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复习资料1(共8篇)
1.英美文学复习资料1 篇一
一,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
1.英国最初的文学是口头的。
2.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
3.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最重要的一部古英语文学作品是《贝奥武夫》,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主题: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的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4.1066年,威廉公爵率领法国的诺曼底人,征服英格兰。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
5.1066年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典型是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
6.传奇文学(主人公:高贵的骑士的冒险和爱情故事)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7.14世纪以后,英语开始恢复使用,杰弗里 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3-1400)的出现标志着以本土文学为主流的英国书面文学历史的开始。乔叟首创英雄诗行,即五步抑扬格双韵体,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他推动了英语作为英国统一的民族语言的进程。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
1.英国的文艺复兴发生在15世纪末。
2.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积极进取、享受现世欢乐的生活理想。
3.该时期典型人物:英国托马斯 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作品《乌托邦》(Utopia),内容:社会平等,财产公有,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国。
4.《乌托邦》(Utopia)开创了英国哲理幻想小说传统的先河。
5.该时期典型人物:埃德蒙 斯宾塞(Edmund Spenser,1552--1599)的长诗《仙后》(The Faerie Queen),主题歌颂女王,宣扬人文主义思想。文学特色:创造了有音乐性的“斯宾塞诗体”(Spens—erian)。
6.该时期典型人物:弗兰西斯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散文家,作品是《论说文集》(Essays)
7.英国戏剧起源于中世纪教堂的宗教仪式,16世纪末,戏剧进入全盛时期。
8.该时期典型人物:克里斯托佛 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1564---1593)创作了新戏剧。主要组品:《帖木儿大帝》(Tamburlaine)、《浮士德博士的悲剧》(The Tragically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Death of Dr.Faustus)、《马耳他岛的犹太人》(The Jew of Malta),主题:探索精神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精神。
9.该时期典型人物:英国最杰出的作家是,威廉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全部作品: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38部戏剧。主要剧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
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哈姆雷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李尔王》(King Lear)、《麦克白》(Macbeth);历史剧《亨利四世》(Henry IV);传奇剧《暴风雨》(The Tempest)。
10.莎士比亚作品的主题:宣扬了人文主义和个性的解放。展现了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交替时期的波澜壮阔。
11.Renaissance is commonly applied to the movement or period in western civilization, which marks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medieval to the modern world.Generally, it refers to the period between the 14th and mid-17th century.Renaissance –Rebirth.(意大利语:Rinascimento,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中期至16世纪末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
12.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Historical Background:
1.The New Monarchy—The Tudor Dynasty by Henry VIII 新君主政体。
2.The Reformation宗教改革。
3.The Enclosure movement 圈地运动。
4.The commercial expansion 商业扩张。
5.The war with Spain 与西班牙之战。
6.Renaissance in Europe 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13.文艺复兴的特征Features of Renaissance:
1.A Thirsting for Classical literature, Greek and Latin authors
2.Dissatisfaction at the Catholic and feudal ideas
3.The Keen Interest in Humanity
Humanism is the idea that man has a potential for culture which distinguishes him from lower orders of beings, and which he should strive constantly to fulfill.Rebellious spirit against the Medieval feudal value and blind faith in humbleness, servitude, and after-life.Belief in man’s divinity and capability of self perfection Empha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worth and enjoyment of the present life.三,17世纪文学
1.1649年1月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2.该时期典型人物:约翰 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在1660年的查理二世复辟时期,主要作品有《失乐园》(Paradise Lost)和《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诗剧《力士参孙》(Samson Agonistes)。
3.17世纪英国诗歌的另外一支是玄学派诗歌。
该时期典型人物:约翰 邓恩(John Donne,1572--1631)和安德鲁 马维尔(Andrew Marvell,1621--1678)
4.王政复辟时期该时期典型人物:约翰 班扬(John Bunyan,1628---1678),典型
作品是《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采用梦幻的形式讲述宗教寓言,展现是17世纪英国社会的一幅现实主义图景。
四,启蒙时期文学(17世纪后期---18世纪中期)
1.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确定了君主立宪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政权。
2.18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理性)成为时尚。
3.18世纪英国散文繁荣起来,散文风格基本建立在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之上。
4.该时期典型人物:乔纳森 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讽刺散文作家,主要作品:《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极具魅力的儿童故事。
5.《格列佛游记》可分为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的描写,以理性为尺度。
6.塞缪尔 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是18世纪英国人文主义文学作家,在英语词典编撰史上有独特地位;《英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这是英语史上第一部也是随后一百年间英国唯一的标准辞书。
7.18世纪被称为“散文世纪”。原因:小说的兴起。
8.18世纪中叶,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英国诗歌开始逐渐摆脱了新古典主义的束缚,理性的优势地位为感情或感受所替代。
五,浪漫主义时期文学(1798--1832)
1.18世纪末,19世纪初,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 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
2.威廉 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是版画家兼诗人,他在诗歌中建立起自己一套独特的神话体系,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布莱克的革命性,独创性和复杂性使他成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
3.1798年,威廉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与塞缪尔 泰勒 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合作出版了一本小诗集《抒情歌谣集》,这部作品的问世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真正崛起。
4.浪漫主义是对新古典主义的反拨:诗歌内容不再是对现实的反映或道德说教,而是诗人内心涌出的真实感情。
5.浪漫主义诗人崇尚自然,主张返璞归真。
6.华兹华斯为湖畔派诗人。
7.乔治 戈登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和波西 比希 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是革命诗人。
8.雪莱深受柏拉图哲学影响。
9.约翰 济慈(John Keats,1795--1821),是创造艺术美的天才诗人。
六,现实主义时期文学。(19世纪30年代--1918)
1.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 1819--1901)登基。
2.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诗歌表现出注重形式的典雅,对诗艺精益求精。
3.该时期典型作家:简 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敏锐和细腻刻画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和思想。
4.奥斯丁“一个乡村中的三四户人家是合适的写作对象。”
5.主要作品:《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爱玛》(Emma)。
6.勃朗特三姐妹在19世纪英国文学上很重要,夏洛蒂 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的《简爱》(Jane Eyre)受到20世纪女性主义批评家的青睐。艾米丽 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的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采用了间接叙述手法,具有神秘恐怖色彩。安妮 勃朗特的《阿格尼斯 格雷》。
7.查尔斯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代表作品:《雾都孤儿》Oliver Twist,《大卫科索菲尔》David Copperfield, 《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 等都是以孤儿为主人公;《荒凉山庄》Bleak House;《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8.查尔斯 狄更斯在他的小说中展示了一幅幅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生活的画卷,是一位具有浪漫,幽默气质的作家。
