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毕业论文题目

2024-09-15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题目(共12篇)

1.农业经济毕业论文题目 篇一

2013级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地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2.××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3.互联网+农产品流通方式研究

4.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流通渠道研究

5.××省(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 6.××地区某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7.××地区口岸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8.××地区××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9.××地区××传统服务产业升级研究 10.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区转移问题研究 11.××地区××产业绩效分析 12.××地区××特色产业升级研究

13.我国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 14.电商企业盈利模式研究

15.××地区农村合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16.××地区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 17.××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研究 18.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19.我国消费结构问题研究

20.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影响分析 21.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22.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背后的经济学思考 23.我国食品危机引发的经济学思考 24.××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25.农业生产结构与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协同发展研究 26.××城市××产业竞争力研究 27.某地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分析 28.××省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分析

29.某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力分析 30.××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 31.我国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32.××地区制造业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33.××地区环保产业发展研究

34.××地区居民农产品消费模式研究

35.××地区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变动及要素分析 36.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 37.××地区农民消费结构研究

38.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39.哈大齐工业走廊制造业发展研究

40.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4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 ××省(市)产业转型分析 42.××省(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

43.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研究 44.中国邮轮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45.××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46.××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

47.××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48.××省(市)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49.××省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研究 50.××省动漫产业发展研究 51.××市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52.××市港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53.××市会展产业发展研究 54.××省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55.××省海洋生物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56.××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57.××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58.××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59.××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60.哈尔滨市街边停车现状的经济学分析 61.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62.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比较研究 63.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研究 64.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 65.黑龙江省菌类产业发展研究 66.黑龙江省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研究 67.××地区居民区便利店发展研究 68.××地区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69.大小兴安岭地区经济转型研究 70.高速铁路产业发展规制政策研究 71.大学校区休闲业发展研究

72.黑龙江省特色食品产业连锁发展研究 73.东北地区内贸易发展研究

74.黑龙江省冷链物流模式发展研究

75.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76.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77.黑龙江省大宗农产品物流网络系统研究 78.黑龙江省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79.哈尔滨市居民绿色食品消费行为研究

80.基于非正式制度视角的某省(某市)低碳消费行为研究 81.××某省(某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行为分析 82.××省(某市)(工业、农业、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与保障体系研究

83.××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研究 84.××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

85.××省中小企业基于电子商务的贸易创新研究

86.××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研究

87.低碳经济视角下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88.××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89.××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90.××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91.××省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发展研究 92.提升××省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 93.××省湿地旅游发展研究 94.××省公共服务业发展研究 95.××省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96.××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

97.电子商务企业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研究 98.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99.农超对接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100.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 101.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 102.××省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研究 103.××省临空经济(产业)发展研究 104.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研究 105.××省服务业结构优化研究 106.××省社区服务业发展研究 107.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108.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要素错配研究 109.黑龙江省农业产出效率研究 110.黑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 111.黑龙江省石墨产业发展研究

112.×× 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竞争优势研究 113.××现代零售业发展研究 114.××绿色农业发展研究

115.××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研究 116.××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117.××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118.××房地产业发展研究 119.××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120.××商品流通业发展研究

121.××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研究 122.××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研究 123.××互联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124.中国互联网交易平台发展问题研究 125.中国国企混合所有制问题研究

126.中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7.中国互联网经济监管研究 128.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民营化研究 129.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130.提升××省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研究 131.××省养老产业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132.黑龙经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133.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流通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134.××省××产业布局研究

135.××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136.提升××省现代流通业竞争力的研究 137.农村零售网点连锁经营发展研究 138.××地区农业合作社经营机制研究 139.××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140.××省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研究 141.××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研究 142.××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 143.××省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144.东北地区××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145.黑龙江省地区××产业模式创新研究 146.黑龙江省××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147.××省(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148.××省(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研究 149.××省(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 150.××省(地区)动漫产业发展研究

151.长三角地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培育研究 152.××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 153.××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154.××地区煤炭产业发展研究

155.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156.中印服务外包产业比较分析研究 157.中日动漫产业比较分析研究

158.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159.黑龙江省优势支柱产业服务外包发展研究 160.网约出租车业发展研究 161.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

162.××地区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研究

163.黑龙江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164.黑龙江省林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研究 165.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研究 166.黑龙江省煤化石化产业发展研究

167.××省(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分析 167.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167.××省产业承接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研究 168.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合作经济作用研究

169.农业技术扩散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影响研究 170.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因素研究 171.我国汇率变化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172.我国食品危机引发的经济学思考 173.中国就业波动的经济学分析

174.我国人口政策对长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175.××省城镇居民就业状况与收入变化研究 176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关系研究 177.生态脆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178.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关联性研究 179.落后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180.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影响实证分析

181.制造业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182.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策研究 183.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经济学思考

184.房地产市场“过冷”背后的经济学思考 185.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实证研究 186.××省流通企业规模效率研究 187.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188.当代大学生择业偏好经济学分析

189.房地产价格变化与区域经济波动关联性研究 190.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

191.新农村建设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192.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医疗改革价格问题研究 193.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经济学分析

194.中国中、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原因分析 195.消费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关联性研究 196.城市流动人口低收入代际传递研究 197.基于DEA××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198.××地区研发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 199.我国汇率变化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200.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2.农业经济毕业论文题目 篇二

一、高校毕业季摄影现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大学生对毕业摄影服务的需求多样, 从定制班级毕业照、DV拍摄到学士服出租、班服定制, 在不同的客户需求背后, 需要有不同的产业来支撑, 主要涉及如下行业或产业:

(一) 创意产业。

“90后”的学生对表达自我张扬个性有着更为强烈的渴望, 这一点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班级毕业照的拍摄上, 无论是夸张的造型还是奇特的服装, 这一代大学生渴望的是展现一种独特的个性和气质, 这种强烈的表达自我的需求对毕业照拍摄机构产生了巨大挑战, 对新奇创意的需求极速膨胀。在价格几乎透明的高校市场, 创意已经成为了摄影经营机构的主要招牌, 从某种程度上说, 毕业季摄影市场的竞争就是独特创意的竞争, 毕业季摄影经济就是创意产业经济。

(二) 影像器材及附加产业。

毕业季的拍摄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前期投入大。通常用于校园毕业拍摄的设备多为中高端单反相机, 搭配闪光灯、三脚架、快门线等辅助摄影器材, 所需前期投资约为2~3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端相机及其配件的生产和销售量。除此之外, 无论是毕业照还是毕业DV最终都需要制作成品, 除了照片冲洗和光盘刻录等基础业务外, 近年来衍生出的木板照制作、毕业纪念册制作等项目也颇受欢迎。人手一册的庞大需求无疑给影像器材制造业及其附加产业带来更多更大的利润增长点。

