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2024-07-02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共8篇)

1.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篇一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滨城区第二小学 主备人:毕建平 次备人:王静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二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低年级和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前一组和本组的教学,逐步完成从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即在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已有的识字写字教学成果的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习作兴趣,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这正是编者安排的巧妙,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代替了冗长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启迪。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整合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突出单元主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作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二、学情分析

1、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汉字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如“增减偏旁”、“声旁归类”、“部件拆分与合并”、“偏旁置换”等方法。大部分学生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遗忘较快,形近字、同音字错误较多,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感情朗读、分角色读等,初步达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的主要内容,并加强读书积累的指导。

3、能用普通话和他人交流,并逐步形成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有主动交际的欲望,但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本单元要学习讲述名人故事,情节要完整,内容较为具体。

三、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3.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诵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7.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四、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都是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课文,如何结合文本特点落实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呢?

(一)引导学生主动感知──蓄情待发

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一个个名人故事,从内容上讲能够吸引学生阅读,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到这些课文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读过了。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教学时,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大意。

(二)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融情共鸣

1、设境生情

通过图画、录像、音乐、动作及语言的描绘,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教学时,要重视单元整体引导。在开始本单元学习之前,可以用课件展示出单元导读中的名人画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画的都是一些谁?你认识其中的哪位?”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依次进行介绍。

2、读中悟情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在这一单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品质。如:《小摄影师》是一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高尔基对孩子的深切关爱。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划出高尔基说的话,用“──”划出描写高尔基神情的句子,并用“▲”画出描写高尔基的动作的词。然后我让学生以多种方式读这些重点词句:(1)指名读,学生评价,再读(由学生评价引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2)思考读:如果你就是这位小摄影师,请你和你的同学、老师谈谈你与高尔基见面的情形;(3)分角色读。在这样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仔细地琢磨这些蕴涵着深刻情感的词、句、段,如:高尔基的“赶紧”“大声喊”以及拒绝摄影师和对小男孩的等待。学生通过品味,既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语言文字,培养了语感,又深入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真正领悟了文章中的真情实感。

(三)引导学生主动创新──泻情升华

还以《小摄影师》为例,学完了课文,体会了人物的品质,再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还会来吗?为什么?再来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展开想象,接着写写这个故事。”因为学生有深刻体会,被高尔基那种品质所感动,孩子们便能写出一篇篇想象合理而饶有趣味的习作。

再例如,学完了整组课文,再回到单元开始时的问题:“名人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对自己说两句什么话吗?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和课外收集到的名人故事的学习,体会到名人身上的种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他们再联系自己,便能写出很多鼓励自己积极上进的话。教学课时:13-15课时

附教案

教学课题:灰雀

教学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5、灰雀

板书设计

列宁 小男孩

教学课题: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判断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了解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爱护和关怀。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会读写课后词语,会用“突然”造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本文对话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怎样照的?照成了没有?„„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指导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按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初读课文,结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投影,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线。

摄(shâ sâ)突(tóu tū)

卷(jiǎn juǎn)吩(fēng fēn)

秘(bì mì)杂(zhá zá)

(2)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重点检查生字读音。(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报纸 杂志 杂志社 记者

照相 摄影 摄影师 胶卷

(4)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同座互答)1.1.小摄影师是谁,他是怎么进去的?

2.进去后,他是怎么做的,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当小男孩儿哭着跑开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晚上秘书向高尔基报告了什么?高尔基是怎样说的。

4.完整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以上问题,旨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深入精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后思考题,精读课文。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1)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列宁格勒,了解高尔基。重点介绍高尔基的伟大,高尔基工作的繁忙,高尔基对青少年关怀的事例。

(3)“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

(4)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① 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 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从以下几点引导:

A 要进来的是一名少先队员。

B 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学校的墙报上。

C 门卫不让进去。

D 请高尔基让他进去。

E 照完相立刻就走。

(5)读2—5自然段,回答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6)读了这几段后,你觉得小男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男孩儿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要求学生从对纸条上“亲爱的、想、请、立刻”和跟高尔基讲话时“站起来、鞠了个躬”以及向高尔基请求等具体词句的理解中进行体会。)

(7)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儿。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8)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儿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①“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②“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儿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儿是在吩咐高尔基?(从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先在这儿看报。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有礼貌的安排。)

③ 重点理解第七自然段:读第七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儿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 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B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C 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结合课文插图)

D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④ 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儿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 读第八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 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十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儿,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2)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儿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照相。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教学札记: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以课后思考题为主,辅之以精当的设问,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体会高尔基关心爱护下一代上。最后总结课文,进行练习思考,对课文内容、特点有一个更完整深刻的认识,相机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教学课题:奇怪的石头

教学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着、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着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着、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着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着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ân)惊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三.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感受石头的大 感受善于思考

教学课题: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描写,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教具准备: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设计:

我们向宋庆龄学习什么

教学札记:

因此,教这课时,我这样设计:

一读: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二读:抓词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让学生去学,当然老师可以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个题目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三读:入情入境,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四读:全面欣赏体会。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来描写。

通过教学,我觉得略读课文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精耕细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学习形式可以编排课本剧。当导游解说,辩论会,填写表格,阅读推荐等。