9.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不少小说家创作出以“幻灭”为主题的小说。
10.托马斯 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0),他的小说一直以故乡多塞特郡和该郡附近的农村附近作为背景。
11.托马斯 哈代早期作品描写的是英国农村的恬静景象和明朗的田园生活,后期作品是明显变得阴郁低沉,主题都是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和内心冲动决定着个人命运,并造成悲剧。
12.托马斯 哈代代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 Urbervilles;《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
13.19世纪末迎来英国戏剧的复兴。
14.王尔德和萧伯纳是戏剧复兴的里程碑,他们的戏剧创作活动使英国剧坛发根本的变化,一改英国戏剧百年不振的局面。
2.英美文学复习资料1 篇二
文学评论, 顾名思义, 评论文学。用专业的术语来讲, 是应用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 对特定的文学内容, 比如说文学作品, 文学思想等进行探讨、研究等一系列文学性质的活动, 以解释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 从而帮助相关的文学家进行文学创造, 推动整个文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英美文学的相关内容
英美文学是对英、美两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总称。同样的是两个现实生活的生动反应。我认为文学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和表述功能, 而且英美两国的文化比较多元化, 决定了其文学风格的多元化, 戏剧、小说、诗歌等类型多样, 各具特点:
(1) 英国文学的特点
英国是一个临海国家, 不仅气候极具海洋性, 其文学也是如此, 包容性十足, 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 再加上英国的经济、历史发展传统, 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 英国的文学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开始转向写实主义, 这是英国文学发展的一般趋势。
(2) 美国文学的特点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 建国的时间比较短, 在19世纪之前, 美国文学可以说是依附于英国文学, 具有英国文学的一些特征, 但是在19世纪末期之后, 美国文学开始脱离英国文学, 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多方面、平民化、自由化等。就像美国的社会一样充满着自由、民主的气息。
三.英美文学评论的内容
各国的文学评论各具特点, 但是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 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首先是文学伦理问题, 这是要放在首位进行考虑的问题;其次是道德评论, 这是进行文学评论的关键所在;最后是审美评论问题。具体到英美两国来说, 文学评论与该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女权主义、殖民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 文学评论研究文学和社会的关系, 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四.英美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
(1) 英美两国的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1.英国的语言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 民族文化发展时间较长, 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就拿英国的官方语言:英文来讲, 许多的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进行评论时, 使用语言十分的谨慎, 这既能说明文学评论家谨慎的态度, 同时也更能说明英文的地位和重要性, 可以说英文便是英国的象征, 因此出于这样的态度, 英国文学评论是相对拘谨的、缺乏新时期的创新与个性;
2.美国的语言
美国官方使用的语言也是英文, 但是却是美式英文, 虽然说在本质上,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但是就是美式英语的称谓便能很好的说明问题, 美式英语是美国的创造, 是美国争取独立的体现, 众所周知美国发展历史比较短, 而且是移民国家, 文化发展多元化特征十分显著, 在独立之后, 美国在政治、历史等方面都没有历史遗留问题, 可以说美国的民主革命是十分成功的, 相应的在文学评论方面美国的文学评论就彰显个性和创新性。
(2) 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人本主义是英美两国共同宣扬与崇拜的, 但是英美两国的人本主义又存在着具体的差别:
1.人本主义是英国发展历史上很早便出现的, 但是在文学评论领域人本主义是十分保守的, 神权和禁欲主义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我认为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生动体现,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在文学领域的再现, 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为伟大的文学家, 我认为没有之一, 莎士比亚不仅影响了英国一代人, 更影响了整个世界。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 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之后发现, 人文主义在其作品中有很多的体现。
2.相比英国的人本主义, 美国就十分创新、独特。当然这和美国发展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 美国的独立是十分果断的, 没有历史遗留问题, 争取独立自由的观念理论深入人心, 美国的人本主义十分的激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对人本主义的创新理解。在这基础上美国的文学评论就显得更加激进、创新。
小结:
3.英美文学复习资料1 篇三
【摘要】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在每个时代都能唤起受众的共鸣,因此经典需要回顾和传承。英美独特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许多文学著作,很多都被改编成经典电影,电影中对女性人物的刻画,对女性美好品质的称颂,使得观众久久回味,不仅在当代,在现代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英美经典电影角度分析,希望尽可能全面地呈现出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探究 女性形象 英美文学 英美经典电影
文学作品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产物,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创造。虽然女性所扮演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女性作为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坚不可摧。尤其以英美的著作为例,许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英国及美国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本文以英美经典电影为出发点,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女性的地位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在20世纪以前,女性的地位卑微。从20世纪开始,许多文学作品开始反映女性主义,其中以女权主义最为突出。在文学之外,现实中的女性也逐渐走出家庭,开始工作,开始与男性一样面对激烈的竞争。这些女性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她们成为职业女性的代表,她们开始关注政治、关注民生。经典的电影以《乱世佳人》为例,斯嘉丽小姐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影片讲述的是富家小姐斯嘉丽原本令人艳羡、舒适的生活环境被南北战争毁于一旦,斯嘉丽没有在困难面前屈服,而是经历了各种磨难,终于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姐蜕变为以为充满智慧的现代女性。这部电影改自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小说《飘》,它之所以能成为畅销著作,是因为女主角斯嘉丽的命运可以在当时社会中产生共鸣。
二、女性对待爱情的态度
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会涉及到儿女私情,在英美文学著作中也不例外。著名电影《廊桥遗梦》改编自美国罗伯特作家的小说。这部影片不仅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而且具有深远的意义。它集萃了人们在追求人生理想及面对人生抉择的经验。尤其是其中的婚外恋部分,成为评论界和普通观众关注的焦点。基于道德的要求和束缚,任何一个国家对婚外恋这个问题都极其敏感,是个雷区,一不小心就可能遭致道德的谴责。小说作者和电影导演克林特的这种演示方式实为大胆。当然,结果比预想得要好,虽然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最终选择以家庭为中心,没有做出违背社会传统道德的事情,但在影片放映完了之后,美国的离婚率迅速提高,这仿佛是离婚的一个导火线,增强了女性独立意识。弗朗西斯卡虽然嫁为农妇,但她有着高雅的气质,向往着自由和爱情,她的心中有一颗“少女梦”,而作者罗伯特细心地呵护这个梦想,放飞这个梦想,但又不脱离实际。
三、女性对生活的态度
自我实现也好,爱情也罢,文学作品所展现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女性的独立意识在逐步增强。例如19世纪的作家代表勃朗特的《简·爱》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女主角简·爱是一位乐观积极,聪明伶俐且自强自立的女性,她用她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吸引了男主角罗彻斯特。简·爱向往着平等和自由,她不屑权贵,不会自我贬低,她一直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当她知道罗彻斯特是有妇之夫后,决绝地离开了他,但是在认识到自己对罗彻斯特的感情已经深入心底时,她又不顾罗彻斯特失明,有没有能力再爱她,回到他身边,不离不弃。在看完影片后感受到,虽然简·爱是一位普通的女性人物,但是她的所思所想,她的行动力告诉观众,她有着极强的自我修养,有着堪称“女强人”的独立思想认识。
英美文学作品对女性人物的描写的特点是个性鲜明,这些作者是某一个新生力量的代表,被作者赋予了独特的结构和灵魂,他们的事务的处理态度,对爱情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或许也正因为这些特点,英美文学创作成为经典且具有传世阅读的价值。
四、女性的命运
虽然我们前面讲到了女性的许多正面思想和积极影响,但是社会充满多样性,女性的华丽蜕变只是少数,许多由英美文学改编的影片充满着悲剧色彩。或许为了唤醒更多的人关注女性,关爱女性,这些悲催的女性命运反而受到编剧和导演的青睐,让观众产生思想共鸣。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音乐剧《悲惨世界》,主人公芳汀原本有一份美好的爱情,在被情人抛弃之后,一个人带着女儿珂赛特去了一个她不想去的地方,她卖了自己的所有,包括身体,最后死在了医院。芳汀的悲剧对她自己来说或许是个解脱。在英国和美国的文学作品中,女性的悲剧被更真实地呈现。正是因为她们的独特品质,她们的牺牲是伟大和值得的。莎士比亚笔下的17世纪女性,《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亚深深爱着哈姆雷特,但是她的父亲极力反对,她对父亲十分顺从,当知道父亲被自己深爱的那个人杀害后,她忍受着这一切。
五、结语
总而言之,英文文学作品中对女性人物的刻画丰富多彩,但是集中于一个时期,女性所呈现出的内在品质具有共性,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美好想象,女性对自我地位的提高,或者女性的不幸等等,这些电影都是通过女性形象来描绘社会现实,女性有着最柔弱的性格,也有着最刚毅的内心。女性形象通过影片展示出来,更加的直观、生动,更易于被观众接受,这些经典影片具有非常大的历史意义和文学内涵。
参考文献:
[1]谭明华.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戏剧之家,2015(12):272-273.
