言敌寇掠夺范围之广,后句作者呼吁四州军民,同仇敌忾,坚决抵抗胡羌入侵。

D五、六句,前句设问后句回答,江山远长,虽然调发蜀兵三千,也只能疲于奔命,难以救护。

E七、八句,与“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都运用了比喻手法,抒发思乡之情。

15.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恩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分值: 11分 查看题目解析 >

21.下边是某校“地方传统文化”研究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6分)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填空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韩愈《师说》是一篇赠序,文中点出“赠序”这一文体特点的一句是“ , ”。

(2)李商隐《锦瑟》以“ , ”两句起兴,引发感慨万千。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指出国家灭亡经常有其内外因,这两句分别是“ , ”。

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① 。气候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有时狂暴, ② ,尤其是暴雨,直接引起大量的土壤流失; ③ ,比如喀斯特地区浸入地下的地表径流,聚集、汇流,在土层和岩基内部进行着缓慢侵蚀和溶蚀;有时又是悄无声息的,比如土壤冻融侵蚀,就是一些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坡面,由于冬春季节温度变化,其上部被水浸润的土体顺坡向下流动、蠕动或滑塌。

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钱穆所撰《国史大纲》纵横捭阖,在外寇侵略、生灵涂炭时,从文化渊源中寻找中国的方向。

②重霾之下,民众叫苦连天,政府也不轻松,石家庄的限号是朝令夕改,四天三变。

③歌德关于诗歌的谈话实在太精辟了,我读到会心处总想拍案而起,有种喜不自禁的感觉。

④“90后”月嫂抢滩市场,能有效消除那些滥竽充数者的浑水摸鱼,进而形成一个掠去泡沫的价格机制。

⑤整治“老赖”需要公安、银行、交通等部门建立攻守同盟,让“老赖”们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⑥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应该就排查中发现的问题,按图索骥,去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才有可能从制度上解决困局。

A①④⑥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⑤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适当吃素,除了能获取天然的均衡营养,有益身体健康外,还能获得脱离喧嚣,获得心灵的安宁平和。

B金子山风景区划出这片面积20多亩、拥有几千株毛竹的竹海已成为游客可随意“涂鸦”的地方,这是景区特意为游客开设的“刻字林”。

C传统的日历在互联网消费的大潮之下,经过重新策划包装,又意外获得了新生,促成了年末的一波“文化买买买”风尚。

D“剁手节”刚过,国家邮政局预计,11月11日至16日,全行业需要处理的快件将超过10.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相关内容, ② 即便如此,从发现了甲骨文的殷商王朝到秦的统一, ③ 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 ④ 再加上口传时代的文学,历史就更长了。 ⑤ ,我们要从大的时空观上来看待先秦文学, ⑥ 不能将它仅仅看作是一个断代文学,只有这样才能对它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A虽然;但;也;如果;因此;而

B/;/;就;当然;所以;却

C/;/;还;而且;另外;却

D虽然;但是;便;/;当然;就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万圣节将至,由某商家策划,一群妙龄少女化妆成死亡新娘、吸血鬼、僵尸等形象现身地铁。她们穿着专业服装,或七孔流血,或青面獠牙,在人群中分外显眼。对此,有乘客表示实在恐怖,难以接受,公共场合还是应该低调一些;也有乘客觉得年轻人爱玩,也并没有不法举动,可以包容。

对这样的另类文化表达,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高考语文复习模拟题及答案 篇四

41.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42.《谏逐客书》一文在哪几方面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43.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所指的“第三样时代”的含义是什么?

44.《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三种灯光分别象征着什么?

45.《宝玉挨打》一文中,宝玉挨打的导火索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邃狙轮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6.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47.从这段话来看,《秋水》这篇文章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讲道理的?

48.这段话中,包含并演化出的两个成语是什么?

(二)阅读《诗经・氓》中的两节,回答文后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耿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49.写出上面两节诗的比兴句及其比兴意义。

50.这两节诗在内容上构成什么关系?

51.女主人的悲惨遭遇是怎样造成的?

(三)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接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52.两个“笨孩子”指的是谁?为什么?

53.为什么又说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

(四)阅读《**》结尾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了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54.六斤的“新近裹脚”和“一瘸一拐”地走路有何象征意义?

5.高考语文复习模拟题及答案 篇五

A.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都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B.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是《雷雨》、《日出》和《茶馆》

C.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的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羡”、“建筑的美”

D.沈从文的《边城》生动地展现了浙东小镇淳厚古朴的民风

16.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4)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A.比喻、夸张、排比、对偶

B.排比、比拟、比喻、夸张

C.对偶、比拟、比喻、夸张

D.对偶、比喻、排比、夸张

17.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彼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D.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18.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可以亡身:贪图安逸享乐只能使自身灭亡。

B.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皆感激为云泣下:都感激南霁云而掉下眼泪。

C.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千金,重币也:千金是很多钱。

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无由会晤:没有理由见面。

19.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

A.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菜汤。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顾:照顾。

C.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应当。

D.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担任。

20.下列句子中,“乃”字可译为“才”的是( )

A.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B.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D.(马伶)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侯方域《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日:“予,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日:“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城日: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21.这段文字赞扬了马伶怎样的从艺精神?(4分)

22.“分宜”指的是谁?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3.“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一句影射了什么?(2分)

(二)阅读陆游《关山月》一诗,然后回答24~26小题。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24.统领全诗的是哪一句?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4分)

25.这道诗写了哪三个场景?(4分)

26.诗人是怎样将三个场景联系在一起的?(2分)

(三)阅读刘义庆《世说新语・石崇与王恺争豪》一文,然后回答27―29小题。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②,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日:“不是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注:①石崇:东晋时的富豪。王恺:晋武帝的舅舅。②扶疏:繁茂分披的样子。

27.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比:

讫:

疾:

恨:

28.这篇小说表现了石崇怎样的性格特征?最能表现这一特征的是哪个细节?(4分)

6.高考语文复习模拟题及答案 篇六

2. 【示例】 旭日阳刚:他们离开故乡,是为了更深情地回望故乡;他们告别青春,是为了纪念一代人的美好青春。不是绝望,是痛苦的希望;不是漂泊,是执著的坚守。他们是都市洪流里感动生命的美好春天。

3. 【示例】 眼睛很宽容,能装下整个世界;它又很苛刻,容不得一粒沙尘。

4. 【示例】 猪:一生所有的时间/慷慨地分配给吃和睡/没有思想的脑袋/结局只能是/挨宰!

