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见面礼仪

2024-09-24

各国见面礼仪(共10篇)

1.各国见面礼仪 篇一

1.日本人的礼仪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和佛教。佛教徒遵守“过午不食”的教规。

日本人讲话分敬体、简体两种语言,使用时要么都用敬体,要么都用简体,二者不可混淆。但对客人、长者、上司讲话都用敬语,否则便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

日本在见面时一般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稍微低头,眼睛向下,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互相鞠躬,互换名片,一般不握手。行礼时双手平摊膝前,同时表示问候。没有名片就自我介绍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如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若遇女宾,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日本人十分重视礼节,每日鞠躬无数次,特别是妇女,温柔体贴,极守妇道,对男子很尊重。日本人平时见面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

在日本。“先生”不是随便称呼的。就狭义而言,它是指教育者(教授、讲师、教员、师傅)和医生;就广义而言,则是对年长者、国家与地方领导人及有特殊技术才能的尊称。即使被称为“先生”,也应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则会给人傲慢的感觉。对于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称“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后加上职称或“样”(音Sama)或さん(音Sang)即可,等于我们通常称呼“小张”或“老王”的意思。日本人吃饭使用筷子有许多讲究,对于客房服务来说,要切忌为客人备餐时将筷子垂直插入米饭中,因为垂直插着筷子的米饭在日本是用来祭奉死者的。

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还忌讳荷花图案;并认为梅花是不祥之花;赠送礼品忌讳“9”字。

2.朝鲜人的礼仪

朝鲜人见面也行鞠躬礼,互相深深地鞠躬,表示尊敬和谢意。

3.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礼仪

在泰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信奉佛教,此外,尚有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

泰国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通常在名字前加上一个称呼。对成年男人,常加“乃”,(意为“先生”),“乃”字是尊称,也表示男性。而对成年妇女,名字前常加“娘”字(意即:“夫人”、“女士”)。泰国人一般只简称名字,口头称呼时,不论男女,一般在名字前加“坤”字,表示亲切。

泰国人见面时通常双手合十于胸前,稍稍低头,互致问候。合十分三种:小辈见长辈双手举得较高,一般到前额;平辈相见举到鼻子高度;长辈对小辈还礼到胸前为止。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当别人向你合十致意,你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当然现在的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有时也握手问好,但男女之间见面是不握手的。

泰国人认为头是人最神圣的部位,随意摸别人的头被视为莫大的无礼。小孩子的头只让国王、高僧和父母摸。别人坐时,切忌将物越过其头顶。递送东西给别人须用右手;正式场合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不得已而使用左手时,要说一句“请原谅,左手”。小辈给长辈递东西用双手,长辈接东西时可用一只手。他们认为,右手是清洁的,左手是肮脏的。至于抛东西给别人则更不允许。坐时翘腿被认为不礼貌,把鞋底对着别人,意即将别人踩在脚下,被认为是一种侮辱性举止。妇女坐时要双腿并拢,否则被认为缺乏教养。走过别人面前,必须躬着身子,以示歉意,妇女尤须这样。就餐按辈份入座,长者在上首。喝酒吃菜都由长者先动手。

印度是一个人口、民族众多的国家,居民分别信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伊斯兰教、__、锡克教、佛教等。大部分印度人信奉婆罗门教,等级观念极深。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此外还有乌尔都语、泰卢固语、孟加拉语等十多种主要语言。

牛在印度是神圣的,称为“圣牛”,牛奶更是圣洁之物。一般不用牛皮鞋和牛皮箱。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女人结婚后改用丈夫的姓。男人通常只称呼姓,不称呼名;女人通常则只称呼名。印度人见面的礼节是双手合十。对妇女不可主动握手。印度人交谈中如同意对方的意见时,将头向左摇动,不同意时则点头。印度人以玫瑰花环献给贵宾,宾主相互问好后将花环套在客人颈上。花环大小视客人的身份而异,献给贵宾的花环很粗大,长度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则仅及胸前。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信奉各种宗教,因此习俗也各不相同。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盘里取食。素食者甚多,不吃牛奶。一般说来,等级越高,荤食越少,等级较低者才吃荤(羊肉)。印度教徒一般都用右手吃饭,拿食物或敬茶,递取别人东西时也忌用左手。印度人一般不喝酒、喜好喝茶,大部分喝奶茶。他们喝茶的方式是:把茶盛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

新加坡华人多信奉佛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多信奉印度教;此外还有督教和天主教。在新加坡,社会开放,人们又严守本民族的礼仪,十分注重礼貌。礼节以握手为主。

新加坡人到中国来,一般都喜欢吃粤菜,而工程师、医生等知识分子的早点则喜欢吃西餐。他们爱吃炒鱼片、油炸鱼、炒虾仁,不信佛教的还爱吃咖喱牛肉。主食方面,爱吃米饭和包子,不吃馒头。水果方面,爱吃桃子、荔枝、生梨等。下午希望有点心。

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风俗习惯往往差异很大,因此在礼节上各不相同。在新西兰,人们尽管互不相识,但一见面,双方都要与相鞠躬。如果是客人来访,除了见面时互相鞠躬外,主人与客人还要互相碰鼻子一至两次,表示亲热和对客人的欢迎。

