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共10篇)
1.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主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①学生独立计算,并与同学讨论有什么规律。
②汇报交流,找出规律。
它们的规律是:
两个数的乘积规则: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新课讲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9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9页第2题。
①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②错。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不是三个数。
③错。0没有倒数。
④错。1的倒数是1。
(3)完成教材第29页第3题。
(4)完成教材第29页第4题。
(5)完成教材第29页第5题。
小红说得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75=1,的倒数是0.75,因为0.75=。
【课堂小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2.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小嘎子通过暗道, 直奔韩家祠堂后面而去。东墙根插着十几个苇子, 好像一排大屏风。他熟练地把第三个苇子轻轻挪开, 一侧身就从缝儿里钻了进去。他又把苇子原封摆好, 猫着腰往前摸, 摸进一个窟窿。他悄没声地来到老钟养伤的地方, 只见老钟在削一件什么东西。
小嘎子近前细看, 原来老钟叔 削的是一 支木头手 枪。枪筒是用子弹壳改成的, 衬着柄儿上的鱼鳞纹, 像真手枪一样。小嘎子乐得一把抢过来。 老钟叔说:“慢, 我这枪要给一个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英雄! ”小嘎子眼珠骨碌一转, 说道:“我就是! ”老钟微笑着说:“好, 就送给你吧。可你要当得起一个小英雄啊! ”小嘎子把纯刚大伯的话告诉了老钟叔, 然后把枪往腰里一插, 搂住老钟说: “老钟叔, 这回可以带我去当侦察员啦。”老钟笑笑说:“有支木头手枪就能当侦察员, 没这么简单哪! ”
老钟霍地站起来说:“罗金保是 个机智勇 敢的侦察 员, 有回路上给两个汉奸拦住, 他一下挡开两把刺刀, 掏出盒子枪, “砰砰”两下, 两个汉奸就完蛋啦。”小嘎子正听得出神, “啪! 啪! ”村外真的响了两枪, 接着就是马蹄声, 吆喝声…… 老钟拿起 盒子枪、手榴弹, 小声说:“这回, 敌人来得可不善啊! ”
敌人突然包围了“鬼不灵”。“嗵! 嗵! 嗵! ”有人在砸韩家祠堂的大门。老钟打开小门, 想跳到西院去, 却见老奶奶房上正有两个鬼子四处张望。老钟急忙把小门顶 个结实, 回头看见小嘎子有点儿慌张, 就轻声说:“沉住气 , 我叫你怎 么样就怎 么样! ”
“哐啷”一声 , 大门给砸开了, “嗵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老钟拿起一把镰刀, 比试着问:“小嘎子, 他们进来, 你敢不敢拿这个剜 (wā) 他们?”小嘎子接过镰刀说:“敢!”
刚准备好, 门外忽然一声大吼 : “里头的 八路 , 出来! ”小嘎子脸色发白, 脚动了动要往后抽。老钟把头一点, 他赶紧站稳了。外面两个伪军原是乱吓唬壮胆的, 见里面没有动静, 又用刺刀乱戳。“嚓”的一道白光, 一把刺刀伸了进来, 险些戳在老钟的头顶上。小嘎子打了个寒噤, 急看老钟, 只见他大气不出, 不慌不乱, 就像正待捕鼠的猫儿似的蹲着。小嘎子胆子不觉一壮, 便也鼓着劲等待。伪军闹腾了一阵, 见屋里全无动静, 一个说:“到底有没有人? 你上窗户去看看。”另一个说:“有什么好看的, 里头给你一家伙! 万一是个地道口 , 还说不定 有地雷呢! ”两个家伙溜走了。
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 篇三
2.下面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阴谋诡计置之不理气急败坏理直气状
B.恼羞成怒崇山峻岭焕然一新完壁归赵
C.高瞻远瞩一口同声惊涛骇浪无微不至
D.触类旁通群策群力一丝不苟万丈深渊
3.在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读史使人,读诗使人,演算使人,哲理使人,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
A.精密聪慧深刻明智
B.明智聪慧深刻精密
C.明智聪慧精密深刻
D.聪慧深刻精密明智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明犯错误后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几句。
B.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开心,大家不拘小节,那场面可真热闹
C.他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如土色。
D.此事一出,全城闹得沸沸扬扬。
5.走近细看,他不就是小伟吗?表达意思不同的是( )(2分)
A.走近一看,他就是小伟。
B.走近一看,他不是小伟。
C.走近一看,他怎么不是小伟呢?
D.走近一看,他真是小伟啊!
6.下列四句中有误的一句是()(2分)
A.《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的笛福写的。
B.追悼鲁迅先生的地方是万国殡仪馆。
C.《天净沙·秋》中“天净沙”是词牌名。
4.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1.在课前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交流常用的理财方式及其利弊,了解各种理财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在探究各种储蓄方式收益情况的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实际应用
的价值。
3.在分析、比较各数据的活动中,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推理辨析,反思调整的意识。
4.在课前活动及课上探究的活动中,感受数学源自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多种理财的基本方式,感受理财方式的优化。
2.在解决问题、辨析策略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能在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数据、推理辨析、反思调整的意识。
学科德育、习惯培养、学科教学改进建议: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以及分析数据、推理辨析、反思调整的意识。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制作的各种图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组织交流
(一)以压岁钱为话题,引入要研究的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每到过新年的时候你们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师:对!得到压岁钱,这是我国古代留下来的一种民族习俗,其寓意是祝收到压岁钱的人在新的一年里顺利、健康,平安。
2.提问:那你们得到的压岁钱一般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3.小结:看来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是把压岁钱进行合理的储蓄,使其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就是基本的理财意识。(板书课题:理财)
4.交流汇报:咱班理财意识强的同学,走访了银行,采访了银行的专业人士,了解到了一些相关的信息想与我们大家分享。(课件上出现实践活动的照片)
(二)借助课前调研,了解理财知识
下面有请赵新莹同学与我们进行知识分享。
学生用自己制作的ppt介绍自己知道的理财知识,并且进行简单的说明。
二、结合调研结果,提出研究的问题
1.谈话过渡:看来,将钱放入银行进行合理储蓄的方式是比较可靠的,那如果让你用这种方法来掌管你的压岁钱,你最关心什么?
2.要想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需求呢?
3.师: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学习资料,大家认真阅读,看看能找到哪些信息帮我们解决问题?(拿出学习资料1--浦发银行储蓄知识单)
预设:
(1)20xx年浦发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2)复利计息方式:每次储蓄后将本息都取出来再进行储蓄。
第二年的本金=第一年的本金+第一年的利息
三、小组合作计算,尝试解决问题
(一)组织讨论,探究存储方式
1.通过阅读学习资料你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汇报)现在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怎么还不能呢?
预设:
(1)还不知道本金呢?
(2)存多长时间呢?
2.学生思考存储方式,猜想验证收益最高的方式
(1)那存三年,都可以怎么存呢?
出示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将你想到的存储方式写在纸上,并贴在黑板上。
(2)在这几种存储方式中,你们猜猜哪种存储方式的收益会最大呢?说说你的想法。
(3)是不是像大家所猜想的这样呢?我们需要--验证(算一算)
(二)小组合作,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发现规律。
1.小组合作,自由计算3年后的本息,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1)1+1+1;(2)1+2;(3)2+1(4)3;
2.学生交流、汇报
3.发现规律
(1)提问:通过计算、交流你有什么发现或疑惑吗?
