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论文

2024-06-13

浅析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论文(共13篇)(共13篇)

1.浅析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论文 篇一

苯教“四因乘”对古代藏族社会的影响

据藏文文献载,佛教传入吐蕃之前,人们崇拜和追求的是原始宗教――苯教。兴饶雍仲苯教是苯教中最具代表性,理论体系最完善的教派。“九次第乘”(或“四门五库”)囊括了雍仲苯教的.所有法门,其中前四乘(也称“四因乘”)对藏族社会的影响最大、最深刻。

作 者:诺吾才让  作者单位:《青海教育》编辑部,青海 西宁 810008 刊 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INSTITUTE(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9(1) 分类号:B946.6 关键词:雍仲苯教   四因乘   古代藏族社会   习俗   影响  

2.浅析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论文 篇二

藏族今天的分布地区除西藏外, 还有青海和甘南的大部分地区、云南和川西的横断山区。藏族人民除了平时利用放牧和节假日唱歌、跳舞、自娱自乐外, 还在每年的夏秋季节, 在草原上水草丰美、牲畜膘肥体壮的时候, 举行各种欢乐的草原盛会。届时, 人们选择地势低平、水草茂衍、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神山宝地”作为会场, 然后合家老少带上帐篷、赶上牛羊、骑上骏马, 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 参加各种娱乐与歌舞活动。其中就有很多藏族的民间舞蹈。

藏民族的人文特点体现在广阔的领域, 最重要最典型的要属其服饰奇异这一方面。藏族现在除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的青年多着汉装外, 青海藏族不分男女老幼, 一年四季均穿藏袍。综上所述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穿着长袖的“楚巴” (藏式长袍) , 因此, 由于行动的不便, 从而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中“一边顺”的美。

二、藏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性

(一) 实物形象对藏族舞蹈艺术性的体现

藏族民间舞蹈形式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的融合, 其风格特征体在舞蹈形象的刻画与伴唱曲调的旋律特征和歌词上;又因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而增添不同的色彩。例如:“孔雀吃水这一形象”。

而在“锅庄”这一舞蹈形式中, 中甸“锅庄”———“孔雀吃水”的表演接近尾声时, 专门有一两名男子扮演孔雀这一舞蹈形象, 他们抓者长袍双手平伸两侧, 交换屈抬一条腿, 向前、向后坐徐缓的旋转, 在“热、瓦、冈、该、托、模”的吉祥唱词中翩翩起舞。犹如雄鹰展翅, 更像神鸟飞翔。而在藏族舞蹈中在歌颂孔雀的舞蹈中常有模仿鹰的动作, 这是因为在藏族人民心目中鹰也是神鸟。两着在宗教文化的基点上融入于舞蹈当中。体现了藏族人民虔诚的宗教心理。尽情抒发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形成了融合农、牧、宗教相结合为一体的, 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 以及带有典型高原农牧文化的典型的舞蹈形式。

(二) 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对藏族舞蹈艺术性的体现

藏族民间舞蹈中, 送跨, 弓腰, 曲背等, 是常见的基本形象, 它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 人们虔诚的宗教心理, 宗教礼仪及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他们跳舞时, 这些动作会很自然的体现在舞蹈动作中, 使动态形象带有明显的宗教心理因素。然而, 这些动作主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协调, 带有艺术性的创造, 因此, 从舞蹈角度来看, 又具有另外一种美, 即劳动形成的身体各部分协调的美, 如中间锅庄, 舞者的腰部多是合着节奏, 规律的起伏颤动, 给人以安详和谐的美感;膝部松弛和腰跨动作的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动律。本世纪50年代后, 随着宗教意识的逐渐淡薄, 人的精神面貌也在改变, 但是这种舞蹈的动律, 风格已成为民族的审美特征, 依然保存下来。

(三) 藏族舞蹈种类对藏族舞蹈艺术性的体现

1. 卓 (锅庄)

“卓”是自娱性群舞, 男女分别各成弧形对唱而舞, 有时不同地区聚集在一起时, 则按区男女混合表演, 人数多时可达二三百人。舞者互相牵手, 歌舞中互相问候, 互相提问, 应答。歌词内容及广泛, 有宏扬宗教的, 有教导人们尊敬父兄的, 常用的是一些描绘爱情的词曲。一曲一舞, 先慢后快, 或由慢到快又以慢板结束。舞与歌的节奏紧密的配合, 无乐器伴奏。

牧区“卓”的慢板以唱为主, 快板部分节奏急促, 有翻身与跳跃性的动作。林区“卓”以工布地区做为著名, 其中存近似射箭和模拟飞鸟的动作。快板时, 边喊着“去, 去, 去, 去”, 边做躺身跃进的高难技巧快步前进, 非常精彩, 突出表现了起伏较大的“一顺边”之类。50年代著名的舞蹈节目《藏民骑兵队》, 就是用锅庄的素材创编的。

2. 谐 (弦子)

谐是藏语对歌舞的泛称。不动藏区的方言还称做“叶”或“依”汉语称弦子。一千多年来在有文字可考的藏族历史中, 他是最普遍, 最繁盛的艺术形式。“谐”曲调丰富, 表演多样, 每个曲调都有标题内容和一组相应的舞蹈动作, “拖步”与“点步慢转”是常用的步法, 如《公公》、《四玲玲桑琅琅》、《色拉青布拉》等, 都很有特色。《公公》的歌词是互相问答, 山鸡、孔雀、布谷鸟是怎样走的, 并模拟其动态, 步法与舞姿的典型“一顺边”的形象。《阿伯西》中, 前面综合其它曲调与步法, 并有作辑等礼仪动作, 最后是原地和着《阿伯西》的曲调表演, 舞蹈充满情趣。

3. 果谐与堆谐

“果谐”由慢, 快两种不同速度的曲调与舞蹈组成, 慢板称做“降谐”, 意为“舒展的舞蹈”, 曲调缓慢, 辽阔, 舞蹈舒展, 简单;快板称做“久谐”, 是“快速歌舞”之意, 曲调热情, 为4/4, 2/4拍。表演时, 舞者边唱边舞, 男子时常加入许多技巧动作。开始时, 领舞者先唱一句, 使大家知道哪个曲调, 然后大家随之起舞。舞蹈进行中领舞者还常常以“去去去”, “休休休”的喊声统一步法。“堆谐”和一般流行的“踢踏舞”之不同, 则在于舞蹈的风格韵味和踢踏舞打点的方法上:堆谐多在乐曲的重拍或前半拍时抬起, 若拍或后半拍时踢踏打点, 膝部松弛并富有弹性, 与一般的城市踢踏舞有明显区别。曲调为4/4, 2/4拍, 可以和着节拍形成5、7、9打点的不同步法。每种打点的步法多在节奏的弱拍时抬起, 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 节奏乐器有:扬琴、六弦琴、笛子、京胡等。

4. 噶尔与囊玛

噶尔表演性歌舞, 具有西域乐舞因素的舞蹈形式, 原为从西域传入带有宗教性的舞蹈, 后融入了藏族舞蹈动作与风格, 成为当时的宫廷舞蹈, 现在此舞只保存了由儿童表演名为“噶尔巴”的形式。表演者穿彩衣, 带白布圆帽, 靴上系铃, 每人持一柄小条子表演。每唱一句歌词, 变换一种舞姿。歌词内容带有宗教色彩。伴奏乐器有“达尔玛”、加林、根卡苔。它是探索西域乐舞与藏族舞蹈文化两者关系的线索。

囊玛:室内表演性歌舞形式。仅在拉萨, 日咯则, 江孜等地城镇内流传, 多由专业艺人表演, 表演分为慢快两部分, 慢的部分抒情雅致, 快的部分与堆谐的快板近似。伴奏乐器也与堆谐相同。囊玛有专门的曲调, 流传下来的有四十五首。

综合上文所述, 藏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这些典型的艺术性特征, 是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藏族民间舞蹈动律风格以及藏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形成的根基所在。在探讨藏族民间舞蹈的这些艺术特性的同时, 也是继承优秀的藏族民间舞蹈艺术, 发展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宏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同时, 也继承和发展创新了藏族民间舞蹈。藏族民间舞蹈不仅是西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同时, 也是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陈梦影.舞蹈艺术与实践[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 2001.