[2]王盈盈.从女性视角解读美国电影——廊桥遗梦[J].环球纵横,2013(08):121-122.
4.中国古代文学1复习参考资料 篇四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分期:上古文学:先秦文学、两汉文学。文学自发的时期,突出特点:文学尚在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
中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
近古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
近代文学: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
(二)先秦文学的时间范围
所谓先秦,一般而言就是指秦统一以前。先秦文学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秦统一以前所有的文学。秦统一以前的历史,因为有文献记载的,根据目前所能掌握的情况,最早只能从殷商后期开始。所以先秦文学主要包括商代文学,周代文学。
先秦文学是古代文学各段中跨度最长的一段。先秦文学的上源,实际上涉及到了文学的起源问题。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诗歌:原始歌谣、《诗经》、《楚辞》 上古诗歌:(1)内容上,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易经·归妹·上六》 :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2)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巫术色彩:《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 》)(3)诗乐舞三位一体。《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 尾,投足以歌八阕。”
(二)上古神话
1,神话的概念: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是远古人民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3 神话的内容
(1)解释和说明自然现象的神话:创世神话、始祖神话(2)反映人类与自然进行斗争的神话:洪水神话(3)反映人类社会之间的斗争神话:战争神话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十八卷,其中山经5卷,海外经4卷,海内经5卷,大荒经4卷。晋郭璞注。四库馆臣认为:书中记有夏、周、秦、汉时代的地名,“断不作于三代以上,殆周秦间人所述,而后来好异者又附益之欤?”“书中序述山水,多参以神怪,故道臧收入太元部竞字号中,究其本旨,实非黄老之言。然道里山川,率难考据。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冠,亦为未允。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尔。”其作者,自刘歆到王充,颜之推,都说是虞夏之际禹、益所作,其说不可信;现代学者多认为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各篇产生的年代也不一样。比如说《山经》五篇,一般认为出现最早,有人认为出现于春秋或更早,有人则认为出现于春秋战国之交;海外海内诸经,一般认为出现于战国;至于大荒诸 1
篇有人认为作于战国,也有人认为作于西汉。各家的观点并不一致,不过大体而言,山经最早,海外、海内次之,大荒经最晚则较一致。但也多有推测,尚不能定论。内容十分驳杂,所以对于它的成书、性质,历来有各种说法。《淮南子》简介
《淮南子》,二十一篇,本名鸿烈。由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集体编写而成。刘向、刘歆父子校订图书,定名为淮南内,置于诸子略中,后世遂称为淮南子或淮南鸿烈。东汉末年高诱注淮南子时对全书的内容做了简明的概括:“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寿天载地;言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环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淮南子是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的系统而详尽的总结,是西汉初期的统治思想黄老思想的重要体现。隋书经籍志著录淮南子二十一卷,有高诱注和许慎注两种。流传到今天的只有题名高诱注的一种,据前人考证,其中有十三篇为高诱注,八篇为许慎注。(具体篇名见中华书局新遍诸子集成本淮南鸿烈集解的点校说明。)淮南子有多种版本和注本,有人考证为162种。刘文典的《淮南鸿烈集解》是其中之一。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概说
一,《诗经》的基本情况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原称《诗》或《诗三百》。共收作品305篇。另外还有六篇,有目无辞。(《小雅》中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诗经》被尊为经,是汉代的时候。
《文心雕龙·宗经》云: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二 与《诗经》编辑整理相关的几种说法
采诗说: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汉志中说:“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献诗说: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国语·召公谏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
删诗说: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三 《诗经》的分类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大类。《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15部分,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为《小雅》和《大雅》,是宫廷乐歌,共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四、《诗经》的流传
汉时研究《诗经》的四家是齐派代表齐人辕固,鲁派代表鲁人申培,韩派代表燕人韩婴,以及毛诗学派代表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齐诗》、《鲁诗》、《韩诗》,被称“三家诗”。“三家诗” 后失传,“毛诗”独传至今,即今本《诗经》。
第二节 《诗经》的主要内容
一、歌颂祖先和祭祀神灵的歌;
二、农事诗;
三、燕飨诗;
四、怨刺诗;
五、战争徭役诗;
六、婚恋诗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赋、比、兴的手法
朱熹《诗集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和兴的区别:比,就是比喻,用他物打比方来说明此物,二者之间必须有类似点;兴只是以他物作为引子,引出所咏之物。二者之间不一定有相似点;比,可以在诗歌的任何地方出现,但兴,一般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节诗的开始位置。
二,《诗经》的抒情艺术。其主要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抒情;(2)直抒胸臆;(3)叙事言情。
三,《诗经》的语言和形式:语言不仅富于音乐的美,而且形象生动。形式上,重章叠句。
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诗传统:《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
二、风雅与文学革新。
三、比兴的垂范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二,《尚书》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集,为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三,《春秋》
“春秋”取春秋代序为一年的意思,是各国重大事件的纪年史。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出现的《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鲁国史官所整 理修订的鲁国的纪年史。
《春秋》记事,基本以某年、某月、某日于某地、某人发生某事的格式记写。《春秋》笔法 :《春秋》言约而意丰,历来有“一字褒贬”的说法,在客观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作者的态度,这种“直书其事,善恶自见”(朱熹)的手法,就是所谓春秋笔法。
第二节 《左传》
一 《左传》的作者与成书:《左传》的成书,在春秋末战国初,其作者为鲁人左丘明,书中有一些后人的附益。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文学成就最高的。二 《左传》的文学成就
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善于叙事;历史与传闻相结合。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塑造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形象。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第四,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语言准确而精练,生动而富有文彩,简洁凝练,含蓄蕴藉。第三节 战国策
《战国策》中的文章就作者而言,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一中说《战国策》“记事不皆实录,难尽信,盖出于学纵横者所著”。可以说,《战国策》 3
具有纵横家文集的性质,各篇的作者并不相同,刘向是这个集子的编撰者。
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文学成就
一,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1.以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2.以生动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3.以传记的形式来写人物。
