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读好书(精选5篇)
1.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读好书 篇一
我们为什么要读心经
《心经》,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法的精髓之作。在《西游记》里我们知道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但历史人物唐玄奘并非去印度取西经,而是《心经》伴随他一路的旅程。真正的唐玄奘并没有遇上妖魔鬼怪,也没有本领高强的徒弟们保航护驾,但在古代跋山涉水也是困难重重,凡到玄奘觉得心力交瘁的时候,他就地打坐默念《心经》,就这样玄奘抵达目的地,终成佛法集大成者。
古往今来,许多历史人物研读心经,无论是佛学大师唐玄奘与弘一法师、还是权力至巅的皇帝乾隆,他们深读《心经》,究竟《心经》蕴藏何种力量?为什么我们要读《心经》?正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名字解读为,透过心量广大的通达智慧,而超脱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径。简单来说,《心经》有人如何才不痛苦的解答。
在《心经》里人们最熟识的一句莫过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代表世间可见之物,世间一切事物终将是一场空,但我们认为事物终结极为空那就错了。后一句的空即是色,正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世间事物有着不断变化的规律状态。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心经》劝诫世人放下一切执念,看清引发我们情绪背后的本质所在,这才是超脱世俗困苦的方法。
2.为什么我们也要读二流的书? 篇二
这里,我们先来看一句反数学的好话:“整体永远大于部分的总和。”这是什么意思?多出来那一部分是什么玩意儿?藏放哪里?我个人的想法是,在部分与部分之间,一本书与一本书之间的关系之中,在它们彼此的交互作用之中,这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呈现每一个单一部分不包含、只有整体才具备的“结构”,就是在这里,整体的容量和力量大大超越了部分的总和,超越了纯算术的1+1。
我们权且只用同一作家的全体作品来讨论,先不扩张到领域这更大范畴,这只是为着方便。一个作家的失败之作,通常可粗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失败方式,一种比较常见的,是纯粹的失败、崩毁、瓦解、惨不忍睹。失败的原因琳琳琅琅,可能牵涉到自身的用功程度、牵涉到自身书写被市场名利的不当诱引、牵涉到丧失了勇气让自己像笼子里的白老鼠般不断自我重复云云,这种失败,非常残酷的,通常代表一名作家的终结,只因为他再难以补充已然掏空殆尽的“内在”,而居然可以没品管的交出这样的作品,如果不自觉,那代表他不可能反省,如果是自知的,则代表他对自身要求的松懈和不当宽容,如此顺流而下通常不会就此打住,你几乎可以预见还会有更糟糕的作品在短期内出现。
这种纯粹的失败不胜枚举,几乎你在每一位曾经才气纵横但忽然像丧失了所有魔力的作家的最后一两本书都可看到,为着不伤感情和做人好继续在台湾存活,这里我们只举遥远异国不识者的实例。依我个人看,像聚斯金德的《棋戏》就是这么一本书,宣布这位独特诡谲小说家的书写终点。我们阅读者如何看待这样的作品呢?我建议我们温暖一点,别生气最后那三百块钱和几个晚上的虚掷,人死不仅不记仇,而且通常我们会哀伤且深情去回忆那些不复的最好时光。是啊,《香水》多好看啊,那個魔鬼般浑身无体味“宛如香水完美画布”的格雷诺耶,还有他炼成的那些带着我们起飞的神妙“形而上”香水;《鸽子》也多好看,正如朱天心说的,写一个人发疯绝不是无逻辑、无厘头地跳着乱写,他得是自身对眼前世界的重新编码,一种迥异于、背反于、歪斜于我们“正常人”的惊骇编码,疯得严谨,疯得有条有理还步步为营;还有《夏先生的故事》,一个提前窥见了死亡从而迷蒙深奥的童年幸福题材故事;甚至《低音提琴》都好,你知道书写者是个多奇怪的人……送君一程,山高水长,我以为这是作为一个读者几近是义务的礼仪。
