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听课总结

2024-10-11

教学听课总结(精选15篇)

1.教学听课总结 篇一

十分荣幸的作为评委,参与了教学能手评选(课堂教学评比环节)活动,听了12位语文老师的课,受益匪浅,感慨也颇多。

四疑探究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顺应大潮流,对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对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学校三步走的战略框架下,就要以教学为中心,就要以课堂改革为核心。这一教学模式,是在广泛征求各备课组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萃取精华而形成的,凝聚着广大教师的心血,更是制定者睿智的闪烁。它符合广大教师的心愿,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助推器。从这次比赛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已经惊喜地发现了它的魅力所在。

先谈谈优点:

1、每位教师都是积极响应,充分准备;大部分老师的预习学案严格按照模式的要求精心设计,对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有条理地梳理文本起到了高效作用。

2、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们都能将知识技能的传授潜移默化地贯穿到学习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很自然地接收到新知。

3、许多老师适时地组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技巧,已注入了课堂。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练为主线,在本次比赛中已不再是新鲜话题。

4、比较注重语文基础的学习,本次所讲的是文言文,所有讲课老师都注意文言文知识的复习巩固与积累。抓好基础,引发创新,这对我校学生乃是福音。注意了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教师都能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学习,平等交流,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诸多优点,不胜枚举。

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课堂操作与模式要求环节不能统一,应注意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形成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不要让四疑探究教学模式形成一张皮。

2、课堂上要重点分明,不要因为要硬套模式,使课堂不能围绕教学重点展开,内容一勺烩,热热闹闹,花花绿绿,而得不到实惠。

3、把预习学案当作了“讲稿”,作成了万事能的导学案。

4、缺少价值的单纯文本内容分析与训练仍然存在;不重视朗读训练,《兰亭集序》的功夫很大成分应在读上;忽视读书方法的引导。

建议:

1、亟待需要推出示范课,亟待培养一批业务尖子。

2、有必要印发解释性的材料,让大家走出迷惑;教导处亦可以讲座的形式推出。

3、外出学习十分必要,要让老师们视野再开阔些,见识再增长些。

以上仅是个人管见,不当之处,请见谅!

2.教学听课总结 篇二

一、听课准备什么

也许有人会认为, 听课评课虽然很重要, 但并不是很难.只要是带上笔记本, 走进课堂认真听, 认真分析就可以了, 没什么复杂的.其实不然, “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 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听课评课虽不需要像上课那样精心策划, 严密组织, 但是要听出特点, 抓住实质, 评出水平, 令人心悦诚服, 发挥出听课评课的多项功能, 并非是件易事.在学校里, 我们不是常看见, 有的教师盲目听课, 统计听课节数也不少, 可是其收获并不见得怎么大.这样看来要想在听课评课中有收获, 也不完全取决于听课节数, 还要看听课评课的质量, 而要提高听课评课的质量就应做好每次听课的准备.

通常作为听课者应具有: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实践经验;先进的教育思想;专一的心力四个层面的素质.

那么, 教师听课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呢?

(一) 目的准备

显然, 走进课堂听课, 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员、教师每个人有不同的角度.其听课的任务、目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总体讲听课评课的目的应是一改、二促、三提.即改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出问题讨论, 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教学境界.也就是说听课目的不应放在衡量、区分一节课的好中差, 而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践.

那么作为教师的角度听课评课更应该把自己摆进去:假如“我来上这一节我应该怎样上”, “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的失误对我而言应该怎样避免”.也就是说教师听课评课应以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更为好些.

(二) 教学内容准备

常言说, 有备无患, 上课教师要备课, 听课老师也应备课, 听课老师应在听课前, 不管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 在听课前最好能认真地浏览一下上课的内容, 并且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做一番粗浅的思考, 如就开课内容而想想哪些是重点, 执教者是否达到了这些重点, 诸如此类.

这样既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又便于听课后取长补短、比较提高.特别是跨学科听课, 更是应该熟悉教材, 否则听课时定然将不知所云, 收获甚微.

(三) 学生情况准备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一个老师一种教学方法, 而他的这种方法又总是和他们的学生相适应的, 所以听课也要适当了解任课教师的学生, 以便自己做个对照.对于班级情况了解得多, 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评判的失误, 平日我们说备课要备教材、备自己、备学生, 因此, 了解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班级的类型, 还要了解班级的特点, 更要了解班级的水平.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和预习状况不同, 学生的课堂反应显然也是不一样的;某些章节内容倒过去上与顺过来教, 学生的接受情况同样也是有区别的;来自农村中学的与来自城镇学校的学生, 学习习惯自然也有差异.

二、听课的方法

我们知道, 新课程要求我们听一节课成功与否, 关键不是听教师如何讲, 重要的是看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如何学, 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 做到既听又看, 听看结合, 注重观察.有人把听课又说成看课,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 看什么

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

1. 看教学目标设计与达成是否准确、合理、全面、有差异性等.

2. 看教材处理的重点、难点、特点是否抓住;看开发课程资源, 创造性使用教材思路是否清晰;看教材呈现方式, 是否化难为易, 以简驭繁等.

3. 看教学方式组织是否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 灵活多样性, 体现在教师引导组织下, 学生充分的参与、体验、合作、探究等.

4. 看教师课堂的学习指导, 是否以自己的学习经验给学生以启发.

5. 看教师如何驾驭课堂, 看对节外生枝问题的巧妙处理, 看应变能力.

6. 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策略, 以及学生对评价的反应.

7. 看教师课堂教学激情、教态、板书,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教学基本功.

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

1.看课堂上的宽松民主气氛.学生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 还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

2.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这里包括学生参与的时间 (如是全程参与, 还是偶尔参与) 、参与的人数 (是局限少数尖子学生, 还是面对大多数, 特别要看学困生的参与) 和参与的方式 (如动手、动口、动脑, 或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 .

3.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4.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课要看学生课堂上举手发言讨论、练习、板演、作业等反映出来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5.看学生的自学习惯、思维习惯、书写习惯、语言表达习惯以及课堂常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训练.

(二) 听什么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看, 还要听.

1. 听教师的教学激情是否有感染力.

2. 听教师讲课是否讲到点子上, 知识是否准确, 重点是否突出, 难点是否突破, 详略是不是得当.

3. 听教师讲课是否言简意赅, 思路清楚明白, 说普通话, 学生是否明白.

4. 听教师的范读.

5. 听学生课堂对问题的回答等.

