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共13篇)
1.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 篇一
对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坚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研究改革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8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的同时,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党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明确了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定位,即是精神动力、综合国力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标志之
一。从现代化动力角度来看,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靠的是核心价值体系支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具时代特征的应当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已任,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从而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献 的伟大志向。
1、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神圣使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长期
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可是在近代文明大潮中,中国渐渐落伍了,而且竟然沦为落后的挨打者。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到当代大学生的肩上。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积极投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圳去。
2、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历史重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两项具体表现。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3、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基本要求。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符合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在整个社会国民教育系统中处于龙头地位,是最高层次的教育阶段,担负着培养和造就与时代发展同步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重任,并在不断地推进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已任,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从而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伟大志向。创新,已经或即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需要作为综合国力重要方面的国民素质的提高,知识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必须深刻领会创新精神,落实到团学建设的全过程中,敢于迎接时代提出的挑战,敢于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新问题。
因而我们当代当代大学生要着眼于自身的全面发展,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用“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抵制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较强的法纪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克服价值观念混乱、理想信仰迷惘、政治意识淡化、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在今后人生的奋斗的征途中,一定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习好本领,练好基本功,掌握新的知识,使自己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拓、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不息。
寒假社会实践论文
外国语言学院
09级3班姜若琳
2.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 篇二
关键词:英语原版电影,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教学理念的发展和教学设施的改善为英语原版电影进入大学英语课堂辅助教学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客观条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语电影, 有利于改善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状态、加强学生的语言和文化输入, 合理运用英语电影中的中文字幕还可帮助学生提高其英语语用能力和翻译能力[1]。笔者主要从改良教学材料和手段的角度论述英语电影在提高学生对翻译的认识及培养其翻译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促进意义。
1. 大学英语中翻译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翻译能力是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终极体现, 是广大学生最希望获得的语言能力之一。但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而言, 翻译教学却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首先, 我国现有翻译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有调查显示, 多所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有近半数不满意翻译课教师的教学方法, 认为翻译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使他们体会不到翻译的乐趣[2]。相比之下,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情况更不乐观,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翻译技能是排在听、说、读、写之后的第五项技能, 往往得不到广大教师的特别重视;翻译能力的提高要以较扎实的语言技能为基础, 而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提高以上四种基本语言技能已属不易, 难有更多余力钻研翻译。其次, 大学英语的课时安排和师资配备也无法保证大多数学生接受翻译理论和技巧方面系统专业的指导。现有大学英语教材中的翻译训练章节通常都是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课程要求》) 对翻译能力的要求[3], 以书面语句子操练为主, 且内容有限;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并非是翻译专业科班出身, 难以进行系统专业的翻译教学, 有关翻译的内容往往留作补充材料让学生自学。因此, 要进行有效的翻译教学, 就有必要借助新的教学材料改变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 而配有中文字幕的英语电影正是上佳选择。
2. 英语电影对改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的促进意义
(1) 英语电影丰富了翻译教学的素材, 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更新变革。
电影对白提供给学生教材书面语之外的实用口语, 丰富了翻译练习的素材;对照中文字幕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参考、学习一些较高水平翻译工作者 (字幕翻译) 的翻译成果, 较好地解决了专业师资匮乏的问题;教师在提高自身翻译理论的基础上 (用理论解释和分析已有的翻译成果比生成新的翻译成果更易把握) , 组织学生就学到的翻译技巧对选定的电影对白和字幕进行讨论, 品味某些译文的精妙, 质疑某些值得商榷的翻译。由于电影连贯的情节包含了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 能比教材中的翻译实例提供更多的讨论空间 (教材中的实例大多是为说明相关翻译理论和技巧而特意挑选的典型句例, 一般不存在异议) , 这就迫使教师难以对译例一言定论, 学生也有了参与的愿望和机会。翻译教学也就有可能从学院式的封闭式教学体系转向开放式教学体系, 既有利于学生实践翻译技能, 又使其体会到翻译的乐趣。
(2) 电影中的巨大信息量可完整展示影响翻译过程和结果的副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日常言语中诸如停顿、音高、语气、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副语言因素对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影响很大。而两种语言承载的不同文化和言语发生的语境有时甚至决定了翻译的成败。在一定情况下, 语境确定话语意义的作用要远大于词语本身, 因为语境比词语本身更能表现出话语的特殊意义[4]。而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关翻译的章节内容往往以就词论词、就句论句地介绍翻译技巧为主, 如果不了解语言之外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学生容易产生误解, 认为读懂原文词句就能做好翻译。在翻译教学中引入英语电影, 情节的推进为学生充分理解电影对白提供了完整的语境, 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在展现副语言因素方面, 电影中真实再现的日常交流也更优于各种书面文字资料。因此, 尽管口头语言的翻译超出了《课程要求》的范围, 但通过对影响翻译的各种因素的解释说明能让学生对翻译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 对其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
3. 英语电影中可供开展开放式翻译教学的丰富素材
电影蕴含的丰富信息使其包含了翻译教学和训练需要的几乎所有材料, 但借助英语原版电影来深化翻译教学还应建立在充分利用大学英语教材的前提和基础上。原则上, 教师主要应利用英语电影来使学生认识翻译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 帮助他们有效整合课堂所学的翻译技巧, 最终提高其语言综合能力。以下几则实例主要用来展示英语电影可用于翻译教学的部分素材, 对教学中的具体操作不作详细论证。
(1) 利用电影中的谚语、俚语的译法加深学生理解语言文化异同在翻译中重要意义。
谚语和俚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用通俗话语表达深刻思想的语言精髓, 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往往包含着民族群体的整体价值观和对世界万物的共同认识。许多谚语或俚语都伴随着典故而生, 加之民族间价值观的差异和对事物的不同认识, 使得由简单语言文字构成的谚语或俚语成为外语学习中的难点。其浅显的语言恰恰是翻译中的陷阱, 在观影过程中提起讨论可以引起学生对该现象的足够重视。
Mona Lisa Smile (《蒙娜丽莎的微笑》) 是笔者开展教学的必选影片之一。除了内容健康、情节动人外, 电影中丰富的语言对白, 尤其是多处出现的谚语和俚语更增加了这部影片的教学意义。影片开始不久, 三位教师讨论一位有个性、爱出风头的女学生和她身为校友会主席的母亲时有如下一段对话:
A:Betty’s just a young girl flexing her muscles.
B:So was Lizzie Borden, and her mother wasn’t president of the alumnae association.
C:That’s her mother?