至于另一种失败则是我们真正要谈的。格雷厄姆·格林在他《问题的核心》小说中有一段话说:“绝望是替自己定下一个万难达到的目标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有人说,这是不赦之罪。但一个堕落或邪恶的人永远不会犯这种罪,他总是怀着希望,从来不认为自己彻底失败而落到沮丧、绝望的冰点。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有力量永远背负着这受到永世惩罚的重担。”我们借格林的这番话来谈这种书写者极可能是必要的、更是光荣的失败。
一个了不起的书写者,尤其是愈了不起的书写者愈难以避免的失败,我们也可以说,这正是他替自己定下一个万难达成的目标所必须支付的代价。除非你是一个二流的书写者,你才能一直停逗在明白、没困难没风险没真正疑问的小小世界之中,从而让书写只是一场万事俱备的表演而已。真正的书写同时是人最精纯、最聚焦的持续思考过程,是最追根究底的逼问,是书写者和自己不能解的心事一而再再而三的讨价还价,我们诚实地说,这并不是一场赢面多大的搏斗,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成功其实也只是程度和比例的问题而已。因此,我们谁都晓得,广大无垠的书籍海洋之中,并不存在一本通体完美的书(那种认定人间只需要留存一本《古兰经》或《圣经》,其他书籍都可应当烧毁的穆斯林或基督徒神圣主张,和我们所谈的阅读无关),每一本再好的书,都有它不成就、不成功的残缺部分,而且说起来吊诡的是,还非得有如此残缺的部分,才恰恰见证了这是一本够好的书。理由再简明不过了,正因为这个不成就的部分,我们阅读的人才看到、感知到一个够遥远也够分量的目标,如《堂·吉诃德》电影主题歌讲的,做不可能的梦,伸手向不可触及的星辰,在思维的纯粹路途上,取消了瞻望,丧失了勇气,我们所真正计较的东西还能剩多少呢?这至多只做到了不让人看到失败而已,当然绝不等于成功,事实上,它更快速地在远离成功。
也许,在书籍世界中,“成功”这说法是不恰当的,我们该说的是“进展”。
托尔斯泰《复活》一书的不成功,我个人以为,是属于第二种“为自己写下一个万难达成的目标”的可敬失败,他要为人找出灵魂的终极解答,为此,他甘心放開曾为他带来巨大声名的武器,包括他那个锐利到具“腐蚀性”的怀疑能力,这是他《战争与和平》书里已充分展现的骇人能力;包括巴赫金指出的,《复活》一书中,托尔斯泰的笔调转为简单、悲凉,如枝叶凋落的冬日街景,不复《安娜·卡列尼娜》那样华丽、丰盈而且穿梭自如的小说巨匠技艺。总而言之,用以赛亚·伯林著名的譬喻来说,托尔斯泰甘愿放弃自己智机百出的狐狸本性和能力,去扮演一只万事万物归一的笨刺猬,并丢给小说书写一件能力极限之外的不可能任务。但《复活》可以不读吗?如果你要看一部伟大的小说,那《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不必怀疑的选择,但你如果想整体地理解托尔斯泰这个心灵、这个人最完整也最深奥之处,包括他的梦想、抉择、烦恼和生命变化,以及他一生最想做成的事,再没一部书会比《复活》告诉我们更多了。
至于海明威的《过河入林》失败得比较暧昧,我个人以为,这部小说掺杂了两种失败,包括当时全世界文学评论家打落水狗所指出的,这是这位诺贝尔奖大师的江郎才尽之作;但也正如加西亚·马尔克斯所看到的,这是一向书写目标简单,只以明亮文字、流畅节奏和生动短篇小说书写技艺取胜的海明威,在他创作的晚年退无可退的窘境和一次最困难、最沉重,也最英勇的背水一战。加西亚·马尔克斯因此甘犯文学史定论慷慨地指出,这部小说正是海明威最好的作品。
nlc202309090655
然而,尽管像是对他的命运的一种嘲弄,但是我仍然认为《过河入林》这部最不成功的小说是他最美丽的作品。就像他自己披露的那样,这部作品最初是作为短篇小说来写的,后来误入长篇小说的丛林中。在一位如此博学的技师笔下,会存在那么多结构上的裂缝和那么多文化构造上的差错,是难以理解的。他是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善写对话的能工巧匠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同样存在若干那么矯揉造作甚至虚伪的对话,也是不可理解的。……那不仅是他优秀的长篇小说,而且也是最富有他个人特色的长篇小说,因为这部作品是在一个捉摸不定的秋天黎明写的,当时他怀着对过去岁月的无法弥补思念之情和对他所剩不多的难忘生命岁月的预感。在他的任何一部作品中也没有留下那么多有关他个人的东西,也不曾那么优美、那么亲切地表现对他的作为和他的生活的基本感受:成功毫无价值。他的主人翁的死亡看上去那么平静、那么自然,却神秘地预示了他本人的自杀。
