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工作汇报

2024-10-09

清真寺工作汇报(精选11篇)

1.清真寺工作汇报 篇一

平罗县清真羊肉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市、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带动、调整转型”的发展理念,以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和肉羊生产基地为抓手,以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品种改良,转变肉羊生产方式,推进了黄河金岸清真牛羊肉产业的稳步发展。

一、发展现状

1、羊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清真牛羊肉产业得到了较快地发展。据2011年第二季度统计显示,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107.52万只,其中存栏61.20万只,出栏46.32万只,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62%、43.65%、-18.56%;全县规模养羊户共计存栏7.23万只,其中存栏羊在50-99只以上规模户351户;存栏在101-200只的规模户234户;存栏在200-499只的规模户64户;500只以上的18户。全县羊只贩运户356户,第二季度羊只贩运数量达18.4万只。

2、基地建设不断完善

自2008年县委提出的三年建设30个规模羊场以来,我县先后申请到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区、市两级产业化项目和县财政的资金扶持595万,对规模羊场基础建设改进进行扶持,全县规模养殖场数量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底,全县30个规模羊场,存栏数达到7.9万只,全年出栏达到18.5万只。目前,规模养殖场存栏羊达到5000只以上的有1个:即宝丰羊产业基地;存栏羊达到1000只以上 的有5个:即平罗县肉羊繁育中心、通伏乡宇泊羊场、崇岗镇洪伟羊场、高庄乡光华羊场、灵沙嘉兴肉羊养殖场。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有2个:即高庄乡金星肉牛养殖场、渠口磊源劲绿牛场。金星牛场是银北最大的育肥牛场,目前存栏310头,2010年出栏600多头。

3、饲草配送体系不断健全

近年来,平罗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逐步建立健全饲草配送体系。目前,全县已建成饲草配送中心7个,即高庄乡永和奶牛养殖场饲草配送中心、广华羊场饲草配送中心、平罗县惠丰草业专业合作社、高庄乡金星饲草配送中心、高仁乡福仁奶牛养殖场饲草配送中心、互惠草业有限公司和大力草业有限公司。全县饲草配送中心共建设青贮池6万立方米,购置大中型铡草机26台,大中型玉米青贮收获机7台(套),青贮饲料取料机和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2台(套),配备青贮饲料配送电子磅秤和电脑结算管理系统7套,建立了“种植+配送中心+养殖户”运行机制。2010年7个饲草配送中心共储备饲草秸秆4.2万吨,推广使用全混合日粮(TMR)4500吨,为周边的奶牛、肉牛和肉羊养殖园区、场、户加工配送青贮饲料3万吨。3年来全县累计补贴大中型投放饲草料加工机械500多台(套),为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4、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改良效果初见成效

截止目前,建成县级肉羊良种繁育中心1个、肉羊改良繁育站点226个;累计引进杜泊、萨福克、特克萨尔等国外良种肉用种公羊863只,配种当地能繁母羊10.6万只,生产二元和三元杂交羔羊13.5万只。今年计划引进种公羊100只。

5、信息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规模养殖场信息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部分羊场已经实行了

肉羊生产信息化管理、肉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监控系统、新型饲料加工系统。

6、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框架日趋完善

2003年宁夏金福来羊产业有限公司在平罗县宝丰镇落地投产,先后被国家民委、财政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商务部批准命名为民族特需商品(清真食品)定点生产企业、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央储备肉活体羊储备单位。2009年该公司在高庄乡广华村投资建设了标准化羊场,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

2009年成功引进中国500强企业--江苏雨润集团,目前已试投产,这标志着我县清真牛羊肉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发展空间,它为我县十二五期间清真牛羊肉产业的生产方式转变,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必将为我县清真牛羊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农牧局始终把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明确局领导和县畜牧中心、动物疾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乡镇畜牧站的责任,形成层层负责的良好工作局面。为了做大做强清真牛羊肉产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坚持发展规模养殖与小群多户并举,坚持分户繁育、集中育肥的模式,坚持“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行方式,依据各乡镇牛羊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户养殖基础、饲草料资源优势、流通加工状况,认真做好了畜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以高庄、黄渠桥、宝丰、灵沙、头闸、渠口、陶乐、红崖子、高仁和崇岗10个乡镇为重点区域覆盖全县的牛羊养殖基地。

2、继续巩固提高现有规模养殖场,全面推进标准化集成示范 一是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规模养殖场的饲养规模和技术水平;二是努力提高养殖场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推广肉羊、肉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设无公害肉羊、肉牛生产基地建设。实行干部联系乡镇,并对已建成的规模养殖场实行技术承包,明确技术服务范畴和目标任务,年底根据工作实效和任务完成情况对技术承包人进行严格考核,并设置技术承包单项奖,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规模养殖场的饲养水平,真正实现规模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继续加大实施规模化羊场星级化创建评比工作。按照“规模羊场申报、季度考评、年终总评、认定挂牌、兑现奖惩”的程序,做好规模羊场人员培训和宣传工作,制定了星级规模羊场标准,并由联系乡镇干部按照星级规模养殖场创建的标准进行查漏补缺,逐步完善,力争今年有20个规模养殖场达到“三星级”标准,2个达到“四星级”标准。目前第一季度检查考核工作已经完成,对规模羊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明确,并要求各乡镇及时整改。

3、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优化牛羊品种结构

近年来,按照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平罗县将肉羊良种繁育作为增强羊产业的发展后劲。一是通过争取农业产业化、良种补贴项目和县级财政资金扶持,有力推进了品种改良进程;二是以提高羊产业市场竞争力的重点环节为主,组织建设了以肉羊良种繁育中心为核心、改良站点为补充的良种繁育基地,开展良种肉羊纯繁核心群和杂交基础母羊群建设,示范推广了以杜泊肉羊为主的定向杂交改良技术,不断扩大肉羊良种的覆盖面。加快了肉羊改良步伐;三是加大优良畜禽品种改良宣传。组织畜牧技术人员深入规模养殖场、养殖户开展杂交改良技术的宣传,转变养

殖户的养殖观念,切实提高养殖(场)户对优良畜禽品种改良的认识;四是建立和完善补助制度。建立和完善饲养种公羊、杂交母羊和改良站点的补助扶持措施,调动养殖户养殖基础母羊的积极性和开展羊只品种改良的积极性,不断扩大种羊养殖数量和繁育数量。五是建立技术服务激励机制。强化技术人员的管理,建立肉羊改良技术服务有偿服务机制,设立肉羊改良技术服务奖,对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奖励,调动技术人员从事技术服务的积极性。六是强化良种畜禽品牌建设。着力培育雨润集团、金福来羊产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组织良种畜禽产品参加各类推介宣传活动,全力打造以清真牛羊肉为主的优质品牌,不断提高良种畜禽的市场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推动良种畜禽的快速发展。

4、注重项目建设,力促产业上台阶

加大项目引进力度,扩大对规模养殖场的资金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标准化水平。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带动、调整转型”的发展理念,积极申请争取国家、自治区、石嘴山市项目投资,以项目实施推动清真牛羊肉特色产业的发展。2010年,申请到国家、自治区等建设项目9个,为清真牛羊产业发展注入了发展后劲。

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结合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将继续采取农闲集中培训和农忙分散培训、理论培训与组织生产观摩相结合,专家讲授与与入户指导相结合等方法,在全县13个乡镇对规模场(户)进行了科技培训。目前已完成培训13场,完成培训1300余人,通过培训使养殖场(户)掌握了实用技术,切实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养殖效益。

6、有效预防动物疫病,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树立“抓防疫就是抓畜牧业,抓防疫就是抓发展”的思想,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健全应急机制。实施县乡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全面实施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口蹄疫、猪蓝耳、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实现免疫密度达100%,确保不发生疫情,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取得的成绩

1、在抓产业上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全县始终把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工作局面。为确保畜牧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工作的落实。同时实行技术人员包乡联场(户)制,确保了各项畜牧工作的顺利实施。

2、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零散的小群多户为主向现在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目前我县已建设肉羊规模养殖场30个。

3、产业化的链条基本具备,有基地、规模户(场)、加工企业、屠宰场、对外窗口等。在引进金福来羊产业加工企业的同时,成功的引进了年加工150万只肉羊的江苏雨润集团。

4、机械装备水平大大提高,铡草机、粉碎机全县达到了5649台,既提高了饲草利用率,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2008年起,各规模羊场计划资金预算时,把政府承诺补助的80万元资金一并纳入计划预算,而这部分资金要占总体投资概算的50%左右,这部分资金一时不能足额到位,成为规模场补栏的主要制约因素,造成部分规模羊场不能及时补栏,个别规模羊场出现了空圈;二是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肉羊繁育户利润空间缩小,导致基础母羊存栏逐年减少,羊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 “万嘉羊业”等加工企业的屠宰加工项目与规模场(户)的衔接还不够紧密,依然制约着我县羊产业的发展。