B:Apple, tree. (中文字幕:有其母必有其女。)
教师A和教师B提起了刺头学生Betty, 以及和她个性相同且颇有社会影响力的母亲Lizzie Borden。新来的教师C惊讶二者的关系, 而教师B只回答了两个单词“Apple, tree.”来予以确认。
在这段对话中的“flex one’s muscles”也是俚语, 意为小试身手、显示实力。此处的翻译并不复杂, 学生借助词典可以自己把握。而不易把握的正是看似最简单的单词“Apple, tree.”。根据语境及apple与tree的关系, 部分学生可以猜测教师B的回答是在肯定二者母女关系。但中文字幕显示为“有其母必有其女”则让人找不到此译文的出处和依据。其实, “Apple, tree.”应是“The apple doesn’t fall far from the tree.”的变体或缩略表达。只有非常熟悉这一谚语的人才会在交流中对其进行缩略, 也只有理解了这一点, 译者才可能给出正确译文, 仅凭词典无法查到此处“Apple, tree.”的确切意义。但同一影片的另一译本则将此句译为“如假包换”, 显然是偏重于考虑交际中的语境及对话的相关性和流畅性。值得一提的是, 在知道了该谚语的完整表述后, 有学生提出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更像是“落叶归根”, 这都是教师需要小心处理的问题, 也恰恰体现了理解和把握谚语、俚语对于翻译的重要意义。
在这部影片中还有多处谚语、俚语式的特殊表达, 表现出了各自的文化内涵和对译文的影响。如“Don’t wash your dirty laundry in public. (中文字幕:家丑不可外扬。) ”则更体现了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的异同。该英语表述用生动的文字——“别在公共场合洗自己的脏衣服。”传达出了中国文化中的传统处世哲学, 一方是拉家常式的讲述, 一面是讲道理式的劝诫, 却体现了两种文化共同的价值观, 这其实还可被教师用作说明直译、意译关系的素材。
(2) 电影可以提供翻译实践中需考虑的包含文化因素、情节语境及受众群体在内的大语境。
电影除了传承文化、表现生活, 还应该娱乐大众。电影的娱乐效果主要落实在观众身上。其实, 任何需要翻译的语言文字都有其受众, 受众群体是一个分层级的结构, 各层级具有职业界限、教育程度界限、专业非专业界限等。任何作品都不可能获得“受众群体”异口同声的首肯或否定[5]。因此, 电影的主要观众群也自然是翻译时要考虑的语境因素。
Kung Fu Panda (《功夫熊猫》) 以美国动画电影的表现手法来讲述中国的传统武侠故事, 将纯中国元素展现于世人。对于这样一件作品的翻译, 任何一个中国人恐怕都有发表意见的欲望和资格。首先对于“Dragon Warrior”这一身份的翻译就有多个版本, 比较流行的主要是“神龙大侠”和“龙斗士”两种。对于喜欢网游的青少年观众而言, “龙斗士”更受欢迎, 因为它听起来更像是网游人物的身份, 且符合部分网游中崇尚打斗的激进成分。而推崇传统武侠文化的观众自然倾向于“神龙大侠”, 在他们心中“侠”大于“武”, 所以尽管“Warrior”是武士的意思, 译为“大侠”则更传神。而将“Dragon”译为“神龙”既体现了中华文化对龙的崇拜, 又体现出视需要对原文进行信息增减的具体翻译策略。
影片接近结尾处, 豹子见到熊猫得知这便是神龙大侠并欲与之一战之前轻蔑地说:“You’re a panda.What are you gonna do, big guy?Sit on me?” (你就是只熊猫。你能怎样, 大块头?坐在我身上吗?) 。应该说, 此译文过于平淡, 毫不出彩。另两种翻译版本则各有优势, 译文甲:“你就是只熊猫, 能奈我何?泰山压顶吗?”;译文乙:“你就是只熊猫, 想干什么?一屁股坐死我?”与译文乙比, 译文甲很好地融合了中国武侠文化, “泰山压顶”是武术中的技击招数, “能奈我何”也是武侠作品中的标准用语, 完全符合豹子武学大宗师的身份。而译文乙则胜在符合影片喜剧氛围的大语境, 看之令人发笑。虽欠缺文化特色, 却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尤其稍后决战中出现了熊猫肥大的臀部坐在豹子身上的特写镜头, 更折射出译者在译文中增加“一屁股”这样信息的妙处。这两则译文孰优孰劣, 也只有留待观众和学生自己去思量和评判。
(3) 电影中丰富的语言信息还给论证可译与不可译提供了话题和材料。
可译性问题一直是翻译理论研究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其实质是:用某种语言表达出来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风貌是否能够用另一种语言完全确切地再现出来[6]。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在该问题上过于纠缠, 但电影中某些语料恰可用来讨论和说明该问题。英、汉语言间的具体差异和原文作者的特殊表达意图都可能使可译性受到限制, 这些情况往往在电影中都会出现, 可以成为有用的教学材料。
美国动画片The Lion King (《狮子王》) 中, 当獴猫Timon与野猪Pumbaa见到小狮子Simba后有一段对白体现出由多义词产生的表达效果很难甚至无法完满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Timon:Gee, he looks blue. (中文字幕:我觉得他有点Blue嘞。)
Pumbaa:I’d say brownish gold. (中文字幕:我倒认为他是金黄色的。)
Timon:No, no, no.I mean he’s depressed. (中文字幕:不, 我说的是忧郁。)
这几句对白的喜剧效果关键就由多义词"blue" (蓝色、忧郁) 产生。但由于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多义词, 相似的表达效果无法直接对译出来。电影中的中文字幕也只能将第一句话中的“blue”用英语单词来表现, 对于懂英语的观众来说, 这种方式可以部分还原作者想制造的效果, 但对于不懂英语的观众则没什么意义。
另一部电影August Rush (《八月迷情》) 中也有一句因原作者有意为之而难以转译为汉语的台词。当小主角Evan第一次遇见流浪小孩Arthur, 后者在介绍自己的生活经历时讲道:“My parents?They ain’t gave me nothing. (中文字幕:我父母?他们什么也没给我。) ”无论从电影人物对白的上下文和电影情节的大语境看, 这句话的翻译在意义上都是可取的。在细看之后, 有学生指出此处译文有误, 原文应为双重否定, 该译成“他们什么都给了我”。这样一来, 其意义又与语境相悖, 且无法解释话语中明显的语法错误。其实, 此处的错误应该是原作者刻意为之, 有无其他原因一时间无从考证, 但最有可能的是为了表现流浪儿受教育程度低、语言表达不畅这一细节。但要用汉语把这一信息很好地和话语意义融合在一起并表现出来却难以实现。类似的情况在文学作品和电影中时有出现, 在翻译教学中都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
4. 利用电影辅助开展翻译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电影蕴涵的语言文化信息丰富多样, 适用于诸如听力、口语、文化和翻译等多方面的英语教学。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影片、不同的教学目标, 以及学生英语能力的不同组织不同的课堂教学, 具体到翻译教学, 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中文字幕是开展翻译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以供学生参考和学习。但字幕翻译的水平良莠不齐, 有些甚至错误明显, 并不都能作为译例讲评。教师应在备课时做足准备, 有所取舍。与别种翻译教学、训练一样, 再精妙的中文字幕翻译也不宜作为终极范本要求学生无条件接受, 而应该使教学处于一种开放状态,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2) 完整播放电影较为耗时, 截取片段又难以保证情节的流畅和完整从而影响到翻译中的语境, 并降低学生的兴趣。教学的时机应予以充分考虑, 鉴于课时安排和翻译技能在《课程要求》中所处的地位, 教师可以在利用电影开展听说训练或进行文化输入的过程中挑选合适内容适时开展翻译教学。
(3) 任何学习行为都不能局限在课堂中, 课后的自主学习才是学生获取进步最有保障的途径。电影教学活动颇为费时, 不便反复进行, 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方法为重点, 让其学习处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5. 结语
英语原版电影以其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展现了其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潜在优势。合理地利用电影中的中文字幕, 可丰富翻译教学素材, 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师资的匮乏, 更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对有效开展翻译教学活动意义重大。
需要注意的是, 翻译能力尽管是广大学生最希望获得的语言能力之一, 但毕竟要以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为前提。在开展翻译教学时, 教师要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有所监控, 不能为了翻译而翻译。加之大学英语课时紧张、《课程要求》对各项语言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不管何种形式的翻译训练都不宜过多占用课堂时间。利用英语电影开展翻译教学应与其它语言能力训练结合起来, 相互促进。相信在教师的合理利用和安排下, 英语原版电影应可发挥其传统教材所不具有的优点,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尤其是加深对翻译的认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陶满星.对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的一点思考——论英文电影辅助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及其应用[J].贵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
[2]胡东平, 王建辉.基于市场需求的翻译教学的混沌认识及其应对方略[J].外语界, 2009, (4) .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4]Nida, EugeneA.LanguageandCulture——Contextsin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160.
[5]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299.
