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课堂资料

2025-01-11

对联课堂资料(共14篇)

1.对联课堂资料 篇一

与各省市的相关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与各省市的相关的.对联

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黑龙江下联: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

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安徽上联:黄山为九州增色江西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

云南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海南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广东上联: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西下联: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

宁夏上联: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陕西下联: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

香港上联:荆花吐艳香江瑞澳门下联:莲蕊临风镜海清

贵州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四川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

吉林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辽宁下联: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

福建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台湾下联:拜妈祖庙,情系一家

湖南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湖北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河北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河南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

青海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甘肃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2.对联课堂资料 篇二

一、利用对联, 对学生陶情冶性, 劝学励志, 培养高尚的情操

如在讲蒲松龄《聊斋志异》时, 可引用蒲松龄科举落第后的自勉联:“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卒可吞吴。”引导学生, 不管在什么逆境下, 都不气馁, 只要克服困难, 胸怀大志, 就会大有作为的道理。

二、利用对联, 加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认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时, 可引用当时光绪帝为邓世昌写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以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增强爱国情感。又如在讲“辛亥革命”时, 告诉学生黄兴当时与孙中山齐名, 他的贡献可引用长沙岳麓山黄兴墓前的对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黄兴的了解, 又有利于情感教育的培养。

三、利用对联, 培养学生疾恶扬善, 爱憎分明的情感

如, 在讲“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 可引用当时的一副对联:“骑奇马, 张长弓, 琴瑟琵琶八大王, 王王在上, 单戈成战;倭委人, 袭龙衣, 魑魅魍魉四小鬼, 鬼鬼犯边, 合手共拿。”上联为日本人所写, 为八国联军侵华壮威, 下联为中国人所对, 表明了中国人民抗拒侵略的决心, 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四、利用对联,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讲“抗日战争的胜利”时, 可引用这两副对联。一副是:“本日果然亡日本;皇天竟不救天皇。”另一副是当时成都流传的中华大地欣喜若狂气氛的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对联别致巧妙。上联三个国家名, 其中“捷克”在这里却是“战胜”之意;下联三个城市名, 其中“重庆”在这里却是“隆重庆祝”之意。人们在当时争相吟诵这精妙绝伦的两副对联,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五、利用对联, 揭露反动派的反动本质和卖国嘴脸, 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如在讲“袁世凯称帝”时, 可引用对联:“袁世凯万岁;中华民国千古。”这副对联, 粗看是为袁世凯称帝唱赞歌, 细看是揭露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虚伪和破坏共和的反动本质。这副精妙绝伦的对联, 妙就妙在上下联字数不相等。意为“万岁”能对“千古”, “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

六、利用对联,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祖国辉煌灿烂文化的认识

如在学习“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学”时, 讲到“楚辞、汉赋”, 可引用对联:“屈原离骚传万代;相如一赋值千金。”讲到“宋词”时, 可引用对联:“苏轼唱大江东去;柳永吟晓风残月。”这两副对联在加深了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理解的同时, 还会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七、利用对联, 反映旧社会人民的疾苦, 向往自由民主的幸福生活

如在讲“抗战胜利后的形势”时, 可引用当时国统区人民的一副对联:“这征税, 那征税, 除却菩萨都征税;英自由, 美自由, 只有国人不自由。”再现了当时国统区人民政治上无自由, 经济上饥寒的血泪史。使学生受到教育, 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八、利用对联, 对学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如讲“井冈山会师”时, 可用1928年朱德一副对联:“红军中官兵伙夫衣着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从而增强了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的内涵。

3.让对联重归语文课堂 篇三

关键词:对联;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对联,也叫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人喜欢对联:逢年过节要贴对联,婚丧嫁娶要贴对联……甚至于古时一些大家闺秀要选女婿也要整出个对联招亲来。然而,这些年来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对联照旧帖,但写对联的人却日见其少,对对联,这一古老的课艺,早已远离我们的课堂。其实在语文课堂上随机进行一些联对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提升学生炼字造句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联对预习,其乐无穷

预习的重要性,人皆尽知。用联对的方式促预习,不仅能把肤浅的预习引向深入,而且能极大地提高预习的趣味性。举例来说,学完了《范进中举》,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范举人世故圆滑惹人厌,孔乙己”,要求学生根据读书预习情况,完成对联。这样一来,学生对《孔乙己》一文的预习有了具体的任务目标,读书有了较强的目的性,完成任务为读书而读书的预习,变成了有趣的联对。事实上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学生或工仗,或稚嫩地对出了多达十几幅对联。“孔乙己迂腐穷酸惹人笑”“孔乙己好吃懒做无人痛”“孔乙己迂腐善良令人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看来学生对《孔乙己》一文不仅是进行了认真地阅读,而且还进行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二、对联导入,其妙无穷

中国古人有在名胜古迹上题诗联对的光荣传统,岳阳楼上的“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醉翁亭上的“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若在学习相应的课文时,用这样的对联导入,学生无疑是很感兴趣的。

章回体是中国古典小说最典型的体例,其回目对仗精工,既是对该回内容的高度概括,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近年来,中学语文课程中章回体小说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像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杨修之死》《智取生辰纲》《香菱之死》等,若在学习相应课文时,用回目导入,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整回的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对对联的鉴赏能力。

三、联对阅读,情趣盎然

在阅读教学中引入联对训练,往往能促使学生认真读书,精心联对,学生的参与度反而更高。举例来说,在学习小说《陈小手》时,教师出上联“骑白马,救危难,解人困厄”,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出下联,一时之间学生情趣盎然,或聚精会神读书,或蹙眉挠耳思考,对出的下联也千姿百态,有正对的,如“用小手,施仁术,流芳杏林”;有反对的,如“施妙手,保平安,遭人暗算”;不一而足。整堂课学生的热情高涨,较之以往模糊的讨论、无谓的争辩,学生的参与度更广、更深。

四、聯对专练,一举两得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中对联知识的考查,也成为重要一环。举例如下:

1.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镇江市中考题)

《西游记》:

《水浒》:

2.亲民党主席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吉林省中考题)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

3.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兰州市中考题)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

4.请运用对偶知识对对子。(任选一道完成)(福建省泉州市中考题)

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 上联:

下联: 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若不重视学生联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势必影响学生的成绩。教师在每堂课安排五至八分钟时间(九年级),或在每学期安排二至三课时,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收集的数联,不揣冒昧,罗列出来,供有相同情趣和爱好的同仁笑谈:

1.登岳阳楼,杜工部心忧天下;

临洞庭湖,孟浩然志在干谒。

2.《项链》真变假,虚度了十年青春;

《珠宝》假作真,枉费了一腔真情。

3.渡汉江,近家乡,情何更怯?

