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详案

2024-10-30

恐龙详案(精选9篇)

1.恐龙详案 篇一

这是一款新的恐龙的折法,希望大家会喜欢,而且不难学哦,这是一个简单到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折纸恐龙。有不少复杂的折纸教程是制作折纸恐龙的,不过复杂的折纸制作对于许多人而言并不适合。而相对简单一些的手工折纸制作在折纸大全 图解中常常会更受欢迎,就像是复杂的折纸玫瑰反而会让喜欢制作折纸玫瑰的人退却一样。这个手工折纸的恐龙制作方法简单,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轻松的完成,如果你喜欢简单的手工制作,可以试试这个折纸恐龙哦!我还会向大家推荐一款恐龙的折法像折纸大全-教你怎么样折恐龙.1.首先需要准备A4尺寸的纸张,而且普通的彩色打印纸就可以了。先将纸张进行短边的对折,之后展开,可以得到如图所示的中间垂直折痕。

2.然后再将左右两个边向中间的垂直折痕进行折叠。

3.接着再将四个顶角向中间的折痕进行折叠,形成如图所示的六边形结构。

4.然后再将顶角向下翻折,完成之后,还原这个操作。

5.接着再将底角也向上翻折,在一些特殊的千纸鹤制作中,也使用的是类似或者同样的方法。

6.这个时候将底部的折叠也展开。接着将右上角的三角形从里面向下拉开,形成一个较大的三角形结构,这样的拉折在折纸大全 图解系列中比较常出现。

7.接着将折纸模型上左上角的黑色小点也按照相同的方式向下来开。

8.然后将上面的结构压展平整,这样就在上部得到了一个整体的四方形结构。

9.这个时候按照图示中的折痕,将折纸模型的右边结构向上翻折,这里是在制作折纸恐龙的腿部。

10.然后再将整个角向上翻起,形成如图所示的折纸样式。

11.接着依旧是操作这个角,图示中黑色谷痕上方的的角向下翻折。

12.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尖锐的折纸结构,看起来有些像千纸鹤的头部。

13.接着将前一步折叠形成的一个隆起的部分向下翻折,形成如图所示的折纸样式。

14.然后将这个角放入到左边三角形模型的下面,这个时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折纸样式。

15.接着将左边的角也向上翻折起,形成如图所示的结构。双三角的结构看起来像是折纸蝴蝶的感觉。

16.然后将前一步操作的三角形向上折叠起来,形成如图所示的立体结构。

17.接着将立起来的部分向下折叠,形成如图所示的一个上下交叠的感觉。纸雕有时候就会出现这种上下交叠的层次感。

18.然后再向下翻折还原,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双三角的折纸结构。

19.折纸模型的下部按照相同的方式进行折叠操作,这样就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奇怪模型。实际上这并不奇怪,折纸大象的制作当时也是经历了这样奇怪的步骤哦!

20.将整个折纸模型翻转过来,看起来就像是用便签纸做的折纸乌龟。

21.分别按照折痕,将折纸模型左右两个斜边都向中间进行折叠,即如图所示的样式。

22.折叠完成之后,形成一个锥形的折纸结构。

23.再将折纸模型的下部两侧也分别按照折痕向中间进行折叠,这样形成的菱形结构,看起来更像是在做千纸鹤了。

24.折叠完成之后压展平整。然后再将左右两个部分沿着中间的垂直折痕进行对折。

25.经过简单的调整,就形成了折纸恐龙的基本结构了。

26.将折纸模型左边的结构,也就是折纸恐龙的头部如图所示向上压折,在前足的地方形成一个向外的凸起结构。

27.然后压展平整,这样一个折纸恐龙的头部向上扬起的结构就制作完成了。

28.接着将左侧最顶部向下翻折,形成折纸恐龙的头部,折纸千纸鹤的简单制作方法中也有类似的制作。

29.然后再将最尖端的结构向内压折,形成一个平齐的结构,这样看起来才更像是折纸恐龙的感觉嘛,要不然怎么看都像是折纸鸟。

30.接着将折纸恐龙的足部也分别制作出向内压折的结构,这样使得其变得更加的稳定,可以立起来,折纸大全 图解中动物的制作都会有这样一个结构。

31.翻过来之后,就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折纸样式。

32.将折纸恐龙的尾巴进行一个连续的压折,形成立体感。这有些像带翅膀的折纸心的翅膀的制作,不过更加的简单一些。

33.将其翻过来,然后将底部打开,形成一给定的立体感,对折纸模型再做一些整理。

34.从顶部开过去,觉得还是有一些简陋的,不过依旧是非常的漂亮。

35.这样,简单的手工折纸恐龙就制作完成咯!当然,还有更加复杂的折纸龙,如果你想挑战,这就推荐给你:折纸中国龙。

2.月光曲详案 篇二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伯牙的《高山流水》,它充满了我们东方的神韵。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支充满异国韵味的曲子——《月光曲》。师:读一读课文的题目,读得响亮。

2、师:《月光曲》既是文章的题目,又是一首乐曲,既然如此,你再把它当做乐曲来读一读。

3、检查生词:通过看同学们的预习本,我发现同学们对文中大部分字词都已经了解了,现在咱们一起来看一下。

4、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随机板书:盲姑娘 贝多芬

二、设疑感悟,走进文本

1、师过渡(课件出示):同学们,“是___打动了贝多芬,让他为兄妹俩弹琴,并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呢?”默读课文第二至八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并写写你的体会。

2、交流:你认为是____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读读你标画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师:(课件出示兄妹对话):有人说,弹琴知音,谈话知心。自己再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师生交流,指导生读。

师:这么难弹的曲子,只听别人谈过几次,盲姑娘多么希望能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呀!这时,一位什么样的盲姑娘在你面前出现了呢? 板书:热爱音乐

3、师:你们像贝多芬一样,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通过读书,看到了一位热爱音乐的盲姑娘。还读懂了什么?

师生交流:哥哥的难过、内疚,妹妹的善解人意,体会兄妹之间的感情。师随机板书:兄妹情深

师小结:同学们,哥哥爱护妹妹,热爱音乐、善解人意的妹妹又体谅哥哥。同位两个分角色对话,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指导同位对话。

4、师:同学们,此时,如果你就是站在屋外的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你心中涌动的那种情感叫什么? 随机板书:同情、感动

师总结:所以,如果你是贝多芬,你想怎样做? 生:为盲姑娘弹奏曲子,满足她的愿望。

课件出示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应当只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师: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没有阶级之分的,尤其在那个时代,对于富人来说,或许音乐仅仅是一种消遣,一种娱乐,而对于穷人来说,他们连听的机会都很少,而贝多芬就想通过音乐给穷人一种力量,演奏一种众生平等的乐章。

三、情到深处,曲由心生——即兴创作千古名曲

1、师过渡:就正如同学们所说,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了乐曲,并即兴创作了《月光曲》。那是什么给了贝多芬灵感、激情,让他创作了这千古名曲呢? 课件出示:“盲姑娘听得入了神,„„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生自读。

2、师:盲姑娘为什么觉得他就是贝多芬呢?