二,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1.说理方式巧妙,语言机敏。2.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铺陈和夸饰经常使用,文章很有气势 ;还大量使用排比,比喻等手法。3.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进行说理: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亡羊补牢、惊弓之鸟。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九流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第一节 先秦诸子散文概说
一,诸子散文的兴起的原因
社会动荡,救时之弊;文化下移,私学兴起;士阶层的出现;宽松的环境。二,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有《论语》、《老子》。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其文学性,主要体现为哲学表述中包含着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老子》八十一章,主要是老子的自撰。
第二期,战国中期,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第三期,战国后期,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荀子》 的文学成就:
首先,体系完备,构思严谨,中心突出,论述周详,说理透辟。
其次,善用铺陈手法和排比句式,以加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善用形象的事物和繁富的比喻,来深入浅出地说明抽象的道理。
第三,《荀子》的语言风格质朴缜密,明晰晓畅,而又淳正浑厚。《韩非子》的文学成就:
1、逻辑严密、论述细致、条理清晰。
2、文风峻峭,锋利无比,语气坚决而专断。
3、还善于运用大量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第二节 《孟子》和《庄子》
一、《孟子》
(一)作者: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晚年)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二)、篇目:
《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七篇。《孟子》的论辩艺术
首先,巧妙设问,引人入彀。在说理中,往往欲擒故纵,在不知不觉中引对方进入自 4
己预先设置好的结论中。
其次,是运用比喻进行说理。第三,《孟子》感情充沛,言辞机敏,气势雄健,锋芒毕露,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二,《庄子》
《庄子》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 七篇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一)《庄子》的基本表现方式是“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言在彼而意在此,就叫做寓言。重言是借重古先圣哲或是当时名人的谈话,来压抑时论的。卮是漏斗,卮言就是漏斗式的话,期合与于这种天然的端倪,顺着大话的流行,而代为立论,所以很像漏斗的注水,毫无成见。(二)《庄子》文章在构思与结构上,往往重在内在旨意的表达,而不拘章法规矩,看似形散而神却不散。(三)《庄子》散文以自由的想象和奇妙的虚构,创造出了一个神奇诡怪的艺术形象的世界。(四)《庄子》的语言艺术多姿多彩,汪洋恣肆,自由洒脱。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背景
一、楚辞的含义:
1、指战国时代产生于楚地的一种新诗体。
2、指屈宋等作家的骚体作品。
3、指诗歌总集《楚辞》
二、楚辞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灿烂辉煌的楚文化与瑰丽多姿的楚艺术是楚辞生长的根本源由;
(二)楚国民歌和地方音乐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
(三)楚国民间巫风的影响;
(四)战国晚期楚国的国内国际形势,是楚辞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
(五)屈原对于楚辞的贡献 第三节 《离骚》
一、《离骚》解题
“离骚”二字,历来颇多不同解释: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也,谓已遭忧作辞也。”(按,离同罹。)
三、《离骚》的思想内容
1.忠君与爱国
诗人反复申说其修明法度,任用贤能,使国家富强的崇高理想,揭露楚国反动贵族集团排斥贤能,因循误国的罪行,表现了诗人为追求光明,坚持正义而顽强斗争的高尚精神,即使被疏远、流放,也始终不渝地“眷顾楚国,系心怀王”,表达诗人热爱祖国眷恋故土的深厚感情。在这里,忠君与爱国是统一的。
2.美政理想与身世之感 作品曲折、深刻地写出了诗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在叙述中,诗人将他的思想、感情、想象、人格融合为一,通过高度的艺术手法和瑰丽的文采,倾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表达出对昏庸王室和庸俗腐朽贵族的愤慨,流露出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厚感情,使我们体会到一个伟大的灵魂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而感到幻灭的悲剧。
四、《离骚》的艺术成就
1、高洁坚贞的人格形象 《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一个峻洁高大的抒情主人翁的形象。诗中用诗人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在他的作品上打下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烙印,5
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国激情,有崇高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的伟大诗人塑像。
2、香草美人:象征和意境(1)、丰富奇特的想象。
屈原的想象力纵横驰骋,超越了时间、空间及整个宇宙的范围。后半部诗,把现实跟曲折奇丽的神话境界、神话人物融为一体,构成恍忽迷离、变幻多姿的画面、宏伟壮观的场景,以此来表现诗人寻求知己的强烈愿望和追求理想的顽强斗争精神。
(2)、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继《诗经》之后,《离骚》中大量运用多种多样的比喻、象征手法,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如以求女象征追求“美政”,以“美人”比喻君王,把君臣关系比作夫妻关系,以众女妒美喻群小嫉贤,(众女嫉余之娥眉兮),以规矩,绳墨喻国家法度,以香兰恶草比喻真善美和假恶丑两种不同的品质,构成一种象征,使人透过兰草的气息联想到政治斗争的内容和人物的性格品质,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使作品绚烂多彩,产生出一种寄托幽远,耐人寻味的意境,这一手法开创了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传统。
(3)、抒情与叙事相结合。
《离骚》虽是政治抒情诗,但叙事性很强。前半部分以自传体形式叙述自己的身世和不幸遭遇。后半部分部分中,穿插了女媭劝告,南征陈辞,上叩天阍,追求上女、追求下女、灵氛占卜,巫咸降神,远游西海等八个叙事性故事情节片断,使后半部分诗波澜起伏,千回百转,一会儿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倏忽间却又柳岸花明,转出一个新的境界,从而把诗人长期的斗争经历和复杂的心灵历程及强烈的感情波澜表达得淋淳尽致。
3、形式和语言
民歌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语言。《离骚》二句一韵,二韵一节的形式是楚国民歌的基 本形式。字数不等,又多偶句,如最长的句子如“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等,是九言,最短 的句子“已矣哉”,三言。其他的六言、七言为主。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有变化。
《离骚》在简练的语言中吸收了楚国方言,如“羌”、“侘傺”、“蹇”,更突出了民歌风味。运用大量联绵字,如“零落”、“驰聘”、“陆离”(双声),“逍遥”、“偃蹇”、“骐骥”、“相羊”(叠韵),叠字如:“謇謇”、“菲菲”、“翼翼”、“婉婉”、“邈邈”、“曼曼”等,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美。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九歌》:巫祭文化
《九歌》的篇目(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大司命、少司命、东君、国殇、礼魂)
《九歌》的性质:
《九歌》是古乐曲名。屈原的《九歌》是袭用这一古乐曲名而根据楚地民间神话,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经加工、润色、提高而写成的一组风格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其中《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是对天神的热烈礼赞。《湘君》、《湘夫人》、《山鬼》、《河伯》是神与神,人与神的恋歌,而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世间普通男女间的爱情生活。《国殇》是悼念为国牺牲将士的颂歌。《礼魂》是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进行永久祭祀愿望的送神曲。
二、缠绵哀婉的风格——《九歌》艺术特色
1、浓郁的浪漫色彩。
诗人根据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把人的生活与理想中神的特点相结合,通过对神的思想感情及其性格的刻划,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愿望。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
如《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6
眯着眼远望透过清秋候人的场面,可以感到深秋的凉意和感情上的寂寞,又有一种难以言 传的惆怅凄迷情调,为全诗写爱情的不顺利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3、语言单纯自然、优美含蓄而情味悠长。
4、对唱的形式与戏曲的因素 首先是歌、乐、舞合一,《九歌》中有不少对舞的场面。其次是有独唱、对唱和合唱。其三是巫觋与神分角色演唱。因此,有些学者认为,《九歌》是中国具有原始戏曲色彩的作品。
四、《九章》
《九章》中的作品不是屈原一时一地之作,后人因其内容、形式大致相似,集为组诗,冠以《九章》之名。一般认为是西汉刘向所集并命名的。
除《桔颂》外,其他八篇约为诗人流放期间所作,诗多纪实之词,真实地记述了屈原流放期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其精神和《离骚》一致,不过在表现手法上,《离骚》偏重于浪漫,而《九章》作偏重于现实。第五节 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
