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年级语文教学方法教育学论文

2024-07-08

浅析低年级语文教学方法教育学论文(共14篇)

1.浅析低年级语文教学方法教育学论文 篇一

概念教学方法浅析教育论文

数学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各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作为一门有科学性、严谨性的理论化体系的数学学科,数学概念几乎是每一节课都要涉及到的对象,因而,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要对数学概念进行深刻理解,然后加强数学概念的应用,同时,数学概念课上得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措施之一。

要上好概念课,首先,必须使学生深刻地认识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教学的概念之多,且属性各不相同,若把所有概念相提并论,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是不可取的。几年的教学,我总结出对几种不同的概念教学方法。

一、对比性教法

这一方法往往适合且从属关系、交叉关系以及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的概念。譬如:“有理数”“实数”,甚至“复数”;后者是前者属概念,对于后者的教学时,可进行与前者的对比,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后者?后者能解决前者所不能解决的什么问题?后者与前者的运算性质等是否有所变化?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对概念之间的认识,区别联系。又如在教“不等式的解”可与“方程的解”作比较,还有“添括号”与“去括号”,“倒数”与“相反数”等都可用对比方法进行教学。

二、直观性教法

这方法多应用几何的概念教学,同时,这方法又可分为表象性教法和演示性教法,表象性教法如:几何课中的“线段”“射线”“直线”“线段的中点”等,最好让学生先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比如“线段”中的“段”(通常指线的一段);“射线”的“射”(从一点出发的、正如手电筒发出的光线似的);“直线”的“直”(只体现形状,说明起止);“线段的中点”的“中”(理解中间),通过这样处理,既能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又能分清概念之间外延及存在性。但是,这样的教法最好与演示性教法联系起来,效果更加好,即先让学生从字面说概念的属性,然后通过作图加强学生对概念的形象理解。原因是一个人接受外界之信息,除听觉感受外,如果加上视觉感觉,这样获得的信息会更多更深刻。因此,直观性教法最好将以上的两种方法合并使用。同时,有些概念的.教学最好加强演示性。因为视觉感受外界事物刺激总比听觉反应更强烈,更持久。比如:“面”“圆”等概念的教学,如果只注重字面理解,学生认识不会深刻。如果教师能通过操作等进行演示,效果就明显改进,通过演示,还可使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启发,自己的观念,概括出它们的含义,这样会更好。 三、迁移性教法

这一方法必须以学生所识的事物、掌握的旧知识作媒介,通过复习巩固的形式而不知不觉的引入新事物,新知识来进行教学,譬如: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在讲后者时可先巩固前者,然后根据前后概念间的内涵、外延关系总结出后者。正如平行四边形,可先在黑板画出一个普通四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认识它们都是四边形,但是必须从中突出后者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征,现时引入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这样,通过增大前者内涵,而减小其外延,得出后者的定义。学生较易接受的迁移法,通常用于从属关系的概念教学为多。

四、反变性教法

该方法是利用概念间的反变性关系进行教学,如“开平方”的教学,可从联系平方的运算引入。例:22=4,(1/3)2=1/9,(-6)2=36.由此可知,我们把2,1/3,-6分别看作4,1/9,36的平方根。又如“反三角函数”的教学可联系到“三角函数”,但是,反变性教法有其局限性,只适用于具有反变关系的概念。

五、“特殊”――“一般”

这一方法多用于比较抽象的概念为多,如“线段的N倍”“代数式”“等式”“无理式”,教学时一般先通过一些实例对比,得出的义。该方法还可用于几何概念的教学,如“互补”“互余”处理,“互补”教法如下: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各组图中角的大小,并计算其和:

以上每组角的大小之和均为180度,得出互补的定义。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满足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故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六、小结

不同的概念,应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上五种方法在概念教学中普遍用到,各有特点,并且有时还可将几种方法一起连用,达到最佳效果。但是,随着教改不断进行,启发式教学己代替“满堂灌”,因此以上的教法必须灵活运用,去粗取精,不论怎样去教,都是殊路同归,即教学者的最大目的是能使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更主要的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所以概念教学的成效应取决于教师的方法。

2.浅析低年级语文教学方法教育学论文 篇二

一、对“切入”类型词语进行精心体会

在一篇文章中, 对相关段落或者整个文章的理解, 可以从作者“切入”的类型词语进行体会, 结合词语在上下文中表达含义进行对比分析, 深入了解词语所代表的深刻内涵, 进而了解作者通过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内心想法。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文章中比较有深意、能够表达作者写作心境的词语挑选出来, 向学生进行对比讲解, 并指导学生掌握对这一类型词语的选择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也能通过这种方式, 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 体会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例如, 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时,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典型的词语, 让其进行自主分析, 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最终由教师对此详细解析,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促进学生自身阅读方法的形成, 也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词汇量,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对“点播”类型情境进行精心抒发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为小学生精心“点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小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进行自主阅读, 体验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和艰辛。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让学生自主预习找出文章的疑点、难点问题, 由教师进行讲解,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想法和观点的相互交流, 感受作者的写作心境。课下的时候, 教师应以平等的地位融入到学生中去, 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 让小学生感受到温馨的学习氛围。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高年级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更容易进入阅读氛围, 从而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例如在进行《草原》这篇文章的教学时,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草原有关的歌曲, 这样创设出相关的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很多不同类型、体裁的文章, 需要很多不同的阅读方法;而在同一篇文章中, 不同段落的内容也有着不同的阅读技巧。小学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从而使小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时, 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文章的大意, 促进对阅读的深入理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以快读的方式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对文章进行泛读, 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指导学生精读文章, 结合每一字句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内在含义以及作者的写作心境。对于一些具有文体特征的阅读内容, 教师应让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让小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容易、更轻松、更深刻。例如, 对于记叙文来说, 教师只要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特征, 从记叙文所记叙的线索以及方式等入手, 对文章进行阅读研究。

四、教会学生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正确地进行课外阅读, 选择适当的书目, 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阅读方式的正确性, 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和精神上的陶冶、享受, 让小学生能够通过课外阅读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所学习的文章与课外阅读进行对比, 让学生不仅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 得到更多知识的补充积累, 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例如在进行《草船借箭》这一文章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背景, 引导学生进行《三国演义》相关内容的阅读;学习《少年闰土》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鲁迅的其他文章;等等。这样将教学内容与课外内容进行有机的衔接, 能够在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 学习到课外阅读的正确方法, 使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具实效性, 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 教师可以组织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活动,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行新体会的交流,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高年级小学生的特点, 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加强对小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 引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外阅读。教师应积极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 探索出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从而使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水平得到不断的进步, 为日后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教学内容为主, 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以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本文从切入类型词语、创设类型情境、阅读方法和课外阅读这几个方面入手, 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的教学方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月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1 (10) .

[2]殷金凤.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阅读与鉴赏 (中旬) , 2011 (03) .