师生交流盲姑娘听完曲子后的话,体会盲姑娘的激动。指导生读出盲姑娘的激动。指名读。齐读。

3、师:面对盲姑娘的激动,贝多芬此时比盲姑娘还激动,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师生交流体会贝多芬因遇到知音的激动,以及在此情此景下产生的灵感、激情。师:同学们,德国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国家,盲姑娘在他心中还仅仅是一个盲姑娘吗?此时,贝多芬做想做的是什么?

4、生自读第九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在读书时,就要把文字变成画面,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说说通过你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

5、用笔分别画出哥哥、妹妹想象的内容。

生生合作读。

6、师:通过这段文字,你感受到《月光曲》的变化了吗?

生:由弱到强 由平缓到激昂

课件出示:月光、海面的背景图片,《月光曲》的背景音乐。

师范读。

齐读。(背诵)

7、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假如去掉第九自然段中描写想象的句子,效果会怎样?

比较阅读,体会效果。

师小结:我们在写作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四、能力拓展,语言运用。

习作片段:利用本节课的方法,运用想象和联想,对下面一段话加以修改、添加。原文:秋天悄悄地来了,来到了田野里,小溪边,来到了树林里,山坡上。大地在秋风的督促下,换上了迷人的秋装。

板书设计: 月光曲

盲姑娘 热爱音乐

兄妹情深

贝多芬 同情 感动 知音

秋来到了,萧瑟的秋风卷起了枯黄的落叶,轻轻地吹拂着大地,落叶想一只只蝴蝶在空中尽情地飞舞,像是给我们带来秋的消息。落叶像被秋姑娘亲了亲嘴,变成了一枚枚金币,漫天飞舞,秋跟小草亲亲脸,小草害羞地穿上了黄衣裳,真是秋高气爽!

这是,秋雨无声无息地从天而降,细细的秋雨斜织着,像一位少女,笑着向你走来,轻轻地抚摸你的脸,使你感到清凉、快活、而舒适,他随风飘洒着,尽情地展示着自己。

秋悄悄地飞进田野了。看,到处是一片片丰收的景象,一阵阵风吹过,像是掀起了一层层金黄色的波浪,又像蹈海中掀起一片片稻浪。在一望无垠的稻田上,农民伯伯正在收割稻子,一声声镰刀割稻声,打稻机声,组成了一首秋的曲子,悦耳动听。

秋悄悄地来到了果园。它从身边拿出一个口袋,变戏法似的一抛,树上已是桃儿、梨儿。菜园里,蔬菜正举行丰收大会,一个个穿得五颜六色,茄子穿上了紫色的大衣,西红柿穿上了红色的外套。真是一片丰收景象

在看葡萄树上,一串串的像是一串串的铃铛,它为秋天唱着丰收的赞歌。

教 学 反 思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必须精心备课,但检验备课的唯一标准还是课堂,课前无论如何精心设计教案,都不能说备课已经成功,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课前认为自己的课备的很详细,全面,条理清晰,然而课堂却不一定和你想象的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不断反思。而远程研修正给了我们磨练课堂,成长自己,服务学生的机会。在磨课过程中,作为磨课教师的我,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文本,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一次备课。《月光曲》这课,学生要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这课有两个突破点:一是从联想中感受月光曲的美妙体会贝多芬的高超技艺,二是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真挚的情感。在备课时,我是这样想的先从第九自然段的联想画面入手,让学生感受联想的好处,从联想中感受乐曲的节奏,从而感受贝多芬高超的技艺。然后再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从原因中感受贝多对穷人的同情,对遇到知音的激动,从而想象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整个情感变化,这样来突破文章的难点。

可是,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通过上课和教研组内老师们的研讨,我再次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直接抛出问题“是___打动了贝多芬,让他为兄妹俩弹琴,并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呢?”,学生直接进入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课堂始终围绕一个主线进行,扎扎实实,随着语言文字训练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之增强,人物形象更加丰厚。有了前面情感的基垫,学生在感受最后《月光曲》的美丽旋律时,情感才更充分,才有更好地想象训练。

3.中班语言详案 篇三

设计意图:

《七个阿姨来摘果》这首儿歌在内容上一句紧扣一句,句句有“七”,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在形式上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再加上肢体语言的提示,以及诱人的游戏,就能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获得愉快的生活体验,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语言活动。

重点: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此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理解绕口令的内容,学说绕口令。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演示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进行提问,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练习,从中建构了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让重点得以解决。

难点:是能有一定的节奏和速度念绕口令。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是: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小组练习的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的练习中让难点得以解决。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儿歌名称,了解儿歌的内容,学会有感情朗读儿歌;

2、进一步熟悉水果,并初步学会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布置果园的场景。

2、图片(七个阿姨、水果篮)、每位幼儿一个篮子。

3、幼儿识字大挂图。

活动过程:

一、情境:观察果园。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到果园去看一看,好不好? 幼:好。(幼儿有秩序地观察果园)

师: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水果?(幼儿自由回答)

二、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师:刚刚我们都已经参观了果园,也看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们一起看看还有谁来到果园,好吗?(教师出示阿姨的图片)幼:是阿姨。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原来是这么多的阿姨来到了果园,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位?(7位)

引导幼儿通过从左往右、从右往左,顺数和倒数两种方法数出阿姨的人数。小结: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2、师:那小朋友们,这些阿姨准备去干什么呢? 幼:摘果子。

师:几个阿姨去摘呀? 幼:7个

小结:七个阿姨来摘果(学习词:摘)引导幼儿一起模仿摘得动作。

3、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阿姨摘的果子装在哪儿吗? 幼:篮子里

师:那7个阿姨有几只篮子呢?(7只)小结:七只篮子手中提。(学习词:提)引导幼儿一起模仿提的动作

4、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阿姨的篮子里都摘了几种果子 幼:幼儿数一数,7种。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些水果分别怎么摆放的? 幼儿观察,并说出水果的摆放样子。小结:七种果子摆七样。

5、带领幼儿说出七种果子的名称。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些好吃水果的名称吧!小结:苹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老师把这些情景编成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就叫《七个阿姨来摘果》,现在听老师朗读一遍,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过渡语: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首儿歌有趣吗?(有)老师呀也觉得这首儿歌很好听,我们一起把它用好听的声音念出来,好吗?(好)

三、出示识字大挂图,幼儿学习朗读儿歌,创编儿歌。

1、教师出示识字大挂图,幼儿跟着老师一起练习2—3遍。

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轻声地练习,要听清楚老师是怎么读的?