逢使者,传口信,泪洒故园。

4.朝晖、夕阴、去忧、怀伤,岳阳楼进退皆忧;

春花、夏阴、秋霜、冬水,醉翁亭四时同乐。

参考文献:

4.生物课堂小结中的对联应用 篇四

理化生组 郗文忠

课堂小结就是对整堂课学习内容作简短而具概括性的总结。课堂小结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突出重难点,也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传统的课堂小结以教师短时间内复述学习内容或做练习题为主要形式。在这里,我想谈一下另外一种课堂小结的形式,就是通过对联来对新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的优点在于精炼和工整,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果能将对联应用在生物课的知识总结上,就会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过目难忘,进而对生物课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个人认为生物课对联的编写一定要以学习内容为中心,以概括记忆重点知识为目标,兼顾对仗、押韵等特点。比如在学习《人类的起源》一节时,我将几百万年前的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两件大事总结为:

直立行走,古猿成今人。

制造工具,弱者变强者。

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我将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功能概括为: 构细胞,有机物质举足轻重。

供能量,糖脂蛋白异曲同工。

在学习《消化和吸收》时,我将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消化液分类归纳为:

消化靠酶液,一汁四液需记牢。

系统分道腺,七部五体莫混淆。

这样,每节课即将结束时,学生们便会饶有兴致地齐念:“这正是------”或“正所谓------”来迎接对联的出现。有时候,一节课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一副长度有限的对联已经不能涵盖所有的重点,我就索性将其编写成诗或词。当然,我所编写的语句不可能完全符合诗词的格律要求,重心还是应该落脚在知识归纳的条理和清晰上。比如讲到《种子的萌发》一节时,我参考辛弃疾的《西江月》仿写如下:

西江月•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之前,水气咸具不寒。胚活且已度休眠,各部始发不难。伸长区生长快,分生区与之关。

植株欲变欣欣然,必备氮磷钾盐。

此词一出,班里掌声雷动,不少学生几分钟便已背过,学习效果较好。

上学期,我看到网上流传的《青花瓷•化学版》,化学老师将许多化学知识编写成了《青花瓷》的歌词,文辞幽默,妙笔生花。学生将一首歌唱完,也将知识点记忆的差不多了,同时让学生获得了愉悦的享受,学生更加热爱化学了,可谓一举多得。从那时起,编写《青花瓷•生物版》的想法一直在我脑中盘旋,直到学期末,随着整册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每一节课对联编写的结束,歌词渐渐成形。

青花瓷•生物

直立行走让古猿进化到今天 制造工具使他们变得更强悍 精卵结合输卵管是发育起点 出生前胚胎生长靠胎盘 转瞬之间身心变写青春诗篇 而你现在的努力让梦想实现

要促进社会发展 结婚生育推迟两三年 营养变酸油糖 小肠在等你 消化道消化腺 七部和五体

等食物的能和养全部都给你 就为你排遗埋下伏笔 佝偻病骨疏松 多吃含钙的 促婴儿好吸收 补维生素D 如三餐的三四三营养又合理

你眼带笑意

入肺经鼻咽喉管变暖湿清气 肋肌膈肌共收张你才能呼吸 血红蛋白带着氧去到细胞里 缺少血小板就会鲜血淋漓 静脉壁薄管腔大血流很缓慢 毛细血管单上皮利物质交换

在我的左心室里 一股高压鲜血喷出去 原尿里四物质 肾小球过滤 看清远近东西 调节晶状体平时若读书写字姿势不在意 就为你近视埋下伏笔 鼓膜接受声波 变振动传递 咽鼓管调压力 能保护自己 分布在鼻舌皮肤上的感受器 真的很刺激

脑脊髓是中枢 神经传信息

感受器效应器 永远不分离 神经细胞具有的胞体和突起 是为了神经冲动传递 生长素幼年少 身高会过低 甲状素促发育 多少要适宜 糖尿病因为胰岛素异常分泌 生活不容易

期末复习时,将歌词在教室大屏幕上滚动播放,随着《青花瓷》的伴奏,学生们放声唱着,笑着,那时候上课的幸福感觉让我很难忘记。在我的鼓励下,有些班的学生很快就编写出了语文版,地理版,历史版的《青花瓷》,且颇具文采。

通过诗词对联的编写,锻炼了我的概括总结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同时增加了学生进一步自觉学习生物的热情和兴趣。课堂小结的形式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创新,让课堂小结不再流于形式,而真正成为一堂好课的点睛之笔。

工作以来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有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对联的编写是借鉴了我的师傅钟甫老师的做法,对于钟老师的指导,我一直心存感激。因此,是模仿和学习让初做老师的我渐渐学会了很多,我们教学中只有不断地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在学习的同时勇于创新,才能让自己尽快成长。

现将针对《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所编写的对联摘录如下,希望大家指正: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直立行走,古猿成今人。

制造工具,弱者变强者。

《人的生殖》 精卵结合于管内

胚胎发育在宫中

《青春期》

《计划生育》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消化和吸收》

《合理营养与饮食安全》 身心皆变,翻启青春诗篇。努力奋发,无悔金色年华。两晚两生,改变人口缺点。控量提质,促进社会发展。构细胞,有机物质举足轻重。供能量,糖脂蛋白异曲同工。盐素缺乏显病症 生命活动伴水行 消化靠酶液,一汁四液需记牢。系统分道腺,七部五体莫混淆。营养化为酸油糖 消化吸收赖小肠 合理膳食促营养均衡 食品安全需警钟长鸣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入肺先经鼻咽喉管

穿道后变暖湿清气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肋膈共收张,方能吸呼气

壁薄助扩散,完成碳氧换

《空气质量与健康》

《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流的管道—血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输血与血型》 保健康空气质量应关注 防污染控制排放并植树 血浆成分复杂,功能多样 细胞类型有三,特点各异 静脉壁薄管腔大,动脉壁厚小而圆。动静血管毛细连,单层上皮适交换。房连静,左肺右上下。室接动,左主右肺通。左红右暗心脏血 室出房归为原则 大量输血需同型 两型特殊应分清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废物排出有多路

尿液形成分两步

《人粪尿的处理》 农家肥诸多优点

无害化处理为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感知环境,依赖视觉与听觉。

关爱自己,保护眼睛和耳朵。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周围组系统

胞体突起构细胞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分两种

反射弧共五部分

5.观摩高效课堂汇报资料 篇五

米粮小学唐孝玲

全国高校课堂改革教学模式展示、操作技巧及策略研讨会 为学习先进课改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县教研室组织各校教师参加“全国九大课改典型名校(语文)典型课、特色课现场观摩评析。活动。我先将此次外出学习具体情况做一汇报。本次学习时间为两天,共听了六节课,三节语文,三节数学。我就语文听课方面的情况做一汇报。第一节语文课是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全国高校课堂改革旗帜学校”

课堂展示:“三三六”

模式展示课《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执教者:崔其同 “三三六”模式是杜郎口中学独创的,通过实践提升的教学模式.三三六即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的三个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三三六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任务只是点拨。因而教师讲的少,学生自主活动的多。马伟平

第二节展示课,是由“全国课改典型校”——江苏宜兴实验中学的马伟平老师借班执教朱自清的散文《绿》,这篇课文原先是高中教材,现在“下放”到初中了,听课的学生来自西安市第七十中学,会务安排表上写明马老师是宜兴实验中学教研处主任,他上的是“结构尝试教学法”展示课,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教会学生