5. 流感防控关键靠预防。

6. 崔永元建“口述历史博物馆”并将捐献给国家。

7. 科技创新为文化创新(或“全新的文化产业”)提供了载体(或“工具”)。

8. 逃避现实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9. 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可以即时发布到用户首页的、能被全体用户浏览且能被搜索的有较严格字数限制的信息的平台。

10. 【示例1】 赞同“数字写诗词”。它拉近了诗词与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使高高在上的诗词走进寻常百姓家,对普及诗词、增强人们阅读诗词的兴趣有帮助。“数字写诗词”仅仅是一次语言的娱乐性尝试,并不会动摇诗词深厚的文化根基,认为这种现象将“破坏文化”不免有杞人忧天之嫌。

【示例2】 不赞同“数字写诗词”。这样创作的诗词虽然在形式上接近传统的诗词,但是古人写诗词主要是为了表情达意,失去了情感的诗词只是词句的堆砌,没有感人的力量。诗词讲究节奏、押韵,具有音乐性,是艺术,“数字写诗词”充其量是技术而已。诗词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仅凭数字写诗词是对这种文化的漠视和亵渎。

11. 第三个裁缝的广告最好。前两个裁缝的广告太浮夸,给人不切实际之感。第三个裁缝的广告除了体现诚实的态度,更有含而不露的“借力”艺术,“本街最好”囊括甚至压倒了“伦敦最好”和“英国最好”。

12. ②⑤④①③

13. ⑤④①②③⑥

14. 【示例】 (1) 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

(2) 思考问题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应就整体环境作系统思考。

15. 【示例】 (1) 我也同样毁灭自己,照亮别人,却为何无人赞美

(2) 却播下了罪恶的种子,同时还污染了清洁的空气

16. 【示例】 我虽然飞得没你那么高,可是我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不像你总被别人用线牵着,一点儿自由也没有

17. 标题:进步与倒退(或“科技的两面性”“科技是双刃剑”)

理由:科技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给生活带来便利,为人类造福,具有正面价值,但它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产生负面影响。

18. 宣传语:关注孩子,不要关住孩子。

理由: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了解孩子真正渴求的东西;不要一味注重孩子的学习,一味强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19. 【示例】 2003、2004两年,我国城乡居民投资储蓄的比例最大。相较2003年,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投资国债、股票、保险的比例有所增加。

20.(1)①多数学生有了文明就餐的意识,但还没有真正做到文明就餐。

②就餐时浪费粮食和自来水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2) 【示例】 天地“粮”心,浪费何忍。

《本杰明·巴顿奇事》

返老还童也许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如果这事儿降临在你的身上,你可曾想过,该如何用自己日渐年轻的容颜面对亲人与爱人的老去?

步履蹒跚的老太太牵着年幼孩童的手,缓缓走在落叶纷飞的路上。老太太俯下身,亲了亲小男孩的脸。你以为他们是祖孙俩?不,他们其实是彼此的爱人。

一生下来便是耄耋老人模样的本杰明被父亲遗弃在养老院。他逐渐长大,却越长越年轻。当他与青梅竹马的黛西相爱后,如何厮守成了一个无解的难题。尤其是在女儿出生后,他们该如何向她解释父亲日渐年轻的问题?

7.高考语文复习模拟题及答案 篇七

时间:25分钟分值:100分

每日必练15分钟限时训练

1.(2013·山东师大附中押题卷)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灯泡迫qiǎng照片.pào强..piàn

唯唯诺诺wãi ..

B.落枕lào胚胎pēi角逐juã ...

出头露面lù .

C.削弱xuē处理chù剽悍biāo ...

拧成绳子nǐng .

D.骨髓克jiá混淆hùn .suǐ夹..

曲尽其妙qū .

解析 B.出头露面lîu。C.处理chǔ。剽悍piāo。D.夹克jiā。

答案 A

2.(2013·江西省吉安县二中月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缜密风靡蛊惑挺而走险

B.赡养屠戮娇矜墨守成规

C.谰言踯躇肇事自顾不暇

D.临摹赝品糅合睡眼惺忪

解析 A.挺—铤。B.娇—骄。C.踯躅(或“踟躇”)。

答案 D

3.(2013·山东省济宁市联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

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B.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

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C.据悉,“泉城美食节”将于本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美食家”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济南,意欲大快朵颐。....

D.“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解析 A.“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错了对象。B.“积羽沉舟”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

合语境。C.“大快朵颐”,指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用在此处恰当。D.“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此处褒贬失当。

答案 C

4.(2013·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前热身训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东省博物馆是一座综合类博物馆,馆内现有文物藏品两万余件,其中包括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标本、神人纹镜、鸟纹鼎等珍贵文物展出。

B.无数人通过随时随地的分享,微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推动着中国的进步。微博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公众的意识。

C.如果说原来劳动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让广大务工者因为担心“饭碗”不保而不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话,如今劳务工紧缺的状况则为劳务工有效维权提供了机遇。

D.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政策的从严,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解析 A.句式杂糅,可删去“展出”。B.结构混乱。前面句子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D.主谓搭配不当,“观望”不能“坚持”“加入”,“从严”不能让购房者充满信心,应改为“观望的购房者”“从严的政策”,关联词位置不对,“非但”调到“观望的购房者”之前。

答案 C

5.(2013·江西省吉安县二中月考)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救助机构对“跑站”者很无奈,如果不予救助,可能遭投诉;如果给予救助,不但加剧了救助资源的紧张,而且还要背负“养懒汉”的恶名。

B.3G手机到底贵不贵,消费者说,尽管有预存话费送手机的优惠活动,但感觉手机还是有些贵。

C.《现代汉语词典》对“脉脉”的释义是:“用眼神表达爱慕之意,如‘含情脉脉’。”

D.老歌曲“你把我灌醉”“北京,北京”分别经中国好声音学员张赫宣、梁博的翻唱,又在中国大江南北流行开来。

解析 A.“很无奈”后逗号改为冒号。B.“3G手机到底贵不贵”后应该用问号。D歌曲名用书名号。

答案 C

6.(2014·江西赣县中学月考)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忍不住要去行侠仗义。他四处冒险,上演了很多闹剧。他大战风车,以致连人带马摔在地上,折断了长枪。(《堂吉诃德》)