2.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篇二

小学科学教师日常集体备课采用教材解读、课堂观摩、课例研究或主题报告等。我们发现:这些形式虽然信息量大, 但基本是“口耳相传”的单向信息传递。对小学科学教师来说, 科学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技能、对科学过程本质的理解以及学科专业精神等难以用“口耳相传”的渠道进入他们的内心, 也无法满足教师的多元需求。小学科学教师遭遇了怎样的困难?如何让每一位科学教师最有效地参与集体备课?我们借鉴美国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的经验, 提出了“做中学”集体备课模式。

二、“做中学”单元集体备课的目标

“做中学”单元集体备课模式, 是基于学与教两个维度进行重构的体验式学习, 以关注教师的现实世界为前提, 以教师动手亲历的体验活动为学习内容, 以疑难问题的研讨解答为认识提升, 以教师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取得平衡为核心目标。具体到小学科学教师, 就是希望通过“做中学”, 使教师科学教育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能力三个维度协同发展。

◆以教师的现实世界为思考前提, 让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 (特别是兼职教师) 都能提前备好每一个单元的每一课, 做到先备课后上课。

◆以动手操作的体验式学习为基本方式, 让教师下水操练科学技能, 在做中学中体悟科学教学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 增强教师的专业自信。

◆以小组学习为组织形式, 在模拟的教学情境中移情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合作学习、经验分享, 让专业精神在团队活动中习得。

三、“做中学”单元集体备课的设计

以单元整体备课为活动指向, 以“教材单元”为单位进行培训内容的主题设计, 创设基于学生科学课堂的真实情景, 辅以针对性的教学材料, 形成每一单元约120分钟的参与培训时间。活动一般可分为组织、体验、研讨等三个基本阶段。

(一) 单元集体备课的活动设计:整体规划探究与研讨内容

以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为例, 谈谈具体的过程设计:

这样的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过程设计, 实际上是该单元教学的过程设计的活动浓缩。

(二) 具体体验活动设计:精选“疑、难、简、土”四类内容

一“疑”:教材中的重点疑难问题。例如《形状与结构》单元, 教材共有8课15项学生活动。我们认为其中的6项活动特别重要, 于是就相应地设计了6项教师动手的基本活动, 分两种方式进行处理。一种方式是精选其中2~3项如活动一、活动三和活动五进行体验, 其他活动以主讲教师演示讲解为主;另一种方式就是把参训者分成三大组, 每一组在30分钟内亲历两项活动, 然后在“研讨交流”环节中由教师汇报交流, 在分享中实现对整个单元活动的理解。

二“难”:教师“不会”的内容。很多科学教师并不是科学教育专业出身, 教材中的很多实验或活动教师自己也不会做。例如用一次性筷子“搭一个正方体框架”, 教材没有具体介绍做法, 我们就要在体验活动中让老师学会这些“不会”的技能。

三“简”:教材中语意不详的内容。教材中有一些观念对学生的概念发展很有帮助, 但是并没有设计出具体的学生活动。比如, 圆顶形这样的结构, 教材上只呈现一句话“圆顶形是多个拱形的组合”。我们补充设计了“探究组合拱形的力量”的体验活动, 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1) 将一个拱条插入圆圈, 测量承受的垫圈数, 作好记录。 (2) 加上一个拱形, 与第一个拱形交叉而置, 测量承受的垫圈数, 作好记录, 并与一个拱形承受的力做比较。 (3) 如果将三个拱形叠在一起, 先预测, 再实测承受的垫圈数;再叠放一个, 它将变成什么形状呢?测量, 并做记录。随着拱条的不断增加, 教师体验到圆顶形是多个拱形的组合过程, 达到了目的。

四“土”:与本土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由于教材要面向全国, 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本土科学教育内容, 不可能全部进入教材。所以, 在“做中学”学习中, 要拓展这样的关注本土科学与生活的内容。例如泰顺廊桥是温州著名的桥, 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搭一座不用铆钉的廊桥”就是基于上述考虑而拓展的一个体验活动。这种活动的设计有助于教师打开教学思路, 积极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四、活动组织与实施策略

1. 环境创设:把重点放在材料的准备上

“做中学”模式要求现场有教学所需要的全部材料, 主讲教师就得“背着行囊去上课”。如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 我们列出的材料清单, 并备有与参与人手一致的实物份数。

我们准备的材料清单是:

主讲教师备好单元的全套材料, 提供样本或者介绍来源时, 都会融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 把握好材料准备的难易尺度, 这种类似于“现身说法”的方式最能赢得教师信赖, 让教师明确每一个活动怎样的材料最适合教学实际, 又最大限度减少教师备课时间。

2. 过程指导:注重在细节中渗透丰富的科学本质教育

我们要求教师严格按活动的提示和步骤进行, 站在学生的思考角度描述, 及时做好真实的科学记录。并要求主讲教师相机追问:你看到了什么?如果这是在你的教学过程中, 你的学生会怎么说?当我们强调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出思考时, 很多教师就会联想自己的课堂, 审视自己的过去, 并在相互启发中体悟科学教育的本质。

3. 研讨交流:设计基于学与教的问题提升

在体验活动后, 我们均要设计一组基于学与教两个层面的问题交流与研讨。在互动讨论中, 鼓励教师提出不同见解。以《抵抗弯曲》为例, 研讨的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1) 教材编写的逻辑体系是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为什么不先出示桥梁、房屋的图片, 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

(2) 为什么从体验直尺的平放和立放来感受直尺承受力的不同开始教学?

(3) 公平实验在本节课中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4) 如何指导学生做好预测和解释?