一起来练习一下‘摘、手、中、石、柿’的发音,读准翘舌音。

2、幼儿个别朗读的形式巩固练习。

师:刚才,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练习了这首儿歌,现在,老师要请几位小朋友练习一下,××小朋友学得很认真,读得真不错。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有谁能勇敢地读给大家听?**小朋友也读得真不错,请个别小朋友把自己学到的本领表演其他幼儿听听。

3、初步学习创编儿歌。

师:小朋友们,除了这些水果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水果? 幼儿自由回答(葡萄、香蕉、西瓜、、、)

师:那我们把刚刚说到的水果也放到这首儿歌里面,一起来念一念吧。

过渡语:哇!小朋友念得真好,声音读的真好听,你们想不想也和这些阿姨一起来摘果子呢?(想)

四、音乐《摘果子》,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果子,现在就让我们和这些阿姨一起来摘秋果吧!小结:把摘到的果子带到教室和其他幼儿一起分享,离开活动室。

附儿歌:《七个阿姨来摘果》

4.小小书签 详案 篇四

教学设计

云南师大附小

张洁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在word中输入、编辑文字的技能,会插入图片、自选图形,并设置其环绕方式、叠放次序。大部分学生见过或使用过书签,知道书签的基本形式和用途。【教学支持】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XP操作系统,Office 2003 办公软件,运行稳定的教学系统。【教材依据】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云南省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8课《建立红嘴鸥小档案》。本课的学习要点是插入文本框;调整文本框的大小和位置;将文本框与图片组合在一起。【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教材要点,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实际更贴近的“设计书签”来完成学习内容。在前面的课中,学生已经学过文本输入、插入艺术字、自选图形并对它们进行设置。因此,本课主要学习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图片的方法,并能对文本框进行线条、颜色和形状的设置,最终能应用文本框设计一张书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书签的构成。

2、学会在word中插入文本框,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图片的方法,并能对文本框进行线条、颜色和形状的设置

3、能应用文本框为自己或他人设计一张书签。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课前收集的各种书签,了解书签的构成。

2、通过观察、思考,了解书签设计的一般要求。

3、通过课堂操作,体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

4、通过“书签实例”的展示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其自信心。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由衷赞赏他人的品德。【教学重点】在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图片的方法。【教学难点】图文混排、书签的美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一位功夫巨星„„ 播放功夫熊猫的动画。师:怎么解决阿宝的困惑?

生:用书签夹在头天看到的页码上就很方便了。师:下面我们就用word帮阿宝设计一张漂亮的书签吧。板书课题:设计小书签

二、学习新课

(一)鉴赏书签,完成任务一(15分钟)

1、鉴赏书签(2分钟)

师:见过书签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师:想不想看老师收集的书签?看的时候要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课件展示教师收集的书签和附小学生设计的书签。(边欣赏边做适当点评:捉迷藏,图片多切题啊!这张有点欧洲风格嘛!噢,还有那么多形状啊!这张的作者一定是周杰伦的粉丝。)

师:你喜欢哪张?为什么? 师:你知道书签有什么功能吗?

师:书签不仅能帮助人们记住页码,还能表现艺术美、传递友谊,拓展知识,它与书形成不可分割的、完美的艺术整体。

2、构想书签(2分钟)

师:看了那么多的书签,想不想自己也设计一张有个性的书签? 师:下面先浏览素材,四人为一组,讨论、构思自己要设计的书签的样子。各组推选一位代表作介绍。

3、热身运动(4分钟)

师装作接听电话:“喂,是阿宝啊!正好,我这里有一群聪明的孩子,让他们帮你吧。”

师:阿宝又遇到问题了,师傅让他把包子放到盘子里,但他怎么也做不到。课件呈现:怎样才能把包子放到师傅的盘子里?

提问:谁会?(请一同学上来,边操作边讲解:插入—图片—来自文件。设置环绕方式,再移动、缩小。)

4、学习插入文本框,完成任务一(5分钟)

师:刚才呀,我们在帮阿宝的同时,已复习了在自选图形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设计书签也要插入图片,来看看除了图片,还有什么?(文字)

课件出示任务一。

师:正好啊,可以用文本框来设计。因为文本框是一种可以调整大小和位置的文本、图形容器。设计书签的第一步就是插入文本框,然后插入„„?(文字和图片)

链接到word文档中演示操作。①插入文本框 师:来试试吧!

问:文本框可以从哪里“插入”?(插入菜单)

师:横排或竖排的文本框有什么区别呢?(文字的排列方向不同)插入一个文本框,调整好它的位置、大小。师:你们瞧,今天的新知识一点都不难。②插入文字

师:在这里输入文字。③插入图片

师:我们能把图片放到自选图形中,那么把图片放入文本框里的操作是不是一样呢?试了才知道!现在就按照自己的构想,试着完成任务一吧。

学生尝试完成任务一。师: 有问题吗? 生:插入的图片无法移动。师:谁能解决?

请会的学生演示。(表扬:你太聪明了)

如无人会,示范通过学习网站解决问题;如都会,提问方法,鼓励。请一名学生复述插入图片的方法。学生继续完成任务一。(提醒时间)

提示三种求助方式:①访问学习网站。②问同桌。③问老师。

(二)修饰文本框,完成任务二(5分钟)

1、改变颜色与线条(3分钟)

师:这个书签漂亮吗?可以怎样修饰呢? 展示任务二。

师:看看任务二有哪些变化?(填充了背景,并改变了线条的形状和颜色)师:还记得怎么改变自选图形的颜色与线条吗?(学生回答)师:借鉴这种方法自己先试试吧!学生尝试。

请成功的学生示范、讲解。(选中文本框,单击右键,打开“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问:这个对话框似曾相识吧!)通过“颜色与线条”选项卡来改变线条形式和填充背景。

师:哦?旧知识也能派上用场啊。再找一位书签修饰得好的同学介绍经验。

2、展示、评价2件作品。(2分钟)

注意从技术和内容两方面简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建议:如图片不切题、背景色与文字颜色太接近或太不协调、文字过大或过小、图片位置不恰当……

课件呈现祝贺画面。

师:祝贺你们顺利完成了任务!想不想把书签设计得更有创意、更漂亮?好,我们一起来挑战!

(三)填充图片、改变形状,完成拓展任务(5分钟)课件出示拓展任务一:改变了形状;拓展任务二:加了飘带。

5、改变形状(示范)

师:这张书签怎么一下子变成月牙形了?谁知道怎么做?想不想学? 师:其实很简单,看好了,老师怎么妙手变形。

演示(不讲解):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绘图”——“改变自选图形”,从中选择一种图形,改变文本框的形状。

请一学生介绍方法。(表扬:做对了!说明你看得很仔细。)

6、加飘带

师:飘带怎么做呢? 生:用曲线工具画出来。

师:现在,大家就继续完成书签设计,待会儿老师要看看谁做的书签最漂亮、最与众不同!