三、重视听课后反思

3.共同教学打开教师听课新视野 篇三

一、课前划分任务,实现教学包干

教师听课不是“空着脑袋入班”和“空着脑袋出班”。那种事先不作分析,直接推门进去的听课,除了让授课教师感到紧张,做一些没有多大用途的花架子,或让学生感到有压力,帮助授课教师做出表面上虚假的回应之外,对于课堂的最终受益者学生没有太大的帮助。听课不是为了监督师生的教与学,而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

教师在听课之前需要了解所要听课班级学生的情况,力求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课前共同研究,确认哪些教学内容由授课教师承担,哪些教学内容由若干听课教师分担,以及课堂教学路线图是课前划分任务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授课教师承担教学大纲要求的主要任务,而听课教师则承担所有学生接受相应教育的任务。授课教师在课前就已经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相应的教学参照点,并以此来完成教学进度。从许多授课教师日常的教学进度来看,其教学参照点不可能是班级成绩最差的学生,因为那样会导致不少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较多的情况是,教学参照点是班级中等水平及以上的学生。如果学生大面积成绩较差,或纪律较为混乱,教学参照点甚至可能是班级为数不多的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样一来,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教学参照点太高而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业成绩的下滑,班级则增添了不安的因素。而听课教师入班之前,就应向授课教师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势以及个体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层次,然后分片包干,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办法。听课教师应针对所负责的部分学生设计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策略,厘清学习方法,预备检查方案。如果说授课教师重点准备的是教案,那么听课教师重点准备的则是学案。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任务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

授课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听课教师也在备课。授课教师参考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来设计教案,设法帮助班级内的“主流学生群体”实现教学目标;听课教师依据调查所获得的学生学情来设计学案,设法让班级内的“非主流学生群体”实现对应的教学目标。“非主流学生群体”一旦在学习上获得了相应的成就感,就会重拾学习的自信心,就会逐步对已经厌烦的功课产生好感,就不再去寻找学习之外的事情作为替代来赢得自尊心。这样一来,课堂纪律问题也会因此而明显减少。

听课教师负责的学生面取决于自身数量的多少。一位听课教师,顾及的是班级成绩最差的一些学生;数位听课教师则尽可能顾及所有在教学参照点之外的学生。听课教师包干的任务恰恰是授课教师日常教学中容易忽略甚至是不得不忽略的工作。

二、课堂紧密协作,打造立体课程

教师听课不是去课堂上做若无其事的观众。那种台上一边讲,台下一边做无关事情的听课往往流于形式,除了浪费时间与精力之外,还会逐渐让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双方均产生厌倦心理。一方面,授课教师因为听课教师不认真而感到自己的劳动不被重视;另一方面,听课教师因为授课教师单方面表演而无所适从。授课效果并不因为听课教师的参与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际上,教师听课过程是教学相长、教教互动,彼此获得教学体验的过程。

教师在听课过程中需要逐渐融入教学情境,按照预设的教学路线图,各司其职,依次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授课教师相呼应。授课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听课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尤其是所负责的那一部分学生的表现。当授课教师讲授新知识点与技能点的时候,听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其转化为教学参照点以下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当授课教师停下来让学生自学的时候,听课教师就要利用这个机会检查这些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据此给予相应的辅导,确保其达到与自己学习水平匹配的目标。听课教师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明确班级教学参照点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并设法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稳步提高学生的成绩,尽力弥补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听课教师辅导学生要从学生不懂的地方入手,逐渐勾画出课堂知识结构与技能要求同现有学业水平之间的脉络,为学生设计他们稍经思考就可以学会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阶梯式前进,直到彻底培养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教会他们学习的正确方法。当授课教师统一布置作业的时候,听课教师可根据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一些适应他们学习水平的替代性作业,而不是默许他们吃力地去啃那些对他们有难度完成的作业。

授课教师实施的是集体教学,教学对象主要是教学参照点以上的学生;而听课教师实施的是个别教学,教学对象主要是教材参照点以下的学生。两者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彼此呼应。授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听课教师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实施教学,并基于教学大纲将教学目标多元化和将平面的课程立体化。虽然课堂上听课教师充当配角,但此配角却协助授课教师顾及通常情况下被忽略的学生,从而与授课教师共同完成了面向每个学生的教育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讲,听课教师并非停留在观察教师“表演”的层面,而是深入到观察学生学情和帮助学生学习的层面。

由于课前双方的有效沟通和共同探讨,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之间的分工并不冲突。授课教师设计的整个流程,在听课教师那里都有着对应的解读,且这一解读将转化为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内容。当这些学习内容及时传递给对应的学生时,授课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会明显提升。

三、课后深度交流,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听课不是为了提出不痛不痒的意见,也不是为了对授课教师进行指责,更不是为了将听课内容置之脑后不再理会。那种没有深度融入课堂的听课教师不太可能抓住问题的本质,难以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听课后的交流既非流于形式,也非浮于浅表,而是深层次的互动,旨在彼此促进专业发展。

首先,课后深度交流表现为教学经验的分享。与以往单方面评价授课教师不同的是,共同教学完毕,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彼此分享相同教学环境下各自的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各自的教学特长,借鉴各自的教学优势。相同的教学环境更容易让双方敞开心扉,而不同的教学对象则更容易让双方互相学习。在分享教学经验的过程中,双方教师彼此接纳对方,共同研究各项教学内容的具体教法,研究适应各类学生的教学方式,研究覆盖所有学生的教学路径。

其次,课后深度交流表还为教学策略的完善。与以往主要让授课教师单方面改进教学策略不同的是,共同教学完毕,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互相指出彼此教学中不够完善的地方,以及改进的具体方案。双方教师即便是诚恳地批评对方,也是基于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角度。双方交流的目的旨在探讨如何让教学效果最大化。

最后,课后深度交流表现为教研能力的提升。与以往形式化的评课不同的是,共同教学完毕,双方围绕着教学中共同经历的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听课教师不再持有过去那种“隔岸观火”的心态,而是凭借着亲临其境的感性认识与授课教师交流。针对哪些教学内容、哪些教学方法、哪些教学目标以及哪些管理方式更适合不同的学生,还存在哪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彼此之间还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经验,都能够进行心平气和地交流。这些现实的问题要比那些远离实际的问题更值得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非做了多少课题或发表了多少文章。

总之,共同教学将改变听课教师作为旁观者的局面,让其融入教学之中,这对于增强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学生群体,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而言不失为切实可行的办法。共同教学将打开教师听课的新局面。■

4.教学听课总结 篇四

李河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广义上说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整合,但就课堂教学而言,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可以更好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学科教学目标的整合达成,可以更好实现课时教学目标的整合达成。例如,外语教学目标通常有“听、说、读、写”等四方面要求,包含文字、语音和视频等不同媒体的信息,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整合形式。

1.利用计算机中现有工具进行整合教学。

常规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要为一节课制作一个课件,课件使用的灵活性不大,而且在实施教学前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其实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例如:利用Excel来进行数学数据分析、利用图表工具学习制作统计图表

2.利用计算机信息加工能力进行整合教学。计算机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利用这一功能可以让学生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在大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信息加工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

