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15篇)
1.为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 篇一
乌兰浩特市呼和马场学校张红玉
内容摘要:要教学生养成有意积累素材的能力与习惯。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首先是语言的积累。其次是典型事例与典型人物的积累。引导每个学生抓住自己喜爱的一本名著精读深读反复读,烂熟于心,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感悟人类优秀文化的光芒,更获得了写作素材,拥有一口自己的“素材深井”,并以此引发其对文学的爱好。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开阔视野,积累佳词妙句、精彩片段。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活动,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读学生自己的作品。让学生读教师作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时,最犯愁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在信息高度发达时代,学生平时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也不少,不能说是“无米”。但拿起笔来却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之感。问题的关键是,要教学生养成有意积累素材的能力与习惯。
一、注意养成学生钻研和利用教材的习惯,充分发挥教材“例子”的作用。
课文是知识之舟,是能力之桥,是学生打开写作殿堂的金钥匙,也是写作素材的大宝库。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认真钻研教材,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为学生写好作文做铺垫。
首先是语言的积累。任何一篇文章其中总有关键句,那优美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总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读到这些语句时,要求学生停下来,指导他们细心品味,明确好在哪里,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类摘录:语言风格富有特色的,如鲁迅杂文的辛辣讽刺,朱自清散文的清新流畅,雨果演说激情四射等等;善用修辞手法的,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那豪气奔放的比喻,“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那满怀柔情的拟人等等;人物形象描写生动传神的.如少年闰土那“紫色的圆脸”与中年闰土那“干裂的树皮似的手”;环境描写渲染烘托力度极强的,如故乡那“碧绿的西瓜地”与“萧索的荒村”。还有句式富于变化的,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运用自如的;至于古今诗文名句,名人警句,则是熠熠生辉的珍珠,更要尽可能多的收入素材的宝库。这些分类,尽管在范围上有交叉,但不要紧,只要学生真切地品尝那奥妙的乐趣,有量的积累,就可能有质的飞跃,作文时运用素材才有信手拈来的潇洒。
其次是典型事例与典型人物的积累。旅鼠之谜中集体迁徙、自杀的旅鼠,那树中惨遭杀戮又被闷在沥青下面的老树,是极好的关注生态环境类文章的素材;居里夫人和我的老师中的沙利文小姐是不言放弃的典型人物;公输中墨子的非攻精神、孟子二章中的仁政思想、大道之行和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作为以和谐为话题的作文的素材,又是多么贴切!教材,是多么丰富的素材宝库啊,我们千万不要舍近求远,忽略教材知识。
二、引导每个学生抓住自己喜爱的一本名著精读深读反复读,烂熟于心,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感悟人类优秀文化的光芒,更获得了写作素材,拥有一口自己的“素材深井”,并以此引发其对文学的爱好。
在作文批阅中,我发现一位同学的作文总是提到鲁宾逊,写作角度因文题要求不同而变换。他对鲁宾逊这个人物可谓是烂熟于胸。课后我了解到,这位同学酷爱《鲁宾逊漂流记》,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阅读,已经反复读过好几遍了。鲁宾逊身上的可贵品质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作品结构的安排、人物的描写、环境的渲染让他的叙事描写功夫大有长进,这也让他爱上了阅读。我把这个孩子的经验推广到每个我教过的学生身上,并组织他们精读了一本名著之后进行读书交流,彼此分享,互相促进。交流时,要舍得投入时间与精力,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交流方式,教师适时引导。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成就感,并逐渐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开阔视野,积累佳词妙句、精彩片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爱好,帮学生选好书,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在阅读中学习优秀作品的遣词造句、观察角度、写作手法的运用、情感体验的方式等,并用个性化的摘抄来整理这些资料。可以制作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等等,或者利用电脑将资料整理分类,存为自己的电子版档案库。
四、读学生自己的作品。日记、读书笔记、随堂练笔、作文等作品既是学生的作业,也是很好的素材。我经常让学生自读或互读作品,有时我自己读,大家听,边听边找优点。这种阅读活动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学生记住自己的成功经验。经常被指出缺点的孩子不一定会记住自己的缺点,也不一定愿意改正缺点,经常被指出优点的孩子肯定愿意记住并发扬扩大他的优点。一般来说,每篇作文都有可肯定之处,哪怕是一个句子、一个词。优点多了,缺点自然就少了。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
五、让学生读教师作品。身教胜于言传。对于同一件事,老师写出来会是什么样?老师为什么能写成这样?对于同一题目,老师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构思?当然我们最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以学生的口吻来写作,这样的作品更有示范与启发作用。我们还要让学生给老师评改作文,让学生在反复研读中收获点滴经验。传统的“下水文”仍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法宝。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活动,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扩大阅读范围,并且也抓住某一名著,反复阅读,收获一次比一次深入和全面的阅读体验,那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就会更加游刃有余。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同步阅读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积极性,这就是教师示范性作用的体现。
没有阅读的输入就没有写作的输出。但是,读要得法,读要有量,读要有积累。有效的阅读,会为写作插上有力的翅膀。
[阅读,为写作插上翅膀]
2.为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 篇二
关键词:阅读教育,阅读能力,以文化人,学习思想
对于初中教育来说,如何立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实际, 适应时代要求,促进内涵发展,创办特色学校,阅读教育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
一、初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自信心不足
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因为环境不佳, 经过努力后仍然得不到改善,于是责怪自己,怨恨自己,导致学习缺乏自信心,应付学习、假学习现象严重,最后破罐破摔进入了恶性循环,自卑心理逐渐增加。
(二)人际交往不适应
现在农村初中学生有少部分是独生子女(约占2% 左右),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偏激、固执,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差。加上单亲、孤儿等家庭特殊,一些学生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思想、性格出现变化。
(三)耐挫能力差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的过分宠爱、激烈的学业竞争、 学校教育的欠缺,农村中学生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经受不了批评,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战胜困难,而是逃避困难,失去信心,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想不开,情绪起伏变化大,调控能力差,容易冲动。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母语这一优势进行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进一步进行自我教育,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达到向上向善。
二、阅读教育的实施
阅读教育,立足课堂指导,延伸课外引导,着眼学生未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达成:
(一)推进精读课本(所有教材),提升阅读能力(筛选信息, 质疑问难)
精读课本是引导学生阅读的最基本的底线。阅读不仅是语文学科巩固字词、促进写作的有效方法,还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调查证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成绩高;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差。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抓阅读是最有效的, 也是教育教学的底线,即最低要求。通过阅读,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学会筛选有用信息、关键信息,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经过不断的积累,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进一步增强, 形成高层次的阅读能力,造就成功的阅读者是阅读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
(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激情课堂
阅读可以起到调动、唤醒、鼓舞、激励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打造激情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精神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激情参与,才有认知的渴望,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智慧的灵动,才会引发学生常常的感悟、独特的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化、传授知识生活化,想方设法吸引学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能参与、会参与、会学习。