3.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 篇三
提升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翻译练习通常是将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语法和词语搭配重新提炼出来,用相似的句型出现,让学生强化练习、加深记忆。蔡基刚指出:“尽管现在的精读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单句翻译练习, 但这些翻译实际上是一种造句, 目的是看学生能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或词汇”。在四、六级英语考试中,此前的翻译题型以部分翻译出现,题目中频繁出现各种从句、被动语态、虚拟语气以及倒装等较难的语法知识,将翻译这种半主观试题简化成了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名为翻译,但实际上对于翻译技巧的考察却基本没有。而新题型跨越单句翻译直接上升为段落翻译,虽然篇幅不长,却能直观地检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这势必能大大提升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一 提高学生英语输出能力
反拨作用是指考试对教与学的影响。广义上的反拨作用是指某项考试对社会、教育教学政策、学校教学工作等的影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衡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可见,考试本身需要为教学服务。然而,由于其超高的普及率及社会权重,这个考试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极大的反拨作用,甚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向。
近些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然而在衡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四、六级考试中,考察学生英语输入能力的听力、阅读和完型填空的分值相加竟然高达80%,而检验学生输出能力的翻译与写作仅占20%。这样的命题方式使得综合能力的考察成为一纸空谈,教师在四六级通过率与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上往往屈从于前者。
这样的反拨作用给中国学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中国学生连续数年在雅思考试中全球排名倒数,写作、口语成绩尤其不佳,口语成绩更是倒数第一的常客。这一次又一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英语输出能力上的严重不足。蔡基刚就提出:“四六级考试阻碍了大学英语从基础向专业英语过渡,阻碍了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进一步提高,无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一般要求,无法有效为教学服务,无法检验教学大纲落实情况。”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的行为,是操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活动。J. K. Hall 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母语总是存在于学习者的思维之中。在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英语言输入——英语译为汉语——用汉语回答并将译成英文——英语言输出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越短,我们的英语能力就越接近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就是说,翻译过程一直存于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此,翻译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生外语学习输出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对于语言交流的能力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 加深学生对两种语言的认识
翻译的过程是从一种语言(Source,即发出语言信息的方面)的表层结构开始,由表及里,探明其深层结构,再从深层结构转换到另一种语言(Receptor,即接受语言信息的方面)的表层结构,也就是说,原文和译文的对应关系在深层而不在表层。因此,翻译的学习要从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开始,学习翻译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将语言学习的过程从单纯的背诵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升到对语言的认识,反之对于语言的认识也会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英语的词汇和句法,进而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例如:
在2013年12月,CET-6关于“中秋节”的题目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天晚上皓月当空,人们合家团聚,共赏明月。”译为:“On this day,under the dazzling bright moon,families reunite and enjoy the moons beauty.”这句话在译为英语时多了“on”,“under”和“and”这样表示方位和连接的词。这是因为汉语句子的根据在语义,英语句子的根据在语法。汉语重视的是句子意思的内在逻辑性,而英语则重视外在的形式连接,英语在虚词的使用上要远远多于汉语。因此在翻译这句话时,首先要弄清楚汉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在翻译成英语时加上表达这些逻辑关系的词语。
CET-4“中国结”这套题的头两句话:“中国结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经过数百年不断地改进,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译为:“The Chinese knot was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craftsmen.After hundreds of year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it has become a kind of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s and crafts.”比较可知,在第二句话里英文译文多了一个指代上文中国结的“it”。在汉语句子中,由于描述的主语“中国结”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即使在第二句中不出现主语也不影响理解。而英文则不行,英文句子必须含有具备一致关系的主谓结构,否则即便表达了明确的意思,也不能算作句子。在汉语中无主语和无动词的句子比比皆是,英语句子的主语和动词则不可或缺。因此,译文中必须填加it来符合语法要求。这也是为什么英语里有时会用毫无实际意义的词来充当句子成分。例如:“看样子要变天了”,要译成“It seems the weather is changing”。有时则要采用被动形式去规避根本找不到的主语。例如“那地方讲英语”,要译成“English is spoken there”。
翻译教学能够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语言的表层结构差异深入到语言的深层结构差异,加深对英语和汉语的双重认识。
三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在这次“四六级”改革中,除了考试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之外,对命题的范围也做出了明确地界定,“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这样的命题可谓用心良苦,也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角度。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同时也理解所接触的他国文化,学会解决处理文化接触的问题。当今社会,中国人学习英语除了要掌握一门国际化语言,以便更好地进行国际交往的同时,还要承担将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的重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性,才能让其在学习另一种文化的同时,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也能够充分认识和肯定,自觉地充当推广中国文化的使者。中国文化的推广不单单是专业人士的责任,它应该是全体国民的自觉。作为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这更是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当学生面对四大发明、丝绸之路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精华的英文翻译束手无策甚至当成自嘲的工具时,实际上反映了大学英语教育的缺憾。
总之,近年来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一直是争论不休。整个社会把英语四、六级抬高成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标杆,大多数用人单位,即使基本用不上英语,也把四、六级作为招聘的硬杠。然而作为国家级英语水平测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近些年的改革却落后于社会对其的高度期望,尤其是中国学生在国际英语水平测试中屡屡受挫的事实,更是让四、六级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备受质疑。因此,这次翻译改革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可以算得上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的一个里程碑,它给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敲响了警钟,让在提高“四六级”过级率或提高英语水平间挣扎的教师看到了曙光,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思路。当英语以看不见硝烟的形式进入中国,充斥着人们日常生活时,我们应当再次想起“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
力[J].中国翻译,2003(24).
[2]崔江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J].边疆经
济与文化,2006(7).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育课程要求[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蔡基刚.CET的重新定位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1
(4-7).
[5]Hall, J. K. Methods for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
Creating a Community of L earners in the Classroom[M] .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Prentice H all , 2001.
[6]Nida,E.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 Leiden:E.J.
Brill,1964.
[7]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C].北京:群言出
4.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 篇四
【内容提要】日本政府当前正在大力推行以国立大学为龙头的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包括三大举措:(1)国立大学的重组合并;(2)国立大学的法人化;(3)21世纪COE(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研究中心)计划。这些改革将对日本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划时代的深远影响。
【摘要题】比较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研究
【英文摘要】Thestructuralreform&n
当前日本高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这场改革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学结构改革”。根据文部科学省的最新解释[1],所谓“大学结构改革”可概括为以下三项改革举措:(1)国立大学的重组合并;(2)国立大学的法人化;(3)21世纪COE(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研究中心)计划。本文首先分别介绍日本“大学结构改革”这三大举措的最新进展,然后对其背景及意义做一初步分析。
一、国立大学的重组合并
国立大学的重组合并是此次日本“大学结构改革”的突破口,目的首先在于解决原来在一所大学的框架内改革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增强大学的.实力和活力。
10月,4所2组大学正式完成合并工作:原山梨大学与原山梨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山梨大学,原筑波大学与原图书馆情报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筑波大学。原山梨大学与原山梨医科大学原本实力相当,各有所长,因此基本上是“对等合并”,最后是保留“山梨大学”校名,但新大学的校长由原山梨医科大学校长来当。而被筑波大学合并的图书馆情报大学虽然是日本唯一的图书馆情报学科的专门大学,但相对筑波大学来说实力较弱,最后可以说是“吸收合并”[2]。
这2组大学的合并,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都有先前某些合作的基础。二是经过各自校内比较充分的酝酿。原山梨大学等是从1月、原筑波大学等是从6月开始正式探讨合并事宜,各校都分别组织教职员进行了广泛研讨。三是都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首先由各校的评议会或教授会作出决策,接着由合并双方校长签订合并协议等重要文件,然后由双方成员组成合并协议会,决定新大学的校名、理念、目标、主要机构等,向政府提出合并预算;再由文部科学省有关机构进行审查,日本内阁作出决定并拟定有关法律草案提请国会审议通过,批准成立新大学,文部科学省修改相关法令;最后由双方成员及社会知名人士组成建校筹备委员会,选举新大学的校长,由校长决定副校长及各学部长等人选,通过《大学章程》和《大学院章程》,举行合并庆典。四是“自由恋爱”。在合并过程中虽然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无疑首先是合并各方的“自由恋爱”,它们酝酿合并都早在文部科学省6月提出“大学(国立大学)结构改革方针”之前。
这2组大学的合并成功,揭开了日本自1949年按照美国大学模式建立所谓“新制大学”以来大学重组合并的序幕。目前,日本从南到北都在酝酿大学的合并重组。10月,日本的第四所“旧帝大”――九州大学将吸收合并九州艺术工科大学,同时另外18所国立大学也将合并,组建成9所新的大学。它们分别是:神户大学吸收合并神户商船大学,东京商船大学与东京水产大学、福井大学和福井医科大学、岛根大学和岛根医科大学、香川大学与香川医科大学、高知大学与高知医科大学、佐贺大学与佐贺医科大学、大分大学与大分医科大学、宫崎大学和宫崎医科大学合并。这第二批将要合并的大学绝大多数涉及到医科类大学。从目前的情况看,日本政府最想推动而又最难推动的是师范类大学与综合性大学内相关学部的合并,正所谓“(学科)同类合并难,异类合并易”。大阪大学等11组26所国立大学目前也正在商讨合并事宜。根据文部科学省20初发表的一份报告,全国三分之二的国立大学将和近邻的大学重组合并。这种重组合并的范围可能将超越县域,例如原来分设在两个县的群马大学和qí@①玉大学已确定于10月合并,将成为在校生规模仅次于东京大学的第二大国立大学;滋贺大学、滋贺医科大学、京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大学和京都工艺纤维大学这4所分处2个县、府的大学也已签订合并协议。不同层次规格的高等教育(w
5.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 篇五
2008-12-25 16:17:14
【摘要】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与特点,结合学校近年来计算机教学的实际,从教师如何应对计算机课程改革,计算机课程创新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以及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和创新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 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的职能正在悄然改变。未来的大学校园将成为信息化校园,这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研究的平台。借助于这样一个校园平台,学习者将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解脱出来,培养独立主动获取、加工、利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大学将大大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效率,加快知识传播的速度,扩大知识传播的范围。这将带来一场大学的革命,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和造就成千上万的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又给我国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课程教材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所受到的关注日益突出,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一、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标与特点
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不仅对课程体系进行重大调整,而且要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归纳起来,应该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和创新教育之中。
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2、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强调课程目标,增大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
