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安排

2024-07-31

高三教学安排(精选8篇)

1.高三教学安排 篇一

高三教学安排 第一轮复习

基础能力过关

(7月中—3月初)

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使知识系统化。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第二轮复习

综合能力突破

(3月初—5月中)

明确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内部联系。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第三轮复习

应用能力提高

(5月中—5月底)

检验复习,强化记忆。自选模拟题,按考场要求自考,进入考试状态。编辑本段高三重要活动

9月

9月,空军在高校招飞拉开序幕。

11月

高校招收艺术、体育特长生的信息在11月开始公布,一般来说北大、清华两校招生政策最先出台,11月、12月是各院校发布招生信息的集中时间。有望获得特长加分的考生可通过网络或邮寄方式到高校报名,一个考生可报多所学校。考生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各学校的报名信息,否则错过报名时间将失去测试的机会。

12月

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一般在年底出台。各学校的报名资格大同小异,有资格的考生通过学校推荐和个人自荐的方式把报名材料、报名信息按照学校规定日期寄至学校报名,学校从中挑选出优秀考生,并参加来年初举行的保送生测试,通过测试的考生就被可免试录取。

1月

年初是各种特长测试的高峰。艺术、体育、美术特长生的测试多在此时进行,考生要到报名学校进行特长测试,只要测试时间不冲突,考生可报考多所学校。

艺术、体育高校招生咨询会也将在年初举办。

2月

艺术类专业课考试的报名、测试在春节后陆续举行,每到这时,背着画板、提着颜料盒的考生出现在各个设有考点的城市。

3月

《高考考试说明》与考生见面。《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考生复习与备考的重要参考。

本月是艺术类考生专业课考试的集中时间,艺术类招生院校在3月底结束专业考试,艺术考生回所在高中专攻文化课复习。

小语种招生每年春季3、4月份举行提前面试,面试内容是英语口试和面试,有的会有笔试。被录取考生不得再被其他高校其他专业录取。

从每年3月底,高校当年招生计划确定,本报会在第一时间报道各高校的招生人数、专业等消息。

4月

高考报名之后,接下来是高考体检。考生见到体检结果的同时,还可得到一份专业报考建议,指导考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

本月,各地区将陆续迎来省(或自治区、市)高三毕业生质量检测,这是高考前最重要的模拟考,因为它将是未来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

4月份,是高校公布当年招生简章的高峰期,同时,各学校也会举行校园开放日、招生咨询活动,外地部分院校和一些港澳高校招生宣传,考生和家长要及时关注,为填报志愿做好信息收集工作。

在本月,部分省份还将有高招网上咨询活动,高招办、高校,在一定时间内集中解答考生家长问题,只要注册都有资格提出问题。

高考体育加试也在本月举行,报考社会体育、体育教育专业的考生必须有体育加试成绩。首都体育学院连年承办北京市的体育加试。

本月中旬,艺术类考生的专业课考试成绩公布,合格证书按照招生计划数的3—5倍发放。只有拿到专业合格证,才能在填报志愿时报考该校。

5月

本月中旬,部分地区高考填报志愿,在正式填报之前,学校会举行几次演练,考生和家长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准备。

五一以后,报考特殊教育学院的残疾考生要到每个学校考试,特殊教育学院实行单考单招政策。

6月

7日、8日(部分地区高考考3-3天半,考试时间延迟到9、10日结束)是考生上考场的日子。

高考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末会举行外语口语考试(要另外报名),如果考生此成绩不及格,将不能被外语专业录取。

高职单考单招考生在高考结束后要到各学校参加专业加试。

本月下旬,报考公安、武警、军事类院校要参加军检、面试。

6月下旬,高考成绩公布,同时公布高考各批次录取分数线。

部分地区填报高考志愿。

7月

高招录取将在本月进行,录取按照提前、一本、二本、高职顺序相继进行,除提前批次外,各批次都将公布未完成计划学校,该批次未被录取的考生可重新填报志愿。被录取的考生也将陆续接到录取通知书。统招的高职志愿是在本科录取后开始填报的,一般在7月下旬。

8月、9月

应届高中毕业生应在这段时间回原学校提取档案,转团、党籍 按高校指定的时间去高校报到 未被录取的考生参加补录

编辑本段高三复习指南(1)语文

复习时,要给自己正确定位。尤其是要研究一下答题的思维过程及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另外要注意在所有的知识板块中有欠缺的方面,产生错误的原因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想办法补救。一般的讲,答题偏离主题和回答不具体不完整是通病。

要研究近3~5年的高考试卷。在此基础上要做好落实工作:1.落实课文,要有系统的归纳;2.落实基础,名言警句、文言虚词的用法、音字词的写法等须强化记忆;3.落实作业。作业选择要有典型性,并及时系统地归纳和总结;4.从字、词、句到篇章到写作都有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构建知识体系;5.讲究方法。“死”记一些东西应该是“活”的前提。

复习时,要做好对知识点的归纳(如标点符号、病句、连贯、文学常识、名言警句等的归纳整理)和方法技巧的归纳工作。重点应该是方法技巧的归纳工作。如答题时首先要在原文中找依据,不能只凭理解更不能想当然地回答问题。

另:从2007年起,福建省明确了9部课外阅读的名著列入考试范围,分别是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茅盾《子夜》、巴金《家》、塞万提斯《唐·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和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要求考生不仅知道这些名著的作者、主要内容,还要求考生能通读全书,概述出主要情节来龙去脉和有关人物的性格特点。(2)数学

浙江省名师培养对象、省优秀教师、金华八中数学教师方家鸿为即将进入高三的同学提供以下学习参考。

代数中的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基本变换;立体几何中的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特别是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三大角问题;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方程以及性质;新增加的向量、概率统计、导数等构成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同时要注重对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数学阅读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命题人员唯一不回避的材料,也是命题的依据。高考复习时注意:1.紧紧扣住《考试大纲》和课本去复习。2.系统地进行复习,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体现知识和方法的完整性。

复习建议:

一、关于提高思维速度,提高解题速度。

二、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对概念、定理、习题进行总结,将它们连成一个网络,形成知识树状结构。

三、关于错题集。在练习过程中,出错多则在原卷上标注,少则专门抄出或剪贴。(3)英语

浙江省教坛新秀、金华一中英语教师诸才章认为,高三英语复习时,要注意:1.必须记住大纲要求的全部单词、短语,熟练掌握大纲要求的所有语法项目。2.建立一个“错题集”。3.加大阅读训练。4.加强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增强语感意识。

高三有大量的考试和练习,做题时要注意:单项选择可用直接法、排除法、比较法;完形填空要注意行文逻辑,练习快速通读,抓住结构、语义及逻辑三条线索,推断和预测选项,注意词组、习语和句型的积累、同义词的辨析以及生活常识的运用;阅读理解要略读法、查阅法、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法、同义互释法、判断推理法等几种方法;短文改错要关注行尾和行首的联系,注意分行的技巧、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标记的准确性;书面表达要明确考试的写作要求,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工夫,行文要连贯。(4)政治

浙江金华市名师、金一中政治学科主任徐建中谈到高三政治复习时,建议考生要做好以下几点:1.面对实际,处理好知己与知彼的关系。2.夯实基础,记死学活,处理好死与活的关系。3.关注现实、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处理好能力与素质的关系。4.在考试中体现能力,处理好练与思的关系。5.谋划复习策略,改变复习方法,做好“知识重组”,处理好计划与理想的关系。6.调整好心态,考出自己正常的水平,处理好心力与实力的关系。7.对热点问题要处理好当前与今后的关系。(5)化学

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一中化学教师寿才明对理综化学复习建议:1.摆正主导与主体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2.夯实双基,为能力发展作准备。(1)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条理化。(2)规范化、过程化、方法化学习。如基本定律、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反应、基本实验等。3.重视培养科学研究能力。(1)加强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2)吃透实验的反应原理、操作原理、设计原理。(3)掌握一种仪器、一种装置的多种用途,形成实验的设计能力。(4)重视实验现象的解释能力和实验结果推出能力的培养。(5)加强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的训练。(6)加强实验的设计、评价能力的训练。4.加强对数据处理方法和能力的训练。(6)地理

浙江省名师培养对象、金华一中副校长郭万里认为,高三地理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理清“点”上的地理原理,分析“线”上的地理联系,解决“面”上的地理问题,高三地理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理安排复习计划。复习建议总体分二轮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中国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目的与要求:解决知识性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获得读图能力,培养有效的思维过程,初步形成观点及知识结构,学会准确地表述。第二轮:专题复习(难点、重点、热点)。目的: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结构,知识的重组与创新,拓宽思路,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认熟区域地理,透析自然地理,用活人文地理观点,解决中国发展问题。把握高考地理的四大模块的复习方法。

(三)建立学习档案学会自我反思。

最后的建议:1.认真听取教师建议,使高考复习方向“明”起来;2.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构建学科知识结构,使知识“活”起来;3.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把所学“用”起来;4.重视经典题目解析,总结方法规律。(7)生物

浙江省名师培养对象、金华二中生物教师张俊美认为,高三生物复习要处理好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之间的关系,选修教材不要挖得过深。建议采用三轮复习法,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不同。第一轮复习从2月底或3月初开始;侧重在于必修教材部分内容,主要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第二轮复习是从3月开始到5月中旬,主要是进行专题复习,打破章节之间、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之间的界限。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接下来的第三轮复习主要是进行综合练习及理综仿真考试。