3.浅析低年级语文教学方法教育学论文 篇三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有了汉字,便有了识字教育。识字教育和中华文明史同步地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识字教育。早在纪元前,西汉的史游就编撰了《急就篇》,这大概是成书较早、流传最久的识字教材。之后,主要用"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识字教材,对蒙童进行识字教育。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法之后,结合我们所运用的,由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小学课程现代化民族化实验研究"编写的"新世纪语文教材"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唤起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具体归纳如下:

一、电脑动画识字

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再如"走"字的学习,出现画面A:以一条宽广的大道为背景,一个疾跑的人闪现在屏幕。教学中的课件,以接示字理让孩子们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对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动。

二、故事联想识字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学龄前儿童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语言的,入学后继续采用这一方法来组织语文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儿童的学习兴趣。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故事"开始,构建以孩子"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认汉字"等语言实践活动为主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三、字型联想韵文识字

当学过同一类字后,启发学生由一字想多字,把字串成串,辨字义记字形,并利用韵文帮助识字,这就是字族文识字法。字族文识字法包含四个逻辑层次:母体字是识字的逻辑起点,字族是识字的单元和方法的载体,字族文是读文识字的载体,字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载体。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的特点,小学生在两年中识字可以达到2200个以上。

四、分散识字

1958年由江苏南京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一种注重音、义联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识字教学方法。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后来被称之为"分散识字""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先教学汉语拼音,采取看图识字等方式教学一些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而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随课文识字,两年学习课文近180篇,识字2000多个。

五、猜谜识字法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中国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组成的,按一定规律用一句话或数句话把它描述出来,用于猜射,由谜面(描述文字)到谜底(文字),就是谜语;用于教学,由生字到描述的文字,则是谜语识字。如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谜语教学法,可以训练、培养学生们的敏捷思维能力。汉字,很多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好的识字法,采用编谜语和猜谜语的方式来记忆一些象形字和形声字十分有效。课堂上,老师谜语一出,同学们争先恐后,大声抢答,有些学生激动、兴奋得从椅子上跳跃起来。谁要是赢了,同学们为他喝彩;谁要是答错了,课堂里惋惜声一片。如果让一部分学生编字谜,一部分学生来猜,然后交换角色进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也提高了分析能力。

六、字理分析识字

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这种识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是核心;启发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是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大体程序是:读准字音,解析字理,识记字形,指導书写。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图示法,如,教"隹"字,出示鸟的图画,教"采"字,出示手在树木上采摘的图画。点拨法,如,教"牧"字,点出""是"牛"的变形,"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而手拿鞭子放牛,正是"牧"的本义。联想法,如,教"沙"字,启发学生想像河水少会看到什么--水少而沙现;两个孩子背对背坐在地上,形象的揭示了"坐"的形、义。演示法,如教"灭"字,可进行火上加盖东西以灭火的演示。歌诀法,如,教"互"字,可引导学生用歌诀"上一下一,倒七正七,互相学习"来帮助记忆。猜谜法,如,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这种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它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此外,识字教学中,帮助学生总结方法是为学生自主识字提供基石。随着基本识字方法的掌握,便可开始放手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创造性的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三步法:(1)分析归类;(2)选择方法;(3)学习交流,总结提高。以《池上》一诗为例。该课有生字八个,首先学生给这几个字分类,如:(1)圭--娃掌--撑首--道(2)采首(象形)(3)浮萍(与水有关)分类后,有选择的学习一类字或几类字,并选择或创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生字。学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学生展示出令人惊讶的能力。如:有的画出"道";有的做出"撑"的动作等等。

4.浅析低年级语文教学方法教育学论文 篇四

【摘要】PLC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方法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仅仅是教会学生专业的基础知识,更是希望他们能够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并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文章主要就教育改革背景下PLC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教育改革背景;PLC教学方法;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当代学生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PLC教学方式早已不适应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了,以至于高校专业教师也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整。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在PLC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上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因此也使得部分教学目标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对高校在教育改革背景下PLC教学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析,并借此希望有效地提升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质量,进而增强学生今后工作的社会竞争力。

一、PLC的基本内容

(一)PLC的基本概念

PLC,其实就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是一种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主要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其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所以它的硬件结构基本上是与微型计算机相同的,基本构成主要有电源、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

(二)PLC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我国技术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变得尤为迫切,计算机领域也在这一发展转型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对优秀PLC优秀人员的强烈需求。与此同时,也对高校计算机专业PLC方面的课程教?W方法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不过,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很多从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在PLC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都有待提升,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相关专业的教学方法严重脱离了高校的实际办学要求。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对PLC专业方面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想要在教育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开创一支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内部必须对计算机专业PLC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二、加快教育改革背景下PLC教学方法的发展必要性

(一)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社会人群需求量的加大,近几年,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普及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但是对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却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维修和解决。尤其是PLC编程中出现的状况,甚至让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士也无计可施。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局面,从而使企业发展中类似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作为高校,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改变PLC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PLC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其实,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理念以及加快教育改革工作提出之后,对每一个计算机专业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二)改变传统的PLC教学模式

以往,高校计算机专业PLC方面的课程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比较典型的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地将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最终只会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对PLC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比如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凭借其形式变化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和优势,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增强他们的思维以及创新意识。与此同时,也使学生对相关PLC的理论知识掌握变得更加牢固,进而提高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效率。说到底,这一系列教学方法的变化都是对传统PLC教学模式的颠覆。

(三)充分调动学生对PLC知识的学习兴趣

PLC是计算机教学专业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教学中时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前半堂课上积极听课,后半堂课上则表现得心不在焉,从而也使得整个计算机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枯燥乏味,不利于PLC相关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实际上,高校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通常都是比较被动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必须要对PLC这样枯燥的教学课程方式进行转变,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比如,在课堂上,尽可能通过PPT展示PLC的外部结构及外部设备;或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讲授控制输出类的基本指令OUT、SET。这样的方式既能调动高校学生对PLC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推动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教育改革。

三、PLC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难以满足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随着现代市场的成熟发展,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对于PLC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变得尤为迫切。尤其是随着现代企业发展以及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相应地也对高校在PLC课程上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PLC教学内容和方式依旧难以满足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调查发现,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最基本的PLC理论知识,根本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至于学生毕业之后根本不懂得如何完成编程、系统控制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从长远来看,这不仅不利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事业的发展,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企业对于人才的引进和需求。总之,教师在进行PLC课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做到与时俱进。

(二)极度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

高校PLC方面的知识教学,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但是由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都相对比较差,以至于长期得不到教师和院校的高度重视,从而导致以下两大教学资源的欠缺。

首先是教师资源的欠缺。总体而言,高校计算机专业从事PLC方面知识教学的师资力量是参差不齐的,一些教师不仅不具备专业的教学知识,就连教学方式也极为落后,以至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尽职尽责。比如教师在教学《PLC技术基础》这一门侧重实践课程的时候,由于对相关问题分析得不到位,难以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到重要的内容。

其次是设备资源的欠缺。众所周知,PLC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很多高校由于获取资金的渠道极其有限,无法购买相关的器械设备并建立PLC实验室。除此之外,一些院校虽然能得到部分企业的支持,却把资金投入到学校翻修等不重要的工程项目之中,最终导致该专业的学生难以获得实践的机会。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高校在PLC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资源不足的问题,而这无疑是不利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

(三)专业教学体制问题众多

虽然高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PLC教学中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观念的深入影响。虽然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不再面临较大的考试压力,但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依旧单一,陈旧,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完全不顾其是否科学,依旧把理论教学和成绩等硬性指标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素质道德教育的培养。长此以往,该专业的学生思维就会被禁锢。

其次是教学课程设置得不合理。虽然高校在PLC教学中更加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样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这样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之中。不过研究调查发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还是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并不注重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有效衔接,最终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变得很差,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他们今后就业的。

四、教育改革背景下PLC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一)PLC教学方法将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教育改革大背景下,PLC相关方面的教学方法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一体化,主要指的就是能力培养、技能训练、综合素质这三方面的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整个课堂中往往是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进行。不过,鉴于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应该是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而理论教学则应该是为实际应用服务的。

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围绕PLC技能训练实验、PLC综合课程设计训练以及PLC控制系统设计这三个主要实践环节来完成的。通过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能顺利地完成PLC的正确选型、PLC的程序设计与调试、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的整??过程。总而言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PLC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值得期许的,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提高技能、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PLC教学方法将呈现出立体化的发展趋势

所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实际上强调的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并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在计算机专业PLC方面的教学内容,则是将教材、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现代化实验平台等融为一体。比如: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就可以将课内讲授和课外自主式学习实现有机地结合,这样也能促使教学内容互相渗透,进而突出PLC基本原理、基本编程方法及基本技能等相关内容学习的重要性。总而言之,立体化的教学方法模式一旦形成,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之上会更加注重PLC教学内容、方法、实验、技术与生产的实际相结合,从而也更加利于提高学生运用PLC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PLC教学方法将呈现出案例教学的发展趋势