(三) 服装定制及租赁业。

诚如前文所述, “90后”大学生需要用夸张的造型来表达自我个性, 这一点首先反映在班服的定制上。有的班级选择将同学的照片印在文化衫上, 有的班级则选择礼服样式的裙装和套装作为班服, 面对班级的不同需求, 班服定制服务应运而生。大量的班服订单为服装订制业带来可观收入, 同时也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毕业服租赁。例如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翻译学院拍摄毕业照时选择的白色礼服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再次穿着, 因而服装租赁的出现使高校毕业生留影服饰的选择更多样化。此外用于租赁的毕业服还包括学士服学士帽等具有针对性的服装。

(四) 其他产业。

大学生毕业季摄影现象也间接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这其中受益最大的当属物流行业。信息时代的快速消费突破了地域的限制, 近乎完全的买方市场使各项服务的利润空间被挤压。高校毕业生在选择服装, 冲洗照片等服务上的选择范围涉及全国各地, 对产品的大量快速需求给物流行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 受到班级毕业旅行的需求刺激, 许多旅行社都根据本地高校毕业生的特点, 开通了多条毕业旅行路线, 带动了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间接带动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以每班50人花费5, 000元计算, 毕业季摄影的个人消费为100元, 若某高校有毕业班级94个, 以每个班花费5, 000元估算, 该校毕业季摄影将花费470, 000元。根据安徽省人社厅数据显示, 2013年安徽省高校毕业人数近29.5万人, 假定70%的毕业生会选择拍摄毕业照, 则全省的高校毕业生花费在毕业摄影一项的费用将达到2, 065万元。放眼全国高校699万毕业生, 若仍以70%保守估算, 全国的高校毕业季摄影将产生近4亿9千万的直接消费投入。

虽然市场需求分散在全国各地, 但毕业季摄影涉及的相关产业多, 发展空间广, 市场需求总量大, 根据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 美国《连线》杂志主编) 的长尾理论, 我们可以预见, 透过业已成熟的互联网整合技术, 全国高校毕业季的市场将是一块不断增长的财富“大蛋糕”。

二、高校毕业季摄影市场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新兴现象, 毕业季摄影现象虽然有广泛的可预见的经济效益, 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有亟待改进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

(一) 摄影人员鱼龙混杂, 摄影机构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利润低于婚纱摄影和个人写真, 目前大部分成熟的摄影机构都未涉足高校毕业摄影领域, 主要的毕业季摄影承接者为本校或当地高校的艺术专业学生。部分学生摄影师不具备高级的摄影、摄像设备, 且个人摄影技术和后期处理技术的高低不同导致成品效果差别较大。水平参差不齐的摄影机构混杂在一起不利于该领域的健康发展, 长此以往, 一些低水平的摄影机构会破坏整个毕业摄影行业的口碑和信誉度, 给正在处于成长期的毕业季摄影行业带来严重创伤。

(二) 机构存活时间短, 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良好的品牌形象需要时间的积累, 无论是迪士尼公司还是Facebook公司在其创建之初都花费了大量时间树立品牌形象和群众口碑。受到摄影技术、学业压力、自由时间安排等因素的限制, 高校毕业季摄影工作多为大四摄影专业毕业生承接, 他们在毕业之后一旦有了稳定的工作便不再涉足于高校毕业季摄影领域。下一个毕业季来临之时, 又是新的一批毕业生来承接毕业季摄影的工作。高校毕业季摄影每年从零开始的循环往复会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 很难建立品牌和规模效应。

(三) 未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体系。

在任何市场中, 只有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才能保障市场的高效运转, 才是保障其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毕业季摄影市场集中于大学城地区, 同一所高校里竞争激烈, 由于成本透明、价格公开, 各毕业季摄影承接机构间竞争不断升温, 部分高校内或存在各摄影机构互相诋毁和恶性竞争的现象。无序的竞争现象不仅严重扰乱了毕业季摄影市场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更破坏了校园的文化氛围。

(四) 市场开发深度不够。

一个完整的产业从上游的设计规划到下游的成品制作都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 从长远角度看, 刚刚起步的毕业季摄影市场依然有很大的开发空间。现有的摄影服务局限于每年五月至六月期间, 服务种类上选择较少, 提供的产品扁平化不够丰富, 这些局限在初期不会对该产业产生严重影响, 但不利于产业后期的成长和长远发展。

三、高校毕业季摄影市场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建立一条龙服务, 完善摄影服务体系。

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 毕业生的更迭必然会带来更多更新奇的毕业季摄影要求, 作为承接高校毕业摄影的机构应当紧紧把握最新的市场需求, 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服务项目, 在现有的基础项目之上拓展新的业务, 例如将普通的毕业照制作成毕业纪念册, 并刻录成光碟制作动态毕业纪念册;提供相应的班级微电影拍摄服务, 甚至可以为班级定制毕业微电影的剧本等项目。在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里, 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创意和服务才能赢得口碑和利润。

(二) 建立长期服务于高校毕业季的摄影机构。

市场经济下, 信用是任何事物的基础, 品牌的信誉度是靠积年累月的口耳相传得来的, 高校摄影机构的主动性“短命”现象非常不利于其品牌和口碑的树立。经营者应培养长远发展的眼光, 将高校毕业季摄影机构做成有品牌有信誉有前景有实力的长期经营机构。以期建立一个以口碑、服务为主要竞争因素的市场竞争体系, 而非使用价格战等竞争手段的混乱市场竞争体系。

(三) 出台相应政策扶持, 积极引导有序竞争。

毕业季摄影机构作为新兴事物需要正确的引导和相应的扶持才能健康成长。面对如雨后春笋般的毕业季摄影机构, 高校应当积极予以扶持和引导,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创业, 减轻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则有利于规范竞争, 维护校园文化氛围。例如在校园内建立创业示范基地, 给予毕业季摄影机构优惠扶持政策和公平竞争的平台。

高校的不断扩招带来越发庞大的大学生人数, 这些作为毕业季摄影的潜在对象, 在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之后必将成为毕业季摄影的主要顾客群, 在客户数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 毕业季摄影如何从“毕业季经济”中分得一杯羹, 要看摄影者是否有过硬的技术和到位的服务, 要看经营者是否有前瞻性目光, 要看学校和社会是否有正确的引导, 更要看市场是否包容创业者的创新, 是否有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新生事物的前景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有了正确的引导和扶持, 假以时日, 毕业季摄影现象必将成长为一个完整的毕业季摄影产业并带来可观收益。

摘要:高校毕业生创意毕业留影已经成为时下新兴的消费热点, 本文通过对风靡高校的毕业季摄影现象的叙述和分析, 指出其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对策, 为完整的毕业季摄影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校毕业季,摄影现象,经济分析