B.小说主人公大卫的母亲改嫁后,继父对大卫的管教近乎残忍,强迫他挂着写有“小心!他咬人”的纸板牌,并把他送到伦敦的寄宿学校。(《大卫·科波菲尔》)

C.《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火烧

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三国演义》)

D.孔子让他的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抢着发言,冉有、公西华、曾皙是在老师点名后才发言的,最后,曾皙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论语》)

6.(2014·新余一中、宜春中学联考)下列关于有关文学作品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迎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庵为尼。(《红楼梦》)

B.在巴黎愚人节的狂欢活动中,爱斯梅拉达优美的舞姿使侍卫队队长弗比斯为之倾倒,神甫克洛德指使卡西莫多将爱斯梅拉达抢走。在这危急时刻,弗比斯救下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卡西莫多擒获。(《巴黎圣母院》)

C.大卫的是非观念和健全人格是在保姆佩葛蒂的帮助下确立起来的。她教导大卫“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话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做人箴言。(《大卫·科波菲尔》)

D.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

解析 A.“贾迎春”应改为“贾惜春”,人物错位。B.为之倾倒的是穷诗人甘果瓦。

C.应是贝西姨婆。

答案 D

(2013·山西省康杰中学第四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江 天 暮 雪

[元]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7.“千崖暮如晓”一句最值得后人称道,它描绘出什么意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写出了暮天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和风韵。在诗中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暮”字,又为后面写人的活动提供背景。

8.本诗描写的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为何要写渔翁的活动?

答案 隐透出“暮雪”的影响,突出大雪的弥漫和渔翁对处境的反应,使整个画面富有动感与纵深感,动静相间,意境高旷。

9.(2013·江西省宜春市五校联考)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2)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________________,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

(5)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月照我影,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案 ①瑞脑销金兽 玉枕纱厨

②挟飞仙以遨游 托遗响于悲风

③丛菊两开他日泪 寒衣处处催刀尺

④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⑤一夜飞度镜湖月 送我至剡溪

每日必背5分钟资料储备

容易读错的字(五)

J

1.茶几jī2.畸形jī

3.羁绊jī4.羁旅jī

5.放荡不羁jī6.无稽之谈jī

7.跻身jī8.通缉令jī

9.汲取jí10.即使jí

11.开学在即jí12.疾恶如仇jí

13.嫉妒jí14.棘手jí

15.贫瘠jí16.狼藉jí

17.一触即发jí18.脊梁jǐ

19.人才济济jǐ20.给予jǐ yǔ

21.觊觎jì yú22.成绩jì

23.事迹jì24.雪茄jiā

25.信笺jiān26.歼灭jiān

27.草菅人命jiān28.缄默jiān

29.渐染jiān30.眼睑jiǎn

31.间断jiàn32.矫枉过正jiǎo

33.缴纳jiǎo34.校对jiào

35.开花结果jiē36.事情结果jiã

37.结冰jiã38.反诘jiã

39.拮据jiã jū40.攻讦jiã

41.秸梗jiã42.押解jiâ

43.情不自禁jīn44.根茎叶jīnɡ

45.长颈鹿jǐnɡ46.杀一儆百jǐnɡ

47.强劲jìnɡ48.劲敌jìnɡ

49.劲旅jìnɡ50.痉挛jìnɡ

51.抓阄jiū52.针灸jiǔ

53.韭菜jiǔ54.内疚jiù

55.既往不咎jiù56.狙击jū

57.咀嚼jǔ juã58.循规蹈矩jǔ

59.矩形jǔ60.沮丧jǔ

61.龃龉jǔ yǔ62.前倨后恭jù

63.镌刻juān64.隽永juàn

65.角色juã66.发生口角juã

67.角斗juã68.角逐juã

69.倔强juã jiànɡ70.崛起juã

71.猖獗juã72.一蹶不振juã

73.诡谲juã74.矍铄juã

75.攫取juã76.细菌jūn

77.龟裂jūn78.俊杰jùn

79.崇山峻岭jùn80.竣工jùn

81.隽秀jùn

每日必读5分钟素材积累

一人一生,一圆而已

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

从古至今,朝代更迭,风云变幻,潮起潮落,亘古不变的,只一“圆”字而已。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可见圆是一种隐忍与卓越;《菜根谭》更是道得明白:“处乱世当圆。”圆是一种从容与胆识;而圆与圆相通相融,全在一心。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凡事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圆”的度。

生活处处皆圆。夜空中皎洁的圆月让我们领略到圆的美好;热热闹闹的一顿团圆饭,圆桌教我们什么是和气;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轮胎更是演绎着圆才能更高更远的气度。

还记得伴随我们童年的那只滚南瓜的兔子吗?当其他的兔子都傻傻不知所措或是拼了命抱南瓜时,它选择了变通,利用南瓜的形状去挪动它们,它最终成功地将南瓜运回了家,变成了备受赞美的聪明兔子。圆教会我们变通,更让我们懂得其实圆也不失为一种智慧。阿斗的乐不思蜀就是一种圆,智慧的圆。他不傻,也并非不思蜀,纵然被俘,也能变通和明智,不去逞那一时之快,誓将圆进行到底,可见他并不是“扶不起”。

细数历代风云人物,将圆演绎得最妙的,非吕端莫属了。都说自古伴君如伴虎,而他两朝为相,却还能寿终正寝,足见他对圆运用得游刃有余。在那样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他一个无“文凭”的大老粗,凭借着自己的远见与胆识,洞若观火,坐稳交椅,步步高升。他一生经历了刀光剑影的五代乱局,见证过黄袍加身的改朝换代,一直处于跌宕起伏的激流之间。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他都能从容面对,妥善化解。乱世之中,吕端以圆保全了自己,以圆造就了自己的传奇人生。而圆的弧度、圆的润滑却要适度,否则只会如“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王熙凤一样,落得那般不堪的凄凉下场。