(2)交流发现
预设1:直接存三年收益最大,1年1年1年的存收益最小。
预设2:1年+2年和2年+1年的收益是一样的。
4.讨论:在刚才自己模拟的理财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经验?(学生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知识,发散思维
1.提出问题
如果这6000元钱我们想作为上大学的一笔基金,你们觉得这回又该存几年呢?(六年)是啊,存六年,怎样存收益会最大呢?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想法。
师:是不是像大家所说的这样呢?咱们课下可以试着来验证一下。
3.小结:上完这节课后,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成为了是一名小小的理财家。(板书课题)课前,通过调研发现还有众多的理财方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理财方式,老师都有一句话送给大家----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五、板书设计
小小理财家
1+1+1 1+2 1+3 2+1
利率
存期
5.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五
知识整理
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汇报同学互相补充。
复习概念
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
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
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
基础练习
1填空
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
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
2、解比例
5/x=10/3 40/24=5/x
3 、完成26页2、3题
综合练习
1、A×1/6=B×1/5 A:B=( ):( )
2、9;3=36: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
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 ):( )、( ):( )
实践与应用
1、如果A=C/B那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当( )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4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比例的意义
比例 比例的性质
解比例
正反比例 正方比例的意义
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比例应用题 正比例应用题
反比例应用体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6.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下 篇六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下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5、圆柱的体积(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6页的例4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七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师:圆的面积怎样求? 交流得出: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r=1cm d=4dm c=6.28m 3、提问:我们在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把圆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4、追问:什么是体积?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都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 提问:这几个几何体的体积你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几何体的体积? 师: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然后指名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2、观察比较,建立猜想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几何体,提问: (1)这三个几何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3)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适当启发、点评,使学生意识到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也就是都可能等于底面积乘高。 3、实验操作,验证猜想 (1)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2)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圆柱,操作一下。 (3)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象: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4、推出公式 (1)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指出:圆柱通过切割、拼合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2)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4)学生回顾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 第26页上试一试:学生独立解答,一人板演。集体校对,说明计算方法。 2、练一练第1题 分析校对后提问:这两题都要注意什么? 进一步强调:计算圆柱的体积时,要先算出它们的底面积。 3、练一练第2题:读题理解:量底面从里面量什么意思? 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别。再独立解答,校对分析。 4、第27页上练习七第1题:先独立填表,再组织交流。 5、补充练习(1)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0厘米。这个水桶能装多少千克水?(1立方分米的水重1千克) (2)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底面积是12.56平方分米,高是20厘米,里面装了3/5桶水。水重多少千克?(1立方分米水重1千克) (3)两个体积相等的圆柱,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78.5平方分米,高是8分米。另一个圆柱的高是10分米,底面积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再把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说给同桌听吗?你还有哪些疑问吗? 五、课堂作业:第27页上第2、3、4题以及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6、圆柱的体积(2)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七5~9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2、学会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并能应用于实际求出所容物体的重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重难点:圆柱体体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求下面圆柱的体积(口头列式,不计算)(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容积。(1)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2)第27页上第5题:先交流学生量的结果,板书几组数据,请学生分别计算。计算后交流解题思路:先求杯子的容积,再根据溶剂与重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容纳物体的重量。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第28页上第7题:先读题,思考理解:挤出的牙膏可以看成是直径为0.5或0.4厘米,高为2厘米的圆柱,从而想到这题计算求每天用去牙膏的体积的计算。 2、补充:一个圆柱形水池,从里面量底面直径为12米,深2.5米。(1)在这个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2)这个水池最多能蓄水多少吨?(每立方米水重1吨)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区分表面积与溶积的计算方法。 3、补充: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棚,长10米,横截面是一个直径为6米的半圆。(1)覆盖在这个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约有多少厘米?(2)这个大棚的占地面积是多少?(3)大棚的空间大约有多大?通过这一组题,进一步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区别这3个问题的本质。 三、拓展练习1、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圆柱高为6分米,体积是48立方分米。另一个圆柱的高为5分米,体积是多少? 2、有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第一个圆柱和第二个圆柱高的比是4:7。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比第一个多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的高是6.28米,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 4、有一个水池,长是12米,宽是8米,深4.71米。现用一台抽水机从河里往水池里抽水,抽水机排水管直径2分米,排水管内水流速度为每秒2米。大约几小时能将水池灌满? 5、第28页上的思考题 学生读题理解:(1)圆钢8厘米的体积就等于储水桶4厘米高的体积;(2)水桶9厘米高的体积就等于这段圆钢的体积。 四、布置作业:第28页上的第6、8、9题以及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7、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3) 教学内容: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综合练习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策: 补充一些有关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本练习及解决问题的练习,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表面积和圆柱体积计算,运用这些知识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将这部分知识进行综合练习。(板书课题) 二、知识梳理,练习巩固。 1、知识整理。 (1)已知圆的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2)已知圆的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3)已知圆的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说说,可以说说运用哪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教师可以出几个数据让学生口答。 2、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⑴底面积0.6平方米,高0.5米 ⑵半径4厘米,高12厘米 ⑶直径5分米,高6分米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3、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10米,深1米。 (1)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 (2)在池底及池壁抹一层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3)挖成这个水池,共需挖土多少立方米?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解答,交流时指名学生说说每一个问题要求的是什么? 三、综合练习1、一个无盖的圆柱形,侧面积是188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62.8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压路机的滚筒是个圆柱,它的长是2米,滚筒横截面半径是1米,如果滚筒每分钟滚动5周,那么10分钟可压路多少平方米?前进了多少米? 3、在直径0.8米的水管中,水流速度是每秒2米,那么1分钟流过的水有多少立方米? 4、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7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铁块和一个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8、圆锥的体积(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1页的例5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八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归纳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锥的体积。 2、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操作、观察、归纳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为什么要乘1/3? 对策: 通过操作、演示、推理得出计算公式。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自制圆锥、圆柱,教学光盘 教学预设: 一、以旧引新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推导的? 圆柱------(转化)------长方体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
7.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七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性彰显品德课堂的活力
本课教学中谈到的是经济话题, 受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影响, 学生与经济发展没有太多交集, 对经济生活关注也不多。为此, 教学一开始, 我想到学生对饮食比较感兴趣, 便以视频“身边的进口食品”入手, 引导学生随着镜头来到超市的世界食品区, 伴着清新的音乐, 学生看着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 都情不自禁地聊起了自己吃过的进口食品, 一时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然后, 我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前开展的生活调查, 学生不仅说了调查的物品, 还交流了选择这些外国商品的原因, 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外国商品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也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接着, 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手机为线索, 从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到华为手机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不断加深学生对互通有无的认识。