这几个问题则是对教材乃至课程思考的理性提升。

4. 活动组织:创设和谐的团队氛围

我们在活动前的人员组织, 角色分配, 任务驱动等课堂教学组织中常用的手段, 在这里也有一定的适用价值。比如一次培训中, 主讲教师让教师做一个“找对子”的游戏, 抽到同样号码的对象被自然编为一组。大家相互认识, 组建小组, 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 教师才会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 团队学习活动就会彰显同伴互助的魅力, 专业精神在彼此交流中浸润。

参考文献

[1].吴卫东.体验式培训:教师培训的新视角[J].教师发展研究, 2008, (15~16) .

[2].陈素平.参与式培训:小学科学教师集体备课新模式[J].科学课, 2009, (11) .

3.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篇三

教研组活动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载体,是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是教研组活动的一项主要任务。俗话说:“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顾名思义,即是教师组织在一起,共同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学情况、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析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并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的活动。集体备课让教学资源得以在教师之间实现“共享”。教师通过参与集体备课,不仅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获得成功的教学经验,还能借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如何通过集体备课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各个学校一直探索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学校单元集体备课流程,与大家一起交流如何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如何抓实抓好备课工作,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好充分准备,这就需要学校高度重视,每学期学校教学部门工作计划中要有安排,有检查,有评比。这样才能为抓实集体备课这项工作保驾护航,促使每个教研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二、计划要早,实现“四定”

每项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就必须先做好详细周密的计划,单元集体备课也不例外。开学初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安排单元集体备课任务时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定内容”,做到早计划早行动。

“定时间”即学校分学科每周统一定出一次教研组活动时间,在此时间内教研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进行单元集体备课。

“定地点”即学校统一安排集体备课地点,要有多媒体体设备。因为在办公室内教师可能会做其他一些工作,如批改作业,写学习笔记,不利于专心投入集体备课中,所以要在其他地点进行集体备课,保证人人参与,而且使用多媒体体设备利于提高集体备课的时效性,做到边研讨边定稿。

“定主备人”即在开学初的教研组计划中安排出每单元的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时,组内教师根据主备人的初案一起研讨出共案。这样既分散了备初案的任务,减轻教师备课负担,又能实现共同研讨时主备人作为中心发言人能总揽全课教学设计,更有利于共案研讨。

“定内容”即每次教研组活动时要研讨哪个单元的内容一定要在计划中详细制定,这样组内教师根据每次要研讨的内容提前准备研讨,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一起研讨出共案,保证研讨共案的质量。

三、规范流程,确保质量

如何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实现真正的互动教研,集体教研,这就需要在学校的宏观指导下,每个教研组按学校规定步骤完成,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学校规定在单元集体备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解读教材 分解目标

单元集体备课营建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正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教研组活动时间,全组教师通过提前准备,认真分析单元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阶段中的地位,解读整个单元内容的教学目标,然后在集体备课时通过交流研讨将单元目标与每课时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分解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细化每一课时的重难点,使组内教师都能找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二)集体备课 寻找策略

本组教师在分解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研究每课时用什么教学方法或策略才能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然后每单元再挑选一课时进行细致研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思路,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

集体备课过程中要重点研讨关键知识点的教学措施,确定学生学习重点内容时小组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研讨利于学生小组合作的探究单或小组合作要求,及怎样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小组汇报时教师抓住哪些难点问题进行适时的引导或点拨要重点研究。

集体备课时对巩固练习也要进行细致研讨,做到练习形式多样,内容有递度,检测内容全面,能及时检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并进行纠错。

每单元集体备好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并以此为范本,使组内每一位教师都明白如何使用研讨好的教学策略进行上课。这样做到人人心中有数,大家的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

总之,单元集体备课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可以博采众长,开阔思路去备文本、备教法、备学生。这样的集体备课吹绿了教学效果,润红了教师的智慧之花。

(三)课堂教学 检测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集体备课效果到底好不好,只有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证明。这也是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的一种检验办法,既关注集体备课的过程教师人人参与研讨,也要关注教学效果人人看到。

因此,每单元集体备好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后,都要由教研组内安排一人执教,其他人参与听课,观察课堂上的教与学,检验教学设计的落实效果,通过研究预设与生成,检测备课效果。教师在听课过程中不断思考教学设计,从而产生更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也使关注备课效果成为全教研组教师的事情,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四)总结反思 提升质量

组内教师经过课堂实践后,再集体反思、研讨,总结方法,改进教学措施,从而为今后更精准的确定教学目标,更恰当选择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做参考,这也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次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突出教后反思的撰写,这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4.六上第二单元备课 篇四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一双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自然界的美。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体味那山雨和索溪峪的无穷韵味吧!