圆是一种为人之道。它能让你审时度势,不至于太过锋芒毕露,在乱中求稳,稳中求进。蔺相如用宽容大度阐释了圆之道,这才有了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将相和”;而大将军韩信甘受胯下之辱,成就了他战场上的所向披靡;更有越王勾践策励自己不忘耻辱卧薪尝胆,以圆之道践行着东山再起的梦„„

圆是生存之道。正如《曾国藩家书》所道:“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即使你的棱角再锋利,时间也会将它磨得平滑如圆一般。圆无角,它不会伤人,还能相通相融,更能让我们稳中求进。

一人一生。转不过一“圆”字而已。

阅卷组点评:

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了“把握‘圆’的度”的话题,然后结合历史人物深入地分析如何把握“圆”的尺度,或批判,或针砭,语言一针见血,议论精彩纷呈。内容充实,构思新颖。语言精练,富有哲理,有时评文的味道。且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

核心亮点:

8.高考语文复习模拟题及答案 篇八

1.《论毅力》一文贯串始终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 B.类比法 C.归纳法 D.对比法 答案:D 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一句的作者是()A.司马迁 B.李白 C.曹操 D.陶渊明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则”表示转折关系,可以译为“却”的是()A.兵强则士勇

B.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D.既来之,则安之 答案:B 4.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A.贾母 B.王熙凤

C.薛宝钗 D.贾政 答案:D

5.下列哪位作家属唐宋八大家之一()

A.杜甫 B.辛弃疾 C.王安石 D.李清照 答案:C

6.下列作品中,属于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李翊书》 C.《陈情表》 D.《答司马谏议书》 答案:D

7.《马伶传》的作者是()A.明末清初的散文家 B.元末明初的散文家 C.明末清初的小说家 D.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答案:A

8.《种树郭橐驼传》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A.类比方法 B.拟人手法 C.讽刺手法 D.夸张手法 答案:A 9.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的是()A.韩愈 B.苏轼 C.欧阳修 D.柳宗元 答案:A 10.王昌龄《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抒情方法是()A.借典故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景抒情 答案:B 11.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A.比喻夸张设问 拟人 B.拟人 比喻设问 夸张 C.拟人设问 对偶 比喻 D.拟人 比喻反问 对偶 答案:D

12.选出下列句子括号中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答案:A

1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 译文:岂不是与汉明帝的意思相差不远吗!

B.会须杀此田舍翁

译文:一定找机会杀了这个乡巴佬。

C.敕有司资倍送于永嘉长公主 译文:敕令有关部门所给陪送比皇姑永嘉长公主多一倍。

D.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其社稷之臣也

译文:如今见其引征礼义来抑制君王的私情,这真是辅佐陛下的栋梁大臣呀1

答案:A

1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将兵扦燕晋之师 扦:抵御 B.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不佞:不才,无才。自谦词

C.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约束:纪律

D.援袍鼓之急,则忘其身 援:听到

答案:D 15.下列各组句子中,括号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其)皆出于此乎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蒙故业,(因)遗策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其围道也亦先(乎)吾 以吾一日长(乎)尔 答案:D 16.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选自散文集()A.《闲书》 B.《往事》 C.《龙·虎·狗》 D.《故乡》 答案:A 17.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A.《抗战三部曲》 B.《爱情三部曲》

C.《激流三部曲》 D.《蚀三部曲》 答案:C

18.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称的是()

A.墨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孟子 答案:B

19.下列各句中,“数”字作“计算”义解的是()

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B.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C.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D.数罟不入湾池 答案:A

20.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性格的特征是()

A.愚昧无知 B.工于心计 C.贪婪狂妄 D.阴险狠毒 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一)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21~23小题。

《书》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1.这段文字在论据上有何特点?(4分)答案:理论论据:《书》日“满招损,谦受益”;

事实论据: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例子。

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相结合,然后又从史实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作为理论总结。22.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成现代汉语。(2分)答案:祸患往往是从细微小事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又常常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物而陷入困境。23.这一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答案:引证法: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受益”来概括庄宗成败的经验教训。例证法: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例子。

对比论证法:凸显庄宗由极盛到极衰的变化,从而强调“忧劳”和“逸豫”所带来的不同后果。(二)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24~26小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4.总结这首诗的主题。(2分)答案:这首诗写恋人之间的刻骨相思与离别之苦。

25.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4分)

答案:首联第一句直接抒情,“相见时难”是客观之难,由于女子的特殊身份,决定他们见面之不易。而“别亦难”,是主观之难,因见面的机会极为难得,所以分别时难舍难分。而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以百花残落表现美好的爱情正遇到了某种障碍。

颔联二句承此而来,以“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比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爱情至死不渝。

尾联回应相见之难,说两个人不能自由来往,只希望给他们传递信息的人殷勤相助。

26.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比兴意义是什么?(4分)

答案:颔联二句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用的双关的手法。而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尽泪止,又是比喻刻骨的相思之情。这种比兴手法,构思奇特而贴切,成为描写坚定的爱情心理的名句。(三)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27~29小题。

有问之,对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从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27.郭橐驼能不能真的使树“硕茂”、“早而蕃之”?(2分)答案: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28.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答案:栽种时要像养育自己子女一样,种完之后,放到那里就如同扔掉一样。

这句话是郭橐驼所说的树之天性:“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29.郭橐驼所说的“植木之性”是什么?(4分)答案: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30~32小题。

用兵制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在艺术和在自然一样,最有效的方式常是最经济的方式,浪费不仅是亏损而且也是伤害。与其用有限的力量于十件事上而不能把任何一件事做得

好,不如以同样的力量集中在一件事上,把它做得斩钉截铁。做文章也是如此。世间没有说得完的话,你想把它说完,只见得你愚蠢;你没有理由可说人人都说的话,除非你比旁人说得好,而这却不是把所有的话都说完所能办到的。每篇文章必有一个主旨,你须把着重点完全摆在这主旨上,在这上面鞭辟入里,烘染尽致,使你所写的事理情态成一个世界,突出于其他一切世界之上,像浮雕突出于石面一样。

30.本片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答案:类比推理方法、引证法和对比法。

31.请概括本片段的主要观点。(4分)

答案:做文章要突出主旨,切中要害。

32.作者以“用兵制胜的要诀”作比喻,是要阐明什么道理?(4分)答案:阐明文章首先要把重点放在主旨上的道理。

(一)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33~35小题。

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晚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大风的时候……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地在怒涛上驱走……下雨的时候……落泪了……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