案例教学法其实是计算机专业课堂上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生动有趣而又形象的教学案例,学生能够深刻地领悟到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PLC课程的教学课堂上,将会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

实际上,案例教学法就是将一个个生动的单个实例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体现在PLC课程的教学上,就是将PLC的定义、指令、程序设计的方法由枯燥变得生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带式运输机普遍应用于金属矿物输送、煤炭输送等工业环境中,而为了防止启动或停止时物料在系统中堆积起来,甚至损坏设备,在物料输送的过程中,各设备间必须要按照严格的顺序启动和停止控制。

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该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就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控制过程的仿真演示,除了使用欧姆龙CP1E-N40型PLC为控制器,还要利用组态王软件制作监控界面,以此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系统的启动过程和停止过程。由此可见,将案例教学模式应用到PLC相关课程教学中,学生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方面的知识。

(四)PLC教学方法将呈现出任务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

PLC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知识,教学方法即便要做出调整,也要注重完善相关实践性方面的知识教学。为此,教师可以以布置任务的形式加强PLC知识的教学。比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完成PLC应用调查报告;引导学生围绕课前提出任务完成PLC程序设计或实用小制作。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实验调查,甚至对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不过,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所围绕的知识内容都是PLC方面的教学,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任务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围绕“完成一个PLC应用系统”这一任务为主线,进而展开对问题的层层探讨。总而言之,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五)PLC教学方法将呈现出多样化评价的发展趋势

PLC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实际上也是教学方式改变的一大体现,主要表现为将PLC理论课程成绩和课程设计考核的评定分开进行。

其中,理论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包含四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指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出勤及课堂提问回答的表现;二是实验成绩,指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完成课程实验中所规定的实验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所提交的实验报告的具体情况;三是调查报告成绩,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PLC应用调查报告相关的情况;四是学生最终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

至于课程设计考核,其目的就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而让他们明白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其最终成绩主要包含五部分内容:平时成绩,指课程设计出勤及工作态度,这只是最基础的考核内容,除此之外,还有系统软硬件设计、系统安装调试、设计资料整理、答辩成绩。

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实践考试,其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否得到有效的培养,说到底和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总而言之,教学评价多样化模式的出现,对学生成长、教师教学以及PLC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现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在近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尤其是各种应用于PLC的教学方法开始变得更加新颖,进而有效提高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水平,同时也利于为社会企业培养出更多PLC方面的专业人才。众所周知,PLC专业课程是计算机技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相比于其他课程,它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专业人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5.浅析低年级语文教学方法教育学论文 篇五

在幼儿园中,游戏是一种基本的形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经过长期的调查发现,将游戏多元教学方法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中,对于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上有着非常巨大的帮助,这是有关教学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借鉴的教学方法。

一、对幼儿教育与游戏之间的关系要正确地进行处理

(一)游戏和教学目标的统一性

为了更好地教育幼儿是将游戏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到幼儿教育中目的所在,所以,不管使用何种游戏的手段和方法,游戏要同教育幼儿的目标相同,这就规定教师要根据主要的教学目标对游戏进行合理的选择,第一,对各种游戏的理论上教师要进行熟练地掌握,对游戏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意义上要清晰地进行认识;第二,对本班级中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要清晰地进行掌握,对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相匹配的游戏方式上进行选择,将一个规范科学预案构建起来。

(二)游戏经过同教学结果的统一性

在对游戏教学方法进行应用的时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对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地位上进行明确,这就需要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有效地向游戏的规则和内容中转化,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游戏过程与教学的内容不脱离中心,将教学目的真正地予以实现。

(三)幼儿内在需求同游戏兴趣的统一性

在幼儿园教学中对游戏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使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是重点所在,应用游戏教学的兴趣性对教学任务上予以实现是其中的目的所在,教师要利用游戏将幼儿的内在动机有效地激发出来,令幼儿能够志愿加入进来,而且使自己的能力在其中得到彰显,从而将愉快的经验获取出来。

二、游戏多元化教学方式

(一)科学设计游戏,创设游戏情境

在对游戏进行策划的时候对游戏的内容、场所和时间的规划上要做好,比如,幼儿游戏的质量与游戏时间的长短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只有充足的游戏时间幼儿才有机会寻找伙伴选择自己的角色,并对游戏如何做进行积极的动脑等,一旦没有充足的时间不但对幼儿的游戏性质上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对游戏当中蕴含的内容也不能充分地吸收对游戏的材料,教师要认真仔细地去准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一些新颖、有教育意义的`游戏素材,也可以积极地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借鉴交流,对游戏的方式上要多多地进行收集,对多样化且兴趣浓的游戏进行选择。

(二)对游戏过程进行调控,对游戏要适时地参与

在游戏中教师要对游戏的过程充分地进行掌握,保证幼儿可以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做游戏,此外,按照在游戏里面的影响方式,教师可以适当加入游戏,例如,在幼儿对正在发展的游戏不感兴趣的时候,教师要立刻给予调整,毕竟同一个游戏不可能被所有的幼儿所喜欢,这时,教师要耐心同幼儿进行交流,或者寻找兴趣浓的游戏来暗示他们,将幼儿的模仿引领起来,进而能够向游戏中涌入或者教师可以按照游戏的规则和要求等扮演一定的角色,通过角色和角色、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对游戏的气氛上进行指导与调节当幼儿在游戏中发生违反游戏规则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地劝解和引导,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师生间的信任与了解,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和距离拉近,此外,对于幼儿的学习会带来巨大的帮助。

(三)对游戏及时进行评价、对游戏意义进行总结

在游戏做完之后,教师可以把幼儿集合到一块,引领幼儿针对游戏的自身、游戏的经过和游戏的感悟等层面实施讨论,这样不但可以提升教师对幼儿的状态进行掌握,对幼儿的自身想法进行了解,还可以帮助幼儿对游戏当中零散的游戏经验进行总结,对幼儿的思想与行为进行修正与改进,对成功的游戏经验进行分享,将充足的资料为教师的下一次游戏准备出来,从而对游戏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将幼儿的综合能力有效地提升上来。

三、游戏教学法的指导原则

(一)对社会性原则予以坚持

这种原则指的是人的学习活动和生活进行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发生人的发展与学习的进程就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进行学习对幼儿的教育,是在幼儿阶段依据相应目的和阶段有目的性构建起来的团体学习,教育幼儿是为了让他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对人类发展的社会化过程的经验进行掌握所以,教师在对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使用的时候要对社会性原则进行掌握,努力将幼儿的社会生活能力提升上来。

(二)对主体性原则予以坚持

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幼儿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视,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在教学幼儿的时候也是一样,对自身的义务和责任上教师要充分地进行认识,令幼儿变为学习的主体,对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掌握,要适当地引导那些智力发育较晚的幼儿,对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对幼儿的学习态度和兴趣进行主动地培养这就规定在游戏多元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将想象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并同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有效的结合起来,为了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对多种趣味性游戏进行使用,将幼儿自主学习与挖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上来。

6.浅析低年级语文教学方法教育学论文 篇六

摘要: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方式,对现代性进行了反叛和超越,强调主体的解构,破除了二元思维模式,尊重差异,强调平等。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方法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启示一是教育研究者应在对话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话语方式;二是充分认识和尊重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三是教育研究中应采取多元的、开放的方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教育研究方法;启示

当我们试图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理清教育研究方法问题时,不仅产生了深深的困惑和矛盾,而且对教育进行所谓的研究中也是手足无措。文章其实也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难道这不是一种荒谬吗?可是同样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出发,这种研究和分析问题也是必然的、有意义的。美国社会学家瑞泽尔在《后现代社会理论》这本书的前言中也提及了这种矛盾。“本书对后现代社会理论采取了一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从一种现代的观点来考察后现代社会理论就完全是可接受的”。