针对上述的情况,建议县人民政府对规模羊场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加大的资金扶持力度,促进其及时补栏,提高养殖效益;针对基础母羊逐年减少这一现状,建议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对良种基础母羊实行补贴,以繁育的肉杂羔羊数量的多少区别兑付补贴,尤其是重点加大规模繁育户良种基础母羊的补贴力度;针对龙头加工与基地生产的合理对接上应从政府层面给予政策支持和有效督导。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1、准确定位,坚定不移抓好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

紧紧围绕清真牛羊肉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行良种扩繁培育、绿色生态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信息技术服务等一体化的“绿色生态产业链”经营模式,巩固提高规模养殖场建设成果,强化科技支撑,打造优势品牌,实现全县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逐步转变。坚持“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行方式,继续壮大雨润、金福来清真牛羊肉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清真牛羊产业。

2、加大羊产业扶持力度,做大龙头,做强基地

为了加大“一优五特”产业发展步伐,推进平罗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创新“龙头+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制定以奖代补等系列激励发展政策,加大对规模羊场、养殖、流通贩运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板块经济,建设一批羊产业专业村、专业乡镇,每年评选出部分肉羊养殖园区、养殖大户、流通大户以及若干专业合作社进行表彰奖励;对特色突出、羊产业规模大的乡镇、村授予“发展羊产业专业乡镇或村”,同时给

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全县30个规模羊场为重点,辐射全县13个乡镇散养农户,鼓励群众积极参于养羊,在全县再次掀起养羊新高潮,全力打造羊产业基地建设,全年实现为龙头加工企业提供肉羊30万只。

3、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拓展销售服务网络。

着力培育雨润集团、金福来羊产业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全力打造优质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壮大、规范农产品集贸市场,巩固和提高建设黄渠桥羊羔肉批发市场,改造宝丰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和城关老户市场;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户养殖组织化程度,促进清真牛羊肉的生产、加工、销售。

4、结合自治区推进优势特色产业相关政策,积极开展争项目引资金工作,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目前,平罗县已基本形成以规模羊场、牛场集中饲养为骨架,小群多户饲养为基础的规模化生产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生产转变。大力推广肉羊、肉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设无公害肉羊、肉牛生产基地。

2.清真寺工作汇报 篇二

关键词:清真屠宰场,监督管理,措施

西部地区有少数名族集居, 对肉食品在卫生安全要求的基础上, 根据生活习惯还要讲究“清真”, 如牛、羊、禽等须有阿訇宰杀。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群众也习惯消费清真牛、羊、禽等肉食产品。民和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预防为主、以检促免、监检结合”的原则, 极大地推动了全县动物防疫工作。为使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促进肉食安全, 探讨清真屠宰场检疫监督的现状、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显得很有必要。

1 现状

青海各市、县都建有清真屠宰场, 各地管理也不相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面积有1 890.82 km2, 辖8镇14乡, 318个行政村, 1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总人口38.9万, 居汉、回、土、藏等14个民族, 其中少数民族20.82万, 占54.9%。全县现有经贸局批准的清真屠宰场4家 (丰垣、红卫、吉家卜、团结) , 都设在县城附近, 派驻清真屠宰场检疫人员8名。2008年屠宰检疫牛3 200头、羊2.85万只、禽49万只, 检出病害肉类287 kg, 脏器365 kg, 全部按规定作了无害化处理。屠宰的牛羊38%产自本县、49%来自青海牧区、13%来自甘肃河西走廊, 肉类主要供应县城及周边乡镇。

2 存在问题

2.1 审批与管理缺位

屠宰场设置的批复权在经贸局, 管理由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 致使出现了“批者不管、管者没权力批”的局面, 使民和县屠宰场设置过多、现有的设备、资金、检疫人员分散, 工作形不成合力。

2.2 检疫执法人员不足, 检疫监督管理不到位

每个屠宰场仅有2~3名检疫人员, 很难做到24 h的监管, 无证、无耳标、无检查站监督签章的动物照样屠宰, 没检疫无证无验讫的胴体也能出场上市的现象较多。在乡镇尚未实现定点屠宰, 无清真屠宰场 (点) , 动物屠宰不可能到县城所设屠宰场屠宰后再运到乡镇, 农村“私屠滥宰”现象时有发生, 检疫工作难以到位, 农村肉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2.3 屠宰场各项制度不健全, 监督程序不完善

虽按省、地、县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了屠宰场相关制度, 采取入场登记、查证验物、消毒等措施, 开展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工作。出现尚存制度落实不力及不健全, 产品出场、上市监督不够的问题。表现在从外地调入屠宰场的动物, 因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查处力度较大, 持证率较高, 而从本县调入屠宰场的动物, 由于屠宰户认为从本县调入没必要开检疫证明, 直接到场检疫, 持证的较少, 晚上运到就宰, 无驻场检疫员的情况下有漏检的现象。对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上市场销售监管不严, 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较小, 震慑力不大, 产品未经检疫售出的现象难以遏制。

2.4 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不足, 屠宰场建设不规范

近几年加大了检疫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 但县级屠宰场检疫资金、设备、办公条件相对落后, 如车辆清洗、消毒设备依然用背负式喷雾器, 致使清洗、消毒不能快速、彻底;缺少快速检测肉类的仪器、设备, 眼观检疫的现状仍未改进, 在屠宰人员心目中形成了检疫不过就是收检疫费的轻信看法, 一直影响着检疫工作的推进, 这与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要求较难适应。

2.5 进场的牛羊耳标佩戴率低, 无耳标屠宰的现象屡禁不止

按规定无耳标的牛羊禁止屠宰, 在操作中对标识的监管不够, 牛羊无耳标调入屠宰场后不可能不准宰, 尤其二位码耳标佩戴、录入等工作还未全面展开, 屠宰场对无标识动物的防疫信息难以识读, 动物疫病可追溯手段相当滞后。

2.6 市场监督检查、屠宰检疫、公路检查站等环节配合不力, 步调不一致

工作中出现“各扫门前雪”的现象, 监督工作链条衔接不好, 仅靠屠宰场检疫人员也管理不好屠宰场。

3 改进措施

3.1 审核整合屠宰场

报请民和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对现有的4家屠宰场进行整合, 对防疫条件好、交通方便、广大群众满意的, 根据实际情况在县城附近保留丰垣屠宰场等1~2家清真屠宰场, 每场派4~6名检疫人员, 实行24 h值班为宜。对屠宰量较小、防疫条件差, 在居民村庄开设的吉家卜、团结屠宰场应责令关闭整合到一起。食品安全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加强部门的协作与配合, 对农村乡镇的屠宰检疫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便于检疫和管理”的原则适当设屠宰点, 委托乡镇兽医站开展检疫, 做到动物“凡宰必检”。

3.2 加强屠宰场的管理

要加强屠宰场负责人、驻场检疫人员、屠宰经营户的管理, 如实记录牛羊、禽进场时间、数量、品种、产地、供货者信息, 记载屠宰与检疫情况, 产品种类、数量, 出场时间和流向;加强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运行、耳标识读等设备设施, 强化信息采集;强化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监督查处工作, 依靠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实施好流通环节监管, 促进屠宰检疫管理。

3.3 完善并落实制度

一是健全驻场检疫人员管理制度。坚持做到24小时有检疫人员值班, 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检疫操作规程实施宰前和宰后检疫, 进场的动物经查证验物、登记后按不同情况分准宰、急宰、隔离观察、补检等处置措施。动物屠宰后对头、胴体与内脏统一编号进行同步检疫, 经检合格的动物产品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胴体加盖验讫标志方可准许出场;二是健全屠宰场出入制度。按青海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要求, 外地调入屠宰场的动物严格实行报检审批制度, 严禁无申报调运单和“三证”的动物入场;三是消毒制度。在检疫人员的监督下严格运输动物车辆卸后清洗消毒工作和屠宰车间的清洗消毒, 保证每趟、每天及时消毒, 和检疫刀具、肉钩的及时清洗消毒;四是耳标回收销毁制度。动物屠宰后对耳标全部进行回收, 集中统一销毁;五是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发现动物异常死亡或可疑情况时, 应及时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 及时采取措施;六是无害化处理制度。对检出的病害肉类和内脏按规定作无害化处理;七是屠宰场法定代表人及屠宰人员的管理制度。屠宰场法定代表人应以书面方式每月向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屠宰基本情况, 动物卫生监督所每半年对屠宰场的防疫条件进行审核, 对不符合防疫条件的应要求限期整改。屠宰场应聘请有清真屠宰资格、持健康证、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屠宰人员上岗, 在操作时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