参考文献

[1].周健, 李浩.毕业经济浮躁背后还有市场空白点[J].现代商业, 2012

[2].蒙水.高校毕业季, 又热“毕业经济”[N].经济信息时报, 2011-6-29, 第A02版

[3].潘莹斌, 赵姝.谁来整合毕业经济这块“蛋糕”[J].市场国际, 2007

[4].郑建村.大学生消费文化的透视与分析[J].商业研究, 2007

3.清华毕业生2000亩的现代农业 篇三

距成都东北60公里处,是金堂县隆盛镇,王可为经营的2000亩土地就坐落于此。早在2007年,王可为仍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时,就看好农业发展的前景。那一年,他前往韩国进行短暂的交流学习,十几天里他住在一位韩国大学生(活动partner)的家中。这个韩国家庭经营一个规模不大的育苗农场,农场现代化、自动化程度高,雇佣工人少,“回报率却很高。我还发现韩国的农业土地集中度高,采用产业化经营,韩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也非常大。”进入清华大学就自个儿开餐馆的王可为,敏锐地感觉中国的农业也有可能走产业化道路,“与韩国相比,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低。”

真正投身于农业创业,是201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半年的事儿,“很巧合,也很复杂。”

从清华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后,王可为回到成都,与朋友开了一家商务酒店,“租了十几套房,在一层楼挂上牌子就算开业了。”经营酒店有得赚,他们从一家开到了三家,但是,王可为认为要在商务酒店上有所发展相当难,“当时商务酒店算是潜力行业,要做大,得投入大量资金。而物业成本、人工成本都涨得快,住店房价却在下降,成本高价格低,利润不断缩小。”

那时,王可为留意到中央一号文件,在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一大亮点,“在‘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结构将发生变化”。王可为的老家金堂县是成都的农业大县,提出了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样板之城”的口号,“市、县、镇政府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看到从中央到市、县、镇政府的农业大力扶持政策,王可为“巧合”地投入到农业创业中来。

乘着政策的东风

“没有农业政策上的支持,谁会干这件事(农业)?”

与商务酒店相比,王可为认为农业创业的上升空间更大,但是,经营农业求不得快,“盈利慢一些。仅靠自己从事农业很难,头几年赚不到钱,需要政府的支持。所以,从事农业创业选地方很重要,必须是当地政府重视农业。”王可为坚信,中国政府会越来越重视农业,“要控制好物价就要解决农业问题。农民在土地上赚不到钱,就不爱种地了,选择离乡打工。农民由生产者转成消费者,对国家的(食品安全)压力很大。食品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国家必须扶持农业。”王可为分析2010年的农业形势时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一个趋势,“政府倾向扶持农业大户,因为小户的抗风险能力差,很可能扶持的钱白给了。发达国家的农业也是如此,都是产业化,大户做农业。”

当时,金堂县出台了农业扶持相关政策,“经营一定数量以上的土地,经营者会得到资金补贴。”扶持不仅涉及土地租金补贴,还有农业设施等单项或专项补贴,“年初的土地租金,年底政府会补贴。”与朋友聊天时,大家都认为2010年是从事农业创业的大好时机,“我们先租到地,种中草药立足,再找机会发展。”当时,王可为已经与浙江的企业探讨引进农业先进技术“鸟棚”。

王可为递交了承包申请书,投资300万元,租地2000亩,“我们来投资,县镇政府肯定欢迎。首先,我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比较少;我们还有高科技项目,这也是一大吸引力。隆盛镇是金堂县的农业示范镇,需要做出有示范作用的项目。”王可为的高科技项目之一是从浙江引进的“鸟棚”,一个“鸟棚”占地2000平方米,棚内最高点距地面17米,“采用立体种植法等在棚内种植,产量能提高三至五倍。”此外,王可为在申请中还强调了中草药育苗,他将把育苗卖给附近的农户,等育苗生长成熟后再收购、加工,“一千多亩土地是用来种中草药的,这样就带动了周边农民收入的增加。”

从浙江引进“鸟棚”、中草药育苗、与日本合作种植草莓……王可为整合资源,2010年成功租地2000亩,“做生意就是整合资源,实现我们的目标。”

“前几年,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有点像风险投资。”王可为回想2010年时的情形时说。

因为,在农业产业化道路上,政府也没有太多的经验,“扶持的项目,存在不少的失败案例,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浪费。”2010年前后,像王可为一样申请到土地的创业者还有不少,“但是,有些人根本做不出农产品,干了一二年就不干了,浪费了政府的补贴。这也是当时的政策漏洞之一。”但是,近两年来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看得越来越清晰,“以前政策是希望创业者做出农产品,现在是真的希望能把农产品销售出去。”从而,政府的农业扶持方式更具体化,从土地、农用设备等向销售等环节倾斜,“比如,向我们提供免费的农贸市场。政府的农业扶持政策将越来越理性。”

交朋友并不只靠喝酒

与农业打了三年交道,王可为一路走下来还算顺利,“基本完成了预想的目标,也克服了许多问题。”虽然王可为在大学就开饭店经商,但是,回到农村创业农业,还是颇多不适应。“我生长在金堂县,但我毕竟不是农民出身,而且农业是一个全新行业。刚开始,要适应与政府人员、农民打交道,这是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一大软肋。”

与地方政府建立联系,喝酒成了一项“兼职”,“每个星期我至少要喝二三次酒,在乡镇酒文化比较重要。”喝酒是与地方政府人员建立“感情”的一条捷径,“谈事情必须先谈感情。有几次很尴尬,真的没有话题。”慢慢地,王可为发现地方政府人员对年轻人的话题感兴趣,“他们接触大学生的机会少,经常会问我北京的见闻。有得聊,我就放开了。”

与地方政府人员打交道还算容易,“我的事做成了,也是他们的政绩。”做农民的“政治工作”,却让王可为难受。

nlc202309011749

在农场,王可为要与农民们工作、生活在一起,与他们搞好关系显得格为重要。农场的管理人员刚开始只有十几人,需要大量雇佣农民干活,“一次要用工几十上百人,从附近几个村庄找人。”在农村,已经没有那么多剩余的劳动力了,年轻人都跑到城里打工去了,“当时的市场价是一人一天30~50元,但是,有人要价七八十,他们不但要价高,还干活偷懒。”用工问题在王可为创业之初,成了一大主要问题,“我真的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也许农民认为城里人有钱吧。”好在王可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固定聘请离任的村干部当顾问,由他们去做农民的工作,“在职的是不能聘请的,这不符合(法律)。”离任村干部与农民们喝点酒,基本能解决与农民的感情、思想问题,但是,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一次,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农无缘无故跑进农场,破坏庄稼,“村干部说,这个老农品德有问题,天天在村里使坏。”无奈之下,王可为只有报警。

