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2024-06-13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16篇)

1.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篇一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养成读书的习惯,收藏并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还规定了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可见,课外阅读必须受到重视。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今后语文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应该读哪些书,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

3、使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让他们觉得阅读课外书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好处。

4、解决小学生的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无用论观点的转变,并能师生共读、亲子共读。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2、尽快改变家长对读课外书“无用论”的看法,并能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

3、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

4、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怎么评价、如何反馈的问题。掌握适宜自己读书方法并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开展读书及兴趣调查,归纳感兴趣的读书内容。

四、研究方法设计

本研究拟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及个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在确立课题的同时实施方案,开展调查,现状分析,对调查情况分类对比积累材料,提出理论假设开展实验,进行具体操作。

1、调查研究法,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摸底,确定研究对象的阅读现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课题成果的有效性。

2、实验研究法,以班级为单位,组成读书小组,开展读书活动。在小范围内采取控制无关变量,进行实验对比,检验研究成果的实效。

3、个案法,任意选定几位学生,观察其变化过程。通过建立学生阅读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历程。

4、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行动学习法,强化课题组成员研究能力不断提高;并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教师队伍。

5、经验总结法。阅读兴趣培养,是一项非零起点的研究项目,避免从头做起,要善于筛选总结以往的经验,并在进程中不断总结新的经验,保证课题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五、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2014年4月一2014年6月)为基础研究阶段。

1、理论准备,组织准备。广泛搜集有关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方法指导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开展研究探讨,整理读书策略,做好理论的积累。

2、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手段,掌握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由此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3、组建校本教材小学生课外阅读丛书。组织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并指导,根据学生的建议及普遍兴趣点精选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引起和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初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二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为课题实施阶段。

1、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低、中、高)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2、进行经验总结召开课题研讨阶段展示会,交流会,进行阶段总结推动课题深入有效的开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3、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图书的理解,能将图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扩展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

第三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经验总结阶段。

1、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基本掌握适用的读书策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在上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为广泛、自主的读书。

3、对本学期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4、汇报总结提炼经验,撰写论文,并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推动了教师的成长,影响了学生和家长。课外阅读气氛得到改善,学生阅读方法得到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不断增强。

长垣县苗寨镇马野庄慈济希望小学

赵艳

2.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篇二

一、激发阅读兴趣,强化阅读能力

1.从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中,让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留下了千古绝唱。我们知道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进行读书;凿壁偷光进行读书;手不释卷进行读书。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不但热爱读书,还善于收藏书,珍惜书,给后人留下宝贵的遗产。

2.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吸引学生读书。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戏剧故事等特别感兴趣,并且十分爱听。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频繁地给学生讲故事,结束之后暗示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它的时代背景,出自哪部作品以及作者和时代。学生信心十足地寻找该作品,进行阅读,除了阅读教师所讲的部分外,还阅读完了其他部分。

3.结合课内阅读,让学生拓展视野,进行阅读。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有它的出处,可以让学生随着兴趣,展开阅读,探索作家、作品成功的奥秘。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

1.精读法。小学生对某一篇文章,某一部作品产生了兴趣。我们如果让他全部阅读,会耗时、耗神,并且收益甚微。要想让他对这篇文章,这部作品的精彩章节,有代表意义的,发人深省的部分进行精读,而且一遍又一遍地读,从读中感悟,从读中提炼,从读中升华,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2.浏览法。小学生对一篇文章或一部新作品刚接触时,对它的内容或意义了解得不深刻,这就要粗略地浏览一遍,对作品大致有所理解,然后确定自己是否要读这部作品。如果需要,对自己有益处,就要精读,否则粗读,或不读。

3.摘录法。我们读书时,对文中好词、好句、好段可以勾、画、圈、点,也可以作记录,特别是每一段的中心句,或过渡句,点明中心的段落,或精彩的景物描写,人物的肖像描写,场面描写等,都可以记录下来,多加引用、借鉴。

4.选读法。这种读法,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或写作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不是什么文章、什么作品都可以阅读的。删除一部分后,然后进行细嚼慢咽,从中品尝出味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给学生创造有利条件,进行广泛阅读

1.动员学生,家长买书阅读。我对学生和家长讲清了书籍使我们终生受益,并且推荐了诸如《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城南旧事》、四大名著、近现代散文作品集等,家长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同程度地购买了图书,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方便。

2.组建班级图书角。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家庭的图书室和教师添置的图书集中起来,组成班级图书角,设在教室的一角,由专人负责借阅,保护好书籍。教师也可以首先将收集的图书进行展览,推荐有阅读价值,并且对学生有益的书籍先读。然后让学生借阅、归还,防止丢失。

3.教师可以检查读书笔记,督促学生阅读。学生读书后,必须写读书笔记,对自己感兴趣的好词、好句、好段可以进行书写记录。自己深有体会的心得,可以记录在读书笔记上,教师可以抽查该生的读书情况,还可以详细询问学生所阅读的某些书某一章节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了解,以便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读书竞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边问边答,看哪个学生阅读面广,阅读面大,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四、持之以恒,不断阅读

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同学们坚持不懈。才能有良好的效果。要想激励学生长期坚持阅读,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还要采取一些促进学生阅读的办法。

1.举行书中的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书中,或图书角书中的诗歌朗诵会,或故事会。然后评出优胜者,进行鼓励或奖励。评选出成绩优异者,让学生感觉到取得成绩的快乐。

2.定期检查评选出优秀的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记笔记。良好的读书习惯在班级形成,读书的氛围浓厚了,教师对此应该常抓不懈。

3.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篇三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文科;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4-001-01

中学阶段是储备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时期,然而作为中学生,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而是要进行课外阅读及文科的相关学习进行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课外阅读与文科学习不能依赖于制度约束而要靠他们自身兴趣的培养。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与文科兴趣培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与文科兴趣培养的各种方案层出不穷,例如很多中学几乎都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计划,统一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或者是通过学校语文老师来开展阅读计划,一般是语文老师抽出几节语文课专门用来阅读。还有的语文老师会通过布置阅读笔记的方式督促学生阅读书籍。由此见得,学校对课外阅读与文科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课外阅读与文科的兴趣还没有很好的培养起来。他们仅仅停留在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课外阅读活动的状态,也有少量的中学生一直对课外阅读与文科的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是这只是少数。另一方面,学生本身是愿意参与到课外阅读的活动,但是却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他们没法进行课外阅读,比如时间不合理、客观条件不够等。所以说课外阅读与文科兴趣培养的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与文科兴趣培养存在的问题

1. 中学生课外阅读与文科兴趣培养方案数量多但质量低。我们都知道学校这个大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及兴趣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学校的这些方案仅在表面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些方案的实施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不是从根本上引导课外阅读与文科兴趣的培养。兴趣的培养要靠点滴的积累并最终形成一种习惯,在强制性的条件下学生们失去了自由的选择权,形成了依赖感,所以很难进行兴趣培养。

2. 现实中的客观条件不能满足课外阅读与文科兴趣的培养。首先就是学校,很多学校课外书的资源十分匮乏以致学生根本无法进行课外书的阅读。例如西部的一些学校,因为经济并不发达,他们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都很差,因此对于课外阅读与文科兴趣的培养就被搁置了。其次就是家庭条件或者是家庭教育情况。其实大多数的家庭不能做到拥有丰富的课外书籍供孩子阅读或者是家长根本不在意课外阅读,只要课内的学习提升就好了,所以更不要说课外阅读与文科兴趣的培养了。

3. 中学生的课内学习任务繁重,没有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保障。虽然我们实行素质教育但是现实是他们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论是父母还是学生自己都希望把更多时间用来课内的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成绩。课外阅读与文科的兴趣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淀,但是他们连最基本的时间都没法保障就更不用说兴趣的培养了。学习并不仅包含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书的学习巩固、充实知识层面。

4. 学生自身对课外阅读与文科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外阅读与文科的兴趣培养要依靠自己。学生本身对课外阅读与文科的学习有了长远性的认识,他们会为自己创造一定的条件。学校、家长的教育方式的确很重要,但是学生本身的认识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也应该进行反思:为什么学生及家长会对课外阅读与文科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因为现实的压力或者是体制、传统的问题等,我们要在这些方面考虑对策。