[2]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3]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

3.浅谈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篇三

关键词:藏族舞蹈; 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29-001

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样,藏族舞蹈也在民族心理素质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伴随着藏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意识形态。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一、探讨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要搞清楚历史上如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论依据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和众多舞蹈论述中,都出现了什么是舞蹈、形体运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论部分。这些文化遗产中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表现着当时当地人的思想情感。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藏族舞蹈也由起初的简单模仿、无意识的自娱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门艺术。藏族人民在萃取历史文化的精髓时时非常重视古今的文化意识相结合,以民族思想需要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符合民族文化特征的舞蹈理论。

二、藏族人民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顺应自然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结合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藏民族地方特色风格的“藏舞”。藏舞要求舞者在舞蹈时表现诗情画意,融诗舞于一体,载歌载舞,以词带情,以姿促情,使藏族舞蹈富有生命力和激情。从藏舞提出的基本要求不难看出藏族舞蹈的文化思想。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例如,藏族众多舞蹈的“膝盖”动作就是一个最具典型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动作之一,也是最能表现内心情感和舞蹈动感的表现手法之一。

三、藏族是一个宗教信仰非常普及的民族,以至于全民信教。我们在观看藏舞表演时,可以注意舞者双手的动作,双手在藏族舞蹈中尤为重要。从对双手的基本要求看,除靈活多变外,手势还要如同“莲花印”,即双手要像盛开的莲花瓣,要有层次地旋转,在旋转中产生优美的想象,这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对宗教的虔诚和信仰。这种舞蹈姿态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愿望既符合舞蹈艺术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先人们讲究匀称的美学文化思想。形体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藏族舞姿中还有众多如“走马步”、“野马跑”、“鱼穿梭”、“雀开屏”等等模仿动物姿态的,藏族人民在创造和发展民族文化时紧密的结合了大自然的万物生灵,丰富了藏族的舞蹈,从而形成了丰富多采的藏族舞蹈语言。

4.藏族舞蹈主持词 篇四

男1:今天我们相约在这里敞开心扉,释放激情,

女1: 今天这里将成为欢乐的海洋,绽放最绚烂的民族之花

男2:在辽阔苍莽的塞北,孕育着这样一些民族,他们热情奔放,慷

慨大方;他们能歌善舞,活力四射!

女2:他们悠扬动人的歌声和曼妙无比的舞姿,独具塞北风情,不知让

多少人为之心驰神往。首先进入本场晚会第一篇章,

合:塞北情韵展风采

男1:请欣赏维族舞蹈《舞动青春》

哈萨克舞蹈《祝福》

(旁白)男1:请欣赏哈萨克舞蹈《祝福》

马头琴独奏《天边》

(旁白)女1:请欣赏马头琴独奏---《天边》。

风情舞蹈联演

(旁白)男1:请欣赏由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同胞们为大家

5.浅析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篇五

徐发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类092班

【文章摘要】:时代在发展,世界经济却似过山车般在颠簸进行。在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背景下的今天,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愈来愈集中在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上,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潮流下,企业的发展并不局限于其光鲜的经济数据而已,而是能够体现企业价值的文化内涵。对于还在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来说,生存和发展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企业文化的构建也成为当前中国企业势在必行的举措之一,这关系到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着重花笔墨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旨在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教训和经验。

【关键字】:企业文化 企业发展 影响

一、【引言】

国家的繁荣在于经济,经济的发展在于企业,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1] 在全球化和区域化并存的当今经济环境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面临着各种挑战,以至于都不能够完全保护自己。作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的各个国家来说,其国内企业的发展就牵动着整个国家乃至地区及全球经济的命脉和经济走势的良性发展。随着时代整体向前,步入知识经济的今天,经济活力的表现并不只是几个漂亮的光鲜的GDP数据就能说明一切的,同时企业的发展面貌及前景也不是那些所谓的庞大的利润表所能诠释的。在人文理念(人本主义)畅行的大环境下,国家对经济的发展重视程度更加加大,而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其所包含的企业文化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发展的唯一可信的指标。什么是企业文化,怎样的企业文化才能在根本上带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常也是在观念上的一致认为,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经济决定文化的,而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关于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首先这个理念的提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新鲜的,也是陌生的。诸子百家对此,众说纷纭。企业文化是企业与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所贯彻和体现出来的企业理念、企业制度、企业形象等的凝结,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企业的行为规范和独特的风格模式,具体表现为企业如何待人和任何做事。[2] 这是林坚先生在其所著书中的一段诠释企业文化的句子,恰到好处的展现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状况紧密相关,企业文化的层面不只是停留在其员工展现的精神面貌上而已,更体现在企业内部文化氛围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可以提供企业发展动力的意识层面的东西。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导人们做人及做事。关于现在市场领域内的各个大型品牌产品的企业文化的探讨,我们无不发现其都有这样一个鲜明类似的特性,即在它们身上展现的企业文化是其企业发展的指路标和引入人。就举例世界最大的电脑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来说,其近乎疯狂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就为我们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正是这样近乎疯狂,才让在电脑业竞争的环境中,赢得一块巨大的蛋糕。只有精钻的精神和工作热情才能在时代洪流中借势飞腾、逆势突围而上,超越再超越,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现今快鱼吃慢鱼的生存法则里越游越快,越快越大。企业文化的树立和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让即使身处逆境的企业依旧充满战斗的激情,让面临巨大国际经济环境压力的国家经济屹立不倒。[1]

[2] 董薇、宋慧敏.索尼:梦·愉·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林坚.三星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在探讨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肯定会有不同的声音:文化相对于物质这样的实体来说毕竟是虚的,那么它怎么很好的作用并影响于企业的发展之上。诚然,在某些具体微观层面上,实在的东西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把握企业整个走向和发展策略上,归结到最后企业文化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企业文化是企业(公司)取得竞争胜利的软实力。硬实力看得见、摸得着,是企业取胜的基础。软实力是企业内在实力的体现,只能用思维去把握,却是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性、决定性力量。软实力是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只有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完美结合才能使企业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风云中叱咤风云但是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表的强大比不过内心的强大,只有内心的坚强不朽才能经历风雨侵蚀,岁月历练。肉体是生存的基础,精神是发展的根本。没有在意识上的引领和需求也就不会有肉体上的进步。作为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庞大的工厂如果仅只有那些冰冷的机器以及毫无生气的员工,而没有 使企业彰显活力的文化因素,那么其将在短短的时间内面临倒闭和大量工人的事失业。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业的准则,成功的核心。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能够激励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形成内在的驱动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提高企业对外的适应能力,从各个环节上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比产品和市场等因素更全面、深刻和持久,因而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和根本性因素。在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就目前的企业企业文化的构建上来看,无论是规模上还是质量上,还是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当然这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在此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调整好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使之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2]如果把 企业比喻为一部机器,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这部机器的润滑剂。这句话费城恰当合理地道出了作为企业发展核心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一直看不见的手,文化通过全体员工的共识而对企业管理系统调节作用,对管理要素产生协调作用,对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产生增效作用。[3]

[1]

二、【正面影响】

根据以往优秀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归纳得出的个案效果状况,基本上对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所形成的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见解很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文理念的深入人心,我们现在探讨的作用主要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这是充分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首先从正面论述,这主要的出发点在于其优秀企业文化的强大影响作用:

(一)摆脱困境,振兴发展

传统经济时代,企业一般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建立竞争优势,靠的是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创造企业效益。而新经济时代额到来,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使企业面对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和经营形势,它以企业内外软硬件资源要素为基础以创新文化和创新机制为动力,以实现社会责任为条件,以整体优化,优势互补和聚变放大为手段。[4] 但是经济的不平衡不稳定发展导致不同的经济实体面临不同的挑战和危机,对于其内部的企业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不同的经济竞争实力上的差异造成了面对危机的处理能力和缓解程度。[1]

[2] 毛世英.戴尔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董薇、宋慧敏.索尼:梦·愉·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李宗江、朱洙编.企业文化:胜敌于无形【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1月版

[4] 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6月

经济实力上的充足和科技水平上的创新能力使得大部分优势企业在经济危机的困境下依旧能够逆流而上,昂首向前。中国企业在此番的全球经济危机下,也未能全部幸免,沿海地区的部分大型制造业企业纷纷关门倒闭走人,从红极一时占据大部分市场到现如今的扼腕长叹,奄奄一息。在剖析这些大型企业纷纷倒闭的深层次原因中我们不免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光鲜的经济数据表象,企业内部的发展却极为脆弱,员工的精神状况和凝聚力、创新能力普遍低下甚至只是机器的附属劳动工具而已。企业内部根本不存在作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巨大的经济效益是无数廉价劳动力的血汗结晶,是在狭小车间内工人忙碌疲倦的身躯的缩影。机器和建筑是处处争优,但是在塑造企业内部的灵魂时,却完全没有任何生气,更没有去比拼的资本。让员工有归属感,自豪感和创造激情的氛围在中国企业内没有立足的空隙,那些优秀的企业文化细胞没有依附的媒介。巨大的弱点不去改变,那么即使是万里长城也将会崩溃,尤其在当今这样的环境下。因此企业文化的构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通过抓企业文化的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才能使企业从根本上脱胎换骨,才能在阵痛中重新站立,摆脱低谷,迎接新事业的另一个春天。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强调重视人的价值,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并在企业价值观引导下,形成被企业员工认同的,并具有企业特点的价值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企业精神。在这种企业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将极大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成一种不可阻挡的磅礴势,汇成 一种万众一心、生机勃勃的氛围,合奏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旋律。企业文化的这种作用将会使企业、国家的发展发生巨大的改革和进步。[1]