《九辩》是一首长篇抒情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和不平。
三、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1.中国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自屈原始。他的高贵的品格和光辉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2.在文学创作手法方面,屈原为我国文学开辟了与《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并驾齐驱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从而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
3.打破了诗歌的四言格调,创造了新的诗体,即“楚辞体”或叫“骚体”,这是诗歌格调形式的第一次大解放。
4.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把《诗经》原来的比兴材料,诸如兰草、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影响极大。
第一章 秦代文学
一、吕不韦与《吕氏春秋》:成书过程及体例平实畅达的文风。丰富多彩的语言
《史记.吕不韦列传》:“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二、李斯与《谏逐客书》:“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1、采用铺张手法。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文**澜起伏,宏放雄辩,有纵横家遗风。
第二章 汉代文学总论
汉代文学的发展态势:1.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2.文学创作的兴盛。3.作家群体的生成。4.由浪漫到理性。5.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的互动。
汉代文学的分期: 1.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2.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新体赋定型成熟,史传文学《史记》写成,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司马迁等;3.由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出现第二次高潮,《汉书》写成,代表作家有扬雄、班固;4.从安帝到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抒情短赋出现,五言古诗成熟,代表作家有张衡等一批无名诗人。
第三章 汉代赋体文学
第一节 汉赋的起源、发展和流变
一、赋的起源: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它讲究押韵、对仗和形式的整饬;又像散文,句型自由,可骈可散。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文心雕龙·诠赋》说:“赋,铺也。”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文心雕龙·诠赋》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赋是由《诗经》和《楚辞》发展而来的。《诗经》中使用的“敷(铺)陈其事”的表现手法,《楚辞》特别是《离骚》的较长的篇幅、华美的词藻、局部设为问答(与灵氛、巫咸的问答)以及宋玉赋中的铺排等都是赋的主要来源;
《战国策》的铺排手法也是其来源之一。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由宋玉和荀子首创的。宋玉学习屈原的辞赋,创作了《神女赋》、《高唐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赋体作品。
在内容上,由侧重抒情转为侧重咏物叙事,并且开“微讽”先河;
手法和形式上,写景状物比屈原作品更加夸张,词藻更为华美,又设为问答,韵文与散文兼行,已初具汉赋的规模,为汉赋奠定了基础。荀子作有《赋篇》,形式上设为一问一答。这些都为汉赋作了必要的准备。第二节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一、贾谊骚体赋:
汉初,上层社会崇尚楚文化,影响到文人,便产生了祖述屈原作品的骚体赋。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
二、枚乘及其《七发》:
枚乘《七发》,无论内容还是形制,都是汉大赋具有开创意义的典范之作。
《七发》的艺术特色:1,用铺张、夸饰的手法来穷形尽相地描写事物,语汇丰富,词藻华美,结构宏阔,富于气势。刘勰说:“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文心雕龙·杂文》)2,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对事物做逼真的描摹;3,在结构上,《七发》用了层次分明的七个大段各叙一事,移步换形,层层逼进,最后显示主旨,有中心,有层次,有变化,不象后来一般大赋那样流于平直呆板。
沿袭《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等等。因此在赋史上,“七”成为一种专体。
第三节 司马相如及其《子虚赋》、《上林赋》
一、大赋的特点:
司马相如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大赋代表汉赋的最高成就,是汉赋的主流。概括地说,它的特点是:
1.规模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
2.手法内容上,极度地铺张扬厉,用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词藻,侧重铺叙描写京都、宫苑、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政治、军事、射猎等生活;
3.主旨上,既美且刺,一方面大力宣扬大汉帝国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的功德;一方面又对帝王政治上的过失、生活上的奢侈进行讽刺和劝谏,客观上却形成了“劝百讽一”的效果。
4.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开头是序,通常是赋中人物的简单对话,交代出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中间部分是正文,主客双方彼此夸耀和辩难;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告终,揭示出讽谏意。
5.用韵和语言上,韵散相间,开头的序一般用散文体;中间的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语言句式上,以四、六言为主,杂以三、五言。
《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大赋的代表作。两篇作品不作于一时,《子虚赋》作于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上林赋》作于武帝召见之际,前后相距十年。但目前所见两赋内容连属,构思一贯,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作品虚构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并通过他们讲叙齐、楚和天子畋猎的状况,他们对此事的态度,结成作品的基本骨架。作品生动描绘出大汉帝国的富庶繁荣,是大汉帝国盛世景象的艺术再现。司马相如将夸张描绘的艺术渲染原则和验证的艺术旨趣紧密结合在一起,对艺术巨丽之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社会意义即讽谏作用的依归,较好地融为一体。四 其他的散体大赋作家
扬雄是西汉末年最著名的赋家。《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赋在思想、题材和写法上,都与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相似,不过赋中的讽谏成分明显增加,而在艺术水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部分段落的描写和铺陈相当精彩,在模拟中有自己的特色。班固是东汉前期的著名赋家。他的代表作《两都赋》。《两都赋》在体例和手法上都是模仿司马相如的,是西汉大赋的继续,但他把描写对象,由贵族帝王的宫苑、游猎扩展为整个帝都的形势、布局和气象,并较多地运用了长安、洛阳的实际史地材料,因而较之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赋作,有更为实在的现实内容。张衡以至左思的所谓“京都大赋”的出现,都明显地受到《两都赋》的影响。
张衡具有代表性的赋作是《二京赋》,是他早年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创作的。基本上是模拟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和班固的《两都赋》。对统治阶级荒淫享乐生活的指责比较强烈和真切,他警告统治者,天险不可恃而民怨实可畏,要统治者懂得荀子所说的“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的道理。这是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对作者的启发,表现了当时文人的危机感。第四节 东汉抒情小赋
东汉的抒情赋主要有:纪行赋和述志赋。
1.纪行赋东汉的纪行赋主要有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2.述志赋:张衡的《归田赋》标志着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过渡。《归田赋》构想出一个充满自然情趣的田园景象,表达作者对仕途污垢的厌恶。该赋篇幅短小,语言清新自然,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也是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
赵壹的《刺世嫉邪赋》,揭露批判时政,笔锋犀利,犹如匕首投枪式的杂文。这篇赋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已超过了“怨刺”文学的界限,而更接近于“诗人的愤怒”,这在整个汉赋中都是极为罕见的。第五章 司马迁与《史记》 二 《史记》的体制
本纪,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太史公自序》),即以编年的形式记叙历代帝王或实际统治者的事迹。共12篇。
世家,分述“辅拂股肱”之臣、世袭家族及重要历史人物事迹,共30篇。
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不仅记“立功名于天下者”,也记社会各阶层人物以及与华夏民族相依相存的兄弟民族。共70篇。