创新教育标准应重视对不同阶段目标的刻画,以及对实施过程的建议,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是《标准》和《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我校近年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和《VB程序设计》教学中按照学生接受知识的兴趣和能力编排讲课内容的前后顺序,不按部就班,不做硬性规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
各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校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和《VB程序设计》教学中采用主题作业让学生来系统地整合知识片,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素质能力方面的系统教育锻炼。从而处理好知识教育与素质能力教育之间的关系,在等级考试成绩提高的前提下,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综合能力大为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毕业后的社会竞争力。
5、评价体系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新标准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案
为完成以上目标,我们必须对现行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具体方案如下:
1、新生入学后,根据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免修考试并进行分层次教学。
以新生为对象进行免修考试,达到合格成绩的学生可允许免修本门课程并取得本门课程相应的学分,同时提前学习《VB程序设计》。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第二学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软件设计和开发,第三学期进入课题,同时通过浙江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二级考试。对免修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可进行分层次教学,分中等和差两类,基础差的集中教学,基础中等的辅导教学。
2、精心设计实验题目,加强上机实习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动性。
在开课前,我们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精心设计实验题目,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设计实验,分必做、选做和提高等类型。学生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在课内和课外充分进行实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是学生认知的重要环节,辅导中应特别重视“实践”这一环节。有些知识和技能学生不是靠辅导教师教和读讲义,而是靠自己动手、动脑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的。只有多上机动手实践,才能破除学生对计算
机的神秘感,才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所以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加强上机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人机互动中获取知识。
之所以说加强上机实践对提高学生兴趣很有效,其道理在于上机操作与教师讲授有很多的不同之外:讲授时,主要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在上机时学生则处于主动一方,教师主要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引导他们去探索及创新,这就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即把辅导教师的知识和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头脑加工及动手实践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去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除采用计算机联网式多媒体教学外,还应采取“分立式”教学法,即上课和上机是分开的。我们把上课和上机的课时比例按1∶2或1:3进行分配,上机操作时,学生不仅要与机器对话,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请教老师或查阅讲义。这种教学属“双向式”教学,即“学生←→计算机”,“学生←→教师”,使教学处于不断的交流之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采用书面作业、上机作业和主题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我校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和《VB程序设计》教学中采用书面作业、上机作业和主题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完成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主题作业让学生来系统地整合知识片,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素质能力方面的系统锻炼,从而处理好知识教育与素质能力教育之间的关系,在等级考试成绩提高的前提下,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综合能力大为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毕业后的社会竞争力。另外,我们还采用班级授课与学生自主网上学习相合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经功能扩展之后,放在校园网上,并提供学生自由上网学习的环境,改变学生单渠道从教师那里获得学习信息的状况。同时精讲理论课,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进一步对课程自主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根据这个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可将教学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即:预习教材、重点讲解、上网自习、上网自测、网上讨论和提高。
4、强调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反馈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复杂过程。要使这个过程得到控制、调节达到优化,主要是通过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来实现的。控制论告诉我们:“没有反馈信息的非闭合回路是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的。”在校外教育这个特殊的活动过程中更要强调教学活动信息的反馈,即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各种变化情况能及时而准确的做出反映及处理。辅导教师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反馈,可以实现和矫正教学活动目的,使教学活动中的缺陷之处得以弥补,不当之处得以纠正,完善之处得以强化,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计算机教学活动是知识技能性很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巡视检查学生上机操作练习,从学生的操作过程及完成试题的步骤和结果中搞好每次活动的教学信息反馈,即做好“行程性”反馈。当发现个别学生“反馈”的效果不佳时,教师应提出一些“暗示性”问题,启发其继续准确地完成练习。而对反馈中出现的共同性问题,辅导教师既要修正自己的教法,又要修正学生的学法。统一、深入地进行分析讲解,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反之如果不做活动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出现一定程度的阻碍,从而产生知识的负迁移,在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避免和消除。
5、对目前的考试方法进行完善和改革
在计算机教学中,素质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计算机知识教育之中,这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为了客观、准确并经常地掌握和检测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必须对目前的考试方法进行完善和改革。目前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的考试一般分为各高校自己组织的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两类,其形式分为笔试和上机考试两种。由于这种考试的组织难度大和不经常性,使许多学生无法在平时自我检测自己的程度和能力。我校开发完成一套先进的考试系统软件,并建立内容丰富的可以随时更新的题库,供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自我测验。这一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目前大学一年级学生因中学学习计算机程度不同而是否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这一突出问题。
6、加强重点课程和系列课程建设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属于大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第二层次的教学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开发应用程序,并为计算机的深入应用以及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这门课程是省级统考课程,与学生的学位评定挂钩。《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而且在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学院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将对《计算机程序设计》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方面的改进来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普及,将有更多的大学生在入学时可以获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免修资格,合理地制订免修同学的计算机技能培养计划,不仅可以使这些同学的计算机水平有更好的提高,还可以调动周围其他同学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通过免修班的培养,还可以吸收他们中优秀的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开发、大学生的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我们将通过总结前两届的教学成果,在本课程建设中继续摸索总结经验,制订出一整套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包括免修对象的确定、免修筛选考试方法和筛选标准、开设课程及授课方式、课程实践内容与场地、免修学分和创新学分的给予等一系列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辅导教师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又能对这些知识运用自如,教学环节的安排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加强上机操作、努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活动的信息反馈,善于创新,才能形成完整的计算机教学活动体系,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三、教师如何应对计算机课程改革
计算机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就教师而言,要适应创新教育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创新教育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创新教育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创新教育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创新教育实施的必要条件。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以我们熟悉的考试升学率为例,它本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在现实中,人们常常对其本质意义严重忽略,而经常将其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有时甚至作为唯一标准),其表征意义被很不恰当地夸大和强化了。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误区,必然使评价导向发生偏差。这也是实际工作中素质教育很难落实、“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看来,我们在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考试观等教育思想方面应该都有重新认识和认真反思的必要。
其次,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创新教育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本校课程的开发者„„照此要求,我们任重道远,确需努力。
四、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大学教育最终是人的教育。今后教学不是“母鸡喂小鸡”的方式。要培养大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教给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在研究中学习,而不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运用知识。只有让学生学会收集知识,鉴别知识,综合知识,最后才能接受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着重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把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自学能力,让课堂充满创造活力。首先,我们应该充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把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形象、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具备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通过制作教学软件,如幻灯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把复杂的、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直观化,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创造力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接受创造教育。
总结、评价是教学活动课的重要环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来体验创新的乐趣,评价是最好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给予热情的肯定。因为教师的这些肯定,往往使学生如沐春风。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此活动印象深刻,产生极大的满
足和喜悦感,而且还能在无形中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创新活动中,从而下一次的创新兴趣又得以激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我们的教育无疑应担当起开发培育创新精神的时代责任,而万万不能留下窒息创造力的遗憾和过错。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刻认识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科技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过程,努力让教学活动焕发出创造的活力,让学生在科技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
五、计算机课程创新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是教育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努力培养和培训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民教师,是推进教育创新的重要前提。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也迅速发展起来,许多学校花大力气建立师资队伍,投入大量资金购进计算机等硬件和软件建网、建库,积极探索和实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教学方法。这对计算机课程任课教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计算机课教师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基于计算机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应具备精深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设计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的能力,会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课程设计和组织网络教学。教师综合运用能力要强,能灵活、熟练运用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并将之付诸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其次,计算机课教师自学能力要强,要具有创造性,懂得吸收、借鉴国内外典型计算机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先进成果,引进教材,进行教学方式创新。这必然要求计算机课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做大量开拓性工作。综上所述,计算机课需要专和精的师资队伍。在各个高校建立一只专职的、高质量的计算机课教师队伍将会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将最终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以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革新,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将产生深远影响。