“如何赏析景物描写”,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呈现背景介绍,让学生找关键词,逐步“逼”学生删减关键词数量,最后只剩下一个关键词,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慢慢学会概括和提炼重点。第二个环节是六个小组各推选一名代表分读课文的六个自然段,教师让学生评同伴读的水平,而后强调《绿》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仅有两字——“不禁”之差,点拨了“不禁”的作用。第三个环节是学生扮演教师事先写好的“白板”,此设计是让学生分段钻研文章内容再板演填空。接着是让学生思考“‘绿’的象征意义”“作者对‘绿’的情感(线索)”,再品读探究第三段中“美的语言”,最后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方法树”,从内容、方法、作用三方面总结出“景物描写”的赏析法:内容——对自然、社会中风景物体的描写;方法——抓住特征,选择词句,按照顺序,感官(角度),动静,虚实;作用——借景抒情、烘托心情、渲染气氛、丰富内容、深化主题。大洋中学的听课“学员”中一名女生表现特别棒,她的思维很活跃,回答很精彩,这节课上她成了仅次于教者的2号,甚至让我们认为她还有点“喧宾夺主”呢,估计教者也没有意料到有这么一名善说的学生,在探究“美的语言”时,他干脆“让位”给学生了。但说实话,我没有听出“结构尝试教学法”的特点。第三节课是安徽铜陵双语学校——“全国课改人本典型校”执教者:陈仲梅她是双语学校教学副校长。她的课堂展示:“五环大课堂”

模式展示课《大自然的语言》陈仲梅:

五种课型是指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

这五种课型的每日循环实施,使教与学具有了针对性、连续性,真正实现了教学合一、学练合一、教辅合一,避免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无序性。每种课型的实施均制定了标准化的程序和规则,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发挥,又重视教师的导学价值。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模式的“三模”是指课堂由“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个模块组成。“五环”是指导学流程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个环节构成。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的课堂运行模式,不仅规范了课堂师生的导与学,更有价值的是它能将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切地落实在课堂这块主阵地。“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交流时三种人先说

1、声音小。

2、成绩差的。

3、最不爱展示的人。高效就是师退生进,这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

作业方面:教师只改三种学生作业

1、学优生。2‘中等生。

3、学困生。

6.大数据时代资料_课堂讲解 篇六

大数据 概念、应用、思维(大数据隐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狭义:各行各业数据的精准收集、统计、分析整理;根据数据的反馈信息为人类服务(云端储存数据)

大数据四大基础:1.量2.速度3.多样性4.不可确定性

数据的流动、激活远远大于数据本身(运用高端服务器后台技术)根据环境属性生成可用有效的数据,把很多事物进行一个全新的连接(例如打车软件)

为什么全球数据量增长如此之快? 大数据和云计算究竟有什么关系?

云计算是硬件资源虚拟化,海量数据高效处理,大量分配使用。生活中有哪些大数据?(共享单车、滴滴出行等打车软件)用户画像、精准营销 数据可视化分析

大数据能改变什么?让软件更智能,让生活更便捷智能化,改变生活。DT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用电子商务更智能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IT是让自己更强大,别人为你服务; DT是让别人更强大,你为别人服务。

7.补充资料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篇七

一、在学生理解文本有难度时

学生因为年龄小, 生活阅历少, 所以有很多东西对他们来讲是完全陌生的。如果在教学课文之前不让他们搜集相关的资料, 在感悟文本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难度。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 但不知道详细, 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 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 还叹息道, “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学生朗读之后, 教师问:为什么中国的女人要裹脚, 裹脚是怎么一回事?这里能看出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一石激起千层浪, 几个问题引起大家议论纷纷, 在留给了学生短暂的思考之后, 教师启发学生用搜集的资料说话。

生1:古时候称女人的脚三寸为金莲, 四寸为银莲, 五寸就叫铁莲, 脚越小越好。

生2:那时候的人看新娘子不看脸长得漂不漂亮, 而是看脚的大小, 小脚就美, 大脚就是丑八怪。

生3:如果女孩子不裹脚就被认为没有教养, 会被别人笑话, 长大了也嫁不出去。

生4:裹脚之前要先用热水把脚泡软, 除大脚趾外, 其余四个脚趾都要折断卧于脚前掌之下……

起先学生只注意到裹脚不好, 但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裹脚, 怎么裹法, 于是此时他们懂得了藤野先生对专业知识的求实精神, 对于中国妇女的同情, 也能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敬意。

二、在学生无话可说时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积极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有些文字说理深刻, 能给学生思想以启迪。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吃透, 让其思想的精华像血液一样渗入学生体内, 伴随他们成长。

例如《口语交际》中有这样一句话:“确实, 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 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在学生反复朗读之后, 教师让学生自己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出人意料的是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 接下来两位同学的回答也都不尽如人意, 根本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时教师改变了提问的方式:能结合一下你们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吗?这时的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同学们都侃侃而谈。

生1:韩信忍受了胯下之辱并不表示向那个无赖屈服了, 而是因为他胸怀大志, 想要建功立业, 后来韩信终于成为了一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古人说:小不忍, 则乱大谋, 暂时的弯曲是为了将来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取得辉煌的成就。

生2:越王勾践在战败后给吴王当奴仆, 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 图谋发展。等到越国强大以后, 再一举消灭吴国。所以说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当一个人在逆境时要学会适当弯曲, 争取到时间和空间后, 再爆发出来, 那种威力是不可阻挡的。

生3: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是一种气节, 大丈夫能屈能伸是一种智慧。如果暂时的退让能换取以后的胜利, 为何非要选择牺牲呢?

三、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

“文章不是无情物”,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学生对文本不仅要能够理解, 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披文入情, 体会感悟到作者语言文字蕴涵的感情。此时的朗读成为学生感悟体会情感的最佳途径。此时适当补充资料, 用鲜活的画面引领其迅速进入情境, 用丰富的资料弥补其认知领域的空白, 来唤醒其沉睡的情感世界, 此时学生的朗读往往会发生质的飞跃。

如在教学《沁园春·雪》中, 学生读到下阕时, 也仅仅抓住了“折腰”“输”“逊”“只”等几个词语, 并没有体会到文中作者的豪迈之情。于是, 教师让学生补充如下材料:这首词写于何时何地, 作者有着怎样的情怀?学生在交流之中得知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1936年2月, 毛泽东同志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 准备渡河东征, 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 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 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 不禁感慨万千, 诗兴大发, 欣然命笔, 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在补充了这些资料后, 想读不好都难。

四、在深化文章主题时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因此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一般学生经过潜心会文, 品词嚼句,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明白文章的主旨是没有问题的。但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 理解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

如在教学《游子吟》这首诗的时候, 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寸草心”到底能不能报答得了“三春晖”?有的学生说能, 有的学生认为不能。这时教师没有以裁判员的身份宣布谁对谁错, 而是用大屏幕出示了这样一份资料:

孟郊幼年丧父, 家境贫寒, 是母亲含辛茹苦把她养大, 供他读书。希望他将来能高中做官, 光宗耀祖。但孟郊科考之路很不顺利, 屡试不第, 直到50岁才考中进士, 53岁才做了一个偏僻小县的县令。这一年的冬天出奇得寒冷, 可他连烤火的炭都买不起。孟郊凝望着天空中的月亮, 遥想远方的母亲, 想到自己一直希望能把母亲接来团聚, 但无奈俸禄微薄, 不能如愿, 此时此刻, 孟郊泪如泉涌, 随即挥笔写下了《游子吟》这首流芳千古的诗句……学生阅读完这段感人的材料后, 不仅解决了心头的疑问, 而且走进了孟郊的内心世界, 不仅对“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这句千古名言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而且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

语文课堂是对话的课堂, 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当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出现障碍的时候, 教师就要充当疏通者的角色。这时, 教师要适时地补充资料, 引导学生交流, 就会使学生短路僵化的思维畅通灵活, 让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8.语文课堂,让背景资料变“薄” 篇八