高考生物试题对心理素质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试题的设计,二是试卷的排列。试题设计是通过不断改进题型和变换对知识考查角度进行。在考查学生在新背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8)历史

浙江省教坛新秀、省名师培养对象、金华二中历史教师严美蓉说,综观近几年的文综历史试卷,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考查的都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以及基于历史学科的基本态度与价值观。就复习内容而言,要抓“纲”务“本”重基础。《考试大纲》是复习备考的基本依据;另外高中阶段的五本教材也要吃透。就复习方法而言,两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建构“网络”成系统,古今中外善联系。只有从宏观到微观建构起知识网络,你才能真正把握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对微观历史知识有一个准确的历史认识,才能恰当地进行知识迁移;用联系的观点看古今中外的历史,才能把历史知识活学活用。(9)物理

一、注重基础,突出主干。近几年的高考物理命题严格控制在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内,无超纲现象。而且在高考中所考察到的知识也非常有限,但是主干知识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要求同学们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重点放在主干知识与核心知识的复习,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将知识点串成线,拉成面,形成网,从而达到前后知识融会贯通。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磁学,在高考题目中占到总分的80%-85%。其中力学中的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的应用、电学中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等仍然是命题的重点。而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天体运动、电学中的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也都是高考拔高题经常采用的知识点。因此,强调对主干知识的学习,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训练,应该是在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关键中之关键。

二、强调过程,突显能力。高考试卷以能力立意,重视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的分析,突出考察能力和素质。不仅要考察学生的五种能力即理解、推理、分析和综合、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等外,还要考查学生的建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看图识表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和方法并重,逐步提升能力。中学物理知识,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的研究方法如:物理模型、规律的表达等却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应善于对比分析,区别不同点,掌握共同点,以提高能力。而能力又在对于物理过程的分析中体现出来,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中培养和提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强调物理过程的分析,从而达到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目的。还有,中学物理的思维方法概括起来有整体法和隔离法、联想与类比法、等效法、临界分析法、理想模型法、图像法、逆向思维法、合成分解法、假设法、微元法、极限法、对称法、外推法、数学法等等。知识和方法的牢固掌握,对于我们提高各种能力与素质非常重要,因此,在能力的提升方面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强调过程,突显能力。突出主干知识,寻找提高能力的支撑点;强化思维训练,寻找触类旁通的连接点;精选能力型试题,寻找提高能力的切入点。

三、强化训练,重视应试。我们知道,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说一千,道一万,最终又要回到考场上,一次考试定终身。应试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应该是这个阶段的重点与归宿。加上高考试题题型稳定,仍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组成,而且数量不变。选择题特别注重对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考查,其难度几乎仅限于容易题、中档题,近几年特别明显。实验题和计算题我在上边均已经谈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强化训练,突破应试能力。复习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注意双基抓落实,注意方法抓正确率,限时训练抓解题速度。

2、物理实验题的复习要动手、动脑。如可以重新动手做实验,独立思考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归纳实验原理,限时完成适量的探究性、设计性实验题等等。

3、论述计算题的训练。选题要有针对性,注意基础,提升能力。练习则要夯实基础,追求质量,落到实处,要精,要举一反三,注意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强化训练,提高应试能力的目的。

2.高三教学安排 篇二

一、教学观念及教师角色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 上课期间, 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 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用激励的语言如“你的观点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在教学中, 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尽量变讲授内容为探究内容和活动内容, 给学生提供发现和掌握知识的机会,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 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 这就告诉我们, 学习地理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其一,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 后者就是一种独立探求, 索取知识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瞬息即逝的问题, 就会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探索, 从“学会”走向“会学”, 为学生的高考打好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的反思

高三学生的课外时间很少, 绝大部分地理知识的获取都来自于课堂。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讲究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阵地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高三地理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已经有不少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摸索,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在教学中借鉴和利用他们的一些经验、方法, 也同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1、课堂提问是否具有有效性的反思。

课堂提问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不出来, 是学生太笨?还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经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仔细思考, 究其原因是:或提出的问题不正确;或问题太难;或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足;或缺乏分析此类问题的方法等等。

提问要达到预期目标, 教师首先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推敲, 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课堂教学提问不是随意的, 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 突出提问的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层次性特征, 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时间, 切忌提出问题后, 立即给出答案。要面向全体学生, 正确地评价, 改变提问的单一性、形式的不合理性。如“是不是?”“对不对?”不能为提问而提问, 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2、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合理性的反思。

一堂成功的地理课, 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 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合理的教学设计。高三地理教学复习实践中, 我们有时发觉由于学生对所有基础知识已经学习过, 如果老师只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 没有一定的新意和难度, 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就会有较大差异,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 从而优化教学,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复习, 从而取得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最佳效果。同时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 文字材料、图像信息、多媒体等等, 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例如:气候的分布、特点、成因是高中地理知识的重点, 也是难点。可进行如下设计:发一张“世界气候类型空白图”让学生自己设计图例, 最好用不同的颜色, 同学们之间可相互讨论, 填涂气候类型。提示:可参考教材P47“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同学们很有兴趣, 都涂得十分认真, 颜色分明, 印象深刻, 涂着涂着提出了问题:一是赤道穿越的东部非洲地区为什么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而是热带草原气候?二是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的东南部以及中美地区为什么会有热带雨林的分布?利用这个机会提出问题: (1) 哪些气候分布在大陆东部? (2) 哪些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3) 哪两种气候只分布在亚洲? (4) 据图描述各种气候的分布规律 (5) 东非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什么? (地形的影响) (6)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的东南部以及中美地区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什么? (信风+地形+洋流) 同学们通过回忆、讨论、回答, 问题迎刃而解。

3、地图教学的反思。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 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 从地理图表中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是高考地理试题的一个重点。如何加强地图训练呢?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用图的习惯, 看书、听课、做练习眼不离图, 培养空间概念;填绘图表, 尤其对那些最能考查考生思维能力、最能体现地理特色的地图, 如:等值线图 (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 、日照图、经纬网图、 (中国和世界) 区域图、地质构造图要求学生边想边填, 把复习内容巩固在地图上。要指导考生进行图文结合、据图识文、据文识图、相互释意, 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描述, 从而提高考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表达能力。

4、课堂语言表达反思。

课堂上要把知识传达给学生, 就要很好地驾驭语言, 恰当地表达、交流, 讲究语速、语调, 语言的精练和直观。满堂灌的教学, 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消化和思考, 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如果上课时讲得激动就滔滔不绝, 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 一堂课下来, 效果肯定不是很理想, 讲的知识学生都不能听清楚、听懂。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评价一堂课的好坏, 不是看老师讲得怎么样, 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可见老师课堂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5、反思课堂教学是否关注社会生活、联系实际, 特别是社会的焦点、热点。

通过联系一些社会生活, 将地理应用于实际之中, 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不仅是为了参加高考,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很有用的, 是有必要学习的,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课能够积极参与。

三、课后总结反思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 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主要针对教学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反思和总结。

3.如何测评高三教学 篇三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平时成绩优异的高三考生,在最后的高考冲刺中却发挥失常,成绩不如人意。

我们还可能遇到,一个班级学生的疲劳度、注意力甚至兴趣倾向,都可能影响到教学成绩。换句话说,一些我们不以为意的因素,在其中可能发挥了“关键作用”。

事实上,全面、科学、细致地评定一个学校的教学情况,需要一套涵盖多方面、多因素的测量体系。它包括我们已经注意到的平常因素,也包括我们平时很难察觉的特殊因素。

根据美国BME(Brain-Mind-Experience)测量标准,评定高三年级教学的因素应涵盖六大方面,它们是学习心态、考试问题、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学习环境、学科学习。六大方面又包含145个因素,测评者以问卷的形式从学生那里获得具体的数据信息。

比如,在“考试问题”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划分出“考试方法”、“考试心态”、“考试组织”三类问题共计34个因素。这34个因素总结出的信息,就可能给出“考试发挥失常”的原因。想了解涵盖全部六大方面145个因素的调查问卷的读者可登录www.xiaozhangchina.com获取。

不过,从得到数据到分析出教学优势与劣势,进而找到改进教学的方法,需要一个关键的步骤:比较。

一种比较是与平均值进行比较。比如,在“学习环境-班级环境-教师交流”这一环节,包括“你有很多问题想问老师,可是不敢问”这样一个因素。如果你的学校有43%的学生选择了“完全符合自己的情况”,而当地多所学校的平均值只有20%,那么足以说明你的学校存在“师生沟通障碍”问题。

另一种比较是异值与平常值的比较。仍如前例,43%是一个接近一半的数字,已经“非比寻常”,它说明接近一半的学生“不敢向老师提问”,问题足够明显。

下面,我们将145个影响高三教学的因素,以“与平均值进行比较”的方式,对江苏省丹阳中学、江苏省吕淑湘中学、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四所学校的高三学生进行测评。其中,四所中学的数据可以得到“平均值”,我们将以丹阳中学与丹阳六中的分报告为例,与这个平均值进行比较,得到各自的教学调整方案。

丹阳中学2007届高三学生优势学习因素

分报告一:江苏省丹阳中学

优势

2007届高三学生在145个学习因素中,占有明显优势的有17个,处于劣势的有17个,其余因素基本相同。

丹阳中学学生的优势如下:

(1)饮食睡眠

(2)与教师交流

(3)考试问题中的问题解决

(4)考试反省

(5)课堂学习

(6)自习课

(7)记忆法

(8)学习方法中的问题解决

(9)理解

(10)时间调节

(11)阅读

(12)耐挫力

(13)动机

(14)坚持性

(15)数学公式与定理的掌握

(16)语文复习有效性

(17)阅读理解掌握度

劣势

在145个影响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中,有17个因素相对突出,属于急需改进的问题。

学习环境

(1)与父母关系:有14.55%的学生认为与他们相关的大事,父母从来都不会与自己讨论后再做出决定。

(2)亲子融合:有81.72%的学生想离开家庭,摆脱父母的约束管教。

(3)与教师交流:有62.04%学生认为当他们去请教老师问题时,老师毫不厌烦的细心讲解做得稍嫌不够。

此外,有65.77%的学生认为自己寝室的室友关系不融洽,有24.79%的学生认为班级里故意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学生比较多,另外,有近70%的学生感到自己住的地方周围环境嘈杂,影响了自己的复习。针对这些状况,需要班主任教师加以关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考试相关因素

(4)违规作弊:这一项的状况令人担忧,虽然该项均值相对较好,但绝对值较高,有近 88%的学生认为自己班有同学作弊,急需制定切合实际的策略,在今后需工作说服与严格管理并重。

(5)认为监考不够严:有28.63%的学生认为在学校组织的考试中,监考老师总是离开考场较长时间,这也给部分学生的作弊提供了可乘之机,希望加以重视。

(6)考试焦虑:具体表现在考场中的噪音(如日光灯的响声、送暖气或冷气的声音、其他应试者发出的声音等等)会使学生感觉烦躁或者感到监考老师总是注意自己,造成无法答卷

(7)严谨性: 有65.41%的学生表示,对于复杂的题目需要提高严谨性,减少由于粗心造成的不必要的失分。

(8)审题: 有59.36%的学生觉得,需要学会更加认真仔细地审查题目的条件与含义。

学习策略与方法

(9)联系比较:有42.48%学生认为自己可以记住书本上的定义,但要联系到某个具体的题目还是有些难度。

(10)自我解压:有50.17%的学生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从没有或者不会采取如听音乐或者散步或者其它办法使自己放松,需要班主任教师联合心理教师加以指导。

(11)问题解决:有63.09%的学生在一般情况下不太容易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有部分学生只能完成一个问题的前面几步,后面的几步就做不下去了。

(12)计划执行:有近37.24%的学生感到自己制定的计划经常不能执行。

学习心理状态

(13)自我满意度不高:有81.95%的学生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自己现在的学习状况,但有80.32%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成绩还比较满意,所以希望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一些方面。

(14)自信心不够强:有72.63%的学生对于自己能够上自己喜欢的大学信心不够。

学科学习内容

(15)平面几何困难:有62.04%的人反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学起来困难,这需要数学教师重视应用分析与方法指导。

(16)完形填空部分困难:有69.02%的学生感到难以提高英语的完形填空部分的分数,需要英语教师在该方面加以强化。

(17)古文困难:语文学习中感到古文困难的学生达到58.9%。

丹阳中学2007届高三学生劣势学习因素

问题分析

学习的人际环境

(1)家长紧张度:有86.95%的学生认为他们的父母比自己还紧张,好像他们要去高考似的。

(2)教师耐心度:就平均值而言,四所中学均不够理想,这可能由于班额过大,教师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原因所致。

考试相关因素

(3)考试违规作弊:虽然“好”于平均值,但问题依然严重,亟待加强考风考纪。

(4)监考不严:该项因素可能正是“88%的学生认为自己班有同学作弊”的原因。

(5)考试焦虑:有67.4%的学生存在较强的考试焦虑,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正确、科学地应对考试。

学习效率

(6)上课困乏:有35.38%的学生上课困乏,体现出这部分学生上课效率不高,需要引起任课教师的注意,要提高效率就要吸引学生,尽可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7)做练习题效果不明显: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晚自习效率不高,他们在长达近3小时的晚自习中,不知道如何分配时间?要他们提高效率就要从时间管理开始。

学习策略与方法

(8)无计划性:有37.24%的学生感到自己制定的计划经常不能执行,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依据自身情况与可变因素制定切实可行、具有灵活性的计划。

(9)思维广度不够:这一劣势实质揭露了教学与考试之间的转化障碍,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学习心理状态

(10)自信心弱:任课教师需要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要增加鼓励。

(11)不满意自我:不满意自我的人数占大多数,达到81.95%。这一情况即可能转化为好的一面,激发学生们改变自己,适应紧张的节奏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偏执、退缩的现象,各科教师要重视与学生多交流。

学科内容

(12)英语词汇:有42.37%的人希望在最后一段时间能够在英语科目扩大词汇量,对照英语考试的实际情况,学生感到最不容易得分的部分也是词汇考察,这需要英语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3)古文困难:这一指标达到58.9%。希望语文教师对较差的学生采取补救措施,给他们寻求一条合适的道路。

丹阳市第五中学2007届高三学生优势学习因素

分报告二: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

优势

2007届高三学生在145个学习因素中,占有明显优势的因素有18个,有17个处于劣势,其余因素基本相同。表现出这一届学生总体上的稳定性。总体而言,2007届学生高三学习开头是良好的,直接反映了这一届学生管理的成效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这个结论可以从以下分析得出。

18项优势因素(由强到弱的顺序):

(1)耐挫力

(2)古文阅读

(3)焦虑性

(4)问题解决速度

(5)问题解决顺序

(6)阅读头绪不清

(7)学风

(8)老师监考离岗

(9)练习-烦躁

(10)用足考试时间

(11)考试保持平静

(12)小心对付难题

(13)周末复习

(14)父母安排好

(15)理解机械

(16)疲劳感强烈

(17)心态积极

(18)浪费时间

丹阳市第五中学2007届高三学生劣势学习因素

劣势与建议

在145个影响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中,有18个因素相对突出,属急需改进的问题。值得管理层和教师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予以重视。

与其他三校相比,五中显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建议如下:

(1)睡眠不好:此项说明有接近20%的学生需要进行睡眠方式的指导,以应付紧张的最后阶段学习。

(2)在家烦躁:结合前面的内容,父母对孩子的饮食营养比较关心,但是对孩子的心理关心不够,双方交流困难,易导致烦躁。

(3)考试胃疼:这一项可能是生理或心理因素,需要具体分析。

(4)不敢请教:这一项需要教师做出进一步调整,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主动接触学生,耐心指导并创造良好的氛围。

(5)紧张致错:这一项需要对考试紧张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考试紧张的心理。

(6)考试准备匆忙:这一项指数超过70%,希望学校在统考前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做准备。

(7)违规作弊:这一项指数较高,超过50%,希望加强考试目的性教育,加强考试纪律。

(8)听课效率低:总复习期间的课堂教学难度很大,在保证教学进度与质量的同时,希望学校能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

(9)自习课效率低:这一项说明依然有部分学生不会安排自习课,不会有效调节学习,希望进行指导。

(10)概括力:这一项说明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概括能力不高,希望在文科教学中加强概括力的训练。

(11)计划性: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帮助有条不紊地推进复习。

(12)思路的记忆:思路其实不需要记忆,但就目前的高考而言,做过的题目如果遗忘,会导致解题速度下降。希望学校能够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题目。

(13)问题解决力弱:这一项要求教师们注重问题解决策略的指导。

(14)成绩满意度:学生的成绩满意度低不是坏事,可能成为激发起学习动力的因素之一。

(15)坚持性弱:这一项说明学生还需要加强坚持能力的训练。

(16)语文复习效果不佳:这一项说明部分学生对复习的意图、学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需要语文教师指导。

(17)英语成绩难提高:这一项主要指完型填空部分的学习效果难以提高,这本身就是英语学习的困难。

编辑 唐 亮

4.高三教学安排 篇四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在这一学期来高三化学备课组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

首先,备课组努力研究信息,看准方向。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 试题、网络信息等。同时,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

其次,注重抓纲务本,摆正关系。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备课组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再次,备课组一直多思善想,努力从提高能力着手。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长郡班与提高班所做题目有所不同。

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培养素质。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针对这些,备课组在学生身上努力从这几个方面做工作:

1.正确对待考试。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3.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希望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高三政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5.高三教学总结 篇五

高三物理 邓玉华

转眼间一学期结束了。在本学期,本人按照学校的安排,任高三(2)(7)班的物理教学,一学期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现总结如下: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以适合高三一轮复习的要求。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探究适合一轮复习的教学方法。

③每复习到新的一章都要先制定本章计划从大纲要求到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探究本章近几年的高考题,探究各省市考题考点及其考试发展动向。

(2)课堂上的情况。受遵化一中毛老师的启发,我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物理内容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使用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运动、图像、轨迹、复杂的仪器很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兴趣,还扩大了课堂用量,例题的解题步骤还可以详尽的展示给学生,幻灯片上的例题、习题都预先打出来,印发给学生。弥补了使用幻灯片一闪而过的缺点

(3)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重点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精心布置好作业,减轻学 1 生的负担。充分利用课堂检测,把好课时关,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2、注意采纳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对青年教师的课堂给予指导。