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是推进教师教育创新的重要原则。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教师教育,必然要在本土经验与国际经验的交融中、在参与世界教育体系的互动中,才能走出一条发展之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是否都可以直接移植,需要经过仔细的筛选和甄别,吸收借鉴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时,必须重视中国教育情况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中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和成功经验,同样可以为世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参与全球体系中与别国教师教育的互动与对话,是提高我国教师教育质量的不可或缺的过程。
未来的大学,将在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大学将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成为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成为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
6.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 篇六
一、低效原因剖析
(一)教学实效较低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是一种师生双方互动、并且相互联系的教学活动。在初中教育中,学生普遍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大多变现为学习成绩较差,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较弱,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不合适等多种原因。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教育教学课堂上,往往会导致教师失去作为教师的教学热情,以其敷衍的态度来应付教学任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感,从而导致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大幅降低。
(二)教学效果较差
教师是课堂中重要的一个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的学生,如果让不同的教师教学,教学效果往往会是不同的。例如:有的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无法真实把握学生的需求,教师无法真正的了解学生,从而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变低。
二、提升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有效对策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如何努力让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达到最大化,如何使得课堂时间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并且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良好的课堂秩序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保障课堂高效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效能。
1.防止学生做无关于课堂的事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的投身于课堂教学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应该正面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向上,并且通过教学中自身语调的变化来调节课堂气氛,使得学生更加关注于课堂。或者通过进行分阶层教学以及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在教学过程中感受自身的存在感,真正做到有事可做。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堂的高效极大原因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安排设计,因此要求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的编排并且减少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低效无用的教学内容。在上课前教师应该心中有数,随机应变,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高效的课堂。
(二)用心进行教学
将课上好是教师针对课堂而言的不可推却的重要责任之一。任何事情只要是用心做的都会有很好的结果,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最为饱满的热情、最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每一节课。面对学生应该用心对待,同时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战胜困难,以一个榜样的形象来激励学生前行。懒惰是人类成功最大的敌人,懒惰的思想将导致懒惰的行为,懒惰的行为将带来极坏的结果。参与初中教育的学生往往素质各有长短,在面对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耐心教导,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用心的教师,教师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一个教师的职责。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务必具备以下五种能力,即1.掌握并运用教材的能力,2.言谈的能力,3.了解学生以及其学习情况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师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除此以外,教师务必注意以下两点。
1.提升课堂讲课能力。教师讲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的目标是将枯燥乏味的课本内容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以便于学生接受。在此之前,教师务必对教材内容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取决于教师自身语言的运用是否恰当得体。
2.注重教育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的.过程,其本质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应该主观的评断任何学生,应该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个体,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施教。传统的教学观念上将教师视为课堂的主体,即课堂的主宰者,这样观念是错误的,教师应该转变这种传统观念,从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
(四)微笑的力量
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孩子,由于家庭、自身等各种原因,导致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也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该尽量改变这种现状,让每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来充当小助手,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又能让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悦。当然,班级管理工作是整个班集体的工作,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参与其中,在班级中体现自身的重要性,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师生交流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俗语:“跳起来摘苹果。”这句俗语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中,外界务必施加适当的压力,来使人接受训练,磨练人的意志。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有的学生往往有畏惧心理,面对人群有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主动的帮助学士走出困境,培养其自信心,促进其性格全面健康的发展。例如:在一些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任命一些不爱说话的学生担任班委,促使他们去和同学进行交流沟通,逐步培养他们,让学生的性格更加健康。
7.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 篇七
建立数学模型的最初的目的是把研究者遇到的实际问题归结为相应的数学问题, 在此基础上使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 深入地分折和研究, 为彻底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准确数据和值得信赖的指导.数学建模最早始于20世纪60至70年代, 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几所著名大学同样将数学建模设置为重要的选修课.最早的数学建模竞赛始于19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随后我国也开始选派大学生选手参加该项赛事, 随着成绩越来越好, 参赛院校的积极性自然越来越高.如今有教育部参与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建模大赛, 已经成为国内的最大规模的大学生基础学科竞赛.
二、数学建模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地位
1.使学生养成团队协作的好习惯
团队协作方式的学习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教学形式是老师灌输式的讲授, 学生被动听讲.而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奖励团体成绩为鼓励方式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由组合成小组, 各小组依据老师提出的命题和内容进行研讨.通过团队合作学习, 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能更融洽地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增强自信心, 同时也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
数学建模经常采用下面几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丰富了数学的教学手段, 有效促进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首先, “主讲式”是以授课教师讲解知识点的方式为主, 适当围绕主题举例说明,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其次, “探索式”是教师以点拨方式为辅, 指导学生练习为主, 师生采用讨论探索性问题的解答问题的方式, 以帮助学生获取和掌握适宜的新知识.
最后, “自发式”是由授课教师引出问题, 学生进行自愿组合, 按需查阅资料, 在课堂上进行相互讨论, 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精神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建模竞赛推进数学教学改革
数学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都带回到课堂.而参加竞赛进而争取好成绩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直接有效的办法.现阶段数学建模竞赛在全国范围内已非常普及, 由于学生基础各异, 不是每名高职学生都能有资格参加大赛的, 为了选拔优秀的参赛选手, 必然要求学校自行组织数学建模竞赛, 而每次竞赛, 都要求学生积极准备和踊跃参与.通过参加学竞赛, 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能力.
三、数学建模对于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1.数学建模是解决当前高职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可以解决长期困扰学生的“数学有什么用”的疑问,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建立产品质量检验模型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学生分析产品质量, 区分质量的划分标准, 这就需要学生根据不同情况建立模型.而产品质量检验模型可以归结为概率的古典概型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微积分初步、线性代数和概率初步方面理论知识, 并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就使得数学建模引入高职数学教学成为可能.
2.学生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把数学建模引入高职数学教学, 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建模过程中通过收集信息、查阅文献, 学会发掘、领悟相关领域的知识, 并增加和其他同学的协作.数学建模同样可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数学建模所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来自于生产和生活, 由于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 建立确切的数学模型自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这就需要对实际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概括, 才能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通过建模还可以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遇到逆境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3.数学建模推动高职数学教法改革
高职数学教师通过辅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自身体会到了高职数学教法改革的紧迫性.教师主动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等数学课程体系, 打破原有高职数学课程只重视理论、忽视应用的教学内容安排, 自觉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突出高职数学课程的实用性.同时克服传统数学教学“满堂灌”的弊端, 引入开放性的数学案例, 采取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 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顺应时代经济发展需要, 推动数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数学建模为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建立了沟通纽带, 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起到显著的效果, 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高职数学教学设置和内容改革的一个成功的尝试, 最终有效地推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学的改革.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积极意义.高职数学的培养目标正向能力教育转变, 而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高职数学课堂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弊端, 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8.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 篇八
中国画专业课程安排的合理性
1.根据中国画的特色来设定招生考试内容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状态下,西方文化及西方的一些教学体系逐渐渗化到了中国绘画的进程中,这也大大冲击着中国画教育——独有的一种方式进行下去。大多数考生高考前就学习了素描,并且是以考试素描、色彩等一些科目进入中国画专业的,其实学习这些也是可以的,但就中国画专业的考生在考试的时候还是应该要以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评判标准为主要导向。那么在我个人看来参加中国画的考生应该加入一些笔墨的考试,如若不这样进行,将会是很多考生在接触中国画之前一直只重视西化的学习,也很难从西化的明暗关系表现法转为以线为主的表现观念,这样也将会是非常被动的发展,从教学效果上看也不会太好,作为老师教学任务也是很难顺利完成的。学习中国画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还要花很多时间从这样的观念上转变过来,在大学仅有的四年里往往就很难发掘一些学生在中国画上的天赋。我们来这样推理,如果一个学习中国画专业学生在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或是说等毕业了才发现自己选错了专业,没学好,可想这个时候后悔也是来不及了,如果改行一切还要从头选择,大学四年则是白白的浪费掉了。
2.中国画应具有独特的教育体制