例如:通过上网查找、下载资料,利用Word制作出学习汇报材料; 3.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的整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许多在现实中很难做到的试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从而给学生以真切感,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例如: 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大量重复的模拟试验,体验“概率”的含义,帮助做出正确的决策。由于计算机可以帮助得出成千上万的模拟结果,也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4.利用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如: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创设生动的研究情境、大大地扩充协作范围,提高协作的效率、改革学习的方式。

三、此次活动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从教师的参评课来看主要有以下的优点:

1、教师已经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一,能够有意识地渗透信息意识的教育。如毕艳秋教师的<感动人物>一课,让学生在大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信息加工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暴振江老师的<我的好朋友>一课,利用Excel来进行数学制作统计图表

2、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理念,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教学过程之中。做的较好的教师如任玉琴教师、梁亚丽教师、刘德菊教师、吕敏老师、耿继新老师等。

3、在导入、讲解、提问、直观演示、多媒体使用、总结和评价学生等环节,参加实践活动均展示了自己较高的教学技能水平。比较好的如蒋凯教师、杜敏教师、张义军教师、刘玉文教师、张凤菊教师等。等。

4、大多数教师能够体现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研究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作用。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做到了技术与知识的有机整合。如耿继新老师、任玉琴教师、刘德菊老师、吕敏老师等。可以看到教师无论采用哪种类型的课件,只要有效的设计好学生活动,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5、此次活动教师均做了精心的准备,课程资源丰富,手段多样化。如:吕敏的《成长的烦恼》一课录制家长的视频、班级成长的幻灯照片都深深的感染着教育着学生。张义军老师、杜敏老师的复习”采用了几何画板制作了动态课件,此类运用充分发挥媒体的交互性作用,凸现学生主动参与。富亚波主任的《生活用电常识》一课采用Flash动画效果逼真,使学生记忆扎实。而其他课程的演示文稿,实物投影,小视频、卡片结合设计的学生活动演绎教学过程,也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过程中,表面上信息技术体现为一种手段,但深层次上它却表达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即他运用了信息技术达到什么教育目的。这一次的评比中,技术的运用还是有些值得我们反思的。一是摆花架子,有些课确实是用了设备与技术,但谈不上整合,给人的感觉是弄一点技术与设备作摆设,无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个别教师存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不能有效融入教学过程的现象,也有采用的课件虽然是属于互动类型的,但由于课堂主体没有发生变换,使得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仅仅起到展示的作用。二是利用程度不高。课件的质量有待提高,基本都是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而且画面的质量、内容的安排等,有的不是太好。;三是教学资源不足。尤其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较差,没有充分利用我校良好的网络设备、网上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认识不深,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贯彻这一思想。

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标志,信息技术优势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弱点与不足,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整合”的教学内容可以基于教材而超出教材,查询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补充教学内容在背景材料、拓展深广度等方面的欠缺。“整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打破传统教学单一的讲述与问答模式,辅之以活泼、动态画面,增强模拟性、直观性,实现由静到动,由二维到多维,由微观宏观的变化。“整合”的教学过程可以欣赏的过程、实践体验的过程、师生合作的过程、教与学有机交织密不可分的过程。

通过此次活动,希望全体教师更加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断的学习新技术能制作更好的生动的“情景再现”的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自觉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一,能深层次的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此次活动也有另外一种感触,就是开展“学案导学模式”的课堂与常规课堂的不同是明显的,七年级教师内化了学案导学模式”,他们的课堂学生参与的深度、广度、小组学校的气氛、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的精神面貌整体上好于其他年级。

5.教学听课总结 篇五

年青教师听课工作总结1

本学期参加了学校的听课活动,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此刻联系我自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教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能够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我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以自我的方式分享自我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进取性很高!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教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第四,就是教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忙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教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我的得失,反思自我的行为,改正自我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向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教师还是要感激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十分可贵,教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教师相信你必须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总之,本学期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我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比较,多反思,提高自我驾驭课堂教学的本事,并真正地到达教育的梦想境界——“寓教于乐”。

年青教师听课工作总结2

自从参加了全校听评课的学习后,我对近期所听到的各类课都进行了必须的反思,对这些听课资料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来指导我自身的教学实践。下头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在团体听评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在一齐讨论如何评价一堂好课,在经验教师的指导下,使我了解到,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此刻的评课,已从单纯的看重点、难点是否抓住,条理是否清晰,板书是否合理,教态是否自然等逐步转向于对教学目标和资料的确定,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资料结合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评价等等。

其次听评课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前总觉得听听课就能够学习到,其实细细想来更多的收获还是来自别人对听课后的评课。从听别人的评课中能够学习到别人所学习的,还能够把自我对课堂的想法与别人的思路比较、碰撞。在碰撞中自我学习到了别人的优点,也给自我一些思考,只是光听课所不能收获的。

所以教师间的听课评课,不亚于一面明镜,使个体知得失,进而知过而改之,要学会了吸取了他人的良好提议,使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了最优化。正如当我听到于晶教师的一节英语课时,发现她课件制作的如此精美,动画栩栩如生,课件运用娴熟;正是当代青年教师的典范,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楷模。转盘点击的应用,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进取情绪,进入教学情境。总之,“欢乐教学”,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乐中学,趣中学,由兴趣变志趣,即激“情”、激“趣”、激“志”,从而扩展其个性、本事发展的自由窨;并且能够使学生在必须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心的发展,即激“疑”、激“思”、激“智”,从而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欢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欢乐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听评课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环节,在学校的听评课研讨中,我相信教学效果必须会很明显,教师的个人素质必须会有很大的提升。

年青教师听课工作总结3

这一周我们主要在盛泽镇能够小学听了几节十分精彩的数学课,让我感到收获很大。不仅仅领略了各位教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多变。下头就从一下几点谈谈本人这几节课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

一、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本事感染了我,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

二、课前准备过程很有特点,每位教师采取不一样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学,这样不会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觉得很紧张,并且还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吸引到课堂中来,仅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十分富有创意,引人入胜,并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四、练习设计基础实效,新课过后的练习要及时巩固基础。仅有及时巩固才能更好的使学生牢记掌握所学知识。

五、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教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六、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听的这几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进取的评价,尤其凌燕教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进取向上的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

我想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我们所欠缺的还有很多,仅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为教育事业而服务。

年青教师听课工作总结4

这学期,我参加了听课学习活动。听了几位教师的课,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并且能“会学”,即: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思维,构成本事,能独立解决问题。许多教师在课的开始运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本身渗透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当学生应对材料中的问题时,教师又告诉学生阅读说明文要讲究知识性、文学性,“先思考再动笔”这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个别教师的课思路清晰,环节流畅,从整体到部分合理过渡,再之后重点切入到品读诗句上;课扎实有效,注重训练,板块清晰,值得我深刻学习!

