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及其改革途径

2024-11-28

山东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及其改革途径(精选2篇)

1.山东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及其改革途径 篇一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和思路

---研究文献述评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进展

从总体上讲,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各地的改革也极不平衡。1999 年9 月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要坚持“ 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即“ 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 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由于实践上尚未找到成熟的管理模式,所以“ 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方式”。从目前进展情况看,除了中央政府管理的国有资产,国务院有了较大动作外,地方政府管理的国有资产,主要是上海、深圳等少数地区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他大部分地区1998 年之后由于面临机构改革总体上基本处于滞后的状态。

1、中央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探索。为了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中央政府在最近几年连续出台了几项力度较大的改革措施。

一是国务院机构改革顺利实施,撤消了主管工业企业的十个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改为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同时转变职能,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将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改为按投入资本享受所有者权益的资产纽带关系。

二是采取坚决措施,停止军队系统、中央公检法系统的一切经商活动,同时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及管理的直属企业坚决脱钩。到1998 年底,原属52 个中央党政机关的530 个国有企业和企业集团,全部解除了行政隶属关系。

三是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组建一批特大型的企业集团公司,进行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即集团公司对国家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并相应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2、以深圳、上海为代表的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探索。在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上海和深圳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头。以上海为例,从1993 年7 月起,上海市便着手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经过六年多的探索,目前基本形成颇具特色的“ 两级管理、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所谓“ 两级管理”,即通过市对区县的综合授权,市、区县两级政府对所属企业中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职能;所谓“ 三个层次”,即经过改革,两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均

构造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及专司机构—— 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及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资产为纽带的独资公司、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体系。通过构建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体系,初步实现了“ 三个分离”。

二、关于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弊端的研究

学者们认为存在以下弊端:

1、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

从理论上看国有资产的最终产权主体是明确的,是全体人民;但人人所有也就是无所有者,产权的统一所有导致出资人缺位和责任主体缺位。有学者认为目前国有资产管理是”五龙治水”,即计委管立项,经贸委管日常运转,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管劳动与工资,财政部门管资产登记和处理,组织人事部门和大型企业工委管理经营者任免。

也有学者认为是“七龙治水”,即财政部、人事部、组织部、经贸委管大型企业,计委管国企项目,财政部门管资产,工委管人事。

2、政企职责不分,政资机构不分

政府往往将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混为一谈,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管理者,政企之间仍然保持着行政隶属关系,使政府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的努力大打折扣,出现“鞭打快牛”、“拉郎配现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规律独立运作,影响了国有资产效率的提高。

3、条块分割,流通不畅

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按照行政分权的格局建立的,各个地方或部门不可避免地依据各自利益使用国有资产,重复建设、重复生产、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十分严重,生产要素难以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使得国有资产失去了在资本市场上追求利润最大化、获得资本增殖的机会,而且不能及时从劣势产业转向优势产业,加大了国有经济升级换代的难度,也影响了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有效发挥。

4、企业法人财产权不落实,政府承担着无限责任

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企业并未按照现代企业缺席的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企业仍未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企业吃国家“ 大锅饭”,敢于大胆借债,低水平重复投资,甚至炒房地产、贷款炒股,而借贷则由国家担保,一旦亏损或出现不良债务都由政府或国有银行来承担。、“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

有学者具体归纳了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的8 大表现,并进而分析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1.在目前政企不分和政资不分的情况下,政府同企业的关系不是以资本为纽带的出资人同企业的产权关系,而是一种行政授权的关系。其结果是一方面政府对企业在行政上的表现为“超强控制”,另一方面表现为产权上的“超弱控制”。经理人员同政府对博弈的结果是一部分经理利用政府对产权的“ 超弱控制”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来谋取自己的利益,同时又利用政府行政上的“超强控制”推脱责任;2.我国国有资产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不一致。一方面没有剩余索取的刺激,内部人员的工作不努力,导致损失严重;另一方面,内部人员利用控制权损害所有者和相关者的利益。

6、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弱化了制衡机构

有学者认为,由于国有资产缺乏人格化代表,股东没有动力来监督和激励公司经理。在规范的公司治理中,董事会拥有聘任、监督公司经理人员的权利,有权对经理人员作出奖罚决定,甚至可以解除其职务。但事实上,我国国有公司的董事大多是内部董事,许多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董事会无法对经理人进行有效监督,导致的后果是董事会成员同经理人员合谋私权。[ 34] 还有学者认为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 1.仍把董事会、经理层、监视会视为传统的企业领导班子,强调集体负责,成员不愿发表意见;2.认为企业非有一把手不可,于是让董事长手握重权,使本应有董事会依法决定的事也由“ 一把手”决定;3.公司治理中讲究“ 官阶”,监事会除主席外,其他监事被定位于中层干部,形同虚设;4.实行分工职责制,董事无法分工便去兼任副总经理,造成董事会与经理层高度重合;5.只对上级负责,只要有上级授权,什么违纪的事情都敢做。

主要参考文献:

1.庄序莹.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2)期

2.陈俊雄.借鉴西方国有资产管理经验深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南京经济,2002(2)期

3.李至信,苏瑞翩.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河北学刊,2002(1)期

4.李健.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论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1)期