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共10篇。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共8篇。四 无韵之离骚
1.抒情性 《史记》的抒情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每篇传记的最后都有一段“太史公曰„„”的文字,作者直接对所记人和事议论、抒情。二是在叙事中抒情,即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叙事之中。《史记》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并在叙述这些人物的事迹中寄寓了司 9
马迁的同情和不幸遭遇,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
2.叙事艺术
(1)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的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故事的传奇色彩和戏剧性是《史记》叙事艺术的一大特色。
(2)互见法。所谓“互见法”,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物和事迹互见,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司马迁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二是文史互见,即既有史学的可信性,又有文学的可读性。
(3)大手笔,大场面,大气度。《史记》创造了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善于叙写复杂事件和描写各种宏大场面。司马迁善于把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重大的场面中来表现,这样使《史记》的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
3.人物塑造。司马迁笔下的一些主要人物,既是历史人物,又是文学形象。总的说,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三大特点。《史记》的人物刻画:(1)闾巷之人入传;(2)以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基本形象;(3)在典型环境中揭示人物性格(4)用个性化语言突出人物个性;(5)用心理描写增强形象的生动感;(6)用细节描写增强形象的逼真感;(7)用对比衬托强化人物个性形象;(8)以互见法保存人物完整形象
4.语言艺术。《史记》的语言艺术,代表了先秦两汉所谓“古文”的最高成就。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战国和汉初散文语言骈俪化的风气中解脱出来,抛弃了铺张排比,形成充满情致、淳朴简洁、疏宕从容、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虽然《史记》用的是当时的书面语,但有的篇章几乎接近于当时的口语,新鲜活泼,很有情感,很有生活气息。
(2)对古代语言的革新。《史记》中引用古代史料,都经过适当处理。对最古老的、同当时语言已经差距很大的《尚书》,是彻底的翻译;对《左传》、《国语》,有很多的改动;对同当时语言很接近的《战国策》,则主要是做剪裁的功夫,有时也大段抄录(如《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的文字)。《汉书》
班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史书。
《汉书》包括帝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
史汉比较:《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功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
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范晔)第六章 汉代的诗歌
第一节 汉代的乐府诗歌
一,汉乐府与乐府诗歌
乐府的原义是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汉人称合过乐的歌辞为歌诗,至六朝时期人们把由乐府机关收集、整理和保存下来的,可以合乐而歌的诗歌称为乐府,乐府便由音乐机关转为诗体的名称;后世文人仿作的合乐或不合乐的古体诗;唐宋及以后的词曲,亦有乐府之名。
汉乐府诗歌是指由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收集、整理和保存下来,可以合乐而歌的汉代诗 10
歌。
《乐府诗集》: 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三,汉代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汉乐府继承和发扬了《诗经》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传统。2 .汉代乐府诗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就是它的叙事性增强。3 .汉乐府在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性格的刻画上,通过人物行为和人物语言的描写,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4 .汉乐府的语言浑朴自然、言近旨远,保留了口语的特点,颇富表现力和生活气息。
第二节 文人五言诗
一、文人五言诗的产生、发展历程:
1,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质木无文”(钟嵘《诗品》)。其后有张衡的《同声歌》、郦炎的《见志诗》、秦嘉的《赠妇诗》等。
2,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文人五言诗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完全进入了成熟的时期。
二、《古诗十九首》
5.英美文学复习资料1 篇五
关键词:英美国家;文化差异;文学评论;产生影响
作者简介:张燕霞,女,汉族,1968年2月生人,河北省无极县人,大学本科,硕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1
文学是艺术与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艺术领域中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学评论是文学发展的直接产物,也是一种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艺术价值及人文内涵的表达方式,能够提高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认知及理解能力,但文学评论与民族意识及人们思维方式息息相关,故文学评论本身便具有差异性及特殊性。针对英美文化领域而言,文学评论受到英美文化差异的影响较大,对英美文化中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深入研究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化评论的影响,能够最大程度上推动英美文学评论的发展。
一、英美文化存在的差异分析
(一)语言发音的差异
英语,是英国与美国人民的主要使用语言,对于英国人而言,英语作为母语,在语言发音方面与美国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英国人发音时强调字正腔圆,发音特别清楚,停顿之处较少,反之美国人发音时主张能够省略多少便省略多少,能一句带过便一句带过[1]。一般来说,英国式英语比美国式英语听觉上更为舒服。
(二)语言环境的差异
导致英国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环境的不同。因英国人在处世方面具有严谨性,在思维逻辑与文化理解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且很难被外界因素改变,同时英国文化存在单一性,接受先进文化的能力较弱;反之美国人追求创新,很少受到传统文化因素的阻碍,美国文化具有多元性与包容性,能够充分汲取国外文化。
二、分析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评论是文学及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英美文化的逐渐发展,文学评论层出不穷,关于英美文学评论的研究也愈来愈多。受到英美不同社会意识的影响,文学评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如下:
(一)英美文学评论中语言差异的影响
语言作为文化的表现工具之一,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与生存的根本。受到语言差异及各种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评论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当语言接受一定程度的加工与再创造后,文学作品便会产生出不同的社会影响力与文化内涵,从而形成文化差异。英语在受到历史的影响后,成为全世界人民的通用语言,一方面推动着世界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与文化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发挥自身的巨大优势,即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浓厚的历史感,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文学评论的顺利开展。英国文学评论的主要特点为:保守性、中规中矩性。原因有:英国人思维及个性与美国人相比带有保守性,低调又不张扬,这点为文学评论的特色之一。除此之外,英语作为社会发展过程的产物,且作为英国的母语,人们对其的尊重与敬仰也能极大地影响到文学评论。反之对于美国人而言,历史上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英语使用方面受到了英国人的影响,但美国的发展历史中没有经历过封建时期,是直接由奴隶制转变为资本主义,这样的历史背景中使得美国历史与文化缺乏了沉淀,故美国文学评论的使用语言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的特点,常带有夸张语气,缺少了英国人的保守性,同时非常直接与大胆[2]。
(二)英美文学评论中文化内涵差异的影响