三、中学生课外阅读与文科兴趣培养的建议

1. 对于学校方面,方案的实施要有一定的方法。一般的学校要么是通过老师布置任务来实施要么就是通过统一的制度来实施,不论用这两种方式的哪一种,都会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长此以往中学生就有可能对学校产生依赖,在没有学校制度的约束下,课外阅读与文科学习就被搁置了。其实学校可以通过进行一些文化知识竞赛的趣味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性的进行课外阅读。这才是学校方面应该做出的努力。

2. 对于客观条件方面,我们要结合社会公众及政府的力量来改善书籍资料不足的缺陷。政府的号召力是最强大的,所以政府相关部门要以自己为榜样,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入,提高对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对相关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的学校建设及图书馆的建设做出一些努力。然后通过政府的引导从而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及图书的捐赠活动中。其实现实生活中已经有很多的人已经参与到这些活动中特别是一些有影响力的明星,所以说未来我们还要继续保持。

3. 对于学生自身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教育。我们现行的是素质教育,重视的是学生的素质培养及综合实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家长及学生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而是受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之上,从而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不达标。所以学校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由课外阅读与文科学习。

结语

中学生课外阅读与文科兴趣培养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这关系到祖国未来各方面的发展,因为我们需要创新型、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进行祖国的建设。所以我们要行动起来从学校、社会公众及学生本身出发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与文科兴趣的培养,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相关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启营.我国青少年阅读现状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5,08.

[2] 裴颖.培养中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名作欣赏, 2015,24.

4.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篇四

为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本学期我以《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为课题进行研究。现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小结如下:

一、读书方面

(一)课内指导学生读好课文

(潜移默化中逐步教会读书方法)

在学习教材中的课文时,我们要求学生按三个层次来读:(1)读得正确;(2)读得流利;(3)读得有感情。

教学中,我们为了避免学生唱读、拖读、抢读、用嚷来代替朗读等现象,关键时候实验教师一句一句地为孩子做示范,理解一句朗读一句,让孩子学会听,学会读,引导孩子根据文章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语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出来。从目前学生反应出来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读好文章的技巧和方法。

(二)借助课外书拓展知识面,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增大孩子的阅读量,拓宽知识面,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情况看,大部分孩子能利用好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近一年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要求学生利用早晨和中午早到时间和课间在教室内阅读老师推荐的或自己喜欢的好书。

2.每天都布置适量的读书作业。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我们都布置适量的读书作业,并要求“吃不饱”的同学可继续增加“营养”,阅读更多的好书。习惯成自然,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从书中找到了乐趣,并爱上了书这位好朋友。

3.充分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学生非常喜欢每周的阅读课,因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读的好文章,并且能把好书相互推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为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在读完书后把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让家长评价,让学生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刚开始,家长反映孩子讲起来很费力。但是没过一个月,家长就高兴地告诉我们孩子的进步很快。通过这样的训练,一学年快结束了,在我们班学生的读书笔记中经常会读到一些有血有肉丰满的语句,他们还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其次,我们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

5.开展多种活动,培养阅读兴趣。班级有计划地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鉴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举办“读书月”,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

(三)读书方面采取的必要的鼓励措施。

为了有效地监督学生读书活动的落实,我们要求家长将学生每天读的课外书中的文章名称及所读页数填到每月的“读书记录表”中,这既是对孩子的督促,更重要是对家长配合积极性的调动。为了激励孩子开心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来,每月我们会根据孩子“读书记录表”中的记

录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红花少年“,并颁发奖品(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练习本等)。这样,得奖的孩子很激动,听家长说回家看课外书的尽头十足,;没有得奖的孩子为能在下月评上“读书大王”也更加努力地读书,来汲取“营养”。

二、写话方面

(一)读中学写,提高写话水平

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大及阅读数量的增加,我们适当增加了习作练习,主要包括:

1.每周进行一次写话训练。

为了扩大学生作文题材范围,丰富作文内容,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把写话练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有计划地进行了写话的训练。每次写话我们都会确定一个重点,要求不高,使学生每次都有长进。为了逐步提高学生能连贯地、有次序地写清楚一个片段的能力,我们特别注意三点:一是主题坚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二是根据学生完成写话的情况,坚持进行想象写话的综合训练;三是坚持引导学生经历训练过程,训练要求逐步提高,每次练习都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

2.每周写四篇日记和两篇读书笔记。

有的学生问:“老师,写什么呢?”我们告诉他:“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一句话、两句话都行。”交上来的日记中,很多同学都只写了三、四句话。针对这一点,我们硬性的规定了他们每天写话的内容,当然内容是丰富的,系统性的,要有一定的程序计划,又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

系,具有很强的机动性、灵活性。在学生渐渐地入轨以后,我们开始征求他们的意见,看看该写些什么,学生也乐于表达心中的想法。每次批改完日记,我们都会对写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孩子进行一番表扬和鼓励,当学生们听到我们在一字一句地读他们的日记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从孩子们兴奋的笑脸上,我们看到了希望。

(二)正确的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作文和日记的批改方面,孩子总会看到我们批改的红红的批语,如

“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继续努力!”“期待着下次你能带给老师一份惊喜!”“你的作业本可真整洁!”等。为进一步激励学生多写,写出更好的习作,我们还把班里优秀的作文作为范文抓住时机地读给全班学生听,被读到的同学每次总是那么自豪,没有读到的同学眼睛里流露出羡慕的眼神。我们想他们一定暗下决心下次写好,争取把自己的作文也被老师读给同学听,事实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对的,原来害怕写作的同学也能写出让人惊喜的小作文。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有几个孩子还不能写出让人满意的文章,但我们不会放弃。

三、存在的问题

(一)读书方面

1.借读生读书量整体上大大少于在籍生。

由于我们班住宿较多,周一到周五的学习任务比较中,双休日回家‘这部分学生缺少家长的监督管理,导致学生没有太多时间来读书,读书效果也不是很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需对他们做硬性的要求,并要

求任课老师及家长做好配合工作。

2.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家庭环境的不同,有少数学生到现在为止都是老师、家长逼着读,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想这是学生还没有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在班内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孩子知道开卷有益,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的孩子。

(二)写话方面

1.学生的词汇量太少,作文中优美词句太少。

下学期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读书笔记及好词好句摘录本的质量。

2.很多同学还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运用逗号、句号和问号,可对于冒号、双引号还不怎么会用,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用法。

5.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需“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四百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所以,课外阅读成为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整体水平的重要环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兴趣是促使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求,其次是满足。阅读兴趣的培养同样如此。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和打牌一样,目的并不在于赢钱,而在有趣。那么,如何让学生觉得看课外书和打牌一样有趣呢?教育工作者们做了多方研究,方法自然有很多。针对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的实践,这里介绍一种方法——每周设置一节读书课。

每周拿一节语文课,设为读书课,在这堂课上,学生只阅读课外书。老师设置读书课的主题,并通过创设环境及布置课前课后作业加以引导,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本人是从这几个方面做的:

一、创设条件,激发兴趣

为读书课创设条件,这是开展读书课的前提条件。农村学生阅读面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无书可读和不知该读什么书。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读书条件,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实践过程中,本人结合学校学风、校风教育,充分利用图书馆、教室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图书馆创办“阅读园”,专门开辟一个图书角,把适合本阶段学生阅读的书籍进行归类,对学生阅读方向加以引导。在教室一角创设“阅读之窗”,向学生介绍读书方法,讲述读书故事,展示名人读书格言,多种形式向他们传达读书理念,激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二、赏读引导,激发兴趣

在读书课上,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既要为学生把握择书方向,又要教给他阅读方法,更要多做赏读示范,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以极大的热情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先把自己打算读的书的书名,写一张书目,在读书课上向全班展示,并让其简单说明选择理由。刚开始,很多学生罗列的书不适合中学生读。这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择书的总原则: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只要能体现人类真善美的书都不妨一读。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按照自身情况选择书籍:知识单薄视野狭窄的就要选择科普、经典文史类读物;语言贫乏