(三)推进德育教育,以文升华人
阅读教育是借助优秀的作品,以“知”“情”为开端,以“知” 启迪人,以“情”感动人。学生情感上受到触动,思想道德的认知水平又有了提高,必然影响其“行”的转变,完成由内心变化到外显行为变化的完整心理过程。特别是阅读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培养个性,最后积淀为人的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可以改变人生。
(四)推进学习思想(热爱生活,渴求知识、文明,向往道德) 的提升,阅读方法的传授
教师指导学生在精读课本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人生的美好、生命的伟大、文明的魅力、知识的无穷,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敬畏自然、爱护环境、珍惜生命、孝敬父母、崇尚文明、向往道德、 敢于担当、勤于学习的良好品质,学会理性思考,提高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精读、 略读、浏览“三读”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必要时进行写作训练,进一步巩固阅读的效果,最终使学生会阅读。 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通过阅读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用以立其德、建其功,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越。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的阅读数量丰富了,阅读途径多元了,阅读方式灵活了,但是学生阅读的心态却浮躁了, 阅读的内涵肤浅了,阅读的质量下降了,阅读的兴趣也减退了,这更需要教师的教育引导。阅读文本需要学生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可以获得对阅读内容的真实感受,激发了阅读兴趣,丰富了情感,提高了阅读效率。
3.特色阅读,为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 篇三
第一,强化读书硬件。我们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购置书架,购买图书,力争建立全市一流的图书阅览室。
第二。硬化读书制度。我们时时参考市读书活动指导办公室提出的读书要求,在学校成立读书领导小组,派专人到山东、江苏等地学习经验,细化读书工作,从校园文化布置到图书阅览室的布置,从阅读课的教学与指导到读书活动的开展,从日常激励到学期末奖惩,都认认真真定出细则,以制度来引领读书活动的进行。
第三,活化读书氛围。我们对读书活动的每项工作都有规定,但并不把学生读书限制在条条框框中,要求各校在开展读书活动时必须以学生自主为原则,倡导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投入到读书的境界中,让他们在沉迷、陶醉中接受书中的养份。这一点,我们从晓朝小学的读书活动中便可以“管中窥豹”。今天,我就从晓朝小学的特色读书方面来讲一讲。
晓朝学校的图书室与阅览室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学校的图书室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是指靠墙壁的地方摆着一溜书架,上面摆着许多图书;不同则是指周围每一面墙壁都被学生粉饰得如同童话世界,地面铺着色彩鲜亮的拼图板。每次上阅读课,孩子们都很悠闲地拿着自己喜欢的书静静地看。
书架上的书首先按年级分类,一个年级的书占一层。每一层的书又按内容分类。今年初,学校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北京购进了六百余册图书,一二年级侧重于图文对照,三四年级侧重于短篇经典图书,五、六年级侧重于名著。学生进了阅览室,可以从里面直接寻找自己喜欢读的书拿来看。
尽管很随意,但绝对没有损坏或丢失图书的现象。因为每个班都有一名学生自己选出的图书管理员,图书室的借阅制度也是他们自己定的。比如:看书前要先洗手,换上干净鞋袜;进图书室时要先排队,穿好鞋套上地板;选好书坐下来认真看,不乱跑,不乱蹦,静心默读;轻轻拿书轻轻翻书,不把书弄脏,不乱涂乱画,不把书角弄折;在图书室不带吃的喝的,不在地上乱吐,不骂人,不乱动其他东西;还书时不乱扔,不倒放,把书放回原处等。如果谁违反了这些规定,他会被“请”出阅览室一段时间,直到同学们允许了才能再进阅览室。
每个班级的同学每周至少有一次进图书阅览室阅读的机会。由于图书阅览室的布置符合学生“愉悦”读书的身心需要,而且图书内容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所以,孩子们都喜欢到这里,把它当成真正的乐园。
晓朝学校的阅读课遵循“儿童本位、兴趣优先”的原则,课堂上以学生自读为主,允许学生“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从2008年起,晓朝学校就坚持每天一节阅读课,2009年初,每班每周拿出一节阅读课,专门进行阅读指导或交流。
阅读课因学生的年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式。一二年级以读绘本图书为主,一年级学生基本上由老师领着读,二年级由学生轮换读。三四五六年级则以“选书——阅读——讨论”的模式开展自主阅读,每节阅读课要留出5-10分钟填写阅读记录卡。记录卡的内容包括阅读书目、人物简介、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等。
阅读指导课,主要以“好书推荐…‘范例指导”“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好书推荐”是由老师或学生将自己知道或读过的一些比较好的图书介绍给其他同学,介绍时必须阐明书的精彩之处,最后还要由其他同学根据他们介绍的情况评选出最佳图书。“范例指导”则由老师根据需要选择图书或篇章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四年级语文老师李晓春给读了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书后,教给学生从文章里搜寻有关“羊”的信息,比如羊的性情,羊的生活习惯,羊在自然链中的地位,羊在人的生活中的作用,甚至还有哪些字里含有“羊”部,这些字有什么特点等,当学生掌握了从书中搜集信息的方法后,又教给学生整理、提炼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交流会”的形式很多,如讲故事表演、阅读讨论、分角色朗读、情景剧排演等。
“我的课堂我做主”,这种“自主阅读”课堂,给学生留了充足阅读时间,不仅大大增加阅读量,而且由于形式多样的阅读指导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很多有用的读书方法,增加了阅读实效。
“藏在深闺无人识”是扼杀孩子才智最可悲的一件事。为了张扬学生个性,我们号召各校要充分发掘校内资源,创造展示读书成果的大舞台。晓朝小学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
1.国旗下的固学经典诵读即每周一升旗完毕后,从两个年级中分别抽出5名同学,先背诵学校在上周规定的必背内容,然后自由发挥,高年级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对所背内容的理解,低年级学生则可以背诵自己记会的其他内容。最后,根据学生的记诵及发挥情况对优秀班级进行表扬。
2.墙壁上的知识问题集合、即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围墙、教学楼墙壁,设置版面,供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讨论。学生可以随时在版面上写出自己最近收集到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读书感受,也可以写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困惑请其他同学帮忙解决。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交流园地,学校每2周进行一次评比,从中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最能引起人思考的感受、问题等。
3.节日里的读书展示活动,每年借着“读书月”、“六一”“元旦”等节日,学校都会组织一些读书活动。比如发动学生搜集优秀读书箴言,自制美丽的书签,开展“我的成长充满阳光”等主题征文活动,举办课本剧表演和手抄报展评等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把读书的收获与其他同学共享。每次活动都对优秀者进行表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为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 篇四
问题提出:
1、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有何意义?
2、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背景: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在理念、要求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它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在运用语言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阅读是师生、生生、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使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相互促进,能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许多教师为之努力探索。实践证明,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转换语言,是促进创造性阅读,提高语言培养能力的一条好途径。
多年来,我一直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只要是有合适的文章,就充分创设情景,激励学生想象。尤其是学习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外童话”这一单元,因为这一单元的文章全是童话,通话的特点就是充满了奇异的想象,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很好的平台。现展示学习《巨人的花园》一课有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片段:
情景描述: 《巨人的花园》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这课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砌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后来,巨人在小男孩的启示下,随即拆除了围墙,巨人也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巨人的花园》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我在教学中安排了扮演童话人物对话,想象画面,推测主人翁的心理活动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童话的乐园。
下面是当时的教学片段实录: [片断一] 师: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叱责,请把巨人叱责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生边读边画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语句,文中主要有三句)
师: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生:巨人说:“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这时他可能瞪着眼睛,脸上通红通红的,双手叉着腰,心里想:这是我的花园!你们这些小家伙随便进来,真讨厌!