总之,几位教师的课处处体现着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育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引导学生进取主动的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语文思想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听了他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我这几来年的语文教学历程,感慨良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我虽然也算极其敬业,但跟语文大家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主要表此刻教学设计上,我没有到达必须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的资料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是欠缺得很,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到达我意想的效果。听了他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自我必须将所学到的教学新方法应用到自我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学本事,不辜负领导和家长学生的期望。

年青教师听课工作总结5

本学期我们政史组全体教师在教导处精心安排下认真地开展了听课观摩活动,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仅让我领略到了我校出类拔萃的政史教师的讲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本学期开展听课观摩活动以来,我们听课共14节课,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政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十分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经过各种直观形象得视频和声音来帮忙学生加深对政史探究,现象以及结论的理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在政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课堂中穿插各种游戏和表演,彻底解决了学生“学与玩”之间的矛盾,把枯燥、呆板的政史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政史的兴趣。使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政史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一样,我们感受到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与其说是一种默契,还不如说是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会有学生争着、抢着要回答,并且都很进取配合教师们安排的每一场游戏和表演,这与传统政史教学中的那种点兵点将和气氛冷淡是截然不一样的。

每个教师精心设计的堂课,从板书、图片、资料,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学习。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

自我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政史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政史的魅力!

第三教师语言优美。导语设计巧妙、风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设计尤为重要,它是衔接各个教学环节的情感纽带。这一方面做得尤为突出得是张海霞、姚尼尕、杨积香教师,她们的课堂设计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得衔接过渡十分自然,每个环节都给学生设定必须难度的任务,难易程度异常恰当,让学生既能动脑思考,去记忆,又不会太难,让学生丧失兴趣,所以使整节课进行得异常顺畅,整节课集欣赏、表现、评价于一体,教师的语言风趣中不乏幽默,使得课堂气氛既生动又活泼,还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

6.听课记录总结 篇六

2008年4月19日星期六我们应用教研室全体成员在J204教室进行了同行互听互评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互相提出意见建议,通过听别人讲课,检查自己的优缺点,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普遍的优点

我们教研室的老师基本上都是认真负责,态度端正,精神饱满,思路清晰,声音洪亮,语速适中,都能把握好整个课堂。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实例的制作,课外知识的引用等手段,丰富了课堂,生动有趣。尤其是有些老师的课件颜色字体搭配比较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值得我们学习。另外,有些老师能把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处理得非常好,吊足了听众的胃口,让人迫不及待的想往下听,但是这一点不太容易做到,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大部分老师的互动都做得很好,照顾到学生的情绪。但是人非圣贤,尤其是自己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在听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语速过快,在下面听课的时候跟不上老师讲的内容;另外,部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做得也不够好;我认为有的老师对学生的程度认识不清,内容过难;大部分老师的普通话都有必要加强练习;我们日 1

常生活中习惯使用的口头语在课堂上使用频率过高;还有部分老师没有点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条例不是太清晰。

三、建议

我觉得我们在一节课开始之前首先要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说一下,重点讲的内容也要先说一下,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到底是干什么的,听课也有个方向;讲话语速可以适当慢一点,当讲到重点难点部分的时候可以语速放慢,稍作停顿和适当重复;用到以前讲过的重要知识点时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起所有学生的注意;另外我们都是使用多媒体教学,难免会出现老师坐到讲台上一节课也不动的现象,估计大家在上学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尤其是课很枯燥老师声音有很平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想睡觉,所以我建议我们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不妨也多站着,并且在教室里边转边讲,这样也可以防止学生睡觉看课外书聊天等。还有就是我们有时候使用多媒体讲课时很容易忘记黑板,有些东西单凭多媒体和讲解是说不清楚的,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使用黑板,利用板书引导学生,有时候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问题,这实在是一个难题,我到现在为止也不知道怎么样才更好,希望能从大家的建议里找到答案。

7.教学听课总结 篇七

提高学生听课兴趣主要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一、善于提问

讲授平均速度和即时速度时, 可引入“乌龟与兔子赛跑”的故事: 乌龟比兔子先跑到山头, 可见乌龟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可是大家都知道兔子比乌龟跑得快。由此可见, 用平均速度描述两者的快慢是粗略的、不准确的, 要精确描述物理运动快慢, 也就是物体运动时间间隔尽可能取短一些, 从而引出即时速度的概念。

又如在介绍激光的应用时, 可向学生提问: “在哪部电影中利用激光做成了武器 ( 《珊瑚岛上的死光》) , 哪部电影提到了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 ( 《人到中年》) , 它用到了激光的哪些特性?”接着要学生举出一些例子, 教学中激发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是启发学生思考而提出问题的原动力之一。物理课上丰富多彩的实验演示、教学活动、验证定律或习题求解, 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构成新的物理知识的框架, 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问题, 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讲授“自由落体运动”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时, 一般都会认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我们可以设计简单可行的实验, 先用两支大小不同的粉笔从相同高处落到讲台上, 学生会发现两支粉笔是同时落在讲台上, 用事实纠正了通常的错误认识。当然, 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结论是在无阻力 ( 真空) 情况下得出的。

二、重视演示实验

物理是实验学科。首先, 教学中一定要做好教材中所有的演示实验, 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物理概念, 掌握物理规律,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可设计一些趣味实验, 因为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做。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 让学生亲自去做实验,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 独立完成教材中介绍的家庭实验和小实验, 这样可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日常生活离不开物理。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对初中学生, 特别要注意实验形象、鲜明和生动。

例如讲“电现象”时, 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已带电的泡沫塑料块, 走进教室后将它放置一同学头上使其“怒发冲冠”, 一定能很快吸引学生, 他们肯定有兴趣了解“这是为什么”。做电路实验时, 最好用大型的示教板, 显得直观鲜明。再以“沸腾概念”教学为例, 对于水烧开的过程,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水开的全过程: “加热前有无气泡?加热过程中气泡的部位如何? 气泡怎么变化? 剧烈程度如何? 温度是否继续上升?”

在讲解“内能的利用和热机”时, 演示用液化气电子点火枪和胶卷暗盒制作的电子枪。盒内滴有少量的乙醚或酒精。盖好暗盒, 点火时暗盒飞出, 并发出震耳的响声,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成功体验, 这些成功体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鼓励, 它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 并进一步对物理产生持续的兴趣。

三、注重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可使学生从自己探索和验证过程中, 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把学习知识过程变成模拟发现过程。

例如, 高中“电磁感应现象”, 为了揭示电与磁的关系, 可以让学生分组做六个实验:

( 1) 磁铁不动而线框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

( 2) 线框不动, 磁铁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

( 3) 磁铁和线框一同运动时没有电流;

( 4) 整个线框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时没有感应电流;

( 5) 磁场发生变化时, 静止的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

( 6) 线框的四边在磁场之外 ( 四边所处磁场可认为为零) , 线框里磁场发生变化, 仍可在静止的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

从前三个实验得出线框和磁场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才有感应电流。第四个实验观察到整个外线框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时没有感应电流, 但在外线框运动到磁场边缘时, 线框里的磁场发生了变化, 又产生了感应电流。因此, 根据现象观察和分析推理, 得出磁场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而不一定要求线框和磁场之间有相对运动。第五个实验说明前面的结论是正确的。第六个实验进一步证明只要磁场发生变化, 就能使磁场外线框产生电流。

