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阅读答案

2024-08-31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阅读答案(精选2篇)

1.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阅读答案 篇一

关于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赚得行人错喜欢”一句,有的版本作“赚得行人空喜欢”,“错”与“空”哪一个字更恰切?请说明理由。

答:“空”比“错”恰切。“错”字只表明“喜欢”是一种错误;而“空”字不仅包含了这一层意思,还突出地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空落落一片惘然的失落神态,形象感更强。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说明。

答: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本以为下岭比上山容易、轻松,而当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又遇到一个山头,发现自己正处在万山围绕的圈子里,才恍然大悟:下岭的过程中同样会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求知的艰难,却忽略另一种艰难。第四句“放”“拦”两字将山赋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行为。全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

(3)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5)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6分)

答: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1分):实写翻山越岭,走出一座山峰后还有更多的连绵的山峰在前面阻挡(1分),虚写生活中、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1分),诗人将生活中的困难比喻成山峰,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真评估自己所面对的困难(2分)。

(6)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哲理?又是怎样表达的呢?(5分)

答:诗人借翻山越岭的实际描写,道出一则深刻的哲理(1分)。一二两句,平白如话,先点题意:“下岭”有难,切莫“错喜欢”。三四两句,集中作答:“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正如进入丛山峻岭,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在那里等着呢(2分)!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千万不可松懈,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2分)

译文:

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

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赏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的前半部是议论,后半部是描摹,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2.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阅读答案 篇二

赚(zuàn) 拦(lán)

2.词语释义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江西阳与余江之间。

莫言:不要说。

赚得:骗得。

错喜欢:空欢喜。

拦:阻拦。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他创造了新奇幽默的“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诚斋集》等著作传世。

【文题解说】

这个题目下有六首诗,这是其中第五首。松源、漆公店,在今江西阳与余江之间。晨炊,早餐。意思是早上,路过松源这个地方,然后在漆公这个店里做早饭。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更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的前半部分是议论,后半部分是描摹。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惑。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当堂背诵。

2.领悟诗句含义,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理解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重点】

反复诵读,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诗歌描绘的环境,感受行人的心情。

【难点】

对诗歌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导入资料助读通读古诗欣赏诗歌课堂总结

导入一:激趣型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激发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饱含哲理的诗句,你记忆最深刻的是哪句呢?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并说出其中所饱含的哲理。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蕴含哲理的诗。(板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导入二:关联型

[设计意图] 通过背诵杨万里的相关诗歌,激起学生的崇拜之情,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我们学过杨万里的诗《小池》,(教师可引导学生背诵)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杨万里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生动形象,诗情画意,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和作品的情况,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加深印象。】

1.关于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他创造了新奇幽默的“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诚斋集》等著作传世。

2.关于作品:诗的前半部分议论,后半部分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3.关于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更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了解文意奠定基础。

1.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试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正音:赚(zuàn) 拦(lán)

(2)释词: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江西阳与余江之间。

②莫言:不要说。

③赚得:骗得。

④错喜欢:空欢喜。

⑤拦:阻拦。

2.反复诵读,小组齐读,分组读。

3.指名学生读,大家从以下方面评议:

a.停顿节奏,有无读破。b.感情是否把握准确。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三、整体把握,感知古诗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主旨,感悟诗歌的内容。

1.初步理解诗意。

自读并理解诗意,然后两人一组相互交流。

2.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学生自由散读,初步把诗译成较通顺的文字。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围子里以后,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4.学生发言,讲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鼓励学生多种理解,不做深入点评)

5.赏析、讨论、探究(分小组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字词圈出来,细细品一品,说说其中的妙处。(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后教师明确)

(2)归纳: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6.诵读探究。

让学生用散文的语言讲述。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并互相补充,教师予以指导)

四、理解诗意,赏析诗歌

[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背景,使学生感悟讽喻的力量。

1.读诗句,品味语言(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后教师予以指导)。

〔明确〕 这首诗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极富深意。“莫言”二字既是自诫也是诫人,表达了对那种认定下岭容易的普遍心理的否定。“下岭便无难”正是从艰难攀登的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艰难的种种感受中得到心理上的对比结果。“赚得行人错喜欢”中一个“赚”字富于幽默风趣的意味。21世纪*教育网

2.这首诗中蕴含着什么哲理?(小组合作、探究)

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3.探究讨论。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的感受(学生分小组讨论)

〔明确〕 胜不骄,败不馁。

4、学生质疑、交流。

让学生提出针对本诗的问题或说出某些方面的疑问,教师给予明确指导和肯定。

五、课堂小结(学生讨论并总结)

1.主题: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为哲理诗,然后就能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2.归纳写法(学生讨论归纳):

语言平易自然,雅俗共赏;风格幽默风趣。

六、课堂练习(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了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句子是哪两句?

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从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出哲理的句子是哪一句?

根据自己对本诗主旨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读后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文体定位--哲理诗

明写--登山的感受

实谈--人生哲理

链接一:《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赏析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诗的前半部分为议论,后半部分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地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全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链接二:学生必背哲理诗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书有感

(宋)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莫道馋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游山西村

(宋)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阅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回答问题。

1.有人说第二句的“赚”字运用得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做简要分析。

2.请你简要谈谈阅读这首诗的感受。

【答案与解析】

1.是的。“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

2.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而骄傲。(意思对即可)21cnjy

李杰

上一篇:我们家乡的田野作文500字下一篇:基于古诗词特质的诗词教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