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精选13篇)
1.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篇一
关于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工作的思考
随着大学生轻生和漠视他人生命现象的日益增多,高校生命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生命困境-精神上的`失落、情感的冷漠、教育的功利化等,并且尝试着提出了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
作 者:周娇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032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35)分类号:G642关键词:生命教育 高校
2.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篇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该文以海南省部分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从中国知网、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其它新闻门户网站等,搜集与整理相关文献、文件、新闻报道50于篇。
(2)实地考察法,深入海口市郊、文昌、琼海、五指山等市(县)部分农村中小学,对当地农村中小学开展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
(3)分析与综合研究法,将获取资料和现场考察情况进行分析与综合,从学校体育教育角度出发,探讨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课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 1 海南省农村中小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其归因
据省教育厅透露,溺水、车祸、雷击是危害我省青少年的主要“杀手”,其中以溺水死亡占绝大比例,从年龄段来看,溺亡的多是小学4至6年级和初中的学生[2]。由于我省四周环海,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长夏无冬,岛上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游泳成了消暑的最好方式。但处于农村地区河流水源,安全设施薄弱,管理疏忽,中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容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在此阶段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由于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认识的影响,学校过于偏向认知教育,造成了长期以来对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甚至在一些偏远农村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还是一片空白,使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自救能力非常有限,遭受了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我省农村中小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归结原因如下:
2.1.1 生命安全教育的措施落实不到位
2007年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要求学校在学科教学和实践课程中要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2008年后海南省教育厅每年都以各种主题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月”活动,提出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学生安全保护体系,校园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约谈制等措施。
但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学校、教学点地处偏远,安全基础设施薄弱,教学资源缺乏,很多学校把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位在升学率上,忽视了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加之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生命安全教育的效果平时也难以衡量,导致生命安全教育被表面化和边缘化,于是在各项制度、措施落实上大打折扣。
2.1.2 生命安全教育方法单一,效果差
当前海南省农村许多中小学校没有专门的生命安全教育的教材,有的即便有安全教育读本,也只是发给学生阅读,未曾开课。学校平时分散的生命安全教育,一般通过口头说教、黑板报提醒等“嘱咐”和“告诫”的方式,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久而久之,反而增加了学生的抵触心理,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影响了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质量。
2.1.3 教师生命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相关知识匮乏
目前,在海南省农村中小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主要由班主任担任,由于升学压力大,班主任把时间花在教学工作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少花时间去学习生命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更无法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2.1.4 家庭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不重视、不配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很多家长忙于生计或者外出务工,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出现。这些儿童不但缺乏家庭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更是缺少安全监护。因此,火灾、溺水、触电、中毒、交通事故等频繁发生,这些都是家庭不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跟踪管理造成的。
2 . 2 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生命安全教育是指学生能掌握面对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目的是保护生命,促进健康成长。而体育教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可见,学生的生命安全是体育教育的前提条件,体育教育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基础和手段,二者高度辩证统一。
2.2.1 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更具有优越性
和其他的学科相比,体育与健康课有其独特的特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样灵活,这些都更符合生命安全教育的特点;(2)体育与健康课程贯穿整个学生生涯,为生命安全教育的系统化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体育竞赛中的一些竞赛规则对学生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2.2《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 平 台
《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标准规定,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方法及提高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把学龄阶段分为几个水平等级,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如对水平五学生提出了“掌握运动创伤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的学习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标准中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为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2.2.3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是对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和教学理念的升华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立足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体育课程的健康育人功能,课程内容从“突出竞技技术,忽视体育运动的人文价值和健康价值”的旧体系转为“增加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强调实用化、生活化、多样化和综合化,增强可参与性和可授性”新教学内容体系[3]。让学生理解了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技能对于生命的意义,有了模拟练习的体验,才能提高他们的生命安全意识,使之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健康生命的保障。
2 . 3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
面对学校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著名学者毛振明教授曾指出:“我们现在的学生对自己身体保护和救护的知识己经贫瘠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我们的社会也是如此。"鉴于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下面笔者基于学校体育的视觉,提出了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构建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对策。
2.3.1 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目标定位
当前我们在研究体育教育功能时,往往忽视了体育的本源——人的自然化,没有将应急、避险等生命安全教育功能贯彻进去,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现有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领域目标基础上,平等的构建一个生命安全领域的目标,在各学习阶段提出生命安全教育的具体目标,使之分层次、有计划的纳入体育教育过程中,将体育教育的功能加以完善和深化。
2.3.2 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开发
《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标准虽然规定了教学目标,但是并没有强制的规定教学内容,只是强调“以目标统领内容”这就给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地区、学校的具体情况创编生命安全教育的教材、选择新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手段。如可以根据海南农村多发的溺水、交通等主要事故针对性编写教材在各学龄阶段加以实施,使生命安全教育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在现有规定中,只对运动安全类进行了描述,显然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是狭隘的,应该拓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增加为身体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社会安全教育三类,具体如图1。
2.3.3 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实施
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内容的实施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如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从实际出发,去创设一些与生命、生活相关的情景,这些情景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接受,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好的帮助实现教学目标。
2.3.4 生命安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曾提出:“基于教育的生命机制,评价要激扬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4]。所以,我们应该把评价主体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老师应该发挥辅助和引领的作用。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智能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面临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要求人们掌握一定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生命安全教育也应成为农村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改变传统“嘱咐式”“告诫式”的教育方式,“一阵风”的教育模式,构建以体育教育为手段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是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现实契合的成功标志,更是实现农村中小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系统化”“常态化”的重要保证。