中国画教育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所在,因此应根据中国画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上的改革。中国画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它独特的教育形式。在中国画的传统教育里非常重视让学生去掌握这些规律,然后再凭个人才智和悟性去延伸、创造和开拓。这种教育和传承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从进入大学开始,中国画专业学生就要分离出来,直接进入到中国画的学习上,而绝不能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开始就进行素描、色彩的训练。现在很多美术院校对于中国画专业都已进行了课程调整,前三个学期进行中国画基础学习,但这期间素描色彩也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在后面的学习中按山水、花鸟、人物进行专业分科学习;还有的学院是在大学四年里将中国画各科类全部学习一遍。这样的课程设置也有它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了一些弊端。中国画中的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各科是起到一种相互促进的作用,如果学习更精深的知识技能便可在毕业之后主攻其中的一个方向的。因此,除了各科目都要修以外还要学到一专多能的本领。
培养年轻教师具有操作和理论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教育的目的性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这就应回到教育的本体,即谁来学,学什么;谁来教,怎么教。那么在教育体系中两大方面的主题就是老师与学生。就中国画教育而言,他与其它学科的教育并无不同。当然,这必须在育人的前提下谈这一问题,至此我们就不能回避现行的教育体制。
对目前的中国画教育来说,合格的师资来源也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事实上很多老师的文化程度令人信心不足,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把握就更令人担忧。但如果真正放下心来修习中国画,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本来教育上的师友之谊对学生只会起激励作用,师生共同来修习经典,更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发展好的话,中国画教育的新枝就会在春风中发芽壮大,进而就能结出果实来。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前人做的很好。作为年轻教师一代为什么就不能做的更好呢。齐白石把陈师曾奉为师友,获益很多,他曾以诗来记事,真切的怀念他与陈师曾的友谊:“君我两个人,结交重相畏。胸中俱能事,不以皮毛贵。牛鬼与蛇神,常从腕底会。我言君自知,九原毋相昧。”大师的做法总该对我们有所启示吧。在艺术的教学中,教师只能是充当知识传播者和学术解释者这样一个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拥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和很高的个人修养,这些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需要,也是能够很好的传达给学生一些非本专业的知识。因此,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素养也是实现中国画的教育上良好保障。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热爱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更要懂得如何的教书育人。教师的艺术、行为、技巧、人格对学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莫过于一个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并愿意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用在学生的身上。
2.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绘画技能
教师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既是一名教师又是一名艺术家,不仅要从事教学上的工作还要从事大量的创作。因此“教学相长”在这里也并不是空话。陆俨少先生曾说:“作画得名师亲授,看其下笔顺序,要怎样执笔,怎样审势,看怎样来表现绘画的技巧,怎样来调整画面,怎样能做到一气呵成”,尤其是这其中的道理,道出了绘画的关键问题,对于我们有着很大的启发,应时刻铭记于心,细心琢磨,定会受益匪浅。
教师在教学的发展中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艺术创作是相对于动态化发展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和平时创作上应是两种不同状态。对于老师应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在中国画的教育中绝不能疏忽的原则。艺术上的学习要求带有个人特点和创作性的学习,没有特点和改变发展便没有真正的艺术。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打下基本功,还应该善于发掘学生的个性,并帮助开发潜能,充分来肯定和鼓励他们的个性发展。
重建中国画的语汇系统
1.注重文化教育和技能完善
具体到中国画语汇系统里学习我们应该从哪些地方开始呢?首先一定要把中国文化所欠缺的这块先补上,读书、写字、画画,这就是学画的顺序,没有捷径而言,所有想投机的人找的捷径最后都是绕路白费劲。所以一定要把文化教育和绘画教育同时进行。学习中国画要先从临摹开始,从经典的作品开始。而实际上做人、做文、修文都是一辈子的事情,在三年两年甚至八年就想学好是不可能的。从最初的具体修炼而言,小孩子起步就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跟绘画学习《芥子园画谱》一样,这还是最好的教材。我们现在欠缺的基础性东西太多了,没有人去读这些育人的经典,这些文化基础对绘画也是同等重要的。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完全是两回事。为什么要小孩子来背诵这些东西呢?因为在人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里就像天枰的两端,12岁之前的记忆力是非常强的,而理解分析的能力是相对薄弱的,所以趁记忆力好的时候就把这些经典的东西储存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能力逐渐衰退,而理解能力却在不断的增强。在中国的禅宗里讲究顿悟有一个渐修过程,厚积薄发,也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
2.发挥国家教育系统、教育机构的重要作用
在目前教育中的应试教育下,升学考什么平时就教学生什么。现在所有学校的体育、美术及音乐课在中小学里基本上是不太被重视起来的,最大的原因是高考并不考这些,升学就用不到。其实教育部门应该从小就开始注重文化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建立,现在的学校开始让学生们背一点传统文化的经典了,这其实是一个好的苗头。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强盛,不把自己的文化先发展起来,强大起来,光是靠发展经济,这个国家从长远看是走不远的,这个民族的文化是会渐渐消失的,所以要把中国画教育和中国文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重新思考才行。
不论从课程设置到学生培养,文化教育部门在体制上有莫大的话语权。面对这些权利,如何考虑民族教育的本质,对国家教育的管理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中心问题仍然是文化教育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不会有太大的收效。只有培养出具备经典文化素养的新一代接班人,民族文化遗产才能成为一滩活水。
建立中国画教育研究机构
建立一个中国画教育的研究机构,是在中国画教育机构的研究中以中国画的传统生命智慧与审美精神融入到教学大纲为前提,逐步建立完善的学术品格和教学体系。同时中国画教育研究机构还要承担着传承的重任,能够以兼容并包的气度,汲取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在传承中鼓励创造精神,以更为宽广的视野,重视中国画现代人文的建构,能够为社会培养有修养、有品格、有素质并能适应当代文化需求的中国画人才。
9.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 篇九
3.高职学院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特点分析
3.1现代化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网球教学中单纯的示范以及理论讲解根本无法满足网球运动教学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做到与时俱进,有效地跟上网球运动发展的步伐。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方便于学生至关形象的理解和认识网球运动,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及掌握各项网球技术。
3.2个性化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样一来,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球的兴趣,网球教学质量也不言而喻。所以,教师在网球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中,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同时还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从高职学生网球基础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为切入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高职学生球的兴趣,促使高职网球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4]。
3.3开放化
教师在对网球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革新时,要时刻秉承开放化的理念,不仅要在传统网球教学方法上面进行创新改革,同时还必须要做好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以便更好地实现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从整体提升高职网球教学质量。
4.高职网球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策略
4.1因材施教教学法
其实质上这种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具有个性化和整体性相统一的特征,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必须要摈弃传统教学中“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重视高职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不同的水平进行差异性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进一步增强学生球的兴趣和信心,这也充分体现了终身体育的教育宗旨[5]。
4.2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高职学生学习到一定的网球知识,而且还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方法受到了各大高校高度重视,教师通过对学生一系列的引导、指导等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来完成网球课程教学任务。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在网球课堂上设置一些科学且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再在网球教学中加上一些情景,进而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竞争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有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范围,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网球学习质量。由于在传统网球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基本上没有选择的机会,虽然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但学生可以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3异步式教学法
又被称之为错位转换法,这种教学方法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是一样的。因此,教师在网球教学中使用异步式教学法必须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异步式教学法和素质教育要求的相同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主动性,实现对学生个体新以及差异性的教学,坚持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二,教师运用异步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引导者以及辅导者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球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球课堂当中,实现教师指导高职学生球的异步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传承网球教学模式的精华,还有利于帮助教师改进一刀切、满堂灌教学方式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将异步教学模式有效地应用到高校的网球教学中,可促使网球教学质量的提升,进一步调整教师教学的异步化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促使学生网球成绩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4.4情感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其主要是教师在网球运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对网球这项体育运动独有的情感体验,针对性的创设不同的情感氛围,促使他们和网球运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一步激发高职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网球理论知识和技术,进而最大化促使网球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网球运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对网球有一个良好的认识,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网球的情感体验,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在实践当中有效地将自身的情感体验积极地转化为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动力,这对他们之后的网球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情感教学法也对网球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加强学习,培养自身修养。另外,教师还必须要具备细腻的教学情感以及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和谐轻松的情感体验分分氛围,有利于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有效地掌握网球知识以及技能,最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素质。
4.5情景教学法
所谓情景教学法,其主要是指教师在网球教学中有效地设计丰富的教学情景,进而有效地将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的自主学习。众所周知,网球运动具有很强实践性。因此,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在网球运动教学中巧妙的运动的情景教学法则可行之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将枯燥无味的网球技能练习,变得形象生动具体,提升高职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理论知识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网球教学中使用比赛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有效地将网球练习中各个阶段技能转化为比赛竞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每次都做好相应的记录,教师通过数据的有效对比分析,了解那些学生更加适合打网球,那些有学生具有缺陷,进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5.结语
总之,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下,对高职学院网球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发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网球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地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因为创新是事物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基础和动力,同时也是事物进行质飞跃的基础。教师在进行网球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中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教师为辅”的原则,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水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入手,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必须要慎重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促使网球运动和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大高职学院网球教学方法必定会日臻完善,从整体上提升网球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燕程.高职院校网球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
[2]杨文斌.基于职业能力的体育院校网球专修课实践性教学新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9).