二、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活动性焕发品德课堂的魅力
“走进新闻直播间”、“真假猜猜猜”、“知识大抢答”这是品德课堂中的三大活动, 或创设情境, 或提出话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进而与老师互动, 与同学互动, 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到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探究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 但还不是制造强国, 领悟世界各国在互通有无中共同发展。新闻播报重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并在播报中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即是说, 活动中学生看新闻、听新闻, 自己播新闻、老师播新闻, 随着播报新闻,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制造已经走出国门, 走向了世界, 一种自豪之情便油然而生。课程结束时, 我开展了“知识大抢答”的活动, 将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名称、过程及作用三方面进行渗透, 活动的形式充满竞争的意味, 而内容上既有书本的, 也有补充的, 既有较远的, 又有较近的, 弥补了教材中部分素材信息不新的不足。
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开放性展现品德课堂的个性
(一) 用好教材资源
我对教科书上的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 在原始性的资源基础上寻找有价值的主题, 并依据新课标和本课教学目标对教材资源进行了整合和重组, 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重新确定了教学的结构和流程, 将《南非世界杯上的“中国制造”》、《外来词》、《世界贸易组织》等教材资源变成教学的有力支撑, 实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二) 用好信息资源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如中国制造以及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中国制造的优势与困境、我国为融入世界所做出的努力、互通有无的发展史, 等等。面对众多的信息, 40分钟的课堂该如何取舍显得非常关键。在课堂教学中, 我紧扣目标, 围绕重点和难点筛选资源, 如:在“真假猜猜猜”揭晓答案之前, 给学生提供了一份资料、一张漫画、一个数据, 促进学生更好地思辨, 使学生对中国制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认识到我国虽是制造大国, 却不是真正的制造强国, 我国需要掌握核心技术, 走“中国创造”之路, 由此领悟到自我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其次, 进行资源的转化, 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用图文或录像的方式化不可见为可见, 化静为动。
四、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思辨性凸显品德课堂的深度
在现在的社会中, 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为“中国制造”而自豪的层面, 认识不到“中国创造”的重要性, 认识不到中国在制造业上存在的不足, 显然是不够的。对此, 我设计了“真假猜猜猜”的游戏环节, 让学生在游戏中辨一辨“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 更是一个制造强国”这句话的真假对错。答案不是我简单地告知, 而是出示相关资料:中国工厂生产苹果手机, 中国只获得了极少的利润。就此,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什么中国制造所获的利润这么低?从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中你发现了什么?由此, 学生在猜测真假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受到碰撞, 由“真”到或“真”或“假”, 再到“假”的统一认识, 自主的思辨让学生的认知及情感不断得到深化。在随后阅读“2014年世界最佳品牌百强榜”资料时, 在看到中国企业身影时, 学生为国家、企业的发展倍感欣慰, 同时也在最新时事热点“中国制造2025”的引导下, 内心深处更是种下十年“制造强国梦”的种子。这一教学层层深入, 学生的思想情感的步步深华, 凸显出品德课堂的深度。
本课教学时突出了品德课堂的“四性”, 将生活资源、课程资源等引进课堂,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辨, 在思辨中深化自己的认知, 得到情感的体验,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从而更好地指导生活,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收获了品德课堂教学的一份精彩。
摘要:在品德课堂中, 要收获精彩就需要教师多思考如何去开展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品德课堂, 需要教师把握品德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本文主要就全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赛课一等奖课例《我们互通有无》的教学来对如何把握品德课堂的“四性”进行探讨。
8.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八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9.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九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2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教学的重点难点:
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8、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9、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10、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11、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
2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
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教学内容: 听:〈〈将军令〉〉、〈〈滚核桃〉〉。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b.唱歌谱两边。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3、欣赏.苏南吹打乐〈〈将军令〉〉——这是一首粗
吹锣鼓曲,用大唢呐和全套大击乐器演奏,是苏南吹打乐队组合的一种。要求:a,听完说说你对乐曲情绪的感受。b,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念下面的锣鼓节奏。(见书)
4、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5、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6、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7、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8、分组进行歌表演。
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学内容:
唱:巩固歌曲演唱 听: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鼓乐〈〈滚核桃〉〉,合唱〈〈黄河留下威风鼓〉〉 教学的重点难点:
了解苏南吹打、粗吹、细吹、绛州鼓乐、威风锣鼓、非洲鼓。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歌表演:〈〈敲起我的小木鼓〉〉,〈〈伊唷勒啦〉〉
3、听:〈〈非洲鼓魂〉〉——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信息。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4、再听:滚核桃(鼓乐)——集中了“花鼓戏”的精华,表现秋收时节,在黄土高原的晋南一带农民摘回核桃,置于房顶凉晒的场面。表演时演员们的击鼓运用了檫、挑、敲、碰等“花鼓戏”。击奏法变化多变,听来情趣盎然,饶有风味,将农民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要求:说说演奏者运用了哪些击鼓方式来表现“滚核桃”的形象的。想一想,你还能用鼓表现出什么情景?试着做一做。5听:〈〈黄河留下威风鼓〉〉——这是一首气势宏伟、振奋人心的歌曲。歌曲采用了有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插入说唱音乐中常用的数板,使作品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神韵,又展示出当代中国人激情彭拜的精神风貌。
要求:听完全曲,老师带着学生学一学“老河留下千面鼓,面面鼓里有传说,年年岁岁打下去,日子越打 越红火”这一段,跟着录音唱一唱,体会歌曲那振奋人心的气势。
第二单元 溯流探源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2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等与民歌、戏曲等之间密切的联系。教学内容: 听:北风吹 唱:小白菜
动:听一听,比一比 教学的重点、难点
了解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族风情,并有感情地演唱民歌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 4复习民歌的特点:。
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它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形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特点是用朴实洗炼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有多种体裁和形式,主要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调和多声部歌曲。5学唱河北民歌《小白菜》
听:先感知歌曲《小白菜》、《北风吹》《青羊传》的旋律特点,再找出歌剧作品中的相似旋律。唱一唱
再听歌曲《北风吹》,学生轻声跟唱。
再听歌曲《小白菜》,感受旋律的忧伤、凄凉的。再唱歌谱体会一下,然后唱歌词
分组练唱,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6,完成作业,在乐谱相似的地方画上记号。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民歌《李玉莲调》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歌特点。找出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2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等与民歌、戏曲等之间密切的联系。教学内容 听:《向阳花》
唱:《李玉莲调》《夜歌》 教学的重点、难点
根据旋律的特点来判断是哪个地域的民歌,了解三种不同的变换拍子,以整体艇长发学唱歌曲让学生喝着旋律的流动体会那种思乡与离愁之情。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4听歌曲《李玉莲调》的录音,让学生观察找出旋律的骨干音及进行特点。再听,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分组练唱。5听唱歌曲《夜歌》
了解歌曲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拍子:四四拍、四五拍、四三拍。频繁的拍子变换,使歌曲更具摇曳、动荡的感觉。
老师带领学生朗诵歌词,然后以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让学生和着旋律的流动体会那种思乡与离愁。分组巩固练唱。6听《向阳花》——钢琴独奏
找出与歌曲《李玉莲调》相似的旋律,再听,启发学生发现与感受其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微妙变化。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民歌进行创作的情景。
2能在聆听、演奏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辩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3能较流畅地演奏口琴曲《快乐的流浪者》。教学内容
听:《梁山伯与祝英台》 唱:苏格兰的蓝铃花〉 教学的重点、难点
弱起节奏、一音多字的演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3巩固上节课歌曲
4听:《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从远古始终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音乐情景逐步展开的线索。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
在聆听主题时,学生可轻声哼唱,着重感受旋律富有起伏性的特点,感受乐句之间的衔接及语句的特点。
哼唱主题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委婉、清丽的特色,相像音乐旋律的变化与动人故事情节发展之间的联系。
5、学唱歌曲《苏格兰的蓝铃花》
听范唱:感受苏格兰民歌的清丽流畅,语气轻柔婉转,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再听,学生可轻声哼唱,重点练唱一音多字的演唱。
6、分组练唱,互相点评。
第三单元 滔滔多瑙河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幽静的山谷》、《我的小提琴》、《土拨鼠》,唱准弱拍,掌握八三拍、八六拍得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魅力。2通过欣赏《瑞士山歌》、《爱尔兰风笛》、《孤独的牧羊人》等作品,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教学内容
听:瑞士山歌、孤独的木羊人 唱:幽静的山谷 教学的重点、难点 唱准弱起节拍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
3听:瑞士山歌——在瑞士山区,牧人们常常用号角或叫喊声来呼唤他们的羊群、牛群,也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情人来传递各种信息。久而九之,他们竟发展出一种十分有趣而又令人惊叹的真假声交替的约德尔法。要求:让学生跟着音乐轻声模唱。这种唱法的特点是:演唱开始时在中、低音区用真声唱,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并且用这两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形成了奇特的效果。
再听:孤独的牧羊人——叙述了一个人牧羊人与老山羊、小山羊的对话,曲调生动活泼。歌曲的第一部分节奏紧凑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
要求:说说歌曲中有哪些角色?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句? 再听,学生可轻声哼唱 4学唱《幽静的山谷》
听范唱,歌曲中平稳的旋律使你感受到什么?歌曲中起伏较大的旋律表现出什么?