一、 教师呈现资料:要减

【案例1】 有位教师在上《黄河的主人》一课时,让学生先简单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学生介绍之后,教师也出示一段资料来介绍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卡日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最后注入渤海。”细细一读,你就会发现这些资料对于本课的学习是无效的。本课的课题是《黄河的主人》,作者在文中描绘“黄河滚滚”的景象,是用以反衬艄公的镇定自若的。对于黄河,教师应该在学生介绍黄河时,引导他们关注“惊涛骇浪、波浪滔天、一泻千里”这些表现黄河气势的文字。如果还需要给予学生以辅助资料的话,教师可以映示一些黄河汹涌奔腾的图片或视频。至于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了哪些省、流向了哪个海,如此扩展,不但没有让背景资料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浪费了课堂的学习时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背景资源变得越来越“厚”,学生越读越迷糊了。

【案例2】 一位教师在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前,先让学生介绍宋庆龄。对于宋庆龄,现在的学生知之甚少,心中根本就没有建立起她的伟大形象。因此,要想突破本课的学习难点——“理解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象征关系”有些难。这位教师在学生七嘴八舌地介绍了宋庆龄之后,就出示了一幅宋庆龄的图片和一段关于她的资料:“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教者引用的是“百度百科”中对宋庆龄的介绍。这一段资料很长,中间还有许多生字,为了节省时间,避免麻烦,教师就亲自读给学生听。读完后,教师问:“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读了这段话后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宋庆龄是我国的一位著名的女性。”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宋庆龄特别伟大。”这样,宋庆龄的伟大形象开始在学生心里树立了。然后,教师还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瞻仰”和“崇敬”这两个词语。

在这堂课中,学生对宋庆龄的介绍是随意的,所以,教师重点向学生推荐了一份资料。这段资料很长,但教师的聪明之处在于引导学生把这段资料读“薄”——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你读了这段资料后的感受。这样做既能使学生对宋庆龄的“伟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随机地解决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还能为后面突破难点起到铺垫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评析】 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为学生提供的背景资料也应该是有限的。提供背景资料,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些背景资料的有效性,尽量减少无关资料对学习的干扰。其次,现代社会的信息特别多,信息量也特别大,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把资源读“薄”,不要在无关的枝节上纠缠,学会从长长的资料中摘取核心的要素,让这些背景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 学生搜集资料:会抄

【案例3】 有位教师在上《恐龙》一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恐龙产生兴趣。

课堂中,教师让学生们介绍一下恐龙,于是,学生拿出资料,开始疙疙瘩瘩地读了起来。难怪,三年级的学生,识字并不多,背景资料中关于恐龙的介绍又有很强的科学性,所以,学生很难读懂自己搜集的那段资料。读的人自己不明白,听的人自然就更不明白了。所以这堂课中,教师想利用学生介绍恐龙以达到“群情踊跃”的学习效果,可惜并没有出现。

上这样的科学说明文,学生要不要搜集背景资料?当然要。不仅需要有课前的背景资料,还要学会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呢。但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如何来搜集资料?我想:学生自己通过上网、读课外书来获取资料是完全正确的,只是,学生搜集来的背景资料,应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三年级学生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

【评析】 在引导学生搜集背景资料时,我们宁可用“抄”的办法——通过网络、图书等获取资料,然后再把这些资料重要的部分抄下来。“下载——打印”这一过程只需要动动手指头,点点鼠标,轻而易举却收获甚微。但如果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需要的背景资料抄下来的话,那对于学生来说,就不一样了。为了少抄几个字,学生必然要通读全篇文章,然后才能把最重要的内容抄下来。有了这一过程,学生在搜集和介绍背景资料的时候,不就能做到“薄”了吗?

9.对联课堂资料 篇九

师:通过自读和讨论,我们整体感知了松鼠“很讨人喜欢”以及它“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同学们喜欢松鼠吗?假如小松鼠就在你面前,并很想跟你沟通,你愿意和它对话吗?(投影松鼠图片)

话题一:假如请你介绍我

师:小松鼠的第一个想法是请同学们以课文有关内容为依据,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介绍它。内容当然不一定要全面,可以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某个特点进行介绍。

生1:我们有着非常漂亮的外表。我们容貌清秀,眼睛闪闪有光。小巧玲珑的面孔,衬上一条帽缨一样的尾巴。夏天我们让它一直翘到头上,好让身子躲在它下面歇凉。这条美丽的尾巴呀,既实用又让我们显得格外漂亮。

生2:我经常在高处活动,喜欢在高大的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一般不到地上来,更不接近人的住宅。我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我们虽然也捕捉鸟雀,但不属肉食兽类,我们正常吃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师:你重点介绍了小松鼠的驯良性格。

生3:我非常警觉,白天在窝里歇凉,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一触动,就会从窝里跑出来。我的跑跳非常轻快,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是连蹦带跳。我有锐利的爪子,一棵很光滑

第 1 页 的高树,一忽儿就能爬上去。

师:小松鼠是这样的乖巧。它的乖巧还表现在哪里呢?

生4:我们搭窝是最好的表现。我们通常选择又干净又暖和的树枝分杈处搭窝。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将苔藓挤紧踏平,这样搭好的窝宽广又坚实,住在里面舒适又安全。我们在上面留一个很狭窄的窝口,窝口上再搭上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好,雨水便可以向四周流去而不会落到窝里了。

师:好灵巧的小松鼠呀!

话题二:让你更多地认识我

师:除了课文的介绍,小松鼠还想让同学们更多地认识它,了解它。请看《辞海》中对它是怎样说明的(投影):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窝,或利用鸦、雀的废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从材料中,大家了解到课文以外关于小松鼠的哪些知识?请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对小松鼠说说。

生1:你也叫“灰鼠”,身体长20到28厘米,尾巴长16到24厘米。每年产1到4窝,每窝产5到10个——这比课

第 2 页 文中所说的“一胎能生三四个”要稍多一些,不知是为什么。

师:你善于发现问题,这是进行探究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哪位同学能代小松鼠回答他的疑问?

生2:我们有的分布在中国东北到西北,有的分布在欧洲各地。由于分布地域的不同,我们形成了不同的种类,不同种类间每胎产仔数量是略微有些差异的。

师:这位同学能够利用资料中的信息解决问题,而且听来很有道理。你有具体的科学依据吗?

生2:我会查找到相关的资料来证明的。

师:老师相信你。现在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课文和《辞海》中的语言,如果你是小松鼠,你更喜欢哪一种介绍你的语言?为什么?

生3:我喜欢课文中的语言,因为它将松鼠的特点介绍得既准确,又生动活泼,能让人感受到松鼠的具体形象。

师:本文是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生动说明是科学小品主要的语言特点。

生4:《辞海》中的语言也有它的好处,它文字比较少,但却介绍了关于松鼠的丰富的知识,给人内容准确、科学性很强的感觉。我喜欢《辞海》中的语言。

师:这属于平实说明,准确严谨、言简意丰是它的主要特点。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是两种不同的说明语言风格,同学

第 3 页 们可以各有所爱,但要理解它们的区别和各自适应的语言环境。

话题三:请你也来帮助我

师: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上有些不法分子的捕杀,“讨人喜欢”的小松鼠正面临着生存危机。现在小松鼠想得到你的帮助,请你为松鼠保护行动设想一个可行性办法。

生1:我将面向所有中小学生发一个倡议书,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行动中来,为保护松鼠作出一点努力。

生2:我要研究一个森林保护与开发的计划,因为保护森林同时是在保护松鼠的生长环境。

生3:我建议邮局发行一套松鼠题材的邮票,内容由我来设计,4张邮票分别突出松鼠的“漂亮尾巴”“敏捷跑跳”“灵巧窝”和“母子欢”,以此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松鼠的生活,引起人们对松鼠保护行动的关注。

师:几位同学的想法都有一定的可行性,我代小松鼠谢谢大家。作家刘墉说过:“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人生的大爱’,爱人群,爱大地,爱宇宙,爱每一个小小的生灵。”就让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保护松鼠这一可爱的小生灵贡献出应有力量吧!