(二)指引方向,引领发展

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指导作用,经济是火车头,科学技术是铁路网络,那么企业文化就是扳道工。没有扳道工的引路和分道,那么即使再发达的铁路网络和高速列车都将陷入一片混乱中。只有扳道工合理的分配和分叉才使得这列经济列车高速的飞行。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一是能够指导人们工作和生活。作为企业核心的企业文化,一方面在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理念建设上,提供了一整套合理且符合时代发展的方案,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构建起一种良性的竞争和激励体制,从精神层面为员工和企业的双赢发展提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树立起一块无形的庞大的资产体系,也为企业更好地倡导核心理念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竞争中,思想上的混乱比起其他方面更加致命,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优质人才的储备,更关系到一个企业在行动上高度配合和完美合作,如果在危机面前没有树立起高度的思想统一观念,那么企业就很难在逆流中实现自保或者翻身。优秀企业文化的作用就在于其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一种共识,即所有的目标都是为着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而制定的,通过鼓励和刺激,将潜在的力量激发出来,拧成一根绳,掌握最前沿的信息,巩固企业在员工中的核心地位,把握动态,适时调整策略,适应时代发展。

(三)凝聚力量,激励向前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意识上,去激励和鼓舞劳动者的思想取向和价值取向,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精神力量,使之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因此,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根本动力。[2]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在外部表现着企业的优秀品牌形象,更能从企业内部做起,将企业的灵魂塑造,把企业员工的信念和思想团结在一起,促成企业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更加突显出企业员工作为企业主体地位的价值理念和文化重心。面对众多复杂的机遇和挑战,一个优秀的企业首先从自身做起,抓住人心齐力量大的关键之处,充分发挥员[1]

[2] 杨家栋、郭锐编.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年1月版p79杨家栋、郭锐编.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年1月版p77

工的创造性和激情,并施之有效地恰当的激励机制,在经济高速飞腾的背景下,是社会效益同时也产生巨大的效用。经济危机使部分国家面临国家经济破产的尴尬局面,更使部分企业面临有史以来对其发展最为艰巨的挑战,不得不宣布破产并变卖自己的资产。从往昔的商业巨鳄瞬间变成他人手中的筹码。在探究其中的因素中,不免发现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极度落后,才导致现今所面临的局面。因此在现今的困境下,构建企业文化,通过激励和鼓舞恢复企业的气势,从而为企业的复兴提供动力和潜力。一个企业即使再庞大,如果缺少其自有的企业文化,那么它不可避免的会面对倒闭的困境。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运作来说就是润滑剂,起到了很好的协调和缓解作用,为企业的良好的营造起到了巨大的效用。内部的文化理念和树立,使得员工从思想的源头上有了统一的目标,也为在可面对竞争时避免思想上的冲突而造成人心涣散。把企业和企业员工结合到一起使得企业永远是在为着既定的目标而发奋努力,路线一直清晰并且合理。

三、【负面影响】

企业文化的作用形式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在企业发展的每个细节中,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在最大程度地影响着企业的走向和实质性的发展。当然在论述企业文化所带来的积极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必须论述企业文化在实际情况的作用,即结合国家实际情况作出的结论,通过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弊端,当然从弊端中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应该如何改变,以及我们的未来。论述到中国企业文化,不得不把企业的现状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相结合。这不仅是对客观实际的尊重,更是能从源头上为中国企业文化的构建提供意见和建议,促进中国企业的更好发展。中国企业的文化的特点:①民主意识和家长制观念的并存②个性发展意识和大一统观念的结合③创新、竞争、冒险精神与中庸之道的并存④改革开放意识与封闭保守意识的并存⑤法制观念与人治传统并存⑥现代人才观和片面的重义轻利或者重利轻义并存⑦实践意识和重言轻实旧习并存⑧现代时效观与消极无为作风并存⑨企业精神和重仕经商观并存。[1] 实际现状和困境和历史传统的根深蒂固使得中国企业在现今这个知识时代和高度文明化得环境下,仍保留着其或多或少的历史气息,这也在不知不觉中阻碍着中国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内部缺少活力和生机,缺少民主和自由,缺少创造性和主动性。纵眼于中国的企业文化现状,我们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改革尚未成功,还需努力。

四、【总结】

总结企业文化的作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以正面积极作用为主,体现为: 外树形象,内增凝聚力,扩大市场影响力,强化企业竞争力。

⑴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⑵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⑶加强企业管理

⑷提升企业竞争力[2]

[1]

6.浅析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论文 篇六

刘艳

2013-2-28 22:36:55来源:《中外企业家》2012年第11期

摘要:通过解析深藏于中国社会会计文化中的种种特质,借以阐述不同特质对于会计信息状况的影响。同时,讨论如何在构建优秀会计文化的基础上提升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以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会计文化,会计信息,文化特征

一、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1.优秀的会计文化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会计实践的过程中,会计文化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和引导会计实践的运作方向,监督其运作状况。如何在调整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关键时刻雕琢出先进的会计文化理论,从而提升我国整体的会计信息质量,是现阶段会计界必须思索的问题。历史规律告诉我们,会计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相匹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环境决定了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是现阶段会计工作发展的中心和必经之路,其完善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最终质量。

2.优秀的会计文化可以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

经济信息是投资者作出会计决策的重要支撑力量,而会计信息的披露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一个企业优秀会计文化的构建能够帮助其实现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完善:会计文化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会计主体形成共同价值观,会计主体的行为主要受其理念、价值体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这三者达到统一时,会计主体就能够做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行为。如果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是在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信息的共识上建立的,那么企业就会以更为长远的目光看待和处理会计信息,从而使会计信息的披露更为可靠并且相关性更强。

二、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文化归因

1.会计制度的统一性高

对集体主义的崇尚是我国的文化特征之一,这种文化特征在“仁、礼、忠、孝”等道德追求中都有深刻的体现,其必然导致集权式的等级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下生长出来的文化是整体划一的文化,并不推崇个体的主动与突出。相应地,我国形成了由政府直接制定、执行会计规范和监管会计行为的局面,《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就是很好的佐证,其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和强制性。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过程中,代表各方利益的参与者比较单一,这无疑会造成最终出台的会计政策带有一定的偏向性和很多疏漏,而偏向性的出现会使得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遭到破坏,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够完善的会计制度导致很多释义的模棱两可,会计政策执行者的不同理解或是误读也会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的失真。

2.会计人员职业化水平低

虽然我国基层会计人员的数量已经接近饱和,但是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与职业化还相去甚远,这体现在会计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等多个方面。追根溯源,是因为政府对于会计人员职称的掌控程度大大超过了专业学术机构,很明显的例子是各类会计人员的技术职称和审计人员资格都是由政府授予的,而会计学会等自律性组织的影响较小且管理松散。此外,很多重要会计资格考试的考核力度也主要放在了相关会计规范的内容上,而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判断的内容则较少。由此可见,一个缺乏高素养会计队伍的会计环境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3.在会计计量过程中偏好稳健

“有备无患”是根植在我国历史血液里面的思想,这种思想影响到了各行各业,也说明了中华民族在为人处世上偏向的是稳健而非灵活。建立在稳健性原则上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对于保障企业财产安全来说非常重要,但过于稳健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方式有可能导致资产、负债、收入以及费用等记录与企业实际情况发生偏离,违背了实际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所以,过于稳健的会计文化是导致会

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4.会计资料的透明性低、保密性高

“家丑不可外扬”很形象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保守和含蓄的部分,这种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地造成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低透明性和高保密性。企业领导者不愿意将企业的运作情况完全展现在公众的目光之下,所以披露的信息往往都是依照会计准则必须披露的部分,而非信息使用者真正需要的部分。更有甚者,一些资产状况不好的公司为了做出符合会计准则的法定行为,又避免外界知晓其财务状况,采取了“两套账”的做法,这无疑大大消减了财务报告的质量,将投资者的时间浪费在了研究水分极高的会计信息上。

三、营造提升信息质量的会计文化环境

1.构建优秀的会计文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文化的构建不仅要将制度和技术等专业性因素考虑在内,更要融合我国所特有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会计实践指导意义的会计文化。首先,开放性是先进文化的共同特征,它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所产生的。先进的会计文化同样需要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源于对世界优秀会计文化成果的吸收与借鉴,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实现会计文化的创新与突破。其次,时代特征是会计文化的组成部分。符合时代需求、反映时代精神是会计文化的目标,优秀的会计文化要能及时传递会计工作的变化与发展方向,丢弃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传统习惯,才能真正进步。最后,多层次且可操作性强是新型会计文化的发展方向。新型的会计文化从外向内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包含了会计工作条件、会计手段和会计环境等会计行为得以实施的物质基础;制度文化则是政府各级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例如会计准则、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后续教育准则等,这是会计行为的依据;精神文化是核心,它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观、理想信念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也是会计文化层次的决定性因素。

2.加强企业层面会计文化的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层面会计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在于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和财产物资的完整性,避免、查处并及时更正差错和舞弊,从而实现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和完整。首先,要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些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转而实施的规章制度包括责权控制制度、预算控制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等。其次,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的构建与执行也非常重要,例如实务盘点制度和凭证账簿核对制度等,这是确保会计信息完整有效的关键性步骤。最后,是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不仅在和其他部分有机地构成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且其控制功能能够及时地监督和审查其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是实现企业会计目标不可或缺的元素。