瑞泽尔从一个社会学家的视角将后现代主义区别于后现代、后现代社会理论,但他所说的后现代主义仅局限于艺术、电影、建筑等领域中的与现代文化产品不同的文化产品。显然,这种界定太过于狭隘,相反,它更倾向于他在随后提到的“后现代的观念”(包含着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新的文化产品以及一种新的有关社会世界的社会理论类型)。也有中国学者从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形态将其分为激进的或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建设性的或修正的后现代主义、简单化的或庸俗的后现代主义。

把后现代主义分解开来强行纳入不同类别的做法,本身或许就是违反后现代主义精神的。但正如上文的概念界定一样,也是为了我们理清思路和用于分析教育研究方法的方便之举。况且,后现代主义自身就是一种东拼西凑的产物,因此我们只取其中一部分对教育研究方法有所影响和借鉴的特征加以引述,那也是不足为怪的。

一、后现代主义的共性特征

1、颠倒主体,强调平等性

在后现代主义的术语中,主体性指的是个体性和自觉性――某主体的生存境况。而在传统哲学和科学研究中存在的观点是主体居于主导地位,客体则属于从属地位。在后现代主义内部,对这种主体性的否定也存在了一些实质性的差异。极端的怀疑论者认为主体是虚构的,在极端意义上它只是一个建构,他们把主体看作是过去的陈迹,现代性的遗老,自由人道主义的杜撰,不可取的主客二分法的始作俑者。这个经过解构的主体并不是不存在,而是必须另一种不同与现代主体的形态出现,可以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不再是宇宙和万物的主宰,人没有任何权利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要关爱这个世界,与自然达成“同一性”。另一方面,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个体并非生来就是一个具有各种属性的自足的实体,相反,人是一种关系的存在,每个人都处在与之相关的人群中,只有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才能被理解。因此,他们提倡平等、开放的“主体间性”,人与人要形成平等交往和伙伴合作的关系,而消除曾经蕴涵其中的不平等性或是等级关系。

2、对二元思维模式的批判,强调差异性

首先,后现代主义者在解构主体时就指出,现代性主体观念造成了主―客二分法,把主体规定为积极主动的人,而客体规定为消极被动的物。因此要破除这种主―客二分法,摧毁一方胜过另一方的权威地位,中断同主体范畴相联系的独断权利关系,并由此消除了其隐藏的层系(等级关系)。其次,西方思想的主流一直受到现象―本质的二元分裂模式支配,而这种模式导致的思维则是从多中发现一,从异中求同,从现象中探究本质。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差异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事物中所蕴涵的差异总是会不断产出新的差异,而要根绝差异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发现差异,尊重差异,同时,要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而世界本来就是多样的和丰富的。最后,后现代主义对二元思维模式的批判还表现在对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批判,这也是他们最为重要和旗帜鲜明的观点。现代社会长期以来对理性和科学的无限推崇,相信人的无限理性和科学的发展可以创造美好的社会,然而也正是这种理性和科学的泛滥给现代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灾难。对理性和科学的推崇也表现为对真理的追求,我在随后一段中再论述。

3、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论

现代社会科学受到指导研究行为的一般方法规则的引导,试图以一种训练有素的方式来达到现实对于思想的检验。然而,后现代主义者则认为根本不存在方法,不存在他们务必遵守的程序规则,存在的只是他们后现代主义的反规则和怀疑一切的严格作风。他们假定了这样的方法,它们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相反,它们进一步混淆了是非,杜撰了更加精微细致的问题,其中每一个问题都引发无限的解答。换句话说,后现代主义使用的`所谓方法就是解构和直观的阐释,同时,他们认为只要是有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可以运用感觉、亲身经历、情绪、直觉、想象力、创造力等等的因素和方式。

二、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和启示

1、教育研究者

从主体性上来看,现代的研究往往把研究者置于专业的地位,因此拥有专门的特权,往往以知识的占有者和权威者出现在研究对象面前,从而可以主导决定研究的方向、性质、结果,甚至可以凌驾在被研究对象之上。然而,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主体让我们看到了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是处于同一地位,我们要更多的是要面对活生生的人,具有思想和情感的人,研究者应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背景有所了解,从被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此基础上开展平等的信任的对话,在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中实现研究事实的自然流露,从而才能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因此研究者应该促进话语的平等,力求让处于弱势地位的话语发言,在对话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话语方式。

2、教育研究对象

教育研究的对象有不同的层次,既包括教育活动又包括教育观念等一切的教育现象,而且这些对象又有自己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我们在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差异性,并且尊重这种差异性。以往的教育研究中,由于对科学主义的推崇往往就使我们使用单一的标准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而忽略的对象之间的不同和差异。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教育对象对研究的建构意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教育研究的进行。

3、教育研究方法

尽管后现代主义者否定方法的存在,可是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还是不得不运用一些所谓的方法,不管是有意的甚或是无意的。但是,在现代主义依存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下,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着科学主义研究范式和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争论,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就表现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垄断。教育研究者在把一种研究方法推向极至的同时就排斥另一种研究方法,而且由于对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崇拜,往往更强调对教育现象采取定量的研究,用简单的方法量化教育问题。在教育研究中可以采取一切合适的方法,应该采取多元的、开放的方法,不论运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教育研究的更好进行,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瑞泽尔著,谢立中译。后现代社会理论。华夏出版社,。

[2][美]波林罗斯诺著,张国清译。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3]叶谰。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7.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方法 篇七

一、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理念

(一) 以学生为本, 加强学生在实践中的本位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挑战, 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就目前的形式而言, 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弱, 因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被提上日程。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构思、策划、开展、评析。在学生深入研究、拟定各项流程的过程中, 激发了学生主动探求的精神, 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意识, 促进了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也真正达到了“实践育人”的目的。

(二) 知与行相结合, 教育学生树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的思维方式。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 美国现代实用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提出“从做中学”。强调知与行的结合, 让学生在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我本着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为原则, 除了运用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外, 还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参观活动, 使学生走出课堂, 融入社会实践之中。这样不但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也能达到“根据青年思想教育的目的, 运用科学的手段, 结合青年的特点, 在青年思想形成过程中形成影响, 使他们自觉地选择、消化、吸收、运用思想教育的内容要求, 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这就是青年思想教育的基本规律。” (1)

(三) 体现时代特色、富有创新意识。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要努力体现时代性, 要紧跟当前形势。在实践教学中, 我选择具有时效性、现实性和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以及焦点问题, 以及关系到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问题, 做到实践性、现实性的有机统一。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 拥有创新意识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课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 才能更为广大学生接受。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 不仅要有创新的意识, 更要将创新的行为融入其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模式

我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的的基础上, 斟酌学院实际情况, 主要采取三种模式进行实践活动。

(一) 课内实践教学

作为一名辅导员, 我深知自己是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 我本着“坚持以人为本,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高度重视创新, 努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原则, 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 校内实践教学

主要指以入学教育、军事理论课、党务活动、专题讲座、志愿者活动、班团活动、勤工助学、主题比赛等形式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下面以两个具体事例做说明:

1、党务活动

党务活动一直是各级党委严格把关、加强的活动类型。我院为了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也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如定期上党课, 请优秀党员向学生们传授经验, 带领党员进行志愿服务工作, 到爱国主义实践基地参观学习等。在这些活动中, 党员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得到很大进步, 也为我院树立了榜样作用。

2、班团活动

团支部是每个班级最活跃的因素, 它与广大青年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 是团的各项活动的服务终端, 担负着各项具体工作落实的重要任务。因而, 一个班级支部的素质, 影响着所有成员的道德修养。由此, 对班级团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至关重要。我院历来将班级团支部的实践活动摆在重中之重。

(三) 校外实践教学

校外实践活动资源丰富, 学生参与的空间广阔、社会性强, 能充分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社会之中。我们经常通过参观学习、调查走访、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带领同学们“走出去”, 并且建立了响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