5.唐宗焜.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关系问题.中国集体经济,2003(1)期

6.唐立群.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广西经贸,2003(1)期

7.余佳群.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5)期

8.金成晓.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问题再探讨— 兼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财经问题研究,2002(6)期

9.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上海三联书店,1998

10.何诚颖.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模式的比较与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00(3)期

11.陈小洪.建立国有资本管理新体制.管理世界.1998(4)期

2.山东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及其改革途径 篇二

目前, 我国的国有资产改革已进入到了关键时期, 能不能管理好国有资产, 国有企业的改革能不能取得成功, 已经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 国有经济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不仅维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国防力量的壮大, 还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可以说没有国有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 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经过不断的改革和探索, 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现阶段对于我国实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来说, 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知道, 在建国初期我国是一穷二白的, 八年抗日战争和多年的内战, 不仅给我国的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也给我国的民族工业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当时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经济停滞不前, 造成了国内物资严重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国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 这在当时来说, 是符合我国的国情的, 至少是解决了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就业问题, 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但随着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继续采用原来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对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许多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但归结起来我认为,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国有企业管理手段落后;与国有资产管理配套的法律法规跟不上及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当前, 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性, 对于国有企业改革也采取了不少措施, 如:推行企业改制、实行两权分离等, 但是效果都不尽人意, 追根溯源其本质原因在于, 以往的这些措施停留在表面的制度多;发掘本质的研究少, 因此, 必须抓住问题的本质, 改革才能有效果。

2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要解决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2.1 有些国家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一视同仁, 国有企业享

受不到任何优惠待遇, 与其他非国有企业一起在市场中自由竞争, 企业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国家给每个国有企业都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将利润指标作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主要考核标准, 一旦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被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所淘汰, 政府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卖掉。这种立场鲜明的做法, 使得这些国家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非常强。

2.2 从对多个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研究中, 我们会发现许多国家对国有资产实行分类管理。

在这些国家, 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 其行为目标具有多重性和不一致性。行为目标的多重性和不一致性, 不但造成了国有资产运行的差异, 还给相互之间提供了产生矛盾的可能, 所以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类管理, 促使他们明确各自目标, 会减少矛盾发生的概率。

2.3 有些国家在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设立一个中介机构———国

家控股公司, 运用这种方法使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 由国家控股公司代国家行使所有权。其主要职责:一是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二是使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 避免了国家的行政干预, 使企业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三是协调政府制定的各种管理国有企业的方针政策, 避免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由于政策各异带来的矛盾;四是督促国家控股公司和企业执行管理部门的指示和决策, 保护所有者利益不受侵害。

2.4 依法管理国有资产是许多国家的共同特征。

国有资产管理的方方面面均有法可依, 规范其设立、运行、管理和解散等各个方面, 大多数国家的法是最高权力机构以宪法或法律的形式通过的。管理国有资产有法可依, 不仅提高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权威性、连贯性, 也明确了管理主体之间、管理主体和被管对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划定了他们各自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使国有资产的运行循序渐进。与此同时, 在法律的指导下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透明性, 不仅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还可以随时接受公众的监督。

3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当前, 国有企业改革效果不显著, 究其原因在于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中国家和企业责、权、利关系不清;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法制不健全等都严重地阻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 我们可以将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与中国当前的国情相结合, 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3.1 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 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一方面,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性, 给国有企业配备具有综合素质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人才招聘, 为国有资产部门配备资产管理专业人才, 或者邀请国有资产管理专家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提高培训, 提高他们管理国有资产的能力;另一方面, 可以将国有资产的管理划分成若干个环节, 每个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分配相应的职能, 明确他们的责任和权利并公开考核指标, 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并实行奖惩。

3.2 对我国的国有资产进行分门别类管理。

对国有资产按照它们所在行业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 我们可以尝试在水力、电力及通信等国家垄断行业引进自由竞争机制, 使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这些垄断行业不仅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中, 我们的国有资产应在追求盈利的同时担负起行业“领头羊”的责任。除上述行业外, 其他国有资产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 那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3.3 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国有资产相结合, 突出管理的权威性。

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虽然已经确立了“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的管理原则, 但还缺乏权威管理机构。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应尽早将财政部确立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导机构, 突出其权威, 使其他各个管理机构在主导机构的协调组织下, 形成管理合力, 将当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不科学的局面改变。

3.4 加大国有资产的立法管理力度, 逐渐形成统一的、全面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政府已将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工作的重点, 但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立法仍旧不够重视, 导致了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立法层次较低, 缺乏相应的权威性和连贯性。迄今为止,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立法的最高层次是以国务院令发布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 其他有关法规全是一些部门依据这个条例制定的部门规章。其结果就是各部门各自为政、自行立法, 为了争夺利益相互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因此,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立法工作, 提高立法层次, 树立法律权威, 形成统一的、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体系, 只有如此才能改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不完善的现状。

总之, 对于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而言, 随着我们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 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可以适应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的。

参考文献

[1]蒋洪.《财政教程》.上海三联书店.1996.

[2]毛程连.《国有资产管理新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这个特殊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单行本) .25-2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上一篇: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电学公式下一篇:2022年“学生之星”“十佳青年”评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