3.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文化教育的结合会计信息来源于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难免会要求会计人员对实际经济活动中很多不确定性项目作出恰当的估计、判断与推理。扎实的专业会计素养是会计人员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保证,而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会计人员对相同会计事件的处理结果往往相去甚远。素养相对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按照会计规范行事,也很难突破自身水平的局限,做出严重脱离实际情况的计量数据,使会计信息严重失实。此外,会计信息化使得原有的手工记账被计算机取代,会计人员计算机水平的限制以及会计管理软件在安全性等方面的缺陷,共同制约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会计人员道德素养是较专业素养来说更为重要的东西。虚假的会计信息都是在会计人员的参与下形成的,这些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缺乏法制观念的会计人员,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甚至与企业管理层合谋,制造不实会计信息,严重扰乱了会计文化秩序,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要想实现会计文化环境的净化,就必须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双管齐下,坚持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才能使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继。浅议企业会计文化的重构[J].商情,2012,(19)。

[2]王文涛。浅谈我国的会计文化建设[J].财经界,2012,(2)。

[3]陈文芳。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6)。

7.浅析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论文 篇七

关键词 傣族 民族文化 特征 影响

一、傣族文化的构成

(一)宗教

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在西双版纳、景谷等地,傣族男子都要出家為僧一段时间,在佛寺内学习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识。人们认为只有入寺做过和尚的人,才算有教化。

(二)民俗文化

1.文学

傣族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古歌、神话、创世史诗产生和发达的时期;二是英雄史诗、传说、歌谣形成和昌盛的时期;三是故事、叙事长诗兴起和繁荣的时期;四是新文学蓬勃的时期。傣族人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述长诗。佛教的传入,傣文的创制,都对叙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傣族民间艺人接受、翻译和传播外来的佛经文学,同时还把傣族民间故事吸纳进来,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叙事长诗。

2.节庆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其大多数都与佛教有关。

3.民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杆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织布的地方。

4.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服饰也对傣族舞蹈的一些代表性动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5.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糯米装进竹筒后加水后,用一个玉米胡塞上,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烧烤。傣族的凉拌也十分美味,比如干巴丝,包烧鱼等等,普洱茶是云南普洱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装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压热带风情。

二、文化对傣族舞蹈的影响

(一)动率

1.柔美的膝部起伏

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感情内在而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感。而膝部柔韧的起伏,是傣族民间舞蹈的共同特点,也是孔雀舞的特点,在变化万千的动作过程中,膝部始终是带韧性的起伏,但这种起伏又不是机械的平均起伏,而是随着内在和外在的感情变化而变化的。如主力腿立直时稍快,而下蹲时期稍慢;在膝部稍直和半蹲的起伏中是带韧性的。

2.小腿的灵活运用

傣族舞蹈中表现小孔雀的舞蹈,膝部常用快速的小颤、以及没有起伏的的矮步,小腿显得非常轻盈灵活,主力腿常用蹲地小跳使舞蹈非常活泼。手上动作变化轻盈而灵敏,三道弯道造型小巧玲珑。常用连续的小耸肩使这种舞蹈轻快、活泼、热情。鼓点快速而轻巧。以上说的所有特征,都是与傣族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二)体态

1.三道弯

“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基本体态,因为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把孔雀视为圣鸟,而孔雀具有“三道弯”的自然形态,所以造就了傣族舞蹈“三道弯”的体态发展和舞蹈风格。傣族人民以“三道弯”的躯体造型,配合带有寓意的手形和各种跳跃、转动的舞步,塑造孔雀“竹林漫舞”、“泉边嬉水”、“雨林追逐”等各种栩栩如生的神态和自然景象。

2.一边顺

傣族在秋收后扬场中不使用风车,而是两手各持一把大竹篾扇,用扇风的方法筛选稻谷,这种筛法就是一顺边的动态。当她们右手高举篾扇的同时,右脚亦弯曲并高高抬起,手脚同时向下用力扇风,身体由右向左侧转动,左手扇风时,姿态和转动与右手一致 ,都是手脚同出一侧,作为舞姿造型一顺边,又和审美情趣有关。“一顺边是高原舞蹈特有的动律和形态,高原民族的舞蹈中都有这种文化现象。

3.通过曲线塑造造型感

傣族舞蹈蕴藏着神秘而浓厚的民族氛围,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极尽东方韵致。傣族舞蹈中透出山川秀美、人文毓秀的夺目光彩,充满着平和、恬静、隽永、含蓄的风格,朴实自然毫无雕凿之感。舞蹈动作中那些人体的头、手、臂肘、肩、腰、膝等每一个关节都尽量弯曲,使整个体态由多种曲线组成,形成婀娜多姿的s型,无论手的推拉和脚步起伏的动作,还是孔雀舞中的美丽造型的流动美,都具有造型丰富而个性鲜明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张大鸣.傣族生态环境与傣族舞蹈[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8.浅析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论文 篇八

任何社会政治体系及其中的政治活动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氛围之中 ,任何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都要受这种经济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落后的、腐朽的传统文化则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由于长期不发达的中国政治文明历史以及造成这种不发达的各种社会存在和社会环境 ,在人们的心理上形成一种文化积淀 ,这种积淀构成了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文化环境。这种环境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极为深刻。研究探索这些影响产生的原因 ,找出其应对的措施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逻辑表明 ,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发展 ,首先是从物质文明开始的。物质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 ,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没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只有在物质有保证的时候才会有可能去关心政治。

我们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闭形式对人们的参政的影响可谓不小,正是这样的一种文化束缚了我们政治的发展,在那样的文化观念下,人们几乎都有自己的小生活圈,基本需求都能自给自足所以不愿与外界交往,一旦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就会感到惶恐不安,更不用说让他们去参加政治生活了。,在小农经济中 ,对于大部分中国农民来说 ,政治就意味着缴租、纳粮、服劳役。农民也心甘情愿地这样做 ,因为对于分散的小农经济来说只有官府才能保护他们 ,即农民是通过放弃自己的政治人格和参与权利来换取自己的政治生存的,而不是利用这种人格和权利去争取政治生存[ 2 ]。马克思对农民的分析:“ 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他们不能自己代表自己 ,一定要别人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 ,是高高地站在他们之上的权威 ,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政府权力 ,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它阶级的侵犯 ,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露和阳光。所以归根到底小农的政治影响 ,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一切的社会。” [ 3 ]由于历史的力量 ,这种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消除。

宗法制度的血缘文化对社会主义政治也有着严重的影响。第一,我们中国人的家族和乡土观念强,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比如说一般老人都不喜欢外出,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身体不方便,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乡土意识,特别是老年人尤其是。特别是村落的家族文化这种家族意识与他们封闭的生存方式以及经济利益、心理习俗、精神信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和再生性。它使人所有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都局限在家族圈子内 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乡村的社会政治文明建设。,在对待和处理公共生活冲突的过程中 ,人们宁愿求助于区域内的人情和礼俗 ,而不愿求助于政府和法律这种现象对我们政治的建设极为不利。

对于人的权利的关护。中国传统文化属人文文化,不论是儒家、道家、佛家,都关注于人的存在,但它们关注的重心是人如何“成圣”、“成仙”、“成佛”,注重的是人思想境界的提升。而忽略对人自身权利的关护,由于过高地提升“圣„‘仙„‘佛”的意义,从而不同程度地贬抑_r人的最基本的需要。除了儒家之外,道家、佛家更是淡出政治,在此文化背景下,对人的权利关护就显得不够,特别是政治权利。(3)

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可就是众所周知的了,中庸之道并不仅仅是大众所认为的简单的不偏不倚,讲究的是个“无过犹不及 ” 的问题这么简单。他还包含了另一层含义。孔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意思是说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去做的或者绝对不能做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怎么样能合于义就怎么样去做。这种思想甚至可以上升

为一种哲学概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邓小平不仅率先倡导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升为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系统。5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4 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依据现实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政策选择,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对传统政治思想的传承。

在儒家思想中关于民的问题得到了很大重视,孔子的“ 为政以德”;孟子的“ 政在得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以及黄宗羲的“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旺,而在万民之忧乐 ” 以及到唐朝唐太宗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无一不体现了儒家的仁政以及民本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下构建的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 ” 的人本思想,它即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 ,强调“ 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其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发展为了人,发展也依靠人,要注重人的需要,人的利益。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及 2010年在两会中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对于人民最关心的就业问题,社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等诸多方面做了政策方面的阐述。报告中有提到:“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我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缺乏民主法制的传统,所以我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应该追溯的思想根源是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这种思想在不断传承和延续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已经深入人心,虽说这也不再是统治者的统治手段,可确实也是顺应了现在时代的发展。

陶东明 ,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 [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1998