3.4 增加和更新屠宰检疫监测设施、消毒设备和办公条件投入

在健全屠宰场基础设施建设外, 必须配置好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染疫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车辆、屠宰车间清洗消毒设施设备, 建设好病患动物隔离观察室, 使检疫工作程序落到实处, 检疫操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3.5 协调联动

3.清真寺工作汇报 篇三

教发函„2010‟4号

近年来,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的要求,各地各高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清真食堂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依然有部分高校清真食堂工作落实不到位,致使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引发影响稳定的问题。随着今后越来越多的西部地区学生进入中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校学习,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学生逐渐增多,清真食堂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强清真食堂工作,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对办好清真食堂工作的认识。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东乡、保安、撒拉等10个民族群众具有清真饮食习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办好清真食堂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学校稳定的具体体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办好学校清真食堂,为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合理设臵清真食堂。凡在学校进餐的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达到一定规模的,应单独建立清真食堂;人数较少,设立清真食堂有困难的,应设立清真灶和清真食品专卖窗口,要设立隔离的清真就餐区。清真食堂(专卖窗口)要设立“清真”标志。不得以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师生人数少为由不执行有关规定。

三、加强清真食堂、清真灶(专卖窗口)的准入制度,防止非清真食品进入清真食堂、清真灶(专卖窗口)。高校在引进社会企业提供清真伙食服务时,要严格审核,不得引入无食品卫生许可、无经营执照、无清真餐饮资质的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

四、加强对清真食堂、清真灶(专卖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要安排适当比例的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人员从事清真伙食烹饪。参与清真食堂、清真灶(专卖窗口)管理和操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除一般的食堂工作规范等外,还需加强少数民族基本知识和清真食品基本知识的培训)。

五、加强对清真食堂、清真灶(专卖窗口)场所的管理。清真食堂、清真灶(专卖窗口)要按规定设立专用通道、专用厨房,配备专用灶具、炊具和餐具,与普通食堂相对分开,严禁与非清真食品灶具、炊具、餐具混用。严禁在清真食堂门口设非清真食品摊位。清真食堂、清真灶(专卖窗口)制作清真食品所需主辅原料的采购场所、计量器皿、运输工具、储藏容器、制作车间、销售场所等应保证专用,和清真禁忌物品和食品严格分开。

六、加强对清真食堂、清真灶(专卖窗口)的监督管理。各地各高校要加强对清真食堂、清真灶(专卖窗口)的监督检查。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相关制度和监督管理办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办好清真食堂、清真灶(专卖窗口)。对于不达标的清真食堂、清真灶(专卖窗口)要立即进行整改,务必要为少数民族师生提供良好的就餐条件和环境。

七、加大对清真食堂、清真灶(专卖窗口)的投入。高校清真食堂、清真灶(专卖窗口)是为少数民族师生提供清真饮食的专业性场所。清真食堂房屋建设、餐饮设施设备的配臵、维修和改造由高校承担,对于因就餐师生少等因素造成清真食堂亏损的,学校应给予适当补贴。

八、深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各地各高校要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妥善处理出现的问题,疏导情绪,引导学生以正确方式、通过正常渠道反映意见,不受人蛊惑。要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借机煽动,制造事端,坚决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4.创和谐清真寺 篇四

-----***市***乡主麻清真寺“和谐寺观教堂”创建记事

***市***乡位于***市西南75公里处,是***市纯园艺乡,享誉区内外的***大枣就产于此,著名风蚀雅丹地貌景观----魔鬼城是西域第一大魔鬼城,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在这片热土上生活着一万两千多名勤劳朴实的各族群众,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乡主麻清真寺就座落于***乡中部的库且提里克村,清真寺始建于1445年,距今已有565年的历史,清真寺大殿面积1668平方米,每逢周五主麻日,全乡近4000信教群众聚集在这里参加宗教活动。

近几年,***乡主麻清真寺按照创建“平安清真寺”、“五好宗教场所”、“和谐寺观教堂”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努力与社会稳定、全乡各项重点工作相结合,发挥好宗教人士维护社会稳定、宣传信教群众的积极能动作用,增强信教群众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使主麻清真寺成为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煽动和破坏的重要阵地,创建和谐宗教场所取得实效,连续多年被地、市评为五好宗教场所、平安宗教场所。

带头学法知法守法,做民族团结的表率

按照乡民宗办的安排和要求,***主麻清真寺建立了寺观会成员学习制度,每周都要组织一次寺观会成员学习《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要求寺观会成员,不但要知道法律法规内容,还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做给信教群众看。“七五”事件后,清真寺伊玛目依沙克〃依明带头在星期五的主

麻日向信教群众进行宣讲,带头表态发言,阐明立场,声讨这一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稳定的丑恶行径。自治区颁布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后,***主麻清真寺寺观会全体成员又多次反复学习,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寺观会成员认为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关键性法规。同时,通过主麻日,伊玛目经常教育广大教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珍视民族团结,自觉地为维护民族团结作贡献;积极引导辖区内广大教民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努力促进各民族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始终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等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以身边的民族团结事例教育引导信教群众主动和汉族交朋友,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发展经济发家致富上,尽快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家乡的面貌。

管理有序,运转规范透明

没有方圆,就没有规矩。一个团体要正常的运转承担起它的职能,就必须有一整套完善,合理合法、易操作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团体的运转。规范团体成员的行为,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我们宗教场所的教职人员更应当模范性的带头遵守。***乡主麻清真寺寺观会在充分认识到构建设和谐宗教活动场所,是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是建设和谐宗教场所的主体。在乡民宗办的协助下,建立了《清真寺财务管理制度》、《清真寺爱国卫生防疫制度》、《清真寺值班制度》、《寺管会会议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制度的建立加强了管理的透明度,化解了矛盾,消除了误会、增进了彼此的信任。作为全乡最大的清真寺,参加主麻日的信教群众多,为了保障信教群众的安全,配备了多只灭火器,开了消防安全通道,每年对宗教场所进行检查维修,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规范宗教活动,建设和谐宗教活动场所

一个和谐的宗教活动场所,不仅本身是和谐宗教的具体体现,还能促进和带动周围的村庄和信教群众的和谐。宗教教职人员的讲经、讲道、宗教仪式和宗教理论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信教群众的生产、生活、工作、家庭等。清真寺又是一个讲经布道、宣传党的政策的场所。在宣传教育活动中,结合《卧尔兹选编》、《新编卧尔兹演讲集》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结合“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向广大教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使广大教民积极投身于“三热爱”活动之中。***主麻清真寺每年举办党的政策、宗教知识宣讲活动30余次,年受教育人数达27000多人次。通过学习教育,促进了正常宗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近几年***乡范围内的行使民事案件逐年下降,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都与主麻清真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立足信仰,服务社会

宗教活动场所不是独立的社会细胞而是社会的一部分,广大的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乡主麻清真寺自觉把寺院的工作与***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近几年开展的富民安居工程、小城镇建设、大枣品种改良等重点工作中,清真寺伊玛目都能够理解乡党委政府的决策是为***乡发展做出的,为了***乡群众的利益,每次乡党委政府工作中遇到难题,都能得到主麻清真寺伊玛目的支持,通过伊玛目在主麻日上的宣传动员,许多难题得到了化解,有力的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5.“平安清真寺”创建方案 篇五

关于在红羊乡开展 “平安清真寺”

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行政村、各清真寺:

为了进一步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积极推进宗教与社会相适应,结合创建平安乡镇、平安村庄活动,经乡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在全乡宗教场所开展“平安清真寺”创建活动。结合我乡实际,就创建活动作出如下安排:

一、活动目标

团结作用发挥、场所安全稳定、管理制度健全、治安状况良好、内部安定团结、宗教活动依法开展、场所建设规范有序、服务社会积极主动。

二、活动内容

一是抓好宗教界对《宗教事务条例》的学习贯彻。教育宗教界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资金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不

断强化爱国爱教意识、法律意识,使宗教事务纳入法制建设轨道。

二是发挥宗教团体和活动场所组织作用,坚持民主管理,狠抓制度、人员、措施、责任四落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活动有序,不断提高宗教团体和活动场所的自我管理水平。