表述平淡的,可以选择经典美文来朗读;文学水平低的可以先选择明白晓畅的书籍,而文学素养高的同学就可以读些经典名著。本人在实践过程中,还特别有针对性的为班上学生分类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书籍,并介绍自己阅读这些书的方法经验、收获体会。同时给学生罗列了七到九年级学生必读的名著书目,作为必须完成的阅读作业,由此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放开阅读内容,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籍阅读,教师要在更大范围内罗列更多更丰富的书目供学生筛选。尤其是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时代新作、流行佳作更需要老师及时推荐。像新生代作家韩寒、郭敬明的书,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文学价值,学生极感兴趣,我也会有选择的买来给学生阅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应先利用几节读书课,通过多媒体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才会有用有效有益。这里大致介绍几种方法:一是略读法。有些书适合大量的快速的翻阅,可以让我们扩大知识面。对于一般性的报刊杂志、自然文史类,可以用此方法,从而捕捉信息,开阔视野,活跃思想。二是通读法。选择好书,从头到尾的读,了解其内容。像一些名著或者佳篇第一遍就适合通读。三是精读法。有目的地节选章节来作细致的读,反复体味,品其精华。细读的时候,要了解作品的主题及作者出色的写作方法。

第三,在读书课上,教师示范性的摘抄好词佳句、背诵名篇佳作或对名篇名段作精彩范读(也可以用录音机范读)。并从语言、主旨、写法等方面对其进行示范赏析。课后让学生把教师作示例的这本书读完,并自选片段进行模仿赏析。教师还应通过多媒体,展示名家对名著或名篇的点评赏析,课后让学生对自己读的课外书进行模仿赏析,并写成作文,以此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文学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阅读不应停留在表层结构及故事情节上,教师教给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能够避免学生的阅读停留于作品的表面,从而提高解读力和鉴赏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以产生共鸣。

最后,要求学生确定本学期在读书课上及课后要完成的读书任务,并每天做心得笔记,教师定期批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指导学生动笔,除了对书里的好词好句圈圈点点外,更要写好读书笔记——或是词句文段、或是作品内容、或是读后感受,都可以成为笔记内容。本人还定期让学生把自己阅读赏析的笔记,拿到读书课上交流,教师给予评点。在将近一学年的实践中,我的学生平均写了五大本的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也由刚开始的简单摘抄到有自己的独到

看法。带着任务读书,可以促使学生多读书,同时也能进行练笔,由此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确定主题,激发兴趣

在做好前面两点的基础上,教师就应该把读书课的课堂交给学生了,让其按自己的兴趣自由的读书。读书的功用主要在于获取知识营养,获得美的享受,发展个性,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所以,每周设置一节读书课,教师不能把这节课处理的像课堂教学一样,学生必须是读书的主体,教师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由的读书。教师只要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为学生的读书创造轻松和谐的情境就行。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每节课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自己读书,学生又很容易疲倦厌烦。所以,可以通过设置每节课的阅读主题,有目的的让学生读书,由此能更加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实践中,本人尝试着设置了这些主题:

一是“你读我读”。让学生课前准备一本读过的好书,在读书课上,学生把这本书推荐给同学,并用一句话说明推荐理由。然后互换书籍,剩下时间自由读。读不完的带回去读,读完的可以再与同学交换感兴趣的书读。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这些书进行书名编录,以便学生之间互相借阅或交换阅读。通过这个主题,学生既把握了选择书籍的方向,也可以利用更多的阅读资源增加阅读面。

二是“好书可以这样读”。以多媒体形式介绍一些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并观看由此拍成的影视剧。看完之后,让学生再读原作。读完之后,比较读书与看影片的不同感受,自选角度写成观后感。这个主题既避免了读书课主题单一性的缺点,也能极大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三是“我要安静的读读书”。这个主题的读书课上,学生与老师除了安静的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外,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可以两桌四人为一小组,大家团坐,安静的看书。教师也要自带书籍并安静的阅读,给学生作一个阅读示范。在这个主题的读书课上时,我尝试着放些优美舒缓的名曲,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优雅放松的阅读环境(当然,创设环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发挥。)。这个主题的读书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意思的是,有一次我拿了一本席慕蓉的散文集《生命的滋味》在看,碰到一些精彩的句子,忍不住读出声来。结果引得学生对这本书十分感兴趣,纷纷找来看,老师投入读书的样子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展示成果,激发兴趣

“需要是最原始的动力。”读书之余,可以穿插几节活动课,有目的、有计划地举行阅读成果展示,组织交流、评比、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发挥长处,发现不足,寻找差距,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及促动他们读书的内在需求。本人在将近一学年实践中,共举行了四个主题的活动:

第一,“成语接龙”、“名著书名接龙”、“作者名字接龙”比赛。这个主题活动我经常进行,在读书前花几分钟举行可以活跃气氛。以此激励学生去读更多书,了解更多作家,积累更多词语。

第二,“故事大王比赛”。这个主题的活动要提前两周让学生去准备。因为学生的水平有差别,所以比赛也要分层次进行。让更多学生参与,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读书让其成长的喜悦。

第三,“优秀读书笔记”、“优秀读后感”展示。平时老师在评阅学生这些笔记或读后感的时候,进行有意识的收集(收集的面要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照顾到),一段时间后就进行展示。在一学年的课题研究中,我带领学生举办了四期这个主题的活动,质量一期比一期好。

第四,“优美词、句、段、篇小报览”。四个同学为一小组,以组为单位,把平时摘抄到的好词好句好段好文章,包括名家对好书的推介文章,以手抄报形式进行编辑设计,一个月一期评比展览。

第五,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包括读后感,汇编成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外阅读对写作的帮助,享受成功的快乐,以此激励他们把阅读转化成内在的需求。在一学年的实践中,我总共做了四期的学生优秀习作汇编。从封面到内容,都是学生自己编辑设计,老师只在筛选作品和编辑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由此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和创作的积极性。

举办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把对读书的外在需要转化成内在需求,从而养成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6.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篇六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关键词】农村小学 小学生课外阅读 培养兴趣 【现状】我一直在农村小学任教,发现现在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差,表达能力不强,课堂语言表达干涩,发言积极的只是少数学生,而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充当了课堂上的看客。课外阅读的现状更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1、学生不会读书。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就是拿起书,也定不下心来读,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能消化,无法吸收,自然就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这样的读书是无效的。

2、可供学生读的书很少。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即使

图书室开放,学生去阅读或是借阅的机会也很少;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任其挑选,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我在任教的班级里做了一个调查,班上拥有作文书的孩子是近百分之八十,而拥有优秀儿童读物,如经典儿童小说、名著、科普读物的却不多,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

3、学生没有良好的读书时间和氛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在学校里,学生要完成各科作业,而且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有益无益的活动,占用了孩子的大量课外时间。放学后还要做家庭作业。这时的孩子已是身心疲惫,等拿起书来读时,瞌睡虫已悄然而至。而农村家庭,由于受条件限制,大多农村孩子是留守儿童,常年和爷爷奶奶一起,缺少家长的关心和督促。即使有父母在家,都很少阅读书籍,浏览报刊,更谈不上和孩子一起阅读了,所以能够督促其子女博览群书者更是寥寥无几。

面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缺失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迫在眉睫,我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1次,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不同的年级推荐不同要求的书,如三年级,可以挑选杨红樱、郑渊洁、关义军、朱晓利的系列作品。四年级推荐黄蓓佳、秦文君的优秀小说,五、六年级可以推荐曹文轩的经典儿童小说。另外和课文有关的书也可以推荐,如四年级读《昆虫记》,五年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呼兰河传》,六年级读《简爱》、《爱的教育》等等,还有青少年版的四大名著。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1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2、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还可以在学习园地上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让身边的伙伴,用同龄人的眼光去领略书的有趣与奇妙,让读书的孩子为自己能有展示的机会而骄傲,也让身边的孩子有学习的榜样。当然,读书应该成为每个孩子的喜好,展示的权利也人人平等,教师要经常更换学习园地中的这一板块,甚至对一些偶尔有不错