生:巨人说:“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这时候,比他刚回来时更烦,样子更凶。巨人肯定在想:我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寒冬,好不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这些小家伙又来了!这时,他可能攥着拳头,唾沫飞出老远。
生:“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心里可能想,这是我的地方,我已经说了不让你们进来,你还敢进来!巨人说不定已经迈开大步准备去教训这个小男孩。
师:同学们想象力十分丰富,现在请几个同学上来扮演巨人,下面的同学念其它部分。
生1: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双手叉腰,怒睁双眼。生2: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攥着拳头,一脸凶相。
生3: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用手指着孩子,迈开双脚,决定去教训孩子。
师:看了以上的几个同学扮演的巨人,说说你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这个巨人太霸道了!生:这个巨人好狠、好无情!生:这个巨人真厉害啊!„„ 【教学反思】
巨人见到孩子们到花园里去玩耍,大声叱责,为了让同学们弄明白巨人为什么叱责,怎样叱责,教学时紧紧抓住巨人叱责的三句话展开学习,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想象巨人说这些话时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巨人说话时可能是什么样子?不光让学生说,还(尽情地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把想象的情景模仿出来,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巨人这个童话人物的自私、霸道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生动形象的表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又让学生理解了童话的内容。[片断二] 师:这是个霸道、自私的巨人,如果遇到了这位巨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生:巨人先生,你不觉得孤独么,不感到荒凉么?严寒可能冻住了你的心。
生:巨人伯伯,果子要大家吃才甜,美丽的花园要大家共享才会快乐。生:巨人大叔,人需要交往,只顾自己,会得自闭症的,打开花园吧!让春天回到你的身边。„„
师:说得真好,你们的话语会不会像春风一样吹入巨人的心中,让他发生变化呢?
生:是一个孩子让他明白了一切,发生了变化。【教学反思】
当学生已经走进了《巨人的花园》这个童话故事里,学生对故事里的巨人这个童话人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心里已有了许多想法,学生急切想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创设一个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释放心灵的平台,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兴趣。[片断三] 师:同学们都对这个小男孩很感兴趣,我们来仔细读一读重点写小男孩的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叱责,可能会说些什么?同学们再读读9、10、11自然段。(分组讨论)。想一想,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又会说什么?然后用对话的形式模拟小男孩和巨人的对话。
生(甲):我扮小男孩。生(乙):我扮巨人。
生(甲):伯伯,您的脸色很不好。您一定感到孤独、荒凉。是啊!长期生活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环境中,谁都会是这种感觉。您的花园里长期是这种情景,可花园外的村子里可不是这样的,您想过原因吗?
生(乙):没有,是啊!为什么我的花园里没有春天呢?怎么会没有春天呢?
生(甲):伯伯,花园是您的,您固执地把自己锁在花园里,即使花园再美,您一个人独享,久而久之,最终只能孤独、烦闷。打开花园吧!春天就在您的身边。
生(乙):噢,是这么回事呀,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
生(甲):伯伯,您看,你把围墙一拆,孩子们来了,春天也就来了。生(乙):我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哈哈„„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真是幸福啊!„„ 【教学反思】
学生不光读童话,还在读的基础上编童话、演童话。虽然只是一个对话练习,但学生一定要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样的安排,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参与表演欲望,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话练习中,学生说的不管是课文中的原话,还是学生根据意思想象的话;不管说得多,还是说得少,只要能说就行。不作过高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说,都有机会说,学生在角色转换中,和童话人物零距离接触,更进一步体验了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此项活动中,学生尽情想象,真切地感受到童话的魅力。[片断四] 师:巨人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大家想不想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生:巨人看到小孩愣住了,双眼发直。
生:巨人看到小孩明白了,双眼流下悔恨的泪水。生:巨人看到小孩笑了,双眼发亮,高兴得像小孩一样。„„
师:这么幸福的巨人,大家想当吗?请带着悔恨与快乐交织的感情一起读课文的9、10、11段。师:读了以后,大家看到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一个善良的巨人。生:一个慈祥的巨人。生:一个幸福的巨人。生:一个快乐的巨人。„„
师:学完了巨人的变化,大家了解到这采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反思】
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5.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篇五
摘 要: 绘画活动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活动,而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为学习动力,幼儿才会主动思考。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主动观察、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思考了相关的对策,希望收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关键词: 幼儿; 想象力; 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成人有关美术创作的许多条条框框被打破,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即可笑有非常可爱的现象:不合比例的造型、不合常规的构思、随意安排的构图等。这种超常规的、独特的现象体现出幼儿大胆的想象和神奇的创造力。幼儿美术作品充满了稚拙的情趣,这是成人美术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而幼儿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幼儿对美术创造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表现欲望和创作激情
在创作课上幼儿教师对教学导入极为重要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或采用讲故事或读儿歌或配音乐等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景,以此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丰富其想象,使其头脑中形成画境表象,从而产生创作激情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二、精心安排特殊效果的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好奇心是其研究思考问题的内部动力,是创造思维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惊奇的发现,更会产生激动的探索创造的欲望。如;在纸上先用油画棒画出主题然后用稀释的水粉颜料刷在上面,油水分离的神奇效果;在宣纸上施以笔墨,干湿浓淡水渍晕染的奇妙效果;一张纸折一折剪几刀,展开就会是一张团花的出人意料的效果都会使幼儿产生惊奇的喜悦。作业的意外效果会刺激其兴趣,激发出创造性。
三、设定条件,启发联想与经验转移
联想与经验转移能力是创造才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在线条装饰画课中教幼儿认识各种线形,用基本线形启发幼儿联想物象或事物:水平线――地平线、海平面、大草原;竖直线――电线杆、竹竿;波浪线――蛇的爬行、舞动的彩带、升起的炊烟;折线――锯齿、闪电、鲨鱼的牙齿;圆形――各种球类、泡泡、太阳;方形――盒子、电视、黑板;三角形――热带鱼、伞、帆板……当然启发联想远远不止于此,教师要尽量在教幼儿一种画法时,注意启发他们能用此方法表现类似物象,使幼儿增强学习的迁移能力。
四、设定条件,明确创造目标,促使幼儿有目的的创造
我们不能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让其无拘无束地任意活动,也不能将“发现法”教学走向极端,采取“不教之教”的教学方式。这种让学生自由自在的方式,会使幼儿糊涂,不明白所要达到的目标,致使独自发现不多收获不大,而淡化学习兴趣。因为学习积极性受挫,创造性也得不到真正的培养。培养创造性必须要设定条件,给其以某种限制,使之明确要达到的创造目标。令其在设定的条件下,经过积极的思维和一定的努力,才能有成功的可能。设定条件,明确创造目标,更能激发其积极思维和创造欲望,使活动质量得到提高。如给幼儿一个三角形,看谁在图画纸上运用三角形组合安排得好,色彩设计得好。其结果很可能出现各色各样的连续纹样、图形或抽象构成。这些图形都是幼儿创造的,自我发现的。通常还可以采取添画(即在写生或临摹某形象的基础上添画想象的环境或情节)、组合画(给以各种形象资料组合成具有一定情节的构图完整的画面)或同一图形采用不同颜色表现等方法进行。此外,还可以限定人不要用黑色画头发,限定不要用绿色画树叶等,都是以限定条件,破坏幼儿原有表现概念,促其发散思维,使其发现新的配色方法或新的表现方法。
五、利用废旧材料及果蔬创造新的视觉艺术形象