阿拉伯人彼此见了面,将右手举在额前,左手贴在胸,表示情意。

尼日利亚人的见面礼是各自用大拇指在手上轻轻弹几下,以示问好。

非洲的坦噶尼喀人,在见面时,各自先拍拍自己的肚子,然后鼓掌握手。拍拍肚子表示不愁吃穿,身体健康;鼓掌握手,表示庆贺、祝福。

在摩洛哥,家里有客人来访,主人要敬茶三杯,客人则必须饮完,然后才促膝谈话畅叙家常。

马来西人见面时,则互相把手指并在一起,把手面、手背,轻轻地拍一下,然后把手贴在嘴唇或额角。

刚果人见面里,先伸出两手握几下,然后躬下身子吹几口气。

太平洋某些岛屿上的居民,彼此见了面,互相用中指勾住,然后用力向自己身边拉,表示亲热、友好。

在也门,如果客人来访,主人便往客人身上洒香水。面缅甸人,则向来访的客人身上泼水,当客人告别时,又用水泼他,而客人也可以向主人泼水,相互泼水,表示彼此情深谊长。

2.各国奇怪的餐桌礼仪 篇二

埃及 进门之前先脱鞋

如果受邀到埃及人家中进餐的话,进门之前应该先脱鞋,而且最好恭维一下主人的房子。只能用右手吃饭,而且一定要吃第二回菜。往菜里加盐是很不礼貌的,另外,如果吃饱了的话,盘子里最好剩一些饭菜,否则主人会不停地给你夹菜。

泰国 坐地上吃饭

泰国人常常坐在地上吃饭,但是注意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脚底冲着他人。在菩萨和国王像前要低头。如果你带礼物去泰国人家的话,应该把礼物包装一下,并使人能看到价签,因为主人可能会回赠你礼物,如果回赠品的价值比你的礼物低的话,主人会很尴尬。

韩国 先给家里的长者盛饭

如果受邀到韩国人家里吃饭,不用赶时间,因为即使迟到半小时都不算失礼。进门之前要脱鞋,在饭桌上,都是先给家里的年长者盛饭,表示可以开饭了。吃米饭、炖菜和汤时,要用勺子,其它饭菜用筷子。记住不要用筷子指人,也不要用它戳食物。碗里不剩饭菜才是礼貌的。

日本 吃汤面要发出响亮的吸溜声

在外国人看来,日本的餐桌礼仪是十分讲究的,但吃面条的时候似乎是个例外。日本人吃汤面时毫不掩饰声响,而且一定会发出响亮的吸溜声。游客最好也入乡随俗,以表示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另外在吃米饭或喝汤时,一定要把碗端起来,让碗口冲着自己。

法国 饭菜还没被尝就加调味品是不礼貌的

在法国,如果饭菜还没被尝就加调味品的话,厨师是会很不高兴的。而且,客人在吃饭前一定要关闭手机,以免就餐被打断。法国人很少用点心盘来盛面包,所以直接把面包放在桌布上就可以。只有在你希望添酒时,再把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否则最好剩一些。

加拿大因纽特人 饭后打个饱嗝会让主人很开心

如果你有机会和加拿大因纽特人坐在一起吃饭,饭后打个饱嗝会让主人很开心。因为这会被视为另一种形式的感谢。有些因纽特家庭还在同一锅里“下筷子”,一般都是男人先吃,然后是女人和孩子。有时候因纽特人不用勺子而是直接用手抓起锅里的肉吃,作为客人,你也只好入乡随俗。

俄罗斯 不能拒绝伏特加酒

俄罗斯人热情好客,当主人递给你一杯伏特加酒时,出于礼貌是一定不能拒绝的,男士要一饮而尽,女士则不用。而且在敬酒时眼睛应该直视对方。饭菜中的酱汁或肉汁应该用面包蘸着吃干净。如果面包被剩下的话,会被看作一件晦气和浪费的事。

埃塞俄比亚 相互喂饭

埃塞俄比亚人有相互喂饭的习惯,这似乎是一件很不卫生的事,特别是你不得不用手抓起带有肉汁的饭菜,把它喂给你的邻座,然后再喂其他人。这也意味着,你吃进嘴里的饭菜也是经过了全桌人的手的。

菲律宾 学会等待和言听计从

在菲律宾,要想成为一位合格的宾客,你必须学会等待和言听计从。主人请你入座时再入座,告诉你坐哪儿你再坐,请你什么时候开始吃饭你再吃,主人不给你添菜不能主动夹,只有这样做才被视为礼貌。

黎巴嫩 主人会给客人上两三回菜

为显示自己的热情好客,黎巴嫩人往往会给客人上两三回菜。因此上第一拨菜时,最好少吃一点,这样你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打持久战。饭局时间越长,越能显示主人的热情,也表示客人很享受主人家的饭菜。如果是传统的中东饭菜,你最好用面包卷着吃。

阿富汗 客人吃第一口饭菜

在阿富汗人的餐桌上,由客人吃第一口饭菜。注意不要把食物掉在地上,如果不小心掉了一块面包的话,应该捡起来,亲它一下,并把它举到前额,然后再放下来。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表示对食物的尊重。

赞比亚 干老鼠是一道开胃菜

如果你碰巧到赞比亚乡间旅行的话,你会发现干老鼠在这里竟是一道开胃菜。胆大之人会从老鼠头吃起,然后再吃身体,但是记住不要吃尾巴(它常常是用来当做牙签的)。

李恒克 荐自《养生保健》

3.商务见面礼仪常识 篇三

第一节 称呼礼仪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的风尚,因此对它不能疏忽大意,随便乱用。在商务会面中,恰当地使用称谓,是商务交往顺利进行的第一步。

一、称呼礼仪规范

在商务活动中,称呼要庄重、正式、规范。一句得体的称呼,既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依照商务惯例,在商务会面中,最正式的称呼有三种,即应当称呼交往对象的行政职务、技术职称,或是其泛尊称。泛尊称,指的是先生、小姐、夫人、女士一类可以广泛使用的尊称。

在商务活动中,以对方的行政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佳,是最常见的一种称呼方法。可以仅称职务,如“局长”、“处长”、“经理”、“主管”等;也可以在职务前面加上姓氏,如“李市长”、“张董事长”等。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有职称和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博士”等。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李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张博士先生”等。这样可以表示你对他职称的认可和尊敬。