在农村疏通了感情通道,王可为遇到了更为棘手的长期问题——农业经验不足。

在创业团队中,有几个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农业经验,但是,与老农相比差距明显。农业对自然的依赖程度高,水质、土质,乃至空气,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创业之初,王可为培育的种子明显水土不服,产量与预期存在很大差别。其中,草莓产量上不去,直接影响了农场的经济效益,“我们研制了有机草莓酒,市场上供不应求。但是,现有的亩产量只有预期的一半,只能靠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总产量。”王可为对草莓的质量要求很高,这是从日本引进的一项农业技术,虽有日本技术人员的指导,但产量仍没有太大的起色。

好在王可为初步解决了有机蔬菜的农业经验不足问题,“我们与农村专业农户合作。老农户是什么农作物好卖就种植什么,专业农户以家庭为单位,长年只种一二种农作物,经验丰富。此外,专业农户还从事相关农作物领域的贸易和市场。为了扩大规模,我们需要与他们合作。”

在王可为的规划中,有机草莓酒会在农场中占有一定的经济比重,但他认为最有潜力的还是育苗,“这不是一二年能做的事,需要时间,需要技术累积。育苗不但包括蔬菜,还涉及半夏、红豆杉等中草药,我们在育苗方面仍处于实验、学习阶段。”

大学生投身农业比较实际的模式

对于大学生投身农业,王可为在态度上也发生了变化,“这也与政策有关。”

两年前,要是请王可为在“大学生怎么在农业中创业?”问题上表态,他也许不太赞成“小打小闹”。因为,当时的地方农业政策倾斜产业化,“大学生来到不熟悉的地方,不能协调当地政府,会遇到不少麻烦。大学生要是经营几亩十几亩地,是得不到政府的重视的。”此外,“小打小闹”的竞争对手是普通农民,而农民从事农业既没有土地成本,又没有劳动成本,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很难生存。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不现实,“存在瓶颈——资金。”大学生从事农业创业,似乎此路不通。

十八大以后,家庭农场的提出为大学生从事农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政府意识到土地产业化在操作层面上存在问题,因为农业需要精细管理才能产生效益,而大规模经营农业很难做到精细管理。虽然天慈现代农场的规模大,但是,农场中有很多小项目是与当地专业农户合作的,这些专业农户可以说是家庭农场。此外,注重食品安全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趋势。家庭农场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要是能把家庭农场形成联盟,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会加强食品源头的安全。”

在家庭农场概念下的“小打小闹”,大学生进入农业并不是与农民竞争,而是与专业农户形成合作关系,“大学生接受信息快,可能会给农业带来新想法。或能开拓销售渠道。”与专业农户合作还能克服大学生自身的短板。农业是一个经验性强的行业,大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农业知识属于乏乏而谈的那种,这些知识不可能针对不同的地域。大学生刚进入这一行,需要为农业经验交“学费”,与专业农户合作会产生互补效应。

“这是一种比较实际的创业就业模式。”王可为说。

4.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篇四

1中国经济的反市场形态原因分析

2知识管理的运作

3奥运经济“惠及”哪些行业

4中国入世,百姓得到了那些实惠

5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6管理变革与管理进程

7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

8“非典”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9国家经济战略,规划和布局研究

二、微观方面

10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11企业业绩评价理论的中西方比较

12“并购分拆”的类型与战略分析

13期权定价理论及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分析 14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与管理学科的发展

15企业战略模型向国际战略转变的理论分析 16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

17关于管理整合的探讨

18跨国公司与国家经济发展

19从“国营企业”到“国有资产”

20经营与管理回归根本

21中小企业群集及其启示

22国外企业经营者报酬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23企业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的制度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24连锁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要素分析

25企业管理中的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

26以全面预算管理带动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27董事会治理中的具体问题和对策研究

28控制权,收购与反收购研究

29经理应关心下属

30企业竞争情报与社会道德

31合作与竞争理论研究

32利用数据挖掘管理客户关系

33浅析我国企业游离专利的原因

34跨国公司战略调整及中国企业的出路 35如何进行企业规划

36顾客流失分析

37对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的探讨 38跨国公司与现代科技的互动效应 39论企业的柔性的本质

40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研究

41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研究

42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新发展 43企业经营者市场化研究

44西方家族企业研究

45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形成的原因分析 46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问题探讨

47论我国中小企业的行业结构与行业定位 48国有企业改革中职工补偿问题研究 49人本管理研究

50论企业的激励机制

51企业竞争力研究

52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5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54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

55管理中的个体与全体冲突研究

56企业组织智商研究

57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

58民营企业如何留住人才

59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思考

60我国私营企业的管理创新

61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62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 63中小企业如何联姻金融家

64企业无形资产研究

65用信息技术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66跨国公司的营销策略的变化

67人力资本研究

68人力资源整合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69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70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机制

71领导艺术研究

72管理心理研究

73物流管理研究

74虚拟企业研究

75企业文化研究

76质量管理研究

77企业流程再造研究

78品牌经营研究

79管理信息化研究

80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 81广告策略研究

82项目管理研究

三,宏观方面

83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 84国家工业化研究

85宏观管理体制研究

86人口问题研究

87国家资源问题研究

88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 89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9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研究 91重视知识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

5.经济管理类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篇五

1、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专业教学的内容。

2、选题应难以适中,避免题目过大或空泛;注重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鼓励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

3、尽量达到每人一题。

4、以下题目有些只是研究方向或范围,并非具体题目,大家选择方向后可自行斟酌题目。

具体题目(方向):

1、X X X X县产业经济结构分析

知识储备: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统计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实习要求:县发改委、经贸委、或能够全面掌握某一行业经济数据的企事业单位。

难易度:★★★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知识储备: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学、市场调查与分析、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实习要求: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 难易度:★★★

3、X X X地区私人企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知识储备: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实习要求:县发改委、经贸委、或能够全面掌握某一行业经济数据的企事业单位。

难易度:★★★

4、民族企业品牌战略浅析——以XXX企业为例

知识储备: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分析、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实习要求:新疆地方民族品牌企业、或有代表意义的品牌企业 难易度:★★★

5、我区XXX行业网络营销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知识储备: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分析、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实习要求:企事业单位

难易度:★★★

6、浅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及对策——以XXX银行为例 知识储备: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资源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实习要求:金融系统

难易度:★★★★、X X X地区零售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知识储备:市场营销、产业经济学、市场调查与分析、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实习要求:渠道行业、分销行业、物流行业

难易度:★★★

8、中小企业经营战略初探——以某地区为例

知识储备:市场营销、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调查与分析、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实习要求:企事业单位

难易度:★★★

9、X X X X地区房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初探

知识储备:房地产估价、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分析、房地产投资与分析、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

实习要求:房地产企业

难易度:★★★

10、X X X公司企业资源规划(ERP)实施研究

知识储备:ERP项目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管理学

实习要求:已实现ERP管理、正准备实施ERP项目的企业、用友、金蝶等ERP开发企业

难易度:★★★★

11、浅析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对策

知识储备:企业管理、证券投资、投资学、企业信息化原理 实习要求:证券行业

难易度:★★★★

12、证券市场投资者权益的自我保护

知识储备:证券投资、投资学、证券法规

实习要求:证券行业

难易度:★★★

13、浅谈利用未成年人行乞的性质及法律责任(可以新疆近期的劝返行动相结合)