利用废旧日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才使艺”地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象的活动。它对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废旧材料教师自己或发动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必须注意废旧材料应该是安全无毒的。废旧材料的造型是综合性的,主要有加法、减法或加减法并用。
果蔬造型活动中,教师除了教给幼儿必要的造型技法外,应把指导的重点放在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思考:这些材料可以制作出什么形象,让幼儿在这样的探索中发现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黄瓜颜色和形状像什么?怎么做、添些什么才更像?引导幼儿在黄瓜前面切开一个口,贴上红色纸做的信子、黑色纸做的眼睛,就是一条活灵活现的青蛇。同样办法用苦瓜可以做出鳄鱼、茄子可以加工成企鹅……
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教育方法远远不止于此,首先老师自己要有创造性,不保守,并善于鼓励幼儿思维活跃,在互相间智慧的撞击中闪现出创造性的火花。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各种奇特想法,鼓励勇于创新,表扬创新作品。发掘幼儿创造潜能,为幼儿的奇特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6.为自己插上飞翔的翅膀(发言) 篇六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祝贺我们寿春中学社团文化节今天正式正式拉开帷幕,这个节日不仅是社团的节日,也是所有同学的节日,作为参与社团活动的老师,我感到既高兴又兴奋。
想和同学们先聊聊什么是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按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在社团内,集中团结着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而社团又给了同学们展现自己个性风采的最佳舞台,并让同学们有机会施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从而更快乐地学习、更全面地发展。
我是我校晨曦文学社的辅导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一下我们晨曦文学社。晨曦文学社正式成立于2011年12月,现有正式社员65名,他们来自七、八年级的各个班级,因为对文学的热爱而汇聚在了一起。晨曦是早晨的阳光,而我们的同学们正是初升的朝阳,参加文学社的同学们正是用文字投射出生命之光,用文学照亮精神的原野。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释放自己的才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能充分享受文学带来的精彩,并能够在文学的广阔天地中崭露头角,从而找到人生新的方向。
记得,上次邀请的课外辅导员,安徽电视台的王剑飞记者在文学讲座中就谈过他对文学社的看法。他说,文学即生活,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灵魂栖息的地方。我们的同学在文学社找到并发现了另一个自我,他们在文学社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们文学社组织参加了去年合肥市广第三届玉兰杯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获得了庐阳区特等奖第一名。我们也参加了省市区各级征文和演讲比赛,很多同学获得过各级奖项。我们还计划编辑刊行我们自己的社刊《晨曦》。
在校园内,还有着国旗班、生物木槿社、轩辕史学社、机器人兴趣小组、篮球社、手球社等一批充满活力的学生社团。同学们的欢笑与身影是社团活动最独特的风景,同学们快乐与成长是是社团活动开出的最绚丽的花朵。
在参加社团异彩纷呈的课余活动中,同学们活跃了校园的的文化气氛,丰富了课余生活,也增强了自我的管理能力和活动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愿同学们走进社团,走上梦想的舞台,为自己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相信你的眼前一定会有一片新的天地,愿这里成为你另一个起飞的地方,翱翔吧!
谢谢!
秦道庆
7.为学生插上自信的翅膀 篇七
一、给予学生尊重
没有尊重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尊重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条件,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无论学习能力强或弱,他们同样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和学生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相处,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能力。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少,知识储备不足,导致他们做事盲目,常常会有一些“出格”的举动,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时时处处顾及学生的感受,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慎用批评用语,这样学生会产生亲师感,更加信任教师,遇事愿意与教师交流,更利于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身错误并改正之,这样既切实有效地发挥了批评的作用,也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自信。
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认可,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渴望看到教师投来欣赏的目光和竖起的大拇指,这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和美好的前景,更加坚信自己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渐渐在班级中树立起了威信,在学习时更加有动力,产生自身增值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时,当发现学生在做事时付出努力和克服困难要及时给予表扬和予以支持,尽可能地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教师可以鼓励孩子说“你比上次进步了”“你的作业越写越工整了”“你能做得更好”“我们再试一次”“你能行”“你能跟同学愉快相处,老师真高兴”等等。总之,要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只说鼓励话,不说泄气话,更不说抱怨挖苦的话,因为教师的每一声赞许犹如温暖的阳光,温暖着学生幼小的心田。每一个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成绩高低,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肯定,都渴望得到鼓励和赞许,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
三、多角度评价学生
传统教学是根据各学科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这样会使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这方面屡屡尝试挫败感,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兴趣和自身情绪上的波动,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效率。长期下来,学生就会缺乏自信心和上进的动力。因此,我认为在评价学生学科成绩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班务工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计算能力、人际关系等等。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舞台,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帮助他们学会竞争。只有竞争才能获得成就、获得尊敬而变得有吸引力。即使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要鼓励他在某一方面胜过别人。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帮助学生在竞争中尽其所能,引导他们胜不骄,败不馁,敢于并且善于同挫折做斗争。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变得越来越自信。
我曾经带过一个叫涵静的学生,她是四年级时转来的插班生,初到新的环境的她总是显得很胆怯。由于基础薄弱,孩子学习很吃力,不仅书写潦草,各科作业都是错题连连,她很不快乐,家长也忧心忡忡。我就注意观察她,发现她是一个很努力的孩子,听讲很认真,每次都能迅速改完错交给我批改,于是我就常常拍着她的肩,微笑着给她一个肯定的眼神,不断在班里夸奖她听讲专注,渐渐地她有了自信的笑容。为了得到老师的赏识,常常付出他人两倍的努力。我发现她不善言谈,但责任心强,于是我分配她做日间值日生,负责擦板槽、倒垃圾,每一次的值日都做得那么认真,从无疏漏,被评为劳动小能手,越来越受同学们的尊重和喜爱。就这样,在不断地鼓励和她自身的努力下,涵静变得越来越自信,学习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小升初考试后被西安高新一中录取。这也让我进一步坚定了尊重、赏识、多角度评价学生会让学生产生巨大变化。
四、树立榜样,增强自信
在古今中外,乃至我们身边有许多资质平平或身处逆境但不甘平庸、顽强拼搏,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利用青少年崇拜英雄、模仿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生动事例讲述给学生,加强引导,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鼓励他们向榜样学习,也为增强其自信心提供依据。这样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具体做法上,可以列举成功的正面事例,也可以列举一些虽有优越天赋条件和良好的成才外部环境,但是由于自信心不足而导致自己打败自己的反面事例。通过正反事例来证明自信心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