资本论(3,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政治——宁新昌 4,历史教科书

5,]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 6,传统文化续谈——吴江

7,对传统文化的审视——范晓燕 8,传统性格的两重性——王从仁

9,儒家政治思想对现代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潘庆颖

9.浅析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论文 篇九

摘要:武术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优秀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通过武术文化学习、体悟过程及武术思想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对大学生身体心理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武术 文化 大学生 健身 修身 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课业紧张,学习压力大,课余时间比较少,仅有的课余时间也基本上都用来玩了,大部分的学生没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尤其是女生,可以发现,球场里、体育场里大都是男生的天下。也有很多人曾有过定时锻炼的想法,然而坚持下来的却并不见多。整体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下降,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武术及武术文化,以此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

我们先来谈谈何为武术文化,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丽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它具有哲理性,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它还讲究武德,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认为练武是为了强身健体,惩强扶弱,要以德服人。中国武术传统练功的理论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等基本理论为生理学的依据的。武术练功不仅重视内在的“精气神”的锻炼,而且还强调以内形于外、重在外在的攻防技击技术动作的演练,因而收到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武术除了具有健身功能还有娱乐功能、竞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中国武术文化内涵丰富,并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我们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

我想中国武术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们大学生产生影响:

一、道德素质的提升。练武之人讲究武德,基本思想是以仁慈、忠厚、善良和爱心来待人接物,处理一切人际关系。武德的仁学中心首先表现在练武与修身的统一,习武既是人生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要求习武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与宏大的胸怀和气魄。其次,武德的仁学中心还体现在武技的运用上。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技击必然内含着残酷与暴力。然而武术的仁德精神却要求以制取对方为主,尽量避免杀人取命。以武会友,更是讲究点到为止。因此我们

大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仁、义、礼、智、信。以此来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做一个人格完善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身体素质的提升。武术练习过程是通过对武术的技击功能的追求、技艺的修炼、技术原理身体力行的感悟的过程。丰富的、全方位的武术动作对人体各关节柔韧性要求较高,它促进了人体各个大小关节的灵活性和坚韧性的发展;武术功力练习的多样性促进了人各个部分骨骼肌肉神经的健壮发展;通过多种静止的姿势或柔缓的动作使练功者情绪安静,意念集中,吐故纳新,借以调节人体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消除大脑皮层的紊乱和疲劳,从而起到神经与肌肉高度协调,精确调节机体运动的医疗保健作用。因而,经过系统的武术训练,人的体质、体格、肌体、骨骼、神经等协调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全面的提高我们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三、意志力的磨练。武术的学习和训练不仅要求练习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还需要常年不懈,持之以恒。武术是一种日久见真功的运动,通过练习武术可以锻炼我们大学生不怕困难、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

四.身心的娱乐。通过练习武术,我们可以舒展筋骨,放松身心。而且还可以通过观赏武术表演来娱乐自己,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演变及人们对武术的健身、防身实用价值认识的提高,以武术的观赏为娱乐目的的情况大为增多。练习武术把以肌肉运动感觉为主的心理因素和人的情绪、情感联系起来,以达到身体运动与内在心志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人体自身的和谐。武术运动以其特有的锻炼效果和深邃的文化内涵给人带来一种特有的身心体验和感受,这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人格品质和健身习惯。

五.规则意识的培养。此外武术文化对我们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练习武术讲究一定的规则,要循序渐进,不能心浮气躁。武术比赛也有规则,比如禁击部位:后脑、颈部、裆部,得分部位是:头部、躯干、大、小腿,禁用方法: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用腿攻击倒地方的头部;用拳连击对方头部。还有介绍运动员时,运动员向观众行抱拳礼;每场比赛开始前,运动员相互行抱拳礼,宣布结果时,运动员交换站位,宣布后,双方行抱拳礼,再同时向台上裁判员行抱拳礼,裁判回礼;然后和对方教练员行抱拳礼,教练员回礼。无规则不成方圆,这些规则的制定有利于保护参赛者的生命,有利于武术比赛的进行,我们大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尊

敬师长,团结同学,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等好品质,自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六.爱国情怀的培养。武术文化还能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和重诚诺、守信用、见义勇为等侠义精神,而侠之大者乃国家民族之观念。在武德内涵深层最宝贵的是爱国情节。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同样应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弘扬祖国文化,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崇高品德,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为中华民族之兴旺繁荣而奉献毕生。结语:通过武术的学习,通过对侠义精神的理解可以增强我们大学生的公益责任道德义务感增强国家社会民族意识,学习武术文化不仅可以增强个人的身体素质,完善个人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所以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学习武术文化。

参考文献:武术与武术文化--温力 浅谈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丁磊 武术对当代大学生修身的价值探索--徐现峰

10.浅析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论文 篇十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各个地区又有自身的文化传统和舞蹈形式。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汉族各地区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从而造成了各地区民间文化观念和舞蹈形式的不同。山东地区的民间舞蹈,集山东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囊括汉族山东地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特征的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群体性,以及山东民间文化相融而呈现的共性特征。山东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其海阳秧歌、胶州秧歌、鼓子秧歌最为著名和典型。艺术的本质特征归根到底就在于它的审美性。综观山东的民间三大秧歌,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它不仅真实反映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表现了人们对生命的强烈渴望和追求,而且通过纯朴古老的艺术手段,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山东的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有着罕见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正是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使得民间舞经受住了考验,生生不息。没有一门艺术可以像民问舞那样,能够最直接、最生动、最富感染力,也是最直观地表现该民族该地区人民的性格、气概、气质、生活方式、本质精神、物质文化、生存状态乃至宗教信仰等等一切。所以,民间舞在中国的美学史上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已成为中国文化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山东民间舞蹈教学与文化的传承,对永葆这一文化载体的生生不息灿烂美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舞蹈教学是传承山东民间舞蹈文化的直接方式舞蹈教学通常选择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动作的统一,是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因此,舞蹈教学也是山东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山东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掌握民间舞蹈的形态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和最困难的是认识和理解这些形态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山东鼓子秧歌中特有的儒学精神。)在教学巾不断尝试从民间舞蹈文化切入,找到其深邃的文化内涵,这是支撑山东民间舞蹈发展的最主要的源泉。因此,给学生一个立体的舞蹈知识结构,使民间舞蹈教学与传承不仅停留在肢体语言表达的层面上,而且要从文化的深层次上进行文化背景的拓展,来增加学生的舞蹈文化底蕴,来更深层次的认识以山东三大秧歌为代表的民间舞蹈的内涵,让使学生整体掌握山东民间舞蹈的精华,让学生不仅知道动作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体现一种什么寓意。让学生将技术性与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山东民间舞蹈形态在舞蹈文化的支撑下更有内涵,更富表现力。也就是通常我们要求的动作富有了灵性。我们现在的舞蹈教学内容应注重强调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

例如:山东的“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这两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舞蹈,共同体现了齐鲁文化的特征,齐鲁文化在舞蹈中的差异,可以通过“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来标示。“鼓子秧歌”是流传于鲁北平原的汉族民俗舞蹈,其表演风格,东西部各有特色。东部以惠民县为代表,节奏舒缓,动作伸展,气势浑厚,风格柔韧。西部以商河县为代表,节奏顿促,线条粗犷,棱角鲜明,风格刚健。其共性特征是:神、韧、稳、倾、粗犷雄浑、气势豪迈。“胶州秧歌”是流传于鲁东半岛近胶州湾一带的汉族民俗舞蹈。在传统表演中,女角的表演占有主导地位。

如:翠花扮演的是中年妇女,动作开朗大方,扇女扮演的是少妇形象,动作温柔淑静,小鳗儿扮演的则是幼年女孩,动作活泼俏丽。不同角色在动作上的共性特点是拧、碾、神、韧,基本体态特点呈现出“三道弯”的形态特征。综观“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在传统民间舞表演中所具有的那种或憨直、洒脱、刚劲,或坚忍、大方、泼辣、舒展的动态、动势、动感特征,充分体现出山东人民吃苦耐劳、质朴善良、胸襟开阔、宽容大度、务实自强的性格和舞蹈风貌。因此,我们在“鼓子秧歌”教材内容上选择:晃鼓子、劈鼓子、摆伞、走伞、杨家庙、不倒松、四面八方等特色动作,重点训练此种动态、动势及走势特征。在“胶州秧歌”教材内容上选择:正丁字拧步,倒丁字碾步,小鳗儿步扭、抱推扇等特色动作进行集中训练,训练过程中,在要求学生动作到位的同时,更加强调韵律美以及对该民间舞蹈内在审美心理特征的把握。我们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通过非语言文字与语言文字的结合讲授,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身体训练的能动性,同时也大大加深了学生对该民族民间文化的理解。这样的民间舞蹈教学,才能达到民间舞蹈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二、山东“学院民间舞蹈”对传统民间舞蹈的传承在对传统山东民间舞蹈进行加工、走进学院舞蹈课堂或舞台创作时,必须高度重视山东地区传统民间舞蹈的挖掘、保护、传承与提高,高度重视能够充分体现东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本要素。在强调保护、传承与发展山东地区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同时,也有一个创新与发展的问题。真正传承山东传统民间舞蹈文化,既有保留山东传统文化的精神意义,又有在充分尊重本地区意愿的前提下发展创新的必要,即在保存、传承优秀传统山东地区民间舞蹈文化中创作出既继承优秀传统叉具时代精神的舞蹈精品。