知识储备:未成人权益保护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办法、刑法

实习要求:民政部门、公检法系统、律师事务所、法务所 难易度:★★★★

14、论学校的安全注意义务(可以大学为例)

知识储备: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侵权全责任法、实习要求:公检法系统、律师事务所、法务所、大学行政部门 难易度:★★★★

6.农业经济毕业论文题目 篇六

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4、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5、转型时期的政府调控与市场定位

6、经济危机背景下的通胀治理

7、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研究

8、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分析

9、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与路径研究

10、自主创新能力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探讨

11、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1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配置研究

13、珠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研究

14、深圳高科技企业融资状况的经验分析

15、大学学生自由选课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博弈的视角

16、深圳市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现状的研究

17、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中参与主体的博弈分析

18、通货膨胀与货币的关系

19、企业文化的经济学分析

20、通货膨胀预期下厂商定价策略研究

21、经济学视角中的国际气候合作问题

22、当前我国汇率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研究

23、有效化解人民币升值预期研究

24、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的产业发展研究

25、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研究

26、利用外资与特区经济发展

27、新时期经济特区转型研究

7.农业经济毕业论文题目 篇七

就业权是每位公民应有的权利, 确保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人实现就业,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必要前提。最近几年, 受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阶段、人口状况与就业体制改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存在较为突出的就业问题。

现阶段,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中, 大学生群体作为中国新增青年劳动力群体之一, 其就业问题深受影响。去年年底, 1300名研究生争相卖猪肉,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 就引起了社会热议;今年3月份, 上海殡仪馆空缺418个岗位面向社会招聘, 吸引了5000名大学生到现场咨询, 并收到简历3220份。

大学生早已不再是“天之骄子”, 受经济危机影响,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较往年更为严峻。据统计, 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611万人, 再加上往届尚未就业的, 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为710万人左右。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与社会关注的问题, 当剖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时, 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便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二、就业能力的概念

就业能力问题是过去十多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所谓就业能力, 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 是个体拥有的对雇主有吸引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组合。对个人而言, 持久的就业能力可以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获得和拥有满意的工作;对组织而言, 员工的就业能力能使组织更加适应环境变化, 提高组织的弹性;对一个国家而言, 国民的就业能力意味着国家的竞争力。

就业能力不是先天赋于劳动者体内的, 它的取得并不是免费的, 它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就业能力必须通过教育和培训成本的投入才能形成。就业能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 但就业能力的取得需要耗费稀缺资源。就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形成, 是投资的结果, 掌握了知识、技能的人力资源, 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教育和培训成为形成、提高就业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每一个劳动者个体必须具备在内部和外部劳动力市场获得工作和就业的能力, 那些缺乏全面就业能力的雇员将被淘汰或者很难找到新的工作。对于青年新增劳动力群体之一的大学生群体, 接受高等教育就成为其就业能力形成和提高的主要手段, 提升和维持就业能力是个人的责任。在个人层面, 就业能力作为一种职业生涯发展工具, 是个人职业成功的关键, 个人必须对自身的就业能力进行投资。

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下降及其原因分析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讲,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毕业时具有获得职位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指大学生获得就业。获得就业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 而拥有就业能力才能使毕业生获得持久的职业和职业生涯保障。

接受高等教育是一项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投资者在教育投资前, 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人们之所以投资于高等教育, 是因为人们认为投资高等教育, 通过高等教育进行系统的学习, 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拥有良好的就业能力就可以顺利就业, 带来收益从而弥补教育支出, 并且收益是长远的, 既有直接收益 (如理想的薪资水平、稳定的就业环境、完善的社会保障等) , 又有间接收益 (如更广的择业范围、良好的职业适应性等) ;另外, 接受高等教育的收益不仅影响受教育者个人, 还将影响到其所在的家庭和后代。

然而,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去年底发布的《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显示, 中国高校毕业生还没有就业的比例已在15%左右, 远高于社会4%至4.5%的平均失业率, 高校毕业生失业和隐性失业的情形明显增多。

大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 失业率居高不下, 似乎接受高等教育并不能提升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 不能为受教育者带来明显的收益。那么, 阻碍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造成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下降、大学生就业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现有企业的整体低技术性和国民经济增长的粗放性使经济增长中技术和自主创新的成分太少, 所谓优势就是低成本竞争, 特别是一些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中小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限。

第二, 部分高校盲目扩招, 专业设置不合理, 师生比例失调, 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有所下滑。许多高校只顾追求建设研究型大学或综合型大学, 并未根据自身实力和社会需求设置学科, 反而纷纷增设诸如法律、金融等热门专业, 加之没有良好的师资队伍, 致使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反而成了“冷门毕业生”。

第三,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课程和教学设计缺乏对变化的市场做出合适反应的适应能力。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 所培养的大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而现在的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劳动者的实践能力和合适的工作技能。

第四, 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能力下降的一个主要的经济因素。就业能力实际上是个人在某一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结果, 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反映。经济危机背景下, 许多企业纷纷裁员, 缩小或者取消招聘计划, 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供求矛盾。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下降的负面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下降, 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高校毕业生如果无法顺利实现就业, 有可能产生一系列问题:

第一, 无法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求职困难, 心理压力大, 日益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就业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劳动者得到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非经营性工作的机会。其实质是个人得到了以特定的方式参与社会劳动从而使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社会机会。就业是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人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享有的权利。一定的就业量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从经济的角度看, 因为无法就业, 他们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生活困苦, 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心理上讲, 他们的社会心态普遍脆弱, 容易产生消极、失望等不满情绪;从社会保障的角度看, 他们缺乏系统的社会保障, 无法应对生活中的风险。如果长期无法就业, 他们将不能以特定的方式参与社会劳动, 将会逐渐被社会排斥和边缘化。更为严重的是, 生活的困难、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匮乏、被社会排斥和被边缘化的客观事实, 导致他们对自我、对群体的消极评价, 时常感到自己无能、缺少自信自尊、自我贬低, 更不相信有足够的力量改变自己的生活。

第二, 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无法顺利实现就业, 就改变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收益预期, 滋生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

很多研究表明, 中国的教育收益率是明显的, 而且改革开放以来是明显提高的, 受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和职业地位都有很高的相关性。然而,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 个人人力资本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正影响力下降, 毕业生个人的人力资本因素对于提高就业率和初始工资率没有显著正影响。