一、出示学案

1、默读课文,理顺山雨的写作顺序,简单概括主要内容。画出文中能体现山雨无穷韵味的句子,批注阅读,学习写法。

雨起、雨中、雨后。

2、浏览课文:作者从几方面写索溪峪留下的印象?哪些句子是实实在在的描写(用 划出),哪些是引发的联想和想象(用~~划出)。

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交流学案

1、预设一: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师生交流:

“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2)品析朗读。

预设二: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品读,感悟作者大胆而又神奇的想象、联想及拟人的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亦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2)写话训练: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预设三: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预设学生感悟:

A、“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B、“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C、这水淋淋的绿颜色不仅让作者的眼睛看到了,心中也感受到了。

2、《索溪峪的野》领悟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预设一:赏析‚山是野的。‛

A、画出联想和想象的句子。

B、反复读:体会山的特点(想象山的形态,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出示这一长句的另一种排列:

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

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成团伙,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有感情朗读, 体会句式的整齐及韵律美,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预设二:赏析‚水是野的。‛

A、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B、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预设三: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预设四:山野,水野,人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A、想象填空——

在如此无拘无束的氛围下谁都会忘情,都会变野。你看:姑娘们____;花甲老叟____;人们全都____;是因为________。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小练笔

写一写家乡的水,如新湖或减河湿地。从不同侧面表达水的美,如阳光照耀下的水,雨中时的水,夕阳西下时的水,或按四季的不同等等。

5.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篇五

【教材分析】

在作品对以人物为对象的描写中,有杰出人物也有普通人物。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中曾安排了一个描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然而对于人们来说,普通人是大多数,因而更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为了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很有必要,而本单元选取的五篇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此外,在这一单元的前边,安排的是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显得非常沉重,显示了人类社会中残酷的一面。而这个单元则有必要高歌人间真爱,表现人类社会中温情的一面,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作品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作品之一。文中追忆了一个作者童年的保姆,虽然是个粗人,但她质朴、善良、热心,对幼年鲁迅有着浓厚的感情和爱,鲁迅充满深情地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妇女的真挚怀念。

《背影》则表达了千古不变的父子情。作者抓住父亲的“背影”这一特定事物,着力刻画,字里行间洋溢着至情,极为感人。

《台阶》则以一个农民的儿子为叙述者,讲述了父亲为盖新房而拼命苦干的一生,作品交织着对农民贫困现状的怜悯和对其勤劳向上、坚忍不拔品质的崇敬。

《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它内容单纯,线索简明。作者对弱者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同时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信客》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曾在台湾获奖。文章着力刻画了一个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宽厚善良的信客形象。【单元总体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形形色色的爱,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2、熟悉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的功能和特点。3、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理清记叙文的篇章结构特点,如记叙的顺序和线索。【重点、难点解析】

1、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理清记叙文的篇章结构特点,如记叙的顺序和线索。【单元教学建议】

一、关于作者

本单元所选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作品,在正式教学前有必要对作者进行介绍,介绍内容不仅包括作者生平、成就,对他们的文章风格也应稍作分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二、关于内容

1、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在记叙文中所起作用。叙述是写事情的前后经过,描写是

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引导学生了解叙述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和功能,要注意体会描写的作用,揣摩描写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2、把握内容应从理清全文脉络入手:

本单元的选文都比较长,要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从理清全文脉络入手是一

个很好的方法,这一点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完成效果较佳。

3、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语言风格:

语言特点是作者文化品位、文字功底、语言习惯、个性气质的表现,又由作品题材、描写对象所决定。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了解写什么人、什么事要用什么样的语言,让其明白使用语言要在朴素自然的基础上,融入典雅的书面语,这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单元课时建议】

6.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及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作文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组教材编排了四篇文章。《翠鸟》和《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含义深刻的话语,使人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感悟,读起来耐人寻味。

二、单元整体设计:

教学本组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学会用对比、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1、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与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5、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6、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4、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五、课时安排:

《翠鸟》

3课时

《燕子专列》

3课时

《路旁的橡树》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3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课时

5、翠鸟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

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打出翠鸟图片)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什么?你们喜欢翠鸟吗?你们对翠鸟有哪些了解?(让学生说说课前查的资料、了解)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5课翠鸟。

二、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三、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四、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7)学生试写自己喜欢的鸟外形。

①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鸟,能不能用学习翠鸟外形的写作方法,来写一写自己喜欢鸟的外形?

② 师: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鸟图片、实物、玩具等,仔细观察后再写。

③ 生写,师巡视指导。

④ 展示学生习作,采用多种形式评议,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⑤ 你写的鸟的外形,非常好,听到同学的表扬,你的心情怎样?

(8)小结:

同学们写得都不错,如果自己感觉不满意,课下再修改。好不好?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过渡:翠鸟不仅长得十分漂亮,而且还是捕鱼的能手呢?

⑴ 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体会翠鸟动作的特点。

⑵ 学生看翠鸟捕鱼的动作的课件。

⑶ 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

⑷ 指导朗读。比一比,谁能把翠鸟读活了?

(5)对比课后第三题两组句子,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具体、生动。

方案二(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五、积累好词、佳句

把喜欢的好词、佳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麽喜欢,然后抄下来。附:【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5、翠鸟

喜爱之情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 ”第一笔为撇“ ”,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 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 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拨。

③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麽可爱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

1、抓住事物的特点;

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

3、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六、作业:

写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七、拓展延伸

1、以“我最喜欢的鸟”为题目,举办一次作文比赛,可以介绍自己所熟悉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也可以讲述自己和鸟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2、办一期以鸟为主题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5、翠鸟

喜爱之情

动作:鸣声清脆、迅速敏捷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2、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有勇气也来读读这两段”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同学们自己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们进行男女生比赛读”。最后一自然段的“我听你读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别人读读,猜猜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我都很重视读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感悟和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然后通过模仿或重组的训练加以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这种“读书——感悟——积累——运用”的有序设计,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层层深人,富有实效。其中“感悟”是关键环节,它是读的目的,又是积累和运用的基础。在设计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感悟,摆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精练巧妙的设问,紧密有致的课堂组织,使得学生在课上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听说读写议等活动,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如让学生动手画图,通过还原图形检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扮演自然博物馆讲解员,通过语言重组和表达训练,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凸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能。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 燕于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舒适 启程 疲劳 料峭 覆盖 救护 车厢 濒临 死亡