我想,在满纸文字死伤狼藉的悲惨景象中,加西亚·马尔克斯清楚看到,这里头洗去了那个浮夸、卖弄男性肌肉和沙文猪情谊、找寻战争却一弹未发永远只躲在安全距离之外、枪支只用来对付手无寸铁动物的浅薄海明威,他第一次诚实面对自己,面对他闪了一辈子不敢处理但终须面对的难题。一方面,他系在虚耗之后的衰竭时日才来打这最困难的仗,的确已经来不及了,但另一方面,这仍不失为一次深刻且美丽的失败,有海明威前所未见的深度、情感,以及,质地真实的痛苦和不了解。
也正是《过河入林》的如此失败,才带出了海明威一人獨语的著名中篇《老人与海》。书中,这位昔日在加勒比海域无鱼不抓、心中总念念惦记着远远扬基棒球队和英雄狄马乔的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如今不运的整整八十四天时间捕不到任一条鱼,而他最终历经几天几夜艰辛搏斗逮住的一条十八尺长超级大马林鱼,却在返航途中被嗜血的鲨群掠食一空,只带回一架壮丽动人的大鱼骨头——海明威的象征一向浅白无隐,这大鱼骨架子就是《过河入林》,掠食的凶狠鲨鱼就是那些文学评论者,而温暖的古巴哈瓦那正是海明威最终二十年的寓居之地,最后,他开枪猎杀了最后一头残破的老狮子,那就是他自己。
一九五四年,诺贝尔奖颁给了这位差不多已写不出东西的老作家,他无意也无力去瑞典领奖,他的得奖答词如同自省甚或忏悔:“写作,充其量,不过是孤单的人生。……对真正的作家来说,每本书都应该是全新的开始,他再次尝试未可及的新东西。他应该总是尝试自己从来不曾或他人做过却失败的东西。然后有时候,运气好的话,他会成功。”
3.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读好书 篇三
刘同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青年作家,现任光线影业副总裁。
曾出版《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等作品,创造近年青春书籍销售纪录, 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聘为“青年榜样”。
绵阳中学
四川省绵阳中学,简称绵中,是省属重点中学。
—绵阳中学共有161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全省第一。
刘同绵阳中学励志演讲稿
绵阳中学的同学们,你们好。
我现在很紧张,印象里,我人生大概有两次极致的紧张。第一次是我高考的时候,因为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考上大学。第二次是我几年前去清华和北大演讲,那是我根本不可能考上的两个学校,面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霸,我很忐忑。
但后来我想通了。我读高中的时候不如别人,排名落后,输了同学一大步。但是进入社会之后,我很努力地工作,慢慢取得了成绩,走到今天,我可以大声地说一句,看,我并没有输。对我来说,人生不仅仅只有高考才是最重要的门槛,其实人生一段一段全都是槛。每个槛都要努力,都能努力,都有机会去努力。
今天想和大家说的题目是“我们为什么要考大学?”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免不了回忆过去,感慨万千,那是我不愿意回首的日子,因为它对我来说太黑暗了。
三年前《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新闻,说是一个父亲不想让自己的女儿读大学,因为他认为读大学要四年时间,一共要花掉八万的学费。读完之后找的工作可能一个月工资也就两三千块钱,他认为好不划算。那个父亲说我让我女儿高考之后直接去打工就好了,四年怎么着都可以赚个十几万吧。然后这十几万还可以创业、买房子、做投资,多好。
新闻一出来,人人哗然,大家开始疯狂讨论。
说句实话,如果那个时候我还在读高一或高二,我肯定会特别兴奋地拿着这张报纸给我爸妈看。我会说你们看,学学人家的爸爸,都不要他女儿读大学的,多棒。我还会跟他们说,你们别逼我考大学了,就让我早一点工作吧,提前给你们赚钱养老,早日实现我的价值,多好啊。
现在想起来,为什么高一、高二的我会这么认为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一个人为什么非要成绩好,成绩好不就是为了让老师开心,让爸妈有面子嘛,让七大姑八大姨羡慕,指指点点说瞧人家孩子多棒。但是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啊?