8.让阅读为习作插上飞翔的翅膀 篇八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阅读得其法,写作能力随之增长。”这充分说明,作文教学和小学的阅读教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其中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能够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提升个人的表达能力,进而使作文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一般来说,读是知识的积累,是内在的吸收,写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外在的表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抓好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一、巧用教材,教会创新,在读写结合中发展个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奠基阶段,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是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培养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所谓的教学的方便,往往把写作部分的教学和其他内容的教学特别是课文教学隔离出来,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因为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能够使学生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悟写作的技巧,进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是密切联系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凭着对语文的高度敏感,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现阶段写作方面的要求联系起来,教师引领学生去赏析,寻找所学知识和写作任务的切合点,这样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就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然后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们去仿写和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们自己去评析自己的写作作品,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在感悟中掌握写作的技能和技巧,慢慢地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有一定的提高,学生们也会慢慢地产生更多的兴趣,从而喜欢写作。
二、拓宽阅读面,取“营养”于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教师必须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落实小学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这样在扩展学生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方面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从现实意义来说,现在语文教学更加强调学习的实用性,这种实用性是需要在现实教学中不仅要把课内的知识教给学生,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学生们的阅读量,教给学生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继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具体应用来看,在教材应用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深度,给学生及时提供所学的相关知识的补充,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单元教学中有关课文的进一步理解,还能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起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要利用好课外阅读时间和班级的图书角,给学生们提供优秀的阅读作品。例如《安徒生童话》《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故乡》等等。这一训练紧紧结合学校开展的校园读书节活动进行。这些作品在丰富学生们的视野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品味,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也会使学生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道德品质的不断提升。
再次,利用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丰富资源,让学生从中欣赏有价值的好文章,这也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因为这些读物的内容时代气息浓,语言鲜活,表现手法多变,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文章读多了,自然就能写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章”等等。这都是传统的看法和做法。
三、讲究阅读方法,提高写作质量
1.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有效地阅读。指导学生选思想健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阅读。指导学生粗读与精读相结合。粗读,就是拿到一篇作品,要大致泛泛地读;精读,就是对作品中精彩段落读熟、读透,甚至背诵起来。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咏诗也会凑”,只要我们把精彩部分背诵起来。日积月累,作文水平一定能提高。
2.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我利用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午练开展阅读交流实践活动。让学生读自己写的读书笔记,推荐优秀篇目,介绍自己的读书成功之处,学生、教师适当的点拨。事实证明,这种活动不仅受学生欢迎,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针对学生读书、写心得的方法加以指导,使学生掌握读书、写心得的诀窍。特别是读后笔记的指导要坚持不懈。让学生在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之后,或摘录好词好句,或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读后笔记不仅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和心灵升华的过程。结合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的现实,教师要根据作业和教学任务的安排及时的对学生的阅读笔记和随笔进行检查和汇总,对于优秀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也能够形成榜样的示范作用,其他学生也会有努力的方向和追赶的目标,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就能够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各种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那“作文难”这把锁一定会被打开,使“作文之花”开得奇艳无比。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9).
[3]崔鸾.小学语文教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8).
[4]宁益民.解开儿童作文的奥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9.为孩子插上文艺的翅膀1 篇九
——安化县羊角塘镇文昌阁学校文艺活动简介
羊角,古称二都,是安化的文化之乡,文明之乡,文昌阁学校就是二都文明的滥觞。一届又一届的文昌学子,在这里沐浴着文学的阳光,接受着艺术的熏陶,放飞最原始的文艺梦想。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文艺素养,学校成立了各种文艺兴趣社团:校园文学社、音乐、舞蹈、美术、主持、鼓号队、小记者、小编辑等,学校每学期出版一期《文昌阁》校刊,各班还自编文艺板报,对优秀的学生作品学校还积极向各类文学刊物推荐;音乐舞蹈社团担负着学校重要活动的文艺表演,在百年校庆上表演的《飞蹄声声》就受到与会嘉宾的高度赞扬,他们还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文艺比赛;主持社团的同学负责学校大型活动的主持和校园广播站的播音工作;鼓号队担任着升旗、迎宾等工作。各种社团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于学校对文艺工作的重视,学校的文艺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近几年,师生在省级以上刊物(网站)发表作品一百多篇,卢倩、卢俏等参加县快速作文获一等奖,学校还参与了地方文学刊物《太阳文艺》的编辑。刘德荣、夏慧、夏柳等老师获国家“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征文辅导一、二等奖”,陶谨、方怡卓、李媛媛等的征文获国家级二、三等奖。器乐节目《瑶族舞曲》、经典诵读节目《让爱飞翔》等获县一等奖。“三独”比赛中,莫鹏伟获县一等奖,徐杨祯、袁小曼、李靓、黄瑾如、王向等获二等奖。方怡卓、方治美的美术作品获国家一等奖,王美兰、张弛、丁玉霞等的美术作品获国家银奖,还有方怡美、夏梁奕等获国家三等奖。学校和县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电视宣传片《百年文昌》在社会上反响非常强烈。
10.读书,为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篇十
曾看到过这样一篇短文:日本的妈妈在孩子们刚会爬行的时候,便在各种书上涂上蜂蜜,孩子们去舔食,让孩子从小感受到书籍的甜蜜与乐趣。而中国不少年轻的父母则抱着年幼的孩子去打麻将。孩子饿得哇哇大哭时也置之不理。哎,看到两国妈妈截然不同的做法,真有说不出的滋味啊。
当今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而现在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就是打麻将、上网和看电视。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为0.7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相比之下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实在可怜啊!