(四)检查完善(1分钟)

完成的学生互相参观,学习别人出色的地方,指出不足,教师巡视。师:看看自己设计的书签哪里还不够满意,再把它美化美化吧。

(五)交流分享(8分钟)

巡视中将学生作品收集、制作成ppt,适时播放。

师:看到大家设计出那么多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书签,真让我耳目一新!好的东西就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根据时间选择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评价。

三、课堂总结(2分钟)

师:太精彩了,你们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今天的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我们知道了书签具有审美、情感沟通和实用等功能;学会了用文本框设计一张漂亮的书签,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

5.五月端阳详案 篇五

(第一教时)

引导者:夏丏尊小学 陈可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蒲、椒、糯”等字,理解“菖蒲”、“心灵手巧”、“流苏”等词。

2、会用“答案串连法”归纳主要内容。

3、初步学会主动搜寻、提取、整理信息。

4、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 研读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主动搜寻、提取、整理信息,提高研读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香袋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灿烂古老的东方文化,涌现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同时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目。今天,老师就要来考一考大家这方面的知识。(课件出示“鞭炮春联”;“看花灯吃元宵”;“牛鹊桥织女”;“赏月吃月饼”;),请你说一说这些图分别是我国哪一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学生说)

2、同学们可真聪明,了解那么多!是的,这一些节日都是按照农历来划分的。现在老师要送大家一份礼物,一首民歌谣,看看里面藏着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出示民间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学生朗读)

3、大家知道这首歌谣描写的是哪一个节日吗?(端午节)对,端午节又叫端阳,(板书“端阳”)端午节是在一年中的哪一天?(强调“农历”五月初五,板书“五月”)大家以前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学生说)

4、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本,看一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哪一些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大声朗读,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顺,边读边体会自己有什么感受。老师有一些自学建议,可以供大家参考。(出示“自学建议”

1、读一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想一想,理解词语意思;

3、理一理,课文介绍了哪一些端午节的风俗。)

2、学生反馈交流,教师评价。

⑴、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朗读情况了,你们愿意让老师见识一下你们的朗读水平吗?请在课文中找一找与这幅图相匹配的段落,读一读。(依次出示“挂菖蒲艾草,香袋,粽子,赛龙舟,屈原”图,指名学生朗读,并指导朗读,其间适当渗透字词教学,如理解“菖蒲艾草流苏”等。)

⑵、通过朗读,你知道了端午节这天人们都干些什么了吧!请聪明的你填一填课本后的一张表格。(学生填写,填后学生说一说并点击课件随机出现。)(姑娘们缝制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赛龙舟。老人们讲故事。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了艾草、菖蒲。)

3、引导:你能把人们的这一些活动连成一个句子吗?(学生说一说,并出示“端午节可热闹了,家家户户门上____,姑娘们____,妇女们____,小伙子们____,老人们____。)

(三)研读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读得不错,说得也很棒!下面,咱们就挑一种咱们喜欢的活动一起来品味品味。(以“姑娘们缝制香袋”为例)出示实物香袋,看,这是什么?漂亮吗?喜欢吗?想知道怎么做吗?

2、研读第三自然段。

▲“她们用零碎的彩色绸布,缝成形状各异的小袋。小袋里面塞进裹着香料的棉花,再把袋口的线一抽,就成了一只只香袋”。

A、姑娘们已经告诉我们做香袋的方法了,请你自己找出来读一读。(出示▲句子学生自由朗读。)

B、同学们,看了姑娘们做香袋的方法,你想说些什么?你学会做香袋了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做香袋的过程,答案多解,只求通顺有条理,不求统一。)C、这么漂亮的香袋,咱们一定得记住是怎么做的。

▲“香袋的式样很多,有鸡心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下面垂着五颜六色的流苏”。

A、那么,姑娘们做的香袋是什么样的呢?大家来欣赏一下这些香袋吧!(出示各种式样的香袋,让其说说各种香袋的形状)是啊,香袋的式样很多,咱们用朗读的方式来介绍一下,(出示▲句子齐读)你能给这个句子换一些说法吗?

B、看,课本上介绍了这么多的香袋式样,你觉得姑娘们缝制的香袋可能只有这些形状吗?还可能有哪些形状?请你仿照这些词语的结构说一说。

C、引导学生把“香袋”跟“姑娘们”联系起来,思考有什么新的发现?(可引导或强调姑娘们“心灵手巧!”)

▲ “孩子们把香袋挂在衣襟上,鲜艳夺目,好像五彩的云霞”。

A、(出示图片)同学们,把这些颜色好看的香袋挂在孩子们的衣襟上,你觉得怎样?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书上又是怎么说的呢?(好像“五彩的云霞”,鲜艳夺目)(出示▲句子)B、释放学生情感:

a、假如面对着这些香袋,你会说些什么? b、假如面对着做香袋的姑娘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3、是啊,这香袋不仅形状各异,而且鲜艳夺目,这香袋来自于姑娘的心灵手巧,寄托着姑娘的幸福憧憬和美好祝愿。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闻一闻香袋的浓浓香味!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小小香袋寄托着无限深情,为五月端阳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端阳代代相传不已,让华夏子孙魂牵梦萦!可五月端阳的魅力仅仅如此吗?是的,远远不止这些,好学的同学可以去翻翻历史,查查资料,你一定会发现更多!

2、好了,今天的端阳话题,咱们就聊到这,和大家一起学习,我感到很开心,谢谢大家。

(五)作业 作业超市:

A、读一读:找出你喜欢的优美语句读给小伙伴或者爸爸妈妈听。B、摘一摘:摘录课文中你觉得很美的语句,把字也写得美美的。C、写一写:我会做香袋了!„„ 附:板书

18、五月端阳

家家户户门上挂菖蒲、艾草

姑娘们缝制香袋 ——心灵手巧

6.夏感教案(详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投影)同学们,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们说这是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呀?(夏天)对呀,可很多人却不喜欢夏天,因为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梁衡的《夏感》,看看作者对夏天有何独特的感受。(板书:夏感)

二、展示目标:

(投影)我们学习就得有目标,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让我们一起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读)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梁衡,请同学们看学案上的知识链接,注意划线的地方。

三、检查预习。

(投影)好,上课前我已经让你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对这节课的掌握,你们有信心吗?()好,下面我先检查你们的字词,看学案第一题:

给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指名学生回答)

芊芊细草: 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黛色: dài 青黑色 磅礴: páng bó 气势盛大 贮满: zhù 储存满,积蓄满 匍匐: pú fú爬行 秋波澹澹: dàn dàn 水波荡漾的样子 春华秋实:huá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闲情逸致:yì zhì 闲适的情趣

四、听读课文

看来同学们真的掌握得很好,下面也让我们的耳朵来享受一下:

(投影)听读课文,感受本文的“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注意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五、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写的美不美?()下面就让我们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别忘了还有三个任务奥!

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总体特点?