[注]本文载《中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5期。

10.对联课堂资料 篇十

民俗文化-荤年素年

历代官府均十分重视维护九华山佛地尊严,禁止各种弊害,如对占佛地作摊场、砌酒店塞交通、宰猪杀羊、秽污教理等现象均勒碑警戒,于是形成了以素食为主的生活方式。清至民国间,九华街商户入居,杂以山民,佛教查禁不严,荤禁松弛,出现了僧人吃素、山民吃荤的混合局面,逐渐习以为常。但为尊重历史习俗,当地居民于春节之际,先过荤年,后过素年。荤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日(小月二十七日),当地居民举家荤食,次日以草木灰将锅碗器皿擦洗干净,开始素食。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再做素菜过正年,吃过斋饭,或祭拜祖宗、或守岁、或娱乐、或进香,素食一直持续到新年正月初三。荤年、素年已成为九华山冬游重要项目之一。

龙灯:九华山及附近乡邻逢年或重大节日活动时,以舞龙灯、狮子灯庆贺助兴。龙灯以竹篾扎成拱形,一拱一板,每板长约1.5米,内燃蜡烛,少则九板、多则数十板(均为奇数),每板1人扛舞,并敲锣打鼓随行.龙灯是民间庆贺喜庆的一项大型集体活动,所到之处观者如潮,十分热闹。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等八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的习俗。

平安锁:来山游人、香客到天台及海拔较高处,或同行购买一锁,或举家购买一锁,将铁锁锁在护拦铁链上,然后将钥匙抛向崖底,祈求平安,故谓之“平安锁”。

除夕进香:九华山居民吃过除夕团圆饭后,或看电视守岁、或娱乐,直至新年零点钟声敲响后,有的是全家出动,有的是家主代表,先洗脸漱口,燃放鞭炮、烟花,谓之“出行”;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香、鞭炮、烟花带上到肉身宝殿(远处的则到附近寺庙)进香。进香途中,即使遇见熟人,也不言不语,进香完毕回家时方可相互招呼致意。除夕进香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如愿。据说若烧得第一柱香,最为吉祥。现已成为当地过年必具之习俗。

11.对联课堂资料 篇十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网络视频的科学应用,能够从视听两个方面为学生展示相关的英语知识,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同时,播放网络视频进行教学,方式新颖,与传统的板书教学风格迥异,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物在用英语交流时的表情动作,从而构建合理的英语学习思维。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互联网上的电教资料非常丰富,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到最新的英语学习资料。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英语知识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教师如果只是依据英语教材进行教学,无疑是非常落后的。应用网络视频,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英语学习体验,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英语知识,网络视频声、图、文三位一体的特点也能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英语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更具有现实感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资料,通过网络进行下载,制作成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这些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针对性问题,通过良好的视听感受,创造合适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二、应用视频短片,优化课堂教学

在运用电教资料优化课堂教学时,视频短片的应用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英语课堂教学中,视频短片需满足的条件。其一,时间要适中。视频短片的选择,控制时长很重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视频短片的应用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最主要的时间还是应当用于教师的知识讲解。而且,研究表明,5分钟过后,随着视频播放时间的延伸,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分散,学习的兴趣也会慢慢减少,所以,教师在播放视频短片时,最好将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其二,视频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是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视频的内容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而且要避免与教学内容有过多重复的地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视频短片的应用能够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的英语知识;在需要的地方,视频短片的合理应用能够创造有效的语言环境;对于教材内容涉及的某些英语文化,也能用视频短片进行补充介绍。其三,视频短片的内容要与学生的英语理解水平保持一致。小学生大多是初步接触英语,普遍英语水平较低,教师在视频短片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简明易懂的,让学生能够结合画面与教师的讲解,理解视频内容的含义,感受英语语言的交流体验。总之,视频短片需要满足的条件就是,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与学习特点。

第二,短片视频的选择。教师在选择短片视频时,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条件,还要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短片视频。在进行英语文章的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英语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与英语文章相关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结合所学文章内容,就能够很容易代入到文章所描述的场景中,从而让学生用心沉浸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进行词汇的复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词汇量大的视频,如英语新闻报道。普通的英语新闻报道当然是不合适的,常常会出现小学生难以掌握的词语,教师可以选择CNN Student news这一栏目的新闻,不仅英语难度适中,还能播放一些与学生相关的有趣内容,有利于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了解英语词语的实际应用,从而快速有效地掌握相关词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应用方式。在教学有关英语对话发音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定的视频短片,然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问答。可以是一个介绍地球的简单对话。“Look,boys and girls.What can you see in thescreen?”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回答,“we can see earth.”接着教师可以问大气层,“then,do you know what is this?”学生由于还没有学习sky所以很难用英语去回答,这样,教师可以继续说,“Its sky,our blue sky.”学生联系blue就能很快明白sky是天空的意思。在学生英语水平更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用英语介绍视频内容,这样一来,通过关于视频的简单对话,教师就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英语发音,还能加强学生的词汇掌握。

12.对联课堂资料 篇十二

一、找准导入点:乡土民俗资料设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 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简言之,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而家乡是学生成长生活的地方, 一提起本乡本土的历史知识, 学生虽未必耳熟能详, 但会倍感亲切。

如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章的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 可以利用扬州民俗资料进行导入。如介绍明清时扬州人家的正婚大典诸事繁杂, 礼仪特多, 扬州人家的新娘进门后, 在传统婚礼中一般有以下几道程序:传袋、拜祖宗、交拜、掀盖头、合卺、撒帐和闹洞房等。婚礼礼俗繁多, 但到了近代, 有什么变化呢?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接着讲述, 尤其是清末民初, 一些受新思想影响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 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 仿效西式的新式婚礼。

这样使历史课堂更贴近社会, 把遥远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这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兴趣, 进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 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 进一步认真听取教师对这一阶段历史的讲授, 为这堂课教学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 教学中有目的地注入乡土民俗气息, 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极大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夯实知识基础:乡土民俗资料印证

基础知识点是构成课本内容的基本单位, 细碎而零散。中学历史教材囿于篇幅, 历史人物呈散线式分布, 这使人物形象干瘪, 利用乡土史作合理补充, 可使人物形象丰满, 历史教学生动性提高, 学生的知识基础扎实。

如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这一章第二节《中国的古代艺术》中的京剧时可以这样介绍:京剧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 其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 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 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 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 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 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 通过不断交流、融合, 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流传全国, 影响甚广, 有“国剧”之称。这时补充我们扬州的民俗扬剧, 指出扬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它原名“维扬戏”, 俗称“扬州戏”, 流行于苏州、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扬剧是以扬州花鼓戏和苏北香火戏为基础, 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的。扬剧的音乐很丰富, 属于曲牌体, 它的音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花鼓戏音乐, 二是香火戏音乐, 三是扬州清曲和扬州小唱。这样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讲授一些地方民俗知识, 可改变空间上的遥远感, 并由此缩短时间距离。因为地方史是人们在生活中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的, 人物、事件都是土生土长的, 而且地方史知识往往是大多数学生有所了解的, 但又不甚清楚, 或是以讹传讹的东西, 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样的知识。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就为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三、释疑解惑:乡土民俗资料导学