对于那些初次打交道的,或者既没有具体的职务也没有具体的职称的人,可以直接称呼他们为“先生”、“小姐”或者“夫人”,如果知道他们的姓氏,就最好在这些泛尊称的前面带上对方的姓,如“张先生”、“李小姐”等。在使用泛尊称的时候,对于男士,不管多大年纪,都可以称呼对方为“先生”,但是对于女士来说,“夫人”这个称呼可不能乱用的,必须在知道对方已经结婚的前提下才可以用。

除此之外,称呼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初次见面更要注意称呼。初次与人见面或谈业务时,要称呼姓加职务,要一字一字地说得特别清楚,比如:“王总经理,你说得真对.....”如果对方是个副总经理,可删去那个“副”字;但若对方是总经理,不要为了方便把“总”字去掉,而变为经理。

第二,关系越熟越要注意称呼。与对方十分熟悉之后,千万不要因此而忽略了对对方的称呼,一定要坚持称呼对方的姓加职务(职称),尤其是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人人都需要被人尊重,越是熟人,越是要彼此尊重,如果熟了就变得随随便便,“老王”、“老李”甚至用一声“唉”、“喂”来称呼了,这样极不礼貌,是令对方难以接受的。

称呼对方时不要一带而过。在交谈过程中,称呼对方时,要加重语气,称呼完了停顿一会儿,然后再谈要说的事,这样才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他会认真地听下去。如果你称呼得很轻又很快,有种一带而过的感觉,对方听着不会太顺耳,有时也听不清楚,就引不起听话的兴趣。相比之下,如果太不注意对方的姓名,而过分强调了要谈的事情,那就会适得其反,对方不会对你的事情感兴趣了。所以,一定要把对方完整的称呼,很认真很清楚很缓慢地讲出来,以显示对对方的尊重。

二、商务会面中不适当的称呼

1.无称呼。在商务活动中不称呼对方,就直接开始谈话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2.不适当的俗称。有些称呼不适宜正式商务场合,切勿使用。“兄弟”、“哥们”等称呼,会显得使用这种称呼的人档次不高,缺乏修养。

3.地方性称呼。有些称呼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比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而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肯定是“打工仔”。

第二节 介绍礼仪

在商务交往中,相互介绍和为他人介绍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礼节之一,是人们从陌生走向熟识的第一步。介绍分为自我介绍,他人介绍和商业性介绍三种情况。

商务接待的礼仪是什么

商务交往活动中,接待是给客户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重要工作,为下一步深入的交往打下基础。接待要有周密的布置。接待的程序:预约——准备——接待——送客。那么,怎样才能使客户体会到你的热情好客、礼貌待人的诚意呢?大体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迎客

对于如约而来的客人,要表示热情、友好。

对贵客或远道而来的客人,要指派专人出面,提前到达双方约定的地点(或适当的地点),恭候客人的到来;接待人员要提前到达机场、码头或车站,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客人抵达后,若宾主双方早就认识,双方直接行见面礼,若是初次见面,一般是由礼宾人员或我方迎接人员中身份最高的,率先将己方迎接人员一一介绍给客人,再由客人中身份最高者将客人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给主人。

对于来自本地的客人,一般应该提前半小时在单位大门口或办公楼下迎候客人

待客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彼此往来的商务活动日益频繁,接待工作也应越来越规范。

要文明待客、礼貌待客、热情待客,接待工作在礼仪方面应做到严谨、热情、周到、细致。

1、文明待客

文明待客主要以主人的语言、举止和态度来体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2、礼貌待客

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问候语、请求语、感谢语、道歉语、道别语

3、热情待客

接待礼仪

关于会议主席台座次的安排

根据中办掌握的原则:左为上,右为下。当领导同志人数为奇数时,1号首长居中,2号首长排在1号首长左边,3号首长排右边,其他依次排列;当领导同志人数为偶数时,1号首长、2号首长同时居中,1号首长排在居中座位的左边,2号首长排右边,其他依次排列。

关于宴席座次的安排

宴请客人,一般主陪在面对房门的位置,副主陪在主陪的对面,1号客人在主陪的右手,2号客人在主陪的左手,3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右手,4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左手,其他可以随意。以上主陪的位置是按普通宴席掌握,如果场景有特殊因素,应视情而定。

关于签字仪式的座次安排

签字双方主人在左边,客人在主人的右边。双方其他人数一 般对等,按主客左右排列。

关于乘车的座次安排

小轿车1号座位在司机的右后边,2号座位在司机的正后边,3号座位在司机的旁边。(如果后排乘坐三人,则3号座位在后排的中间)。中轿主座在司机后边的第一排,1号座位在临窗的位置。

室外接待礼仪

1、接待准备

对于前来访问、洽谈业务、参加会议的外国、外地客人,应首先了解对方到达的车次、航班,安排与客人身份、职务相当的人员前去迎接。若因某种原因,相应身份的主人不能前往,前去迎接的主人应向客人作出礼貌的解释。

2、及时接待

主人到车站、机场去迎接客人,应提前到达,恭候客人的到来,决不能迟到让客人久等。客人看到有人来迎接,内心必定感到非常高兴,若迎接来迟,必定会给客人心里留下阴影,事后无论怎样解释,都无法消除这种失职和不守信誉的印象。

3、接待礼节

接到客人后,应首先问候“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我们这个美丽的城市”、“欢迎您来到我们公司”等等。然后向对方作自我介绍,如果有名片,可送予对方。注意送名片的礼仪:

当你与长者、尊者交换名片时,双手递上,身体可微微前倾,说一句“请多关照”。你想得到对方名片时,可以用请求的口吻说:“如果您方便的话, 能否留张名片给我?”