[3]曾长虹.高职院校网球运动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探讨[J].求知导刊,2016(29):122-123.
[4]刘瑞娟.高职院校网球教学现状与优化对策[J].科教导刊,2013(16):131-132.
10.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 篇十
析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中职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特点;以该专业的专业课程《客房服务管理》为例,主要通过课程地位与作用、学情分析、课改思路、建设情况、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组织及实施、建设方向与目标等进行,推进教学资源开发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教学 教学资源开发创新 客房服务与管理
近年来,由于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我国旅游经济从大众旅游的初级阶段逐渐向度假的阶段过渡,给酒店市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截止2015年1月1日,我国有限服务酒店总数已达到16375家,其中中端酒店936家,经济型酒店15439家,同比共增加了3648家,客房总数为1525471间,同比增加了289638间,增长幅度为23.44%。这将给酒店客房服务带来新的机遇和压力。一方面,酒店业可以借此机遇得到快速发展;另一方从业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服务技能,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因此,如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酒店业技能型人才,提高我国酒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显得越来越迫切。研究和探索以技能操作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是我院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和“一体”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和热点课题,《客房服务与管理》“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创新及校本实施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破了学科体系的框架,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
一、专业调研分析与定位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学院瞄准国内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在教学团队、专业指导委员会及课程建设专家的大量调研与多次研讨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五个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推行专业核心课程《客房服务与管理》“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资源开发创新及校本实施。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素质结构,校企联合开发、设计和整合课程。针对职业素养、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四大岗位能力模块,设计整合课程,使能力模块与课程设置一一对应。针对以前专业核心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分散在多门课程里的现象,对课程进行整合,使核心课程对应核心技能,引进酒店行业标准,特别是与国际人才标准接轨,以《客房服务与管理》为核心,建设了一批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一体的适合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资源开发创新与五个“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训模式建设相结合我院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是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体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注重课程的建设与社会与行业企业不断更新与变化的人才需求相适应,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资源开发创新按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2∶1的原则,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首先,根据三大核心能力模块,对课程进行整合,使核心课程对应核心能力,建设“一体化”核心课程《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设置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项目教学、分组工作、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改革教学手段,以现场模拟与实际操作为载体组织课堂教学,在实训中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培养。其次,以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建设为基础,推进《客房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开发创新,构建了以教学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共享型资源网络教学与服务平台,满足了全校5000余名师生日常学习工作的数字化管理需要。
三、实行“校企联动,校企共赢”的运行机制
检验《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资源开发创新是否可行的关键因素是学生掌握的技能是否学以致用,因此,我院近年来加大了校企合作力度,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拥有一批运行良好的高质量校外实习基地,如江西锦都皇冠酒店、北京江西大饭店、法莱德白金酒店等。在教学安排上实行“2+1”模式(即学校理论学习2年,校外顶岗实习1年)。
我们以“订单班”为抓手,该专业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择的方式组建由企业冠名“订单班”。学生在第一学期陆续接受一些与酒店岗位相关的课程,并且酒店高层管理人员亲自参与授课,帮助学生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岗位设计选择。通过酒店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方面信息的讲解与渗透,以及把学生带到酒店前厅、客房及餐饮部进行实地考察,增强了学生们对专业的认同,对企业的认同。订单班学生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安排一个月的见习期,学生利用见习期的见习,熟悉企业的各个对客服务部门及相关岗位要求。此外,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享受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的待遇。实习期满,考核合格后,企业优先安排学生就业。见习+实习的岗位锻炼,把酒店变成“我的课堂”,为培养酒店实用型技能人才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四、建立和完善以《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我院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五个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建立,对考核标准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一体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即把课程理论考核与实训操作考核结合起来。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考核中,我们主要以实训操作成绩为主,同时结合学生平时表现、理论考核成绩三项最终评定学生期终成绩。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
五、结论
我们通过《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创新及校本教材的实施,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在不断的调查、研究分析与实践基础,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了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酒店业培养输送实用型技能人才开辟出一条新路径,并为其他职业学校同类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全面而生动的示范。
参考文献:
11.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 篮球教学 体制改革 创新
大学生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社会人才的质量,因而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普及,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学体育的地位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篮球作为大学体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历来是众多师生热爱的体育项目,更因其对于大学生体质锻炼和性格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被教育部列为体育课程重点项目。因此,高校要积极顺应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支持篮球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为社会培养和提供更多优质人才。
一、大学篮球教学体制现状
目前高校篮球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生体质锻炼和篮球理论,在课程设置上与新型教育体制脱节,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首先,篮球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篮球教师地位较低,其可有可无的非重视状态严重挫伤了篮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加不利于师资的扩大。同时,教师编制上,对于篮球教师的教学工作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没有合适的竞争和激励手段,导致能力突出者与庸者同等待遇,篮球教学人才流失,庸人占据教学岗位,降低了篮球教学质量。
其次,篮球教学的教学观念相对滞后。篮球教学片面注重篮球运动的实践,将篮球教学课堂作为大学生体质锻炼的平台,放任学生从事篮球运动,忽略了篮球理论知识的教授,使学生对篮球运动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篮球技能不能有效提高。片面注重篮球运动在体制锻炼上的作用,而忽视了篮球竞技和团队配合对学生性格塑造上的重要贡献,素质教育没有在具体教学课堂上落实。
再者,篮球教学的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篮球教学因为观念的落后,在内容上也停留在对于篮球运动实践的教学上。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降低了学生对篮球教学课堂的兴趣。教学内容上对于篮球理论和团队竞技的忽视使得现有的篮球教学在学生精神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存在严重不足。使得篮球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与篮球教学改革背道而驰。
二、大学篮球教学体制改革措施
面对上述大学篮球教学体制的现状,要想改变其落后面貌,提高大学篮球教学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尝试改革。
(一) 加强高校篮球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上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是教学的重要竞争力。篮球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篮球教学的水准,提高大学篮球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篮球教师专业培训。篮球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优秀的表达输出能力。教师既要能为学生讲解篮球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还要帮助学生克服篮球学习的各种障碍,激发学生对于篮球的学习兴趣,培养更多的篮球人才。
(二) 建立健全篮球教学考核机制
教学考核是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激励手段,篮球教学体制改革必须要先健全篮球教学考核机制。篮球教学考核既包括篮球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也包括学生篮球学习的考核。篮球教师的教学工作考核和学生考核要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尽量做到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对于篮球教师的考核不仅要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考察,更要注重实际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于篮球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状况。总之,篮球教学考核中对师生的考核评价既要注重实际结果,又看科学看待其过程,做到考核的科学合理。同时,篮球教学的考核要建立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对自己要有中肯的自我评价,同时一方的评价考核要有另一方的评价为依据,实现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
(三)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践行素质教育
推进大学篮球教学体制改革,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而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社会对高校人才的实际要求出发,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力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生动化和趣味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促使大学生在篮球教学中加强体质锻炼和精神品质的培养。篮球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篮球技能的学习,更要强化篮球基础理论的掌握,同时大力建设篮球文化,宣扬篮球精神,成立篮球俱乐部定期组织篮球比赛,激励学生篮球竞技的提升和促进学生友好交流,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积极情感,为篮球教学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四) 完善教学手段
篮球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必然要体现到教学手段上来,因此必须完善现有的教学手段为篮球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教学平台,促进篮球教学工作的开展。良好的教学思路需要与之匹配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的。篮球教学主要是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因此,篮球教学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场地,采用合适的教学设备。对于篮球理论的教学,既可以利用纸质教学材料进行理论的灌输,更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或者引导学生自行观看篮球竞技视频,充分利用视频教学材料的呈现优势使学生更轻松掌握篮球理论知识和竞技技能。对于篮球实战训练,教师要积极组织安排,不能放任学生自行活动,从而放松课堂纪律,降低课堂教学质量。篮球教师要根据场地和学生情况划分训练任务,培优补差,保证每一个参与篮球训练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训练目的。同时篮球教师还要积极组建篮球俱乐部,组织课外篮球比赛活动,使学生的篮球学习有施展的平台,实现篮球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扩大渗透。
总之,大学篮球教学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项目,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内容,各大高校必须重视篮球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本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和精神品质,践行素质教育,为社会培育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培竹.现阶段高校体制改革下的体育篮球教学的实施[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8)
[2]周湣.新时期高校体制改革下的体育篮球教学的实施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6)
[3]李学军.解析大学篮球教学的教学体制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3)
[4]刘薇.高校篮球教学中出现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1)
[5]程刚.对高校篮球教学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体育时空.2016.(12)