三是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方针,进一步提高宗教界抵御渗透的思想认识。及时报送信息,建立突发事件的排摸和处置机制,竭力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切实加强宗教团体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自我管理、处理教内矛盾、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积极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五是努力实践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支持教内人士对宗教教义、教规作出与社会进步相适应要求的阐释。鼓励引导信教群众做善事、行善举,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三、工作要求

各村要高度重视“平安清真寺”创建活动,把此项工作纳入新一轮平安建设之中,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乡综治委将此项创建活动纳入社会管理综合考核之中,对达到验收标准的宗教场所年底进行通报表彰,并作为“五好”宗教场所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6.浅谈新疆清真寺的社会功能 篇六

一、解放以来新疆伊斯兰教的发展情况

新疆和平解放后, 伊斯兰教对新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乃至风俗习惯, 仍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大多数人仍虔诚地信仰伊斯兰教, 履行宗教义务, 遵守伊斯兰教的许多规定, 还表现在即使已经放弃了伊斯兰教信仰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仍然遵守着由伊斯兰教演变而来的民族风俗习惯。

伊斯兰教目前仍然是新疆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东乡、撒拉、保安等10个民族, 信教人数约800万人, 占全疆总人口的50%以上。在中国宗教政策和宪法、法律的保护下, 伊斯兰教团体和穆斯林的权益及其正常的宗教活动, 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据最新统计, 新疆各级伊斯兰教协会共有79个。这些协会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自主地开展教务活动。无论是在同伊斯兰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国际间宗教交流活动, 还是在国内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 以及保障穆斯林宗教生活等方面, 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新疆清真寺的概况

清真寺, 也称礼拜寺, 是伊斯兰教穆斯林礼拜的地方, 词根为“拜倒”的意思, 因为穆斯林礼拜时需要拜倒叩拜。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 是穆斯林举行礼拜、穆斯林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清真寺的数量急剧增加。目前全疆共有清真寺24300座左右, 占全国清真寺总数的2/3。其绝对数量仅次于约有2亿穆斯林的印度尼西亚, 是中亚5国清真寺总量的近5倍。从人均相对数量上来说, 也是世界上清真寺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清真寺广泛分布在全疆各地的城镇乡村, 一般每个村庄至少有一至二个。可以说, 凡是有穆斯林聚居的地方, 都有了清真寺, 充分满足了新疆穆斯林群众开展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

世界上清真寺种类较多, 有圣寺、皇家清真寺、主麻清真寺、加米清真寺、陵寺、一般清真寺等。在新疆的清真寺可分为几种:艾提尕清真寺、主麻清真寺、一般清真寺、麻扎清真寺、耶提木清真寺和家族清真寺。其中比较广泛分布的是艾提尕清真寺、主麻清真寺和一般清真寺等。

艾提尕清真寺主要修建在穆斯林的文化中心的城镇。“艾提尕”系阿拉伯语 (Ieyt) 与波斯语 (Kar) 的复合词, 意为“节日活动场所”。艾提尕清真寺是专供穆斯林欢度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等伊斯兰教节日时做礼拜用的。这类清真寺一般建筑规模宏大, 样式考究, 殿堂宽敞, 彩绘精细[1]。

主麻清真寺广泛分布在天山南北各个村。按照伊斯兰教礼拜的习俗, 穆斯林每天要做5次礼拜, 分别在黎明、中午、下午、黄昏和夜晚, 平时的礼拜一般去清真寺或在自己家里。每逢星期五的午后在清真寺做集体“主麻拜”, 故而周五这天又被称为“主麻日”、“聚礼日”。所以一般做集体“主麻拜”的清真寺被称为主麻清真寺。在人口比较多的每一个农村中有一座主麻清真寺, 而在人口较少的几个村中会有一座主麻清真寺。

一般清真寺又称为“买斯基德” (masjid) , 遍及全疆, 南疆比较多, 城乡做5次礼拜的场所。在有些地区主麻礼拜和古尔邦节、肉孜节的礼拜也在一般清真寺举行的。

三、新疆清真寺的社会功能

清真寺, 也称礼拜寺, 是穆斯林礼拜的地方, 在穆斯林群众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清真寺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掺合在一起, 在规范穆斯林群众社会行为、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知识, 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新疆清真寺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宗教功能

清真寺是穆斯林完成各种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按照伊斯兰教法, 穆斯林应该尽量把每日5次礼拜去清真寺完成。所以清真寺变成了了穆斯林群众宗教活动的净地, 也是日常生活所依赖和共有的场所。清真寺不但是穆斯林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而且还有举行宗教仪式、举办宗教教育、传播宗教常识和学问的宗教场所。

清真寺是伊玛目宣讲教义和宗教常识的讲坛。伊玛目利用聚礼日及其他时间讲教义, 传授宗教知识以规范教徒的行为道德。伊斯兰教经典不仅涉及宗教思想和宗教仪式, 还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在主麻日, 在斋月里, 在开斋节、古尔邦节、圣人先知诞生日等, 伊玛目都要讲解古兰经、圣训、教义、教律、历史及有关伊斯兰教的各种传说故事[2]。

2. 政治功能

众所周知, 宗教不能参与政治, 但是它离不开政治。伊斯兰教主要象征的清真寺从某种程度上服务政治、服务社会的。政治与宗教和清真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国家和自治区通过确立正确宗教政策, 使新疆穆斯林群众的宗教信仰、合法的宗教活动都得到保护。另一方面清真寺是穆斯林群众了解国家各项政治制度和政策的场所。在清真寺阿訇把国家和自治区的法律、政策和有些重大的政治事件传达给穆斯林群众。所以清真寺积极发挥了政治引导的作用。

3. 文化教育功能

清真寺是穆斯林一生的课堂。它不仅是穆斯林群众进行宗教活动场所, 而且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和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穆斯林群众有关古兰经、圣训、伊斯兰教历史以及伊斯兰教教义、教法等知识主要是在清真寺里获得的。清真寺一般收藏宗教、文化、道德、历史、科普和法律等方面的书刊。所以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无法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的穆斯林群众都可以在清真寺能够学习有关宗教、语言、法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4. 加强民族团结的功能

清真寺是穆斯林群众举行礼拜、穆斯林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在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时期, 清真寺也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成为不同民族之间团结互助的纽带。《古兰经》言:“你们当为正义和敬畏而互助, 不要为罪恶和横暴而互助。”[3]76又言:“他曾联合信士们的心;假若你费尽大地上所有的财富, 你仍不能联合让他们的心, 但真主已联合他们了。”[3]135在清真寺里阿訇通过宗教教育和宣教对穆斯林群众进行有关爱国爱民、珍爱生命、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所以清真寺成为新疆各族人民之间不可割断的纽带, 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和共同发展。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新疆各地清真寺的作用, 充分发挥其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 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新疆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阿孜古丽·吾甫尔.试论维吾尔清真寺的功能及其历史变迁[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 2007.

[2]李小卫.浅析清真寺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6) .

7.平安清真寺实施方案 篇七

为创造有利于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宗教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实现“宗教和睦、宗教和谐”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为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结合我镇宗教管理工作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地区、县三级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强宗教管理和宗教事务和场所的管理,严格落实两项制定,多措并举,全面提高维护宗教稳定的整体水平,为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方法和目标

各村、宗教场所工作责任人,要在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指挥下,结合本村平安创建工作的实际,按照创建目标,在开展“五好清真寺”的评选上,认真组织开展“平安清真寺”创建活动,切实落实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制度和与宗教人士交朋友制度,民族领导干部负责所联系清真寺的平安创建达标工作,从而推动创建“平安叶城”“平安乌吉热克镇”的整体工作。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制定的创建“平安县(市)”标准,结合县委、县人民政府力争在3年内达到地区级“平安县(市)”创建标准,在5年内达到自治区检查验收标准的实际,各镇、在2007年12月以前“平安清真寺”达到50%以上,2008年6月份以前达到75%以上,2009年达到12月份以前达达到85%以上,2010 年达到95%,2011年达到100%,力争为我县率先跨入地区“平安县(市)”行列,把我镇建设成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运行安全、文化活动健康、法制环境优良,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地区级安全稳定先进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具体创建标准

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局,学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三个 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宗教活动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健康有序的进行,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1、团结作用发挥好,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反对非法宗教活动。

2、宗教场所安全稳定。加强宗教场所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方面管理,确保宗教场所安全稳定,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无安全事故发生。

3、管理制度健全。内部管理机构健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人员、财务、学习汇报、议事以及治安防范等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管理民主。