历史教学中学生会经常存在和提出各种疑难问题, 其表现为新旧知识间的冲突或知识与实际的冲突, 其实质是一种认知冲突或知行冲突。如果不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点, 就不可能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更不可能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对各种疑点的解析。

如讲《古代商业城市发展》一节, 书中提到在唐代时长江流域最繁华的城市“扬一益二”, 即扬州和成都。学生听到这心情很激动和自豪, 往往会问“当时我们扬州怎样的繁华?”针对这种疑点, 讲课时笔者及时补充:我们扬州是我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 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都会, 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埠, 富甲天下的商业中心。唐朝时大批外商从陆路来到扬州。扬州的波斯商人, 数以千计。从而加强学生对古代商业城市繁荣的认识, 深化学生对扬州优秀文化底蕴的认识,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13.对联课堂资料 篇十三

石嘴山高第十三中学 夏自安

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已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并把德育目标渗透贯穿于信息技术教学中。指出了新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特别要把青少年素质作为工作重点。”这一纲领性的阐述对学校进一步加强德育管理,培养跨世纪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由此可见,教育以德为先,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心愿。要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来统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用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来提高大家的认识,并以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作为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行为指南。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信息技术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中也把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作为学生的信息素养之一,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

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与实现德育目标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信息技术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当中,凭借现代教育媒体,学生如闻其声,如视其色,如观其形,如临其境。根据信息技术自身 的课程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一、倡导信息道德,引导学生负责的使用信息技术

目前,不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往往不是信息技术知识本身,而是热衷于网上聊天、交友、网络游戏甚至网上恶作剧,有的同学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教育学生,合理的使用网络资源,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帮助学习、掌握技能的工具,而不是当作高级的游戏机,荒废学业。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寓德育目标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讨论与明辨之中,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和讨论网络道德的问题。

你的手机收到过莫名其妙的短信吗?你的电子邮箱收到过垃圾邮件吗?你被人打电话骚扰过吗?你的计算机染过病毒吗?你的照片被别人传到网上去过吗?你系统中的文件有过莫名其妙的丢失吗?面对这样的情形,你想过其中的原由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已是屡见不鲜了。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世界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理解、和使用信息技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念,使学生能自学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首要的任务。如在讲信息安全这一部分,我和同学们一起在课堂上讨论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并一起制定出文明上网倡议书,同学们纷纷在倡议书上签字,表示要规范上网行为,做健康网民。还有我发现中学生使用电子邮件的频率比较高,电子邮箱已成为他们一个重要的通讯方法之一,于是就在课堂上引入“垃圾邮件”这个词,引导同学们从多方面对此进行讨论。使同学感觉到是在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在教学中实现德育的目标。

二、提高学生纪律观念,师生共同建立课堂纪律规范

纪律观念是学生对纪律的认识和觉悟,是实施德育的起点。高中生应逐渐改变过去靠他律的局面,而发展成为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状况。课堂是高中生主要的学习场所,因此,课堂纪律是重要的纪律内容。它要求学生自觉的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师长、爱护公物、约束行为,并在学习中逐步完善纪律观念。高中生正处于一个形成自我意识的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在发展时候会带着一种叛逆,在这个时候,往往表现出对纪律的蔑视、或者不愿意遵守。这个时期,教师除要耐心说教之外,必须依靠严格的纪律约束来培养。

首先,从学生的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在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时间较多,有些学生认为机房不是在教室,日常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对他们没有起约束作用,因此,迟到、早退、吃零食、不注意公共卫生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白,对于学生来说,机房也是上课,都必须遵章守纪,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以培养良好的纪律为主、惩罚不良行为为辅,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

其次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有些学生在上机时给计算机设置了自己的密码,对于这样的学生,给他一台设置了密码的电脑操作,让其亲身体会给别人带来的不便,使他自己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有些学生在机房上课时,对机房的公共设备不爱护,对机房的鼠标、键盘、耳机、网线等随意的插拔,甚至有的为了好玩,还把鼠标的球当玩具。针对这些情况,我有意识的利用一些机会,用事实来教育学生。有一次上课,几个同学说没有机器,我过去一看,有的是接口接触不好、有的是机器鼠标缺小球,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我把这情况在全班进行通报,让同学们来讨论此事的利害

关系。课后让一部分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到微机室帮助老师进行计算机的维护工作,使他们亲身体会到微机维护工作的辛苦,加强师生双方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有助于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行为后果,也使学生有了更多操作的实践机会,可谓一举三得,这样做避免了教师和学生的正面冲突,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改正,后来这些学生成为了自觉自愿的微管理人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将思想教育与规范管理两者并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采用小组学习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老师的任力,这样做,第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第二,针对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小组为单位,在同学之间可以产生一个带动作用。水平较高的学生帮助较差的学生。不仅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了同学的感情,使“老师”同学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助人的乐趣,使“学生”同学感受到友爱和集体的温暖,增强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观念。

四、寓人文信息资源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德育目标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德更是绵延不断,经久不衰。所以我们的人文信息资源也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它包括自然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地方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名人事迹等各个方面,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把人文教育资源信息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搜索引擎的使用时,可以让学生检索中华美德故事,然后进行下载、分类和编辑。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道德的熏染,灵魂的净化,使之增强其爱祖国、爱人民的信念。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让同学们以本地文化为体裁进行网页制作,例如要求同学们以高密剪纸、扑灰年画、泥塑为体裁做一个完整的网站,学生在搜集整理这些信息的过

程中,感受到乡土文化的气息,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师要端正态度

要使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一思想落到实处,首先教师要端正态度,认识到德育教育不是一句空话,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次,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德育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德育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例如:在《信息和信息技术》一节的教学中,针对目前学生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人身处信息的海洋之中,任何人都可以从信息世界里接受信息,同时也可以发布信息。而人们接受到的信息良莠不齐,人们发布的信息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一现状,教师引出问题:怎样合理使用信息?并结合教材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地讨论。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怎样去辨别信息真伪,选择有用信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抵制有害国家安全的信息行为,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尊重知识产权,不制作或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在学习《信息安全》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其危害性,教育学生不做病毒的开发与传播者,建立防范计算机病毒意识,自觉遵守有关法规,并掌握如何防治病毒,养成安全操作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再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德育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德育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动态网站》一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班级、学校德育工作重点,让学

生一起来制作内容丰富的班级网站或学校网站,通过网站的制作,学生之间不仅能加强沟通和了解,而且学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和学校。

除了信息技术学科,其它各学科的德育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政治、语文、英语课的德育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潜在的德育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化学、物理课通过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地理课可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热爱生活,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

14.对联课堂资料 篇十四

一、填空题

1、语文教学设计就是“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它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原理和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和策划过程。

2、教学设计能促进教学的系统化,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搞好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3、教学目标具有确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功能,有指导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以及检测教学效果的功能。

4、教学设计理论根植于教学本身的系统性特点,通过设计使教学系统 的诸要素之间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便于课后的反思和评价以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

5、语文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而捕捉问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学会解决问题 的目的。

6、课内语文教学系统的要素,就静态系统而言,指的是教师、学生和语文教材;就动态

7、系统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系统理论把事物看成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8、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