为了表现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夏天的? 全文表现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情感?(学生读课文)

1、(投影)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那你们知道这是写夏感中的哪个词吗?(感)夏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请齐读第一段。(投影、板书:紧张、热烈、急促)

2、那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夏天的呢?(引导2—4段,看

看这三段各是写夏天的那些方面?)(指名学生答:三段分别感知了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投影)(依据归纳,板书夏之景,夏之色,夏之韵或夏之人)

3、看看第1段和2—4段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讨论归纳:2—4段作者具体感知了夏天的景物,夏天的颜色,感受夏天里农民紧张的劳动,正好说明了第一段中的三个特点,所以是总分的特点。)(板书:总-分)

4、我们先来看夏之景,请跳读第二段,找一找,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指名答: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学生读画,指名答,然后说说天气的特点:炎热或者火热)

5、看来同学们都找出来了(投影:“火红的太阳„„夏天到了”)请用你的语气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教师提示:可按天气的变化过程把握语气,先可慢读,天气热起来后就要读出热的气势,再齐读)

6、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我们来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

7、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找出对比的句子,根据作者对夏天的描写也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话。(请写在学案上)(学生展示)

示例: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8、看来你们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很好,老师很欣赏你们。以上是对夏之景、夏之色的描写,那作者又是如何写夏之人的呢?读第四段(提示学生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投影)学生自由朗读。咱们班读得最好的男生是谁?()读得最好的女生呢?()(分好角色,全体朗读。)读后说说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悯农:锄禾日当午——)

9、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投影)(板书:喜爱夏天、赞美夏天、更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说说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全文的结构:总——分——总。(板书:总-分-总)

10、(投影)学生探究:既然这篇文章写得这样美,那你能不能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点拨: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举例)(重点)找出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我们再向全班展示,好不好?()学生讨论、归纳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准备好了吗?展示时请说清第几页第几段的哪个句子,再说说理由,好吗?(各个小组展示)如: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运用比

喻,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分析示例:“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六、当堂检测:

可能还有许多同学有自己的观点,下课后可以彼此交流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这么多,不知你们掌握了多少?我们不妨来检查一下,好吗?

(投影)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不仅感受到夏天的_自然景色、夏天_金黄_的色彩、夏天_紧张_的旋律,而且还感受到夏天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地赞美了_辛勤劳作的农民_。

七、拓展延伸。

(投影)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但“夏”在古诗词中还是有的,我们不妨将它们摘抄下来作为积累。要求注明作者名字。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

八、总结全文。

(投影)本文紧扣“夏感”,先总写对夏天的感受,然后具体感知夏天的景、色、人,抒写了作者对夏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之情。感主要有三层含义:感受、感知、感情,写出了自己对夏天的独特认识。

7.石头书(详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感悟分号的用法和多种的组段方式。2.通过词串组合、实物演示、分析比较等方式,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发展学生思维。3.通过围绕“主题词”的说话练习,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梳理清楚文章的脉络。

二、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1.教师板书:“书”。(教师:这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学习伙伴,能简单地说说它的特点吗?说不出的课以翻开书再看看。)

教师视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板书:字、画、作用(学问)2.教学生字“册”,渗透汉字文化。(古代对于书的多种称呼:简、册、典)

①知道3000多年前的书是怎样的吗?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本。——教师出示“竹简”。②教师问:知道这东西在春秋战国时期叫什么吗?(指名学生回答,相机介绍)

(在春秋战国至魏晋时代,因为当时还没有纸,人们只好把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竹片称“简”,木片称“扎”或“牍”。这种竹片或木片,通称为“简”。一块简只能写几十个字,记载一件事,因而往往需要很多块“简”。为了查找方便,人们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称之为“册”。“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后来,书写的材料逐渐用纸代替,印出的文章装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现在“册”已演变为量词。

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正式的书籍,据《尚收》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典”和“册”就是当时的书。那时的书是竹子做的。将刻好字的竹简,一根一根地穿连起来,就成了书。“册”象征竹简,“一”象征绳子,用绳子把竹简穿起来,就成了“册”。这里顺便说到,把“册”放到书案上,就成了“典”。“典”中的“六”象征书案,“曲”象征书册,我们现在称经典著作,把“典”当作重要图书的代号,即由此而来。)

③教师相机按序板书:

册(引申到语文书的封面:三年级上册)简(一块块的竹片或木片)

典(把“册”放到书案上,就成了“典”。“典”中的“六”象征书案,“曲”象征书册,我们现在称经典著作,把“典”当作重要图书的代号,即由此而来。)

3.教师板书:石头——问:这样的书见过吗?猜猜看?猜不出的想想有哪些疑问?

相机介绍:石头书是中国古代原始的书籍。即把文字刻在石头上。它起源于东汉,而最大的石头书出于唐朝。中国现存的最早石刻文字,是唐初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发现的春秋时期10个石鼓上的刻文。

(二)初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1.布置自学要求: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标上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大会读的地方多读两遍,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①这个故事里有哪几个人物?(根据回答出示)

川川

磊磊

叔叔(叠音词后面一个字读轻声,讲到叔叔时相机正音理解“勘探队员”)②看来,简简单单的字词里都挺有学问的吧。老师这儿还有三组词。出示:

好奇

贝壳

地壳(多音字)

脚印

足迹(近义词)

聚精会神

刨根问底(成语)A、提出要求:自己轻声读一读这几组词语,你能读到其中的学问吗?。B、你来读哪一组词? C、读出学问了吗?

D、教师小结:看来,以后我们学词语的时候,也要善于动脑,去发现其中的学问。3.检查朗读情况

①全文一共多少个小节?老师请14位同学,分小节朗读一下课文。其余同学画出川川和磊磊说的话。(如出现读错,教师随时打断学生的朗读,并问:谁知道老师为什么叫这位同学停下来?)

4.检查朗读,感受不同的构段方式。

①再次指名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川川和磊磊的话。读完后问:读了川川和磊磊说的这六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A、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在原有板书上添加“?”和“。”

B、教师指着板书:你能根据黑板上的标点符号的变化,说说“刨根问底”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②教师过渡:川川和磊磊向叔叔刨根问底,懂得了不少学问。叔叔都跟他俩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读读叔叔说的两段特别长的话。

第七小节: A、集体朗读。B、出示:“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矿物。”

问:这段话还可以怎么读?

C、教师小结:这一句话中有三个分句。这三个分句可以调换位置,这就叫做并列分句。因此他们之间用分号隔开。)

第十一小节:

A、再来读读这段话。——齐读。

B、这段话有三句话,能变化顺序读吗?

C、教师小结:这段话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先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再说“后来”,最后说“又过了很多很多年”。

③教师总结过渡:你看,这么一琢磨,自然段里的学问也挺大的。这两段话和第十三小节里有这样四个词语。你懂吗?

矿物

化石

矿石

煤炭(专业术语)A、问:你懂吗?