本人在该学期珍惜备课组活动的的好机会,理顺教材,提出重难点,多次听课,顺利完成了听课任务;这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使我了解了现在教学的动向和发展趋势。平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探讨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在业余时间,我常翻阅《高考》、《高中物理教学参考》等杂志,充分利用网络新信息,尝试新方法、吸收新思想、新经验、新理论、不断的充实自己,为己所用。

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自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多方面,学生的计算能力差、知识的熟练程度不够,教学的时间紧任务重等是客观因素,但就我个人来说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和提高:

(1).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切实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为此应在课堂研究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写出优质教案,并能在教案中突出教法和学法指导,讲课时应能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不能以教案教学,而应为教学而写教案。辅导工作认真仔细,除自习课全面辅导外,还应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个别辅导,防止出现差生,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学段结束及时进行考评工作,利于学生不断地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

(2).一轮复习使学生层次更加明显,加大了教学的难度,为此,教师在教学之外,对学生正确思想的引导也是非常的重要,不但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同 2 时也对学生的人生观进行积极的引导,我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穿插德育教育,使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提升,并从中加强对学生的全方面的认识,不仅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学情得到了更深刻的认识,针对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提出教学目标,总体把握教学深度,使学生学习有信心,有兴趣。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我们都知道一位教师无论知识多么渊博,如果脱离了学生,也得不到学生的信任,教学成绩也不会提高。(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自升入高三以来,我都是早来晚走,从高一开始我每天都是在学生上晚自习之后才回家,以便辅导学生。自高三上晚四起,学校没有要求辅导晚四,但我总是坚持到九点半才回家,以便使学生安静的学习,在班级管理上,我总是积极的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使学生安心学习。(4).好好利用周测和课堂检测。

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学的怎么样,还有哪些缺陷,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发现。每周一次的周测就能够很好的反应出学生的问题。周测时,不仅要将测试题出好,充分采纳组内教师的意见,能够反应教学的内容,还要重视考试纪律,正规阅卷,准确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我们才能够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测试,发现问题,然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问题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水平逐渐提升。

总之本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方面的工作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严格要求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高三历史教学反思 篇六

高三第一学期的时光倏忽间就过去,回头想来这一学期是那样的紧张、又是那样的充实。对于教学,这一年称得上更上层楼,而这是只有高三才有的,高三如同高中三年一个熔炉最后的高温加温时期,它是为成品出炉做准备,所以高三这一年是一直战斗在前沿的,它是热烈的、紧张的、是充满希望的!

1、根据学情制定教学计划,并灵活调整,及时应对。

本届学生的特点是基础不够扎实,尾巴太大,高分的不突出,学习习惯不太好,抓落实难度大。我们根据这种情况确定放慢速度打好基础,长期计划与阶段性计划和目标相结合,以落实到为为目标,针对各阶段学生学习的情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宁愿放慢速度而不因应付阶段考试而赶进度导致夹生饭。在制定计划或调整计划时都事先向学生预告,让学生心中也有复习的长期计划和阶段计划。

2、扎实打好知识基础,不断强化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新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不单要掌握记忆能力,还要掌握辨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我们非常重视第一轮的复习,尽量挖掘教材,对基本概念、基本史实力求讲清讲透,分析到位,且经常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归纳,引导学生回顾史实,让学生加深记忆。对于基本技能,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则利用课堂通过典型题例来逐步培养。在最后一个月中指导学生回归教材,落实考纲。

3、加强学法指导和解题方法指导,总结规律,掌握技巧。

今年的考题出得较偏,分布不均衡,许多知识点都过于边沿化,容易被忽略,但学生如果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运用平常训练的思维方式去推理分析,同样可以做对的,这种考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即教材只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并不是唯一的资源,提高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是最根本的。所以,方法与运用是关键的能力。(1)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引导学生先要学会计划,做好时间与内容的阶段性复习安排(可列表格),备课组也在每次的阶段考试或质检前都统一印发复习计划表(明确每天复习的每个知识点);在落实课本知识时不能赶任务,引导学生学会解剖教材,从纲到目、到每个段落和每层意思,提炼要点,理解记忆,同时及时联想,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用推理的方法把教材知识连成整体,构建知识体系,并注意课本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结论性语言的分析,从分析问题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督促学生课外做些知识点的归类和整理,这样既会加深记忆,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并容易发现一些历史规律。(2)在解题方法上,我们通过阶段的专项训练,每周定量完成文字题和选择题,及时讲评,在讲评中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思维方式,在训练中严格要求答题规范,解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先读懂材料和设问,筛选信息,注意关键词,同时迅速把试题与课本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寻找依托,并用相关历史语言组织严密的答案。

4、精选习题,精编提纲,整理专题资料。

根据不同的阶段复习任务,先后精选精编了一套单元练习、专题练习、考前综合练习、专项训练(分选择题、文字题)、知识归纳、问题解答、重热点问题、各地信息资料等。我们的习题都是经过各种资料中筛选出来的,量不多,但针对性比较强,在做完选择题的专项训练后许多学生都觉得不仅知识滚熟了许多,解题很顺手,速度也快了。

5、及时帮助后进生和边沿生,加强个别辅导与交流。

针对后进生比较多而影响均分的情况,我们在每次阶段考试后都重点确定个别交谈对象,对考完的试卷进行面批,并分析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及时给予鼓励;在考前的一个月里,我们利用晚自修时间对一些文艺生进行了个别补课,使他们的知识缺漏及时得到补救,并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有些学生出现短腿现象,通过个别谈心,鼓励和方法引导,使他们感到效果很好。及时的个别辅导与交流不仅帮助学生补缺漏,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他们重新树立了信心,到了最后阶段的考试,学生已经形成了及时主动找老师分析试卷的好习惯。

回首这一学期,还是留下遗憾,因为年轻,有些急躁,对于一些学生忽视基础知识,处理上过于简单。关于鼓励与批评的应用上还需讲究方法。希望在新的学期中,能逐步改进这些问题。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2

今天,听了黄守金老师的一课,讲完后,大家评了课,结合大家的意见,根据自己的反思,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1、备课应全面,既要吃透教材,又要有对教材的延伸,自己在教学中,可以说对教材把握得比较到位,但延展度却没有,证明自己读书太少,列宁除了为俄国自身,还为人类的和平解放做出了很多事,而这些是自己在教学时没有想到的,也证明了自己知识的匮乏,正向我们组老师和说的一样:教师不仅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这样,才能在课堂中让自己更充实。

2、注意对学生的及时表扬,在学生出现小错误的时候,也要先肯定他带给了大家什么优点,在这节课上,一个学生问题的一个方面回答得特别好,但因为回答的不够全面,黄老师忽视了表扬与激励,而是忙着去纠正孩子的不足,我想这也是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忽视的一个问题。

3、在教学中多一点期待,在分析列宁的革命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时候,同学回答的很精彩,尤其是在评价列宁时,很多同学都特别想表达自己的意思,黄老师总是给与足够的耐心,认真的倾听,而后系统总结。而我在平时上课时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会打断学生们的话,为什么不多点等待,多点倾听,难道只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吗,老师更应该学会倾听,因为学生们的发言的生成比教师的预设更精彩。

4、在设计每一个环节时,我们不妨多考虑一下自己这样设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能够让学生捕捉什么样的信息,能够让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以自己的预设为主,怕达不到自己的教学效果,使劲拽着学生走,这样不又成了教师的为主体吗?

5、无论在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要紧张,真正听清学生的每一句话,用冷静的心去面对自己的课堂。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3

回想高三这半个学期来是那样的紧张、又是那样的充实。对于教学,我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它是热烈的、紧张的、充满希望的!前沿又给了我一个展示的最好平台,让我把以前积累的知识厚积而薄发。

一、加强责任意识。

高三是非常累的,高三备课,要新课、复习课一起备,所以疲惫不堪是很常见,但责任心让我非常明确,教师努力的一切关乎学生的未来,一定要用120%的精力与耐心去备课、备学生,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身为教师的这颗心。高三从时间上来看两头适应难,容易出现波动,中间过程需要稳中有升,作为老师,在学习上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因为高二的相对宽松使得学生上了高三有些不适应,这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情与学情的调节,既要系统知识体系,也要不断渗透方法,用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去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会以一种重视但心中很踏实的感觉走好高三这一年。这是给教师本人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实际上何止于此!