三、山东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民间舞是民族的,也是传统的,对待民间舞的传统问题,往往有这样一种观点。好像只有山东地区民间所传承的“齐鲁原生态”的舞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东地区的民间舞,否则便不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认为只有人民大众自己参与或者达到自娱效果的舞蹈,才是民间舞。例如山东地区民间的老艺人。持这种观点的人便强调“原汁原味”。从美学理论上讲,也片面强调坚守传统,“民间舞走得太远了”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冈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山东地区民间舞的创作实践,也使山东的演艺性或者教学性民间舞停滞不前。什么是传统?传统不是截止于某一时期,而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

11.浅析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论文 篇十一

摘要:唐卡是一种饱含了藏族佛教精华的宗教艺术文化,完美地将西藏地区的民间艺术和藏传佛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具备了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厚的宗教色彩,是雪域高原上的明珠,在世世代代的藏族人民心中珍贵无比。文章以唐卡的历史起源、艺术特色以及唐卡与藏传佛教的联系这三方面为主线,阐述了唐卡艺术在西藏地区的发展和在藏族宗教文化中的价值。

关键词:唐卡艺术;藏传佛教;宗教文化;藏族人民;民间艺术

踏上西藏这片净土,进入藏族充满佛教气息的寺庙里,可以看到有许多色彩艳丽、刻画精细的唐卡挂在经堂四周的墙壁上,这一幅幅宗教色彩浓郁的画卷把我们带进了藏传佛教的世界。这些唐卡展现出不同的绘画形式和内容,画中的神像有的神态慈祥有的面露狰狞,有的含蓄有的夸张,造型丰富,多姿多态,一动一静皆在方寸之间,使欣赏者震撼。

一、唐卡艺术的起源与艺术特色

藏族是个全民信奉佛教的民族,而唐卡作为皈依佛法的标志和顶礼膜拜的神物,在斑斓的藏传佛教艺术中是一块奇丽的瑰宝。藏族唐卡产生于西藏高原,唐卡(Thang-ga)又名“唐嘎”、“唐喀”,是松赞干布时期流行起来的一种特殊绘画艺术。唐卡常被译作“卷轴画”,绘画或刺绣在彩缎上,装裱后悬挂供奉在寺庙、佛堂、僧舍乃至信徒家中。唐卡是一种独具藏族文化特色的绘画艺术,有其特殊的绘制手法,是藏族的宗教艺术趋于成熟的表现。在其传承和发展的历程中,唐卡将西藏周边地区的艺术精华,像敦煌艺术,融入到了藏族的民间艺术当中,形成了兼容并蓄且又独树一帜的唐卡风格,具备了鲜明的藏族特色、浓烈的藏传佛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雪域高原上一种特有的绘画艺术,在藏族人民的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坚信所供奉的唐卡会带来吉祥、平安和幸福,在藏族人民心中珍贵无比,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唐卡作为藏传佛教的绘画艺术品,是宗教文化与艺术审美性的完美融合,唐卡将藏传佛教思想和哲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绘制出了藏族人民所向往的情感与生活,在藏族人民心中有特殊的信仰意义。唐卡的艺术特征可归纳为三大特色:

(一)构图对称,饱满厚重,形式十分丰富

唐卡在绘制上有多种构图形式,其中中心构图法在唐卡绘制中最为常见,中心构图法中,唐卡的造像常以肖像画的形式统领全局,以所供奉的佛像为中心,突出主要人物,周边用小人物组合加以点缀,图案讲究对称,上下左右展开情节内容。中心构图法的画面分配饱满且均匀,中心突出,主次分明,疏密有致,给人以稳定厚重的画面感。风俗画构图法在内容为连环形式的传记或故事的唐卡中较常见,常见于,这种构图法把情节的故事绘制在一个画面上,不会受到时间、空间和透视的约束。坛城构图法是方圆相间,以几何形为主要结构层层相套构成画面。位于画面中心是主尊,主尊之外用水、火图案装饰,第二层开始绘制象征着大海、风墙、火墙、金刚墙、莲花墙、护城河的金钢图案、水图案和莲花图案。内套由象征着城墙、屋檐的正方形图案装饰,层层相叠,最终到达主尊殿。坛城构图法结合抽象和具象的绘制方式,构图结构复杂且精密。大部分的唐卡都是对称构图,构图严谨、疏密有致,形式丰富,“之”字形构图也是唐卡中独具藏族特点的一种构图形式。

(二)绘制手法以线描为主,刻画精细、流畅细腻

线描勾勒是传统唐卡的主要绘制手法,所以唐卡也是一种线条艺术,画面中的线条十分流畅,粗细有致、刚柔并济、顿挫有力。在人物绘画方面,唐卡多以铁线描的绘画手法为主,绘制出来的线条苍劲有力,能准确把握住唐卡中人物的形体结构;绘制唐卡中的装饰纹样一般采用高古游丝描法,高古游丝描法的线条以细、匀为主要特点,流畅细腻,多为带弧度曲线,和线描勾勒法绘制的人物轮廓线对比鲜明;绘制景物唐卡多使用粗细线条勾勒。

(三)色彩明亮艳丽,色调和谐相配

绘制在唐卡时,在施色上必须十分讲究,给人以色彩绚丽夺目、美轮美奂、富丽堂皇的震撼之美。多数唐卡在颜色绘制上都使用色差对比,大胆而又巧妙,一般采用冷色调为背景底色,之后又大胆地使用暖色调为唐卡的正画面铺色,在暖色调为主体颜色的画面中又巧妙地运用了冷色调为中间色,形成具有强烈对比的冷暖色调反差,加强了画面整体的色彩感,使唐卡达到色彩亮丽浓郁、富丽堂皇的强烈的视觉震撼。

二、唐卡艺术与藏传佛教

在藏族文化的组成中,藏传佛教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藏族人民一出生就带有的信仰。唐卡艺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与藏传佛教息息相关,随着藏族佛教的兴盛,唐卡成为了藏族地区从寺院走向民间、宗教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独特艺术。唐卡艺术伴随着藏传佛教走过了千年,在这片雪域高原上与藏传佛教相生相依,共同经历着兴衰。唐卡是藏族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藏传佛教中有弘法布道的作用,唐卡将藏传佛教中深奥复杂的佛教义理形象化,通过绘画的形式形成视觉上的语言,形象易懂,更方便地传播给藏族人民,唐卡就是图像版的书籍。在早些时期,唐卡只是依附于宗教的形式出现,后来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兴盛,又因为唐卡对于藏族人民的游牧生活来说,具有方便携带和悬挂参拜的特点,唐卡在宗教气息浓郁的藏族社会中,成为了寄托藏族人民精神信仰的重要形式,逐渐形成了现在装饰风格强烈并充斥着浓郁宗教气息的唐卡艺术。

三、唐卡艺术的宗教价值

从公元七世纪到现在,唐卡已经发展成了辉煌的成熟绘画艺术。唐卡是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而产生的,并且它所绘制的题材几乎都和藏传佛教相关,而藏传佛教是藏族宗教艺术的代表,所以唐卡也是一种宗教艺术。首先从唐卡艺术的表现内容上来看,虽然唐卡的制作方法有很多,例如有绘制、刺绣、堆绣等,但唐卡主题内容大多是为了表现藏族的宗教文化,在唐卡艺术中,具有纯宗教主题的唐卡占了80%居多。其次从唐卡的`使用功能上来看,唐卡艺术最早是服务于藏族人民的宗教生活而产生的,现在唐卡依然广泛用于观修、礼佛、积善祈愿等宗教活动,帮助修行者进行修行和观想。唐卡是传播藏族宗教文化的图像教科书,画师绘制出图样精美的唐卡,将抽象深奥的宗教义理转化成形象易懂的图像语言,藏族人民借由唐卡来认识宗教文化,因此唐卡在西藏地区有特殊的宗教价值,是寄托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重要形式,是藏族人民传播佛教理念的宗教圣物。唐卡艺术之所以能在藏族地区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客观上是因为宗教文化的兴盛发展带来了唐卡的繁荣,主观上因为唐卡独特的宗教价值成为了藏族人民精神信仰,与藏族人民结下了深刻的渊源,在青藏高原上唐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等方面,成为了藏族宗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

四、结语

12.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分析 篇十二

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分析

文章运用文化学的原理,就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即蕴含其中的生活价值、方法价值、精神价值以及负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认为无论继承传统文化,还是改造传统文化,都要以其价值特性为主要依据.