33.在作品中,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案:描绘与赞美了海的女神,表达作者对海的深情。

34.从这段片段上看,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4分)答案:海的女神形象,这是一个妩媚、飘逸、威严的女神形象。

35.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分)答案:拟人手法。

(三)阅读小说片段,回答下列36~38小题。

一个月来,大太阳一直朝着田野喷下灼人的火焰。在这火雨的浇灌下,生命的花朵盛开,欣欣向荣。绿油油的大地一眼望不到边。蓝湛湛的天空上没有一丝云。诺曼底人的农庄分散在平原上,被又高又细的山毛榉围着,远远望去,好似一片一片的小树林。走到跟前,推开虫蛀的栅栏门,却又叫人以为是一座大花园,因为那些像农民一样瘦骨嶙峋的老苹果树都开了花。黑黝黝的老树干,歪歪扭扭,成行地排列在院子里,向着晴空撑开它们的圆顶,白的白,红的红,光彩夺目。苹果花的清香,敞开的牲口棚里散发出的浓烈气味,还有厩肥堆发酵冒出来的热气掺混在一起。厩肥堆上歇满了母鸡。

36.这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2分)

答案:描绘了一幅丰收在望的田园风光。

37.这段描写是属于哪一类描写?它在小说整体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答案:这段描写是景物描写(自然风光描写)。这段描写是为了抚今追昔,便于引出下文;在气氛、感情和意念上都为后面的故事起铺垫和反衬作用,同时暗示今天的幸福与祥和是来之不易的,突出小说的主题。38.这段景物描绘中洋溢着怎样的气氛?其中暗寓着人们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案:洋溢着幸福、恬静、祥和的气氛,这暗寓着幸存者和后代对殉难的米龙老爹的缅怀之情。

四、作文:50分。

39.题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求:

9.高考语文复习模拟题及答案 篇九

2. A 【根据后者说自己没收到当天的报纸可以推测,City Star应该是一个类似邮局的服务机构。作为服务机构,接听电话时应主动礼貌地询问可以为客户提供什么帮助(How can I help you)。Who are you直接问你是谁,十分不礼貌。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你遇到什么麻烦了,How are you你好吗,均不符合语境】

3. B 【前者说自己又累又饿,后者表示可以明天再做,也就是建议停止工作,Lets call it a day then意为“今天就收工吧”。You must be kidding表示不相信,Think nothing of it表示不同意,Im sorry to hear that表示对不幸之事的同情、惋惜,均不符合语境】

4. A 【对于前者询问的化学作业,后者表示要查看一下笔记本才能答复,所以要求对方稍等一会儿(Just a minute)】

5. B 【前者说“我对自己的邻居感到失望”,后者觉得“他(指邻居)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可见,后者对前者作出的评价应该是感到惊讶的,因此选B,How come意为“怎么会这样”。Thats too bad那太糟糕了,Forget it算了吧,均不符合语境。虽然后者认为该邻居应该是随和的,但出于礼貌,不会对前者说It cant be true(这不可能是真的)】

6. A 【被问到“是否参加聚会”时,后者表示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错过”,可见他非常愿意参加,所以选A。I cant agree more用于表示赞同他人的观点,What about you用于询问对方的打算或意愿,Sorry, I wont表示拒绝,均不符合语境】

7. B 【这段对话发生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医生询问病情,患者陈述病情,从患者轻松的语气Its just...(不过是……)看,应该选B,Nothing really意为“没有什么”。Im sorry表示歉意;Bad luck运气不好,用于表示对他人的同情;Not at all用于彻底否定或对感谢的回答】

8. B 【前者说“她可能生气了,你最好把房间收拾整齐了”,但后者表示“我一点不喜欢她,也不在意她”,所以选So what,意为“那又怎么样呢”,表示无所谓的态度。What for为什么,用于追问原因;What if意为“如果……又怎么样呢”,通常位于句首,不能单独使用;How come怎么会这样,表示惊讶】

9. A 【前者询问对饭菜的评价,从We could have found a better one可以看出,后者的评价是消极的,Just so-so意为“一般般”。Dont mention it用于回答他人的道谢或道歉,Forget it 意为“算了吧”,Go ahead表示同意,均不符合语境】

10. A 【前者抱怨别人总是孤立他,从不邀请他参加活动,对这样的遭遇,后者应首先表示同情(Sorry to hear that),然后再提出“你想过这是为什么吗”。How come与Really表示惊讶或不相信,Never give up表示鼓励,均不符合语境】

11. A 【从your mother has been dreaming of having one可见,父亲对买iPad作礼物非常赞同,It couldnt be better意为“再好不过了”。What for用于追问原因,What a surprise表示惊讶,Let me see表示思考】

12. C 【前者说:“感谢你来接机,没有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With pleasure与Dont mention it都可用于回复致谢,从后者说的“我能做的只有这些”看,Dont mention it显示出谦虚的态度,更符合语境。Its my duty职责所在,Far from it差得远了,均适用于回复他人的夸奖】

13. D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后者非常自信能够完成对方交托的工作,No sweat意为“没问题、没什么”。My pleasure用于回答他人的致谢;It takes time表示事情费时费力,与后半句I can finish it矛盾;Think nothing of it想都别想,表示拒绝】

14. B 【后者说自己丢了钱包,可见前者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Whats up意为“发生了什么事”。How are you用于问候,Come on用于鼓励或催促他人,Cheer up用于鼓励他人】

15. D 【从I checked it several times可见,后者认为自己犯了很多错误是不可能的,You must be joking你开玩笑呢,表示不相信对方所说。So what表示不在乎,Im afraid not表示否定,Whats up用于询问状况】

16. B 【后者对前者明天要参加考试表示祝福,Good luck祝你好运。Cheer up用于鼓励他人,What a pity表示遗憾,Congratulations表示祝贺】

17. A 【前者建议后者向John道歉,后者拒绝了,认为“都是他(John)的错”,No way意为“没门、不可能”。Not likely不见得,No chance表示没有机会或运气,Not at all用于回答他人的致谢】

18. B 【前者提出“离电影开场还有半小时,不如找个地方喝杯咖啡”,后者表示听从对方的任何建议,所以选Its up to you,意为“由你定”。It just depends不一定,Glad to hear that很高兴你这么说,均不符合语境。That sounds lovely表示对方的建议太好了,正合自己的心意,与后半句“你说怎样就怎样”体现出的无所谓的态度不符】

19. A 【前者说:“对不起,在你刚才离开时用了你的字典。”后者表示没关系(Thats all right)。Never again下次不要了,不符合礼貌原则。Its a pleasure和You are welcome用于回答他人的致谢】

10.高考语文复习模拟题及答案 篇十

高频考点训练(十六)

时间:25分钟分值:100分

每日必练15分钟限时训练

1.(2013·云南省玉溪一中第三次校统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孝心是不会因时代而改变的,冬温夏清的本质出自孝心。子女行孝,随时皆可,给父....