四、适当穿插科学家事迹和科学史典故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是一个重要内容。把电磁理论的建立和麦克斯韦的治学态度及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结合起来讲, 效果较好。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 很重要的一步是位移电流概念的引出, 而位移电流概念是麦克斯韦研究电容器充电放电时传导电流不连续性提出的。麦克斯韦在深入研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之后引进了涡旋电场概念, 即变化的磁场激发出涡旋电场, 他认为必然会有相反的过程存在, 即变化的电场要激发起涡旋的磁场。向学生强调指出麦克斯韦的成功说明了科学的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头脑。

还可向学生介绍麦克斯韦虽对物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他的理论不为当代人所认识和理解。他晚年潦倒, 妻子多病, 但他坚持宣传自己发现的真理。他有时讲演受到冷落, 最少只有两个人听他讲大课, 一个是美国的研究生, 一个是后来电子管的发明人佛莱明, 而体弱多病的麦克斯韦仍精神抖擞宣讲他的电磁场理论。麦克斯韦终年只有四十九岁。

我们把麦克斯韦的事迹与电磁理论结合起来讲, 学生们感到电磁理论不再是枯燥的数学公式, 而是有血有肉似乎可以捉摸到的东西。学生们不但学到了具体的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更重要的是从麦克斯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里受到启发和鼓舞。从效果上看, 我们觉得适当引进一些科学家的事迹是必要的。

科学史典故的讲述, 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 对听课也就会感到有兴趣。

讲授“狭义相对论”这一章节时, 可向学生介绍一段1899年除夕之夜欧洲著名科学家新年聚餐会的轶事。大会主席开尔文 ( 绝对温标确立者) 发表新年贺词时说: “19世纪已将物理学大厦全部建成, 今后物理学家的任务是修饰完美这座大厦了……”但他接着谨慎地指出: “在物理学的天边仍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一朵是热辐射紫外灾难, 一朵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学生听了以后, 自然想知道一下“乌云”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为物理教师, 我们除了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外, 还应懂得一些天文、地理、生物、历史、文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在讲授“变化磁场产生涡旋电场”时举了我国古代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的一个例子, 书中记录了一次关于雷暴的神奇故事, 大意是: 一次雷暴 ( 球形闪电) 在室内发生, 当时墙上挂了一把宝刀, 闪电之后发现坚硬的钢刀被化成铁水流出, 然而木制的刀鞘却完整无损。一般用火烧东西都是先烧着物体的外表后烧着里面, 当时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骇, 但却无法解释。当学生产生极大兴趣时再引导他们进行分析: 发生闪电时空间出现高频变化的电磁场, 必然在金属的宝刀上产生很强的涡流发热致使宝刀熔化成铁水, 而木制刀鞘电阻很大, 虽然也处在高频变化的电磁场中, 但感应出的涡流却十分微弱, 故安然无恙。我们进一步提到近代的高频感应冶金炉与此出于同一原理, 学生们便恍然大悟。

五、让学生思考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

在讲授“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这一章时, 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有一铜圆盘, 它在均匀的磁场B中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 圆盘半径为R。如果用两个电刷分别与圆盘中心O和其边缘一点A相连接, 那么就构成一台简易的发电机, 求它产生的动生电动势? 这本来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圆盘想象为无数条类似于OA的铜棒并联而成, 所以所求的电动势就等于每一根类似于OA的棒在转动时所产生的动生电动势。容易求出这个电动势为 ( BωR2) ÷2。但是, 如果换个角度, 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看这个问题, 就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因为铜盘在转动过程中, 穿过它的磁通量πR2B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所以铜盘上的感生电动势就应该为零。为什么出现如此矛盾的结果? 学生对这类问题比较感兴趣, 他们会认真思考、互相讨论、各抒己见, 课余还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们不仅掌握电动势等基本概念, 对电磁感应定律也会有新的认识。实践证明: 结合教材提出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凤英.中学物理教学中注意力的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6) .

[2]郭强.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步骤及策略[J].中学数理化:学研版, 2011 (10) .

8.教学听课总结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听课;观课;专业成长

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有过听课和评课的经历,听过不少领导和同行的课,同时自己的课被不同的领导和同行听过多次,评过多次。然而,我们不禁要思考,我们在这些听评课活动中收获了多少,而获得的经验、知识又有多少用在了我们自己的教学中呢?

一、谈“观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听评课也逐步发生了变化,不少专家和学者基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将听课变成“观”课。虽一词之差,其内涵丰富了很多,“观”包括视和听,既要用耳,也要用眼,还要用脑用心。这其中,用心是关键,用心才能有的放矢。“观课”的目的是让教师相互借鉴,发展自身,旨在通过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生活体验。通过探究发现执教者的教学经验、特色和教学经验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执教者提供自己的建议,留下自己的思考。同时也让观课者获得专业的收获,如:情景的创设,教师点拨及引导的方法,练习的设计,课堂生成的处理等等,这样通过教师彼此之间的思考、对话、理解和接纳,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让教学变得更精彩。

二、说“观课”,三人行必有我师

1.观教师,从独具匠心中获得教学灵感

观教师,自然是全方位的观察,诸如教态、语言、板书、教学设计、课堂生成的处理等等。重点关注的是教师如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落实教学目标。一节课的质量如何,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处理和落实。作为观课教师,首先,要从执教者的教学思路,看执教者的教学思路是如何分层次地展开,如何根据学生学情处理教学内容,重点观察教学思路设计的独创性以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其次,关注执教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观课教师可以关注执教者教法的优选活用以及根据具体实际灵活选择多样性的教法,同时关注教法的改变和创新,突出个人的教学风格,教法是否富有艺术性等方面。最后,观课教师还要关注执教者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一节课的落脚点。

2.观学生,在角色转化中形成思维力量

时刻关注学生,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的特点,对于观课教师在分析学情,进行教学预设的感受是十分有利的。观课者要更多地为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中获得执教者的教学效果。感受执教教师运用的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回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的作用,感受执教教师给予的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体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会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因此学习者的角色也是观课者时时要扮演的角色。观课教师应具体观察学生是否参与了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学生参与的时间和广度,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时间、数量、质量,学生的情感投入的程度等诸多方面,以便增强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3.观课堂,于课堂生成中发现教学智慧

课堂既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在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在展示知识的获得过程,展现生命成长的力量。而教师是课堂的“导演”,优秀的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的精彩。其实,教师要善于从课堂中发现学生的智慧闪光点,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如何被引入“最近发展区”的,教师若能抓住学生学习的契机,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作为观课教师,通过观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展示教学智慧,抓住和利用学生的思维火花,形成课堂上智慧的闪光、思想的共鸣,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舞台。尤其是在教师和学生不太熟悉的赛课活动中,观课教师若能认真地观课,在观课中思考,由他及己,无疑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良机。