再听,学生可哼唱旋律,再唱歌谱
轻声学唱歌词,注意一音多字的演唱,听唱结合唱准歌曲 分组巩固歌曲的演唱。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幽静的山谷》、《我的小提琴》、《土拨鼠》,唱准弱拍,掌握八三拍、八六拍得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魅力。2通过欣赏《瑞士山歌》、《爱尔兰风笛》、《孤独的牧羊人》等作品,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教学内容: 听:爱尔兰风笛 唱:我和小提琴 动:采集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八三拍的韵律感,唱准弱起节拍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3听:爱尔兰风笛——是一种民族乐器的名称。是凯尔特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爱尔兰风笛的皮囊的另一端连着一根细管,这根细管是像笛子一样有出气孔的,双手通过控制那根细管上的气孔改变音高。
要求: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相关文化,再听赏曲例音响,交流听赏的感受,教师加以归纳总结,再补充听赏其他用爱尔兰风笛演奏的作品。
4学唱:《我和小提琴》
听范唱,感受歌曲运用附点节奏带来的情绪变化。再听,学生哼唱旋律,再唱谱
学唱歌词,分段练唱,注意唱准弱起节拍 分三组进行表演唱
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欣赏《爱尔兰风笛》《水上音乐》、《戏谑曲》《小提琴协奏曲》,感受西洋管弦乐队中弦乐、木管乐和铜管乐、打击乐家族中主要乐器的音色及表现特点,并能听辩主要乐器的音色,2能用简单的乐器和着《水上音乐》伴奏。大致了解作曲家巴赫、亨德尔、贝多分、门德尔松生平及代表作。教学内容
听:戏虐曲,水上音乐 唱:土拨鼠 教学的重点、难点 唱准弱起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3复习歌曲
听;戏谑曲——选自巴赫《管弦乐组曲》第二首第七曲。巴赫一生的作品浩如烟海,他本人比较喜欢这首《戏谑曲》。
初听,要求学生说出主奏乐器的名称。再听乐曲,要求学生说出弦乐器在哪一音区演奏,乐曲采用了怎样的速度。
水上音乐——又称《水乐》《船乐》,是一部管弦乐组曲,据说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乐”的美名。要求:学生在老师提示下听赏乐曲,对不同的片段,作出不同的情绪反应,然后再交流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可跟着音乐踏步,感受节奏和速度的变化。4学唱:《土拨鼠》
听:学生一面熟悉歌曲,一面跟着音乐拍一拍。再听,让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并说说共分几句 学生唱谱,师生接龙演唱歌曲旋律。
看谱,结合听觉印象,确定歌曲的高潮所在。分组练唱。
加上力度记号,如何来表现歌曲,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选择。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评价。
第四单元 动感拉丁舞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在歌唱、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试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3感受拉丁美洲特有乐器排箫、钢鼓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内容
听:美丽的塞林托 唱:拉库卡拉查 东:完成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墨西哥民间乐曲,八六拍,具有摇曳之动感。并能演唱热情奔放的墨西哥歌曲。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上节课歌曲
3听:美丽的塞林托——这首民间乐曲,八六拍,具有摇曳之动感,表现了明朗愉快的心情。切分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活泼、俏皮、幽默之感。旋律进行多为级进式,乐句间的连接均为大跳音程,热烈而奔放。
要求:听听、唱唱乐曲主旋律,体验乐曲的情绪,引导学生听出乐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借助歌词进一步了解器乐作品在塑造形象时常用的手法。4学唱歌曲:卡拉库拉查
听范唱,使学生感受歌曲情绪活跃、欢快。具有舞蹈之动感。再听,学生可跟音乐律动,自由表演。轻声哼唱旋律,在哼唱歌谱
学唱歌词,注意反复跨越记号的运用。分组练唱 完成旋律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在歌唱、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试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3感受拉丁美洲特有乐器排箫、钢鼓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内容
听:安第斯排箫,钢鼓音乐 唱:鸟儿多美丽 教学的重点,难点
乐曲听赏重点是聆听乐器音色 掌握三拍子的韵律特点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3听:安第斯排箫——排箫是高原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演奏手法多样:有时用来演奏旋律,有时像低声吟唱,有时又像在模仿风声。
听:钢鼓音乐——钢鼓是一种具有独特音色的打击乐器,它由与西方音价相同的十二个音所构成。然后它与一般乐器不同的是,它并非以音价顺次排列,而是依据音响原理而排列。
要求:先听赏作品,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器,然后再了解乐器的历史及其风格。
4学唱:鸟儿多美丽
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韵律感,并可进行律动表演 再听,学生轻声哼唱旋律,唱歌曲两边
学唱高声部,分组练唱,再唱低声部,分组练唱
有条件的班级进行二声部合唱,结合录音范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设计多种表演方案,在交流中相互评价。
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在歌唱、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试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3感受拉丁美洲特有乐器排箫、钢鼓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内容 听:感受拉丁舞 唱:第一天去上学 教学的重点、难点
强拍弱位置演唱,一音多字,大跳音程的音准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3复习歌曲
4感受拉丁舞;探戈舞曲,夏夜桑巴舞曲欣赏 5学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学 听,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再听,让学生找出难的乐句,或自己最喜欢的乐句进行练唱
采用分句教 唱和整体教唱相结合的方式学唱歌曲,对歌曲中较难把握的节奏重点练唱
分组进行练唱歌曲
再引导学生通过视唱歌谱,学习分析旋律的构成,为我的创造练习中的创编旋律作铺垫和技法指导。
第五单元 灿烂阳光下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本单元的歌曲,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教学内容
听;在灿烂阳光下 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 教学的重点、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顿音记号,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3听歌曲:金色童年是一首歌,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快乐的气氛。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声中,我们漫漫张大了。那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侯的样子吗?请你说说小时侯的一件趣事。
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童年是最富诗意的,童年的门梦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歌声愉快、悦耳。童年,就像一阵风儿轻轻地吹过,金色的童年就像那首永远唱不完的快乐歌。再听歌曲,这是一首欢快、活泼、高兴的。学生轻声哼唱旋律,加上歌词学唱,分组练唱
加上跳音记号以后的效果,使歌曲更加活泼、欢快。一起有表情地演唱。巩固演唱,男女生接口唱或独唱,想表演的可以加人动作进行表演。4欣赏《在灿烂阳光下》
听,歌中唱了些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
边说边和同学示范拍手游戏,让我们一边听一边做这个游戏吧。
学生们可选择小时侯玩的游戏选一个进行表演,分成两组,边玩边唱歌。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有思考地聆听本单元的曲目,分辨作品在表现形式、情绪、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2自信地参与本单元“我的创造”“露一手”等音乐实践活动,从活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以增强旋律创编和随乐演唱的自信心与表现力。教学内容
听: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唱:花季雨季 教学的重点,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唱准大跳音程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前面学过的歌曲
4听: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是一首叙事性强,旋律优美,对比鲜明,表达了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
第一部分描写新社会农村的夜景,明月当空,孩子们围坐在丰收的谷堆旁听妈妈讲故事。
第二部分叙述旧社会的痛苦生活,曲调起伏较大表现了一种悲愤控诉的情绪。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音乐把人们又带回了现在,夜晚还是那么宁静,但妈妈讲的过去的事情却让孩子们深思。
5、学唱歌曲:花季雨季 听范唱,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轻快、活泼
再听学生带着欢快的心情哼唱旋律,唱准大跳音程的音准 分段学唱歌词,分组练唱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出学生展现青春光彩的美好愿望。
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有思考地聆听本单元的曲目,分辨作品在表现形式、情绪、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
2自信地参与本单元“我的创造”“露一手”等音乐实践活动,从活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以增强旋律创编和随乐演唱的自信心与表现力。教学内容 听:初升的太阳
唱:七色光之歌,歌声与微笑 教学的重点、难点
唱出波音记号的效果,唱准二声部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3听:初升的太阳——草原上的人们渴望美好生活就像渴望出身初升的太阳一样,它歌颂自由、阳光,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乐曲。马头琴独奏
要求:学生听辩乐曲的段落结构,尝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不同音乐段落的内心感受。
了解马头琴的知识。4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充分展现了少先队员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思想感情。
再听,学生轻唱第一声部歌曲,分组练唱,再唱第二声部歌曲。有条件的班级二声部合起来,完整地演唱全曲
5、听唱:歌声与微笑
让学生欣赏感受,通过画面,语言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心中产生幸福感,从而更好地领会歌曲的内涵。