母倒一杯水,也是在行孝道,不必等到不用做工养家时,才来行孝道。

B.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C.张明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相机,那是因为他要及时拍下那些白.驹过隙的瞬间。...

D.两会代表认为税收应该从金字塔尖征收,如果标准定得太低或中庸,就会大而化之;....一方面增加老百姓负担,同时也加大了税收部门的工作量。

解析 B.持平之论: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见。此处只有一方。也指折中、调和的话。C.白驹过隙:不能作定语修饰“瞬间”,应改为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的“稍纵即逝”。D.大而化之:原指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多指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答案 A

2.(2013·浙江省温州中学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亚洲一直是禽流感的重灾区,虽然原因不明,但这种“亚洲恶梦”应该与亚洲特有的自然环境、养殖方式及防疫体系有着重大关联。

B.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C.中国拥有航母之后,更具大国“气质和形象”,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海洋领土主权争端,无疑增大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

D.面对屏幕,自己似乎成为了整个世界的旁观者:我们既自私又无私,既懒惰又勤劳,既勇敢又懦弱,这正是社会的复杂性所在。

2.(2014·吉林市普通中学摸底测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反垄断法》规定,企业一旦被反垄断部门确认存在违法行为,要被处以企业年销售额10%的罚款。

B.徽州古建筑的数字信息化,将突破徽州古建筑受环境及文物保护等问题的限制,同时,http:/// http:///

它将源源不断地古建筑中珍藏的传统文化介绍给世人。

C.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有望在下半年展出的首批民营银行一家可能在北京,另一家可能会在民营经济十分发达的浙江温州地区。

D.政府办公大楼正被越来越多地融入“风水”因素,耗费了不仅大量的国家财力,而且也暴露出部分领导干部的信仰缺失。

解析 B.缺少介词“源源不断地‘把’”,或修饰不当,“源源不断地”。C.动词“展出”不当,“推出”。D.关联词语“不仅”位置不当,应提到“耗费”前。

答案 A

3.(2013·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三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

①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

②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

③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

④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⑤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

⑥当然,我没有资格强迫你们读我的书

A.②①③⑥④⑤

C.②④⑤①⑥③

解析 把握逻辑顺序。

答案 D

4.(2013·宁夏银川一中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模仿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再写两组与例句意思相连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

例句: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才能吸引星月;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才能俯视原野;

答案 示例:大地有慷慨的心肠,才能哺育万物;海洋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容纳百川

5.(2013·山西省康杰中学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几句话,给“微小说”下定义,不超过50字。

微小说一般以微博的形式发表。

微小说已成为微博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的微型小说。

微小说的字数一般在140字以内,语言简洁、短小精悍,可随时随地有感而发。

微小说选材精、结构巧、含义深,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微小说随时与读者互动,读者可以随时参加讨论,作者也可以随时回复读者,与读者讨论。

B.①②⑥③⑤④ D.②④①⑥③⑤

答案 微小说是以微博形式发表的,一般在140字以内的,语言简洁、短小精悍、互动性强的微型小说。

(2013·黑龙江省哈九中第四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浣溪沙·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 ①噀:xùn,喷。

6.“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

答案 “惊”:吃惊、惊讶。“怯”:胆怯、害怕。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初尝新橘时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

7.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 正面:“新苞绿叶”“青黄”“香雾”“清泉”,写出了橘黄叶绿、橘香弥漫、橘汁酸凉。

侧面:(1)对比反衬。以“菊暗荷枯”反衬“橘黄叶绿、香雾溅人、橘汁酸凉”,突出强调橘的生机与味美。(2)正衬烘托。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3)侧面描写。“吴姬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

8.(2013·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2)__________________,都护铁衣冷难着。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将军角弓不得控 瀚海阑干百丈冰

(3)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每日必背5分钟资料储备

新课标高考考纲规定必背篇目64篇(八)

4.唐·王勃 滕王阁序(新增)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

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每日必读5分钟素材积累

致 鲁 迅

2013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

我怕奥数,也怕英文,但并不怕你,并且还非常热爱你——周树人。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你嫉恶如仇,不畏强权。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国民政府;无论是对吃人礼教,还是对无耻之徒,你绝不妥协,永不宽恕,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你以笔为戈,针砭时弊,嬉笑怒骂,入木三分。权贵闻风而寒,人民听之而欢。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你铁血丹心,呼唤光明,为了饱经沧桑的祖国,为了水火之中的国民,上下求索,九死不悔。你将炽热的目光投向底层的人民,把自己的悲

悯倾注到如椽巨笔之下,让思想的熔浆汇成滚烫的激流。《祝福》《孔乙己》《阿Q正传》灼到了国人隐秘的伤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纸面上流淌的文字如同泣血杜鹃,不信东风唤不回。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你怒发冲冠,反映着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你双目炯然,窥视着社会的黑暗色彩;你唇舌紧闭,控诉着对这人间的满腔愤气。你的眉总是那么的浓黑,凝聚着你内心的热血。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你期望用你的热血洒出希望,拯救民族危亡。双颊之间的消瘦是你瘦骨嶙峋的体现,我能看出你对社会的忧虑与控诉。你不满,冷眼地看着这个世界,你的目光有时像一把利剑,尖锐地刺痛黑暗的心脏,让世人既敬仰又畏惧。而你视文学青年如自己的孩子,宽厚仁爱,为他们校对、批改、自费印刷、写序„„

让我跨越时代的鸿沟,紧紧握住你的手。这是执着“金不换”之笔的手,温暖如春,我能感受到“民族魂”中奔涌的血流,“血沃中原肥劲草”。就是这双手,在晦暗如磐的长夜里,投出一把把如闪电般的匕首,刺破浓黑的天幕,让我们看到日出东方。

我不怕你,周树人!我热爱你,鲁迅!