三、论“观课”,行成于思毁于随

评课是这样一幅场面:评课教师,他们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作谆谆教诲状;被点评者,他们是频频点头,奋笔疾书作谦虚谨慎状,其他教师,或点头或微笑,活动结束便一哄而散,效果可想而知。“观课”时,观课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不仅仅只是旁观者。只有有“备”而观,并且从思想和行动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有所收获。

教师在“观课”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观课中及时留下自己的思考。在进行课堂记录时,不一定要将课堂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下来,而是在观课时不断思考。根据所观,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观课时边听课边思考,同时记录课堂的闪光点、疑点以及建议,且行且思。在课后议课时,听取执教教师讲述教学设计和感受时不断印证,互相交流,集体讨论,通过团队的力量形成集体的智慧,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认真的“观课”,不亞于一面明镜,使我知得失,知过错而改之,吸取他人之长,有效的“观课”是让教师教学变得更精彩的一种有效方法。

9.听课总结 篇九

通过上周四去海青小学听课,我感触颇多。

我们听的那堂课课堂纪律不是很好,老师向学生提问时学生不怎么配合,课堂也很闹。之所以这样,我觉得有一下几点原因:一,老师没有威慑力,所以学生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二,老师讲的内容不是很吸引学生,即趣味性不强;三,老师上课时经常冷场,即讲课的时候经常有一大段时间老师都不说话……

所以,我们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趣味性,要迎合小朋友的口味。而且课堂上要严肃,纪律性很重要。总之,要管好课堂纪律,还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

10.听课月个人总结 篇十

王小鹏

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听课月”活动,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都会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通过听评课不但可以展现教师们扎实的教学功底,而且会让听课者受益匪浅,所以说听评课是一个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良好平台。下面是我听数学课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11.听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一

第一阶段是听课。本次活动上课教师是两河中学的数学教师刘老师和我们三汲中学数学教师梁老师。对比课的课题为九年级“特殊四边形”的复习课。两河中学刘老师第一个上课,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关系——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通过列表的方式,复习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常用的判别方法及对称性。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填入表格。接着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作答,并给予及时的评价。最后设置了一道综合性练习题,并给出了一些变式,把题目的条件改变后进行推广。

三汲中学梁老师首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在整体上思考,曾经学习过哪些特殊的四边形,在基本确定后,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接着复习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边、角的性质和对称性。在复习完性质后,马上给出三道简单的问题,针对性质进行练习。然后复习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这里是让学生填写课前准备好的一些练习,在学生填写后,带领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在练习阶段,设置的问题为一道题目和它的三种变换,即一个母题和三个子题的形式。先进行仔细分析和引导,然后由学生进行回答,最后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第二阶段我们听课教师进行了评课和议课活动。上课教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刘老师说:“这个是该内容的第一节复习课,让学生回顾基础知识,结合例题,思考如何用这些知识点。然后利用中考题,加以变化,并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练习。总体感觉自己设置的题目有些多,原因是知识点多,回顾起来不容易,特别是正方形是最难的。”梁老师说:“学校在九年级复习时都是集体备课,今天自己上课的材料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中考更多的是基础性题目,复习的重点是梳理知识脉络。自己感觉前面知识点的复习时间过多了,后面练习时间有点仓促,希望大家多进行交流、指导。”接着,大家畅所欲言,继续评课活动。现将参与教师的评议简单摘录如下:张楠老师说:“数学有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两位老师都没有使用符号语言,应该把性质和判定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梁老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例题的引申方面做得很充实。刘老师对‘几何画板’使用很熟悉,值得学习。在讲解特殊四边形时,讲解过快,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梁老师的语言特别好,能够让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大胆发言,效果明显,并且态度很亲切,将性质和判定分开来讲,更为清晰,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不断给学生自信,让学生继续做下去。题目设置得也很好。”王洪波老师说:“感觉梁老师的内容衔接设置的特别好,值得学习,特别是变式训练的方式,是印象最深刻的。”吴忠老师说:“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习题最好让学生自己解答,通过学生口述的方式,可能得到更多的解法。”孙小梅老师说:“应该把知识的层次性分析的更为清晰。”周珠老师说:“两位老师复习的都很好,利用式子的变化,效果良好。例题设置上需要一定的基础,如果题目太难了,学生就难以接受。”王业芳老师说:“上课的老师,讲解的内容过多了。分析问题时,需要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的过程很重要。”最后,县教研室指导老师总结说:“两位老师的课都是很成功的,在课堂结构上,都是首先对知识点网络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进行简单练习和变式训练,只是在细节处理上略有不同;刘老师在‘几何画板’的使用上,能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课件,可见十分熟练和沉稳,这个值得大家学习;梁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表现得很突出,特别是语言的激励,在練习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且照顾到大多数的学生,这个是值得提倡的。”

上述听课、评课过程启发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课堂中来,都经历思考的过程,教师的引导,能够启迪学生进行思考,这个很重要;在对知识点的梳理过程中,采取多样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过于单一的方式,容易造成学生思考疲倦,特别是在知识点多的情况下,更不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

可见,听课、评课活动对我们一线数学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

12.教学听课总结 篇十二

●分享

1. 教学目标定位准

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竞赛课的选题是开放式的, 给参赛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 但借班上课对教师具有挑战性, 如何选择课题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是摆在参赛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如《用穷举法设计程序》一课, 参赛教师是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的。

设计思路:穷举法是算法中比较常见、日常运用较多的一种。经典的穷举法问题有鸡兔同笼、百钱百鸡等。考虑到学生在本节课前已学习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设计算法并且用程序实现算法来解决问题上思路不是很清晰。且考虑到授课班级是高二年级的文科班, 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计算机程序 (VB) 代码的编写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在课程安排中, 给了程序的部分代码, 由学生填空来完成;在拓展知识题里, 由学生在已有程序上进行更改来完成教学任务。本次教学选用了百钱买百鸡的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穷举法解题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编写和调试程序、得到最终结果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穷举法解题的基本思路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主题任务的完成, 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2) 通过小组讨论与探究活动,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促进学生探究的热情; (3) 通过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例子, 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用穷举法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过程。教学难点是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构造算法, 把算法转化为VB程序代码。

此参赛教师按参赛地所在校的教学进度做了精心的选题, 根据教材科学合理地分析出教学内容中哪些内容属于知识和能力、哪些内容属于过程和方法、本节课要完成到什么程度等, 从授课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准确地定位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对于程序设计中“穷举法”算法问题, 将教学重点定位为解题的基本思想和过程, 教学难点是将算法转化为VB程序代码。在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上, 值得一提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确定得非常具体, 具有可操作性, 符合学生实际。程序设计教学没有让学生去做简单的模仿, 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 从具体到抽象, 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迁移。教学目标中渗透了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算法、把算法转化为程序代码、调试程序的程序设计思路, 编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且“知其所以然”。