作为接名片的人,双手接过名片后,应仔细地看一遍,千万不要看也不 看就放入口袋,也不要顺手往桌上扔。

4、交通工具的安排

迎接客人应提前为客人准备好交通工具,不要等到客人到了才匆匆忙忙准备交通工具,那样会因让客人久等而误事。

5、日程安排

主人应提前为客人准备好住宿,帮客人办理好一切手续并将客人领进房间,同时向客人介绍住处的服务、设施,将活动的计划、日程安排交给客人,并把准备好的地图或旅游图、名胜古迹等介绍材料送给客人。

4.关于商务的见面礼仪 篇四

在商务交往中,相互介绍和为他人介绍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礼节之一,是人们从陌生走向熟识的第一步。介绍分为自我介绍,他人介绍和商业性介绍三种情况。

一、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最重要的一种介绍方式,就是在必要的社交场合,把自己介绍给其他人,以使对方认识自己。自我介绍的基本程序是: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和单位,同时递上事先准备好的名片。自我介绍总的原则是简明扼要,一般以半分钟为宜,情况特殊也不宜超过3分钟。

通常需要做自我介绍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第一,社交场合中遇到你希望结识的人,又找不到适当的人介绍。这时自我介绍应谦逊、简明,把对对方的敬慕之情真诚地表达出来。

第二,电话约某人,而又从未与这个人见过面。这时要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还要简略谈一下要约见对方的事由。

第三,演讲、发言前。这时面对听众做自我介绍,最好既简明扼要,又要有特色,利用“首因效应”,给听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四,求职应聘或参加竞选。这时更需要自我介绍,而且自我介绍的形式可能不止一种。既要有书面介绍材料(个人简历),还要有口头的,或详或简,或严肃庄重,或风趣幽默诙谐等。这会直接影响求职或竞选者能否成功。

掌握自我介绍的语言艺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镇定而充满自信清晰地报出自己的姓名(这是必须的),并善于使用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友善、关怀、诚意和愿望,这是体现自信的表示。如果自我介绍模糊不清,含糊其词,流露出羞怯自卑的心理,会使人感到你不能把握自己,因而也会影响彼此间的进一步沟通。

第二,根据不同交往的目的,注意介绍的繁简。自我介绍一般包括姓名、籍贯、职业、职务、工作单位或住址、毕业学校、经历、特长或兴趣等。自我介绍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介绍的繁简,不一定把上述内容逐一说出。在长者或尊者面前,语气应谦恭;在平辈和同事面前,语气应明快,直截了当。

第三,自我评价要掌握分寸。自我评价一般不宜用“很”、“第一”等表示极端赞颂的词,也不必有意贬低,关键在于掌握分寸自我介绍时,表情要自然、亲切,注视对方,举止庄重、大方,态度镇定而充满信心,表现出渴望认识对方的热情。

二、他人介绍

他人介绍,即第三者介绍,它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的一种介绍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为他人介绍都是双向的,即第三者对被介绍的双方都作一番介绍。有些情况下,也可只将被介绍者中的一方向另一方介绍。但前提是前者已知道、了解后者的身份,而后者不了解前者。

为他人作介绍时应遵循以下基本礼仪原则:

第一,在向他人介绍时,首先了解对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最好不要向一位有身份的人介绍他不愿认识的人。

第二,注意介绍次序。按国际惯例,应该先把年轻者、身份地位低者介绍给年长者、身份高者;先把年轻的职务相当的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年龄低、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先把客人介绍给主人,把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如果是业务介绍必须先提到组织名称、个人职衔等。集体介绍可以按照座位次序或职务次序进行。为他人介绍遵守“先向尊者介绍”的原则。

第三,介绍人作介绍时,应该多使用敬辞。在较正式场合,介绍词也较郑重,一般以“×××,请允许我向您介绍……”的方式。在不十分正式的场合可随便些,可用“让我介绍一下”或“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的句式。介绍时语气清晰地说出得体的称谓,有时还可用些定语或形容词、赞美词介绍对方。

第四,为人介绍时注意手势和表情。被介绍时,眼睛正视对方。除年长或位尊者外,被介绍双方最好站起来点头致意或握手致意,同时应说声:“您好,认识您很高兴”或“真荣幸能认识您”等得体的礼貌语言。

三、商业性介绍

5.商务见面礼仪之诚信 篇五

“人无诚而不言;人无信而不立”。中国自古就有以诚待人传统。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同时也有着千百年的商业文明。从最初的以物换物、古老的茶马古道贸易到现如今的现代化全球贸易。在各行各业以各种方式体现着古老商业贸易的延续。随着朝代的更改,社会形态的变化。经商贸易也在不断地改变发展,古老的商业文明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中国自古就有着商业贸易大国之称,早可以追溯到唐朝,近也可以到如今。在这期间中国出现了很多的商业名人,也创造很多的商业奇迹。例如“晋商创立了最早的票号(今银行)浙商被称为是中国商业的犹太人,闽商走出了国门建立了对外的商业贸易。这些都是中国的商业文明。而在这些商业的形态中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诚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正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变成了现如今的商品经济。人们的经商意识也在前所未有的改变着,人们正以各种方式融入到商业的洪流中。各行各业各种公司都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我们的商业经营模式已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模仿、克隆发展到今天有我们自己的品牌有我们自己的名牌。在全球的商业行列里不断地出现了“中国制造”的标识。

但是,我们回头看看我们经历的这些坎坎坷坷,创立出的名牌,创立出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些我们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汗水?付出了多少的艰辛?经历了多少的风雨?可是我们很多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倒闭了,在全球的经济危机中我们有的企业倒闭了,企业的倒闭是必然的,因为他们缺失了最基本的企业意识-诚信。