印度工程师孟莎美说得对,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11.为孩子们的英语阅读插上翅膀 篇十一
【关键词】英语 阅读策略 课堂纪律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英语是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新课标指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在阅读训练中,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PEP小学英语在高年级课本中已经出现了Let's read、story time、绕口令等阅读材料,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一节有效的英语阅读课需要师生身临其境般地投入。作为教师,我认为如何设计好一节生动的阅读课能够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尤为重要,我们应该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渗透阅读策略的培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方法单一,并没有发挥应当具有的作用。一些教师不是把阅读教学当成一般课文教学,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不厌其烦分析语法等,过分重视词汇和语法教学,忽略阅读训练,就是与其相反,把阅读教学变为课外阅读,解释一下生词,划划生词,对对答案。如此走过场的教学非但浪费时间,而且不利于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新课标提出:小学英语课程目的首先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一定的语感,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兴趣第一”的原则。达·芬奇认为:“正如不情愿的进食有害于健康,不情愿的学习会损害记忆,所记东西无法保持。”如果阅读教学太注重词汇的训练,会剥夺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因为在阅读中令小学生感兴趣的不是故事的词语,而更多的是故事本身(包括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故事的知识性、故事的趣味性等。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而它往往又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阅读材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其次,文章体裁的不同也会对阅读材料的难易产生影响。故事、童话、幽默小品等形式的阅读材料往往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
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短语就如同建造房子的砖瓦,没有砖瓦无法建成高楼大厦,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学会积累词语。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有目标地从低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以免他们到了高段只会读图片上的东西,而不认识英语单词。教师不能一味地只重听说能力而忽视认读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识记外,在课后阅读遇到新词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例如,在阅读后,我都要求学生把新词汇摘抄在一个小本子上,有空时就拿出小本子背诵记忆。教师还可经常帮助学生识记,可把新词汇做成卡片,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复习。复习的形式有抢答、中英文翻译、教师说英文解释学生说出词汇等。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并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阅读,大部分学生要靠老师正确地指导,而阅读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为此,作为一名启蒙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及时地、不断地纠正学生存在的陋习。在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应该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主要指默读,因为出声阅读受发音的影响,只能逐词阅读,速度慢,而且易疲劳,不能持久,且干扰他人。当阅读一开始,教师就应提醒学生不要以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室里应形成一种默读的良好氛围。小学生在默读时经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认,这既影响阅读速度,又阻碍对句子的理解。教师在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以意群为单位认读。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而小学生一旦遇到生词会急于查字典、问老师或同学,而不是通过上下文、文章背景知识等猜出词义。长此以往,必会产生依赖思想,影响阅读速度,也不利于智力的开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经常引导学生做猜词的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
二、良好的课堂纪律,做到动则有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约束需要艺术,如果太紧太呆板,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上好一节课的保障,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做好课堂上的“约定”。教师除了常规的组织教学方法外,还可以在组织活动和游戏时借助简明的规则语言(如:每位小朋友一次机会;谁犯规就取消此次游戏资格;谁提醒就扣该组一分)和肢体语言(如:用食指轻遮嘴唇“嘘……”;教师双臂交叉做端坐姿势,眼神暗示等)来实现有序的组织。当然,偶尔也可以直接批评屡教不改的学生,但一定要抓住这个学生表现不错的机会及时表扬和鼓励。
教师是活动与游戏的设计组织者,也是活动与游戏的参考者,很多教师更多关注答句的演练,却忽略了问句的教学。语言是互动的,要达到交际目的,就要使学生会答也会问。例如,教师先展示一幅学生周末在湖边休闲的挂图,在先教答句后教问句基本操练之后,进入师问生答的环节。一番“为难”学生之后,学生已经基本上能应对自如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模仿老师的问句或自己运用所学过的问句来考老师。这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和所采用的句式是多么丰富多彩、稀奇古怪,而当一大串刁钻的问题中也有不少偏题怪题让老师颇感为难时,教师一定能感受到学生的那份切切实实的成就感了。endprint
课堂互动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性。一些课堂上的小活动,教师应该把握好尺度,让学生动则有效。有效即指“有效果”和“有效率”两个方面,如果不能预见活动所需的时间,往往会出现一玩不可收拾的局面,虽然也有效果,但却没有效率,即不能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归根结底是要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切不可因寓教于乐而本末倒置。
在活动过程中,如何保持学生参与的热情是很重要的方面。除了要控制信息差和难度外,分组游戏中小组间的实力均衡需要事先调整好,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如果小组间实力悬殊,胜负没有悬念,肯定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在活动竞赛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微调得分标准,使小组间的得分差距不要太大,这样即使暂时落后的一方也会全力以赴,继续争取,使竞赛始终有看点。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鼓气和带动,并要注意分析各组的强项和弱项,并将其在几个活动中交叉进行,尽量避免优劣立判的情况发生。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比声音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口大声说英语,刚开始时可以小声点,然后渐渐增加音量,并辅以眼神扫视,暗示还未开口的同学参与其中。还可以让两组比声音,或者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虚声时学生就实声,反之则虚声,以促使全体学生专心致志。这些小活动对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参与热情都有一定帮助。
三、根据课文阅读,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全面,不能过于看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善于捕捉阅读文本的隐性教学目标,如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方面的教学目标,不能忽视对这些隐性目标的挖掘和处理。我认为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灵魂”。如果仅凭感觉随意而定,整个课堂教学就会缺乏准确性、系统性与渐进性。我们要深刻领会课标中关于课程目标表述的内涵。其次我们要研读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定位一定要准确,不能设定过高,要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符,否则会加大教学难度,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目标无法完成。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抓住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针对文本的主要内容,确定一个核心目标,贯穿课堂的整个流程,实现英语课堂的高效性。
我认为阅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一种迅速提炼信息的技能。既然是一种能力的训练,我们在教授过程中,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如果我们想得知文章的大概意思,首先必须熟悉文章中的主要词汇,即信息含量词汇。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教师在阅读课上不一定要对所有的生词一一讲解。教师要做的只是提炼出文章的重点词汇,然后务必保证全班85%的人懂得这些关键词汇。这样子学生对于文章的大概意思也就有了一个了解。对于学生似懂非懂的词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引导,并以表扬学生的发现为主,让学生在这短短的10分钟的探索中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为下一次的学习做铺垫。其次,如果我们想得知文章的大概意思,还必须对文章的重点句子结构熟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教师在阅读课上还应适当地引导学生熟悉文章中的重点句型。这种句型在小学英语中通常每篇文章只有1至2个。所以,在适当引导下及反复练习中,学生是可以在一节课内掌握好1至2个句型。
四、掌握阅读文章的教学的重难点
每一课都是围绕教材的目标和重点展开的,那么每一课从口语训练到句型训练都会围绕同一个话题展开,该句型还会在课文中巩固和训练,这就是教学的重难点。找出文章的重点句型、固定搭配、学习语法等,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交际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而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语言交际的环境和场所。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常用、最有效、最重要的一种交际工具。交际能力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和提供情景操练的机会,尽可能地将真实生活搬进课堂,注意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的环境。同时,还注意到交际是双向性的,是说者和听者双向交流思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地位是不断发生变化,互相转换的。所以,尝试着将上课开始教师问、学生答的free talk模式改为放手让学生互相问答,自由对话,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记住本课的知识点,操练重点句型能让学生更轻松突破理解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才能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新授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授新知时,我们应认识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喜欢单调地重复和机械地训练。若一味地要求他们读字母、单词,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难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势必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表现欲和创造力强等特点,围绕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设计生动活泼、有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
五、注重阅读课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导”,即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教师应注意和研究如何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自学,掌握自学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背景的引入可以完善学生对所学文章的全面认识,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科学、人文知识、作者信息或者轶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弥补学生自身生活体验不足的缺憾,让学生阅读前在大脑中形成信息初步的印象,便于之后更快使信息与语言刺激形成对应,享受阅读的快乐和成就感。
阅读后对难句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句型、时态、固定搭配、习惯用语等语言规则类知识的认识,提高分析和应用能力。教师对知识的语言概括能力在此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让学生们“折服”的关键所在,是阅读理解的点睛之笔。阅读理解不只是回答问题课,而是以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对生活、心灵进行更进一步地体会和发展,让学生学到并领悟到更多课本外的知识,体现教师在育人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引路人的作用。endprint
通常我会让学生跟读,这个时候如果学生有疑惑,就让学生带着疑惑进入讨论阶段。4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相互交流、探讨,得出他们的共同问题。然后请代表把小组内的共同问题列在黑板上。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共同问题。善于创设情景,讲解重点句型,并让学生巩固操练,结合单词与句型去理解文章。阅读课要紧密联系生活,由生活中的事件引出话题,在学习完新内容之后又回到生活去运用这些句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我们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英语能力,单纯通过书本上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为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泛读的训练。泛读就是广泛地、大量地、快速阅读。只有具有泛读能力,一个人才可以说具有了阅读能力。教师在精心选材的基础上,根据阅读的内容,最好只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判断和回答问题等类型的理解性练习,不要作朗读、背诵之类的要求。我的具体做法是:在四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地从网络上、画刊上等收集一些与课文所学内容相对应的小短文,每周挑出一两篇。我对阅读短文的句子结构、用词、习语、词语搭配等进行简单的讲解,要求学生通过自学进行阅读,然后教师把正确答案公布在英语角,让学生自己检测阅读成果。每次学生检测完后可以在阅读成绩栏处给自己加分,阅读成绩记入期末的笔试成绩中。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了学生阅读的面和量,又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能力是英语语言能力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更是一种重要的英语学习手段。小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在语言学习领域展翅飞翔。
【参考文献】
[1]王蔷.小学英语课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中小学外语教研通讯,2001(2).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蔡燕.小学英语有效性教学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0.