2. 教学策略引人入胜

要上好一节课, 除了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外, 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 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来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体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竞赛采用的是借班上课, 教师事先对学生的基础不很了解, 但通过课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有的教师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运用了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用穷举法设计程序》一课, 教师导课时让学生分组合作破解文件夹密码, 密码是两位数, 教师让组内每一位成员都参与, 用不同的数字尝试解密, 最快解密的小组体验到了组内合作的实效性。解密后文件夹是一本亲切的本班相册, 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引出穷举算法的课题后学生兴趣盎然。又如, 《用Photoshop做“减法”——改善你的照片》一课中, 观看摄影爱好者在拍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构图不佳、曝光不正确、偏色、有多余物体等) , 教师梳理出用Photoshop处理照片最常用的“三招”, 提出摄影是一种“减法”的艺术, 去掉丑的, 留下美的, 对学生处理照片很有实用价值。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应用出发, 从创造“美”的角度, 借助九宫格对比分析解决学生在摄影中构图的疑惑, 体会构图的美感, 贯穿了学习的实用和审美的价值取向。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能让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 课堂教学评价设计妙

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后, 课堂看似精彩了, 但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有多少,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多高?因此教学中评价与反馈也非常重要。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呢?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中很多教师常采用作品展示与评价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但作品评价中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作品是否好看, 是否用到了技术等方面, 不能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作品, 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例如, 在《利用图层制作非主流图片》一课中, 对学生创作的主题作品教师从两个层面来评价:是否体现了非主流的作品特点, 怎样利用图层技术来实现非主流作品的创作。评价设计中蕴含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图层及图层混合模式在非主流作品创作中的应用。又如, 《信息安全》一课, 教师通过讨论、观察、阅读、亲历等方式, 让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探讨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防治方法, 教学评价设计更是别具一格, 有所创新, 教师利用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幻灯片让学生完成练习题, 并集体订正, 学生当堂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训练, 教师也能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中学生的及时反馈能较好地诊断教学效果。

4. 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强

课堂上学生有没有信心和兴趣学习, 除了选好教学的切入点外,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只有营造宽松、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示范操作准确到位, 娴熟的专业技能演示, 能显示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 会得到学生的钦佩和尊敬, 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教师充满激情的、有感染力的讲解, 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用恰当的语言给予鼓励, 这些教师身上散发出的亲和力感染着学生。

●反思

但是, 在听课时, 我也对比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让学生感受课程的魅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不只是教给学生技术,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技术的方法。教师往往引导学生在“做加法”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完成作品, 在这过程中, 学生有时是被动模仿, 有时是稀里糊涂地照步骤完成, 缺乏对操作目的性的主动思考, 不能感悟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和所创造的价值。信息技术的教学要从技术人文、技术广度、技术应用、技术的情感方面开阔学生的眼界, 让学生感悟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3.听课月活动总结 篇十三

——规范办学行为,提升课堂效率

开学初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安排特定三月份为“听课月”。我校把所有年级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部,级部主任按学校要求排出了教师讲课顺序表,第一周听高年级,第二周听中年级,第三周听低年级,第四周听新上岗教师汇报课。由于新上岗教师刚到工作岗位还不是很熟悉,我们安排了有经验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帮扶,并把他们的汇报课安排在了最后。各级部听评课活动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安排,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务处、教研组长以及相关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参与度非常高,效果也很理想。现对本次听课月活动做一总结:

第一、领导重视

为抓好“听课月”活动,校长和副校长带头走进课堂进行听评课,在评课过程中校领导带头发言,对教师的付出予以肯定。听课月期间,在每周的工作例会上都会反馈前一周活动开展情况。

第二、活动有序

从整个活动情况看,本次活动参与面广、推动力度大,在校园中营造出良好的教研氛围。听课月期间,教研组长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提醒相关教师到指定班级听课,讲课教师到校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好听课用的凳子,而听课人员到校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讲课安排表并准备好听课记录去教室等候听课。整个听课月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第三、亮点及不足

1、讲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

每位教师都能做到精心备课。大部分教师都能把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的教师还精心准备了精美的动物头饰等,有趣的表演增添了课堂的活力。

2、教学方法力求创新

本次活动中老师们都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如赵延君老师的“助学课堂”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方倩和叶培伟老师的“边读边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评课一针见血

每节课后我们利用课间十分钟或上、下午的课间操时间组织听课教师进行评课,老师们都积极发言,对每节课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次评课改变了以往只说优点不说缺点的方式,每位教师必须提出不足。这样既肯定了讲课教师的优点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老师们都受益匪浅。

4、问题得到重视

活动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个别语文课堂教学中缺少“读书声”,一堂课下来学生读的机会很少;有的数学课堂讲得多练得少,新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英语课上教师说的口语较少,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个别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有待提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评课时进行了认真分析,对于个别现象,我们进行个别反馈,对于共性的问题,我们集中交流、共同探讨。

14.外出听课学习总结 篇十四

茅阳二小一年级语文教师王红梅

按照学校的安排,我2012年12月3日到4日两天到楚雄市开发区实验小学参加了跟班听课学习教开活动,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在开发区实验小学我听了两天课,学到了很多,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现就这次学习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此次活动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一位老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听的一些课堂追求花样,华而不实。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

二、例题设计精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要承但起这一重任,首要的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课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老师写教案,设计课更多的是照搬人家设计精彩的环节,精彩的习题。而没有更多的去考虑:为什么教材编写者要以这样的方式呈现这个内容;学生之前的认知程度;教材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明白孩子

在学习这个知识的过程中的软肋。

(二)、怎样找到学生学习认知和数学知识增长之间的连接点。首先,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中知识点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整体联系的层次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教学认知结构。

其次,学生要学会联系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15.教学听课总结 篇十五

方法:宁波市电工电子专业教学研究会在全宁波市随机抽取了21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并制作《宁波市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表》, 采用现场听取常态课形式进行调查。所谓常态课, 就是不用事先为了应付听课而匆忙准备课件或教案, 在一种正常的教学条件下进行的课堂教学。众所周知, 观摩课追求的是教学的尽善尽美、精益求精, 而常态课追求的是让教学回归自然, 朴实无华。

调查内容:本次听课调查范围包括教师基本功、课堂组织以及学生精神面貌等课堂常规问题。同时, 还重点关注课堂教学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 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学生的参与程度、思维状态、目标达成情况;以及教师教学的某一方面的独到之处等问题。

目的:了解宁波市电子电工专业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探讨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调研结果:

一、从调研中得出,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实训课

1.太突出练, 不注重回顾性记忆, 学生掌握能力低下。实训课的样式丰富了起来, 但过于追求形式化, 忘了根本性的东西。从实训课的教学来看, 很少看到有学生记笔记, 往往是教师讲完后马上进入实操练习, 学生被动地、机械式地进行操作, 然后教师评估实操效果, 继而整理实训台后下课。整个教学环节充其量是对书本知识的一个验证过程。久而久之, 学生落入“上课会操作, 下课全忘掉”的境地。这样的实验教学只是一种操作训练, 一种“走过场”的形式, 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2.没有明确的实训课任务书和有效的实训课教学模式。对于实训课, 我们要求任务到位、实训目标明确, 要区别于理论课教学, 要有一套适合实训室上课的实训模式, 利用必要的PPT展示。但本次调研, 我们还是发现不少教师上课没有明确的任务书, 单凭教师的讲解, 很多学生未能及时领悟所学知识, 最终造成课堂收获很少。继而影响到学生的基本功, 对后期教学产生很大影响, 甚至是中断了教学。

3.理论课痕迹太重。目前的实训课, 很多教师没有走出理论课教学的窠臼。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方式刻板、落后, 在实训课上没有真正让学生操作、训练起来, 学生动手和掌握知识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这类上课形式体现不出实训课内涵, 不符合实训规范。

(二) 理论课

1.自顾自地教学, 不理会学生的课堂表现。从调研情况来看, 部分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落后, 教学策略运用不佳, 自我陶醉式的教学, 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和表现, 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很少, 仅仅是教师把规定的知识讲完, 而不去衡量分析一堂课的教学给学生带来多少知识储量。

2.青年教师成长亟须引起关注。我国职教热的迅速升温, 年轻教师的到来为职教事业注入了新的血液, 与此同时, 一线新教师的成长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本次课堂常态化教学调查中发现, 年轻老师缺乏教学经验, 对教材处理不当, 讲课内容缺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课堂教学总体效率不高, 教学基本功不扎实, 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3.多媒体教学掩盖教师基本素质, 使年轻教师逐步丧失不断晋升的空间。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手段被滥用, 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让一晃而过的教学课件讲授代替了能够长时间保留的板书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放弃板书的运用, 总是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知识点落实好, 期待着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旦得到理想答案, 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看似顺利的课堂教学, 往往缺少对不同学生的关注, 缺少对学生思维、情感的把握。而且, 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 课堂上无法改变, 教师对课堂上随机生成的东西难以捕捉, 缺少了对课堂动态的灵活把握, 不利于自身发展。

同时, 教师如果从头到尾一个人讲说, 缺乏师生互动, 很难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另外, 多媒体的长期使用还会逐渐导致教师板书设计不到位、板书差等问题。

4.专业课融入专业知识不够。常规课的教学历来比较传统, 但专业课区别于文化课, 专业课更多强调的是应用性。而一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习惯了按照文化课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照本宣科, 知识结构陈旧单一, 教法单调, 缺乏激情, 极少加入专业知识的应用, 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学。导致学生对于本专业认识少、兴趣不高, 学习积极性低下等问题。

5.传统的职教队伍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新兴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调查中发现, 一些老教师爱岗敬业、事业心强, 但对于那些有助于学生分析、理解的新兴教学工具和教学软件关注度不高, 使用、了解不到位, 在操作过程中, 往往表现得有点迟钝、畏惧, 又或者因为使用不当而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二、从调研情况来看, 课堂教学值得提倡之处

1.电工电子类专业教师基本功总体较为扎实, 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效果较好。调查结果显示, 存在一批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的教师, 其中有年长的教师, 也有初出茅庐的新教师。他们授课思路清晰, 整个教学过程充实有序, 而且基本实现脱稿讲课。讲课生动而风趣, 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能把枯燥的知识讲得生动有趣, 课堂氛围很好。

2.专业教师能利用专业所长, 精心组织学生一起创新求知。一些教师能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 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技能水平。先预处理教材内容, 结合技能, 用实际产品引入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脱离一般的纯理论教学, 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 再激发学生自己去创新, 收到良好效果。

3.实训课教学展现亮点, 倡导新型的实训教学。一些教师能克服原来的实训教学模式, 把实训场所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创新性地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小步子教学。手把手教会学生每堂课的知识, 从理论到实操, 让学生巩固掌握。

三、提高“常态课”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 理论课

1.新老教师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的引导, 传授更多教学技能。建议老教师多听年轻教师授课, 多指出他们的问题, 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年轻教师自身, 也应该有一颗进取心, 不断地钻研知识点, 分析教材结构, 及时做好教学反思与教学总结。

年轻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但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到来, 老教师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老教师首先应该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 提高自身价值的重要性。其次, 摘掉“老字号”标签, 努力形成新老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因为新教师思维活跃, 接触的新事物较多, 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尤其是电脑技术比较精通, 老教师可从年轻教师处得到启发和帮助。

同时, 在学校加大对年轻教师培养的同时, 我们更需要加大对老教师的关注, 加强对传统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 建立系统的教师培训机制, 定期、不定期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培训, 不断提高、更新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 促使教师及时掌握新时期现代化技术。

2.教学多一些厚重朴实, 少一些花样形式。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传播迅速、形象直观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然而, 多媒体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它只是一种手段, 一个助手。作为教师,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应更多注重自身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 年轻教师的课堂应该回归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 多向老教师看齐, 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 优势互补, 扬长避短, 实现教学质量提高与自身素质提高双赢的局面。

3.常规课需要注入新的元素。分析中职学生, 我们不难发现, “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专业课教师在结合书本知识, 组织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可适当加入企业文化、企业需求、专业知识的应用等相关内容, 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这将为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 实训课

1.讲练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 需要涉及各种概念、公式、定义以及各种安全问题, 如果理论知识不扎实, 很难完成实际操作, 针对实训课太突出练, 不注重回顾记忆等现象, 我们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讲练结合, 这样才能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 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练结合, 对于遇到的理论问题, 教师要及时给予讲解, 做到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学习相结合, 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温习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提高理论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 以增强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能的信心。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训课又是目前中职教学的另一个主阵地, 对于实训课, 应该让学生明确实验任务, 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 实验方案的制订、具体实践操作, 直到实验结果的处理和总结等, 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整个实训过程中, 授课老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整个实训过程, 及时发现与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确保规范操作的基本要领与知识点的完全落实, 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从而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于理论教学中。授课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实训课堂交给学生, 把学生放置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 使他们真正动起手来,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灵活调整实训方式方法。在实验方法上, 授课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电工电子技术发展趋势进行调整, 可适当增加综合性、探究性实验, 以实现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与全面性。

正所谓“家常便饭最养人”, 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它少了点精彩, 但多了些真实。正是这一节节真实的课堂教学, 见证了教师与学生成长的足迹。因此, 我们应该关注并优化常态课的教学, 使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辨[N].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

[2]李兆平, 陈艺.项目教学法运用于职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创新, 2006 (6) .

[3]程俊静.行为引导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5) .

[4]雷正光.职业教育现代化教学特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 .

上一篇:趣味运动会-三年级作文下一篇:思想政治方面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