摘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等,对海南省农村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其归因进行分析,试图从完善学校体育教育的角度,探讨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课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通过构建农村中小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常态化”教育,以发挥学校体育的独特功效。
3.开展生命活动回归教育本源 篇三
关键词:青少年;生命活动;生命教育;教育本源
中图分类号:G4
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活动而进行的教育,也是为了生命的质量而进行的教育。它起初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通过生命教育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对生命的威胁。倡导人们认知生命、珍视生命、享受生命和实践生命的教育思想,很快波及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思潮,这个课题已经越来越被社会认可,但在开展此课题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境,青少年开展生命活动的必要性何在?如何少通过开展生命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这些问题值得探讨,以下内容就是对这些问题的简单分析。
一、对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1.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发展。青少年学生是国之根本,国之栋梁。但现在的社会中存在着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生命意义的迷失。于是生命需要被特别关注,那么开展生命教育的是非常必要的。生命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关注生命的教育"。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而广义的生命教育则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目前在青少年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青少年逃课去网吧、吸毒、打架,甚至自杀、他杀、性危机的事件时有发生。主要是一些青少年不懂得生命的意义何在、不懂得珍惜生命,不懂得自己失去生命后对家人、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只为一时之快而丧失生命,所以,我们社会需要一种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生命教育,让孩子们了解生命的重要性,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2.家长的不理解和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的自护、自救知识严重缺乏,对生命保护能力不足,安全意识差,当遇到危险时,他们的生命将受到威胁。最可怕的就是他们内心的不自信、心灵的孤独、情感的冷漠。经常在他们口中听到类似"活着,真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的消极话语。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现在社会和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家长无暇照顾孩子和孩子的沟通甚少,于是二者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做法和内心,不能给予及时的教育和帮助。另外,在社会生活中,青少年喜欢上网,而网络经常宣扬享乐、拜金和暴力的不良资讯,会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缺乏对生命的认识。
3.学校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不足或经验不足。有一些学校把生命教育课程当作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老师们关注的只是分数和升學率。在这样的关注和压力下学生产生了两个极端,一种是学生破罐子破摔不好好学习,发生逃课上网、吸毒、打架等恶性事件;一种是学生学习的很压抑,受不了压力得了抑郁症或者是走向自杀。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已引起学校的关注和重视,逐渐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只是目前对于生命教育的课题研究还不是很深刻,并且对生命教育的经验不足,所以做法不够深入。
二、如何通过开展生命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
1.引导青少年用知识守护生命、珍视生命,进行生命教育。生命对一些青少年来说,似乎等同于儿戏,他们动辄因有点不顺,有点烦劳或受到一点打击或委屈就有"大不了一死了之"等想法。这实际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极端的不负责任。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重视他们的性格发展,帮助他们改变现状、创造未来。除了利用学科理论的教育之外,还要借助一些课外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育,例如,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场大火中,两个年仅9岁和5岁的孩子用折叠三层的湿毛巾眼珠嘴鼻在楼梯中匍匐前进,就是凭借在学校课外活动中学到的火灾知识,最终成功自救。因此,开展生命活动不仅能教会他们珍爱生命,更启发了他们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
2.加强学科的资源开发,把生命教育列入思想道德建设行列。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很多课本上的知识可以做为生命教育的素材,在语文学科中有许多文章都可以作为生命教育的载体。有一篇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的就是美国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失去光明后,对光明的憧憬和对生命的热爱,给自己和拥有光明的人以启示,给身处逆境的人以鼓舞,让学生们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这样的文章给人鼓励并散发着对生命的强烈热爱。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科之中有关珍视生命、生命教育的文章或课题进行整合,然后灵活运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青少年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正确引导,而且要有科学的并让他们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引导,才会让青少年更容易接受和懂得生命的真谛。
3.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社会各界重视与配合。对于青少年学生无论他的学习成绩如何,思想品德如何,都值得学校去关注、珍惜。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体察学生的需要,真诚的帮助学生,家长也要经常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以孩子的承受能力为准,要克制和忍耐孩子的做法,不以打骂的方式教育,以引导教育为主。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会给青少年更好的教育环境,也会为生命教育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让青少年真正的健康成长。
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接受知识,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生命教育是人类需要重视的一个话题,这其中教育是很重要的,作为教育者要时刻关注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多开展一些生命教育类的活动,让教育回归本源。家庭、学校、社会都要大力配合,从多方面入手共同努力,让生命之花永远绽放。
参考文献:
[1]黄晓,丽颖.生命教育——让生命发出灿烂的光彩[J].青年科学,2006,(03)
[2]邢胜.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意识研究综述[J].内蒙古教育,2010,(24)
[3]卢文祥.例谈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09)
4.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篇四
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
为让广大学生全面了解毒品的危害,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拒毒、防毒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培养广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社会责任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020 年11 月 25 日,明宇中心学校开展以“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禁毒教育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明宇中心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切实对学生加强教育,利用学校电子屏幕、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师生讲解毒品的种类与识毒、防毒的知识,使学生更深入了
解到了“新型毒品的类型、危害”。
通过介绍吸毒违法犯罪分子诱骗青少年吸毒的常见手段,教育学生面对贩毒分子如何保护自己。
同时要求各班利用班队活动课加强对学生毒品预防的专题教育,深刻认识毒品的严重危害,让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禁毒教育的重要性,同时牢固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
通过主题教育的开展,让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増强了师生识毒、拒毒、防毒的意识,提高了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明宇中心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做到从学生教育入手,不断争取禁毒宣传教
育的工作实效,大力加强安全健康教育,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5.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篇五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师德建设工作,提高全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根据《毕节地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以“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为主题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毕地教发[2010]2号)和《纳雍县教育局开展以“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我校从自身实际出发,自3月份以来,开展了以“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现将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教师在群众中满意度。在本次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以“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为主题,健全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创新师德建设载体,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砺练职业能力,力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建设水平,促进教育行风建设,提升了我校教师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满意度。
二、领导重视、开展有序。
此项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郭遥校长为组长,德育主任、教务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工会主席财务管理人员等为成员的师德师风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师德师风活动方案,做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注重实效,学校加大了活动的过程管理,让全校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各项活动按照计划推行,使活动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理论学习,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在3月份和4月份我校开展了师德理论学习活动,以丰富教师师德理论水平来促进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深入学习领会《毕节地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深化 “增强生命感和责任感”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纳雍县教育局2012年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和《毕节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局长)中小学校 中小学校长 中小学教师“十个不”承诺》等文件精神。加强了教师对《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让全校教师认真做到了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不体罚学生,不以教谋私,不斥责家长、不言谈粗俗、不搞违规家教,从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教师行为,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让广大教职工能坚守高尚情操,发挥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我校组织教师学习了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让广大教师的党性修养得以提升,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平等地关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和引导学生。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教师的“生命感和责任感”。