4、治安状况良好。能够自觉维护宗教场所及辖区内的社会治安,能及时汇报宗教动态及信息,确保宗教场所治安状况良好。无宗教人士参与零散朝觐、非法“台比力”活动、地下教经点等非法宗教活动和政治案件。

5、内部安定团结。注重宗教团体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自我管理,处理好教内矛盾,教育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宗教团体内部团结。

6、依法开展宗教活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开展宗教活动,取消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积极按照婚丧娶新办法,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无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和其他社会公共事业。

7、场所建设规范有序。宗教场所环境清净,卫生整洁,不影响周围群众的工作、学习和生产生活,不妨碍社会秩序、生产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

8、服务社会积极主动。宗教人士拥护党的领导,对教义教规做出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阐释;依靠科技,带头勤劳致富;积极宣传制止零散朝觐政策,并以身作则,带领广大伊斯兰教民坚决抵制零散朝觐,鼓励信教群众做善事,行善举,宗教教职人员无参加非法宗教活动。

9、改革陈规陋习,树立新风尚。带头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贯彻落实上级党委了、政府做出的决策和工作部署,引导群众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致富,积极发展生产,时刻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主要措施和工作任务

1、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镇宗教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指导各村宗教场所的宗教人士负责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按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认真抓好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的管理工作,坚持“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方针,坚决取缔么办经文学校、私带“塔里甫”跨区域流动传教非法活动,对宗教氛围浓厚,非法宗教活动突出、治安隐患较重的要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地下习武点,讲经点、“台比力克”活动。认真落实宗教事务管理措施制度,一是全面落实宗教管理的一个意见、八项制度和叶城县并于对宗教事务管理的八项制度和办法,列会制度和外出请销假制度,完善镇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制度。

2、加强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宣传宗教氛围

利用广播、横幅、标语在全镇进行全面宣传。广播每周至少一次对宗教工作标准的宣传。主要内容民族团结教育条例,非法宗教的本质、婚丧、红白喜事、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的形成抵御非法宗教的渗透,防止非法宗教活动利用婚丧嫁等活动从事非法宗教,对宗教教职人员进行“三爱一守”教育,宣传《宗教事务条例》、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党和国家关于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达标标准。提高宗教人士的素质。

3、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开展宗教管理工作,进一步维护我镇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可持续稳定的政治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村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要层层动员部署,要落实部门领导责任,反宗教管理工作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到一每个清真寺。对不重视宗教管理工作的,甚至失职、渎职,导致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和群体性事等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单位,严肃追究有关人责任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开展宗教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单位都要尽职尽责,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各村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计划落实到位,围绕宗教界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组 织开展各类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对宗教管理工作的协调,指导,确保平安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为维护我镇社会政治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确保全镇政治社会长治久安。

8.浅析大学习巷清真寺建筑装饰 篇八

伊斯兰教自传入中国便融入了中国文化, 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主要宗教建筑, 基本采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和格局, 但在建筑装饰及其他功能的处理上采用了中、阿合璧的方式, 完美的融合了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教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观念, 体现了中国伊斯兰教的特点。

本文意在阐明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即伊斯兰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在清真寺建筑装饰上的呈现。选取了西安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学习巷清真寺作为研究范本, 来理清宗教思想、文化在建筑装饰形成中的决定作用。

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 位于鼓楼西大学习巷北段, 根据寺门前石碑所刻西安市大学习巷清真寺简介描述, 该清真寺始建于公元705年 (唐中宗乙巳年) , 是西安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也是西安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清真寺之一。

该寺坐西向东, 东西长77米, 南北宽30米, 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 为中国传统的四合院落式建筑, 自东向西由大照壁、石牌坊 (上有“政建陆次”字样) 、大门、三间庭、省心阁、南北厢房、碑亭、阿訇斋、沐浴室, 石门、月台和礼拜正殿等建筑群组成, 布局上以礼拜正殿至大照壁为中轴线, 南北对称布局, 对外封闭, 内部空间开敞通透, 这种中国传统的院落格局结合伊斯兰教对清真寺功能上的要求, 所产生的建筑群体充分遵循了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 功能形式合理。

伊斯兰教严禁造像、禁止刻画人物和动物的形象, 在清真寺的装饰上以几何纹样、花卉及阿拉伯文字装饰为主。在建筑装饰上大学习巷清真寺则呈现了一种以伊斯兰教思想为主导, 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独特装饰风格。在伊斯兰教清真寺里常见的几何纹饰装饰中出现了中国传统的水纹、云纹和卍字纹;花卉图案也与阿拉伯风格的几何化的蔷薇花、阿拉伯蔓藤花等不同, 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特色的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牡丹、玉兰等等;装饰上整体不再强调几何化的各种比例、尺度, 以及构图上的满、平、均。除了礼拜大殿内部最为严格的遵守伊斯兰教教义规定严禁刻画偶像, 只出现花草图案和雕刻的阿拉伯文古兰经, 在三间厅和南北厢房还有大照壁上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寓意的博古图案以及动物装饰, 甚至在三间厅的木质门扇上出现了暗八仙图案。

对于上述伊斯兰教建筑中建筑装饰的种种异化, 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西安穆斯林世代经商为生, 在城市中心依寺而居, 鲜有工匠, 当初修建清真寺的工匠基本都是汉族工匠, 他们对于宗教中的禁忌不是很明白, 只是根据回族坊民要求在建筑中不能出现人物、动物, 因此装饰上多用他们平时熟记于心的各种吉祥纹饰, 如水纹、四季平安纹样、宝瓶纹样等, 还有就是一些动物变形纹样, 如蝙蝠纹样等, 甚至于出现了完整的动物纹样, 如大学习巷清真寺门前大照壁上的岁寒三友仙鹤浮雕。下面就来详细论证这些建筑装饰变化的由来。

首先来确定下大学习巷清真寺的具体建造时间, 西安市的回坊目前位置属于唐代卫护机构和朝廷办公机构的范围, 因此在唐代不可能在这个位置出现固定的, 较大规模的清真寺。实际上, “目前为止, 确系唐代的伊斯兰教文化的地面遗存, 尚未发现。”2根据寺内明代嘉靖二年 (1523年) 由刘序撰写的《重修清净寺碑记》, 碑正面汉文、背面阿拉伯文, 记载了在明朝永乐11年 (1413年) “太监郑和奉旨敕差往西域天方国, 道出陕西, 求所以通译国语可佐信使者, 乃得本寺掌教哈三”事, 碑中还提及元世祖中统年间, 当时, 随着长安城内穆斯林的增多, 建于“赵宋”时的化觉巷清修寺已“訇訇踵接莫敢容”, 不能满足穆斯林的宗教需要, 才“肇创此寺于长安新兴坊。街西面东, 名曰清净, 分徒之半, 祝延于斯。”因此推断大学习巷清真寺的建造时间应在元世祖中统年间 (1260-1264年) 。碑中还记载永乐11年, 太监郑和发愿重修该寺。在寺北厢房西廊檐下发现有一长3.26米、直径0.29米修建大殿时候换下来的椽木, 可以依稀看到上面写着“大明嘉靖□年岁次□□吉日立, 本寺掌教锺文、副教花□…….”等字样, 由此可见明朝嘉靖年间该寺确实有大规模的修正, 甚至连礼拜大殿都重新新建过, 建筑装饰就更不用说了, 后来在清康熙五十三年 (公元1714年) 和光绪十三年 (1890年) 有曾两度重修。

综上所述, 大学习巷清真寺的建筑年代在元代, 明代嘉靖年间有过重大修整, 除了翻新原有建筑, 还新建了省心阁。也就是说清真寺目前建筑现状应该是在嘉靖年间确定的。在清代又进行了两次重修, 建筑装饰方面应该明代、清代遗存都有。