欧洲 瑞士 特殊 长途跋涉

气温骤降 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

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同时,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捺,书写时其中一个一般要变成点。然后复习学过的字“送、这、迟、欢、食”等进一步巩固。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学生读文思考: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⑴体会气候的恶劣。

①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居民寻找燕子的句子。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②指名读。

③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理解“料峭”的意思。

④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气候的恶劣。

⑵体会瑞士居民们的爱心。

①默读,画出描写瑞士居民们动作的词语。

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②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圈点勾画重点词语,静心思考,朗读感悟,这样就能体会到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正是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也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重要意图。】

③指导朗读。

④教师引读。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寻找——。

⑤再仔细地读一读这段话,还有哪些词也让你体会到了居民们的热情?(学生读文,抓重点词语“纷纷”“四处”。)

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4、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复习生字,识记字形,指导辨析容易混淆的字。

么?

⑴出示生字,认读。⑵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⑶辨析形近字,组词。

洲—州瑞—端殊—珠跋—拔步—涉厢—箱

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在爱心卡上为燕子写出祝福的话。

5.指名读所写的祝福的话语,请部分同学将爱心卡贴在黑板上。6.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7、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业建议

1.抄写词句,积累语言。

2.设计保护动物的宣传语。

教学反思: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创新点、德育点)

五、课后扩展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①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② 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这节课的最后,提供给学生探究学习的途径与方式,鼓励学生探究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课尾,教师并不满足于学习的“无疑而终”,努力使其“疑无穷,疑无尽”,无数问号引研究性学习之路,再一次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教学反思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同学们,第7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村庄的人们靠着一把斧头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就是这把斧头毁掉了他们的一切。因为不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人类遭受了大自然的惩罚,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述的也是人与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板书)

过渡:先来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来读一读。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能从筑路工人的行为中受到一些启发。感悟“橡树的美丽形象”。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着它,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介绍橡树:这就是橡树,平时我们不容易看到橡树,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橡树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橡树仪态雄伟、气势磅礴、高大伟岸。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开花植物;生命期比较长,高寿的可以达到400岁。橡树是一种极其聪明的树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具有完善而强劲的自我保护体系,有一整套对付天敌的本事。

它的外皮非常坚韧,既可抗拒动物的啃食,也能防止机械的伤害;它还会分泌出单宁酸,用来对付频繁骚扰的昆虫幼虫;它会把自己的种子用坚硬的外壳包裹起来,一般吃硬果的动物还真啃它不动哩。它的一切特性保证了树性的强健,若非人力故意摧毁,普通的自然灾难都不能将其毁灭„„所以,人们将橡树看作壮悍强大的象征。

过渡:刚才我们对橡树进行了初步了解,课文中也有专门描写橡树的语句,下面我们来看自学指导一。

出示自学指导一: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橡树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思考: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完成下面的填空。

5分钟后,比一比谁找的句子准确,填的恰当。

起因:筑路工人在修建一条()的公路时被一棵()橡树挡住,经过: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把路修成了(),结果: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的心。

1.自学 2.检测句子

1)指名学生读、齐读。(你们找的很准确)屏幕出示: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老师把这句话变一变,瞧:(出示)

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读一读,这样变好吗?为什么?说说把橡树比作“哨兵”,能说明什么?路旁的这棵橡树就像军人一样威武、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

小结:把橡树比作草原上的哨兵,告诉我们树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活生生的一个生命啊。

3)现在请你们把刚才我们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放入其中,再练习读一读这句话。

谁愿意来读一读?(你们读出橡树的高大美丽,让我感受到了充满生命的活力。)

3.填空

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填一填?填空: 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修建一条(宽阔、平坦、漂亮)的公路时被一棵(高高的、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挡住,为了保护这棵橡树,人们把路修成了(马蹄形),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三、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四、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四、奖章该颁给谁

橡树被保护下来,它很感动,决定为给保护它作出贡献的人颁一块奖章,可是该把奖章颁给谁呢?它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边读边替橡树动动脑筋:这块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呢?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划出来读一读。

3分钟后,比比谁的理由最充分。1.自学

2.交流:你认为这块奖章应该颁给谁呢?说说你的理由。(板书)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人们”,还有谁也认为奖章该颁给工人,你还有补充吗?

课件相机出示:“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们也沉默无语。”、“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程师”

课件相机出示:“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过渡:你们现在是各有各的理由啊!看来是需要再来一个自学指导了。自学指导三

小组四人中,想法相同的人一起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共同练习读一读。汇报时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读好的一个句子。

3分钟后,比比谁读的最有感情。1.自由练习2.指导朗读: 品读“工人们”

①“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们被它的生命力和美所震撼,不愿砍掉它,停了下来;在读这句话时,要声音响亮、有气势,读出赞美之情。

②“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和“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工人们内心的那种不知如何是好、为橡树的命运担忧的内心,读的时候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

③“橡树也不可砍。”的朗读虽不要高昂,但要语气坚决、果断。品读“工程师”

①“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把脸转向橡树,叹了口气”以及他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体悟到他内心的矛盾、为难,读的时候语速应较慢,语调要低沉特别是在读工程师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时,要把握好分寸,读出无奈、为难的语气。

②“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要读出问题得到解决后的轻松的语气。

这里的“他”是指谁?他做出了什么决定,不会有人责备我们了?(改变修路计划,没有把树砍掉。)“谁”可以是哪些人,为什么不责备“我们”了。

3.完整出示课文第2至7段内容

谁愿意读一读这一部分,读后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时理解的朗读要求评价,评价后再指名读。

4.合作探究,形成共识

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认真读书,你们的看法有没有改变?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四人为一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不同的还可以辩一辩。奖章既要颁给工人们,也要颁给工程师。说说理由?