可采用请个别学生表演、小组演唱、领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巩固练习。
第六单元 同一首歌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奏等多种形式感受本单元作品所表现的情绪、风格,感悟音乐的时代特点及思想内涵。
2能分别用欢快、抒情优美和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幸福快车》、《同一首歌》,比较准确地演唱好二声部旋律。
3积极参与“我的评说”、“我的创造”、“采集与分享”等综合性表现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加深与同学、老师的友情,加深对“和平、友谊”意义的认识,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增强合作意识。教学内容
听:让世界充满爱 唱:幸福快车 教学重点、难点
节奏明快,旋律起伏较大,不易唱准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上节课歌曲 3听:让世界充满和平
听童声合唱,让学生感受多声部的和声效果,及歌曲主题的内涵。可让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主题音乐,然后展开讨论 学生可跟着一起歌唱 4学唱歌曲《幸福快车》
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富有动感
再听,学生律动,表现歌曲的情绪,可做“开幸福快车”的游戏。学唱歌词,分段练唱,分组练习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奏等多种形式感受本单元作品所表现的情绪、风格,感悟音乐的时代特点及思想内涵。
2能分别用欢快、抒情优美和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幸福快车》、《同一首歌》,比较准确地演唱好二声部旋律。
3积极参与“我的评说”、“我的创造”、“采集与分享”等综合性表现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加深与同学、老师的友情,加深对“和平、友谊”意义的认识,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增强合作意识。教学内容 听:梦幻之风 唱: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声部音色的和谐同意 准确把握乐曲的弱起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3听:梦幻之风——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在给学生介绍班得瑞乐团。再听,并跟着音响哼唱主旋律,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我的创造”活动
4学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用啦模唱歌曲的旋律,教师以手提示弱起。
启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分组练唱歌曲,连续的大跳使歌曲富有动感,充满勃勃生机。
咐点音符的多处运用,重点练唱
有条件的班级学唱二声部,感受和声的效果。
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奏等多种形式感受本单元作品所表现的情绪、风格,感悟音乐的时代特点及思想内涵。
2能分别用欢快、抒情优美和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幸福快车》、《同一首歌》,比较准确地演唱好二声部旋律。
3积极参与“我的评说”、“我的创造”、“采集与分享”等综合性表现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加深与同学、老师的友情,加深对“和平、友谊”意义的认识,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增强合作意识。教学的重点、难点
四四拍可以照二二拍演唱,以取得宽广流畅的效果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幸福快车,真善美的小世界
3六年级的小学生活令人难忘,我们将要告别校园,告别同学,告别亲爱的老师。让我们高唱《同一首歌》,重温有友情,共享欢乐。听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深情,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再听,注意旋律中的变化音,重点练唱。高潮部分的大跳音程的不易唱准,重点练唱
学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进行表演,看那一组表演得最好。
有条件的班级可进行二声部的练唱,结合范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4采集与分享:
收集有关“和平与友谊”主题的歌曲在毕业典礼上与同学们分享。5音乐糊
10.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十
科学教案
固关镇民族小学
赵莉
第1单元 生物的进化 生命的历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由来。
2. 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3. 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生物由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结论依靠事实证据进行证明。科学知识
1.知道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2.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中的代表生物。教学准备
有关说明地球上生物来源的科普书籍。(有条件的可以在网络教室上课,课前可制作专题网页)化石形成过程短片。
第1课时
一. 教学导入
阅读思考:
学生阅读单元页中的诗,师提出问题:“通过阅读,你发现了哪些科学问题?”
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后,借助本课教材引入部分揭示要研究的问题: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仲,生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板书课题)二.交流讨论
1.教师讲述:在浩瀚的海洋里、广袤的陆地上、辽阔的天空中有众多的生命形式,它们是如 何形成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生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曾经有两种观点:
“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
你们认为呢?(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2.讨论
那么你们看待古时候人们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这一说法?还知道哪些有关神创造 生物的神话故事?(约3分钟)
引导学生交流并认识到,人类自古就关注自己的来历,神话故事是古代人们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3.思考: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那么这样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可以凭空得出吗?(需要证据)4.我们怎样查找?
5.学生查找资料,并分析提取证据 6.交流小结 三.布置作业
课后利用网络或其它资料继续查找生物进化的证据。
第2课时
一.组织交流:又查到了哪些生物进化的证据? 二.了解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师:前面的证据让我们零碎的了解了一些动物由某一种进化到某一种,那地球上的生物究竟是怎样变化过程?我们无法目睹在遥远的过去,地球上所发生的事情,那么人们靠什么去研究去认识呢?(化石)活动2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 1.化石的形成(放映短片)
2.依据化石的形成过程思考化石为什么能告诉我们过去的事情?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内容,师生共同列出流程图: 时间的顺序 生物演化 请比较4个时期的化石,试讨论分析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地球上生物的变化规律是:由水生到陆生发展。由简单低级向复杂高级发展。三.阅读:关于生物进化的辩论 1.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内容 2.组织交流阅读收获:
化石的形成非常偶然,人们通过化石所获取的信息是跳跃的、不连续的;人们探索生物进化历程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学说;认识到科学上光有观点是不够的,需要由证据证明观点;了解到辩论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四:机动部分:补充讲解乔治〃居维叶、拉马克的故事.物竞天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资料分析,了解马的进化与生活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2.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感受到适者生存,不适则被淘汰。3.通过资料分析,探究动植物适应环境的构造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适者生存的科学进化论观点。科学知识
知道生物进化是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教学准备
生物进化过程影像资料
分组材料:鲫鱼、小玻璃缸;绿色的桌布,同样多的绿、白、红、黑四种短细线。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 谈话引入:
直接入题: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上曾出现过众多的生物,这些生物中的绝大多数在进化过程中灭绝了,又不断有新的生物出现。这是怎么发生的呢?让我们以马的进化为例,研究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马进化的影响吧。二.研究讨论:
活动1 马的进化与自然环境的变化
1. 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信息,绘制流程图。找出两条主线: ① 生活环境的变化:原始森林→森林减少→现代草原
②马的体态的变化:体形小,多脚趾→侧趾退化→体形大,单趾。2.对流程图进行分析,小组讨论:自然环境在马的进化中是怎样起作用的?
3. 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原始马,有充足的食物,小巧的体形有利于躲避天敌。随着森林面积减少,原始马失去森林的庇护,只有快速地奔跑才能躲避天敌,于是体形变大,更加有力,脚趾的中趾变得更为粗壮。森林完全消失,体形更大、奔跑速度更块的马才能得以生存,因此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马遭到自然的淘汰。在自然的选择中能适应新环境的马生存了下来。
4.让学生思维进一步迁移,理解: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形成了生物的进化。5.播放生物进化过程影像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环境对生物进化起到的作用。三.活动体会
活动2 自然的选择 1.师介绍活动方法及要求 2.学生活动
3.完成数据的统计,填写在第8页表格中
4.组织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当四中颜色的短细线散落在绿色的桌布上时,与背景色反差越大的短细线越容易被我们发现。这个实验说明,在自然界中当一种生物容易暴露给天敌,它的数量就会减少,长此以往就会有灭绝的可能。反之,色差接近的生物也有被天敌发现的可能,但是总会保存下足够的数量进行繁殖,这样整个物种就不会灭绝。这正说明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5.补充案例分析:
案例重现:英国有黑、白两色的胡椒蛾,它们喜欢在树干上停留。工业革命前,白胡椒蛾的数量要远远高于黑色胡椒蛾的数量。随着工业革命开始,工厂中排放的废气污染了环境,树杆也因此变为黑色,这时,黑胡椒蛾的数量就远远地高于白色胡椒蛾的数量。
请学生分析:工业革命前后的环境变化对胡椒蛾的生存、繁殖会造成哪些影响?这个影响又说明了什么?
第2课时
一、观察引入,了解动物适应环境 1. 观察水中的鱼,分别从上面和下面看,有什么发现?