伊斯兰教自五代始进入中国, 在唐代的时候始始终以侨居中国的外国人的宗教而存在的, 无论是“番客”“番商”还是帮助中国平叛的士兵, 虽落户中国, “……与京师杂处, 娶妻生子。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3但“庚辰 (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99七月) , 诏回纥诸胡在京师者, 各服其服, 无得效华人。”4当时穆斯林集中居住在“蕃坊”, 主要从事经商与中国文化交集不大。到了宋代, 政府鼓励通商, 到中国经商的穆斯林更多了并且逐渐定居下来, 他们也逐渐走出蕃坊, 参与社会的各项活动, 在文化上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 这时的穆斯林与当地人已从侨民变成了土生蕃客。元代蒙古人不但征服了中国, 还征服了中亚和西亚。中西交通大开, 自愿来华的中亚西亚穆斯林与中国的土生蕃客开始被成为“回回” (《蒙兀儿史》载:“蒙兀西征, 不暇深辩, 举天山南北, 葱岭东西, 凡奉摩诃末 (即穆罕默德) 信徒, 不以波斯、吐火罗、康居、乌孙、大食、突厥, 通谓之回纥, 而又不能正言, 声讹为‘回回’。”) 成为色目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穆斯林人开始与其他各族人民通婚, 凡嫁给穆斯林的妇女都改信伊斯兰教, 而且穆斯林在中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 据记载元代大都都是一个名叫黑迭儿的阿拉伯人设计的。这一事件清真寺的建设已经从个人行为变成了社会化的行为, 清真寺的规模和数量远远超过以前任何时期, 由于回回人在社会上获得广泛认同, 主动向中国文化靠拢以及建筑上采用中国的建筑材料, 聘请中国工匠进行营造, 清真寺越来越有中国建筑的特点, 形成了中国化的伊斯兰教建筑形式, 大学习巷清真寺即兴建于此时。

进入明代, 太祖朱元璋禁止“色目人自相婚配”, 不许穿胡服、操胡语、用胡姓、起胡名, 须以汉服、汉语、汉氏姓名代之, 回回民族广泛通婚, 完全使用汉语, 带了了回族的大兴盛时期, 回族彻底融入了华夏文化。明洪武年间为防止倭寇开始实行“海禁”, 禁止国人与外藩人贸易, 中国回族从此与世界穆斯林分隔开来, 成为一个独立的团体。直至郑和下西洋的时候, 能精通阿拉伯语的回族已经很少了, 因此郑和才会专程到大学习巷清真寺来求贤。根据大学习巷清真寺内石碑记载郑和于1413年来寺求贤, 而后对大学习巷清真寺进行了重修, 目前清真寺的现状应该就是那次重修后确定的。虽然当时官方对回族重视, 将清真寺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 但回族当时的宗教意识已经比较淡薄了, 或者说对伊斯兰教的教义已经开始生疏甚至误读了。1500年左右, 伊斯兰教在中国已到了“伊斯兰学人寥落, 经典匮乏, 圣教面临泯灭之时”。

当时回族宗教、文化现状如下:

(一) 回族中除了少数阿訇、学者, 广大民众已经完全看不懂阿拉伯文字, 《古兰经》《圣训》都是以阿拉伯文记载的, 民众不能直接学习伊斯兰宗教, 只能通过每周聚礼日去清真寺听阿訇宣讲教义, 或者在家靠民族传统来维系信仰, 这样零散、不系统的传授知识流失较大。

(二) 中国传统文化对自身是非常自信与爱护的, 并以博大的胸怀接受外来文化、外来宗教, 以丰富自身并对各种文化、各种宗教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正统儒家文化中没有具体的神的崇拜, 使回族不存在宗教上的抵触情绪, 回族在中国文化大环境中, 不断接受文化上的熏陶, 对中国文化是认同的、是达成共识的。

(三) 在中国包容和谐的大环境中, 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能够和谐相处, 在现在回坊中, 除去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还穿插有道教都城隍庙 (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原址在东门内九曜街, 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现址) 和西五台云居寺 (宋代) , 位于洒金桥十字的洒金桥清真寺原先是一个喇嘛庙, 因为大殿朝向向西, 符合清真寺的基本要求, 回族坊民集资从喇嘛处购买改建成清真寺的。可以说西安的回族受中国文化影响, 自开始就是一个包容、开放的民族, 在与其他宗教共处的岁月中, 也有不少的交流与借鉴。坊间经常流传有阿訇与和尚、道士坐而论道的轶事, 化觉巷清真寺还有过吕洞宾前来皈依伊斯兰教的传说, 还有很多不争的事实:格底目教派是最古老的西安伊斯兰教教派, 其古兰经的诵读音调非常类似道士和和尚念经, 与其他教派新近学习的阿拉伯标准念法差异很大;还有就是将去世的教长安葬在清真寺大殿背后, 这也是类似佛教的做法, 清真寺是真主的朝房, 不允许有任何人 (物) 举伴真主。

大学习巷清真寺在此时期大规模重修, 重建后的清真寺建筑上完全符合伊斯兰教基本教义的要求, 但在建筑装饰上出现了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如清真寺大照壁上的仙鹤、清真寺三间厅、碑亭瓦当上的蝙蝠头, 墙体装饰上的卍字纹等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花鸟一般不分家, 传统纹饰中常用的花卉树木都是有很多美好寓意在其中的, 比如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牡丹、佛手、仙桃等等, 一般鸟兽题材的出现也与图腾崇拜无关, 意为祈祥求福, 趋利避害的, 如仙鹤、喜鹊、蝙蝠、乌龟等等;还有就是文博图案、卍字纹等传统纹饰, 这些纹饰都不牵扯具体的图腾崇拜或在其他宗教中有具体的指代, 只是一种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它们在清真寺中的出现, 说明了当时回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与认同。

明代嘉靖年间, 为解决回族宗教人才缺乏, 重振伊斯兰教, 中国伊斯兰大学者陕西人胡登州开创经堂教育, 培养了一大批通晓儒、佛、道德伊斯兰学者, 至明末清初穆斯林学者们用“以儒诠经”的方式, 即以阿拉伯文伊斯兰教《古兰经》《圣训》等为根本, 采用中国宋明理学的思想、儒家学说的概念、范畴、语词与表述方式, 著书立说, 解释经籍, 宣扬伊斯兰教教义, 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教宗教哲学的思想体系,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上, 就是用中国的建筑语汇来表达伊斯兰文化的建筑思想。从此中国人可以直接通过汉译经籍学习和了解教义、教法、教史, “以儒诠经”有利于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至清代中叶, 陕西伊斯兰教达到鼎盛, 成为全国中心。在这段时期回族成为了与汉族在文化上相同, 宗教信仰上不同的中国人, 因此在清代的两次重修中, 清真寺的建筑装饰依旧是伊斯兰教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相吻合的。

宗教建筑及其装饰是一个宗教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 它将以往社会的种种历史及事实定格保存下来。大学习巷清真寺建筑及其装饰呈现给我们的是西安穆斯林先民在中国传统文化面前以广阔的胸怀, 主动的进行文化更新与文化创造。在伊斯兰教基本教义下, 主动地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采用中国文化更好的完善、发展了自己的宗教。这也为我们当代设计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保持传统文化进行更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借鉴。

注释

11 .[英]《几何天才的杰作-伊斯兰图案设计》道而德·萨顿.

22 .《中国伊斯兰教史》李兴华、秦惠彬、冯金源、沙秋真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03.

33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 P382-383.

9.西安七大清真寺导游词 篇九

但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元代回回军驻在了长安,元政府专门为驻扎在军营里的穆斯林官兵建造的清真寺,但是否建于元代待考。有据可查的年代应该是山门楼上牌匾标出的清乾隆甲午年间建制年代,当时这里驻扎的军队中多为穆斯林官兵。为方便宗教生活而建造的此寺,至今小学习巷向北段仍有一条笔直的狭窄小巷,据传是当时兵营中的军械库为方便运送箭支而开辟的专用通道,俗称“箭道”。

小学习巷是条僻静幽深的小巷,营里清真寺就在巷子深处,因为地处偏僻之所,和小皮院清真寺一样很少为外人所关注。虽然营里寺前院也是个封闭小院,但由于四周被各类民居楼房所包围,因此无法在北侧开门,只好在西北角面东开立大门楼。和大皮院清真寺类似,营里寺更像是小皮院清真北大寺的迷你版,寺院中央也是一条石砌长廊,不过比小皮院寺短很多,上面缠绕着花草想必夏日坐在长廊下十分凉爽,还有山门楼两侧的月亮门以及月台上三连石牌坊门。

景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小学习巷86号

10.宁夏西吉县清真寺援助信 篇十

各位领导、企业家、各行各业穆斯林同胞们:

色俩目!