1、实施“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力”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开展校园安全防治工作、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3、开展学法、普法活动,提升教师的法律意识。我校以“十二五”普法验收为契机,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开展学法、用法活动。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案例的讲解,让学生懂得了《未成年人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
4、开展师德师风讨论活动,通过办专题板报、撰写论文或心得体会等加深教师对“生命感和责任感”基本内涵的理解,让教从自身道德修养、依照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等实际行动践行“生命感和责任感”。
师德修养并非一日之功,良好的师德行为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磨练。尽管在此次师德师风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教师,但我们也要正视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和继续保持师德优秀教师先进性的艰巨性。总的来说要抓好全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
黑塘小学
6.生命教育课题实施阶段性小结 篇六
刘淑杰
课题的提出
在认真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形成了一种大文化范畴指导下的德育追求,并把生命教育理解为一种“春风化雨”、“有色有声”的教育行动;理解生命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自始至终”的教育实践,这种教育必然需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程来承载。将生命教育课程化是我校生命教育试点学校项目的过程中提出来并进行深入研究的。
课题的理论依据
生命教育课程化研究植根于关于培养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之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及杰·唐纳·华特士关于教育原基点--生命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都为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从近来的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叶岚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等也使我们在课题设计时受到启发。
课题的界定
生命教育的课程实施应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地、真实地发展。因而,生命教育课程应当为必修课程。但是,与其他必修课一样,仅仅开设必修课仍不能满足二附中学生群体对生命教育的需求,因此,我校对生命教育课程化确立了明确的目标: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使生命教育形成学科教学与专题教学结合、课程形式多样、成层次化分布的完整课程体系;并完成与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同步的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
课题的实施重点
学校通过在已有的德育等相关课题的基础上,发掘鼓励和扶持教师们进行生命教育类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和反思,促使生命教育有特色、有创
新、操作性强、有实践意义的子课题形成,进而形成我校生命教育课程化的特色和亮点。
实施过程中,加大力度推进选修课程的建设,因为这是具有较为完整课程形态的生命教育课程,也是我校教师独立开发的课程。目前,成果已经初步形成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生命教育课程化的课题将生命教育融入德育校本课程的设计是在保持德行教育之长的前提下,借鉴学科教育之长,两“长”并举,尝试了改善学生对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认识不足,建立科学的生命观和生命道德伦理观,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通过生命教育课程化,尝试了解决学生关于生命知识把握的支离性、随机性的状况,达成了系统性、预生成性。通过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尝试了解决生命教育的低效、无效或负效性,达成实效性和长效性。将生命教育目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课程任务。学生受益的同时,教师得到了发展,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也是实施者,师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过程实现了能力提升。对于学生,不仅有即时的表现,还会有潜在的长效作用。
课题的研究成果
教师明确了进行生命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生命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关注学生素质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指导学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教师建设的一系列生命教育的学校课程,涵盖了生命科学观、生命情感以及生命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形成了一批生命教育的论文和教学案例。
教师开发和实施生命教育课程中不断深化生命教育与学科之间的关系,经过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批有生命教育的论文、教学设计及教学案例。
结论
研究表明,以专家引领,骨干教师带头,全员参与的生命教育课程化是效果明显的、可行的。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在“三个创设”上下功夫:创设道德两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辨别真伪、是非、美丑中建立科学的生命观和在此基础上的生命道德伦理观;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让激动人心的生活波澜壮阔地展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没有围墙的生活教育中,拥有更多次”终生难忘的回忆”,在心灵震撼中经历他们的美好年华;创设感悟的教育机会,让学生把曾经受过的影响通过体味、回味,上升到一个新的、理性的高度来认识,在与同伴的分享中使感悟得到强化,学校把生命教育具体化为让孩子体验到,生活中不仅有许多欢乐,还有激情澎湃的时刻,又令人感动的细节,久久不能忘怀的经历。体验生命历程,感悟人生道理,唤醒生命意识,激扬人生目标,做大写的人,做大器的人。
7.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篇七
一、依托课堂教学探索生命价值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展开生命意义的教学与探究是很有必要的。语文课程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增强学生对于生命体验与感悟的过程, 过程中让学生对生命有更多的感受, 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 这也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教学主旨。语文课本中蕴藏着很多好的教学素材, 正是这些好的教学文本能够让课堂成为探索生命价值的一种依托。对于这类文本的教学, 教师应当掌握好的教学方式。这类文本相对而言是有一定难度及深度的, 学生在学习时不容易立刻就弄懂。因此, 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与启发, 让他们能够逐渐对于文意及文中蕴含的生命价值进行挖掘与感知。
《有的人》 (臧克家) 是一篇很经典的现代诗, 文中作者对于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有着深刻的洞察与感知。“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这句话不仅被很多人传颂与引用, 同时, 这简单的数十字中是对生命的一种很深刻的剖析, 并且有着一定的辩证意义。在诗文的后续会进一步阐述为什么“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也会进一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诗文中作者对人的存在形式及存在意义, 对于人在这个社会中所留下的种种有着敏锐的洞察与深刻的反思, 这些见地都是很精妙的, 要让学生对这些见解能够真正弄懂, 只有这样, 对于这篇文章中关于生命意义及生命价值的探讨才能够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
二、借助写作教学思考生命意义
写作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作的练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及文字应用能力, 同时, 他也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思想维度的一种考查与锻炼。想要让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更为深入, 很有必要在写作训练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锻炼平台。初中阶段的学生, 语文知识及文学素养已经有了一定层面的积累, 但真正想要让他们在习作中对于生命意义有很深的探究, 这离他们的实际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习作教学中在展开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时, 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及启发, 让学生对于生命有更细致及深入的观察, 对于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并且能够用语言文字将这种思考组织与表达出来, 这就是习作教学中思考生命意义的一种值得采用的教学模式。
某次写作的训练主题为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这是一个很好的习作训练内容, 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训练课题。在让学生展开具体习作前我还提出了一个另外的要求, 我希望学生在写作时能够一定程度体现出他们对于生命的观察与思考。很多学生听到我的要求后都表现出不解, 对于这个过于抽象的要求心里有很多疑问。于是, 我进一步做出解释:比如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有的在自己的岗位勤勤恳恳, 有的却游手好闲、不思进取,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法及反思呢?又如在大自然中我们会看到季节的变更, 树叶会零落, 但是第二年又会长起, 这种生命的更迭让你有什么感受呢?在听了解释后学生觉得有了方向感, 也让他们的思路随之打开。这不仅能够引发他们对生命的思考, 也能够让他们对生命意义有更深层次的洞见。
三、拓展课外阅读奠实生命底蕴
想要让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 思想维度有所提升, 拓展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这也是展开生命意义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课本中选取的教学素材是比较有限的, 除了课本内容外还有太多的书本及文章值得学生认真去读, 认真去思考。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及阅读兴趣是很重要的, 书本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让他们看到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与事, 让他们对这个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与观察, 同时, 也能够让他们对生命及生命的意义有更多的体会。在展开课外阅读时, 教师可以指定一些好的读物, 或者给学生做一些推荐, 在文本选择上书籍应当能够符合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认知, 首先应当是他们能够读懂的内容;其次是这些书籍应当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以及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引及思考。
某个单元的名著推荐与阅读的读物为《格列佛游记》 (乔纳森·斯威夫特) , 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写成, 一共由四部分组成。这是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 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 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荒诞和离奇的情节, 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这本书是比较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 首先, 游记题材具备一定的趣味性, 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 书籍中作者对于人间百态有很细致的观察及描摹, 从文章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现实, 对于人、生命及生命意义都能够有所体会及感知, 这对于深化生命教育也是很有帮助的。
四、结语
8.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篇八
关键词:中职学校;生命教育;价值;探索