作 者:谢热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西宁,810000 刊 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INSTITUTE(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4 30(2) 分类号:G0.14 关键词:藏族   传统文化   价值结构  

13.浅析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论文 篇十三

岳浩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生机。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部门、设置了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工作的岗位,促进内部员工对公司政策、宗旨、公司使命的认同。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己经越发受到企业界的关注。中国企业越来越希望通过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中,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它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历史、行为特征、领导风格、人员素质和员工的价值观念,也就意味着它影响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企业文化的不同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上的差异。

很多研究虽然涉及到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但大多研究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探讨,或是从个体层面讨论企业文化对员工各方面的影响。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产生怎么样的影响,企业如何凭借企业文化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日益关注的话题。我认为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关键在于建立起适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文化,才能提高企业效率。

关键词:互动关系与发展趋势 基本途径

实用方法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关系与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关系 1.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行为的协调控制与管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以期达到企业目标。而企业文化运用于企业管理,确立的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来引导、调控和凝聚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把人看作生产、管理的中心,看作企业的主人、管理的主人而非机器附属物。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基于对人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基于对人的崭新认识:人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真正的资源,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中心,把管理的视角放在激发人的潜能与创造精神等上,以此促进人与企业的发展。只不过,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的具体制度、措施与方法是一种有形硬管理,而企业文化则是实施无形软管理。

2.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向导

众所周知,任何管理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强调方法与制度措施,人是活跃的因素,因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背景尤为重要。其实,管理上的差异更主要地细分表现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之中。从传统上看,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且它是个较为复杂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业特征、发展历史、领导风格、人员素质和观念都是影响这一价值体系的变量。这就意味着,一种管理理念或管理方法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一企业可以获得极大的管理成效,而在另一企业,可能是完全行不通的。因而,不去研究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条件和环境,就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措施与方法不符合处于该种企业文化的员工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势必将行不通,受到员工的对抗,人力资源管理结果也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企业兼并时,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与方法和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一定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进行,服从于企业文化这个软环境,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更加有效率。

3.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完善手段

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是企业文化的中心环节,尽管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然而这些文化却并不一定能得到落实、完善,有效地激励员工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它的措施、方法都是有目的地针对员工的,亦即与员工密切相关带有一定强制性,那么,如果抽象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融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践,如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绩效考核,员工就会日复一日地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并对其做出反应。这样,不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就会不断地修正自己原有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使自己成为属于该企业文化的一员,而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就会加强认同感。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推广与完善的重要手段之一。

4.两者是一种互相促进的管理活动关系

不难看出,企业文化主要通过价值观的塑造激发员工使企业员工具有共同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人力资源管理则主要通过具体的措施与方法作用于员工。当这些措施方法符合员工基于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时,就会行之有效,易于执行,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反之,便会受到员工对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样,当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与方法,就会与员工自有的价值观念发生反应磨合,从而巩固与加强原有的企业文化,完善新建的企业文化;而一旦企业文化内化于员工身上,企业处于稳定环境时,人力资源管理就应以企业文化为向导。因此,两者之间通过员工为纽带,彼此促进。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两者有着互相依赖、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再好的人才也需要在特定的企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施展才能。企业文化所提供的企业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仅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运作中的精神和行为依据,同时又为企业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反过来,一个企业如果要创建自己的文化,如果离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做后盾也很难成功。企业的成功,依赖于两者的有效结合。

(二)发展趋势

1.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渗透和融合

企业文化的优劣已逐渐成为判断现代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志。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也许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因素。企业文化最初融合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是众多企业家的经验之道,然后才是理论上的升华。从松下幸之助的《实践经营哲学》、美国玛丽凯化妆品公司的《用人之道》和索尼公司盛田昭夫的《日本制造》到威廉大内的《Z理论》、阿尔帕斯卡尔和艾阿索斯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以及泰伦斯。狄尔和爱伦肯尼迪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走过了这样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过程。抽象的企业文化需要具体的企业实践,而与其联系最紧密,最具相关性的无疑是对企业文化塑造者们的管理,企业文化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

战略思维下企业的发展,要求科学地规划企业的每一个价值环节,而且各个价值环节之间必须相互兼顾、相互推动,以期达到最大的产能、最高的效率和最优的效益。企业文化既然己经证明了它对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并且成为企业灵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导向,那么它也应该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导向,反过来,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积极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企业发展中核心的两个价值环节,如果仅仅停留在相关的层面上,显然不利于发挥它们的合力,必须从它们的执行、转型、发展中,探寻它们的深层次相关性的根源,从根源出发构建两者高度互动的模型,它们的高度互动必然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必然会减小两者合力作用的角度,延长作用力长度,实现最大的企业价值。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模式分四个部分:

(1)环境受控性

在分析企业所处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的核心进行定位,即企业的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经营哲学、企业精神。

(2)匹配和协调性

将企业的总体战略与文化相结合,保证企业文化与总体战略指导下的人力资源战略不出现相悖的理念,有效的实施其导向作用。

(3)对象的确定性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进行逻辑划分,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并将企业文化的功能因素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使之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融为一体。

(4)系统的双向性

构建以企业文化为理论导向,人力资源管理为实践,又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来修正企业文化的循环动态的体系。

2.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文化变革的促进

人力资本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部价值,它由企业中的人及他们所拥有并能用于他们工作的能力所构成。把人力资源视为通过投资便可提高其生产能力的资本,就产生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力资源上的以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一种非物质资本,是能使价值增值的智能和体能的总和。企业价值的保值与增值与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特定的组织环境,并通过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推动企业价值的实现。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价值链的管理,来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和增值。人力资本的增值由价值的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来实现。价值创造就是在理念上要肯定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主导作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要遵循2:8规律,即我们要关注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的人,他们在企业人员数量中仅占20%,却创造了企业80%的价值。这些人形成了企业的核心层,是企业的骨干。价值评价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指通过价值评价体系及评价机制的确定,使人才的贡献得到承认,使真正优秀的、为企业所需的人才脱颖而出,使企业形成凭能力和业绩,选拔任用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价值分配就是通过价值分配体系的建立,满足员工的需求,从而有效的激励员工。这就需要提供多元的价值分配体系,包括职权、机会、能力、工资、奖金、福利、股权的分配等。

企业文化通过观念的引导、制度的保障和环境的构筑,能不断提高员工个人及团队的创造力,促使公正的价值评价和公平的价值分配体系的建立,从而又进一步激励员工,促成更大的价值实现,如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一般来说,价值链的增值能力取决于价值环节的划分和其专业化程度,价值环节划分得越具体明确,每个价值环节的效能越高、协调越好,价值增值的速度就越快。企业文化不但起着一个效能助推器的作用,而且企业文化本身也是渗透到每一个价值环节的效能,同时它作为一种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协调企业的各个价值环节,为企业价值的实现和增值提供着统一的思想指导。企业文化还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管理哲学的一种折射出现,它积极地营造责权明确、团结高效、主观能动、信息对称的组织氛围,充分挖掘和激发了企业员工的创造力。企业文化同时关注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它首先为企业员工的选拔提供依据,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员工,进而帮助员工树立共同的企业价值观,有效地激励员工,正确地引导绩效管理,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价值,奖优罚劣,这又为合理的分配价值提供有力的保障。

(1)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塑造

传承。在企业中,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主体,是企业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在人的管理上下工夫,只要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就会贯穿到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去,由其进行传承具体的企业文化的思想和内容,而且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会在管理层更换或在企业人员调整后,继续传承正确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和持续性起着积极的作用。

修正。一般对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个长期性的工程,是个以人为本的战略性的任务,其中不乏有因认识不足而带来的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具体策略的错误,这就要求对企业文化进行修正,而人力资源管理是贴近企业员工与业务相联系的管理手段,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会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到改进性的修正作用,这将使企业文化的建设更符合企业员工的实际,也会真正体现战略性管理的作用。

创新。这里的创新作用是指企业文化创新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实现。企业员工的素质经过培训等形式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各种激励发挥自身能力,推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会增加新的部门,或介入新的行业,势必对企业文化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不尽相同,为了保证企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就要对企业文化进行不断的创新,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员工。

(2)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

人力资源管理是与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员打交道的,它从人员的引进开发、学习培训、薪酬设计、工作设计等方面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系统的管理;而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把企业的硬环境与软环境进行整合,创造企业自身特色的文化环境,以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和长远发展。所以,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向深层次推进,主要体现在员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参与企业的文化战略、企业文化建设更加贴近员工、企业文化建设会得到全体员工支持,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性增强。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无疑对人力资源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要怎样才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果?