表现的孩子“偏心”一下,争取在一个学期中人人展示一下自己喜爱的书籍。手抄报这种学生动手创作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两个星期组织学生出一期,内容就是学生们课外阅读收获和精彩章节摘要。然后进行评比,将优秀的手抄报作品张贴,既鼓励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也让孩子们从中有所收益。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3、提高语文课的课堂趣味,让学生有兴趣读书,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最佳平台。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课可以把孩子们带入到如诗如画的优美境界,也可以把孩子引入到起伏跌宕的情境中,给孩子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课堂上教师生动的引导,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给课堂以生机。孩子们体悟到语文阅读的快乐,自然就会喜欢读书,这时教师再及时引导,介绍和课文相关文章和书籍,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提高。教师还要做学生的榜样,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讲有趣的典故,多谈读书的收获,读到有趣的好看的书,要主动推荐给学生,使他们觉得读书有乐趣。根据课文的需要,可以把课外书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穿插在课堂中讲给学生听,学生就有了要读一读的欲望。

4、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对学生要介绍行之有效的便于操作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5、要让学生多读书,就必须保证一定的读书时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努力去挤,总会有的。”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尤其是调皮的男孩子,很难做到静静地看上一本书。我想,不看书,更别提有读书的兴趣了。于是我让学生每天在书包里带上一本自己喜爱的课外书,利用中午空余的时间,选时间固定下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我和大家一起坐下来,静静地看半小时书。一开始也许有学生不适应,坐不住,但一旦读到书中的趣味,就会安静下来。坚持一个月后,不要我的提醒,孩子们到了时间就主动地拿书读。只要我中午有时间,就和孩子们一起看书。坐在鸦雀无声的教室里,看着一双双专注的眼神,一张张充满灿烂阳光的小脸,此时我知道孩子们真的喜欢看书了。有些学生对书上了瘾,没到规定时间就拿起书读了,甚至还有的学生连下课都不出去,一味的投入到

书的海洋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书的兴趣,还愁不爱读吗?我还鼓励学生拿出课外书和同学交换阅读,让他们品味到更多的书中的乐趣。

6、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时间长了,读书笔记将成为学生的重要知识财富,终生受用。

7、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读书快乐。我们要知道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可以建议学校在一学期中开展 “名人读书故事会”、“母亲节感恩”、“摘抄日记评选”、“成语接龙”、办板报、手抄报、演话剧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通过多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达到热爱读书的目的。并时常组织学生及时交流、评比读书结果,如评比读书笔记、读书卡、读书心得等,以评促读。引导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读书

兴趣,增强学生的读书信心。及时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这样,学生才会更乐于读书。

8、组织别开生面的才艺展示。可采用以下活动: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话剧表演,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我便在班上举行了“走进三国”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介绍好书,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好书的故事梗概介绍给大家,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由于活动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为了取得成功,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巩固了阅读的兴趣。

9、家庭配合,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家庭是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抓好课外阅读,有赖家庭配合。教师要利用家访、家长会和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农村家庭家长普遍自身没有阅读习惯,让家长最好能抽出时间(可以是吃过晚饭)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交流。孩子在不知不觉地成长着,家长要尽量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生动的亲情阅读能激发、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7.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浅析 篇七

一、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喜好、性格特点有选择地指导学生阅读图文并茂的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喜好阅读的书籍不是大部头小说, 也不是深奥的科普读物、历史书籍、古典文学等, 而是图文并茂的图画书。当然, 不少小学生由于写作文的需要, 还喜好看作文书。

我认为,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应该选择他们喜欢读的书。有兴趣, 阅读才能有心思。在学生喜欢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正确引导, 学生阅读才能有收获。

有的书配有图画, 小学生喜欢读。单纯文字的书有时候比较抽象, 不好懂, 但配上形象直观的图画, 就容易理解了。儿童的喜好是看动作, 看形象, 而不是看文字。例如, 学生看《西游记》的电视剧, 看到孙悟空上天入地、呼风唤雨、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形象, 猪八戒贪财好色、贪吃贪睡、投机耍滑的形象, 沙悟净的任劳任怨、正直无私的形象, 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形象。学生看后对故事的情节讲得头头是道, 一遍不罢, 两遍不休。同样的道理, 小学生具有儿童特点, 看书喜欢看带有图画的。记得七八十年代小人书比较流行, 我们同学之间互相借到几本小人书, 当天看不完不睡觉, 对上面的生字主动向人求教, 甚至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偷偷看, 为此没少挨老师的批评, 但也认识了许多生字, 记下了好多故事, 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有益。反之对大篇大篇的文字则显得索然无味。因此, 指导小学生阅读, 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首先要选他们喜欢看的, 既有图画, 又有少量文字的书。

现在, 这类读物图书馆也不少见。如小故事书, 文字叙述加上插图, 看起来生动形象;成语故事书, 解释加插图, 看起来通俗易懂;《弟子规》《增广贤文》既有文字解说, 又有人物动作行为, 更有教育意义。有些古文抽象难懂, 从语言上一时理解不了, 适当配上插图, 就能读懂。由此看来, 看图文并茂的书籍, 尤其适合儿童的喜好, 形象生动, 易看易懂, 不亦乐乎?

再说, 小学生从小看图读文, 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表达能力也会增强, 看到一幅画面、一个场面, 也会用语言叙述, 想象的空间不断扩大。此外, 现在作文的训练类型中有看图作文, 图画书籍读多了, 看图作文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 引导学生读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思想感情相吻合的作品

在一次作文指导课上, 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亲人”的作文, 下水文是一篇后妈的感人故事, 在教师指导后学生开始写作。有一个叫赵旭敏的小学生, 她的经历和我的下水文中后妈照顾老人、关心孩子的经历相似, 在不到四十分钟的时间, 她写出了一篇具有真情实感、感人至深的四百多字的作文, 并且主动要求在全班朗读。她在朗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 读得意味深长, 声泪俱下, 感动了教师和全班学生。

她为什么能读得这样动人呢?就是因为下水文中主人公的经历和自己童年的经历相吻合, 产生了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所以对作品理解得深刻、到位, 朗读时读出了情感。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选择那些适合小学生个性特点、成长经历的作品, 以引起他们思想感情的触动, 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

当然, 各人成长经历不同, 适合自己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作品就不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 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 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在阅读活动中因势利导地去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教师选择读物要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关, 最好结合教材, 指导学生选择读一些短小精悍的故事书和古典作品

小学生还可以读一些短小精悍的故事书, 如民间故事、成语故事、英雄人物故事、名人故事等。还有一些古典作品也是阅读的好材料, 要有选择地去读。如古代诗词、名人名言, 读起来朗朗上口, 容易记忆。这些故事书和古典作品一般情节简单, 文字不多, 但都蕴含一定的道理。小学生读这类书, 不仅能受故事情节的吸引而产生阅读兴趣, 而且能从故事中领悟出道理, 受到思想教育。有些道理对人的一生都是有用的。

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首先, 弄清文章体裁, 联系生活实际, 快速理解文章, 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 又能提高阅读效率。其次, 读写结合,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指导学生对文中生疏词句和关键的词句以及重点探讨的地方进行圈、点、勾、画, 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感受故事的情节,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再次, 详略结合, 对文章重点内容和感兴趣的部分细读, 非重点部分略读。例如, 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报纸时先统览全貌, 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 然后选择重要的和自己感兴趣的进行细读。

总之,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适合选择的图书也很多, 但是教师要把握住一个原则, 就是根据学生的喜好、年龄特点和教材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以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摘要: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对小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学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喜好、性格特点、年龄特点、教材特点有选择地指导学生阅读图文并茂的作品, 读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思想感情相吻合的作品;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选择读一些短小精悍的故事书和古典作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为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8.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篇八

关键词:熏陶;感染;兴趣;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96-01

閱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文基本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关于阅读能力的考查越发受到重视。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小学生学语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于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课标极力提倡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要让学生有—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把他们引向书海,我们教师要像牧羊人一样,把他们带到最肥沃草地上,让他们尽情地享受。

一、教师率先垂范,熏陶学生

如果教师是个不爱读书的人,怎么会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来呢?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首先要喜欢阅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贫瘠的阅读,使教师在专业知识上无法进取。因此,教师首先要阅读教育专著,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其次,作为语文教师,扎实的语文功底与人文底蕴也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这样,就能让学生从你的言谈举止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再者,教师要阅读学生爱读的书籍。了解学生所读的书,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他们一起阅读,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指导或推荐阅读。然后进行交流。也只有这样,在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的时候,师生才会有“共同语言”。