那时我特别羡慕一些同学,他们好像天生就特别会学习,小学前十名、初中前十名、高中前十名。他们应付考试不费吹灰之力,人家是一做就全对,我是一看都不会。我绞尽脑汁也做不出来的那些题目,他们微微一笑就知道答案了,完全用智商碾压了我。久而久之,在我心里认为,学习好、成绩好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就是白日梦,而我的存在就是个笑话,就是为了衬托那些学习好的人。
从踏进校门开始,我就从来不知道成绩好到底是什么感觉。我认为自己完全不具备学习能力,那我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去考大学,让自己输个彻彻底底呢?
直到高三的时候,我有同学要去长沙的湖南师范大学考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主持系,就问我说刘同你要不要去考?说实话我哪学过什么普通话啊?我普通话真的超烂的。但是我想反正高三了,我也不想考大学,闲着也是闲着,如果我跟着去考了,万一传媒大学的招生老师又聋又瞎呢?万一把我录取上不是挺好的。然后我就跟我妈说我想考播音系。我妈平时很抠门的,可这次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问我需要多少钱,我说500,我妈立刻就给我了。
我之前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更没有去过大学。但我就这么大着胆子去了。
事实证明中国传媒大学的招生老师不聋也不瞎,我初试就被淘汰了。我的那些同学都过了复试。
既然如此,我就干脆死了心,来都来了,那就在校园里随便转转呗。于是,在我同学去参加复试的时候,我就绕着整个大学城(由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组成),一点一点地逛。我看到那些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结伴成群,一起弹吉他,一起唱歌,一起表演话剧,一起喝酒,一起去看电影,在英语角用英文随意聊天,在我眼里,大学就好像幸福自在的天堂一样。
在大学里,一个人可以参加很多社团,可以拥有很多朋友,拥有无限多的选择,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那几天,我看得眼花缭乱。这和我在初中高中单调压抑的校园生活完全不一样。甚至我还发现男生女生亲密地走在一起,别人也不会用异样的眼神看他们。我完全不能理解这是一个什么环境,难道大学都是这样的吗?