三、对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活动的展望

结合我院实际工作情况与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活动的要求, 我有如下建议及希冀:

(一) 加强教师培训, 提升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的能力。

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学, 要求教师不仅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 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能有效组织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 对实践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有自己独到而正确的方法, 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进步自己的教学方法、发展自己的新思路。

(二) 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实践教学, 要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来开展实践教学。

在校内, 结合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 利用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机构, 开展竞赛、电影观摩和热点问题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在校外, 可以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 参观博物馆、纪念馆, 访问知名思想教育者, 参加学术讲座、志愿服务等活动。这些渠道和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 也能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与此同时, 要加强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三) 使实施过程更加规范。

正确的方式方法及其规范实施, 是顺利落实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和取得理想活动效果的重要手段及保证。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的方式,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在选择及其实施过程中都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根据不同选题、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正确适当的方式方法总是与特定的活动内容、参与对象、时间、地点等条件联系在一起的。第二、要充分考虑需要和可能。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往往受到经费、课时、社会实践资源等条件限制, 因此, 在选择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时, 就不能只考虑需要, 也要考虑可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教学是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是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基础而展开的重在自我体验、自我反思的教育活动,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新时期, 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我们要不断探索创新, 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 作为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1975—1982年) [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3

8.浅析小学一年级写字教学方法 篇八

关键词:汉字教学;特殊性;认读方法;大量练习

一、汉字教学的特殊性

全世界的文字超过5000种,被广泛应用并且被数量巨大的人所说的主流文字亦有几十种之多。那么这几十种文字之中,大部分语言文字都是源自古拉丁语或日耳曼语,在观察的过程中,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这些文字互相之间比较像,读音也不会差异很多,尤其是印欧语系的众多分支。其中唯独汉字和汉语非常特殊,单从外表来看,汉字同其他文字就有很大的差异。汉字是有众多“横竖撇捺”“横折弯钩”等构成,而非字母,尽管汉语拼音与字母非常相似。从含义上来看,则更能表明中国汉字的特殊性。中国的汉字本身具有含义的,汉语本身也是表意的语言。这从汉字的构词法就可见,汉字分为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指示字等,也就是说每一个字都表达着具体的含义或指代具体的事物。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才变成了我们如今学习认识的汉字。但是尽管经历长时间的演变,汉字依旧没有丧失表意的功能。而其他文字则并不具备这种特点。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受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二者的语言都是以汉语为基本经后天改造而成,尽管二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是其语言却都只表音,而不表意。在汉语向东传播的过程中失去了表意的功能,造就了今天的日语和韩语。汉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特点,音调的不同对应不同的字,表达不同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无数个。汉语不像英语读音比较固定,汉语的读音非常不固定,这也是外国人学汉语最困难的地方,因为一句话中不同的音太多,差异过大。这正是汉字的特殊之处。

二、教育学生探索方法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处在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也正是学生智力发育的高峰阶段。因此学习应着重这正是汉字的特殊之处。培养各种能力以及不断探索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扎实学好汉语,为日后的深入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与理解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汉字的时候,要教给学生一些自己记汉字的方法,比如,与说结合去背词组,或者将汉字放入到简短的句子、短文中去记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积累,每天记20个生字,经过一段时间便可以记住很多生僻字。抑或教学生短时间内快速记忆,规定一星期背下来200个生字,高度专注,每天反复看反复背等,这样也许会有一定遗忘,但是经过短时间内高强度地记忆,可以有效保留50%左右,需要做的就是持续的复习。总之,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一定总结学习汉字的方法,经验异常丰富,而且也已经历了多次试错,科学性强。这样的方法可以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试验,自己去选择最符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同学也要学会自己去探索,自己寻找更加符合自身特点的全新的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寻求到符合自己的方法,从而利用更短的时间背诵更多的字、词等。扎实掌握汉字,学习汉语将会事半功倍,对今后的继续学习和个人发展也会大有裨益。

三、注重汉字教学的补充内容

由上文可以知道,学习汉字既需要动脑思考,也需要动手练习。而且汉字和汉语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根本。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汉字教学,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准确把握学过的每个汉字。此外,在进行汉字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其他内容。首先,力求精确。不论是在笔画书写上,还是在发音规则上,一定尽量做到精确。这样学生才能精确地掌握一个汉字。追求精确绝对不是浪费时间,这对学生把握并驾驭汉字的能力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很多时候有人会写错字或混淆字词的意思,遗忘当然是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就没有学扎实。其次,练字。尽管如今互联网时代,科技大行其道,需要用笔手写字的机会已经非常少,但是写得一手好字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个人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目前來看,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要扎实地记住汉字,想要写出好看的字,最重要的途径还是多动笔写,多动笔练习,用电脑练字是无法想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要求学生买字帖练字。

9.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浅析 篇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改变过去把作文当作是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学生作文的素材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但这些事物学生记忆模糊不清,感受不深,导致了作文空洞,描写欠生动、具体。

多媒体进入课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把学生所经历过的感受不深如过眼云烟的事物通过计算机重现在学生的眼前,唤起其形象记忆。学生在写表扬稿时很多同学都是因为一个同学捡了一只铅笔交公或扶摔倒的同学的事进行大篇幅的表扬,难道更令人敬佩、更值得表扬的事就没有了吗?不是的。这时,我通过网络把学校电视台小记者拍录下来的校内,校外同学、老师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播放给大家看,同学们的写作素材丰富了,写作兴趣也浓了。

在指导学生写《我喜欢的一种动物》的课前,我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是选择写狗的。(因为狗是家庭普通的宠物)为了改变这单一、枯燥的现象,当上课时,我把事先录制的动物短片通过网络播放给同学看,有动态的、静态的,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同学们看得眼也不眨,不时还发出“哗哗”的赞美声。全看过后,他们还可以点按鼠标,选定自己喜欢的动物再认真反复观察,原来打算写狗的同学都在屏幕上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动物。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欲望。

二、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依靠自己的教学艺术,创设与习作内容相应的情境。比如《凡卡》这篇课文的结尾非常含蓄,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阅读后,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个实在的结尾。我们还利用这个“诱因”诱导学生去联想,勾起沉淀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童年的故事”。

每人都有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丰富而动人的故事。这样做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而且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如:教学《滥竽充数》后,我以“南郭先生逃走后会怎样”作为发散点,让学生大胆设想,有的说他到别国去混了,有的说他痛改前非,躲起来练功夫去了,有的说他改行经商去了……对学生的种种说法,我都给予肯定。最后,我让大家以南郭先生逃走后为题,把设想的结果具体写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也能做到下笔有言,且言之有物。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提高了。

三、体验生活,乐于表达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个作家没有生活的体验,写不出好的作品;一个演员没有生活的体验,演不出好戏;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好的作文。曾经有人说过:“隐去了太阳的天空是灰的,失去了水分的植物是枯的,脱离了生活的作文是空的。”作文就是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把我们平日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房前屋后栽了竹子,乘凉时,观察一下它的各种姿态,欣赏一下它轻轻摇曳的竹影,把园中之竹变成眼中之竹,进而变成“胸中之竹”,这样,写起来,挥洒自如,得心应手。草地上,飞过一只美丽的蝴蝶,吸引了自己的注意,悄悄地跟过去观察一下它那对美丽的大翅膀,它翩翩起舞的姿态,它自由自在地陶醉大自然的情景……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交警指挥,餐桌上的闲聊,一次实验,一次体验,一阵风雨,一张照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等等,只要留意生活,只要真心去感受生活,作文就会成为你忠实的记录者,成为你最好的伙伴,让你进一步体会生活的滋味,丰富敏感的心灵。

四、感悟生活,再现真情

学生拥有生活,并不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问题是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有的甚至是熟视无睹。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着眼,调动多种感官,怀着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味生活,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细节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对环境事物、时令变化、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进行有条理地观察思考,及时地记录其颜色、气味、冷暖、态势等。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观察,全面认识和了解事物。