80、90后生人的性格都有着共同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很强,喜欢标新立异,缺乏互助互爱的精神;(2)不懂为人处世之道,心高气傲,价值观错位,没有生活目标;(3)心理素质差,抗挫折能力弱,无法适应社会环境,被人称为是“草莓族”;(4)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面对日趋激烈的学习、情感和就业等方面压力,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5)怕苦怕累,害怕竞争,一旦待遇低宁可不就业;(6)不懂生存之道,只靠父母,成了“啃老族”或“袋鼠族”。 “二十、三十难立”已是一个普遍现象,令人担忧。
当前的中职生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们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等都存在着以上列举的特点,在目前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中职学校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指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以及树立积极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迎接社会挑战,活出精彩的人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是让德育新生,让新一代明德。使学生不断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规划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让生命的最佳状态得以丰富和发展,让自身的潜能和生命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做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
本文就生命教育在中职学校管理中的价值进行探索,目的是改变学校德育管理中就问题论问题和就问题论制度的经验式管理模式,从激活学生生命个体入手,使学生不断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学会规范自己,提高生命价值,发挥生命教育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开展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德育工作面向的是学生的心灵的教育。正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女士所言:“德育不是外部知识的堆积,不是外在纪律的束缚,不是刻板的措施,而是心灵塑造、精神建构的过程。”所以,从生命教育入手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对生命敏感的人,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熏陶和提高。
在进行生命教育时,教师不能离开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实践,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体验。具体应该做到:(1)在与学生的共同生活中,要捕捉适当的教育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2)要将生命教育的内容内化于心,让学生的心灵学会“愧对”,在学生内心培育出对待生命的敬畏之情;(3)通过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敏感,使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形成良好思想观念;(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创造体验式教育的环境,营造学生自我教育的氛围,使学生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中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以及培养自我约束能力;(5)要引导学生自觉思考生命的意义,让学生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理想,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在生命力的发挥及创造中体味生命的魅力。总之,良好的动机成就有生活目标、有成就欲望和有成就追求的人,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2.帮助学生明确生活目标,及早规划人生,提高生命质量。
学生的人生规划主要有三个方面:认识自己的潜能发展方向,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前景。中职学校里的许多学生,不清楚将来要做什么,教师安排学什么就做什么,在我们的调查中,少部分学生是遵父母之命到中职读书的,其本意不是当下所学的专业。学生学习不是凭兴趣、爱好,他们没有学习的目标,不知道自己为谁学习,怎样才能学得更好。尽管有的学生明确了将来要做幼儿教师,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但目标笼统不具体,对自己的了解不清晰,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发展。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可操作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学会主动地将知识整合、运用。充实、有目标的学校生活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有动力和活力。总之,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何以为生”的本领,而且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而生”,使他们能对自己的生命早做规划,努力活出有价值的人生。
3.增强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生命教育不是美化生命,也不回避生命中的种种矛盾。它教人去认识矛盾、接受矛盾, 并最终改善和调和矛盾,从而使我们获得一种更积极和谐的生命状态,让人处事、生活都更宽容豁达, 不怨天尤人。
生命教育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发现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中的痛苦。正如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神经医学教授维克托?弗兰克尔提出的意义疗法对我们启发的那样:“意义疗法的任务是帮助患者发现人生的意义,,其途径之一是通过对不可避免的苦难所采取的态度。”不可避免的痛苦也是人生的财富。如果学生人生观模糊,生命意识淡薄,价值观混乱,人格不完整,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就无法摆脱困境和苦难,必然会出现伤害自己生命甚至轻贱自己生命和伤害别人生命的事情来。因此,开展生命教育,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环境;认识灾难,战胜灾难;积极地了解、直面社会危机、矛盾和困惑。
4.生命教育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激情,提升学校内涵,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写道:“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生命比任何知识、规则、纪律甚至荣誉、被许诺的未来的发展与幸福的可能,所有的一切都更神圣。”所以我们必须确立这样一个原则:生命教育应该成为中职学校的一个灵魂,一种办学思想。我们要切实关注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真正从各方面着眼,切实使我们的学校变得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
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是抽象的。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同的气禀。生命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打开眼睛看到自己,使他看到自己身上所体现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
因此,课堂除了要进行传统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外,还要关注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自然、人文、环境和资源,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洋溢着生机的课堂。教师要用积极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诱发学生内在的优秀品质,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以生命传递生命,用心灵碰撞心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形态的呈现、展开和变化;以人为本,从关怀生命出发,让学生处于充满生机活力和张驰有度的精神状态,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洋溢着生活的快乐。
总之,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开展生命教育,对于中职学校顺利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培育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以及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都十分重要。教师尊重学生人格,欣赏学生的成功,包容学生,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就能使学生充分感受生命的精彩和幸福;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和珍惜人类的生命,就会爱自己、爱他人。正如一篇名为《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的文章呼吁的那样:“我们只有让学生深刻认识生命的意义,他们才会洋溢着对生命的挚爱之情,活出生命的滋味和精彩。生命教育是和谐的教育, 它重视能力、知识、情感与个性的和谐发展。生命教育重视个性的陶冶, 以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情感。它培养的人不是病态的抑郁的伤感主义者, 也不是口喊高调, 感情浅薄, 甚至冷漠的人,生命教育塑造有个性魅力的平凡人。”这,便是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的真谛,也是人类完善人性和完善生命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江门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雷静,谢光勇.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5).
[2]王辉耀.职业策划越早越好[N].北京晚报,2008-7-12.
[3]程红艳,童仕兵.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1).
9.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篇九
(课题方案)
富阳市永兴中学蒋旭华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现特对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阐述如下:
一、在科学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在科学课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加深广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帮助学生走出成长、发展、学习、交往中的困惑,从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有利于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泽载物的优良传统根植于中小学生心中,培养中小学生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和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意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自律意识以及在日益开放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应对能力。开展生命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竞争力的基本要求,是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文明社会、全面奔小康的重要举措。
(三)当前,社会环境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学生伤害事故和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和青少年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随着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一些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常常对学生造成困扰;在学校教育中,仍有一些学校素质教育实施不彻底,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重视不够。受这些不利方面影响,部分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上容易产生偏差,不能正确处理的各种矛盾,缺乏直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些甚至走上危害自身、危害社会的极端。在此情况下,大力加强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远离伤害,掌握应对困难和危险的方式方法,懂得生命的可贵,明了生命的价值与内涵,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四)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审视、反思我们的教育实践,教育演化为工具的教育,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忽略了情意的培养,没有教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没有引导学生对人生的负责。过分地强调智育,强调“快餐文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班级成为竞争的“战场”。现行具体的教育不乏对学生行为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理想的教育,也有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但这些内容相互分割、无系统甚至倒挂,教育的内容空洞且教育途径单一,教育缺乏整体和实效。本课题通过对科学课堂、专题教育和综合活动课的实践,从生命教育内容、有效途径及课堂模式等方面入手研究。旨在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创建生命课堂,渗透生命教育。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台湾教育界人士认为,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生命教育目标的确定与细化;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与教材的编制;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育等等。生命教育的推行是全方位的。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应有综合课、渗透式及社区教育的参与。