回去之后,我就一直想这个事情。我的家乡在湖南郴州,那是一个小得不起眼的城市,生活了十几年,我周围的同学和熟人都是一样的,我的亲戚朋友也是一样的。同样的面孔,同样的思维,同样的习惯,同样的言谈。生活圈子极其狭窄,我稍微有点事,立刻传得人尽皆知。人人都知道我的短板,都知道我成绩不好,所有人看见我必说的一句话就是,刘同你很难考上大学,你真的不是读书的料。
久而久之,我对这种环境生出极度的厌恶,周围所有人都在唱衰我,看不起我,每个人都认定,你,刘同,就这样了,这辈子都没什么出息了。
那时我有些破罐破摔的心理,我抵触所有人,抗拒所有人。我不是不想考大学,我只是太讨厌那些在我耳边叨叨着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的人,他们好像是情感的绑架者,以所谓的“用心良苦”,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给我施加压力,不断灌输给我可怕的理念,考不上大学,一辈子就全完了。
从师大回去之后,我突然开窍了,眼前似乎打开了一扇门,通往一条从未见过的道路。我不再消极对抗,不再懈怠沉沦,我开始强烈地想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我想认识更多有趣的人,而不是十几年来随时随地都会讽刺我的那些熟面孔。我也想去参加那些社团,接触全新的世界,全新的人群。我想摆脱父母的安排,不再由别人告诉我该如何去做。
那一刻,我幡然醒悟,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整个人都亮堂了。我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我不考大学,留在这个小城,找份看得到尽头的工作,那我这辈子就真的全完了,我肯定被自己给堵死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自己之前有多蠢。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在跟成绩好的人较劲,好像我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要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而我无论如何也争不到。我人生的全部挫败都来源于此,我所有的精力,思想,也都集中耗费于此。
我一直以为读书是为了父母,为了亲戚,为了老师,为了面子。但那一刻,我清楚地知道,考上大学,不为任何人,只是为了自己。为自己能够展翅高飞,离开一成不变的环境,飞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认识更多更好更有趣更优秀的人。
我太晚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世上从来没有太迟的事。
从那天开始我拼命学习,我真的是从早上5点钟就起床,把高一、高二落下的功课全部从头看一遍,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不放过,直到弄明白为止。每天晚上我都是两三点钟才睡觉,每天就睡几个小时,本来已经对我不抱任何希望的爸妈看到我这个样子,都认为我从长沙回来之后疯掉了。
他们当然不知道我心里怎么想的。那时我心心念念想的就是我一定要逃离他们,一定要离开,我多考一分就能离他们远一点,我多考十分就能离他们再远一点,如果有本事的话,我真恨不得自己考到国外去,永远都不回来。
去考中传播音系之前,我的成绩是班里倒数十名。最后高考的成绩出来,我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比一模成绩高出一百多分,超水平发挥,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的中文系。
进入大学之后,我每一天都练习写作,也开始认识更多的朋友,他们性格迥异,新鲜风趣,我跟他们分享读书的感受,尽情讨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我整个人的状态一下子就变了,从高中时的颓废自卑压抑,变得阳光乐观热情。
我在大学里面认识了一个女同学,对我影响深远。那时因为我的钱老不够花,那个女同学总是特大方地借我钱,而且还不催着我还。我就很奇怪,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她是特困生,有补助,还有特等奖学金,每个星期还去当家教,所以就显得很有钱的样子。
她的经历让我汗颜,而当我有一天在校报上看到她的专访,就彻底被她折服了。
她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得骨癌去世。为了给爸爸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钱,还欠了一大笔债。她就跟妈妈商量,如果读完高中再读大学的话,开销太大,家里可能一辈子都还不上债,所以她要放弃考大学,选择读中专,这样可以提早几年出来工作。
她成绩非常好,考上了中专后顺利找到了一份小学老师的工作。正当家里一切慢慢好起来的时候,妈妈突然被诊断出来得了肌肉萎缩,丧失了自理能力。从那天开始,她每天早上7点钟去学校教书,晚上回来之后给妈妈按摩,缓解妈妈的疼痛,一直要按到下半夜,妈妈睡着之后她再去备课,睡两三个小时然后又去学校上课。就是这样一直扛一直扛,几个月、半年、一年。然后就在妈妈病情加重的时候,她所在的中专突然告诉她说,学校有五个名额,可以推荐去报考湖南师范大学,你要不要试一试。