工程师和筑路工人都能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五、体会高尚的心

人们设想的路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可修好后的公路却是:它像箭一样笔直,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条修好的公路漂亮吗?(公路的缺憾,恰恰体现了人们保护橡树,爱护环境的高尚的心灵。(板书)而那路旁的橡树,更粗壮更结实的挺立于蓝天白云之下,是人与自然携手共处的最美好的宣告!)所以——

出示:坐车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完成板书)

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

六、小练笔

联系第7课《小村庄的故事》,假如小村庄里有三个人逃生到此,看到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象之后写一段话。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工人 工程师 一颗高尚的心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四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但是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这段时间,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围绕以下方面再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调查的哪方面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在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自主选材,自由表达

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活动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1. 示例引路,领悟写法。

师:读一读下面几篇习作,想一想小作者是如何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的。用“──”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7.第二单元自测题 篇七

一、基础练兵场。 (24 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 分)

那些思想狭隘 ()、对百姓诉求 (mò)_____不关心的干部, 他们所谓的工作秘(jué)_____,简直是对“人民公仆”这一称号的亵()渎。

2.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耸肩的阿特拉斯》(女作家安·兰德著,1957年在美国出版)被评为继《圣经》之后对当代美国人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B.习近平最后表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希望广大老同志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C.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奇案背后 ,都隐藏着人性的许多欲望 ;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丑闻,揭出贪官贪污腐败的黑幕:这就是小说《曝光》的主题。

D.“重庆晚报”报道说,洛杉矶、纽约是中国贪官最爱逃亡的目的地,他们的到来让当地高档住宅的价格涨了一倍。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闲暇时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中 ,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31%,高于“看电视、玩电脑、手机”(27.43%)、“朋友聚会、打牌娱乐”(24.90%)等家庭。

B.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缺乏自制力 ,就像汽车失去了方向盘和刹车 ,必然会“越轨”和“出格”,甚至“翻车”。

C.备战考生要注意选择含钙高的牛奶、酸奶、虾皮、蛋黄等食物,有安定情绪的效果。

D.孩子因为敏感多疑、不善于人际交往而来到三院咨询治疗的 ,80%以上的都是因为父亲教育的缺失。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你学习才艺的意志要坚定,倘若见异思迁,到头来必定一事无成。

B.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要在阅读时善于断章取义,在读中想,在读中悟。

C.我们来到这大千世界走一遭,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

D.在某些官僚眼里,中央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就是一个层层传达的文件,无足轻重。

5.默写。 (8 分)

(1)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 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其为人也,__________ , 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爱人者,人恒爱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5)斯是陋室, _______________。

(6)苔痕上阶绿, 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 ,往来无白丁。

(8)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 。

6.综合实践活动。 (6分)

结合“鸟专题”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 读诗辨鸟。 (4分)

例: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丹顶鹤)

1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 )

2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 ( )

3豪家五色泥香,衔得营巢太忙。 ( )

4望月惊弦影,排云结阵行。 ( )

5穿云自怪身如电,煞兔谁知吻胜刀。 ( )

6两两戏沙汀,长疑画不成。锦机争织样,歌曲爱呼名。 ( )

7欲啄怕人惊,喜语晴光里。 ( )

8近来偷解人言语,乱向金笼说是非。 ( )

(2)纪录片《鸟之殇———千年鸟道上的大屠杀》直击了候鸟迁徙道路上的杀戮 ,场面触目惊心,一些人用火枪、鸟铳、竹竿、大网把鸟儿送上了不归路。请你仿照示例,续写句子,规劝人们保护鸟类,不要再捕鸟杀鸟。 (2分)

请放下手中的鸟枪,让鸟儿在蓝天下自由飞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没有了买卖,就没有杀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了翅膀,大自然将黯淡无光;没有了鸣唱,人类自己必将遭殃。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就是保护自然的诗和生命的远方!

二、阅读精品屋。 (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7~8 题。 (5 分)

望夫山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7.本诗深入浅出、虚实结合,浅出之“虚 ”是指_______________,深入之“实”_______________是指其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1分)

8.表面上看,诗歌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相思之__________,赞美了至真至纯的爱情;深入地看,则表达了诗人追求之_______________。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9~11 题。 (12 分)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王安石

君讳1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2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3者也。君既与兄元4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5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6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7,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尝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 其可哀也已!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8之国,此又何说哉? 嗟乎! 彼有所待而不悔者,其知之矣。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杨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瑰,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令陶舜元。

铭曰:有拔而起9之,莫挤而止之。呜呼许君! 而已于斯! 谁或使之?