如果大批普通家庭发现对子女高昂的教育投资换来的是“毕业就失业”的结果, 无疑将改变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收益预期。一方面, 高等教育产业化, 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难以顺利就业, 甚至要与农民工争饭碗, 那么还会有多少家长进行这项人力资本投资呢?人们看不到教育投资的收益, 就会滋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认为读大学没用, 接受高等教育也无法改变命运。于是, 有些地方流传出这样的顺口溜:“上学也考不上, 考得上也供不起, 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 找到工作工资也不高, 还不如个打工仔。”更为严重的是, 如果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在更大范围内滋生与传播, 无疑对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 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无法顺利实现就业, 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概率将会大大上升。

就整个社会而言, 如果一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规模不大, 就不足以构成大的社会问题。但是, 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是, 去年毕业的大学生大体还有将近100万人没有就业, 再加上今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 将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失业群体。他们对经济下行、生活水平下降的承受能力最为敏感脆弱, 容易产生消极、失望等不满情绪, 一旦受到特定情境、特殊事件的刺激, 就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第四, 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无法顺利实现就业, 关系到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一项人力资本投资, 大学生就业则不仅仅关系到就业, 而且关系到社会公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着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要给各个层级之间提供相互流动的渠道, 而教育是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主渠道。在现代社会中, 高等教育在分配职业阶梯上的等级和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通过就业, 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社会职位、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家庭构成及社会生活水平。如果大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实现就业, 将会阻碍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不利于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五、当务之急是积极采取措施, 促进大学生就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局面, 促进就业, 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时刻。现阶段, 各级政府必须对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 采取积极措施, 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宏观调控手段改善外部经济环境, 促进就业, 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另外, 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大学生的社会保障体制, 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也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动员工作, 积极进行就业指导, 纠正错误就业观念, 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做好职业规划, 增强毕业生的就业信心, 积极就业。同时, 高校也要对毕业生的心理状态给予高度关注,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加强心理方面的指导, 帮助高校毕业生自我减压, 重塑信心。

8.农业经济毕业论文题目 篇八

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出台了相应的就业帮扶政策,本文从高校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入手分析、探讨并列举出高校可施行的六大帮扶办法。

关键词:家庭困难学生;毕业生;就业帮扶

收稿日期:2009-10-19

作者简介:李骥(1983-),男,江苏盐城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一、重视困难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观察力度

发动班主任、辅导员、班级心理信息员和班干部,细心观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增加与他们谈心的次数和时间,通过思想工作及时缓解和消除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应对就业压力的不良心理。

(二)大力发展以就业心理健康辅导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

针对毕业年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各种就业指导讲座为载体,将团结、互助贯穿其中,使其能时时感觉到自己的尊严和存在,增强其就业信心,保持健康的就业心理状态。

二、重视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加大教育力度,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社会与职业

高校的就业指导小组可以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临近毕业时,通过班会、系会、讲座、第二课堂等对其进行指导,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社会与职业,帮助他们了解自我,包括自己的业务能力、特点、气质、个性、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

(二)培养健全的就业人格,增强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技能和素养

利用毕业生的实习、见习机会,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用尽可能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同时传授演讲技巧、应聘技巧、人际交往技巧,在毕业年级开展模拟竞选、演讲比赛,用实战来锻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健全其就业人格,为其的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三、加大对毕业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在毕业年级中,为了谋求好的职业,在就业竞争中能脱颖而出,毕业生在应聘服装、简历制作上投入的资金连年均呈增长趋势,再加上实习期间的租房费用和赴实习单位的交通费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收入甚至都不足以支付学费,以上的这些开销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因此,高校要促进和帮扶困难学生就业,在对其进行就业资助上,可以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上级拨款补助金适当向毕业年级倾斜

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于2007年设立,是作为国家财政下拨给地方高校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奖助学金,有着资助金额较多,资助面广的特点。高校可以考虑将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补助面适当向毕业年级倾斜,补助家庭确实困难的毕业生。

(二)给予困难毕业生以一定的就业补贴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高校每年要按学费收入的10%作为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项奖助学金,其主要形式是各项奖助学金、勤工助学津贴和生活补助。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额外增加针对毕业年级学生的补助,给予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适当的就业补贴,减少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因经济原因产生的压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安心实习、顺利就业。

四、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励力度

(一)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的评优制度

高校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的评优制度,一是可以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二是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争取更多的奖励和荣誉,增添他们的就业“硬件”,提高他们的就业条件,增加他们的竞争砝码,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铺平道路。

(二)加大对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宣传力度

现在的用人单位,在注重毕业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注重毕业生的素质和人品。品学兼优的学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高校可以利用相关职能部门,对在校表现出色、获得个人荣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先进事迹通过校园网、校报、橱窗等形式向全校和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报道,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为优秀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打下伏笔。

五、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实行优先就业推荐,帮助其又快又好地就业

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的特殊原因,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对于可以谋生计、取酬劳的工作岗位的需求远比其他学生要强烈得多。一份工作甚至可以养活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整个家庭。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显得更有意义。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应实行优先就业推荐。

第一,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

在向用人企业单位输送专业对口的人才时,高校可以将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向用人单位进行优先安置和优先推荐,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

第二,优先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推荐用人单位

在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企业单位介绍时,高校可以将规模相对较大、岗位相对较稳定、待遇相对较高的单位推荐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六、建立高校就业基地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见习制度

就业基地建设是高校推进市场化就业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高等学校就业基地建设就是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最大限度向就业市场推介毕业生并实现就业的一项重大社会工程。高校的就业基地为高校毕业生的出口和就业建立了平台,是高校对口专业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去向。

针对应届的难就业、未就业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高校可以建立就业基地的见习制度,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就业基地的专业对应岗位上免费提供3至6个月的见习培训。安排岗位上正式员工对见习毕业生的“一对一”帮扶,手把手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言传身教,传授工作技巧和工作经验,对家庭经济困难见习生进行最大程度上的岗位锻炼,为见习生创造最真实的实战场景,为见习生的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就业基地岗位上见习期间的基本生活补助工资,可以由高校和就业基地商议后共同补贴。

9.毕业设计题目 篇九

电子信息毕业设计、数电课程设计、模电课程设计、单片机毕业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数电,模电,EDA,单片机课程设计,免费资源分享!

电子信息 自动化等毕业设计论文 优惠发布!

免费资源分享!最低价分享!TEL:*** MAIL:yanjun202@qq.com QQ:55868182(请加时注明需要的论文)电话邮箱联系价格更实惠,7折出售!

祝大家找到好工作!

幸福校园地址:http:// QQ:55868182(请加时注明需要的论文)电话邮箱联系价格更实惠,7折出售!

祝大家找到好工作!