B、不懂的话,问:川川和磊磊有疑问就刨根问底。实在不懂的,也可以问问我啊!谁来问?(相机指导提问)

C、教师或学生作答。

矿物:是地壳内外各种岩石和矿石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人类时时刻刻离不开矿物,像我们用的铅笔的笔芯就是用石墨造的,而石墨就是矿物的一种。同学们家中天天用到的天然气也叫做气态矿物。(还有石油)我们人类已经知道的矿物有3000多种。

化石:有些动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被埋起来,死后就不会腐烂了。上亿年之后,这些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就成了化石。人们根据找到的化石,就可以知道古代动植物的情况。恐龙就是这样的例子。科学家在我国很多地方发现了恐龙的化石。我国第一具恐龙骨架的化石是在云南出土的。

矿石:含有有用矿物并有开采价值的岩石。如铁矿石、铜矿石、铝矿石等。煤炭:

(三)梳理文脉,练习概括表达。

1.读了这么多遍书了,你能用“石头书”来说一句话吗? 2.指名发言,教师相机引导梳理文脉。(石头书的样子——石头书里有字和画——石头书的作用)

(四)设置悬念,唤起阅读期待。

8.散文阅读指导教案(详案) 篇八

——注重文本,加强审题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吴素芳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在散文阅读答题时关注文本内容,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2、加强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审题眼光。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幻灯片1——标题

教师:

同学们好,很高兴来到甪直中学这个美丽的学校来给大家上课。今天我们进行的是现代文大阅读中散文阅读的复习指导。再近几次的高三模拟考统批中,我一直批现代文大阅读部分,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同学们也有很多的困扰,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二、散文阅读题型三大问题

幻灯片2——

1、对文本的研读不够

2、审题偏差或不全面

3、答题方法、思路不明确

三、注重文本理解

(一)为何要注重文本解读

今天我们着重来研究前两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为什么要注重散文的文本阅读呢?最近忙昏了头,先一起看几幅图片吧!

幻灯片3—6:春天的樱花烂漫、海棠垂丝、梨花似雪、桃花娇艳

我突然很有感触,想到这样一句话:当你无心关注那一树树春色时,你就错过了春天!试卷上的一篇篇散文不就像那一树树的梨花、海棠、樱花和桃花吗?这里有你不曾见过的美景,有你不曾经历的人生,有你不曾体悟的情感与哲理。即便是考试,即便为了分数,我们也不能忘记了语文的本质,她是美丽的。

因此,当你无心关注文本时,你就错过了分数!

幻灯片7

不妨来看两道题目:

幻灯片8——

1、零模《歌的高度》: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中的难处有哪些。(4分)

2、一模《另一片天空》: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一片落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分析:

1、平均分2.6,大多数学生还是能答到一点,即女文工团员由于严重的高山反应,身体较差,发着高烧,但另一点由于她是个舞蹈演员不擅长跳舞却有许多学生没看出来,理解出现偏差,把十分纯洁的事情想歪了,“因为在深夜,她一个女文工团员在那么多男的汽车兵面前表演十分害羞”,对文本的研读明显不够。如果理解了本文是在赞颂女文工团员纯洁高尚的精神品质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答案了。12、平均分1.8,得分情况不理想,从结构和内容上去回答,结构上明显就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或严谨”,2分,后面的4分得分有一定难度,大多数学生能看到内容上有“点明题旨”或“阐明作者的观点”已经不错了,难在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文本的理解依然是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只注意到“凝视和想象”,其实不仅是这样,作者为什么在一片落叶上看到了那么多东西?他是借助“凝视和想象”,从而达到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才是最关键的,此外,这是一种心境,是宁静的、悠远的思想境界,和前面提到的“奔走张望”这种浮躁的、汲汲于功名的心态是不一样的,作者要表达的就是对于后者的否定好对前者的肯定。这4分,难,但难的并非奇怪,学生还是要戒浮躁,即便是考试,依然要静下心来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

(二)如何进行文本阅读——感知美文

不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走进美文。

1、课堂小练习:阅读冰心的《图画》,完成思考题(3分钟)

幻灯片10——

图 画

冰心

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

转过山坳来,一片青草地,参天的树影无际。树后弯弯的石桥,桥后两个俯蹲在残照里的狮子。回过头来,只一道的断瓦颓垣,剥落的红门,却深深掩闭。原来是故家陵阙!何用来感慨兴亡,且印下一幅图画。

半山里,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绕着殿儿飞。城垛般的围墙,白石的甬道,黄绿琉璃瓦的门楼,玲珑剔透。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深蓝浓紫。暮霭里,融合在一起。难道是玉宇琼楼?难道是瑶宫贝阙?何用来搜索诗肠,且印下一幅图画。

低头走着,一首诗的断句,忽然浮上脑海来。“四月江南无矮树,人家都在绿阴中。”何用苦忆是谁的著作,何用苦忆这诗的全文。只此已描画尽了山下的人家!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1年7月5日)

思考:本文描绘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幻灯片11——学生简要分析:主要描写了两幅图画:断瓦颓垣的故家陵阙

生机盎然的平原村居

对比,写出的是感慨兴亡,还是乐观旷达?(后者)为什么?——圈点出关键词

3、方法指导:

※圈点勾画——圈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划出值得深思的词句

要求:每位同学的卷子上每段都要有圈点(出示教师示例),但不能为了圈点而乱画 ※读完后起码问两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而写?

4、《司马祠》文本阅读实战

幻灯片12——

检查学生课前的圈点勾画,请学生回答:写了什么?为什么而写?

参考:描写了司马祠所在的地方及环境,司马祠本身,由司马祠产生的联想,表达了对司马迁的崇敬以及对司马迁精神的赞颂。

※小结:淡定从容圈点勾画走进美文

四、加强审题(幻灯片13)

(一)为何要强调审题

好比战场与敌人斗争,你必须看清他拿的是长枪还是大炮还是赤手空拳,才能见招拆招,不然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幻灯片14

还是来看两道题:

1、零模《歌的高度》:文中划线句“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白,干净”描写景物用的是哪种手法?(2分)

2、一模《另一片天空》: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人们“奔走和张望”的具体表现。(5分)分析:

1、其实本题难度不高,提问也很明确,但学生的审题还是不行,第一问“描写景物用的是哪种手法”,指向十分明确,至于景物描写的手法,在诗歌鉴赏复习表达技巧时应该是复习到的,白描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而很多学生答到“比喻、衬托、象征、对比”等,完全是对概念的模糊,如果没有复习到,教师一定要先让学生区分开来,修辞方法,表现手法,与景物描写的手法不能混为一谈。