20xx年是一个多事之年,中国的企业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从食品到药品,甚至可以说到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严酷的考验。众所周知的“三鹿奶粉事件”整个中国的多半家庭都在经历着痛苦。一个有着几十年的历史企业,就这样的被摧毁了。紧接着而来的是全球的金融危机,很多的企业也在这场考验中倒闭了。危机来了,也给我们的企业敲响了警钟,也该真正的反思,反思我们的错误,我们缺乏了什么?我们把最宝贵的诚信丢掉了。现今的商品社会,给人们带来了利益,使人们变得富足了。但是,我们很多的企业也丢失了最基本也是最宝贵的经营之本-诚信。企业的眼里只顾着利益,效益。经济的指标。可是却忘记了这些要做到的都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才可以达到的。“诚信”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之本,是为人之道。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脱离不了经济的支撑,但是在建立企业来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作为企业的领导不是先要学到什么经营之道,而是“诚信”。作为企业的轴心领导人,也是企业未来的规划人,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在于它的首任领导人的诚信、勇气、智慧等很多方面的条件,但是,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没有诚信的话,他可以一时在商业的大潮中不被淹没,但是不会是永久的,终究有一天他会被商业的现实所吞噬。所谓的在商言商,现今的企业领导经常说的一句话“商场如战场”但是商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它靠得不是很先进的武器来取胜,而是靠的“诚信”,“诚信”才是无往不利最好的武器。例如:前段时间新闻报道了中国的几个在国外做建设工程的公司被国际监管机构给停牌,不许在参与在国外的建设项目投标。还有,我国的几个企业被德国公司起诉有侵权行为,赔偿很大经济损失。这些看来很多人可能认为都是无所谓的小事情,不做就不做,我可以投标其他的工程,不侵权就不侵权,我可以改变方式,但是我们仔细地反思一下,我们损失的不仅仅是那么一点利益,我们损失的是我们最宝贵的“诚信”,这不止是用经济利益可以换取来的,它代表的是一个企业和一个国家。

6.各国餐桌礼仪须知 篇六

2.阿拉伯世界,人们不会用左手吃东西,因为这只手通常是用来擦屁屁的。

3.英国,汤快喝完时必须把碗斜向外侧,而不是斜向自己用汤匙舀汤。

4.日本,由于在葬礼上会用筷子传递遗骨,因此在餐桌上绝不会用筷子夹食物给别人。

5.中国,在餐桌上打了个饱嗝代表你很满足(有这回事?)

6.墨西哥,吃Taco时绝对不能用刀叉,只能用手拿起来吃。

7.法国,面包直接放在桌上,而不是盘子里。

7.各国赠送礼仪介绍 篇七

国际商务往来与外事交流中,恰当的礼品互赠,不但可以充分展现企事业文化、学术精神;而且还可以增进企事业活动友谊,所以一般企事业国际商务往来都会相互赠与有企事业特色的礼品。但在外事礼品赠送礼仪方面,一定要遵循通行规则和避免各国忌禁。

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各国人民价值观念的诸多不同,进行国际交往时人们在对待礼品本身及其送礼方式上存有诸多困惑。总而言之,送的方法不对头,送的东西不对路,那么本来的好意可能被对方误解,有时还会带来交际障碍,甚至产生文化冲突。

8.商务见面行礼的礼仪常识 篇八

(一)行鞠躬礼的姿势

行鞠躬礼时双手垂放,双脚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弯腰前倾。男士在鞠躬时,双手应放在大腿两侧的裤线稍前的地方。女士则应将双手放在身前腹部处轻轻搭在一起,也可放在正前方。行鞠躬礼时,面对受礼者,距离约二、三步远,头和颈部要处于自然状态,以腰为轴上身前倾,视线随着鞠躬动作自然下移,同时问候“您好!”“早上好!”“欢迎光临!”等,礼后起身迅速还原。施鞠躬礼前,应先将帽子摘下再施礼。施礼时,目光不得斜视和环顾,不得嘻嘻哈哈,口里不得叼烟卷或吃东西,动作不能过快,要稳重、端庄,并带有对对方的崇敬感情。通常,受礼者应以与施礼者的上体前倾幅度大致相同的鞠躬还礼,但是上级或长者还礼时,不必以鞠躬还礼,可以欠身点头或握手答礼。鞠躬礼在东亚国家流行甚广,尤其是在日本盛行。

(二)鞠躬的深度和次数

9.世界各国礼仪风俗 篇九

4。引入一个笑话:美国人、法国人、中国人沙漠行走的故事(配合搞笑的图片)介绍以下几个国家的(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一。国家简介 二。风俗礼仪 三。国人性格

四。饭店长住公司客人简介(照片)

穿插游戏:猜字游戏(礼仪风俗方面的名词、国家代表人物等)介绍1本好书、1张好碟、1个网站。

最终回到主题:开阔视野,了解客人、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

韩国正式名称是大韩民国。全国面积9.9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4485万,首都是首尔。太极旗是韩国的国旗,国歌为爱国歌。受我国佛学、儒学影响,韩国居民多信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儒教,首都汉城文庙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祭孔大典。

韩国饮食:韩国饮食风格介于中国和日本之间,多数人用餐使用筷子。莱料以高蛋白食物为主,辅以蔬菜。喜食汤和饭(牛肉汤、排骨汤等和在饭中)、火锅、汤面、冷面、生鱼片、生牛肉、什锦饭等。也喜欢热辣口味。在宴会上,韩国人习惯互相斟酒,喝交杯酒;受人劝酒时不可拒饮;不胜酒力时杯中应留点酒;对于醉酒者,他们多持宽容的态度。受人敬菜时要礼貌地推让两次,第三次才欣然接受。饭后被人邀歌时不可拒唱。韩国人不喜欢较油腻的炒菜,喜欢清淡的生菜,熬菜和炖菜等。其中泡菜被作为韩国人每顿必备的菜。