9、教学目标具体化,是指把教学目的、范围、意图、领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目标或业绩目标。

10、从时间角度看,学校语文教学系统(普通教育阶段)依次分为义务教育阶段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系统中每个单元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11、当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时,系统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输入(建立目标)——过程(导向目标)——输出(评价目标)”这一视角来看待其整体优化问题的。

12、教学目标具体化,即按照期望学习者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结果的方式对教学目标作具体说明,这种说明包含了行为(做什么)、条件(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种成分。、13、系统教学设计把教学成功基础建立在教师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 和技术化上。

14、语文能力具体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层面上。

15、教学设计要求人们着眼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选择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

16、教学任务分析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由上而下”地逐级排序。将来的实际教学过程遵循着任务分析中确定的路径“由下而上”地逐级达标。

17、语文教学设计要有语文的意识,也就是在平时的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18、作文中的构思就是布局谋篇,就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研究、确定主题、安排材料,使之条理化 的过程。

19、新课程标准确立了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 性与人文 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0、阅读能力一般分为如下五个层级: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欣赏评价能力。

21、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把语文意识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并逐渐增强语文能力。

22、当代语文教学设计依据加涅“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论,把语文教学过程分为学习事件和教学事件两部分,对学生语文认知结构 和语文的行为技能改变起到支持和推动作用。

23、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 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4、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 感受与体验,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

二、《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简答题

1、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是什么?(1)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学习语文为目的。(2)语文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3)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语文的知识。(4)学习者不仅向教师学习,还可以从不同的媒体中学习。(5)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教与学的理论作为科学决策的依据。(6)目标是学习活动、评定和决策的驱动力,目标、学习活动、评定的协调一致。评价和修改是语文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有哪些?⑴促进学生的发展,⑵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⑶适应社会需要。

3、简要回答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的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思考。其一根据教学的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决定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课文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深浅难度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其三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程度生理和心理特点、语文学习的心理等,选择教学方法。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要在遵循语文教学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的教法。教学方法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学生学习语文服务的,这是我们选择教学方法必须关注的。

4、什么是问题教学?问题教学指的是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5、什么是揣摩教学法?揣摩教学法是语文教学法之一,指的是反复思考探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反复揣摩语文味,就是语文的形式。揣摩语文味,就是要揣摩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文形式表达这样的思想内容。

6、简要回答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三个不同点。一是,它的知识体系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显得不成系统。二是它的知识都包容在每一篇课文之中。三是知识系统庞杂。

7、简要回答特色语段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这类语段往往在层次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能给读者于阅读、写作方面以较大启发。深入分析这样的语段,对学生领会文章的特色,了解作者风格,提高语言能力和写作技巧等具有重要意义。

8、简要回答探究体验教学策略的要求。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习质量。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积累、体验、养成语感。

9、什么是教学任务分析?教学任务分析要求把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即终点目标分解为若干个过渡目标或从属技能、过渡目标本身之间的关系又怎样、过渡目标又以哪些先决条件习得作为支撑。

10、怎样保证行为目标与检测项目的对应匹配? 行为目标与教学结果检测项目之间必须有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一个行为目标至少应有一项检测项目加以落实,必要时常常用几项检测项目(不同类型、不同形式)检查一个行为目标。

11、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目标,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12、技能目标设计的要求是什么?技能目标的设计就必须围绕总目标为总目标服务。设计技能目标时,我们可根据“加涅模式”,“从最简单的学习任务开始,即从它的层次系统的下面一层的任务开始,按顺序向更深更为复杂的学习任务推进”。利用“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理提高学生识别新的学习内容的能力。

13、“教课文”,“用课文”各有什么含义?引领学生透彻地理解欣赏文本是“文”的教学,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课文”;而利用该文本,把文本隐含的听说读写知识还原出来传授给学生,则是“语”(“知识”)的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用课文教”,课文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

14、教学评价中学生参与评议有什么优缺点?学生的评议很重要,因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生是能为教学作出评议的。但学生的评议缺乏理论依据,凭印象,容易受感情左右,因此学生的评议可供改善教学参考。

15、教学目标的评价有哪些标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目标设定与和教学内容一致;表述简明扼要,问题集中;知道自己要教什么;注意教学的连续性。

16、什么叫举例法?用具体的事例解说事物、情感和道理的方法,称为举例法。

17、简要回答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板书和媒体的设计、教学方案的编制等。

18、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什么区别?一是它的知识体系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显得不成系统。二是它的知识都包容在每一篇课文之中。三是知识系统庞杂。

19、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哪些功能?教学目标具有确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功能,有指导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以及检测教学效果的功能。

20、什么是理解性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要依据已知进行推理,求得未知。其答案是预期的、确定的,但很具有思考性。

21、什么是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就是“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它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原理和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和策划过程。

22、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整体考虑什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3、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目标要注意什么①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②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③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

24、陈述教学目标指的是什么?指用书面语言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即对某一教学事件终了时对学生确定的学习行为做出具体说明。

25、简要回答课内语文教学系统的要素构成。就静态系统而言,指的是教师、学生和语文教材;就动态系统而言,除上述要素外,还有一类要素组成了系统运行的逻辑程序即教学过程。前者形成了系统的空间结构,后者形成了系统的时间结构。

26、什么是复述教学法?复述教学法是语文教学法之一,复述分为两大类:一为创造性复述,二为一般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指改变文章结构、人称、叙述角度的复述。一般性复述指接近课文内容的复述。复述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的提高。

27、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目标,是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28、简要回答板书设计的要求答题要点:⑴板书语言要言简意赅,要求准确、规范、简洁、直观。⑵布局要合理,整齐有序,要保持其完整性。⑶突出教学重点,教学目的明确。⑷有条不紊,层层深入。⑸语言准确,画龙点睛。⑹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29、什么是教学目标具体化?指把教学目的、范围、意图、领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目标或业绩目标,即按照期望学习者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结果的方式对教学目标作具体说明,这种说明包含了行为(做什么)、条件(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种成份。30、简要回答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宏观程序:认识与经验准备——写作需要与冲动——起草。微观程序:构思——起草——修改。

31、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语文意识指什么?指在平时的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32、教学程序设计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教学环节清晰、简洁、集中。这是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提出的,清晰便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学习,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简洁集中则是便于学生把握和积累,便于重点和难点的解决。

三、《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辨析题

1、因为语文教材是以文选的形式编辑的,所以语文知识具有系统性不强和知识庞杂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师有自主选择 “教什么”的权力。

1、答题要点:因为我们的教材是文选型的,所以,语文的知识定位跟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一是,它的知识体系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显得不成系统。二是它的知识都包容在每一篇课文之中。三是知识系统庞杂。教师有权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但必须有道理。必须符合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规律。目前有的教师在新课程的旗号下,教学随心所欲,“课堂里的语文教学内容随意性过大”,自己认为应该怎么教就怎么教,可以说是属于“不知道在教什么”。

2、语文教学目标是指语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它是人们对语文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所以,教学内容不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内容为目标服务,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要根据语文教学目标确定。离开教学目标,你不管怎样去追求教学内容的精、教学媒体的新、教学方法的活,是舍本求末的行为,是无益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也是徒劳无功的。