12.为学生插上数学想象的翅膀 篇十二
一、充分感知, 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
数学想象是基于学生感知前提下的合理想象, 而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实物、现实中的事例作为学生想象的雏形, 让学生在获知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以此来发现知识的本质。量的积累可以实现质的转化, 学生的充分感知奠定了想象的基础, 在收获到成功喜悦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想象的欲望, 调动起学生科学猜想的热情, 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渴求中更好地想象、操作、积累, 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天天用的练习本为素材, 从中找出垂直与平行, 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此基础上对于平行线的认识, 教师可以给学生以充分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对于平行线概念进行思考并尝试探究其性质, 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想象的欲望。通过以教室为例的探讨, 学生明确了为什么平行线的概念中强调“在同一平面内”, 这样也就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学生在画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相截后, 通过观察和度量又可以得出三线八角中的相关结论, 虽然现在不需要知道这些角的名称, 但学生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想象的欲望来源于对事物的充分感知, 对于平行线的性质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并通过度量来进行验证, 这是教学必要的拓展, 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表现。
二、亲身体验, 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
对于小学生来说, 亲身经历是想象的根本, 基础铺垫是想象的源泉。在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加强。体验是想象的根基, 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最有效的支撑。
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时, 对于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想, 然后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在较多同学通过观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猜想它们的体积关系为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针对这样的猜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器材: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圆柱体模具, 水, 将圆锥盛满水倒入圆柱, 可以发现三次正好倒满, 这就验证了猜想, 得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确刚才实验的前提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 教师接着可以引导学生用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模具进行实验, 由此让学生认识到“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有一个前提:它们等底等高。
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 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在对比实验中, 可以感受到数学语言的严密, 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数学逻辑严密性的认识。
三、发挥联想,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丰富的想象赋予了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力, 也让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进行横向的想象, 还要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进行纵向联系, 也就是要发挥学生联想, 让相关的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 这样才能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联想能搭建起知识之间互通的桥梁, 构建知识之间纵横交错的立体框架图, 使数学思想更好地渗透到学生心中。
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已学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联想将它们串起来, 这样既能体现它们的一体化, 又能方便学生的记忆。在展示时, 有的同学以平行四边形为基础, 得出它的一半是三角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由此将公式联系在一起;也有的同学以运动的观点来看面积演变的过程, 以一组对边平行为例, 当一边从0开始时它是一个三角形, S= (a+0) h÷2, 即S=ah÷2, 平移后可以得到梯形, S= (a+b) h÷2, 当平移到与对边相等时则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S= (a+a) h÷2, 即S=ah, 接着移动又得到梯形, 由此将公式统一成了梯形的面积公式。
由此可见, 给学生一片天空, 学生就会给你一分精彩。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让学生将知识进行联通, 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更好地感悟数学思想, 从而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问题。
13.为梦想插上翅膀作文 篇十三
渐渐地,我长大了,学到了新的知识,开始明白了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超能力的。于是,我放弃了以前那幼稚而荒谬的想法。我开始对写作着迷,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像那些妙笔生花的作家一样,书写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梦想”的作文,我静下心来,豪不犹豫地写下了我的作家之梦。第二天,老师让我们说说自己的梦想。同学们的梦想五花八门,有的想当导演,有的想成为明星,还有的想成为科幻片中的超级英雄……我的梦想越来越清晰,我们要有美好的梦想,才能有充满光明的未来。梦想,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的,从现在开始,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梦想而奋斗。
我想像着,二十年后的我,正坐在椅子上,安静地写着文章。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梦想是一定会实现的。
14.为梦想插上翅膀作文 篇十四
奋斗就是永不停下的脚步。
80后的港漂小伙,带薪坚持创业,虽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为了梦想他从未停下,奋斗让他的事业有了起色。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为增强祖国的军事实力,坚持奋斗几十年,岁月虽已无情地蹒跚了他的步伐,但他却从未停歇。是奋斗,让他们不停地前进,再前进,是奋斗,为他们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奋斗就是珍惜今天的每一分钟。
外卖小哥雷海为《中国诗词大会》上勇战北大学子彭敏,夺冠后他感言“吹尽狂沙始到金”。这句感言映射出他对诗词的热爱,更让我们看到了他学习诗词的坚定和执着。人的一生虽短暂,但来自上海的支教老师钟阳却要努力把他延伸,他抓紧每分每秒上西藏,爬高山,带领学生采集植物种子。是他们,停止观望,勇往直前,奋斗为他们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奋斗就是永远充满希望。
港珠澳大桥世界第一桥的总工程设计师林鸣,他遇到海上铺隧道的难题,虽遭到很多次失败,但他仍充满希望。是他充满希望,不懈奋斗,才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更是让世人刮目相看。面对高考的我们,虽遇见过挫折,但心中充满光明。我希望自己有三只手,可以一手抓学习,一手抓高考,一手抓竞赛。,心中有梦想,眼里有希望,奋斗之花才会开得如此灿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因为有了文革留下的伤疤,我们才会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路线不动摇;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从泥泞中走过,虽最终可能归于平凡。但因为我们充满希望、信念坚定,执着拼搏让我们的一生不再平凡。
15.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插上飞翔的翅膀 篇十五
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指导下, 渝中区大兴“科研兴校”之风, 在我十几年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 经历了“目标导学”、“双创”实验的科研改革。教改实践促进了我在课堂教学能力上的极大提高, 并已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合初中学生的教学模式:
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提问;
课中——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习, 师生、生生交流思维、解答疑问;
课后——教师反思、师生共同拓展探究。
学生能否提出问题, 是实施这一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关键。在提问这一环节上, 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仅仅停留在“是什么”、“怎么样”的层面上, 很少能进一步探究历史现象和历史原因。
为了让这一成熟的教学模式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实践, 我对初一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发现, 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普遍低下, 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呈多元化的随心所欲趋势, 但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朋友”, 有了兴趣一切就能迎韧而解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记忆知识一种简单枯燥的机械劳动, 而只有思考才能发挥人的潜能, 从而推进学术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经过思考而形成的问题意识能提供师生共同的教与学的需求, 能搭成教学话题的平台, 促成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和思维的共鸣, 课堂教学便走向一个动态而开放的双循环系统。为了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为学生插上一对会提问的翅膀, 我决定对症下药, 授学生以“渔”,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学会质疑、掌握质疑技巧、探究解疑思路、体验创新成功。