阅卷组点评:

文章以书信的形式,写出了不怕“周树人”的原因。重点非常突出,无枝无蔓,直入主题。其中有对鲁迅文章的深中肯綮的评价与体会,也有对鲁迅人格魅力的景仰。主体段落的首句皆引用鲁迅诗歌切入,这样显得有文化的底蕴,也显得作者表达的情感真挚。试想,如果一个人对鲁迅只是泛泛而谈,肯定没有什么感染力。只有对鲁迅的文章熟稔,才可以如此信手拈来,引用自如。就观感而言,让人确信作者真的爱“鲁迅”,而不是“逢场作戏”。“你”这种第二人称代词,让读者有了一种面对面倾诉的感觉,没有了距离感,感到非常亲切。作者选择这种形式,可谓独具匠心,别开生面。

核心亮点:

11.2018高考语文模拟答案 篇十一

1.试题分析:A项,缩小范围,原文中“尤其是”数据信息只是部分内容。B项,曲解文意,“大大”表明不是全部,“从而”前后因果颠倒。D项,未然已然混淆,原文是“正在走向分享型经济”。

2.试题分析:对论据的使用理解错误。不能有效论证出亦无论证“分享经济不分国界”的观点。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选项B对论据的使用理解错误。

3.试题分析:以偏概全的错误。分工是在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分工已不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答案】4.A 5.(1)“木然”表现了剃头匠因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和得不到儿子的尊重而内心感到不快乐。“欣慰的神色”表现了他因生意有了进项而感到满意、宽慰。(2)表现了剃头匠因为儿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自己并在自己受人欺负时出面护卫的激动和欣慰之情。

6.不矛盾。“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是剃头匠的儿子作为学生时虚荣心的表现;“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是他面对外人欺负父亲时,作为儿子,承担起保护父亲责任的表现。这反映了剃头匠的儿子思想的变化,他从打零工的生活体验中,理解到了父亲赚钱的不易和工作的辛苦,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并克服了虚荣心,懂得了尊重父亲。这样安排更好地表现了儿女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是父母最大的快乐的主旨。【解析】

4.试题分析:B项,“就是因为他理出的发型传统,比较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分析不全面,还有一个原因是对剃头匠生意冷淡的同情。C项,“‘我’对他的歧视”错误,“我”对剃头匠没有歧视。D项“全知视角”错误,文中的“我”是一个有限的视角,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句子表现的心情的题目,答题分关键是根据句子中的动作、神态描写分析,如(1)中,根据“木然”“欣慰的神色”分析“不快乐”“满意、宽慰”的心情。

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分内容的合理性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分析这种转变的合理性,前面的表现是“虚荣心”后面的表现是“责任感”,然后分析原因是自己的生活的经历。

点睛: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首先答情节的内容是相辅相成,还是矛盾的对立,然后这些情节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分析儿子态度变化的原因。【答案】7.C 8.BE

9.(1)我国的城镇化率呈现由低到高的稳步、快速提升的特点。①从材料二图表数据看,2011年到2015年间,都在由低到高稳步提升。②综合材料看,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每年将有1300万以上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率增长的速度快。(2)通过政府行为有计划地提升城镇化率。2014年3月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解析】

7.试题分析:材料一中的63%,指的是报告“我国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材料二中的45%。指的是“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者的概念不同。

8.试题分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来统计城镇化率”就会导致“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的城镇,却没有被统计进去”这一结果,尽管存在“没有被统计进去”的情况。但也只是“有些地方”。C项,材料二中“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指的是户籍迁移中的种种障碍应该破除,而不是“不能存在城乡区域间的户籍壁垒”。D项,“但我国各地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错误,原文中有“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说法,但这只是提出要求,并不是说我国已经这样做了。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的题目,三则材料都分析了我国城镇化率提高的问题,材料一总体概括,材料二以图表的方式概括,材料三列举具体的文件答题时注意各则材料概括。如根据图表概括2011年到2015年间,都在由低到高稳步提升。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答案】10.C 11.D 12.B

13.(1)王安国和范祖禹关系亲密,曾告诉范祖禹王安石的好意,(范祖禹)最终没有去拜见王安石。(2)皇帝打算要重用范祖禹,但朝廷内外阻挠的人很多,于是凭着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担任陕州知州。【解析】

10.试题分析:原文“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11.试题分析:“纪传体”应为“编年体”,“专门记录某一皇帝的言行”不准确,应是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

12.试题分析:“他因司马光推荐而被王安石看重”错,因果关系不成立。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此题选项B事件错误。

13.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谕:告诉,竟:最终,谒:拜见,且:将要,梗:阻挠,以:凭借,知:担任。

参考译文:范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人。从小成为孤儿,叔祖父范镇抚育他像自己的儿子。祖禹自己认为幼失怙恃,身世孤单,每过年时亲戚宾客庆集,他却忧伤好像无所容身,闭门读书,从没有参预应酬请托。不久以后到达京城,所有与他交游的,都是一时著名人物。范镇器重他说:“这个孩子,是天下士人。”中进士甲科。跟随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阳十五年,不事职位的升迁。书修成,司马光推荐他任秘书省正字。当时王安石当权,尤其爱重他。王安国与祖禹友善,曾告诉王安石看重他的意思,祖禹终没有前去拜见。富弼致仕后居住在洛阳,向来严肃刚毅,杜门很少与人交接,惟独厚待祖禹;病情加重,召见祖禹授以密疏,大致是议论王安石误国以及新法的危害,言辞极为愤慨中肯。富弼去世,人们都认为不可以上奏,祖禹最终上奏了此事。

吴地发大水,诏令拿出百万斛米、二十万缗钱赈济救灾。谏官认为报告灾情的人是妄言,请求加以验证考实。祖禹封回其奏章,说:“国家根本,仰给于东南。现在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向上要吃,以解脱朝夕之急。上奏灾情即使稍有夸大,正当略而不问。如果稍加惩责,恐怕今后没有人敢说话了。”宣仁太后去世,中外议论纷纷,人人怀着观望的心情,在职位的人害怕恐惧,没人敢说话。祖禹担心小人乘机危害政治,于是上奏。