3、语文教学中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内容这一关键,对于形式则可以忽略。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语文教学要遵循的是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的统一的原则,这是由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性质决定的。首先,语文内容决定语文形式,文以载道,这是一条语文的规律,“无不载道之文”,道和文的关系,是载体与实质的关系,二者是不可分的。一定的语文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表现出来。内容的量和特性,决定体裁的选取,内容决定修辞的表达,语文内容还决定文章布局谋篇。其次,语文形式为表达语文内容服务。语文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来表现。语文是思想感情等社会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的语文形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所以,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解课文。要循文解意,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正确理解深入体验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重视因意悟文,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文形式的理解。

4、语文教学的评价要根据教学的要素展开评价。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构成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活动是多方面的,因此评价也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评价应该是对教学具有一种普遍的价值意义,所以主要从教学的主要因素、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的即时效果三方面来展开评价。

5、识字和写字教学是小学的事,中学应该舍弃这一繁琐的环节,着重于阅读与写作。见第三章第四节相关内容。

6、语文教学方法越多,教学就越生动,效果也就越好。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的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思考。

其一根据教学的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其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课文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深浅难易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其三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程度生理和心理特点、语文学习的心理等,选择教学方法。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要在遵循语文教学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的教法。

教学方法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学生学习语文服务的,这是我们选择教学方法的必须关注的。

7、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不存在绝对好绝对坏的方法。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语文教学方法具有相对性的特征。某种教学方法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教学的问题,而对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某种教学方法可能较为有效达成某种教学目标,但可能不利于其他教学目标的达成。

8、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是通过书面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是通过口头语言进行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书面语言。离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就会僵化,从而丧失生命力。而书面语言一经形成,便规范、净化和优化着口头语言。人们学习语言,通常是以口语交际开始,在口语交际活动中逐步提高口头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然后学习书面语言,提高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所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反过来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当然这种提高指的是对口头语言的规范、净化和优化。

9、我们在教学中品味言语形式的目的是为了把握课文的内容。错误。虽然品味言语形式的同时也是在理解内容,但它的目的主要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意对即可)

10、复述指的是要求学生能接近课文内容的复述。不全面。复述分为两大类:一为创造性复述,二为一般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指改变文章结构、人称、叙述角度的复述。一般性复述指接近课文内容的复述。(意对即可)

11、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指说的能力培养。错误。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

12、教学目标一定要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这一观点有片面性。教学一定要有目标,但教学目标可以告诉学生,也可以隐含在教学过程中,不一定非得告诉学生,教学中教师只要心中有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有效教学就行了。

13、问题教学与发现教学是两种完全相同的教学方法,只是说法不同。错误。问题教学法是以提出疑难问题为主,重在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教学法以发现为主,重在发现,“发现”也包括发现问题,但此“问题”非彼“问题”,主要不在 “疑”上,而在需要研究的“矛盾”上,或者文本本身的问题,发现的对象还有,发现差异、发现精彩、发现结论等。

14、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遵循有什么答什么的原则。错误。让学生提问题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筛选,再引导解决。教师无须学生提什么答什么。因为在筛选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什么问题该问;什么问题不该问,什么问题无须问,什么问题必须问;什么问题有价值,什么问题无意义。

15、有位老师把《春》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了解本文的写作上的一些特点。”这样的目标明确,可测量,可评价。错误。这样的教学目标模糊,很难测量和评价。学习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疑问、学生的兴趣、文章的特色和学生学习后应达到的具体结果。这些问题如果事先没有考虑,教学目标就难以确定,即使确定了,也是模糊的,难以实现的。

16、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一般是学生,但也可以是教师。错误。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四、《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观点论述题

1、为什么说语文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见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

2、试论述教学媒体使用要注意哪些方面。、总的来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1)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描述清楚时;(2)于适当之时机,运用适当的教学媒体,引起学习动机;(3)要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4)需要观察,但对象是危险事物;(5)因时空的限制;(6)需要补充教科书以外的相关知识;(7)有助于学习者自我学习。

3、教学的目标设计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见第三章第五节相关内容。

4、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论述学习教学设计理论的必要性。

5、试论述教师该不该“讲”,应当怎样讲。

四、答题要点:(见新课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P38——39)

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主要是靠自己听说读写的实践形成语文能力的。但学生不懂,还是需要教师讲的。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当在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时,在学生有困难时,又无法解决时讲,在学生讨论达不到要求时讲,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讲。教师要讲得精,讲得清,讲得生动、讲出启发性、讲出风格,讲出特点。

6、语文教学内容设计为什么要遵循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答题要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按照信息论的观点,听与读是信息的输入,说与写是信息的输出。听说读写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听读能力提高了,说写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同样说写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听读能力的提升。同时识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写字是最基本的技能训练,是一种实用性的启蒙教育,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遵循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7、试论述语文的内容和形式关系。答题要点:语文教学要遵循的是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这是由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性质决定的。首先语文内容决定语文形式,文以载道,这是一条语文的规律,“无不载道之文”,道和文的关系,是载体与实质的关系,二者是不可分的。一定的语文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表现出来。语文内容的量和特性,决定体裁的选取,内容决定修辞的表达,内容还决定文章布局谋篇。其次语文形式为表达语文内容服务。语文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来表现。语文是思想感情等社会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的语文形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所以,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解课文。要循文解意,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正确理解深入体验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重视因意悟文,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文形式的理解。

8、试论述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语文的能力定位。

五、《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教学设计或案例分析

1、请从教学内容角度评析自己上的一堂语文课。

2、阅读下面短文,从读者角度进行教学问题设计,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不需要进行完整教学 黄杜 宫 玺

紫杜鹃花开了,白杜鹃花开了;只有那棵黄杜鹃,依旧不开花。

三年了。我感到有些扫兴!我尽心尽意,一视同仁,培养侍弄了三年,紫的给我温馨,白的送我洁净,只有你,黄杜鹃,为什么这般郁郁寡欢,终年没有一丝笑容? 朋友们来,交口赞叹紫杜鹃和白杜鹃,而对你不屑一顾,我竟说你是“假杜鹃”。

可我鲜明记得,你在深山里不是这个样子。——在那幽谷悬崖,你同形形色色的杜鹃花相衬相托,开得何等欢畅,笑得何等灿烂!我特意把你移回家来,植于盆中,与已有的紫杜鹃、白杜鹃为伴,可你为什么闷闷不乐呢? 你是不适应这小小的盆土、狭窄的阳台?为什么那棵紫杜鹃和那棵白杜鹃却长得适意呢? 哦,莫非是因为你生在山野,长在山野,离开了山野便魂牵梦萦?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是可敬的,是值得同情和赞美的!由此,我倒可怜这紫杜鹃和白杜鹃了。它们是我从花店里买米的,在小小的花盆里抽枝、舒叶、含苞、开花,怡然自得,何曾有丝毫抑郁?它们不知道它们的祖籍曾是深山旷野了。

啊,来自山野的黄杜鹃!(选自《人生小品》)

3、、试以 “经历”这一话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注意指导的程序性,要思考如何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选择材料和语言及读者对象。(不需要进行完整教学设计)

4、试举出自己教过的以“文”取向为主的一堂语文教学案例,并根据教学设计相关理论进行评析。

5、试举出你在教学中采用揣摩法的一个教学实例,并写出教学反思。

6、试举出你在教学中采用朗读法的一个教学实例(注意朗读方法的丰富性),并写出教学反思。

7、试举出你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比较精彩的一个教学案例,并写出教学反思。

上一篇:听领导讲党课心得体会下一篇:三好学生评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