在她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大学”这两个字,她认为自己这辈子与大学已经绝缘。而且,她的成绩不是五个人里最好的,她的综合条件也不是最优秀的,即便机会来了,也绝对轮不到她。
这件事她没有跟妈妈讲,但她还是悄悄去了湖南,到了长沙。因为她跟我一样,从来就没有去过省会,她只是想去见识一下。
没想到,她初试竟然过了,通知她二试的时候,她依然不敢抱任何希望。到了放榜那天,她在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一路狂喜地坐大巴回家,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半途中BP机响了,医院给她发信息说请速回电。她立刻下车去电话亭打电话,医院说妈妈快不行了,她一边哭一边往医院奔去,赶到的时候妈妈已经去世了,她没来得及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妈妈到死都不知道女儿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实现了最不可能的心愿。
而她,虽然扭转了命运,可仍然没有逃过命运大神的捉弄,她成了孤儿。
听完这个女同学的故事,我的眼泪哗哗地流。她小小的个子,竟然肩挑背扛了那么沉重的负担。她每天笑嘻嘻地努力读书,生活,完全掩盖了深夜痛哭的眼泪和忧愁。
毕业后我们一起考进湖南卫视,在那之前她根本不知道电视台是做什么的。但她极其努力,比男孩子还肯拼,每天熬夜加班。两年之后我在湖南台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记者,她已成为一个声名鹊起的大编导。
现在,她是光线传媒活动公司的总裁。
一起北漂的日子里,我曾经问她,你为什么那么拼啊?她说自从我爸妈离开我之后,我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帮助我,我只能靠自己改变已经写好的命运。生命是一本可爱的书,既然已经翻开了,我就要认真地,积极地,从开头看到结束。
我要感谢自己在高中最后几个月的努力。如果当时选择了放弃,我不可能遇到这么优秀的人,又通过与她的相识改变了自己。读大学很重要的意义就是,遇见跟你一样努力的人,你们一起发光。
我转发《人民日报》那条新闻时,写了一段话。我说:读大学的价值也许在于能认识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交往,能集中解决很多困惑,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则,开始学会拒绝。读大学的价值在于你明白了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你开始有了靠近他们的动力,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你现在努力,未来就会遇见那些和你一样努力的人,你现在不努力,你未来遇见的人大概也是和你一样的处境。
有很多人非常的幸运,从高中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而我其实没有那么走运,我是通过短暂的努力进入大学之后,才给了自己一个机会重新塑造自己。
所以回到我们开始的话题,高考重要吗?当然重要,而且极其重要。
人生的道路上,未来还有很多坎,肯定比高考还要难,因为它们不如高考那么纯粹,那么公平,人人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面对同样的竞争环境,你单纯通过拼搏勤奋,就能获得优异的成绩。步入社会后,你会发现,很多事,即便努力了也是无效,因为种种条件的差异,社会的各种潜规则,你不再拥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从此也再不会像高考这样,有一群同龄人和你一起战斗,有老师带着你们奋力向前,有家长在背后做你们的强大支援。
4.人过50岁,一定要读懂这话! 篇四
一个人一旦过了50岁,那就意味着生命已经过去一半了。对于世间的风风雨雨也看透了,也明白人生的真谛和意义。但是,一个人一旦过了50岁,一定要读懂这4句话。
第一句:顺其自然最好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想着如何算计别人,或者计较的太多。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会顺其自然,对于一些事物,我们应该要选择看开一些。对于任何的结果,我们都应该坦然的接受。我们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二句:不要攀比
年轻的我们总是喜欢攀比,总是喜欢高高在上的感觉。可是,50岁的`我们,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每日的攀比只会增加自己的烦恼,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