综合课。台湾学者认为:生命教育课无疑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重要途径,但由于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环境教育、心理教育等的交叉关系,在内容上容易出现与其他学科课程的重叠。另外,也不利于发挥学校生命教育资源的合力,容易使非生命教育课教师忽略其推行生命教育的责任。综合课的开设正好可以整合学校生命教育资料,形成合力。所谓综合课,是将生命教育作为综合课程里的一个单元进行教授,如“生存教育”、“生命美育”,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生命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又能与其它跨学科课题(如德育、环境教育等)联系起来实施。
渗透式。所谓渗透式,是指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学校的其它活动中实施。主要通过教学、课外活动来实施。生命教育内容广泛,通过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各科目讲授生命教育知识,可调动学校教师参与和关注生命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生命教育资源,增强生命教育效果。生命教育实践性极强,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意识。此外,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情,更是社会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必须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公民教育的责任。学校、家庭、社会机构、政府机构等部门,应组成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综合体。
学校要善于把渗透式与独立设科或综合课结合起来,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实施生命教育。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获得集中的生命教育知识,又能充分利用学校生命教育资源,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在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教师确立“一切为了生命”的崭新育人理念,为了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建构生命教育—--当代基础教育理论体系而努力奋斗。具体分解目标如下:
1.在育人目标上,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原创的创新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责任感、竞争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新型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一代新人,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2.确立“生命教育是教育元基点”的理念,重点构筑在初中科学课堂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探索有效教育途径等。
3.建构生命课堂,提升师生在课堂中的生命价值。
4.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通过“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的行动研究过程,努力探索“生命教育”实施途径,丰富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5.通过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从实践与理论上证明当代基础教育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科学课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体系研究
科学新课程标准将生命科学领域划分为五个主题: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命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与进化,人、健康与环境。通过对该领域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命世界的基本事实、基本规律和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获得有关健康生活模式的概念。理解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关注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个人生活和整个社会的作用。落实三维目标尤其是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落实是构建科学生命课堂的关键所在。
此外,生命教育的内容规划,如果单纯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着手: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教师层面主要是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教师应该在重建和反思自己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基础上,努力成为自觉创造教师生命的主体,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自我主体。只有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才能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激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学生层面主要要让每个学段的学生实现独特的生命价值,从而实现一生的生命价值。其内容可包括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发现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激扬生命、完善生命。涉及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五个方面。
各年级的具体内容需要结合学生认知、生活经验和当地的课程资源进行建构。因此,我校开设的综合时间活动课也是对科学课中生命教育的内容的一个补充和延伸。
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
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具体如下:
1、了解人体的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分娩过程,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
2、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控制性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的基本原理。
3、懂得克服不良嗜好,学会拒绝烟酒和毒品;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学会拒绝不良诱惑,能够正确应对敲诈、恐吓等事件。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长、学习、发展中的困惑与问题,增强抵御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自我认同观、自我评价观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5、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理解与尊重父母、师长;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培养协作精神。
6、了解环境、爱护环境,维护社会公德,具有初步的法律意识。对生态危机有清醒的认识,理解生态伦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
7、掌握防灾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在灾害发生时既能保护好自己,又能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人等。
(二)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研究
生命教育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有机渗透到各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一方面可加强学科教学,以学科渗透为主,在课堂领域落实生命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可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还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更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1、学科教学
2、专题教育
3、社会实践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假设与理论根据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构主义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的指导下,通过开设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等课程的实施模式、符合生命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创设等途径,以实践中学、体验中学为主要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就能使学生获得集中的生命教育知识,使
其具有丰富的生命涵养,能够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和幸福之人。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
(一)“教育元基点—生命教育”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四)生活教育理论
本课题想在生命教育课堂模式研究上取得一定研究成果。课堂是一切学校教育的主渠道,生命教育也不例外。如果课堂教学中不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不尊重生命,那么课堂外做得最好也是低效的。新课程、生命教育要让传统的知识课堂转变成生命课堂,使课堂成为生命生长的苗圃、生命享受的乐园、生命创造的天地。需要探索合符生命教育价值理念的生命课堂模式:
1、生活化的课堂模式
2、主体性的课堂模式
3、创新性的课堂模式
4、“绿色”的课堂模式
5、合作化的课堂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安排
(一)研究对象:全校7-9年级学生。
(二)研究的具体方法:具体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等,使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6.2—2006.7):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中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尤其是对落实三维目标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课堂教学调查:帮助任课教师总结吸取其中的成功经验,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所存在问题的诱因,制定整改措施,提出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对策。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定课题计划;组织课题成员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组织实验教师培训;对课题总框架进行设计;确定课题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并对这些目标进行分解。
(2)实施阶段(2006.8—2008.4):各成员根据方案进行具体运作,做好数据的量化与统计工作,进行必要的问卷调查;改进教学模式,培植生命课堂,举行课堂观摩与研讨;核心小组经常进行研讨和反思;实验教师写教学反思;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和教材。
(3)总结阶段(2008.5—2008.7):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等,成果收集。上报教科室对成果进行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已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流程、操作策略已具雏形,并已开展了相关的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素材。部分子课题已经结题并在有关部门组织的评审活动中获奖。如本课题研究的成果之一的由蒋旭华老师主持的《自然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的研究与实践》曾获杭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本课题一个研究方面即生命教育途径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校专门在每周三下午开设此课程,在时间上得到了充分保证。