宁夏西吉县短岔口清真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又称作西海固众所周知,西海固是世界级别的贫困地区,1972年联合国农粮组织通过调研确定西海固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贫穷”成为世界镜像中西海固难以挥去的身份标签。西海固被张承志先生称为“回民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衍生并获得强劲生命力见证的神州一隅,正是信仰的支撑使得穆斯林在西海固创造了“奇迹”。而这一切离不开清真寺功能的发挥,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社区中心,是履行仪式、开展教育、继承传统和交流互助的地方。而宁夏西吉县短岔口清真寺目前面临着修建假期、斋月学习班教室资金严重匮乏的困境。

宁夏西吉县短岔口清真寺始建于2002年9月,主体(大殿、厢房)竣工于2005年5月,占地面积约1亩地,45户坊民,目前马秀功为教长,赵奇为寺管会主任、学董及法人代表。坊民主要来源于各个乡镇上班族、个体户群及陪读家长,自建寺以来每年寒暑假、斋月均举办假期学习班,由刚开始的几个孩子学习班发展到今天近百人,由于没有现成的教室,不得不移址于大殿一侧露天进行学习,加之今年暑假天气持续高温,只能一边挂着蚊帐一边学习(见图片),经寺管会商议急需拟建学习班教教室4间,特此向各位领导、企业家、各行各业穆斯林同胞发出援助之手,您的举手之劳、微薄之力都会得到安拉的恩赐和回报,让信仰的种子根植于孩子心灵,信仰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和经堂教育同等重要,伊斯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学习伊斯兰文化知识是爱国爱教的主要表现,发展民族教育关乎整个民族的未来。祈求真主恩赐您及您的家人两世吉庆。阿米乃!

中国农业银行卡号:622848 1200251152414 持卡人:赵奇(寺管会主任)

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卡号:622947 81001163 89826 持卡人:赵奇(寺管会主任)联系电话:***(赵奇)咨询电话:***(妥有福)

***(许志仁)

(2015年假期露天学习班)

(黑色蚊帐协助 烈日学习班进行时。。。)

(拟修建学习班教室处)

(拟在年久失修老房子和雨水冲毁土墙处修建教学教室)

(宗教局活动场所登记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封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宁夏西吉县短岔口清真寺专户卡)

(2011年被固原市委统战部、宗教事务局评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

11.清真寺新疆大地上的奇特景观 篇十一

在中国内地,到处可以看到风格不同的寺院庙宇,在新疆却很少能见到那种历史久远、古老的建筑,除了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民居外,最具特色的就是清真寺建筑。这种建筑多为圆形屋顶,屋顶上还竖有一个金属的月牙,是穆斯林做礼拜和祈祷的地方。在新疆,目前已有十多座清真寺被列为国家、自治区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清真寺已成为新疆辽阔大地上的奇特景观和地理标志。清真寺的兴建和清真寺的多种功能

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兰教经中亚传人新疆南部地区。10世纪中叶,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发动了对于阗佛教王国历时四十余年的宗教战争,于u世纪初灭亡于阗,把伊斯兰教推行到和阗地区。14世纪中叶起,在察合台汗国(蒙古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在西域建立的藩属国)的强制推行下,伊斯兰教逐渐成为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维吾尔人、哈萨克人、柯尔克孜人、塔吉克人等信仰的主要宗教。16世纪初,伊斯兰教最终取代佛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成为维吾尔族等民族的主要宗教后,各种类型的清真寺也逐渐出现在天山南北。现在,新疆的清真寺数量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9年发布的《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指出,新疆目前共有各类清真寺2.43万座,为信教的穆斯林群众开展各种宗教活动创造了条件。

“清真寺”,阿拉伯语称masjid(玛斯吉提),含有社团、团体的意思。具体地说,清真寺是穆斯林礼拜、沐身洁浴的场所,也是阿訇宣讲教义和宗教知识的讲坛,培养新一代宗教职业者的学校,为穆斯林主办婚丧嫁娶及屠宰食用禽畜服务的阿訇、伊玛目等宗教人员处理寺内事务的办公地点。概括地说,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生活等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场所,对穆斯林产生重要的影响。

“穆斯林”是对信仰伊斯兰教教徒的通称。“穆斯林”是阿拉伯语muslim的音译,意为“顺从者”、“顺主顺圣的人”,原通指一切服从伊斯兰教先知的人,后来凡信奉伊斯兰教者均称穆斯林。

在新疆的13个世居民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7个,他们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中国还有3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是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在新疆也有少量的分布。从大的方面来说,这些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但具体还分什叶派、逊尼派及许多支系和派别。如柯尔克孜人中,大多数都是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哈纳菲派,但藏传佛教――喇嘛教对柯尔克孜族影响也较早。在叶尼塞河流域时,蒙古人就将藏传佛教传到了柯尔克孜族。后来迁居到天山山区后,柯尔克孜人与蒙古人杂居,信仰了藏传佛教。至今,在新疆额敏县的柯尔克孜族中,仍有一部分信仰藏传佛教。有趣的是,这部分柯尔克孜人,其生活习惯基本相同,但在宗教信仰上却不同。有许多家庭,一家人却有两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哥哥信仰伊斯兰教,弟弟信仰藏传佛教,一个去清真寺念经祈祷,另一个去喇嘛庙烧香拜佛,互不干涉,和谐相处。

新疆的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中的什叶派重要支派――伊斯玛依派。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宗教活动大都在清真寺进行,而塔吉克族却在“加玛艾提哈纳”(阿拉伯语,聚会的场所)中进行。“加玛艾提哈纳”也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性质和清真寺差不多,但其结构和布局与清真寺有差异,如在寺内不设伊玛目站立的壁龛,而在西面的墙面设有悬挂伊玛目画像的龛洞;一些加玛艾提哈纳还专为女信徒设有礼拜房间。除了信徒做礼拜之外,一些较大的加玛艾提哈纳还设有宿舍,为过往的信徒提供食宿。加玛艾提哈纳在举行宗教活动时,非本派信徒不许进入,但非本派的穷人、残疾人、孤苦伶仃的老人仍允许进入。

此外,新疆塔吉克族做乃玛孜(礼拜)的次数与人群的年龄,也与其他新疆穆斯林不同。维吾尔族、回族等穆斯林,每天要做5次乃玛孜,塔吉克族认为5次乃玛孜中,其中2次是教旨所定,其余3次为义务礼拜,可做,也可不做。塔吉克人平时做乃玛孜时,多在家中进行,只有到了古尔邦节、肉孜节等重大节日时,才到加玛艾提哈纳进行群众性的礼拜。做乃玛孜人群中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但习惯上只要求40岁以上的人做乃玛孜,原因是说40岁以下的人不能自我监督和控制自己等。从中可以看出,虽然都信仰伊斯兰教,但由于民族不同、历史不同、教派不同,因而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有差异。

众多类型的维吾尔族清真寺

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有清真寺,但是维吾尔族的清真寺最多,种类也较齐全,主要有: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加曼清真寺、小巷清真寺、麻扎清真寺和依登木寺五种类型。这五类清真寺遍及新疆的城市乡村。

第一类是艾提尕尔大清真寺,这也是中国最大的清真寺,位于新疆喀什市。“艾提尕尔”是阿拉伯语“ld”(节日)与波斯语“kar”(地方)的复合词,意为“节日的场所”。艾提尕尔大清真寺主要有门楼、礼拜大殿、宣礼塔、寺院用房、澡堂、人工湖等组成,约建于明正统(1436~1449年)年间,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坐西朝东。建寺之前,这里原是一片公墓,大约在1442年,喀什噶尔的统治者沙克色孜?米尔扎首先在这里建立了一所清真寺,用来祷告他的亲友亡灵。到了公元1538年,吾布力阿迪拜克为了纪念他已故的叔父米尔扎孜外力,又将寺院扩建,改为聚礼的大清真寺。1798年,英吉沙维吾尔族女穆斯林古力热娜,在前往巴基斯坦途中病故于喀什噶尔,人们将其遗留的路费扩建该寺,并取名“艾提尕尔”,后分别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叶进行修建、扩建,重新规划全寺布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拨款进行修缮,艾提尕尔清真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气势。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建在穆斯林的文化中心城市,规模宏大,建筑豪华,有最有名望的大毛拉主持寺务,有较齐全的教职人员。会礼时,有著名的宗教学者主持诵经仪式。

第二类是加曼清真寺,又称主麻日清真寺。加曼,又译作“加米”,阿拉伯文jami的音译,意为聚礼。这类清真寺每一周星期五(主麻日)举行聚礼及其他宗教活动,主要建在县城穆斯林聚居区,规模较大,宗教职业人员比较齐全。莎车县的加曼清真寺、库尔勒市加曼清真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第三类是小巷清真寺。小巷清真寺一般称“麦斯吉德”,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城乡小巷,穆斯林平时礼拜、祷告都在这类清真寺里举行。这类清真寺规模不大,教职人员也较少,但来的穆斯林人数最多,主要是平民百姓的穆斯林。有趣的是,这类清真寺的名称主要以地名、人名来命名,如“苏达尔瓦孜”(水门)、“亚尔巴格”(情人花园)、“阿克奥达姆”(白色宫殿)、“阿布都拉拜克寺”等等。