二、不断完善自己。

教师这个行业决定着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人们更重视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经验一定要与学习相结合这样二者才能真正焕发魅力。备课、互相讨论,这让我在复习课中进步很快,逐渐认识到复习课要符合考试说明、计划得当、体系清晰、主线明确、基础扎实、详略适宜、训练到位、巩固时间合理、推陈出新。同时自我的不断学习极其重要,通过网络媒体和同科老师的交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发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自我的积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学特色形成的重要部分,半个学期来我认真钻研这几年的全国和地方的高考题,又不断作大量习题,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考试报这样的书报杂志,一些专家的评议和分析出题走向,加上自我分析来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现在想来非常重要。

三、多与学生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需要。成绩好的学生需要在难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绩中等的学生系统知识,化解过去遗留的难点和盲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强化基础提高应试技巧等等,这都需要区别对待,而这与学生的主动交流分不开,要认真分析给学生更多的问法和更准确的答案,同时有些问题用一种开放的心态与空间让学生和老师交流起来课堂活跃,学生自主学习气氛很强,老师和学生都会进步。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4

回顾上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脚步都是来去匆匆的,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的,虽匆匆,但无悔,虽忙碌,但实在。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精神?如何评价?如何实施?作为历史教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相信在下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挑战更多。正值学期之初,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寻求新学期的对策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针对综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的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过去两年半以来,教学时,我注意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我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三、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知识整合

在教学中,我往往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

总之,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5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讲,但学生多学。”笔者认为“导学案”教学是实现上述教育目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特别对高三而言,尤为显得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以下特征及值得研究反思的问题。

一、高三一轮复习使用“导学案”的依据

(一)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是“导学案”推行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市文科学生高考历史学科共涉及6本教材,其中必修三册与选修三册。学生要在高三一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教材的复习并达到高考所需要的能力水平,可以说任务很重、时间很紧。“导学案”则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减少自主复习的盲目性,达到有序、高效地复习。

(二)弥补因现行教材编写体例所产生的知识缺陷,是“导学案”推行的必要性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是按照专题史的体例进行编写的,理论上,这种编写体例是对通史知识的拓展与深化。而按照历史认知规律,专题史的学习应该是以通史为基础的。但由于我市初中所学的历史也并非真正的通史,中考历史近几年又是开卷考,学生基础知识很薄弱,没有高中专题史学习所必须具备的通史概念与网络结构体系。采用“导学案”复习则兼有专题与通史复习,可以将教材专题史编写模式与考纲、试题通史式的编排所产生的矛盾得以一定的缓解。

(三)教师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准确把握,是“导学案”推行的可靠保证

“导学案”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但为了使学生的“学”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教师的“导”是最重要的保证。教师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是在充分了解本校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深入研究多种版本历史教科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考试说明》、近年来各省市高考卷尤其是重庆高考卷的基础上,采用集体讨论备课的方式后编写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果,这是“导学案”得以推行最重要的保证。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6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给我最深的一个感触是:历史教学在进入高三以后,时间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将本学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还不成熟的做法反思如下:

一、认真、细致的研读考纲,关注考纲变化,适时调整,增强备考的实效。

1、通过研读20xx年考纲预测今年历史科的命题趋向。变化主要体现在《题型示例》上有一定的调整。这样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就可以参照样卷展示的题量题型的大致比例分布,帮助学生了解高考试卷的分布,同时它又是往年高考题的精选,是可以借鉴的。等20xx年考纲到来后,再插缺补漏。

2、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不管在新课教学或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就将考点置之其中,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应当在这一方针下进行。加强对学生的督促,促其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最后,加强落实、检测,我们应当灵活的应用考试的“指挥棒”作用,通过适度控制试卷的内容,如:基础知识与问答题的分值比例,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等等,通过考试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我们的要求,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逐渐达到我们的工作要求,完成学业。这样做有可能造成第一轮时间较紧,但是,这却是考试成败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我没有因此而赶进度。

二、注重知识整合。

高考受考试形式的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后,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理,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认识,将知识升华。同时可以将相应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小专题渗透进去,专题复习并没有都放到第二轮的当中,所以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完成之后,就已有一个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之后第二轮复习我所用时间并不多。

三、加强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以及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因此,在高三的教学中,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相当关键的一环,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

1、做选择题时,既要保证正确性,又要节省时间。因此就应找准中心词,再慎审待选答案,对不确定的可以第一感觉为主。答题卡的涂写最好在做非选择题前进行。

2、对非选择题也就是主观题部分,这在高考复习中是需要下大力气训练的。纵观近几年高考,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出现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现象问题,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命题者在主观题命题时,往往会先给出一段材料,依据材料设置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对历史事件加以说明、解析,同时,在练习或者是考试中也相应加强练习。

3、在训练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历史材料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纯文字材料题、有图形的、有图表等。因此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如:文字题材,首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处,再判断对解题是否有效。第三看时间,后将之转化为事件。

最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将问题、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作答,许多材料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题要规范,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论从史出”。必要时还应注意材料中出现的省略号,一个省略号前后叙述的是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现表格式的材料题,要注意横向纵向,将二者联系比较,找出其反映的现象、趋势等。

四、关注课改,了解学术前沿。

命题专家大多是学术界的名流学者,他们常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成果渗入命题中。

五、关注社会热点。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

不过,一些特别热的点往往命题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复习中也不要太强调,以免淡化对其它基础的掌握。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结束也就是在强化训练结束之后,一定要跳出题海,回归课本。在这个阶段里,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内化教材知识,通过自主训练将知识能力化,最终构建备考系统。回归课本首先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突破。由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必然形成与其他知识点的“互动”。

以上是本人在20xx——20xx学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几点体会,学识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7

在本届高三的教学过程中,更是得以完全的贯彻执行。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学生为绝对主体,老师只起引导和解答的作用。

本部分主要介绍做法,并提供一些资料。下部分着重调查数据的分析。

一、与高三历史班的每一位学生签订合同,严格要求,半军事化管理。

这届历史班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历史课预备铃响完,已经坐在座位上专心读书;正式上课前被提问是惯例;上课途中不会也不敢讲话;讨论有气氛;下课铃响必然下课决不拖堂。当然还有历史课从来不搞起立坐下,也决不刻意用电脑上课,老师板书很少等等。

二、正在试验改变课前提问方式。

以前课前提问,我都要精心设计题目,哪个同学回答等等,学生过于被动。配合天河部落高三历史学科资源的开展,现在我正在试验改变提问方式,老师不再提问,而由学生自己问自己。每个学生在课前必须按照老师规定的内容复习好以便被问,同时自己设计一个问题准备问别人,问题的答案不准超出两分钟。回答正确,奖励一个事先已经复制好的存有高三历史资源的磁盘,回答错误将被罚。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

实际上,我着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方法来自于英特尔未来教育方法的应用。我和其他三位老师已经在天河进修学校开办了两届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讲座,一方面在培训其他老师,另一方面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这种能力自觉地就运用在本届历史班学生的身上了。

在这个方面,可以说你随便找我的一个学生,出一道历史问题,这个学生一定会懂得从多种角度来分析,什么主观客观、必然偶然、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外交、多重对象等等。

四、培养学生自己分析总结试卷的能力

我经常对学生讲,高考就象踢足球,以成败论英雄。历史高考的25道选择题,3道材料解析题,3道问答题就是球门,教学的唯一目的就是想方设法把球射进去。教练就是老师,运动员就是学生。我们不玩花哩胡哨的,简单快捷射门就行。

所以针对高考就是考试,考试就是试卷,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自己分析总结试卷的能力。这届高三,我讲试卷比以往带高三更详细更认真,有时一节课只讲25道选择题。现在学生已经习惯在老师讲完试卷后做试卷分析,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不同的情况。每位学生必须自己总结每次考试的失分点和得分点,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试卷上。经过多次考试后,再把所有的试卷拿过来比较分析,在自己的内心体会和感悟。

五、不到迫不得已,不回答学生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我不回答学生的问题。尤其是现在练习的试卷一多,学生往往动不动就问问题,我一概拒绝之。对问题的出现,我的做法是:先不看书考虑;再翻书考虑;然后和同学讨论;还不行过一个晚上再问老师。这样许多问题学生凭自己和同学的力量就搞定了,问到老师这儿来的问题不多就有讲头了。

有一个经验,老师讲过学生已经听懂过的问题,下次考试学生还犯类似的错误;但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下次再考效果就好得多。实际上,我的做法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不要对老师依赖和等待。

六、个人一些做教师的习惯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不以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的好坏;课堂非常严肃,课外可以做朋友;严格执行师生约好的规定,不惧领导和家长;老师很少板书,学生不需要笔记本,都记在书上;试题一定要精选,不能随意,重要试卷的讲解要透彻;坚决拒绝一切不利于提高学生成绩的形式主义;高三的课我基本上坐着上等。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8

【内容摘要】生活化历史教学体现现代教学思想,能够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实现理论转化速率。教师施教过程中主动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多生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维度,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活联系

高中历史教学要常联系生活,就是指教师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实现历史生活思维的有效对接,给学生以生动直观感知,达到学科教学的目的。正是教育即生活教育观念的生动体现。历史学科与生活有太多契合点,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等方面,都能够建立生活切入点,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引入生活元素,体现社会热点,促使学生尽快建立立体历史认知体系,形成历史综合素质。

一、教学内容,联系社会生活

关于历史课堂教学联系社会生活,新《历史课程标准》有明确规定:“中学历史课程要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成长的特点出发,突破认知识记为目的的面面俱到的框架,要尊重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规律,纠正急功近利、被动接受的简单化做法。”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时,教师要注意灵活掌握,要以教材文本为主要教学材料,结合社会生活相关实际,创造性引入社会生活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改编,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关注度。教师对教材进行微调并非是脱离教材,而是增强历史生活化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切入角度,促使学生思维多元启动,形成重要教学突破。在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教师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秦始皇统一六国,实现大一统后,主要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学生讨论后得出结果:建立皇权、中央集权官制、全国实行郡县制。教师让学生联系当今社会,还保留哪些秦汉政治样式。学生讨论认为,现在的郡县制和中央集权依然保留,这些政治措施对稳定国家统治,制定社会秩序都有重要作用。教师让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学习历史,学生认知更为生活深刻,学习效果显著。