10.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十

内容摘要: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布置他们写作文、记日记,学生们觉得无事可写、无从下笔.交上来的作文为数不少的同学以《优秀作文选》《小学生优秀作文》为友,照搬照抄。生活在农村最熟悉的生活场景、素材熟视无睹,觉得自己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无话可说,缺乏生活情趣。部分教师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淡化作文教学,满足于学生抄背优秀作文。为此围绕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结合多年的教学和自身专业所学,本文对小学作文教学形成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方法 生活积累 灵感 兴趣习惯 有效途径

目 录

内容摘要 „„„„„„„„„„„„„„„„„„„„„„„„„„„„ 1 关键词 „„„„„„„„„„„„„„„„„„„„„„„„„„„„„ 1

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充分积累写作素材 „„„„„„„„„„ 3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丰富写作词语。„„„„„„„„„„„„„„ 5

三、启发学生科学认识事物,合理挖掘写作资源。„„„„„„„„„„6

四、帮助学生熟悉作文技法,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7

五、鼓励学生参与习作评改,设法增强写作信心。„„„„„„„„„„8

六、突出写作训练中心任务“灵感”的训练。„„„„„„„„„„„„„ 8

七、改变学生习作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9

八、.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夯实书面作文基础。„„„„„„„„„10

九、坚持写日记也是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 11 参考文献 „„„„„„„„„„„„„„„„„„„„„„„„„„„„ 12

浅析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课程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又该怎样才能改善这些现状?最近,我们对部分农村小学学生作文状况作了大量调查与分析,现对调查情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

首先表现在作文题材的雷同,单一。相对城市孩子而言,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孩子见得少,听得少,读得也少,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少,生活内容单一。所以学生的作文很多时候题材都是雷同的,内容很单一。如曾经让学生以“我终于学会了。。”为题进行作文,超过一半的学生就写了“我终于学会了做饭”然后是“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和“我终于学会了洗衣服”。全班四十几个学生,内容竟然只限于三个题材,可见学生经历感受之单调、知识容量之匮乏。

其次,作文内容的贫乏,有大、空、抄的弊病,缺乏真情实感。

见识面的狭窄决定了学生作文内容的单调,空洞。学生的作文或者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亲身经历的,就存在空洞的弊病,如写事一类的文章,学生大多用流水帐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难以写具体;或者找来一些作文书,1

作文刊物照搬照抄,或是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过多的借鉴,根本不是自己亲身经历,长此下去,就会让学生产生依赖的心理,即某天要是不看作文书了,将不知从何处落笔。

再次,学生写作技能差、语病多、不会使用标点符号,作文缺乏创新精神。

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比较单一,教学上存在无计划和脱节的弊病,造成学生的写作技能较差。如高年级的作文学生只知道用三段式来写,具体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列一个自然段,怎样用过渡句过渡段来加强文章内部的衔接,学生无法把握。学生写人的作文里,他们不知道怎样将人物写生动、写活,什么地方用神态、动作来描写,描写人物时可用上哪些学过的生动的词语、句子等。这样。在作文内容的具体上功夫不够就很难妙笔生花,就难以谈作文的创新精神了。同时,学生的句子虽是通顺的,但受农村方言的影响,语病较多。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无区别的乱用,什么地方都用上句号;有的不知在什么地方断句,什么时候想起来就在什么地方点一下,以至写出来的话时断时续等等。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一)学生因素

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个人,受多种因素的限制,知识容量匮乏,视野狭窄。学生的生活除了校园就是家里,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条件不多。农村小学的校园生活本来就比较单调,学校里开展的活动不多,除了书本上学的知识,学生的课外读物少之又少。就课程来说,从学生到老师,到学校到家长对艺体科目的学习和重视都不够,这就更造成了学生知识的匮乏。学生回到家里要么帮家长干点活,要么和同伴玩耍,周末和节假日大多也只是在家里度过,出门的机会不多。知识的欠缺还造成了学

生心理的劣势,那就是胆小、羞怯,尤其怕见生人,不能敢想敢说,这样给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足够的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要让学生写出具体、生动、内容丰富的文章来,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要做“无米之炊”。

(二)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 农村小学校园设施的不完备,教学观念落后,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宽裕,农村社会文化背景的落后,都对学生的知识的吸取、能力的培养有重大的影响。如在一些农村小学,校舍简陋、师资紧缺,就不能保证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尤其是艺体科目的教学,更是难以保证。素质教育的理念并没有深入每个教师、家长的内心,有的地方仍然沿袭着应试教育的弊端。家庭经济的不宽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行动乃至思想。整体文化背景的落后,文化氛围的淡薄更是对学生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有些根深蒂固。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从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时刻困绕着学生。一到习作训练,学生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作文成了他们的课业负担和精神压力,真是苦不堪言。结合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充分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立足于学生熟知的农村生活,就地取材,深入挖掘写作源泉。

1、用别样心情去感悟家乡的自然风光的美。学生们常年与农作、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瓜果梨桃,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农村学生作文素材注入鲜活的源头活水。去寻找农村春夏秋冬独到的景色,需要我们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们以家乡的四季、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果园、田野、油茶等等为题进行写作.2、感受民风民俗的淳朴。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传统风俗“味”更浓,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3、回顾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学生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结合水稻双抢、秋收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不仅参与了农业生产劳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让学生们以收获、劳动、摘油茶等等为题进行写作.4、体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学生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将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内活动作为练习内容,学生们非常欢迎。学校每学年在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竞赛活动,如:法制报告会、歌咏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等等。同时班级也利用班会组织读书交流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学生参与比赛的激情,比赛中精彩激烈的场面,都深刻的印在脑海里,成为练笔的好机会。让学生们以别开生面的法制报告会、我们的运动会、我们是优胜班级、我的同位等为题进行写作.5、引导学生们寻找我们生活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国家惠农政策给百姓带来的实惠;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发放;农村楼房、汽车越来越多,我们的家在变、我们的县城在变„„让学生去观察社会,感受时代气息,也拓展了学生的写作领域。让学生们以我家买了小汽车、家的变化等为题进行写作.当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教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丰富写作词语。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多读书、读好书是写作的前提。学生课内外进行广泛阅读,是一个“吸收 ”的过程,通过阅读,不仅能积累词汇和语言,也能从书中学到许多写作方法和技巧,思想也会受到熏陶,为以后的读写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读书 的过程中,学生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才可能写出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当然,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桥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和积累,并做到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达到一个多读而善写的境界。老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条件,给学生多推荐有益的书籍,要尽量给学生多安排看课外书的时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摘抄好词、警句、格言、名段,有的还要背诵,熟记在心。学生看书多了,头脑里的知识积累多了,才能用准确、简练、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来的作文才能词汇丰富,内容具体,言简意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同时,教师借助课本,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材料。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读一本书是这样,读一课文也是这样,一篇文章往往有独特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绝妙之处和点睛之笔。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精读品味,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三、启发学生科学认识事物,合理挖掘写作资源。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

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目标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观察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找答案,边观察边思考,直到问题弄清为止。示范学习指导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方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写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如在课堂中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练说、练写,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集体讨论;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的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准备表述的,并进行仿写训练;经常有计划地参观、访问;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后及时练写;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等方法。

四、帮助学生熟悉作文技法,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做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话题作文要求在以话题内容为范围的前提下自拟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要使文题靓丽新颖,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语等做文章标题。用修辞格来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有感染力。有些记叙类作品内容风趣、语言诙谐、格调轻松,这时可以相应地拟一则幽默式标题,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而获得读者的第一青睐。标点