注释:1讳:名。古代对别人的名避免直接称呼,叫作避讳。因此也用来指出避讳的名字。2谱:编家谱。3海陵:州名,今江苏省泰州市。主簿:小官,主管簿籍文书。4元:许平的哥哥许元。宋仁宗庆历年间,许元被选拔为江淮制置发运判官。在任期间,多方搜括财物珍宝,贿赂京师权贵,以图升官。后迁郎中,历任扬、越、泰州知州。5卓荦(luò):超越,特出。不羁:放达,不受约束。6方略:治国用兵的计谋。7斋郎:办理祭祀事务的小吏。8右武:崇尚武功。9起:选拔任用。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

1余尝谱其世家( )

2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 )

3以招天下异能之士( )

4为太庙斋郎( )

5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 )

6欲有所为(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第二段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 12~17 题。 (19 分)

善于欣赏别人

陈世旭

1日常生活中,我觉得还是少一点苛求、多一点欣赏的好。

2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从他人那里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其内心深处都有被重视、被肯定、被尊敬、被欣赏的渴望。当这种渴望实现时,潜能和真善美的情感便会被奇迹般地激发出来。漫漫人生长路,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帆风顺。别人的欣赏和鼓励有时候是一剂良药。欣赏别人,不仅能给人以抚慰、温馨,还能充分地激发人的潜能,去获取更大的成功。

3因此,欣赏别人乃是对别人的尊重和鼓励。

4其实,欣赏与被欣赏是互动的。一位西班牙学者说:“智者尊重每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所长,也明白成事不易。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

5一个人总难与周围人和谐相处,这其中也许有别人的原因,但恐怕更多的是自己的原因。只能看到别人的不足,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听到别人成功就不自在,看到别人发达就不痛快;别人活得比他滋润,他心里膨胀的只是嫉妒,以至极力贬低甚至不惜造谣中伤,这其实很蠢,只能为正直善良的人所疏远。这种褊狭最终只会导致自己的性格产生缺陷,使自己陷于孤立和封闭。

6人活着其实都不容易。有的人好运连连,别人有的他有,别人没有的他也有。但背后的多少艰辛操劳、难以言喻的苦衷,有几人知道? 明星如月,有闪光的一面,也有暗淡的一面,程度不同而已。真正的智者必具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欣赏别人的收获,更欣赏别人苦斗的足迹。在承认别人灿烂的同时,变自卑为自信,变不满为努力,变孤傲为谦逊,变憋屈为振奋,变失意为动力,变简单为练达……尽管最终脚下没有猩红地毯,头上没有耀眼光环,但至少活得自信而不委琐。用欣赏的眼光看人看事,会给自己的生活多添一分乐趣,可以尽可能地忘记种种不快,活得轻松。

7也许还该进一步说,仅仅善于欣赏别人并不够,还要善于接受他人的缺憾和不足。有人追求品位,有人安于低俗,有人深沉多思,有人头脑简单,有人学养深厚,有人浅薄无知,芸芸众生,不可能千人一面,谁也没有权力为了肯定自己的价值而蔑视别人的存在。何况我们常见的许多开口闭口不离文化的名流们的所谓的“品位”“深沉”“学养”,其实是掩饰其庸俗和不学无术的假象。

(选自2014年9月10日《今晚报》,本刊有删改)

12.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结构。 (1分)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14.作者认为“日常生活中,多一点欣赏的好”的理由有哪些?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9 分)

(1)别人的欣赏和鼓励有时候是一剂良药。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西班牙学者说 :“智者尊重每个人 ,因为他知道人各有所长 ,也明白成事不易。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到别人成功就不自在,看到别人发达就不痛快 ;别人活得比他滋润 ,他心里膨胀的只是嫉妒,以至极力贬低甚至不惜造谣中伤,这其实很蠢,只能为正直善良的人所疏远。

真正的智者必具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欣赏别人的收获,更欣赏别人苦斗的足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7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试赏析第5段“但恐怕更多的是自己的原因”一句中“恐怕”一词的准确性。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 (40 分)

18.请以“那一次,我读懂了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写出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

8.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篇八

一:准备工作:

1.在学期伊始,备课组长依据本学期的单元章节集体备课内容和备课组成员的具体教研能力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合作组,将备课任务具体分配到各个项目合作组,并列出了具体的项目合作组备课计划表。2.项目合作组提前进行小组内讨论,就如下内容进行教研:单元教材内容,考纲,课程标准,高考题,我校高考四要素研究成果,单元教材整合建议,学习重点难点及课时安排,知识分类(陈述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知识要点清单及课型确定(姊妹课或独立课),初步叙写单元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3.将整合单元的内容编制成相应的课件,并在集体备课前发到备课组每个成员的电脑上。全体成员提前研读本课件以确保集体备课的高效性。

二:研讨记录:

主持人;欢迎大家参加高二英语组的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内容是unit5 First Aid的单元章节集体备课。主备人是刘琳老师,记录人是时凯月老师。现在请刘琳老师展示他们项目合作组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结果。

刘琳老师: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知识清单及类型,单元教学要求&教学过程,单元学习目标,教材资源整合分析和课时安排六个方面向大家展示我们对本单元的整合结果。

(一)教材分析:

“First aid”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五单元的中心话题,包含First aid for burns以及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两篇文章。从内容看,两篇文章都在讲述first aid 这一主题。文体上看,first aid for burns 是一篇说明文,旨在让学生理解烧伤的各种起因,不同症状所应采取的急救措施(give instructions)。文章二是新闻报道,讲述了17岁John Janson采取果断措施挽救Anne Slade生命的真实故事。一方面体现出急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意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品质。在语言学习模块,本单元借助两篇课文突出“省略ellipsis”让文章“化繁为简”,让学生体会简洁语言的重要性。最后结合本单元的“话题first aid”+语法ellipsis+文体give instructions”进行指导性写作“first aid for particular injury”。