从上面看鱼的身体颜色与水面颜色相似,从下面看身体颜色与天空颜色相似。
2. 提出问题:这样的颜色对于鱼有什么意义?
3. 教师讲述:不错,鱼的身体颜色能更好的保护自己,那么其它动物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适应新环境的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构造特征,请大家分析教材第9页中的图片,小组展开讨论,说一说这些动物用怎样的方式适应周围的环境。
4.拓展:介绍你知道的动物适应环境的知识 二.观察分析,了解植物适应环境
1.观察骆驼刺的图片,分析骆驼刺哪些结构适合沙漠的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骆驼刺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骆驼刺的叶片很小,并且上面有一层蜡质层,减少蒸发,防止水分流失;针状的枝,防止天敌落在植物体上啃食叶片;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这些特征,让骆驼刺能够适应沙漠高温、少雨、强蒸发的生存环境。(学生没提到的部分,教师可以补充讲解)
2.师小结:地球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生存着不同的植物,植物的这些不同的结构特点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的植物适应在不用环境中生存。三.课外作业:
课后搜集更多的关于动植物适应环境的资料,可以合作完成手抄报的制作,也可以将内容摘要发送到班级论坛,参与讨论。注:将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办一个专刊。人类的起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人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的。2.通过对化石的分析,了解人类的主要的进化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 认识到人类能够制作工具、使用工具,是文明的开拓者。科学知识
1.知道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2.初步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教学准备: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课件 一.问题引入
1.讲述:我们已经了解了动植物的进化过程,人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的呢?这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人们一直都在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模范科学家的研究
1.那么人们寻找答案会顺着怎样的思路,怎样的方法进行呢?(可以提示学生:希望能从人类研究马的进化获得启示)2.小组讨论
3.交流,并整理研究思路和方法:先在动物中寻找和人类长得相似的动物,然后借助已发现的相关化石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4.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与整理 师提出问题:有哪些动物与人相像?(学生回答后适时出示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动物有哪些地方与人相像?教师最后讲述称它们为类人猿的原因。
5.讨论并提出假设,思考研究方法 请依据上面的现象,请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觉得人类的祖先是谁?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假设,下一步需要怎么做?(借助已发现的化石进行研究)
假设1:人类是类人猿进化来的。
假设2:类人猿和人类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6.课件提供化石的记录,并告知学生现代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200ml,然后要求学生用流程图进行整理分析和讨论:这些已发现的化石能说明什么问题?还有什么疑惑? 7.组织学生的交流
注:只要有道理的观点都可以允许学生保留 8.教师进行必要讲解和补充:
课件介绍现在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认识: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是怎么分成了两支——类人猿与人类。
主要是介绍因为在有些时间段还缺少化石证据,所以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问题仍在继续研究中。
三.鼓励学生继续查找资料,以求对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有更多更全面的认识。动物的驯化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对野生动物与驯化动物的对照分析,判断人类的哪些需求决定动物的进化过程。
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现代人们驯化动物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动物驯化的研究,引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保护自己的意识。科学知识
1.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动物驯化的历史。
2. 知道现代化的动物驯养,可以弥补野生动物资源的不足。教学准备:动物驯化过程音像资料 一. 教学导入
提问:被人们称之为“家畜”、“家禽”的动物而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呢?(让学生说说他们已知的一些内容)二.学生阅读观看 家畜从哪里来 1.学生阅读,了解人类驯化动物的历史。
2.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我国最早驯化动物的历史。3.观看动物驯化过程音像资料 三.总结人类驯化动物的成绩
1.小组讨论:驯化的动物有哪些适合人类需要的优点? 2.组织交流:
狼与狗。狗是由狼进化而来,狗对主人忠诚、温顺、乐于与人类亲近,又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可以保护主人的利益与安全。有些方面还是人类的助手。
野猪与家猪。家猪体肥,不具有攻击性,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肉食。
野马与马。马温顺,可以人类是代步工具,力气大,可以拉车。
野牛与牛。牛温顺,可以为人类耕地、拉车等。
3.师讲述:上面的这些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的需求,决定驯化动物的进化过程。
四.学生阅读 现代的动物驯养
阅读与思考:现代动物的驯养目的在哪?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在语言上准备一下,可以为大家介绍介绍。
师强调驯养要科学,防止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播。
五.布置课外作业 调查当地驯养动物的情况,进一步了解现代驯养动物的目的。
组织单元评价
1. 了解学生关于现代动物驯养的调查情况,用交换书本的方式阅读,全班同学共享调查结果。
2.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单元评价。
3.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单元学习中学生表现出的一些最只得提倡的科学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鼓励学生朝着这些方面发展。第2单元 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小河的哭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周边的环境现状。2.能够在实地考察中搜集一些样品或证据。
3.能够根据考察实际情况,对考察现状作出相对合适的评价。情感 态度、价值观
1.能够关心周遍的环境,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注意安全。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活动正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污染。2.初步意识到这些污染对人类的生活会造成危害。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STSE)意识到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学准备
1.《小河的哭诉》教学挂图或照片;实地踩点实地考察路线,寻找几处污染比较严重的水域;布臵学生自带一些搜集证据的器材或工具,如照相机、空瓶子、记录本„„
2.事先邀请5名左右热心、有责任心的家长一同参与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如果家长中有从事相关工作、研究的为最优。一.教学导入 1.出示小河被污染前后的挂图,提出讨论话题:观察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感想?
2.阅读“指南车信箱”里的内容,了解国家关于水环境的治理的有关规定。
二.考察当地的水域环境
1.明确考察目的和要求,并做好相关准备。目的:了解本地水环境保护或污染情况。
要求:考察时要做到细致认真,及时记录和搜集证据或样品。要集体行动,小组合作,不离队,注意安全。
相关准备:记录本、采集样本的器皿工具„„(有相机的同学在家中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带来)
地点:教师根据事前的考察明确活动范围。
为学生介绍考察活动参与人员。
考察方法举例:
(1)看:颜色、漂浮物、动植物等。(2)闻:怪味、臭味。(3)采:采集水样等证据。(4)记:记录考察情况、拍下照片。
2.实地考察活动:活动时,应提示学生注意搜集相关数据,如水色、气味、漂浮物的多少、排污口的数量、水中生物生存情况„„ 3.返校,水质取样存放实验室。4.布臵作业:写好调查日记 污染来自哪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当地水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调查得出造成污染的原因。
2.能够对对调查获取的一些原始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情感 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人类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2.初步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心。科学知识
1.知道污染的危害。
2.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几点原因。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STSE)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体会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正威胁到自身。一.教学导入
1.讨论上节课调查的结果,说说水污染会带来怎样的后果。2.那又是什么造成了当 地水域的污染呢?(板书课题)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污染源进行猜想,比如附近的工厂、医院以及生活污染等等。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情形,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和全面?让我们踏上寻找污染源的征程吧!二.制定调查方案 1. 小组制定调查方案。
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调查的内容展开调查。比如:城市孩子可以调查家庭污染物的排放,水域边生活垃圾的倾倒,在多长的距离里有多少污水排放口等等。2. 准备调查用表,小组分工。
3. 交流调查方案,提出建议,适当修改和调整.三.布置作业:
课后分组展开调查,记录相关信息和数据(再次强调室外活动的安全)清洁剂的威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生活污水的水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2.能够搜集一些水域污染危害的资料。情感 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水域污染危害的严重性,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科学知识知道水域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STSE)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以及这些破坏给人类自身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水污染事件资料 教师:水域污染影响生物生长的资料,数值色条。玻璃瓶,清洁剂,比较洁净的河水(为防止过多的浪费和污染,教师提供一组实验就可)一. 教学导入