2、平均分1.9,从题目本身来看,难度并不是很大,主要运用的就是筛选信息和概括的方法,但学生的审题能力依然有待进一步提高,题目是“概括人们 ‘奔走张望’的具体表现”,但很多学生答“我从乡村进入城市,从湖南迁至海南,还看到朋友去北京、上海,德国或南非”,这个只是说“我”和“朋友”,不是“人们”,“人们”应带有普遍性,而且照抄原文肯定不是概括,当然参考答案的概括十分精简,学生可能无法完全按照这个答,但起码可以概括成“人们为了仕途(个人的发展/利益),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迁移”,这是第一点,答到外出的目的以及形式各得1分;至于第二点概括,很多同学其实也找到了是第四小节的“旅游”,但依然是没有概括出这种“旅游”的性质,原文说“被交通工具规定了观察线路„„规定了观察时的联想„„”完全可以发现这种“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被规定了程式的”。一旦这个特点没出来,那么最高也就3分,而特点答出来,即可得到满分5分,2分之差,有时只在一个细节上。

(二)如何审题

1、方法指导:幻灯片15

明确出题角度,化繁为简

抓住关键词,紧扣要求

出题角度:

※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筛选概括信息

※重点句子的含义

※行文思路

※评价分析作者的观点

※语言表达、艺术手法

2、实战演练《司马祠》2题

请学生上黑板演示答案,教师分析点评

小结:

幻灯片16

化繁为简,紧扣要求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见招拆招,一一化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布置作业:请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瓷器的意味》

五、课堂小结

幻灯片17

匆匆的一堂课,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启示,但真诚感谢我们同学的合作,有这样的态度,相信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此,我把这句诗送给大家——“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既是对这堂课的总结,也以此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附:

《歌的高度》王宗仁

那年初春,青藏公路刚通车不久,我们这些跑车的汽车兵用人间最纯朴的感情给西藏运送着温暖,满脸的油腻都在欢笑。

那天应该说是我们心情最轻松最欢畅的日子,来自首都的中央慰问团要为青藏公路沿线的军民演出,这是第一次,也是至今为止最隆重档次最高的一次慰问演出。

江河源头兵站的演出令人难忘。那歌声、那舞蹈仿佛是演员肉体或灵魂的一部分。

演出结束后,慰问团继续西行,却不得不把一个跳舞的女文工团员留在了兵站。她发着高烧,高山反应十分严重,无法再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去演出了,必须留在原地休息、治疗。

那晚,站上住进了五个汽车连队。他们当中有些人本来这晚是投宿别的兵站的。但他们觉得,只要看女文工团员一眼,看看那身合体整洁的演出军装,心里也会舒畅好些日子。

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白,干净。

晚饭后,兵们不约而同地、轻手轻脚地把女文工团员住的那顶帐篷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他们不忍心打扰她,又不愿意远离她,就这样若近若离,远远地看着,似乎只要能瞅见那灯光就满足了。

女文工团员终于发现了帐篷外面有“情况”,她走出来,笑盈盈地对大家说:“外面太冷,里面有火炉,请大家到帐篷里坐。”

她满面春风,声音柔雅,很难看出有病在身。但是没有人进她的帐篷。一个胆大的战士突然违背大家原先只想看她一眼的初衷,提出了一个似乎过分的要求:“我们想听你唱支歌!”

这个本该视为节外生枝的要求一提出来,众兵们竟然一时心血来潮地附和起来。女文工团员稍有犹豫,张口想说什么却未出声。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但是面对这么多热切渴望的眼神,她顾不得多想,对兵弟弟们说:“好吧!我答应给大家唱歌。不过,我有个要求,既然唱就唱你们爱听的歌。由你们点歌,我来唱。”

她的话音刚落,一群战士就送来了大声呼号:“冲呀——点歌开始!”女文工团员这时完全消失了病态的神情,像一个等待出征的兵。

点的歌儿太多了,她只好说,我会唱的就满足大家,我不会唱的就过。大家拍手。她唱了《康定情歌》,唱了《敖包相会》,又唱了《十送红军》„„她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歌声时断时续,好比鸟儿已经飞上了天空,但飞得有些沉重。她坚持着让歌声飞。可以想象得出,一定是剧烈的头痛再加上高山缺氧使她痛苦万分。然而,那些热情却很粗心的兵们只是专心致志地听歌,竟然没有留意到唱歌人情绪的起伏变化,他们继续一个接一个地点歌。

奇怪的是,后来女文工团员的高山反应奇迹般地消失了,她越唱越来情绪,越唱声音越宏亮,越唱音阶越高。身为舞蹈演员的她仿佛从来都没有感到自己还有如此超拔的唱歌天赋。心为歌源,血是真的。唱者不累,听者不厌。歌的高度可以摘取星辰。

然而,她毕竟是个严重高山反应染身的病人,毕竟是在海拔近5000米的缺氧地区耗尽体力地唱歌。唱着唱着,她累倒了,病倒了!她躺倒在江河源兵站临时为她腾出的帐篷里后就再也没起来„„

在她的生命之泉干涸之前,月光皎洁的江河源上空破例地飞过一只连当地牧民也没见过的夜鸟,掉下了一片光滑多彩的羽毛。有个兵有幸拣起了这片羽毛,它是源头一页沉重的历史。这个“拣羽”的兵就是当时的一个汽车兵——后来成为作家的我:王宗仁。

《另一片天空》韩少功

一片落叶是千里山脉,或者万里沙原。如果手中镜片有足够的放大功能,我们还可以看到奇妙的细胞结构,雪花状的或蜂窝状的,水晶状的或胞胎状的。我们还可能看到分子以及原子结构,看到行星(电子)绕着恒星(原子核)飞旋的太阳系,看到一颗微尘里缓缓推移和熠熠闪光的星云。

但人们不习惯凝视,总是长于奔走和张望。我曾从乡村进入城市,从湖南迁至海南,还眼睁睁看着不少朋友去了北京或上海,德国或南非。我的机会也来了。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有人找我谈话,动员我去中国作协工作。两位已入仕途的文学界朋友,也在宾馆里私下劝我直至深夜,说如果你不到北京,不到某个位置,很多东西没法看到,岂不有点可惜?

我相信朋友的好意,相信自己一旦错过了北京,会确实错过很多见识。但那又怎么样?我还没有到过南极洲,没有到过月亮,没有到过火星,没有到过银河系以外的空间。我也不 可能看到22世纪以及往后更远的年代,看到儿童们在幼儿园里耍弄基因玩具,看到妇人们在杂货店购买核子炊具,看到太空旅游的星际列车和激光天梯,看到人类用药片或芯片改变人性——那样的世界会不会像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同样把我吓晕?从这一点看,即使进入京城,我仍然是一井底之蛙,反过来说,即便我能够风光活上三辈子乃至三十辈子,同样难以做到无所不至和无所不知。我仍然不可能走出自己近乎逼仄和速朽的身体,不管到了什么地方,前面仍有地平线和太平间的冷冷拦截。

旅游是对履历的一种弥补,旅游业鼓励人们对世界展开足迹扩张和镜头攻略,引导人们朝远看和朝外看。铁路、航空、宾馆、餐饮、通讯、感光器材等行业因此而日进斗金。但旅游者的看大多重复,不过是把大多数已经出现在媒体的场景,来一次现场的核对和印证;不过是把已被他人用眼光品尝过的场景,再来一次残渣咀嚼和旧货收买。其一般过程,是交出一笔钱以后,被交通工具规定了观察线路,被旅游设施规定了观察方位,被讲解员规定了观察时的联想,还有“到此一游”的摆拍地点以及固定的笑容。旅游者于是心满意足:天下第一峰呵,举世无双呵,不虚此行呵,诸如此类。