课题组成员和顾问中,既有经验丰富的基层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又有实践于一线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骨干;特别是我们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氛围浓厚,这些都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我校是浙江省城镇示范性民办初中,具有一流的教育技术装备和雄厚的办学资金,能为课题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课题承担人员曾在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培训结业,并承担过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和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可以胜任这一课题研究。
八、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主报告;
2、相关课堂案例;
九、参考文献:
1、于安廉,和学新主编.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学习策略课题组.学习的策略红旗出版社
3、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4、陈琦、张建伟 “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教育研究》
5、陈时见主编《课堂学习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篇十
6月8-10日,生命人寿深圳分公司在中信健康中心成功举办了“生命有爱,健康同行”的VIP客户免费体检活动,在展现公司服务宗旨的同时,为客户的健康增加一道防线。
作为一家保险公司,生命人寿深知为身体投资的重要性。对于身体投资而言,保险是预防意外发生的一种方法,而体检,则是预防疾病的另一种方法。两者都不可或缺。本着真心实意为客户着想的目的,经过去多家体检中心实地考察,生命人寿深圳分公司最终决定与中信健康体检中心合作。旨在让客户从环境、仪器、专家等方面都享受到最好的服务。
体检当天,为了能让客户拥有最舒心的体检,体检中心共划分为接待区、体检区和抽奖区。此外,生命人寿深圳分公司还安排了客服人员为前来体检的客户们作引导。在体检内容方面,公司也推出了七种套餐供客户选择。在这三天的体检中,共有接近500名的客户参与了体检。大家都为公司贴心而周到的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活动结束后,生命人寿还为客户奉上了四季健康手册,希望能够帮助客户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自己的身体。不仅如此,每个客户在体检结束后都收到了自己的“报告解毒”和“健康评估”,而对于身体出现问题的客户,更是有专家电话联系进行提醒。
“生命诚可贵”,而对于生命人寿而言,客户就是生命,他们的健康也时时
11.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尝试 篇十一
一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只有真正认识生命的现象和本质,才能领悟到生命的完美与可贵,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与神圣。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有关生命的孕育、发展及其规律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理解生命。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在大自然中孕育与生存的艰难,并让他们明白生命对于一个生物个体而言只有一次,从而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其次,让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现象,既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又认识到生命的渺小与脆弱;最后,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生命的内涵,也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每个生命的存在价值,进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引导学生欣赏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潜质,将生命能量发挥出来。
二是引导学生欣赏生命。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不管身居何地,不管生长环境的优劣,都尽情地向上生长着,追求着太阳的光芒,舒展着生命的绿色;各种动物也都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生长着、繁衍着,表现出惊人的适应性;各种微生物也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进化。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自然界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它们没有思想,但它们对生命都保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教师可在传授生物形态与结构等知识时。让学生感受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美、结构美:通过对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物及生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从而欣赏生命。
三是期望学生尊重生命。当学生认识了生命,领悟了生命的微妙,感受到生命之美,就会欣赏和赞美生命,进而逐渐形成一种尊重生命的信念。通过生物与环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关注所有生命所依存的环境,懂得尊重生命,保持其安全性和自然性。作为教师要言传身教,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从而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会尊重和关怀他人的生命。
四是鼓励学生珍惜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必须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正确认识疾病的形成与传播的途径,学会用科学的方式防治疾病,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珍惜生命,真正地付诸行动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从爱护生命做起,教育学生不攀折花木,不蹂躏小草,不欺负小动物。不贪食稀有的动植物,不浪费作为实验材料的动植物,不过度消费,使他们养成爱惜生命的习惯。在生活中真正体现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
12.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篇十二
首先, 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生物课作为揭示生命奥秘的一门学科, 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生物教学课堂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好平台。
其次, 生物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生命教学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初中二年级的生物教材第一章内容就是“认识生物”, 让学生在接触生物课的一开始就对生命特征有所了解, 接着从“人与生物圈”延伸出“生物结构层次”、“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以及“生物与环境”等知识框架。整个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都与生命息息相关, 从微生物到植物、再到动物。一直到哺乳动物和人, 这些内容都讲述了生命体的生理过程和生活习性, 都与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 生物课堂教学可以从这些知识点入手, 开展生命教学,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生命的诞生是经历了很多艰辛的, 从而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
比如在学习“人的由来”的内容的时候, 教材中提到母亲的孕期是40周, 在这280天里, 胎儿的营养都是靠母体所供给的, 胎儿的排泄废物也是靠母体的生理器官排出体外的。通过传达这些信息, 让学生了解一个生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一个生命是经历了多少艰辛才降生到这个世界的。老师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 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来讲解, 让学生在了解生物知识的同时, 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 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感恩父母。
二、生命教育的深入
随着教育的改革, 初中生物教学更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问题以及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可以通过实践和时间来深入开展生命教育。
比如在探索“鱼鳍的作用”活动中, 通常都是通过剪掉鱼鳍, 然后观察鱼在水中的失常表现。在此内容的教学中, 老师可以适当开展相应的生命教学, 剪掉鱼鳍进行观察, 可以直接得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但是把鱼鳍剪掉, 就意味着鱼将会死亡, 老师应该告诉学生以这种残害生物的做法来获取教学目的的做法是不对的, 不应该提倡这样的做法。通过生命教学, 引导学生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生命, 还要尊重其他动物的生命。同时,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方法来获取知识,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的, 在做完相关实验后, 要把用于实验的生物放生。这样就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做探究实验的时候尽量做到不伤害动物, 认识到任何生命都是应该尊重和珍爱的。
三、生命教育的延伸
大自然中多样性的生物揭示了生命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个生命都珍贵无比, 生命与生命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密切联系, 保护自然生物的多样性, 同样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因此, 初中生物课堂开展生命教育不仅要保护动物生命和人的生命, 更应该包括整个大自然的所有生命体。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和价值,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 使自然和谐发展。
比如初中生物课中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节,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 让学生体会到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往, 人类总是主观的判断一个生物物种的利害关系, 其实, 每个生物都有其存在价值, 不能以人的主观判断来否认某种生物的价值。以人的主观思维来判断生物的价值, 往往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加速该物种的绝种速度。物种一旦灭绝就不会再生, 这对生态环境的平衡是极其不利的, 生态环境如果遭到严重破坏, 会直接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例如,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育中, 老师可以利用“生物圈2号”实验的失败作为例子来开展生命教育。通过总结“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 来告诉学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要通过生命教育告诉学生, 地球的生物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人类的活动在影响其他生物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类自身。教育学生懂得保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四、生命教育的反思
要理解一点, 珍惜生命并不是贪生怕死, 开展生命教学, 同样也是鼓励“舍己救人”的, 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 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比如:在面对歹徒时, 发现有人溺水时, 面对突发的火灾时, 当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 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救人, 而是确保自身安全, 因为保证自身安全同样是在挽救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 我们要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更要热爱自己、尊重自己。因此在生物课堂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开展生命教育要有连续性以及实效性。因此, 要在生物课堂的每一个章节都渗透生命教育的内涵, 从而体现出生命教育的连续性。老师更应该通过课余活动时间与学生积极沟通, 了解学生在生物课上对生命教育的收获, 通过与学生的探讨和沟通, 使生命教学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 使生命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其次, 生命教育要重视学科间的综合交流。学校的教育体系是多元化的, 因此开展生命教育要综合运用每个学科的特点进行生命教学。同时, 生物课堂的生命教学可以吸收其他学科的经验, 对生物课堂进行补充。这样的生命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各学科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来实现。