直接提出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水被污染后会对生物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呢?让学生初步谈谈。
师:我们每个家庭都用清洁剂吧!你们可曾清楚它对水域污染的“威力”,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亲眼看看!二.设计并完成实验
1.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具体操作及分工,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师强调:这是一组对比实验,注意水质(使用自然水,如清澈河水)、水量、光照等条件都要基本相同;然后再控制每瓶内的清洁剂的含量,可以设臵这样几组对比数据:15ml、10ml、5ml、0ml;盖上盖子后,放到阳光比较充分的地方,注意观察水质变化,持续观察5-7天,并在教材第26页及时做好记录。
2.教师完成实验,告知学生实验瓶放臵地点。3.讲述数值记录方法。
4.告知学生在组织单元评价时,我们在课堂上交流观察结果,并整理成统计图,以便于发现问题,作出结论。三.阅读指南车信箱资料 水俣湾的灾难 四.资料分析:
1.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分析水污染带来的危害。2.影像资料展示我国目前受严重污染的水域。五.布置作业:
请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或小组的研究结果
可以借助手抄报、漫画、宣传海报、倡议书、网页、论坛等自己擅长的方式加以表达,来扩大影响,让更多的人在触目惊心的事实面前,唤醒他们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资料的分析和学习,大致了解污水处理技术。
2.通过实验制作,亲历污水处理的过程。情感 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人类正为保护水环境而不断努力,树立为保护环境而尽一份力的责任感。科学知识
1.了解污水处理技术的大致过程。
2.了解其他方面的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STSE)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从小憧憬着建设美好家园,争做一个个环保小卫士。教学准备 污水处理厂流程图或联系参观污水处理厂事宜;制作简易滤水器的材料:去底塑料瓶,砂石、沙子、木炭、棕或海绵„„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导入
直接提出研究的主题: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整个自然环境,也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严重的后果。治理水环境,减轻水污染是我们人类不可回避的共同话题,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是每个人的责任。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了解一种污水处理技术。二.了解污水处理技术
1.学生读图,教师解说 污水处理大致分为这样几个过程:(1)格栅:去处大型漂浮物。(2)沉砂池:沉淀砂石等粗颗粒物质。
(3)生物处理设施:用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机污染物。(4)二次沉淀池:继续去处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5)混凝沉淀池:加入混凝药物,使更细小的物质凝结沉淀。(6)消毒池:投氯消毒,杀灭微生物。(7)出水泵:将处理之后的水排放到自然水域。三.水的净化实验 1.介绍实验步骤:(1)静臵,沉淀
(2)加入明矾等混凝剂,继续静臵,沉淀(3)分离沉淀后的水和沉淀物(4)用自制滤水器过滤。
2.分组实验:静臵,沉淀,及时提醒学生在约3分钟的时候添加明矾。
3.在污水进行沉淀的时候,辅导学生制作滤水器。方法如下:(1)取一个塑料瓶洗净去底。
(2)将瓶子倒臵,在瓶口处垫上适量海面或棕。(3)在海面或棕上铺设2~3厘米厚的木炭层,轻轻压平。(4)再在木炭层上铺设2~3厘米厚的沙子层,轻轻压平。(5)最后再在沙层上面铺设2~3厘米砂石层,轻轻压平。4.按步骤完成水的净化。
5.常识介绍: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并告知学生沉淀和过滤,一般只能分离出污水中可见的颗粒状杂质,有许多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生物和有害的化学物质,还需要通过其它措施去除,才能使水变得更洁净。
第2课时
一.阅读引入:
1.阅读教材指南车信箱资料:污水处理等技术只是防治水体污染的一项补救措施,在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时,有些方面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比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来家庭生活以及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对水体的污染也随之加剧。因此,我们在进行污水治理的同时,还必须让更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大家都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2.阅读教材第32页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二.做一个环保少年
1.完成我们的水质保护建议
先分组讨论:通过前面的调查研究,你认为地表水污染存在的最大问题使什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本地的水质? 后一起拟定关于保护本地水质的建议? 鼓励学生将建议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宣传
2. 搜集资料,制作资料卡,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工作并交流。
3.策划或参与环保活动
思考:用什么形式?在什么区域?怎样获得好的效果?
单元评价
1. 清洁剂污染水体的实验总结汇报
2.在学生的结论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介绍富营养化可以促进藻类迅速大量繁殖,以致使水体氧气不足而危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3.回顾本单元学习中所经历的探究活动,填写单元评价页的内容。4.组织学生进行互评。
第3单元 宇宙探索
第1课 太阳与太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知识。2. 学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观察太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或课件、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导入
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知识。
二.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
1.讨论:怎样去完成并补充示意图?用此来表示太阳与地球上万物的关系。
2.展示与交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进而到对人的影响。教学可围绕“如果没有太阳„„”展开讨论。讨论时,教师可启发学生首先分析: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没有植物,没有动物„„地球成为一个阴冷的“死球”后,这样人也不能生存。三.了解太阳
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
2.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四.观察太阳
1.介绍器材和观察方法 2.安全教育:
(1)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太阳光会伤害我们的眼睛。
(2)不能用望远镜去直接观察太阳,以免出现意外事故。3. 组织学生室外观察 4.交流发现
第2课时
一. 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乘坐一辆神奇校车,开始我们奇妙的太阳系之旅。旅途中请大家弄清楚太阳系的组成,并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一些星球的知识,填写好资料卡。二.观看课件,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填写资料卡
课件模仿著名丛书《神奇校车》制作
课件中除了显示教材内容外,还加进很多的数据和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特别补充: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冥王星已经不再属于行星,而是矮行星。大会规定现在太阳系的天体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三.组织交流
1.什么是太阳系?由哪些星体组成? 2.请介绍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3.教师说明书本中定义的太阳系组成:因为教材是在2005年通过国家审查的,所以教材上关于太阳系的组成仍然沿用的是历史上的规定。
四.阅读,了解有关观察流星与彗星的科技史。五.课外作业 观察金星 1.提示学生特别注意安全。
2.教师告知学生金星是很明亮的星体,它常常出现在朝阳和落日的附近。有时,金星在日出前4小时或日落后4小时出现在空中。在深夜是看不到金星的。
第2课 浩瀚宇宙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来认识浩瀚的宇宙。2. 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教学准备
有关银河系、河外星系、探测宇宙的工具等各种影像资料。一. 教学导入
板书课题,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浩瀚来形容宇宙?(很大)让我们一同去了解到现今人们所认识的宇宙吧 二.阅读讲解银河系 1.学生读图文
2.分析:银河系的形状;太阳系与银河系的关系;
我们还要让学生知道构成银河系的每一颗恒星就是一个“太阳”,而且其中有很多比我们所说的太阳还要大。用比喻让学生理解银河系的大小。
3.认识天文学中使用的距离单位:光年
组织学生计算: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每秒,照这样计算,1光年大约为 30万×60秒×60分×24小时×365天=94608亿千米
三.阅读讲解 河外星系
1.指导学生认识大麦哲伦星云与仙女大星系,明白它们是和银河系一样大小的恒星系,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两个河外星系,大麦哲伦星云只在南半球才能看得到。
2.阅读了解银河系外还有无数的河外星系,每一个河外星系都是由上千亿颗恒星构的。3.认识总星系:是现在人类已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即总星系是银河系和河星系的总称;总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让学生理解课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用浩瀚来形容宇宙? 四.绘制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1.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天体系统有哪些,它们的关系怎样? 2.画出表示已知天体层次关系的示意图
3.学生展示、解说自己画的示意图,并听取同学的意见,展开评价。
五.阅读 漫漫探索路
1.学生阅读图文,了解相关探究过程
2.告知学生目前能观测到的最远天体,离我们约150亿光年。人类对宇宙的构造和发展的认识,正在日益加深。人类探索宇宙的研究近年来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请大家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最新活动动态。
第3课 灿烂星空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知道并能辨认北斗七星与北极星。
2.能用阅读资料与观察的方法来了解四季的主要星座。3.会读星空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认真读图与仔细地观察,逐步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习惯。科学知识