(二)学情分析:

从认知基础层面来说,高二学生擅长短句表达个人观点,提出建议。因此本单元对学生来讲句型不难,但如何嵌入急救重难点单词短语表达个人建议仍是重点。高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和表现欲旺盛,正义感强烈,对日常生活急救知识储备较为丰富,因此能较快的导入课文,理解课文。但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就“first aid”展开学习和讨论还需进一步讨论。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在初中时就对祈使句进行过系统学习,对省略有一定的了解。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介绍状语从句等的省略。如何恰当使用省略进行合理的表达是本单元重难点。

(三)单元知识清单及类型:

本单元的陈述性知识包括以下方面:关于急救first aid 的单词和相关短语及表达;两篇文章不同的文体及写作思路;急救的具体措施;省略的运用等。程序性知识为:指示性文体的结构和表达特点;省略的归纳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语篇阅读能力,同时增强安全意识,积累安全知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具体内容请大家参考屏幕上的知识清单(PPT展示本单元重点的单词,短语,惯用法 语法运用等)

(四)单元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策略分析: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如下:

1.识记关于急救和伤害的单词短语及表达

2.利用关于急救的重点单词,短语提出指导性建议。

3.根据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这篇新闻报道的关键词复述故事发生过程。

学习难点:

1.从first aid for burns这一话题展开,探讨不同伤害例如地震,溺水等的急救表达。

2.合理利用“省略”精炼句式。

3.写一篇关于急救的作文

在学习重点,攻克难点的过程中,建议使用以下学习策略:

知识的习得阶段:单词以读音和词缀记忆为主,按词缀派生记忆单词。

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结合情景,词不离句

知识的应用与迁移阶段:通过课内语法填空和课外篇章阅读深化理解

(五)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以上方面的分析,我们制定出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陈述性目标:识记急救的词汇和短语,掌握单词的基本用法,会拼写重难点单词,能根据音标,词缀记忆单词2 根据关键词复述烧伤的急救措施。

程序性目标:在文章理解的基础上,用较为流利的英语表达在生活中如何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学会在实际情况中实施正确的紧急救护。理解运用本单元重点语法项目-省略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词策略理解上下文。运用skimming,scanning策略找出信息句,理解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及结构自主学习找出文中的省略句,小组合作归纳省略类型 结合例句,师生共同探究归纳省略的几种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急救知识,增强安全意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六)教材资源整合:综合以上信息,我们把整个单元分为词汇课(1课时),精读课(2课时)语法课(1课时)写作课(1课时)复习课(1课时)。关于各个项目组的任务安排请参看屏幕。(屏幕上展示出各个项目合作组具体的任务分工)。以上就是我们项目合作组单元章节的整合结果,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主持人:刚才刘琳老师从六个方面对本单元整个章节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做出了相应的整合。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她的陈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首先,他们项目合作组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到位?

杜老师:我觉得在单元重点第一条除了“识记关于急救和伤害的单词短语及表达方式”外还应该加上对核心词汇的灵活运用,因为在语篇语境中灵活的运用核心词汇的正确形式是很重要的。

杨老师:本单元的难点有一条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火灾后急救的作文。学了本单元话题后,学生应该能掌握一些相关的表达方式,但是要写出一篇质量高的文章,还应给学生补充上一些日常急救的表达方式。

主持人:刚才两位老师的意见很好,大家都很赞同,请记录员做好记录。那我们再讨论第二方面,对本单元学习目标的分类是否合理、准确?行为动词的使用是否符合英语课标要求?

王老师:我觉得他们组对学习目标的分类很是合理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目标设置的很全面,具体,对本单元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导航作用。对于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的选择也是认真负责的,这些动词指令明确,具体,操作性和测评性都很强,从这些方面来讲,刘老师一组的老师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值得我们学习。

杨老师:关于学习阅读技能的学习目标,我想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刚才在展示中有这么一条,“运用skimming,scanning策略找出信息句,理解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及结构”。我觉得表述的还是过于笼统。比如在本单元第一篇文章里,有很多的小标题来引领全文。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编排,让学生学会利用小标题理解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及结构的能力。把目标这样设置的话会更具体一些。

主持人:大家得发言都很有见地,也值得借鉴,下面请大家来讨论一下对本单元的课程整合是否科学? 课时安排是否恰当?

赵老师:课程整合上我觉得很好了,在课时安排上我觉得有不妥的地方。本单元的语法项目是省略。它不是课标上包括的重点语法,也不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而且关于它的语法规则也比较少,不应该拿出一课时来单独学。建议将语法课和写作课合二为一。

孟老师:我也是这个看法。语法不必要拿出一课时来单独学,建议放在阅读课中语言知识的运用板块中应该更好。

主持人:那其他老师的意见呢?同意上面哪位老师的意见呢?

(大部分老师都同意孟老师的意见)

主持人:今天,我们对第五单元进行了单元章节分析和课程整合,并把这一单元的课时任务下发给个项目组。在讨论过程中,大家都踊跃发言,有质疑,有纷争,最后形成了质量上乘的单元整合备课。希望大家在下周认真贯彻本次集体备课的精神,牢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把握好本单元的重点难点,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案和导教案,今天的集体备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三:感想和体会

上一篇: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育论文下一篇:英雄不朽丰碑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