二、教学形式,引入生活演绎

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生活化,这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挂图一根教鞭,教师完全是唱“独角戏”,“一言堂”成为教学常态。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教师要将课堂学习权力完全交给学生,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教学形式联系生活进行设计,教师面临更多选择。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讨论、辩论、检测、质疑,还有课堂中的演绎活动、实践操作活动等等,都可以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化,学生对这样的历史学习充满热情,教师教学引导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课堂教学进入多元、灵活、热烈、高效境界。在学习《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指出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让学生课堂演绎朱元璋颁布政令的场景。学生大多不好意思演绎,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剪辑,然后找性格比较活泼的学生进行展示。很快,学生都找到了“当皇帝的感觉”,很威严地宣布:“今后,我的子孙,不管谁做了皇帝,都不许设立丞相这个职位……”课堂呈现一片笑声。教师引入影视情节,让学生找到了思维启动点,很快就进入历史学习节奏之中。

三、教学语言,加入时尚元素

教师讲解历史需要用历史学科语言,但学科学术语言常常更抽象更呆板,有些学生不仅听不懂,而且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如果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低效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调整课堂教学语言,适当引入带有生活气息的时尚语言,自然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易中天、纪连海讲述历史为什么有众多听众,正是因为他们运用了最通俗的语言讲解历史,可以将历史活化了。学生一旦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自然是最成功的。《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学习时,教师讲解列强侵略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为什么敢这样明火执仗地掠夺我们呢?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衰败,不仅是闭关自守,还满足现状。这些老外更是坏透了,弄些鸦、片来麻醉国人,很短时间中国人都成为了他们眼中的‘东亚病夫’,我们的文化教育制度也不争气,让女人都裹脚,搞自我摧残。女儿裹小脚。怎能不落后,落后会怎么样?当然是要挨打。”教师的语言赋予生活化,学生听得真切明白,学习过程自然和谐高效。

四、教学资源,体现生活热点

高中历史教学资源主要来自教材文本,但教师仅仅局限于文本,也是不能拓展教学宽度的。社会历史教学资源众多,乡土教材、影视资料等,都为历史学习提供生动教学资源。教师要注意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关注其他学科历史素材的同时,学习历史也涉猎了其他认知领域,这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都重要促进作用。学生对历史的关注渠道众多,电影、电视、网络等,到处都有历史素材的展示,虽然这些影视作品有虚构有夸张,但历史因素的深度渗透不可阻挡。学生从这些渠道获得历史认知会更自然更生动,这也是历史教师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自身特点,联系社会生活有诸多便利条件,这也是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体现。新课改不仅要求课堂教学要摒弃传统教学意识影响,还要主动与现实社会生活形成多维联系,启动学生社会认知体系,用生活事实感知历史,学习历史,能够让学生快速建立历史崭新认知,提升人文素质。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9

时光飞逝,搜索点点滴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遗憾。当然,高三历史教学,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次锻炼,一次提高。

首先,对于历史科的高考备考,我想应做好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夯实基础知识,读通读活教材

2、补充重要史实史料和基础理论,拓宽知识帮助理解教材

3、重视学科之间的综合和时政热点

4、搞好历史专题复习

5、强化对学生高考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6、历史教师必须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

最后,对20xx届高三历史复习的一些想法

1、夯实一轮基础,狠抓二轮提高。

一轮复习要根据学生情况,贴近学生实际进行全面而扎实教学活动。以课本为主,按教材的章节一个一个地落实知识点。在二轮复习中,要强化专题和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2、提高复习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

研究命题原则及命题特点,准确把握20xx届高三复习方向。认真研究新课程所产生的新理念,新问题。研究45分钟的课堂教学。坚持能力立意,教师应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基础知识上下功夫,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指导学生学会审题,掌握解题规律和基本方法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答题习惯上下功夫,减少学生不应有的失分现象。

3、强化月考

用好精品题库,保证训练质量。最好一周一练习,要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杜绝无针对性的逐题讲解试卷的讲评课,一定要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留死角。

4、关注热点,收集信息加强交流。

关注高中新课程方案信息,高考信息,一年的时政热点信息和考纲变化的信息等。<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10

期中考试已落下帷幕,回顾本阶段以来的各项工作,有得也有失,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现将本阶段的工作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一.卷面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来说,试题难度较大。试题一共有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外校出的试题,一部分是我加入的.黄冈中学9月份的试题。从考查的知识来说,考察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内容较多,古代史分值在18分。从学生做的情况来看,古代史部分,正确率较高;中国近现代史(上),错误率较高,尤其是选择题。从平均分来看,三个普通班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在62分左右;一班的在74分左右;复习班在73分左右。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三班的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较好;二班指标基本上已经完成;其他几个班也都超额完成,不过与三班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需向三班学习。

二.教学过程分析

1、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一部分学生关心、交流不及时,使他们放松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以及知识的巩固。

2、平时在课堂教学中讲的过多,生怕学生对知识点把握不准确,从而造成教学进度过慢,以及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读背知识点。

3、讲评课效率较低,从而造成部分同学对做过的习题,把握不准确,变换形式之后,仍然出现了错误。另一中情况是,同学对老师传授的做题方法没有真正的吃透,做题时不会灵活的运用。

4、通过这次大题的成绩可以看出,前一段大题的专项练习与讲解,还是有一定的效果,一班的平均分比原来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达到30分,其他的班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能够做到,见到大题怎么来入手、解题。

三.跟进措施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上好课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始终坚持个人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2、上好讲评课,注意讲评课的分层次教学。做到讲一个问题,让同学会一类问题,触类旁通。该讲的一定要讲清楚,不该讲的,一个字都不讲。

3、适当加快教学进度,一测之前,提前结束一测的考试范围,从而给同学们充分的时间去记忆、练习。

4、利用好周测,出好每一份试卷。坚持做到,自己没有做过的题,不选;有争议的试题不选。充分利用好,学校提供的一切教育资源。

5、用心,尽力的备战每一次考试,不管是大考还是小考。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11

一年的时光倏忽间就过去,回头想来高三这一年是那样的紧张、又是那样的充实。对于教学,这一年称得上更上层楼,而这是只有高三才有的,高三如同高中三年一个熔炉最后的高温加温时期,它是为成品出炉做准备,所以高三这一年是一直战斗在前沿的,它是热烈的、是紧张的、是充满希望的!

前沿给了我一个最好的平台,把以前不断积累的,在这一年厚积而薄发

一、责任重大

高三是非常累的,高三备课,要新课、复习课一起备,尤其还要每周两个晚上10:30的自习,所以疲惫不堪是很常见,但责任心让我非常明确,教师努力的一切关乎学生的未来,一定要用120%的精力与耐心去备课、备学生,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身为教师的这颗心。

高三从时间上来看两头适应难,容易出现波动,中间过程需要稳中有升,作为老师,在学习上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因为高二的相对宽松使得学生上了高三有些不适应,这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情与学情的调节,既要系统知识体系,也要不断渗透方法,用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去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会以一种重视但心中很踏实的感觉走好高三这一年。这是给教师本人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实际上何止于此!

二、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师这个行业决定着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人们更重视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经验一定要与学习相结合这样二者才能真正焕发魅力。高三这一年在两位有经验的老师刘慧英老师和段永志老师带领下,我不断学习他们的方法与经验,我们一起听课、同头备课、互相讨论,这让我在复习课中进步很快,逐渐认识到复习课要符合考试说明、计划得当、体系清晰、主线明确、基础扎实、详略适宜、训练到位、巩固时间合理、推陈出新。

同时自我的不断学习极其重要,对于第一年担任高三的年轻教师来说可能更注重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因为那是经过多年的试验后很有效的方法;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自我的积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学特色形成的重要部分,高三这一年我认真钻研这几年的全国和地方的高考题,又不断作大量习题,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考试报这样的书报杂志,一些专家的评议和分析出题走向,加上自我分析来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现在想来非常重要。

三、多与学生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需要。成绩好的学生需要在难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绩中等的学生系统知识,化解过去遗留的难点和盲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强化基础提高应试技巧等等,这都需要需要区别对待,而这与学生的主动交流分不开,高三下半年会有很多城区的模拟题,但题有些是超纲或问法和答案不够准确,这时要认真分析给学生更多的问法和更准确的答案,同时有些问题用一种开放的心态与空间让学生和老师交流起来课堂活跃,学生自主学习气氛很强,老师和学生都会进步。

但高三还是留下遗憾,因为年轻,有些急躁,对于一些学生忽视基础知识,处理上过于简单。关于鼓励与批评的应用上还需讲究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经常和多年带高三的老师交流,不限于本科的交流,有些问题会豁然开朗。

而且一定要记录和沉淀这样一年下来才会留下很多。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12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通过我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们带来的多多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给八(2)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徐亚和常金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投影准备好?”徐亚和常金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他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徐亚和常金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高三(3)班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在反思记录上我这样写到:“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高三(3)班的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你想跑得更快吗?你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吗?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请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吧!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13

我在近些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针对高三学生情况,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中,对高三历史复习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对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方式的反思

我在近几年带高三毕业班的时候,逐渐对多年一直所采用的多轮次教学方法产生了质疑,因为高考过后,很多同学抱怨历史学科考的跟学的没多大关系,感觉三年的历史学习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一些学生甚至认为三年的努力都白费了,希望过后是更大的失望。实际上历史考试的内容是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引申发散出来的、是需要学生加深理解的内容,这也印证了近年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宗旨。而这种能力仅靠学生死记硬背、靠通过多轮次的教学来维持记忆很难真正提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在高考中一败涂地。我也曾调查了几所兄弟学校,他们的高三历史复习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都是多轮次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现今高三历史教学普遍采用的方式方法,影响甚广。之所以普遍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理由是:如果不进行这样一遍一遍的重复教学和机械强化,间隔的时间稍长,学生就会忘掉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考试时就不能取得好的成绩。但实际上,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实际取得的效果,这种方法并不十分科学。