二、营造书香校园,感染学生。

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的书可能很少,我们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收藏的图书存入书架中,组织学生交流借阅。《课程标准》中向我们推荐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如果让某一个学生买齐这些书恐怕不容易做到,我们可以动员学生每人买一部分,然后放在班级书架上,轮流借阅。这样每个人只花一点钱就可以看到很多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在图书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并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和平时的各项教育,收集相关资料,在力求扩大阅读面的情况下,引导培养阅读兴趣。学校、年级、班级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组织读书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举行读书笔记展览,手抄报、剪贴簿展览等,既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可以达到互相交流,激发兴趣,让大家对所读的的书本有共同的感受,还能各抒己见,把读与写链接起来。

三、利用故事情节,吊足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但茫茫书海,学生怎么读才最有实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探索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精心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教师要选择故事的高潮或其它适当的时候突然停止,让学生想象故事的发展,或在讲较长的故事时,到精彩处突然停下来,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阅读,过几天再继续讲述或由读过故事的孩子续讲。另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外读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向学生推荐阅读,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的作品,可以选择其中最精彩的情节讲给学生听;语言优美、适合积累的文章,可范读或朗诵其中的片断;而对于一些知识类的文章或书籍,则可以通过作品中学生感兴趣而又不太了解的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产生想读书的迫切心情。一位老师在推荐著名作家张天翼的经典童话《大林和小林》时,选择书中最精华部分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运用“卖关子”策略,不断设置悬念,一个悬念被聪明的孩子解除后,又自然引向另一个悬念,环环相扣。孩子们的胃口吊得足足的,兴趣激发得浓浓的,大有一读为快之势头。这样充分激发孩子们阅读的欲望。

四、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乌申斯基说过:“人的好行为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而林语堂先生在谈读书时说,“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应受读书的乐趣”。这里的“自然”应该就是喜爱读书的习惯。因此,从孩子入学开始,教师就应培养孩子喜欢读课外书的习惯。而习惯的培养,要从阅读学生喜爱的童书的习惯开始。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在未经引导的情况下,很多刚入学的孩子只喜爱诸如《奥特曼》、《红猫蓝兔七侠传》等卡通图书。他们看书都是有什么看什么,很少有目的地选择书目,因此不能盲目让他们读书。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书,极其重要。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类型多样的读物,包括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

9.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篇九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来源,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育。图书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图书馆要改变陈旧的管理思想、服务方式,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充分发挥教育、知识信息等优势,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只有把握各个时期的阅读行为,分析各个阶段的阅读需要,才能较为准确地掌握他们各个阶段的阅读动机 , 从而在读者工作中掌握主动,指导课外阅读。

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是图书馆读者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读者的阅读兴趣千差万别,要培养他们好的阅读兴趣,有针对性地做到符合读者的要求,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不是容易的。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读者,研究读者的学习心理、阅读动机、阅读兴趣和爱好。

读者的学习心理,阅读需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社会因素、职业、年龄以及个人兴趣爱好、求知欲、性格等特征,都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阅读的能力。

阅读动机是反映阅读需要引起兴趣的行为,并为了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的内在原因。培养读者的阅读动机,首先是通过阅读目的,激发读者的阅读,通过阅读的过程,调节个人的阅读活动,引向一定不变的方向。同时还要不断创造各种“诱因”来引发读者,培养读者阅读动机。中学生尚未正式进入社会,职业尚未定向,知识能力、思想感情等方面还不成熟。因而,他们的阅读目的只能是为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而做好准备,主要是做好知识能力、行为思想方面的准备。图书馆就要开展有计划、有目的地辅导学生课外阅读,开展各种座谈会、报告会、图书展览等来激发学生,把直接、间接主导和辅导的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阅读兴趣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研究问题、探索未知的一种认识倾向和心理素质,是人们对阅读某种出版物的一种特殊的情绪倾向。培养读者阅读兴趣是图书馆当今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读者阅读兴趣呢?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文化水平和年龄差别,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读者阅读兴趣是有它的广泛性、深刻性、选择性及自觉性。读者阅读兴趣都是由一定的需要而引起的,或是实践的需要而决定,亦受社会政治、经济、社会职业、活动、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影响而产生的.兴趣。而中学生的阅读往往凭兴趣,随意浏览,遇到什么看什么,没有一定的阅读目的。因此,阅读起来缺乏方向性和系统性,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市场“鱼龙混杂”,有些书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优秀读物,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以上的特点,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创造条件,根据不同爱好兴趣,提供不同的读物,并提供一些爱好以外的读物,作参考阅读,培养学生的多种阅读兴趣,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手段。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仅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扩大知识兴趣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还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中学生阅读兴趣亦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他们二者能够有机结合。能够使阅读兴趣持久下去,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培养课外阅读兴趣。首先要做好:

一、 学校图书馆应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料

现在的课程结构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组成。除了必修课以外,选修课有知识类(实用知识和理论知识)、技能课(家电、电脑)和体、艺类(体育活动和艺术教育)以及研究性的学习等多种类型。活动课也将是丰富多样的。因此,图书馆要为新的课程结构、新的教学内容提供多种学习资料,要按上述教学内容和要求,添置各类课外读物供师生阅读。

二、 搞好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阅读能力

中学时期是人生里程的关键阶段。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其年龄、身体、性格、思想、学识等各方面都经历着跨度较大的变化。学生不但需要在课堂内打下坚实的基础,也需要从课外获得广博知识。其主要是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类作品。为此就要开辟学生阅览室,让他们在良好的场所阅读图书、报刊资料,逐渐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 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正确选择课外读物,而中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正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在当前浩如烟海“良莠”并存的课外读物中,我们根据需要选择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的书,课内学习有关的读物,谈理想、人生、思想品德修养、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著作,也要读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的文章,如《人民文学》《少年文艺》《中学生阅读》《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阅读与鉴赏》《阅读与写作》等刊物中的优秀文章。还要适当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革命领袖、名人、英雄人物的传记《名人传记》《名人录》和一些介绍新知识、新科学、新成果的科普文章、科学小品《科学世界》《求知与探索》《飞碟探索》等,以扩大知识面以及图书展览,进行直观宣传,使一些五颜六色、有趣的封面,各种题材的优秀作品,使学生眼馋手痒,使他们认识到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书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和兴趣,使他们逐渐接近图书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到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加深阅读兴趣。

10.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篇十

一、课题的提出:

1、刚接手一年级,我们发现学生的识字量有限,词汇有限,阅读存在障碍,孩子们畏难,不喜欢课外阅读。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如五花八门的卡通读本,形形色色的“脑筋急转弯”充斥着孩子们的视野。与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3)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玩具、零食等方面的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2、新课标要求:小学低段学生能选读自己喜欢的书;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别人;养成每天看书或读报的习惯,阅读总量达到5万字左右。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为了实现新课标中低段学生的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读好书、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打算以《激发低段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为题进行一些尝试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了解阅读兴趣。

在课题实施之前,我们对94名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及阅读基础进行了简单的调查,情况如下:

1、您认为孩子有能力阅读浅显的课外书籍吗?90%的孩子有能力阅读浅显的书籍。10%的孩子存在阅读困难。

2、您觉得您的孩子对下列哪种活动更感兴趣?80%的家长觉得孩子对看电视感兴趣。12%的家长觉得孩子对玩电脑感兴趣。8%的家长觉得孩子对看书感兴趣。

3、您经常带孩子去书店买书吗?45%的家长经常带孩子去书店买书。55%的家长偶尔带孩子去书店买书”我们以此实践活动为契机,号召家长为孩子创设优良的家庭读书环境,做到为孩子选择一些可读性强的书;每天陪孩子读一会儿书;每晚为孩子讲一个名人小故事。这样,将家庭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为学生建立起一个优良的阅读氛围。

(二)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欲望,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阅读,把阅读做为生活中的一件趣事。

(1)故事引趣:有的孩子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地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我们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午餐、午休时为孩子们播放经典故事磁带。如《安徒生童话》《阿凡提》《木偶奇遇记》„„