12.浅议大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篇十二
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改变“重知轻行”的局限或强调“知行合一”,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一个理论关注焦点和实践切入点。比如,长期以来美国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做中学”的理念为指导,具有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传统,但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学习者发展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们从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等角度进行了新型教学模式建构的探究,并且在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如基于问题的学习、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制、交互式教学、基于目标的场景、基于项目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和开放学习环境等等。这些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以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贯通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的关系,与具体的学科相结合,以促进学习者实践能力的发展。这些谋求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模式变革,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框架,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引领着关注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发展。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对教学文化或学习文化的变革来说,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正确的方向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
2 改变师生角色关系
双主体和互动对话关系改变“权威——依存”的师生关系,是大学教学模式运行的核心,也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大学教学模式致力改革的核心方面。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参与、互动、对话、和谐共鸣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模式价值和以学习者发展为本的重要前提。从目前的探索现状和走势来看,改变“权威一依存”的师生关系,其关键在于教师放弃传统的权威,改变传统的角色,确立双主体关系和互动对话关系。教师放弃传统的权威,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同时也意味着角色的重新定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自学过程,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同时,教学行为也应当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方面,强调尊重和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方面,强调帮助和引导;在对待自我方面,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与教师角色转型相对应,学习者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应当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建构的学习者、协作的学习者、自觉的学习者、情境的学习者和反思的学习者[1]。
3 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改善大学教学模式中单一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的预期,是克服单一的以讲授为主的班级形式,走向多样化方法嵌入其中的个别形式、小组形式和班级形式,超越传统三中心的“讲中学”或“坐中学”,走向“例中学”、“做中学”、“探中学”和“评中学”,深化和拓展学习者以高阶思维为核心的高阶能力,最大限度地丰富学习资源、时空、方式、体验和评价,提高教学成效。
3.1“例中学”类型
通过一定的实例或案例与教学活动有机整合,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其典型教学方法包括角色扮演、电子讲稿、模拟、游戏、情景演示、微型世界、操练/练习、实地测试、智能导师演示、个案研究、实验室实验、示范、现场参观等等。
3.2“做中学”类型
以活动任务或项目为驱动力,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纵物件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从体验中学习。其典型教学方法包括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头脑风暴、CSCL、CSILE、虚拟实验室、实地考察、当学徒、游戏、自由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静心思考、项目设计、小组项目设计、合作小组学习等等。
3.3“探中学”类型
以主题、问题或专题为引动,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活动,从发现中学习。其典型方法包括微型世界、在线学习或在线交流、头脑风暴、虚拟学社、CSCL、CSILE、虚拟实验室、实地调查、专题讨论、头脑风暴、苏格拉底法、自学、个人发现、小组发现、问题解决、实验室实验等等。
3.4“评中学”类型
学习者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作品,在与同伴、教师或学习群体的交流中学习,从反思中学习,以培养和发展元认知水平。其典型方法包括量规评价、学习契约、绩效评估、电子学档(作品集)、概念地图、自我评价等。
参考文献
13.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 篇十三
题对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深化党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事关全党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决心、保持战略定力,为全面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出的完美答卷。
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反腐,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腐败官场,以霹雳手段重拳出击,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的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在看到反腐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应当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还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够完善,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还难以全部铲除,反腐败斗争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所以深化党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一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战略举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层次清晰、运行有效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使管党治党建设党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没有厉行法治的决心,没有健全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没有实施法治的能力和水平,很难称得上是现代化国家。可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重要的就是在治国理政方面形成一套完备的、成熟的、定型的制度,通过有效运转的制度体系,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说到底就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化、法治化。建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形成高效权威的国家监察体系,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服务发展、引领发展、创新发展,保持党和国家适应新时代领导和执政的需要。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拉开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宏大序幕。我们完全相信,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践行者,将一如既往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新高度。最终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必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前瞻性和优势性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此,必须要完善监督制度,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就是,要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
一是强化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党内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使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从组织形式、职能定位、办案程序上实现由“结果领导”走向“全过程领导”,保证了党对反腐败工作的决策权、审批权、监督权,促进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建立了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纪委与监委合署,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互补,监察机关权威性、独立性明显增强。监察程序与司法程序有序对接,监察机关与司法执法机关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形成监察权有效运行机制。实现了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面覆盖。改革后,实现了由监督“狭义政府”到监督“广义政府”的转变。提升了区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改革有力促进了全面从严治党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二是整合职能,集中了反腐败资源力量。建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可以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形成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反腐败体制,有利于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监察委员会职能大体上分为监督、调查和处置三个方面,由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负责。调查部门既有对违纪违法行为的调查,也有对涉嫌职务犯罪的调查。从国家反腐败力量资源的整合以及强化党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的角度讲,检察院部分职能的转隶,可以形成统一集中、权威高效的反腐败体制,更好地发挥国家监察委员会反腐败的作用。保证我们的监督力量能够覆盖延伸到所有的公职人员,使得我们的监督体制和监督机制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丰富监察手段,完善监察程序。现行的《行政监察法》《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赋予监察机关检查、调查、建议和行政处分等权力,但是并未赋予监察机关行使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以及强制执行的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监察效用的发挥。制定《国家监察法》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增加了行之有效且符合法治精神的监察手段。如将监察巡视制度作为一种法定监督方式予以规定,实行巡视人员、巡视对象、巡视单位的流动制,一次巡视一次授权;打破主要以检查、调查、处理等事后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格局,综合、灵活运用事前、事中监督,加强文件廉洁性、合法性审查,重点工作环节现场监督等方式;授予监察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和强制执行的权力,可以对涉案财产和账户实施查封、冻结、扣押等措施;实行监察对象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包括财产收入、出国出境情况、配偶子女的从业情况及其他的需要报告的事项,同时要向社会公开。
四是扩大监察范围,明确监察对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明确监察对象。行政监察对象与国家监察对象不同:前者只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而后者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均实施监察,实现监察对象全覆盖。
三、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国家监察委员会设立后,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反渎职、预防职务犯罪等职能,包括机构和人员,将一并转隶到国家监察委员会。检察院与国家监察委员会如何进行协调衔接?国家监察委员会是否拥有批捕、起诉的权力?需要处理好这些问题。
一是处理好调查权的问题。国家监察委员会应当定位为执法监督机关,而非司法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行使监督、调查、处置等权力。检察院拥有的侦查权、批捕权、公诉权,国家监察委员会并不继受行使。监察委员会的调查权不会取代检察院的侦查权,性质上也不同于侦查权。国家监察委员会应该拥有调取资料和证据、勘验、扣押、查封、进入场所或驻地等调查权,以便充分发挥监察和反腐败的职能。在制定《国家监察法》时,应当整合调查措施并使其法律化,将调查权统一赋予国家监察委员会。
二是处理好监察委员会的处置权问题。《行政监察法》赋予行政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的建议和行政处分权,对涉嫌犯罪的监察对象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将进一步侦查,并依法批捕和提起公诉。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后,行使的处置权多数情况下是程序性权力,不是最终的处理权。只有当监察对象仅存在违反违法违纪情形需给予行政处分时,监察委员会的处置权才是实体性的。因此,要做好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司法机关的协调衔接工作。国家监察委员会对涉嫌犯罪的监察对象无权决定批捕与否、起诉与否,无权酌情免责,只能依法调查完毕后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检察院对监察委员会移送的案件,如果认为不构成犯罪,能否撤案或者不批捕?从法理上讲,检察院有这个权力。因为权力有分工,要相互监督制约。批捕权、起诉权、审判权是司法机关的权力,国家监察委员会不能越俎代庖,不能说“我认为是犯罪,就一定是犯罪”。尽管在腐败案件高发多发的阶段,纪委或者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的案件,一般来说都会走到司法程序。但在顶层设计时,必须处理好国家监察委员会与司法机关相互监督制约协调的关系。国家监察委员会不行使司法机关的权力,只行使执法监督机关的监督、调查、处置权。以技术侦查为例,在案件侦查阶段,只有经过有关机关严格审批后,才能针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技术侦查。可见,技术侦查是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享有的权力,不是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权力。因此,应当严格划分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司法机关的权力边界,做好相应权力的衔接协调工作。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论文】推荐阅读:
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06-24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10-14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论文08-19
大学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2-02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讨论文10-17
浅议大学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论文08-24
论述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07-29
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08-25
谈《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教育论文08-12
高职院校课程审美性大学语文论文08-26