我们如果认真地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多轮次的教学并不十分合理。在高三的课时安排中,历史学科的课时安排是很有限的,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多轮次的教学,每一个轮次的复习都将是非常仓促和肤浅的。高三历史教学要在一个学年中广泛涉及古今中外的大量史实,而且在课堂上教师要对重要的历史概念讲深讲透,学生自己的理解消化也要落实到位,课时之少任务之重可以想象,那么采用多轮次的教学,每一轮的教学都只能是肤浅的,教师深入到位的分析和阐释,学生独立自主的理解和消化都将无从谈起。教师讲的若不到位,学生理解的必然不够透彻,这样每一轮的复习学生就变成了一遍遍的背书,机械记忆很难持久,遗忘很快就会发生。加上近几年,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一节高效课堂应该进行师生角色互换,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是主体,教师仅仅起到导演的作用,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些都需要时间,如果每一节课教师都在匆匆赶进度,那如何才能稳住脚步、真正发挥学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高考结束后,我们作为老师,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历史学科考的内容跟自己平时背的相差甚远,感觉自己一年的付出没有回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对自己的学习产生疑问,甚至对老师不信任,这是我们作为教师也感到非常痛心的。而这些如果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循序渐进的一遍式教学,每一个教学课时完成少量的学习内容,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在课堂上也可采取“三三智慧课堂”的模式,复习课上先让学生自己整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然后由老师讲解重点、挖深难点,最后精练,如果有多余的时间也可让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这样给学生留出了自己的时间,让其充分消化和理解,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那么其结果必然会好很多。

其次,每一个轮次有限的教学时间被各种各样的练习题所充斥,学生没有时间充分地认知和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老师们都知道要精讲精练,但同时又害怕学生不做大量的练习就不能很好的巩固基础知识,无奈的让学生陷入题海,多轮次教学的教学时间本来就很有限,又有一半左右的时间被用来做题,结果对教学内容的阐释少之又少,最后只能期待通过解题和讲题来强化记忆和补充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事实上,我们在给学生讲评试题时会发现,多数试题总体质量不高,重复现象极其严重,甚至会出现有问题的题目,这样做无用功只能是害了学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更严重的是学生接受了错误的信息,形成错误的认知,如果以后没有机会纠正,就会对高考产生严重影响。

最后,新教材新课程需要的是学识渊博的、勇于接受挑战的、善于接受新知识的、广泛阅读的以及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理论学习,平时经常阅读一些教育教学专著和杂志,注意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历史素养的提高,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及时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多媒体教育手段,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加强与本校及其他学校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合作与交流,如每周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同校或其他学校同仁的课,极参与县、市教育局组织的历史教研活动和各种业务培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但是在多轮次高三教学模式下,教师没有深挖教材和更新知识的压力,二轮三轮教学只是换了个角度但依然是在一遍遍的重复已讲过的基础知识,在这一遍一遍的肤浅的教学中,完成了高三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沿用,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难以培养出适应新课改的新型教师,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高三历史教学在低水平的状态下循环往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高考成绩乃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整个高三历史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主干知识,理清线索,又想把基础知识讲深讲透,还想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现有的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也是很紧张的。如果我们再把有限的时间分割成第一轮、第二轮……甚至更多,那么,每一轮的教学都是肤浅的,教师深入到位的分析和阐释,学生独立自主的理解和思维都无从谈起。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消磨殆尽,学习只是一种苦役,完全体验不到其中的乐趣。而且,本应在历史学习中养成的批判和质疑精神在浅尝辄止中也很难萌发,学生在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高三历史复习应注重拓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在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对基本历史概念的考察尤为突出,这就需要我们作为教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对基本概念要挖深挖透,就要注重拓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实际上,这个问题在上一个问题中已有所阐述,采用一步到位的复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拓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最终目的是要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常说素质教育,很多人认为高三不可能是素质教育,只能是应试教育,上面提到的多轮次的教学方法正是应试教育的是实施。实际上,我们可以这样想,只要我们的教学阐释细致到位和富于开放性、启发性,我们的设问能够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能够带领每一个学生随着教学的展开不断的理解和思考相关的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这就是最现实的也是最有效的素质教育。在这样的教学中,素质教育与学生的高考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个问题做好做透呢?

第一、深入阐释教科书上的知识要点,尽可能地不留下认识理解上的死角和含混不清之处。

例如必修一第3课提到“三省六部制”这个概念,多数学生只知道“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可是一做题还是会错,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解释的更深入一些就可避免,如这样解释:凡是军国大事,中书省各官员都得用本人名义提出主张,可以各执所见,中书省长官审核这些主张,再由门下省官员加以拨正,最后奏请皇帝裁决。尚书省是国家事务的执行机构,下设六部。如果这样讲,学生一目了然,既明白了三省工作程序,又印证了皇权的重要性。第24课《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在本课中提到“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这几个概念,但并没有对这几个概念做深入的解释,在很多练习题中则频繁出现这几个词,这时教师就要承担起弥补教材缺陷的职责。不仅要讲清几个概念,还要讲清楚他们之间的联系,如要告诉学生: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奠定基础,在雅尔塔体系下,两级对峙的表现是冷战,冷战的加剧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再如必修二教材在阐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时说到两点: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已经难以维系;重建战后世界秩序需要建立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机制。在解释背景时,教师应该基于历史事实向学生阐明这样的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在金融和贸易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各自为政,以邻为壑,没有一个国际机构和国际性的金融贸易机制来协调各方面的矛盾,结果导致危机的更趋严重的后果。正是有鉴于此,各国在一起构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样学生学到的历史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框架,不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一些断点或疑惑。

第二,在教学中要将必修一二三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结合,建构其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历史问题。

如关于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历史,必修一二三分别作了阐述,必修一先后叙述分封制和宗法制;继而又叙述了春秋时期这些政治制度的崩坏,分封制的格局受到挑战;必修二讲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必修三叙述了通过军功的途径和教育、学术下移的途径,士这一阶层在政治舞台上日益充任主要的角色以及百家争鸣的出现。如何将教材上这样一系列史实整合成一个系统性的演变,进而使学生认识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本质含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而且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仅仅靠把这些现象简单地复述一遍让学生硬记下来是解决不了这一问题的。也就是说,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一系列史实中本质性的联系和转化。这一系列史实,在讲解时可以本着基本规律把事情讲清楚。经济决定政治思想,分封制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随着井田制的瓦解礼崩乐坏、百家争鸣。随着小农经济经济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开始确立。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认知过程既是知识的深化,也是整体性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和养成。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毫无疑问会帮助学生提高历史认识和形成整体性思维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高考成绩,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引导学生自己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网络图,以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在一堂一堂历史课中,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是一个一个的具体的历史现象、历史问题,随着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把历史现象整合成一个宏观认知结构。正所谓把书读厚再读薄,厚积薄发,引导学生自己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图,可通过展览、评比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这一层次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过程总揽全局,思维和表述收放自如,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也才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14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由于传统的轻视历史学科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从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关系、联想式巧记忆、灵活插入故事、深入浅出解难题四方面提出了改善历史教育现状的创新型思路。

关键词:课程改革; 创新 ;教学方法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历史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多弊病,如学校忽视师资力量建设、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学生课堂学习兴致不高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只会考前突击,事实证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突击性学习是难以获得优异成绩的。因此,笔者认为改善历史教学现状,首先要摒弃轻视历史学科的错误观念,其次教师应该采用创新型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着重探析创新型历史教学方法。

一、建立平等友好关系

只有尊重学生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笔者认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笔者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不是讲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讲“题外话”,在自我介绍后即兴演讲:“宁肯苦自己,绝不苦学生”,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莫用一时的欢愉换取永久的叹息”,这是我对学生们的忠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我的处世箴言;“相互理解,相互原谅,教学相长,师生共进”,这是我的愿望;“理解万岁”,这是我倡导的口号。我的演讲博得了学生们一阵阵的掌声。从他们的表情看,笔者是第一个敢于向学生敞开心扉的老师,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立下规矩,敢于对自己念紧箍咒,确实让他们吃惊不小。通过第一堂课,笔者与学生建立了和谐平等互相尊重的友好关系。这种平等友好的关系为我的互动式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联想式巧记忆

许多学生和教师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历史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其实不然。死记硬背固然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显然不是科学有效的方法。历史的学习有理解记忆部分,有强化记忆部分。对于强化记忆部分,为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笔者采用联想的方式帮助学生巧记忆。如: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记作“拉大米”(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明朝三大奇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记作“孙悟空卖三水馒头”;美国的国庆日7月4日记作“气死美国”等等。此外,笔者还通过编制歌谣或者编对联的方法教学生巧记忆,比如,《唐朝的衰落和唐末农民战争》一课,笔者编制对联“755~763安史之乱被平安;郭子仪、李光弼功劳最大应该记。横批:由盛转衰”。对联朗朗上口又轻松有趣,不仅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还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了知识点。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们也积极开动脑筋,编制对联记忆知识,比如,“一九四零八,百团大战发,老彭挥八路,华北把敌杀”。