一、培养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掌握质疑技巧, 大胆交流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内容, 包括五个方面:第一, 了解学习主题所包括的内容;第二, 解读课文标题的内涵;第三, 寻找课文中几个子目间的联系;第四, 向课外拓展延伸;第五, 把预习过程中质疑的问题记在“疑问与交流”里, 并在进入正课前让学生大胆提出疑问。例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首先, 让学生知道我们将从古人类、古人类遗址和古传说三个方面了解中华文明起源概况;其次, 让学生会解读课文标题——《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重点是要抓住中心词“早期人类”, 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层面来思考。这样, 就会提出 (1) 中国境内早期有哪些人类? (2) 他们存在的时间究竟有多早? (3) 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4) 他们为什么能生存下来?等等。再次, 让学生寻找课文主要子目的联系, 即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间有何关系?学生就必然会从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环境、使用的工具、体质特征及其历史地位等方面进行思考;最后, 让学生发散思维, 横向和纵向联系, 如学生会问 (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就只有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吗? (2) 早期的人类是如何发展成为现代人的? (3) 同一时期世界其它大陆也有早期人类吗?并要求学生把问题记在“疑问与交流”里。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预习习惯, 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和水平, 我根据问题的多少记分, 并按提出问题的价值高低实施经济筹码法加分。对于在课堂上能帮助同学解答问题的同学, 也给予积分的奖励, 作为平时成绩加分, 培养学生阅读、抓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赋予历史课的成就感。
二、让学生在捕捉信息的瞬间收获自信
新教材辅之以大量的图片, 通过丰富的图片来佐证历史结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寻找所需要的历史信息呢?基本方法有:第一, 从历史场景中人物的穿着打扮、神态举止中确认人物的身份, 或从人物的特征上确认、补充找到历史图片中是“谁在干什么?”;第二, 再从这一事实出发提出“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呢?”;第三, 联系实际, 可拓展联想。例如:在学习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3课《宋代的社会生活》时, 我让学生观察《斗茶图》, 并找出反映宋代城市居民生活特点的信息。同学表现出特别敏锐的领悟能力, 找到了很多信息。如: (1) 穿着百姓衣衫的人在斗茶, 说明茶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 (2) 这么多人在“斗”茶, 既然要斗, 就会有输赢, 在这种输赢中肯定存在商业竞争, 这可能是古代商业中生意广告的一种形式; (3) 每个人斗茶的工具都大同小异, 说明中国的茶道艺术已经形成; (4) 不可能天天都有闲暇时间斗茶, 肯定会定期进行。这样, 就会形成与现代类似的茶艺博览会,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学生思维搜寻这些信息的结果, 不仅反映了学生们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 说明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也让他们在思维火花闪现的同时收获着满满的自信。
三、让有思维差异的学生在探究中提升
根据果维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 采取不同的提问学法指导。对个别智力水平滞后的学生在适当的时候要个别指导、特别关爱。聂文斌同学平时回答问题比较积极, 但总答不到点子上。在屡败屡战中, 我用鼓励的话语小心地保存着他那发言的积极性。有一次, 他终于回答完满了一个问题, 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给予他真诚的鼓励的掌声。
对在课堂上吃不饱的同学, 根据他们所提出的问题, 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 在课后专门给他们单独布置探究性的课题, 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 促进其发展。例如:在学习第八学习主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5课《封建帝国的危机》时, 陈海燕同学就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清朝康乾盛世与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能不能相提并论?”。于是, 我就与她一同梳理思路, 从世界和中国的大背景、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着手, 让她从网上、书上收集这方面的材料, 摘抄或下载下来, 指导帮助她整理成一篇论文。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她自然得出了答案, 而且也培养了她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 培养了学习的能力。
看到孩子们的眼眸一天天更加明亮和充满智慧, 稚气的脸庞一天天更加充满自信, 我相信只要师生共同努力, 他们就会有更大的成功和收获。
四、引导学生在谈话中寻找真理, 辩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教学对话的典范。当学生有争执怀疑时, 我往往采用师生间、生生间辩论的形式或按错误的结论谈话推理, 最终使师生在对话交谈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倾向。例如:在学习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4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时, 同学们对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四处征讨, 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 建立起庞大的地跨欧亚的蒙古帝国时。除少数一两个同学外, 绝大多数同学都对这场战争流露出赞许之情和优越感。尽管双方力量对比差异很大, 但争论相当厉害。于是, 我没有直接评判曲直, 而是因势利导地说, 虽然对这场战争持肯定观点的同学人多势众, 但还有几个同学不同意我们的观点, 我们要学会倾听, 学会尊重不同意见的同学。原来那几个孤立无援的同学, 这时也有了支持, 突出重围, 旁征博引, 用当今美国试图插手各国事务, 挑起局部地区矛盾和战争的史实, 向同学们提问:难道世界人民和热爱和平的美国民众也要为美国的霸道表示自豪吗?这只能说明是美国在综合实力强大的确情况下实施的霸权主义政治, 并不能证明它是正义的。由此推断: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中国人, 而对蒙古帝国的军事侵略抱以支持的态度, 认为它是正义的, 从而产生自豪感。这时, 多数派缄默不语, 在他们认为有道理之时, 我不失时机地对反方同学的发言进行了总结性的点评:我们支持和引以为自豪的应该是正义的。而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应由战争的目的来判断。通过辩论和对话, 我们达成一致共识: (1) 蒙古汗国攻打欧洲是侵略行为, 是非正义战争。 (2) 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解决、判断问题千万不要简单附和, 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客观评价。
五、让学生在共同感兴趣的历史话题中合作探究
当学生们已经建立起了对历史的思维方式后, 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就会由感性的故事情节上升到理性的探究。处于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强烈好奇心, 同学们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强烈愿望。于是, 我首先按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分成活动小组, 在组内进行查阅、下载、摘抄和整理资料, 发言, 打印的分工。然后, 再教学生探究方法:对历史人物的了解从“是个怎样的人”、“做过哪些大事”两个方面来了解;对历史事件应从背景、过程、结果、评价等方面了解。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客观公正地评价, 肯定积极作用, 借鉴历史教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同学们不仅理性地感知了历史上的人和事, 也逐渐形成了客观看待人和事的思维, 而且还学会了分工合作, 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核心是教学因问题而存在, 问题因教学而解决。问题是教师教的心脏, 问题是学生学的心脏。其实质是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搭建学生已知知识和认知水平的桥梁、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生生间相互交流的纽带, 从问题中来——在问题中——解决问题——生成新的问题, 形成一个问题的循环链。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只有老师实现设计的问题, 没有学生的问题思考, 课堂中师生的对话就不可能形成, 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就不可能满足, 更谈不上学业水平的提高和思维发展。因此, 教会学生会提问, 无异于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插上了一对会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为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推荐阅读:
《天使的翅膀》阅读答案11-01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论文:谈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07-19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论文11-08
小学生需要阅读的书07-06
学生关于阅读的演讲稿09-18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10-23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心得体会09-17
《父亲的病》大学生阅读感受10-23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11-13
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