第三, 生命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 同时也是家庭的责任。父母永远是孩子的老师, 家庭也是孩子永远的学校。因此, 生命教育的开展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生命教育要想取得卓有成效的效果, 就必须结合家庭教育来开展。只有把学校和家庭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生命教育的成功, 生命教育才会取得成果。
五、生命教育的观点与创新
首先, 通过生命教育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结合, 可以系统的开展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老师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爱惜生命、体验生命。多角度多层次的生命教育, 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生物细胞, 可以在生物课堂研究中欣赏生命的魅力, 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来了解生命的源头, 可以用进化论的观点来关注生命、审视生命, 从而使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更加细致、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对生命的认识。
13.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篇十三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清徐县东湖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阶段性小结
现今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高度信息化成为社会的重要特征,掌握信息、运用信息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之一。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早期阅读在国内引了学前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有关早期阅读问题的实验与研究相继推出,但呈流派分呈、百花齐放之势。作为太原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儿早期阅读实验基地园”我园紧跟改革的步伐,曾对早期阅读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点成绩,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些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有灌输的现象,忽视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把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教育;重结果轻过程,忽视情感体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阅读习惯的培养;重集体教学,忽视日常培养;重幼儿园教育,忽视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的作用。为了扬长避短我园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幼儿园学具教学法理论与实践》是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验。此项课题的主要内容是“构建幼儿手脑并用,教学面向全体,重点培养能力和个性品质”的教学方法体系,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和应用性。作为《幼儿园学具教学法实验》课题实验示范幼儿园,全园11个班,10个班开展学具实验,为了搞好实验,我园认真总结“九五”学具实验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明确十五的研究任务,继续把“科研兴园、科研兴教”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统整家庭资源形成合力,作为推广学具教学法的途径;发挥示范作用,在全县推广学具教学法作为我们的服务宗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锻炼了教师,打造了一批优秀的骨干,提升了我园的教育质量。
一、规范早期阅读实验管理,确保实验进行。
自实验以来,我们成立了以园长任课题组长,教研主任负责课题,多名优秀教师和科研骨干的课题小组,在园教研室的领导下,形成了“教科室——课题组——班级”科研网络,据课题研究方案,各实验班皆有完整的班级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观察记录和实验总结。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围绕《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研究方案》中的实验目的和内容,制定各年龄段及每月整体实验计划的基础上,确定教师们实验教学的侧重点,按照我园教师的带课情况,将教师们分成A、B两组,A组教师进行幼儿言语表达能力、观察记忆能力、空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实验,B组教师进行幼儿思维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合作能力、成功感培养的实验,根据侧重点制定教师的教研活动内容。每次对A、B组研究课题各安排一个研讨,以便达到两组交流、互取捷径,我们还据周目标,每月进行测查,平时定期观摩,不定期听课,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研究,达到相互督促,共同学习的目的。我们还据园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奖惩条例,将检查、考核和评估的结果与奖励挂钩,将课程研究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为教育理论的探讨、教材教法的创新、教育质量的提高增强了合力,形成了较顺畅的教育科研的运行机制,保证了学具实验工作正常、有序、高速运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不断丰富教研形式,拓宽学具教学法的实验和推广渠道。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提高素质,我园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并采取多种形式,如集体教研与小组教研相结合;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园内观摩和外出参观相结合;集体备课,年级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相结合,采用典型引路,轮流讲课,互帮互助等形式,为教师们创设了一个师师互动的早期阅读学习研讨氛围。充分发挥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们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如: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教师们不断地学习、交流、讨论、展示、评价、反思着,不断地改进着教法,不断地将教研成果运用、转化着,不断地提高着自身的素质,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统整家庭资源,形成合力,共育幼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领会《纲要》精神,为了确保实验深入扎实地进行,我们挖掘利用了家庭教育资源,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支持、配合,有效地推动了我园教育质量的提高。
1、让家长接受、懂得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新入园的家长听说要花几十块钱买二盒学具,感到心疼、怀疑,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学期初,我们进行了学具观摩教学和专题讲座,观摩课上,早入园的幼儿对答如流,快速、敏捷的翻转、拼摆的美丽画面,编成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家长看得出神,听得入迷,由原来的怀疑变为惊叹,惊叹学具的神奇。为了使家长由旁观者的角度进入主角,进一步了解学具教学法的内涵,我园举办了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学习了有关《幼儿园学具教学法》的知识,通过学习使家长了解了《幼儿园学具教学法》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家长提高了认识,为我园学具教学法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手握大手,大手握小手,一起玩学具
家长接受、懂得了学具教学法后,为了使家长配合,帮助我们教孩子玩学具,我们以实验计划为蓝本,有目的,有步骤地手把手地教会了家长玩学具。
(1)、教师指导家长熟练操作学具 操作是学具教学的前提,为使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操作,各班教师组织家长操作学具,从而掌握学具的知识结构及排列规则,翻转方法等。家长学会了,才能了解孩子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指导,如:对小班幼儿学具棒的摆放是个难点,但我园幼儿在家长的配合指导下,每个小朋友的学具棒都能准确地还原回去。
(2)、依目标,重辅导。
学期初,我们将各年龄段本学期的教育目标、教学重点和指导要点发给家长,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放矢,具有了计划性,各班还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请家长来园学习培养幼儿能力的教学策略,如:大四班是每周星期五下午4:00——5:00,家长们很受欢迎,每次来时都带了笔记本,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到了学具的神奇,感到了自己知识的欠缺,学习的积极性和欲望很强烈,学完后,星期天回去他们都要根据本周目标检点自己孩子的掌握情况,大手握住小手,弥补掌握不好的部分。
(3)、定期举行专项的家长开放日活动
各班每月都要定期请家长来园观摩学具教学活动,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学具教学实验的开展,另一方面也让家长更直接地看到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以便更好的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发展。
总之,我们通过学具观摩活动,家长会、家园栏、家园联系簿,家长互动等形式进行了家园互动交流,让家长走进了学具教学实验,激发了家长参与实验,支持实验的热情,许多的家长主动地帮助教师去寻找在学具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知识方面的问题,如老师们对蟋蟀是否会飞有疑问,请家长们帮助查找,家长们不怕麻烦,多方查找,终于从生物学上查到,蟋蟀不会飞,并且还帮教师们查到了昆虫类和爬行类的多种分类方法,这样促进了家园互动,促进了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形成了家园共同实验的良好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园的学具教学法实验。
四、做好示范辐射工作,引领全县的学具教学法实验
我园是学具实验示范园,为使《幼儿园学具教学法》实验在我县铺开。我们充分发挥了我们的示范作用,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学具教学,向全县幼儿教师进行了学具讲座和学具观摩教学活动,送教下乡,让乡村家长观看了我们孩子的学具操作活动。使全县的幼儿教师和家长认识到了学具教学法的特点和优点所在,接受了学具教学法实验,轰轰烈烈地开展起了学具教学实验。
五、收获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奉献,取得了一些成绩。1、2004年8月份,在北京召开的学具课题表彰大会上,我园被评为“全国学具优秀示范园”,我园魏荟瞩、侯重红等四位教师分别执教的学具教学活动分获中央教科所一、二等奖。2、2004年12月和2005年4月,我园教师撰写的5篇学具论文分获山西省教育学会一、二等奖。有25篇学具论文分获太原市教育学会一、二等奖。3、2004年9月至今我园教师共有11篇学具论文在县教科研通讯上发表。
4、我们应教育科的指派,完成了去东于镇、徐沟中心幼儿园、宏乐幼儿园的学具帮扶工作,并得到好评。5、2005年四月份,在市教材教法组活动中,王毅红老师展示的学具课,得到了市领导和听课教师的好评。6、2004年11月份,省级示范园验收检查时,我园教师展示的学具课和教研活动得到了省检查团的好评,使我园顺利地通过了验收。7、2005年9月份,我园有9篇学具教案编在了由太原市教委主编,希望出版社出版的教师参考用书中。8、2006年6月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幼儿园学具教学法”成果表彰会上我园魏荟瞩、刘红红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魏荟瞩、候重红的论文分获中央教科所一、二等奖,王红娟、刘红红、候重红的教学活动设计分获中央教科所一、二、三等奖。我园也被中央教科所评为优秀实验幼儿园。
总之,我们狠抓学具课题实验,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更新了我园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我园教师的素质,提升了教育质量,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2006年11月
家园一致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研究
许 梅
一、研究背景
所谓早期阅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写字,而是指幼儿园、家庭通过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从兴趣入手,在看、听、说、认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阅读的情感,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阅读的经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为幼儿入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幼儿在环境中成长,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幼儿园等。特别对2—6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在一日生活中,他们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中有和早期阅读相关的许多的资料,家庭是孩子进行早期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因此,我们综合地考察幼儿园、家庭影响幼儿早期阅读的各种因素,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家园一致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研究方案。