符号属于无声的语言,以标点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使文题新颖独特,引发读者要看个究竟的兴趣。文章要富有真情实感,一篇文章能否写出真情实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写作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人真事。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才真切,体会才深刻,写出文章才是真挚情感的流露,只有自己受感动的事情才可能去感动别人。说真话,不随意夸大。冰心说:“写文章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认真诚实,实事求是,没有科学的态度,一定写不出真挚感人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切忌内容虚假,无病呻吟。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有足够深厚的感情,而不是故作深沉,哗众取宠;要能驾驭自己的笔来抒情,使感情浓淡相宜,而不是矫揉造作。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文采,力求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五、鼓励学生参与习作评改,设法增强写作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所以,我首先是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常常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在给成绩时,我不以一把尺子量全体,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也可尝试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同时先让学生互相评改,做到与学生共评。这也给学生一种鼓励,一种自信,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超过同学的,自己也有能力修改同学的作文。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放入“作文园地”里向大家展览。较优秀的也可向校广播站投稿或推荐向报刊发表。习作发表后,必然在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倍增,许多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并经常主动交自己的习作请老

师修改。

六、突出写作训练中心任务“灵感”的训练。

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该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可持续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全时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人的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多是给定好了题目的,如写《我的老师》、《记一件有义意的事》等,这本身就让学生没有多少灵感,所以学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作文题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请你把你的发现写成篇日记,再与学生们交流”;又如“你曾到过哪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来”。面对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角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灵感。这些有个性化的文题目,贴近生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有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事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想起了某一件事情,就特别想把它写下来,这时如果马上动笔写,就能写得很好,很流畅。如果不及时写不来,这种灵感就带不来“习作”欲望,灵感就消失无踪了。

2、教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写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面面展现。可以说

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创设者,只起着对活动的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和实践,把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七、改变学生习作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一些学生认为“写作文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所谓“创造”,只能是相对模仿而言的,我们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自己作文,要对他们的创新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极发现和了解事物,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或者感悟,重组语言,进行“作文”。只要是书上和其他同学没有用过的,哪怕只是一个句子的叙述,一个词语的新用法,教师都要抓住机会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尝到独立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树立他们独立写作的信心,也借以激起其他学生的创造欲。尤其是在课堂上新学的词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运用,例如造句,再要求学生把它们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对于有自己新观点、新体会的作文,或者是描写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的新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当作范文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在课堂上讨论讨论,为什么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写,从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创造,如何创造。

我们倡导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当他们做到眼观四处、耳听八方,接触和了解了一些事物后,自然会产生一定的

感性认识,引起大脑的思考,考虑成熟之后就产生了同外界交流的欲望,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一篇优秀的作文就这样创作出来,抄袭和机械模仿的现象当然就不复存在了,也就更加真实了,更能表情达意。随着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学生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兴趣成为最佳的动力,许多学生以作文为乐事,并致力于习作锻炼,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不少学生的作文都走进了学校的宣传栏。

八、.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夯实书面作文基础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也就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用现代汉语写文章,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口头表达的训练也就是书面表达的训练”。再说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显然要比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容易,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学生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习作的具体规定,提高审题能力。二是说自己的准备材料,目的是检查他们习作前的材料准备的情况。三是口头作文,在习作指导过程又分为说题目、说提纲、说作文。进行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口头作文正是在通过不断的“智力杂交”和“智慧交锋”中拓展了学生的横向和纵向的思维力、想象力、感知力,因而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口头作文对意志品质的培养作用也是很大的,尤其是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的养成。受口头作文语言氛围的影响,可以减少学生意志品质的独断性(即“固执己

见”),减少语言使用的盲目性,长期坚持则会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口头作文表述、修改都需要直接、迅速,有利于意志品质果断性的培养。不断的口头作文锻炼,会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语言的习惯,“约束”自己不规范语言的使用。小学生只有把他们所见到的,所想到的,所感受到的等等,用自己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形成丰富的文本,真正做到下笔如有神。

九、坚持写日记也是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日记的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学生可以写看到的,可以写听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比如: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办完一次学习园地,参加完一次课外实践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心得体会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对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的建议

首先,针对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从培养兴趣入手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内在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很清楚的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因此,针对学生对作文的厌恶、恐惧心理,首先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的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前奏创设一定的作文情境。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中下功夫,那就是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去着力:用教师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

景;用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情境。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的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造成目前学生作文现状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作文环境的单一,可供协作的材料太少,总是写那些司空见惯的事,难以勾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而流个不息。”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开发利用农村的生活资源、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为学生开拓开发作文的源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农村本就是个天地广阔、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本就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如在母亲节里要求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顺应节日的变换开展班队活动,如三月的文明礼貌月,组织“献爱心”活动,五月的植树节,组织“多植树,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活动等。

其次,作文教学中遵循从说到写的过程。对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训练是否扎实。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存在读写脱节的现象,教学程序较为单一,作文教学无序列,无计划,课内与课外不能很好的结合。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看了,听了,有很多想说的话要说,要尽量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机会。同时,还忽略了学生自由练习说的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忽略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给学生习作带来的活力与优势。

再次,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要使学生能写好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能力,良好的写作习惯。

首当其冲的是要上好阅读课。从阅读教学入手,从中学习写作方法。因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

总之,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离开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学生作文也是如此。教师的作文教学指导针对性要明确,指导过程须循序渐进,否则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形成对抗、应付、依赖等不良心理。作文教学要与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1.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11.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浅析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

一、改变过往学习方式,从临摹中发挥想象力

古人云: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为发展理性认识的内容,有重点地进行临摹教学是必要的。我们承认模仿是人的本能。但吸收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巧,不等于千篇一律的照葫芦画瓢,何况国内大量的印刷品印刷技术有限,明暗、色彩等方面与原作比欠准确,也无法达到临摹目的。长期的"照葫芦画瓢"不但破坏了学生感知认识,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即便在美术高考中中榜者,也是"高分低能"。故而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艺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师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通过讲授、问答、开展活动、讨论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师生演示及自学指导等手段,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想,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加强自我教养、自我修养的积极作用。其实现代美术教育术不论国内国外在这方面都有了成功的尝试。走出课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教学主体,既验证了同学们的辨别能力,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同学们思维想象力。可以断言,一个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教人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形成改造自然的能力,其中想象力就是最可贵的能力。要培养创造力,就必须培养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先声。

二、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我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愛生活。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至十八、九岁之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属于少年时期,处于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是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已出现了青年的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的发育还不成熟,体力和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辨别能力。这些身心特点,都说明了初中学生教育的艰巨性。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术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三、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了学习活动,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上课时,教师出示鉴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抛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画面。另外,鉴赏与实践相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再次,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蕴,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刺激了鉴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

四、创设情境,培养求知欲

美术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应该创设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鼓励学生创作出主题鲜明又富有新意的作品。美术教学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地方很多,教师可以在讲授中运用范画作品、幻灯等教具,可以在临摹中运用示范,在写生中训练艺术观察。例如在工艺课绘画教学中,笔者摆了一些有趣的物体(鲜美的雪梨,美丽的鲜花等),让学生来画,让学生喜欢它,画好它。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除了幻灯片,有可能的话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实物,如《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花瓶仿制品,同时有时间的话还让学生自己动笔也来画,来实践,这样课堂上就活跃起来了,老师与学生也增强了互动,学生的求知欲也相对得到提高。

12.浅析低年级语文教学方法教育学论文 篇十二

一、中学教育教学现状

1. 学生方面

中学正是学生性格形成时期,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律性,绝大多数学生具备学习自觉性,但这种学习自觉性的持久性不够,以致进步慢。同时,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仍处于发展时期,尚未成熟,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目前社会大环境中不乏“金钱至上论”的存在,受此影响,有些学生甚至推崇“读书无用论”,给周围的同学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导致整体学风差。

2. 教师方面

师资力量不足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各中小学中,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大班额教学、教学难度大、教师负担重、学科教学非专业化等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学生对教师工作的不理解和抵触情绪不仅直接挫伤教师工作热情,也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 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学生的学习中并未起到很到的督促作用。有些家长面对学生成绩的下降也是无从下手。有些家长固执地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在农村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根本得不到家长的引导和关心,有些家长甚至起了反作用。家庭教育的滞后,阻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提升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策略