生活是自己的,自己过得怎样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不要比来比去的,应该保持原有的初心,心怀善意,平淡的面对周围的一切,这才会让自己斟酌的获得幸福。
第三句:简单生活,看淡人生
一个人把人生看淡,并不是没有了欲望,只是更加清晰知道自己的需求。对于生活,我们应该要简单些,只有看淡一些事物,才能让自己享受最纯粹的快乐。
第四句:不要依赖别人
俗话说: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我们只有靠自己才能过上踏实的生活。不管是自己的生活还是养老,我们应该要为自己做好一切的规划,为日后的日子做打算。
还有一点,我们不要太依赖子女,因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自己能给的起。所以,提前规划晚年,才能真正的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5.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读好书 篇五
2010年12月28日 09:35凤凰网教育综合【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
1条
小顺:
你已经睡了,睡得是那么香,甚至还有一点点的小呼噜。我和你的爸爸却依旧睡不着,我们一直在为你担心。最后一个学期已经两天,掐指一算,离最后的冲刺仅有108天,但是你今天带回来的成绩单却不容乐观。虽然超过去年的分数线15分,但是你最差的那次可是低于重点分数线41分啊,这让我们做父母的怎么放心的下呢?你倒是满不在乎,说家门口的H大不错,我们听了也很欣慰,至少这样,我们一家三口能够其乐融融地在这个还算不错的城市了解余生,但是你真的愿意这样吗。至少我就不愿意。我宁愿我的儿子步入名校的殿堂,我宁愿我的儿子展翅高飞,其实你也心中惴惴,看得出来你的紧张不亚于我和你的爸爸。但是我还是要向你施加压力,妈妈相信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我也相信我的儿子是个坚韧的男子汉。
在这里妈妈首先要向你道歉,没有得到你的允许,就把你生出来了。没有大宗的财产家业让你继承,却还得劳烦你虚耗你那不是很聪敏的脑袋去挤大学的独木桥,这让你颇有微词。但是没有办法,你不踩着同龄人的尸骨进入名校,以后的工作中,你就只好沦为他人的垫脚石。这个金字塔社会奉行的就是精英等级制度。我们不是高官,也不是富豪,那么你就只好通过高考这个门槛,杀入他们的圈子。妈妈不想跟你说什么大道理,你自己平时也比较关心政治、经济。你仔细看看。从常委到市委,从基金到上市公司,名校精英们已经逐渐在统治这个社会。你是愿意去“统治”还是去“被奴役”?
过年的时候,爸爸特意带你参加了那么多饭局,那些经理高管和处长科长,哪个不是重点大学出来的。用你刘哥的话来讲,他们学校放出来的狗都比H大的狗有人文气质。你要是相信“好专业比学校重要”之类的话自欺欺人,你就是个二百五。你别无选择,你必须要进名校。
现在妈妈就来给你分析一下,名校与普通大学的区别。1,师资
即使普通高校有那么一两个院系一两门课的一两个老师一两个学生拿的出手,但是就整体实力,综合素质而言,即便是图书馆教室包括学生宿舍,名校都远远的超过其他学校,倒是很多暴发户学校在硬件上勉强的跟上了重点大学的脚步,但是在人的方面,给他们辆宝马也追不上,这就是底蕴。你刘哥哥整日里夸夸其谈,实际上他的知识面你也是叹服的,就因为他在Z大里混了四年。
2,氛围
上大学是为了感受一个氛围,接受一种思维方式,只有名校才能满足这种层次的需要。这些年公司流入流出的大学生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老妈都看在眼里,百分之八十的普通高校的毕业生都好像少根筋,但是Z大W大N大等等学校出来的学生却是远远地超过他们的同龄人。我不相信这是智力的差距,仅仅因为当年升学时30分不到的差别,于是他们接受了4年不同的教育,于是导致了现在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截然不同的表现。
3.教育
优秀是一种习惯,唯有和优秀的人经常在一起,这种习惯才会自然。这是个很简单的推理,名校的优秀同学多还是普通学校的多呢?有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高校的报道和新闻,我真的不敢想象,要是你不小心沦落到这些二类乃至三类的大学里去,你会变成什么样子。
4.就业
不谈你们受过的教育,名校的身份足以让你作为一件花瓶被收藏进公司,光是名校的同学人脉就是你一身享用的财富。
哎!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读好书】推荐阅读:
为什么我们需要读书07-11
我们为什么而读书08-07
我们为什么一刻都不能闲?08-13
我们为什么会笑作文10-20
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 作文07-19
我们为什么需要差生读后感09-23
读《我们为什么如此平庸》有感作文09-28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案06-28
父母教会了我们什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