从英国文学评论方面来说,评论语言主要存在继承与摒弃之间,英国人思维的固守性,促使了英国国家的发展水平较为缓慢,英国文学评论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不论是带有宗教色彩或者是现代诙谐色彩的文学评论手法,都展现了英国文学评论领域渴望突破自我与探索新兴评论方式。反之从美国文学评论方面来说,其文学评论发展方向与美国文学趋同,同样作为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不但没有历史厚重感,缺乏深层次的含义,而且缺少了历史文化的积淀,难以在世界文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些情况都与美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历史文化密切相联。因美国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了美国文学评论语言上的直接与大胆,加之受到印第安土著及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文学评论的角度更为灵活与全方面,能够取长避短,故美国文学评论在世界文学领域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3]。
结束语:
6.英美文学选读总结 篇六
乔叟(Geoffrey Chaucer)坎特伯雷故事集 The Canterbury Tales 英雄双韵体(压头韵,每两行押韵)
逼真的描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全貌,作品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各阶层人士,展现出一幅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画卷。作品内容反映了当时英国新型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理想和追求,同时以幽默和讽刺笔法揭示了种种人性,揭露了宗教的腐朽堕落、贵族的奢侈糜烂等当时社会中的丑陋现象,表达了英国人民对中世纪的封建思想和习俗的反叛,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辉。意义:规范了中古英语。
威廉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历史剧:亨利四世(Henry IV)十四行诗(sonnet)
威廉 布莱克(William Blake)代表作: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
威廉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在是个创作上摒弃了18世纪诗歌风格上的因袭和滥调,采用民间朴素、生动的语言来直接表达感情。他特别擅长歌颂优雅恬静的自然景物,喜爱描绘在大自然中活动的普通人形象。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形象生动、语言质朴,对英国试探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享有“自然诗人”的美誉。
波西 比希 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解放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4.5.The publication of Lyrical ballads marks the beginning of the Romantic Movement of England.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is Mark Twain’s masterpieces.Twain’s novels are written in a language described as “colloquial speech”
6.Ezra Pound is famous for his development of imagism.The image presented “an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complex in an instant of time
7.8.9.Toni Morrison’s novel Beloves became a Critical success.Eimly Bronte wrote only one novel entitled Wuthering Heights The first settlers who became the founding father of the American nation were quite a few of the Puritans, who wished to purify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10.The theme of Pride and Prejudice are love and marriage.Naturallism:
An extreme form of realism.Naturalistic writer usually depict the sordid side of life and show characters who are severely, if not hopelessly, limited by their environment or heredity.Imagism:
It’s a poetic movement of England and the U.S flourished form 1909 to 1917.The movement insists on the creation of images in poetry by “the direct treatment of the thing ”and the economy of wording.The leaders of this movement were Ezra Pound and Amy Lowell.Iceberg Theory
It is a term used to describe the writing style of American writer Ernest Hemingway.The meaning of a pieces is not immediately evident, because the crux of the story lies below the surface, just as most of the mass of a real iceberg similarly lies beneath the surface.英国文学选读第14页的诗: 回答下列问题:
The poem is a Sonnetwritten by William Shakespearewith a rhyming pattern of _ababcdcdefefgg_
Which is the poet’s answer to the question in the first line of the poem? Explain you points in Complete sentences with reference to the poem?
Why did the poet say tha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Explain your points in complete sentences with reference to poem.以下题目三选一 1.2.3.Analysis symbolism in Moby Dick?
Explain the theme and symbols in The Great Gatsby?
What are Edgar Allan Poe’s principles for the short story? Demonstrate the principles with the detail from his short story The
Unbound)西风颂(“Ods to the West Wind”)
西风颂中流传最远的句子是: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约翰 济慈(John Keats)希腊古瓮颂(”Ods on a Grecian Urn”)希腊古瓮颂流传最远的句子:Beauty is truth,truth is beatuty,-that is all 查尔斯 狄更斯(Clarles Dickens)
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Pickwick Club 雾都孤儿 Oliver Twist 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 董贝父子Dombey and
Son 大卫科波菲尔 David Copperfield 荒凉山庄 Bleak House 双城记 A Tale of Two Cities 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以及hardtime。托马斯 哈代(Thomas Hardly)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dscure
奥斯卡 王尔德(Oscar Wilde)认真的重要性(The Important of Being
Earnest)
乔治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皮革马利翁Pygmalion 约瑟夫 康拉德(Joseph Conrad)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 T.S.艾略特(T.S.Eliot)荒原The Waste Land
威廉 巴特勒 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塔 The Tower
詹姆斯 乔伊斯(James Joyce)都柏林人Dubliners里面的Araby尤利西斯
Ulysses
弗吉妮娅 伍尔夫(Virginia Woolf)达罗卫夫人Mrs.Dalloway D.H劳伦斯(D.H.Lawrence)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 E.M.福斯特(E.M.Foster)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美国文学选读
本杰明 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自传The Autobiography 拉尔夫 华尔多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超验主义哲学的主要倡导者(Transcendentallism)
纳撒尼尔 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红字The Scarlet Letter 赫尔曼 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白鲸(Moby Dick)
白鲸中出现的人物:船长(ISHMAEL)白鲸(Moby Dick)生还者(Ahab)沃尔特 惠特曼(Walt Whitman)草叶集 Leaves of Grass 埃米莉 狄金森(Emily Dickinson)女诗人 female poet
马克 吐温(Mark Twain)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斯蒂芬 克莱恩(Stephen Crane)海上扁舟The open Boat自然主义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
尤金 格拉斯通 奥尼尔(Eugene Glastone O’Neill)榆树下的欲望Desire
Cask of Amontillado?