这几乎是一套法定的公共成套动作。如果人们不愿意这样,一心要把世界化为独享和私藏,那他们就只是不断地为难自己。别说做一富豪,做一高官,就算做了帝王,他们的权势也只会日益剥夺他们的自由。他们在宫墙外随意散步都几无可能,更没法经常照看自己的辽阔疆域,没法像一个乞丐、水手、骑手以及工匠那样随意漂泊。

他们离世界越来越远。

我是个不可救药的旅者,连黄山、庐山等等都没有去过。一听哪里火就对哪里怕。在我看来,事情是被人们的野心弄坏的,更是被传统的空间意识弄坏的。只是相信空间还有另一种展开方式,相信人们完全可以投入另一种远行,比方以前面的荒坡一角为目的地,订一张免费船票或免费机票,于是在手中的石片上俯瞰黄山,在杂草里发现大兴安岭,在身旁的石涧清潭中触摸太平洋。

只要人们愿意,他们还可以自立宪法,发动革命,在细胞、分子、原子的世界里任意创建共和国。只要人们愿意,他们还可以捏一捏火星,搓一搓金星,摘一颗冥王星放人口袋,在细胞、分子、原子的世界里举步跨进另一条银河——这一切只需要我随便找个什么地方蹲下来,坐下来,趴下来,保持足够的时间,借助凝视再加一点想象,就可以投入另一片灿烂太空。

9.《数豆子》教案(详案) 篇九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5分钟)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那好,我们先来玩一个猜数游戏。

师:请看这是什么?(出示装有28个红豆的杯子)生:红豆。

师:你觉得这里有多少个红豆? 生:(请一个学生猜)1.初步感受

师:诶,咱们先别急着猜,我们来看看10个红豆有多少? 师:好,我们一起来一个一个地数出10个红豆。师:请看10个红豆有这么多。2.猜数游戏(估计数量)

师:来,咱们接着猜,你估计有多少个? 生:我估计有...个(请3个学生)师:(把20—30的数字板书下来)3.揭示课题

师:到底谁估得最准确呢?你有什么方法验证? 生:数一数。

师:好办法!(板书:数豆子)4.数豆子 师:怎么数呢?

生:(假设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师:就用你的方法*个*个数。(教师拿,学生集体数豆子)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15分钟)1.计数器上拨数

师:一共有多少个红豆? 生:28个。

师:谁估计得比较准?恭喜你(奖励大拇指)师:28,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呢?

师:我们知道计数器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师:请同学们静悄悄地请出我们的好朋友——计数器,开始拨出28。师:完成的同学OK手势。

师:请一个勇敢的孩子来帮帮王老师。谁来?

师:请你,勇敢的小公主/小王子。(学生上讲台拨计数器)师:(拨号后问)你告诉大家,你是先拨什么,再拨什么? 生:我发言,我是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再在个位上拨8个珠。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吗?

师:说得真好,从高位拨起,先拨十位,再拨个位。(表扬你一个大拇指)2.各数位上数的意义

师:十位上2个珠表示什么?个位上8个珠又表示什么? 生:十位上2个珠表示2个十,个位数8个珠表示8个一。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师:全班跟他说一次。

师:板书“2个十,8个一,合起来是28”。3.写数

师:计数器可以表示28,那你会写28吗? 师:我们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呢?

生:我发言,先写十位上的2,再写个位上的8。师:大家同意吗?

师:请孩子们拿出课堂作业本,写一写28。师:请一个勇敢的孩子来白板上写。

师:(学生写完后问)小公主/小王子,说说你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生:先写十位上的2,再写个位上的8。师:写得很好,说的也很好!师:跟他一样写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4.读数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8,1、2起。生:(全班齐读28)师:(板书:读作:二十八)

师:读数的时候,我们是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生:先读十位上的2,再读个位上的8.5.教师小结

师:不管是拨数、写数,还是读数,都是从高位到低位。

十位在前面,是高级一点的数位;个位在后面,是低级一点的数位。

三、课堂小练,巩固提升(20分钟)

师:孩子们表现真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完成几个小挑战,你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1.做一做,填一填。P29.师:请看这个数是多少?大家一起读出来。生:26.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想用小棒的方法来表示26,每捆小棒是10根。师:他应该先摆多少捆小棒呢?一起说。生:(全班一起回答)先摆2捆。师:再摆多少根呢?

生:(全班一起回答)再摆6根。

师:2捆小棒,表示2个十。6根小棒,表示6个一。(师生集体交流)师:笑笑想用计数器来表示26。她应该怎么样拨呢?

生: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表示2个十;再在个位上拨6个珠,表示6个一。(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回答)

师:()个十和()个一是26。(全班一起读)

2.教师出示数字22,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并同桌交流两个“2”的意义。师:孩子们这个数是多少?一起读出来。生:22。师:请在计数器上拨一拨22。看谁拨的又对又快!师:完成的OK手势。师:你是怎么样拨的?

生: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再在个位上拨2个珠。

师:(学生边发言,课件边演示)你们拨对了吗?表扬一下自己。师:这两个“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师: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个位上的2表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同桌互说)

师:全班一起说,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3.我拨你认。

师:好!我来拨数,你会认吗? 师:我先在十位上拨几个珠?一起来数。生:1、2、3、4、5、6、7、8、9。师:(引到学生说)表示9个十。

师:我再在个位上拨了几个珠?一起来数。生:1、2、3、4、5、6、7、8、9。师:(引导学生说)表示9个一。师:这个数是多少? 生:这个数是99。师:99再添1是多少呢?

生:99再添1是100。(课件展示)。师:你会拨100吗?请试试看。师:我们一起来看看100应该怎么样拨。

师:99的个位上有9个珠,再添1个,个位上就是10个珠。个位上的10个珠,表示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我们把个位上的10个珠换成十位上的1个珠。

师:个位上一个珠也没有,十位上原来有9个珠,再添1个,十位上就是10个珠。十位上的10个珠,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我们把十位上的10个珠换成百位上的1个珠。师:现在十位上一个珠也没有,百位上有1个珠,表示100。

师:所以,100只需要在百位上拨1个珠,十位和个位一个珠也没有。师:同学们,你拨对了吗? 4.写数

师:请完成课本第27页第3题写数。(集体订正)

师:请看,你会写吗?

师:百位上有1个珠,就在百位上写1,个位和十位一个珠也没有,就写0。师:读作:一百。(板书)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5分钟)师: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生:我知道了怎么拨数、写数、读数。

上一篇:银监会:商业银行现场检查手册下一篇: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