二、企业文化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基本途径

(一)培育团队型企业文化

研究表明,团队型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各维度均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这种文化可以使员工更加团结,目标更加明确,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团队型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果,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企业更倾向于市场文化与层级文化,访谈中也了解到,企业管理中大多存在信息沟通不足,员工间缺乏信任等问题,因此,根据调查结果与员工访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育团队型企业文化。

1.树立共同的团队目标

团队目标是团队奋斗的方向,也是员工共同的行为向导。只有确定了共同的愿望和目标,员工才能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团队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团队本身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切实可行,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如果目标脱离实际,不仅难以实现,而且会影响团队目标的权威性,其功效就难以发挥。团队目标的实现需要团队成员一致共同完成,只有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才能使团队目标尽快实现。

2.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

团队领导者要有人格魅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这对于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领导通过人格魅力来激励团队其他成员去追随自己的理想,把理想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施展自己的感召力来达到提高团队竞争力的目的。另外,领导的方式直接影响团队的凝聚力。一个成功的领导要有凝聚力和协调能力,善于倾听和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将员工凝聚到一起,形成优势互补的高效团队。

3.组织有意义的团队活动

适时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团队活动,能够促进团队的和谐与合作意识。现在很多企业都在使用“拓展训练”,这是一种组织团队员工参加的挑战性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将平时在一起工作的员工带入某些设计的突发事件或具有一定挑战难度的活动,可以锻炼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采取讨论、联欢等形式开展沟通交流活动,进行平等和双向的交流,使团队成员感受到无限制的沟通,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形成团队共同的价值观,推动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团队绩效的提高。

4.建立合理的团队激励机制

根据每个成员的个人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让团队成员都能感受到归属感。激励的方式要有所创新,在传统的物质激励的基础上也要兼顾精神奖励,以免员工形成只为薪水工作的想法,精神奖励的常见方式是员工参与管理和培训。传统的管理模式缺少员工参与,让员工参与重大活动和团队决策中,通过参与,使员工感到领导的信任,并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对团队发展的责任感增强,从而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同时,在保持整体优势的基础上,兼顾个人的发展,在成员合作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竞争空间,既可以提高团队效率,又可以使员工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二)建立企业人力资源制度文化

市场文化与层级文化分别对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不同,同时,这两种企业文化都是偏向于稳定性的企业文化类型。由此可知,偏向于稳定性的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也有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企业在偏向稳定的企业文化下追求运营的稳定,通常借助于制度结构来分配内部权力,有较为完善的企业制度,以及完整的组织结构。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制度文化,有助于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提升。同时,制度文化也是将企业价直观转化为员工行动准则与标准的重要载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企业人力资源制度文化。

1.建立科学的招聘制度

在以人为本的人才观指导下,加强对人才的甄别和选择。既要选择条件优秀的员工,又要将企业文化贯穿到企业对新员工的招聘中。考察员工个人品质和专业技能,使之能胜任企业招聘岗位需求,从而能人尽其才。与此同时,也要把企业文化作为招聘员工时考察员工的重要方面,避免应聘者进入企业后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企业在招聘中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较高的人作为企业的新员工。这样的员工,更容易融入企业的团队中,能有效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源管理的协调成本。

2.建立科学地培训制度

不断提高企业对于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培训方面的投入。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同时考虑员工培训需求和人才开发的需要,制定符合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需要的、有潜质的人才计划。采用多样、弹性的培训方式,提高员工培训积极性和培训效果的有效性。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日常培训内容,帮助员工理解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增强主管与员工交流,使企业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3.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在考核中,全面考察员工的贡献与能力,采取多种考察方式相结合。考核结果不仅作为奖惩依据,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管理来达成组织目标以及帮助员工成长。建立企业文化相应的考核体系,将企业文化作为多元考核的一部分。避免传统的绩效考核忽略对员工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考核。通过考核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通过不断地对照企业文化,员工可以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统一到企业文化中,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团结和谐的气氛,发挥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竞争力。

4.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克服单纯以物质刺激为主的激励方式。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物质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作用呈淡化趋势。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除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较低层次的需求外,人还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求。企业应结合员工的心理、年龄、性别等因素采取情感、荣誉、物质、事业等多种激励方式,从而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三)营造适度灵活的文化氛围

灵活型企业文化只对环境与职工参与管理这两个人力资源管理维度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灵活型文化以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为特征,倡导革新、冒险与自主权。营造有活力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适度冒险并参与企业管理,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提升。营造适度灵活的文化氛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渠道,让员工充分获得有效的信息,从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只有通过贯穿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始终的沟通,才能使企业沟通顺畅,打造人力资本竞争力。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渠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建立自上而下的沟通渠道。鼓励主管主动与下属沟通,及时帮助员工了解相关信息,打消员工顾虑。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即时与员工沟通,在帮助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的同时,增进与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多种信息发布渠道,例如,企业内部网站或公告栏上定期发布企业最新信息,企业定期向员工发送内部邮件等等。

(2)营造自下而上的沟通环境。鼓励员工主动与主管交流,营造自由的沟通环境。建立员工论坛,使员工可以畅所欲言,以便企业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开展员工座谈会,征集员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改善的建议。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因此了解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态度与看法,才能更加明确如何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最终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2.员工参与管理决策

建立员工提出建议、参与管理和决策的制度,由此可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员工的主动性与主人翁意识。尤其是在员工素质普遍较高的企业,如果员工能够更多地参与管理,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就会更加顺利,员工的积极性也就会更高。在企业中一些项目可以采用员工参与和员工决策的模式,以便项目开展过程更加顺利,员工责任感进一步加强。管理者可以要求员工参与管理决策话题讨论,听取员工的想法,作为管理决策的参考依据。鼓励员工为自己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有利于员工进行自我约束,并且更好的提升工作绩效。

3.培育学习型文化氛围

学习型文化的实质是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超越、自我适应、自我创新。企业要保持活力,并不断创新,就要使员工不断接受新知识,适应新环境,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培育学习型文化氛围。

(1)树立学习理念。树立学习型价值观是营造学习型文化的第一步。学习型价值观对员工的行为具有重要的约束和支配作用。树立和倡导正确的学习理念和价值取向,让员工意识到,学习是生命的源泉,是创新的根本。无论是基本价值观念,还是整个企业文化体系,都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调整并且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才能最终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地竞争优势。

(2)营造学习氛围。为员工搭建学习的平台,使人人平等参与学习,为员工提供互动沟通与交流共享的学习场所、学习机会和学习工具。培养员工的学习习惯,采取适合企业自身的方式来促进员工间的共同学习,提高整个企业的学习力。鼓励员工摒弃不合时宜的经验和理念,重视员工的想象力和主动性的发挥,通过创新性学习提高企业整体的应变能力。鼓励员工从冒险和失败中学习知识,营造宽容的学习氛围。

(3)健全学习机制。建立宽松的信息交流机制。利用现有的学习的平台和沟通网络,多为员工提供经验学习和技能交流的机会,增强员工之间和团队的学习交流,采取多种形式如:早会、午餐会议等,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要建立学习效果的检验机制,用员工实际绩效的改变来检验学习效果,反过来推动员工对于学习的重视,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推动企业绩效的提高。建立学习型激励机制,根据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进行激励,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用方法

领导示范。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当中,领导的榜样作用,包括总经理与中层干部的榜样作用,对企业文化建设影响巨大,领导层要首先以身作则,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管理当局所希望建设的价值观念。

树立英雄人物。树典型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有两条:首先,他给员工树立了一种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通过典型员工可形象具体地明白“何为工作积极”、“何为工作主动”、“何为敬业精神”、“何为成本观念”、“何为效率高”,从而提升员工的行为。

上述的这些行为都是很难量化描述的,只有具体形象才可使员工充分理解。其次,树典型会有某种暗示:别人可以做到的事,你也应该能够做的,这就为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提供了某种合理性的证明。

权威宣讲。引入外部的权威进行宣讲是一种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因为外部权威的言论似乎更有客观性。这种外部权威有学术权威,知名企业家,政府高官等。选择的权威个人形象一定要好,否则效果不好。

外出参观学习。外出参观学习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这无疑向广大员工暗示:企业管理当局对员工所提出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因为别人已经做到这一点,而我们没有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我们应该改进工作向别人学习。

公共传播。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用各种文化传播载体,借助多种文化宣传贯彻网络,不断推进内部和外部传播,致力于建设企业共同价值认知平台。

选用适当载体。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通过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报刊、企业网络、企业内部电视台、电台、广播站、企业宣传栏和墙报、企业标语和挂图、企业画册、企业专题片和企业之歌等载体来进行传播;同时,也可以采用各种活动如文化娱乐、体育竞赛、庆典纪念、参观旅游、员工生日、员工公益、社区联谊等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单一的方法其作用的发挥都是有限和有条件的,企业应结合实际来采用。

3.重视员工,发挥其主体作用

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确起到举足轻的作用,但是领导个人无法代替员工整体,个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努力实践无法代替企业整体的实践。这里的“对员工个人的尊重”就是对员工主体作用的承认与肯定。对员工主体作用的忽略使得企业文化建设被认为是“一把手”工程,员工只是被动接受领导制定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被动去执行,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因此,必须发挥员工的积极性,重视广大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员工,发挥员工主体作用的对策:

总之,企业应改革用人制度,合理选用人才。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才,人才选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效果的好坏。企业文化建设要想取得成效,必须破除“任人唯亲”的积弊,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实际的管理中体现“人人都是人才”的思想,肯定、重视和尊重员工在岗位上取得的点滴成绩,对不是原则性的失误多些理解和包容,无疑会激发不同层次、不同身份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新潜能。只有如此,才能及时发现人才,合理选拔人才,正确使用人才,真正尊重人才,最终为企业打造人才高地,为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浅析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下一篇:新员工入职半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