韩国人注重礼仪。见面必互致问候,男子见面微鞠躬,互握右手或双手,分手也鞠躬。男子不得主动与女子握手。初次见面,交换名片。韩国人多以软饮料待客,客人必须接受主人提供的茶点。韩国人在一起聊天,都不谈本国政治、经济、妻室等话题,但喜欢询问个人情况。他们自尊心极强,不容公开被人批评或异议。在社交场合,男女必须分开。在公开场合,得让男土先行,各种会议发言者致辞都把“先生们”放在“女士们”之前。尊敬师长,使用敬语,不得当长者面抽烟、戴眼镜。上门造访习惯带上小礼品,但不送外国烟;接物时必须用双手,不能把礼品当场打开。在任何场合的坐姿都不能叉腿。

韩国的禁忌: 韩国人珍爱白色。国花是木槿花,松树为国树,喜雀为国鸟,老虎为国兽。忌讳数字是“4”和“13”,在发音与“死”相同的缘故,韩国人对相似的“私”“师”“事”等最好不要使用。

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强,反对崇洋媚外,倡导使用国货。在赠送礼品时,最好选择是鲜花、酒类和工艺品。最好不是

日本货。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的国家。日本拥有它不同于西方社会和中国的独特的“礼仪文化”。日本社会重视礼节,在日本人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和亲近感相比,更要求恭敬礼貌的态度。有一个观点认为,“礼仪文化可以分为“硬文化”与“软文化”两大类型。

日本的“鞠躬文化”也是日本礼仪文化的要素之一,属于所说的“硬文化”。日本人为表示恭敬礼貌,而作[鞠躬],不仅在初次见面使用,而且在日常的见面和分手道别、感谢、道歉的场合也频繁地使用。日本[鞠躬文化]中,男性与女性鞠躬的方法有所不同。(举例说明饭店的事例)

所谓的“软文化”是指日本礼仪文化中,日语中“模糊的表达方式”。日本人请求对方做某事时,不直接说“请你…”,而是委婉地说“我希望…”,“这么做怎么样”等等;谢绝邀请时,一般不明确说“不行”,而是显出犹豫的样子,作为不好开口的信号。这些表现方式起因于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日本这个单一民族的国家里,国民的性格有其共通之处,所以他们认为不需要表达得过于明确,对方也会明白自己的意思。

日本有送礼的癖好,在送礼时往往采取这样的作法:即送些对主人毫无用途的礼品,因为收礼的人可转送给别人,那个人还可以再转送给第三者。

日本人对装饰着狐图案的东西则甚为反感。狡猾狐狸是贪婪的象征。日本人忌讳荷花。日本人忌讳“四”。因为日语中“四”和死同音。所以日本人医院里没有“四”号病房和病床。

在日本人之间,鞠躬仍是见面和分手时的必行之礼;在与外国人接触时,日本人已逐渐习惯用握手代替鞠躬了。不过,你仍可能会受到90度弯腰之礼。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一般说来,点一下头或稍微弯一弯腰并同时将手伸向对方,就可以了。日本贸易界对外国人能否规范地鞠躬似乎并不在意。[恭维话]

日本人说恭维话的方式也与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会对你个人在贸易上的成就或公司的成就直接表示赞赏,而日本人却常常兜着圈子说。比如,如果日本人想称赞你的修养,他不会直截了当地表示,而是对你办公室的装饰发表些议论,即所谓“借题发挥”。[社交活动]

即便在商务活动中,欧美人也常常邀请谈判对手到家里做客或参加鸡尾酒会。但在日本,这样的社交活动是不常见的。日本人喜欢邀请客人到饭店或餐馆吃饭,然后再到酒吧喝酒。日本商人把招待客户作为影响客户的一个手段。日语中出现了“NOMINICATION”这一日英复合词。“NOMI—”是日文中喝酒的意思,而“—NICATION”则来源于英文的“COMMUNICATIOU”(交际)。由此可见,日本人是很重视吃喝这类交际活动的。

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一般人们相互这间是行30度和45度的鞠躬礼,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最低、也最有礼貌的鞠躬称为“最敬礼”。男性鞠躬时,两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裤两侧;对对方表示恭敬时,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礼,女性尤其如此。

在国际交往中,日本人也习惯握手礼,尤其是年轻人或和欧美人接触较多的人,也开始有见面握手的习惯。

在日本,名片的使用相当广泛,特别是商人,初次见面时有互相交换名片的习惯。名片交换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轻的一方先给对方,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礼节。递交名片时,要将名片正对着对方。名片在日语中写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

日本人对坐姿很有讲究。在公司里,日本人都坐椅子,但在家里,日本人仍保持着坐“榻榻米”的传统习惯。坐榻榻米的正确坐法“正座”,即把双膝并拔跪地,臀部压在脚跟上。轻松的坐法有“盘腿坐”和“横坐”。“盘腿坐”即把脚交叉在前面,臀部着地,这是男性的坐法;“横坐”是双腿稍许横向一侧,身体不压住双脚,这常是女性的坐法。现在,不坐“榻榻米”的年轻一代在逐渐增多。

日本人待人接物态度认真、办事效率高,并表现出很强的纪律性和自制力。约会总是正点,很少误时。(举例日本人的团队意识)日本人不喜欢针锋相对的言行与急躁的风格,把善于控制自己的举动看作一种美德,他们主张低姿态待人,说话时避免凝视对方,弯腰鞠躬以示谦虚有教养。在社交活动中,日本人爱用自谦语言,如“请多关照”、“粗茶淡饭、照顾不周”等,谈话时也常使用谦语。以上,是日本与商务有关的文化习俗。