我们还根据不同的学段经常为孩子们推荐书目,如《365夜儿歌》《安徒生童话》《窗边的小豆豆》《笑猫日记》《爱的教育》„„同时,还开展了“好书介绍会”,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快乐,学生在介绍过程中讲得头头是道,听的同学也兴趣十足,会后学生看书的劲头更足了。

(2)季节牵趣:一年有四季,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词歌赋来赞美四季。不同的季节,我们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美景。适时地牵引学生的兴趣,问他们看到的景色怎么样?然后让学生去读描写相应季节的诗歌或文章等,然后开一个“赞(春、夏、秋、冬)朗诵会”。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由“看”牵引到了“读、诵”。从学生朗诵过的《春》《荷花》《秋菊》《梅花》等古诗来看,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此外,还利用许多传统的节日。如:国庆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诵读古诗词,去发展语言,提高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3)行为示趣。课外时间,我们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阅读时,我们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我们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们还经常给他们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他们绝对肯定的启示

(4)课前激趣。我们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说自己这几天看的一本书,在书中学会的成语或感受到的好词句,并将好的词语及时的板书到黑板的左上角或用展台展示,让小老师教读。这样不仅能增加词汇的积累,又能使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地阅读。

(三)活动展示——巩固兴趣。

低年级学生毕竟年纪小,兴趣易激也易失。为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日趋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想方设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和收获的喜悦,激发读书后的成就感。

1、竞赛保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参加比赛,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我们先后开展了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阅读手册展示交流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大量去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做到了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2、表演成趣:有许多课内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都具有可以作为小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很愿意去演。如《狐假虎威》,我们教学生看后进行表演,学生兴趣盎然。我们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举行表演比赛,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让家长填写小孩在家阅读表现情况,并写上简单评语。我们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真正做到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心中有数。

3、教师评。我们每周综合学生的自评,家长的评语,在班级中开展“班级阅读之星”的评奖,让学生上台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基本做到声音响亮,字音准确,不漏字。评选出班级“阅读之星”,树立好课外阅读的榜样。

4、综合评。一学期结束,我们根据学校发的小学语文综合能力评价表的内容,结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手册》上的高新实小课外阅读年级目标、推荐书目、优秀诗文推荐篇目、自选书目、背诵记录卡、阅读记录卡、阅读笔记,先让学生对自己一期的阅读情况做一评价。(包括本期阅读的篇目(至少5本书)、时间(每天20分钟)、状态、(静心阅读)兴趣(爱看课外书)、笔记(每周至少两次,书写干净整洁),然后由同学互评打出等级,最后我们在根据学生的自己、互评以及我们的评价为学生打出相应是等级,为学生发奖状。

我们还在班中定期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一些词语卡片,剪贴小报及读书小报,让孩子们置身于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中,从而享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所产生出来的“故事大王”、“古诗大王”、“猜谜大王”我们都会为他们发喜报,佩带胸卡。评价机制的引入,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了学生的继续阅读。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一)学生。

1、90%的学生爱上了课外阅读,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把逛书店作为了自己最大的爱好,课间也能看见他们阅读的身影。

2、学生能根据故事编故事、根据诗歌仿写。

3、学生能简单地感受到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情感受到了熏陶。

4、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使用书面语的频率越来越高,还能用上一些好词佳句,写话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老师的收获。

1、我们爱上了阅读,也养成了每淘范文网的心理去看待儿童,语言、动作也更童真童趣,和孩子的交流更轻松惬意。

2、我们设计和指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力得到发展。

我们开展了好几次阅读活动课,写下了简单易操作的阅读活动课教案。在活动中我们一次比一次有经验,明白了阅读活动课与平时的语文课是有区别的。阅读活动课应充分体现以活动为主题,让学生自主、自由的阅读与表达,尊重学生的阅读差异,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

3、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4、通过课题研究,我们的反思与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阅读了大量关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相关文章,在借鉴别人优秀做法的同时,我们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养成了收集整理资料的习惯,并不时反思我们的实施策略、实施行为、实施效果。

5、在多次的留言、书信往来中,增进了我们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架起了家校合作的桥梁。

4、通过课题研究,我们的反思与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阅读了大量关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相关文章,在借鉴别人优秀做法的同时,我们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养成了收集整理资料的习惯,并不时反思我们的实施策略、实施行为、实施效果

5、在多次的留言、书信往来中,增进了我们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架起了家校合作的桥梁。

6、形成有一定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小学低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课外阅读活动的主要方式、课外阅读的管理和评价方式。

(三)家长的变化。

1、家长们普遍支持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有了一定的了解。

2、大多数家长也能和孩子一起阅读,带动了亲子阅读的开展。

有位家长说道:“亲子共读会带来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之中,在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彼此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信任。”亲子读书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因为父母的模范作用是无限的,在潜移默化之间,一方面给孩子作出了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良好的家庭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生活就是一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四、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推广,我们还要做到“三个落实”:

1、时间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2、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生活就是一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11.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篇十一

关键词:培养;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38-01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而提高其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故事引申,引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一是课文引申。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有关专家的精选,或名家名篇,或历代经典……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与之有关的课外知识或对教材中的课文恰当地进行引申,给学生留下课外阅读的空间,从而有效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乞巧》和《嫦娥》两首诗时,老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关于“乞巧节”的资料和“牛郎织女”“嫦娥拜月”的故事,对帮助理解古诗起了很大的作用;学习了《女娲补天》和《夸父追日》后,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神奇有趣,老师就借学生兴趣盎然之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在教学《太阳》一文时,我让学生在课后去阅读《妙不可言的位置》一文,学生从而明白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恰到好处,妙不可言,进一步懂得了要保护好人类的生存地——地球。二是电视辅助。热播的电视剧也是调动孩子阅读兴趣的有效方式。例如电视台播出《三国演义》后,孩子们往往会被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他们常常讨论剧情的发展。此时,老师或家长就可以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孩子介绍相应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更浓。总之,我们要充分挖掘固有资源,不断拓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去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二、榜样示范,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欲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广博的历史渊源,历代名人层出不穷。古有匡衡凿壁偷光,终成大器;今有一代语言大师王国维能背诵整册《红楼梦》;由于小学生具有模仿性强、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为此,我常给他们讲一些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他们能有伟大成就的关键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其次,学生的身边也会有许多鲜活的榜样,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其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让这些好学生现身说法,所有学生就自然会明白读书的好处,更能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此外,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教”影响学生。学生最好的最直接的榜样是老师,因此,教师自己要喜欢读书,并适时把自己看过的适合学生看的书推荐给他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也放到班级图书角供学生们阅读,让学生知道原来老师也在不断读许多新书来充实自己。

三、创造条件,保障学生课外阅读资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农村学生的课外读物相对匮乏,教师首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学生时时置身于浓郁的“书香”氛围之中,其阅读兴趣便会自然而生。为此,我从低年级起就在班上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由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学生可以在课余随时借阅。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或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推荐合适且受学生欢迎的读物或文章,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神话故事》《伊索寓言》《小学生拼音报》《学语文之友》《少年先锋报》等,实现课内外的有效整合。另外,可以通过适当减少书面作业而增加课外阅读作业的方式,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时间和空间。为了保证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坚持每周抽出至少一课时,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法、习惯等方面的指导。

四、以赛促读,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热情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无疑是保持学生阅读热情的良方之一,能有效激发学生持之以恒地积极主动阅读课外读物。如,“举办故事会”“朗诵擂台赛”“经典诵读比赛”“我是阅读小能手”等都是鼓励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形式。从上学期开始,我校就开展了以“营造书香校园,做博学少年”为主题的“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故事大王”“科学小博士”等比赛活动,全校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从一到六年级的孩子们纷纷诵读《三字经》《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论语》等中华古典文化的经典之作,校园内充满了浓厚的“书香”气息,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同时,我尽量创造条件,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常规化、制度化,坚持做到每周一个小活动,每月一次大比赛,每次活动都对表现较好或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的同时,更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赛促读,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12.藏族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篇十二

一、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学生的成长路上, 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所谓“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对于藏族学生来说, 他们汉语基础知识薄弱, 除了正常的语文教学以外, 要形成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是相当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 才能让学生走近文学, 让阅读世界真正成为学生精神发育的乐园。