第四类是麻扎清真寺。这类清真寺多作为附属建筑物设在麻扎(陵园)院内。穆斯林在朝

拜专为伊斯兰教著名的教长、宗教领袖、学者、有名望人物的麻扎时,都要到这类清真寺内进行一些宗教活动,表示对亡者灵魂的缅怀和膜拜。这类清真寺往往是该亡人家族及所属集团、宗派的公墓,因而涉及的人较多,来朝拜的人也很多。同时,麻扎清真寺规模较大,修建豪华,殿堂宽敞。如位于喀什市东北5公里的阿帕克霍加麻扎,这是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著名首领阿帕克和卓及其家族的陵园,亦称“哈兹拉特麻扎”(圣者之墓),俗称“和卓坟”,又称“香妃墓”。这座麻扎始建于1607年,后由阿帕克主持重建,以其名字命名,后其本人及家族均埋葬在这里。再如位于喀什市的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麻扎,是维吾尔族11世纪中叶著名诗人、学者、《福乐智慧》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之墓。在新疆类似的麻扎还很多,如建在疏附县乌帕尔乡的《突厥语词典》的作者穆罕默德?喀什噶里麻扎,建在阿图什城郊逊塔克乡的萨图克,布格拉汗麻扎,建在霍城县西北的秃黑鲁,帖木儿汗麻扎等。

第五类是依登木寺。“依登木”在维吾尔语中是孤儿的意思,依登木寺就是“孤独寺”或“孤儿寺”的意思。这种寺非常简陋,有的只有几堵墙,有的没有屋顶,既没有教职人员,也没有任何设施,过去在南疆的沙漠、戈壁公路两旁,常可以见到这种建筑。这种寺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给出门旅游、赶路的穆斯林群众提供一天做5次礼拜的地方。现在,随着交通的便利,这种寺已不多见。

以籍贯命名的回族清真寺

新疆的回族在天山南北都有分布,所以回族的寺坊和清真寺也比较多。回族居住是大分散小集中,大多数是数十户、数百户聚居在一起。数十户或数百户聚居在一起的同乡,即组成一个坊,一般是一个坊建一座清真寺,所以清真寺也以寺坊成员的原籍命名,如“陕西寺”、“青海寺”等。也有数坊共用一个寺的,如吐鲁番东大寺就是八坊共用一寺。一座组织完善的清真寺,由一名伊玛目主持教务,一至二名阿訇教授经文,还有负责每次礼拜前念“拜克”,召唤坊民做礼拜、处理寺内杂务的人员。

新疆的回族以故乡的省名来命名清真寺的较多,如哈密的“西大寺”、乌鲁木齐的“陕西大寺”、伊宁市的“陕西大寺”、“伊犁固原寺”等。这些清真寺规模较大,建筑很有气势。另外,也有以地名和教派来命名的清真寺,如乌鲁木齐的“坑坑寺”、“南大寺”,焉耆的“中坊寺”、“东坊寺”,鄯善的“西寺”、“东大寺”及吐鲁番的“西大寺”等,这些清真寺有的规模较小,在教务和经济上都要依附大寺。

一些人数较多的寺坊,除了中心聚居点外,四周还有小聚居点。大聚居点的清真寺称为大寺,小聚居点上的清真寺则称为“稍麻’,(小寺的意思)。稍麻在教务和经济上都依附大寺。回族清真寺除了用籍贯来命名,也有用地名来命名的。

草原穆斯林民族的清真寺

维吾尔族、回族的清真寺较多,而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四季游牧的穆斯林民族,主要在县城修建清真寺,其次是在农村,在牧区的清真寺极少。新疆哈萨克族在县城建清真寺的历史较早,1885年,哈萨克族历史上第一个清真寺建在阿勒泰县的巴里巴盖。这是近代哈萨克族克烈部落的第一个礼拜寺,哈萨克语称“沙尔麦吉托”(黄清真寺)。因清真寺用红松木建造,经太阳暴晒,红松木成了黄色,故称“沙尔礼拜寺”。十几年之后,哈萨克族又在附近修建了一座“阿克麦吉托”(白清真寺)。因这座清真寺用土块垒成,后用石灰刷成白色,所以叫“阿克”礼拜寺。以后在阿勒泰地区和塔城、额敏、裕民都修建了清真寺。据统计,到1957年,阿勒泰7个县前后共建70座清真寺和经文的学堂。这些清真寺主要是部落的头目和巴依资助修建的,供本氏族群众礼拜使用。如阿勒泰地区7个县哈萨克族所建的清真寺,主要属于克烈部落。而塔城、额敏、裕民3县市的哈萨克族,主要是乃蛮中的托勒克塔依大氏族中杜尔托古尔及曼毕特两氏族。

哈萨克族清真寺的名称主要以地名和人物的名字来命名的,也有根据清真寺的颜色和形状来命名的。我们在阿勒泰市哈萨克族的金山清真寺内见到,这座占地约有5亩的清真寺,院内种有松树,环境十分安静;在一层较高的石级上建有一排白色的平房,门口竖着四根两层楼房高的方形水泥柱子,上面落有半圆形的蓝色屋顶,屋顶上面竖着金属半月牙形的标志。清真寺大约150多平方米的大厅里,是穆斯林念经祈祷的地方;在大厅的左侧,有一道蓝色的幕布将这个大厅隔开,里面约有20多平方米,是妇女做礼拜的地方。县城的哈萨克族穆斯林多在清真寺内做礼拜,而牧区清真寺极少,哈萨克族牧民则在草原上面朝西做礼拜,遇到主麻礼拜日,都是以阿吾勒(牧民集聚的地方)为单位进行。

做礼拜是柯尔克孜族的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但清真寺主要建在城镇和农村,牧区却甚少,所以,柯尔克孜人礼拜大都在草原上进行。由于居住分散,柯尔克孜人每一周的主麻日无法进行集体礼拜。这大概是草原上游牧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进行宗教活动的共同特点。

新疆清真寺建筑的艺术特色

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7个,其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也不完全相同。其中,维吾尔族的清真寺与其他民族的甚至内地的清真寺有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建筑艺术风格上有独到之处。维吾尔族清真寺无论大小,都十分注重门楼的装饰,门楼两侧各建一座有五六层楼高的圆形尖塔,并与大门相连。塔尖下部大,向上渐渐变小,尖塔多用雕花砖砌成,有的还镶有琉璃瓦,顶建砖砌圆亭,亭顶呈穹隆形,顶尖为一弯新月,具有鲜朗的伊斯兰风格。清真寺的整体建筑采用木雕、砖花、石膏浮雕、彩绘和琉璃瓦装饰等多种手法,显得富有艺术魅力。装饰的花纹和图案都反映了维吾尔族的审美情趣,如花纹大都是谢德纹、伊斯力玛纹、巴旦木纹、石榴纹、花蕾纹、花朵纹、叶纹等,这些源于生活实践的装饰艺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回族的清真寺也独具特色,在建筑布局上,讲究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院落,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在外形上屋顶多用瓦片或琉璃瓦,还建有六角翘起的亭阁,和内地回族清真寺相仿。回族清真寺寺内装饰比较讲究,在屋顶或房屋的四周用浮雕或彩绘各种花卉的图案,有的用阿拉伯经文装饰,简洁美观,又富有伊斯兰的风格和特色,与维吾尔族的清真寺有所区别。

哈萨克族的清真寺建筑和装饰相对简单和朴实,但十分注重位置的选择,多选择在风水好的地方。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的清真寺多为砖木结构,也讲究用花卉图案装饰,并有自己的特色。过去,塔塔尔族和乌孜别克族都建过辉煌的清真寺,但都因年久失修而不复存在。目前,在塔城仍保留着塔塔尔族和乌孜别克族两座红砖砌成的清真寺的塔,而念经的大堂和房屋因破损而被拆除。不过,从保留的两座清真寺的结构和装饰来看,仍可以看出昔日的规模和气魄。如今,这两座清真寺塔,成了塔城市的一大景观,不少来塔城的人,都要在此拍照片留影。

新疆清真寺的建筑最具伊斯兰建筑风格,是中国伊斯兰建筑的典范。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阿帕克霍加麻扎(香妃墓)及吐鲁番的苏公塔等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乌鲁木齐陕西大寺等被列入新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的清真寺被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清真寺都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并成为各地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到新疆旅游,一定别忘了参观一下这些极具伊斯兰特色且有重要艺术价值的建筑群,了解一下新疆穆斯林的文化。

上一篇:《你的眼里有个我》教案下一篇:大型会议系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