幸福校园地址:http:///docs/959235695687@hc09/

详细列表请联系客服QQ:55868182

10.专科毕业论文题目 篇十

1.毕业设计网上选题系统

2.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

3.电子书店系统

4.图书管理系统

5.图书信息查询系统

6.图书资料管理系统

7.在线考试系统

8.网上购物系统

9.教材管理系统计与实现

10.网上排课系统

11.企业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12.人事管理系统

13.售房管理系统

14.房产信息管理系统过程模拟

15.网上作业提交系统

16.医院管理系统

17.学生论坛开发

18.家庭理财管理系统软件

19.学籍管理系统

20.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2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22.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23.学生选课系统

24.仓库管理系统

25.客户管理系统

26.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27.教务管理系统

28.酒店管理系统

29.物流管理系统与设计

30.C语言课程网站设计与实现

31.数据库课程网站设计与实现

32.无线校园网设计

33.智能小区规划与设计

34.进销存管理系统

35.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6.医院挂号系统的设计与实

37.基于B/S模式考勤系统

38.基于B/S模式的学生缴费管理系统

39.基于Web挖掘的电子商务推荐系统设

40.智能谈判系统的安全设计

41.物料系统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及实现

42.校园网络安全研究与应用

43.Web服务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44.互联网中电子商务交易双方信任建立

45.图片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

46.手机病毒和恶意代码防范技术

47.城市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决策系统软件

48.远程Web课程答疑系

49.基于网络的作业系统

50.营销案例库自动构建系统设计与开发

51.基于Web的客户情报搜集系统设计与

52.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53.学生公寓管理系统

54.进销存管理系统

55.汽车销售系统

56.仓库即时查询系统

57.教师人事管理系统

58.物资管理系统

59.基于WWW技术的多媒体课件的研究

60.基于图像的绘制

61.Web服务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62.校园网络安全研究与应用

63.酒店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研究

64.电子网上商城的设计与实现

65.建立BBS论坛

66.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67.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68.书店(超市)进销存管理系统

69.基于Web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

70.基于ASP技术的网上购物系统研究与设计

71.多媒体课件设计FLASH动画制作技巧

11.农业经济毕业论文题目 篇十一

摘要 本文采用资料收集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往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调查,并做出相应的分析,为今后的教学做出方向性的研究。

关键词 云南农业大学 体育专业 毕业生 就业去向 调查研究

本文对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自建院以来所毕业的七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析当前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今后体育教学提供现实性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届所有毕业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关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等相关性文献。

2.问卷调查法。制订并通过因特网发放问卷120份,采取E-mail分发及回收的方法。

3.访谈法。针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对高校专家教师访问。

4.数据统计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自建院到现在一共毕业了559人。

表1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统计表

部门高校公安、武警

、消防中小学俱乐部国营

企业私营

企业考研

升学自主

创业其他

人 数548256167610252427

比 例0.9%8.6%45.8%2.9%13.6%18.2%0.9%4.3%4.8%

(一)从表1可以看出,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目前就业主要面向中小学教师,当中特岗教师所占87%,同时大部分父母送孩子上大学的目的。从调查结果中得知,近几年从事中小学教师的比例逐年下降,到私营企业及自主创业比例逐年增高。

表2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学生择业标准调查表

择业条件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发挥个人特长升学

人数563216412

比例48%26%13%3%10%

(二)從表2可以看出,经济收入的高低,是大部分学生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而升学和个人特长的发挥在就业因素里排在末席,从中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家庭情况,都想尽快就业,尽快有自己的经济收入。但调查得知来学校对体育专业招聘单位,所开出的薪水远远达不到学生的期望值。

(三)对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从全国来看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十分严峻,毕业当年就能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少,积压的往届毕业生越来越多,从而使体育专业成为难就业的“长线”,针对我校毕业生现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1.就业观念

首先,现在我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仍然停留在2000年以前,大多数还希望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公立学校等,对私立学校、企业、健身场馆、各类俱乐部等兴趣不大,抱着找个金饭碗的观念来上学,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是当今毕业生从业的主流,但由于岗位较少,大部分人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没有回报,而其在这一时间内还浪费了很多就业机会。这样的结果学生和学生家长都知道的,但他们仍然要去尝试。其次,毕业生对自己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等。

2.学校教学模式

学校的教学主要面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的,但到中小学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也就是说,很多学生在今后就业和学校所学的知识没有联系。学校大部分教师只上课,而不关心就业和当前的就业状况,以及现在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教学和就业基本脱离。

3.学生就业自我准备不充分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知识准备不充分,没有把所学的知识和未来的工作联系到一起。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长远规划,大部分学生对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及变化不关心,对今后自己的职业目标很模糊,没有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有意识地为将来的发展作准备。

4.培养方式陈旧

随着现在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体育教师、教练员市场的不断饱和,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出现多样化趋势,所需体育人才的专业门类在不断扩大,只满足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毕业生,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目前,我校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仍然定格在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从而形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就业不挂钩的格局。

(四)对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就业状况的对策。

1.找个固定的工作的就业观念在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了,要想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必须做到持之以恒,从早做起,从广做起。

从早做起:对新生及新生家长进行就业宣传,开展专题性的就业讲座,让学生在大一就明确目前的就业形势。让学生有心理准备,并且促使学生早做自己的职业规划,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早做准备。

从广做起:当今就业形势不仅仅让有子女在上大学的家长知道,还要让在就读高中或初中的家长都知道。

2.体育教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技能,全方位培养学生从教技能和教学能力,特别是加强对健身技能的指导和传授,增强体育专业毕业生在教学岗位上的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应扩展专业的培养目标,促使学生做好职业设计与规划,拓宽学生专业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了解社会对体育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把握学生可能就业的新领域、新动向,并根据其需要开设相关课程,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扩大就业范围。

3.促使学生做好职业设计与规划,拓宽学生专业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了解社会对体育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把握学生可能就业的新领域、新动向,并根据其需要开设相关课程,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扩大就业范围。

4.体育课程教学适应学生所需,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课程设置应合理化。做到社会需要什么样人才,就开设相应课程让学生学习。例如现在各大健身中心都比较需要健身会籍顾问方面的人才,但为何没有此专业,这是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凤梅.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职业.2010(3):26-27.

[2] 程绪彪.大学生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池州师专学报.2006(20):108-109.

[3] 李宇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6):94-96.

[4] 陈阿娜.金融危机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0(1):100-102.

[5]于洁.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国家就业政策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192-193.

[6] 李慧林.河南省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供求关系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6(5):67-72.

[7] 卢捷.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51-252.

[8] 徐彬,冯秋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9(12):80-81.

[9] 杨伟,黎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素质结构调整[J].中国电力教育.2009(18):170-171.