1.明确阅读的意义

中外名人都有一个习惯———读书, 读书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无论多么繁忙, 总会抽出时间来读书, 不为学历高低, 只为从书中读出一种气魄, 一种胸怀, 一种境界。其实, 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是在考试中获取高分的需要, 更是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尤其是藏族中学生, 更应该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时间, 读好书, 多读书。在开阔眼界的同时, 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不少学生不爱读书, 认为这是浪费时间。读书活动本来就不是等价交换, 你付出一倍的时间和精力, 必将得到十倍的, 甚至更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回报。

2.教会读书的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读书成功的捷径。“书山有路”靠的不仅是勤奋, 更需要方法。不少藏族学生因为不懂得读书方法, 不知道怎么读书, 读什么书, 很茫然。即使拿起书, 也索然无味。

首先, 应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学生阅读的效果往往取决于阅读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 形成良好的习惯, 才能形成持久的阅读兴趣。

(1) 可以是教师指定的阅读书目。名著对于藏族学生来说, 有一定的难度, 可以指定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如, 《青少年必备阅读———名家青春精粹读本》《青少年必备阅读———名家哲理精粹读本》《青少年必备阅读———名家叙事精粹读本》《中华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等, 或者一些公认为较好的杂志《读者》《青年文摘》等。

(2) 可以是教师指定的主题阅读。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 由教师指定相关任务———写人、叙事或论理等, 带领学生到图书馆搜集素材, 或通过周记、摘抄等活动, 让学生进入阅读状态。人们往往因为有了目的, 才会找到进行活动的感觉。

其次,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该怎样读书。

(1) 介绍读书方法。比如, 华罗庚的“厚薄法”, 就是由薄到厚的读书方法, 将书中不懂的词语、句子和概念等仔细弄明白, 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 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但同时又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理解文本的内涵, 掌握写人、叙事的方法, 又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汉语基础较差的藏族中学生。

(2) 鼓励学生做好读书摘记。这看似一种笨拙的方法, 也是华罗庚“厚薄法”的体现和运用。摘抄的内容包括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传神描写等, 可以在后面附上自己的读书感受或随笔、仿写等; 也可以不定期开展读书笔记交流和读书经验座谈会, 以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还可以让学生办班级文摘, 每周一期, 供大家传阅, 分享美文, 共同提高。

(3) 可以经常在班内或校内搞手抄报比赛。不能只限于摘抄, 必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随感, 以起到练笔的效果, 也可以配上插图。对于做得好的学生, 要给予适当奖励, 将优秀手抄报集中展览, 适时交流。

3.提升鉴赏的内涵

文字之美, 在于内涵, 在于意象, 在于抒情。谁不会为浓情的文字而感同身受呢?谁不会为充满哲理的文字而叹为观止呢?谁不会为思辨的辞章而豁然开朗呢?阅读是一种手段, 教师就是通过这种手段, 让学生体悟到实实在在的阅读感受, 把文本的实例融为思想的内涵, 以触类旁通, 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本范例。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提升学生阅读品位

1.融入情境, 走一段文字心路

文字是心灵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 作者用他们精心设计的场景展示出真情实感, 感动了自己, 而后感动别人。作为读者, 更应该融入这种情景, 体味这种起伏的情感和心路历程, 正是因为读者用心浸润文本, 在一种联想的情境里, 产生审美共鸣, 既丰富了情感, 又增长了才干。这是藏族高中生所缺乏的, 教师在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创设阅读情境,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作品所蕴藏的情感, 或者用自己的情感来经历文章里的故事情节。情感是生命的底色, 只有懂得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的人, 才会理解作品的内涵, 才能从中受到教育, 启迪智慧。

2.发挥想象, 造一片新领导时空

想象力是思想的翅膀。我们常常说“只有做不到的, 没有想不到的。”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取决于他的思维高度, 而想象力作为思维的核心品质之一, 远比记忆陈述性知识重要。对于想象力的训练, 尤其需要在情境中感悟, 不论是通过课堂教学, 还是自主阅读, 用僵死的文字触发生动的空间, 才是读书的乐趣和阅读的品位。在教学中, 应该教会学生根据所描写的对象和故事情节, 抓住重点词语, 以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词语来表现事物特点的, 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这个过程, 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语言, 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3.富于创造, 活一种诗意人生

阅读的目的在于掌握和熟练运用一种语言, 培养良好的语感, 丰富生活的阅历和提高人生的素养。语言的学习在于积累, 在于运用, 更在于创造。积累是基础, 也就是名家所说的“厚积薄发”。不少学生在写作时, 往往词不达意, 就是由于积累不够, 在关键的时候, 缺乏思维的灵敏性, 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 总是羡慕别人语文学得好, 作文写得好, 却不在意别人读了什么书, 是怎么读书的。因此, 他们无法体会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感觉。人活在语言的世界里, 语言美是人性美的自然流露。通过阅读才能更好地掌握词语, 培养语感。

摘要:课外阅读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方式之一。主要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意在培养藏族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其途径有: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提升学生阅读品位。

关键词:藏族,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路敏, 路宜娟.构建阅读想象空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魅力中国, 2011 (15) .

[2]林金来.开设语文阅读课的实验报告[D].福建师范大学, 2001 (8) .

1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篇十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我一直努力研究,粗略地谈一点自己观点。

一、要加强对学生的亲情阅读

亲情阅读,在这里指家庭父母子女之间、学校师生之间、班级同学之间的共同阅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课外书,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从小为孩子心灵播下阅读兴趣的种子。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为学生推荐好书美文,向学生介绍阅读方法和体会,能潜移默化地为孩子点燃课外阅读兴趣的火花„„

亲情阅读贵在坚持。一般来说,家长可每天向孩子推荐一篇美文,每天和孩子共同阅读一小时。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或自习时间,每周至少与学生共同阅读两篇美文,每月给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并适时组织他们对所阅读的读物进行讨论。学生之间可以组成阅读小组,互相交流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和文章,通过阅读欣赏培养阅读习惯。

介绍什么读物让学生阅读呢?通常来说,内容反映儿童生活、情节生动、语言流畅的读物比较受小学生喜欢,如《童年》《宝葫芦的秘密》等。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还有反映战斗生活的读物,如《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等;讲述历史故事的读物,如《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探险旅行的读物,如《鲁滨孙漂流记》《气球上的星期五》等„„

低年级学生可以让他们多读一些情节比较简单、配有插图的童话和民间故事;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得到较大发展,可以让他们多读一些情节比较曲折的战斗故事、历史传奇和知识含量比较丰富的科普类读物。

二、可以进行竞赛阅读

把竞赛引入阅读活动,有益于持续发展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如举行讲故事比赛,可促使学生浏览阅读更多书籍,从中挑选最有趣的故事并复述;如举行课外知识比拼,学生为了在比拼中获胜,就得在平时博览群书积累的丰富课外知识;如举行读书摘录展览,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中对精彩片断进行收集„„

阅读竞赛可以采用个人和集体的形式进行。讲故事比赛可以采用自由报名的方式,或小组推荐的方式参与班级比赛;课外知识比拼既可以采用全员答卷方式,也可以小组抢答方式,优胜者给予奖励;读书摘录展览宜人人参与,并要求摘录的内容精彩而有艺术性,摘录的字迹清楚工整,事先反复阅读以增强语感。

三、可以进行欣赏阅读

学生阅读往往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开设课外阅读欣赏课,引导学生放慢阅读脚步,对优秀作品用心揣摩、细细品味,从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悟其写作特点,极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欣赏课可以每周安排一至两节,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外自由欣赏。欣赏课应以学生自读自议自悟、多读精思多写为主,教师点拨和小组

讨论交流为辅,不可越俎代庖。教师要参与欣赏活动,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后教师也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互相启发,教学相长,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就能充分得到提高。

四、可以进行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指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探索式的选择阅读。主题阅读旨在回答或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整个阅读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主题阅读少了默写背诵记忆的负担,因而能更多地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主题阅读的主题选择可以指定具体问题,如“我知道的毛泽东”“美丽的北京”“恐龙是怎样一种动物”等等,让学生围绕主题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阅读。