起初,苏轼约祖禹一同上奏章论列,谏书已经写好,见到祖禹的奏疏,就附名同奏,说“:您的文章,是经世之文。”终不再拿出他的稿子。当时继承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议论已兴起,有以章惇为宰相的意思。祖禹极力说章惇不可以任用,没被同意,于是请求外任。哲宗且打算大加任用祖禹,但内外阻止的人很多,就以他为龙图阁学士知陕州。言官论祖禹修《神宗实录》诋毁诬陷,又摘取他劝谏禁中雇请奶妈的事,连续贬逐为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指定在永州、贺州居住,又移居宾州、化州而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祖禹平常谦恭谨慎,不讲别人的过错。到遇到事情,则辨别是非,一点不隐瞒。在迩英殿守经据正,献纳尤多。曾讲《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六句话,拱手再次朗读,站着说“:希望陛下留意听讲。”皇帝再三点头,才退下。每次当要侍讲的前天晚上,必定端正衣服帽子,好像在皇帝的侧边,命子弟侍读,预先研求讲解的学说。开列古义,参考时事,语言简练而且适当,没有一句长话,义理明白,文采鲜艳成文。苏轼称他是讲官第一。

【答案】14.AE 15.表达了诗人对遭逢唐末战乱的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深切的同情,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控诉以及对封建官吏不知体恤百姓的谴责。村叟这一形象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他的遭遇正是当时千家万户遭遇的一个缩影,村落萧疏,生计无着,赋税繁重,官员盘剥,典型的反映出连年战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解析】

14.试题分析:A项,“诗中写战乱发生后村子遭受战争破坏的场景”与诗的内容不符,也不能说标题有铺垫作用。E项,“战乱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无尽的伤痛”。可以通过本诗去联想,但不是本诗直接反映出来的。

15.试题分析:注意根据文中的具体的词语“居破村”“伤魂”“无桑柘”“绝子孙”“鸡犬”“皆星散”分析“对老人深切的同情,对战乱的谴责”,然后分析“村叟”的形象特征,结合诗句分析“战乱”的原因。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根据文中的具体的词语“居破村”“伤魂”“无桑柘”“绝子孙”“鸡犬”“皆星散”分析情感。

16【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2).泣孤舟之嫠妇(3).飞湍瀑流争喧豗(4).砯崖转石万壑雷(5).骈死于槽枥之间 17【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后来泛指乐而忘返。②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辆等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此处不合语境。③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教导。④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引导或控制,也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动。此处不合语境。⑤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与此句形容对象“10•5湄公河跨国大案”不合。⑥暴殄天物:原来指灭绝各种自然生物,后来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18【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项,成分赘余,“破天荒”指从来未曾有过或者是第一次,应删去“第一次”。C项,搭配不当,秉持„„的工作作风。D项,不合逻辑,“不日” 指要不了几天,指将来,“吸引了”指过去。可以把“不日”改为“日前”。

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中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答案D时态矛盾。1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C项,聊表寸心:略微表达一下小小的心意。多用于对别人表示感谢。D项,“您真是好样的!”太口语化,不合场合;“我代表全国人民向您表示衷心祝贺!”口气太大,不合身份。

20【答案】(1).①他们就是青年网络意见人士(2).②不再受身份、社会地位的限制(3).③传统意见人士代表大部分人的利益

21【答案】(1).②发现了语言的美,不一定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性。(2).③用“国骂”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不一定是语言贫乏惹的祸。(答对一处给2分,答对两处给5分)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孩子们一旦发现了语言的美,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这都是语言贫乏惹的祸”。【答案】丝路驼铃 驶向和平

漠北之雪带来朔方的问候,江南的风吹来南方的祝福,这是我站立的黄土,这是我自信的中国。此刻,这个高速发展加速快进的中国,在驼铃的轻响中,在高铁的轰鸣中,载着无数国人的荣光和梦想,驶向和平远方。依我所认识的中国,让我为她赋上21世纪的关键词——一带一路、高铁奔驰!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英国“脱欧”昭示着全球旧秩序的岌岌可危,特朗普的新政则拉开了新时代不确定性的帷幕。而就在此时,远古的丝绸之路上再次响起清脆的驼铃。中国携手沿线伙伴,为干旱的大漠汇入一缕缕甘泉,各国积水成渊,汇聚成一条和平与发展之河,为热浪侵蚀的沙漠送去清凉。一带一路,是中国21世纪战略中的重要一步,我们背负着“复兴中华”这一沉重却坚定的理想,在国家棋局上走出“新丝路”这至关重要的一子,这体现了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大国的和平崛起,更是对“永不扩张”诺言的庄严履行。一带一路,惠及的不仅仅是中国,更多发展中国家从中获益。发展本国。兼顾他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一带一路是中国战略,而高铁则是承载一带一路计划的载体。中国高铁,是“中国创造”技术“走出去”的世界名片。极高的速度、可靠的安全性、尖端的高新技术,都彰显了中国不再受困于“国际流水线”的决心,以及为国攀登“微笑曲线”上游的斗志。一带一路的基本办法是通过扶持周边及沿线国家,大力兴办基础设施来促进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高铁正是兴办基础设施的不二之选!于是,一条条钢铁巨龙在非洲、亚洲的版图中飞驰,在新丝路上行驶„„这一条条高铁,带动的不仅是各国经济的飞跃,更是各国文化的交流、政治的互信。一支支铁轨,让远在天边的人们握手拥抱,一个个“子弹头”列车,划过黎明的曙光,为沿线的人们带来新的机遇。新丝路上飞驰的高铁、华夏版图内交错的高铁,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我所认识的中国,是拥有千年文明的华夏古国,而这个古老的国家,正躬逢着属于她的大时代。这是她艰难转型的困难时期,却也是她高速发展的飞跃时期。我所认识的中国,由每一个国民个体所构成,我们为高铁经过的每一段路程而骄傲,为新丝路上每一次中国担当而倍感荣光。这是自信的中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和平高铁,驶向发展未来;丝路驼铃,摇响自信中国。

上一篇:教师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感受大自然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