所谓家园一致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研究方案是教师和家长一起为幼儿设计的早期阅读教育计划。这样幼儿通过积极参与,通过亲身体验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近年来国内外幼儿语言教育的研究中都特别强调儿童完整语言的培养。这种观点认为:尽管学前阶段以发展口头语言——听说能力为主,但应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接触“读”和“写”的机会。让儿童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进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懂得书面语言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就为儿童日后在学校正式学习读写打好了基础。心理学家罗宾逊和毛森等人的研究证明,经过早期阅读能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并且证明早期阅读与儿童后来的读写水平有极大的相关,令儿童终身受益。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研究中指出:“有44%的男童与46%的女童是在5岁前开始阅读的”。因为爱阅读会接受比较多的刺激。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均提倡在幼儿阶段进行早期阅读,加强早期阅读已成为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为了加快家园共育的发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连续性,我们认为有必要站在立足于实施《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精神,全面提高幼儿语言素质教育质量的早期阅读教育问题。目前,我国有一部分专家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实际工作者也在进行有关婴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和实践。如上海市浦南幼儿园进行了“幼儿早期阅读探索”的研究,主要研究早期阅读目标的确立、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兴趣的激发等,黄浦区重北托儿所也进行了有关1.5—3岁小儿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吉林省张鹤立运用集中识字、快速记忆法等方法进行早期阅读的实践;南师大赵寄石教授等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提出了早期阅读语言教育目标、3—6岁年龄阶段目标等。综观我国对婴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可发现均侧重于早期阅读目标的确定和早期阅读内容的选择,偏重于在幼儿园进行早期阅读的研究。然而早期阅读具备个别化的教育特点,易受兴趣、环境等影响,因此,家长是指导孩子阅读的最好老师。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70%的家长认为自己缺乏正确的指导方法,希望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和指导。大部分家长只在被孩子缠得没办法时才给孩子讲故事。大部分家长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较少,当与孩子一起阅读时,也只是把故事讲给孩子听,对孩子的阅读兴趣、习惯、技能并不关注或不知道关注,因而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习惯时,家长觉得无可奈何。
为此,我们进行家园一致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研究,旨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从阅读习惯培养为切入口,从而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幼儿迈出人生坚实的第一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一套有利于幼儿阅读习惯培养的方法。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本班幼儿在幼儿园内和家庭进行早期阅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等分析研究基础上,研究、制订、实施相应的包括幼儿园和家庭在内的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案,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促进幼儿观察力、思维力、理解力、想象力、表达力的发展,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二)研究对象
4—6岁幼儿
(三)研究内容
1.幼儿在园内和家庭中进行早期阅读的现状调查; 2.影响幼儿园、家庭中进行早期阅读的因素的研究; 3.幼儿园、家庭中进行早期阅读的内容、方式、途径的研究; 4.幼儿在园内、家庭中共同进行早期阅读方案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并辅之于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并力求在研究中点面结合,同步进行。
(五)研究过程
1.问卷调查:幼儿园及家庭中早期阅读的现状问题
2.撰写调查报告:亲子阅读中家长主动伴读与孩子阅读情况的比较研究 3.制定幼儿在园内、家庭中进行早期阅读习惯培养的教育方案并实施(1)重点宣传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意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A、一个孩子一个样,每个孩子不一样
让家长了解同一年龄的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观察、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人格,依据自己孩子自身的发展水平来加以悉心培养,树立适宜的教育目标。
B、孩子喜欢模仿,父母要作好榜样。
要求家长的语言、阅读习惯等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并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增强家长示范教育的意识。
(2)传授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亲子阅读活动的基本知识,主要宣传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语言发展特点,介绍选择图书的方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活动的指导方法,以及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指导技能。
(3)悉心指导家长解决有关困惑与难点问题的操作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介绍有效经验,提高家长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指导家长过程中,我们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A、集体指导的形式与方法
专题讲座──请专家宣传现代的阅读教育理念和传授现代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方法和技巧,并以授课形式,进行普及活动的一种指导形式。
组织亲子活动指导──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或需要,设计并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亲子游戏,要求家长参与并应用;请指导老师示范阅读活动,家长共同参与,帮助家长掌握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方法。
座谈交流──组织家长交流各自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体会、经验,帮助家长进一步提高、掌握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方法。
B、个别指导的形式与方法
列出需指导的内容
落实指导人员--对个案家长做到一对一落实专人指导,加强个案指导过程中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
对个案家长提出操作要求──通过录像方式记录家长对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并定期向老师进行反馈。
搜集相关家庭指导的方法资料,利用家园联系栏进行宣传; 召开家长会,搜集家庭中进行早期阅读的内容、方式与途径; 总结幼儿园、家庭中早期阅读习惯培养的经验。
三、研究结果
经过二年多深入、有序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取得了一系列较显著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具备的三个先决条件
第一、要有时间保证。
家长每周可为孩子安排一次或数次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第二、要有方法辅佐。如:指导幼儿有序地翻阅图书。首先,应让幼儿观察图书的结构,知道每一本图书都有封面、封底,为了便于幼儿理解,可让幼儿把封面比作前门,把封底比作后门,中间就像是一间小房子。看书时,先把前门打开,然后走进小房子里去看故事,看完了把后门关上,有了这样生动形象的看书方法,幼儿就不会出现乱翻的现象了。
其次,要让幼儿知道按顺序从前向后一页一页地翻书。在指导幼儿翻阅时,教师讲一页,幼儿翻一页,讲到哪儿翻到哪儿,让幼儿直接感受画面与教师讲的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正确翻书的榜样。
第三、要提供适宜的材料。
1.根据孩子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如:自己的孩子独立性较差,就可以选择“我很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又如:自己的孩子不善于观察,就可以选择“找错”的书籍等等。孩子喜欢动物或喜欢兵器等,家长要尽量满足。只有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书,他才会主动去看、去学。购书时,父母应该给孩子自主权。
2.以情节画面为主,并配有适当的文字。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抽象逻辑思维出现萌芽。这就决定了读物仍然以画面为主,图书中的文字具有实在意义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帮助幼儿逐步完成从图画形象到文字符号的过渡。
3.从孩子兴趣出发,选择他们“喜欢”的书籍。
什么是孩子喜欢的书籍?家长可以根据下列孩子的表现来判断:当孩子走近书柜(无论商店或是家里)时,他是否径直走向某个特定的书架?他是否懂得到哪里去找科学书籍、小说或诗歌?他有没有跟在一、两个孩子后头,按别人的选择来选书?如果孩子阅读时,看看孩子是否迅速进入了阅读,他实际阅读的时间有多长,是否经常谈论与书有关的内容等。如果孩子能自己直接找到一本书,不看其它的书,阅读时迅速进入情境,阅读时间较长,经常与伙伴谈论书的内容,或做有关的游戏,则说明他对这类书感兴趣。
(二)关于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方法
1.精心营造阅读氛围:要读书,首先要买书。买书,不在多,而在勤,每个月买一两本,买书时,带幼儿一起去,由他自己选书。当然,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小书架,请孩子安排自己的书。孩子阅读时,尽量保持安静,同时家里要有一种读书的氛围,大人也经常读读书、翻翻报。
2.着力培养阅读习惯。要培养孩子爱护图书,不能把书弄坏:不小心把书撕了,家长及时与孩子一起把书修补好,不能不管不顾,由他去撕。凡是看过的书都要整齐地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家长要为孩子创设条件,或放在书架上,或放在纸盒中,假如书很多,还可教孩子编号,整理时按号的顺序放好。
3.适时把握阅读契机。读书的时间:在幼儿枕边放了一大堆书,每天临睡前让他看上那么十多分钟,然后打开录音机听故事,在故事声中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4.鼓励表扬培养兴趣:也就是所谓“戴高帽”。中班时期的幼儿开始记口述日记了。每当听到幼儿嘴里吐出一个新鲜的词语,教师、家长应大加表扬,什么“真棒!”“真了不起!”等,培养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5.共同参与挖掘主题: 每个星期或每两个星期带孩子去图书馆借一些书回家,然后在电冰箱上贴一张“书单表”,注明孩子喜欢的主题,比如:昆虫类、恐龙等。
6.多种方式,增进乐趣:在阅读前或阅读后,可进行多面向的活动,增加阅读兴趣,加强学习印象,发展多元能力。可在阅读之后,一起做做玩玩。
在培养幼儿养成早期阅读习惯的同时,还应培养幼儿管理图书的能力。要让幼儿养成整齐摆放图书的习惯。知道爱护图书,图书坏了会修补。
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认识与思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 1.把握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是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关键
培养幼儿阅读习惯是早期阅读教育的第一要务,实现这一要务就必须让幼儿体验到早期阅读的快乐。只有幼儿喜欢阅读、乐意阅读、才能在“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的情境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阅读特点并同时指导家长一起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2.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有效指导家长教育的必要条件
【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推荐阅读:
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闲暇教育研究06-29
《植物也有生命》生命安全教育教案06-23
学校生命教育06-18
中学生命教育09-24
生命安全教育方案10-30
生命安全教育随笔12-19
生命安全教育教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