学生进行阅读之后,在小组内或班级中进行阅读汇报,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这样必能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五、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学习了《嫦娥奔月》后,让学生收集如《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许多中国古代有名的神话故事。这样有目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

读的质量。

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对该读物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也可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

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语文课题实验小结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4.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篇十四

长期以来,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在英语实施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英语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而对于人的愿望、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和英语教材所涉及的跨国文化意识等人文精神较少涉及,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英语能力、英语水平提高了,但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提升。而《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目前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词汇量大,信息获取量多,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素质要求比较高,而小学阶段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单词遗忘得快,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差,在没有外部语言环境下要将一门外语学扎实,必须依赖除上课、教材外的大量信息输入,一定量的课外语言信息资源的补充就有了必要性与现实性了。随着英语重要性的逐渐被广大家长、学生所认识和接受,和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学生手中的英语读物和音像资料除了课本之外也正在逐渐增多,但是一方面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的繁重和紧张,对这些读物没有引起必要的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学生又缺乏自主、合理运用这些资料的能力和耐心,据我发现,这些课外的学习材料大多并没有被充分和有效的利用。因此,基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大文科”环境建设的要求,我校英语教研组结合县“十一五”课题“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果断地把“在英语阅读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作为子课题进行研究。教师通过科学的指导,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英语阅读教学有导读、掠读、检索读、细读等,但是对学习英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用讲如此多的技巧。关键在于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1

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动画 和文章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等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科普知识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总之,推荐的材料要遵循教育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原则,从易到难,逐步递增。切记不可心急,一次不能贪多。

2.推荐图书要把握时机和方式。

首先是在课前推荐读物,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其次在课后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及时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课后推荐相关的阅读内容,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推荐的方式有三点。首先是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给三四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小红帽》、《拇指姑娘》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就争先恐后的看“安徒生童话故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是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方式的机动性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第三,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有必要的指导和技巧。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生的榜样。

3.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二、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要想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英语阅读,就需要想方设法营造课外英语阅读的氛围,要与家长一起营造英语阅读重要性的舆论,同时要树立英语阅读的榜样。就其地位而言,教师的英语阅读更为重要。教师要带头阅读,才能引导学生阅读;教师要喜爱阅读,才能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教师把感情融入了朗读,才能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的阅读行为能够感染学生,同学的阅读爱好也是能相互感染。所以教师要先引导那些生而好的学生,使他们首先养成英语课外阅读的习惯,并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来感染其他同学,从而逐步引导更多的学生喜爱英语阅读,加深英语阅读的氛围,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英语书香校园了。

三、传授自主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是课外阅读的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给小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必要前提。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教学要求,主要应教会他们以下几种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决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因此,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

2、读记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本身便是极具创造因素的活动。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积极倡导“标新立异”,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提升其创造能力。

四、落实阅读检查,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文化素养,从而感受快乐、享受成功。

1、利用“故事会”,培养阅读兴趣。是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经常结合口语秀比赛和课本剧比赛,召开各式各样的“故事会”。让学生把阅读的输入转化为说的形式输出。

2、开展“介绍会”,激发阅读兴趣。故事会的形式虽好,但毕竟不能天天开。为了给更多的孩子机会。我班每天的英语课都有5分钟是属于学生的,把“Every day English ”成为固定模式,每天两位同学登台向大家介绍自己所读课外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通过介绍,大家知道了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的名字,简要内容,并且交流了读书经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力及胆量。然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借书阅读,这不仅仅激发了每一个人读书的兴趣,还使学生花较少的钱读较多的书。

3、举办“朗诵会”,扩大阅读面。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在老

师的指导下,在英语课上适时开展朗读比赛,可以是师生比,也可以是男女生对抗,总之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4、展览优秀读书笔记,享受成功喜悦。

5、取得家长共识,维护阅读兴趣。孩子们的兴趣培养起来了,还需要精心的呵护,所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非常重要。开学初,我专门为孩子的课外阅读问题开了一次家长会。让家长知道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地去了解教科书以外的知识,这除了实践、考察等方法外,最简单最能付诸实现的就是大量地阅读。鼓励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坚持这样做的家庭中,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逐步提高了。

15.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篇十五

1. 多管齐下,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与读书有关的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 教师可以给学生举办一个“分享最喜欢的一本书”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书介绍给其他同学,大家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共享。学生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全班同学,是一种快乐的分享, 一定会提升他们今后读书的兴趣。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读书小讲座、课前小故事等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增强学生的读书热情。

(2)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文章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本上的课文是专家们千挑万选的,内容特别精彩。教师在讲解某一篇课文的时候如果发现学生对文章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循循善诱,给学生推荐与这篇课文相关的读物,让他们在课外进行阅读。

(3)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文学名著的影剧改编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来说,人们对视频、音频的接受度比对文字的接受度更高,所以教师可以以此入手,让学生观看一些名著的影剧改编,看完视频之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名著本身,以此引导他们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

2. 授之以渔,教授阅读方法

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往往是被情节吸引,阅读的速度非常快,这当然能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籍,提高他们的阅读量,但是只注重情节的阅读方式是不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认为非常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摘抄下来,在晨读或者闲暇时间可以拿出来反复品读, 从而能够跟随作者学习,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此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咬文嚼字”,在阅读中碰到一些不懂的字或者词语,不能略过, 而是要仔细研究,通过查字典、网络查询等方式,弄清这些字词的含义,这才能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做到真正地增长知识。对于书籍中那些作者运用得比较好的字词,学生更应该细细品味,加以推敲和辨析,提高自己用词用字的准确度和生动性。

3. 因材施教,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

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不可少的是要为他们推荐一些值得阅读的书目,在推荐阅读书目的过程中,教师会结合初中生的阅读特点和阅读能力,选择与他们的能力和兴趣相匹配的书籍,让他们能够理解书籍的内容,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增长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给所有的学生推荐相同的书籍。 因为学生各自的爱好和志趣不同,他们所喜爱的书籍的种类不同,教师不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关注的话,就会导致某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渐渐失去兴趣。对于那些喜欢科幻、想象力比较强的学生, 教师可以多给他们推荐一些比较好的科幻类的书籍;对于那些热爱古典文学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古代经典读物;对于喜欢外国文学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向其推荐外国经典作品。

16.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现如今信息技术这么发达,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又特别强,对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没有多大兴趣,更不用提孩子能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但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阅读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孩子养成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能够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可见,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走”进去

近几年,国家对学校三室的配备可谓是已经达到了一个统一标准。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个有利资源呢?首先,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让学生走进图书室,教师每个星期都要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带着目的去阅读,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书目;其次,开放式的读书角也要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若读书角的书目学生已经看过,觉得有所收获,还可让学生之间互相提供自己喜欢的书供大家轮流阅读,这样还能让学生懂得去分享知识,分享阅读的快乐。

二、让多媒体走进学生心中

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对阅读都不感兴趣,基本都是逼着去看,缺乏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个事物有兴趣了,才能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比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观看《颐和园》的视频,感受《颐和园》里面的景色,之后再让学生看书,这样,学生对此文就产生了兴趣,读起来也会美在其中。如今网络如此发达,想让学生对阅读更感兴趣,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发挥好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地从阅读烦躁中解脱出来。

三、营造读书氛围,感受阅读的魅力

教师除了在课上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之外,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读书活动,如:读书演讲比赛、古诗词比赛、读书沙龙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读书、乐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同时还应该注重环境的熏陶,比如利用校园广播开设校园之声,读书交流等栏目,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到文化气息的存在。

四、全方面引导,促进学生正确阅读

对小学生来说,在选择书籍上或许还很盲目,更不懂得如何去读透、读精一本书,教师在这方面就应该给予其恰当的引导,指导学生如何读懂一本书,如何才能做到读精一本书,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做好读书笔记,不能蜻蜓点水,浪费有效的时间。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也充分体现了书籍对促进人类文明起到的作用。虽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但只要我们一线教师不辞辛苦,想方设法,一定能够把学生的阅读水平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周玉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

[2]王佩波.基础学段名著阅读策略探微[J].文学教育:下,2011(02).

[3]丁秀琴.撷取经典的芬芳:谈谈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种做法[J].语文天地,2013(24).

上一篇:武汉大学培训学习体会下一篇:幼儿园后勤财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