1. 建立和贯彻各种规章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

学校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建立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比如完善教师奖惩制度,把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有无违规现象,作为能否评选先进的依据,并与奖惩挂钩。总之,要以具体详尽的文件,规范师生行为,统一教学思想,调动大家的积极因素,以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必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学习; 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 校长必须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不仅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使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尽量做到关心教师生活,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安心教学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让每一位老师都能把功夫下到课前,把力量用到课上,从而最大化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

“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学校要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感到“我读书、我快乐”,形成良好的学风。首先,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喜欢学校,喜欢班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赞美、少批评,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教师要加强辅导,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除此以外,学校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学艺比赛活动,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 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更新家长观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13.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方法 篇十三

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环节,也是对整节课教学效率起到关键性决定作用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好与坏,决定了学生是否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感兴趣,决定了学生能否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我们更要注重此环节的设计,只有将这一环节设计得新颖有趣、生动巧妙,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语文知识。

比如,在学习《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道:“小朋友们,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其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了大水缸里,那么,其他小朋友都是如何表现的?这个掉到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没有?是用怎样的方法得救的?你们想知道吗?”“想!”学生认真地盯着我并且声音洪亮地回答道:“好,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司马光砸缸》。”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向学生讲述故事并且提出问题,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课文,为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打下了基础。

二、开展角色表演活动,给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玩爱动,善于模仿,表现欲望强,所以,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挑选一些故事性强的课文,将其编排成一个小型短剧,让学生在课堂上将短剧情节表演出来。这样,一方面能给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深刻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

比如,在学习《曾子杀猪》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大致了解了本篇课文内容之后,我就在班里挑选了三名学生,要求他们分别扮演曾子、曾子的孩子、曾子的妻子这三个角色,然后将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表演出来。这项表演活动一布置完毕,学生都纷纷举手,表现得跃跃欲试,情绪十分高涨,课堂气氛立即变得积极活跃起来。这样,我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既增强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促进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又让学生深刻体会了本篇课文向学生所传授的做人的道理,即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说到做到。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色彩逼真、形象鲜明的教学优势,将它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以影像图片、视频录像方式呈现出来,能够对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心理触觉等产生强烈刺激,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14.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方法 篇十四

2011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识字?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巩固识字效果?怎样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无法避免的实际问题。现在我就如何优化识写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话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大家一起来交流。

一、营造愉快课堂,激发识字兴趣。

《课标》指出: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愉快课堂,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愉快课堂能使学生的识字过程处于高效率学习状态,从而活跃整个智能活动,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的效果。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强,而且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意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游戏法、比赛法、情境法、自学法,其中以游戏法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1)找朋友识字:教师把生字卡片发到学生手中,一个学生拿着“回”说:“我是‘回’,谁来和我做朋友?”另一个拿着“家”的学生马上出来和“回”合在一起,说:“我是‘家’,我和‘回’组成‘回家’”。(2)摘水果识字:教师先画出不同的果树,再把写有形近字水果形的卡片贴到相应的果树上,如:“描、喵、猫、瞄、锚”,教师读哪个字,就让学生把带有这个字的水果摘下来,然后用这个字组词。(3)火眼金睛:将这一课的生字打乱顺序放在一起,同桌两人听老师报字快速找,胜利一方讲出记忆的方法就得一分。像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识字。

二、联系生活实际,扩大识字数量。

《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小学生从呱呱坠地起,就不断接受母语的教育与熏陶,进入小学前,他们已自觉不自觉地积累了许多语言的信息。在识字教学中,把这些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教学的材料和载体,不仅能快捷地打开学生识字的心灵通道——把识字和生活结合起来,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1.利用姓名识字

刚上一年级时在班级里举行认小朋友名字的竞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全班小朋友的名字,老师就让他做小组长。学生认字的情绪会顿时高涨起来。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心的做法,能使识字效果事半功倍。

2.利用校园环境识字

校名、校风、校训、楼道里张贴的提示语、橱窗里配有图画的文字、花坛里的标语牌,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一种自然和谐的环境。教师带领学生们走进校园,先观察观察,再开展看谁是“识字大王”的活动,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巧识汉字。

3.利用家庭环境识字

家里吃的蔬菜、水果,用的电器等带商标的物品,无一不是识字的好教材。4.利用社会环境识字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看电视、上街、购物、外出旅游等机会去看看商标,读读店名,认认标牌,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认字的快乐。而各种常见的玩具、文具、生活用品则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进行识记交流。

5.利用课外读物识字

在学生学会了汉语拼音后,可以让学生读一些注音版的浅显的儿歌和童话故事,阅读时请学生在自己认识的字上画圆圈,和同学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这样学生阅读兴趣也会很高。同时每周拿出一节课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三、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低年级的识字任务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认识如此多的汉字,把它作为重要的工具,继续学习的基础呢?单靠老师一个个去教是不行的,教育行业里有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方的认字方法,才能完成课标所要求的识字任务。

1、笔画分析法:独体字一般按笔顺规则说出笔顺名称来识记。如:“木”字。学生会这样说出顺口溜:木是独体字,它的笔顺是:横、竖、撇、捺。合起来是“木”,木头的木。这种方法在一年级上学期最常用。

2、结构分析法:合体字一般采用分析偏旁和部件来记忆。这样的字,我也给学生编了一套顺口溜:比如‘样’字,学生可以这样说:样 yang,左右结构,从左往右,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羊,山羊的羊,合起来是样,样子的样;有些合体字的部件学生不认识,比如“底”的部件“氐”这部分仍可用笔画分析法记忆。这样说:底di 半包围结构,从外往里,外面是广字旁,里面的笔画是:撇、竖提、横、斜钩、点,合起来是底,树底下的底。这样下来,这个字的读音、结构、偏旁、组词、甚至笔画,全部说了一遍。在学了形声字后,学生会说得更详细。如:“飘”这是形声字,左右结构,左表声,右表义,合起来是飘,飘扬的飘。

3、随着学生识字越来越多,进一步教学生运用增减和调换偏旁部首的方法,编顺口溜记,猜字谜等方法进行识记。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寻找字的规律,因字而异,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培养识字能力。如:

①儿歌识字法

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识字儿歌,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认识,提高识记效果。

“渴”与“喝”—— 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嘴。

“高”——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面藏。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 回: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

草: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坐:两人坐在土堆上

哥:可上又可下,老二喊老大。②字谜识字法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宋家有女坐当中”——案 “三人同日去看花”——春 “大雨落在田上”——雷 “两只狗草底下走”—— 获 ③ 故事识字法

“熊”——一只能干的小黑熊,迈着4条小短腿,高高兴兴向我走来,想跟我玩游戏。

“游”——游泳要到水(氵)里去,游泳池是方(方)形的,大人(人)带着孩子(子)去游泳。

④去部件识字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丢——去(减一减)

大——天——太——木——犬——夫(加一加)晴----请——情——睛(换一换)⑤游戏识字

开火车游戏: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很有好处。

找朋友游戏:学生扮演偏旁,组合成一个字。

摘苹果的游戏:在苹果上写上生字,学生摘下苹果,读出生字。⑥归类识字

“树、松、柏、杨、梨、枝、”都是形声字,都带有“木”。

例如,围绕母体字“青”以及衍生的子体字(合体字)“请、清、情、晴、睛”,编写了课文《小青蛙》:

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哨兵。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 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 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 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四、运用多种形式,巩固识字效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于较难的课文,先范读引路而把自读作为第二步。),对照田字格的生字用圆圈把文中的生字连音节圈出,相同的字只圈一个。如果有词,要用横线把词语划出。

2、先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圈出的生字词读几遍,边读边看准生字形。

3、学生自己试着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一读,看自己记住了多少,读不准的可以再看文中的音节。

上一篇:院团委社会实践部工作计划下一篇:报社记者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