Under the Elms
7.英美文学的教学价值解读 篇七
1. 完整的英美文学篇章阅读, 构建起英语学习统一脉络
英语教学追求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与英语思维能力的双向提升, 而表达与思维能力提升需要借助统一的文章阅读脉络引导才得以实现。我国英语教学受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的客观限制, 文章选取以片断为主,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能构建外文篇章的零碎记忆, 对文学整体解读不足。开展英美文学教学,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完整的课文内容, 学生在提升阅读量的同时对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形成连贯的阅读思路。例如, 学习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时, 可以通过汤姆·索亚的经历了解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 在文学阅读过程中感受小人物身上体现出的英勇智慧与人性光辉。
2. 打破中文阅读的思维定势, 把握好英语语法规则
语言背后具有自身独特的思维表达形式与规则, 由此构成有序的词汇搭配与语法排列。教师依据英美文学的既定思维特点, 将英语思维的中西差异与学生词汇语法的学习进行融会, 学生阅读的同时记忆词汇, 揣摩语法习惯, 而语法与词汇的练习对英美文学阅读起反向促进作用。英语语系中衔接词运用较少, 与中国的语法习惯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在语句构成时往往结果在前、原因说明在后, 而中文表达则习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通过英美文学学习打破学生既定思维, 从英语语系语法构成与表达的角度做好词汇的搭配与衔接。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与思考训练中, 通过对语法规则的体会揣摩、词汇搭配运用练习, 可增强语感并提升阅读审美水平。
3. 英美文学人文色彩的解读, 奠定英语学习的审美基础
英美文学自身的文学色彩决定了审美层面的教学价值。文学作品作为历史民族文化的折射与反映, 带有历史民族文化的深深烙印, 而这种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体现对学生审美价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感受不同作品中蕴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情感, 自觉地与中国文化进行差异对比, 可促进其对情感审美的把握。比如学习《简·爱》时, 学生通过将女主角简的形象与中国同时期悲剧女性的形象进行对比分析, 了解黑暗社会现实下女性正确的情感与人生抉择, 树立对文学女性的解读理念, 对后期英语学习起到有效指导。
4. 掌握文学阅读的技巧策略, 明确英语语言学习突破口
英语学习讲究技巧是基于英语语系的构成特点而言。而英美文学则是学生英语学习技巧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发展脉络有着整体的认识与理解, 能够对不同时期的英美文学加以正确区分。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基于不同时期英美文学的既定特点进行阅读写作训练, 对英美文学表达思路的认识更加清晰, 对文章观点的思考更加深刻。学生能自觉把握文体分析、人物分析、文本略读、文本精品等语言学习方法, 掌握英语学习的基本技巧, 促进英语学习。
5. 阅读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 积淀英语文学素养
人文素养培养周期长, 见效慢, 是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关键环节。现有教学研究发现, 英美文学教学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具有显著功效。英美文学教学空间自由、灵活, 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学习《莎翁戏剧经典》, 增强人文关注与关怀意识。学习笛福小说, 感受到资产阶级文明的启迪。接触学习英美文学, 学生对人类命运及战争历史的解读更客观理性。学生在正确的人文素养指导下, 可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水平和心理素质, 提升文化鉴赏能力。
本文通过对英美文学教学价值的分析与解读, 进一步明确了英美文学对丰富阅读视野、拓展阅读空间、提升审美价值及人文素养、培养英语学习技巧方面有着促进作用。
摘要: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新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这些都为英美文学的教学增加了机会。本文主要针对英美文学的教学价值进行解读, 分析其对当前英语教学的引导、促进作用, 以期为当前英美文学的教学实施与推广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价值,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贾旭东.英美文学的价值以及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影响[J].当代教研论丛, 2014, (3) :140-141.
8.英美文学复习资料1 篇八
【关键词】英美 文化差异 文学 评论 影响
文学和文学评价往往是相伴而生的,而文学是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文化的不同,相应的文学作品也会存在着一些差别。受到来自文化不同的原因,相应的文学评论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文化中的哪些因素对文学评论会产生影响呢,本文从语言文化、文化内涵、文化历史三个部分分别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英美语言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语言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则文化发展的差异在语言上面一定会有较为清楚的反映。因此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上面,即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间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相对于美国而言英国的历史比较悠久,其文化发展更具有民族特点,同时受到其文化的影响,英国人在对英语的使用上面更加的庄重。他们对于自己的语言充满着一种敬畏感,非常在意自身在评论中所用语言的准确性,这就造成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所使用的语言往往显得非常的中规中矩,很少看到有非常张狂的评价出现。
而美国则与英国不同,首先美式英语是由英式英语演变而成的,在美式英语中保留着英式英语的大部分特征和使用方法,但是它与英式英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之处。或许是由于美国民族更加主张自由,美国人民往往在性格上显得更加的张扬,这也在他们平时的语言中得到体现,他们在使用语言时往往更加直接,更加的无拘无束。因此,美国人用美式英语进行相关的文学作品评价时,显得更加个性化,更加具有特色,不再显得中规中矩,给人一种张狂的感觉,这恰恰是英国文学评论中所不具备的。
二、文化内涵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美文学评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内涵的影响。英国文学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时候,受到传统文化的限制,在这个时期内所创作的文学,很多文学都具有一种苦苦挣脱的感觉,而在相关的文学评价中很多具有宗教气息,或者使用荒诞的方式进行评价。当进入二十世纪之后,英国文学评论又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的朝着后现代主义的方向进行发展,这也使得英国文学评价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文学评论首先应当对以前的文学评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其不足之处,在新的文学评价中加以改进,才能找到真正适合当前社会的文学理论。
而对于美国的文学评论,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美国的历史背景。美国在独立战争以前是处于英国的殖民地内,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英国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印第安文化的影响和其它的一些因素的影响,但最为重要的还是来自于美国自身的影响,才使得最终形成了美国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此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之下,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美国文学。同时也正是由于美国文学的独立、自由的特性,美国文学评论家在对美国文学评论的时候考虑得也相对较少,不会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一些影响,更加注重的是文学自身的独特见解或者创新能力,使得美国文学评论中更加具有创造性。
三、文化历史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和美国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差异极为明显,其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英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历史特点是人本主义,因此英国文学家在对英国文学进行评价的时候,在涉及到人本主义观点的时候尽量保持保守的态度,这都是受到英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所影响造成的。在英国的文学之中,在对人本主义评价最为经典的应当是莎士比亚对自己的文学作品做出的评价,他的评价不止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为英国文学今后的评价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主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质疑人本主义是否有助于英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认为文学评论应当具有创新精神,不应当始终坚持人本主义观点,不应当受到某一观点或者事项的限制,应当让文学评论尽可能的自由,这样才更有利于文学评论的进一步发展,才更有利于在文学评论中体现出创新。
当资产阶级建立之后,为了更好的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人道主义,人道主义从广义上进行分析指的就是人类和平的维护。英美国家的人道主义很大程度上受到基督教的影响,都非常的信奉上帝,一定程度上对英美文学的评价产生了影响。而美国的文化历史发展同英国的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在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中,美国文学展现出自身的独特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在自由战争胜利之后,国内所处的自由文化氛围,使得美国文学评价中不会受到太多的局限性,能够更加的自由,这也使得美国文学评价中更加具有创新性,同时也使得许多的美国文学评论家在评论的时候对于人本主义显得过于激进。
四、结束语
通过对英美文化中的多种因素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的不同影响分析,可以发现在语言文化、文化内涵、文化历史中都离不开文化的身影,可见文化的差异才是对于英美文学评价中差生差异性的最大因素。
参考文献:
[1]曹蕊.探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21-22.
[2]黄媛.论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作品评论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0:109-110.
【英美文学复习资料1】推荐阅读:
英美文学入门07-29
英美文学介绍10-11
英美文学书目清单06-15
英美文学论文答辩08-28
英美文学选读论文10-06
10周英美文学鉴赏07-03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08-27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12-19
英美文学教育助力大学生素质培养10-25
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