三、灵活插入故事

许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枯燥无味,这与老师的授课方式有密切关系。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了避免学生对历史教学产生厌倦情绪,笔者从不带课本入课堂,而是将知识融会贯通传授给学生,此外,为拓展学生知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笔者会在授课过程中灵活地插入故事。如讲授二战爆发与扩大时,为加强学生对希特勒的印象,笔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希特勒视察疯人院,问病人是否认识他,病人们摇了摇头。希特勒怒吼道:“我,阿道夫希特勒,你们的领袖,我的力量之大,可以与上帝相比!”病人们露出鄙视的笑容,其中一个病人拍了拍希特勒的肩膀,说:“是啊,是啊!我们开始得病时也是这个样子!”言外之意,希特勒也快疯了。希特勒的疯狂、傲慢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深入浅出解难题

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历史知识与自身生活联系不大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困难,作为教师,应当化难为易地解决困惑。如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化为中华民族和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兄弟俩为分家不均正在酣战,有人传信说:“快点吧,你们的弟弟快被别人打死了!”同学们猜测一下,兄弟俩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去救他弟弟。”为什么?“同胞兄弟嘛!”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就好像是兄弟俩之间的矛盾,当遭受到外来侵略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矛盾就被搁置起来,先要全力以赴地打击外国侵略者。难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之,教师通过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有助于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学实践者。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15

历史教学在进入高三以后,时间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探索的一个问题。在讲五代辽宋夏金元复习课时,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学生实际,依据教材、教学大纲和历史新课标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及时巧妙地渗透了德育,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不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并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化,使学生对历史形成网络化认知,具备基本的应试能力。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试素质。

备课--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落实考点,深挖教材;联系热点,研究动态。

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思维为主导。双边互动,练讲结合,问答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及效果:

教学内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材的处理,依托教材,打破章节顺序,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注意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因素。

(一)成功之处:

1、重视基础,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活化历史知识,切准发展脉络、把握时代特征,提升了能力,拓展了思维。

2、突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关注热点,延伸历史的发展性,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和谐社会等学生们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学习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自觉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之间应和谐发展,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此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

3、教学媒体使用合理,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真正起到辅助教学作用。

本节课头绪比较多,内容繁杂,学生理解记忆比较困难。为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知识结构系统化。如复习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时,利用图示教学法,形象直观,较好地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减轻了学生记忆负担,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节省了时间,加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

4、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和图示法,以及歌诀记忆法等解决教材重难点内容,如歌诀记忆法就利于学生记忆所学知识,培养归纳问题的能力。授课时适时联系地理知识和政治理论,及利用文学作品《天龙八部》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结合历史知识,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也适应了文科综合考试的需要。

5、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恰当,反馈训练的设计,考虑到层次性、开放性和教育性。

(二)不足之处:

1、如果说本节课的教学有缺憾的话,就是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法,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放开,再多给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和时间,课堂气氛再活跃一些就更好了。

2、在教学设计中贪多,课堂知识容量过大,时间分配不合理,授课有前松后紧的现象。

7.高三一轮数学教学要“慢”教学 篇七

一、数学知识的呈现需要“慢”教学

数学中每个知识呈现都是简约的语言,简练的式子,简要的叙述,简单的图形。在教学中呈现知识,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作大量精细工作。

案例1:问1: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有几个?

问2 :集合B到集A合的映射有几个?

人教版必修1映射概念,教材中短短的几句话。A、B为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中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看似简单,却需要去解读,领悟映射概念:1任意性;2唯一性,只有掌握这些要点,教学才有针对性。

二、数学学科特点需要“慢”教学

利用数学知识分析、理解、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波利亚解题四个步骤:1理解题目;2拟定计划;3执行方案;4回顾反思。说明解题不是一个短平快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回忆,不断转化,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数学错误暴露需要慢教学

案例2:已知tanα=2,求cos2α 值。

解法1和解法2的结果竟然不同,两者都是使用sin2α+cos2α= 1,但是问题解决却是呈现了多元化,它需要一个“慢”过程,那种贪多贪快,容易出现事倍功半、欲速不达的现象。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慢”教学。数学离不开问题,问题离不开探究,探究需要一个 “慢”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慢工出细活”。

四、数学规律的提示需要“慢”教学

高三数学一轮教学不只是把以前的知识回顾一遍,而是要把所学知识综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通过这些训练,能帮助学生高效地找到正确解决这类问题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有利于提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迁移和发展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目的。

案例5 :( 2009高考数学辽宁卷 ) 已知F是双曲线的左焦点A ( 1 , 4 ), P是双曲线右交上的动点,则求: |PA| + |PF|最小值 。

变式:已知F是右焦点, A ( 3 , 2 ) P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求:PA + PF最小值。

五、关爱每一个学生需要“慢”教学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至理名言不应只停留在表面。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关爱每个学生成长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高考重压让我们经常忽视那一部分学生的存在,而 “慢”教学却能让不同学生对知识自主生成,建构内化,形成最新发展区,有效地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让更多学生体验成功。

摘要:关注“慢”教学,是针对当下高三第一轮数学教学现状的一种理性反思,“慢”教学能有效呈现学过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能有效落实数学问题,通解通法教学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提高学数学的兴趣,从而增强高三一轮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8.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反思 篇八

一、上复习课,千万不能翻来覆去,要新字当头

每节课前,教师需要精心准备一两个“新”的东西。这里的新,我主要指两方面的情况:一种是在上复习课时,对已学知识点进行挖掘、联系和比较,使学生感到这些知识在上新课时确实没有听到过,从而感到有收获,愿意听。还有一种“新”跟考试没有必然的联系,纯粹是“调味品”,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第一种情况中,我较多地运用了联系和比较的方法:

1.相似历史事物的不同特点或同一历史事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的比较。如(1)同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不同。(2)同是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的二月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特点、影响不同。(3)同是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性质及对世界的影响不同。

2.不同历史事物的相同本质或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发展水平的比较。如(1)同在14-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与欧洲的发展结果不同。(2)同在1644年国内局势动荡,中国与英国发展结果性质及影响不同。(3)同是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中国与欧洲的规模、影响不同。(4)社会改革的根本目的相同,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改革的内容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改革的内容也不同。

3.与其他学科内容相关历史事物的联系比较。如区域经济集团的地理位置与发展变化间的关系分析。全球化下的各国对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变化间的关系分析;市场的本质特征及作用与各国利用市场的经验教训间的关系分析。

4.与现实问题相关的历史事物的联系与比较。如欧洲思想解放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联系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当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系。反恐怖主义联合阵线与20世纪3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时形成的反法西斯同盟的关系分析。

通过联系与比较,就能使学生不断扩大视野,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同时多与政治学科的时政相结合,达到了学科间的渗透,并通过不断地追寻现实和时事的历史渊源,加深对现实和时事的理解。

在第二种“新”的情况中,我较多地运用了贴近生活的例子。在讲到古代史中“古墓陪葬文物出土”时,我就联系到北京老山汉墓挖掘的现场视频,向学生介绍古代墓室的结构,一般墓室里物品的摆放,如何来判断墓主生前的官职、爵位等等。同时向学生介绍,由于多年来,盗墓者的猖獗,很多有价值的古墓已被挖掘,致使很多有价值的文物流落、散失,给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让学生明白盗墓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同时,还可转到墓葬里的古钱币,根据自己以前在书本中看到的介绍,向学生讲述哪些古钱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并不失时机地问一下学生,家里是否也有,否则的话,还可发一笔小财。讲到这里学生往往会引起哄堂大笑,这样,调味品的效果就达到了。

还有,在讲到中国近现代史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后,中国的低关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时,我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个例子:在美国,买一辆桑塔纳轿车只需5000美元,而在中国买一两却要10到20万元,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关税。如果没有我们的关税,那么我们的民族工业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为了尽快融入世界 我们又不得不放低关税,加入WTO,这样对我们的民族工业肯定又是一个打击,还可以联系关贸总协定的知识。

通过以上一些例子,使学生感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从而对历史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学习一切东西的基础,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意平时教学的及时反馈

我始终觉得历史课是一门不能忽略背、记的学科,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关键性的事件、时间,及一些课本中重要的结论,学生必须要准确掌握,这就需要学生平时花一定的时间去记去背。而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在这方面相对要比重点中学的学生自觉性要差些。所以我为了督促学生去看书,就采取了每隔一个半星期默写一次的办法。具体做法如下:

每次在默写前,首先提前2到3天通知学生默写的范围、内容,让他们做好准备。然后,在默写那天,出好一张以填空题为主的试题卷,(注意要存盘,以便下次可再用),让学生默写,收上来以后,大致看一下,如果学生80%能做出来,就算通过,如果做出不到50%,那就要重新默写过,试卷还是那一张。这样一来,使学生在上课轻松的同时又感到有压力,有了压力后,才会有动力,平时才会花时间去看书,几次下来,也就养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一半。

以上这些是我在几年的历史教学中的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不一定全对,但我觉得还算相对管用,故写出来让同事们一起批评、指正。

最后,我觉得要上好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课最关键的是教师的责任心及认真的程度,所以,事无巨细,只要事先准备充分,研究透彻,不管上什么课,我认为都能够手到擒来,游刃有余。

上一篇:昆明市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下一篇:高中学生的励志学习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