1.知道北斗七星与北极星。2.知道春季的狮子星座、夏季的天蝎星座、秋季的猎户星座、冬季的飞马星座等主要星座。
3.知道不同季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示方向不同。教学准备:
大熊星座图、小熊星座图、夏季星空图(南天、北天)和春季的狮子星座、夏季的天蝎星座、秋季的猎户星座、冬季的飞马星座等主要星座图的图像资料、指南针等。一.教学导入
1.灿烂变幻的星空给人无限的遐想,有多少故事流传。教师讲述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的故事。
2.讲述: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全天划分成88个星座。星座的名称是由亮星组成的图形,并结合神话故事,用人物、动物和器具来命名。
二.认识北斗七星与北极星 1.了解学生对北斗七星的认识 2.阅读教材
3.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位臵关系
要求学生先画出北斗七星来,然后再根据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位臵关系画出北极星。.4.阅读指南车信箱的一段科技史:明白我国古代观察星座的成就;北斗七星的斗柄四季的朝向不同,因此北极星可以给人们指示方向。三.指导学生观察北斗七星与北极星 1.学会观看星空图
教师示范并讲解使用星图寻找星座的方法:使用南天星图时,要面对南方,将星图上的地平线方向与实际地平线方向一致,将星空图举在头顶上来观看,这时星图上弧线顶端即是天顶位臵,对照星图寻找天空中的星座;使用北天星图时,方法与使用南天星图相同,只不过方向相反。
2.学生观看星空图,从星空图里寻找北斗七星、北极星及其他星座,了解星座的形态特征与相互的位臵关系。
3.验证北斗星斗柄可以指示方向的特征。方法是:面对北方,将夏季北天星图举在头顶上方(注意要让星图上的“地面”对准北方、“天顶”对准南方。),我们会发现星图上的北斗七星的斗柄正好指向南方(观察者身体的后方)。
4.在星座图中找出四季星空中的代表星座:狮子座、天蝎座、猎户座、飞马座。四:布置作业:
1.晚上观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2.在不同季节里,在成人的陪护下,观察四季星座
第4课 宇宙畅想曲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发挥想象,绘制一幅开发月球的蓝图。2.能设计探寻外星人是否存在的研究方案,并展开学生自己的研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想象。科学知识
1.了解我国的探月工程。
2.了解人类探寻外星人的有关活动。教学准备
有关我国探月工程和人类探寻外星人活动的资料等。一.教学导入
1.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幻想)
2.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提供的有关我国探月工程的资料。(现实)3.交流各自的感想。二.开发月球
1.组织学生回忆有关月球的知识,分析讨论:月球上的自然条件与地球上有哪些不同?人类要在月球上活动需要些什么装备? 2.阅读资料 师:我们知道了开发月球的意义,请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一张开发月球的蓝图
3. 学生绘图后组织展示优秀有创意的作品 4. 讨论:开发月球会有弊吗? 三.探寻外星人
1.阅读了解人类探寻外星人活动 2.关于人类探寻外星人的活动,说说你的见闻。
3.关于外星人从猜想 要求学生先看教材,思考从中获得什么启示,我们的研究什么问题?要按什么步骤展开?采取什么方法最合适?小组怎样分工? 学生拟定研究计划。四.布置作业:
课后分组按研究计划展开研究,并整理好研究成果,在单元评价课上交流。
单元评价
1. 各组研究成果展示
2. 师生共同评点各组的表现:包括研究成果质量,合作完成情形,展示介绍的精彩度等 3. 完成单元评价中指南车竞赛场的判断题。4. 个人的自我评价,填写单元评价页中的其余部分。5. 教师小结单元学习情况。
第4单元 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 我们的科学学习历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回顾4年来科学探究学习的经历,明确、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并初步理解科学探究中各步骤之间及各步骤与科学探究主题的关系和作用。将4年来所经历的科学探究实践,上升为初步浅显的理性认识,为今后中学的学习作好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反思,乐于与他人交流,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教学准备
小纸条(各组必备)一.教学导入
1.组织学生对本学期科学学习进行简单的回顾,有哪些感受? 2.那么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探究学习呢?静心回顾写写各自的探究经验和教训。
二.回顾自己的探究经历
1.说说你最感兴趣或最难忘的科学课堂学习,在那些有趣的活动中,我们分别尝试了哪些方法和步骤?请分别写在一张小纸条上。2. 拼接“探究之龙”
3.交流排序结果,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问——猜想——设计研究方案——实验调查搜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做出科学结论。
4.教师讲述以上便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具体的研究活动,有时也需要对这些过程作适当调整。确定我们研究的主题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选择比较有价值并适合自己研究的研究主题。
2.能针对自己选定的研究主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制订比较可行的研究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爱思考,能在研究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学准备
提供一些研究主题供学生选择。一. 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经过4年来的科学学习,我们经历过很多次有趣的科学探究,我们还学习掌握了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今天,让我们自己来做一次科学研究!二.确定研究主题
1.提出选题 讨论和交流:把平时科学课上乃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搜集到一起,数量尽可能多一些,形成一个题库。
2.分析甄别选题(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题目),即可行性分析。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对于小组内有疑义的同学,可以根据他们选题的具体异同,让他们进行重新组合成新的小组。
3.确定选题,确定选择的题目,并梳理出研究的基本思路。要引导学生从选题意义、自己的研究条件、研究周期、研究难度等角度来展开讨论,确保每个小组都能选到难度适中,便于研究的主题。三.制订研究方案
1.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主题,讨论研究思路 2.制订一个比较可行的研究计划。3.全班进行交流,以1~2个小组的计划为例,进行讨论和修改。4.各组对自己的方案或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
教师将各小组的方案收上来,课后进行批阅,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写出评价意见。启动我们的探究之龙
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案准备相应的研究材料,教师给予帮助。一. 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实施自己的研究方案,开始我们的探究吧!
二.大家动手来探究
实验前的提示:要注意实验观察、数据的记录与统计分析、做出结论;注意合理控制条件,注意规范操作和实验安全;注意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整理和统计,合适的话可以直接在教材上完成;注意作出的结论是否语言通顺,逻辑严密。
1.各组进行实验。教师适当巡视,适当进行个别点拨和辅导,但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2.组织评价 评价标准: a)实验设计合理严密(20分)b)实验操作规范(20分)
c)实验记录清晰,实验数据准确可靠(20分)d)能采用合理的方式整理数据(20分)
e)能认真分析数据,并能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结论(20分)分享我们的研究果实
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
带领学生做好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的前期筹备工作。一. 教学导入
引语导入:我们很多的研究都取得了成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研究成果,这一课请各组用合适的形式表达你们的研究成果。二.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1.指导:可以通过科学小论文,研究报告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无论是采用什么方式,都要说清楚研究的目的、过程、结果等及来龙去脉,让别人可以信服。2.试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明了。三.举办探究成果展示会
1.各组轮流上台介绍(请其余组的同学都担任小评委,评委可以在介绍完毕后向相关同学提出疑义,并给出合适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和真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四.自我评价 利用教材第64页的探究齿轮图,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次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的表现,给齿轮涂上颜色。
教师引导学生做评价时,提供评价权重指标帮助对学生进行定量的分析评价。
科学的历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主动探讨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并展望未来。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中国技术发展的辉煌的自豪;对中国在科学上的落后形成责任感。
2.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3.能主动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的科学历史进程是怎样的。
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教学准备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动画式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整理有关科技改变人们生活的资料。一. 观察谈话引入:
引导学生观察单元页的画面并结合画面文字和简介引出本课的课题——科学的历程(板书课题)。二.回顾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1.播放课件前提出要求,重点了解科学的发展经历着怎么的历程。2.学生观看动画:时光穿梭号 3.整理时光穿梭号列车
三.探讨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并展望未来。1.教师提出话题 2.组织学生讨论 3.交流会 四.总结: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荐阅读:
六年级数学下册测试08-23
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09-30
六年级下册数学补习10-21
新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7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湘07-23
六年级数学书下册答案08-13
全册六年级下册数学09-13
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11-01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08-09
六年级下册数学竞赛题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