12.农业经济毕业论文题目 篇十二

一、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展毕业实习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数量的增加, 高校在实习管理、实习经费等方面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目前, 已有不少高校将校外实习逐渐转变成校内实训, 甚至有人觉得校外毕业实习可有可无。笔者认为, 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实习是专业课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学生将之前学习的各种理论综合运用于实践阶段, 也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其不仅是专业教育的延续,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尽早适应社会。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 毕业实习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校外毕业实习能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学生要想毕业后以最快的速度胜任本职工作, 就必须具备本专业综合的实务技能, 而这些技能的培养单靠实验室是难以完成的, 而且其现场性、实战性是校内实训、实验教学等教学环节所无法具有的, 所以学生必须到具体的单位部门——校外实习基地去实习, 通过实习培养其制度设计、规划制定、系统管理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操作技能。

第二, 毕业实习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保证。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所要求完成的毕业实习报告是对其大学生四年所学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的一次全面而综合的运用, 所形成的报告写作是培养其创造性综合思维能力及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它为即将面对的毕业论文的写作做好铺垫。如果学生没有参与真正的社会实践, 没有真正体会过企业的管理运行过程, 那只能闭门造车, 凭空构造论文, 这样的论文实属纸上谈兵。

二、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现状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增大等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管理类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 并呈现滑坡的现象, 究其原因, 主要表现如下:

1.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影响学生实习心态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断下降,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 在就业方面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相对于理工科毕业生, 更加没有优势可言。就业形势竞争日趋激烈, 使得不少学生在毕业前就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忧, 一心一意寻觅就业机会。而高校毕业实习环节通常是安排在大学最后一个学年, 此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找工作的准备期, 实习期间, 尤其是没有机会留任的实习, 学生更忙于寻找其他工作单位, 不能安心、认真地完成实际任务, 对实习工作多数情况下都是应付了事, 甚至干脆离职离岗。这样一来, 所谓的实习计划完全流于形式, 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实习基地数量有限、经费不足影响实习质量

实习基地、实习经费是完成毕业实习必要的条件保障, 但是随着地方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本来就相对不足的经管类专业实习基地、实习经费更加“捉襟见肘”, 难以满足校外毕业实习的实际需要。学生不能安排到企业单位实习, 这样, 学生就接触不到具体的银行信贷业务, 不能到企业财务部门看账和做账, 不能了解企业的全套生产过程和营销策划, 不能了解外贸部门具体的业务操作规则, 以致严重制约了学生各种业务技能的培养。目前更有不少院校, 在实习单位不足的情况下, 采取自由联系的做法, 学生只要提供企业的签章, 不管过程如何, 就认为是完成了毕业实习。

3.实习工作岗位、内容不符, 难以达到实习效果

由于社会上实习单位业务保密等因素, 绝大多数在社会上实习的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困难:不能接触到专业业务的实质内容, 实习仅仅停留在皮毛甚至与专业无关的内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面临十分激烈的竞争环境, 每个工作人员的任务十分饱满, 工作压力大, 个人尚且自顾不暇, 并且企业的各项事务处理工作越来越复杂, 多数企业已开始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事务处理和业务管理, 对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一定考虑, 即使接受了实习学生, 也大多不愿意让没有经验的人接触系统, 因此, 实习学生基本没有直接参与实际工作的机会。

4.实习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有限, 难以完成指导任务

目前, 普通高校教师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的优势, 但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成长起来的, 完全没有参与过企业单位的实际经营管理工作, 缺乏实践经验及解决各类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 并且受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 那些热衷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为了教学、评职称, 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大都用在钻研书本理论和撰写论文上, 想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依靠他们去指导学生的实习, 显得功底不足,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影响实践的效果, 形成恶性循环。

5.前期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缺陷, 岗位工作难以胜任

长期以来,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 轻实践教学”, “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倾向。在教学计划中, 实验课总是处于理论课的从属地位, 实验课占整个课程的学时比例较小, 并且在实践教学中, 往往是重单项实验, 轻综合训练;重知识的纵向衔接, 轻知识的横向联系, 并没有真正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各种实践技能的手段。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全面掌握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各种专业实用技能, 就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 难以担任角色, 在实习单位里无所适从。

三、加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对策

1.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 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实习管理队伍。管理队伍由学院教学副院长或其他院级领导担任总负责人, 各专业系主任为相关责任人, 任务是强调毕业实习工作的中心地位, 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各辅导员、教学秘书、实习指导老师, 都是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人员, 在实际操作中, 还应该将班干部、学生实习小组组长定为管理队伍的辅助人员。其次, 完善各类实习管理文件。例如, 毕业实习管理规章制度, 实习质量标准、实习大纲、计划安排、指导书、任务书、教师指导规范、实习考核等, 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确保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和实习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促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促使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为使学生尽快进入实习的角色, 需进行实习动员和实习教育外, 还应结合实习岗位情况编写实习讲义及思考题, 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如果有条件可将所有资料编印成册发放到每位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的手上。

2.加强基地建设

高校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不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增强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能力。首先积极发挥校企办学的优势, 依托自身学科专业优势, 充分利用面向专业、特殊行业办学等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 多渠道、多形式地与一些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 定期派一些专家、教授为这些单位提供咨询服务, 举行专题讲座, 积极与专业教学相关的一些企业形成密切联系, 不断加强与校企间的合作与交流, 使这些企业成为高校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另外, 在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同时, 还要注重原有实习基地质量的提升, 努力使之成为功能多样化、布局合理化、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以满足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毕业实习的需要。

3.提高教师能力

学生初到校外实习, 从校园步入社会, 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与困难, 此时, 指导老师必须发挥其应有作用。但目前经管类专业教师具有实战经历的为数不多, 并且近年来高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 往往看重的是教师人数的增加和学历层次的提升, 却忽视了对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 要想实习教学取得效果, 就要改变这一现状, 比如, 一方面, 可选派一些理论扎实、业务水平高的教学骨干到企事业单位任职, 具体从事经济管理活动, 这样既可以了解单位的管理工作流程、实况, 诊断其症结所在, 带领学生加以研究, 协助企业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改善经营管理, 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培养、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 为改善实践教学的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 可从企事业单位聘任理论扎实、业务能力强的优秀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教师的培养费用, 还可以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接触到最新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4.课程体系改革

毕业实习是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环, 与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相辅相成, 想要增强毕业实习的效果, 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因为只有重视实践, 才能善于实践。那么, 要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就应该从改革现有课程体系设置开始, 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学时比例, 把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实践课程与独立实践环节中的模拟实习、阶段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课程设置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根据专业课程的不同阶段, 建立基础型实验、应用型实验、提高和研究型实验等不同层次的实验课程, 增加开放性、自选性实验, 实行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主体地位,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具有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毕业实习应有的效果。

总之, 经济管理类专业是一门科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 努力加强毕业实习教育,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不仅可以将社会责任心、追求科学的实践精神以及严谨的学术态度内化在学生的素质中, 而且有利于促进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这对推动高等教育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保证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环节。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并提出了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基地建设、提高教师能力、改革课程体系等措施, 来增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效果。

关键词:经济管理,毕业实习,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胡景桂, 徐志刚, 章璇.经济与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8, 25 (2) :84-86.

[2]刘在云.关于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8, (6) :17.

[3]曾小彬.试论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1) :1-4.36.

上一篇:小学语文《桃花心木》的说课稿下一篇:放风筝的200字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