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谦虚礼让、彬彬有礼,同事、行人间极少发生口角。在与日本人交谈时,不要边说边指手划脚,别人讲话时切忌插话打断。多人交谈时,注意不要冷落大部分人。在交谈中,不要打听日本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私事。对年事高的男子和妇女不要用“年迈”、“老人”等字样,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讳。在公共场合以少说话为好。乘坐日本的地铁或巴士,很少能看到旁若无人而大声交谈的现象。除非事先约好,否则不要贸然拜访日本人的家庭。

按照日本人的风俗,饮酒是重要的礼仪,客人在主人为其斟酒后,要马上接过酒瓶给主人斟酒,相互斟酒才能表示主客之间的平等与友谊。斟茶时,日本人的礼貌习惯是以斟至八成满为最恭敬客人。服装也属于礼仪中的一个方面,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着装。在公司里工作,穿著不单单是个人的事情,个人的穿著代表了公司的精神面貌。接待客户时,也代表了对待客户的态度。这就是为什么说服装是礼仪的一个方面了。

10.各国茶室礼仪 篇十

入茶室时客人应当遵守的礼仪

1.入茶室时应脱掉外衣,挂在室外的衣挂上。如果没有衣挂,则在进入所指示的场所之后,折叠好放在自己身体后面(应将两边的垫肩相对折起,不能露出衣服衬里)

2.入茶室时不要戴戒指、手表、项链等金属饰物,这样才符合朴素的茶会气氛。不应拾护身用具。

3.茶室是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之所在,对茶人而言是圣地。

4.不可穿着过于华丽的服饰,或是过于夸张地露出衬里的衣服,这些都不适应茶室气氛。

5.入茶室前整理好自己的鞋物,以便于离开时方便穿着。

6.换上白色袜筒再进入茶室。

7.事先清洗口腔与洗手。

8.进入后主动向先到的来宾行礼(无论熟悉者或是陌生者)。

9.不可询问其他来宾之身份。

10.事先清洁指甲,注意保持言行举止端正。

11.在茶室里谈论的话题,茶会结束离开茶室后不应再次谈论。

12.离开茶室时彼此行礼致谢,整理好自己的座位,确认没有遗留果皮纸屑。

13.不可践踏坐垫,使用完毕后应放在原来位置上。

14.茶会结束后,客人与主人彼此致谢后静静离去。

世界各国不同的茶俗介绍

泰国茶俗:

历史悠久的泰国,在风俗习惯和礼仪上也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性。

泰国北部地区、缅甸和云南地区相似,这里的人们有喜欢吃“腌茶”的风俗,其法与出自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制作腌茶一样,通常在雨季腌制。

腌茶,其实是一道菜。将生茶腌制成酸味制品,时拌入食盐、生姜、花生之类,吃时将它和香料拌和后,放进嘴里细嚼。因为这里气候炎热,空气潮湿,吃腌菜又香又凉,所以,腌茶成了当地世代相传的一道家常菜。

印度茶俗:

印度人饮茶方式很特别,他们把茶倒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另外,在印度如果用左手递送茶具,就会被看作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厕所的。他们喝奶茶,也爱喝一种加入姜或小豆蒄的“萨马拉茶”。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的居民酷爱喝浓茶,茶叶又苦又涩,他们却觉得津津有味。该国红茶畅销世界各地,在首都科伦坡有经销茶叶的大商行,设有试茶部,由专家凭舌试味,再核定等级和价格。

西亚地区的土耳其人,不论大人小孩都喜欢红茶,城乡茶馆普遍,出门饮茶也方便。

伊朗和伊拉克人更是餐餐不离浓味红茶,用沸水冲泡,再在茶汤中添加糖、奶或柠檬共饮。

关于中国的茶祭风俗

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下面就详细介绍中国的茶祭风俗。

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盅象征茶叶为祭。

在我国清代,宫廷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记载。在光绪五年(1879年)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述。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如在我国广东、江西一带,清明祭祖扫墓时,就有将一包茶叶与其它祭品一起摆放于坟前,或在坟前斟上三杯茶水,祭祀先人的习俗。茶叶还作为随葬品。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中已经知道,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存。

历古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像安徽寿县地区,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饮“迷魂汤”,故成殓时,须用茶叶一包,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这样死者的灵魂过孟婆亭时即可以不饮迷魂汤了。而浙江地区为让死者不饮迷魂汤(又称“孟婆汤”),则于死者临终前除日衔银锭外,要先用甘露叶作成一菱形状的附葬品(模拟“水红菱”),再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认为死者有此两物,死后如口渴,有甘露、红菱,即可不饮迷魂汤。原来在封建迷信中,人死后要被阴间鬼役驱至“孟婆亭”灌饮迷魂汤,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忘却人间旧事,甚而要将死者导人迷津备受欺凌或服苦役,而饮茶后则可以让“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故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茶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还成为重要的“信物”。在我国湖南地区,旧时盛行棺木葬时,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称为“茶叶枕头”。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制作,呈三角形状,内部用茶叶灌满填充(大多用粗茶叶)。死者枕茶叶枕头的寓意,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可随时“取出泡茶”;一是茶叶放置棺木内,可消除异味。在我国江苏的有些地区,则在死者人殓时,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层茶叶、米粒。至出殡盖棺时再撒上一层茶叶、米粒,其用意主要是起干燥、除味作用,有利于遗体的保存。

丧葬时用茶叶,大多是为死者而备,但我国福建福安地区却有为活人而备茶叶,悬挂“龙籽袋”的习俗。旧时福安地区,凡家中有人亡故,都得清风水先生看风水,选择“宝地”后再挖穴埋葬。在棺木入穴前,由风水先生在地穴里铺上地毯,口中则念念有词。这时香火绕缭,鞭炮声起,风水先生就将一把把茶叶、豆子、谷子、芝麻及竹钉、钱币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再由亡者家属将撒在地毯上的东西收集起来,用布袋装好,封好口,悬挂在家中楼梁式木仓内长久保存,名为“龙籽袋”。龙籽袋据说象征死者留给家属的“财富”。其寓意是,茶叶历来是吉祥之物,能“驱妖除魔”,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人丁兴旺”,豆和谷子等则象征后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钱币等则示后代子孙享有“金银钱物”、“财源茂盛”、“吃穿不愁”。

以上就是对中国的茶祭风俗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中国的茶祭风俗有所帮助。

关于汉族的饮茶风俗介绍

以茶敬客。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即使不是富裕人家,也得有“粗茶淡饭”。家里来了客人,不请吃饭可以,但不敬茶就显得不礼貌了。客来敬茶是热情好客的表现,也是传统的礼节和传统的美德。下面就关于汉族的饮茶风俗做一介绍。

在汉族饮茶风俗中,除了广东福建等地的工夫茶以外,讲究一些的一般是用盖碗来泡茶。许多地方都有用盖碗泡茶的习惯,但以四川最有代表性。不但茶馆里用盖碗,普通家庭里也喜欢用盖碗。盖碗是三件套,盖,碗,托。用盖碗泡茶确实既方便有实用,既可揭盖闻香,又能观赏茶汤。能趁热喝,还不烫手。早在唐代就有了带托的茶盏了,据说是唐代府尹崔宁的女儿发明创造的,她嫌端茶盏时烫手,就想了个办法,把蜡烛烤软,上面放个小碟子,就成了盏托,不烫手了,传到工匠那里,就制成了带托的茶盏了。四川的茶博士用盖碗沏茶成了一门技术,甚至是绝技。长嘴大铜壶,青花瓷盖碗,茶托茶碗一串串从茶博士的手里飞出去。令人眼花缭乱,却都能准确地落在客人的桌前。茶博士离得很远冲茶,如同蜻蜓点水,有的还能做出花样动作,高难度动作。

文士茶是早年流行于江西婺源文人学士中的传统茶俗,也是用盖碗品饮,盖碗又称“三才碗”,代表天、地、人的和谐。文士茶讲究饮茶人士之文雅、饮茶环境之清雅、饮茶器具之高雅,追求汤色清、气韵清、心境清,以达到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以上就是关于汉族的饮茶风俗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饮茶大不同之维吾尔族人的茶风俗

饮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通过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中国将茶文化远播世界。中华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风俗习惯,自然每个民族的茶风俗也是存在差异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维吾尔族人的茶风俗吧。

茶是维吾尔族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料,可以说是“不可一日无茶”。您若有机会到维吾尔族人家家里作客,一般由女主人先用托盘向客人敬第一碗茶,从第二碗起则有男主人敬茶。倒茶时要缓缓倒入茶碗内,茶不能满碗。客人如不想再喝,可用手将碗口捂一下,即是向主人示意:已喝好。茶喝好后,还要由长者作“都瓦”(默祷)。作都瓦时,客人不能东张西望,嘻笑起立,要将两手伸开合并,手心朝脸默祷几秒钟后轻轻从上到下摸一下脸,都瓦即告完毕。待主人收拾完茶具后,客人才能离席,否则视为失礼。

维吾尔族人分居于新疆天山南北,因此饮茶习俗也有差别。北疆人常喝奶茶,一般每日需“二茶一饭”。喝奶茶时,常以一种用小麦面制成的圆形面饼“馕”(为民族传统面食)佐食。北疆伊犁地区的还有“吃茶”习惯,北疆大多使用铝锅煮茶。南疆人则常喝清茶或香茶,南疆喜用铜质长颈茶壶或陶瓷、搪瓷的长颈茶壶。而喝茶时均用茶碗,一般用小碗喝清茶或香茶,而用大碗喝奶茶或奶皮茶。

这就是关于维吾尔族人的茶风俗的些许认识了,如果有机会大家也可以去新疆看看,亲身感受下那边的茶风俗吧。

小助手带您领略各地不同的茶风俗:

拉祜族的特色烤茶茶俗

闽台婚俗之三茶天礼

昆明的迎客九道茶

艺术新娘茶绝对抢眼

新娘茶,作为古俗,代代相袭,流传不息。话说新娘在拜堂后的第二天,第一件事就是亲手泡制香茶敬献公婆及男家亲眷。当然,坐在川流不息的城市里吃饭的人,十有八九没有经历过这种乡下规矩。

晚上七点多时,厅堂里红烛闪烁,新娘在小姑引导下,莲步轻移,登堂向四周客人施礼。献上新人果子,里面有红枣、花生、桂圆和瓜子,预兆新娘早生贵子。然后是煮水泡茶。新娘泡制的是冰糖桂花茶,是取甜蜜之意,赐于亲人以吉祥如意的祝福。

茶艺最重要的就是程序和规矩。新娘敬茶也有序、重礼。按照考证出来的程序,敬的第一杯茶,当然是上方的公婆,然后按下左、下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顺序相继敬茶。如果客人分列而席,那自然也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了。但餐厅里高朋满座,分不清孰亲孰疏,只好拣着顺手的客人上茶。原来以为自己置身事外的顾客,对突如其来的“厚爱”顿生受宠若惊之感。一桌印巴客人喝了“新娘”敬上来的茶后忍不住嘀咕:中国人吃饭还捎带搞行为艺术?

上一篇:表达心情低落的语录下一篇:工程决算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